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二 第 1a 页 WYG0701-021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语类卷六十二
中庸一
纲领
中庸一书枝枝相对叶叶相当不知怎生做得一个文
字齐整(方子/)
中庸初学者未当理会升卿
中庸之书难看中间说鬼说神都无理会学者须是见
朱子语类卷六十二
中庸一
纲领
中庸一书枝枝相对叶叶相当不知怎生做得一个文
字齐整(方子/)
中庸初学者未当理会升卿
中庸之书难看中间说鬼说神都无理会学者须是见
卷六十二 第 1b 页 WYG0701-0211b.png
得个道理了方可看此书将来印證(赐○夔孙录云/中庸之书如个)
(卦影相似/中间云云)
问中庸曰而今都难恁理会某说个读书之序须是且
著力去看大学又著力去看论语又著力去看孟子
看得三书了这中庸半截都了不用问人只略略恁
看过不可掉了易底却先去攻那难底中庸多说无
形影如鬼神如天地参等类说得高说下学处少说
上达处多若且理会文义则可矣问中庸精粗本末
(卦影相似/中间云云)
问中庸曰而今都难恁理会某说个读书之序须是且
著力去看大学又著力去看论语又著力去看孟子
看得三书了这中庸半截都了不用问人只略略恁
看过不可掉了易底却先去攻那难底中庸多说无
形影如鬼神如天地参等类说得高说下学处少说
上达处多若且理会文义则可矣问中庸精粗本末
卷六十二 第 2a 页 WYG0701-0212a.png
无不兼备否曰固是如此然未到精粗本末无不备
处(淳/)
问中庸大学之别曰如读中庸求义理只是致知功夫
如谨独修省亦只是诚意问只是中庸直说到圣而
不可知处曰如大学里也有如前王不忘便是笃恭
而天下平底事(胡泳/)
读书先须看大纲又看几多间架如天命之谓性率性
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此是大纲夫妇所知所能与圣
处(淳/)
问中庸大学之别曰如读中庸求义理只是致知功夫
如谨独修省亦只是诚意问只是中庸直说到圣而
不可知处曰如大学里也有如前王不忘便是笃恭
而天下平底事(胡泳/)
读书先须看大纲又看几多间架如天命之谓性率性
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此是大纲夫妇所知所能与圣
卷六十二 第 2b 页 WYG0701-0212b.png
人不知不能处此类是间架譬人看屋先看他大纲
次看几多间间内又有小间然后方得贯通(铢/)
问中庸名篇之义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兼此
二义包括方尽就道理上看固是有未发之中就经
文上看亦先言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又言君子之
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先生曰他所以名篇者本是取
时中之中然所以能时中者盖有那未发之中在所
以先开说未发之中然后又说君子之时中(至○以/下论名)
次看几多间间内又有小间然后方得贯通(铢/)
问中庸名篇之义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兼此
二义包括方尽就道理上看固是有未发之中就经
文上看亦先言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又言君子之
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先生曰他所以名篇者本是取
时中之中然所以能时中者盖有那未发之中在所
以先开说未发之中然后又说君子之时中(至○以/下论名)
卷六十二 第 3a 页 WYG0701-0212c.png
(篇之/义)
至之问中含二义有未发之中有随时之中曰中庸一
书本只是说随时之中然本其所以有此随时之中
缘是有那未发之中后面方说时中去至之又问随
时之中犹日中之中何意曰本意只是说昨日看得
是中今日看得又不是中然譬喻不相似亦未稳在
(直卿云在中之中与在事之中只是一事/此是体彼是尾○方子○与上条盖同闻)
中庸之中本是无过无不及之中大旨在时中上若推
至之问中含二义有未发之中有随时之中曰中庸一
书本只是说随时之中然本其所以有此随时之中
缘是有那未发之中后面方说时中去至之又问随
时之中犹日中之中何意曰本意只是说昨日看得
是中今日看得又不是中然譬喻不相似亦未稳在
(直卿云在中之中与在事之中只是一事/此是体彼是尾○方子○与上条盖同闻)
中庸之中本是无过无不及之中大旨在时中上若推
卷六十二 第 3b 页 WYG0701-0212d.png
其中则自喜怒哀乐未发之中而为时中之中未发
之中是体时中之中是用中字兼中和言之直卿云
如仁义二字若兼义则仁是体义是用若独说仁则
义礼智皆在其中自兼体用言之(盖卿/)
中庸之中是兼已发而中节无过不及者得名故周子
曰惟中者和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若不识得此
理则周子之言更解不得所以伊川谓中者天下之
正道中庸章句以中庸之中实兼中和之义论语集
之中是体时中之中是用中字兼中和言之直卿云
如仁义二字若兼义则仁是体义是用若独说仁则
义礼智皆在其中自兼体用言之(盖卿/)
中庸之中是兼已发而中节无过不及者得名故周子
曰惟中者和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若不识得此
理则周子之言更解不得所以伊川谓中者天下之
正道中庸章句以中庸之中实兼中和之义论语集
卷六十二 第 4a 页 WYG0701-0213a.png
注以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皆此意也(人杰/)
中庸之中兼不倚之中曰便是那不倚之中流从里出
来(炎/)
问明道以不易为庸先生以常为庸二说不同曰言常
则不易在其中矣惟其常也所以不易但不易二字
则是事之已然者自后观之则见此理之不可易若
庸则日用常行者便是(僩/)
或问中庸二字伊川以庸为定理先生易以为平常据
中庸之中兼不倚之中曰便是那不倚之中流从里出
来(炎/)
问明道以不易为庸先生以常为庸二说不同曰言常
则不易在其中矣惟其常也所以不易但不易二字
则是事之已然者自后观之则见此理之不可易若
庸则日用常行者便是(僩/)
或问中庸二字伊川以庸为定理先生易以为平常据
卷六十二 第 4b 页 WYG0701-0213b.png
中之一字大段精微若以平常释庸字则两字大不
相粘曰若看得不相粘便是相粘了如今说这物白
这物黑便是相粘了广因云若不相粘则自不须相
对言得曰便是此理难说前日与季通说话终日惜
乎不来听东之与西上之与下以至于寒暑昼夜生
死皆是相反而相对也天地间物未尝无相对者故
程先生尝曰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
然非有安排也每中夜以思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
相粘曰若看得不相粘便是相粘了如今说这物白
这物黑便是相粘了广因云若不相粘则自不须相
对言得曰便是此理难说前日与季通说话终日惜
乎不来听东之与西上之与下以至于寒暑昼夜生
死皆是相反而相对也天地间物未尝无相对者故
程先生尝曰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
然非有安排也每中夜以思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
卷六十二 第 5a 页 WYG0701-0213c.png
之也看得来真个好笑(广/)
惟其平常故不可易若非常则不得久矣譬如饮食如
五谷是常自不可易若是珍羞异味不常得之物则
暂一食之可也焉能久乎庸固是定理若以为定理
则却不见那平常底意思今以平常言则不易之定
理自在其中矣广因举释子偈有云世间万事不如
常又不惊人又久长曰便是它那道理也有极相似
处只是说得来别故某于中庸章句序中著语云至
惟其平常故不可易若非常则不得久矣譬如饮食如
五谷是常自不可易若是珍羞异味不常得之物则
暂一食之可也焉能久乎庸固是定理若以为定理
则却不见那平常底意思今以平常言则不易之定
理自在其中矣广因举释子偈有云世间万事不如
常又不惊人又久长曰便是它那道理也有极相似
处只是说得来别故某于中庸章句序中著语云至
卷六十二 第 5b 页 WYG0701-0213d.png
老佛之徒出则弥近理而大乱真矣须是看得它那
弥近理而大乱真处始得广云程子自私二字恐得
其要领但人看得此二字浅近了曰便是向日王顺
伯曾有书与陆子静辨此二字云佛氏割截身体犹
自不顾如何却谓之自私得味道因举明道答横渠
书云大抵人患在自私而用智曰此却是说大凡人
之任私意耳因举下文豁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曰
此亦是对说豁然而大公便是不自私物来而顺应
弥近理而大乱真处始得广云程子自私二字恐得
其要领但人看得此二字浅近了曰便是向日王顺
伯曾有书与陆子静辨此二字云佛氏割截身体犹
自不顾如何却谓之自私得味道因举明道答横渠
书云大抵人患在自私而用智曰此却是说大凡人
之任私意耳因举下文豁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曰
此亦是对说豁然而大公便是不自私物来而顺应
卷六十二 第 6a 页 WYG0701-0214a.png
便是不用智后面说治怒处曰但于怒时遽忘其怒
反观理之是非则于道思过半矣忘其怒便是大公
反观理之是非便是顺应都是对说盖其理自如此
广因云太极一判便有阴阳相对曰然(广/)
惟其平常故不可易如饮食之有五谷衣服之有布帛
若是奇羞异味锦绮组绣不久便须厌了庸固是定
理若直解为定理却不见得平常意思今以平常言
然定理自在其中矣公晦问中庸二字旧说依程子不
反观理之是非则于道思过半矣忘其怒便是大公
反观理之是非便是顺应都是对说盖其理自如此
广因云太极一判便有阴阳相对曰然(广/)
惟其平常故不可易如饮食之有五谷衣服之有布帛
若是奇羞异味锦绮组绣不久便须厌了庸固是定
理若直解为定理却不见得平常意思今以平常言
然定理自在其中矣公晦问中庸二字旧说依程子不
卷六十二 第 6b 页 WYG0701-0214b.png
偏不易之语今说得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
之理似以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说中乃是精密切至
之语而以平常说庸恰似不相粘著曰此其所以粘
著盖缘处得极精极密只是如此平常若有些子咤
异便不是极精极密便不是中庸凡事无不相反以
相成东便与西对南便与北对无一事一物不然明
道所以云天下之物无独必有对终夜思之不知手
之舞之足之蹈之直是可观事事如此(贺孙○与广/缘盖闻同)
之理似以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说中乃是精密切至
之语而以平常说庸恰似不相粘著曰此其所以粘
著盖缘处得极精极密只是如此平常若有些子咤
异便不是极精极密便不是中庸凡事无不相反以
相成东便与西对南便与北对无一事一物不然明
道所以云天下之物无独必有对终夜思之不知手
之舞之足之蹈之直是可观事事如此(贺孙○与广/缘盖闻同)
卷六十二 第 7a 页 WYG0701-0214c.png
问中庸不是截然为二庸只是中底常然而不易否曰
是(淳/)
问明道曰惟中不足以尽之故曰中庸庸乃中之常理
中自己尽矣曰中亦要得常此是一经一纬不可阙
(可学/)
蜚卿问中庸之为德程云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曰
中则直上直下庸是平常不差异中如一物竖置之
常如一物横置之唯中而后常不中则不能常因问
是(淳/)
问明道曰惟中不足以尽之故曰中庸庸乃中之常理
中自己尽矣曰中亦要得常此是一经一纬不可阙
(可学/)
蜚卿问中庸之为德程云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曰
中则直上直下庸是平常不差异中如一物竖置之
常如一物横置之唯中而后常不中则不能常因问
卷六十二 第 7b 页 WYG0701-0214d.png
曰不惟不中则不能常然不常亦不能为中曰亦是
如此中而后能常此以自然之理而言常而后能有
中此以人而言问龟山言高明则中庸也高明者中
庸之体中庸者高明之用不知将体用对说如何曰
只就中庸字上说自分晓不须如此说亦可又举荆
公高明处已中庸处人之语为非是因言龟山有功
于学者然就它说据它自有做工夫处高明释氏诚
有之只缘其无道中庸一截又一般人宗族称其孝
如此中而后能常此以自然之理而言常而后能有
中此以人而言问龟山言高明则中庸也高明者中
庸之体中庸者高明之用不知将体用对说如何曰
只就中庸字上说自分晓不须如此说亦可又举荆
公高明处已中庸处人之语为非是因言龟山有功
于学者然就它说据它自有做工夫处高明释氏诚
有之只缘其无道中庸一截又一般人宗族称其孝
卷六十二 第 8a 页 WYG0701-0215a.png
乡党称其弟故十项事其八九可称若一向拘挛又
做得甚事要知中庸高明二者皆不可废(宇/)
或问中与诚意如何曰中是道理之模样诚是道理之
实处中即诚矣又问智仁勇于诚如何曰智仁勇是
做底事诚是行此三者都要实又问中庸曰中庸只
是一事就那头看是中就这头看是庸譬如山与岭
只是一物方其山即是谓之山行著岭路则谓之岭
非二物也(方子录云问中庸既曰中又曰诚何如/曰此古诗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也)中
做得甚事要知中庸高明二者皆不可废(宇/)
或问中与诚意如何曰中是道理之模样诚是道理之
实处中即诚矣又问智仁勇于诚如何曰智仁勇是
做底事诚是行此三者都要实又问中庸曰中庸只
是一事就那头看是中就这头看是庸譬如山与岭
只是一物方其山即是谓之山行著岭路则谓之岭
非二物也(方子录云问中庸既曰中又曰诚何如/曰此古诗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也)中
卷六十二 第 8b 页 WYG0701-0215b.png
庸只是一个道理以其不偏不倚故谓之中以其不
差异可常行故谓之庸未有中而不庸者亦未有庸
而不中者惟中故平常尧授舜舜授禹都是当其时
合如此做做得来恰好所谓中也中即平常也不如
此便非中便不是平常以至汤武之事亦然又如当
盛夏极暑时须用饮冷就凉处衣葛挥扇此便是中
便是平常当隆冬盛寒时须用饮汤就密室重裘拥
火此便是中便是平常若极暑时重裘拥火盛寒时
差异可常行故谓之庸未有中而不庸者亦未有庸
而不中者惟中故平常尧授舜舜授禹都是当其时
合如此做做得来恰好所谓中也中即平常也不如
此便非中便不是平常以至汤武之事亦然又如当
盛夏极暑时须用饮冷就凉处衣葛挥扇此便是中
便是平常当隆冬盛寒时须用饮汤就密室重裘拥
火此便是中便是平常若极暑时重裘拥火盛寒时
卷六十二 第 9a 页 WYG0701-0215c.png
衣葛挥扇便是差异便是失其中矣
问中庸之庸平常也所谓平常者事理当然而无诡异
也或问言既曰当然则自君臣父子日用之常以至
尧舜之禅受汤武之放伐无适而非平常矣窃谓尧
舜禅受汤武放伐皆圣人非常之变而谓之平常何
也曰尧舜禅受汤武放伐虽事异常然皆是合当如
此便只是常事如伊川说经权字合权处即便是经
铢曰程易说大过以为大过者常事之大者耳非有
问中庸之庸平常也所谓平常者事理当然而无诡异
也或问言既曰当然则自君臣父子日用之常以至
尧舜之禅受汤武之放伐无适而非平常矣窃谓尧
舜禅受汤武放伐皆圣人非常之变而谓之平常何
也曰尧舜禅受汤武放伐虽事异常然皆是合当如
此便只是常事如伊川说经权字合权处即便是经
铢曰程易说大过以为大过者常事之大者耳非有
卷六十二 第 9b 页 WYG0701-0215d.png
过于理也圣人尽人道非过于理是此意否曰正是
如此(铢/)
问道之常变举中庸或问说曰守常底固是是然到守
不得处只著变而硬守定则不得至变得来合理断
然著如此做依旧是常又问前日说经权云常自是
著还他一个常变自是著还他一个变如或问举尧
舜之禅授汤武之放伐其变无穷无适而非常却又
皆以为平常是如何曰是他到不得已处只得变变
如此(铢/)
问道之常变举中庸或问说曰守常底固是是然到守
不得处只著变而硬守定则不得至变得来合理断
然著如此做依旧是常又问前日说经权云常自是
著还他一个常变自是著还他一个变如或问举尧
舜之禅授汤武之放伐其变无穷无适而非常却又
皆以为平常是如何曰是他到不得已处只得变变
卷六十二 第 10a 页 WYG0701-0216a.png
得是仍旧是平常然依旧著存一个变(焘/)
有中必有庸有庸必有中两个少不得(赐/)
中必有庸庸必有中能究此而后可以发诸运用(季札/)
中庸该得中和之义庸是见于事和是发于心庸该得
和(僩/)
问中庸二字孰重曰庸是定理有中而后有庸问或问
中言中立而无依则必至于倚如何是无依曰中立
最难譬如一物植立于此中间无所依著久之必倒
有中必有庸有庸必有中两个少不得(赐/)
中必有庸庸必有中能究此而后可以发诸运用(季札/)
中庸该得中和之义庸是见于事和是发于心庸该得
和(僩/)
问中庸二字孰重曰庸是定理有中而后有庸问或问
中言中立而无依则必至于倚如何是无依曰中立
最难譬如一物植立于此中间无所依著久之必倒
卷六十二 第 10b 页 WYG0701-0216b.png
去问若要植立得住须用强矫曰大故要强立(德明/)
向见刘致中说今世传明道中庸义是与叔初本后为
博士演为讲义先生又云尚恐今解是初著后掇其
要为解也(方○诸/家解)
吕中庸文滂沛意浃洽(方/)
李先生说陈几叟辈皆以杨氏中庸不如吕氏先生曰
吕氏饱满充实(方/)
龟山门人自言龟山中庸枯燥不如与叔浃洽先生曰
向见刘致中说今世传明道中庸义是与叔初本后为
博士演为讲义先生又云尚恐今解是初著后掇其
要为解也(方○诸/家解)
吕中庸文滂沛意浃洽(方/)
李先生说陈几叟辈皆以杨氏中庸不如吕氏先生曰
吕氏饱满充实(方/)
龟山门人自言龟山中庸枯燥不如与叔浃洽先生曰
卷六十二 第 11a 页 WYG0701-0216c.png
与叔却似行到他人如登高望远(方/)
游杨吕侯诸先生解中庸只说他所见一面道理却不
将圣人言语折衷所以多失
游杨诸公解中庸引书语皆失本意
理学最难可惜许多印行文字其间无道理底甚多虽
伊洛门人亦不免如此如解中庸正说得数句好下
面便有几句走作无道理了不知是如何旧尝看栾
城集见他文势甚好近日看全无道理如与刘原父
游杨吕侯诸先生解中庸只说他所见一面道理却不
将圣人言语折衷所以多失
游杨诸公解中庸引书语皆失本意
理学最难可惜许多印行文字其间无道理底甚多虽
伊洛门人亦不免如此如解中庸正说得数句好下
面便有几句走作无道理了不知是如何旧尝看栾
城集见他文势甚好近日看全无道理如与刘原父
卷六十二 第 11b 页 WYG0701-0216d.png
书说藏巧若拙处前面说得尽好后面却说怕人来
磨我且恁地鹘突去要他不来便不成说话又如苏
东坡忠厚之至论说举而归之于仁便是不奈他何
只恁地做个鹘突了二苏说话多是如此此题目全
在疑字上谓如有人似有功又似无功不分晓只是
从其功处重之有人似有罪又似无罪不分晓只得
从其罪处轻之若是功罪分明定是行赏罚不可毫
发轻重而今说举而归之于仁更无理会或举老苏
磨我且恁地鹘突去要他不来便不成说话又如苏
东坡忠厚之至论说举而归之于仁便是不奈他何
只恁地做个鹘突了二苏说话多是如此此题目全
在疑字上谓如有人似有功又似无功不分晓只是
从其功处重之有人似有罪又似无罪不分晓只得
从其罪处轻之若是功罪分明定是行赏罚不可毫
发轻重而今说举而归之于仁更无理会或举老苏
卷六十二 第 12a 页 WYG0701-0217a.png
五经论先生曰说得圣人都是用术了(明作/)
游丈(开/)问中庸编集得如何曰便是难说缘前辈诸公
说得多了其间尽有差舛处又不欲尽驳难它底所
以难下手不比大学都未曾有人说(雉/)
先生以中庸或问见授云亦有未满意处如评论程子
诸子说处尚多觕(㽦/)
问赵书记欲以先生中庸解锓木如何先生曰公归时
烦说与切不可某为人迟钝旋见得旋改一年之内
游丈(开/)问中庸编集得如何曰便是难说缘前辈诸公
说得多了其间尽有差舛处又不欲尽驳难它底所
以难下手不比大学都未曾有人说(雉/)
先生以中庸或问见授云亦有未满意处如评论程子
诸子说处尚多觕(㽦/)
问赵书记欲以先生中庸解锓木如何先生曰公归时
烦说与切不可某为人迟钝旋见得旋改一年之内
卷六十二 第 12b 页 WYG0701-0217b.png
改了数遍不可知又自笑云那得个人如此著述(浩/)
章句序
问先生说人心是形气之私形气则是口耳鼻目四肢
之属曰固是问如此则未可便谓之私曰但此数件
物事属自家体段上便是私有底物不比道便公共
故上面便有个私底根本且如危亦未便是不好只
是有个不好底根本(士毅/)
问或生于形气之私曰如饥饱寒暖之类皆生于吾身
章句序
问先生说人心是形气之私形气则是口耳鼻目四肢
之属曰固是问如此则未可便谓之私曰但此数件
物事属自家体段上便是私有底物不比道便公共
故上面便有个私底根本且如危亦未便是不好只
是有个不好底根本(士毅/)
问或生于形气之私曰如饥饱寒暖之类皆生于吾身
卷六十二 第 13a 页 WYG0701-0217c.png
血气形体而它人无与所谓私也亦未能便是不好
但不可一向徇之耳(植/)
问人心本无不善发于思虑方始有不善今先生指人
心对道心而言谓人心生于形气之私不知是有形
气便有这个人心否曰有恁地分别说底有不恁地
说底如单说人心则都是好对道心说著便是劳攘
物事会生病痛底(夔孙/)
季通以书问中庸序所云人心形气先生曰形气非皆
但不可一向徇之耳(植/)
问人心本无不善发于思虑方始有不善今先生指人
心对道心而言谓人心生于形气之私不知是有形
气便有这个人心否曰有恁地分别说底有不恁地
说底如单说人心则都是好对道心说著便是劳攘
物事会生病痛底(夔孙/)
季通以书问中庸序所云人心形气先生曰形气非皆
卷六十二 第 13b 页 WYG0701-0217d.png
不善只是靠不得季通云形气亦皆有善不知形气
之有善皆自道心出由道心则形气善不由道心一
付于形气则为恶形气犹船也道心犹柁也船无柁
纵之行有时入于波涛有时入于安流不可一定惟
有一柁以运之则虽入波涛无害故曰天生蒸民有
物有则物乃形气则乃理也渠云天地中也万物过
不及亦不是万物岂无中渠又云浩然之气天地之
正气也此乃伊川说然皆为养气言养得则为浩然
之有善皆自道心出由道心则形气善不由道心一
付于形气则为恶形气犹船也道心犹柁也船无柁
纵之行有时入于波涛有时入于安流不可一定惟
有一柁以运之则虽入波涛无害故曰天生蒸民有
物有则物乃形气则乃理也渠云天地中也万物过
不及亦不是万物岂无中渠又云浩然之气天地之
正气也此乃伊川说然皆为养气言养得则为浩然
卷六十二 第 14a 页 WYG0701-0218a.png
之气不养则为恶气卒走理不得且如今日说夜气
是甚大事专靠夜气济得甚事可学云以前看夜气
多略了足以两字故然先生曰只是一理存是存此
养是养此识得更无走作舜功问天理人欲毕竟须
为分别勿令交关先生曰五峰云性犹水善犹水之
下也情犹澜也欲犹水之波浪也波浪与澜只争大
小欲岂可带于情某问五峰云天理人欲同行而异
情却是先生曰是同行者谓二人同行于天理中一
是甚大事专靠夜气济得甚事可学云以前看夜气
多略了足以两字故然先生曰只是一理存是存此
养是养此识得更无走作舜功问天理人欲毕竟须
为分别勿令交关先生曰五峰云性犹水善犹水之
下也情犹澜也欲犹水之波浪也波浪与澜只争大
小欲岂可带于情某问五峰云天理人欲同行而异
情却是先生曰是同行者谓二人同行于天理中一
卷六十二 第 14b 页 WYG0701-0218b.png
人日从天理一人专徇人欲是异情下云同体而异
用则大错因举知言多有不是处性无善恶此乃欲
尊性不知却鹘突了它胡氏论性大抵如此自文定
以下皆然如曰性善恶也性情才相接此乃说著气
非说著性向吕伯恭初读知言以为只有二段是其
后却云极妙过于正蒙(可学/)
问既云上智何以更有人心曰掐著痛抓著痒此非人
心而何人自有人心道心一个生于血气一个生于
用则大错因举知言多有不是处性无善恶此乃欲
尊性不知却鹘突了它胡氏论性大抵如此自文定
以下皆然如曰性善恶也性情才相接此乃说著气
非说著性向吕伯恭初读知言以为只有二段是其
后却云极妙过于正蒙(可学/)
问既云上智何以更有人心曰掐著痛抓著痒此非人
心而何人自有人心道心一个生于血气一个生于
卷六十二 第 15a 页 WYG0701-0218c.png
义理饥寒痛痒此人心也恻𨼆羞恶是非辞逊此道
心也虽上智亦同一则危殆而难安一则微妙而难
见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乃善
也(僩/)
因郑子上书来问人心道心先生曰此心之灵其觉于
理者道心也其觉于欲者人心也可学窃寻中庸序
以人心出于形气道心本于性命盖觉于理谓性命
觉于欲谓形气(云云/)可学近观中庸序所谓道心常
心也虽上智亦同一则危殆而难安一则微妙而难
见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乃善
也(僩/)
因郑子上书来问人心道心先生曰此心之灵其觉于
理者道心也其觉于欲者人心也可学窃寻中庸序
以人心出于形气道心本于性命盖觉于理谓性命
觉于欲谓形气(云云/)可学近观中庸序所谓道心常
卷六十二 第 15b 页 WYG0701-0218d.png
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又知前日之失向来
专以人可以有道心而不可以有人心今方知其不
然人心出于形气如何去得然人于性命之理不明
而专为形气所使则流于人欲矣如其达性命之理
则虽人心之用而无非道心孟子所以指形色为天
性者以此若不明践形之义则与告子食色之言又
何以异操之则存舍之则亡心安有存亡此正人心
道心交界之辨而孟子特指以示学者可学以为必
专以人可以有道心而不可以有人心今方知其不
然人心出于形气如何去得然人于性命之理不明
而专为形气所使则流于人欲矣如其达性命之理
则虽人心之用而无非道心孟子所以指形色为天
性者以此若不明践形之义则与告子食色之言又
何以异操之则存舍之则亡心安有存亡此正人心
道心交界之辨而孟子特指以示学者可学以为必
卷六十二 第 16a 页 WYG0701-0219a.png
有道心而后可以用人心而于人心之中又当识道
心若专用人心而不知道心则固流入于放僻邪侈
之域若只守道心而欲屏去人心则是判性命为二
物而所谓道心者空虚无有将流于释老之学而非
虞书之所指者未知然否大雅云前辈多云道心是
天性之心人心是人欲之心今如此交互取之当否
曰既是人心如此不好则须绝灭此身而后道心始
明且舜何不先说道心后说人心大雅云如此则人
心若专用人心而不知道心则固流入于放僻邪侈
之域若只守道心而欲屏去人心则是判性命为二
物而所谓道心者空虚无有将流于释老之学而非
虞书之所指者未知然否大雅云前辈多云道心是
天性之心人心是人欲之心今如此交互取之当否
曰既是人心如此不好则须绝灭此身而后道心始
明且舜何不先说道心后说人心大雅云如此则人
卷六十二 第 16b 页 WYG0701-0219b.png
心生于血气道心生于天理人心可以为善可以为
不善而道心则全是天理矣曰人心是此身有知觉
有嗜欲者如所谓我欲仁从心所欲性之欲也感于
物而动此岂能无但为物诱而至于陷溺则为害尔
故圣人以为此人心有知觉嗜欲然无所主宰则流
而忘反不可据以为安故曰危道心则是义理之心
可以为人心之主宰而人心据以为准者也且以饮
食言之凡饥渴而欲得饮食以充其饱且足者皆人
不善而道心则全是天理矣曰人心是此身有知觉
有嗜欲者如所谓我欲仁从心所欲性之欲也感于
物而动此岂能无但为物诱而至于陷溺则为害尔
故圣人以为此人心有知觉嗜欲然无所主宰则流
而忘反不可据以为安故曰危道心则是义理之心
可以为人心之主宰而人心据以为准者也且以饮
食言之凡饥渴而欲得饮食以充其饱且足者皆人
卷六十二 第 17a 页 WYG0701-0219c.png
心也然必有义理存焉有可以食有不可以食如子
路食于孔悝之类此不可食者又如父之慈其子子
之孝其父常人亦能之此道心之正也苟父一虐其
子则子必很然以悖其父此人心之所以危也惟舜
则不然虽其父欲杀之而舜之孝则未尝替此道心
也故当使人心每听道心之区处方可然此道心却
杂出于人心之间微而难见故必须精之一之而后
中可执然此又非有两心也只是义理人欲之辨尔
路食于孔悝之类此不可食者又如父之慈其子子
之孝其父常人亦能之此道心之正也苟父一虐其
子则子必很然以悖其父此人心之所以危也惟舜
则不然虽其父欲杀之而舜之孝则未尝替此道心
也故当使人心每听道心之区处方可然此道心却
杂出于人心之间微而难见故必须精之一之而后
中可执然此又非有两心也只是义理人欲之辨尔
卷六十二 第 17b 页 WYG0701-0219d.png
陆子静亦自说得是云舜若以人心为全不好则须
说不好使人去之今止说危者不可据以为安耳言
精者欲其精察而不为所杂也此言亦自是今郑子
上之言都是但于道心下却一向说是个空虚无有
之物将流为释老之学然则彼释迦是空虚之魁饥
能不欲食乎寒能不假衣乎能令无生人之所欲者
乎虽欲灭之终不可得而灭也(大雅/)
章句
说不好使人去之今止说危者不可据以为安耳言
精者欲其精察而不为所杂也此言亦自是今郑子
上之言都是但于道心下却一向说是个空虚无有
之物将流为释老之学然则彼释迦是空虚之魁饥
能不欲食乎寒能不假衣乎能令无生人之所欲者
乎虽欲灭之终不可得而灭也(大雅/)
章句
卷六十二 第 18a 页 WYG0701-0220a.png
问中庸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云云/)曰
如何说晓得一理了万事都在里面天下万事万物
都要你逐一理会过方得所谓中散为万事便是中
庸近世如龟山之论便是如此以为反身而诚则天
下万物之理皆备于我万物之理须你逐一去看理
会过方可如何会反身而诚了天下万物之理便自
然备于我成个甚么又曰所谓中散为万事便是中
庸中所说许多事如智仁勇许多为学底道理与为
如何说晓得一理了万事都在里面天下万事万物
都要你逐一理会过方得所谓中散为万事便是中
庸近世如龟山之论便是如此以为反身而诚则天
下万物之理皆备于我万物之理须你逐一去看理
会过方可如何会反身而诚了天下万物之理便自
然备于我成个甚么又曰所谓中散为万事便是中
庸中所说许多事如智仁勇许多为学底道理与为
卷六十二 第 18b 页 WYG0701-0220b.png
天下国家有九经与祭祀鬼神许多事圣人经书所
以好看中间无些子罅隙句句是实理无些子空缺
处(僩/)
问中庸始合为一理(天命之/谓性)末复合为一理(无声/无臭)始合
而开其开也有渐末后开而复合其合也亦有渐(赐/○)
(夔孙/录同)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是专言理虽气亦包在其中然说理意较
以好看中间无些子罅隙句句是实理无些子空缺
处(僩/)
问中庸始合为一理(天命之/谓性)末复合为一理(无声/无臭)始合
而开其开也有渐末后开而复合其合也亦有渐(赐/○)
(夔孙/录同)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是专言理虽气亦包在其中然说理意较
卷六十二 第 19a 页 WYG0701-0220c.png
多若云兼言气便说率性之谓道不去如太极虽不
离乎阴阳而亦不杂乎阴阳(道夫/)
用之问天命之谓性以其流行而付与万物者谓之命
以人物禀受者谓之性然人物禀受以其具仁义礼
智而谓之性以贫贱寿夭而言谓之命是人又兼有
性命曰命虽是恁地说然亦是兼付与而言(贺孙/)
问天命之谓性此只是从原头说否曰万物皆只同这
一个原头圣人所以尽己之性则能尽人之性尽物
离乎阴阳而亦不杂乎阴阳(道夫/)
用之问天命之谓性以其流行而付与万物者谓之命
以人物禀受者谓之性然人物禀受以其具仁义礼
智而谓之性以贫贱寿夭而言谓之命是人又兼有
性命曰命虽是恁地说然亦是兼付与而言(贺孙/)
问天命之谓性此只是从原头说否曰万物皆只同这
一个原头圣人所以尽己之性则能尽人之性尽物
卷六十二 第 19b 页 WYG0701-0220d.png
之性由其同一原故也若非同此一原则人自人之
性物自物之性如何尽得又问以健顺五常言物之
性如健顺字亦恐有碍否曰如牛之性顺马之性健
即健顺之性虎狼之仁蝼蚁之义即五常之性但只
禀得来少不似人禀得来全耳(焘/)
问天命之谓性章句云健顺五常之德何故添却健顺
二字曰五行乃五常也健顺乃阴阳二字某旧解未
尝有此后来思量既有阴阳须添此二字始得(枅/)
性物自物之性如何尽得又问以健顺五常言物之
性如健顺字亦恐有碍否曰如牛之性顺马之性健
即健顺之性虎狼之仁蝼蚁之义即五常之性但只
禀得来少不似人禀得来全耳(焘/)
问天命之谓性章句云健顺五常之德何故添却健顺
二字曰五行乃五常也健顺乃阴阳二字某旧解未
尝有此后来思量既有阴阳须添此二字始得(枅/)
卷六十二 第 20a 页 WYG0701-0221a.png
问木之神为仁火之神为礼如何见得曰神字犹云意
思也且如一枝柴却如何见得他是仁只是他意思
却是仁火那里见得是礼却是他意思是礼(僩○/古注)
率性之谓道郑氏以金木水火土从天命之谓性说来
要顺从气说来方可(泳/)
率性之谓道率字轻(方子/)
率字只是循字循此理便是道伊川所以谓便是仁者
人也合而言之道也(㽦/)
思也且如一枝柴却如何见得他是仁只是他意思
却是仁火那里见得是礼却是他意思是礼(僩○/古注)
率性之谓道郑氏以金木水火土从天命之谓性说来
要顺从气说来方可(泳/)
率性之谓道率字轻(方子/)
率字只是循字循此理便是道伊川所以谓便是仁者
人也合而言之道也(㽦/)
卷六十二 第 20b 页 WYG0701-0221b.png
率性之谓道率是呼唤字盖曰循万物自然之性之谓
道此率字不是用力字伊川谓合而言之道也是此
义(㽦/)
安卿问率性曰率非人率之也伊川解率字亦只训循
到吕与叔说循性而行则谓之道伊川却便以为非
是至其自言则曰循牛之性则不为马之性循马之
性则不为牛之性乃知循性是循其理之自然尔(伯/羽)
率循也不是人去循之吕说未是程子谓通人物而言
道此率字不是用力字伊川谓合而言之道也是此
义(㽦/)
安卿问率性曰率非人率之也伊川解率字亦只训循
到吕与叔说循性而行则谓之道伊川却便以为非
是至其自言则曰循牛之性则不为马之性循马之
性则不为牛之性乃知循性是循其理之自然尔(伯/羽)
率循也不是人去循之吕说未是程子谓通人物而言
卷六十二 第 21a 页 WYG0701-0221c.png
马则为马之性又不做牛底性牛则为牛之性又不
做马底性物物各有个理即此便是道曰总而言之
又只是一个理否曰是(淳/)
率性之谓道只是随性去皆是道吕氏说以人行道若
然则未行之前便不是道乎(淳/)
问率性之谓道率循也此循字是就道上说还是就行
道人上说曰诸家多作行道人上说以率性便作修
为非也率性者只是说循吾本然之性便自有许多
做马底性物物各有个理即此便是道曰总而言之
又只是一个理否曰是(淳/)
率性之谓道只是随性去皆是道吕氏说以人行道若
然则未行之前便不是道乎(淳/)
问率性之谓道率循也此循字是就道上说还是就行
道人上说曰诸家多作行道人上说以率性便作修
为非也率性者只是说循吾本然之性便自有许多
卷六十二 第 21b 页 WYG0701-0221d.png
道理性是个浑沦底物道是个性中分𣲖条理循性
之所有其许多分𣲖条理即道也性字通人物而言
但人物气禀有异不可道物无此理程子曰循性者
牛则为牛之性又不做马底性马则为马底性又不
做牛底性物物各有这理只为气禀遮蔽故所通有
偏正不同然随他性之所通道亦无所不在也(铢/)
问率性通人物而言则此性字似生之谓性之性兼气
禀言之否曰天命之谓性这性亦离气禀不得率循
之所有其许多分𣲖条理即道也性字通人物而言
但人物气禀有异不可道物无此理程子曰循性者
牛则为牛之性又不做马底性马则为马底性又不
做牛底性物物各有这理只为气禀遮蔽故所通有
偏正不同然随他性之所通道亦无所不在也(铢/)
问率性通人物而言则此性字似生之谓性之性兼气
禀言之否曰天命之谓性这性亦离气禀不得率循
卷六十二 第 22a 页 WYG0701-0222a.png
也此循字是就道上说不是就行道人说性善只一
般但人物气禀有异不可道物无此理性是个浑沦
物道是性中分𣲖条理随分𣲖条理去皆是道穿牛
鼻络马首皆是随它所通处仁义礼智物岂不有但
偏耳随它性之所通处道皆无所不在曰此性字亦
是以理言否曰是又问鸢有鸢之性鱼有鱼之性其
飞其跃天机自完便是天理流行发见之妙处故子
思姑举此一二以明道之无所不在否曰是(淳/)
般但人物气禀有异不可道物无此理性是个浑沦
物道是性中分𣲖条理随分𣲖条理去皆是道穿牛
鼻络马首皆是随它所通处仁义礼智物岂不有但
偏耳随它性之所通处道皆无所不在曰此性字亦
是以理言否曰是又问鸢有鸢之性鱼有鱼之性其
飞其跃天机自完便是天理流行发见之妙处故子
思姑举此一二以明道之无所不在否曰是(淳/)
卷六十二 第 22b 页 WYG0701-0222b.png
孟子说性善全是说理若中庸天命之谓性己自是兼
带人物而言率性之谓道性似一个浑沦底物道是
支脉恁地物便有恁地道率人之性则为人之道率
牛之性则为牛之道非谓以人循之若谓以人循之
而后谓之道则人未循之前谓之无道可乎(砥/)
天命之谓性指迥然孤独而言率性之谓道指著于事
物之间而言又云天命之性指理言率性之道指人
物所行言或以率性为顺性命之理则谓之道如此
带人物而言率性之谓道性似一个浑沦底物道是
支脉恁地物便有恁地道率人之性则为人之道率
牛之性则为牛之道非谓以人循之若谓以人循之
而后谓之道则人未循之前谓之无道可乎(砥/)
天命之谓性指迥然孤独而言率性之谓道指著于事
物之间而言又云天命之性指理言率性之道指人
物所行言或以率性为顺性命之理则谓之道如此
卷六十二 第 23a 页 WYG0701-0222c.png
却是道因人做方始有也(夔孙/)
万物禀受莫非至善者性率性而行各得其分者道(端/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性与道相对则性是体道是
用又曰道便是在里面做出底道(义刚/)
问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伊川谓通人物而言如此
却与告子所谓人物之性同曰据伊川之意人与物
之本性同及至禀赋则异盖本性理也而本赋之性
则气也性本自然及至生赋无气则乘载不去故必
万物禀受莫非至善者性率性而行各得其分者道(端/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性与道相对则性是体道是
用又曰道便是在里面做出底道(义刚/)
问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伊川谓通人物而言如此
却与告子所谓人物之性同曰据伊川之意人与物
之本性同及至禀赋则异盖本性理也而本赋之性
则气也性本自然及至生赋无气则乘载不去故必
卷六十二 第 23b 页 WYG0701-0222d.png
顿此性于气上而后可以生及至已生则物自禀物
之气人自禀人之气气最难看而其可验者如四时
之间寒暑得宜此气之正当寒而暑当暑而寒乃气
不得正气正则为善气不正则为不善又如同是此
人有至昏愚者是其禀得此浊气太深又问明道云
论性不论气不脩论气不论性不明曰论性不论气
孟子也不备但少欠耳论气不论性荀扬也不明则
大害事可学问孟子何不言气曰孟子只是教人勇
之气人自禀人之气气最难看而其可验者如四时
之间寒暑得宜此气之正当寒而暑当暑而寒乃气
不得正气正则为善气不正则为不善又如同是此
人有至昏愚者是其禀得此浊气太深又问明道云
论性不论气不脩论气不论性不明曰论性不论气
孟子也不备但少欠耳论气不论性荀扬也不明则
大害事可学问孟子何不言气曰孟子只是教人勇
卷六十二 第 24a 页 WYG0701-0223a.png
于为善前更无阻碍自学者而言则不可不去其窒
碍正如将百万之兵前有数万兵韩白为之不过鼓
勇而进至它人则须先去此碍后可吴宜之问学者
治此气正如人之治病曰亦不同须是明天理天理
明则于通书刚柔一段亦须著且先易其恶既易其
恶则至其中在人间恶安得谓之刚曰此本是刚出
来语毕先生又曰生之谓性伊川以为生质之性然
告子此语亦未是再三请益曰且就伊川此意理会
碍正如将百万之兵前有数万兵韩白为之不过鼓
勇而进至它人则须先去此碍后可吴宜之问学者
治此气正如人之治病曰亦不同须是明天理天理
明则于通书刚柔一段亦须著且先易其恶既易其
恶则至其中在人间恶安得谓之刚曰此本是刚出
来语毕先生又曰生之谓性伊川以为生质之性然
告子此语亦未是再三请益曰且就伊川此意理会
卷六十二 第 24b 页 WYG0701-0223b.png
亦自好(可学/)
问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皆是人物之所同得天命
之性人受其全则其心具乎仁义礼智之全体物受
其偏则随其品类各有得焉而不能通贯乎全体率
性之谓道若自人而言之则循其仁义礼智之性而
言之固莫非道自物而言之飞潜动植之类各正其
性则亦各循其性于天地之间莫非道也如中庸或
问所说马首之可络牛鼻之可穿等数句恐说未尽
问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皆是人物之所同得天命
之性人受其全则其心具乎仁义礼智之全体物受
其偏则随其品类各有得焉而不能通贯乎全体率
性之谓道若自人而言之则循其仁义礼智之性而
言之固莫非道自物而言之飞潜动植之类各正其
性则亦各循其性于天地之间莫非道也如中庸或
问所说马首之可络牛鼻之可穿等数句恐说未尽
卷六十二 第 25a 页 WYG0701-0223c.png
(所举或问/非今本)盖物之自循其性多有与人初无干涉多
有人所不识之物无不各循其性于天地之间此莫
非道也如或问中所说恐包未尽曰说话难若说得
阔则人将来又只认目之于色耳之于声鼻之于臭
四肢之于安佚等做性却不认仁之于父子义之于
君臣礼之于宾主智之于贤者圣人之于天道底是
性因言解经立言须要得实如前辈说伊尹耕于有
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是饥食渴饮夏葛冬裘为乐
有人所不识之物无不各循其性于天地之间此莫
非道也如或问中所说恐包未尽曰说话难若说得
阔则人将来又只认目之于色耳之于声鼻之于臭
四肢之于安佚等做性却不认仁之于父子义之于
君臣礼之于宾主智之于贤者圣人之于天道底是
性因言解经立言须要得实如前辈说伊尹耕于有
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是饥食渴饮夏葛冬裘为乐
卷六十二 第 25b 页 WYG0701-0223d.png
尧舜之道若如此说则全身已浸在尧舜之道中何
用更说岂若吾身亲见之哉如前辈说文武之道未
坠于地以为文武之道常昭然在日用之间一似常
有一物昭然在目前不会攧下去一般此皆是说得
不实所以未坠于地者只言周衰之时文武之典章
人尚传诵得在未至沦没先生既而又曰某晓得公
说底盖马首可络牛鼻可穿皆是就人看物处说圣
人脩道之谓教皆就这样处如适间所说却也见得
用更说岂若吾身亲见之哉如前辈说文武之道未
坠于地以为文武之道常昭然在日用之间一似常
有一物昭然在目前不会攧下去一般此皆是说得
不实所以未坠于地者只言周衰之时文武之典章
人尚传诵得在未至沦没先生既而又曰某晓得公
说底盖马首可络牛鼻可穿皆是就人看物处说圣
人脩道之谓教皆就这样处如适间所说却也见得
卷六十二 第 26a 页 WYG0701-0224a.png
一个大体(至○方子录云至之问率性之谓道或问/只言马首之可络牛鼻之可穿都是说以)
(人看物底若论飞潜动植各正其性与人不相干涉/者何莫非道恐如此看方是先生曰物物固皆是道)
(如蝼蚁之微甚时胎甚时卵亦是道在立言甚难须/是说得实如龟山说尧舜之道只夏葛冬裘饥食渴)
(饮处便是如此则全身浸在尧舜之道里他何必言/岂若吾身亲见之哉黄丈云若如此说则人心道心)
(皆是道否先生曰相似目之于色耳之于声鼻之于/臭四肢之于安佚性也底却认做道仁之于父子义)
(之于君臣礼之于宾主智之于贤者有性焉底却认/不得如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李光祖乃曰日用)
(之间昭然在是如此则只是说古今公共底何必指/文武孔子盖是言周家典章文物未至沦没非是指)
(十方常住者而言也久之复曰至/之却亦看得一个大体○盖卿同)
(人看物底若论飞潜动植各正其性与人不相干涉/者何莫非道恐如此看方是先生曰物物固皆是道)
(如蝼蚁之微甚时胎甚时卵亦是道在立言甚难须/是说得实如龟山说尧舜之道只夏葛冬裘饥食渴)
(饮处便是如此则全身浸在尧舜之道里他何必言/岂若吾身亲见之哉黄丈云若如此说则人心道心)
(皆是道否先生曰相似目之于色耳之于声鼻之于/臭四肢之于安佚性也底却认做道仁之于父子义)
(之于君臣礼之于宾主智之于贤者有性焉底却认/不得如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李光祖乃曰日用)
(之间昭然在是如此则只是说古今公共底何必指/文武孔子盖是言周家典章文物未至沦没非是指)
(十方常住者而言也久之复曰至/之却亦看得一个大体○盖卿同)
卷六十二 第 26b 页 WYG0701-0224b.png
问伊川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此亦通人物而言
修道之谓教此专言人事曰是如此人与物之性皆
同故循人之性则为人道循马牛之性则为马牛之
道若不循其性令马耕牛驰则失其性而非马牛之
道矣故曰通人物而言(璘/)
问率性之谓道通人物而言则修道之谓教亦通人物
如服牛乘马不杀胎不夭夭斧斤以时入山林此是
圣人教化不特在人伦上品节防范而及于物否曰
修道之谓教此专言人事曰是如此人与物之性皆
同故循人之性则为人道循马牛之性则为马牛之
道若不循其性令马耕牛驰则失其性而非马牛之
道矣故曰通人物而言(璘/)
问率性之谓道通人物而言则修道之谓教亦通人物
如服牛乘马不杀胎不夭夭斧斤以时入山林此是
圣人教化不特在人伦上品节防范而及于物否曰
卷六十二 第 27a 页 WYG0701-0224c.png
也是如此所以谓之尽物之性但于人较详于物较
略人上较多物上较少(砥/)
问集解中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通人物而言修
道之谓教是专就人事上言否曰道理固是如此然
修道之谓教就物上亦有个品节先王所以咸若草
木鸟兽使庶类蕃殖如周礼掌兽掌山泽各有官如
周公驱虎豹犀象龙蛇如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昆
虫未蛰不以火田之类各有个品节使万物各得其
略人上较多物上较少(砥/)
问集解中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通人物而言修
道之谓教是专就人事上言否曰道理固是如此然
修道之谓教就物上亦有个品节先王所以咸若草
木鸟兽使庶类蕃殖如周礼掌兽掌山泽各有官如
周公驱虎豹犀象龙蛇如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昆
虫未蛰不以火田之类各有个品节使万物各得其
卷六十二 第 27b 页 WYG0701-0224d.png
所亦所谓教也(德明/)
问修道之谓教曰游杨说好谓修者只是品节之也明
道之说自各有意(去伪/)
问明道曰道即性也若道外寻性性外寻道便不是如
此即性是自然之理不容加工扬雄言学者所以修
性故伊川谓杨雄为不识性中庸却言修道之谓教
如何曰性不容修修是揠苗道亦是自然之理圣人
于中为之品节以教人耳谁能便于道上行(浩/)
问修道之谓教曰游杨说好谓修者只是品节之也明
道之说自各有意(去伪/)
问明道曰道即性也若道外寻性性外寻道便不是如
此即性是自然之理不容加工扬雄言学者所以修
性故伊川谓杨雄为不识性中庸却言修道之谓教
如何曰性不容修修是揠苗道亦是自然之理圣人
于中为之品节以教人耳谁能便于道上行(浩/)
卷六十二 第 28a 页 WYG0701-0225a.png
修道之谓教一句如今人要合后面自明诚谓之教却
说作自修盖天命谓性之性与自诚明之性修道谓
教之教与自明诚之教各自不同诚明之性尧舜性
之之性明诚之教由教而入者也(木之/)
问中庸旧本不曾解可离非道一句今先生说云瞬息
不存便是邪妄方悟本章可离与不可离道与非道
各相对待而言离了仁便不仁离了义便不义公私
善利皆然向来从龟山说只谓道自不可离而先生
说作自修盖天命谓性之性与自诚明之性修道谓
教之教与自明诚之教各自不同诚明之性尧舜性
之之性明诚之教由教而入者也(木之/)
问中庸旧本不曾解可离非道一句今先生说云瞬息
不存便是邪妄方悟本章可离与不可离道与非道
各相对待而言离了仁便不仁离了义便不义公私
善利皆然向来从龟山说只谓道自不可离而先生
卷六十二 第 28b 页 WYG0701-0225b.png
旧亦不曾为学者说破曰向来亦是看得太高(今按/可离)
(非道云瞬息不存便是邪妄与章/句或问说不合更详之○德明)
刘黻问中庸曰道不可须臾离伊川却云存无不在道
之心便是助长何也曰中庸所言是日用常行合做
底道理如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
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皆是不可已
者伊川此言是为辟释氏而发盖释氏不理会常行
之道只要空守著这一个物事便唤做道与中庸自
(非道云瞬息不存便是邪妄与章/句或问说不合更详之○德明)
刘黻问中庸曰道不可须臾离伊川却云存无不在道
之心便是助长何也曰中庸所言是日用常行合做
底道理如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
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皆是不可已
者伊川此言是为辟释氏而发盖释氏不理会常行
之道只要空守著这一个物事便唤做道与中庸自
卷六十二 第 29a 页 WYG0701-0225c.png
不同说毕又曰辟异端说话未要理会且理会取自
家事自家事既明那个自然见得(与立/)
杨通老问中庸或问引杨氏所谓无适非道之云则善
矣然其言似亦有所未尽盖衣食作息视听举履皆
物也其所以如此之义理准则乃道也曰衣食动作
只是物物之理乃道也将物便唤做道则不可且如
这个椅子有四只脚可以坐此椅之理也若除去一
只脚坐不得便失其椅之理矣形而上为道形而下
家事自家事既明那个自然见得(与立/)
杨通老问中庸或问引杨氏所谓无适非道之云则善
矣然其言似亦有所未尽盖衣食作息视听举履皆
物也其所以如此之义理准则乃道也曰衣食动作
只是物物之理乃道也将物便唤做道则不可且如
这个椅子有四只脚可以坐此椅之理也若除去一
只脚坐不得便失其椅之理矣形而上为道形而下
卷六十二 第 29b 页 WYG0701-0225d.png
为器说这形而下之器之中便有那形而上之道若
便将形而下之器作形而上之道则不可且如这个
扇子此物也便有个扇子底道理扇子是如此做合
当如此用此便是形而上之理天地中间上是天下
是地中间有许多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此
皆形而下之器也然这形而下之器之中便各自有
个道理此便是形而上之道所谓格物便是要就这
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如何便将
便将形而下之器作形而上之道则不可且如这个
扇子此物也便有个扇子底道理扇子是如此做合
当如此用此便是形而上之理天地中间上是天下
是地中间有许多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此
皆形而下之器也然这形而下之器之中便各自有
个道理此便是形而上之道所谓格物便是要就这
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如何便将
卷六十二 第 30a 页 WYG0701-0226a.png
形而下之器作形而上之道理得饥而食渴而饮日
出而作日入而息其所以饮食作息者皆道之所在
也若便谓食饮作息者是道则不可与庞居士神通
妙用运水搬柴之颂一般亦是此病如徐行后长与
疾行先长都一般是行只是徐行后长方是道若疾
行先长便不是道岂可说只认行底便是道神通妙
用运水搬柴须是运得水搬得柴是方是神通妙用
若运得不是搬得不是如何是神通妙用佛家所谓
出而作日入而息其所以饮食作息者皆道之所在
也若便谓食饮作息者是道则不可与庞居士神通
妙用运水搬柴之颂一般亦是此病如徐行后长与
疾行先长都一般是行只是徐行后长方是道若疾
行先长便不是道岂可说只认行底便是道神通妙
用运水搬柴须是运得水搬得柴是方是神通妙用
若运得不是搬得不是如何是神通妙用佛家所谓
卷六十二 第 30b 页 WYG0701-0226b.png
作用是性便是如此他都不理会是和非只认得那
衣食作息视听举履便是道说我这个会说话底会
作用底叫著便应底便是神通妙用更不问道理如
何儒家则须是就这上寻讨个道理方是道禅老云
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在汝等诸人面门上出入
(云云/)他便是只认得这个把来作弄或问告子之学
便是如此曰佛家底又高告子底死杀了不如佛家
底活而今学者就故纸上理会也解说得去只是都
衣食作息视听举履便是道说我这个会说话底会
作用底叫著便应底便是神通妙用更不问道理如
何儒家则须是就这上寻讨个道理方是道禅老云
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在汝等诸人面门上出入
(云云/)他便是只认得这个把来作弄或问告子之学
便是如此曰佛家底又高告子底死杀了不如佛家
底活而今学者就故纸上理会也解说得去只是都
卷六十二 第 31a 页 WYG0701-0226c.png
无那快活和乐底意思便是和这佛家底也不曾见
得似他佛家者虽是无道理然他却一生受用一生
快活便是它就这形而下者之中理会得似那形而
上者而今学者看来须是先晓得这一层却去理会
那上面一层方好而今都是和这下面一层也不曾
见得所以和那上面一层也理会不得又曰天地中
间物物上有这个道理虽至没紧要底物事也有这
道理盖天命之谓性这道理却无形无安顿处只那
得似他佛家者虽是无道理然他却一生受用一生
快活便是它就这形而下者之中理会得似那形而
上者而今学者看来须是先晓得这一层却去理会
那上面一层方好而今都是和这下面一层也不曾
见得所以和那上面一层也理会不得又曰天地中
间物物上有这个道理虽至没紧要底物事也有这
道理盖天命之谓性这道理却无形无安顿处只那
卷六十二 第 31b 页 WYG0701-0226d.png
日用事物上道理便在上面这两个元不相离凡有
一物便有一理所以君子贵博学于文看来博学似
个没紧要物事然那许多道理便都在这上都从那
源头上来所以无精粗大小都一齐用理会过盖非
外物也都一齐理会方无所不尽方周遍无疏缺处
又曰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也所谓不可离者谓
道也若便以日用之间举止动作便是道则无所适
而非道无时而非道然则君子何用恐惧戒谨何用
一物便有一理所以君子贵博学于文看来博学似
个没紧要物事然那许多道理便都在这上都从那
源头上来所以无精粗大小都一齐用理会过盖非
外物也都一齐理会方无所不尽方周遍无疏缺处
又曰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也所谓不可离者谓
道也若便以日用之间举止动作便是道则无所适
而非道无时而非道然则君子何用恐惧戒谨何用
卷六十二 第 32a 页 WYG0701-0227a.png
更学道为为其不可离所以须是依道而行如人说
话不成便以说话者为道须是有个仁义礼智始得
若便以举止动作为道何用更说不可离得又曰大
学所以说格物却不说穷理盖说穷理则似悬空无
捉摸处只说格物则只就那形而下之器上便寻那
形而上之道便见得这个元不相离所以只说格物
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所谓道者是如此何尝说物便
是则龟山便只指那物做则只是就这物上分精粗
话不成便以说话者为道须是有个仁义礼智始得
若便以举止动作为道何用更说不可离得又曰大
学所以说格物却不说穷理盖说穷理则似悬空无
捉摸处只说格物则只就那形而下之器上便寻那
形而上之道便见得这个元不相离所以只说格物
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所谓道者是如此何尝说物便
是则龟山便只指那物做则只是就这物上分精粗
卷六十二 第 32b 页 WYG0701-0227b.png
为物则如云目是物也目之视乃则也耳物也耳之
听乃则也殊不知目视耳听依旧是物其视之明听
之聪方是则也龟山又云伊尹之耕于莘野此农夫
田父之所日用者而乐在是如此则世间伊尹甚多
矣龟山说话大槩有此病(僩/)
问道不可离只言我不可离这道亦还是有不能离底
意思否曰道是不能离底然纯说是不能离不成错行
也是道(时举录云叔重问道不可离自家固不可离/然他也有不能离底意曰当参之于心可离)
听乃则也殊不知目视耳听依旧是物其视之明听
之聪方是则也龟山又云伊尹之耕于莘野此农夫
田父之所日用者而乐在是如此则世间伊尹甚多
矣龟山说话大槩有此病(僩/)
问道不可离只言我不可离这道亦还是有不能离底
意思否曰道是不能离底然纯说是不能离不成错行
也是道(时举录云叔重问道不可离自家固不可离/然他也有不能离底意曰当参之于心可离)
卷六十二 第 33a 页 WYG0701-0227c.png
(不能离之间纯说不能离也/不得不成错行了也是道)因问龟山言饥食渴饮
手持足行便是道窃谓手持足履未是道手容恭足
容重乃是道也目视耳听未是道视明听聪乃道也
或谓不然其说云手之不可履犹足之不可持此是
天职率性之谓道只循此自然之理耳不审如何曰
不然桀纣亦会手持足履目视耳听如何便唤做道
若便以为道是认欲为理也伊川云夏葛冬裘饥食
渴饮若著些私吝心便是废天职须看著些私吝心
手持足行便是道窃谓手持足履未是道手容恭足
容重乃是道也目视耳听未是道视明听聪乃道也
或谓不然其说云手之不可履犹足之不可持此是
天职率性之谓道只循此自然之理耳不审如何曰
不然桀纣亦会手持足履目视耳听如何便唤做道
若便以为道是认欲为理也伊川云夏葛冬裘饥食
渴饮若著些私吝心便是废天职须看著些私吝心
卷六十二 第 33b 页 WYG0701-0227d.png
字(录○时举录云夜来与先之论此先/之云手之不可履云云先生曰云云)
此道无时无之然体之则合背之则离也一有离之则
当此之时失此之道矣故曰不可须臾离君子所以
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则不敢以须臾离也(端蒙/)
戒谨不睹恐惧不闻即是道不可须臾离处(履孙/)
问日用间如何是不闻不见处人之耳目闻见常自若
莫只是念虑未起未有意于闻见否曰所不闻所不
见不是合眼掩耳只是喜怒哀乐未发时凡万事皆
此道无时无之然体之则合背之则离也一有离之则
当此之时失此之道矣故曰不可须臾离君子所以
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则不敢以须臾离也(端蒙/)
戒谨不睹恐惧不闻即是道不可须臾离处(履孙/)
问日用间如何是不闻不见处人之耳目闻见常自若
莫只是念虑未起未有意于闻见否曰所不闻所不
见不是合眼掩耳只是喜怒哀乐未发时凡万事皆
卷六十二 第 34a 页 WYG0701-0228a.png
未萌芽自家便先恁地戒谨恐惧常要提起此心常
在这里便是防于未然不见是图底意思徐问讲求
义理时此心如何曰思虑是心之发了伊川谓存养
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则可求中于喜怒哀乐未发
之前则不可(淳○宇录云问讲求义理便是此心在/否曰讲求义理属思虑心自动了是已)
(发之/心)
刘黻问不知无事时如何戒谨恐惧若只管如此又恐
执持太过若不如此又恐都忘了曰也有甚么矜持
在这里便是防于未然不见是图底意思徐问讲求
义理时此心如何曰思虑是心之发了伊川谓存养
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则可求中于喜怒哀乐未发
之前则不可(淳○宇录云问讲求义理便是此心在/否曰讲求义理属思虑心自动了是已)
(发之/心)
刘黻问不知无事时如何戒谨恐惧若只管如此又恐
执持太过若不如此又恐都忘了曰也有甚么矜持
卷六十二 第 34b 页 WYG0701-0228b.png
只不要昏了他便是戒惧(与立/)
戒谨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这处难言大段著
意又却生病只恁地略约住道著戒谨恐惧已是剩
语然又不得不如此说(贺孙/)
戒谨恐惧是未发然只做未发也不得便是所以养其
未发只是耸然提起在这里这个未发底便常在何
曾发或问恐惧是已思否曰思又别思是思索了戒
谨恐惧正是防闲其未发或问即是持敬否曰亦是
戒谨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这处难言大段著
意又却生病只恁地略约住道著戒谨恐惧已是剩
语然又不得不如此说(贺孙/)
戒谨恐惧是未发然只做未发也不得便是所以养其
未发只是耸然提起在这里这个未发底便常在何
曾发或问恐惧是已思否曰思又别思是思索了戒
谨恐惧正是防闲其未发或问即是持敬否曰亦是
卷六十二 第 35a 页 WYG0701-0228c.png
伊川曰敬不是中只敬而无失即所以中敬而无失
便是常敬这中底便常在(淳/)
问戒谨恐惧以此涵养固善然推之于事所谓开物成
务之几又当如何曰此却在博文此事独脚做不得
须是读书穷理又曰只是源头正发处自正只是这
路子上来往(德明/)
问中庸所谓戒谨恐惧大学所谓格物致知皆是为学
知利行以下底说否曰固然然圣人亦未尝不戒谨
便是常敬这中底便常在(淳/)
问戒谨恐惧以此涵养固善然推之于事所谓开物成
务之几又当如何曰此却在博文此事独脚做不得
须是读书穷理又曰只是源头正发处自正只是这
路子上来往(德明/)
问中庸所谓戒谨恐惧大学所谓格物致知皆是为学
知利行以下底说否曰固然然圣人亦未尝不戒谨
卷六十二 第 35b 页 WYG0701-0228d.png
恐惧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但圣人所谓念者
自然之念狂者之念则勉强之念耳(闳祖/)
所谓不睹不闻者乃是从那尽处说来非谓于所睹所
闻处不谨也如曰道在瓦砾便不成不在金玉(义刚/)
问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与莫见乎隐两段分明极有条
理何为前辈都作一段滚说去曰此分明是两节事
前段有是故字后段有故字圣贤不是要作文只是
逐节次说出许多道理若作一段说亦成是何文字
自然之念狂者之念则勉强之念耳(闳祖/)
所谓不睹不闻者乃是从那尽处说来非谓于所睹所
闻处不谨也如曰道在瓦砾便不成不在金玉(义刚/)
问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与莫见乎隐两段分明极有条
理何为前辈都作一段滚说去曰此分明是两节事
前段有是故字后段有故字圣贤不是要作文只是
逐节次说出许多道理若作一段说亦成是何文字
卷六十二 第 36a 页 WYG0701-0229a.png
所以前辈诸公解此段繁杂无伦都不分明(铢/)
用之问戒惧不睹不闻是起头处至莫见乎隐莫显乎
微又用紧一紧曰不可如此说戒谨恐惧是普说言
道理偪塞都是无时而不戒谨恐惧到得隐微之间
人所易忽又更用谨这个却是唤起说戒惧无个起
头处只是普遍都用如卓子有四角头一齐用著工
夫更无空缺处若说是起头又遗了尾头说是尾头
又遗了起头若说属中间又遗了两头不用如此说
用之问戒惧不睹不闻是起头处至莫见乎隐莫显乎
微又用紧一紧曰不可如此说戒谨恐惧是普说言
道理偪塞都是无时而不戒谨恐惧到得隐微之间
人所易忽又更用谨这个却是唤起说戒惧无个起
头处只是普遍都用如卓子有四角头一齐用著工
夫更无空缺处若说是起头又遗了尾头说是尾头
又遗了起头若说属中间又遗了两头不用如此说
卷六十二 第 36b 页 WYG0701-0229b.png
只是无时而不戒谨恐惧只自做工夫便自见得曾
子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成到临死之
时方如此战战兢兢他是一生战战兢兢到死时方
了(僩/)
问旧看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两句只谓人有所愧歉于
中则必见于颜色之间而不可掩昨闻先生云人所
不知而已所独知处自然见得愈是分晓如做得是
时别人未见得是自家先见得是做得不是时别人
子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成到临死之
时方如此战战兢兢他是一生战战兢兢到死时方
了(僩/)
问旧看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两句只谓人有所愧歉于
中则必见于颜色之间而不可掩昨闻先生云人所
不知而已所独知处自然见得愈是分晓如做得是
时别人未见得是自家先见得是做得不是时别人
卷六十二 第 37a 页 WYG0701-0229c.png
未见得非自家先见得非如此说时觉得又亲切曰
事之是与非众人皆未见得自家自是先见得分明
问复小而辨于物善端虽是方萌只是昭昭灵灵地
别此便是那不可掩处曰是如此只是明一明了不
能接续得这意思去又暗了(胡泳/)
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程子举弹琴杀心事是就人知
处言吕游杨氏所说是就已自知处言章句只说已
自知或疑是合二者而言否曰有动于中已固先自
事之是与非众人皆未见得自家自是先见得分明
问复小而辨于物善端虽是方萌只是昭昭灵灵地
别此便是那不可掩处曰是如此只是明一明了不
能接续得这意思去又暗了(胡泳/)
问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程子举弹琴杀心事是就人知
处言吕游杨氏所说是就已自知处言章句只说已
自知或疑是合二者而言否曰有动于中已固先自
卷六十二 第 37b 页 WYG0701-0229d.png
知亦不能掩人之知所谓诚之不可掩也(铢/)
问伊川以鬼神凭依语言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如何
曰隐微之事在人心不可得而知却被他说出来岂
非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盖鬼神只是气心中实有是
事则感于气者自然发见昭著如此文蔚问今人隐
微之中有不善者甚多岂能一一如此曰此亦非常
之事所谓事之变者文蔚曰且如人生积累愆咎感
召不祥致有日月薄蚀山崩川竭水旱凶荒之变便
问伊川以鬼神凭依语言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如何
曰隐微之事在人心不可得而知却被他说出来岂
非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盖鬼神只是气心中实有是
事则感于气者自然发见昭著如此文蔚问今人隐
微之中有不善者甚多岂能一一如此曰此亦非常
之事所谓事之变者文蔚曰且如人生积累愆咎感
召不祥致有日月薄蚀山崩川竭水旱凶荒之变便
卷六十二 第 38a 页 WYG0701-0230a.png
只是此类否曰固是如此(文蔚/)
戒谨恐惧乎其所不睹不闻是从见闻处戒谨恐惧到
那不睹不闻处这不睹不闻处是功夫尽头所以谨
独则是专指独处而言如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谨
独紧切处(焘/)
黄灏谓戒惧是统体做功夫谨独是又于其中紧切处
加功夫犹一经一纬而成帛先生以为然(僩/)
问谨独曰是从见闻处至不睹不闻处皆戒谨了又就
戒谨恐惧乎其所不睹不闻是从见闻处戒谨恐惧到
那不睹不闻处这不睹不闻处是功夫尽头所以谨
独则是专指独处而言如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谨
独紧切处(焘/)
黄灏谓戒惧是统体做功夫谨独是又于其中紧切处
加功夫犹一经一纬而成帛先生以为然(僩/)
问谨独曰是从见闻处至不睹不闻处皆戒谨了又就
卷六十二 第 38b 页 WYG0701-0230b.png
其中于独处更加谨也是无所不谨而谨上更加谨
也(焘/)
问不睹不闻者已之所不睹不闻也独者人之所不睹
不闻也如此看便见得此章分两节事分明先生曰
其所不睹不闻其之一字便见得是说已不睹不闻
处只是诸家看得自不子细耳又问如此分两莭工
夫则致中致和工夫方各有著落而天地位万物育
亦各有归著曰是(铢/)
也(焘/)
问不睹不闻者已之所不睹不闻也独者人之所不睹
不闻也如此看便见得此章分两节事分明先生曰
其所不睹不闻其之一字便见得是说已不睹不闻
处只是诸家看得自不子细耳又问如此分两莭工
夫则致中致和工夫方各有著落而天地位万物育
亦各有归著曰是(铢/)
卷六十二 第 39a 页 WYG0701-0230c.png
戒慎一莭当分为两事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如言听于
无声视于无形是防之于未然以全其体谨独是察
之于将然以审其几(端蒙/)
问戒谨不睹恐惧不闻与谨独两段事广思之便是惟
精惟一底工夫戒谨恐惧持守而不失便是惟一底
工夫谨独则于善恶之几察之愈精愈密便是惟精
底工夫但中庸论道不可离则先其戒谨而后其谨
独舜论人心道心则先其惟精而后其惟一曰两事
无声视于无形是防之于未然以全其体谨独是察
之于将然以审其几(端蒙/)
问戒谨不睹恐惧不闻与谨独两段事广思之便是惟
精惟一底工夫戒谨恐惧持守而不失便是惟一底
工夫谨独则于善恶之几察之愈精愈密便是惟精
底工夫但中庸论道不可离则先其戒谨而后其谨
独舜论人心道心则先其惟精而后其惟一曰两事
卷六十二 第 39b 页 WYG0701-0230d.png
皆少不得惟精惟一底工夫不睹不闻时固当持守
然不可不察谨独时固当致察然不可不持守(广○/人杰)
(录云汉卿问云云先生曰不必分惟精惟一于两段/上但凡事察之贵精守之贵一如戒谨恐惧是事之)
(未形处谨独几之将然处/不可不精察而谨守之也)
问戒谨不睹恐惧不闻与谨独虽不同若下工夫皆是
敬否曰敬只是常惺惺法所谓静中有个觉处只是
常惺惺在这里静不是睡著了(贺孙/)
问不睹不闻与谨独何别曰上一节说存天理之本然
然不可不察谨独时固当致察然不可不持守(广○/人杰)
(录云汉卿问云云先生曰不必分惟精惟一于两段/上但凡事察之贵精守之贵一如戒谨恐惧是事之)
(未形处谨独几之将然处/不可不精察而谨守之也)
问戒谨不睹恐惧不闻与谨独虽不同若下工夫皆是
敬否曰敬只是常惺惺法所谓静中有个觉处只是
常惺惺在这里静不是睡著了(贺孙/)
问不睹不闻与谨独何别曰上一节说存天理之本然
卷六十二 第 40a 页 WYG0701-0231a.png
下一节说遏人欲于将萌又问能存天理了则下面
谨独似多了一截曰虽是存得天理临发时也须点
检这便是他密处若只说存天理了更不谨独却是
只用致中不用致和了又问致中是未动之前然谓
之戒惧却是动了曰公莫看得戒谨恐惧太重了此
只是略省一省不是恁惊惶震惧略是个敬模样如
此然道著敬字已是重了只略略收拾米便在这里
伊川所谓道个敬字也不大段用得力孟子曰操则
谨独似多了一截曰虽是存得天理临发时也须点
检这便是他密处若只说存天理了更不谨独却是
只用致中不用致和了又问致中是未动之前然谓
之戒惧却是动了曰公莫看得戒谨恐惧太重了此
只是略省一省不是恁惊惶震惧略是个敬模样如
此然道著敬字已是重了只略略收拾米便在这里
伊川所谓道个敬字也不大段用得力孟子曰操则
卷六十二 第 40b 页 WYG0701-0231b.png
存操亦不是著力把持只是操一操便在这里如人
之气才呼便出吸便入(赐/)
问中庸戒惧谨独学问辨行用功之终始曰只是一个
道理说著要贴出来便有许多说话又问是敬否曰
说著敬已多了一字但略略收拾来便在这里(夔孙/)
问不闻不睹与谨独如何曰独字又有个形迹在这里
可谨不闻不见全然无形迹暗昧不可得知只于此
时便戒谨了便不敢(卓/)
之气才呼便出吸便入(赐/)
问中庸戒惧谨独学问辨行用功之终始曰只是一个
道理说著要贴出来便有许多说话又问是敬否曰
说著敬已多了一字但略略收拾来便在这里(夔孙/)
问不闻不睹与谨独如何曰独字又有个形迹在这里
可谨不闻不见全然无形迹暗昧不可得知只于此
时便戒谨了便不敢(卓/)
卷六十二 第 41a 页 WYG0701-0231c.png
问谨独是念虑初萌处否曰此是通说不止念虑初萌
只自家自知处如小可没紧要处只胡乱去便是不
谨谨独是已思虑巳有些小事已接物了戒慎乎其
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是未有事时在相在尔室
尚不愧于屋漏不动而敬不言而信之时谨独便已
有形迹了潜虽伏矣亦孔之昭诗人言语只是大纲
说子思又就里面剔出这话来教人又较紧密大抵
前圣所说底后人只管就里面发得精细如程子横
只自家自知处如小可没紧要处只胡乱去便是不
谨谨独是已思虑巳有些小事已接物了戒慎乎其
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是未有事时在相在尔室
尚不愧于屋漏不动而敬不言而信之时谨独便已
有形迹了潜虽伏矣亦孔之昭诗人言语只是大纲
说子思又就里面剔出这话来教人又较紧密大抵
前圣所说底后人只管就里面发得精细如程子横
卷六十二 第 41b 页 WYG0701-0231d.png
渠所说多有孔孟所未说底伏羲画卦只就阴阳以
下孔子又就阴阳上发出太极康节又道须信画前
元有易濂溪太极图又有许多详备问气化形化男
女之生是气化否曰凝结成个男女因甚得如此都
是阴阳无物不是阴阳问天地未判时下面许多都
已有否曰事物虽未有其理则具(宇○可学录云谨/独已见于用孔子)
(言语只是混合说子思恐人不晓又为之分别大凡/古人说话一节开一节如伏羲易只就阴阳以下至)
(孔子又推本于太极然此曰易有太极而已/至濂溪乃画出一图康节又论画前之易)
下孔子又就阴阳上发出太极康节又道须信画前
元有易濂溪太极图又有许多详备问气化形化男
女之生是气化否曰凝结成个男女因甚得如此都
是阴阳无物不是阴阳问天地未判时下面许多都
已有否曰事物虽未有其理则具(宇○可学录云谨/独已见于用孔子)
(言语只是混合说子思恐人不晓又为之分别大凡/古人说话一节开一节如伏羲易只就阴阳以下至)
(孔子又推本于太极然此曰易有太极而已/至濂溪乃画出一图康节又论画前之易)
卷六十二 第 42a 页 WYG0701-0232a.png
问谨独莫只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处也与那闇室不
欺时一般否先生是之又云这独也又不是恁地独
时如与众人对坐自心中发一念或正或不正此亦
是独处(椿/)
问谨独章迹虽未形几则已动人虽不知已独知之上
两句是程子意下两句是游氏意先生则合而论之
是否曰然两事只是一理几既动则已必知之己既
知则人必知之故程子论杨震四知曰天知地知只
欺时一般否先生是之又云这独也又不是恁地独
时如与众人对坐自心中发一念或正或不正此亦
是独处(椿/)
问谨独章迹虽未形几则已动人虽不知已独知之上
两句是程子意下两句是游氏意先生则合而论之
是否曰然两事只是一理几既动则已必知之己既
知则人必知之故程子论杨震四知曰天知地知只
卷六十二 第 42b 页 WYG0701-0232b.png
是一个知(广/)
问迹虽未形几则已动看莫见莫显则已是先形了如
何却说迹未形几先动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这是
大纲说(贺孙/)
吕子约书来争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只管滚作一段看
某答它书江西诸人将去看颇以其说为然彭子寿
却看得好云前段不可须臾离且是大体说到谨独
处尤见于接物得力先生又云吕家之学重于守旧
问迹虽未形几则已动看莫见莫显则已是先形了如
何却说迹未形几先动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这是
大纲说(贺孙/)
吕子约书来争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只管滚作一段看
某答它书江西诸人将去看颇以其说为然彭子寿
却看得好云前段不可须臾离且是大体说到谨独
处尤见于接物得力先生又云吕家之学重于守旧
卷六十二 第 43a 页 WYG0701-0232c.png
更不论理德明问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是言道
之体段如此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亦然下面君子戒
谨恐惧君子必谨其独方是做工夫皆以是故二字
发之如何滚作一段看曰道不可须臾离言道之至
广至大者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言道之至精至密者
(德明/)
戒谨不睹恐惧不闻非谓于睹闻之时不戒惧也言虽
不睹不闻之际亦致其谨则睹闻之际其谨可知此
之体段如此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亦然下面君子戒
谨恐惧君子必谨其独方是做工夫皆以是故二字
发之如何滚作一段看曰道不可须臾离言道之至
广至大者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言道之至精至密者
(德明/)
戒谨不睹恐惧不闻非谓于睹闻之时不戒惧也言虽
不睹不闻之际亦致其谨则睹闻之际其谨可知此
卷六十二 第 43b 页 WYG0701-0232d.png
乃统同说承上道不可须臾离则是无时不戒惧也
然下文谨独既专就已发上说则此段正是未发时
工夫只得说不睹不闻也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
子必谨其独上既统同说了此又就中有一念萌动
处虽至隐微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尤当致谨如一
片止水中间忽有一点动处此最紧要著工夫处(闳/祖)
问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以下是存养工夫莫见乎隐
以下是检察工夫否曰说道不可须臾离是说不可
然下文谨独既专就已发上说则此段正是未发时
工夫只得说不睹不闻也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
子必谨其独上既统同说了此又就中有一念萌动
处虽至隐微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尤当致谨如一
片止水中间忽有一点动处此最紧要著工夫处(闳/祖)
问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以下是存养工夫莫见乎隐
以下是检察工夫否曰说道不可须臾离是说不可
卷六十二 第 44a 页 WYG0701-0233a.png
不存养是故以下却是教人恐惧戒谨做存养工夫说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说不可不谨意故君子以下
却是教人谨独察其私意起处防之只看两个故字
便是方说入身上来做工夫也圣人教人只此两端
(大雅/)
问戒谨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或问中引听于
无声视于无形如何曰不呼唤时不见时常准备著
德明指坐閤问曰此处便是耳目所睹闻隔窗便是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说不可不谨意故君子以下
却是教人谨独察其私意起处防之只看两个故字
便是方说入身上来做工夫也圣人教人只此两端
(大雅/)
问戒谨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或问中引听于
无声视于无形如何曰不呼唤时不见时常准备著
德明指坐閤问曰此处便是耳目所睹闻隔窗便是
卷六十二 第 44b 页 WYG0701-0233b.png
不睹不闻也曰不然只谓照管所不到念虑所不及处
正如防贼相似须尽塞其来路次曰再问不睹不闻终
未莹曰此须意会如或问中引不见是图既是不见
安得有图只是要于未有朕兆无可睹闻时而戒惧
耳又曰不睹不闻是提其大纲说谨独乃审其微细
方不闻不睹之时不惟人所不知自家亦未有所知
若所谓独即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极是要戒惧自
来人说不睹不闻与谨独只是一意无分别便不是
正如防贼相似须尽塞其来路次曰再问不睹不闻终
未莹曰此须意会如或问中引不见是图既是不见
安得有图只是要于未有朕兆无可睹闻时而戒惧
耳又曰不睹不闻是提其大纲说谨独乃审其微细
方不闻不睹之时不惟人所不知自家亦未有所知
若所谓独即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极是要戒惧自
来人说不睹不闻与谨独只是一意无分别便不是
卷六十二 第 45a 页 WYG0701-0233c.png
(德明/)
问林子武以谨独为后以戒惧为先谨独以发处言觉
得也是在后曰分得也好又问余国秀谓戒惧是保
守天理谨独是检防人欲曰也得又问觉得戒谨恐
惧与谨独也难分动静静时固戒谨恐惧动时又岂
可不戒谨恐惧曰上言道不可须臾离此言戒惧其
所不睹不闻与谨独皆是不可离又问泳欲谓戒惧
是其常谨独是谨其所发曰如此说也好又曰言道
问林子武以谨独为后以戒惧为先谨独以发处言觉
得也是在后曰分得也好又问余国秀谓戒惧是保
守天理谨独是检防人欲曰也得又问觉得戒谨恐
惧与谨独也难分动静静时固戒谨恐惧动时又岂
可不戒谨恐惧曰上言道不可须臾离此言戒惧其
所不睹不闻与谨独皆是不可离又问泳欲谓戒惧
是其常谨独是谨其所发曰如此说也好又曰言道
卷六十二 第 45b 页 WYG0701-0233d.png
不可须臾离故言戒谨恐惧其所不睹不闻言莫见
乎隐莫显乎微故言谨独又曰戒谨恐惧是由外言
之以尽于内谨独是由内言之以及于外问自所睹
所闻以至于不睹不闻自发于心以至见于事如此
方说得不可须臾离出曰然(胡泳/)
问中庸工夫只在戒谨恐惧与谨独但二者工夫其头
脑又在道不可离处若能识得全体大用皆具于心
则二者工夫不待勉强自然进进不已矣曰便是有
乎隐莫显乎微故言谨独又曰戒谨恐惧是由外言
之以尽于内谨独是由内言之以及于外问自所睹
所闻以至于不睹不闻自发于心以至见于事如此
方说得不可须臾离出曰然(胡泳/)
问中庸工夫只在戒谨恐惧与谨独但二者工夫其头
脑又在道不可离处若能识得全体大用皆具于心
则二者工夫不待勉强自然进进不已矣曰便是有
卷六十二 第 46a 页 WYG0701-0234a.png
个头脑如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古
人因甚冠之章首盖头脑如此若识得此理则便是
勉强亦有个著落矣又问费隐一章云夫妇之愚可
以与知能行及其至也虽圣人有所不知不能先生
尝云此处难看近思之颇看得透侯氏说夫子问礼
问官与夫子不得位尧舜病博施为不知不能之事
说得亦粗止是寻得一二事如此元不曾说著及其
至也之意此是圣人看得彻底故于此理亦有未肯
人因甚冠之章首盖头脑如此若识得此理则便是
勉强亦有个著落矣又问费隐一章云夫妇之愚可
以与知能行及其至也虽圣人有所不知不能先生
尝云此处难看近思之颇看得透侯氏说夫子问礼
问官与夫子不得位尧舜病博施为不知不能之事
说得亦粗止是寻得一二事如此元不曾说著及其
至也之意此是圣人看得彻底故于此理亦有未肯
卷六十二 第 46b 页 WYG0701-0234b.png
自居处如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之类真是圣人有
未能处又如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
于我哉是圣人不敢自以为知出则事公卿入则事
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此是圣
人不敢自以为能处曰夫妇之与知能行是万分中有
一分圣人不知不能是万分中欠得一分又问以实
事言之亦有可言者但恐非立教之道先生问如何
曰夫子谓事君尽礼人以为谄相定公时甚好及其
未能处又如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
于我哉是圣人不敢自以为知出则事公卿入则事
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此是圣
人不敢自以为能处曰夫妇之与知能行是万分中有
一分圣人不知不能是万分中欠得一分又问以实
事言之亦有可言者但恐非立教之道先生问如何
曰夫子谓事君尽礼人以为谄相定公时甚好及其
卷六十二 第 47a 页 WYG0701-0234c.png
受女乐则不免于行是事君之道犹有未孚于人者
又如原壤登木而歌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待之
自好及其夷俟则以杖叩胫近于太过曰这里说得
却差如原壤之歌乃是大恶若要理会不可但已且
只得休至于夷俟之时不可教诲故直责之复叩其
胫自当如此若如正淳说则是不要管他却非朋友
之道矣(人杰/)
共父问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曰
又如原壤登木而歌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待之
自好及其夷俟则以杖叩胫近于太过曰这里说得
却差如原壤之歌乃是大恶若要理会不可但已且
只得休至于夷俟之时不可教诲故直责之复叩其
胫自当如此若如正淳说则是不要管他却非朋友
之道矣(人杰/)
共父问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曰
卷六十二 第 47b 页 WYG0701-0234d.png
中字是状性之体性具于心发而中节则是性自心
中发出来也是之谓情(时举○以/下中和)
荅徐彦章问中和云喜怒哀乐未发如处室中东西南
北未有定向所谓中也及其既发如已出门东者不
复能西南者不复能北然各因其事无所乖逆所谓
和也(升卿/)
问喜怒哀乐之未发不偏不倚固其寂然之本体及其
酬酢万变亦在是焉故曰天下之大本发而皆中节
中发出来也是之谓情(时举○以/下中和)
荅徐彦章问中和云喜怒哀乐未发如处室中东西南
北未有定向所谓中也及其既发如已出门东者不
复能西南者不复能北然各因其事无所乖逆所谓
和也(升卿/)
问喜怒哀乐之未发不偏不倚固其寂然之本体及其
酬酢万变亦在是焉故曰天下之大本发而皆中节
卷六十二 第 48a 页 WYG0701-0235a.png
则事得其宜不相淩夺固感而遂通之和也然十中
其九一不中节则为不和便自有碍不可谓之达道
矣曰然又问于学者如何皆得中节曰学者安得便
一一恁地也须且逐件使之中节方得此所以贵于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无一事之不学无一时而不学
无一处而不学各求其中节此所以为难也(道夫/)
自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至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道怎
生地这个心才有这事便有这个事影见才有那事
其九一不中节则为不和便自有碍不可谓之达道
矣曰然又问于学者如何皆得中节曰学者安得便
一一恁地也须且逐件使之中节方得此所以贵于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无一事之不学无一时而不学
无一处而不学各求其中节此所以为难也(道夫/)
自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至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道怎
生地这个心才有这事便有这个事影见才有那事
卷六十二 第 48b 页 WYG0701-0235b.png
便有那个事影见这个本自虚灵常在这里喜怒哀
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须恁地方能中
节只恁地黑淬淬地在这里如何要得发必中节(贺/孙)
中和亦是承上两节说(闳祖/)
中性之德和情之德
喜怒哀乐是阴阳发各有中节不中节又是四象(㽦/)
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未是论圣人只是泛论众人亦有
此与圣人都一般或曰恐众人未发与圣人异否曰
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须恁地方能中
节只恁地黑淬淬地在这里如何要得发必中节(贺/孙)
中和亦是承上两节说(闳祖/)
中性之德和情之德
喜怒哀乐是阴阳发各有中节不中节又是四象(㽦/)
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未是论圣人只是泛论众人亦有
此与圣人都一般或曰恐众人未发与圣人异否曰
卷六十二 第 49a 页 WYG0701-0235c.png
未发只做得未发不然是无大本道理绝了或曰恐
众人于未发昏了否曰这里未有昏明须是还他做
未发若论原头未发都一般只论圣人动静则全别
动亦定静亦定自其未感全是未发之中自其感物
而动全是中节之和众人有未发时只是他不曾主
静看不曾知得(淳/)
问恻隐羞恶喜怒哀乐固是心之发晓然易见处如未
恻隐羞恶喜怒哀乐之前便是寂然而静时然岂得
众人于未发昏了否曰这里未有昏明须是还他做
未发若论原头未发都一般只论圣人动静则全别
动亦定静亦定自其未感全是未发之中自其感物
而动全是中节之和众人有未发时只是他不曾主
静看不曾知得(淳/)
问恻隐羞恶喜怒哀乐固是心之发晓然易见处如未
恻隐羞恶喜怒哀乐之前便是寂然而静时然岂得
卷六十二 第 49b 页 WYG0701-0235d.png
皆块然如槁木其耳目亦必有自然之闻见其手足
亦必有自然之举动不审此时唤作如何(宇录云不/知此处是)
(已发/未发)曰喜怒哀乐未发只是这心未发耳其手足运
动自是形体如此(淳○宇录云其形/体之行动则自若)
未发之前万理备具才涉思即是已发动而应事接物
虽万变不同能省察得皆合于理处盖是吾心本具
此理皆是合做底事不容外面旋安排也今说为臣
必忠为子必孝之类皆是已发然所以合做此事实
亦必有自然之举动不审此时唤作如何(宇录云不/知此处是)
(已发/未发)曰喜怒哀乐未发只是这心未发耳其手足运
动自是形体如此(淳○宇录云其形/体之行动则自若)
未发之前万理备具才涉思即是已发动而应事接物
虽万变不同能省察得皆合于理处盖是吾心本具
此理皆是合做底事不容外面旋安排也今说为臣
必忠为子必孝之类皆是已发然所以合做此事实
卷六十二 第 50a 页 WYG0701-0236a.png
具此理乃未发也(人杰/)
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只是思虑未萌无纤毫私欲自
然无所偏倚所谓寂然不动此之谓中然不是截然
作二截如僧家块然之谓只是这个心自有那未发
时节自有那已发时节谓如此事未萌于思虑要做
时便须是中是体及发于思了如此做而得其当时
便是和是用只管夹杂相滚若以为截然有一时是
未发时一时是已发时亦不成道理今学者或谓每
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只是思虑未萌无纤毫私欲自
然无所偏倚所谓寂然不动此之谓中然不是截然
作二截如僧家块然之谓只是这个心自有那未发
时节自有那已发时节谓如此事未萌于思虑要做
时便须是中是体及发于思了如此做而得其当时
便是和是用只管夹杂相滚若以为截然有一时是
未发时一时是已发时亦不成道理今学者或谓每
卷六十二 第 50b 页 WYG0701-0236b.png
日将半日来静做工夫即是有此病也曰喜怒哀乐
未发而不中者如何曰此却是气质昏浊为私欲所
胜客来为主其未发时只是块然如顽石相似劈斫
不开发来便只是那乖底曰如此则昏时是他不察
如何曰言察便是吕氏求中却是已发如伊川云只
平日涵养便是又曰看来人逐日未发时少已发时
多曰然(端蒙/)
已发未发只是说心有已发时有未发时方其未有事
未发而不中者如何曰此却是气质昏浊为私欲所
胜客来为主其未发时只是块然如顽石相似劈斫
不开发来便只是那乖底曰如此则昏时是他不察
如何曰言察便是吕氏求中却是已发如伊川云只
平日涵养便是又曰看来人逐日未发时少已发时
多曰然(端蒙/)
已发未发只是说心有已发时有未发时方其未有事
卷六十二 第 51a 页 WYG0701-0236c.png
时便是未发才有所感便是已发却不要泥著谨独
是从戒谨恐惧处无时无处不用力到此处又须谨
独只是一串事不是两节(炎/)
大本用涵养中节则须穷理之功(方/)
问发而皆中节是无时而不戒谨恐惧而然否曰是他
合下把捉方能发而中节若信口说去信脚行去如
何会中节(焘/)
问中庸一篇学者求其门而入固在于谨独至下文言
是从戒谨恐惧处无时无处不用力到此处又须谨
独只是一串事不是两节(炎/)
大本用涵养中节则须穷理之功(方/)
问发而皆中节是无时而不戒谨恐惧而然否曰是他
合下把捉方能发而中节若信口说去信脚行去如
何会中节(焘/)
问中庸一篇学者求其门而入固在于谨独至下文言
卷六十二 第 51b 页 WYG0701-0236d.png
中之已发未发者此正根本处未发之时难以加毫
末之功当发之时欲其中节不知若何而用功得非
即其所谓戒谨恐惧莫见乎隐之心而乃底于中节
否曰谨独是结上文一节之意下文又自是一节发
明中与常行之道欲其中节正当加谨于欲发之际
(佐/)
问浑然在中恐是喜怒哀乐未发此心至虚都无偏倚
停停当当恰在中间章句所谓独立而不近四傍心
末之功当发之时欲其中节不知若何而用功得非
即其所谓戒谨恐惧莫见乎隐之心而乃底于中节
否曰谨独是结上文一节之意下文又自是一节发
明中与常行之道欲其中节正当加谨于欲发之际
(佐/)
问浑然在中恐是喜怒哀乐未发此心至虚都无偏倚
停停当当恰在中间章句所谓独立而不近四傍心
卷六十二 第 52a 页 WYG0701-0237a.png
之体地之中也曰在中者未动时恰好处时中者已
动时恰好处才发时不偏于喜则偏于怒不得谓之
在中矣然只要就所偏倚一事处之得恰好则无过
不及矣盖无过不及乃无偏倚者之所为而无偏倚
者是所以能无过不及也(铢/)
问浑然不待勉强而自中乎当然之节曰事事有个恰
好处因言荥阳王哀乐过人以其哀时直是哀才过
而乐亦直是乐情性之变如此之易不恒其德故也
动时恰好处才发时不偏于喜则偏于怒不得谓之
在中矣然只要就所偏倚一事处之得恰好则无过
不及矣盖无过不及乃无偏倚者之所为而无偏倚
者是所以能无过不及也(铢/)
问浑然不待勉强而自中乎当然之节曰事事有个恰
好处因言荥阳王哀乐过人以其哀时直是哀才过
而乐亦直是乐情性之变如此之易不恒其德故也
卷六十二 第 52b 页 WYG0701-0237b.png
(焘/)
问未发之中寂然不动如何见得是中曰已发之中即
时中也中节之谓也却易见未发更如何分别某旧
有一说谓已发之中是已施去者未发是方来不穷
者意思大故猛要之却是伊川说未发是在中之义
最好(大雅/)
问伊川言未发之中是在中之义如何曰是言在里面
底道理非以在中释中字问伊川又云只喜怒哀乐
问未发之中寂然不动如何见得是中曰已发之中即
时中也中节之谓也却易见未发更如何分别某旧
有一说谓已发之中是已施去者未发是方来不穷
者意思大故猛要之却是伊川说未发是在中之义
最好(大雅/)
问伊川言未发之中是在中之义如何曰是言在里面
底道理非以在中释中字问伊川又云只喜怒哀乐
卷六十二 第 53a 页 WYG0701-0237c.png
未发便是如何说不发曰是言不曾发时(德明/)
伊川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言寂然不动
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喜怒哀乐未发无所偏倚此
之谓中中性也寂然不动言其体则然也大本则以
其无不该遍而万事万物之理莫不由是出焉发而
皆中节谓之和和也者言感而遂通者也故曰天下
之达道喜怒哀乐之发无所乖戾此之谓和和情也
感而遂通言其事则然也达道则以其自然流行而
伊川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也者言寂然不动
者也故曰天下之大本喜怒哀乐未发无所偏倚此
之谓中中性也寂然不动言其体则然也大本则以
其无不该遍而万事万物之理莫不由是出焉发而
皆中节谓之和和也者言感而遂通者也故曰天下
之达道喜怒哀乐之发无所乖戾此之谓和和情也
感而遂通言其事则然也达道则以其自然流行而
卷六十二 第 53b 页 WYG0701-0237d.png
理之由是而出者无不通焉(先生后来说达道/意不如此○端蒙)
喜怒哀乐未发程子敬而无失之说甚好(闳祖/)
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程子云敬不可谓之中敬而无
失即所以中也未说到义理涵养处大抵未发已发
只是一项工夫未发固要存养已发亦要省察遇事
时时复提起不可自怠生放过底心无时不存养无
事不省察(人杰/)
因论吕与叔说中字大本差了曰他底固不是自家亦
喜怒哀乐未发程子敬而无失之说甚好(闳祖/)
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程子云敬不可谓之中敬而无
失即所以中也未说到义理涵养处大抵未发已发
只是一项工夫未发固要存养已发亦要省察遇事
时时复提起不可自怠生放过底心无时不存养无
事不省察(人杰/)
因论吕与叔说中字大本差了曰他底固不是自家亦
卷六十二 第 54a 页 WYG0701-0238a.png
要见得他不是处文蔚曰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乃在
中之义他引虞书允执厥中之中是不知无过不及
之中与在中之义本自不同又以为赤子之心又以
为心为甚不知中乃喜怒哀乐未发而赤子之心已
发心为甚孟子盖谓心欲审轻重度长短甚于权度
他便谓凡言心者便能度轻重长短权度有所不及
尤非孟子之意即此便是差了曰如今点检他过处
都是自家却自要识中文蔚曰伊川云涵养于喜怒
中之义他引虞书允执厥中之中是不知无过不及
之中与在中之义本自不同又以为赤子之心又以
为心为甚不知中乃喜怒哀乐未发而赤子之心已
发心为甚孟子盖谓心欲审轻重度长短甚于权度
他便谓凡言心者便能度轻重长短权度有所不及
尤非孟子之意即此便是差了曰如今点检他过处
都是自家却自要识中文蔚曰伊川云涵养于喜怒
卷六十二 第 54b 页 WYG0701-0238b.png
哀乐未发之前则发自中节矣今学者能戒谨恐惧
于不睹不闻之中而谨独于隐微之际则中可得矣
曰固是如此亦要识得且如今在此坐卓然端正不
侧东不侧西便是中底气象然人说中亦只是大纲
如此说比之大段不中者亦可谓之中非能极其中
如人射箭期于中红心射在贴上亦可谓中终不若
他射中红心者至如和亦有大纲唤做和者比之大
段乖戾者谓之和则可非能极其和且如喜怒合喜
于不睹不闻之中而谨独于隐微之际则中可得矣
曰固是如此亦要识得且如今在此坐卓然端正不
侧东不侧西便是中底气象然人说中亦只是大纲
如此说比之大段不中者亦可谓之中非能极其中
如人射箭期于中红心射在贴上亦可谓中终不若
他射中红心者至如和亦有大纲唤做和者比之大
段乖戾者谓之和则可非能极其和且如喜怒合喜
卷六十二 第 55a 页 WYG0701-0238c.png
三分自家喜了四分合怒三分自家怒了四分便非
和矣(文蔚/)
问吕氏言中则性也或谓此与性即理也语意似同铢
疑不然先生曰公意如何铢曰理者万事万物之道
理性皆有之而无不具者也故谓性即理则可中者
又所以言此理之不偏倚无过不及者故伊川只说
状性之体段曰中是虚字理是实字故中所以状性
之体段铢曰然则谓性中可乎曰此处定有脱误性
和矣(文蔚/)
问吕氏言中则性也或谓此与性即理也语意似同铢
疑不然先生曰公意如何铢曰理者万事万物之道
理性皆有之而无不具者也故谓性即理则可中者
又所以言此理之不偏倚无过不及者故伊川只说
状性之体段曰中是虚字理是实字故中所以状性
之体段铢曰然则谓性中可乎曰此处定有脱误性
卷六十二 第 55b 页 WYG0701-0238d.png
中亦说得未尽铢因言或问中此等处尚多略为说
破亦好先生曰如何解一一嚼饭与人吃(铢/)
吕氏未发之前心体昭昭具在说得亦好(德明录云伊/川不破此说)
(○/淳)
问吕与叔云未发之前心体昭昭具在已发乃心之用
南轩辨昭昭为已发恐太过否曰这辨得亦没意思
敬夫太聪明看道理不子细伊川所谓凡言心者皆
指已发而言吕氏只是辨此一句伊川后来又救前
破亦好先生曰如何解一一嚼饭与人吃(铢/)
吕氏未发之前心体昭昭具在说得亦好(德明录云伊/川不破此说)
(○/淳)
问吕与叔云未发之前心体昭昭具在已发乃心之用
南轩辨昭昭为已发恐太过否曰这辨得亦没意思
敬夫太聪明看道理不子细伊川所谓凡言心者皆
指已发而言吕氏只是辨此一句伊川后来又救前
卷六十二 第 56a 页 WYG0701-0239a.png
说曰凡言心者皆指已发而言此语固未当心一也
有指体而言者寂然不动是也有指用而言者感而
遂通是也惟观其所见如何此语甚圆无病大抵圣
贤之言多是略发个萌芽更在后人推究引而伸触
而长然亦须得圣贤本意不得其意则从那处推得
出来问心本是个动物不审未发之前全是寂然而
静还是静中有动意曰不是静中有动意周子谓静
无而动有静不是无以其未形而谓之无非因动而
有指体而言者寂然不动是也有指用而言者感而
遂通是也惟观其所见如何此语甚圆无病大抵圣
贤之言多是略发个萌芽更在后人推究引而伸触
而长然亦须得圣贤本意不得其意则从那处推得
出来问心本是个动物不审未发之前全是寂然而
静还是静中有动意曰不是静中有动意周子谓静
无而动有静不是无以其未形而谓之无非因动而
卷六十二 第 56b 页 WYG0701-0239b.png
后有以其可见而谓之有耳横渠心统性情之说甚
善性是静情是动心则兼动静而言或指体或指用
随人所看方其静时动之理自在伊川谓当静时耳
无闻目无见然见闻之理在始得及动时又只是这
静底淳举伊川以动之端为天地之心曰动亦不是
天地之心只是见天地之心如十月岂得无天地之
心天地之心流行只自若元亨利贞元是萌芽初出
时亨是长枝叶时利是成遂时贞是结实归宿处下
善性是静情是动心则兼动静而言或指体或指用
随人所看方其静时动之理自在伊川谓当静时耳
无闻目无见然见闻之理在始得及动时又只是这
静底淳举伊川以动之端为天地之心曰动亦不是
天地之心只是见天地之心如十月岂得无天地之
心天地之心流行只自若元亨利贞元是萌芽初出
时亨是长枝叶时利是成遂时贞是结实归宿处下
卷六十二 第 57a 页 WYG0701-0239c.png
梢若无这归宿处便也无这元了惟有这归宿处元
又从此起元了又贞贞了又元万古只如此循环无
穷所谓维天之命于穆不已说已尽了十月万物收
敛寂无踪迹到一阳动处生物之心始可见曰一阳
之复在人言之只是善端萌处否曰以善言之是善
端方萌处以德言之昏迷中有悔悟向善意便是复
如睡到忽然醒觉处亦是复底气象又如人之沉滞
道不得行到极处忽少亨达虽未大行已有可行之
又从此起元了又贞贞了又元万古只如此循环无
穷所谓维天之命于穆不已说已尽了十月万物收
敛寂无踪迹到一阳动处生物之心始可见曰一阳
之复在人言之只是善端萌处否曰以善言之是善
端方萌处以德言之昏迷中有悔悟向善意便是复
如睡到忽然醒觉处亦是复底气象又如人之沉滞
道不得行到极处忽少亨达虽未大行已有可行之
卷六十二 第 57b 页 WYG0701-0239d.png
兆亦是复这道理千变万化随所在无不浑沦(淳/)
先生问铢曰伊川说善观者却于已发之时观之寻常
看得此语如何铢曰此语有病若只于已发处观之
恐无未发时存养工夫先生曰杨吕诸公说求之于
喜怒哀乐未发之时伊川又说于已发处观如此则
是全无未发时放下底今且四平著地放下要得平
帖湛然无一毫思虑及至事物来时随宜应接当喜
则喜当怒则怒当哀乐则哀乐喜怒哀乐过了此心
先生问铢曰伊川说善观者却于已发之时观之寻常
看得此语如何铢曰此语有病若只于已发处观之
恐无未发时存养工夫先生曰杨吕诸公说求之于
喜怒哀乐未发之时伊川又说于已发处观如此则
是全无未发时放下底今且四平著地放下要得平
帖湛然无一毫思虑及至事物来时随宜应接当喜
则喜当怒则怒当哀乐则哀乐喜怒哀乐过了此心
卷六十二 第 58a 页 WYG0701-0240a.png
湛然者还与未发时一般方是两下工夫若只于已
发处观则是已发了又去已发展转多了一层却是
反鉴看来此语只说得圣人之止如君止于仁臣止
于敬是就事物上说理却不曾说得未发时心后来
伊川亦自以为未当铢曰此须是动静两下用功而
主静为本静而存养方始动而精明曰只为诸公不
曾说得静中未发工夫如胡氏兄弟说得已发事太
猛了铢曰先生中和旧说已发其义先生因言当时
发处观则是已发了又去已发展转多了一层却是
反鉴看来此语只说得圣人之止如君止于仁臣止
于敬是就事物上说理却不曾说得未发时心后来
伊川亦自以为未当铢曰此须是动静两下用功而
主静为本静而存养方始动而精明曰只为诸公不
曾说得静中未发工夫如胡氏兄弟说得已发事太
猛了铢曰先生中和旧说已发其义先生因言当时
卷六十二 第 58b 页 WYG0701-0240b.png
所见次第云云(铢/)
龟山说喜怒哀乐未发似求中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
(方/)
㽦以所论湖南问答呈先生先生曰已发未发不必太
泥只是既涵养又省察无时不涵养省察若戒惧不
睹不闻便是通贯动静只此便是工夫至于谨独又
是或恐私意有萌处又加紧切若谓已发了更不须
省察则亦不可如曾子三省亦是已发后省察今湖
龟山说喜怒哀乐未发似求中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
(方/)
㽦以所论湖南问答呈先生先生曰已发未发不必太
泥只是既涵养又省察无时不涵养省察若戒惧不
睹不闻便是通贯动静只此便是工夫至于谨独又
是或恐私意有萌处又加紧切若谓已发了更不须
省察则亦不可如曾子三省亦是已发后省察今湖
卷六十二 第 59a 页 WYG0701-0240c.png
南诸说却是未发时安排如何涵养已发时旋安排
如何省察(必大录云存养省察是通贯乎已发未发/功夫未发时固要存养已发时亦要存养)
(未发时固要省察已发时亦要省察只是要无时不/做功夫若谓已发后不当省察不成便都不照管他)
(胡季随谓譬如射者矢傅弦上放欲求中则其不中/也必矣某谓内志正外体直觑梁取亲所以可中岂)
(有便闭目放/箭之理○㽦)
再论湖南问答曰未发已发只是一件功夫无时不涵
养无时不省察耳谓如水长长地流到高处又略起
伏则个如恐惧戒谨是长长地做到谨独是又提起
如何省察(必大录云存养省察是通贯乎已发未发/功夫未发时固要存养已发时亦要存养)
(未发时固要省察已发时亦要省察只是要无时不/做功夫若谓已发后不当省察不成便都不照管他)
(胡季随谓譬如射者矢傅弦上放欲求中则其不中/也必矣某谓内志正外体直觑梁取亲所以可中岂)
(有便闭目放/箭之理○㽦)
再论湖南问答曰未发已发只是一件功夫无时不涵
养无时不省察耳谓如水长长地流到高处又略起
伏则个如恐惧戒谨是长长地做到谨独是又提起
卷六十二 第 59b 页 WYG0701-0240d.png
一起如水然只是要不辍地做又如骑马自家常常
提掇及至遇险处便加些提控不成谓是大路便更
都不管他任他自去之理正淳曰未发时当以理义
涵养曰未发时著理义不得才知有理有义便是已
发当此时有理义之原未有理义条件只一个主宰
严肃便有涵养功夫伊川曰敬而无失便是然不可
谓之中但敬而无失即所以中也正淳又曰平日无
涵养者临事必不能强勉省察曰有涵养者固要省
提掇及至遇险处便加些提控不成谓是大路便更
都不管他任他自去之理正淳曰未发时当以理义
涵养曰未发时著理义不得才知有理有义便是已
发当此时有理义之原未有理义条件只一个主宰
严肃便有涵养功夫伊川曰敬而无失便是然不可
谓之中但敬而无失即所以中也正淳又曰平日无
涵养者临事必不能强勉省察曰有涵养者固要省
卷六十二 第 60a 页 WYG0701-0241a.png
察不曾涵养者亦当省察不可道我无涵养功夫后
于已发处更不管他若于发处能点检亦可知得是
与不是今言涵养则曰不先知理义底涵养不得言
省察则曰无涵养省察不得二者相挨却成担阁又
曰如涵养熟者固是自然中节便做圣贤于发处亦
须审其是非而行涵养不熟底虽未必能中节亦须
直要中节可也要知二者可以交相助不可交相待
(㽦/)
于已发处更不管他若于发处能点检亦可知得是
与不是今言涵养则曰不先知理义底涵养不得言
省察则曰无涵养省察不得二者相挨却成担阁又
曰如涵养熟者固是自然中节便做圣贤于发处亦
须审其是非而行涵养不熟底虽未必能中节亦须
直要中节可也要知二者可以交相助不可交相待
(㽦/)
卷六十二 第 60b 页 WYG0701-0241b.png
论中○五峰与曾书○吕书○朱中庸说○易传说感
物而动不可无动字自是有动有静○据伊川言中
者寂然不动(已分/明)○未发意亦与戒慎恐惧相连然
似更提起自言此大本虽庸圣皆同但庸则愦愦圣
则湛然某初言此者亦未尝杂人欲而说庸也○如
说性之用是情心即是贯动静却不可言性之用○
在中只言喜怒哀乐未发是在中如言一个理之本
后方就时上事上说过与不及之中吕当初便说在
物而动不可无动字自是有动有静○据伊川言中
者寂然不动(已分/明)○未发意亦与戒慎恐惧相连然
似更提起自言此大本虽庸圣皆同但庸则愦愦圣
则湛然某初言此者亦未尝杂人欲而说庸也○如
说性之用是情心即是贯动静却不可言性之用○
在中只言喜怒哀乐未发是在中如言一个理之本
后方就时上事上说过与不及之中吕当初便说在
卷六十二 第 61a 页 WYG0701-0241c.png
中为此时中所以异也(方/)
在中之义(大本在此此/言包得也)至如说亭亭当当直上直下亦
有不偏倚气象(方/)
问中庸或问曰若未发时纯一无伪又不足以名之此
是无形影不可见否曰未发时伪不伪皆不可见不
特赤子如此大人亦如此淳曰只是大人有主宰赤
子则未有主宰曰然(淳/)
问中庸或问说未发时耳目当亦精明而不可乱如平
在中之义(大本在此此/言包得也)至如说亭亭当当直上直下亦
有不偏倚气象(方/)
问中庸或问曰若未发时纯一无伪又不足以名之此
是无形影不可见否曰未发时伪不伪皆不可见不
特赤子如此大人亦如此淳曰只是大人有主宰赤
子则未有主宰曰然(淳/)
问中庸或问说未发时耳目当亦精明而不可乱如平
卷六十二 第 61b 页 WYG0701-0241d.png
常著衣吃饭是已发是未发曰只心有所主著便是
发如著衣吃饭亦有些事了只有所思量要恁地便
是已发(淳○义/刚同)
问或问中坤卦纯阴不为无阳之说如何曰虽十月为
坤十一月为复然自小雪后其下面一画便有三十
分之一分阳生至冬至方足得一爻成尔故十月谓
之阳月盖嫌于无阳也自姤至坤亦然曰然则阳毕
竟有尽时矣曰剥尽于上则复生于下其间不容息
发如著衣吃饭亦有些事了只有所思量要恁地便
是已发(淳○义/刚同)
问或问中坤卦纯阴不为无阳之说如何曰虽十月为
坤十一月为复然自小雪后其下面一画便有三十
分之一分阳生至冬至方足得一爻成尔故十月谓
之阳月盖嫌于无阳也自姤至坤亦然曰然则阳毕
竟有尽时矣曰剥尽于上则复生于下其间不容息
卷六十二 第 62a 页 WYG0701-0242a.png
也(广/)
问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曰喜怒哀乐如东西南北不
倚于一方只是在中间又问和曰只是合当喜合当
怒如这事合喜五分自家喜七八分便是过其节喜
三四分便是不及其节又问达字旧作感而遂通字
看而今见得是古今共由意思曰也是通底意思如
喜怒不中节便行不得了而今喜天下以为合当喜
怒天下以为合当怒只是这个道理便是通达意大
问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曰喜怒哀乐如东西南北不
倚于一方只是在中间又问和曰只是合当喜合当
怒如这事合喜五分自家喜七八分便是过其节喜
三四分便是不及其节又问达字旧作感而遂通字
看而今见得是古今共由意思曰也是通底意思如
喜怒不中节便行不得了而今喜天下以为合当喜
怒天下以为合当怒只是这个道理便是通达意大
卷六十二 第 62b 页 WYG0701-0242b.png
本达道而今不必说得张皇只将动静看静时这个
便在这里动时便无不是那底在人工夫却在致中
和上又问致字曰而今略略地中和也唤做中和致
字是要得十分中十分和又问看见工夫先须致中
曰这个也大段著脚手不得若大段著脚手便是已
发了子思说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已自是多了但不
得不恁地说要人会得只是略略地约住在这里又
问发须中节亦是倚于一偏否曰固是因说周子云
便在这里动时便无不是那底在人工夫却在致中
和上又问致字曰而今略略地中和也唤做中和致
字是要得十分中十分和又问看见工夫先须致中
曰这个也大段著脚手不得若大段著脚手便是已
发了子思说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已自是多了但不
得不恁地说要人会得只是略略地约住在这里又
问发须中节亦是倚于一偏否曰固是因说周子云
卷六十二 第 63a 页 WYG0701-0242c.png
中也者和也天下之达道也别人也不敢恁地说君
子而时中便是恁地看(夔孙○以/下致中和)
致中和须兼表里而言致中欲其无少偏倚而又能守
之不失致和则欲其无少差缪而又能无适不然(铢/)
致中和所谓致和者谓凡事皆欲中节若致中工夫如
何便到其始也不能一一常在十字上立地须有偏
过四旁时但久久纯熟自别孟子所谓存心养性收
其放心操则存此等处乃致中也至于充广其仁义
子而时中便是恁地看(夔孙○以/下致中和)
致中和须兼表里而言致中欲其无少偏倚而又能守
之不失致和则欲其无少差缪而又能无适不然(铢/)
致中和所谓致和者谓凡事皆欲中节若致中工夫如
何便到其始也不能一一常在十字上立地须有偏
过四旁时但久久纯熟自别孟子所谓存心养性收
其放心操则存此等处乃致中也至于充广其仁义
卷六十二 第 63b 页 WYG0701-0242d.png
之心等处乃致和也(人杰/)
周朴纯仁问致中和字曰致字是只管挨排去之义且
如此煖閤人皆以火炉为中亦是须要去火炉中寻
个至中处方是的当又如射箭才上红心便道是中
亦未是须是射中红心之中方是如致和之致亦同
此义致字工夫极精密也(自修/)
问未发之中是浑沦底发而中节是浑沦底散开致中
和注云致者推而至其极致中和想也别无用功夫
周朴纯仁问致中和字曰致字是只管挨排去之义且
如此煖閤人皆以火炉为中亦是须要去火炉中寻
个至中处方是的当又如射箭才上红心便道是中
亦未是须是射中红心之中方是如致和之致亦同
此义致字工夫极精密也(自修/)
问未发之中是浑沦底发而中节是浑沦底散开致中
和注云致者推而至其极致中和想也别无用功夫
卷六十二 第 64a 页 WYG0701-0243a.png
处只是上戒谨恐惧乎不睹不闻与谨其独便是致
中和底工夫否曰致中和只是无些子偏倚无些子
乖戾若大段用倚靠大段有乖戾底固不是有些子
倚靠有些子乖戾亦未为是须无些子倚靠无些子
乖戾方是致中和(至/)
存养是静工夫静时是中以其无过不及无所偏倚也
省察是动工夫动时是和才有思为便是动发而中
节无所乖戾乃和也其静时思虑未萌知觉不昧乃
中和底工夫否曰致中和只是无些子偏倚无些子
乖戾若大段用倚靠大段有乖戾底固不是有些子
倚靠有些子乖戾亦未为是须无些子倚靠无些子
乖戾方是致中和(至/)
存养是静工夫静时是中以其无过不及无所偏倚也
省察是动工夫动时是和才有思为便是动发而中
节无所乖戾乃和也其静时思虑未萌知觉不昧乃
卷六十二 第 64b 页 WYG0701-0243b.png
复所谓见天地之心静中之动也其动时发皆中节
止于其则乃艮之不获其身不见其人动中之静也
穷理读书皆是动中工夫(祖道/)
问中有二义不偏不倚在中之义也无过不及随时取
中也无所偏倚则无所用力矣如吕氏之所谓执杨
氏之所谓验所谓体是皆欲致力于不偏不倚之时
故先生于或问中辨之最详然而经文所谓致中和
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之一字岂全无所用其力
止于其则乃艮之不获其身不见其人动中之静也
穷理读书皆是动中工夫(祖道/)
问中有二义不偏不倚在中之义也无过不及随时取
中也无所偏倚则无所用力矣如吕氏之所谓执杨
氏之所谓验所谓体是皆欲致力于不偏不倚之时
故先生于或问中辨之最详然而经文所谓致中和
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致之一字岂全无所用其力
卷六十二 第 65a 页 WYG0701-0243c.png
耶曰致者推至其极之谓凡言致字皆此意如大学
之致知论语学以致其道是也致其中如射相似有
中贴者有中垛者有中红心之边晕者皆是未致须
是到那中心方始为致致和亦然更无毫釐丝忽不
尽如何便不用力得问先生云自戒谨而约之以至
于至静之中无所偏倚而其守不失则天地可位所
谓约者固异于吕杨所谓执所谓验所谓体矣莫亦
只是不放失之意否曰固是不放失只是要存得问
之致知论语学以致其道是也致其中如射相似有
中贴者有中垛者有中红心之边晕者皆是未致须
是到那中心方始为致致和亦然更无毫釐丝忽不
尽如何便不用力得问先生云自戒谨而约之以至
于至静之中无所偏倚而其守不失则天地可位所
谓约者固异于吕杨所谓执所谓验所谓体矣莫亦
只是不放失之意否曰固是不放失只是要存得问
卷六十二 第 65b 页 WYG0701-0243d.png
孟子所谓存其心养其性是此意否曰然伊川所谓
只平日涵养底便是也(枅○僩录云问致字之义曰/致者推至其极之谓云云问)
(吕氏所谓执杨氏所谓验所谓体或问辨之已详延/平却云默坐澄心以验夫喜怒哀乐未发之时气象)
(为如何验字莫亦有吕杨之失否曰它只是要/于平日间知得这个又不是昏昏地都不管也)
或问致中和位天地育万物与喜怒哀乐不相干恐非
实理流行处曰公何故如此看文字世间何事不系
在喜怒哀乐上如人君喜一人而赏之而千万人劝
怒一人而罚之而千万人惧以至哀矜鳏寡乐育英
只平日涵养底便是也(枅○僩录云问致字之义曰/致者推至其极之谓云云问)
(吕氏所谓执杨氏所谓验所谓体或问辨之已详延/平却云默坐澄心以验夫喜怒哀乐未发之时气象)
(为如何验字莫亦有吕杨之失否曰它只是要/于平日间知得这个又不是昏昏地都不管也)
或问致中和位天地育万物与喜怒哀乐不相干恐非
实理流行处曰公何故如此看文字世间何事不系
在喜怒哀乐上如人君喜一人而赏之而千万人劝
怒一人而罚之而千万人惧以至哀矜鳏寡乐育英
卷六十二 第 66a 页 WYG0701-0244a.png
材这是万物育不是以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长幼相处相接无不是这个即这喜怒中节处便是
实理流行更去那处寻实理流行(子蒙/)
问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之分定便是天地位否曰有地不得其平天不得其
成时问如此则须专就人主身上说方有此功用曰
规模自是如此然人各随一个地位去做不道人主
致中和士大夫便不致中和(学之为/王者师)问向见南轩上
长幼相处相接无不是这个即这喜怒中节处便是
实理流行更去那处寻实理流行(子蒙/)
问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之分定便是天地位否曰有地不得其平天不得其
成时问如此则须专就人主身上说方有此功用曰
规模自是如此然人各随一个地位去做不道人主
致中和士大夫便不致中和(学之为/王者师)问向见南轩上
卷六十二 第 66b 页 WYG0701-0244b.png
殿文字多是要扶持人主心术曰也要在下人心术
是当方可扶持得问今日士风如此何时是太平曰
即这身心亦未见有太平之时(三公燮理阴阳须是/先有个胸中始得○)
(德明/)
天地位万物育便是裁成辅相以左右民底工夫若不
能致中和则山崩川竭者有矣天地安得而位胎天
失所者有矣万物安得而育(升卿/)
元思问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此指在上者而言孔子
是当方可扶持得问今日士风如此何时是太平曰
即这身心亦未见有太平之时(三公燮理阴阳须是/先有个胸中始得○)
(德明/)
天地位万物育便是裁成辅相以左右民底工夫若不
能致中和则山崩川竭者有矣天地安得而位胎天
失所者有矣万物安得而育(升卿/)
元思问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此指在上者而言孔子
卷六十二 第 67a 页 WYG0701-0244c.png
如何曰孔子已到此地位(可学/)
问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此以有位者言如一介之士
如何得如此曰若致得一身中和便充塞一身致得
一家中和便充塞一家若致得天下中和便充塞天
下有此理便有此事有此事便有此理如一日克已
复礼天下归仁如何一日克已于家便得天下以仁
归之为有此理故也(赐/)
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便是形和气和则天地之和应
问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此以有位者言如一介之士
如何得如此曰若致得一身中和便充塞一身致得
一家中和便充塞一家若致得天下中和便充塞天
下有此理便有此事有此事便有此理如一日克已
复礼天下归仁如何一日克已于家便得天下以仁
归之为有此理故也(赐/)
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便是形和气和则天地之和应
卷六十二 第 67b 页 WYG0701-0244d.png
今人不肯恁地说须要说入高妙处不知这个极高
妙如何做得到这处汉儒这几句本未有病只为说
得迫切了他便说做其事即有此应这便致得人不
信处(佐/)
问静时无一息之不中则阴阳动静各止其所而天地
于此乎位矣言阴阳动静何也曰天高地下万物散
殊各有定所此未有物相感也和则交感而万物育
矣问未能致中和则天地不得而位只是日食星陨
妙如何做得到这处汉儒这几句本未有病只为说
得迫切了他便说做其事即有此应这便致得人不
信处(佐/)
问静时无一息之不中则阴阳动静各止其所而天地
于此乎位矣言阴阳动静何也曰天高地下万物散
殊各有定所此未有物相感也和则交感而万物育
矣问未能致中和则天地不得而位只是日食星陨
卷六十二 第 68a 页 WYG0701-0245a.png
地震山崩之𩔖否曰天变见乎上地变动乎下便是
天地不位(德明/)
问善恶感通之理亦及其力之所至而止耳彼达而在
上者既日有以病之则夫灾异之变又岂穷而在下
者所能救也哉如此则前所谓力者是力分之力也
曰然又问但能致中和于一身则天下虽乱而吾身
之天地万物不害为安泰且以孔子之事言之如何
是天地万物安泰处曰在圣人之身则天地万物自
天地不位(德明/)
问善恶感通之理亦及其力之所至而止耳彼达而在
上者既日有以病之则夫灾异之变又岂穷而在下
者所能救也哉如此则前所谓力者是力分之力也
曰然又问但能致中和于一身则天下虽乱而吾身
之天地万物不害为安泰且以孔子之事言之如何
是天地万物安泰处曰在圣人之身则天地万物自
卷六十二 第 68b 页 WYG0701-0245b.png
然安泰曰此莫是以理言之否曰然一家一国莫不
如是(广/)
问或问所谓吾身之天地万物如何曰尊卑上下之大
分即吾身之天地也应变曲折之万端即吾身之万
物也(铢/)
朱子语𩔖卷六十二
如是(广/)
问或问所谓吾身之天地万物如何曰尊卑上下之大
分即吾身之天地也应变曲折之万端即吾身之万
物也(铢/)
朱子语𩔖卷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