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700-017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语类卷十二
  学六
   持守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夲(士毅/)
圣贤千言万语只要人不失其夲心(夔孙/)
古人言志帅心君须心有主张始得(升卿/)
心若不存一身便无所主宰(祖道/)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700-0179b.png
才出门便千岐万辙若不是自家有个主宰如何得是
 (道/夫)
心在群妄自然退听(文蔚/)
人只有个心若不降伏得更做甚么人(一作如何做/得事成○僩)
人只一心识得此心使无走作虽不加防闲此心常在
 (季/札)
人精神飞扬心不在壳子里面便害事(节/)
未有心不定而能进学者人心万事之主走东走西如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700-0180a.png
 何得(砥/)
只外面有些隙罅便走了问莫是功夫间断心便外驰
 否曰只此心才向外便走了(端蒙/)
人昏时便是不明才知那昏时便是明也(广/)
人心常烱烱在此则四体不待羁束而自入规矩只为
 人心有散缓时故立许多规矩来维持之但常常提
 警教身入规矩内则此心不放逸而烱然在矣心既
 常惺惺又以规矩绳检之此内外交相养之道也(升/卿)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700-0180b.png
今人心耸然在此尚无惰慢之气况心常能惺惺者乎
 故心常惺惺自无客虑(升卿/)
古人瞽史诵诗之类是规戒警诲之意无时不然便被
 他恁地炒自是使人住不着大抵学问须是警省且
 如瑞岩和尚每日间常自问主人翁惺惺否又自答
 曰惺惺今时学者却不如此(文蔚/)
人之夲心不明一如睡人都昏了不知有此身须是唤
 醒方知恰如磕睡彊自唤醒唤之不已终会醒某看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700-0180c.png
 来大要工夫只在唤醒上然如此等处须是体验教
 自分明(士毅/)
人有此心便知有此身人昏昧不知有此心便如人困
 睡不知有此身人虽困睡得人唤觉则此身自在心
 亦如此方其昏蔽得人警觉则此心便在这里(广/)
学者工夫只在唤醒上或问人放纵时自去收敛便是
 唤醒否曰放纵只为昏昧之故能唤醒则自不昏昧
 不昏昧则自不放纵矣(广/)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700-0180d.png
心只是一个心非是以一个心治一个心所谓存所谓
 收只是唤醒(广/)
人惟有一心是主要常常唤醒(敬仲/)
须是猛省(淳/)
人不自知其病者是未尝去体察警省也(升卿/)
只是频频提起久之自熟(文蔚/)
学者常用提省此心使如日之升则群邪自息它夲自
 光明广大自家只著些子力去提省照管它便了不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700-0181a.png
 要苦著力著力则反不是(伯羽/)
试定精神看一看许多暗昧魍魉各自冰散瓦解太祖
 月诗曰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日未上
 时黑漫漫地才一丝线路上便明(伯羽/)
人常须收敛个身心使精神常在这里似担百十斤担
 相似须硬着筋骨担(贺孙/)
大抵是且收敛得身心在这里便已有八九分了却看
 道理有窒碍处却于这处理会为学且要专一理会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700-0181b.png
 这一件便只且理会这一件若行时心便只在行上
 坐时心便只在坐上(贺孙/)
学者须常收敛不可恁地放荡只看外面如此便见里
 面意思如佛家说只于(阙/) 都看得见才高须著实
 用工少间许多才都为我使都济事若不细心用工
 收敛则其才愈高而其为害愈大又曰昔林艾轩在
 临安曾见一僧与说话此僧出入常顶一笠眼视不
 曾出笠影外某所以常道它下面有人自家上面没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700-0181c.png
 人(贺孙/)
学者为学未问真知与力行且要收拾此心令有个顿
 放处若收敛都在义理上安顿无许多胡思乱想则
 久久自于物欲上轻于义理上重须是较义理心重
 于物欲如秤令有低昂即见得义理自端的自有欲
 罢不能之意其于物欲自无暇及之矣苟操舍存亡
 之间无所主宰纵说得亦何益(铢/)
今于日用间空閒时收得此心在这里截然这便是喜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700-0181d.png
 怒哀乐未发之中便是浑然天理事物之来随其是
 非便自见得分晓是底便是天理非底便是逆天理
 常常恁地收拾得这心在便如执权衡以度物(贺孙/)
人若要洗刷旧习都净了却去理会此道理者无是理
 只是收放心把持在这里便须有个真心发见从此
 便去穷理(敬仲/)
大槩人只要求个放心日夕常照管令在力量既充自
 然应接从容(敬仲/)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700-0182a.png
今说求放心说来说去却似释老说入定一般但彼到
 此便死了吾辈却要得此心主宰得定方赖此做事
 业所以不同也如中庸说天命之谓性即此心也率
 性之谓道亦此心也脩道之谓教亦此心也以至于
 致中和赞化育亦只此心也致知即心知也格物即
 心格也克已即心克也非礼勿视听言动勿与不勿
 只争毫发地尔所以明道说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
 人将已放之心收拾入身来自能寻向上去今且须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700-0182b.png
 就心上做得主定方验得圣贤之言有归著自然有
 契如中庸所谓尊德性致广大极高明盖此心本自
 如此广大但为物欲隔塞故其广大有亏本自高明
 但为物欲系累故于高明有蔽若能常自省察警觉
 则高明广大者常自若非有所增损之也其道问学
 尽精微道中庸等工夫皆自此做尽有商量也若此
 心上工夫则不待商量赌当即今见得如此则更无
 门时行时坐时读书时应事接物时皆有著力处大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700-0182c.png
 抵只要见得收之甚易而不难也(大雅/)
学者须是求放心然后识得此性之善人性无不善只
 缘自放其心遂流于恶天命之谓性即天命在人便
 无不善处发而中节亦是善不中节便是恶人之一
 性完然具足二气五行之所禀赋何尝有不善人自
 不向善上去兹其所以为恶尔韩愈论孟子之后不
 得其传只为后世学者不去心上理会尧舜相传不
 过论人心道心精一执中而已天下只是善恶两端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700-0182d.png
 譬如阴阳在天地间风和日暖万物发生此是善底
 意思及群阴用事则万物彫瘁恶之在人亦然天地
 之理固是抑遏阴气勿使常胜学者之于善恶亦要
 于两夹界处拦截分晓勿使纤恶间绝善端动静日
 用时加体察持养久之自然成熟(谟/)
求放心乃是求这物克已则是漾著这一物也(端蒙/)
许多言语虽随处说得有浅深大小然而下工夫只一
 般如存其心与持其志亦不甚争存其心语虽大却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700-0183a.png
 宽持其志语虽小却紧只持其志便收敛只持其志
 便内外肃然又曰持其志是心之方涨处便持著(贺/孙)
再问存心曰非是别将事物存心(赐录云非是活/捉一物来存著)孔子
 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便是存心之法如说话觉
 得不是便莫说做事觉得不是便莫做亦是(赐录作/只此便)
 (是/)存心之法(季札○/赐同)
存得此心便是要在这里常常照管若不照管存养要
 做甚么用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700-0183b.png
问存心曰存心不在纸上写底且体认自家心是何物
 圣贤说得极分晓孟子恐后人不识又说四端于此
 尤好玩索(季札/)
或问存心曰存心只是知有此身谓如对客但知道我
 此身在此对客(方子/)
记得时存得一霎时济得甚事(文蔚/)
但操存得在时少间它喜怒哀乐自有一个则在(祖道/)
心存时少亡时多存养得熟后临事省察不费力(祖道/)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700-0183c.png
平日涵养之功临事持守之力涵养持守之久则临事
 愈益精明平日养得根本固善若平日不曾养得临
 事时便做根本工夫从这里积将去若要去讨平日
 涵养几时得又曰涵养之则凡非礼勿视听言动礼
 仪三百威仪三千皆是(僩/)
明底人便明了其它须是养养非是如何椎凿用工只
 是心虚静久则自明(士毅/)
持养之说言之则一言可尽行之则终身不穷(干/)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700-0183d.png
或言静中常用存养曰说得有病一动一静无时不养
 (僩/)
惜取那无事底时节(因说存养/○儒用)
人之一心当应事时常如无事时便好(人杰/)
平居须是俨然若思(升卿/)
三国时朱然终日钦钦如在行阵学者持此则心长不
 放矣(升卿/)
或问初学恐有急迫之病曰未要如此安排只须常恁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700-0184a.png
 地执持待到急迫时又旋理会(贺孙/)
学者须敬守此心不可急迫当栽培深厚栽只如种得
 一物在此但涵养持守之功继继不已是谓栽培深
 厚如此而优游涵泳于其间则浃洽而有以自得矣
 苟急迫求之则此心已自躁迫纷乱只是私已而已
 终不能优游涵泳以达于道(端蒙/)
大凡气俗不必问心平则气自和惟心粗一事学者之
 通病横渠云颜子未至圣人犹是心粗一息不存即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700-0184b.png
 为粗病要在精思明辨使理明义精而操存涵养无
 须臾离无毫发间则天理常存人欲消去其庶几矣
 哉(大雅/)
人能操存此心卓然而不乱亦自可与入道况加之学
 问探讨之功岂易量耶(盖卿/)
人心本明只被物事在上盖蔽了不曾得露头面故烛
 理难且彻了盖蔽底事待它自出来行两匝看它既
 唤做心自然知得是非善恶(伯羽/)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700-0184c.png
或问此心未能把得定如何曰且论是不是未须论定
 不定(此人曾学/禅○柄)
心须常令有所主做一事未了不要做别事心广大如
 天地虚明如日月要閒心却不閒随物走了不要閒
 心却閒有所主(阙/)
人须将那不错底心去验它那错底心不错底是本心
 错底是失其本心(广/)
心得其正方能知性之善(祖道/)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700-0184d.png
今说性善一日之间动多少思虑萌多少计较如何得
 善(可学/)
学者工夫且去剪截那浮泛底思虑(文蔚/)
人心无不思虑之理若当思而思自不当苦苦排抑反
 成不静异端之学以性自私固为大病然又不察气
 质情欲之偏率意妄行便谓无非至理此尤害事近
 世儒者之论亦有流入此者不可不察
凡学须要先明得一个心然后方可学譬如烧火相似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700-0185a.png
 必先吹发了火然后加薪则火明矣若先加薪而后
 吹火则火灭矣如今时人不求诸六经而贪时文是
 也(寿昌/)
人亦须是通达万变方能湛然纯一(砥/)
一者其心湛然只在这里(伯羽/)
把定生死路头(方子/)
扶起此心来斗(方子/)
圣人相传只是一个字尧曰钦明舜曰温恭圣敬日跻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700-0185b.png
 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节○以/下论敬)
尧是初头出治第一个圣人尚书尧典是第一篇典籍
 说尧之德都未下别字钦是第一个字如今看圣贤
 千言万语大事小事莫不本于敬收拾得自家精神
 在此方看得道理尽看道理不尽只是不曾专一或
 云主一之谓敬敬莫只是主一曰主一又是敬字注
 解要之事无小无大常令自家精神思虑尽在此遇
 事时如此无事时也如此(贺孙/)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700-0185c.png
孔子所谓克已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
 大学所谓明明德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
 一允执厥中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
 欲天理明自不消讲学人性本明如宝珠沉溷水中
 明不可见去了溷水则宝珠依旧自明自家若得知
 是人欲蔽了便是明处只是这上便紧紧著力主定
 一面格物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正如游兵攻围
 拔守人欲自消铄去所以程先生说敬字只是谓我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700-0185d.png
 自有一个明底物事在这里把个敬字抵敌常常存
 个敬在这里则人欲自然来不得夫子曰为仁由已
 而由人乎哉紧要处正在这里(铢/)
圣贤言语大约似乎不同然未始不贯只如夫子言非
 礼勿视听言动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言忠
 信行笃敬这是一副当说话到孟子又却说求放心
 存心养性大学则又有所谓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至
 程先生又专一发明一个敬字若只恁看似乎参错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700-0186a.png
 不齐千头万绪其实只一理道夫曰泛泛于文字间
 祗觉得异实下工夫则贯通之理始见曰然只是就一
 处下工夫则馀者皆兼摄在里圣贤之道如一室然
 虽门户不同自一处行来便入得但恐不下工夫尔
 (道/夫)
因叹敬字工夫之妙圣学之所以成始成终者皆由此
 故曰脩已以敬下面安人安百姓皆由于此只缘子
 路问不置故圣人复以此荅之要之只是个脩已以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700-0186b.png
 敬则其事皆了或曰自秦汉以来诸儒皆不识这敬
 字直至程子方说得亲切学者知所用力曰程子说
 得如此亲切了近世程沙随犹非之以为圣贤无单
 独说敬字时只是敬亲敬君敬长方著个敬字全不
 成说话圣人说脩已以敬曰敬而无失曰圣敬日跻
 何尝不单独说来若说有君有亲有长时用敬则无
 君亲无长之时将不敬乎都不思量只是信口胡说
 (僩/)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0700-0186c.png
问二程专教人持敬持敬在主一浩熟思之若能每事
 加敬则起居语嘿在规矩之内久久精熟有从心所
 欲不踰矩之理颜子请事四者亦只是持敬否曰学
 莫要于持敬故伊川谓敬则无已可克省多少事然
 此事甚大亦甚难须是造次颠沛必于是不可须臾
 间断如此方有功所谓敏则有功若还今日作明日
 辍放下了又收起几时得见效脩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都少个敬不得如汤之圣敬日跻文王小心翼翼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0700-0186d.png
 之类皆是只是它便与敬为一自家须用持著稍缓
 则忘了所以常要惺惺地久之成熟可知道从心所
 欲不踰矩颜子止是持敬(浩/)
因说敬曰圣人言语当初未曾关聚如说出门如见大
 宾使民如承大祭等类皆是敬之目到程子始关聚
 说出一个敬来教人然敬有甚物只如畏字相似不
 是块然兀坐耳无闻目无见全不省事之谓只收敛
 身心整齐纯一不恁地放纵便是敬(浩/)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0700-0187a.png
程子只教人持敬孔子告仲弓亦只是说如见大宾如
 承大祭此心常存得便见得仁(夔孙/)
敬只是收敛来程夫子亦说敬孔子说行笃敬敬以直
 内义以方外圣贤亦是如此只是工夫浅深不同圣
 贤说得好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
 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
 不能反躬天理灭矣(节/)
为学有大要若论看文字则逐句看将去若论为学则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0700-0187b.png
 自有个大要所以程子推出一个敬字与学者说要
 且将个敬字收敛个身心放在摸匣子里面不走作
 了然后逐事逐物看道理尝爱古人说得学有缉熙
 于光明此句最好盖心地本自光明只被利欲昏了
 今所以为学者要令其光明处转光明所以下缉熙
 字(缉如缉麻之缉连缉不/已之意熙则训明字)心地光明则此事有此理
 此物有此理自然见得且如人心何尝不光明见它
 人做得是便道是做得不是便知不是何尝不光明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0700-0187c.png
 然只是才明便昏了又有一种人自谓光明而事事
 物物元不曾照见似此光明亦不济得事今释氏自
 谓光明然父子则不知其所谓亲君臣则不知其所
 谓义说它光明则是乱道(雉/)
今说此话却似险难说故周先生只说一者无欲也然
 这话头高卒急难凑泊寻常人如何便得无欲故伊
 川只说个敬字教人只就这敬字上挨去庶几执捉
 得定有个下手处纵不得亦不至失要之皆只要人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0700-0187d.png
 于此心上见得分明自然有得尔然今之言敬者乃
 皆装点外事不知直截于心上求功遂觉累坠不快
 活不若眼下于求放心处有功则尤省力也但此事
 甚易只如此提醒莫令昏昧一二日便可见效且易
 而省力只在念不念之间耳何难而不为(大雅/)
敬字前辈多轻说过了唯程子看得重人只是要求放
 心何者为心只是个敬人才敬时这心便在身上了
 (义/刚)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0700-0188a.png
人之为学千头万绪岂可无本领此程先生所以有持
 敬之语只是提撕此心教它光明则于事无不见久
 之自然刚健有力(骧/)
而今只是理会个敬一日则有一日之效一月则有一
 月之效因问或问中程子谢尹所说敬处曰譬如此
 屋四方皆入得若从一方入到这里则那三方入处
 都在这里了(夔孙/)
程先生所以有功于后学者最是敬之一字有力人之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0700-0188b.png
 心性敬则常存不敬则不存如释老等人却是能持
 敬但是它只知得那上面一截事却没下面一截事
 觉而今恁地做工夫却是有下面一截又怕没那上
 面一截那上面一截却是个根本底(卓/)
今人皆不肯于根本上理会如敬字只是将来说更不
 做将去根本不立故其它零碎工夫无凑泊处明道
 延平皆教人静坐看来须是静坐(盖卿/)
敬字工夫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彻尾不可顷刻间断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0700-0188c.png
敬之一字真圣门之纲领存养之要法一主乎此更无
 内外精粗之间
先立乎其大者(持敬/○方)
敬则万理具在(节/)
仲思问敬者德之聚曰敬则德聚不敬则都散了(伯羽/)
敬胜百邪(泳/)
只敬则心便一(贺孙/)
敬只是此心自做主宰处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0700-0188d.png
人常恭敬则心常光明(道夫/)
敬则天理常明自然人欲惩窒消治(方/)
人能存得敬则吾心湛然天理粲然无一分著力处亦
 无一分不著力处(方/)
敬是个扶策人底物事人当放肆怠惰时才敬便扶策
 得此心起常常会恁地虽有些放僻邪侈意思也退
 听(贺孙/)
敬不是只恁坐地举足动步常要此心在这里(淳/)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0700-0189a.png
敬非是块然兀坐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而后
 谓之敬只是有所畏谨不敢放纵如此则身心收敛
 如有所畏常常如此气象自别存得此心乃可以为
 学(砥/)
敬不是万事休置之谓只是随事专一谨畏不放逸耳
敬只是一个畏字(焘/)
敬无许多事(方/)
敬只是收敛来又曰敬是始终一事(节/)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0700-0189b.png
问敬曰一念不存也是间断一事有差也是间断
问敬何以用工曰只是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柄/)
心走作不在此便是放夫人终日之间如是者多矣博
 学审问慎思明辨力行皆求之之道也须是敬问敬
 曰不用解说只整齐严肃便是(升卿/)
持敬之说不必多言但熟味整齐严肃严威俨恪动容
 貌整思虑正衣冠尊瞻视此等数语而实加工焉则
 所谓直内所谓主一自然不费安排而身心肃然表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0700-0189c.png
 里如一矣(升卿/)
或问主敬只存之于心少宽四体亦无害否曰心无不
 敬则四体自然收敛不待十分著意安排而四体自
 然舒适著意安排则难久而生病矣
何丞说敬不在外但存心便是敬先生曰须动容貌整
 思虑则生敬已而曰各说得一边(方/)
坐如尸立如齐头容直目容端足容重手容恭口容止
 气容肃皆敬之目也(升卿/)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0700-0189d.png
今所谓持敬不是将个敬字做个好物事样塞放怀里
 只要胸中常有此意而无其名耳(振/)
元思问持敬易散漫如何曰只唤旧便在此(可学/)
或问持敬患不能久当如何下功夫曰某旧时亦曾如
 此思量要得一个直截道理元来都无它法只是习
 得熟熟则自久(铢/)
问人于诚敬有作辍曰只是在人人须自责如为仁由
 已作与辍都不干别人事须是自家肯敬人问如此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0700-0190a.png
 时须是勉强曰然(去伪/)
或问先持敬令此心惺惺了方可接应事物何如曰不
 然伯静又问须是去事物上求曰亦不然若无事物
 时不成须去求个事物来理会且无事物之时要你
 做甚么(贺孙/)
动出时也要整齐平时也要整齐方问乃是敬贯动静
 曰到头底人言语无不贯动静者(方/)
问敬通贯动静而言然静时少动时多恐易得挠乱曰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0700-0190b.png
 如何都静得有事须著应人在世间未有无事时节
 要无事除是死也自早至暮有许多事不成说事多
 挠乱我且去静坐敬不是如此若事至前而自家却
 要主静顽然不应便是心都死了无事时敬在里面
 有事时敬在事上有事无事吾之敬未尝间断也且
 如应接宾客敬便是应接上宾客去后敬又在这里
 若厌苦宾客而为之心烦此却是自挠乱非所谓敬
 也故程子说学到专一时方好盖专一则有事无事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0700-0190c.png
 皆是如此程子此段这一句是紧要处(僩/)
学者当知孔门所指求仁之方日用之间以敬为主不
 论感与未感平日常是如此涵养则善端之发自然
 明著少有间断而察识存养扩而充之皆不难乎为
 力矣造次颠沛无时不习此心之全体皆贯乎动静
 语默之间而无一息之间断其所谓仁乎
敬且定下如东西南北各有去处此为根本然后可明
 若与万物并流则如眯目播糠上下四方易位矣如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0700-0190d.png
 伊川说聪明睿知皆由是出方曰敬中有诚立明通
 道理曰然(方/)
大率把捉不定皆是不仁人心湛然虚定者仁之本体
 把捉不定者私欲夺之而动摇纷扰矣然则把捉得
 定其惟笃于持敬乎(直卿○/端蒙)
问主敬时私欲全不萌此固是仁或于物欲中打一觉
 悟是时私欲全无天理尽见即此便是仁之全体否
 曰便是不如此且如在此静坐时固敬应事接物能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0700-0191a.png
 免不差否只才被人叫时自家便随他去了须于应
 事接物上不错方是这个便是难(僩/)
问人如何发其诚敬消其欲曰此是极处了诚只是去
 了许多伪敬只是去了许多怠慢欲只是要窒(去伪/)
诚敬寡欲不可以次序做工夫数者虽则未尝不串然
 其实各是一件事不成道敬则欲自寡却全不去做
 寡欲底工夫则是废了克己之功也但恐一旦发作
 又却无理会譬如平日慎起居节饮食养得如此了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0700-0191b.png
 固是无病但一日意外病作岂可不服药敬只是养
 底功夫克已是去病须是俱到无所不用其极(端蒙/)
敬如治田而灌溉之功克己则是去其恶草也(端蒙/)
问持敬与克己工夫曰敬是涵养操持不走作克己则
 和根打并了教它尽净又问敬斋箴曰此是敬之目
 说有许多地头去处(僩/)
问且如持敬岂不欲纯一于敬然自有不敬之念固欲
 与已相反愈制则愈甚或谓只自持敬虽念虑妄发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0700-0191c.png
 莫管它久将自定还如此得否曰要之邪正本不对
 立但恐自家胸中无个主若有主邪不能入又问不
 敬之念非出于心如忿欲之萌学者固当自克虽圣
 贤亦无如之何至于思虑妄发欲制之而不能曰才
 觉恁地自家便挈起了但莫先去防它然此只是自
 家见理不透做主不定所以如此大学曰物格而后
 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才意诚则自然无此病
问尝学持敬读书心在书为事心在事如此颇觉有力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0700-0191d.png
 只是瞑目静坐时支遣思虑不去或云只瞑目时已
 是生妄想之端读书心在书为事心在事只是收聚
 得心未见敬之体曰静坐而不能遣思虑便是静坐
 时不曾敬敬只是敬更寻甚敬之体似此支离病痛
 愈多更不曾做得工夫只了得安排杜撰也(人杰/)
大凡学者须先理会敬字敬是立脚去处程子谓涵养
 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此语最妙或问持敬易间断
 如何曰常要自省得才省得便在此或以为此事最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0700-0192a.png
 难曰患不省察尔觉得间断便已接续何难之有操
 则存舍则亡只在操舍两字之间要之只消一个操
 字到紧要处全不消许多文字言语若此意成熟虽
 操字亦不须用习矣不察人多错看此一语人固有
 事亲孝事兄弟交朋友亦有信而终不识其所以然
 者习矣而不察也此察字非察物之察乃识其所以
 然也习是用功夫处察是知识处今人多于察字用
 功反轻了习字才欲作一事却又分一心去察一心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0700-0192b.png
 胸中扰扰转觉多事如张子韶说论语谓察其事亲
 从兄之心霭然如春则为仁肃然似秋则为义只要
 自察其心反不知其事亲从兄为如何也故夫子教
 人只说习如克己复礼是说习也视听言动亦是习
 请事斯语亦是习孟子恐人不识方说出察字而察
 字最轻习字最重也(次日陈一之求先生书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于以为观)
 (省之益曰持敬不用判/公凭终不肯写○谟)
或问一向把捉待放下便觉恁衰飒不知当如何曰这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0700-0192c.png
 个也不须只管恁地把捉若要去把捉又添一个要
 把捉底心是生许多事公若知得放下不好便提掇
 起来便是敬曰静坐久之一念不免发动当如何曰
 也须看一念是要做甚么事若是好事合当做底事
 须去干了或此事思量未透须著思量透了若是不
 好底事便不要做自家才觉得如此这敬便在这里
 (贺/孙)
敬莫把做一件事看只是收拾自家精神专一在此今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0700-0192d.png
 看来诸公所以不进缘是但知说道格物却于自家
 根骨上煞欠阙精神意思都恁地不专一所以工夫
 都恁地不精锐未说道有甚底事分自家志虑只是
 观山玩水也煞引出了心那得似教它常在里面好
 如世上一等閒物事一切都绝意虽似不近人情要
 之如此方好(贺孙/)
敬有死敬有活敬若只守著主一之敬遇事不济之以
 义辨其是非则不活若熟后敬便有义义便有敬静
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0700-0193a.png
 则察其敬与不敬动则察其义与不义如出门如见
 大宾使民如承大祭不敬时如何坐如尸立如齐不
 敬时如何须敬义夹持循环无端则内外透彻(从周/)
涵养须用敬处事须是集义(道夫/)
敬义只是一事如两脚立定是敬才行是义合目是敬
 开眼见物便是义(从周/)
方未有事时只得说敬以直内若事物之来当辨别一
 个是非不成只管敬去敬义不是两事(德明/)
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0700-0193b.png
敬者守于此而不易之谓义者施于彼而合宜之谓(夔/孙)
敬要回头看义要向前看(寿昌/)
敬○义(义是其间物来能应/事至能断者是○方)
明道教人静坐李先生亦教人静坐盖精神不定则道
 理无凑泊处又云须是静坐方能收敛(佐○以/下论静)
静坐无閒杂思虑则养得来便条畅(淳/)
或问疲倦时静坐少顷可否曰也不必要似禅和子样
 去坐禅方为静坐但只令放教意思静便了(僩/)
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0700-0193c.png
始学工夫须是静坐静坐则本原定虽不免逐物及收
 归来也有个安顿处譬如人居家熟了便是出外到
 家便安如茫茫在外不曾下工夫便要收敛向里面
 也无个著落处(士毅/)
或问不拘静坐与应事皆要专一否曰静坐非是要如
 坐禅入定断绝思虑只收敛此心莫令走作閒思虑
 则此心湛然无事自然专一及其有事则随事而应
 事已则复湛然矣不要因一事而惹出三件两件如
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0700-0193d.png
 此则杂然无头项何以得它专一只观文王雍雍在
 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便可见敬只是如
 此古人自少小时便做了这工夫故方其洒扫时加
 帚之礼至于学诗学乐舞学弦诵皆要专一且如学
 射时心若不在何以能中学御时心若不在何以使
 得它马书数皆然今既自小不曾做得不柰何须著
 从今做去方得若不做这工夫却要读书看义理恰
 似要立屋无基地且无安顿屋柱处今且说到营营
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0700-0194a.png
 底心会与道理相入否会与圣贤之心相契否今求
 此心正为要立个基址得此心光明有个存主处然
 后为学使有归著不错若心杂然昏乱自无头当却
 学从那头去又何处是收功处故程先生须令就敬
 字上做工夫正为此也(大雅/)
人也有静坐无思念底时节也有思量道理底时节岂
 可画为两途说静坐时与读书时工夫迥然不同当
 静坐涵养时正要体察思绎道理只此便是涵养不
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0700-0194b.png
 是说唤醒提撕将道理去却那邪思妄念只自家思
 量道理时自然邪念不作言忠信行笃敬立则见其
 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只是常常见这忠信笃
 敬在眼前自然邪妄无自而入非是要存这忠信笃
 敬去除那不忠不敬底心今人之病正在于静坐读
 书时二者工夫不一所以差(僩/)
一之问存养多用静否曰不必然孔子却都就用处教
 人做工夫今虽说主静然亦非弃事物以求静既为
卷十二 第 31a 页 WYG0700-0194c.png
 人自然用事君亲交朋友抚妻子御僮仆不成捐弃
 了只闭门静坐事物之来且曰候我存养又不可只
 茫茫随它事物中走二者须有个思量倒断始得顷
 之复曰动时静便在这里动时也有静顺理而应则
 虽动亦静也故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事物
 之来若不顺理而应则虽块然不交于物以求静心
 亦不能得静惟动时能顺理则无事时能静静时能
 存则动时得力须是动时也做工夫静时也做工夫
卷十二 第 31b 页 WYG0700-0194d.png
 两莫相靠使工夫无间断始得若无间断静时固静
 动时心亦不动动亦静也若无工夫则动时固动静
 时虽欲求静亦不可得而静静亦动也动静如船之
 在水潮至则动潮退则止有事则动无事则静(此段/徐居)
 (甫录说此次日见徐云事来则动事过/了静如潮头高船也高潮头下船也下)虽然动静无
 端亦无截然为动为静之理如人之气吸则静嘘则
 动又问荅之际荅则动也止则静矣凡事皆然且如
 涵养致知亦何所始但学者须自截从此处做去程
卷十二 第 32a 页 WYG0700-0195a.png
 子谓学莫先于致知是知在先又曰未有致知而不
 在敬者则敬也在先从此推去只管恁地(砥/)
心于未遇事时须是静及至临事方用(重道此/二字)便有气
 力如当静时不静思虑散乱及至临事已先倦了伊
 川解静閒处云不专一则不能直遂閒时须是收敛
 定做得事便有精神(㽦/)
心要精一方静时须湛然在此不得困顿如镜样明遇
 事时方好心要收拾得紧如颜子请事斯语便直下
卷十二 第 32b 页 WYG0700-0195b.png
 承当及犯而不校却别(从周/)
静便定熟便透(义刚/)
静为主动为客静如家舍动如道路(不翕则不能/直遂○僩)
静时不思动动时不思静(文蔚/)
静中动起念时动中静是物各付物(方/)
人身只有个动静静者养动之根动者所以行其静动
 中有静如发而皆中节处便是动中之静(祖道/)
问动静两字人日间静时煞少动时常多曰若圣人动
卷十二 第 33a 页 WYG0700-0195c.png
 时亦未尝不静至众人动时却是胶扰乱了如今人
 欲为一事未尝能专此一事处之从容不乱其思虑
 之发既欲为此又欲为彼此是动时却无那静也(端/蒙)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止于仁敬者静也要止
 于仁与敬者便是动只管是一动一静循环无端所
 以谓动极复静静极复动如人嘘吸若嘘而不吸则
 须绝吸而不嘘亦必拥滞著不得嘘者所以为吸之
 基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
卷十二 第 33b 页 WYG0700-0195d.png
 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大凡这个都是一
 屈一信一消一息一往一来一阖一辟大底有大底
 阖辟消息小底有小底阖辟消息皆只是这道理(砥/)
古人惟如此所以其应事敏不失机今人躁扰却失机
 ○今随事匆匆是以动应动物交物也○以静应(兵/家)
 (亦/言)主静点著便有(方/)
因看心生道也云不可以湖南之偏而废此意但当于
 安静深固中涵养出来(此以静应动湖/南以动应动)动静相涵○
卷十二 第 34a 页 WYG0700-0196a.png
 应物物与我心中之理夲是一物两无少欠但要我
 应之尔(方谓冲漠无/朕一章通此)物心共此理定是静应者是动
 ○通书云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也)
 直则公公则溥其致公平(静/也)不可无应者动处亦是
 仁定者是义亦是各正性命所谓贞也如木閛花结
 实实成脱离则又是夲来一性命元无少欠方云人
 自是一个天地木实不能自知而物则如此人灵能
 知之者矣(方/)
卷十二 第 34b 页 WYG0700-0196b.png
吴公济云逐日应事接物之中须得一时辰宁静以养
 卫精神要使事愈繁而心愈暇彼不足而我有馀其
 言虽出于异说然试之亦略有验岂周夫子所谓主
 静者邪(道夫/)
彼异端说虚静了后直使今学者忙得更不敢睡(方/)
问心存时也有邪处曰如何泳曰有人心道心如佛氏
 所谓作用是性也常常心存曰人心是个无拣择底
 心道心是个有拣择底心佛氏也不可谓之邪只是
卷十二 第 35a 页 WYG0700-0196c.png
 个无拣择底心到心存时已无大段不是处了(胡泳/)
要得坐忘便是坐驰(道夫/)
静坐久时昏困不能思起去又闹了不暇思(德明/)
与好谐戏者处即自觉言语多为所引也(方/)
 
 
 
 
卷十二 第 35b 页 WYG0700-0196d.png
 
 
 
 
 
 
 
 朱子语类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