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700-009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语类卷六
  性理三
   仁义礼智等名义
道者兼体用该隐费而言也(节○以/下道理)
道是统名理是细目(可/学)
道训路大概说人所共由之路理各有条理界瓣因举
 康节云夫道也者道也道无形行之则见于事矣如
卷六 第 1b 页 WYG0700-0098d.png
 道路之道坦然使干亿万年行之人知其归者也(闳/祖)
理是有条瓣逐一路子以各有条谓之理人所共由谓
 之道(节/)
问道与理如何分曰道便是路理是那文理问如木理
 相似曰是问如此却似一般曰道字包得大理是道
 字里面许多理脉又曰道字宏大理字精密(胡/泳)
问万物粲然还同不同曰理只是这一个道理则同其
 分不同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节/)
卷六 第 2a 页 WYG0700-0099a.png
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节/)
问既是一理又谓五常何也曰谓之一理亦可五理亦
 可以一包之则一分之则五问分为五之序曰浑然
 不可分(节/)
只是这个理分做四段又分做八段又细碎分将去(四/段)
 (者意其为仁义礼智当时因/言文路子之说而及此○节)
理只是一个理理举著全无欠阙且如言著仁则都在
 仁上言著诚则都在诚上言著忠恕则都在忠恕上
卷六 第 2b 页 WYG0700-0099b.png
 言著忠信则都在忠信上只为只是这个道理自然
 血脉贯通(端/蒙)
理是有条理有文路子文路子当从那里去自家也从
 那里去文路子不从那里去自家也不从那里去须
 寻文路子在何处只挨着理了行(节/)
理如一把线相似有条理如这竹篮子相似指其上行
 篾曰一条子恁地去又别指一条曰一条恁地去又
 如竹木之文理相似直是一般理横是一般理有心
卷六 第 3a 页 WYG0700-0099c.png
 便存得许多理(节/)
季通云理有流行有对待先有流行后有对待曰难说
 先有后有季通举太极说以为道理皆然且执其说
 (人/杰)
先生与人书中曰至微之理至著之事一以贯之(节/)
理无事则无所依附(节/)
问仁与道如何分别曰道是统言仁是一事如道路之
 道千枝百𣲖皆有一路去故中庸分道德曰父子君
卷六 第 3b 页 WYG0700-0099d.png
 臣以下为天下之达道智仁勇为天下之达德君有
 君之道臣有臣之道德便是个行道底故为君主于
 仁为臣主于敬仁敬可唤做德不可唤做道(干○以/下兼论)
 (德/)
至德至道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己之所独得盛德至
 善盛德以身之所得而言至善以身之极致而言诚
 忠孚信一心之谓诚尽己之谓忠存于中之谓孚见
 于事之谓信(端/蒙)
卷六 第 4a 页 WYG0700-0100a.png
存之于中为理得之于心为德发见于行事为百行(节/)
德是得于天者讲学而得之得自家本分底物事(节/)
问汎观天地间日往月来寒往暑来四时行百物生这
 是道之用流行发见处即此而总言之其往来生化
 无一息间断处便是道体否曰此体用说得是但总
 字未当总便成兼用说了只就那骨处便是体如水
 之或流或止或激成波浪是用即这水骨可流可止
 可激成波浪处便是体如这身是体目视耳听手足
卷六 第 4b 页 WYG0700-0100b.png
 运动处便是用如这手是体指之运动提掇处便是
 用淳举论语集注曰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
 道体之本然也曰即是此意(淳○以下/论体用)
问前夜说体用无定所是随处说如此若合万事为一
 大体用则如何曰体用也定见在底便是体后来生
 底便是用此身是体动作处便是用天是体万物资
 始处便是用地是体万物资生处便是用就阳言则
 阳是体阴是用就阴言则阴是体阳是用(寓/)
卷六 第 5a 页 WYG0700-0100c.png
体是这个道理用是他用处如耳听目视自然如此是
 理也开眼看物著耳听声便是用江西人说个虚空
 底体涉事物便唤做用(节/)
问先生昔曰礼是体今乃曰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
 仪则似非体而是用曰公江西有般乡谈才见分段
 子便说道是用不是体如说尺时无寸底是体有寸
 底不是体便是用如秤无星底是体有星底不是体
 便是用且如扇子有柄有骨子用纸糊此便是体人
卷六 第 5b 页 WYG0700-0100d.png
 摇之便是用杨至之问体曰合当底是体(节/)
人只是合当做底便是体人做处便是用譬如此扇子
 有骨有柄用纸糊此则体也人摇之则用也如尺与
 秤相似上有分寸星铢则体也将去秤量物事则用
 也(方/子)
问去岁闻先生曰只是一个道理其分不同所谓分者
 莫只是理一而其用不同如君之仁臣之敬子之孝
 父之慈与国人交之信之类是也曰其体己略不同
卷六 第 6a 页 WYG0700-0101a.png
 君臣父子国人是体仁敬慈孝与信是用问体用皆
 异曰如这片板只是一个道理这一路子恁地去那
 一路子恁地去如一所屋只是一个道理有厅有堂
 如草木只是一个道理有桃有李如这众人只是一
 个道理有张三有李四李四不可为张三张三不可
 为李四如阴阳西铭言理一分殊亦是如此又曰分
 得愈见不同愈见得理大(节/)
诚者实有此理(节○以/下论诚)
卷六 第 6b 页 WYG0700-0101b.png
诚只是实又云诚是理(一作只是/理○去伪)
诚实理也亦诚悫也由汉以来专以诚悫言诚至程子
 乃以实理言后学皆弃诚悫之说不观中庸亦有言
 实理为诚处亦有言诚悫为诚处不可只以实理为诚
 而以诚悫为非诚也(砥/)
问性诚曰性是实诚是虚性是理底名诚是好处底名
 性譬如这扇子相似诚譬则这扇子做得好又曰五
 峰曰诚者命之道乎中者性之道乎仁者心之道乎
卷六 第 7a 页 WYG0700-0101c.png
 此语分得轻重虚实处却好某以为道字不若改做
 德字更亲切道字又较疏(植/)
先生问诸友诚敬二字如何分各举程子之说以对先
 生曰敬是不放肆底意思诚是不欺妄底意思(过○/以下)
 (诚/敬)
诚只是一个实敬只是一个畏(端/蒙)
妄诞欺诈为不诚怠惰放肆为不敬此诚敬之别(干/)
问诚敬曰须逐处理会诚若是有不欺意处只做不欺
卷六 第 7b 页 WYG0700-0101d.png
 意会敬若是有谨畏意处只做谨畏意会中庸说诚
 作中庸看孟子说诚处作孟子看将来自相发明耳
 (夔/孙)
谨字未如敬敬又未如诚程子曰主一之谓敬一者之
 谓诚敬尚是著力(铢○以/下杂论)
问诚信之别曰诚是自然底实信是人做底实故曰诚
 者天之道这是圣人之信若众人之信只可唤做信
 未可唤做诚诚是自然无妄之谓如水只是水火只
卷六 第 8a 页 WYG0700-0102a.png
 是火仁彻底是仁义彻底是义(夔/孙)
叔器问诚与信如何分曰诚是个自然之实信是个人
 所为之实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便是诚若诚之者
 人之道也便是信信不足以尽诚犹爱不足以尽仁
 上是下不是(可/学)
诚者实有之理自然如此忠信以人言之须是人体出
 来方见(端/蒙)
诚者以心之全体而言忠字以其应事接物而言此义
卷六 第 8b 页 WYG0700-0102b.png
 理之本名也至曾子所言忠恕则是圣人之事故其
 忠与诚仁与恕得通言之(如恕本以推己及物得名/在圣人则以己及物矣○)
 (端/蒙)
问仁与诚何别曰仁自是仁诚自是诚何消合理会理
 会这一件也看到极处理会那一件也看到极处便
 都自见得(淳/)
或问诚是体仁是用否曰理一也以其实有故谓之诚
 以其体言则有仁义礼智之实以其用言则有恻隐
卷六 第 9a 页 WYG0700-0102c.png
 羞恶恭敬是非之实故曰五常百行非诚非也盖无
 其实矣又安得有是名乎(植/)
或问诚是浑然不动仁是此理流出否曰自性言之仁
 亦未是流出但其生动之理包得四者
问一与中与诚浩然之气为一体事否曰一只是不杂
 不可将做一事中与诚与浩然之气固是一事然其
 分各别诚是实有此理中是状物之体段浩然之气
 只是为气而言(去/伪)
卷六 第 9b 页 WYG0700-0102d.png
问仁义礼智诚中庸不知如何看曰仁义礼智乃未发
 之性所谓诚中庸皆已发之理人之性本实而释氏
 以性为空也
在天只是阴阳五行在人得之只是刚柔五常之德(泳/○)
 (以下/五常)
大而天地万物小而起居食息皆太极阴阳之理也又
 曰仁木义金礼火智水信土(祖/道)
或问仁义礼智性之四德又添信字谓之五性如何曰
卷六 第 10a 页 WYG0700-0103a.png
 信是诚实此四者实有是仁实有是义礼智皆然如
 五行之有土非土不足以载四者又如土于四时各
 寄王十八日或谓王于戊巳然季夏乃土之本宫故
 尤王月令载中央土以此(人/杰)
问向蒙戒喻说仁意思云义礼智信上著不得又须见
 义礼智信上少不得方见得仁统五常之意大雅今
 以树为喻夫树之根固有生气然贯彻首尾岂可谓
 干与枝花与叶无生气也曰固然只如四时春为仁
卷六 第 10b 页 WYG0700-0103b.png
 有个生意在夏则见其有个亨通意在秋则见其有
 个成实意在冬则见其有个贞固意在夏秋冬生意
 何尝息本虽雕零生意则常存大抵天地间只一理
 随其到处分许多名字出来四者于五行各有配惟
 信配土以见仁义礼智实有此理不是虚说又如乾
 四德元最重其次贞亦重以明终始之义非元则无
 以始非贞则无以终非终则无以为始不始则不能
 成终矣如此循环无穷此所谓大明终始也(大/雅)
卷六 第 11a 页 WYG0700-0103c.png
得此生意以有生然后有礼智义信以先后言之则仁
 为先以大小言之则仁为大(闳/祖)
问先生以为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又细分将
 去程子说性中只有仁义礼智四者而已只分到四
 便住何也曰周先生亦只分到五行住若要细分则
 如易样分(节○以下/仁义礼智)
尝言仁义礼智而以手指画扇中心曰只是一个道理
 分为两个又横画一画曰两个分为四个又以手指
卷六 第 11b 页 WYG0700-0103d.png
 逐一指所分为四个处曰一个是仁一个是义一个
 是礼一个是智这四个便是个种子恻隐羞恶恭敬
 是非便是种子所生底苗(节/)
人只是此仁义礼智四种心如春夏秋冬千头万绪只
 是此四种心发出来(铢/)
吉甫问仁义礼智立名还有意义否曰说仁便有慈爱
 底意思说义便有刚果底意思声音气象自然如此
 直卿云六经中专言仁者包四端也言仁义而不言
卷六 第 12a 页 WYG0700-0104a.png
 礼智者仁包礼义包智(方子○节/同佐同)
仁与义是柔软底礼智是坚实底仁义是头礼智是尾
 一似说春秋冬夏相似仁义(一作/礼)是阳底一截礼智
 (一作/义智)是阴底一截(渊○方子录云仁义是发/出来嫩底礼智是坚硬底)
问仁义礼智体用之别曰自阴阳上看下来仁礼属阳
 义智属阴仁礼是用义智是体春夏是阳秋冬是阴
 只将仁义说则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若将
 仁义礼智说则春仁也夏礼也秋义也冬智也仁礼
卷六 第 12b 页 WYG0700-0104b.png
 是敷施出来底义是肃杀果断底智便是收藏底如
 人肚脏有许多事如何见得其智愈大其藏愈深正
 如易中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解者多以仁为柔以义为刚非
 也却是以仁为刚义为柔盖仁是个发出来了便硬
 而强义便是收敛向里底外面见之便是柔(僩/)
仁礼属阳义智属阴袁机仲却说义是刚底物合属阳
 仁是柔底物合属阴殊不知舒畅发达便是那刚底
卷六 第 13a 页 WYG0700-0104c.png
 意思收敛藏缩便是那阴底意思他只念得于仁也
 柔于义也刚两句便如此说殊不知正不如此又云
 以气之呼吸言之则呼为阳吸为阴吸便是收敛底
 意乡饮酒义云温厚之气盛于东南此天地之仁气
 也严凝之气盛于西北此天地之义气也(僩/)
仁礼属阳属健义智属阴属顺问义则截然有定分有
 收敛底意思自是属阴顺不知智如何解曰智更是
 截然更是收敛如知得是知得非知得便了更无作
卷六 第 13b 页 WYG0700-0104d.png
 用不似仁义礼三者有作用智只是知得了便交付
 恻隐羞恶辞逊三者他那个更收敛得快(僩/)
生底意思是仁杀底意思是义发见会通是礼收(一作/深)
 藏不测是智(节/)
仁义礼智便是元亨利贞若春间不曾发生得到夏无
 缘得长秋冬亦无可收藏(泳/)
问元亨利贞有次第仁义礼智因感而发则无次第曰
 发时无次第生时有次第(佐/)
卷六 第 14a 页 WYG0700-0105a.png
百行皆仁义礼智中出(节/)
仁义礼智性之大目皆是形而上者岂可分也(人/杰)
问仁得之最先盖言仁具义礼智曰先有是生理三者
 由此推之(可/学)
仁浑沦言则浑沦都是一个生意义礼智都是仁对言
 则仁与义礼智一般(淳/)
郑问仁是生底意义礼智则如何曰天只是一元之气
 春生时全见是生到夏长时也只是这底到秋来成
卷六 第 14b 页 WYG0700-0105b.png
 遂也只是这底到冬天藏敛也只是这底仁义礼智
 割做四段一个便是一个浑沦看只是一个(淳/)
问仁是天地之生气义礼智又于其中分别然其初只
 是生气故为全体曰然问肃杀之气亦只是生气曰
 不是二物只是敛些春夏秋冬亦只是一气(可/学)
仁与智包得义与礼包不得(方/子)
仁所以包三者盖义礼智皆是流动底物所以皆从仁
 上渐渐推出仁智元贞是终始之事这两头却重如
卷六 第 15a 页 WYG0700-0105c.png
 坎与震是始万物终万物处艮则是中间接(阙/)
味道问仁包义礼智恻隐包羞恶辞逊是非元包亨利
 贞春包夏秋冬以五行言之不知木如何包得火金
 水曰木是生气有生气然后物可得而生若无生气
 则火金水皆无自而能生矣故木能包此三者仁义
 礼智性也性无形影可以摸索只是有这理耳惟情
 乃可得而见恻隐羞恶辞逊是非是也故孟子言性
 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盖性无形影惟情可见
卷六 第 15b 页 WYG0700-0105d.png
 观其发处既善则知其性之本善必矣(时/举)
问孟子说仁义礼智义在第二太极图以义配利则在
 第三仁礼是阳故曰亨仁义礼智犹言东西南北元
 亨利贞犹言东南西北一个是对说一个是从一边
 说起(夔/孙)
四端犹四德逐一言之则各自为界限分而言之则仁
 义又是一大界限故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如乾文
 言既曰四德又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
卷六 第 16a 页 WYG0700-0106a.png
 也(文/蔚)
正淳言性之四端迭为宾主然仁智其总统也恭而无
 礼则劳是以礼为主也君子义以为质是以义为主
 也盖四德未尝相离遇事则迭见层出要在人默而
 识之曰说得是(大/雅)
学者疑问中谓就四德言之仁却是动智却是静曰周
 子太极图中是如此说又曰某前日答一朋友书云
 仁体刚而用柔义体柔而用刚(人/杰)
卷六 第 16b 页 WYG0700-0106b.png
问仁义礼智四者皆一理举仁则义礼智在其中举义
 与礼则亦然如中庸言舜其大智也欤其下乃云好
 问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谓之仁亦可执其两端用
 其中于民谓之义亦可然统言之只是发明智字故
 知理只是一理圣人特于盛处发明之尔曰理固是
 一贯谓之一理则又不必疑其多自一理散为万事
 则灿然有条而不可乱逐事自有一理逐物自有一
 名各有攸当但当观当理与不当理耳既当理后又
卷六 第 17a 页 WYG0700-0106c.png
 何必就上更生疑(大/雅)
仁义礼智才去寻讨他时便动了便不是本来底又曰
 心之所以会做许多盖具得许多道理又曰何以见
 得有此四者因其恻隐知其有仁因其羞恶知其有
 义又曰伊川种榖之说最好又曰冬饮汤是宜饮汤
 夏饮水是宜饮水冬饮水夏饮汤便不宜人之所以
 羞恶者是触著这宜如两个物事样触著宜便羞恶
 (阙/)  只是一事(节○末数语/疑有脱误)
卷六 第 17b 页 WYG0700-0106d.png
仁字须兼义礼智看方看得出仁者仁之本体礼者仁
 之节文义者仁之断制智者仁之分别犹春夏秋冬
 虽不同而同出于春春则生意之生也夏则生意之
 长也秋则生意之成冬则生意之藏也自四而两两
 而一则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故曰五行一阴阳阴阳
 一太极又曰仁为四端之首而智则能成始而成终
 犹元为四德之长然元不生于元而生于贞盖天地
 之化不翕聚则不能发散也仁智交际之间乃万化
卷六 第 18a 页 WYG0700-0107a.png
 之机轴此理循环不穷吻合无间故不贞则无以为
 元也又曰贞而不固则非贞贞如板筑之有干不贞
 则无以为元又曰文言上四句说天德之自然下四
 句说人事之当然元者乃众善之长也亨者乃嘉之
 会也(嘉会犹言/一齐好也)会犹齐也言万物至此通畅茂盛一
 齐皆好也利者义之和处也贞者乃事之桢干也体
 仁足以长人以仁为体而温厚慈爱之理由此发出
 也体犹所谓公而以人体之之体嘉会者嘉其所会
卷六 第 18b 页 WYG0700-0107b.png
 也一一以礼文节之使之无不中节乃嘉其所会也
 利物足以和义义者事之宜也利物则合乎事之宜
 矣此句乃翻转义字愈明白不利物则非义矣贞固
 以贞为骨子则坚定不可移易(铢/)
问仁曰将仁义礼智四字求又问仁是统体底否曰且
 理会义礼智令分明其空阙一处便是仁又曰看公
 时一般气象如何私时一般气象如何(德/明)
蜚卿问仁恐是生生不已之意人唯为私意所汩故生
卷六 第 19a 页 WYG0700-0107c.png
 意不得流行克去己私则全体大用无时不流行矣
 曰此是众人公共说底毕竟紧要处不知如何今要
 见仁字意思须将仁义礼智四者共看便见仁字分
 明如何是义如何是礼如何是智如何是仁便仁字
 自分明若只看仁字越看越不出曰仁字恐只是生
 意故其发而为恻隐为羞恶为辞逊为是非曰且只
 得就恻隐字上看道夫问先生尝说仁字就初处看
 只是乍见孺子入井而怵惕恻隐之心盖有不期然
卷六 第 19b 页 WYG0700-0107d.png
 而然便是初处否曰恁地靠著他不得大抵人之德
 性上自有此四者意思仁便是个温和底意思义便
 是惨烈刚断底意思礼便是宣著发挥底意思智便
 是个收敛无㾗迹底意思性中有此四者圣门却只
 以求仁为急者缘仁却是四者之先若常存得温厚
 底意思在这里到宣著发挥时便自然会宣著发挥
 到刚断时便自然会刚断到收敛时便自然会收敛
 若将别个做主便都对副不著了此仁之所以包四
卷六 第 20a 页 WYG0700-0108a.png
 者也问仁即性则性字可以言仁否曰性是统言性
 如人身仁是左手礼是右手义是左脚智是右脚蜚
 卿问仁包得四者谓手能包四支可乎曰且是譬喻
 如此手固不能包四支然人言手足亦须先手而后
 足言左右亦须先左而后右直卿问此恐如五行之
 木若不是先有个木便亦自生下面四个不得曰若
 无木便无火无火便无土无土便无金无金便无水
 道夫问向闻先生语学者五行不是相生合下有时
卷六 第 20b 页 WYG0700-0108b.png
 都有如何曰此难说若会得底便自然不相悖唤做
 一齐有也得唤做相生也得便须不是相生他气亦
 自相灌注如人五脏固不曾有先后但其灌注时自
 有次序久之又曰仁字如人酿酒酒方微发时带些
 温气便是仁到发得极热时便是礼到得熟时便是
 义到得成酒后却只与水一般便是智又如一日之
 间早间天气清明便是仁午间极热时便是礼晚下
 渐凉便是义到夜半全然收敛无些形迹时便是智
卷六 第 21a 页 WYG0700-0108c.png
 只如此看甚分明(道/夫)
今日要识得仁之意思是如何圣贤说仁处最多那边
 如彼说这边如此说文义各不同看得个意思定了
 将圣贤星散说体看处处皆是这意思初不相背始
 得集注说爱之理心之德爱是恻隐恻隐是情其理
 则谓之仁心之德德又只是爱谓之心之德却是爱
 之本柄人之所以为人其理则天地之理其气则天
 地之气理无迹不可见故于气观之要识仁之意思
卷六 第 21b 页 WYG0700-0108d.png
 是一个浑然温和之气其气则天地阳春之气其理
 则天地生物之心今只就人身己上看有这意思是
 如何才有这意思便自恁地好便不恁地乾燥将此
 意看圣贤许多说仁处都只是这意告颜子以克己
 复礼克去己私以复于礼自然都是这意思这不是
 待人旋安排自是合下都有这个浑全流行物事此
 意思才无私意间隔便自见得人与己一物与己一
 公道自流行须是如此看孔门弟子所问都只是问
卷六 第 22a 页 WYG0700-0109a.png
 做工夫若是仁之体段意思也各各自理会得了今
 却是这个未曾理会得如何说要做工夫且如程先
 生云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者上云四德之元犹
 五常之仁恰似有一个小小底仁有一个大大底仁
 偏言则一事是小小底只做得仁之一事专言则包
 四者是大大底仁又是包得义礼智底若如此说是
 有两样仁不知仁只是一个虽是偏言那许多道理
 也都在里面虽是专言那许多道理也都在里面致
卷六 第 22b 页 WYG0700-0109b.png
 道云如春是生物之时已包得夏长秋成冬藏意思
 在曰春是生物之时到夏秋冬也只是这气流注去
 但春则是方始生荣意思到夏便是结里定了是这
 生意到后只渐老了贺孙曰如温和之气固是见得
 仁若就包四者意思看便自然有节文自然得宜自
 然明辨曰然(贺/孙)
或问论语言仁处曰理难见气易见但就气上看便见
 如看元亨利贞是也元亨利贞也难看且看春夏秋
卷六 第 23a 页 WYG0700-0109c.png
 冬春时尽是温厚之气仁便是这般气象夏秋冬虽
 不同皆是阳春生育之气行乎其中故偏言则一事
 专言则包四者如知福州是一个人此偏言也及专
 言之为九州安抚亦是这一个人不是两人也故明
 道谓义礼智皆仁也若见得此理则圣人言仁处或
 就人上说或就事上说皆是这一个道理正叔云满
 腔子是恻隐之心曰仁便是恻隐之母又曰若晓得
 此理便见得克己复礼私欲尽去便纯是温和冲粹
卷六 第 23b 页 WYG0700-0109d.png
 之气乃天地生物之心其馀人所以未仁者只是心
 中未有此气象论语但云求仁之方者是其门人必
 尝理会得此一个道理今但问其求仁之方故夫子
 随其人而告之赵致道云李先生云仁是天理之统
 体先生曰是(南升○疑与/上条同闻)
仁有两般有作为底有自然底看来人之生便自然如
 此不待作为如说父子欲其亲君臣欲其义是他自
 会如此不待欲也父子自会亲君臣自会义既自会
卷六 第 24a 页 WYG0700-0110a.png
 恁地便活泼泼地便是仁因举手中扇云只如摇扇
 热时人自会恁地摇不是欲他摇孟子说乍见孺子
 入井时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最亲切人心自是会如
 此不是内交要誉方如此大凡人心中皆有仁义礼
 智然元只是一物发用出来自然成四𣲖如破梨相
 似破开成四片如东对著西便有南北相对仁对著
 义便有礼智相对以一岁言之便有寒暑以气言之
 便有春夏秋冬以五行言之便有金木水火土且如
卷六 第 24b 页 WYG0700-0110b.png
 阴阳之间尽有次第大寒后不成便热须是且做个
 春温渐次到热田地大热后不成便寒须是且做个
 秋凉渐次到寒田地所以仁义礼智自然四𣲖各有
 界限仁流行到那田地时义处便成义礼智处便成
 礼智且如万物收藏何尝休了都有生意在里面如
 榖种桃仁杏仁之类种著便生不是死物所以名之
 曰仁见得都是生意如春之生物夏是生物之盛秋
 是生意渐渐收敛冬是生意收藏又曰春夏是行进
卷六 第 25a 页 WYG0700-0110c.png
 去秋冬是退后去正如人呵气呵出时便热吸入时
 便冷(明/作)
百行万善固是都合著力然如何件件去理会得百行
 万善总于五常五常又总于仁所以孔孟只教人求
 仁求仁只是主敬求放心若能如此道理便在这里
 (方子○/拱寿同)
学者须是求仁所谓求仁者不放此心圣人亦只教人
 求仁盖仁义礼智四者仁足以包之若是存得仁自
卷六 第 25b 页 WYG0700-0110d.png
 然头头做著不用逐事安排故曰苟志于仁矣无恶
 也今看大学亦要识此意所谓顾諟天之明命无他
 求其放心而已(方子○/拱寿同)
问求仁曰看来仁字只是个浑沦底道理如大学致知
 格物所以求仁也中庸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亦
 所以求仁也又问诸先生皆令人去认仁必要人体
 认得这仁是甚物事曰而今别把仁做一物事认也
 不得滚说鹘突了亦不得(焘/)
卷六 第 26a 页 WYG0700-0111a.png
或问存得此心便是仁曰且要存得此心不为私欲所
 胜遇事每每著精神照管不可随物流去须要紧紧
 守著若常存得此心应事接物虽不中不远思虑纷
 扰于中都是不能存此心此心不存合视处也不知
 视合听处也不知听或问莫在于敬否曰敬非别是
 一事常唤醒此心便是人每日只鹘鹘突突过了心
 都不曾收拾得在里面又曰仁虽似有刚直意毕竟
 本是个温和之物但出来发用时有许多般须得是
卷六 第 26b 页 WYG0700-0111b.png
 非辞逊断制三者方成仁之事及至事定三者各退
 仁仍旧温和缘是他本性如此人但见有是非节文
 断制却谓都是仁之本意则非也春本温和故能生
 物所以说仁为春(明/作)
或曰存得此心即便是仁曰此句甚好但下面说合于
 心者为之不合于心者勿为却又从义上去了不干
 仁事今且只以孟子仁人心也义人路也便见得仁
 义之别盖仁是此心之德才存得此心即无不仁如
卷六 第 27a 页 WYG0700-0111c.png
 说克己复礼亦只是要得私欲去后此心常存耳未
 说到行处也才说合于心者行之便侵过义人路底
 界分矣然义之所以能行却是仁之用处学者须是
 此心常存方能审度事理而行其所当行也此孔门
 之学所以必以求仁为先盖此是万理之原万事之
 本且要先识认得先存养得方有下手立脚处耳(阙/)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文/蔚)
耳之德聪目之德明心之德仁且将这意去思量体认
卷六 第 27b 页 WYG0700-0111d.png
 ○将爱之理在自家心上自体认思量便见得仁○
 仁是个温和柔软底物事老子说柔弱者生之徒坚
 强者死之徒见得自是看石头上如何种物事出蔼
 乎若春阳之温汎乎若醴酒之醇此是形容仁底意
 思○当时得于天者只是个仁所以为心之全体却
 自仁中分四界子一界子上是仁之仁一界子是仁
 之义一界子是仁之礼一界子是仁之智一个物事
 四脚撑在里面唯仁兼统之心里只有此四物万物
卷六 第 28a 页 WYG0700-0112a.png
 万事皆自此出○天之春夏秋冬最分晓春生夏长
 秋收冬藏虽分四时然生意未尝不贯纵雪霜之惨
 亦是生意○以生字说仁生自是上一节事当时天
 地生我底意我而今须要自体认得○试自看一个
 物坚硬如顽石成甚物事此便是不仁○试自看温
 和柔软时如何此所以孝悌为仁之本若如顽石更
 下种不得俗说硬心肠可以见硬心肠如何可以与
 他说话○恻隐羞恶辞逊是非都是两意恻是初头
卷六 第 28b 页 WYG0700-0112b.png
 子隐是痛羞是羞己之恶恶是恶人之恶辞在我逊
 在彼是非自分明○才仁便生出礼所以仁配春礼
 配夏义是裁制到得智便了所以配秋配冬○既认
 得仁如此分明到得做工夫须是克己复礼出门如
 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方是做
 工夫处(先生令思仁字至第三夜方说前三条以后/八条又连三四夜所说今依次第不敢移动)
 (○/泳)
仁兼义言者是言体专言仁者是兼体用而言(节/)
卷六 第 29a 页 WYG0700-0112c.png
孔子说仁多说体孟子说仁多说用如克己复礼恻隐
 之心之类(闳祖○/节同)
直卿云圣贤言仁有专指体而言者有包体用而言者
 先生曰仁对义礼智言之则为体专言之则兼体用
 此等处须人自看如何一一说得日日将来看久后
 须会见得(佐/)
周明作问仁曰圣贤说话有说自然道理处如仁人心
 是也有说做工夫处如克己复礼是也(雉/)
卷六 第 29b 页 WYG0700-0112d.png
前辈教人求仁只说是渊深温粹义理饱足(干/)
仁在事若不于事上看如何见仁(方/)
做一方便事也是仁不杀一虫也是仁三月不违也是
 仁(节/)
仁则固一一所以为仁言所以一者是仁也(方/)
熟底是仁生底是恕自然底是仁勉强底是恕无计较
 无睹当底是仁有计较有睹当底是恕(道/夫)
公在前恕在后中间是仁公了方能仁私便不能仁(可/学)
卷六 第 30a 页 WYG0700-0113a.png
仁是爱底道理公是仁底道理故公则仁仁则爱(端/蒙)
公是仁之方法人身是仁之材料(铢/)
公却是仁发处无公则仁行不得(可/学)
仁将公字体之及乎脱落了公字其活底是仁(季通语/○方)
或问仁与公之别曰仁在内公在外又曰惟仁然后能
 公又曰仁是本有之理公是克己工夫极至处故惟
 仁然后能公理甚分明故程子曰公而以人体之则
 是克尽己私之后只就自身上看便见得仁也
卷六 第 30b 页 WYG0700-0113b.png
公不可谓之仁但公而无私便是仁敬不可谓之中但
 敬而无失便是中(道/夫)
无私以间之则公公则仁譬如水若一些子碍便成两
 截须是打并了障塞便滔滔地去(从周○/拱寿同)
做到私欲净尽天理流行便是仁(道/夫)
余正叔尝于先生前论仁曰仁是体道之全曰只是一
 个浑然天理(文/蔚)
王景仁问仁曰无以为也须是试去屏叠了私欲然后
卷六 第 31a 页 WYG0700-0113c.png
 子细体验本心之德是甚气象无徒讲其文义而已
 也(壮/祖)
周明作谓私欲去则为仁曰谓私欲去后仁之体见则
 可谓私欲去后便为仁则不可譬如日月之光云雾
 蔽之固是不见若谓云雾去则便指为日月亦不可
 如水亦然沙石杂之固非水之本然然沙石去后自
 有所谓水者不可便谓无沙无石为水也(雉/)
余正叔谓无私欲是仁曰谓之无私欲然后仁则可谓
卷六 第 31b 页 WYG0700-0113d.png
 无私欲便是仁则不可盖惟无私欲而后仁始见如无
 所壅底而后水方行方叔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是
 仁曰无私是仁之前事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是仁之
 后事惟无私然后仁惟仁然后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要在二者/之间识得)毕竟仁是甚模样欲晓得仁名义须并义
 礼智三字看欲真个见得仁底模样须是从克己复
 礼做工夫去(今人说仁如糖皆道是甜不/曾吃著不知甜是甚滋味)圣人都不
 说破在学者以身体之而已矣(闳/祖)
卷六 第 32a 页 WYG0700-0114a.png
或问仁当何训曰不必须用一字训但要晓得大意通
 透(阙/)
仁字说得广处是全体恻隐慈爱底是说他本相(高/)
仁是根恻隐是萌芽亲亲仁民爱物便是推广到枝叶
 处(夔/孙)
仁固有知觉唤知觉做仁却不得(闳/祖)
以名义言之仁自是爱之体觉自是智之用本不相同但
 仁包四德苟仁矣安有不觉者乎(道/夫)
卷六 第 32b 页 WYG0700-0114b.png
问以爱名仁是仁之迹以觉言仁是仁之端程子曰仁
 道难名惟公近之不可便以公为仁毕竟仁之全体
 如何识认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孟子所谓万物皆备
 于我是仁之体否先生曰觉决不可以言仁虽足以
 知仁自属知了爱分明是仁之迹浩曰恻隐是仁情
 之动处要识仁须是兼义礼智看有个宜底意思是
 义有个让底意思是礼有个别白底意思是智有个
 爱底意思是仁仁是天理公是天理故伊川谓惟公
卷六 第 33a 页 WYG0700-0114c.png
 近之又恐人滞著随即曰不可便以公为仁万物皆
 备固是仁然仁之得名却不然(浩曰二字/可疑○浩)
问先生答湖湘学者书以爱字言仁如何曰缘上蔡说
 得觉字太重便相似说禅问龟山却推恻隐二字曰
 龟山言万物与我为一(云云/)说亦太宽问此还是仁
 之体否曰此不是仁之体却是仁之量仁者固能觉
 谓觉为仁不可仁者固能与物为一谓万物为一为
 仁亦不可譬如说屋不论屋是木做柱竹做壁却只
卷六 第 33b 页 WYG0700-0114d.png
 说屋如此大容得许多物如万物为一只是说得仁
 之量(因举禅语是说得量/边事云云○德明)
问程门以知觉言仁克斋记乃不取何也曰仁离爱不
 得上蔡诸公不把爱做仁他见伊川言博爱非仁也
 仁是性爱是情伊川也不是道爱不是仁若当初有
 人会问必说道爱是仁之情仁是爱之性如此方分
 晓惜门人只领那意便专以知觉言之于爱之说若
 将浼焉遂蹉过仁地位去说将仁更无安顿处见孺
卷六 第 34a 页 WYG0700-0115a.png
 子匍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处见得亲切
 圣贤言仁皆从这处说又问知觉亦有生意曰固是
 将知觉说来冷了觉在知上却多只些小搭在仁边
 仁是和底意然添一句又成一重须自看得便都理
 会得(淳○/宇同)
余景思问仁之与心曰仁字是虚心字是实如水之必
 有冷冷字是虚水字是实心之于仁亦犹水之冷火
 之热学者须当于此心未发时加涵养之功则所谓
卷六 第 34b 页 WYG0700-0115b.png
 恻隐羞恶辞逊是非发而必中方其未发此心之体
 寂然不动无可分别且只恁混沌养将去若必察其
 所谓四者之端则既思便是已发(道/夫)
仁○鸡雏初生可怜意与之同○意思鲜懒○天理著
 见一段意思可爱发出即皆是○切脉同体(说多不/能记盖)
 (非言语/可喻也)○孟子便说个样子今不消理会样子只如
 颜子学取○孔子教人仁只要自寻得了后自知非
 言可喻○只是天理当其私欲解剥天理自是完备
卷六 第 35a 页 WYG0700-0115c.png
 只从生意上说仁○其全体固是仁所谓专言之也
 又从而分则亦有仁义分言之仁今不可于名言上
 理会只是自到便有知得○上蔡所谓饮食知味也
 (方/)
湖南学者说仁旧来都是深空说出一片顷见王日休
 解孟子云麒麟者狮子也仁本是恻隐温厚底物事
 却被他们说得台虚打险瞠眉弩眼却似说麒麟做
 狮子有吞伏百兽之状盖自知觉之说起之(麒麟不/食生肉)
卷六 第 35b 页 WYG0700-0115d.png
 (不践生草狮子则百/兽闻之而脑裂○㽦)
若说得本源则不犯仁字禅家曹洞有五位法固可笑
 以黑为正位白为偏位若说时只是形容个黑白道
 理更不得犯黑白二字皆是要从心中流出不犯纸
 上语(从/周)
义便作宜字看(洽/)
不可执定随他理去如此自家行之便是义(节/)
义是个毅然说话如利刀著物(季/札)
卷六 第 36a 页 WYG0700-0116a.png
义如利刀相似(人杰录云似一/柄快刀相似)都割断了许多牵绊(祖/道)
义如利刀相似胸中许多劳劳攘攘到此一齐割断了
 圣贤虽千言万语千头万项然一透都透如孟子言
 义伊川言敬都彻上彻下(阙/)
义字如一横剑相似凡事物到前便两分去君子义以
 为质义以为上义不食也义弗乘也精义入神以致
 用也是此义十分精熟用便见也
克己复礼为仁善善恶恶为义(骧/)
卷六 第 36b 页 WYG0700-0116b.png
仁义其体亦有先后(节/)
仁对义为体用仁自有仁之体用义又有义之体用(伯/羽)
赵致道问仁义体用动静何如曰仁固为体义固为用
 然仁义各有体用各有动静自详细验之(贺/孙)
仁义互为体用动静仁之体本静而其用则流行不穷
 义之用本动而其体则各止其所
义之严肃即是仁底收敛(淳/)
以仁属阳以义属阴仁主发动而言义主收敛而言若
卷六 第 37a 页 WYG0700-0116c.png
 扬子云于仁也柔于义也刚又自是一义便是这物
 事不可一定名之看他用处如何(㽦/)
问于仁也柔于义也刚曰仁体柔而用刚义体刚而用
 柔铢曰此岂所谓阳根阴阴根阳邪曰然(铢/)
先生答叔重疑问曰仁体刚而用柔义体柔而用刚广
 请曰自太极之动言之则仁为刚而义为柔自一物
 中阴阳言之则仁之用柔义之用刚曰也是如此仁便
 有个流动发越之意然其用则慈柔义便有个商量
卷六 第 37b 页 WYG0700-0116d.png
 从宜之义然其用则决裂(广/)
寻常人施恩惠底心便发得易当刑杀时此心便疑可
 见仁属阳属刚义属阴属柔直卿云只将舒敛二字
 看便见喜则舒怒则敛(方/子)
仁义如阴阳只是一气阳是正长底气阴是方消底气
 仁便是方生底义义便是收回头底仁要之仁未能
 尽得道体道则平铺地散在里仁固未能尽得然仁
 却是足以该道之体若识得阳便识得阴识得仁便
卷六 第 38a 页 WYG0700-0117a.png
 识得义识得一个便晓得其馀个(道/夫)
问义者仁之质曰义有裁制割断意是把定处便发出
 许多仁来如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把定处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便是流行处(淳/)
问孟子以恻隐为仁之端羞恶为义之端周子曰爱曰
 仁宜曰义然以其存于心者而言则恻隐与爱固为
 仁心之发然羞恶乃就耻不义上反说而非直指义
 之端也宜字乃是就事物上说不知义在心上其体
卷六 第 38b 页 WYG0700-0117b.png
 段如何曰义之在心乃是决裂果断者也(柄/)
天下之物未尝无对有阴便有阳有仁便有义有善便
 有恶有语便有默有动便有静然又却只是一个道
 理如人行出去是这脚行归亦是这脚譬如口中之
 气嘘则为温吸则为寒耳(雉/)
礼者节文也礼数(节/)
直卿曰五常中说知有两般就知识处看用著知识者
 是知就理上看所以为是为非者亦知也一属理一
卷六 第 39a 页 WYG0700-0117c.png
 属情曰固是道德皆有体有用(宇/)
礼者仁之发智者义之藏且以人之资质言之温厚者
 多谦逊通晓者多刻剥(焘/)
问仁敬曰上蔡以来以敬为小不足言须加仁字在上
 其实敬不须言仁敬则仁在其中矣(方○以下兼/论恭敬忠信)
恭主容敬主事有事著心做不易其心而为之是敬恭
 形于外敬主于中自诚身而言则恭较紧自行事而
 言则敬为切(淳/)
卷六 第 39b 页 WYG0700-0117d.png
初学则不如敬之切成德则不如恭之安敬是主事然
 专言则又如修己以敬敬是直内只偏言是主事恭
 是容猊上说(端/蒙)
问恭敬二字以为恭在外功夫犹浅敬在内功夫大段
 细密曰二字不可分深浅恭敬犹忠信两字文蔚曰
 恭即是敬之发见先生默然良久曰本领虽在敬上
 若论那大处恭反大如敬若不是里面积盛无缘发
 出来做得恭(文/蔚)
卷六 第 40a 页 WYG0700-0118a.png
吉甫问恭敬曰恭字软敬字硬直卿云恭似低头敬似
 抬头(至/)
因言恭敬二字如忠信或云敬主于中者也恭发于外
 者也曰凡言发于外比似主于中者较大盖必充积
 盛满而后发于外则发于外者岂不如主于中者然
 主于中者却是本不可不知(僩/)
忠信者真实而无虚伪也无些欠阙无些间断朴实头
 做去无停住也敬者收敛而不放纵也(祖/道)
卷六 第 40b 页 WYG0700-0118b.png
忠自里面发出信是就事上说忠是要尽自家这个心
 便是要尽自家这个道理
 
 
 
 
 
 朱子语类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