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0700-008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朱子语类卷五
  性理二
   性情心意等名义
问天与命性与理四者之别天则就其自然者言之命
 则就其流行而赋于物者言之性则就其全体而万
 物所得以为生者言之理则就其事事物物各有其
 则者言之到得合而言之则天即理也命即性也性
卷五 第 1b 页 WYG0700-0085b.png
 即埋也是如此否曰然但如今人说天非苍苍之谓
 据某看来亦舍不得这个苍苍底(贺孙○以/下论性命)
理者天之体命者理之用性是人之所受情是性之用
 (道/夫)
命犹诰敕性犹职事情犹施设心则其人也(贺/孙)
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赋者命也所赋者气也受者
 性也所受者气也(宇/)
道即性性即道固只是一物然须看因甚唤做性因甚
卷五 第 2a 页 WYG0700-0086a.png
 唤做道(淳○以/下论性)
性即理也在心唤做性在事唤做理(焘/)
生之理谓性(节/)
性只是此理(节/)
性是合当底(同/)
性则纯是善底(同/)
性则天生成许多道理(同/)
性是许多理散在处为性(同/)
卷五 第 2b 页 WYG0700-0086b.png
问性既无形复言以理理又不可见曰父子有父子之
 理君臣有君臣之理(节/)
性是实理仁义礼智皆具(德/明)
问性固是理然性之德还是就人生禀得言之否曰继
 之者善成之者性这个理在天地间时只是善无有
 不善者生物得来方始名曰性要之这理在天则曰
 命在人则曰性(淳/)
郑问先生谓性是未发善是已发何也曰才成个人影
卷五 第 3a 页 WYG0700-0086c.png
 子许多道理便都在那人上其恻隐便是仁之善羞
 恶便是义之善到动极复静处依旧只是理曰这善
 也是性中道理到此方见否曰这须就那地头看继
 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在天地言则善在先性在后
 是发出来方生人物发出来是善生人物便成个性
 在人言则性在先善在后或举孟子道性善曰此则
 性字重善字轻非对言也文字须活看此且就此说
 彼则就彼说不可死看牵此合彼便处处有碍(淳/)
卷五 第 3b 页 WYG0700-0086d.png
性不是卓然一物可见者只是穷理格物性自在其中
 不须求故圣人罕言性(德/明)
诸儒论性不同非是于善恶上不明乃性字安顿不着
 (砥/)
圣人只是识得性百家纷纷只是不识性字扬子鹘鹘
 突突荀子又所谓隔靴爬痒(扬/)
致道谓心为太极林正卿谓心具太极致道举以为问
 先生曰这般处极细难说看来心有动静其体则谓
卷五 第 4a 页 WYG0700-0087a.png
 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直卿退而发明
 曰先生道理精熟容易说出来须至极贺孙问其体
 则谓之易体是如何曰体不是体用之体恰似说体
 质之体犹云其质则谓之易理即是性这般所在当
 活看如心字各有地头说如孟子云仁人心也仁便
 是人心这说心是合理说如说颜子其心三月不违
 仁是心为主而不违乎理就地头看始得又云先生
 太极图解云动静者所乘之机也蔡季通聪明看得
卷五 第 4b 页 WYG0700-0087b.png
 这般处出谓先生下此语最精盖太极是理形而上
 者阴阳是气形而下者然理无形而气却有迹气既
 有动静则所载之理亦安得谓之无动静又举通书
 动静篇云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
 无静神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物则
 不通神妙万物动静者所乘之机也先生因云某向
 来分别得这般所在今心力短便是这般所在都说
 不到因云向要到云谷自下上山半涂大雨通身皆
卷五 第 5a 页 WYG0700-0087c.png
 湿得到地头因思着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
 其性时季通及某人同在那里某因各人解此两句
 自亦作两句解后来看也自说得着所以迤逦便作
 西铭等解(贺孙○以/下论心)
心之理是太极心之动静是阴阳(振/)
惟心无对(方/子)
问灵处是心抑是性曰灵处只是心不是性性只是理
 (淳/)
卷五 第 5b 页 WYG0700-0087d.png
问知觉是心之灵固如此抑气之为邪曰不专是气是
 先有知觉之理理未知觉气聚成形理与气合便能
 知觉譬如这烛火是因得这脂膏便有许多光燄问
 心之发处是气否曰也只是知觉(淳/)
所知觉者是理理不离知觉知觉不离理(节/)
问心是知觉性是理心与理如何得贯通为一曰不须
 去著贯通本来贯通如何本来贯通曰理无心则无著
 处(节/)
卷五 第 6a 页 WYG0700-0088a.png
所觉者心之理也能觉者气之灵也(节/)
心者气之精爽(节/)
心官至灵藏往知来(焘/)
发明心字曰一言以蔽之曰生而已天地之大德曰生
 人受天地之气而生故此心必仁仁则生矣(力/行)
心须兼广大流行底意看又须兼生意看且如程先生
 言仁者天地生物之心只天地便广大生物便流行
 生生不穷(端/蒙)
卷五 第 6b 页 WYG0700-0088b.png
心与理一不是理在前面为一物理便在心之中心包
 蓄不住随事而发因笑云说到此自好笑恰似那藏
 相似除了经函里面点灯四方八面皆如此光明灿
 烂但今人亦少能看得如此(广/)
问心之为物众理具足所发之善固出于心至所发不
 善皆气禀物欲之私亦出于心否曰固非心之本体
 然亦是出于心也又问此所谓人心否曰是子升因
 问人心亦兼善恶否曰亦兼说(木/之)
卷五 第 7a 页 WYG0700-0088c.png
或问心有善恶否曰心是动底物事自然有善恶且如
 恻隐是善也见孺子入井而无恻隐之心便是恶矣
 离着善便是恶然心之本体未尝不善又却不可说
 恶全不是心若不是心是甚么做出来古人学问便
 要穷理知至直是下工夫消磨恶去善自然渐次可
 复操存是后面事不是善恶时事问明善择善如何
 曰能择方能明且如有五件好底物事有五件不好
 底物事将来拣择方解理会得好底不择如何解明
卷五 第 7b 页 WYG0700-0088d.png
 (谦/)
心无间于已发未发彻头彻尾都是那处截做已发未
 发如放僻邪侈此心亦在不可谓非心(淳/)
问形体之动与心相关否曰岂不相关自是心使他动
 曰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形体亦有运动耳目亦有视
 听此是心已发抑未发曰喜怒哀乐未发又是一般
 然视听行动亦是心向那里若形体之行动心都不
 知便是心不在行动都没理会了说甚未发未发不
卷五 第 8a 页 WYG0700-0089a.png
 是漠然全不省亦常醒在这里不恁地困(淳/)
问恻隐羞恶喜怒哀乐固是心之发晓然易见处如未
 恻隐羞恶喜怒哀乐之前便是寂然而静时然岂得
 块然槁木其耳目亦必有自然之闻见其手足亦必
 有自然之举动不审此时唤作如何曰喜怒哀乐未
 发只是这心未发耳其手足运动自是形体如此(淳/)
问先生前日以挥扇是气节后思之心之所思耳之所
 听目之所视手之持足之履似非气之所能到气之
卷五 第 8b 页 WYG0700-0089b.png
 所运必有以主之者曰气中自有个灵底物事(节/)
虚灵自是心之本体非我所能虚也耳目之视听所以
 视听者即其心也岂有形象然有耳目以视听之则
 犹有形象也若心之虚灵何尝有物(人/杰)
问五行在人为五脏然心却具得五行之理以心虚灵
 之故否曰心属火缘是个光明发动底物所以具得
 许多道理(僩/)
问人心形而上下如何曰如肺肝五脏之心却是实有
卷五 第 9a 页 WYG0700-0089c.png
 一物若今学者所论操舍存亡之心则自是神明不
 测故五脏之心受病则可用药补之这个心则非菖
 蒲茯苓所可补也问如此则心之理乃是形而上否
 曰心比性则微有迹比气则自然又灵(谟/)
问先生尝言心不是这一块某窃谓满体皆心也此特
 其枢纽耳曰不然此非心也乃心之神明升降之舍
 人有病心者乃其舍不宁也凡五脏皆然心岂无运
 用须常在躯壳之内譬如此建阳知县须常在衙里
卷五 第 9b 页 WYG0700-0089d.png
 始管得这一县也某曰然则程子言心要在腔子里
 谓当在舍之内而不当在舍之外即曰不必如此若
 言心不可在脚脚又不可在手上只得在这些子上
 也(义/刚)
性犹太极也心犹阴阳也太极只在阴阳之中非能离
 阴阳也然至论太极自是太极阴阳自是阴阳惟性
 与心亦然所谓一而二二而一也韩子以仁义礼智
 信言性以喜怒哀乐言情盖愈于诸子之言性然至
卷五 第 10a 页 WYG0700-0090a.png
 分三品却只说得气不曾说得性(砥○以下/总论心性)
问天之付与人物者为命人物之受于天者为性主于
 身者为心有得于天而光明正大者为明德否曰心
 与性如何分别明如何安顿受与得又何以异人与
 物与身又何间别明德合是心合是性曰性却实以
 感应虚明言之则心之意亦多曰此两个说著一个
 则一个随到元不可相离亦自难与分别舍心则无
 以见性舍性又无以见心故孟子言心性每每相随
卷五 第 10b 页 WYG0700-0090b.png
 说仁义礼智是性又言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逊是
 非之心更细思量
或问心性之别曰这个极难说且是难为譬喻如伊川
 以水喻性其说本好却使晓不得者生病心大概似
 个官人天命便是君之性命便如职事一般此亦大
 概如此要自理会得如邵子云性者道之形体盖道
 只是合当如此性则有一个根苗生出君臣之义父
 子之仁性虽虚都是实理心虽是一物却虚故能包
卷五 第 11a 页 WYG0700-0090c.png
 含万理这个要人自体察始得(学蒙○方子录云性/本是无却是实理心)
 (似乎有影象/然其体却虚)
旧尝以论心论性处皆类聚看看熟久则自见(淳/)
性便是心之所有之理心便是理之所会之地(一心字/饶录作)
 (性○/升卿)
性是理心是包含该载敷施发用底(夔/孙)
问心之动性之动曰动处是心动底是性(宇/)
心以性为体心将性做饀子模样盖心之所以具是理
卷五 第 11b 页 WYG0700-0090d.png
 者以有性故也(盖/卿)
心有善恶性无不善若论气质之性亦有不善(节/)
郑仲履问先生昨说性无不善心固有不善然本心则
 元无不善曰固是本心元无不善谁教你而今却不
 善了今人外面做许多不善却只说我本心之善自
 在如何得(盖/卿)
心性理拈著一个则都贯穿惟观其所指处轻重如何
 如养心莫善于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存虽指理
卷五 第 12a 页 WYG0700-0091a.png
 言然心自在其中操则存此存虽指心言然理自在
 其中(端/蒙)
或问人之生禀乎天之理以为性其气清则为知觉而
 心又不可以知觉言当如何曰难说以天命之谓性
 观之则命是性天是心心有主宰之义然不可无分
 别亦不可太说开成两个当熟玩而默识其主宰之
 意可也(高/)
说得出又名得出方是见得分明如心性所难说尝曰
卷五 第 12b 页 WYG0700-0091b.png
 性者心之理情者性之动心者性情之主(德/明)
性对情言心对性情言合如此是性动处是情主宰是
 心大抵心与性似一而二似二而一此处最当体认
 (可/学)
有这性便发出这情因这情便见得这性因今日有这
 情便见得本来有这性(方/子)
性不可言所以言性善者只看他恻隐辞逊四端之善
 则可以见其性之善如见水流之清则知源头必清
卷五 第 13a 页 WYG0700-0091c.png
 矣四端情也性则理也发者情也其本则性也如见
 影知形之意(力/行)
在天为命禀于人为性既发为情此其脉理甚实仍更
 分明易晓唯心乃虚明洞彻统前后而为言耳据性
 上说寂然不动处是心亦得据情上说感而遂通处
 是心亦得故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文义可见
 性则具仁义礼智之端实而易察知此实理则心无
 不尽尽亦只是尽晓得耳如云尽晓得此心者由知
卷五 第 13b 页 WYG0700-0091d.png
 其性也(大/雅)
景绍问心性之别曰性是心之道理心是主宰于身者
 四端便是情是心之发见处四者之萌皆出于心而
 其所以然者则是此性之理所在也道夫问满腔子
 是恻隐心如何曰腔子是人之躯壳上蔡见明道举经
 史不错一字颇以自矜明道曰贤却记得许多可谓
 玩物丧志矣上蔡见明道说遂满面发赤汗流浃背
 明道曰只此便是恻隐之心公要见满腔子之说但
卷五 第 14a 页 WYG0700-0092a.png
 以是观之问玩物之说主甚事曰也只是矜字(道/夫)
伯丰论性有已发之性有未发之性曰性才发便是情
 情有善恶性则全善心又是一个包总性情底大抵
 言性便须见得是元受命于天其所禀赋自有本根
 非若心可以一概言也却是汉儒解天命之谓性云
 木神仁金神义等语却有意思非苟言者学者要体
 会亲切又叹曰若不用明破只恁涵养自有到处亦
 自省力若欲立言示训则须契勘教子细庶不背于
卷五 第 14b 页 WYG0700-0092b.png
 古人(大/雅)
履之问未发之前心性之别曰心有体用未发之前是
 心之体已发之际乃心之用如何指定说得盖主宰
 运用底便是心性便是会恁地做底理性则一定在
 这里到主宰运用却在心情只是几个路子随这路
 子恁地做去底却又是心(道/夫)
或问静是性动是情曰大抵都主于心性字从心从生
 情字从心从青性是有此理且如天命之谓性要须
卷五 第 15a 页 WYG0700-0092c.png
 天命个心了方是性汉卿问心如个藏四方八面都
 恁地光明皎洁如佛家所谓六窗中有一猴这边叫
 也应那边叫也应曰佛家说心处尽有好处前辈云
 胜于杨墨(贺/孙)
叔器问先生见教谓动处是心动底是性窃推此二句
 只在底处两字上如榖种然生处便是榖生底却是
 那里面些子曰若以榖譬之榖便是心那为粟为菽
 为禾为稻底便是性康节所谓心者性之郛郭是也
卷五 第 15b 页 WYG0700-0092d.png
 包裹底是心发出不同底是性心是个没思量底只
 会生又如吃药吃得会治病是药力或凉或寒或热
 便是药性至于吃了有寒證有热證便是情(义/刚)
旧看五峰说只将心对性说一个情字都无下落后来
 看横渠心统性情之说乃知此话有大功始寻得个
 情字着落与孟子说一般孟子言恻隐之心仁之端
 也仁性也恻隐情也此是情上见得心又曰仁义礼
 智根于心此是性上见得心盖心便是包得那性情
卷五 第 16a 页 WYG0700-0093a.png
 性是体情是用心字只一个字母故性情字皆从心
 (僩/)
人多说性方说心看来当先说心古人制字亦先制得
 心字性与情皆从心以人之生言之固是先得这道
 理然才生这许多道理却都具在心里且如仁义自
 是性孟子则曰仁义之心恻隐羞恶自是情孟子则
 曰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盖性即心之理情即性之用
 今先说一个心便教人识得个情性底总脑教人知
卷五 第 16b 页 WYG0700-0093b.png
 得个道理存着处若先说性却似性中别有一个心
 横渠心统性情语极好又曰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
 则恐不能无病便似性外别有一个知觉了
或问心情性曰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一段极分
 晓恻隐羞恶是非辞逊是情之发仁义礼智是性之
 体性中只有仁义礼智发之为恻隐辞逊是非乃性
 之情也如今人说性多如佛老说别有一件物事在
 那里至玄至妙一向说开去便入虚无寂灭吾儒论
卷五 第 17a 页 WYG0700-0093c.png
 性却不然程子云性即理也此言极无病孟子道性
 善善是性合有底道理然亦要子细识得善处不可
 但随人言话说了若子细下工夫子细寻䆒自然见
 得如今人全不曾理会才见一庸人妄说便从他去
 尝得项平甫书云见陈君举门人说儒释只论其是
 处不问其同异遂敬信其说此是甚说话元来无所
 有底人见人底说话便惑将去若果有学如何谩得
 他如举天下说生姜辣待我吃得真个辣方敢信胡
卷五 第 17b 页 WYG0700-0093d.png
 五峰说性多从东坡子由门见识说去(谦/)
问性情心仁曰横渠说得最好言心统性情者也孟子
 言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极说得性情
 心好性无不善心所发为情或有不善说不善非是
 心亦不得却是心之本体本无不善其流为不善者
 情之迁于物而然也性是理之总名仁义礼智皆性
 中一理之名恻隐羞恶辞逊是非是情之所发之名
 此情之出于性而善者也其端所发甚微皆从此心
卷五 第 18a 页 WYG0700-0094a.png
 出故曰心统性情者也性不是别有一物在心里心
 具此性情心失其主却有时不善如我欲仁斯仁至
 我欲不仁斯失其仁矣回也三月不违仁言不违仁
 是心有时乎违仁也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存养主一
 使之不失去乃善大要在致知致知在穷理理穷自
 然知至要验学问工夫只看所知至与不至不是要
 逐件知过因一事研磨一理久久自然光明如一镜
 然今日磨些明日磨些不觉自光若一些子光工夫
卷五 第 18b 页 WYG0700-0094b.png
 又歇仍旧一尘镜已光处会昏未光处不复光矣且
 如仁之一字上蔡只说知仁孔子便说为仁是要做
 工夫去为仁岂可道知得便休今学问流而为禅上
 蔡为之首今人自无实学见得说这一般好也投降
 那一般好也投降许久南轩在此讲学诸公全无实
 得处混乱有一人入潭州城里说人便靡然从之此
 是何道理学问只理会个是与不是不要添许多无
 益说话今人为学多是为名又去安排讨名全不顾
卷五 第 19a 页 WYG0700-0094c.png
 义理说苑载證父者以为直及加刑又请代受以为
 孝孔子曰父一也而取二名此是宛转取名之弊学
 问只要心里见得分明便从上面做去如杀身成仁
 不是自家计较要成仁方死只是见得此事生为不
 安死为安便自杀身旁人见得便说能成仁此旁人
 之言非我之心要如此所谓经德不回非以干禄哭死
 而哀非为生也若有一毫为人之心便不是了南轩
 云为己之学无所为而然是也(谦/)
卷五 第 19b 页 WYG0700-0094d.png
性情心惟孟子横渠说得好仁是性恻隐是情须从心
 上发出来心统性情者也性只是合如此底只是理
 非有个物事若是有底物事则既有善亦必有恶惟
 其无此物只是理故无不善(盖卿/)
伊川性即理也横渠心统性情二句颠扑不破(砥/)
性是未动情是已动心包得已动未动盖心之未动则
 为性已动则为情所谓心统性情也欲是情发出来
 底心如水性犹水之静情则水之流欲则水之波澜
卷五 第 20a 页 WYG0700-0095a.png
 但波澜有好底有不好底欲之好底如我欲仁之类
 不好底则一向奔驰出去若波涛翻浪大段不好底
 欲则灭却天理如水之壅决无所不害孟子谓情可
 以为善是说那情之正从性中流出来者元无不好
 也因问可欲之谓善之欲如何曰此不是情欲之欲
 乃是可爱之意(铢○明/作录略)
心主宰之谓也动静皆主宰非是静时无所用及至动
 时方有主宰也言主宰则混然体统自在其中心统
卷五 第 20b 页 WYG0700-0095b.png
 摄性情非儱侗与性情为一物而不分别也(端/蒙)
性以理言情乃发用处心即管摄性情者也故程子曰
 有指体而言者寂然不动是也此言性也有指用而
 言者感而遂通是也此言情也(端/蒙)
心统性情故言心之体用尝跨过两头未发已发处说
 仁之得名只专在未发上恻隐便是已发却是相对
 言之(端/蒙)
心者主乎性而行乎情故喜怒哀乐未发则谓之中发
卷五 第 21a 页 WYG0700-0095c.png
 而皆中节则谓之和心是做工夫处(端/蒙)
心之全体湛然虚明万理具足无一毫私欲之间其流
 行该遍贯乎动静而妙用又无不在焉故以其未发
 而全体者言之则性也以其已发而妙用者言之则
 情也然心统性情只就浑沦一物之中指其已发未
 发而为言尔非是性是一个地头心是一个地头情
 又是一个地头如此悬隔也(端/蒙)
问人当无事时其中虚明不昧此是气自然动处便是
卷五 第 21b 页 WYG0700-0095d.png
 性曰虚明不昧便是心此理具足于中无少欠阙便
 是性感物而动便是情横渠说得好由太虚有天之
 名由气化有道之名此是总说合虚与气有性之名
 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是就人物上说(夔/孙)
问心性情之辨曰程子云心譬如榖种其中具生之理
 是性阳气发生处是情推而论之物物皆然(㽦/)
因言心性情之分自程子张子合下见得定了便都不
 差如程子诸门人传得他师现成底说却一齐差却
卷五 第 22a 页 WYG0700-0096a.png
 或曰程子张子是他自见得门人不过只听得他师
 现成说底话所以后来一向差曰只那听得早差了
 也(僩/)
性主具有许多道理昭昭然者属性未发理具已发理
 应则属心动发则情所以存其心则养其性心该备通
 贯主宰运用吕云未发时心体昭昭程云有指体而言
 者有指用而言者李先生云心者贯幽明通有无(方/)
心如水情是动处爱即流向去处(椿/)
卷五 第 22b 页 WYG0700-0096b.png
问意是心之运用处是发处曰运用是发了问情亦是
 发处何以别曰情是性之发情是发出恁地意是主
 张要恁地如爱那物是情所以去爱那物是意情如
 舟车意如人去使那舟车一般(宇○以下/兼论意)
心意犹有痕迹如性则全无兆朕只是许多道理在这
 理(砥/)
问意是心之所发又说有心而后有意则是发处依旧
 是心主之到私意盛时心也随去曰固然(士/毅)
卷五 第 23a 页 WYG0700-0096c.png
李梦先问情意之别曰情是会做底意是去百般计较
 做底意因有是情而后用(夔孙录云因是有情/而后用其意○义刚)
问情意如何体认曰性情则一性是不动情是动处意
 则有主向如好恶是情好好色恶恶臭便是意(士/毅)
未动而能动者理也未动而欲动者意也(若/海)
性者即天理也万物禀而受之无一理之不具心者一
 身之主宰意者心之所发情者心之所动志者心之
 所之比于情意尤重气者即吾之血气而充乎体者
卷五 第 23b 页 WYG0700-0096d.png
 也比于他则有形器而较粗者也又曰舍心无以见
 性舍性无以见心(椿○以下/兼论志)
心之所之谓之志日之所之谓之时志字从之从心时
 字从之从日如日在午时在寅时制字之义由此志
 是心之所之一直去底意又是志之经营往来底是
 那志底脚凡营为谋度往来皆意也所以横渠云志
 公而意私问情比意如何曰情又是意底骨子志与
 意都属情情字较大性情字皆从心所以说心统性
卷五 第 24a 页 WYG0700-0097a.png
 情心兼体用而言性是心之理情是心之用(僩/)
问意志曰横渠云以意志两字言则志公而意私志刚
 而意柔志阳而意阴(卓/)
志是公然主张要做底事意是私地潜行间发处志如
 伐意如侵(升/卿)
问情与才何别曰情只是所发之路陌才是会恁地去
 做底且如恻隐有恳切者有不恳切者是则才之有
 不同又问如此则才与心之用相类曰才是心之力
卷五 第 24b 页 WYG0700-0097b.png
 是有气力去做底心是管摄主宰者此心之所以为
 大也心譬水也性水之理也性所以立乎水之静情
 所以行乎水之动欲则水之流而至于滥也才者水
 之气力所以能流者然其流有急有缓则是才之不
 同伊川谓性禀于天才禀于气是也只有性是一定
 情与心与才便合著气了心本未尝不同随人生得
 来便别了情则可以善可以恶又曰要见得分晓但
 看明道云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
卷五 第 25a 页 WYG0700-0097c.png
 之神易心也道性也神情也此天地之心性情也(砥/○)
 (以下兼/论才)
性者心之理情者心之动才便是那情之会恁地者情
 与才绝相近但情是遇物而发路陌曲折恁地去底
 才是那会如此底要之千头万绪皆是从心上来(道/夫)
问性之所以无不善以其出于天也才之所以有善不
 善以其出于气也要之性出于天气亦出于天何故
 便至于此曰性是形而上者气是形而下者形而上
卷五 第 25b 页 WYG0700-0097d.png
 者全是天理形而下者只是那渣滓至于形又是渣
 滓至浊者也(道/夫)
问才出于气德出于性曰不可才也是性中出德也是
 有是气而后有是德人之有才者出来做得事业也
 是它性中有了便出来做得但温厚笃实便是德刚
 明果敢便是才只为它气之所禀者生到那里多故
 为才(夔/孙)
问能为善便是才曰能为善而本善者是才若云能为
卷五 第 26a 页 WYG0700-0098a.png
 善便是才则能为恶亦是才也(人/杰)
论才气曰气是敢做底才是能做底(德/明)
问天命之谓性充体谓气感触谓情主宰谓心立趋向
 谓志有所思谓意有所逐谓欲答云此语或中或否
 皆出臆度要之未可遽论且涵咏玩索久之当自有
 见铢尝见先生云名义之语极难下如说性则有天
 地之性气质之性说仁则伊川有专言之仁偏言之
 仁此等且要默识心通(人/杰)
卷五 第 26b 页 WYG0700-0098b.png
问知与思于人身最𦂳要曰然二者也只是一事知与
 手相似思是交这手去做事也思所以用夫知也(卓/)
 
 
 
 
 
 朱子语类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