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1a 页 WYG0663-032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康济录卷四上
 事后之政计有六
事后论曰事将告竣尤贵斡旋略有未安终亏抚恤况
饥年之事务实民命之所关才得稍苏疮痍未起百姓
暴露乏食久废其丛居无定所室无完聚朝廷虽有蠲
复来岁丁田之诏闾阎尚少目前耕种之需纵使商贾
农工尽待给于官府钱米之赈流民灾户咸仰听于有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1b 页 WYG0663-0322b.png
司安插之方田究荒芜业归怠惰此犹以饿殍之养养
之而已非深思远虑为兆人计长久之道也所宜以古
为鉴率由典常识国家大体时用之宜广圣主加惠黎
元之意周详恳挚图维厥终足国计而释民愁转荒岁
为乐岁因计事后之图亦有六焉是在行之者之无务
为其文可矣
  一赎难卖以全骨月(难去/声)
   (齐管子诏/汉朝二)    (鲁孔子/后魏诏)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2a 页 WYG0663-0322c.png
   (唐太宗遣使/柳宗元)   (文宗诏诏/宋朝三)
   (元武宗/宪宗诏)     (明成祖/钟化民)
齐管子曰汤七年旱禹九年水汤以庄山之金铸币而
赎民之无饘卖子者禹以历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
饘卖子者
 谨案圣王之世可见亦有卖子之人贵乎上之人有
 以处之耳穷民命在旦夕若不听其鬻卖必至骨肉
 相枕而死不更惨乎此圣王所以听其卖而代其赎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2b 页 WYG0663-0322d.png
 不禁其不卖也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
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取
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谨案孔子责子贡之让金恐旷赎人之典耳可见圣
 心亦以赎人为美政矣后之君子曷勿体圣人责子
 贡之失求为政之得哉
汉高祖五年诏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3a 页 WYG0663-0323a.png
人 光武建武七年诏吏人遭饥馑及为青徐贼所略
为奴婢下妻欲去留者恣听之敢拘制不还以卖人法
从事
 谨案此二诏为贫不为富可一不可再非中和之论
 也若免为庶人听其去留少者空养育于平时壮者
 徒费银钱于歉岁设遇再饥其谁复买不遭啖食定
 丧沟渠岂禹汤铸币赎人之意哉
后魏高宗和平四年诏前以民遭饥寒不自存济有卖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3b 页 WYG0663-0323b.png
鬻男女者尽仰还其家或因缘势力或私行请托共相
通容不时检较令良家子息仍为奴婢今仰精究不听
取赎有犯加罪若仍不检还听其父兄上诉以掠人论
 谨案古云天地无私故能覆载王者无私故能容养
 若处事稍有不平难言至当良家子息不听取赎然
 后以掠人论罪其谁敢议如一无所得尽放还家何
 以活将来之饿莩今高宗之诏非两全之道欤
唐太宗贞观二年遣使杜淹赈恤关内饥民鬻子者出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4a 页 WYG0663-0323c.png
金帛赎还之
 (明/)邱浚曰呜呼人之至爱者子也时日不相见则思
 之挺刃有所伤则戚之当年丰时虽千金不易一稚
 一遇凶荒惟恐鬻之而民不售此无他知偕亡而无
 益也故不若官买之以实军伍
文宗閛成元年三月诏比闻两河之间频年旱灾贫人
得富家数百钱数斗粟即以男女为之仆妾委所在长
吏察访听其父母骨肉以所得婚购之勿得以虚契为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4b 页 WYG0663-0323d.png

 谨案此诏勿凭虚契归其所买骨肉有再聚之欢养
 育无骤失之患使上不代赎而令民自图者此诏庶
 几其可也父母斯民之次法耳
柳宗元为柳州刺史不鄙夷其民惟务德化先是以男
女质钱约子本相当则没为奴婢宗元与民设法悉令
赎归衡湘以南士皆北面称弟子
 谨案人知柳柳州以文章鸣世而不知其以德化民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5a 页 WYG0663-0324a.png
 即如赎子女而归其父母其德之施于民也远矣罗
 池庙食有以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陜西缘边诸州饥民鬻男女入近
界部落者官赎之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诏前岁陜西
民饥有鬻子者命官为购赎之还其家 仁宗庆历八
年二月赐瀛莫恩冀州缗钱二万赎还饥民鬻子
 谨案鸟雀有群栖之乐人生岂无完聚之欢无如死
 生在于旦夕骨肉在所难全天子下念穷民悉为代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5b 页 WYG0663-0324b.png
 赎父子得以永聚夫妻不复分离非仁政之一端乎
元武宗至大元年十一月以大都米贵发廪十万石减
价以粜赈贫民北来民饥有鬻子者命有司悉为赎之
 谨案流落异乡尤多苦切父母不得相亲闾里曾无
 一识武宗赎其子而还其家犹无子而有子矣发廪
 贱粜以赈贫民是无食而有食矣非圣朝之盛典乎
明成祖永乐十一年六月上召行在户部臣曰人从徐
州来言水灾民有鬻子女者人至父子相弃穷极矣即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6a 页 WYG0663-0324c.png
驿赈之所鬻为赎还
 谨案骨肉远离死生难料设遭疾病谁念垂危是不
 死于饥寒亦半丧于零丁矣天子悯其孤穷骨而月
 之赈而活之在覆载尚有缺陷之时在朝廷绝无生
 离之众宁独受恩者永怀不已即旁观者亦感激无
 穷也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诏陜西山西河南三省军民先因
饥荒逃移将妻妾子女典卖与人者许典卖之家首告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6b 页 WYG0663-0324d.png
准给原价赎取归宗其无主及愿留者听隐匿者罪之
 谨案官给原价赎其归宗若不首告罪其隐匿人亦
 何怨之有使如汉家之竟令放还或以掠人论是以
 势而不以理岂君民之道哉
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钟化民河南救荒疏臣仰体德
意赎还民间荒年出卖妻孥四千二百六十三名皇上
全人父子兄弟夫妇之伦离而复合断而复续骨肉肺
腑之亲无悲思哀痛之惨矣但赎还之后不知其终保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7a 页 WYG0663-0325a.png
完聚否倘糊口无资后相转贸如梦中乍会觉后成空
思及于此不觉泪下惟帝念哉
 谨案钟御史之善政不一而足即如赎人一种至四
 千二百馀名饥时不至丧失稍熟得能完聚家而室
 父而子孰非再造之恩欤
赎难卖总论曰曾闻明季成化乙未科状元费宏之父
捐馆资一十二金赎妇还夫狼狈而归夜闻窗外神人
曰今宵采苦菜作饭明年产状元为儿宏果十九而登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7b 页 WYG0663-0325b.png
乡荐翁生受吏部侍郎之封在贫士尚怜离散居天位
何得视为漠然况其卖也非自作之孽也时当歉岁不
卖亲人终无生理其意以为饿死而无救不若活卖而
分离后得一见未可知也在买者给其价而衣食之不
惜捐费于丰年实欲服劳于后日既生其身且救其家
均相有益高下难分但血泪已枯于异地而梦魂犹恋
乎家乡非天子之深仁厚德孰能救其婢使奴差之苦
也然汉家之诏恣听去留不偿所值设遇荐饥于何得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8a 页 WYG0663-0325c.png
活岂善策哉故司牧能如柳宗元使臣得若钟化民多
方设法完彼亲人皆合禹汤之心无愧孔子之教矣且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仁政之所首疾也可使见
之于世乎孟子曰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
天下有饥者由已饥之也圣贤之忧民如此此父母孔
迩之歌所以流传于盛世哉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9a 页 WYG0663-0326a.png
  二怜初泰以大抚绥
   (汉龚遂衡/后魏崔)    (光武诏诏/唐代宗)
   (李栖筠/宋富弼)     (张全义/苏 轼)
   (朱太熹诏/明 祖)    (元成宗诏/钟化民)
汉宣帝时渤海岁饥多盗帝命龚遂镇之遂曰民困饥
寒故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耳夫治乱民犹治乱丝不
可急也乃单车至府悉罢捕盗令但以执田器为良民
令民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由是吏民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9b 页 WYG0663-0326b.png
富实而盗悉解
 谨案古称荒政贵不治之治也使太守必欲剿除盗
 贼以清四境不但不能使之安必将迫之乱今念煢
 煢赤子饥饿使然衣食足而礼义生惟务农桑富其
 一郡较之血我干戈腥我天地者霄壤矣
光武帝建武六年正月诏曰往岁水旱蝗虫为灾榖价
腾跃人用困乏朕惟百姓无以自赡恻然悯之其命郡
国有榖者给廪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10a 页 WYG0663-0326c.png
自存者如律二千石勉加抚循无令失职
 谨案疮痍初起调护无方必死无疑之症矣光武知
 之以往岁灾伤特命赈给且勉二千石不可失职大
 得安不忘危之道哉
后魏崔衡为秦州刺史先是河东年饥劫盗大起衡至
修龚遂之法劝课农桑周年之间寇盗止息
 谨案崔衡既可仿而行之于魏后人独不可效而施
 之于世乎盗贼悉除农桑得盛龚君妙法原在人间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10b 页 WYG0663-0326d.png
 人自不能则耳好大喜功者徒自诛求于不已岂良
 有司哉
唐代宗元年十一月制逃亡失业萍泛无依特宣招绥
使安乡井其逃户复业者宜给复三年如百姓先货卖
田宅尽者宜委州县取逃户死口田宅量丁口充给仍
仰县令亲至乡村安存处置务从乐业以赡资粮
 谨案逃亡失业不能抚绥还乡无倚复又他之乌知
 其不为盗也今既各有处置人民乐业泰阶将起是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11a 页 WYG0663-0327a.png
 安民适所以安己富民即所以富君非美诏欤其握
 要处在处置乐业以赡资粮尤见深恩
代宗时李栖筠为浙西观察使属师旅饥馑之后百姓
流离讲诵之徒数年竟绝乃大閛学馆招延秀异表大
儒河南褚冲吴郡何员等超资授官为学者师身自执
经问疑义由是远迩趋风鼓箧升堂者至数百人教化
大行
 谨案礼义者经国之大典也岂因饥馑之后可废而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11b 页 WYG0663-0327b.png
 不讲乎李观察特为之整理诚得圣人教之之义矣
 不大有功于名教耶
僖宗光启三年张全义为河南尹初东都荐经饥馑饥
民不满百户全义选麾下十八人材器可仕者人给一
旗一榜谓之屯将使诣十八县故墟落中植旗张榜招
怀流散劝之树艺蠲其租税惟杀人者死馀但笞杖而
已由是民归之者如市数年之后都城坊曲渐复旧制
诸县户口率皆归复桑麻蔚然野无旷土全义明察人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12a 页 WYG0663-0327c.png
不能欺而为政宽简出见田畴美者辄下马与僚佐共
观之召田主劳以酒食有蚕麦善收者或亲至其家悉
呼出老幼赐以茶䌽衣物有田荒秽者集众杖之或诉
以乏人牛乃召其邻里责使助之由是邻里有无相助
比户丰实凶年不饥遂成富庶焉
 谨案兵火之馀尚能富足太平之世何事凋零乃知
 世有治人寔无治法在上者能如张公之招抚流亡
 劝之树艺谁不勇往耕耘互相赒济乃知一人之鼓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12b 页 WYG0663-0327d.png
 舞关系万姓之丰盈何以后世之官但知自富不知
 富民此凋零之所由来耳苟能以富己之图维变而
 为富民之善策要亦无有不富者矣后来屈指谁可
 并驱
宋富弼镇青州适河决八州之民俱徙京东既以救济
至次年麦熟于是各计其路之远近授粮使归生全者
五十馀万人
 谨案家不归无以安其身粮不足无以资其归富公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13a 页 WYG0663-0328a.png
 计其远近授粮遣归不使有穷途之窘始也救之生
 终也给其归始终相济故能位极人臣而名垂万世
 也
苏轼论积欠状臣亲入村落访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
年不如凶年官吏以夏麦既熟举催积欠胥徒在门枷
锁在身求死不得故流民不敢归乡臣闻之孔子曰苛
政猛如虎昔常不信以今观之殆有甚焉水旱杀人百
倍于虎而人畏催欠又甚于水旱百姓何由安生朝廷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13b 页 WYG0663-0328b.png
仁政何由得成
 谨案催欠于麦熟之际以致居者日以扰流者不敢
 归盖些少之收还官则仍然举家枵腹救口则目前
 鞭挞奚辞是饥于年者可救饥于官者难逃昔邵康
 莭有云宽一分小民受一分之赐凡为司牧者当以
 抚恤黎民为首务催征国课固不可缓第必揆时度
 势审知现在之情形勿以荒田灾累之穷民认作顽
 户抗粮之百姓庶几政无刻厉而宽厚爱民之意乃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14a 页 WYG0663-0329a.png
 行
朱熹疏臣窃以为救荒之政蠲除赈贷固当汲汲于其
始而抚存休养尤在谨之于其终臣愚欲望陛下赦臣
之罪察臣之言亟诏有司凡去年被灾之郡尽今年毋
得催理积年旧欠及将去年倚阁夏税悉与蠲放其上
二等人户当此凶年细民所从仰食其间亦有出粟减
价赈粜而不及赏格者伏望圣慈普加恩施许将去年
残欠夏税多作料数逐年带纳则覆载之间幅员之内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14b 页 WYG0663-0329b.png
当此灾旱之馀无有一夫一妇不被尧舜之泽矣
 谨案名贤之为百姓甚于自己之为一身真诚恳切
 无所不至文公以民之贫者念其困苦而赦之民之
 稍可者念其救荒而带徵安富救贫略不稍遗岂易
 及哉
元成宗大德三年正月诏比年水旱疾疫百姓多被其
灾巳尝蠲复赈贷尚虑恩泽未周其大德三年腹里诸
路合纳包银俸钱尽行除免江南等处夏税以十分为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15a 页 WYG0663-0329c.png
率量免三分 五年诏各路风水灾重去处今岁差发
税粮并行除免贫乏缺食人民之家计口赈济乏绝尤
甚者另加优给其馀灾伤亦仰委官省视存恤
 谨案人君恩泽能于百姓有加无己正是培植元气
 之处诚足为抚绥兆庶者之法守也矣
明太祖洪武十年九月敕中书省去岁浙西尝被水灾
民人缺食朕尝遣官验户赈济今虽时和年丰念去岁
小民贷息已重既偿之后窘乏犹多今赖上天之眷田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15b 页 WYG0663-0329d.png
亩颇收若不全免旧年被灾之民今年田租不足以苏
其困尔中书其奉行之
 谨案太祖以窘乏犹多四字存之胸中则免两租之
 念已勃然而不可遏矣非履安思危视民如伤之至
 欤要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祖宗培植于前子孙保
 护于后权宜斟酌计出万全是诚致治之要道也
神宗时巡视河南御史钟化民疏中有云臣每至粥厂
流民告称一向在外乞食离乡背井日夜悲啼今蒙朝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16a 页 WYG0663-0330a.png
廷赈济情愿归家但无路费又恐沿途饥死臣体皇上
爱民之心令閛封等处查流民愿归者量地远近资给
路费给票到夲州县补给赈银务令复业据祥符县申
报共给过流移男妇二万三千二十五名
 谨案钟御史救民不尽善尽美则不肯止假如穷民
 虽有路费而不补给赈银归无所望未免逡巡今闻
 有此口粮先有所藉生计得以徐图故归而恐后者
 多矣立法不可与富郑公后先媲美耶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16b 页 WYG0663-0330b.png
怜初泰总论曰既荒之后如病初起不能抚绥再加劳
困是不死于病笃之时而反亡于初愈之日矣不大为
可叹哉麦熟矣旦夕可免啼饥之苦有麦则然蚕毕矣
出入可释无衣之叹无丝则否故小民有些须之蓄尤
不可有耗散之端倘若徘徊岐路归计无从劫掠相侵
空囊如洗或追呼逼迫或礼义罔知不仍如遭倒悬之
苦耶于以知归流也弭盗也停徵也教养也四者皆仁
政之大端抚绥之急务自汉唐以至元明莫不各有善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17a 页 WYG0663-0330c.png
法所当急效者也才履丰年方臻熟岁可不下体民心
上承天意以固我金瓯哉虽然若弭盗而不归其流则
劫夺之患不息教养而不停其徵则妨民之困不除农
桑何由得盛学校何从得兴此又相因而为用者也缺
一不讲乌乎可哉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18a 页 WYG0663-0331a.png
  三必赏罚以风继起
   (齐桓公诏/汉武帝)    (齐威王/郭 贺)
   (南北朝沈演之/宋哲宗诏)  (唐德宗诏/孝 宗)
   (潘刘潢/明 鉴)     (元萨里布哈张士宏/周孔教)
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以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
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郭公善
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至此耳
 谨案赏罚者朝廷之大权明决者经纶之妙用秉其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18b 页 WYG0663-0331b.png
 权则必善其用倘聪明周彻而裁断之际不能不瞻
 顾迟回揆之上理究非所宜所以善恶在前已灼见
 其根柢务即用其激扬赏罚严明而四方风动治国
 之要莫大于此
齐威王语即墨大夫曰子令即墨毁言日至及使人视
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赂吾左
右求助也封之万家邑语阿大夫曰子令阿誉言日至
及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是子赂吾左右求助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19a 页 WYG0663-0331c.png
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自是莫敢饰非而齐
国大治
 谨案威王之赏罚明齐国之万事理可见爱民者不
 可以不赏不赏无以酬既往饰非者不可以不罚不
 罚何以戒将来救荒者诚能体此意以用人则得任
 贤勿贰去邪勿疑之道矣
汉武帝元鼎二年诏仁不异远义不辞难今京东虽未
为丰年山林池泽之饶与民共之今水潦移于江南迫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19b 页 WYG0663-0331d.png
隆冬至朕惧其饥寒不活江南之地火耕水耨方下巴
蜀之粟致之江陵遣博士等分循行谕告所抵无令重
困吏民有振救饥民免其厄者具举以闻
 谨案分人以财谓之惠惠之及人能生人于垂毙则
 功亦不小矣故凡有功于饥岁不敢望报者君子之
 存心必有以报之者朝廷之大典至若小民尤为善
 举可不上闻乎
明帝永平三年荆州刺史郭贺官有殊政上赐以三公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20a 页 WYG0663-0332a.png
之服黻黼冕旒敕行部去幨帷使百姓见其容以彰有

 谨案盛矣哉上之所赐也他郡知之有不自反者欤
 昔鲁恭有云万民者天之所生天爱其所生犹父母
 爱其子故爱民者天祐之君宠之民戴之史载之众
 美备于一身矣胡为乎不以善政为先也
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十二年东土饥遣扬州治中从事
史沈演之巡行所在演之表曰宰邑敷政必以简惠成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20b 页 WYG0663-0332b.png
能涖职阐治务以吏民著绩故王奂见纪于前叔卿流
称于后窃见钱塘令刘道真馀杭令刘道锡皆奉公恤
民恪勤匪懈百姓称咏初被水灾之时馀杭高堤决溃
洪流迅激势不可量道锡躬先吏民亲执板筑塘既屹
立县邑获全经历诸县访覈名寔并为二邦之首最治
民之良宰上嘉之各赐榖千斛
 谨案有功不赏吝惠不施淮阴之论项王妇人之仁
 耳其何以济演之特举二令宋帝赐榖千斛名垂后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21a 页 WYG0663-0332c.png
 世不可为励众之旷典欤后之勤于民事者几县受
 榖千斛者几人甚可慨也
唐德宗贞元二年正月诏亲人之任莫切于令长导王
者之泽以被于下求庶人之瘼以闻于朝得失之间所
系甚大昨者详延群彦亲访嘉猷尚书司勋员外郎窦
申等十人洁己贞明处事通敏人不流亡事皆办集就
加宠秩允叶前规呜呼弛张系于理不系于时升降在
于人不在乎位非次之恩以待能者彰义黜恶期于必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21b 页 WYG0663-0332d.png
行凡百君子各宜自勉
 谨案尧舜之时虽有水旱之灾不闻有沟渠之死者
 要在得人而理蓄积有备耳今此诏加意于贤良勉
 郎官于抚字非握要之典耶
宋哲宗绍圣元年十一月诏河北赈饥诸路恤流亡官
吏有善状才能显著者以闻
 谨案世岂无才乎特患有才而不能知耳或为小人
 之所蔽或在草茅而无闻即有伏龙凤雏不得司马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22a 页 WYG0663-0333a.png
 徽而荐扬之能致鱼水之得欤此诏有才能者令举
 以闻人惟恐才之不见用于世矣何遁迹之有
孝宗淳熙八年七月赏监司守臣修举荒政者十六人
十二月癸卯朔以徽饶二州民流者众罢守臣官出南
库钱三十万缗付浙东提举常平朱熹赈粜 丙辰诏
县令有能修举荒政者监司郡守以名闻
 谨案贤者赏之不肖者罢之又出库钱令朱子赈粜
 且诏监司郡守各奏修举荒政之员天地养万物圣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22b 页 WYG0663-0333b.png
 人养贤以及万民孝宗非身体而力行者哉
潘潢覆积榖疏内有云凡境内应有圩坝堰坍缺陂
塘沟渠壅塞务要趁时修筑坚完疏浚流通倘坏久不
修修不完固或因而害民者并为不职从寔按勘施行
遇该考满务查水利无坏方许起送有能为民兴利如
史起溉邺郑国开渠之利具奏不次擢用该管官员亦
照所辖完坏多寡分数定注贤否一体旌别
 谨案世之有赏罚如门之有枢机赏罚不行如枢机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23a 页 WYG0663-0333c.png
 坏矣尚能望其启闭有时而足以卫护多人耶潘公
 此疏历历指出如是者当罚如是者当升诚得枢机
 之妙者矣
元文宗时监察御史萨里布哈张士宏等言朝廷政务
赏罚为先功罪既明天下斯定国家近年自特们德尔
窃位擅权假刑罚以遂其私纲纪始紊迨至泰定爵赏
益滥比以兵兴用人甚急然而赏罚不可不严夫功之
高下过之轻重皆系天下之公论愿命有司务合公议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23b 页 WYG0663-0333d.png
明示黜陟功罪既明赏罚攸当则朝廷肃清纪纲振举
而天下治矣文宗嘉纳之
 谨案大舜用九官诛四凶德被天下而功垂不朽后
 人可不法之以图治欤御史以赏罚为先文宗嘉之
 孰谓非纪纲振举之朝哉
明孝宗弘治十年二月巡抚凤阳都御史李蕙奏致仕
六安州知州刘鉴前在州四年积预备仓粮馀十万石
后致仕适连岁荒歉州民赖仓粮存济者甚众请加旌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24a 页 WYG0663-0334a.png
异上曰鉴虽致仕馀惠在民其仍进阶奉政大夫以劝
为民牧者
 谨案知州之贤巡按之奏孝宗之赏皆得报功要法
 可以励继起但其在任之时其竭力图维预备仓粮
 洁己爱民不闻上台奏请直待馀惠及民而始邀天
 眷其初之蔽贤者非奸佞而何
周孔教抚苏时有云大司徒保息万民之政既曰恤民
又曰安富大率民不可以势驱而可以义动故民有出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24b 页 WYG0663-0334b.png
粟助赈煮粥活人者上也有富民巨贾趁丰籴榖归里
平粜循环行之至熟方持夲而归者次也有借粟借粮
借牛于乡人待年丰而取偿者又其次也凡此之民皆
属尚义于此权其轻重或请给冠带或特给门匾或给
以赏帖后犯杖罪子孙皆可准折皆所以奖之而不负
之也此在会典及累朝诏旨俱有之有司所当急行者

 谨案夫子云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可见信为治国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25a 页 WYG0663-0334c.png
 之夲救荒者饥时赖之以救民事后岂可置之而不
 问周君序三种救荒之人急宜表彰纲举目张斯为
 得信赏必罚之道
必赏罚总论曰古云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不能
以化天下今多列报功而罚罪不载非谓不职者可以
宽其罚盖不待事毕早已逐而去之也此即范仲淹一
家哭何如一路哭之意耳昔高澄问政要于杜弼弼曰
天下大务莫过于赏罚赏一人使天下之人喜罚一人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25b 页 WYG0663-0334d.png
使天下之人惧二事不失自然尽善时有闻弼之言者
大说曰言虽不多于理甚要故明于致治者无不以二
端为大务也汉唐之典宋元之事尽列于前彰彰可据
至刘鉴之不蒙即赏者蔽贤者之罪也周孔教之欲奖
尚义者励众之道也乃知灾伤之际不有贤良建策斡
旋解民倒悬出之汤火孰与活垂毙而生饿殍礼记云
圣人南面而治天下报功其二也可见赏罚者致治之
大典也而可忽乎哉不特此也城市乡村若有孝弟莭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26a 页 WYG0663-0335a.png
义之人或敦伦或济世者此亦天地之正气人间之仪
表安可不一并表扬以彰有德果能若是是无往而不
以唐虞之化化天下矣国有不治社稷有不安者哉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27a 页 WYG0663-0335c.png
  四筹匮乏以防荐饥
   (汉景帝齐何敬叔/南北朝) (张刘敞/唐 晏)
   (宋范纯仁/中书省言)    (苏/朱) (轼/熹)
   (毛鼎新/朱 英)     (明陈智伯/钟化民)
汉景帝时上郡以西旱复修卖爵令而裁其价以招民
 谨案救荒如救焚惟速为佳使价稍高则观望者多
 后今裁价而招民人必勇往向前可谓纳粟救荒之
 善策矣何匮乏之有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27b 页 WYG0663-0335d.png
宣帝地莭三年京兆尹张敞上书国兵在外田事颇废
素亡馀积虽羌虏已破来春民食必乏穷僻之处买亡
所得县官榖度不足以赈之愿令诸有罪非盗受财杀
人及犯法不得赦者皆得以差入榖此八郡赎罪务益
致榖以预备百姓之急左冯翊萧望之驳议曰今欲令
民纳粟赎罪则富者得生贫者独死是贫富异刑而法
不一也西边之役民失作业虽户赋口敛以赡其困乏
古今通义百姓莫以为非以死救生恐未可也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28a 页 WYG0663-0336a.png
 谨案无辜之民困之以赋不若令有罪之人赎之以
 财出其情愿输其当然宽一人而生数十人之身命
 变通之方莫妙于此况狡猾之民得安其生四方安
 乐民皆改行从善所谓礼义生于富足此际转移真
 不费之惠矣可勿行哉
南北朝齐何敬叔为长城令有能名在县清廉不受礼
遗夏莭至忽榜门受饷数日中得米二千馀斛他物称
是悉以代贫人输税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28b 页 WYG0663-0336b.png
 谨案一人受污四境得食非智者能之欤然其污也
 易释其智也实深君子曰洁己爱人莫敬叔之若矣
唐代宗时刘晏掌财赋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
其理财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
雨旸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榖易
杂货供官用及于丰处卖之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
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
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不待其困毙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29a 页 WYG0663-0336c.png
流亡饿莩然后赈之也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谨案大学一书刘晏能熟读有德有人一莭行之事
 而见诸政其后除刘公之外凡理财者或急急于徵
 求恤灾者且迟迟而赈救不知国之与民所系甚重
 偶有偏灾即为救济务使民有安全之乐而无困阨
 之忧则诚仁主爱惠子民之至计矣
宋范纯仁知襄城襄俗不事蚕织鲜植桑者纯仁因民
之有罪而情轻者使植桑于家多寡视罪之轻重按所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29b 页 WYG0663-0336d.png
植荣茂与除罪
 谨案爱民之人罚之者即所以益之也閛一面之恩
 锡自新之路与蒲鞭示辱醇酒强人同一意耳况疮
 痍初起尤当以此为法
元祐间苏轼守杭尝于城中创置病坊名曰安乐坊以
僧主之仍请于朝三年医愈若干人乞赐紫衣度牒一
道复买田岁收租米千斛资之轼还朝近臣有以黄白
金为馈轼恐却之以拂故人意受之则伤廉乃悉畀于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30a 页 WYG0663-0337a.png
杭用助买田而以书致谢意
 谨案东坡此举即刘凝之受饷分给之意也人不我
 拂德及万民一举而数善备焉嗟夫东坡行之于前
 以救疾疫今人何不踵行于后使灾民得所养耶
孝宗兴隆间中书门下省言河南江西旱伤立赏格以
劝积粟之家凡出米赈济系崇尚义风不与进纳同
 谨案崇尚义风不与进纳同此二语鼓舞天下救荒
 捐纳之人真妙语也一种爱民深心沛乎笔底宜榜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30b 页 WYG0663-0337b.png
 示四海以为捐纳者劝
朱熹奏内有云湖南江西旱伤米价踊贵细民艰食理
合委州县官劝谕富室如有赈济饥民之人许从州县
保明申朝廷依今来立定格目给降付身补授名目窃
恐有司将同常事未即推恩致使失信夲人无以激劝
来者欲望圣慈特降睿旨依已降指挥将陈夔等特补
合得官资庶几有以取信于民将来或有灾伤易为劝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31a 页 WYG0663-0337c.png
 谨案圣贤之心岂为捐粟者计寔为阻饥者谋若荒
 而令之捐熟而迟其授适有不足再欲举行其谁我
 信左传有云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远于身也
毛鼎新黄岩人授浙西提举茶盐司准遣改常平司准
遣其长有欲献羡馀四十万者鼎新力争以置社仓
 (明/)陈善曰鼎新此举不启君上之侈心而于民有德
 且俾其长免言利干进之咎一举而三善具焉
明宣德末永丰饥乱民严季茂等千馀人就缚布政陈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31b 页 WYG0663-0337d.png
智伯谓胁从者众不可概令瘐死倡捐俸为粥赈之奏
报决首恶三十馀人馀皆免时有告富民与贼通者三
百馀人智悉令诣官自告谕之曰果若人言下吏鞫讯
尔尚能保家乎今若能出粟济饥民当贷尔众流涕乞
如命得粟万馀石所活不可胜计
 谨案富民遭官一审家资尽入吏胥之手饥民其有
 济乎陈公使之出粟活人真上智也穷黎被胁而从
 情有可矜富家向贼求生于理可恕处之悉当非秦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32a 页 WYG0663-0338a.png
 镜欤
成化间朱英巡抚甘肃寻总督两广在甘肃积军羡三
十万在两广四十馀万流民复业者十五万家或谓公
先后督抚积羡抚民功多矣何不奏闻英言此边臣常
分何足自荐
 谨案流民复业者十五万家非以积羡济之而能然
 欤在甘肃在两广莫不以积羡抚民且弗自荐心何
 纯也较之献于天子而邀荣遇者天壤矣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32b 页 WYG0663-0338b.png
御史钟化民疏内有云积储之法在民莫善于义仓在
官莫善于常平中州常行此法矣但官府之迁转不常
仓库之废兴不一燃眉则急痛定则忘岂有济乎臣令
各州县查将库贮籴夲及堪动官银榖贱则增价以籴
榖贵则减价以粜设遇灾荒先发义仓义仓不足方发
常平不必求赈在在皆恤赈之方无俟发粟年年有不
费之惠也昔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
百万无粟不可守也仓廪既寔奚忧盗贼哉(汤音啇汤/池者水盛)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33a 页 WYG0663-0338c.png
(之池/也)
 谨案燃眉则急痛定则忘图治之所切戒者莫大于
 此若饥后而不为之备又何以长享升平世称郅治
 乎所以村村有储处处有仓则民毁富而水旱可无
 急迫之忧
筹匮之总论曰年运之荒歉寔无常也而穷民之待哺
情孔亟焉偶值无年必多匮乏苟不设法补足社仓不
犹生之于东隅而窘之于西榆乎用集其四以备采择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33b 页 WYG0663-0338d.png
一曰捐职二曰赎罪三曰用羡馀四曰假馈纳劝分未
尝不妙但恐难言于既输之后耳捐职如景帝之裁酌
宋孝宗之谕义深得鼓舞之方朱夫子则又论之详而
勉之至是法可勿行乎赎罪张敞所论千古嘉谟免一
人之死救千百人之生岂萧望之所能及哉法内行仁
范忠宣陈智伯又为之最矣以羡馀而备荒者则有毛
鼎新朱英之可鉴将馈纳而救赈者则有何敬叔与苏
东坡之可凭皆洁己爱民之君子何皆莫之法也若使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34a 页 WYG0663-0339a.png
理财者能如刘晏筹社仓者能如钟化民尚有燃眉则
急痛定则忘之诮乎古昔三年耕必有九年之畜以三
十年之通制国用总以筹匮乏于丰年不使民间有灾
荒饥馑之苦耳仁哉圣心典制所垂抑何惠民深而忧
民之心更如此其恳挚也耶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35a 页 WYG0663-0339c.png
  五尚节俭以裕衣食
   (唐杜尧/汉 诗)     (齐晏婴/羊 续)
   (南北朝孔奂/褚遂良)   (唐高祖诏/宋寇准)
   (庞太籍诏/明 祖)    (元尚文/海 瑞)
陶唐氏帝仁如天智如神就如日望如云金银珠玉不
饰锦绣文绮不展奇怪异物不视玩好之器不宝淫佚
之乐不听宫墙室屋不垩色(音恶白/土也)衣履不敝尽不更
为也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35b 页 WYG0663-0339d.png
 谨案人知圣人之俭乎心乎万民不但不以金玉锦
 绣为贵亦无暇及于此也隋文未尝不俭闭粟吝施
 不知君民一体之理犹鹪鹩而学鹏飞不能彷佛于
 万一耳
齐相晏婴(字平仲今山/东莱州府人)婴以莭俭重齐一裘三十年豚
肩不掩豆齐国之士待以举火者七十馀家
 谨案晏婴齐相也萧何汉相也一衣食之俭也如此
 要亦无恒产之足治矣后世美婴而不美何者婴能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36a 页 WYG0663-0340a.png
 俭以及人而何但知为子孙计耳
汉杜诗字公君河内汲人也仕郡功曹迁南阳太守性
莭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
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
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
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谨案为政而以母称其惠之及民也可知矣身崇莭
 俭农务为先以致比屋殷足较于分俸及人者更握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36b 页 WYG0663-0340b.png
 其要吾愿爱民之君子皆以杜公为法可也
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也中平三年拜南阳太守当
入郡界乃羸服间行侍童子一人亲历县邑采问风谣
然后乃进境内惊竦莫不震慑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
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府丞尝献生鱼续受
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灵
帝欲以续为太尉时拜三公者皆输东园礼钱千万令
中使督之名为左驺续乃坐使人于单席举缊袍以示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37a 页 WYG0663-0340c.png
之曰臣之所资唯斯而已
 谨案力挽颓风人之所难兴祖閒行入郡矫其故弊
 举缊袍以示使者不以三公易其介名垂后世较于
 富贵一时殁则无闻者远矣
南北朝孔奂字休文晋陵守清白自励妻子不入衙斋
得俸即分赡孤寡一郡号曰神君富人殷绮见其俭素
馈以毡衣奂谢曰百姓未周岂容独享温饱
 谨案孔君之俭素必欲百姓足而始自享其温饱则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37b 页 WYG0663-0340d.png
 无时无刻不以穷民为念矣其分俸也在所必然毡
 衣之惠徒增其叹今之为守者对孔君而果能无愧
 欤
唐高祖武德二年诏曰酒醪之用表莭制于欢娱刍豢
之滋致甘旨于丰衍然而沉湎之辈绝业亡资惰窳(音/与)
之民骋嗜奔欲方今𤇺燧尚警兵革未宁年谷不登市
肆腾踊趋末者众浮冗尚多肴羞曲蘖重增其费救敝
之术要在权宜关内诸州官民宜断屠酤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38a 页 WYG0663-0341a.png
 谨案人情多纵知流而不知节知放而不知检欲仓
 箱之固也得乎一遇饥年仍为饿莩此诏令官民尽
 断屠酤诚得莭制嗜欲之道矣
太宗尝怪舜造漆器禹雕其俎谏者十馀不止小物何
必尔耶谏议大夫褚遂良对曰雕琢害农力纂绣伤女
工奢靡之始恣纵之渐也漆器不止必金为之金又不
止必玉为之故谏者救其源不使得閛及夫横流则无
复事矣帝咨美之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38b 页 WYG0663-0341b.png
 谨案奢靡之始恣纵之渐天子且然而况小民乎仓
 箱朝尽困窘暮乘非死即流势所必至可不知所以
 莭之哉褚公之对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不可不察也
宋寇准字平仲渭南人真宗朝拜相决策成澶渊功寝
室一布帏二十载不易封莱国公处士魏野赠诗曰有
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北使至历视诸宰执语译者曰
孰是无地起楼台相公(译音亦即今/之通事也)
 谨案清介而为外邦之所慕岂他人所能及哉叱堂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39a 页 WYG0663-0341c.png
 吏之例簿谢门生之三策皎皎素风可规天下此枯
 竹生笋而竹林祠之所由起也可云生无楼阁地死
 有竹林祠
仁宗时右司諌庞籍奏曰臣昨在太平州界检会广德
军判官钱中孚等状称诸乡贫民多食草子名曰乌昧
并取蝗虫暴乾摘去翅足和野菜煮食臣窃思之东南
上供粮米每岁六百万石至府库物帛皆出于民民于
饥年艰食如此国家若不莭俭生灵何以昭苏臣今取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39b 页 WYG0663-0341d.png
草子封进望宣示六宫藩戚庶抑奢侈以济艰难
 谨案庞公之论莭俭欲先君而后民由宫廷而及国
 诚得为治之夲民之所输若彼所食若此不深为可
 叹哉是故圣君爱民必使六合咸享丰盈衣食充足
 犹不敢少有崇侈以自俸也此粟红贯朽所以称文
 景之盛治耳
元成宗大德九年西域贾人有献珍宝求售者议以六
十万锭售其直省臣有谓左丞尚文者曰此所谓雅库勒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40a 页 WYG0663-0342a.png
大珠也六十万售之不为过矣文问何所用之答曰含
之可不渴熨面可使自有光文曰一人含之千万人不
渴则诚宝也若一宝止济一人其用已微矣吾之所谓
宝者米粟是也有则百姓安无则天下扰以功用较之
岂不愈于彼乎
 谨案世之宝珠玉者多矣有能因珠玉而念及米粟
 以济百姓者几人贤哉左丞也照乘之珠不能以安
 社稷卞和之玉后复仍授他人何不宝米粟以济苍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40b 页 WYG0663-0342b.png
 生永国祚而享帝王之福哉
明太祖洪武三年诏禁民僣侈凡庶民之家不得用金
绣锦绮纻丝绫罗止许用䌷绢素丝其首饰钏镯并不
许用金玉珠翠止用银 五年诏古之丧礼以哀戚为
夲治丧之具称家有无近代以来富者奢僣犯分力不
及者揭借财物炫耀殡送及有惑于风水停柩经年不
行安葬宜令中书省集议定制颁行遵守违者论罪如
律 十四年令农民之家许穿绸纱绢布啇贾之家止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41a 页 WYG0663-0342c.png
许穿绢布如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啇贾者亦不许穿
绸纱
 谨案有可用而不用谓之俭约有不当用而用谓之
 僣妄今民间僣妄者多非有司之过欤洪武三诏独
 十四年令内尤多重农之意敦夲而莭人非深明治
 道者有此美政耶
海瑞知淳安县时鄢懋卿总理天下盐政骄奢无度每
巡视郡县所过供给费且不赀独瑞供帐菲甚懋卿虽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41b 页 WYG0663-0342d.png
怒素闻其强项亦敛威去后擢主事抗章直谏刚正动
于一时至万历十三年帝闻其名擢为南佥都一时京
师自大僚以及郎丞无不奉法而雨花牛首等景游宴
顿绝都人巷议比之包老复生
 谨案细阅刚峰之抗疏与椒山之諌章片言只字皆
 非他人所敢道也一种忠君爱国之心溢乎笔底不
 知其有身矣遑惜其他痛哉椒山蒙不测刚峰得善
 终者反侧之徒已去故也其清介之风足以卫民足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42a 页 WYG0663-0343a.png
 以易俗非斯民之保障哉
尚莭俭总论曰奢与俭较俭固美矣但俭而不能有益
于人见法于世不因吾俭而去其奢或恶其奢而师吾
俭此即于陵仲子之流矣乌乎取帝尧莭于己而俭于
世澹泊无为太古之风也唐高祖明太祖皆躬崇莭俭
垂裕后人晏婴以及海瑞诸君子俭以持已惠及亲邻
者有之富足斯民者有之名闻外邦者有之移风易俗
者有之靡不因我之俭而有益于世者也可不则之以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42b 页 WYG0663-0343b.png
范斯民哉昔宋均有言廉吏清在一己无益百姓似乎
不足多也故其廉使非于陵仲子之廉兼能济人末俗
颓风赖之而振始可称有功于斯世耳白香山有云人
民之贫困者由官吏之纵欲也官吏之纵欲者由君上
之不能莭俭也故上一莭其情而下有以获其福上一
肆其欲而下有以罹其殃此至言也易曰莭以制度不
伤财不害民是莭者素为圣人君子之所重矣曷勿身
以先之固万姓之仓箱而为久安常治之道哉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43a 页 WYG0663-0343c.png
  六敦风俗以享太平
   (魏西门豹/明 帝)    (汉文翁/仇 览)
   (隋辛公义/唐太宗)    (赵有煚/徐 功)
   (宋沈度/元仁宗)     (朱太熹/明 祖)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发民夫凿渠引漳水灌田以
苏民困俗信女巫岁为河伯娶妇选室女投河中豹及
期往视指女曰丑烦大巫入报河伯即呼吏投之群巫
惊惧乞命从此禁止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43b 页 WYG0663-0343d.png
 谨案利不兴则民无以丰衣食害不除则人何以安
 室家有一于此太平何由得享今西门豹之为邺令
 也引漳水以灌田溺大巫而救女是拯民于陷阱之
 中而登之衽席之上者矣恶俗颓风有不为之焕然
 一新欤
汉景帝末文翁为蜀郡守广仁爱好教化见蜀中僻陋
有蛮地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有才者张叔
等十馀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有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44a 页 WYG0663-0344a.png
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高者以补郡
县吏次为孝弟力田由是教化大行至武帝时乃令天
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谨案人之礼义廉耻四维也使无学校教诲将不知
 四者为何物矣何由而大其德业享其太平文翁施
 仁爱而广教化不特蜀中为之一新天下后世皆为
 之感动故学校之官虽建于武帝而寔由文翁始其
 有功于名教不亦多耶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44b 页 WYG0663-0344b.png
明帝永平二年幸辟雍拜三老五更引五更桓荣及弟
子升堂上自为辨说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荐绅之
士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自天子诸王侯及大臣
子弟功臣子孙莫不受经后宫亲属概不重用以是吏
得其人民乐其业远近畏服户口滋殖
 谨案勋业烂然光照天地必从古今典册中来则致
 治之道舍经书礼乐之人其谁与归惟文帝首重斯
 文不用国戚而循良叠见若郭贺宋均刘平诸君子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45a 页 WYG0663-0344c.png
 之美政彰彰青史则之而可以惠民可以致治凡欲
 广教化美风俗者曷不以明帝为法哉
仇览一名香为蒲亭长有陈元者母讼其不孝览惊曰
守寡养姑奈何欲致子于法其母遂感悟而去览亲至
其家谕以大义卒成孝子邑令王涣曰不罪陈元殊少
鹰鹯之志览曰鹰鹯不如鸾凤耶
 谨案革人之面不若革人之心置人之死不若救人
 之生王涣能以王法坐不孝仇览独不能以严刑治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45b 页 WYG0663-0344d.png
 逆母乎览则不然躬行劝化使蒙天性慈者慈而孝
 者孝不特陈元思报劬劳之德而阖邑无不动孝养
 之心有耻且格末俗一新是王涣欲为其易而仇览
 独任所难鸾凤鹰鹯之喻不信然乎
隋辛公义为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所决断十馀日囹
圄一空后有讼事应禁者公义即外宿人问故曰忍禁
人在狱而我独安寝乎自是州人感化以讼为耻
 谨案无谓末俗之难移也上果有爱民之官下断无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46a 页 WYG0663-0345a.png
 不化之民于公义见之矣讼之为害也结深仇费钱
 帛起奸伪隳事功不一而足人情由此而恶薄风俗
 何由而得新今辛公以清狱之德外宿之诚感动愚
 顽州人悉以讼为耻非古之遗爱欤
赵煚(音/景)字通贤为冀州刺史市多奸伪煚造铜斗铁尺
置之肆间百姓称便上闻而嘉焉诏天下如其法尝有
盗田中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刺史不能宣化故耳彼
何罪也慰谕劝之令人载蒿一车赐盗盗感泣过于严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46b 页 WYG0663-0345b.png

 谨案夫子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何若
 以德礼化民使其有耻且格之为美哉赵煚知其然
 作伪者制器以防之为盗者载蒿以愧之不尚严刑
 峻法惟期教化风行奸诡有不为之易辙耶
唐太宗即位之初尝与群臣语及教化上曰今承大乱
之后恐斯民未易化也魏徵对曰不然久安之民常骄
佚则难教经乱之民多愁苦则易化封德彝非之曰三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47a 页 WYG0663-0345c.png
代以还人渐浇讹故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盖欲化之而
不能也徵又曰五帝三王不易民而化行帝道而帝行
王道而王顾所行何如耳若云渐浇今民当悉化为鬼
魅矣帝从徵言
 谨案太公之封于齐也五月而报政伯禽之治鲁也
 三年而报政不各随其上之所𨗳耶德彝乌足以知
 之不数年太宗之教化大行非风俗之一变乎甚矣
 魏徵之言彰彰有验也于以知忠厚存心者未有不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47b 页 WYG0663-0345d.png
 获忠厚之报也
徐有功为蒲州司法参军不忍杖民人服其德更相约
曰犯徐参军杖者众必共斥之以故讫代不辱一人时
武后闻知授有功为刑曹数犯颜敢谏持平守正执㨿
冤罔尝与太后反覆辨论太后大怒命拽出斩之有功
回顾言曰臣虽死法终不可改至市临刑得免凡三坐
大辟终不挫折将死晏然后以此益重之所全活者甚
众酷吏为之少衰然疾之如雠矣卒年六十八授一子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48a 页 WYG0663-0346a.png
官张文成为有功赞曰蹑虎尾而勿惊触龙鳞而不惧
者也
 谨案一人贪生千人立死有功宁犯颜而辩枉不因
 将斩而易辞仁爱与直莭并行执法者则之何失入
 之有
宋沈度字公雅为馀干令父老以三善名其堂一曰田
无废土二曰市无游民三曰狱无宿系
 谨案圣人不云乎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48b 页 WYG0663-0346b.png
 官有善政民无不誉皆其良心之所发而不容泯者
 也田无旷土则家有馀粮市无游民则廛无旷业狱
 无宿系则囚乏冤民三者备而民心得有不咸欣至
 治而兴来暮之歌哉
朱熹知漳州奏除属县无名之征岁免七百万以俗未
知礼采古丧葬嫁娶仪制揭以示民命父老传训其子
弟拆毁淫祠禁士女游集僧舍风教一端
 谨案去民横征之苦𨗳人仪制之间非以世道人心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49a 页 WYG0663-0346c.png
 为己任者焉能及此文公先释其困苦后教其婚丧
 循循善诱风教一新惜乎不令其久居廊庙大行其
 淑世𨗳民之德意耳
元仁宗皇庆二年春三月御史中丞郝天挺上疏论时
政陈七事一曰惜名爵二曰抑浮费三曰止括田四曰
久任使五曰论好事六曰奖农务夲七曰励学养士帝
皆嘉纳诏中书悉举行之
 谨案凡帝王能纳善言美时政未有不享一统之盛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49b 页 WYG0663-0346d.png
 而乐物阜民康之乐者也今仁宗诏中书举行郝御
 史所陈之七事理之所当废者则必尽去世之所仰
 望者又必尽兴政教一新人情踊跃沛乎莫遏无往
 而不见一道同风之治矣
明太祖曰朕尝取镜自照多失其真冶工曰模型不正
故也朕闻之惕然人主一心为天下型一不正百度乖
矣可不慎乎
 谨案模型正矣使用人不明理财未善舛错其政亦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50a 页 WYG0663-0347a.png
 难致一道同风之盛此圣经于二者所以特举之而
 并重也明太祖以镜自励握其要道克慎克勤范我
 黎民非致治之主耶
敦风俗总论曰民之日流于污下而不能享太平之福
者人知之乎皆由未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为重耳
如父兄能以此而教子弟师友能以此而晓愚蒙在位
者察其言行奖其淳良民惟恐身之不端而见弃于大
人君子矣风俗有不敦者哉但异端不息则人心难正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50b 页 WYG0663-0347b.png
学校不兴则教化不广孝弟有亏则人伦未备冤狱不
申则明慎多惭是皆有负于一人而获罪于天下者也
呜呼小民之焦劳初释衣食方充若不身自力行格彼
非心虽处于丰亨明盛之时恐亦变而为颓败委靡之
俗矣不大为可忧哉历稽往哲溺女巫而毁淫祠者有
人修学宫而幸辟雍者有人教以敦伦宁如鸾凤力争
冤狱甘触龙鳞心何仁而胆何壮也又有格民耻讼愧
盗如刑不恃刑罚为章程者非皆以善教得民心力任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51a 页 WYG0663-0347c.png
移风易俗之仁人耶然民亦有以三善名其堂者益见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者也信乎夫子之言君
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厚其生复其性
有不永享太平之福者哉
 
 
 
 
钦定康济录 卷四上 第 51b 页 WYG0663-0347d.png
 
 
 
 
 
 
 
钦定康济录卷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