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康济录 提要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a 页 WYG0663-022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
康济录          政书类三(邦计之属/)
  提要
    (臣/)等谨案
  康济录六卷乾隆四年
  御定初仁和监生陆曾禹作救饥谱吏科给事中
    倪国琏为检择精要釐为四卷会
  诏翰林科道轮奏经史讲义国琏因恭录进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b 页 WYG0663-0223b.png
   呈
  皇上嘉其有裨于实用
  命内直诸臣删润其词剞劂颁布因
  赐今名其书凡分四门二曰前代救援之典所录
    故实上起唐虞下迄元明按朝代先后编次
    二曰先事之政分子目六三曰临事之政分
    子目二十四曰事后之政分子目五又附录
    者四事皆先引古事后系论断案金穰木饥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2a 页 WYG0663-0224a.png
    天道恒然尧水汤旱圣朝不免其挽回气数
    则在于人事之修举周礼荒政十有二多主
    于省事以节财盖预备之道已散见于各职
    故也我
  皇上宵衣旰食轸念民依或岁星偶沴禾麦不登
  赐蠲贷者动辄数十百万
  赐赈恤者亦动辄数十百万即遇贪墨败度借极
    灾以蚀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2b 页 WYG0663-0224b.png
   帑者尚恐封疆大吏因噎废餐杜侵冒之风或
    靳抚绥之费
  纶音宣谕至冉至三含识之伦罔弗共喻
  仁宏博济实迈唐虞是以国琏是编特邀
  睿赏(臣/)等校录之下仰见
  勤求民瘼之心与
  俯察迩言之意均回轶千古也乾隆四十九年六
    月恭校上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3a 页 WYG0663-0224c.png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 陆 费 墀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4a 页 WYG0663-022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
钦定康济录       政书类三(邦计之属/)
  吏科给事中(臣/)倪国琏谨
 奏为进
呈书籍事仰惟我
皇上轸念民瘼仁恩周浃遇各省偶有歉收随即多方
  补救蠲赈备施不惜
宵旰之勤劳以谋斯民之安饱然犹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4b 页 WYG0663-0225b.png
圣不自圣安益求安旱涝未形畴咨早切视民如伤之
  怀有加无己建极锡福之道曲成不遗凡属内外
  大小臣工孰不思罄竭愚忱以仰佐
圣治于万一者(臣/)黍居言职轮该进书因见同乡已故
  钱塘县监生(臣/)陆曾禹所集救饥谱一书未经刋
  刻其书每条前列经史后加论说与今所进经史
  之体无异是以不揣愚昩录其大要共为四卷恭
  呈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5a 页 WYG0663-0225c.png
睿览虽书中所列条目总不出
圣政之范围然其编辑详明似尚有可取者伏惟
圣慈垂鉴俯采刍荛之一得宥其草野之蠢愚(臣/)曷胜
  惶悚待
命之至谨
 奏乾隆四年十月二十日奉
上谕吏科给事中倪国琏奏进救饥谱四卷犹有郑侠
 绘图入告之遗意甚属可嘉著南书房翰林详加校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5b 页 WYG0663-0225d.png
 对略为删润命名曰康济录交与武英殿刋刻颁发
 倪国琏著赏赐表里各二疋以示奖予钦此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6a 页 WYG0663-0226a.png
  乾隆五年闰六月十四日奉
旨开列经理诸臣衔名
  监理
  和   硕   和   亲   王(臣/)弘 昼
  总阅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臣/)鄂尔泰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臣/)张廷玉
  经筵讲官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臣/)徐 本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6b 页 WYG0663-0226b.png
  南书房校对
  吏 部 右 侍 郎世袭一等轻车都尉(臣/)蒋 溥
  经 筵 讲 官 户 部 右 侍 郎(臣/)梁诗正
  内 阁 学 士 兼 礼 部 侍 郎(臣/)汪由敦
  日 讲 官 起 居 注詹 事府詹事(臣/)鄂容安
  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世袭三等伯(臣/)张若霭
  日 讲 官 起 居 注 翰林院侍读(臣/)彭启丰
  日 讲 官 起 居 注 翰林院侍讲(臣/)介 福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7a 页 WYG0663-0226c.png
   翰  林    院   修   撰(臣/)金德瑛
   翰  林    院   编   修(臣/)秦蕙田
   翰  林    院   修   撰(臣/)庄有恭
  武英殿校对
  经  筵 讲 官 刑 部 右 侍 郎(臣/)张 照
  工   部    右    侍  郎(臣/)许希孔
  原   任  刑 部  左  侍 郎(臣/)励宗万
  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臣/)陈 浩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7b 页 WYG0663-0226d.png
  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臣/)吕 炽
  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臣/)周学健
  署日讲官起居注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臣/)朱良裘
  翰   林   院   编    修(臣/)田志勤
  翰   林   院   编    修(臣/)董邦达
  翰   林   院   检    讨(臣/)唐进贤
  翰   林   院   编    修(臣/)李清芳
  翰   林   院   检    讨(臣/)郭肇鐄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8a 页 WYG0663-0227a.png
  校刋
  拔       贡        生(臣/)费应泰
  拔       贡        生(臣/)卢明楷
  拔       贡        生(臣/)薛世楫
  拔       贡        生(臣/)廖名扬
  拔       贡        生(臣/)徐显烈
  拔       贡        生(臣/)王积光
  优       贡        生(臣/)王 男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8b 页 WYG0663-0227b.png
  恩       贡        生(臣/)曾尚渭
  拔       贡        生(臣/)李长发
  拔       贡        生(臣/)程元林
  监造
  内务府南苑郎中兼佐领加六级纪录八次 (臣/)雅尔岱
  内务府钱粮衙门郎中兼佐领加五级纪录六次(臣/)永 保
  内 务 府 广 储 司 员外郎加二级(臣/)双 玉
  内务府庆丰司员外郎加一级纪录 二次 (臣/)西  宁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9a 页 WYG0663-0227c.png
  内 务 府 广 储司司库加二级(臣/)胡三格
  监             造(臣/)恩 克
  监  造   加  一   级(臣/)永 忠
  库             掌(臣/)于保柱
  库             掌(臣/)郑桑格
  库             掌(臣/)姚文彬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0a 页 WYG0663-022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康济录总目
 第一卷
  前代救援之典
 第二卷
  先事之政(目六/)
   (一教农桑以免冻馁/三建社仓以使赈贷) (二讲水利以备旱涝/四严保甲以革奸顽)
   (五奏截留以资急用/) (六稽常平以杜侵欺/)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0b 页 WYG0663-0228b.png
 第三卷
  临事之政(目二十/)
   (一急祈祷以回天意/三命条陈以开言路) (二求才能以捍灾伤/四先审户以防冒恩)
   (五借国帑以广籴粜/七禁遏籴以除不义) (六理囚系以释含冤/八发积储以救穷困)
   (九不抑价以招商运/ 安流民以免颠沛) (十开粥厂以活垂危/ 劝富豪以助济施)
    (乞蠲赈以纾群黎/育婴儿以慈孤幼)  (兴工作以食饿夫/视存亡以惠急需)
    (弭盗贼以息奸宄/扑蝗蝻以保稼穑)  (甘专擅以奋救援/贷牛种以急耕耘)
 第四卷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1a 页 WYG0663-0228c.png
  事后之政(目六/)
   (一赎难卖以全骨肉/三必赏罚以风继起) (二怜初泰以大抚绥/四筹匮乏以防荐饥)
   (五尚节俭以裕衣食/) (六敦风俗以享太平/)
  附录
   (摘要备观/社仓条约) (赈粥须知/) (捕蝗必览/)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2a 页 WYG0663-022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康济录卷之一
 前代救援之典
总叙圣贤之治天下岂不欲斯民含哺鼓腹日游于太
和之世哉无如水旱之灾尧汤不免使无良策以处之
致民有饥馁之忧流离之患如保之怀肯恝然乎于是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荒政从之而出矣是政
也非谱而何夫古有治谱欲其前后相师以修其政令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2b 页 WYG0663-0229b.png
何独至于救饥而不以前人为谱哉爰集圣贤之言行
已昭救济之谋猷者或总列于前或分陈于后果能仿
而行之惠我元元如登大有是谱也不犹有脚之阳春
力可回天者耶常目在焉苍生幸矣
唐尧之为君也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一民饥曰我
饥之也一民寒曰我寒之也一民有罪曰我陷之也百
姓戴之如日月亲之如父母
 谨案三称我字是圣人以全副精神注之一肩任来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3a 页 WYG0663-0229c.png
 之意四海虽大若以我之为君有一民为饥寒所困
 而陷于法网者非我之教养有亏欤故朝乾夕惕泽
 润生民举天地间尽在春风和气中也
虞舜弹五弦之琴歌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
 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谨案大舜认定民是吾之民愠必为之解财必为之
 阜方遂其惠养元元之意肯令凶年饥岁流离失所
 而不急为轸恤哉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3b 页 WYG0663-0229d.png
商汤因旱祷于桑林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欤民失职
欤宫室崇欤妇谒盛欤苞苴行欤谗夫昌欤何以不雨
而至斯极也言未已大雨方数千里
 谨案汤在位三十祀而遇大旱之年共有七民无菜
 色者要非无备而能然也祷之尚如是之切上苍有
 不为之感动哉是六事之责不可少而九年之蓄尤
 不可缺也
周武王立重泉之戍令曰民有百鼓之粟者不行民举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4a 页 WYG0663-0230a.png
所最粟以避重泉之戍而国榖二十倍(最聚/也)
 谨案榖不足不足以救饥令不严不足以惧民严令
 积榖圣王权变之道也即豫备不虞之典也尚父不
 云乎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凶安不忘危敬胜之事
 也故虽禾黍油油必令仓箱盈足诚以丰年多蓄则
 饥馑可无虞耳
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
知小人之依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4b 页 WYG0663-0230b.png
 注云鱼无水则死木无土则枯民非稼穑则无以生
 也四民之事莫劳于稼穑生民之功莫盛于稼穑周
 公发无逸之训以戒成王惧其知逸而不知无逸也
 岂独成王之所当知哉实千万世人主之准则也
孔子自鲁适齐时齐旱饥景公问曰如之何对曰凶年
力役不兴驰道不修祈以玉帛祀以下牲此贤君自贬
以救民之礼也
 谨案时当饥馑若不节一人之用度救万姓之流离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5a 页 WYG0663-0230c.png
 天命民碞之际岂不大可畏耶故夫子以此告之使
 景公急以救民为事也
易经益卦象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
大光
 大全云恩由上䆒非仅一切转移之术始为益之名
 者也要在制民常产之外若山林川泽之利损以与
 民货税田租之类量加蠲免如是益下而民有不欣
 欣然尽发爱戴之心者欤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5b 页 WYG0663-0230d.png
书经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榖
 谨案舜之民曷尝阻于饥哉然舜以黎民非百榖不
 能生其身非后稷莫能教其耕故必谆谆戒勉益见
 圣主贤臣安不忘危豫备不虞之意耳
诗经大雅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王曰于乎何辜今之人
天降丧乱饥馑荐臻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璧既卒宁
莫我听又曰靡人不周无不能止
 (宋/)董煟曰靡神不举靡爱斯牲说谓慰安人心然山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6a 页 WYG0663-0231a.png
 川祷祀从古有之亦见古人忧畏之切至七章言靡
 人不周无不能止非当时有实惠及于民安能如是
春秋鲁僖公二年冬十月不雨 三年春王正月不雨
夏四月不雨 僖公忧闵元服避舍躬节俭绌女谒辍
乐休工释更徭之逋罢军寇之诛去苛刻惨毒之政所
蠲浮令四十五事放谗佞郭都之等十三人诛领人之
吏受货赂赵侃等九人率群臣祷于山川天即为之大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6b 页 WYG0663-0231b.png
 谨案天以水旱困人正欲长民者之惠爱苍生耳苟
 能遇灾而惧恤民之瘼更新善政天将消其灾而锡
 之福矣从古天人相感之理如响应声夫岂独僖公
 一事哉
礼记王制云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
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
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虽有凶旱
水溢民无菜色然后天子食日举以乐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7a 页 WYG0663-0231c.png
 谨案无三年之蓄尚非其国后之各省其所蓄不知
 有几隋唐行之而有效紫阳施之而见功者社仓也
 庶几乎其得之欤夫粟既积之于京师复遍之于天
 下仓箱足而积贮丰小民将击壤而歌矣圣人所以
 能乐民之乐也
周礼大司徒以荒政十二聚万民一曰散财(贷种/食也)二曰
薄征(轻赋/税也)三曰缓刑(省刑/罚也)四曰弛力(息徭/役也)五曰舍禁(山/泽)
(无禁/也)六曰去几(去关防之几察/使百货流通)七曰𤯝礼(杀吉/礼也)八曰杀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7b 页 WYG0663-0231d.png
(节凶/礼也)九曰蕃乐(谓闭藏乐/器而不作)十曰多昏(多昏配则男/女得以相保)
一曰索鬼神(求废祀而/修之也)十二曰除盗贼(安良/民也)大司徒以
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
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谨案语云三代而上有荒岁而无荒民其所以无荒
 民者必上之人有以豫备故也即富者尚欲安之况
 老幼贫穷疾病之类有不在其怀保之中耶嗟夫政
 之不可偏废如人身之脉络不可一经不治致令其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8a 页 WYG0663-0232a.png
 受病也世之为政者果能视此而无愧焉康阜之休
 旁敷四海矣
榖梁传一榖不升谓之嗛二榖不升谓之饥三榖不升
谓之馑四榖不升谓之荒五榖不升谓之大祲大祲之
礼君食不兼味台榭不涂弛候廷道不除百官布而不
制鬼神祷而不祀(嗛同歉不/满之意也)
 (明/)邱浚曰君食不兼味以下即周礼膳夫所谓大荒
 则不举者也譬如父母焉其子不哺而已乃日馀膏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8b 页 WYG0663-0232b.png
 粱于心安乎
齐籴贱桓公恐五榖之归于诸侯欲为百姓藏之问于
管子管子曰今者夷吾过市有新成囷京者二家君请
式璧而聘之桓公从之民争为囷京以藏榖
 谨案桓公之虑固深管子之智更美倘不赏一二人
 以风众人其谁我从此所谓藏富于民而君不致独
 贫者也曷尝尽敛于太仓之内哉夫国无三年之蓄
 者国非其国然则交相致益而后富强可甲于天下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9a 页 WYG0663-0232c.png
周惠王十七年十二月卫文公立公大布之衣大帛之
冠务材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元年革车
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
 谨案治国不可以纵欲守位贵从乎民好膺民社者
 治本是图躬行节俭则恩膏沛于万姓菽粟足于仓
 箱矣懿公好鹤而文公能勤民布政不数年间国以
 富厚民用和辑人主好恶之间不可不慎也如此
周敬王四十年夏五月荧惑守心(宿/名)心宋之分野也景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9b 页 WYG0663-0232d.png
公忧之司星子韦曰可移于相公曰相吾之股肱曰可
移于民公曰君者待民曰可移于岁公曰岁饥民困吾
谁为君子韦曰天高听卑君有君人之言三荧惑宜有
动于是候之果徙三度
 谨案观景公之言盖不专为一身而忧之矣相是股
 肱民为邦本此数语何尝有意格天而天则为之格
 矣可见天人感应之理原在乎呼吸间子韦知其理
 而候之果徙三度仁哉景公智哉子韦也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20a 页 WYG0663-0233a.png
魏文侯时租赋增倍于常或有贺者文侯曰今户口不
加而租赋岁倍此由课多也譬如冶焉令大则薄令小
则厚治人亦如之夫贪其赋税不爱民人是虞人反裘
而负薪也徒惜其毛不知皮尽而毛安所附是两匮之
势也
 谨案理势明则言辞达文侯之论增赋不事支流旁
 干直能探本穷源贺者应惭伪者应惧君子知此民
 困必苏非社稷之福哉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20b 页 WYG0663-0233b.png
李悝为魏文侯作平籴法曰籴甚贵则伤民甚贱则伤
农若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
也善为国者使民无伤而农益劝故大熟则上籴三而
舍一中熟籴二下熟籴一使民适足价平而止小饥则
发小熟之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敛
以粜于民故虽遇水旱饥馑籴不贵而民不散行之魏
国日益富强
 谨案收籴于丰熟之时出粜于荒歉之日务必平价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21a 页 WYG0663-0233c.png
 而止民农皆不令伤非法之出于万全耶有何水旱
 之足虑嘉谋若此食禄何惭在位者鉴此类推广其
 仁术不负敦本爱民之君子矣
汉文帝二月诏曰方春和时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
乐而吾百姓鳏寡孤独困穷之人或阽于危亡而莫之
省忧为民父母将何如其议所以赈贷之
 谨案文帝以草木群生之乐其乐因念吾民穷困之
 颠连广其仁术赈贷并行是阳春之所不及者文帝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21b 页 WYG0663-0233d.png
 得而及之矣否则枯木有时畅茂穷檐赤子乐岁终
 身苦是草木之弗若不亦深可叹乎抚黎元者能触
 景念民勿忘先王对时育物之怀则太和元气长流
 行于宇宙中矣
文帝癸酉十二年眺错上言曰夫人情一日不再食则
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
父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是故明君贵五榖
而贱金玉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欲民务农在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22a 页 WYG0663-0234a.png
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之
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帝从之令民入粟于边拜爵各以多少级数为差
 谨案自古以民饥而扰天下者不一而足未闻无珠
 玉而扰其国者也错劝其君贱珠玉宝五榖足国之
 本务其在是乎所以称智囊也
景帝后元二年夏四月诏曰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
绣纂组害女工者也农事伤则饥之本女工害则寒之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22b 页 WYG0663-0234b.png
原也夫饥寒并至而能亡为非者寡矣今岁或不登民
食颇寡其咎安在或诈伪为吏吏以货赂为市渔夺百
姓侵牟万民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职不事官职耗乱者
丞相以闻请其罪
 谨案此诏专重农桑委其责于太守政治之方莫若
 此矣况又令丞相不时奏闻此大法小廉民安物阜
 周之成康汉之文景皆以贤君称也
武帝时董仲舒对策曰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以承流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23a 页 WYG0663-0234c.png
而宣化也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是以阴阳
错缪氛气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济也
 谨案仲舒以承流宣化责成郡守县令此真握要之
 言大吏贵而不切散官疏而无权惟府县官有守土
 之专政令声教易与相通末俗颓风力能振作刘向
 素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才者以其论事切中机要而
 立意本于正大也
武帝征和四年四月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教民为代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23b 页 WYG0663-0234d.png
田一亩三畎(畎者田中之沟也/广一尺深一尺)岁代处(代易也岁/易其处)故曰
代田每耨辄附根根深耐风与旱其耕耘田器皆有便
巧用力少而得榖多民皆便之
 谨案诗云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从古教稼任地各
 有便宜以尽辅相裁成之责武帝为民治农事必使
 良才贤牧讲求于陇亩之间以人工代天巧神明变
 化总期便民而不敢逸于图治休哉盛业其汉治之
 隆欤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24a 页 WYG0663-0235a.png
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冬十月监军谒者宋均见蛮方
饥馁困厄均与诸将议曰夫忠臣出境有可以安国家
者专之可也乃矫制告谕群蛮而降之蛮地遂平均未
至先自劾矫制之罪上嘉其功迎赐以金帛
 谨案天灾可畏饥遍蛮方设或再加困斗血刃者固
 多僵仆者要亦不少岂好生之心哉监军矫制而谕
 之降既得上国之体且服小丑之心以仁布德以智
 全仁宜乎上之奖赏矣后之衔命阃外者其将以此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24b 页 WYG0663-0235b.png
 为法乎
明帝永平三年大起北宫时天大旱尚书仆射钟离意
谒阙免冠上疏曰昔成汤遭旱以六事自责切见北宫
大作民失农时自古非苦宫室小狭但患民不安宁宜
且罢止以应天心上即时罢之遂应时澍雨
 谨案苍苍者天耶孰谓理居元渺一时无以格之哉
 当时劳民伤财人心不安而天意示警仆射免冠切
 谏上即罢役时雨降而禾稼生可见风雨之调和原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25a 页 WYG0663-0235c.png
 在人心之喜豫盖心和而气和气和而阴阳交泰矣
 王政本符乎情理天心总寄于民心信哉
和帝永元五年遣使分行三十馀郡凡贫民之不能自
食者悉开仓赈给
 谨案和帝年十四五能恤贫民能除窦宪亦云贤矣
 第天性聪明不如圣学日跻深邃孰谓师保翼助之
 功迂阔而不可近哉
安帝时皇太后邓氏每闻民饥或达旦不寐躬自减彻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25b 页 WYG0663-0235d.png
以救灾危故虽有水旱交侵宇内复宁岁仍丰稔是勤
政之效也
 谨案民不赖君何能活于凶岁君不得民何以享其
 太平此君民一体之意也假如手足有病而心腹独
 能舒泰乎皇太后达旦不寐以救饥民世称贤后良
 有以也
桓帝永寿三年春或上言民之贫困以货杂钱薄宜改
铸大钱事下四府群僚及太学能言之士议之太学生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26a 页 WYG0663-0236a.png
刘陶上议曰当今之忧不在于货在乎民饥窃见比年
以来良苗尽于蝗螟之口杼轴空于公私之求民所患
者岂谓钱货之厚薄铢两之轻重哉就使当今沙砾化
为南金瓦石化为和玉使百姓渴无所饮饥无所食虽
羲皇之纯德唐虞之文明犹不能以保萧墙之内也盖
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故食为至急也
 谨案古之帝王每求直言时开言路民情得以上达
 使闾阎疾苦无时不昭揭于九重是以政令所布深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26b 页 WYG0663-0236b.png
 惬民怀惠泽所流且周百世而嘉谋嘉猷并藉以垂
 光于千载耳
吴孙权赤乌三年民饥诏遣使开仓廪赈贫者
 谨案国之赖民犹鱼之藉水鱼无水则不生国无民
 则难与治三国之主强半称雄肯置其苍生于沟壑
 哉但遣使之中又贵择人必得公平廉干精明宽厚
 之臣而后可盖百万生民之命悬于一人之手岂云
 细事细阅其史一无所贬亦曰知人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27a 页 WYG0663-0236c.png
北魏高宗和平四年十月以定相二州霣霜杀稼免民
田租 承明元年八月以长安二蚕多死免民赋之半
 谨案稼与蚕小民养生之本也苟于此而无所得衣
 食已亏催科再急不迫人于盗薮也鲜矣今魏不特
 因霜害稼而免其田租且缘蚕息无收而蠲其半赋
 恩何溥也仁哉斯制矣
高祖太和二十年以久旱自癸未不食至于乙酉群臣
皆诣中书省请见高祖在崇虚楼遣舍人辞焉且问来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27b 页 WYG0663-0236d.png
故豫州刺史王肃对曰今四郊雨已沾洽独京城微少
庶民未乏一餐而陛下辍膳三日臣下惶惶无复情地
高祖使舍人应之曰朕不食数日犹无所感比来中外
贵贱皆言四郊有雨朕疑其欲相宽免未必有实方将
遣使视之果如其言即当进膳如其不然朕何以生为
当以身为万民塞咎耳是夕大雨
 谨案君心即是天心君能以万民为心天未有不以
 一人为念者也民未饥而君已饥天肯负爱民之君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28a 页 WYG0663-0237a.png
 乎此魏高祖辍膳三日而时雨降可见感通之理原
 在君心君之爱民正所以爱身天之爱君原欲其爱
 民天也君也民也分之则有三合之则一体理本相
 通道无二致敬天勤民者所当三复斯旨
城阳王徽为并州刺史先是州界夏霜禾稼不熟民庶
逃散安业者少徽辄开仓赈之文武共谏止徽曰昔汲
长孺郡守尔尚辄开仓赈救民灾况我皇家亲近受委
大藩岂可拘法而不救民困也先给后表孝明嘉之加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28b 页 WYG0663-0237b.png
安北将军
 谨案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备位大藩而不知为朝廷
 旬宣布化子惠黎元忝厥职也甚矣观安北将军之
 明断先给后表一转移间深合古名臣爱护百姓之
 至意后之君子可勿鉴诸
宋文帝元嘉十二年吴郡大水钱唐升米三百以扬州
治中从事史沈演之兼散骑常侍巡行拯恤许以便宜
从事演之开仓廪赈饥民凡有生子者口赐米一斗刑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29a 页 WYG0663-0237c.png
狱有疑枉者悉判遣之百姓蒙赖
 谨案美哉元嘉之政可见称于天下后世者盖由饥
 馑之年令臣便宜从事无一人之不被其泽也民当
 枵腹离散之际谁不思邀惠于朝廷以生其骨月倘
 巡行拯恤者惠此而失彼有始而无终民受虚名仍
 无实济何烦此使为哉演之得便宜之权免掣肘之
 患小者不遗于黄口壮者可释于囹圄尚有泪如淫
 雨并垂于空釜鹑衣之上欤古云上有便宜之令下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29b 页 WYG0663-0237d.png
 无专擅之臣信哉此言也
唐元宗开元十五年八月制曰河北州县水灾尤甚言
念蒸民何以自给朕当宁兴思有劳旰昃在予之责用
轸于怀宜令所司量支东都租米二十万石赈给 二
十二年十一月敕曰百姓屡空朕孰与足言念于此良
所疚怀又闻京畿及关辅有损田百姓等属频年不稔
久乏粮储虽今岁薄收未免辛苦宜从蠲省勿用虚弊
至如州县不急之务差科徭役并积久欠负等一切并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30a 页 WYG0663-0238a.png
停其今年租八等已下特宜放免地税受田一顷已下
者亦宜放免
 谨案开元之政大有可观即此二诏忧勤宽大之意
 露于言表此时也官廷肃穆辅理承化者多称贤佐
 是以有灾即得上闻遇荒即行补救委曲详尽有实
 惠而无虚名总之贱货尊贤去蔽去吝四者古昔圣
 贤所为翼翼小心守之而勿失者也岂独为荒政云
 尔哉实万世致治之常道也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30b 页 WYG0663-0238b.png
郭子仪因河中军士常苦乏食乃自耕荒田百亩将校
以是为差于是士卒皆不劝而耕是岁河中野无旷土
军有馀粮
 谨案羊祜镇襄阳垦田八百馀顷祜之始至也军无
 隔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汾阳之在河中身
 体而力行之上不致吾君忧国帑之无输下不苦吾
 民有助饷之拮据一事举而爱及于君民非贤将而
 能若是乎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31a 页 WYG0663-0238c.png
德宗赈给种子诏春阳布和万物畅茂实兆庶乐生之
日农夫致力之时今兹吾人则异于是迫以荒馑愁怨
无憀有离去井疆业于庸保有乞丐途路困于死亡乡
闾依然烟火断绝种饷既乏农耕不兴若东作愆期西
成何望为人父母得不省忧虽国计犹虚公储未赡济
人之急宁俟盈丰罄其有无庶拯艰厄京兆府百姓并
宜赐种子二万石同华州各赐三千石陜虢两州赐四
千石委州长吏即与度支计会请受差公清仁恤之吏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31b 页 WYG0663-0238d.png
与县令亲至村闾随便给付仍加劝课勿失农时应诸
仓所有远年粟麦宜令节度更分二万石京兆尹即差
官逐便搬载赈赐贫人先尽鳏寡孤茕目下不济者务
令均给全活流庸
 谨案制云东作愆时西成何望知此而有不锡之以
 种乎于是流离者可以归乡徬徨者可以止惧穷民
 而无告者可以生全虽曰衰草荒田不日而见青禾
 之盈目矣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32a 页 WYG0663-0239a.png
德宗时诸州大水陆贽请赈帝曰淮西缺赋不宜赈贽
曰宁人负我无我负人
 谨案陆贽精白一心忠诚爱国凡所敷陈总以布达
 君上鸿恩体恤闾阎穷困为主所为行益道以事君
 者也故称千古名臣之最
宪宗元和间南方旱饥遣使赈恤将行宪宗戒之曰朕
宫中用帛一疋皆计其数惟赈恤百姓则不计所费卿
辈当体此意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32b 页 WYG0663-0239b.png
 谨案宪宗俭于宫中而厚于百姓且欲令群臣悉体
 此意仁哉圣心抑何自奉廉而施恩溥也从古奢靡
 之主恩赏虽滥而于百姓无关由其内蔽于欲而于
 兆庶始屯其膏耳是故致治之道先以清静根本之
 地为主
文宗开成四年七月丙午沧景节度使刘约奏请义仓
粟赈遭水百姓诏曰本置义仓只防水旱先给后奏敇
有明文刘约所奏已为迟晚宜速赈恤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33a 页 WYG0663-0239c.png
 谨案文宗实乃精励求治之主所以闻百姓之灾伤
 咎节度之不能先给耳后之良有司盖深明乎救灾
 拯患之不可少缓所以干擅发廪之愆不避同事之
 讥一切为己利身之想毫忽不介于心一朝出粟亿
 兆得生其慈仁智勇讵不足以昭示后人也耶
后周太祖广顺三年春正月或言营田有肥硗者不若
鬻之可得钱数十万缗以资国用周太祖曰利在民犹
在国也朕用此钱何为于是罢户部营田务除租牛课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33b 页 WYG0663-0239d.png
 谨案惠在一时名垂千载于周太祖见之矣彼时若
 鬻田与民敛钱在国国亦未必因是而强而已非损
 上益下之谊是故牧民者贵知立国之本图而不必
 斤斤焉讲求于功利则善矣
世宗显德五年遣使均定境内田租世宗留心农事常
刻木为农夫田器蚕妇等置之殿廷欲均田面租税先
以元贞均田图赐诸道至是诏散骑常侍艾颖等三十
四人分行诸州均定田租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34a 页 WYG0663-0240a.png
 谨案世宗非五代之圣主耶明达不下于唐太宗爱
 养仿佛乎汉文帝殿廷刻木而重农桑诸道颁图而
 均田赋在上者知储蓄之当先得安不忘危之要道
 在下者明耕耘之宜急有未雨绸缪之至计非仁政
 欤
显德六年淮南饥世宗令以米贷之或曰民贫恐不能
偿世宗曰民犹子也安有子倒悬而父母不为解者安
在其必偿也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34b 页 WYG0663-0240b.png
 谨案世宗以仁爱之心发而为矜民之语大哉王言
 被之当时而恩意浃于人心垂之简册而仁政昭于
 后世君民一体之理深切而著明矣愿致治者之日
 鉴在兹也
宋太祖乾德元年四月诏诸州长吏视民田之旱甚者
蠲其租不俟报
 (宋/)董煟曰民之灾伤至易晓也今州县或遇水旱两
 次差官检覆使生民先被骚扰之苦然后量减租数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35a 页 WYG0663-0240c.png
 几不偿所费矣宜以乾德之诏为法
真宗咸平二年春闰三月求直言转运副使朱台符上
言略曰陛下践祚以来彗星一见时雨再愆彗星见者
兵之象也时雨愆者泽未流也宜重农以积粟简卒以
省费专将帅之任以安边慎守令之选以惠民舍此数
事虽有智者不能为计矣
 谨案治天下者果能以朱台符之言而力行之立见
 清宁太平可奏故为政而得其要者若烟微而火炽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35b 页 WYG0663-0240d.png
 冰涣而水通无往而不得民安物阜之盛也
张咏知益州以蜀地素狭游手者众事宁之后生齿日
繁稍遇水旱民必艰食时斗粟值钱三十六乃按诸邑
田税如其价岁折米六万斛至春籍城中细民计口给
劵俾如原价籴之奏为永制其后七十馀年虽有灾馑
米甚贵而民无馁色
 谨案收榖粟代银钱至春仍依原价粜与穷民此权
 宜通变之至计也要其心无刻不以苍生为念故能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36a 页 WYG0663-0241a.png
 随时处置各适乎事势之当然而民举受其实惠耳
 自咏守蜀而朝廷无西顾忧诚哉是言矣
祥符六年秋七月知滨州吕夷简请免税河北农器帝
曰务穑劝农古之道也岂独河北哉诏诸路并除之
 发明云治国之道莫大于革弊政而恤民瘼真宗禁
 内臣干预公事除农器税皆治国之善政也
仁宗天圣七年六月河北大水坏澶州浮桥七月命三
司刑部郎中钟离瑾为河北安抚使仍诏瑾所至发官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36b 页 WYG0663-0241b.png
廪以赈贫乏其被溺之家见存三口者给钱二千不及
者半之溺死而不能收敛者官为瘗埋其经水仓库营
壁亟修完之卑下者徙高阜处水损官物先为给遗坊
监亡失官马者更不加罪止令根究所部官吏贪暴不
能存恤者奏劾之见系狱囚委长吏从轻决遣其备边
事机民间疾苦悉具经画以閒
 (宋/)董煟曰祖宗救灾非特旱伤祷祈蠲减而已有水
 旱卒然而至漂荡民庐浸湿官廪其赈恤经营之方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37a 页 WYG0663-0241c.png
 尤为详悉真可端拜为矜式也
仁宗庆历元年十一月以京师榖价踊贵发廪一百万
石减价出粜以济民
 谨案减价出粜其法最善在官无损在民有益但所
 发不多如以杯水救车薪之火又何益哉今以百万
 石济之不重米而重民知米由民出得反本还原之
 道穷民得食欢呼有不格上苍而召和气致丰年哉
仁宗每见天下有奏灾伤州郡必加存恤嘉祐中河北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37b 页 WYG0663-0241d.png
蝗涝时霸州汶水县不依编敕告示灾伤百姓状诉及
本州不以时差官检视转运以为言上曰朝廷之政寄
于郡县郡县之政寄于守令守宰之官最为亲民民无
灾伤尚当存恤况有灾伤而不为受理岂有心于恤民
乎自判官知县司户主簿罚铜各有差等上谓左右曰
所以必行罚者欲使天下官吏知朝廷恤民之意
 谨案昔人云谅辅为五官掾大旱祷雨不获积薪自
 焚火发而雨大至戴封在西华亦然古之良吏为民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38a 页 WYG0663-0242a.png
 心切竟至于此今霸州诸吏蠹国病民惟铜是罚当
 时朝廷虽宽其责千载而下议者孰肯恕其草菅民
 命之愆乎
文彦博在成都米价腾贵因就各城门相近之寺院共
十八处减价粜米仍不限其数张榜通衢翌日米价遂

 谨案饥年富家藏米待价故尔踊贵今官米减价出
 粜自不得不争先出米而贱卖然非循环籴粜彼知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38b 页 WYG0663-0242b.png
 官米有限仍弗贱也
吴遵路既俵米与民又令采刍薪出官钱收买向常平
仓籴米归养老稚计买柴共二十二万束比至严冬雨
雪市无柴薪即依原价令其买去发卖官不伤财民再
获利
 谨案出官钱收柴草既不令彼苦于难卖寒冬仍令
 贩去又得趁钱一小事而令民两番获利非救荒之
 奇策而何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39a 页 WYG0663-0242c.png
齐州饥河北流民道齐境不绝眺补之请粟于朝得万
斛为流者给舍次具器用人既集则日给廪粥药物躬
临治之凡活数千人择高原以葬无主者男女异墟使
者颇妒其功欲有以挠之既至境按事乃更叹服
 (明/)陈龙正曰男女异墟礼行于亡魂矣心之精微至
 此此使者见而感服盖仁政之动人有以化其偏私
 而发其天良也
苏耆陜西转运司景祐中洛阳大旱榖贵百姓饥殍东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39b 页 WYG0663-0242d.png
京转运司亦无以为赈洛阳留守移书求耆粟二十万
斛遂移文陜府如数与之仍奏于朝时同职谓耆曰陜
西沿边之地屯军甚多若有馀止可移之以实边郡奈
何移之别路耆曰天灾流行春秋有恤邻之义生民皆
系于君无内外之别奈何知其垂亡而不以奇赢赈恤
耶苟有馈运耆当自谋必不以此相累朝廷甚嘉之
 谨案民之竟日而不可无者食也至数日则死矣手
 握生民之权坐视而不救仁者当如是乎苏耆深明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40a 页 WYG0663-0243a.png
 春秋之义宁甘自罪不累同僚识力担当独超千古
 岂庸愚之有司所可及哉
许元知丹阳县县有练湖决水一寸为漕渠一尺故法
盗决湖者罪比杀人会岁大旱元请借湖水溉田不待
报决之州守遣吏按问元曰便民罪令可也溉民田万
馀顷岁乃大丰
 谨案民可救而恩未逮心虽切而事不奋虽有仁心
 而不继以仁政终未有以溥朝廷之德泽也许尹决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40b 页 WYG0663-0243b.png
 水溉田宁甘自罪有猷有为非良牧而何
神宗熙宁七年夏四月大旱帝语翰林承旨韩维曰天
久不雨朕日夜焦劳奈何维对曰陛下忧闵旱灾损膳
避殿此乃举行故事恐不足以应天变当痛自责己广
求直言因上疏极言青苗及开边之弊会郑侠绘所见
为图上之于帝阅后竟夕不寝遂慨然行之诏出人情
大悦是日果大雨远近沾洽
 谨案昔范镇云水旱之作由民生不足忧愁无聊之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41a 页 WYG0663-0243c.png
 叹上薄天地之和耳故新法一罢民心悦而天道应
 时雨立沛凡君临天下者可不以民情而感通天意
 耶
吴越大旱时赵抃知越州当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
所被者有几乡当廪于官者有几何沟防兴筑可僦民
使治之者有几所库钱仓米可发者有几许富家可募
出粟者有几姓僧道士所食之羡馀书于籍者其几有
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时得粟四万八千馀石自十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41b 页 WYG0663-0243d.png
月朔人日给粟一升幼小者半之忧其相蹂也使男女
异日受粟人受两日之粮忧其流亡也城市乡村立给
粟之所共五十七处使各以便而受之告富人无得闭
籴又出官米平价而粜粜所共一十八铺使籴者便于
受粟给工食大修城池病者医死者埋收弃儿廪穷人
至五月而止事有未便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
上请者或便宜辄行事无巨细必躬亲之民赖以生
 旧评云其施虽在于越中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42a 页 WYG0663-0244a.png
 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
 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之
 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
 矣故采于越得所施行乐为之识
徐宁孙赈济饥人其策有三第一策本州县当职官尽
实抄劄果系孤老残疾并贫乏不能自食者大人小儿
籍定姓名数目将义仓米逐乡逐镇逐坊逐巷分散赈
济处处请乡官或士人各三人如无上户士人处则请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42b 页 WYG0663-0244b.png
耆老忠厚者置册收支给散关子每五日一次并而给
之大人日给一升小儿减半凡州县市镇乡村并令同
日同时支散以革重叠冒请之弊乞丐等人亦同日同
时别作一处支米不得滚入饥民赈给第二策粜卖米
麦本济穷民奈有在市牙侩与有力滑徒令匪人假为
穷民装饰冒籴冒支且又串同斛手单卖与奸诡相知
之辈不及村落无食之民即有籴得穷民已是将毕之
际强半粞榖糠秕弊窦无穷逐令本州县立赏钱一百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43a 页 WYG0663-0244c.png
贯令人举首务要及于乡民无许冒滥其第三策赈济
当支散日用五色旗分为五处每处分差指使二员吏
二名抄劄饥民每一名给与牌子并小色旗候支散及
数前来赈济散了一旗再散一旗不许乱赴请所盖事
贵循序不得并在一处挨挤喧闹
 谨案此三策皆救荒之要则缺一不可不然饥民不
 得实惠者有之猾吏奸民而倍得者有之因赈给而
 挤踏至死者有之熟此则人事既多克全何患天灾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43b 页 WYG0663-0244d.png
 之忽降也
元祐初河东京东淮南灾伤监察御史上官均言赈恤
有五术一曰施与得实二曰移粟就民三曰随厚薄施
散四曰择用官吏五曰告谕免纳夏秋二税上嘉纳之
 谨案五事得行民在尧汤之世矣虽灾而不受灾之
 害非苍生之幸欤不知苍生之幸即国家之福不可
 二视
苏轼知杭州时值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蠲本路上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44a 页 WYG0663-0245a.png
供米三分之一故米不翔贵复得度僧牒百张易米以
救饥者明年方春即减价粜常平米民遂免大旱之苦
 谨案苏轼之有益于杭也最称久远筑堤引水利济
 民田至今犹多赖之盖不独救荒一事之请蠲减粜
 也从古名贤入则虔共尔位曲体君心出则利济苍
 生为国霖雨固非仅恃文辞末技铺张扬厉以干名
 誉已耳继轼而为刺史者其无务为文章以与轼相
 较优劣然后可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44b 页 WYG0663-0245b.png
吴中大水诏出米百万斛缗钱二十万赈救谏官谓诉
灾者为妄乞加验考给事中范祖禹封还其章云国家
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愬开口待哺以脱
朝夕之急奏灾虽少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
恐后无敢言者矣
 谨案知明处当然后可以论国家大体祖禹贤臣也
 洞悉民情因申说奏灾之不可罪言简而理势尽该
 正足以济其封还奏章之力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45a 页 WYG0663-0245c.png
高宗绍兴中诏拯济原为贫民近世拯济止及城郭市
井之内而乡村之远者未尝及之须令措置州下县县
下乡虽幽僻去处亦分委官属必躬必亲
 (明/)陈龙正曰守令之赈城市遗乡村岂非身在城市
 据所见忘所不见耶夫穷民惟乡村最多以彼蠢愚
 无知或平生畏见官长忍饿不敢出或事归里正保
 长任意欺瞒或保正胥吏勒索使费强匿户口种种
 情弊百出不穷此处正宜尽心查察可听其遗漏而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45b 页 WYG0663-0245d.png
 一任穷民之无告哉
孝宗淳熙九年七月以江西常平义仓及桩管米四十
万石付诸司预备赈粜出南库钱三十万缗付浙东提
举朱熹以备赈粜诏发所储和籴米百四十万石补淳
熙八年赈济之数于沿江屯驻诸州桩管九月以钱引
十万缗赐泸州备赈粜 十一年六月诏诸州岁买稻
种备农之阙
 谨案小民得分釐之惠感激已殷况在饥年其欣幸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46a 页 WYG0663-0246a.png
 也莫可言状又况赈粜赈济行之不倦更日有所得
 哉故南渡之贤君当推孝宗为第一
浙东大饥命朱子提举常平茶盐既拜命即移书他郡
广募米商蠲其税及至客舟已辐辏矣日与僚属钩访
民隐至废寝食分画已定案行所部穷山长谷靡所不
到拊问存恤所活不可胜计每出皆乘单车屏徒从一
身所需皆自赍以行毫不及州县以故所历虽广而人
不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仓惶惊惧常若使者压其境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46b 页 WYG0663-0246b.png
由是所部肃然 朱子又尝言于上曰臣曾摹得苏轼
与林希书谓熙宁中荒政之弊费多而无益以救迟故
也其言深切可为后来之鉴
 谨案爱民之政身不力行知之无益行之不早救之
 无益所以朱子一闻上命即刻力行招商访困不辞
 独历深山以生饿殍使州县闻之无不惶惧奉行是
 一人之所活有限而诸吏之救人无穷矣非贤者而
 能之乎朱子文章不可及其政事乃如此此其忠君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47a 页 WYG0663-0246c.png
 爱民之心曷常有须臾之间哉
杨仲元调宛邱簿民诉旱守拒之曰邑未尝旱此狡吏
导民而然仲元入白曰野无青草公日宴黄堂宜不能
知但一出郊可见矣狡吏非他实仲元也竟得免税
 谨案爱民之人当此一邑流离之日恨不能奋身以
 救故见亲民之官惟以宴饮为乐而不计及民瘼一
 腔慈惠之心不得不激为直戆之语矣凡诸守令所
 当广厥聪明不蔽于近始可与言为政之道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47b 页 WYG0663-0246d.png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诏停燕南河北山东租赋
 发明云世祖因御史台臣之言诏停燕南等路租赋
 一举而听言恤民之事皆在其中是亦可谓惠爱乎
 斯世斯民者矣
至元二十二年江西行省以岁课羡钞四十七万贯来
献太子怒曰朝廷但令汝等安百姓百姓安钱粮何患
不足百姓不安钱粮虽多能自奉乎尽却之
 谨案帝王家能有一人以百姓为念者则四海尽受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48a 页 WYG0663-0247a.png
 其福矣况太子哉羡馀之献皆民脂民膏加派苛政
 而来者也聚敛之臣闻此言也亦可以知所警矣
至元二十七年十月丁丑尚书省臣言江阴宁国等路
大水民流移者四十五万八千四百七十八户帝曰此
亦何待上闻当速赈之凡出粟五十八万二千八百八
十九石
 谨案急于救民者有不待再计而决也使稍有所吝
 或令检踏或令移民必有无限踌躇之事矣总之惟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48b 页 WYG0663-0247b.png
 明惟断乃能推实惠以予民
成宗大德七年诏比岁不登赈饥乏蠲差税贷积逋近
闻百姓困乏者尚众今内郡曾经赈济人户其大德七
年差发税粮尽行蠲免饥民流移他所多方存恤从便
居住如贫之不能自给者量与赈给口粮被灾处所有
好义之家能出己财周给贫乏者具实以闻量加旌用
 谨案不登之岁蠲赈之外穷黎赖富室以得生富民
 因济困以荣身亦荒政权宜之一法也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49a 页 WYG0663-0247c.png
大德十一年江浙饥中书省臣言杭州一郡岁以造酒
糜米二十八万石禁之便
 谨案以必需之物置之可省之途者以米作酒是也
 无酒人不害无米人不生禁之便
武宗至大二年诏被灾曾经赈济百姓至大二年腹里
江淮夏税并行蠲免至大二年正月以来民间逋欠差
税课程照勘并行蠲免 三年十月诏大都上都中都
比之他郡供给繁扰与免至大三年秋税其馀去处今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49b 页 WYG0663-0247d.png
岁被灾人户曾经体复依上蠲免已徵者准下年数
 谨案蠲之为言惠民之政也然亦贵及时否则追呼
 早迫杼轴已空恩诏来自九重而国课已纳于百室
 此际上有隆恩下无实惠中间吏胥有私饱其囊橐
 而已奉宣德意者所当实心实力剔弊釐奸为要
顺帝至正十二年春正月中书省臣言今当春首耕作
之时宜委通晓农事官员分道巡视督勒守令亲诣乡
都劝谕农民依时播种务要人尽其力地尽其利其有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50a 页 WYG0663-0248a.png
曾经水早盗贼等处贫民不能自备牛种者所在有司
给之仍令总兵官禁止屯驻军马踏践田亩以致农事
废弛从之
 谨案苍生愚贱全恃朝廷之经纶以安果如是之经
 理咸宜施无不当则民自享盈宁之福矣抚民者所
 当条列其事而行之庶无负司牧之责
明太祖吴元年六月不雨上日减膳素食群臣请复膳
上曰亢旱为灾实吾不德所致今虽得雨然苗稼焦损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50b 页 WYG0663-0248b.png
必多纵食奚能甘味得乎民心则得乎天心今欲弭天
灾但当谨于修己诚于爱民庶可答天之眷下令免今
年田租
 谨案太祖以蠲租为宽民之力以民心为天心是穷
 源而得本矣尚肯困民而拂天乎有明数百年开国
 规模最称宽厚于此亦可得其一二
洪武初陜西旱饥汉中尤甚乡民多聚为盗莫能禁戢
是时府仓储粮十万馀石知府费震即日发仓令民受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51a 页 WYG0663-0248c.png
粟自是攘窃之盗与邻境之民来归者令为保伍验丁
给之赖以全活者甚众至秋大熟民悉以粟还仓上闻
而嘉之
 谨案民之为盗多迫于无可如何耳有司已得其情
 自宜及早招来予以自新之路仍为治世良民但救
 之贵早迟则积恶多而不可屈国法以徇民救之贵
 有权有力否则适以饵盗而奸民易肆其诈谲此一
 等处置非精明强干而又能保惠黎元者皆不足以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51b 页 WYG0663-0248d.png
 语此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上谕户部曰朕捐内帑之资付天
下耆民籴粟以储之正欲备荒歉济饥民也若岁荒民
饥必候奏请道途往返动经数月则民之饥死者多矣
尔户部即令天下有司自今凡遇饥岁则先发仓廪以
贷民然后奏闻著为令
 谨案饥民之待食如烈火之焚身救之者刻不可缓
 即以一日试之亦无不验使必待往返而后发粟赈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52a 页 WYG0663-0249a.png
 济生者尚可邀恩死者焉能复活太祖命先贷后闻
 四字之中仁心仁政悉包罗无遗矣
成祖永乐十年敕户部朕为天下主所务在安民而已
近者河南民饥有司不以闻而往往有言榖丰者若此
欺罔获罪于天此亦朕任匪人之过其速令河南发粟
赈民凡郡县及朝廷所遣官目击民艰不言者悉追下
狱 十一年正月上谓通政司曰朕令来朝有司言民
利病率云田榖丰稔比闻山西民乃食树皮草根自今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52b 页 WYG0663-0249b.png
悉记之境内灾伤己不自言他人言者必罪
 谨案守土之人往往不肯以灾伤报者意欲处于贤
 人君子之列以为我能爱民而天灾不至殊不知匿
 灾不达迟误之愆正大成祖深明其事非睿哲之主
 乎
永乐十八年十一月皇太子过邹县民大饥竞拾草实
为食太子见之恻然乃下马入民舍见男女衣皆百结
灶悉倾颓叹曰民隐不上闻若此乎顾中官赐之钞时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53a 页 WYG0663-0249c.png
山东布政石执中来迎责之曰为民牧而视民穷如此
亦动念否乎执中言灾荒处已经奏免秋粮太子曰民
饥且死尚及徵税耶汝往督郡县速取勘饥民口数近
地约三日远地约五日悉发官粟赈之事不可缓执中
请人给三斗太子曰且与六斗毋惧擅发予见皇上当
自奏也至京果即奏之上曰昔范仲淹之子犹能举麦
舟济其父之故旧况百姓皆朕之赤子哉
 谨案太子之过邹也始以民隐不上间为可叹继责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53b 页 WYG0663-0249d.png
 执中身为民牧绝不动心为可恨三言饥民与死为
 邻犹语秋粮为可笑心切爱民语皆循序尧舜之仁
 不过如此后永乐复以麦舟为喻父子一心善人是
 则国祚之永宜矣
仁宗洪熙元年四月时有至自南京者上问道路所过
何似对曰民多乏食而有司徵粮如故遂召问少师蹇
义所对亦然上坐西角门召大学士杨士奇等令草诏
免税粮之半并罢官买士奇对曰当令户工二部知之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54a 页 WYG0663-0250a.png
上曰救民之窘当如拯溺救焚虑国用不足者多有不
决之意命中官具纸笔令士奇等草诏于西角楼遣使
赍行上顾士奇曰今可语二部矣左右或言地方千里
其间未必尽荒无收亦宜别之庶不滥恩上曰恤民宁
过厚为天下主宁与民寸寸计较耶
 谨案仁宗此诏莫言蠲租即此一番婉转深心亦不
 易觏令人见之感德于数百年之后而况身逢其世
 乎含宏广大直与天地同符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54b 页 WYG0663-0250b.png
宣宗宣德九年正月巡抚周忱奏内有云臣将各府秋
粮查其数内有北军京职俸米一百万石该运南京各
卫上仓听候支给计其船脚耗费每石须用六斗方得
一石到仓臣尝奏乞将前项俸米一百万石于各府存
收着令北京军职家属就来关支可省船脚耗米六十
万石又免小民搬运之劳荷蒙圣恩准行遂得省剩耗
米六十万石欲于苏松常三府所属县分之各设济农
仓一所收贮前项耗米后遇青黄不接车水种田之时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55a 页 WYG0663-0250c.png
人民缺食者支给赈济奉旨准行小民俱有赖焉
 谨案位镇封疆原非凡品此时若不救济苍生上纾
 君父之忧以为本固邦宁之计岂不有辜屏翰抚绥
 之职乎今奏减六十万石以惠穷黎大臣经济于此
 始称无愧
世宗嘉靖八年山西大饥参政王尚絅上救荒八议一
曰悯饥馑乞遣使行部问民疾苦二曰恤暴露乞有司
祭瘗消释厉气三曰救贫民乞支散庾积秋成补还四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55b 页 WYG0663-0250d.png
曰停徵敛乞截留住徵以俟丰年五曰信告令乞劝分
菽粟六曰推籴买乞令无闭遏七曰谨预备乞申旧例
措置积贮勿使廪庾空虚八曰恤流亡乞所过州县加
意存恤勿使群聚思乱户部覆议行之
 谨案嘉靖继统之后连岁饥荒其所以宁辑者诸臣
 匡救之力耳王参政八议与林佥事同在一时诚皆
  一路之福星也
嘉靖三十二年程文德疏水灾异常言官屡奏持议未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56a 页 WYG0663-0251a.png
见归一臣谓今日内帑不必发大臣不必往夫救荒莫
便于近莫不便于拘宜各遣行人赍诏宣谕令各州县
自为赈给听其便宜处置凡官帑公廪赎纳劝借苟可
济民一不限制又近日户部申明开纳事例亦许就本
地上纳即粟麦黍菽凡可救饥皆得输于仓库计值请
劄受官仍登计全活之数定为等则以凭黜陟即抚按
守巡贤否亦以是稽之制可
 谨案时当俭岁人肯以便宜请则民之全活者多矣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56b 页 WYG0663-0251b.png
 何也救荒贵速而恶迟文德所言凡可以救民之饥
 者皆得上纳是收涓滴之清流而沛恩膏于涸辙矣
 饥者不饥流者不流非若寒谷之回春欤
 
 
 
 
钦定康济录卷一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57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康济录卷之二
 先事之政计有六
先事论曰哲后经国立治积储九稔谓之太平盖虽时
际丰熙岁书大有而圣德仁恩之厚勤劳天下宵旰勿
遑凡夫滋茂衣食便安黎民之道至大至详有举无废
用是万方乂安坐臻上理当是时也时有饥荒国无歉
乏补偏救弊之术无所事诸后世耕者日少户口日繁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57b 页
灾伤之民救之于未饥则用物约而所及广救之于已
饥则用物博而所及微天灾偶行民情遽迫非长民者
早为之所则设施无序缓急无伦何以慰九重廑念之
怀措万姓安全之地乎用集历代探夲之治条为先事
六则敬备庙廊采择之端贤吏仁民之法古政具在神
明通变动遵乎古而仍不泥乎古自在道国爱民者之
善为润泽也已
  一教农桑以免冻馁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58a 页
   (月令帝/汉景)     (齐管子/张 堪)
   (唐刘思立敕/后唐天成)   (五代梁乾化敕/宋太宗谕)
   (张咏知鄂州/元至元诏)   (江翱令鲁山/明太祖谕)
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榖于上帝乃择元辰
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
大夫躬耕帝耤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是月
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王命布农
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邱陵阪险原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58b 页
隰土地所宜五榖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田事既饬
先定准直农乃不惑 季春之月天子乃荐鞠衣于先
帝命野虞毋伐桑柘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具曲植
籧筐后妃齐戒亲东向躬桑禁妇女毋观省妇使以劝
蚕事蚕事既登分茧称丝效功以共郊庙之服毋有敢

 谨案民之大事端在农桑上以备宗庙之粢盛下以
 致民生之蕃庶所谓和协辑睦财用蕃殖悉于是乎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59a 页
 兴焉其为典甚钜而布之政令尤不可不亟为经纶
 也自古圣王祈榖以勤民耕耤以敬天宫庙之中后
 妃肃理蚕桑虔奉祭祀如此由是有及时劝课之令
 俾草野农人得先时整饬器具合天道以尽人功德
 至溥也意至深也所以敦庞淳固民和而天锡之福
 盖恪勤乎子惠黎元之本计无时而敢有怠心生于
 其间也
齐管子曰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仓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59b 页
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谨案从古贤臣致治之才莫如管仲观其相齐设施
 经纬真足辅相天地之宜所以桓公之时最称富盛
 似此雄材宜乎专力山海之间以充实百姓乃今其
 言如是是盖洞明鱼盐之利总非夲富泉货之用亦
 有穷时莫如使兆民之众举知天地自然之利而尽
 力于南亩则饥寒勿及其身天良愈培纯厚礼节之
 大由富庶而自入范围荣辱所关处丰亨而每多顾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60a 页
 惜国之纲维胥立于是矣非为政之急务而足民之
 要图也哉
汉景帝劝农桑诏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间岁或不登意为末
者众农民寡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
物吏发民若取庸采黄金珠玉者坐赃为盗二千石听
者与同罪
 谨案金玉虽贵无益于人之温饱米粟虽贱有关乎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60b 页
 人之身家以身家较珠玉则米粟之不可不宝审矣
 故文帝之劝农桑重在有司景帝之劝农桑勿贵珠
 玉皆得致治之本所以文景之世天下丰盈百姓皆
 敦崇孝弟砥砺廉隅治几刑措化洽群生道国之夲
 务得也
张堪拜渔阳太守开稻田八千馀顷劝民耕种以致殷
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公为政乐不可支
 谨案富民而不令致力于农田使野多旷土民安惰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61a 页
 逸有利亦非长久之策也良有司深明乎此则有隙
 地即有良田盖其经营所到无非实在为民之妙用
 劝导所感自多欢欣鼓舞之精神其草野讴吟之意
 有动于不自知者张太守特开八千顷之稻田使民
 向往于其间人有不富而家有不足者哉何处无田
 何田无守能以张公为法民乐何如
唐高宗时河南北旱遣御史中丞崔谧等分道赈给侍
御史刘思立上疏曰麦秀蚕老农事方殷聚集参迎妨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61b 页
废不少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更成烦扰伏望
且委州县赈给疏奏谧等遂不行
 谨案自古未有人无衣食而国能太平者也故爱国
 必先爱民即赈给之使尚不敢遣恐妨蚕麦而肯擅
 用其力役哉此唐之初世衣食足而民心固虽有贼
 臣扰国不致丧危得固本之道耳治国者于蚕忙农
 务之时可不深为体恤以裕其衣食之源耶
五代梁太祖乾化元年二月敕曰今载春寒颇甚雨泽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62a 页
仍愆司天监占以夏秋必多霖潦宜令所在郡县告谕
百姓备淫雨之患
 谨案无知之小民乌能测上天之水旱司天监既有
 明占理宜谕众使知所备虽未悉当要亦不远总赖
 后之治民者得思患预防之道时时敬体天心不使
 一毫怠忽斯为上策
后唐明宗天成二年敕访闻京城坊市军营有杀牛卖
肉者仰府县军巡严加紏察如得所犯人准条科断如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62b 页
是死牛即令货卖其肉觔不得过五文乡村死牛但报
本村莭级然后准例纳皮天下州县准此处分
 谨案事能细心揆度自能永远遵行如肉令贱卖则
 杀牛者必寡报官方许开剥纳皮则偷宰者必无有
 犯者若再许人告首即以此牛赏之诚得禁宰耕牛
 之善法矣
宋太宗尝谓近臣曰耕耘之夫最可矜悯春蚕既登并
功纺绩而缯布不及其身田禾大稔充其腹者不过疏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63a 页
粝若风雨乖候将如之何
 谨案知稼穑之艰难者须厚恤耕耘之劳苦也否则
 知之亦无益今太宗虑遭凶岁早为筹画得未雨绸
 缪之道矣然不薄其赋宽其役缓其征则俯仰无资
 小民不能尽力于南亩三年之蓄不可得何由成郅
 隆之治哉
张咏知鄂州民以茶为业咏曰茶利厚官将𣙜之命拔
茶植桑民以为苦其后𣙜茶他县皆失业而夲地桑已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63b 页
成绢岁至百万疋民以殷富
 谨案实心为民者任劳任怨在所不计如张公之方
 命去茶也民心岂能无怨后桑成而利溥不致失业
 农桑惠人非固夲之君子欤
江翱建安人为汝州鲁山令邑多苦旱乃自建安取旱
稻种耐旱而繁实且可久蓄高原种之岁岁足食(种法/大率)
(如种麦治地毕豫浸一宿然后打潭下子用稻草灰/和水浇之每锄草一次浇粪水一次至于三即秀矣)
 谨案土有高下燥湿之分父母斯民者原贵有以教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64a 页
 之也如宋真宗因江淮两浙旱荒命取福建占城稻
 而种之者避旱荒也程珦因沛县大雨募富民之豆
 而布之者救水灾也汜胜之云稗既堪水旱种无不
 熟之时何不择其秸长而粒大者种之水旱皆可避
 也鲁山令能立法救荒于兹数者可无愧矣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诏颁农桑杂令每村以五十家
立一社择高年晓农事者为长增至百家别设长一人
不及五十家者与别村合社地远不能合者听自立社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64b 页
专掌教督农民凡种田者立牌橛于田侧书某社某人
于上社长以时点视劝戒不率教者籍其姓名以授提
点官行罚仍大书所犯于门候改过除之不改则罚其
代充本社夫役社中有丧病不能耕种者合众力助之
一社灾病多者两社均助浚河渠以防旱暵地高者造
水车贫不能造者官给材木田无水者穿井井深不能
得水听种区田又每丁课种枣三十本杂种十本土性
不宜者种榆柳等其数以生成为率愿多种者听其无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65a 页
地及有疾者不与各社种苜蓿以防饥近水之家许凿
池养鱼牧鹅鸭莳莲藕菱芡蒲苇以助衣食荒閒之地
悉以付民
 谨案农桑令当以此为第一详而到备而切人有怠
 惰者众励之土有不宜者别树之民有不足者官给
 之极裁成辅相之道也何以后之理财者但知为己
 而不知为民识者能不为之遐思良吏广孚圣泽于
 九有耶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65b 页
明太祖初渡江时即以康茂才为营田使谕之曰比年
兵扰堤防颓圮民废耕作而军用浩繁理财莫先于务
农故设营田司命尔此职巡行堤防水利之事俾高无
患乾卑不病潦务以时蓄泄毋负委托
 谨案开基之圣主自具有经国之大纲纪隋时未尝
 不大开河道不过为一日之游观明太祖命人巡行
 水利惟欲军民之足食乃知以农事为重者不可不
 急兴水利也二者相因为用犹木之附土火之赖薪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66a 页
 非此不足以致盛大而享丰盈之福也筹国者宜以
 此为法
教农桑总论曰世有日月则长明人非稼穑则勿生故
圣贤独于耕耨之间靡不谆谆告戒而于法亦无不备
也忧旱之为灾命树之以区田虑水之为害教之以匮
田傍山者则曰梯田为善临水者又曰架田可耕圃田
宜于郭外围田利于泽间管子有渎田赵过作代田此
外尚有涂田沙田不能尽述教无不备树无不精使以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66b 页
农事为可缓诸君子何皆亹亹而不倦也昔人云汉代
去古未远高帝立孝弟力田之科深明乎乏九年之蓄
者适逢饥馑不足以使民无菜色也故其崇夲抑末之
志略不稍贬其科条观此则不工不商之游惰蟊食于
农者不当痛惩乎读月令管子文立法未尝不善而何
以时见饥寒之众要知虽有绝妙之良规究不若爱民
之司牧使其不见于设施终无实际何益之有故惟慎
选循良重农积粟处处无群居之游惰村村尽敦夲之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67a 页
农夫何患乎太平之不奏也孔子曰民之所以生者衣
食也上不教民民匮其生饥寒切于身而不为非者寡
矣衣食可勿足乎农桑可勿教乎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68a 页
  二讲水利以备旱涝
   (魏史起/汉倪宽)     (韩郑国/晋杜预)
   (隋文帝越王/五代吴)   (唐李泌白居易/宋范仲淹)
   (元虞集/钱 增)     (明周恭/)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有令名至文侯曾孙襄王时
与群臣饮酒王为群臣祝曰令吾臣皆如西门豹之为
人臣也史起进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
是田恶也漳水在其傍西门豹不知用是不知也知而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68b 页
不兴是不仁也仁知豹未之尽何足法也于是以史起
为邺令遂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民歌之曰邺有
贤令兮为史公决漳水兮灌邺旁终古泻卤兮为稻粱
 谨案水利者犹人身之血脉也血脉不行安得无病
 水利无资田将安溉而况有漳水在其旁乎观稻粱
 之歌则知史起之责豹也宜矣
秦始皇时韩欲疲秦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行间说
秦令开泾水自中山西抵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69a 页
百馀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国国曰始臣为间
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乃使卒就
渠渠成用溉注填阏之水溉泻卤之地四万馀顷收皆
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名曰郑国

 谨案凶年之起水旱不时耳渠成则蓄泄有时民遂
 以富是韩之智鸩酒止渴也秦之愚塞翁失马也愿
 治国者宁为秦之愚而无为韩之智也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69b 页
汉元鼎间倪宽为左内史奏请穿凿六辅渠(在郑国渠/之里今尚)
(谓之辅渠/亦曰六渠)以益溉郑国傍高仰之田上曰农天下之本
也泉流灌浸所以育五榖也令吏民勉农尽地利平徭
行水勿使失时
 谨案天下地势南北不同江之南虽多山泽然通舟
 楫而惟沟洫为要江之北若河南山东两淮等地亦
 通运河而所重者在沟洫至于山西陕右昔时运道
 尚皆湮塞而况沟洫哉倪宽奏开六渠天子可之诚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70a 页
 得蓄泄之要矣
西晋武帝咸宁四年七月螟伤稼诏问主者何以佐百
姓度支尚书杜预上疏以为今者水灾东南尤剧宜敕
兖豫等诸州留汉氏旧陂缮以蓄水馀皆决沥令饥者
尽得鱼菜螺蚌之饶此目下日给之益也水去之后填
淤之田亩收数钟此又明年之益也典收种牛有四万
五千馀头不供耕驾至有老死不穿鼻者可分以给民
使及时耕种榖登之后责其税租此又数年以后之益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70b 页
也帝从之民赖其利
 谨案当阳侯以三益利万民识鉴宏远螟虽伤稼饥
 者有食岂他人所能及哉武库之称可以无愧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以山东频年霖雨杞宋陈亳曹戴
谯颖等诸州远于沧海皆困水灾所在沉溺帝遣使将
水工巡行川源相视高下发随处近丁疏导之困乏者
开仓赈给前后用榖五千馀万石遭水之处租调皆免
自是频有年矣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71a 页
 谨案水之为道蓄泄由人则有益旱涝任之则为灾
 文帝知其然不惜所费随地疏通非帝王经济之宏
 模欤朱文公政训曰赈济无奇策不如讲水利若到
 赈济时成得甚事不意文帝已先行之矣则其国计
 之富足不当甲于历代耶
唐杭州本江海之地水泉盐苦居民稀少刺史李泌始
引湖水入城凿六井民足于水生齿始繁后白居易复
浚西湖放水入运河自河入田灌溉千顷始称富足但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71b 页
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开治宋则废而不理湖中
葑积为田一十五万馀丈而水无几矣运河失湖水之
利则取给于江潮河水浑浊而多淤三年一淘为市大
患六井亦几废矣宋苏轼守杭州浚茅山盐桥二河以
茅山一河专受江潮以盐桥一河专受湖水复造堰闸
以为湖水蓄泄之限而潮亦不入市矣且去葑田积于
湖之中为长堤通南北之路而行者便无环湖之远也
植桃李于堤上望之如画杭人名之曰苏公堤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72a 页
 谨案六井不开居民不聚运河无水灌溉何从二公
 之力不在钱王之下然非东坡之去葑田淤塞水无
 容处湖外之良田又将沉而为湖矣疏导之功可不
 讲哉
五代吴越王钱氏筑石堤以禦潮汐堤外又植大木十
馀行谓之滉柱宝元康定间人有献议取滉柱可得良
材数十万杭帅以为然既而旧木出水仍皆朽败而不
可用滉柱既空石堤为洪涛所激岁岁摧决盖昔人埋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72b 页
柱以折其怒势不与水争力故江涛不能为患也及杜
伟长为转运使乂有人献议自浙江税场以东移退数
里为月堤以避怒水此善策也众水工皆以为便独一
老水工以为不然密谕其党曰移堤则岁岁无水患矣
若辈衣食何从而得于是众人从而和之伟长不悟其
计费以钜万而江堤之患何岁无之(后亦有讲月堤之/利涛害稍稀然终)
(不若滉柱之/利为久也)
 谨案怒潮并力而来滉柱分株而受水之触堤者即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73a 页
 有急而有缓石之受攻者亦或震而或宁此塘之所
 以可久耳奈何去其分涛之砥柱任其冲激之狂澜
 无惑乎岁有所筑而塘终不能不坏也一劳永逸之
 道岂竟莫之知乎呜呼沿江沿海风浪滔天塘或倾
 欹绝无拦绊大则涨吞城邑小则绕郭居民悉遭漂
 没水即易退而人难复活矣惟望在位仁人勿以钱
 王旧制费重为嫌则免席捲一空之害而泽国永拜
 拯溺之恩矣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73b 页
宋范仲淹为扬州府兴化令海水为患田不可耕仲淹
乃筑堤于通泰海三州界长数百里以卫民田岁享其

 谨案范公之有益于兴化犹钱王之有益于杭州皆
 以筑堤见功盖海水为患苟不速防不独害于田亩
 人民不将尽为鱼鳖耶
元仁宗时虞集拜祭酒讲罢因言京师恃东南海运而
实竭民力以航不测乃进曰京东濒海数十里皆雈苇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74a 页
之场北极辽海南滨青齐海潮日至淤为沃壤久矣苟
用浙人之法筑堤捍水为田听富民欲得官者分授其
地而官为之限能以万夫耕者授以万夫之田为万失
长千夫百夫亦如之三年视其成则以地之高下定额
于朝而以次征之五年有积蓄乃命以官就所储给以
禄十年则佩之符印俾得以传子孙则东南民兵数万
可以近卫京师外禦岛夷远宽东南海运之力内获富
民得官之用游食之民得有所归自然不至为盗矣说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74b 页
者不一事遂寝
 旧评曰其后托克托言京畿近水地利召募江南人耕
 种岁可收粟麦十万馀石不烦海运京师足食元主
 从之又仿此法于江淮召募能种水田及脩筑圃堰
 之人各千人为农师降空名添设职事敕牒十二道
 募农人百人者授正九品二百人者正八三百人者
 从七就令管领所募之人所募农夫每人给钞十锭
 期年散归遂大稔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75a 页
明嘉靖时河臣周恭疏内有云臣窃见中土之民困于
河患实不聊生至于运河以山东济南东昌兖州三府
州县地方虽有汶沂洸泗等河然与民间田地支节脉
络不相贯通每年太山徂徕诸山水发漫为臣浸溃决
城郭漂没庐舍亦与河南河患相同或不幸而值旱暵
又自来并无修缮陂塘渠堰蓄水以待雨泽遂至齐鲁
之间一望赤地蝗螟四起草榖俱尽东西南北横五千
里天灾流行此皆沟渠不修之故也臣惟善救时者在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75b 页
乎得其大纲善复古者不必拘于陈迹所谓修沟洫者
非谓一一如古亦惟各因水势地势之相因随其纵横
曲直但令自高而下自小而大自近而远盈科而进委
之于海而已
国朝陈芳生曰平时预修水利则蓄泄有备而无旱潦
 之患荒年为之则饥民得以力食即可免于流离凡
 有父母斯民之志者所宜急为讲求也
明户科钱增疏请修水利言苏松常镇杭嘉湖七郡之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76a 页
水以太湖为腹以大海为尾闾以三江入海为血脉盖
自吴淞淹塞东江微细独存娄江一派而娄江之委七
十里曰刘家河乃娄江入海之道东南诸水全恃此以
归墟不至横溢泛滥者则带水灵长之利也近日涨沙
淤塞于是东流之水逆而向西涓滴不入灌溉无资岁
逢旱魃田禾立槁何从而救涸辙之民乎然此犹就旱
暵言耳万一大浸稽天七郡洪流倾河倒峡震泽不能
受散漫横溃势必以七郡之田庐为壑而城郭人民皆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76b 页
不可问东南数百万财赋尽委逝波其如国计何哉其
时苏松巡按周元泰亦言刘家河急宜开浚俱下该抚
察议
 谨案人忧旱暵之为灾而不知横流之更恶淫雨无
 休去路淤塞不特泛滥滔天民将鱼鳖即禾苗遭久
 溺安得有收成钱公特疏请开刘家河蓄泄有备旱
 潦无虞其利泽远矣况近日之江涛汹涌堤岸难防
 设有不测直入内河而去水不速七郡之田庐百姓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77a 页
 不大为可忧哉是不得不望封疆大臣特展经营急
 为开浚豫防不测于无形耳
讲水利总论曰凡用水而水不蓄去水而水不流岂特
有害于农田人民亦恐由此而丧命此经济名贤以仁
智自任者未有不急急于此也史起之责西门豹得之
矣虽然仁智岂易言哉韩之诱秦大开泾水而富其国
可谓智乎元之不听虞集惟竭民力以航不测可谓仁
乎故治水者当以倪宽为最舍此惟隋文帝之法更佳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77b 页
故得频年称大有也筑塘而捍水患者文正公仲淹也
决堤而去水灾者当阳侯杜预也此皆蓄泄以时者矣
唐之凿六井宋之去葑田独非水利之善者乎至若钱
王于筑堤之外更列滉柱十馀行破散洪涛并力之势
卫护江塘经久之基于仁智两得矣可恨者杭帅之愚
昏听小人之言而去之也明季河臣周恭所言颇有可
采户科钱增之请关系非常留心民瘼者皆宜深究也
于此而不知所急谓仁智克全而经济无歉者恐亦未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78a 页
之确也故凡水利之当去留在郡县者郡县任之在数
郡者司道任之有属通省者督抚任之有关邻省者移
会而分任之必无不可为之事矣何惮之有国语云美
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后人虽不敢望圣王
于万一但旱乾水溢不为救治岂父母斯民之道哉
 穿井法 凡开井当用数大盆贮清水置各处俟夜
 色明朗观所照星何处最大而明其地必有甘泉此
 屡试屡验者(见农政/全书)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79a 页
  三建社仓以便赈贷
   (隋长孙平/李 䜣)    (唐戴方胄/宋张 平)
   (苏汝渭/赵 愚)     (魏掞之/朱 熹)
   (金世宗相/明王廷)    (元赵天麟/钟化民)
隋文帝开皇间长孙平请令诸州百姓劝谕同社共立
义仓收穫之日各出粟麦藏焉社司执帐检校多少岁
或不登则发以赈之
 谨案以同社之输蓄而济同社之急社司执帐官吏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79b 页
 尚有侵吞之事乎民安物阜睦俗敦伦悉由于此故
 长孙平之社仓与李悝之平粜皆可为神农之高弟
 后稷之功臣
唐太宗贞观初戴胄议自王公以下计垦田秋熟各输
榖粟所在为义仓岁凶以给民太宗善之
 谨案所在为义仓则与社仓无异矣且以王公而出
 粟给为庶民之所资得损上益下民悦无疆之道矣
 社稷不有磐石之固乎此贤主所以善之也人能仿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80a 页
 此社仓之建谁曰难之
德宗时尚书李䜣有云去岁京师不稔移民就丰既废
营生困而后达又于国体实有虚损若豫储仓粟安而
给之岂不愈于驱督老弱糊口千里之外哉宜敕州县
年丰籴粟积之于仓榖贵平价粜之于民数年之中榖
积而人足虽灾不为害也
 谨案救民而害民者移民之政也扶老携幼跋涉道
 途风雨困厄未至而亡者十已六七矣李公欲令州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80b 页
 县处处建仓积粟救民其深仁厚泽非浅鲜者所能
 及也
宋仁宗时张方平上仓廪论有云比者敕书有谕州县
使立义仓之言于兹三年天下皆无立者凡今之俗苟
且因循有位者无心有心者无位在上可行者务暇逸
而从苟且在下乐行者或牵束而不得专以故民间利
不克时兴害不克时去彼义租社仓者齐隋唐氏既尝
为之矣果令天下之县各于逐乡筑为囤廪中户以上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81a 页
为之等级课入榖粟县掌其籍乡吏守之遇岁之饥发
以赈给协于大易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之义符于周官
党使相救州使相赒之法诚为国之大事也
 谨案此论仓之所以不能建可谓曲尽人情而言言
 中的矣仁人君子果能晰其理易其辙去其弊奋勇
 力行不独济贫且得理财正辞禁民为非之义矣
熙宁初陈留知县苏渭言臣领畿邑请为天下倡令户
分五等自二石至一斗出粟有差每社有仓各置守者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81b 页
耆为输纳官为籍记岁凶则出以赈民藏之久则又为
立法使新陈相登即诏行之既而王安石沮之遂不果

 谨案文公之前即有欲立社仓而为天下倡者天子
 已可其奏奈为荆公所沮盖青苗法专重取利社仓
 法专在济民立意不同自相水火嗟夫景星庆云不
 与暴风疾雨同时可见者也
瓯宁县有洞曰回源剧贼范汝为向曾窃据民性悍小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82a 页
遇饥馑群起杀掠进士魏掞之谓民易动盖缘艰食乃
请常平米一千六百石以贷乡民至冬而还遂置仓于
邑之长滩浦自后每岁散敛如常民得以济不复思乱
草寇遂息
 (明/)陈龙正曰社仓之利一以活民一以弭盗非特弭
 夲境之盗也且以清邻寇焉文公赈粟于崇安而擒
 盗于浦城魏掞之置社仓于长滩浦而回源洞之悍
 民以化如一邑有若干乡区每乡每区各立社仓诚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82b 页
 为至计
孝宗时赵汝愚知信州乞置社仓疏有云臣伏见州县
之间遇水旱赈济赈粜往往施惠止及城郭不及乡村
乡村之人为生最苦幸而得钱近者数里远者一二十
里奔走告籴则已居后于是老幼愁叹有避荒就熟轻
去乡里之意其间强而有力者又不肯坐受其毙夺攘
摽掠无所不至以陷于非辜城郭之民率不至此故臣
谓城郭之患轻而易见乡村之害重而难知臣愚欲望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83a 页
圣慈远采隋唐社仓之制明诏有司逐乡置廒每岁轮
差上户两名以充社司主其出纳不如法者治之使幸
而连年丰稔在在得有储蓄则乡里晏然若有所恃虽
遇歉岁奸宄之心无自生也
 谨案赵公此疏如亲历穷乡目睹贫民之苦凡陷于
 剽掠者皆因饥寒逼迫而致之岂乐此丧身亡家之
 祸哉果社社建仓资生有路诚救人于法网之先矣
 非南渡之贤臣耶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83b 页
孝宗淳熙八年浙东提举朱熹上社仓议有云乾道四
年臣熹居崇安之开耀乡民艰食请到本府常平米六
百石赈贷无不欢呼于是存之于乡夏则听民贷粟于
仓冬则令民加息以偿每石息米二斗如遇小歉即蠲
其息之半大饥则尽蠲之系臣与夲乡土居官及士人
数人同共掌管凡十有四年以六百石还府现储米三
千一百石以为社仓不复收息故一乡之中虽有饥年
人不缺食伏望圣慈特赐施行孝宗从其言遍下诸路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84a 页
仿行其法
国朝陈芳生曰社仓之制专以赈贷凡官贷民者必多
 侵冒民贷官者必受追呼民与民贷必出倍息惟此
 三害俱无虽非荒年亦可借作种食年年出纳久之
 所积自丰矣
金世宗语户部曰随处时有赈济往往近地无粮取于
他处往返既远人愈难之何不随处起仓年丰则多籴
以备赈济设有缓急岂不易办乎而徒使钱充府库将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84b 页
安用之
 谨案金世宗不愿钱充府库而欲以之备粟又欲随
 处起仓以储此粟大得万物一体之怀若使贤臣敬
 承其旨广推仁爱之意以锡福斯民岂非仁术之至
 大者哉
元世祖时赵天麟上策曰至元六年有旨每社立一义
仓社长主之遇大有年听自相劝督而增数纳之饥馑
不得已之时计口数之多寡而散之官司不得拘检借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85a 页
贷并许纳杂色如是非惟共相赈救而义风亦行
 谨案尧汤有水旱之灾而不为其所困者有备故也
 苟社社有仓杂色可纳饥以济之小荒不致流移大
 荒免为饿莩较于临事而图者相去不甚远耶
明嘉靖时兵部侍郎王廷相言备荒之政莫善于义仓
宜储之里社定为式一村之间约二三百家为一会每
月一举第上中下三等人户捐榖多寡各贮于仓而推
有德者为社长善处事能会计者副之若遭凶岁则计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85b 页
户给散先中下者后及上户上户责之偿中下者免之
凡给贷悉随于民第登记册籍以备有司稽考既无官
府编类之烦亦无奔走道途之苦
 谨案侍郎之言最为得法一村之间有二三百家者
 即为一会共建一仓随其社之大小而命其积榖之
 多寡又使自为主之非即社仓而何有备无患闾里
 雍熙岂无上世鼓腹而歌之乐哉
万历间御史钟化民奏内有云臣闻古有水旱之灾而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86a 页
民无捐瘠以蓄积多而备先具也今地方一遭灾荒辄
仰给于内帑此一时权宜之计岂百年经久之规哉惟
以本乡所出积于夲乡以百姓所馀散于百姓则村村
有储家家有蓄缓急有赖周济无穷矣臣令各府州县
掌印官每堡各立义仓一所不必新创房屋以滋破费
即庵堂寺观就便设立每仓择好义诚实之人兼有身
家者共相主之此乃积于粒米狼戾之时比之劝借于
田园荒芜之后难易殊矣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86b 页
 谨案钟御史令每堡各立社仓一所诚救民之良法
 后之有司果能世守勿失何至有饥民啸聚之患哉
建社仓总论曰甚矣仁人之心至社仓而至广至大也
常平与义仓皆立于州县惟社仓则各建于各乡故凡
建于民间者皆社仓也乌得以一义字而疑之此仓之
美不特救小民之困厄实可以舒大君之忧心饥寒聚
集叛乱立兴虽即旋亡岂无军饷故恤国费者此仓宜
建欲免剿贼者此仓宜建善培国本者此仓宜建口食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87a 页
得而上下安枵腹饱而人心附较之就食别境领赈官
司者远矣何也无跋涉之费也无后期之失也无宿途
之苦也他乡外省不必驱驰父母妻儿岂犹轻弃故诸
贤无不惓惓于此仓也然而得其妙者文公为最行之
久而知之详且欲遍行天下而何以后人莫之法也岂
以民间亦有不欲行者乎大功之成不谋乎众自古有
之况闻近世之常平既不令人擅于取用民间之社仓
则又废而不建是迫人于沟壑驱民于法网矣岂不深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87b 页
为可叹哉书云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无常怀惟惠之
怀社仓建而天有不为之辅民有不为之怀者乎君子
勉之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88a 页
  四严保甲以革奸顽
   (周礼鞅/秦卫)     (齐管子/宋张咏)
   (熙宁法/范仲达)     (程伯淳/朱 熹)
   (董守煟/王 仁)     (明张朝瑞/周孔教)
周礼大司徒施教法于邦国都鄙使之各以教其所治
民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
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赒
五州为乡使之相宾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88b 页
 注云保犹任也居相亲近则易为督察也相受者居
 同门闾则可相容纳也相宾者贤能皆备于中相与
 宾而兴之也
齐管子禁藏萹云夫善牧民者非以城郭也辅之以什
司之以伍伍无非其人人无非其里里无非其家故奔
逃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不求而约不召而来故民
无流亡之意吏无备追之忧故主政可往于民民心可
系于主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89a 页
 谨案昔施伯对鲁庄公言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
 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今观其所重不外于保甲法则
 保甲之不可不急于行也明矣
秦以卫鞅为左庶长定变法之令鞅使民为什伍而相
收司连坐其法以五家为保十家相连收司相紏察也
一家有罪九家举发若不紏举则十家连坐司犹管也
为什伍之法使之相兼管也
 谨案此非卫鞅保甲之法乎心虽残忍才颇雄长欲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89b 页
 民之守其法遵其令亦若舍此不能苏东坡云帝秦
 者商君也危秦者亦商君也美哉斯言也使以是法
 而范群黎悉归仁厚焉知不能以王道而化成天下
 何至立法自毙而遭后世之僇哉
宋张咏守蜀季春粜廪米其价比时减三分之一以济
贫民凡十户为保一家犯事一保皆坐不得籴民以此
少敢犯法王文康知益州献议者改咏之法穷民无所
济复为盗文康奏复之其赈粜法人日二升团甲给票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90a 页
赴场请籴始二月一日至七月终岁出米六万石蜀人
大喜为之谣曰蜀守之良先张后王惠我赤子俾无流
亡何以报之俾寿而康
 谨案张公以十家而共除一人之弊此弊之所以除
 也法变则盗兴王文康亟奏复之蜀人不但为之喜
 而且为之谣其法之有益于民而不可废也审矣膺
 牧民之任者思欲共跻于升平当以张公之所行为
 善则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90b 页
神宗熙宁三年十二月立保甲法其法十家为保五十
家为大保十大保为都保选众所服者二人为都保正
副凡保丁听自置弓箭习武艺于是诸州藉保甲聚而
教之
 谨案至难行者保甲盖里闾纷纭民居最称繁杂一
 时清理岂易稽查此事总在贤能县宰随时审势逐
 段分清积久认真渐有就绪王安石夲意亦欲寓兵
 于农但训练无时妨农骚扰民又何堪此苦是以行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91a 页
 之而无成耳欲行保甲者当不泥乎古而仍不背古
 斯称大经济
程伯淳令留城度乡村之远近为立保伍使其力役相
助患难相扶孤煢残疾者责之亲党令无失所出其途
者疾病皆有所养择其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乡民社
会为立科条旌别善恶使之有劝有耻在邑三载民爱
之如父母
 谨案保伍之法贤人君子之所必重者盖以舍此则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91b 页
 无以联络人情而使之交相劝勉也故程夫子于乡
 民社会之时特立科条使其有廉有耻患难相扶且
 拔其秀者而教之皆由别之清故能励之切使非保
 伍为立科条何从下手
范仲达为袁州万载令善行保伍法自来言保伍法无
及之者虽有奸细一无所容每有疑似无行止之人保
伍不敢著互相传送至县县验其无他方令传送出境
讫任满无一寇盗后张定叟知袁州欲觅其法而不可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92a 页
得偶有一县吏略记保甲之大槩云县郭四门外置隅
官四人此最𦂳要盖所以防卫而制变者也一个隅官
须各管得十来里方可若诸乡则置弹压之类而不复
置隅官默寓大小相维之意其用人子弟必使竭力料
理非比泛泛每以旌赏拔擢而激劝之
 谨案留心济世者无时不以善政为念者也若仲达
 行之于前定叟访之于后惜乎不能尽得其妙惟隅
 官之置知其所重要知防卫而制变者即社长之类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92b 页
 是也总之奖赏之事明则弹压之用切匪类不容于
 甲矣
朱熹于建宁府崇安县因荒请米既建社仓乃立保甲
法其法以十家为甲甲推一首五十甲推一人通晓者
为社首逃军无行不得入甲凡得入者又问其愿与不
愿惟愿者开其大小口若干共登一簿以便稽查
 谨案保甲法虽不为社仓而建但既建社仓此法断
 不可少不然司事者无人举报者无人贤否无由而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93a 页
 别虚实何从而知故欲富国强兵者在所首重而欲
 敦伦善俗者亦不可少缓也朱子学贯天人岂漫无
 所据而力行哉
从政郎董煟曰官司平日宜豫先抄劄五家为甲有死
亡迁徙当月里正申县改正凡知县到任责令用心抄
劄存县庶免临期里正有卖弄之弊
 谨案临期抄劄其弊无穷古今一辙惟保甲行而贫
 富瞭然矣然得之于平日者始为至当故豫为抄劄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93b 页
 济世之良模也
明张朝瑞行保甲法或言往岁赈饥皆领于里甲今编
保甲以代之何也曰国初之里甲犹今时之保甲昔相
邻相近故编为一里今年远人散每见里长领赈辄自
侵隐甲首住居窎远难以周知及至知而来来而取取
而讼讼而追追而得计所得不足以偿所失故强者怒
于言懦者怒于色只得隐忍而去甚有鳏寡孤独之人
里甲曰彼保甲报之于我何与保甲曰彼里甲报之我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94a 页
何与焉互相推委使民死于沟壑无可控诉者难以数
计不若立为画一之法俱归保甲盖凡编甲之民萃聚
一处其呼唤易集其贫富易知昔熙宁就村赈济张咏
照保粜米徐宁孙逐镇分散朱文公分都支给皆用此
法也
 谨案除奸剔弊莫善于保甲故留心赈救者首当重
 也盖保甲不行则审户不实无论恩施之大小悉为
 奸人冒破侵欺鳏寡孤独以致嗷嗷待食者仍绝粒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94b 页
 而填于沟壑也保甲顾不重哉
王守仁巡抚江西行十家牌法曰凡置十家牌须先将
各家门面小牌挨审的实如人丁若干必查某丁为某
官吏或生员或当差役习某技艺作某生理或过某房
出赘或有某残疾及户籍田粮等项俱要逐一查审的
实十家编排既定照式造册一本留县以备查考及遇
勾摄及差调等项按册处分更无躲闪脱漏一县之事
如指诸掌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95a 页
 谨案十家牌一行真实无虚则保甲之法已得八九
 但须注明左右邻居及每季更换之人方称至当否
 则迁移物故仍然混杂而无稽
周孔教抚苏时曰弭盗安民莫良于保甲法是法也为
弭盗而设是以治之之道编之也人情莫不偷安故其
成之也难为赈济而设是以养之之道编之也民情莫
不好利故其成之也易今令各府州县择廉能佐贰一
员专董其事大概先将城内以治所为中央每保统十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95b 页
甲各设保正副等人每甲统十户设甲长一人分东西
南北以东一保东二保东三保等为号南与西北亦如
之其在乡四方保正副又以在城保正副分方统之假
如在城东一保统东乡一保在城东二保统东乡二保
馀则皆以此为法是保甲者旧法也以城中之保而分
统乡间之保者新设之法也若乡间保长抗令即添差
助城中保长协力处分凡公事可以立办矣
 谨案保甲之法固不可缓若以在城保甲统在乡保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96a 页
 甲未免近于穿凿不若文公所行之法简便而稳当
 也
严保甲总论曰保甲之法不立城市错杂乡村窎远在
位君子乌能知其贤否并有馀不足之家也惟行之有
素按籍而稽奸宄不得容留贫富暸然在目冒破者无
有矣则保甲不与社仓相为表里者欤故不论赈济赈
贷赈粜饥年皆不可少虽平居无事之时亦不可不以
周礼为先也管子行之于齐而桓公得霸卫鞅施之于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96b 页
秦而孝公富强蜀人之颂美张王二公皆不离于此也
熙宁之可叹者安石欲寓兵于农反妨农时致民饥馑
不足道矣程伯淳令于留民以此而戴之如父母朱文
公建于闽贷以是而不敢有侵欺贤人君子尚不能舍
此而致治后之为政者何皆梦梦而不知所重也惟范
仲达行之而亦臻其妙后张定叟欲访之而不得其传
苍生之有幸有不幸也一至于此世道人心何从得古
深为可叹继此则董煟与张朝瑞言之凿凿悉中弊端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97a 页
不可不阅也王阳明之十家牌不踰此意周孔教之抚
苏法赖此成规总之保甲之法行任彼千头万绪散漫
难稽我则有条有理坦然明白赏罚既当风俗自敦孟
子亦言之矣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
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非此意耶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98a 页
  五奏截留以资急用
   (唐开元诏/熙宁诏)    (宋大中祥符诏/王岩叟)
   (元祐诏/吕颐浩)     (韩仲通/乾道诏)
   (胡林铨/明 聪)     (元尚书省臣/)
唐明皇开元二十五年九月诏曰大河南北人户殷繁
衣食之原租赋尤广顷年水旱廒庾尚虚今岁属和平
时遇丰稔而租所入水陆运漕缘脚钱杂必甚伤农务
在优饶惠彼黎庶息其转输大实仓储今年河南河北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98b 页
应送含嘉太原等仓租米宜折粟留纳本州
 谨案不知者以为上供急知之者以民食亦不可缓
 也留上供以备饥年即赵威后对齐使云苟无岁何
 有民苟无民何有君之意耳
宋真宗大中祥符间诏江淮发运司岁留上供米五千
石以备饥年赈济
 (宋/)董煟曰祖宗之时上供之米犹每岁截留以备赈
 济则常平义仓无所吝惜可知然则祥符之诏可不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99a 页
 端拜而大书乎
神宗熙宁中浙江数郡水旱灾伤诏拨本路上供斛斗
二十万石赈济
 谨案昔人云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熙宁中
 虽多天灾流行水旱频仍然尚有司马光赵忭吕公
 弼诸君子在岂不知国本之当重肯吝其仓庾哉九
 重一诏万姓回春矣
哲宗元祐元年王岩叟言淮南旱甚本路监司殊不留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99b 页
意诏发运司截留上供米一十万石比市价量减出粜
与缺米人户每户不得过三石
 谨案民情难抚最在饥年人不得食徙者徙而流者
 流四境靡宁矣岩叟之罪监司不亦宜乎幸朝廷即
 诏截留一十万石减价出粜活苍生于闾里辑奸宄
 于草茅一言出而享太平非岩叟之类哉
元祐四年留上供斗斛三分之一为米五十馀万斛尽
用其钱买银绢上供了无一毫亏损县官而命下之日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00a 页
所在欢呼
 谨案民情千古一辙昔日欢呼于今岂异积于太仓
 而红腐何若留外省以施恩爱民者所当急图也
高宗绍兴中户部尚书韩仲通乞以上供之米所馀之
数岁桩一百万石列廪贮之以备水旱诏从之上曰所
储遇水旱诚为有补非细事也
 谨案疏可题而不题非但不为小民作饥馑之谋亦
 不为君上建太平之策矣如韩公此疏一行饿莩赖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00b 页
 之而生盗贼因之而息不大有功于社稷哉
绍兴五年湖南旱甚吕颐浩为帅奏截拨上供米三万
石又令广西帅漕两司备五万石水运至夲路充赈济
全活甚众
 谨案民不得食死亡相继即无意外之虞已损国家
 元气吕公之奏截留非有爱民忧国之实心者不能
 也
孝宗乾道七年饶州旱伤截留在州桩管上供米三万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01a 页
石献助米二千石本州义仓八万馀石又拨附近县义
仓五万石又请借会子五万贯接续收籴米麦赈济
江州旱伤截留上贡米六千五百馀石本州义仓米四
万四千馀石截留赣州起到一万石赈粜本钱四万馀
贯作夲收籴米斛又拨本路常平米十万石诱劝上户
认籴米二万八千六百馀石吉筠等州见起赴建康府
米八万馀石桩管米六万七千馀石
 (明/)陈龙正曰饶州得米十六万馀石钱五万贯江州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01b 页
 得米三十三万馀石钱四万贯赈饥可谓厚矣观其
 多方措置非能如隋文帝之多藏也然彼有馀而不
 散以促其危此不足而乐散以绵其祚人主之存心
 天之福祸不其永鉴与
乾道间胡铨疏中有云熙宁间浙西灾伤而沈起张靓
不先事奏闻朝廷是不遵太宗之制也元祐间浙西灾
伤而苏轼先事奏乞处置是能遵太宗之制也今岁诸
路或旱或水方秋成之际米已翔贵日甚一日来春艰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02a 页
食灼然可知倘不先事而图则乙酉流离之患臣恐不

 谨案此疏所言足见截留之当早若临期拨用虽多
 无益顾拨用于既荒之后莫若截留于未荒之前胡
 公以天下为己任力排和议深折权奸无刻不以苍
 生为念故虑无不周言无不切也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尚书省臣言杭苏湖秀四州大
水请辍上供米二十万石审其贫者赈之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02b 页
 谨案大水为灾群黎饥馑在朝大僚能据实奏请留
 供赈饥不可谓非留心国计者然以四州亿万之民
 仅恃此项以为救济较之圣君贤主蠲赈兼行不惜
 重费者去之远矣
明宪宗成化二年江淮大旱民自相残命右副都御史
林聪往赈之聪奏借江南粮及支运粮储数十万给民
食与之种
 谨案江淮为财赋之区旱荒如此而不早为之计督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03a 页
 抚大吏之愆也截漕给种亦一时之权宜总之灾荒
 未至必先提策一段爱民仁心整顿一番惠民经济
 同寅协恭上以积诚召天和下为闾阎筹夲计斯得
 之矣
奏截留总论曰明储巏与都御史书有云目前救荒简
便应急百方以思莫如截留漕运之米为善泰昌元年
御史左光斗亦请截漕救荒可见智谋之士所见略同
唐宋之诏有自来矣元明虽不能及要亦未尝不以此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03b 页
为善也若王岩叟之罪监司韩仲通之得上谕为国为
民之心岂浅见者所能哉吕颐浩为赈饥而特请胡铨
能先事而疏题生饥人于将毙散盗贼于无形得荧荧
不救炎炎奈何之意矣林聪之奏请庶几乎近之圣天
子以四海为家岂必实粟于京而始为其粟哉况天庾
既足尘腐者多枵腹之民赖之得活何为畏缩不题忠
君爱国之臣当如是乎若夫看省分之大小奏截留之
多寡不独下救其民抑亦广上之泽于无穷矣愿牧民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04a 页
之君子推类以权其宜俾黎元偶处荒年而不知有饥
馁之色上下和乐中外乂安岂不称良有司之伟业欤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05a 页
  六稽常平以杜侵欺
   (汉耿寿昌/唐陆贽)    (隋文帝/宋韩琦)
   (余马靖/司 光)     (庆历诏/苏 轼)
   (高宗谕大/元张光)    (董张煟瑞/明 朝)
汉宣帝五凤四年岁丰榖石至五钱耿寿昌建言令边
郡皆筑仓榖贱时增价而籴以利农榖贵时减价而粜
以利民名曰常平仓民便之赐爵关内侯
 谨案一仓建而民农两利固本之法莫踰于此岂为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05b 页
 有司应急而成哉所以官司必不可令那用小民欲
 贷不必待乎奏闻利民而不利官耿侯立仓之意原
 是如此
隋文帝开皇间卫州置黎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
广通仓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汲晋之粟以给京师置常
平监
 谨案文帝之置仓亦云备矣但丰年既实粟于仓歉
 岁即宜散给于民始得建仓之益是以能藏而又能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06a 页
 发不似守藏者惟以吝惜为心则痌瘝视民之心时
 时切挚于衷矣
唐陆贽奏议有云臣闻仁君在上则海内无馁莩之人
岂必耕而饷之㸑而食之哉盖以虑得其宜制得其道
致人于歉乏之外设备于灾沴之前耳魏用平粜之法
汉置常平之仓隋氏立制始创社仓终于开皇人不饥
馑除赈给百姓外一切不得贷便支用每遇灾荒即以
赈给小歉则随事借贷大饥则录事分颁富不至侈贫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06b 页
不至饥农不至伤籴不至贵一举而数美具可不务乎
 谨案陆贽之意除赈给百姓外一切不得贷便支用
 盖积榖原以为民倘官长那用于平时荒年百姓更
 从何处支给况奸胥猾吏知其可以转移即生多少
 情弊陆贽此奏可谓良法
宋韩琦论常平仓米遇年岁不稔合减原价出粜但出
粜之时须令诸县取逐乡逐村下户姓名印给关子令
收执赴仓籴米每户或三石或两石不许浮数唯是坊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07a 页
郭则每日零细粜与浮居之人每日或一斗或五升则
人人尽受实惠
 谨案乡村来籴者以数石计城市来籴者以升斗计
 非常平不足以应之倘被借端那去急迫何从籴取
 故上司不得视为无碍钱粮下属不可因公借用倘
 上下交侵不但无颜以对耿侯益且深有愧于韩公
 矣
仁宗庆历二年余靖疏内有云天下无常安之势无常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07b 页
胜之兵无常足之民无常丰之岁由是古先圣王守之
有道制之有术倘有缓急不可无备景德中诏天下以
逐州户口多寡量留上供钱起置常平仓付司农寺系
帐三司不问出入今若先为三司所支则天下储蓄尽
矣伏乞特降指挥三司先借支常平夲钱处并仰疾速
拨还今后不得更支拨并依景德先降敕命施行
 谨案此疏说得何等明白若先为三司借去蓄积尽
 矣遇饥年将何救济余公之疏虑之深而言之切可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08a 页
 为常平万世不易之良规
庆历四年正月诏陕西榖翔贵其令转运司出常平仓
粟减价出粜以济贫民
 谨案减价出粜始得常平之意若早为有司所那百
 姓何由受惠圣意何由宣布此上台之稽察当严而
 小民之首告宜许也
司马光言常平之法此乃三代良法也向者有州县缺
常平粜本虽遇丰年无钱收籴又有官吏怠惰厌籴粜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08b 页
之烦不肯收籴尽入蓄积之家又有官吏虽欲趁时收
籴而县申州州再申其提点取候指挥动经累月已是
失时榖价倍贵以致出粜不行堆积腐烂此乃法因人
坏非法之不善也
 谨案有此三害已为常平之大蠹况又有那用之端
 存无一二饥年仍不赈粜四害并侵一无所惠不可
 向常平而生叹乎
苏轼奏内有云臣在浙江二年亲行荒政只用出粜常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09a 页
平米一事更不施行馀策若欲抄劄饥贫不惟所费浩
大有出无收而此声一布饥民云集盗贼疾疫客主俱
毙惟有依条将常平斛斗出粜即官司简便不劳抄劄
勘会给纳烦费但得数万石斛斗在市自然压下物价
境内百姓人人受赐古今之法莫良于此
 谨案东坡救荒惟以平粜常平为美后人犹议其赈
 有不及见有未广则凡后之为司牧者正宜于常平
 之法竭尽经营兴其利剔其弊使万姓永为利赖荒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09b 页
 年实有可恃斯为至计
高宗绍兴庚午高宗皇帝谓执政曰国家之常平仓以
备水旱宜令有司以陈易新不得侵用若临时贷于积
榖之家徒为文具无实效也
 谨案不得侵用四字高宗已深知有司之弊矣见得
 水旱为灾数之难料非豫备榖粟以救济生灵何以
 解一时之纷扰此诏可为万世法
从政郎董煟曰常平钱物不许移用不知他费不许移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10a 页
用至于救荒正所当用若必待报则事无及矣今遇旱
伤去处州县仰一面计度用常平钱于丰熟处循环收
籴以济饥民俟结局日以籴本拨还常平可也
 谨案此一莭说尽常平利弊何以近则不然便于官
 而不便于民常平似为官而设也呜呼是所重者官
 所贱者民不知米由民出聚而不散钜桥粟黎阳米
 是祸端也故侵那者在所当稽而现存者宜于赈粜
 也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10b 页
元张光大有云常平者荒歉之预备无伤于农有益于
民遇水旱雹蝗之变民无菜色不至流离饿殍之患良
法也可以遏富豪趋利之心无抄劄户口之烦有司视
为文具者原其所自籴本之未立耳若以御史所言将
三台追到赃罚银两各随所属拨为常平籴夲此为反
本还原仁民之良策也循环籴粜以济饥民何患乎米
有限而不能遍及村落哉为政君子果能深味常平之
意则可以固邦本结民心万世之长策也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11a 页
 谨案昔人知常平可以固邦本结民心谓返本还原
 之道莫若以赃罚银两收籴之非筹之熟而计之得
 者欤奈何后之司牧无米则听之有榖则用之民之
 困苦绝不经营循吏果若是乎查盘之不可稍怠也
 明矣
明张朝瑞有云伏睹大明会典洪武初令天下县分各
立预备四仓官为籴榖收贮以备赈济次灾则赈粜其
费小极灾则赈济其费大奈何岁久法湮各州县仅存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11b 页
城内一仓其馀乡社尽无之矣兹欲令各属县于东西
南北适中水陆道达人烟凑集处各立常平一所本道
查发赃罚并该府县无碍银两籴榖入仓不许逼抑科
扰平民或值中饥大饥以便赈粜赈济富者不许混买
仍用张咏赈蜀连坐法每岁本道或该府管粮官单车
一巡视焉以防官之治名而不治实者盖社仓之法立
以时收敛富者不得取重息腾高价贫民岁岁受赐沾
恩诚救荒之良策也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12a 页
 谨案从古法久弊生贵乎经理者之搜剔尽善备灾
 恤患诚无过于常平义仓今张公所言颇得致治之
 要然后世人情利弊尤须曲意体贴斟酌变通务使
 法立而民胥享法之利实在有益于草野斯称顺俗
 宜民之至计
稽常平总论曰常平仓循环籴粜出入利民之妙法良
有司能尽心于其间彻厎为民勿敢自便则苏公美意
犹然复见于今兹第使各省虽有常平仓即遇饥年官
钦定康济录 提要 第 112b 页
不得发民不得食以避部议之严是岂知立仓之本意
哉试思隋文之仓米粟未尝不足独以闭藏不给致败
庆历诏高宗谕庶几其可也所以戒借用之弊者莫如
陆贽与余靖得赈粜之美者首推韩琦与苏轼法之弊
也司马光言之最详仓之废也张朝瑞论之最当其他
皆可为规为式左传云备豫不虞善之大者也常平善
人之政稽察豫备之端可不慎重其事哉
钦定康济录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