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1039-023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闻见后录卷五      宋 邵博 撰
唐以前文字未刻印多是写本齐衡阳王钧手自细书
五经置巾箱中巾箱五经自此始后唐明宗长兴二年
宰相冯道李惠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
卖朝廷从之虽极乱之世而经籍之传甚广予曾大父
遗书皆长兴年刻本委于兵火之馀仅存仪礼一部
世传王氏元经薛氏传关子明易李卫公问对皆阮逸
卷五 第 1b 页 WYG1039-0235b.png
拟作逸尝以私稿示苏明允也晁以道云逸才辨莫敌
其拟元经等书以欺一世之人不难也予谓逸后为雠
家告立泰山石枯上林柳之句编窜抵死岂亦有阴谴

说文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之人其母感天而生故
从女又古姓姚妫姬姜之属皆从女者其义甚异典籍
难著云
伊川之学以诚敬为本其传震惊百里不丧匕鬯曰动
卷五 第 2a 页 WYG1039-0236a.png
之大者莫如雷故以雷言之震惊百里其威远也人之
致其诚敬莫如祭祀匕以载鼎实升于俎鬯以灌地而
降神方其酌灌以求神荐牡而祈享尽其诚敬之心虽
雷震之威不能使之惧而失守也故云不丧匕鬯夫临
大震惧能安而不自失者惟诚敬而已诚敬最善予故
表出之
伊川说纳约自牖曰约所以进结其君之道也自牖因
其明也牖所以通内外之象也人臣以忠信善道结于
卷五 第 2b 页 WYG1039-0236b.png
君心必自其所明处乃能入也人心有所蔽有所通所
蔽者闇处也所通者明处也就其明处而告之则易也
自古能谏其君未有不因其所明者也张子房之于汉
是也高祖以戚姬故将易太子是其所蔽也言而不察
何四老人者高祖素知其贤而重之此其不蔽之明心
故因其所明而及其事则悟之如反掌且四老人之力
孰与子房周昌叔孙通然不从彼而从此者就其蔽与
就其明之异耳且不论易之义当否于理则善矣故表
卷五 第 3a 页 WYG1039-0236c.png
出之
古易卦爻一彖二象三文言四系辞五说卦六序卦七
杂卦八其次第不相杂也先儒谓费直专以彖象文言
参解易爻今入彖象文言于卦下者自费氏始孔颖达
又谓王辅嗣之意象本释经宜相附近分爻之象故各
附当卦盖古易已乱于费氏又乱于王氏也予家藏大
父康节手写百源易实古易也百源在苏门山下康节
读易之地旧秘阁亦有本
卷五 第 3b 页 WYG1039-0236d.png
程伊川说黄裳元吉妇居尊位女娲氏武氏是也非常
之变不可言也故有黄裳元吉之戒如武氏之变固也
女娲不见于书果有炼石补天之事亦非变也不言汉
吕氏独非变耶苏仲虎则曰伊川在元祐时以罢逐故
为此说以诋垂帘之政予不敢以为然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王氏解视黍而谓之稷者忧而昏
也程氏解彼黍者我稷之苗也校先儒平易明白之说
固为穿凿云
卷五 第 4a 页 WYG1039-0237a.png
书伊训曰成汤既没太甲元年文义甚严无简册断缺
之迹孟子独曰成汤之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始为太
甲果然则伊尹自汤以来辅相四代何在汤在太甲弛
张如此在外丙在仲壬绝不书一事也考于历若汤之
下增此六年至今之日则羡而不合矣司马迁皇甫谧
刘歆班固又因孟子而失也独孔安国承其家法不变
盖诗书之外孔子不言者予不敢知也
东坡书上清宫碑云道家者流本于黄帝老子其道以
卷五 第 4b 页 WYG1039-0237b.png
清净无为为宗以虚明应物为用以慈俭不争为行合
于周易何思何虑论语仁者静寿之说如是而已谢显
道亲见程伊川诵此数语以为古今论仁最有妙理
予官中秘时陈莹中诸子出莹中荅杨中立辨伊川不
论先天之学书因以予旧见伊川从弟颖出伊川之书
盈轴必勉以熟读王介甫易说云云跋下方士为伊川
之学者曰吾师易学何王氏足言哗然不服欲我击也
欲更与之辨则旧誊颖所出伊川之书亡矣近守眉山
卷五 第 5a 页 WYG1039-0237c.png
有程生者出伊川贻其外大父金堂谢君书在晚谪涪
陵时犹勉以学易当自王介甫也录之将示前日以不
信遇我者颐启前月末吴斋郎送到书信急递中奉报
计半月方达冬寒远想动履安和侨居旋为客次日以
延望乃知止行甚悒也来春江水稳善候有所授能一
访甚佳只云忠涪间看亲人必不疑也颐偕小子甚安
来春本欲作春秋文字以无此书故未能却先了论孟
或礼记也春秋大义数十皎如日星不容遗亡只恐微
卷五 第 5b 页 WYG1039-0237d.png
细义例老年精神有所漏落且请推官用意寻究后日
见助如往年所说许止蔡般书葬类是也若欲治易先
寻易绎令熟只看王弼胡先生王介甫三家文字令通
贯馀人易说无取枉费功年亦长矣宜汲汲也未相见
间千百慎爱十一月初九日颐启知县推官
春秋书鲁文公毁泉台公羊曰讥之曰先君为之而已
毁之不如勿居也靖康初政尽毁宣和中所作离宫别
苑宰相不学之举非上意也
卷五 第 6a 页 WYG1039-0238a.png
康节手写易书诗春秋字端劲无一误失胄子之贤者
其谨藏之勿替
范淳甫内翰迩英讲礼至儗人必于其伦曰先儒谓儗
君于君之伦儗臣于臣之伦特其位而已如桀纣人君
也谓人为桀纣必不肯受孔颜匹夫也谓人为孔颜必
不敢受东城深叹其得劝讲之体
程伊川易传得失未议示不过辞也故为鄙近然亦辞
也在康节时于先天之易非不问不语之也后伊川之
卷五 第 6b 页 WYG1039-0238b.png
人数为妄争旧于陈莹中报杨中立游定夫书辨其略
矣并列之下方以遗知言之君子
陈莹中荅杨中立游定夫书康节云先天图心法也图
虽无文吾终日言未尝离乎是故其诗曰身在天地后
心在天地先天地自我出自馀恶足言又云数往者顺
知来者逆此一节直解图意如逆之四时之化也然则
先天之学以心为本其在经世者康节之馀事耳世学
求易于文字至语皇极其或以为考数之书康节诗云
卷五 第 7a 页 WYG1039-0238c.png
自从三度绝韦编不读书来十二年俯仰之间无所愧
任人谤道是神仙同时者目其人为神仙后来者名其
书为考数皆康节之所不憾也乃其心则务三圣而已
矣观物云起震终艮一节明文王之八卦也天地定位
一节明伏羲之八卦也盖先天之学本乎伏羲而备于
文王故其诗曰天地定位否泰反类山泽通气咸损见
义雷风相薄恒益起意水火相射既济未济四象相交
成十六事八卦相凭为六十四八卦者易之小成也六
卷五 第 7b 页 WYG1039-0238d.png
十四卦者易之大成也集伏羲文王之事而成之者非
孔子而谁乎康节尝谓孟子未尝及易一字而易道存
焉但人见之者鲜又曰人能用易是为知易若孟子可
谓善用易者也夫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故圣人之
用易阖辟于未然变其穷而通之也若夫暑之穷也变
而为寒寒之穷也变而为暑则是自变而自通者也穷
自变通自复何赖于圣人乎孔子赞易而非与易竞孟
子用易而语不及焉此所谓贤者识其大者其去圣人
卷五 第 8a 页 WYG1039-0239a.png
之用也不为远矣然而或非太玄为覆瓿之书或跻孟
子于既圣之列私论害公义有所在阖此于未然岂乏
人哉奈何其无益也观物云防乎其防邦家其长子孙
其昌是以圣人重未然之防是谓之易之大纲而其论
孔子所以尽三才之道者则曰行无辙迹至妙至妙在
一动一静之间而已矣阐先天之幽微先天之显不在
康节之书乎虽在康节之书而书亦不足以尽其奥也
故司马文正与康节同时友善而未尝有一言及先天
卷五 第 8b 页 WYG1039-0239b.png
学其著家范本于家人一卦而进取王弼之说今之说
易者方且厌常出奇离日用而凿太空也又或谓文正
公拟先天之学岂足以语二公弛张之意乎二公不可
得而见矣瓘徒见其书而欲窥其心然乎否耶当先觉
之任者愿赐一言庶几终可以无大过也
 
 
 闻见后录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