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1039-021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闻见后录卷一      宋 邵博 撰
太祖既定天下尝令赵普等二三大臣陈当今已施行
可利及后世者普等历言大功数十太祖俾更言其上
者普等历毕思虑无以言因以为请太祖曰吾家之事
唯养兵为百代之利盖凶年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
岁变生有叛兵而无叛民普等顿首曰此圣略非下臣
所及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
卷一 第 1b 页 WYG1039-0215b.png
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自唐以来大臣见君则列坐殿上然后议所进呈事盖
坐而论道之义艺祖即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
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
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太宗以柴禹锡赵镕皆晋邸故吏颇亲任之后禹锡镕
告秦王廷美阴谋事连宰相卢多逊赵普与多逊有积
怨上章乞备枢轴以纠奸变廷美谪房州多逊谪崖州
卷一 第 2a 页 WYG1039-0215c.png
擢禹锡枢密副使镕知枢密院禹锡镕益散遣吏卒于
国门内外侦事吏卒有醉酒与鬻书人韩玉斗殴不胜
者又诬玉有指斥语禹锡镕以闻玉伏法太宗寻知其
冤遂疏禹锡镕不复信用未几皆罢去廷美以太平兴
国七年五月迁房陵九年正月卒前诏以是年十一月
有事于泰山五月迅雷中烈火作焚乾元文明二殿罢
封泰山柴禹锡病狂阳赵普亦被重疾委吏甄?祷于
终南上清宫天神降语云普坐冤累耳廷美自真宗咸
卷一 第 2b 页 WYG1039-0215d.png
平二年方自房陵归葬汝州梁县新丰乡前已追复涪
王谥曰悼仁宗即位赠太师尚书令(并出/国史)
国初有神降于凤翔府盩厔县民张守真家自言天之
尊神号黑杀将军守真遂为道士每神欲至室中风萧
然声如婴儿守真独能辨之凡百之人有祷言其祸福
多验开宝元年太祖召守真见于滋福殿疑其妄十月
十九日命内侍王继恩就见建隆观降神神有晋王有
仁心等语明日太祖晏驾晋王即位是谓太宗诏筑上
卷一 第 3a 页 WYG1039-0216a.png
清太平宫于终南山下封神为翊圣将军(出大宗实录/国史道释老)
(志符/瑞志)
仁皇帝诞降章懿后榻下生灵芝一本四十二叶以应
享国四十二年之瑞云仁皇帝四时衣夹冬不御炉
夏不御扇禀天地中和之气故也燕恭肃王仁皇帝
叔父也颇自尊大数取金钱于有司曰预讨吾俸可也
积数百万有以闻诏除之御史沈邈言其不可帝惨然
曰御史误矣太宗之子八人惟王一人在耳朕当以天
卷一 第 3b 页 WYG1039-0216b.png
下为养数百万钱不足计也
仁皇帝庆历中亲除王素欧阳修蔡襄余靖为谏官风
采天下王公言王德用进女口事帝初诘以宫禁事何
从知公不屈帝笑曰朕真宗之子卿王旦之子有世旧
岂他人比德用实进女口已服事朕左右何如公曰臣
之忧正恐在陛下左右耳帝即命宫臣赐王德用所进
女口钱各三百千押出内东门讫奏帝泣下公曰陛下
既不弃臣言亦何遽也帝曰朕若见其人留恋不肯去
卷一 第 4a 页 WYG1039-0216c.png
恐亦不能出矣少时宫官奏宫女已出内东门帝动容
而起仁皇帝庆历年京师夏旱王公素乞亲行祷雨帝
曰太史言月二日当雨将以旦日出祷公言臣非太史然
度是日必不雨帝问故公曰陛下幸其当雨以祷不诚也
不诚不可动天故知不雨帝曰明日祷雨醴泉观公曰
醴泉之近犹外朝也岂惮暑不远出耶帝每意动则耳
赤耳已尽赤厉声曰当西太乙宫公曰乞传旨帝曰车
驾出郊不豫告卿不知典故公曰国初以虞非常今久
卷一 第 4b 页 WYG1039-0216d.png
太平豫告百姓但瞻望清光者众耳无虞也谏官故不
扈从明日特召王公以从日色甚炽埃雾涨天帝玉色
不怡至琼林苑回望西太乙宫上有云气如香烟以起
少时雷电雨甚至帝却逍遥辇御平辇彻盖还宫又明
日召公对帝喜曰朕自卿得雨幸甚又曰昨即殿庭雨
立百拜焚生龙脑香十七近至中夜举体乃温公曰陛
下事天当恭畏然阴气足以致疾亦当慎帝曰念不雨
欲自以身为牺牲何慎也仁皇帝内宴十门分各进
卷一 第 5a 页 WYG1039-0217a.png
馔有新蟹一品二十八枚帝曰吾尚未尝枚直几钱左
右对直一千帝不悦曰数戒汝辈无侈靡一下箸为钱
二十八千吾不忍也置不食李处度藏仁皇帝飞白四
民安乐四字旁题化成殿醉书赐贵妃呜呼虽酒酣嫔
御在列尚不忘四民故自圣帝明王以来天独以仁谥
之也
谏官韩绛面奏仁皇帝曰刘献可遣其子以书抵臣多
斥中外大臣过失不敢不闻帝曰朕不欲留人过失于
卷一 第 5b 页 WYG1039-0217b.png
心中卿持归焚之呜呼与世主故相离间人臣使各暴
其短以为明者异矣韩绛又言天子之柄不可下移
事当间出睿断仁皇帝曰朕不惮自有处分深恐未中
于理有司奉行则其害己加于人故每欲先尽大臣之
虑而行之呜呼与世主事无细大当否类出手敕用压
外庭公议者异矣
嘉祐二年秋契丹求仁皇帝御容议者虑有厌胜之术
帝曰吾待彼厚必不然遣御史中丞张昪遗之北主盛
卷一 第 6a 页 WYG1039-0217c.png
仪卫亲出迎一见惊肃再拜语其下曰真圣主也我若
生中国不过与之执鞭捧盖为一都虞候耳其畏服如

嘉祐中将修东华门太史言太岁在东不可犯仁皇帝
批其奏曰东家之西乃西家之东西家之东乃东家之
西太岁果何在其兴工勿忌
仁皇帝以嘉祐七年十二月丙申幸天章阁召两府两
制台谏等观三朝御书置酒赋诗于群玉殿庚子再幸
卷一 第 6b 页 WYG1039-0217d.png
天章阁召两府以下观瑞物十三种一瑞石文曰赵二
十一帝二瑞石文曰真君王万岁三瑞木曰大运宋𨼆
起成文四七星珠五金山重二十馀斤六丹砂山重十
馀斤七马蹄金八软石九白石乳花十瑞木左右异色
十一瑞竹一节有二弦并生其中十二龙卵有紫斑而
小十三凤卵色白而大观太宗真宗御集面书飞白命
翰林学士王圭题姓名遍赐之又幸群玉殿置酒作乐
亲谕以前日之燕草创故再为之无惜尽醉独召宰相
卷一 第 7a 页 WYG1039-0218a.png
韩琦至榻前酌鹿胎酒一大杯琦一举而尽各以金盘
贮香药分赐之明年三月帝升遐故韩琦哀册文云因
惊前会之非常似与群臣而叙别也
仁皇帝崩遣使讣于契丹燕境之人无远近皆聚哭北
主执使者手号恸曰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其后北朝
葬仁皇帝所赐御衣严事之如其祖宗陵墓云真宗时
皇嗣未生以绿车旄节迎濮安懿王养之禁中至仁宗
生用箫韶部乐送还邸后仁宗亦以皇嗣未生用真宗
卷一 第 7b 页 WYG1039-0218b.png
故事选近属得英宗养禁中以至嗣位英盖濮王第十
三子殆天意也
文思院奉上之私无物不具宣仁后同听政九年不取
一物呜呼贤哉
上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至南都筮日即帝位昭慈太后
遣内侍官邵成章以乘舆服御来有一道冠非人间之
制成章捧以奉上曰太母以奉殿下祖宗以来退朝燕
閒不裹巾只戴道冠自神宗始易以巾非旧制也愿殿
卷一 第 8a 页 WYG1039-0218c.png
下即位后退朝燕閒只戴此冠庶几如祖宗时气象上
流涕受之
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明太祖之
外止有三昭三穆而已前代帝王于太祖未正东向之
时大率所祀不过六初英宗即位祔仁宗而迁僖祖至
神宗即位祔英宗复还僖祖而迁顺祖司马文正公范
文忠公皆言僖祖当迁太祖当正东向之位最后孙观
文固言汉高祖得天下与商周异故太上皇不得为始
卷一 第 8b 页 WYG1039-0218d.png
祖光武之兴亦不敢尊舂陵今国家据南面之尊享四
海九州之奉者太祖之所授也不当以僖祖僣其祀请
以太祖为始祖而为僖祖立庙如周人别祀姜嫄之礼
禘祫之日奉祧东向此韩愈所谓祖以孙尊孙以祖屈
之意也丞相韩魏公读之叹曰此议足以传不朽矣王
荆公薄礼学又喜为异独以为不然三公之议格不行
今太祖犹未正东向之位云
元丰三年初行官制以阶易官爵禄新格中书令侍中
卷一 第 9a 页 WYG1039-0219a.png
同平章事为开府仪同三司左右仆射为特进吏部尚
书为金紫光禄大夫五曹尚书为银青光禄大夫左右
丞为光禄大夫六曹侍郎为正议大夫给事中为通议
大夫左右议谏为太中大夫秘书监为中大夫光禄卿
至少府监为中散大夫太常至司农少卿为朝议六曹
郎中朝请朝散朝奉大夫凡三等员外郎为朝请朝散
朝奉郎凡三等起居舍人为朝散郎司谏为朝奉郎正
言太常国子博士为承议郎太常秘书殿中丞为奉议
卷一 第 9b 页 WYG1039-0219b.png
郎太子中允赞善大夫中舍洗马为通直郎著作佐郎
大理寺丞为宣德郎光禄卫尉寺将作监丞为宗义郎
大理评事为承事郎太常寺太祝奉礼郎为承务郎秘
书省校书郎正字将作监主簿承务郎今岁月浸远旧
官制少有知者予故详出之
元符末徽宗即位皇太后垂帘同听政诏复哲宗元祐
皇后孟氏位号自瑶华宫入居禁中有冯澥者论其不
可曰上于元祐后叔嫂也叔无复嫂之礼程伊川谓先
卷一 第 10a 页 WYG1039-0219c.png
人曰元祐后之贤者也论亦未为无礼先人曰不然礼
曰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
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皇太后于哲宗母也于元祐后
姑也母之命姑之命何为不可非上以叔复嫂也伊川
喜曰子得之矣
绍兴己未春金人初许归徽宗梓宫宰臣上陵名永固
有王铚者言犯后魏明帝后周文宣二主陵名下秘书
省参考如铚言然前汉平帝后汉殇帝十国刘䶮同曰
卷一 第 10b 页 WYG1039-0219d.png
康陵本朝顺祖亦曰康陵后魏明帝后周宣帝唐中宗
同曰定陵本朝僖祖亦曰定陵前汉末帝唐懿宗王后
同曰安陵本朝宣祖亦曰安陵唐太宗曰昭陵本朝仁
宗曰永昭陵后魏宣武后曰永泰陵唐玄宗曰泰陵本
朝哲宗亦曰永泰陵盖本朝陵名犯前代陵名者不一
祖宗以来不避也予时为校书郎为秘监言具白丞相
不报再议徽宗陵名改永祐云本朝太祖神宗哲宗实
录皆有二本其更修各有自云国初诏有曰周文武成
卷一 第 11a 页 WYG1039-0220a.png
康陵各具衮冕掩闭亦不免唐末五代暴发之祸矣汉
唐以来陵墓不足道也
先人在元符年奏书直宣仁后事刑部有罪籍者三十
三不赦晚著辨诬犹三十年奏书也国有诬谍岂可直
先人疾病抚其书曰但俱吾藏山中耳上圣明元年之
三日诏扬宣仁后之功削诬谍下有司索先人辨诬
先人既薨予兄弟追怀迟虑未敢上有司急以复命则
奏曰与其藏诸名山为百世未见之书曷若上于公朝
卷一 第 11b 页 WYG1039-0220b.png
补一代不刋之史诏以辨诬秘著作之庭谍按新史亦
作辨诬一书著得于先人辨诬者每曰河南邵某云初
无先人斥一时用事者之言也用事者之家意予兄弟
近拟一书以附国论又诬矣故具列上元年二日诏哲
宗实录曾丞相以下文字以明今日正论不独自先人
辨诬出云
 
 闻见后录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