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745-063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医垒元戎卷一
            元 王好古 撰
  伤寒之源
帝曰人伤于寒而傅为热何也歧伯曰夫寒盛则生热
也寒气外凝内郁之理腠理坚致玄府闭致则气不宣
通湿气内结中外相薄寒盛热生故人伤于寒转而为
热汗之而愈则外凝内郁之理可知斯乃新病数日者
卷一 第 1b 页 WYG0745-0633b.png
也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
之时可汗而发也 海藏云伤寒冬伤于寒也邪气内
藏至春夏而发为热病元受邪气伏藏遇春夏风寒所
伤外邪唤出内邪也有有汗者有无汗者所以有伤风
伤寒之异也亦有先伤寒而后伤风者亦有先伤风而
后伤寒者亦有先伤寒而重感寒者亦有先伤风而重
感风者此四者汗有多寡亦有止作亦有常汗而不止
者有全无汗者先證重后伤轻则显重者先證轻后伤
卷一 第 2a 页 WYG0745-0633c.png
重则亦显重者当以脉谨察之不可忽也利害天壤死
生系焉有伤于阳者风雨寒暑是也有伤于阴者饮食
居处阴阳喜怒是也其变又有不可深数者元感风寒
与新伤各合而变有有形无形内外之异所以治之当
从其变而药不一也轻重寒暑在其中矣歧伯曰平旦
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降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
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扁鹊脉一呼一吸皆四至而涩者邪中雾露之气也仲
卷一 第 2b 页 WYG0745-0633d.png
景曰清邪中于上焦又曰霜降已后春分已前中雾露
者皆为伤寒也又曰清邪中于上焦浊邪中于下焦与
饮冷同伤也(此一条议论在阴證论/神术汤后雾露条下)且伤风者恶风伤
雨者恶湿伤寒者发热恶寒伤暑者心热畏日此皆伤
于阳者也饮食不节者或饥或饱或冷或硬居处不时
或塞或通或劳或逸阴阳太过者隐相易之形状或一
或二喜怒不常者须心腹之逆满或隔或痞此皆伤于
阴者也旧有冬伏之寒邪在经春夏之复伤而作伤于
卷一 第 3a 页 WYG0745-0634a.png
阳者则邪气外并伤于阴者则邪气内并新伤引出旧
伤也或四季之中有一日两伤有一时并伤则内外相
合其变至多矣或阳證或阴證或阴毒或杂證俱在其
中先外伤后内伤外就内而合病若头痛身疼轻而内
伤重者当先治内之重者后治外之轻者先内伤后外
伤内就外而合病若心腹痞闷轻而外伤重者当先治
外之重者后治内之轻者然亦有内外俱轻亦有内外
俱重当各从其所可先者而先治从其所并治者而并
卷一 第 3b 页 WYG0745-0634b.png
治次弟不失万举万全矣治内兼外者不可寒下若下
则陷经邪于内治外兼内者不可热发若发则益中热
于外二者皆逆岂不危乎药之寒热可轻用哉
  内伤论
内伤先伤胃或曰上热下冷伤食病也手足四支微冷
或四顺两胁热甚此少阳也中州先伤少阳反病者何
也答曰内伤者先伤胃足阳明也经云脾胃相通五谷
消是脾与胃阳戊阴己共为腐热今既胃伤连及脾也
卷一 第 4a 页 WYG0745-0634c.png
两胁虽为少阳之地章门二穴所处即脾之膜也胁安
得不热况从内而至外者先少阳内伤中州而少阳亦
病也假令内伤有巴豆及诸湿热之属又有备急丸寒
热各半之例又有枳实大黄牵牛之属亦有神曲麦蘖
缩砂仁及三棱广茂之例其药不一又有玄明丸煮黄
丸种种不一内伤之疾岂一药所能毕哉今人无论證
之寒热人之虚实便之要结只一药而主之寒热安得
不差所以人病者虚劳残疾无所不有也然内伤脾胃
卷一 第 4b 页 WYG0745-0634d.png
与少阳俱病此阳病也若内伤阴病当以理中而复脉
虚而细少阴病也脉虚而弦厥阴病也脉弱而虚太阴
本病也(三阴之药具见阴證论洁古老详说可下之药/于前今又详说可用之药于后并见阴證论)
有无病能食而伤者有有病不能食而伤者不可不知
也内伤心腹痛大小便不通服食药心腹微快大小便
通馀邪传入干标头痛发热后治其标标药合随三阳
经用轻治之即愈此由内而外先治其内后调其外此
其法也以其饮食过多伤之太过故邪热之气传入于
卷一 第 5a 页 WYG0745-0635a.png
标内既以定外又安得为之全愈若冬伏寒之气在经
内伤唤出冬伏之邪先内伤次标病亦如前法先治内
后治外此内重而外轻故如是也若外重而内轻先治
其外后治其内可也以上止是内伤太过非积寒伤冷
也若积寒伤冷脉已从阴虽有标病不须治标独治内
也内三阴之经所用皆温剂内既得温标病不发而自
愈何以然发表之药不远热也三阴温虽非发表之药
亦不远热也内既以温标病从内而变亦从此而解矣
卷一 第 5b 页 WYG0745-0635b.png
若错汗之三焦之气绝而成太阴也此温中之剂虽独
治内亦兼治外也不可不知 阴證治本不治标标本
俱得治标不治本标本俱失 已有冬伏寒邪若内伤
唤出旧邪使见太阳證也若无冬伏寒邪者止是内伤
发出不和邪气多显少阳證也两胁热甚头额痛手足
冷如厥逆状热甚然后手足温或热虽手指末亦有微
冷者(王朝奉集仲/景活人例)
  不可汗不可吐不可下
卷一 第 6a 页 WYG0745-0635c.png
大法春宜吐春夏宜发汗秋宜下凡用发汗及吐下汤
皆中病便止不必尽剂也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
故也宜附子汤 阳已虚尽自弱涩者复不可下之宜
小柴胡汤 动气在左在右在上在下并不可发汗宜
柴胡桂枝汤 少阴病脉细沈数病在里不可发汗宜
当归四逆汤 少阳不可发汗宜小柴胡汤 咽中闭
塞咽喉乾燥亡血衄家淋家疮家不可发汗已上六證
并小柴胡汤 下利清壳不可发汗宜理中汤四逆之
卷一 第 6b 页 WYG0745-0635d.png
类若四逆厥及虚家皆不可吐厥宜当归四逆汤虚宜
附子汤 有热人可黄耆人参建中汤 少阴病隔上
寒乾呕不可吐宜小半夏加橘皮汤温中丸 咽中有
动气不可下咽中闭塞不可下宜乌扇汤 诸外实者
不可下诸四逆厥者不可下虚家亦然厥宜当归四逆
汤虚宜附子汤 有热入黄耆人参建中汤本虚攻其
热必哕小柴胡汤 脉浮而紧法当身痛宜以汗解假
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荣气不足血少故也宜小柴胡
卷一 第 7a 页 WYG0745-0636a.png
汤 脉濡而紧濡则卫气微紧则荣中寒阳微卫中风
发热而恶寒荣紧卫气冷微呕心内烦此不可汗宜小
柴胡汤 脉濡而弱不可发汗宜小柴胡汤 脉浮而
大浮为气实大为血虚小便当赤而难胞中当虚今反
小便利而大汗出法应卫家微可与小建中汤今反更
实津液四射荣竭血尽乾烦而不得眠此不可下宜与
小柴胡汤 脉浮大应发汗宜柴胡桂枝汤而反下之
为大逆脉浮而𦂳者不可下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数不
卷一 第 7b 页 WYG0745-0636b.png
可下宜柴胡桂枝汤 下之必烦利不止宜葛根黄芩
黄连汤 脉濡弱浮数不可下宜小柴胡汤 脉濡弱
微涩微则阳气不足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
而且寒不可下宜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结胸脉浮
大不可下下之即死宜小陷胸汤 夫阳病多者热下
之则鞕宜小柴胡汤 太阳发汗不彻转属阳明微汗
出不恶寒若太阳證不罢下之为逆宜桂枝麻黄汤
太阳病饥外證未解不可下下之为逆宜桂枝麻黄汤
卷一 第 8a 页 WYG0745-0636c.png
 病致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
下之因作痞 病脉浮而𦂳而复下之𦂳反入里则作
痞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不可下宜麻黄杏子
甘草石膏汤 太阳与少阳合病心下鞕颈项强而眩
者不可下宜小柴胡汤 四逆厥及虚家皆不可下厥
宜当归四逆汤虚家宜附子汤 病欲吐者不可下宜
小半夏加橘皮汤 太阴腹痛吐食白利腹痛下之必
胸下结鞕 厥阴病渴气上冲心心中热既不欲食食
卷一 第 8b 页 WYG0745-0636d.png
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
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平星寒脉弘迟者此胸中寒
实不可下也宜温中汤生姜汁半夏汤 无阳證强大
便鞕者下之必清谷腹满宜用蜜煎导等法伤寒五六
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也宜当归
四逆汤下之即死宜四逆加人参汤 藏结无阳證不
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攻谓/下也)宜用
小柴胡汤 针关元穴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證不可攻
卷一 第 9a 页 WYG0745-0637a.png
之宜小柴胡汤 阳明病身面色赤攻之必发热宜调
胃承气汤 色黄者小便不利也宜五苓散 阳明病
心下鞕满者不可攻之宜生姜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攻之利不止者死宜四逆汤 不可汗吐一条三法利
害非轻前人多列经后大扺医之失只在先药药之错
则变生若汗下不差则永无亡阳生黄畜血结胸痞气
及下利洞泄协热利痉急虚劳等證生矣以其如此故
录大禁忌于前使医者当疾之初不犯也
卷一 第 9b 页 WYG0745-0637b.png
又三忌
  时忌 春夏不宜桂枝秋冬不宜麻黄
  药忌 已汗者不得再发已利者不得再泄
  病忌 虚人不宜用凉实人不宜用热其所犯之
     剂当从缓而轻
海藏云前人说不可汗下吐三法多在经后读者往往
遗之此用药之大禁必不可犯今列之篇首使人易见

卷一 第 10a 页 WYG0745-0637c.png
六阳證 先足经从汤液 后手经从杂例
仲景桂枝汤
 治太阳證伤风自汗脉浮而缓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一/钱半)甘草
  红枣(去核夏加黄芩/知母石膏升麻)
 右为粗末水一盏煎至八分温服自汗小便不数者
 宜用无汗小便数手足分不恶寒或膏粱好饮者不
 宜用
卷一 第 10b 页 WYG0745-0637d.png
小建中汤
 治阳脉涩阴脉弦
  桂(三/字)  芍药(一钱/半)甘草(半/钱) 生姜(三/片)
  红枣(擘去核/后放此)
 右为粗末每服五钱生姜三片枣一枚水一盏半煎
 至八分去滓下胶饴两匙再煎温化服日三夜二尺
 脉尚迟再加黄耆末一钱 后人用治杂病改桂枝
 为桂取其厚薄不言枝
卷一 第 11a 页 WYG0745-0638a.png
金匮小建中汤
 治虚劳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
 咽乾口燥宜此方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 甘草(三两/煮)生姜(三两/切)
 右六味㕮咀以水七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内胶
 饴令消温服一升曰三服呕家不可用此汤以其有
 甘草故也
千金疗男女因积劳虚损或大病后小腹作疼四体沈
卷一 第 11b 页 WYG0745-0638b.png
 滞骨内疼酸吸吸少气行动喘惙或小腹拘急腰背
 强痛心中虚悸咽乾唇燥面目少色或饮食无味阴
 阳癈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久者积年轻者有日渐
 致瘦削五藏气竭则难可复根又治肺与大肠俱不
 足虚寒之气小腹拘急腰痛羸瘠百病肘后黄耆建
 中汤有人参二两
金匮黄耆建中汤
 虚劳里急诸不足宜此方主之
卷一 第 12a 页 WYG0745-0638c.png
  黄耆  桂枝(去/皮) 生姜(各一/两切)芍药(六/两)
  甘草(三两/煮)大枣  胶饴(一/升)
 右七味㕮咀以水七升先煮六味取三升大滓内胶
 饴令消温服一升日三服 集验云呕者加生姜腹
 满去枣加茯苓四两一方疗肺虚损不足痞气加半
 夏五两
金匮黄耆桂枝五物汤
 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乐人骨弱肌肤盛重因
卷一 第 12b 页 WYG0745-0638d.png
 疲劳血出卧不得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
 自涩在寸曰开上下𦂳宜针阳气令脉和𦂳去则愈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𦂳外證身体
 不足如风状宜此方主之
  黄耆(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生姜(六两/切)
  大枣
 右五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作
 三服一方有人参
卷一 第 13a 页 WYG0745-0639a.png
金匮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天雄散亦主之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男子面色薄
 者主浊及亡血卒喘悸浮者里虚也 男子脉虚沈
 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日暝兼衄
 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
 春夏剧秋冬差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男子脉
 微弱而涩为无子精清冷夫失精家小腹弦急阴头
 寒目眩(一作眼胀/胀痛也)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
卷一 第 13b 页 WYG0745-0639b.png
 精脉得之芤动微𦂳男子失精女子梦交并以此方
 主之
  桂枝(去/皮) 芍药  生姜(各二/两切)甘草(二两/煮)
  大枣(十二/枚)龙骨(煅/) 牡蛎(各三/两熬)
 右七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少
 诺云虚羸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一分故
 云加龙骨汤
天雄散
卷一 第 14a 页 WYG0745-0639c.png
  天雄(三两/去皮)白术(八/两) 桂枝(六两/去皮)龙骨(一两/煅)
 右四味捣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不如稍增之
易简建中汤
 治腹中切痛增损治疗各各不同并见于后此药饮
 酒人不喜甘者不宜服此药与桂枝汤用药一同但
 减芍药加官桂枝数专治伤风发热自汗用此药表
 之无汗者不宜服此
  官桂(三/分) 白芍药(一两/半)甘草(半/两)
卷一 第 14b 页 WYG0745-0639d.png
 右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二枚煎至
 六分去滓服
 大治妇人血痛男子心腹疼痛并四肢拘急疼痛心
 腹疼痛甚者加远志半两或吐或泻状如霍乱及冒
 湿寒贼风入腹拘急切痛加附子三分 痛气发作
 当归附子建中汤煎时加蜜一匙头许 一方治男
 子妇人诸虚不足小腹急痛胁肋膨胀脐下虚满胞
 中烦悸面色痿黄唇口乾燥少力身重胞满短气腰
卷一 第 15a 页 WYG0745-0640a.png
 背强痛骨肉酸疼行动喘乏不能饮食或因劳伤过
 度或因病后不复加黄耆一两半名黄耆建中汤
 一方治妇人一切气血虚损及产后劳伤虚羸不足
 腹中疼痛呼吸少气小腹拘急痛引腰背时自汗出
 不思饮食加当归一两
柴胡桂枝汤      桂枝人参汤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桂枝芍药汤(若误下传/里傅表也)
桂枝加大黄汤(去枝加大黄与大柴胡法有表有里同/例 已上诸汤并见活人旧小本中)
卷一 第 15b 页 WYG0745-0640b.png
主朝奉桂枝白虎问答
 云春初秋末冬月方用桂枝麻黄五六月壮热不用
 白虎若诺用桂枝麻黄则内热发黄生班必死二月
 三月四月温病宜阳旦汤七月八月犹热病壮热尚
 宜白虎自然汁解或问孙曰杜张皆言变苦果见桂
 枝麻黄證亦岂得不用只用白虎也孙曰此说甚妙
 但临时看證用之老弱之人不宜白虎白虎治伤寒
 亦治渴證
卷一 第 16a 页 WYG0745-0640c.png
桂枝例
活人阳旦汤
 治中风伤寒脉浮发热往来汗出恶风项强鼻鸣乾
 呕
  桂枝(三/) 芍药(三/) 甘草(二/) 黄芩(二/)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枣一个生姜三
 片煎至一盏取八分清汁温服
 自汗者加附子渴者加桂加括蒌主利者去芍药名
卷一 第 16b 页 WYG0745-0640d.png
 当归建中汤若产后半月每日三服令人可壮
黄耆建中汤
  桂   芍药  甘草  加黄耆
当归建中汤
  桂   芍药  甘草  加当归
局方药令黄耆汤 范汪当归汤皆出桂枝建中例
大建中汤(主治并/见局方)
  桂心(三/钱) 芍药(二/钱) 甘草(八/钱) 枣(二枚/擘破)
卷一 第 17a 页 WYG0745-0641a.png
  生姜(八/钱) 加黄耆(二/钱)当归(一/钱) 人参(一/钱)
  附子(半/钱) 半夏(三/钱)
 右㕮咀水五盏煎至三盏去滓分作三服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甘草汤      桂枝白术甘草汤(四/味)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四味/漫水)茯苓桂枝生姜甘草汤(四/味)
卷一 第 17b 页 WYG0745-0641b.png
桂枝加桂汤
桂枝去芍药加蜀葵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柴胡桂枝甘草汤
 桂加乾姜三心下悸者去芍药加茯苓三虚劳里急
 者正阳旦汤主之煎时入胶饴住 若脉浮𦂳无汗
 发热者不可与服也
活人阴旦汤(王朝奉阴旦阳/旦汤与活人同)
 治伤寒股节疼痛内寒外热虚烦
卷一 第 18a 页 WYG0745-0641c.png
  桂心(三/) 芍药(三/) 甘草(一/) 大枣(十五/枚)
  乾姜(一/) 黄芩(二此一味/酌量加减)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
 温服日三夜二
活人解肌汤(治温病头/疼壮热)
  桂心(一/分) 芍药(半/两) 甘草(一/分) 麻黄(三/分)
  葛根(一/两) 黄芩(半/两)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枣一枚煎至八
卷一 第 18b 页 WYG0745-0641d.png
 分日三服三日后不解者再服脉浮者宜再服脉沈
 实者下
仲景麻黄汤(治伤寒无汗/脉浮而𦂳)
  麻黄(去节/一钱)官桂(去浮皮/一钱)甘草(半钱/煮)杏仁(三个/半)
 右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夏加知母黄芩石膏恐有斑黄之变惟冬与春病人
 素虚寒者不宜加此
仲景桂枝各半汤
卷一 第 19a 页 WYG0745-0642a.png
  桂枝(一钱/半)芍药(一/钱) 生姜(一/钱) 甘草(一/钱)
  麻黄(一/钱) 杏仁(二枚/半)(半/枚)
 右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奉议先生云治伤风得伤寒脉伤风脉證脉不同故宜
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
大青龙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大青龙汤去桂是也)
  麻黄(三/钱) 桂(一/钱)  杏仁(二/枚) 生姜(五/钱)
卷一 第 19b 页 WYG0745-0642b.png
  枣(一/枚)  甘草(一/钱) 石膏(一钱/半)
 右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汗周止后服
小青龙汤
  麻黄  细辛  乾姜  甘草
  桂枝  芍药(各三/字)五味子(各半/钱)半夏(一钱/一字)
  生姜(三/片) 枣(一/枚)
 右为粗末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三夜二
卷一 第 20a 页 WYG0745-0642c.png
 后人增损为华盖散大青龙去桂石膏倍杏仁治𠻳
仲景杂方治客忤
  麻黄(四/两) 杏仁(七十/枚)甘草(三/两)
 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服之
又方
  桂(一/两)  生姜(三/两) 栀子(十四/枚)(五/合)
 右以酒三升搅煮之去滓顿服取差一法用桂枝一
 法用麻黄以其有汗无汗也
卷一 第 20b 页 WYG0745-0642d.png
仲景麻黄升麻汤
 治坏證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沈而迟手足厥下
 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
  升麻(一两/一钱)麻黄(去节/二两)知母  黄芩
  葳蕤(各十/八铢)石膏  白术  乾姜
  芍药  天门冬 桂枝  茯苓
  当药(一两/一钱)甘草(六/铢)
 右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
卷一 第 21a 页 WYG0745-0643a.png
 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
 尽汗出愈寸脉沈迟下部又不至泄利久不止不可
 轻用此药
海藏云仲景麻黄升麻汤条下为下之而寸脉沈迟或
 厥或咽喉不利咳𠻳下脓血或下利不止断作难治
 此药有桂枝有麻黄汤有乾姜芍药甘草汤有白虎
 汤内更有少阳药黄芩是也此是三阳合而标病不
 应不应下而下之坏而成肺痿也若脉不迟者去乾
卷一 第 21b 页 WYG0745-0643b.png
 姜官桂不下利者亦去之寸口脉小者去黄芩此随
 證而加减之也前人全用药以某前證悉备故用三
 阳标药以治之经曰治病必求其本是也
  肺痿之源
衍义云有一温病已十二日诊之其脉六七至而涩寸
 稍大尺稍小发寒热颊赤口乾目不了了耳聋问之
 病后数日经水乃行此属少阳热入血室也若治不
 对病则必死乃按其證与小柴胡服之二日又与小
卷一 第 22a 页 WYG0745-0643c.png
 柴胡汤加桂乾姜也一日寒热遂止又云我脐下急
 痛又与抵当丸微利脐下痛痊身渐凉脉渐匀尚不
 了了乃复与小柴胡汤次日云我但胞中热燥口鼻
 乾又少与调胃承气汤不得利次日又云心下痛又
 与陷胞丸半服利三行之日虚烦不宁时妄有所见
 时复狂言虽知其中有燥屎以其极虚不敢攻之遂
 与竹叶汤去其烦热其夜大便自通至晓两次有燥
 屎数枚而狂言虚烦尽解但咳𠻳唾此肺虚也若不
卷一 第 22b 页 WYG0745-0643d.png
 治恐乘虚而成肺痿遂与小柴胡去人参大枣生姜
 加乾姜五味子汤一日咳𠻳减二日而病悉愈以上
 皆用张仲景方
王朝奉阳毒条下有金匮千金唾脓血二条内有吐血
 肺痿失治久不愈变肺痈为难治孙真人详说并药
 證具见甘桔例少阴条下并出仲景金匮祖方
仲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卷一 第 23a 页 WYG0745-0644a.png
麻黄附子甘草汤(主治修制/并见活人)
易简杏子汤
 治一切咳𠻳不问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及虚劳咯血
 痰饮停积悉皆治疗
  人参  半夏 茯苓 乾姜 甘草
  官桂  芍药 五味子 细辛
 右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杏仁去皮尖剉五枚姜
 五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
卷一 第 23b 页 WYG0745-0644b.png
 若感冒得之加麻黄等如脾胃素实者用罂粟壳去
 筋膜碎剉以醋淹炒等分加之每服添乌梅一枚煎
 服其效尤验若呕逆恶心者不可用此法又云杏仁
 人参倍加麻黄添芍药加麻黄之数乾姜五味子各
 增一半名小青龙汤大治久年咳𠻳气虚喘急皆得
 其宜二方中有麻黄有汗人不宜服此剂
仲景麻黄汤例
仲景麻黄杏仁薏苡仁汤(治风湿身烦/疼曰脯剧者)
卷一 第 24a 页 WYG0745-0644c.png
  麻黄(三/两) 杏仁(三/枚) 甘草  薏苡仁(各一/两)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温服
仲景薏苡仁附子汤(治胸痹偏/缓急者)
  薏苡仁(一十/五两)附子(十枚/炮)
 右二味杵末每服方寸七日三
活人麻黄葛根葱䜴汤
 治伤寒三二日头项腰脊痛恶寒脉浮而𦂳四味随
 定夺分两
卷一 第 24b 页 WYG0745-0644d.png
 右剉如麻豆大水煮麻黄去沫次下葛根二十沸次
 下豉次下葱白煎成去滓温饮少时以葱醋粥投之
 覆衣取汗后有活人葱白例并王朝奉葱白等方
活人知母麻黄汤    易老解利法
  乾山药(一/两)藜芦(一/钱)
 右为细末纸燃蘸少许鼻内嗅之
麻黄醇酒汤(治黄/疸病)
 凡用麻黄去节去沫曝乾再用麻黄一把去节绵裹
卷一 第 25a 页 WYG0745-0645a.png
 美酒五升煮取半升去滓顿服
一法治风此个风字非伤风自汗即中风痹而无升故
 用麻黄后越婢中有风痹字
  麻黄(一/两) 穿山甲(二/钱)人参(二/钱) 甘草
 水酒各一碗同煎服
越婢汤(治风湿痹/脚气弱)
  麻黄(去节去沫/焙二两)石膏(四/两) 白术(一/两)
  附子(一两/炮)甘草(煮半/两)
卷一 第 25b 页 WYG0745-0645b.png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
 枚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通顶散(解利/伤寒)
  藜芦(半/两) 踯躅华(一/钱)藿香叶(二/钱)
 右为细末纸燃蘸少许鼻内嗅之
活人独活散(治伤寒/温湿)
  羌活  独活  防风  细辛
  黄芩  川芎  甘草  人参
卷一 第 26a 页 WYG0745-0645c.png
  茯苓  枳壳  甘菊华 石膏
  麻黄  蔓荆子 薄荷  生姜
 右十三味为粗末坐姜薄荷水煎去滓温服年高者
 以川芎代黄芩自汗者减麻黄风湿證多自汗故减
 麻黄
活人败毒散
 治伤风温疫风湿风眩风痰卑湿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卷一 第 26b 页 WYG0745-0645d.png
  枳壳  人参  茯苓  桔梗
  甘草  川芎
 为细末生姜水煎或沸汤点亦可大人小儿皆宜瘴
 烟之地温疫时行或人多风痰或处卑湿脚气此药
 不可阙也
海藏云伤寒得伤风脉伤风得伤寒脉故仲景有大青
 龙之剂及汗出过多戒不可服有筋惕肉瞤之證许
 公学士谆谆以此则知麻黄桂枝不可轻用也及洪
卷一 第 27a 页 WYG0745-0646a.png
 川韩氏又有桂枝之戒以其乱治贵贱之不同芳草
 齑盐之不等故耳至于杨氏明理特有互见脉体非
 精于持诊者则未易能也后之学者安所适从哉
先师洁古老人博采众方别立一法作十味大羌活汤
 无问有汗无汗中风中寒悉皆治之使喜温者去五
 积之变热好凉者除双解之变寒虽市夫农子用而
 无失自非圣贤之前身岂能笔下有此胸次耶
易老大羌活汤
卷一 第 27b 页 WYG0745-0646b.png
 治伤寒脉浮而𦂳伤风脉浮而缓并解两感恶候
  羌活  防风  白芷  川芎
  细辛  甘草  苍术(制/) 生地黄
  黄芩
 右粗末每服五钱生姜五七片水一盏半煎至七分
 去滓稍热服无时 大羌活汤全生地黄木许臼中
 别为粗末各等分称之名曰羌活地黄各半汤解利
 两感伤寒有神详说见难知易老大羌活汤剂料大
卷一 第 28a 页 WYG0745-0646c.png
 小服饵温热加减并从缓急法
 法加大黄治风热淫于内同泻青丸主治并见钱氏
  一法治破伤风用豆淋酒煎素有寒者加草乌头
 白末一字服之
芎辛例
芎辛汤(治头风鼻塞身/重肩背拘急)
  川芎(半/两) 细辛根(二/钱)甘草(一钱/半)
 右为粗末量多少水煎去滓分二服临卧 一法加
卷一 第 28b 页 WYG0745-0646d.png
 吴白芷辛夷甘菊华治鼻出黄水浊涕不绝脑痛目
 昏
易简芎辛汤
 治一切头痛发热者不当服其馀痰厥饮厥肾饮等
 證偏正头痛不可忍者只以此药并圣饼子不拘病
 退但多服此自能作效仍服养正丹黑锡丹并用此
 药调钟乳粉间服诸證头痛𦂳揵之法法以踰此但
 头疼多用石膏盖取其能坠痰饮然恐性寒故以钟
卷一 第 29a 页 WYG0745-0647a.png
 乳代之肾厥头疼尤得其宜或以石膏煅过为末用
 亦得
  生附子 川乌头(生/)南星(炮/) 乾姜
  细辛  川芎(各一/两)
 㕮咀每服四钱水二盏姜五片茶芽少许煎至六分
 去滓食前服 若气壅塞盛只用川芎一两细辛半
 两甘草三钱煎至如前服 又一方治头疼以细辛
 二钱川芎白芷减半为细末搐入鼻中 一方治气
卷一 第 29b 页 WYG0745-0647b.png
 虚人头疼以附子一只生去皮切作四片用生姜自
 然汁一大盏浸一宿慢火煮乾再煮再蘸再煮后以
 渗尽姜汁为度高良姜等分为细末臈茶调服之
 又治著湿头重眩晕用川芎白术生附子等分官桂
 甘草减半每服四钱姜十片煎服
白龙丸
 治男子妇人一切风遍身疮癣手足顽麻偏正头疼
 鼻塞脑闷大解伤寒头风又治雾露之气或发热
卷一 第 30a 页 WYG0745-0647c.png
  川芎  细辛  甘草  藁本
  白芷(各等/分)
 右为细末药四两入石膏半斤细末系煅了者水搜
 丸每两分入丸薄荷茶清嚼下一丸食后服风蛀牙
 疼用一丸分作三乾擦后用汤漱之便用葱茶嚼下
 一二丸或作汤服之亦可
拨云散(治/眼)
  羌活  防风  甘草  柴胡
卷一 第 30b 页 WYG0745-0647d.png
 右等分水煎服之
海藏法白术汤
  白术(三/) 防风(二/) 甘草(一/)
同仲景桂枝汤 黄耆汤 止汗者以生姜煎服
神术汤
  苍术(三/) 防风(二/) 甘草(一/)
同仲景麻黄汤 发汗者以葱白生姜煎服
 若以此二药若伤寒得伤风脉伤风得伤寒脉亦同
卷一 第 31a 页 WYG0745-0648a.png
 各半例加减治法并见阴證论六气加减
黄耆汤(主治并见/阴證论)
  人参  黄耆  白术  白茯苓
  芍药  甘草  一法加 霍香
  陈皮  生姜
黄耆甘草汤
 治风寒入腠理令人肤痛行走无定(肤痛者摩之即/痛按之即肉不)
 (痛/也)
卷一 第 31b 页 WYG0745-0648b.png
  黄耆(三/) 甘草(一/) 生姜煎服
活人防风牡蛎白术汤
 治发汗多头眩汗出筋惕肉瞤此坏證也
  防风  牡蛎粉  白术(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酒调下米饮汤亦得日二三服
 汗止便服小建中汤
  风论
上古圣人之教下也谓虚邪风避之有时注云乘虚而
卷一 第 32a 页 WYG0745-0648c.png
入非也俗云贼风者窗牖之风亦非也虚邪者从前来
者为虚邪不胜己者亦为虚邪也经云从风入腠理注
云辟被虚邪亦天之虚邪也移精变气云贼风数至虚
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肉无问邪之虚实
皆乘虚而入非乘虚而入便为虚邪也乃从前来与不
胜己皆为虚邪也春甲乙则金风秋庚辛则炎风便是
贼风也故胜己者为实邪从后来者是为实邪贼风也
故风为百病之始善行数变冲荡吹击而无穷有太过
卷一 第 32b 页 WYG0745-0648d.png
不及胜复之各异故挠万物者莫疾乎风也四时八节
之所伤初焉外舍久见内藏始自皮毛次入经络次入
大络次入大经深入骨髓而不可治
仲景小续命汤
 治脉𦂳缓或浮缓主治證并见局方
  麻黄  桂心  芍药(各五/两)甘草
  生姜(各五/两)人参  川芎  黄芩
  杏仁  防风(各半/两)防己  附子
卷一 第 33a 页 WYG0745-0649a.png
 崔氏外台不用防己
 右十二味㕮咀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沬内
 诸药取之二升分为三服不差再三两剂随经轻重
 发之 脚气服之亦差 天阴节变服之以防瘄哑
  恍惚者加茯神远志 骨节烦疼有热者去附加
 白芍药 千金翼深师古今录验有白术不用杏仁
  救急方无芎杏仁三味 延寿方无防风
易老法 六经加减例 四时增损同
卷一 第 33b 页 WYG0745-0649b.png
麻黄续命汤 桂枝续命汤 白虎续命汤
葛根续命汤 附子续命汤 羌活连翘续命汤
独活续命汤
 治卒暴中风不省人事渐觉半身不遂
  麻黄  人参  黄芩  芍药
  芎穷  甘草  杏仁(各一/两)防风(半/两)
  桂(一/两)  防己(一两/半)附子(半/两) 白华蛇肉
  独活  乾蝎(各三/钱)
卷一 第 34a 页 WYG0745-0649c.png
 右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取一盏
 去滓热服食前
白华续命汤
 治卒中急风牙关𦂳急精神昏愦
  白华蛇 全蝎  独活  天麻
  附子  人参  防风  白僵蚕
  肉桂  白术  藁本  赤箭
  川芎  细辛  白附子 甘草
卷一 第 34b 页 WYG0745-0649d.png
  半夏  麻黄  白茯苓(各一/两)
 右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
 滓稍热服
大续命汤
 脉𦂳滑者主之治肝疠二风卒然瘄哑若依古法用
 大小二汤通治五藏偏枯贼风
  麻黄(八/两) 石膏(四/两) 桂心  川芎
  乾姜(各二/两)当归  黄芩(各一/两)杏仁(二十/枚)
卷一 第 35a 页 WYG0745-0650a.png
  竹沥(一/升) 甘草(千金/翼有)
 右九味㕮咀水一斗先煮麻黄二沸去沬下诸药煮
 四升去滓又下竹沥煮数沸分作四服能言未差后
 服小续命旧无竹沥今增如神大八风散复有竹沥
 葛姜三汁法
小续命汤
 脉微弱者主之治大风经藏奄忽不能言四肢垂曳
 皮肉痛痒不自觉也
卷一 第 35b 页 WYG0745-0650b.png
  独活  麻黄(各三/两)川芎  防风
  当归  葛根  生姜  桂心(各二/两)
  茯苓(一/两) 附子  细辛  甘草(各/两)
 右十二味㕮咀水一斗煮取四升五服老小各半之
 初得病有汗去麻黄无汗复用之 上气者加吴茱
 萸二两厚朴一两 乾呕者加附子一两啘者加陈
 皮二两 胞中吸吸少气者加大枣十二枚 心下
 惊悸加茯苓二两 热者去生姜加葛根 初得风
卷一 第 36a 页 WYG0745-0650c.png
 未须加减且作三剂四五日后视虚实论之行汤针
 灸法
 
 
 
 
 
 
卷一 第 36b 页 WYG0745-0650d.png
 
 
 
 
 
 
 
 医垒元戎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