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五
卷四十五 第 1a 页 WYG0543-046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四十五
  盐法
 河东盐产于池池介解州安邑之交薰风自南盐成
 昕夕作味甘咸功用神速民利赖焉顾所以护池保
 盐疏引裕课之道要在官斯土者本良法美意而力
 行之庶足以仰副
朝廷恤商惠农之至意教养先资此其一端未可略而
卷四十五 第 1b 页 WYG0543-0460b.png
 不讲也志盐法
河东大盐池在中条山北麓解州安邑之间近安邑者
 为东池近解州者为西池名分为两实即一池说文
 河东盐池袤五十一里广七里周总一百十六里凡
 池皆水而此池之水其味咸鳞介不育其性温隆冬
 不冰或曰此海眼也葱岭之东有海焉曰盐泽河流
 所注不溢不涸此池亦名盐泽是窍于山川生此奥
 区以粒我烝民唐崔敖曰海眼通波河源伏脉千里
卷四十五 第 2a 页 WYG0543-0461a.png
 一气潴为广斥是也九有之盐有煮于海掘于地汲于
 井积于卤出于崖出于石出于草木之各殊而此池之
 盐则出于种沃水于池种盐于畦日以暄之雨以润之
 风以结之而盐遂成南有风洞风自洞出为南风夏月
 治畦得南风而举体皆清工人种盐得南风而所收倍
 入古名池曰解池以州名也又曰盐池以盐名也
  周礼天官盐人掌盐之政令以共百事之盐有苦盐
  散盐形盐饴盐杜子春读苦为盐谓出盐直用不涷
卷四十五 第 2b 页 WYG0543-0461b.png
  冶者贾公彦疏曰盐出于盐池今之颗盐是也左傅
  郇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盬杜预注曰郇瑕河东解县
  盬盐也猗氏县盐池是孔颖达疏曰盬字从盐省古
  声然则盬是盐之名盬虽是盐惟此池之盐独名为
  盬馀盐不名盬也史记货殖傅猗顿用盬盐起注曰
  盬盐河东大盐是河东池盐为盬盐无疑盬盐者谓
  池内浇晒之盐可直食用不须涷治自成颗粒故曰
  颗盐而颗粒之大异于散盐之小故又曰大盐且大
卷四十五 第 3a 页 WYG0543-0461c.png
  如印累小如珠剖与形盐同风其水而成皓洁甘美
  味胜饴盐柳宗元称为国之大宝有以也 唐有盐
  池十八而河东居其五五池总曰两池岁得盐万斛
  以供京师宋引池而成者曰颗盐元立盐法有因自
  凝结而取者解池之颗盐也今两池区为三场曰中
  场曰东场曰西场三场统在一池之内池东西长而
  南北狭池之滩有畦畦分阡陌以为种治池之中有
  河河亘东西以资浇晒
卷四十五 第 3b 页 WYG0543-0461d.png
女盐池水经注所谓女盐泽者是也唐盐池一十有八蒲
 州安邑解县有池五总曰两池设女盐监以董西池女
 盐之名自此始
  周礼天官盐人女盐二十人郑氏注女盐女奴晓盐
  者贾公彦疏以其晓解治盐有才智则曰女盐或曰
  尔雅释女为小如女墙女桑之类是也池为小中之
  大而以女名以有大池也在解州西北去州治六里
  许广袤三十馀里一名硝池解州西北有小池合此
卷四十五 第 4a 页 WYG0543-0462a.png
  为七女池地据高阜首当中条山谷之下流所潴客
  涝为多溢则水淡生鱼乾则水苦生硝硝夲盐类作
  味苦涩充食则使人泄利又女池在禁垣之外盗取
  每易冒盐贱售猾法碍课是以严禁捞采又且势较
  东池为高山谷水涨姚暹渠满澎湃吞吐东趋禁垣
  大为池患垣西筑有硝池诸堰以防溃决元时运治移
  于路村西池始废明万历四十年御史杨州鹤题请
  开荒浇晒准半报以恤困商寻积水汪洋不可浇晒
卷四十五 第 4b 页 WYG0543-0462b.png
六小池者一曰苏老一曰熨㪷一曰夹凹一曰永小一曰
 贾瓦一曰金井在女池之西北相距数里方长不一其
 形而最大者水面不过亩馀形如聚星间亦生盐半为
 硝碱开元以后总称西池同𨽻女池监宋崇宁元年解
 州贾瓦南北团池修治畦眼拍磨布种通得盐一百七
 十万二千七百馀斤州具以闻后荒弃不治明隆庆四
 年河东盐运司开垦解州六小等池照太汾事例印给
 小票发卖其捞办入官盐课当校三年内实收之数酌
卷四十五 第 5a 页 WYG0543-0462c.png
 为定额接补东池额欠有馀一并补发大同并布政司
 年例之数仍令运司各官遵照旧制运副驻劄安邑专
 管东场运同驻劄池南专管南场运判驻劄解州专管
 西场各盐该州掌印官协理女盐等池北岸中场责令
 运使𢃄管分守河东道移驻解州监理东西两池事务
 将该道原领敕书添载监理解州盐法字样换给巡盐
 御史亦照长芦两淮巡盐并陜西巡茶事例就近巡历
 该管行盐地方维时大池水溢商无掣支课鲜自出因
卷四十五 第 5b 页 WYG0543-0462d.png
 许各处有力之家随意封纳以时验放万历间御史汪
 以时垣金井贾瓦永小三池天启六年御史黄宪卿又
 允勤民之请于金井南北地中开荒浇晒比照压待啇
 人之例准以每盐十车五车工本五车自报此亦同于
 女池半报义耳其永小贾瓦二池勤民自备工夲浇晒
 或准一年一更或准三年一更准以三车工夲七车挨次
 商人带报每年多寡不等后寻停浇晒
国朝康熙十九年大池水患众商援例呈请暂开垣西小
卷四十五 第 6a 页 WYG0543-0463a.png
 池浇晒济课待大池涸出仍回夲号巡盐御史曾寅疏
 请从之巡盐御史黄斐踵任其后议均地立畦之法务
 期公普运使高梦说议得永小池旁计地一百二十二
 亩五分金井池旁地七十三亩三分贾瓦池旁地一百
 八十七亩五分又东稍地十一亩二分五釐乔家沟有
 地三十亩四分苏老池旁地一十五亩各地共计四百
 二十九亩九分五釐应分之商五百一十三名今议将
 地分成五百一十三处每商一名应得池地八分三釐
卷四十五 第 6b 页 WYG0543-0463b.png
 有畸随照地形长阔方斜积弓科算务足八分三釐有
 畸为率用阜吾民之财五字每池各用一字挨编五百
 一十三号每地一处编为一号自阜字一号编起池完
 换字号数顶接至财字五百一十三号止首永小次金
 井次贾瓦次乔家沟次苏老前后编定造成号册每号
 写造竹签一枝传集各商当堂自拈该课六锭者拈签
 一枝十二锭者拈签二枝拈著字号即将商名注定册
 上又西池原无墙垣成盐必皆露积关防为难查西禁
卷四十五 第 7a 页 WYG0543-0463c.png
 门相去小池约二十里应将各商收获之盐委场员逐
 日盘验登数具报随督各商运堆西场以候掣放至康
 熙二十五年大池水退修葺告完御史勒信
题明停止将所开畦井填塞商归大池复业永小池周围
 四百四十八丈金井贾瓦夹凹三池周围一千五百八十
 丈苏老池南北长三百零八丈熨㪷池南北长二百九十
 七丈内产硝盐禁附近居民无得私浇私晒掘挖硝版
禁垣唐司空舆言壕篱者盐池之堤禁此即禁垣之意宋
卷四十五 第 7b 页 WYG0543-0463d.png
 募兵百人目为护宝都以巡逻之后濒池设有拦马短
 墙自安邑县介村抵解州围立环合宽广规池而有加
 池称东西二场分二门以为捷径但短垣及肩莫能捍
 禦明成化十年御史王臣巡盐河东经理解池塞东西
 二门另于池北辟中门出以总出入又于马墙之外筑禁
 垣一周二千五百馀堵计长一万七千四百二十二丈高
 低随乎地势南北垣高丈有三尺基厚如之渐次而上
 上厚八尺有奇东西垣高一丈基厚八尺上厚六尺有
卷四十五 第 8a 页 WYG0543-0464a.png
 奇垣之外有马道以便往来有隍堑以蓄野水深阔皆
 丈垣内外置铺以居逻卒经理颇为周详工未告竣次
 年御史袁正继之毕其绩仍间有援而入者十二年御
 史陈鼎崇之至二丈一尺遇圮随筑以补之二十一年
 御史吴珍请于朝仍开东西二门合中门共称禁门者
 三中禁门与运城相对名曰祐宝东去安邑五里者名
 曰育宝西去解州十里者名曰成宝三场趋赴各从其
 便正德十二年御史熊兰大修禁垣齐其高厚嘉靖十
卷四十五 第 8b 页 WYG0543-0464b.png
 五年雨霪水涨倾者五百八十馀丈御史沈铎重筑完
 好万历四十年御史杨师程革堰户之名檄行值修州
 县集议将禁垣渠堰丈量分工立石表界刋册永遵
国朝顺治五年浇晒工由商雇向置盐丁无所效用先后
 汰存酌照州县大小共派留用四千名专任修垣分工
 州县一十有三曰解州曰蒲州解州属邑曰安邑曰夏
 县曰平陆曰芮城蒲州属邑曰临晋曰荣河曰猗氏曰
 万泉平阳府属县曰太平绛州属县曰河津曰闻喜至
卷四十五 第 9a 页 WYG0543-0464c.png
 雍正三年巡盐御史马喀
题请豁盐丁修筑之役禁墙渠堰委运同动帑募夫督理
 于是十三州县之工皆归运同委员修理
畦地唐崔敖言五幅为塍塍有渠十井为沟沟有路臬之
 为畦酾之为门柳宗元言沟塍畦畹交错轮囷宋元符
 四年开二千四百馀畦百官入贺是池之有畦自唐宋
 时已然矣池如仰盘畦居滩际地势南卑于北畦旁各
 开水为港长与畦等汲引水上畦底如砥边封为埂中
卷四十五 第 9b 页 WYG0543-0464d.png
 复留塍以段分之此治畦之法也明时畦地用官丁捞
 采盐入于官
国朝顺治六年畦归于商按课六锭分畦一号一号注一
 商名原额畦地四百八十五号东场二百四号中场一
 百四十二号西场一百三十九号中场向有脚道一百
 五十丈东西池涯各有无碍馀地商人续有开治东开
 东无碍二十七号中开脚道十二号西开新签铺三十
 三号中场每号阔十丈西场每号阔十五丈东场自东
卷四十五 第 10a 页 WYG0543-0465a.png
  无碍至东五铺共一百五十二号皆阔六丈五尺其馀
  每号阔九丈长无度任商力而为之不佔水口故无争
  也共成五百五十七号除怀庆改食芦盐原额九十三
  号无地行销无商而荒其现有锭名商畦四百六十四
  号之中亦荒芜一百一十号盖因盐法废弛论锭而不
  论畦有盐熟畦坐得销价无盐荒畦亦坐得销价是荒
  熟同价人又何肯垦荒而为熟哉殊不思三场商畦四
  百六十四号与额锭二千七百八十八锭半之数相配
卷四十五 第 10b 页 WYG0543-0465b.png
  锭从畦出畦以锭名有一名之引即有一锭之商名有
  六锭之商名即有一号之畦地彼畦既荒盐于何出而
  犹坐收销价是犹农夫不耕而食也雍正六年巡盐御
  史硕色
 题请开荒
敕下部议部覆无商荒畦先动库银五千两给发运使酌
  量畦地之阔狭浅深陆续开垦成熟之后商人有补完
  工夲者即给为业其浇晒之商令其各出销价以补库
卷四十五 第 11a 页 WYG0543-0465c.png
  项至有商荒畦令夲商各开各畦如无力开垦即顶与
  殷实商人开垦更名报部务令将未垦荒畦渐次成熟
  使积盐日盛于
 国课民食均有裨益等因奉
旨依议钦此肇工于七年二月竣工于八年四月而庵舍
  栉比沟港鳞次胥戴
皇恩而勤浇晒焉三场原额畦四百六十四号馀畦九十
  十三号后查出额畦王成业有锭无畦将馀畦补给一号
卷四十五 第 11b 页 WYG0543-0465d.png
  又有额畦地迩淡水将馀畦补给八号今现存额畦四
  百六十五号馀畦八十四号二共五百四十九号东场十
  一铺共畦二百二十八号内额畦二百二十号馀畦八号中
  场十铺共畦一百五十七号内额畦一百四十一号馀畦一
  十六号西场十一铺共畦一百六十四号内额畦一百四
  号馀畦六十号畦头有河名曰黑河三场浇晒畦地皆
  汲水于河是黑河者浇晒之源也每年劝商各浚畦头
  之河务加深广毋使淤淀则蓄水多而浇晒不竭矣迄雍
卷四十五 第 12a 页 WYG0543-0466a.png
  正八年巡盐御史硕色于请垦盐池荒畦等事案内
 题河东行盐定额其间有额销不敷州县许请馀引以济
  民食迨馀引虽经请领恐引固有馀盐或不足是以奏
  请开荒是有馀引必有馀盐乃可经久行销请自雍正
  八年为始每年行销额引之外如有不足酌量具题添
  发馀引部议应如该盐政所请将河东所开无商荒畦
  出产盐觔于雍正八年为始在于添发馀引内搭配行
  销办课可也奉
卷四十五 第 12b 页 WYG0543-0466b.png
旨依议
 种治唐时就山海井灶之地置监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
  免杂徭又崔敖曰乃涤场圃乃完廥仓毕其场功以谨
  秋备是唐时已有畦户宋时垦地为畦引池水沃之谓
  之种盐水耗则盐成籍户民为畦夫官廪给之复其家
  岁二月一日垦畦四月始种八月乃罢安邑池每岁种
  盐千席解池减二十席天圣以来两池畦户总三百八
  十以夲州及旁州之民为之户岁出夫二人人给米日
卷四十五 第 13a 页 WYG0543-0466c.png
 二升岁给户钱四万为盐岁百五十二万六千四百二
 十九石石五十觔以席计为六十五万五千一百二十
 席席百一十六觔嘉祐时两池畦户岁役解河中陜虢
 庆成民为之官司旁缘侵削民以为苦乃诏三岁一贷
 中间以积盐多特罢种盐一岁或二岁三岁以宽其力
 又减畦户之半稍以佣夫代之元时每岁五月场官伺
 池盐生结令夫搬摝盐花其法必值亢阳池盐方就或
 遇阴雨则不能成明以盐丁捞采
卷四十五 第 13b 页 WYG0543-0466d.png
国朝畦归商种不劳民力而其种治之法仍如旧法岁以
 二月一日畦工入池盖庵治畦淘沟俟风至引水浇晒
 自二月以至八月乃罢其种治也先用𣚃槔挹水注于
 畦之首段搅之日曝味作挹注次段首段另注新水次
 段水咸色赤挹移三段俟其澄开门塍隅灌四段段段
 开灌其一二三段悉以前法挹注俾清流盈科而进极
 乎南埂而止水深一二寸乃已经时水面盐花浮上若
 凝脂皎雪谓之拓花以其必击拓而后成盐也易说卦
卷四十五 第 14a 页 WYG0543-0467a.png
 曰兑为泽其于地也为刚卤书洪范水曰润下润下作
 咸孔颖达疏曰水性夲甘久浸其地变而为卤卤味乃
 咸上言曰者言其夲性此言作者从其发见是咸全在
 于作拓花者作之之意此种治之法也然其种治也秋
 冬生盐多硝春夏生盐独美正南风正东风盐成朝夕
 东北西南风拓花不浮则天时宜知沟港深通虽遇旱
 乾不竭料台高阜可备燥湿不时则地利宜知作头副
 作长工择其才而勤者乘天时因地利量晴课雨疏港
卷四十五 第 14b 页 WYG0543-0467b.png
 通沟浇晒合宜所收盐料必洁净而无硝味甘而粒大
 则人事宜勤一种治而天时地利人事备焉种治之关
 于盐务最为𦂳要 庵所以居治畦之工人料台者筑
 为高基以堆盐其上者也位取畦北垦阜作之高以二
 尺五寸为度长八丈八尺广二丈四尺堆盐千引上覆
 以茅延还起伏望若蘧庐作头者掌浇晒者也能占风
 日以作盐甘洁为功既廪称事副作则次于作头而督
 领长工浇晒者长工计年做工故曰长
卷四十五 第 15a 页 WYG0543-0467c.png
  淮浙长芦诸场各有芦荡盐场有盐户丁煎盐办课
  惟河东别无灶荡明于蒲解等州县编审盐户八千
  五百八十五户定盐丁二万二百二十名每二十名
  立料头一人共捞盐一千引为一料其盐户除正役
  里甲应办粮草外一应杂泛差徭丁少者俱蠲丁多
  者量减于商人名下每引徵赈济银一分每盐丁捞
  盐一引即赈济一分又查佃种逃绝盐丁地土者每
  地三十亩捞盐一丁约九千觔并前不下三万嘉靖
卷四十五 第 15b 页 WYG0543-0467d.png
  间因富丁私自雇役料头揽收影射议每年清审听
  民自愿无力者照旧供役有力者纳银一两五钱免
  其捞采如遇捞采不及雇募贫民每一料给以前银
  二十两为工费此工夲盐所由昉也隆庆间因前项
  佃地人户既应差役又复捞盐乃豁免佃丁另招贫
  民补数又题准南岸捞盐用盐丁则民力不堪动赈
  济恐财力不继请广招贫民于两岸每捞盐一料外
  给盐十车此招募简便之法也又议照民户编审均
卷四十五 第 16a 页 WYG0543-0468a.png
  徭事例行三门折丁之法照各州县原额佥夫其打
  草修墙二项责盐夫供役若浩大工程仍起派州县
  民夫毋累穷民万历四年御史陈用宾以富丁出银
  免役贫民包揽代办富者愈逸贫者愈劳况名为富
  丁不无豪强假盐户名色影蔽差役今宜将逃窜贫
  丁招徕复业其富丁七百七十馀名停止纳银尽驱
  捞办管盐官明信赏罚毋容虚应雇代此时料头七
  百四十号丁夫一万四千七百不为不多既免差役
卷四十五 第 16b 页 WYG0543-0468b.png
  又每料捞盐一千引赈济八两后加至十两不为不
  厚然路途跋涉旅次艰食沸汤溅足烈日熏肌劳苦
  万状故富者雇代贫者强支查点不及十之四五捞
  采不及十之二三捏造鬼名诳报虚数皆由料头之
  包揽为奸管盐官之扶同作弊也明末止存盐丁四
  百七丁半每岁正月行文州县从公清审汰年老收
  幼丁务足旧额一遇池盐生结调取职官督率料丁
  星夜赴池照依分定中东西脚道竭力捞采每丁每
卷四十五 第 17a 页 WYG0543-0468c.png
  日责照定例捞盐一引二十丁为一号一号所捞各
  自为堆以辨多寡美恶捞采完日各在脚道高阜处
  每一千引攒料一台佥报台头一名日后盐不足数
  责在台头补捞三司仍照分定处所取州县印结验
  收明白各执签号投院请掣每丁每年额捞盐三十
  二引足额者官给赈济银三钱二分不足责令下次
  补捞今岁不足责令次岁补捞又每年九月终旬调
  取官丁在池南岸采取芦苇每丁一十八束每束二
卷四十五 第 17b 页 WYG0543-0468d.png
  十八觔堆放脚道三场斗级看守备来岁苫盖盐料
  之用
 国朝顺治二三年间十三州县存六千三百四丁捞采仍依
  旧法后仅存五千八百四十四丁半顺治六年畦归商人自
  行浇晒不用盐丁捞采康熙十六年为清查晋省之盐丁
  等事案内十三州县除绅衿优免七百七丁外查出实在
  盐丁共三万一千一百三丁半酌留二千名备修墙之用行
  差盐丁二万九千一百三丁半照依民丁门则徵纳徭银而
卷四十五 第 18a 页 WYG0543-0469a.png
  池内一切作头副作长工皆系商人自为雇觅视其浇
  晒之能否给以工食之多寡附近居民踊跃赴工我
 国家恤商爱民良法美意超越往古宋史谓解池灌水
  盈尺暴以烈日鼓以南风须臾成盐其利固博苟欲
  溢额不俟风日之便厚灌以水积水而成味苦不适
  口又明巡盐御史赵睿言河东盐有数种盛夏生者
  谓之伏盐秋深捞采者谓之秋盐杂以硝碱泥沙谓
  之黑盐则乘风日之便及时浇晒为种治要务
卷四十五 第 18b 页 WYG0543-0469b.png
渠堰护池诸堰星罗棋布周围环绕远近稀密不一其程
 高低阔狭不一其制斜正曲直不一其形要皆相势建
 置因时制宜防客捞以护盐池而其名二十有二曰白
 沙堰曰李绰堰曰雷鸣堰曰黑龙堰曰申家堰曰逼水
 月堰曰东禁堰此在池东者也曰贺家湾堰曰桑园堰
 曰龙王堰曰短堰曰常平堰曰赵家湾堰此在池南者
 也曰西禁堰曰卓刀堰曰七郎堰曰黄平堰曰硝池堰
 曰长乐堰曰五龙堰曰青龙堰曰虾蟆堰此在池西者
卷四十五 第 19a 页 WYG0543-0469c.png
 也池北之保障则有姚暹渠姚暹堤所以受东南诸水
 束之以泄于黄河者也相其轻重缓急次第施工庶有
 裨益防客涝以护清湍其法总不离乎疏与排两策治
 渠者疏之治堰者排之排其水之自东至者则有白沙
 堰以防白沙河之暴涨并堵莲花横洛禹王城一带泉渠
 之水所谓李绰堰之外藩也李绰堰起王峪下接姚堤
 筑自宋解令李绰因名焉昔水势湍悍多筑月堰以为
 重固今惟有峪口尚抱三重迤东转北一以防中条诸谷
卷四十五 第 19b 页 WYG0543-0469d.png
 聚流之入姚渠一以防白沙溃决之漫流潴苦河而入姚
 决则淹没东郭并注东禁矣西近山为东郭镇镇后有
 堰曰雷鸣东西横亘以防山中暴涨决则直走黑龙西
 滩而池东受其患镇前有堰曰黑龙南北直延起东郭
 抵任村稍曲委西终于杨庄堰之东西各有滩以受南
 来磨儿盘窑子沟介村等处山泉野水西有黑龙潭深
 不可测堰亘滩中以分其势并以防李绰之溃决也任
 村之东有汤里村之申家堰堰制虽小自北抵南为东
卷四十五 第 20a 页 WYG0543-0470a.png
 水侵池门户堰外村民恒次之以泄积涝黑龙西北为
 圣惠镇自镇南抵介村有逼水月堰堰西为介村滩汪
 洋泽国水淡而宜鱼渔舠荡桨直泊东禁包深滩而复
 置此堰者所以备黑龙决入滩中以撼东禁若夫东禁
 堰乃东垣之础石故石工极其巩固排其水之自南至者
 则自蚩尤村东贺家堰始次之有小李村南桑园堰次
 之有大李村南龙王堰次之有西姚村南短堰次之有张
 家村南常平堰次之有蚕房西董家庄北之赵家湾堰
卷四十五 第 20b 页 WYG0543-0470b.png
 以上诸堰统名护宝而禁垣以内更自有护宝长堤皆
 所以防条山之霪雨下注以侵池者也排其水之自西
 至者则西禁堰为垣西宿卫外之有卓刀堰为解州东
 滩起于风后庙北抵十里铺实鹾海之邻壑也外之又
 有七郎堰为解州北滩南起州城东北北抵高坡形势
 与卓刀等外之又有黄平堰土名黄牛堰自南指北起
 北郭门至车盐村高阔不逮七郎亦足泄硝池之水外之
 有硝池堤堰最为池西扼塞盖硝池北滩地最多势皆
卷四十五 第 21a 页 WYG0543-0470c.png
 北高而南陂硝池南为中条山耸麓伏而硝池处山滩
 之中为众水所趋无所逃其委受盐池在东深如釜底
 上视硝池又居高岸是以滩山水涨则趋硝池如建瓴而
 硝池溢则趋盐池如倒峡矣况姚渠既受东南诸水束
 而取道于北滩决则滩水皆渠水能不以硝池为居停以
 盐池为归宿乎堰以池东之南北为首尾决则黄平小
 堰浪可平遮七郎卓刀亦随波而靡西禁必难保固乃
 七郎卓刀北又有长乐堰防长乐滩之泛溢也起长乐滩
卷四十五 第 21b 页 WYG0543-0470d.png
 北之官道南与七郎卓刀相接滩既广远姚渠亦经其北
 渠堰决则滩堰危滩堰决始西出而必复东入解之北
 滩而趋卓刀以逞矣再解治南有根山之堰曰五龙起五
 龙峪左而北抵乎崇宁宫右峪深邃难穷暴雨时行则水
 竞从峪口而出浪奔人立涛激雷鸣设堰防之使西循涧
 道会静林青龙石楼诸峪之泉流入新河又合贻溪出
 小潮桥以归黄河决则随其所射为害溃垣破堰总有侵
 池之患至硝池西南又有青龙堰虾蟆堰相间地不遥
卷四十五 第 22a 页 WYG0543-0471a.png
 远制皆自南迤北以遏新河之泛溢缘五龙之水会归新
 河而虞其不能宣泄故复为此他如解州尚有凤尾堰涑
 水河堰夏县尚有阳公堰横洛堰莲花堰莲花二堰中
 花堰匙尾堰轩辕堰苦池滩堰通稷堰安邑尚有小月
 堰白家堰新堰张村朱里堰西姚西南堰西姚东南堰西
 姚东北常家月堰大李村西南堰小李村东南堰匙尾
 堰蚩尤村堰沈家堰苦水备水月堰苦池滩河南小月
 堰苦池滩河北小月堰杨家庄堰汤里堰各皆环池散
卷四十五 第 22b 页 WYG0543-0471b.png
 布按地课工要非连阴积潦不报溃不堤修非若以前
 二十二堰之时劳经纪以工有缓急也然即二十二堰之
 中李绰为东南半壁五龙乃西鄙长城北藉姚渠自东
 抵西全当一面南山虽有居高临下之势然洪溪深谷按
 东西而已分屏于李绰五龙之外惟是山阴天泽有护宝
 长堤足以委蓄而使之在山是盐池已成四塞之国果
 能周巡密视使无蚁隙之可乘何至为患固捍卫者贵
 持其纲领矣至于姚暹渠古之永丰渠也隋大业间都
卷四十五 第 23a 页 WYG0543-0471c.png
 水监姚暹浚永丰古渠以泄东南山泽之聚流而并坚
 其堤以障之渠之受东南之水也其派有四其经流由于
 平陆之横岭岭北水聚成涧至夏县之王峪口而北出
 东流过抱珠山又东过史家峪与雕崖沟入涧诸水会
 于小吕村又东三里许有巫咸河自南来会遂转而北流
 有桥河之东有白沙堰又北三里许为朱吕村有朱吕桥
 李绰堰与姚暹渠分界于此自此以北遂名姚暹渠又
 北八里许为鲁因村有桥又北七里许转而迤西为裴介
卷四十五 第 23b 页 WYG0543-0471d.png
 村又西七里许有苦水河自东北来会有苦水桥又西三
 里许为三家庄又西四里许为黄天渠口有杨家庄庄南
 即黑龙堰尾闾也又西里许为安邑县治渠昔经安邑
 城中明隆庆三年御史郜永春大议开浚定以渠堤深
 广倍于嘉靖元年之额恐薄城不利乃于城东填塞旧
 河百馀步改迤而北作通惠桥于上绕城而西过北郭门
 作弘济桥以便行人即今之渠道是也西过魏豹城又
 西六里许为贺村北为原王庄有原王桥又西二里许
卷四十五 第 24a 页 WYG0543-0472a.png
 过运治北门有迎渠桥又西四里许北为冯村有桥又西
 三里许为八里铺北为王家营又西三里许为二十里铺
 又西三里许为长乐滩此下渠南多滩地北为冯家上
 张二村又西里许为西张村村南乃长乐堰起处有桥北
 为龙曲村又西六里许北为买女村又西三里许为车
 盐村北为赤蛇村又西三里许北为侯村西王村又西五
 里许北为许家村又西八里许北为曾家营有桥又西
 四里许为杜家营有桥又西六里许有鸭子池北为牌
卷四十五 第 24b 页 WYG0543-0472b.png
 首营又西六里许为平壕村有平壕桥又西里许折而
 南里许为孙常迤而西入五姓湖通计水流一百一十五
 里渠程百又三里工长二万二千四百丈除自史峪诸水
 合流而东又合巫咸河诸水而渠滋大再合苦池之水
 而渠弥大况池南皆山雨过水至为山麓诸堰所障遏
 而东走者莫不趋北而以渠为归非渠深堤坚淤阻者
 涨溢卑薄者溃决势所必然南堤溃则釜底洼池汇为
 泽国至于雨淫洚发涑水亦能南漫而渰田农引水入
卷四十五 第 25a 页 WYG0543-0472c.png
  渠以为救田之计渠盈不受则又盗决南堤而以盐池
  为壑此渠堰之工必豫勤于乾涸之日而渠堰之户必
  严防于漰湃之先也法必浚土以深其渠启土以增其
  堰而势不得不循旧例以发二州之民分土虽载旧册
  欲募则恐无壮丁以应用民力之半馀节经费银以益
  之运使冀如锡言措设工费通渠修浚以一半壅工责之
  应浚民夫以一半浚工需之雇募力役因分工载定刋册
  民夫不便别募即以此半工价给与赴浚给以经费银
卷四十五 第 25b 页 WYG0543-0472d.png
  一千三百七两向例四季提修任工州县视为具文
 国朝康熙二十七年运使苏昌臣议立均平徭役照丁分
  工之法二十八年巡盐御史郝惟谦具
 题请著为例
敕下部议部覆禁垣渠堰为盐池保障不容不修额设盐
  丁系解临等十三州县民夫浚筑工程尺丈刋册昭然
  但册内所分者乃州县应修总数至某里修某渠某里
  修某堰系各该州县私分以致豪强隐佔奸吏朦胧多
卷四十五 第 26a 页 WYG0543-0473a.png
  寡不均不若按丁均摊以工之数配丁即以丁之数认
  工劳逸既均工程必固奉
旨依议历年遵行雍正三年巡盐御史马喀
 题免丁役改用募修雍正四年于额引项下动银八千馀
  两委运同专司其事雍正五年巡盐御史塞钦
 题请于额引公务项下动银三万五千馀两大修禁垣渠
  堰雍正六年巡盐御史硕色又
 题请每岁除额外项下公务内留存银五千两以为修筑渠
卷四十五 第 26b 页 WYG0543-0473b.png
  堰之用再于馀引项下公务内留存银六千两以三千两修葺
  池墙以三千两存库积至五年作为大修皆委运同督修
 护池滩地运使臣苏昌臣曰池坐解州安邑而运志之详
  滩地乃有各州县分属之文则不问附池与不附池凡
  派池工而有滩在乎渠之内渠之外堰之上堰之下切
  乎池之利害者统应名为护池滩地惟是簿书湮没无
  从别其滩址之孰为民粮孰为盐课贪黠之奸竞以乾
  没为倖就今之计凡有护池之地以滩名者遇垦佃之
卷四十五 第 27a 页 WYG0543-0473c.png
 请惟商则可准苟非商籍与池既无休戚慎勿混允行
 犁盖既佃之后麻麦在野倘值旱淹示祲雨则苦渍滩
 居堰上者势必决堰泄流而以池为壑暵则苦乾滩在
 渠内者又必破渠引灌而留隙漶池东郭一滩久为丁
 盐交错之地向听佃种近奉禁止深有虑夫佃民之自
 爱其植盗决堤防以误课源也
大清会典河东岁额正改盐四十一万七千四百四十三引内
 除太汾辽沁四万三千九百八十五引凤翔一万六千三
卷四十五 第 27b 页 WYG0543-0473d.png
 百引商人实行引三十五万七千一百五十八道内有
 更名变价引二千一百七十馀道乃明藩封官吏食盐
国朝以明时藩封食盐变价充赋又有西安加增引二万
 二千九百六十七道引名虽殊其实皆商人行销之引
 也此三十五万七千一百五十八道旧例揭存三引为
 解安引以一百一十七引而支一百二十引之盐雍正
 七年部颁引八千七百道每名添足三引以符一百二
 十引为一名之数增解安引八千七百引招商行销雍
卷四十五 第 28a 页 WYG0543-0474a.png
 正八年长武请照凤翔例行销应增额八百四引共额
 四十二万六千九百四十七引又因额引不敷行销部
 颁馀引十万道又增馀引二万五万不等皆由
圣世生齿日繁食盐日众私盐不行官盐易销也行河
 东之引者三省曰山西曰河南曰陜西河南省则南
 阳河南二府属汝陜二州属与许州之襄城皆行河
 东之引而食河东池盐山西省惟平阳潞安泽州蒲
 州四府属解绛吉隰四州属行河东引而食河东盐
卷四十五 第 28b 页 WYG0543-0474b.png
 太原汾州宁武三府属辽沁平保忻代六州属皆食
 夲处土盐领河东之引而不食河东之盐名曰盐税
 陜西省惟西安一府属兴安同商华耀乾邠七州属
 领河东之引而食河东之盐其凤翔府属皆食花马
 池盐名曰凤课与西安长武皆领河东之引而不食
 河东之盐是三省领引州县共一百七十三处实行
 商盐者一百二十二处额引四十二万六千九百四
 十七引商人实行引三十六万五千八百五十八引
卷四十五 第 29a 页 WYG0543-0474c.png
 山西省额引二十二万三千一百六引
 太原府(属一州十一/县食土盐)阳曲县额行三千八引太原县
 额行二千四十八引榆次县额行三千四百五十三
 引太谷县额行一千八百四十四引祁县额行一千
 五百五十四引徐沟县额行六百五十七引清源县
 额行七百三十五引交城县额行一千九百五十六
 引文水县额行二千二百五十引岢岚州额行一百
 五十四引岚县额行二百七十九引兴县额行三百
卷四十五 第 29b 页 WYG0543-0474d.png
 六十五引
 汾州府(属一州七/县食土盐)汾阳县额行二千四百六十五引
 平遥县额行二千九百五十一引介休县额行二千
 九百一十二引孝义县额行五百五十三引临县额
 行一百九十五引永宁州额行四百四十七引宁乡
 县额行一百五十一引石楼县额行五百二十引
 宁武府(属二县一/路食土盐)宁武县额行一百四十引神池县
 额行八十引宁武盐捕同知西路额行一百七十引
卷四十五 第 30a 页 WYG0543-0475a.png
 辽州(属二县/食土盐)本州额行八百三十引榆社县额行三
 百六十八引和顺县额行三百七十一引
 沁州(属二县/食土盐)本州额行七百七十四引沁源县额行
 四百一十三引武乡县额行六百一十四引
 平定州(属三县/食土盐)本州额行八百六十二引乐平县额
 行二百六十四引盂县额行一千七百二十八引寿
 阳县额行二千三百三十八引一百觔
 忻州(属二县/食土盐)本州额行二千三十九引一百觔定襄
卷四十五 第 30b 页 WYG0543-0475b.png
 县额行八百六十引静乐县额行六百二十五引
 代州(属三县/食土盐)本州额行四百七十三引五台县额行
 五百八十一引繁峙县额行二百八十一引崞县额
 行一千三百三十一引
 保德州(属一县/食土盐)本州额行一百九十四引河曲县额
 行一百五十一引
  以上共四十二州县额引四万三千九百八十五
  道系盐税皆领河东之引而不食河东之盐领引
卷四十五 第 31a 页 WYG0543-0475c.png
  缴引皆系管盐同知知州
 平阳府(属一州/十一县)临汾县额行八千四百五引襄陵县
 额行五千四百八十四引洪洞县额行八千五百一
 十八引浮山县额行一千一百七十九引赵城县额
 行三千五百八十七引太平县额行四千四百七引
 岳阳县额行六百九十七引曲沃县额行八千四百
 五引翼城县额行五千一百七十六引汾西县额行
 九百六十九引灵石县额行一千四百八十六引霍
卷四十五 第 31b 页 WYG0543-0475d.png
 州额行一千一百七十九引
 潞安府(属八/县)长治县额行一万一千六百七十九引
 长子县额行五千九百三十九引屯留县额行三千
 六十五引襄垣县额行四千三百六十三引潞城县
 额行二千八百五十二引黎城县额行二千五百七
 引壶关县额行三千七百六十一引平顺县额行一
 千六百一十二引
 泽州府(属五/县)凤台县额行一万一千六百四十五引
卷四十五 第 32a 页 WYG0543-0476a.png
  高平县额行九千三百三十四引阳城县额行五千
  一百六十五引陵川县额行四千七百七十七引沁
  水县额行二千一百五十二引
  蒲州府(属五/县)永济县额行六千六百六十二引临晋
  县额行四千二百五十四引虞乡县额行一千五百
  四十四引猗氏县额行三千四百八十五引雍正八
  年于遵
旨查议事案内减额一千七百引令山西能销盐地方
卷四十五 第 32b 页 WYG0543-0476b.png
  轮坐加增作馀引行销该县存额一千七百八十五
  引万泉县额行一千五百八十九引荣河县额行二
  千七百六十七引
  解州(属四/县)本州额行三千四百引安邑县额行五千
  三百引解安引历年俱不招商行销虚贮在库俟奏
  销时拓扒截角缴部雍正七年巡盐御史硕色以解
  安额引应归解安行销
 题请召商领办
卷四十五 第 33a 页 WYG0543-0476c.png
敕下部议部覆解安额引仍归解安行销其三省商人
  领销引张按照一百二十引为一名实数掣盐运销
  所增盐引八千七百道照数刷印发与该盐政自雍
  正七年为始给商行运至解安额引召募殷实商人
  领办倘有未销馀引于该年奏销时据实声明将所
  存原引随册缴部查核可也奉
旨依议夏县额行五千二百四十八引平陆县额行一
  千二百三十引芮城县额行二千二百四引
卷四十五 第 33b 页 WYG0543-0476d.png
  绛州(属五/县)本州额行五千二百二十七引闻喜县额
  行四千二百二引河津县额行三千七十五引稷山
  县额行四千四百五十九引雍正八年于遵
旨查议事案内减额一千八十七道令山西能销盐地
  方轮坐加增作馀引行销该县存额三千三百七十
  二道绛县额行三千四百五十四引垣曲县额行一
  千七十六引
  吉州(属一/县)本州额行五百六十四引乡宁县额行六
卷四十五 第 34a 页 WYG0543-0477a.png
  百三十五引
  隰州(属三/县)本州额行一千二百三十引蒲县额行二
  百八十七引大宁县额行二百四十六引永和县额
  行一百八十四引
   以上共四十七州县实行额引十七万九千一百
   二十一引皆行河东盐系商办
  陜西省额引共一十二万四千七百一引
  西安府(属十/四县)咸宁县额行八千五十三引长安县额
卷四十五 第 34b 页 WYG0543-0477b.png
  行六千九百八十一引泾阳县额行五千七百七十
  五引三原县额行三千五百八十七引富平县额行
  五千三百六十七引渭南县额行七千四百四十六
  引临潼县额行三千八百九十五引盩厔县额行三
  千五百六十二引醴泉县额行二千六百六十五引
  蓝田县额行三千一百三十六引高陵县额行三千
  一百五十引雍正八年于遵
旨查议事案内减额一千三百一十八道轮坐加增令
卷四十五 第 35a 页 WYG0543-0477c.png
 陜西能销盐地方作馀引行销该县存额一千八百
 三十二道兴平县额行二千五十引咸阳县额行二
 千三百三十五引鄠县额行一千七百八十五引
 商州(属四/县)本州额行一千三百三十二引镇安县额
 行二百八十七引雒南县额行六百一十五引山阳
 县额行三百八引商南县额行二百五引
 兴安州(属六/县)本州额行八百六十九引石泉县额行
 二百五十八引洵阳县额行四百一十引汉阴县额
卷四十五 第 35b 页 WYG0543-0477d.png
 行四百一十引紫阳县额行一百三引平利县额行
 十引白河县额行十二引
 同州(属四/县)本州额行三千七十五引朝邑县额行五
 千五十八引合阳县额行五千二百六十引澄城县
 额行二千八百七十引韩城县额行三千七十五引
 华州(属三/县)本州额行三千二百七十四引华阴县额
 行三千九十六引蒲城县额行七千三百七引潼关
 县额行一百三十六引
卷四十五 第 36a 页 WYG0543-0478a.png
 耀州(属二/县)本州额行八百六十引同官县额行三百
 五十九引白水县额行一千一百五十引
 乾州(属二/县)本州额行二千八百四十八引武功县额
 行一千四百九十六引永寿县额行四百二十四引
 邠州(属二/县)本州额行一千四百三引三水县额行六
 百一十五引淳化县额行一千二十五引长武县额
 行八百零四引长武历年食花马池盐不食河东盐
 雍正八年照凤课例行销增引八百四道其原额六
卷四十五 第 36b 页 WYG0543-0478b.png
 百六十道轮坐加增令陜西能销盐地方领作馀引
 行销
  以上共四十五州县实行额引一十万八千四百
  零一引皆食河东池盐系商办
 凤翔府(属一州七县食/花马小池盐)凤翔县额行一千六百五引
 宝鸡县额行三千二百八十一引岐山县额行二千
 九百九十七引扶风县额行五千八百一十三引郿
 县额行一千八百一十八引麟游县额行六十八引
卷四十五 第 37a 页 WYG0543-0478c.png
 汧阳县额行一百二十九引陇州额行五百八十九
 引
  以上八州县额引一万六千三百引名凤课皆领
  河东之引而不食河东之盐领引系知府领发州
  县缴引亦系州县
 河南省额引七万九千一百四十引
 河南府(属十/一县)洛阳县额行四千四百七十七引偃师
 县额行二千六百九十九引巩县额行一千七百八
卷四十五 第 37b 页 WYG0543-0478d.png
 十八引孟津县额行一千七十三引宜阳县额行六
 百八十三引登封县额行三千一百二十七引永宁
 县额行一千四十一引新安县额行八百五十一引
 渑池县额行一千二百九十五引嵩县额行一千八
 百一十二引卢氏县额行五百七十二引
 陜州(属二/县)本州额行一千四百二十六引灵宝县额
 行五千六百二十三引阌乡县额行三千九百五引
 南阳府(属二州/九县)南阳县额行四千七百五引唐县额
卷四十五 第 38a 页 WYG0543-0479a.png
 行四千九百七引泌阳县额行三千二百九十六引
 镇平县额行四千八百一十六引桐柏县额行七百
 七十三引邓州额行六千五十七引内乡县额行二
 千八百八十一引新野县额行三千三百八十九引
 淅川县额行一千八百五十四引裕州额行一千三
 百七十七引叶县额行二千二百八引
 汝州(属四/县)本州额行四千一百七十七引鲁山县额
 行一千四百五十引郏县额行三千一百二十八引
卷四十五 第 38b 页 WYG0543-0479b.png
 宝丰县额行七百四十三引伊阳县额行七百五十
 一引
 许州(属一/县)襄城县额行二千二百五十六引
  以上共三十一州县实行额引七万九千一百四
  十引皆食河东池盐系商办
  按引之名始于宋雍熙二年令河东北商人如要
  折博茶盐令所在纳银赴京请领交引而引之名
  始显天圣时大席受以要劵即池验劵按数而出
卷四十五 第 39a 页 WYG0543-0479c.png
  而用引照盐之法始详元每盐一引重四百斤宪
  宗壬子年增拨一千八十五户岁捞盐一万五千
  引至元十年办盐六万四千引二十九年减一万引
  令入京兆盐司添办大德十一年增岁额为八万
  二千引至大元年又增煎馀盐为二万引通为十
  十万二千引延祐六年增馀盐五百料实计捞盐
  十八万四千五百引明洪武初每引四百斤后分
  一引为二引而以四百斤为大引二百斤为小引
卷四十五 第 39b 页 WYG0543-0479d.png
  名改办小引每引行盐二百斤河东岁办课盐六
  千八十万斤合存积常股户盐三项共成三十四
  万引弘治间每岁办盐四十二万引内常股盐二
  十九万四千引存积盐一十二万六千引至万历
  年岁办小引盐六十二万引万历十六年将开归
  二府改属长芦行盐乃减引一十五万又减免所
  增食盐五万照旧止存额引四十二万后又增盐
  一万二千引以充兵饷
卷四十五 第 40a 页 WYG0543-0480a.png
  国朝龙兴革去明季之浮加顺治二年以官吏食盐
   三千二百引为更名食盐变价解部共行额引四
   十万九千九百三十三引顺治十三年因兵饷不
   敷增引十万十六年以所增十万新引减去应徵
   课银加于旧额引价之中而河东岁额仍行四十
   万九千九百三十三引康熙十七年闰三月核加
   闰引三万四千一百六十二引十九年有闰照加
   二十一年
卷四十五 第 40b 页 WYG0543-0480b.png
恩诏停免康熙十八年陜西道御史傅廷俊
敕清查灶盐酌加商引于阳曲等四十州县按丁加引
   一万七千四百六十二引西安府属按丁加引二
   万二千九百六十七引康熙十九年又议于阳曲
   等四十州县按丁复加四千三百三十二引是年
   除闰引不计之外河东实共行引四十五万四千
   六百九十四引康熙二十四年怀庆改食芦盐除
   商引三万七千二百五十一道拨归长芦行盐河
卷四十五 第 41a 页 WYG0543-0480c.png
  东共存额引四十一万七千四百四十三道
 国朝顺治二年立河东盐法本年巡盐御史刘令尹
  以申明辖属题称陜西之平凉庆阳乃食花马小
  池之盐山西太原汾州乃食本地煎盐旧皆河东
  所辖以其与河东相近也若河南之汝宁府逼近
  淮境系食淮盐陜西临洮巩昌系食西和漳盐皆
  有该管衙门旧非河东所辖以其与河东俱有二
  千馀里之悬隔也乞照成规将太汾二府并陜西
卷四十五 第 41b 页 WYG0543-0480d.png
  之平庆一府行臣督理其食淮盐之汝宁食西和
  漳盐之临巩仍行各原属整饰部议准将汝宁归
  辖两淮临巩就近归辖甘肃巡按今按臣停差引
  课责归抚臣河东盐臣止一察核入之奏报而已
 大清会典开载河东地方山西太平潞汾大五府辽
  沁泽三州陜西西凤二府兴安一州河南河南南
  阳二府汝州襄城二州县是统三省行盐地方与
  纳税课地方而言也顺治十三年垣臣王纪直陈
卷四十五 第 42a 页 WYG0543-0481a.png
   盐法之弊兼陈救弊之方内中一条请均引目题
   称宜将行盐地方见在户口应销引目酌派适均
   每俟十年审丁仍照户丁每届酌定则引不偏枯
   议下巡盐御史酌覆时御史朱绂覆称合照赋役
   全书丁口数目令各省布政司将领引额丁通盘
   打算均匀派销
俞旨准行未经均定御史焦毓瑞顺治十四年接任以
   河南俱食解池商盐易于均派外其山西太汾辽
卷四十五 第 42b 页 WYG0543-0481b.png
   沁例食本地土盐食解盐者平潞二府泽州一州
   陜西凤翔例食花马池盐食解盐者西安一府兴
   安一州在行解池商盐者州县止有督销之责而
   纳课之责在商若行土盐并花马池盐之处则销
   引纳课之责成并在州县事例原有不同丁引难
   以互通据各藩司议照事例分晰酌量情理略为
   增减具题部议应如所请遵定派引刋册以永遵
   守康熙十年御史布舒疏请汾州七县俱食本地
卷四十五 第 43a 页 WYG0543-0481c.png
  土盐独有石楼一县行销解盐道路阻长行运维
  艰请照改土盐商民两便部议自十二年准其改
  食是以商行引课改为县徵盐税又康熙四年有
  河南怀庆民人沈澄等以怀民代商赔课怀地销
  引无盐奏称怀庆路抵解池中隔太行一山崎岖
  之径六百馀舟船不通车辆难载肩挑背负安能
  照额运行近来解池渰没粒盐不至国课又不敢
  亏欠百姓典儿卖产买引缴而又淡食查开封一
卷四十五 第 43b 页 WYG0543-0481d.png
  府向来亦食解盐明季因从民便改食长芦见与
  彰德卫辉同销芦引而怀庆与彰卫相接河道直
  可运至新乡分运怀属地止三五十里改食芦盐
  商无陆运之苦民无赔课之累上请遂有解商杨
  四德以沈澄图私变法奏讦又有淮民孟见知等
  以杨四德串通瞿济民奏中假称情愿运盐孟津
  发卖以便怀民赴买等语在小民升合食盐岂有
  向百里以外渡河买食之理明欲高价害民具本
卷四十五 第 44a 页 WYG0543-0482a.png
   覆奏部将三疏请
敕下三省总督湖南巡抚会同长芦河东盐院查审会
   疏题覆随据覆称河东盐商例止在池种盐多俟
   地方土商贩回住卖土贩少则引不足额有司督
   催里长销引为累故有改食长芦之奏请今解商
   情愿运至各县镇开店卖盐商运商销永不累民
   已经公立合同各相允议遂尔结案康熙二十四
   年河南巡抚王日藻以再请怀属改食芦盐疏引
卷四十五 第 44b 页 WYG0543-0482b.png
   便民具
  题部议以该抚所称河盐运道崎岖兼又解池积水
   无盐可卖改食长芦既便民食又使
  国课早完应如所请将怀庆府属归长芦行销奉
旨依议以上河东额引行销之州县也而引之式则户
   部铸造铜版刷印引目上钤户部堂印下钤山东
   司印及颁发到司又钤运司印信凡商人纳课五
   十两谓之一锭给引一百二十张谓之一名即于
卷四十五 第 45a 页 WYG0543-0482c.png
   引目填写商名拓省县扒赴场支掣大使在禁门
   截第一角掣毕出场截第二角拓门扒起运拓吏
   扒运发到地州县验明引盐截第三角盐销完截
   第四角州县钤印呈巡盐御史凿孔发运司汇缴
   户部明永乐时运司给客商引目每引纳中夹纸
   一张至关引之时类解户部倒引正统时令各运
   司提举司徵解商人引纸每一百张收银三钱今
   随课徵收每引徵银三釐领引时差吏赴户部交
卷四十五 第 45b 页 WYG0543-0482d.png
   纳凡引贮库未拓省县扒谓之生引以其未拘定
   行盐地方也拓扒报掣谓之熟引截角凿孔谓之
   退引又谓之残引从前盐引通融奏销以三年为
   期及至奏销或那后补前或移甲换乙不拘年分
   惟期每年起解引四十一万七千四百四十三道
   之数便可足额然截清年分按年奏销实多亏缺
   雍正七年奉
旨按年销引停止通融雍正八年巡盐御史硕色奏请
卷四十五 第 46a 页 WYG0543-0483a.png
   自雍正八年为始如雍正七年之引至雍正八年
   六月内清查奏销十月解部部议应如该盐政所
   请嗣后总以上年额引次年按月清查报解著为
   定例奉
旨依议
 河东岁额正杂课一十七万一千七百二十八两八钱
  一分六釐零内除太汾辽沁盐税凤课二万三千八
  百三十七两二钱一分五釐零外三省运商实纳额
卷四十五 第 46b 页 WYG0543-0483b.png
  引课一十四万六千七百八十两九分零而其中有
  额引课更名食盐引课西安加增课之名又赈济米
  价其名虽异实皆引课运使照引目徵收皆正课也
  其池滩地租银七百九十三两四钱二分零池滩地
  租小麦变价银一百七十两九钱八分零京书廪费
  银一百四十七两一钱此出之于州县地租非由商
  办系杂课合共一十七万一千七百二十八两八钱
  零至于纸价批文解部关领引目此不入奏册者也
卷四十五 第 47a 页 WYG0543-0483c.png
 赎锾无定额尽收尽解亦入奏册造报谨将正杂款
 目分晰于后
 一三省商办额引并加增引三十五万四千九百八
 十七道零二分九釐每引徵课银三钱九分八釐六
 丝一忽五微零该正课银一十四万一千三百六两
 七钱八分六釐五毫八丝八微内有加增课银八千
 二百七十八两六钱一分三釐二毫六丝九忽五微
 一更名食盐引旧额二千五百七十二引零九十二
卷四十五 第 47b 页 WYG0543-0483d.png
 斤除石楼改食本地煎盐内减除商人引四百一引
 一百四十八斤商人实行二千一百七十引一百四
 十四斤每引额徵课三钱九分八釐六丝一忽五微
 零该正课一千二十四两
  按商办额引西安加增引更名食盐引其名虽异
  其实皆商办之引今三省商办皆照各县定额领
  引纳课并无分别惟奏册有此名耳
 一商课赈济米价银四千四百四十九两三钱八釐
卷四十五 第 48a 页 WYG0543-0484a.png
 二丝五忽五微八纤此项每引徵银一分二釐原为
 额设捞采盐丁米价而设故曰赈济米价同盐课徵
 收自盐归商种丁不赴工顺治二年存留解部内商
 办银四千四百四十二两八钱三分九釐五毫二丝
 七忽一微八纤山西石楼县解银六两四钱六分八
 釐四毫九丝八忽四微盐税凤课无米价者以盐非
 盐丁捞采石楼有米价者以石楼原食解盐康熙十
 四年始改食土盐领池引五百二十道照例输银
卷四十五 第 48b 页 WYG0543-0484b.png
 一凤翔府属额引一万六千三百引每引徵课银三
 钱九分八釐六丝一忽五微零该正课六千四百八
 十八两四钱
 一太汾辽沁领引四万三千九百八十五道九分九
 釐每引额徵课银三钱九分八釐六丝一忽五微零
 该正课一万七千三百四十八两八钱一分五釐二
 毫八丝四忽二微
  以上六项胥正课盐税并石楼更名食盐则系太
卷四十五 第 49a 页 WYG0543-0484c.png
  汾管盐同知辽沁知州经收凤课则系知府督催
  州县经徵
 一池滩地租银七百九十三两四钱二分一釐六毫
 安邑县徵收解银六百五十两二分一釐六毫夏县
 徵收解银一百四十三两四钱顺治四年御史宋鼎
 延题明充饷
 一池滩地租小麦变价银一百七十两九钱八分五
 釐一毫八丝六忽顺治四年部议存贮候拨系经历
卷四十五 第 49b 页 WYG0543-0484d.png
 徵解
 一裁省京书廪费银一百四十七两一钱系曲沃县
 徵解顺治九年裁解充饷
  以上三项胥杂课合正课一十七万六百一十七
  两三钱九釐八毫九丝五微八纤共银一十七万
  一千七百二十八两八钱一分六釐六毫七丝六
  忽五微八纤此河东盐课原额春秋季报候文拨
  解
卷四十五 第 50a 页 WYG0543-0485a.png
 额引加增徵收则例
 一商人领引一名封纳大课一锭重五十两内正课
 四十八两赈济银一两五钱纸价银三钱六分一釐
 七毫五丝三忽多银一钱三分八釐二毫四丝七忽
 合额课二千七百八十八锭半算每年多三百八十
 五两零名曰扣锭雍正六年归公充饷
 一商人领加增引每引八张为一把合十五把为一
 名封课四十六两二钱四分五釐五毫五丝五忽五
卷四十五 第 50b 页 WYG0543-0485b.png
 微内正课四十四两五钱一分八釐八毫二丝五忽
 赈济银一两三钱九分一釐二毫一丝三忽纸价银
 三钱三分五釐五毫一丝七忽五微比额课每锭少
 银三两七钱五分四釐四毫四丝四忽五微雍正六
 年巡盐御史硕色
题奏加增课锭亦照额课大锭五十两徵收每年徵收
 加增课六百九十八两二钱一釐五毫二丝八忽八
 微五纤
卷四十五 第 51a 页 WYG0543-0485c.png
 一商人领额引加增引每引纳纸价三釐每年纳纸
 价银一千七十一两四钱七分四釐又盐税解纸价
 银一百三十一两九钱五分五釐凤课解纸价银四
 十八两九钱共合一千二百五十二两三钱二分九
 釐皆随正课徵收赴部领引时差吏批解部科每年
 给有批迥回实收存案领增解安长武引并馀引皆有
 纸价按引徵解
 一河东盐务衙门向有河工铜觔水脚等名色雍正
卷四十五 第 51b 页 WYG0543-0485d.png
 三年胥行裁革惟于商办额引加增引项下每引一
 名收官钱十一两收公务银二十四两零八分共收
 银十万四千三百四十一两九钱四分九釐以五万
 两充饷馀作修渠堰银暨各职事养廉吏胥工食等
 费运使年终造册呈巡盐御史报销
 一官置昌零引一百一十二引向系运使发商人运
 销得银一百零一两八钱八釐不入正额雍正六年
 归公充饷
卷四十五 第 52a 页 WYG0543-0486a.png
 一解州三千四百引课银一千四百六两四钱六分
 六釐六毫六丝纸价银一十两二钱官钱公务银九
 百九十三两九钱三分三釐三毫三丝共银二千四
 百一十两五钱九分九釐九毫九丝内除纸价银一
 十两二钱实课银二千四百两三钱九分九釐九毫
 九丝
 一安邑县五千三百引课银二千一百九十二两四
 钱三分三釐三毫三丝纸价银一十五两九钱官钱
卷四十五 第 52b 页 WYG0543-0486b.png
 公务银一千五百四十九两三钱六分六釐六毫六
 丝共银三千七百五十七两六钱九分九釐九毫九
 丝内除纸价银一十五两九钱实课银三千七百四
 十一两七钱九分九釐九毫九丝解安引遵照部文
 尽销尽运如有馀剩仍行解部或作馀引行销无定
 额
 一长武县八百四引系雍正八年新增照凤翔例应
 徵课银三百二十两八分八釐纸价银二两四钱一
卷四十五 第 53a 页 WYG0543-0486c.png
 分二釐仍留长武原额六百六十引给陜西能销盐
 地方商人作馀引行销应徵课二百七十三两零二
 分纸价银一两九钱八分官钱公务银一百九十二
 两九钱四分此系以额作馀仍入额引公务项支给
 俸工
 馀引徵收则例
 一雍正三年川陜总督带管盐务年羹尧请领馀引
 十万道接济额引不敷之州县行销尽收尽解每引
卷四十五 第 53b 页 WYG0543-0486d.png
 一名纳大课一锭重五十两内无赈济惟纳正课四
 十九两五钱纸价三钱六分每锭多银一钱四分雍
 正六年归公充饷其每名纳官钱十一两公务银二
 十四两零八分与额引同又每名输公费银六两是
 部颁馀引十万道每年应收银七万五千六百两九
 釐六毫六丝雍正六年又增馀引二万道共徵收馀
 引课锭等银九万七百二十两九釐六毫雍正七年
 又增馀引三万道共徵收馀引课锭等银一十一万
卷四十五 第 54a 页 WYG0543-0487a.png
  三千四百两九釐六毫但馀引课无定额尽收尽解
  一河东赎锾旧额九百两雍正二年七月部议嗣后
  河东巡盐赃变银两照每年所获多寡实数
 题报奉
旨依议
  一籽粒银一十两二钱六分三毫绛县徵银二两一
  钱四分四釐闻喜县徵银一两九钱八分夏县徵银
  二两八钱八分安邑县徵银三两二钱五分六釐三
卷四十五 第 54b 页 WYG0543-0487b.png
  毫名曰盐站籽粒批解运库雍正六年充饷
  一芦价银一百一十七两九钱七分五釐七毫四丝
  安邑县徵收批解运库雍正六年归入正项充饷
   按领引输课河东实行引四十万九千九百三十
   三道课额一十三万一千一百七十八两五钱六
   分以三钱二分为率顺治十三年因军需不给增
   引十万以所有课锭三万二千摊入四十万九千
   九百三十三引之中每引该摊课七分八釐六丝
卷四十五 第 55a 页 WYG0543-0487c.png
  一忽五微与前课三钱二分合核乃得引价三钱
  九分八釐有奇岁额课银一十六万三千一百七
  十八两五钱六分十五年量加盐课以佐军需每
  引加银五分康熙十七年按引复加课银七分康
  熙十八年御史傅廷俊以清查灶盐酌加商引具
 题山陜二属共加引四万四千七百六十一道按引
  加额二万三千一百八十八两九钱五分八毫零
  本年通核共徵引课二十三万五千五百五十九
卷四十五 第 55b 页 WYG0543-0487d.png
  两有奇康熙二十四年除五分加增课二十八年
  除七分加增课仍照顺治十三年定额每引止纳
  三钱九分八釐零后怀庆改食长芦减除课一万
  九千八百七十三两四钱实存正杂课银一十七
  万一千七百二十八两八钱一分六釐六毫七丝
  六忽五微八纤此河东从前每年奏销鹾规册正杂
  课一十七万一千七百馀两之定额也今春秋季报
  正杂课每年约增十六七万两不等皆由我
卷四十五 第 56a 页 WYG0543-0488a.png
皇上澄清盐法私派严禁商人之俯仰皆宽陋规俱除
  国家之正赋自裕也
 河东商人有二一曰坐商一曰运商坐商十二锭者晒
  畦双号六锭者晒畦单号种畦收盐纳课领引或卖
  与运商或卖与土贩不事远涉故曰坐商今三省地
  方皆有商包运一切纳课领引皆系运商办理坐商
  惟守场卖盐是今之坐商即两淮长芦之灶户也而
  今仍称坐商者盖以河东引目皆拓坐商锭名于是
卷四十五 第 56b 页 WYG0543-0488b.png
  盐场食利之徒空典锭名畦不浇晒且六锭原本一
  名而顶此名者有三四人五六人不等零星混杂稽
  查难清惟六锭归一凡归并商锭者畦即随之则坐
  商之籍清矣至于运商系认地往卖纳课领引行销
  之商也运商之中有锭坐足有畦浇晒商引商销商
  盐商运此良商也若借一锭名软包地方或租于供
  商或卖于小贩此律所谓诡立商名占窝取利者惟
  严禁软包则运商之弊清矣周礼天官太宰九职六
卷四十五 第 57a 页 WYG0543-0488c.png
 曰商贾注曰行曰商处曰贾是行运引盐之商乃商
 也而河东并运两商均谓之商坐商共四百二十一
 名十二锭者四十三名六锭者三百七十三名不足
 十二锭者二名不足六锭者三名旧例十二锭商人
 每月依限纳课一锭该五百一十六锭六锭商人共
 三百七十三名分双单月单月者逄单月纳课双月
 者逢双月纳课共该二千二百三十八锭不足十二
 锭商人二名共十九锭零一百一十一引不足六锭
卷四十五 第 57b 页 WYG0543-0488d.png
 商人三名该十五锭零五十九引正课大锭共二千
 七百八十八锭每锭合引一百二十道共合引三十
 三万四千五百六十道每锭封课四十八两共合课
 银十三万三千八百二十四两又不能成锭零引一
 百七十道封课银六十八两二钱五分六毫八丝四
 忽五微加增小锭亦共二千七百八十八锭每锭合
 引八道共合引二万二千三百四道每锭封课二两
 九钱六分七釐九毫二丝一忽六微共封课银八千
卷四十五 第 58a 页 WYG0543-0489a.png
 二百七十四两五钱六分五釐四毫二丝八微又不
 能成锭零引十二道封课四两零四分七釐八毫四
 丝八忽七微以上正课加增按锭合引共三十五万
 七千四十六道皆有各限商名按限封课掣盐其各
 锭名下畸零盐数不能归锭馀出引一百一十二道
 名曰官置昌共引三十五万七千一百五十八道共
 封课银十四万二千一百七十两八钱六分三釐九
 毫五丝四忽种盐纳课领引立限分双单月以画均
卷四十五 第 58b 页 WYG0543-0489b.png
 平课系运商纳惟照该商之额课纳引归运商领惟
 照该商之额引领引课既系运商之事坐商惟种畦
 卖盐犹拓用坐商锭名者盖以河东额引四十一万
 七千四百四十三引太汾辽沁各属并凤翔府属皆
 收盐税不由商人行销故不拓锭名惟商人实行引
 三十五万七千一百五十八引拓用锭名然解安额
 引八千七百道馀引十万道皆系商人运销又无锭
 可坐且馀引以不坐锭较额引行销更易且一商全
卷四十五 第 59a 页 WYG0543-0489c.png
 名分坐三省一锭之引折为数处甚为不便易曰易
 则易知简则易从长芦淮浙引拓运商之名易简之
 道也
支掣律载起运官盐每引照额定觔数为一袋并带额
 定耗盐经过批验所依数掣摰秤盘但有夹带馀盐
 同私盐法若越过批验所不经掣摰关防者押回盘
 验河东掣放皆由禁门不能越过但摺角乾扒重复
 影射俗名跳高高以及车户夹带嘴盐稽察宜严掣
卷四十五 第 59b 页 WYG0543-0489d.png
 盐之法凡商人纳课领引将该商姓名引目帖下该
 场大使编号催掣及掣完报明某月某日某商出盐
 若干以凭稽查催其运发车户入场以十引载于一
 车每引分装二袋每袋净盐一百斤雍正三年巡盐
 御史马喀
题请每袋加耗盐二十斤今河东掣盐每袋装盐一百
 二十斤两袋共二百四十斤禁门掣摰先逐车验明
 袋数次逐袋掣摰不得任意低昂中禁门出者卸于
卷四十五 第 60a 页 WYG0543-0490a.png
 运城东西二门东禁门出者卸于安邑南门西禁门
 出者卸于解州东门各有转脚在焉旧三场掣盐月
 胥三掣中三东六西九中禁门掣盐在门十二日移
 中而东西胥三日东禁门掣盐在门六日移东而中
 九日移东而西三日西禁门掣盐在门三日移西而
 中九日移西而东三日雍正六年详定在中者中出
 在东者东出在西者西出不立转限就便支掣于商
 为便但一场之中路有远近近者脚贱而远者脚贵
卷四十五 第 60b 页 WYG0543-0490b.png
 人皆希图脚贱就近买盐则路远之盐堆积于场谁
 人货买必致苦乐不均而浇晒无资且或以此畦之
 锭而买别畦之盐则锭与畦相离恐仍有空典锭名
 而畦不浇晒者凡阄分商锭坐某锭之商名必支某
 锭之畦盐盐必洁净价必公平庶苦乐均平不至搀越
 越至畦盐掣放必藉车装有附近村庄之车户有商
 人自家之车户车户有夹带嘴盐重复透出等弊且
 一名之盐而分四五日掣放竟有迟至一月者非特
卷四十五 第 61a 页 WYG0543-0490c.png
 耽迟误卖抑且零星拆掣便于影射应将三门车户
 开明住址邻保每车给牌印烙登册商人报掣即于
 报单书明车户姓名报掣一名即于本日掣完不得
 报多掣少零星影射盐之官私视引引之生熟视扒
 商人领引赴掣则拓省县扒防越境犯界也入场支
 盐则拓门扒防夹带馀盐也运发之日则拓吏扒防
 迟留不运影射重复也 省县扒(凡扒胥长六/寸阔六寸)曰某
 省某县发卖官盐引门扒三门各一曰中东西场大
卷四十五 第 61b 页 WYG0543-0490d.png
 使验掣吏扒曰中东西门场吏验发起运 馀引扒
 (雍正三/年始)曰某省某州县发卖官盐引凡领馀引者用
 此
运程淮浙等处运盐定有水程河东运盐惟陜西有水
 程其馀皆系陆程若不定以程限则脚户任意绕道
 越境逗遛随处盗卖有亏商本良由行无定程交无
 定限河东旧志将三省州县各序路程核其道里定
 以时日刋刻应行程途单给付车户船户牛车每日
卷四十五 第 62a 页 WYG0543-0491a.png
  约三十里驴骡每日约五十里船则每日约五十里
  有枉道逗遛所过地方不许容隐盐到地方有司验
  收其票愆期盗卖所在官司究治(程限详河东盐/法志不具载)
 河东巡盐御史之设始于明河东转运使之设始于宋
  河东陜西都转运盐使之设始于元仁宗延祐六年
  有巡盐御史以监临之有转运司以总理之有分司
  以赞翼之又设经历知事以为首领设三场大使在
  门以司掣摰又设三巡检以司巡缉设运城巡检以
卷四十五 第 62b 页 WYG0543-0491b.png
  查匪类又设守备把总镇守城池
 国朝康熙七年满汉御史各差一员笔帖式一员至康
  熙十一年后不分满汉止差一员雍正元年以川陜
  总督兼之雍正三年
命复盐政以陜西西安布政司管理雍正四年以西安
  按察使管理雍正八年西安按察使升授西安布政
  使仍带管盐务明置河东陜西都转运盐使司
 国朝顺治五年始颁专敕康熙六年始兼理盐法道事
卷四十五 第 63a 页 WYG0543-0491c.png
 唐有专知度支解县池专知度支安邑池元于运使
 之外有同知一员副使一员运判一员明成化十年
 修筑河东盐池墙垣置东门以为出入设解盐东场
 分司于安邑县路村地界捞办东场盐课设解盐西
 场分司于解州地界捞采西场盐课每岁运司轮委
 佐贰官一员各领该分司印信驻彼量带官攒秤斗
 及提督巡检司官兵人等巡视兼捕获盐徒修理墙
 垣弘治二年添设解盐中场分司并给印信隆庆四
卷四十五 第 63b 页 WYG0543-0491d.png
 年开垦解州六小等池照太汾事例印给小票发卖
 其捞办入官盐课当核三年内实收之数酌为定额
 接补东池额欠有馀一并补给大同并布政司年例
 之数仍令运司各官遵照旧制运副驻劄安邑专管
 东场运同驻劄池南专管南场运判驻劄解州专管
 西场各盐该州掌印官协理女盐等池北岸中场责
 令运使带领
国朝康熙十六年于裁汰冗员案内运同运副运判尽
卷四十五 第 64a 页 WYG0543-0492a.png
  裁三场掣盐遂归大使康熙二十四年御史李时谦
  奏渠堰关商民命脉需专员佐理量复裁员以重课
  本复运判一员
 大清会典分理渠堰盗贩运判雍正二年改运判为运
  同三场大使雍正六年部议大使管理盐务职分卑
  微不足以弹压商灶酌量给与正八品职衔与按察
  司知事等官一体较俸升转除县丞品级相当外其
  系知县州同州判职衔应照
卷四十五 第 64b 页 WYG0543-0492b.png
 奏定之例以原衔管大使事至升转之时仍照原衔升
  转奉
旨依议
 
 
 
 
  山西通志卷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