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三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山西通志卷三十三
  水利(五津梁附)
 代州(直𨽻)
河渠河發源州東南峩峪自東而西漑峩口村下杜村傳村南留屬村地
中解河渠中解河發源州西南漑中解等村地
峪口河渠峪口河發源州南漑王家村㑹崗上村峪口村上沙窊村下沙窊村甲村選仁村下莊村金盤村上曲村地
滹沱河滹沱河發源州東繁峙縣兩岸引漑聶營村平城韓曲村南家寨下門王村洪水賈村村堡西留屬村東村西村園子村地
  以上四道立夏日按時日分水程自上而下以次引漑渠頭司之
 舊志峪口河東南五十里卽鳯遊峪口源出楊林嶺經峪口村民引漑田
 西峩河西十里源出荆山僕射教民漑田
 代多山少水卽滹沱名河冬春一衣帶耳泉出雁門支渠漶漫散逸不可收拾
 漢志注累頭山治水所出東至泉州入海過郡六行千一百里
 雁門郡廣武井水鹹苦民皆擔輦逺汲魏黄初中太守牽招準望地勢因山陵之宜鑿原開渠注水城内民頼其益
 唐僕射茹昇治峩谷水穿渠漑田
 東闗河發雁門山縁城東南滹沱幾及兵備張濬潘倣築堤遏其衝
 成化間州人孫鳯視聶營地下有泉教居人䟽鑿漑田萬畆
 五臺縣
縣東龍灣二池發源龍灣寺引渠三道漑醬房東峽村西峽村地
臺山河發北臺引渠五道漑上峪松巖口上耿家莊河西河北高洪口村地
縣南
盧虒河發源縣北小王村引渠四道孤獨店下耿家莊教場羅家莊地
小營河發源縣西泉巖村引渠六道東治五級永安村槐隂石村
縣西
小營河繇河引西南河渠二道南北河渠三道泉巖村郭家寨大興村地
  以上諸渠因地定水立夏日以次引漑渠長司之
 舊志盧虒河在西北十五里先為豪右所占天順間知縣李華刻石以杜訟漑郭家寨大興槐隂東冶等村名豐樂襄陽府推官幾先
 東峪河源出移城村孫家莊百蘭漑田河門滹沱
 東鄉龍灣寺清泉瀉澗下滋灌秔稻
 繁峙縣
 舊志峩河在縣西二十里發源龍池經崖頭等村漢鹵城滹沱河東至參合滹沱别過郡九行千三百四十里并州川從河東至文安入海過郡六行千三百七十里
 滹沱河源出繁峙縣泰戲山(即今小孤山)流甚細涓涓如瀉壺色青黒西南流數里合玉泉水(一名龍泉)又數里合三泉水至砂澗東合北樓口水至新興合華巖嶺水西代州水勢漸巨沈沙浴泥沿代城南西環如帶三里許合三里河水又十數里合羊頭神河水又數里合九龍河及西峩河水遂至崞繞城之東環抱城來宣普濟二河水不數合陽武河陽武湍急西入滹沱而滹沱水益巨又淺深無定如黄河以沙為岸難築堤防澇則患崩塌旱則滋灌漑所經之地利各半又六十里合坂市河水自蝦蟆石東折而過忻口入定襄北東流合雲中河水水性馴順土人引以漑田水利大興河邊五臺泉岩東峪二河水遂過盂縣浮石口入原仇北境烏河東流入北直𨽻正定府平山縣
 繁峙滹沱河自上而下水勢陡瀉遇山水暴漲一湧輙涸瀕河民田不能設立渠道
公元206年
 魏志漢建安十一年滹沱入汾名平虜渠
 崞縣
陽武河渠發源西南陽武峪口自西而東經行二十里有竒
河南岸官渠起上下陽武村西分流引漑上下陽武村施家野莊大牛堡村大牛店村南申村陳家野莊神山村趙家野莊村黙都村三吉村沙城村魏家莊村薛沽村石封村等十四村田
河北岸繇河引漑西㑹村上下申村賈陀村上大林村下大林村等五村田
  以上諸村田畆多寡用水日期立夏分定日時上及以次引漑
 舊志陽武河縣南二十里源出太子居民分支灌溉其利頗饒
 十一渠大蒲灣白家陽武大牛渠三吉渠賈陀渠大林龍泉渠石寺渠申村渠
  滹沱渠胥資灌漑
  津梁
 代州
鐵柱橋在東門兵備張惟誠鐵柱故名
峪口橋在東南十五里
傅家坪土橋雁門闗
公元1510年
 滹沱橋在南門外滹沱河明正徳五年知州張銨架木為橋以通南山萬厯十三年兵備張惟誠重修長七十七丈寛八尺羅以修欄但木橋易頺屢廢屢建而不能以石易之故要道終阻耳
  五臺縣
公元1683年
  西巡在臺山峪寺前舊名巡檢司康熈二十二年聖祖仁皇帝駕幸臺山易今名
 通濟橋孤嶼
 白梁橋滹沱河上民徐鴻鳴歳冬架木為之以利行人
  繁峙縣
公元1609年
 普濟橋平刑石澗明萬厯三十七年七月善人白珠募建南通京都大道山水衝激國朝雍正十年七月重修
  崞縣
迎恩橋在南闗金太和三年游居士又名南石橋
公元1470年
 成化六年知縣吳祥
永安橋南闗成化間知縣吳祥
來宣橋在北闗舊名石橋金太和三年游居士
公元1373年
 明洪武六年重修改今名
寜靜在西一百里嘉靖間知縣劉誠
 保徳州(直𨽻)
保徳東自天橋西至馮家川黄河經流百餘里兩岸皆夾大山間有河灘夏秋湮没
 舊志西溝在西城下源出峰子嶺由下園頭黄河舊溝畔灌漑畦園今衝没
 石梯灘水東北二十里明季灌溉稻田今衝没
 郭家灘十里計溝中水漑田百畆有竒明萬厯間河水衝决遂失利後知縣查灘未盡没乃修堰引灌保徳瀕河且衆泉爭流乃亢而不下者勢與水違與波俱逝者蕩為巨浸堤堰莫施桔橰徒巧保徳諸灘舊皆引河水或汲井泉澆漑菜菓茂盛自明河變以後遂成巨漫焉
 州西北積石二千五百里南距龍門五百里則禹之經此固無疑也且天橋峽口三石白馬崖兩山逼狹水勢阻礙大河於數丈之石峽不見其溢真䟽鑿功州北二十五里舊禹廟河岸禹餘糧張茂先博物志云禹治水棄餘糧於江化為石觀此益信
公元1598年
 明萬厯戊戌六月二十四日暴雨三日夜城圯百餘丈二十七日東西灘畦盡没二十八日河水瀰岸晡驟溢南抵棧北府谷崖路高湧數十上至鐵匠舗下至馮家川延袤百里村疃三十有四官民船二十有一
 河曲縣
河曲縣四面山坡民藉以耕種雖有黄河經流瀕河皆山無民田
 舊志河口在縣西北四十五里居民引以漑田
 葬溝在東一里井峪溝在南一里龍門在西一里均資灌漑
  津梁
 保徳州
東溝渡在州城下官渡通陜府谷要津
故城花園子渡紫家窊渡韓家川渡桑園神山
 胥在西馮家川渡在西南水寨渡在東北天橋子渡在東(民渡詳闗隘)
天橋東北二十里下深澗上接石峽橋跨兩山之崖
公元1155年
 金貞元三年僧法利募建
化龍橋在城儒學門東阻城中水使北流
石梯橋通河曲道被水
公元1501年
保徳橋在南門外明弘治十四年知州光澤修久廢國康熈二十七年築土
公元1513年
惠民井橋在城西南井明正徳八年建國康熈十六年鄉宦白睂三十三年知州唐文徳
 建
 河曲縣
唐家㑹渡在西北六十里專以濟渡官軍北通宣府大
 同西通陜西榆林寜夏船二
隂灣渡在西北四十里
楊免渡在西北三十里冬月黄河不凍
芽子波渡在西五里通陜西清水黄甫川等處
公元1155年
倒回谷口在西南三十里倒回溝上金貞元三年
 僧法利募建
梁橋北一百里宋慶厯年間
星坐土橋東北十里偏闗
公元1648年
虹橋南門外大澗河順治五年巡撫祝世昌
 知縣雲舉創建苗給諌有記
 解州(直𨽻)
解州雖有溝渠堰壩皆擁䕶鹽池民田不能灌漑
公元1496年
 舊志通濟渠州城南古引噴雪巖水入城明弘治九年知州李溥重濬萬厯十六年蒲人修堰壅水道水不入二十五年知州化醇申鹽院復其舊民甚便之
 大水澗㑹小水澗入女鹽池水勢甚巨築五龍堰防之其自城南者入通濟渠穿城過均惠亭漑城中靜林澗源出中條山爾雅所謂沃泉懸出者是也北流寺東寺僧左右居民傍山半引漑田引水之法以時刻記名一分水司空表聖定王引水後世因之北流紅臉入臨晉境
 黄花谷谷有水可漑田
公元1702年
 城内在城西北隅滙州中潦水為池久寖生泉亦生鯽魚豐而短味勝别産康熈壬午癸未州人學種蓮蓮輙茂
 安邑縣
 舊志石泉東南三十里出中條山漑田數頃
 苦池灘東一十三里夏縣東山巫咸諸水流入可引以漑田
 東郭東南十里餘隣鹽池地數十中有大堰楊家莊至東郭灘堰東乃腴地也堰西民田水澤相半
 黑龍堰自東郭北抵任村防條山磨兒盤窰子溝界灘諸水衝決鹽池
 璧水堰自聖惠鎮抵界村防黒龍潰決
 東禁堰在聖惠鎮南鄰璧水防東諸水
 雷鳴堰在東郭村南
 常家月堰蝦蟆堰胥在西姚村
 小李村堰大李村堰胥防中條山諸水
 西姚村東南堰防中條山諸水
 新堰沈家堰申家堰白家堰匙尾堰胥在湯里村
 備水堰河北小月堰胥在苦池村
 小堰在界村西北
 七里堰在張村胥防東諸水
公元1026年
 永豐宋仁宗天聖四年閏五月陜西轉運使王博文等言凖敕相度開治解州安邑白家塲永豐行舟運鹽經久不至勞民按此渠自後魏正始二年都水校尉清引平坑水西黄河以運鹽故號永豐渠周齊之間渠遂廢絶隋大業中都水監姚暹決堰濬渠自陜郊西入解縣民賴其利及唐末至五代亂離迄今湮没水甚淺涸舟檝不行三司相度以聞
 安邑姚暹渠所以防䕶鹽池嚴禁盗決私開民田無繇資其利涑水春夏乾涸夏秋漲發岸高河深真瀉而西亦難資灌漑民間未設
 姚暹堤在東北自楊家莊西至五姓湖障夏縣西流諸水以防池害
 涑水堤在北相鎮之北
公元1598年
 何東序西小池垣記萬厯戊戌頤所汪公週池為垣殳高予增陴其上金井瓦合一區丈週一千四百永小自為一區丈週四百各門一㕔事五蘇老三池今涸不載
公元1596年
 吳楷鹽池石工萬厯二十有四年度勢審形南面短堰為急當起石臺二座三分黒峪溝之水以瀉於賀家灣龍王二堰又須䕶堰長堤一條以折其悍而杜其溢北面諸堤如蟻穴焉其要害者當鎔灰延石削土鳩甎西卓刀等堰易補苴九里堰在東靣石脚傾圯殆半乃按籍課工甎石工計長三百四十二丈五尺土工計長二千一丈三尺李濓李越傳辛酉敕理河東鹺政時鹺潦歳縮涸者公悉令築防延袤數里而國課用饒
 夏縣
夏縣舊無渠道
 舊志洛渠縣東北周方山諸谷遇雨漲淹没民田歳煩修理流至縣西北㑹縣北趙村北津諸河至禹王城西南㑹於白沙河
 白沙河河流高出地上邑城半里上流十數下流濶僅數尺漸次狹隘不能容故河壅堤潰無歳不然決而南則潰李綽堰而害及鹽池決而北則害被城闗而餘波延及村落為禍甚劇治之者䟽濬下流為急而增高堤岸次之
公元1586年
 白沙河一名巫咸河發中條山巫咸經邑南闗西流三十餘里南轉㑹入姚暹渠明萬厯十四年七月一日潰決北堤南闗民居百家男婦三百餘口知縣高奎相繼脩濬天啓間夏水暴漲知縣登龍挑濬崇禎六年南堤衝決石壓民田
公元1571年
 李綽舊名永豐渠在縣南發源平陸縣夏縣谷口而出北流夏縣史家谷鵰崖溝等入澗水至卓義橋㑹為一西三里名姚暹渠下流南轉巫咸河至蒲州孟盟橋㑹涑水㑹入黄河(今多涸)隋大業間都水監姚暹重開故名暴雨水漲堤潰決水鹽池鹽花不生隆慶五年巡鹽御史郜永春檄蒲解十縣修築高厚時有損壞歳加修補
 蓮花二胥牆下村南湧金泉水流入鹽池匙尾堰中
 司馬渠引涑水以漑民田相傳司馬温公開濬故名湧金在西十里墻下村入安邑黒龍潭世傳水潛行地中入鹽池生鹽花故名
 蓮花池二一在城西北隅一頃八十畆一在東北隅西池小有水時居人多植蓮其中但近池地易被浸毁或穿城西北隅鐵牕以殺水勢
 高徳鐵堰在北五十里聞喜接壤中條山谷水北注聞喜美陽大澤中北溢為小澤復南溢夏縣青龍河近山古有石堰覆土障水因堅固名曰鐵堰督工官名高徳因呼高徳鐵堰
 平陸縣
平陸崇山峻嶺近河民田亦無渠道
 舊志南澗十里源出中條石槽南下至盤南有灌漑之利
 三汊澗北三里發源中條山二溝合流至此崖斷支分東南入於河臨溪圃人引水灌漑
 沙澗東二十里源出中條山東南谷至沙澗入河頗為民利澗口多沙石云
 響泉北四十里中條山東泉甘澄居日汲飲焉
公元1605年
 魏公渠二里萬厯三十三年知縣魏學徴引水入城自縣署學宫之左注泮池内溢於南郊民資灌漑
公元1604年
 興文曹于汴平陸縣創鑿興文渠碑參知政事詹公邑令魏君引澗析渠環遶城邑君遂廣謀詳度庀材鳩工鑿渠導澗高者穿洞卑者築堤繇城北流縣治徧及公署泮宫通衢委巷䟽通足以破窒聯絡蔚乎有章旋出城外灌田三百畆許復於邑艮方甎石崇臺始於萬厯甲辰七月之望越月工峻而以興文命渠
 太原水陸運所凑轉屬諸河開元申陜州刺史姜師度使依高為廥而注米於舟以故不勞
 岐下歳輸南山木栰自渭入河經砥柱之險衙吏破家僉書鳯翔判官蘇軾訪其利害為修衙規使自擇水工以時進止自是減半
 縣志大河旋遶邑境沿河灘地無衍溢最宜麥豆一或泛漲則盡淤矣比來狐家窩至盤南舗水勢北騰濵河地裂十里許然斷岸巉崖多沙石豈當時原自盤陵之下循東西灣故道
 芮城縣
芮城瀕河民田河卑地高約數十丈舊無渠道水勢浩激難以開鑿
 舊志大安池北五里居民引以漑田
 鹿跑泉東北八里中莊村一名静深泉清見底大旱不減霖雨不溢
 葡萄澗縣西二十里鄭村有泉五眼俗謂五股泉南黄河
 地皇西北十三里山地皇廟前流經魏文侯故城合通澤泉可漑田
 通澤泉北八里舊決渠引水入城灌衞生泮池後塞
  津梁
 解州
金井橋在西北十六里土人名侯村橋
鳯尾在西十五里賈村後鳯尾後廢
郇瑕橋在北十五里近郇瑕舊城土人羅叉橋迤東
 有鸞橋村橋(以上五橋胥跨姚暹渠)
涑水橋在西北三十里三婁村接虞鄉坈頭鎮龍居橋在東北十五里
通利在西門外二里大水土人石橋
南門橋在南門外康熙初
 安邑縣
大石橋在東十三里苦池灘南
小石橋在北三十里王范
弘濟橋在北門明隆慶間知縣劉希孟建
北路村橋運城北門明嘉靖間巡鹽曹邦輔
西石橋在運城西五里姚家莊
通惠橋在東門明隆慶間知縣劉希孟建
通濟橋東門
 夏縣
弘逺在西六里朱吕村其岸即李綽山水常泛
公元1572年
 濫明隆慶六年知縣世寳
禹城石橋在西十五里禹廟前横洛渠之經流也明
公元1574年
 萬厯二年知縣世寳重建
涑水在西四十里水頭鎮涑水
公元1529年
卓義橋在南五里明嘉靖八年忠義募修
黄落渠橋在北十里尉郭村
大南橋南闗勝覽樓下係巫谷口水漲易傾明隆慶
公元1578年
 六年知縣世寳萬厯十四年水毁
巫咸橋在南闗外後圯
 平陸縣
公元1370年
茅津渡東南二十五里黄河北明洪武三年巡檢
 司秦穆公津濟即此
白浪渡東南一十八里黄河北舊置巡檢司
大陽渡南二晉圍上陽在渡北岸
洪陽渡在西四十里
三門津渡在五十里
八政橋在東三十里八政明萬厯間巡鹽御史吳楷
 汪以時繼修
 芮城縣
陌底渡在縣東南四十里王村一名津渡通河南靈
 寳縣舊設巡檢司今仍之
 絳州(直𨽻)
澤掌莊村北浸水三孔二道漑澤掌莊村南地餘水流鼓堆莊使水七分蔡村使水三分又流至下蔡村使水七分鼓堆莊使水三分胥輪溉
鼓堆清濁蓮花池泉出鼓堆莊漑地無番期下流馮家莊無番期下流至席村莊激水石閘渠道上至五里西南引漑席村李村蒲城三莊地胥輪漑下流分為三渠一渠三泉莊二晝二夜并婁李三晝二夜李村婁家莊一晝二夜上下孝林五晝五夜上下石村五晝四夜王莊二晝二夜磨頭二晝二夜郭莊三晝四夜北闗廂四晝四夜
西一渠王馬晝三龍泉莊晝三蘇村東西二社六晝五夜古交三晝四夜南北二莊六晝六夜中一渠漑西莊一晝一夜中社二晝二夜南社二晝二夜晝三夜又自橋西分水三分橋東地胥輪漑
史家莊紅葉溝泉漑劉雅莊六晝六夜四晝四夜二晝二夜胥輪漑堡用水在劉雅曲渠内
公元1578年
峨嵋山下泉漑康蘇陽二莊一晝一夜三張七晝六夜梁家莊一晝二夜一晝一夜胥輪漑泉掌闗聖泉漑泉掌鎮地二十有五日一週泉掌鎮東南活潑口泉漑泉掌鎮地十有九日一週
泉掌鎮浸水泉分二渠一渠西韓梁十有一日十有一夜東韓梁六日六夜下堡八日八夜辛堡三日三夜西一渠泉掌鎮十有一日十有一夜西韓梁十有三日十有三夜胥輪漑
村莊小泉一孔開渠引水輪漑丁村莊
馬首山天雨猛水古設渠道輪漑南北董村李家莊官莊
  以上十有三渠先後次序分守時刻胥載古碑
絳州臨汾河而水勢直瀉難以引漑舊未設渠道
 舊志鼔堆清濁二泉合流而下寖成溝水不能溝上正平梁軌謂水動物也順之則下激之則上乃因地宜以激水千餘歳雖小有變更大勢因之今水道泉下建木激水漑溝東地三泉莊二晝二夜白村并盧李村三晝二夜李村盧家一晝二夜孝陵五晝五夜石村五晝四夜王莊二晝二夜磨頭二晝二夜祈郭三晝四夜北闗四晝四夜靈丘一晝一夜州衙一晝一夜凡二十有九日一周大溝漸濶漸深土人天河於席北建石閘激水東南漑白地三西南漑席李村蒲城地九頃水西莊北建石閘激水少南鐡鑄分水口一口南北王馬晝三龍泉莊晝三蘇村六晝六夜古交晝三夜周劉村六晝六夜凡二十有一日一周一口天河三林北又建石閘激水三林東橋西地無番次鼔堆西一渠經蔡三泉地八頃番次今王廢水更番民田
公元1606年
 鼔堆泉溝東流出自清泉混混石中歴代不敢取石懼石去氣洩而泉涸萬厯三十四年取石築汾堤西莊又取石為橋及今不禁相援為例
 王馬水番時刻有期未到不敢先旣過不敢私約重於官法東渠旣有稻田又有池沼而其疊漑者亦如之
公元1578年
 泉掌鎮闗廟前一大泉一支鎮南一支鎮西地三四頃鎮東有水溝左一泉名大渠漑辛堡下堡韓梁左邊地二十有五日一番右一泉名小渠漑辛堡下堡韓梁右邊地二十有四日一番其他活潑口泉馬庫泉蛇泉各漑地不等
 村泉西北山半泉水無聲至卯午酉三時水湧有聲潮汐土人名溢水經史家莊曲村璧漑溝澗傍地甚夥
 龍谷泉東北十八里龍香左傳龍見於絳郊即此梁軌開鑿三泉諸寨田
 丁村泉漑丁村葦地甚夥
 澤掌泉西北二里有眠窩泉漹泉永和泉其利甚溥龍頭泉在眠窩三泉東北一里合流龍頭泉莊鼔堆蔡村地三水性不甚發苗
 薛郭泉漑古交地二頃
 馬首雨水稷山三界而下分為二渠一經北董北張燕村行南社一經南董李家莊梁莊郭馬武平各漑地不等山水發苗勝於百畆之糞
公元785年
 唐貞元中絳州刺史韋武汾水灌田萬三千餘頃宋尹仲舒鼓堆泉記水源數十鼓堆觱沸雜發滙於其南容深淵中多魚鼈蟹䱉水極清潔洞鍳毛髪盛寒不氷大旱不耗淫雨不溢其南纚為三渠一載高地州城吏民園沼之用二散布田間灌漑萬餘頃所餘皆歸之於汾田之所生禾麻肥茂薌甘異他水所灌
公元596年
 薛宗孺祠記隋開皇十六年内軍將軍臨汾縣梁軌以亢陽頻災遂跡晉之故道審勢逗絶䟽源分𣲖乃開渠十二率灌田五百頃貫刺史牙城蓄為池沼迤邐閭落浹洽園圃歳無旱憂邑民歌刻石以戴其賜樊宗師守居園池記言水自正平
公元593年
 孫冲絳守居園池記如曰水本於正平正平帯郭縣也隋開皇十三年内軍將軍臨汾臨汾正平十八年正平焉軌字世謩材令也患州民井滷生物瘠疲因鑿山原自北三十里引古水(圖經鼓堆水)地缺絶經濠坎則續之以槽穿城墉入衙注池别分街衖阡陌㶁㶁然鳴激溝渠又灌漑畦町訖入於汾河
公元1580年
 神宗九年八月程師孟河東土山高下旁有川谷春夏大雨水合流濁如黄礬山水俗謂之天河水可以淤田絳州正平南董旁有馬璧谷水嘗誘民置地開渠淤瘠田五百餘頃其餘州縣天河水泉源處亦開渠築堰凡九州二十六縣新舊之田皆為沃壤嘉祐五年畢功纘成水利圖經二卷迨今十七年矣聞南董村田畆舊值三兩收穀七斗自灌淤後其直三倍所收至三兩石今臣權領都水淤田竊見累歳京東西鹹鹵地盡膏腴為利極大尚慮河東猶有荒瘠之田可引大河淤漑於是都水監丞耿琬河東路
 元王沂李榮祖政績水利不通不知幾何年矣聞北山有孚惠廟尤不知其為孰也公旣至得一斷碑草莽合泐而讀之方知臨汾梁軌水利碑今改縣為正平上載通渠十二公循其跡衍而鑿之乃滌其源而䟽其流濬其窒而通其礙俾行者漫漶蓄者不泛溢或上或下而順其勢或分或合而依其經故田園灌漑之澤而川𣲖無壅竭之患闔境皆受其福復為梁軌修廟植碑以著其績
公元1567年
 汾水自北而南曲折而西少曲而北明隆慶元年南城南門外大街知州宋應昌砌石堤自禹廟起至城西角止共三百餘丈
公元1652年
國朝順治九年汾水漲衝南門前樓齧摧石堤數十
 補修康熙初石堤復壞補修
 聞喜縣
涑水河渠發源絳縣縣境東外村堵渠漑東外村喬寺村東山底村西山底村灌底村坡底村栁泉村愛裏村劉家院村元家院村蔡謝村下呂村侯村地三千六百四十八畆温泉發源東四十里官莊村黄蘆莊上峪口村峪口村地七百五十六畆
甘泉發源東三十里黒龍溝漑交水口村背後村東地三百五十二畆九分
南山發源縣境南山漑偏喬村底村蔡村后宫村地一千三百四十六畆二分
湯王山渠發源縣境中條山小澗河漑董村河底蘇村南陽村中申村寺村店頭村姚村坡申村馮村地一千六百七十三畆有竒
野狐泉渠發源北二十里水勢涓微栢樹神村薛莊白土地二十二畆
  以上水河一道泉水五道胥設牌而定番次立界限接地多寡漑田時刻
 舊志公渠發源絳縣烟莊峪其堰有五開宋熈寜間者三開於明洪武間者二第一堰漑東外喬寺東山底西山底等村地十頃卽舊志康寜里也知縣李如豐泉里第二堰名王公渠亦發烟莊宋熙寜間濬明正徳間知縣王林以上專利渠屢壞考景雲宫古碑定分數嚴界限至今名王公渠栁泉愛里東觀底東劉家院渠口絳縣磨裏村堵截第三堰漑喬寺村地五頃一十畆即舊志義寜里也改青中里第四堰漑西劉家院家院大蔡謝小蔡謝侯村等地二頃五十畆有竒舊志晉寜里也改南鹽里第五堰漑東下呂西下等地四十畆有竒即舊榮田里常寜里五
公元1560年
 堰遼逺數十里盗決占恡者多嘉靖三十九年知縣羅田置牌定番次選渠長盜決禁渠民名羅公渠四十二年知縣李復聘復申嚴刻石家院温泉渠源出黄蘆莊漑上谷口下谷口黄蘆莊田
 甘泉渠源出黒龍溝交水上下東鎮背後村田公渠源出野狐泉由白土溝至城西北三里姚村出溝行平地前代引入嘉靖間北地中尚通水瓦桶萬厯間知縣雷復定分數始姚村次王順下白土中白土上白土山家莊坡底薛莊宋家坪户頭諸村輪漑月一周名雷公渠舊志附入新城公渠内誤但後土泉涸為利甚微
公元677年
 沙渠東南二十五里渠口在寺頭村東北以村旁有廣教寺唐貞觀間敕建故名唐渠今名廣教寺沙渠後因設寺頭村土人又名渠為寺頭渠唐地里志縣東南二十里有沙渠即此沙渠寺寺頭村等地引漑十七日一番儀鳯二年詔引中條山水於南城西流十六里漑涑隂田
 北河渠水横嶺闗沿河開渠輪漑後宫底茨凹里南王莊河底田二十二日一周
公元1574年
 董村渠渠口在村東王澗故有久廢明萬厯二年知縣王象乾修因名新城王公渠漑董村北郭衞村田共二頃四十畆有竒十七日一周渠水二日三村並山莊輪用
 南陽渠渠口在河底村南南陽蘇村中申田
 蘇村渠渠口在蘇村東漑村田
 小寺渠渠口在蘇村南漑小寺頭陽社西郭田
 陽社渠渠口在蘇村東漑陽社小寺頭田
 西張渠渠口蘇村三皇廟前故久廢明萬厯初知縣王象乾修亦名新城王公渠漑西張東張田一頃一十畆坡神渠口在坡神村東村田
 下莊渠渠在下莊村東坡下漑下莊馮村田二十一日一周上水三日神用
 南姚渠口南姚村北村田
 金賈池神廟一日過乾河登清原南下澄瀾浩渺草木蓊鬰原下居人數十家皆臨水而居問之則董澤之蒲可勝既乎杜預謂在縣之東北即此地耶澤畔之民藝麻植稻接畛連溝或織蒲而席或鼔棹而漁㳂澤而東茭蒲映水楊栁參雲其北有高平地則廟在焉
 李汝寛䕶石堤記洓水發絳縣横嶺烟莊出谷聞喜義寜諸里地自有宋熈寜渠漑至今不廢上下三十里間水幾涸矣又三十里帶城南西入夏臺達於黄河伏流之餘也故水亦不能為城害惟是天作淫雨過水無所分而中條山水北峨嵋嶺水南入於是水勢滋大南城西偏壞此東海王侯之所以砌石堤也長以丈計一百六有竒高以尺計二十有二濶下殺其髙半上其髙之十有七而土不與
 河津縣
遮馬峪渠在西北三十五里瓜峪西泉繇山峽中出開渠引漑固鎮里劉家院西磑干澗諸村
瓜峪渠在北三十餘里紫金山西距遮馬峪十里有竒懸崖峭壁水由石罅出開渠引漑史家莊家院南北諸村
神峪渠在北三十餘里馬鞍山下西距瓜峪三里古樹根下孔大如斗水湧出開渠引漑南北村地
  以上諸渠渠口胥用閘板啓閉有時渠身左右設格牕大小有制上達下限時刻以次放注週而復始
河津汾河河身卑窪難以引漑
公元1571年
 明時志遮馬峪泉水縣東北四十里一原坡下唐貞觀中縣尹長孫恕鑿山修為二渠灌干澗故鎮民至元大徳間下流澆故鎮者如舊上流澆干澗者以猛雨斷水落下停民仍供水田税明隆慶五年知縣張汝乾鑿山通渠水復興
公元1532年
 瓜峪泉水縣東北四十里水母廟下亦長孫恕開鑿以上渠水各有清濁二渠築自唐時清水泉出灌近山南北二午民田濁水天雨壑水流灌僧樓南方平孫彪東長光得下亭清澗里民宋大觀間二碑刻石圖置縣㕔今尚在焉明户部侍郎公奉興修榜諭更定遵守無壞獨濁水分渠西長大澗灌東長光得下亭清澗等里者嘉靖十一年間山水暴漲崩入黄河積衝大溝深幾百尺不惟亢燥七里民田北山道路亦絶嘉靖三十五年知縣高文學刻期興修三月告成高一百尺厚六丈上為土橋通濟南北傍䟽枝渠漑千頃惜巔頂失防䕶寖壞明萬厯初知縣張汝乾視舊址修築先於上流渠道繇寺莊而下可通東長光得等里者胥加䟽濬雨水大泄亦可以徧及
公元636年
 河津汾水南有孤稷二山濁水汾水北有遮馬峪瓜峪清濁二水瓜峪東有神峪馬鞍清水一渠地理志載西二十一里馬鞍塢渠亦長孫恕所謂水母廟下乳泉是也但渠不在今治西當屬北字之譌耳泉繇神峪越天澗南為清渠一支爪峪篩崖泉繇鴉石距天澗而東為清渠一支縣志所謂以上二峪水灌近山南北二午民田清水分時刻載在水規濁水出瓜峪有西長澗一支南下一支僧樓孫彪東長光得清澗下亭艷方南南方平等里唐志載北三十里有瓜谷山貞觀十年築縣所謂清濁各有二渠者也
公元1579年
 路史治水七年三月庚子登覆鬴探穴獲五符治水於是復岳下龍門玉簡揆地遂周行天
 河東太守雷保穿渠汾水以漑皮氏縣故渠尚存
 魏宣武時劉嵩䟽黄河以通船漕龍門都將歴年不就坐流
公元636年
 唐地理志北三十里有瓜谷山貞觀十年東南三十三里有十石壚渠二十三年縣令長孫恕鑿漑田良沃畆收十石西二十一里有馬鞍塢渠亦所鑿(縣東南十石渠縣志并不載宜修復)
 山堂肆考遮馬谷平陽府河津縣北谷有水可分渠漑田
 宋大觀間竪縣堂二碑一碑爪遮二峪用水各渠圖一碑馬鞍塢神渠峪用清水支渠
 金時河津舊縣圯於汾元皇慶初於縣西北一里姑射山麓今縣是也
公元1369年
 馬光逺葫蘆浮橋碑邑迤西葫蘆灘當汾流入河之㑹為秦晉徃來衝漢淮隂木罌渡軍即此地也水深而濶行者必以方舟得濟壬子作船十六隻横浮水面聯以鐡鎖鋪以木板車牛競渡履坦明洪武二年刑部右侍即凌氏奉㫖勘定申明古制刋瓜峪水利榜文曰瓜峪清濁二水同出一峪山下出泉涓涓不絶晝夜不舎清水附近居民澆灌大雨時行萬山歸聚溝澮皆盈者濁水居民逺者亦得被其澤
公元1570年
 隆慶四年知縣張汝乾築堤堰修水利
公元1604年
 明萬厯三十二年知縣白鯤修遮馬峪清泉漑干澗等里民田
 稷山縣
縣東北馬壁峪猛水分三路東路三界莊等村
中路小社李老莊等村西路范家莊等村
縣北晋家峪猛水分二渠東渠仁義村西渠漑薛家莊等村
西北黄華峪猛水分四澗畆頭澗漑東峪口等村
 大澗漑邢家莊村小澗漑西峪口等村百口
澗漑寗翟等村清水一道隨猛水渠分水以次漑田兩岸民胥有私
  以上諸水胥上滿下流無得攙越渠長司之
稷山縣汾河東絳州西連河津兩岸頻河地舊無渠道葢縣境地卑窪汾水居上河流泛漲易致渰沒無庸引水遷徙不常故古未設至於岸上地畆多開井澆漑左右高陂堤岸河水不能上流難以設渠
公元1611年
 舊志馬壁峪澗係猛水古分三路東路首漑稷山三界莊餘水漑絳州北董莊官莊馬莊村中路漑李老大社亷城等村西路范家莊張家莊劉家東莊高渠西社中社等村胥稷山明時官莊中路開偏渠奪李老等村水萬厯三十九年知縣張思復古制有碑記
公元1671年
國朝康熈十年又起爭絳州知州張琰稷山縣知縣
 顧淶初斷令於支流堵塞如東路有餘水官莊方漑田碑記
 小社渠猛水馬壁峪澗中李老村北接水漑小社村田
 晉家峪澗内有浸水遇雨漲漑鄉寜山底村及稷山縣薛家莊仁義村田萬厯間知縣希召均水利東曲渠猛水漑東曲村田
 黄華峪澗係清水開張東西田雨則混入猛水東澗上及下漑張東村圏頭村加莊邢家莊陶梁華峪澗東程社胡家莊梁村段村等地西澗上及下漑開張西村路村華峪鎮寗翟等村
 葫蘆泉城北三里形如葫蘆因名日漑田數畆流入泮池楊泉小社村胥武平小村上王村洞治莊甘陽村東劉西趙村地武平絳州
 三界莊池城北三十里萬厯間引注馬頭山泉水以汲居民便之
 西長池城西南四十里莊近南山井深千尺居民艱於缾綆貯水以飲云
 姚莊池城西北三十里隱姚綬鑿筒引十里注水漑田
 舗頭城東北三十里沙溝廟前甃以障馬璧峪水薛村堤城西二十五里故有無堤知縣吳峻行令築堤滙水漑田二百畆有竒
 唐祐甫汾河義橋記絳人有成橋於稷山縣南汾河水上入境稱曰孝子初兹縣有具舟之役鄰邑有官修之梁自太原西河上平陽至於絳州達於雍繇卒迴程賈人射利濟舟為㨗渡口如肆孝子畚築激射之旁根柱於沸涌之下曵索辮筏縶舟戾航一歎不可奪志三年有成功廣可方軌平可轉轂去其飾成無丹艧取其固勢異虹霓
 絳縣
頭鄉
公元1604年
楊村絳水發源西門西溝西楊北楊二村水田設渠北楊村正月一日起七日止西楊八日起十六日止遵水碑輪漑週而復始
冷口峪水泉發源横嶺闗東西冷口宋莊三村瀕水田設渠東冷口月一日四日止西冷口宋莊五日十日止遵水碑輪漑週而復始
西菉家水泉發源縣境周家莊村莊崔必溝内西菉家二村水田渠水程以十二日為度西菉家使水七日三月一日六日止七日為滲潭水使水三日八日起十日止十一十二日又西菉家使水遵水碑輪漑週而復始
三鄉
大郡莊大交鎮澮河發源大郡南大郡大交二村水田渠水程以十一日為度大郡正月一日六日大交鎮七日起十一日止遵水碑輪漑週而復始賀水莊玉龍泉發源賀水村西賀水陳景二莊翼城縣中賀水西賀水西莊裏等村瀕水田渠水程以四十日為度絳縣賀水二月二十五日起引漑一十六日翼城中賀水村引漑九日西賀水村引漑十日西莊裏引漑三日絳縣陳景莊引漑二日遵水碑週而復始
四鄉
范必莊水泉發源莊境東南水田設渠繇上及下輪漑
 舊志水發東南十五里自陳村峪出伏流地中至栁莊復出居民漑田
 聖水西十里楊村聖水寺地列三泉甜苦異味禱雨多應疾者飲之即愈所謂古刹靈泉
 故郡水出縣東北四十里源方二畆其深不測三渠一故郡一陳景一大交胥漑田
 逆溝水東八里泉自溝中北流曲沃漑田
 沸水發源北十五里絳山下入曲沃漑田絳人殊尠資藉玉龍泉出東北五十里東賀水村之西漑賀水莊田水順流而西漑翼城中賀水西西莊村田餘水又漑絳縣陳景村田水程
 沙峪雨水東三十里雨水暴漲居民引以漑田
 續魯峪雨水東五十里亦通沁水漑田廣邑志曰環絳皆山僅供薪樵遶山有水惟資隣灌然則絳之水利微矣
 垣曲縣
東河
峪子村渠發源村境方家溝起漑至廟門前止共漑水地一頃四十五畆
硤口村渠發源村境龍王廟起經譚家溝石家溝村至李家圪塔止共漑水地十四頃三十五畆有竒
墱坂村渠發源村境河神起至牛家墳止共漑水地四頃九十三畆有竒
同善村渠發源村境駱駝腰起至太山廟止共漑水地一頃五十五畆
  以上四渠胥發自山泉繇上及以次引漑
西河
臯落鎮發源鎮境西門前起至東門止共漑水地一頃三十四畆有竒
亷村發源村西境起至村東止共漑水地三頃七十二畆有竒
長直村渠發源村境廟前起至河廟前止共漑水地一頃八十七畆有竒
交斜村渠發源村境西河起至龍王廟止共漑水地三頃四十畆有竒
王茅鎮發源村境龍王廟起至磨兒溝止共漑水地八頃九十五畆有竒
栁莊村渠發源村境西磨起經河西村至小楊溝止共漑水地七頃六十七畆有竒
城村發源上毫城西起經下毫城至春水溝止共漑水地七頃八十六畆有竒
小趙村渠發源村西境起至石家嶺止共漑水池一頃七十畆有竒
辛莊村渠發源村境上河至下河止共漑水地九十三畆有竒
城垣發源演武塲起至南門口止共漑地七頃三十五畝有竒
官店村渠發源村境西河起經上丁至下丁村廟前止共漑水地三頃五十一畆
  以上十一渠胥發自山泉繇上及以次引漑
公元1662年
 舊志堡頭渠(北七里萬厯間知縣趙乾清引水漑田)店頭渠(北十里萬厯間知縣吕恒引水漑田)峪子渠(北十里)峽口渠(北三十里)墱坂渠(北三十里)瞽塚渠(北四十里)小趙渠(西六里萬厯間知縣仝梧開後塞知縣趙乾清復䟽通)毫城渠(西十五里)栁莊渠(西十五里)王渠(西二十里)五龍渠(西二十五里即五龍泉水民資灌漑)交斜渠(西三十里)長直渠(西三十五里)清亷渠(西四十里)官店渠(西六十里)社村渠(西北二十五里)臯落渠(西北五十里)辛莊渠(西三里)城西渠(西里)城東渠(東一里湛水河内軹舊名清康熙元年知縣董爾性鑿石開引水漑田)
 舜井北四十里瞽塚村流井口民資浸田
公元1607年
 馬逢造舜井雙池記井久涸萬厯丁未嵩陽垣詣祠拜祀詰久井水湧出父老水出幽深至為寒沍引於溝洫難為禾稼侯曰一轉移之令其委和可資灌漑乃令創池塘二祠以内一池七尺以外更修一池九尺逓引井水利民灌漑十餘里二麥勃然興矣
公元1659年
 魯聖學古渠水利記邑郭東北隅龍泉滴水懸崖出上有神祠下有池池東有清波沈水支流自北而南入大河顧古未有引以漑田順治己亥邑侯董公爾性鑿山引水不越月而渠工告竣
公元1530年
 明嘉靖九年大雨水圯城南
公元1534年
 嘉靖十三年黄河溢淹南門
公元1536年
 十五年水深數尺兩河溢城圯
公元1540年
 劉魯䕶城石堤垣曲城詎山不二百武而遙而毫清河經其下與黄河口秋水泛漲萬壑奔注浸城城潰則亟築令趙公䕶城堤入為御史出按晉議發公錢三千緡佐堤費堤廣七尺崇倍之下地三尺延長二千七百尺俱砌以石板庚子正月成尋大水垣恃堤屹不為害
  津梁
 絳州
澤掌橋在東北三十里澤掌鎮
王馬橋二一南王馬一北王馬西八里
公元1514年
通津橋東北二十里龍香明正徳九年
孚惠橋在西北二十里三泉
水西橋在西北二十里
村橋在西三十里周村
三林在西七里三林
澮水橋在南五里
寨里橋在北三里明弘治中知州崇徳
南門浮橋南門外河上
隱身橋在北闗閣下相傳宋太祖微時隱身於此
 聞喜縣
西門橋在大西門
西橋在西三里常家房子涑水下流
公元1522年
南橋南門外涑水嘉靖元年知縣張問行僧可
 良建李汝重張碑記
志橋在西三里
金稷橋在東五十里徳鎮
公元1516年
水橋在東六十里聞喜絳縣之界明正徳十一年
 縣協修學顔後廢
 河津縣
修福渡在南八里
村渡東南二十八里
黄河渡在東一十里黄河東岸
公元1370年
禹門渡在北三十里唐置龍門明洪武三年巡檢
 司
陶家營在西南三十里平陽衞
雙營渡在西南三十五里平陽衞
夾旬渡新莊渡胥在西南五十里
蒼底渡浮橋南八里崔鳴鷟重修
葫蘆浮橋在西十里知縣馬光逺建胥在汾河上
 稷山縣
通濟橋二一在汾河荆平渡口明萬厯間知縣承教
 建後知縣三錫渡船十一在絳山西南横水鎮
利濟橋在縣北
通峪橋在西北十五里
廣濟橋小社龍王溝
成夫橋在汾河南修善村當稷王山水之衝省祭文世
 興造工未竣卒妻賀氏繼成夫志因名
濟橋東北五里
善橋縣東五里舗魚兒
汾陽縣在西十里吳城
汾河浮橋四一在稷山縣南二一在苑曲西一在
 曲東一在縣西十里李村
 絳縣
通濟橋横水鎮
溝橋在東十里明嘉靖間王仲英
村橋在西十里
通逺橋在東二十里李冊村明萬厯中知縣李大本保障在三間村
義濟浮橋在冷口峪中
 垣曲縣
濟民渡在南三十里黄河北南澠池縣南村設舟
王公橋在西北二十里王茅里
南闗
迎恩橋在西
王橋在城
寨城
五龍在交斜南
王橋在上毫城
臯落臯落鎮
溝橋在陳村西
 吉州(直𨽻)
吉州并屬縣崇山峻嶺泉水出自溝澗民田無可設渠
 舊志泉州西街八尺味甘甜作酒醋最佳
 朱子云龍門未經鑿治時正道不甚泄一𣲖滚入闗陜一𣲖滚往河東為患最甚今按地勢北高南下洪水孟門大溢逆流其一𣲖滚入闗陜者從宜川而南一𣲖滚往河東者從吉州而南也(禹貢錐指)
 鄉寜縣
 舊志新濬河明萬厯間知縣彭萬里濬河渠十三道漑地三百三十五畆
 豁都峪東一百三十五里即今水峪也歳大雨西山諸水於此下通襄陵太平界漑田甚廣
 温泉半里髙山之陽湛然深碧沍寒不凝山麓西流嶺畔石田資其灌漑
 渠泉西南七十里源出朴渠經流上馬臺澗中河津縣水田
 龍王東南半里石孔中出川田資灌漑
公元1051年
 鄉寜縣城瀕河數有水患宋皇祐三年劉舒改遷故壘即今縣池也
  津梁
 吉州龍門飛橋壺口石峽上後圯
淇水橋在州宣化坊西下有淇水穿城入河
河橋在州東
小水橋在長寜門外
水橋北闗
 鄉寧縣
惠民在西闗外明萬厯中知縣焦守已改建
永寜橋在舊城門
 隰州
隰州田耕山上人多窊處惟恃雨澤古無渠道山水胥入溪河河邊寸地
 舊志温泉州北二百里舊温縣
公元1602年
 明范守已徙河築城隰州川流高唐温泉蒲子山峪泉源總至暴漲無時城常受其侵齧萬厯壬寅欲徙河流川中土石雜揉猝難鑿濬至五月終乃得成渠導水西去復聚石為長堤以防侵軼之虞而水驟至石堤漂沒戊夜水倐流西山涓涓衣帶城堧外土石壅起若長堤然所鑿中渠淤塞無蹟西山下土高石堅勢不可穿濬至是一旦渠長二里水流其中人皆以為
 蘇萬民范公祠記范公為堤紫水之湄長八十許丈捍汎濫為久逺計
 蒲縣
 舊志通惠渠水自庫拔村南渠漑田漸引至城由縣治入學宫出復漑民田渠自知縣超然始尋壅塞知縣鄭可行䟽通後又塞
公元1536年
 溝渠水縣河水不能灌漑民築溝渠雨水以資田槪不入於河及地多荒蕪溝渠水多入河河時泛漲齧田為害
 大寜縣
大寜地高原峻嶺古無渠道
 舊志麻束溝源出捕狐山南流達昕河明成化間知縣紹宗傍山鑿石刳木為浮渠引水入城注泮池中且漑東闗園田數十後廢
 禹貢冀州旣載壺口治梁及岐曽□曰呂不韋龍門未闢吕梁未鑿河出孟門上大逆流無有丘陵高阜滅之名曰洪水大禹䟽通謂之孟門地理志謂壺口北屈東南酈道元孟門北屈西南壺口孟門東山龍門在梁山北則梁龍門南山以是言之其先河出孟門之上横流而出則知其東之壺口其南之梁山西之岐山皆墊於水矣壺口西闢孟門始事壺口梁山之北闢龍門而終事於梁山而其餘功又及岐山焉葢壺口梁岐一役也其施功同時不可分言於二州故并言於冀也(壺口馬鬬闗南二十五里闗在大寜縣治西七十五里山在韓城縣西北九十里岐山岐山縣東北十里)
 吕祖謙壺口龍門上口水之為患本於龍門狹隘鑿之以行水用功之最大者
 薛季宣傳稱龍門儒者多未之信夏書既載壺口不可誣也
 路史兗青冀之流皆自其東北走海而冀又上京治水急先於河於是發迹壺口治梁及岐南至華隂東至底柱孟津三門以奠西河
 永和縣
永和地高原峻嶺古無渠道
 舊志曲村渠北五里舊無水地仙芝坊開築漑田
 索陀川東三十里
 岔口東北二十里
 東峪溝東五里
 西峪溝西二里
  以上胥開築引水漑田
 香巖西北七十里有清泉漑田
公元563年
 靈液東城下舊有碑云河清二年龍躍自泉中因名靈液水甘冽民汲飲於此
  津梁
 隰州
河橋在北六十里萬山之水㑹於此故名
通濟橋在南三十里蒲水
賀家橋在南十五里南峪村
曹城橋在南十五里
官道橋在北二十里蓬門
濟橋東門明弘治初知州王彛龍泉橋在南二里隅里
善橋在州西千佛庵下庵
 蒲縣(津梁無)
 大寧縣
公元1369年
馬鬭闗渡在縣西七十里唐置闗洪武二年巡檢司夷吾橋在縣東一里知縣韓士奎建
荷葉橋在縣西荷葉溝口
麻束橋在縣東麻束溝口龍泉橋在東山下上石橋在西水門外明知縣劉丕聲建
下石在西闗通門外
茨梅橋在縣西
 永和縣
鐡羅闗在西南七十里
興徳闗在西南六十五里黄河
義橋在南門外
 
 
 
 
 
 
 
 
 
 
 
 
 山西通志卷三十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