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八
卷二十八 第 1a 页 WYG0542-086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二十八
  山川(十二/)
 绛州
鼓山即鼓堆也在州西北二十五里接九原西坡周四
 里高五丈穹窿而圆形如覆釜人马践履有声四周
 胥石磴下有泉又有清浊二泉出鼓山左繇九原山
 西坡少南石穴下分出二𣲖入莲池西合鼓水溉诸
卷二十八 第 1b 页 WYG0542-0861b.png
 村田
姑射山在州西北四十里
峨嵋山在州南二十里𨽻州境四十里迤逦夏闻喜猗
 氏临晋荣河诸县西抵黄河东临曲沃坡南𨽻闻喜
马首山土人名马头山在州西北四十里亘数百里东
 繇太平界入绛西至稷山界出绛凡三十五里山繇
 临汾襄陵太平迤逦入州境一峰突出山上山后胥
 乡宁地山面东南与姑射隔一峪史记赵盾田于首
卷二十八 第 2a 页 WYG0542-0862a.png
 山即此一名火燄山上有火燄池水最清冽山险难
 陟又名悔来山
玉壁山在城西北隅高二十丈有奇盘踞三里所谓玉
 壁秋风也
冰壑在州北四里 李毓秀党冰壑状北平里北窑庄
 距州治四里许西枕土阜稍南两崖对峙一流通中
 而东注洞壑幽邃前州大夫之凌阴在焉先生暇则
 徜徉其间寒洁素守视世俗薰灼泊如也因自号曰
卷二十八 第 2b 页 WYG0542-0862b.png
 冰壑居士
九原山在州北二十里𨽻州境东西九里山面南平原
 突起土阜九区上有百神庙山产莞花 檀弓赵文
 子与叔誉观于九原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吾谁与
 归叔誉曰其阳处父乎文子曰行并植于晋国不没
 其身其智不足称也其舅犯乎文子曰见利不顾其
 君其仁不足称也我则随武子乎利其君不忘其身
 谋其身不遗其友晋人谓文子知人
卷二十八 第 3a 页 WYG0542-0862c.png
定境山金志有定境山汾水浍水鼓水
阳石山开山图阳石山在绛北
汾河在南门外繇太平东南吴村流入州境经南关西
 流入稷山境𨽻州境凡七十里 水经注汾水又西
 径魏正平郡南故东雍州治太和中皇都徙洛罢州
 立郡矣又西径王桥浍水入焉 水经又过长修县
 南 水经注汾水又西与古水合又西南径长修县
 故城南汉高帝十一年以为侯国封庄恬也有修水
卷二十八 第 3b 页 WYG0542-0862d.png
 出县南而西南流入汾汾水又西径清原城北故清
 阳亭也城北有清原晋侯蒐清原作三军处也
浍水在州南五里源出翼城县浍高山西南过绛县合
 绛水西过虒祁宫又西南至州境二十里经州西南
 横桥庄入汾 水经又西至王桥注于汾水 水经
 注晋智伯瑶攻赵襄子襄子奔保晋阳原过后至
 遇三人于此泽自带以下不见持竹二节与原过曰
 为我遗母恤原过受之于是泽所谓王泽也 通考
卷二十八 第 4a 页 WYG0542-0863a.png
 正平有汾水浍水龙谷水晋虒祁宫
鼓堆清浊二泉合流成沟隋正平令梁轨曰水动物也
 顺之则下激之则上乃因地宜以激水迄今遵之
 源出九原山一曰清泉一曰灰泉土人名神泓以汇
 孚惠圣母祠南也 水经注古水出临汾故城西黄
 阜下其大若轮西南流故横沟出焉东注于汾今无
 水又西南径魏正平郡北又西径荀城东古荀国也
 汲郡古文晋武公灭荀以赐大夫原氏也古水又西
卷二十八 第 4b 页 WYG0542-0863b.png
 南入于汾 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水本于正平轨
 病水卤生物瘠引古沃浣人便(古水樊记所谓古沃/也当属鼓堆泉泉掌)
 (镇大泉近鼓堆其/大若轮或指泉掌)孙冲绛守居园池记序如曰水本
 于正平轨正平带郭县也隋开皇十三年内军将军
 为临汾令临汾即正平也十八年改正平焉轨字世
 谟材令也患州民井卤生物瘠疲因凿山原自北三
 十里引古水图经云鼓堆水地缺绝经濠坎则续之
 以槽穿城牖入衙注池别分走街巷阡陌汨汨然鸣
卷二十八 第 5a 页 WYG0542-0863c.png
 激沟渠又灌溉畦町讫入于汾河顷县前有梁轨遗
 记熟见其迹则知水本于正平轨由此而发语也
 乔宇记泉发于九原山之西鼓堆者或曰其北突有
 二山高圆如鼓则泉以形似而名志曰泉上有堆如
 覆釜形履之声如鼓则泉以声似而名泉有清浊二
 穴清在北浊在南北穴为石口尺五许自汇而为池
 幅𢄙一丈其深称是池溢而南折而东流南穴为土
 口尺许亦汇池溢而北折而东合于清流泉之西则
卷二十八 第 5b 页 WYG0542-0863d.png
 隆然高原南北畴皆资泉而溉其东至于绛州五十
 里而南并入于汾
泽掌在州西北二里有眠窝泉漹泉永和泉东北一里
 有龙头泉合流
兰村在州西北山半泉水无声卯午酉涌出有声土人
 名溢水
赤龙潭在大街北俗名泉儿墩
龙谷泉在州东北十八里龙香村左传龙见于绛郊即
卷二十八 第 6a 页 WYG0542-0864a.png
 此
马首山峪中水 繇稷山三界庄而下分二渠
泉掌镇关王庙前大泉分二支至镇南镇西 镇东有
 沟沟左一泉名大渠沟右一泉名水渠又有活泼泉
 春口泉王马库泉蛇泉
薛郭泉在古交
丁村泉在丁村
龙头泉在龙头村
卷二十八 第 6b 页 WYG0542-0864b.png
修水 古水合汾汾水又西南径长修县故城南有修
 水出县南西南流入汾
乾枣涧土人名扶苏水后涸
天井水后涸
 闻喜县
中条山在县南六十里西界夏县东界垣曲在邑境者
 广袤胥四十馀里山麓有郭堂岩
汤寨山在县南八十里夏县凤凰山东乃中条分支也
卷二十八 第 7a 页 WYG0542-0864c.png
 寨为中条极险峭壁数千仞上有汤庙湫池祷雨多
 应土人名汤王山又名景山下有郭璞书堂古产铜
  隋地理志闻喜县有景山盖与三嵏胥中条支山
  水经注涑水与景水合出景山北谷 山海经景
 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草多藷藇秦椒其阴
 多赭其阳多玉郭景纯曰盐贩之泽即夏县盐池也
 (按经不言有水今有水/焉西北流注于涑水也)五朝志闻喜有景山有董泽
 陂 旧志景山即汤山
卷二十八 第 7b 页 WYG0542-0864d.png
蚕姑峰在汤寨西峰上有镇风塔蚕姑庙
秦王岭在汤寨东相传秦王屯兵地
吕岩在县东二十里吕庄
紫屏山在县东四十里姚村后山列如屏其色紫土人
 名六老峰
焦山在县东五十里详三嵏
三嵏山上林赋凌三嵏之危郭璞三苍注三嵏山在闻
 喜今县东五十里有焦山高埒汤寨疑即三嵏
卷二十八 第 8a 页 WYG0542-0865a.png
凤凰原在县东六十里乃裴氏墓域也
鸡鸣山裴氏谱凤凰原墓西至鸡鸣山裴氏宰辅十有
 七人入省者六十一人官至三品者二十四人封国
 公者十七人封郡县公者四十人侯二人伯二人子
 四人男四人驸马五人皇后二王妃二
紫金山在县东七十里盘盘山东二十里接曲沃界山
 西名为凤凰原
香山在县东南三里巅有裴晋公祠前有三塔又前丘
卷二十八 第 8b 页 WYG0542-0865b.png
 村岭有塔
官庄岭在县东南五里上有香山寺
横岭在县东南九十里接垣曲界山脊横亘下有三泉
 出白石罅土人名白石河
铁牛谷在县南三十里相传铁牛流峪中水峪有兴国
 寺
瑶光峰在县南四十里上有塔高埒夏县瑶台
盘盘山在县南五十里秦王岭东盘旋而上
卷二十八 第 9a 页 WYG0542-0865c.png
观音山在县南九十里刘庄隘一峰突出下纤上钜玲
 珑差类落伽
柏林山在县西三十里柏林村后石岩苍翠下为叠水
 崖再入为稿峪莲苇清幽
峨嵋岭在县北三里由凤凰原东而北迤逦渐高行二
 十馀里四围邱陇中为平原所谓晋原也晋城在焉
 又北数里下瞰绛州其广五十馀里
天皇顶在县北十五里繇五龙庙一线度峡突起圜巅
卷二十八 第 9b 页 WYG0542-0865d.png
 高出群峦之表
清原在县北二十里左传晋蒐于清原杜注在闻喜北
 又马融广成颂采清原注在河东闻喜县今曰晋原
 北临绛西接稷山南俯闻喜广袤数十里
稷王山在县北五十里接稷山界后稷陵庙稷山主之
 姜嫄陵庙闻喜主之左传晋侯治兵于稷杜预注在
 今闻喜县
龙头堡在县东北五十里山势似龙头后周明帝尝移
卷二十八 第 10a 页 WYG0542-0866a.png
 绛州治此
仙人洞在界原白石村大堰壑相传郭璞读书迹
九龙山 金志有九龙山汤山涑水
涑水源出绛县大阴山陈村峪伏流至柳庄复出合洮
 水景水沙渠水西流县境会温泉水吕庄河甘泉水
 过东桥经城南门外折而南又折而西过西桥入夏
 县界 绛水可以灌安邑当谓涑水以源于绛古亦
 称绛水也 水经涑水又西过周阳邑南 水经注
卷二十八 第 10b 页 WYG0542-0866b.png
 其城南临涑水北倚山原竹书纪年晋献公二十五
 年正月狄人伐晋周有白兔舞于市即是邑也汉景
 帝以封田胜为侯国也涑水西径董泽陂南又与景
 水合 水经又西南过闻喜县南 水经注涑水又
 西径仲邮□北又西过桐乡城北 竹书纪年翼侯
 伐曲沃大捷武公请成于翼至桐庭乃返者也涑水
 又西与沙渠白水合西南径左邑县故城南故曲沃
 也晋武公自晋阳徙此秦改为左邑县诗所谓从子
卷二十八 第 11a 页 WYG0542-0866c.png
 于鹄者也 春秋传下国有宗庙谓之国在绛曰下
 国矣即新城也王莽之洮亭也涑水自城西注水流
 急浚轻津无缓故诗人以为激扬之水不能流移束
 薪耳水侧即狐突遇申生处也
董泊在县东四十里舜时董父豢龙之所一名豢龙池
 周数百步莳荷滋稻浸溉十馀里 水经注涑水西
 径董泽陂南即古池东西四里南北三里春秋文公
 六年蒐于董泽即斯泽也 左传厨子曰董泽之蒲
卷二十八 第 11b 页 WYG0542-0866d.png
 可胜既乎 刘昭注闻喜有董池陂古董泽左传曰
 改蒐于董泽 路史董姓伯闻喜东有董池陂董泽
 陂也 竹书纪年晋武公元年尚一军芮人乘京荀
 人董伯皆叛者非秦川董 裴晋公湖园赵忠简公
 董泽书院皆在泊左明一统志宋相赵鼎先世家于
 此
玉莲泉在县东二十五里川口南涧旧有莲池上为白
 莲寺
卷二十八 第 12a 页 WYG0542-0867a.png
甘泉在县东三十里东镇北黑龙沟水甘南流入涑隋
 移县治于甘谷疑即此上为黑龙庙祷雨多应
温泉二一在县东四十里官庄村一在南湖村二水相
 邻胥冬温即泊泉也流入涑水
乾河在县东四十里 史记伐韩到乾河山海经水冬
 乾而夏流实惟乾河郭璞注河东闻喜县东北有乾
 河口因名乾河里今有沟无水
冷泉在县东四十五里胡村西夏冷
卷二十八 第 12b 页 WYG0542-0867b.png
黄芦泉在县东五十里黄芦庄南流入汾水地有黄芦
洮水在县东六十里左传子产对晋叔向曰台骀能业
 其官宣汾洮 后汉书郡国志闻喜邑有洮水 水
 经注水源东出青新山世以为青襄山也又曰涑水
 至周阳侯城与洮水合 司马彪曰洮水出闻喜县
 故王莽以县为洮亭也然则涑水殆亦洮水之兼称
 乎(按自横水来者涑水自磨里来/者洮水汇而为一爰名涑洮)
暖泉在县东南三十里王村冬暖
卷二十八 第 13a 页 WYG0542-0867c.png
沙渠水在县东南五十里白石村西北流会南山诸水
 至吕庄入涑水土人名吕庄河 水经注涑水又西
 与沙渠水合水出东南近川西北流注于涑水 唐
 志东南三十五里有沙渠仪凤二年诏引中条山水
 于南城下西流经十六里溉涑阴田
胜水沟在县南四十里柏樊底水出崖间附草而下滴
 涧如百铃声沿溪上陟即郭璞洞
秦王涧在县南四十里美阳川相传秦王三跳地
卷二十八 第 13b 页 WYG0542-0867d.png
马跑泉在县南美阳乡相传秦王迹(按马跑泉迹太多/闻喜与霍州二泉)
 (容可/信)
瀑布泉在县西三十里柏林村后水自山峡中三叠而
 下土人名叠水崖
野狐泉在县北二十里南流合社村户头二泉 李汝
 宽曰乃白土沟之上游北枕高阜下临巨壑四面胥
 石水自半山中出潺潺有声至壑底高数丈其底可
 容万马而南去水口不容一舟
卷二十八 第 14a 页 WYG0542-0868a.png
郭堂泉在中条山之麓有岩焉𥓂砑洞豁纵广丈馀内
 有悬泉一滴即郭景纯置砚地也
湫池在汤寨中条削壁千仞上有湫池径丈许旱不涸
 涝不溢邑志曰可方华岳洗头盆故名灵池
 河津县
紫金山在县北三十里盘踞四十馀里东连双峰黄颊
 姑射诸山至稷山界西连韩城梁山界北连乡宁诸
 山实胥梁山东袤境也有五峰岭高八里有云中寺
卷二十八 第 14b 页 WYG0542-0868b.png
 古塔数十里外有八十盘砌石为道折旋八十曲麓
 有云峰爪峪泉出此 左传梁山晋望杜预注在冯
 翊夏阳县北也 公羊传梁山河上山 颜师古汉
 书注梁山在夏阳 括地志龙门山在韩城县北十
 五里梁山在韩城县东南十九里雍州境也 禹贡
 锥指尸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所称吕梁山即禹贡之
 梁山也春秋成公五年梁山崩公羊曰梁山河上山
 谷梁曰壅遏河三日不流水经河水南出龙门口注
卷二十八 第 15a 页 WYG0542-0868c.png
 云昔大禹导河积石疏决梁山谓斯处也即经所谓
 龙门矣魏土地记曰梁山北有龙门山大禹所凿通
 孟津河口广八十步岩际镌迹遗功尚存河水又南
 径梁山原东山在夏阳县西临于河上谓夫梁山之
 崩能壅河则俯瞰河流可知信为禹凿之馀三子所
 称吕梁即此山之别名矣郦道元谓吕梁洪巨石崇
 竦壁立千仞又谓在离石北以东可二百馀里阎百
 诗为之辨曰道元言吕梁之水势与龙门无异而以
卷二十八 第 15b 页 WYG0542-0868d.png
 为在离石离石明之石州改名永宁州者必求其地
 以实之永宁州东北则今静乐县岢岚州之地西去
 黄河约二百里无所谓河流也土人欲当以河曲县
 西南二十五里天桥峡亦有禹凿之迹天将阴雨激
 浪如雷几相似矣而无所谓千仞巨石又南去离石
 四百馀里皆与郦注不合当阙疑百诗言甚覈今大
 同府平鲁卫西亦有吕梁山近志以郦氏所言者当
 之则更在河曲之北去离石愈远矣总由不知吕梁
卷二十八 第 16a 页 WYG0542-0869a.png
 即龙门之南山而移其名于他处耳且使吕梁果在
 离石县北则西南距孟门六七百里未凿不足为其
 害三子先言龙门次言吕梁其为夏阳之梁山无疑
 也列子又有吕梁为孔子所观者郦道元谓在吕县
 泗水之上今徐州东南五十里吕梁山是也其下即
 古泗水金元以后为黄河所夺而泗殚为河禹河未
 尝经此傅同叔以此为禹凿之吕梁谬极矣
洞儿山乃紫金之别峰也山势巍峻缘石磴而上巨石
卷二十八 第 16b 页 WYG0542-0869b.png
 似欲堕巅有佛洞西南为云中寺山下有井水与井
 平不涸不盈 文中子登云中之城望龙门之关曰
 壮哉山河之固贾琼曰既壮矣又何加焉子曰守之
 以道降而宿于禹庙观其碑首曰先君献公之所
 作也其文典以达
双峰山在县北四十里两峰并峙遮马峪界其中万山
 至此豁然开朗为西硙口中有石当山屹立似屏适
 承其阙薛文清西硙行曰两峰秀出半空里锦屏屹
卷二十八 第 17a 页 WYG0542-0869c.png
 立当中尊又入为上马台相传关忠义上马地道有周
 将军仓足迹沟中巨石似驹驹项潏泉前后有二石
 驹差小又入为大小石峡巉削厉屈曲似犬牙乃秦
 晋孔道也
遮马峪在紫金山西北自西硙村入山历石栈里馀两
 峰墙立五眼泉自北而下中有大石横亘似阃限水
 齧两涯似侧瓮注水成潭曲折东下下复有潭方广
 数丈水清见底流为石渠胥亘石底行三十里而达
卷二十八 第 17b 页 WYG0542-0869d.png
 龙门入于河
西硙口中有清泉连乡宁县界
爪峪在紫金山中袤二百里两山对峙峪口西为筛儿
 崖缘径陟崖十里崖突出山半距地三丈泉出石壁
 薜荔者五六似渍米漉筛形北有石龙巅平广二丈
 泉潨出薜荔如注下胥巨石北有山半瀑布泉直泻
 百寻又繇水石中入两山如墙亭午不见日月又深
 入有双扇门油锅泉婆婆泉诸胜峪南二里为鸦儿
卷二十八 第 18a 页 WYG0542-0870a.png
 石多慈鸦峪分三涧形如爪字
枣庄山在县西北三十里巉岩峭削石磴盘空多虎
 洞儿枣庄二山胥乡宁船窝镇道土人名西山薛文
 清诗所谓北山崒嵂界天碧也
午芹峰在西硙口内紫金之支峰也上有五芹洞下为
 芹溪以产芹菜名一名石峪元稷山二段先生读书
 于此 段克己赠答封仲坚诗午芹多奇峰流水出
 其左又诗序曰吾兄同仲坚采鹭鹚藤于午芹之东
卷二十八 第 18b 页 WYG0542-0870b.png
 溪
白虎冈在县东十五里接卧麟山平冈屈曲前临汾水
 薛仁贵故里也
红蓼滩在白虎冈下百底村一名射雁滩薛仁贵射雁
 于此
疏属山在县东南十里一峰壁立汾水绕其下 县志
 文中子故居在山南十里通化村 山海经疏属山
 名枕汾水 文中子曰疏属之南汾水之曲有先人
卷二十八 第 19a 页 WYG0542-0870c.png
 之敝庐可以蔽风雨有田可以具饘粥或云临河者
 非(按文中子故里临河固非而通化村亦非/姑射之西汾河之北当以傍通峪为正)
黄沙岭在县西五里袤二十里有奇广十里岭上有后
 土祠沙积平墙风辄荡去不侵殿宇
马鞍山在县北三十五里高四里形似马鞍唐地理志
 名马鞍坞一名高鞍坞水母庙下出泉名神峪坞东
 有云头堡高阜有罗汉洞
神峪在爪峪东二里马鞍山下邃三里峪上水母庙下
卷二十八 第 19b 页 WYG0542-0870d.png
 有巨石孔盈尺清泉沸涌味特甘庙左又有泉名莲
 花池
姑射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接稷山绛州境山麓为卧
 麟山县治倚焉 王思诚记县治北土山也
黄颊山在县东北四十里山半有袁达寨一峰屹峙又
 有傍通峪峪口东西山对峙入峪二百武山回涧曲
 峰峦四合东岩下有新旧石城岩仰出似抱腹城
 倚岩甃石为之新城北有石壁高四丈中开罅相距
卷二十八 第 20a 页 WYG0542-0871a.png
 尺许内有石潭似仰瓮泉涌汇为池名莲花池池水
 流石间循峪出即白牛溪也溪上名和尚缠有永兴
 禅寺明季东山卸今多断碑即文中子授经地也有
 东皋子黄颊山诗石刻西山由峪口北上路峻名阎王坡
 数里复折东北有石楼上狭下广状方正似楼东山
 壁立崩崖尤峻削西崖有文中子洞洞北百武繇佛
 殿陟石梯而上又架木梁梁西为王绩洞峪外壤广
 衍即东皋也东邻姑射山接稷山县界直南汾河似
卷二十八 第 20b 页 WYG0542-0871b.png
 带东皋下为南渚去峪五里有奇东皋子栖此赋之
 独居南渚时游北山西穷马谷北达牛溪马谷即遮
 马谷也入峪一径溪水界焉今名牧羊道黄颊山诗
 别有清溪道斜经碧岩隈赋云往往溪横时时路塞
 峪内多杂卉又有石韭石茶北山诸峪多奥阻独马
 峪纡邃多岩洞居人耕岭上并事牧猎缘岭十里为
 寺家沟乡宁县境 王思诚图王绩弃官隐黄颊山
 以琴酒自娱贞观十八年撰隋书今县东有东皋村
卷二十八 第 21a 页 WYG0542-0871c.png
傍通峪在神峪东三里四山回合林木蓊郁有清溪即
 文中子白牛溪也刘禹锡王通碑在隋朝诸儒惟通
 能明王道隐居白牛溪游其门者皆天下隽杰王绩
 游北山赋序西穷马谷北达牛溪
天罗峪在傍通峪东北山五峪西为双峰之遮马峪中
 为紫金之爪峪迤东为马鞍之神峪又东为姑射之
 傍通峪又东为天罗峪
卧麟山在姑射山麓下即县治
卷二十八 第 21b 页 WYG0542-0871d.png
峨嵋岭在汾水南即汾原联万泉荣河境南五里有高
 原亦名峨嵋山
黄河在县西十五里北自乡宁县船窝镇南出龙门山
 西南流入荣河界𨽻县境共百三十五里西北出乡
 宁境古距县二十五里西南入荣河境古距县四十
 里后河东徙今县西距河十里西南距河二十馀里
  颜师古注西河即龙门之河也在冀州西故曰西
 河 错开河在禹门上河西畔相传禹欲于此开凿
卷二十八 第 22a 页 WYG0542-0872a.png
 后复审势乃改凿龙门云 禹王坟在龙门南五里
 大河中石碛广袤五六里高寻丈洪涛不能侵巨石
 嵚崎不相联属
龙门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两山壁立中通河流形如门
 阙一名禹门东西阔八十步西与韩城梁山并峙
 魏土地记梁山北有龙门山大禹所凿通孟津 正
 义禹凿广八十步 颜师古注积石山在河关西羌
 中龙门山在夏阳北言治河施功自积石起凿山穿
卷二十八 第 22b 页 WYG0542-0872b.png
 地以通其流至龙门山也自龙门南流以至华阴又
 折而东经砥柱 李复曰禹凿龙门起于唐张仁愿
 所筑东受降城之东自北而南至同州韩城北安国
 岭而尽 孔安国曰龙门山在河东之西界又曰龙
 门之河在冀州西 水经南龙门山在河东皮氏县
 西 尸子龙门四旁有山莫能上大鱼薄集龙门上
 则为龙不上辄曝腮水次故曰曝腮 地形志华山
 郡夏阳县有梁山龙门山黑水城是梁山龙门山析
卷二十八 第 23a 页 WYG0542-0872c.png
 为二也 五朝志汾阴有龙门山河东又有龙门县
 是龙门山不𨽻龙门也 颜师古曰龙门山在龙门
 县北 元王思诚图临思阁在龙门山顶俗谓之看
 河楼下有水楼所以汲水于河也 薛瑄龙门记出
 河津县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山下东西皆层
 峦危峰横出天汉大河至西北山峡中东至是山断
 河出两壁俨立相望神禹疏凿之劳于此为大繇东
 南麓穴岩构木桴虚驾水为栈道盘曲而上濒河有
卷二十八 第 23b 页 WYG0542-0872d.png
 宽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制极
 闳丽 乔宇龙门山记河之西是为陜西韩城之境
 其山亦自北而来亦号龙门与东岸之山相照而断
 三秦记云龙门外悬泉而两旁有山水陆不通鱼鳖
 莫上今观之诚若此 龙门山有石洞盖文中子避
 乱隐居之所 王刁洞在龙门山岩际 王履华山
 图闻王刁三洞在山外西崖上中藏古书甚多然无
 由至龙门王刁洞当繇近华山而名 姜真人善信
卷二十八 第 24a 页 WYG0542-0873a.png
 洞在河西山半崖援铁絙以登 尔雅注鲔鱼似鳣
 色青黑大者长七八尺岫居春始上而游扬北入河
 西上龙门得过者化为龙否则点额而还 拾遗记
 禹凿龙门至空岩得伏羲玉简长尺有二寸及八卦
 图 周太祖狩于龙门帐下杨忠独当一猛虎左挟
 其腰右拔其舌太祖壮之北俗谓猛虎为掩于因以
 字之 唐卢虔字子野永泰初举进士高第仕至银
 青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幼读书于龙门深知易著春
卷二十八 第 24b 页 WYG0542-0873b.png
 秋孝经解 魏景明四年公孙崇表臣谨即广搜秬
 黍选其中形又采梁山之竹更裁律吕制磬造钟依
 律并就 洛阳西南三十里阙塞山服虔谓南山伊
 阙是也一名龙门山吟咏最多其它赤城峨嵋栈阁
 等地胥易讹
汾河在县南八里自稷山县西达张家崖合黄河𨽻县
 境共五十五里有渡二一曰苍底渡一曰湖潮渡
 汾水东自稷山界入县境西南来至荣河汾阴后土
卷二十八 第 25a 页 WYG0542-0873c.png
 祠下入于河明隆庆四年东徙至县西南二十里胡
 卢滩即入河 王思诚总图汾水渡北张渡在县东
 二十里吴村渡在县东十里修福渡在县南八里连
 伯渡在县西南十里黄村渡在县东南二十里又云
 汾水在县南八里西南十五里入河 水经又西过
 皮氏县南 水经注汾水西径邓邱北故汉氏之方
 泽也贾逵云汉法三年祭地汾阴方泽泽中有方邱
 故谓之方泽邱即邓邱也许慎说文称从邑发声河
卷二十八 第 25b 页 WYG0542-0873d.png
 东临汾地名矣在介山北汾水又西径耿乡县北故殷
 都也帝祖乙自相徙此为河所毁故书叙曰祖乙圯
 于耿杜预曰平阳皮氏县东南耿乡是也盘庚以耿
 在河北迫近山川乃自耿迁亳后晋献公灭之以封
 赵夙后襄子与韩魏分晋韩康子居平阳魏桓子都
 安邑号为三晋此其一也汉武帝行幸河东济汾河
 作秋风辞于斯水之上汾水又西径皮氏县南竹书
 纪年魏襄王十二年秦公孙爰率师伐我围皮氏翟
卷二十八 第 26a 页 WYG0542-0874a.png
 章率师救皮氏十三年城皮氏者也汉河东太守番
 系穿渠引汾水以溉皮氏县故渠尚存今无水
遮马峪泉水在县东北四十里一原坡下唐贞观十年
 县尹长孙恕凿山修为二渠元大德间千涧渠雨冲
 绝明隆庆五年知县张汝乾复凿山通之
爪峪泉水在县东北四十里水母庙下亦长孙恕凿
西涧水自遮马峪西南入河明薛文清故镇行还复崎
 岖历西涧褰裳竞涉波凌乱
卷二十八 第 26b 页 WYG0542-0874b.png
艳掌沟在艳掌村东袤十里有奇入大涧沟多苇
筛儿崖泉刘梁嵩记走爪峪达筛儿崖踰龙神庙少北
 泉流乳崖亘山半形覆似箕可名箕山土人执为筛
 殊不可解厓皴类浮山石少坚泉滴胥垂乳联贯成
 行而水尤清洌
东渠王绩薛记室收过庄见寻诗忆我少年时携手过
 东渠梅李夹两岸花枝何扶疏无功又有夜还东溪
 诗
卷二十八 第 27a 页 WYG0542-0874c.png
北溪王绩晚年叙志示翟处士正师诗归来南亩上更
 望北溪头古岸多盘石春泉足细流
救命天涧广一里深二丈袤二十有馀里爪峪千岩万
 壑流胥汇此漂巨石似凋叶直泻汾河
南下涧 西长涧在鸦石西
爪谷堰在龙门北三十里唐志贞观十年筑 爪谷析
 三涧西南为西长大涧南为南下大涧东南泻汾河
 为救命天涧
卷二十八 第 27b 页 WYG0542-0874d.png
 稷山县
稷神山在县南五十里东连闻喜西连万泉南连夏县
 峰峦层出相传后稷教稼地一名稷山下有漉漉泉
  唐志有稷山 水经注汾水又径稷山北在水南
 四十馀里山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高十三里西
 去介山十三里山上有稷祠山下稷亭春秋宣公十
 五年晋景公治兵于稷以略狄土是也
姑射山在县北二十里石壁秀峰上有姑射洞北至滴
卷二十八 第 28a 页 WYG0542-0875a.png
 水岩𨽻乡宁境
紫金山在县西北三十里有峪洞时有飞云
峨嵋岭在县南四十里东西袤二十里递高九里八十
 步盘踞十五里山有两峰弯环凝翠望若修眉南峰
 尤高
昆崙山在县西北三里土山空窣中多故蛤
仙掌峰在紫金山上有掌痕承月状
青阳峡在紫金山内段克己有游青阳峡诗
卷二十八 第 28b 页 WYG0542-0875b.png
马壁峪中有清泉
圣王山在县北三十里西连紫金山又西连姑射山西
 至河津县界止东西袤四十里递高九里盘踞十二
 里北接乡宁县界山有五峰中峰尤高有马壁晋家
 黄花三峪迥出群山
马头山在县东北三十里西连马壁峪上有袁达寨
汾河在县南二里繇绛州下王村界起至河津县薛村
 界止𨽻县境共七十二里半东界下庄村渡至崔村
卷二十八 第 29a 页 WYG0542-0875c.png
 五里下费村十里上费村五里苑曲荆平李村阳村
 胥十里薛村渡十二里半 金志有稷山汾水 水
 经注汾水又径冀亭南昔臼季使过冀野见郤缺耨
 其妻馌之相敬如宾言之文公文公命之为卿复与
 之冀京相璠曰今河东皮氏县有冀亭古之冀国所
 都也杜预释地曰平阳皮氏县东北有冀亭即此亭
 也汾水又西与华水合水出北山华谷西南流注于
 汾汾水又径稷山北
卷二十八 第 29b 页 WYG0542-0875d.png
鱼儿湾在县东七里汾水之湾鱼所聚也
黄华峪涧在县西北至河津县界有东涧西涧乃清水
 也 水经注汾水又西与华水合水出北山华谷西
 南流径一故城西俗谓之梗阳城非也梗阳在榆次
 按汉故上谷长史侯相碑云侯氏出自仓颉之后踰
 殷历周各以氏分或著楚魏或显齐秦晋卿士蔿斯
 其裔也今蒲坂北亭即是城也其水西南流注于汾
葫芦泉在县北二里佛阁寺西形似葫芦
卷二十八 第 30a 页 WYG0542-0876a.png
晋家峪涧在县北内有浸水遇雨有猛水东曲渠乃猛
 水也
马壁峪涧在县东北接绛州分东路中路西路乃猛水
 也
甘泉在甘泉村东北 元大贞观碑称县为甘泉邑
碧水泉在贾家庄会葫芦泉入汾
白杨泉在小杜村入汾
 绛县
卷二十八 第 30b 页 WYG0542-0876b.png
太行山在县东二十里山极高险西北诸山多其支脉
 𨽻县境者高五里盘踞十里东连红嘴沟一里南连
 辙木霍一里西连暗峪沟二里北连石崖有一峰山
 半有石洞云时飞出
绛山在县西北二十里接闻喜曲沃县高三里盘踞六
 里有西南北三峰北峰尤高山下有沸水一名紫金
 山草木不生土色赤州县胥取名焉(产/铁)
华池山在县东十五里高二里盘踞五里东连神沟南
卷二十八 第 31a 页 WYG0542-0876c.png
 连长岭西连石匣沟北连庙坡有一峰
沙峪在县东三十里壁峰峭绝
河王峪在县东三十里通沁水县界
续鲁峪在县东五十里通沁水县界
歪头山在县东六十里递高五里盘踞七里
太阴山在县东南十五里递高五里盘踞十二里东连
 阳家峪南连石崖西连西蒿池北连胡嘴坡中有一
 峰崖壁峭绝阳光不及
卷二十八 第 31b 页 WYG0542-0876d.png
陈村峪在县东南十五里垣曲县界
紫家峪在县东南十五里
青陵山在紫家峪多虎
湫池山在县南十五里高二里盘踞五里东连坑儿沟
 南连橐驼腰西连崔家凹北连钱家岭有一峰上有
 湫池建龙祠
冷口峪在县南十五里四时多风盛暑恒冷
存云岭在县南三十里高三里盘踞五里南连关牛岭
卷二十八 第 32a 页 WYG0542-0877a.png
 西连胡凹岭北连连家岭一名凤凰山有姜嫄冢建
 庙秩祀
横岭山在县南四十里高一里盘踞四里山胥土石东
 南跨垣曲县界名大横岭闻喜东南九十里乃小横
 岭也山下有三泉多白石名白石河
白云洞在太行山西面深二丈有奇出石钟乳洞吼三
 日辄雨洞外磨崖刻释氏经一卷后注晋天符五年
 白云子书(按晋无天符年号/疑天福之误也)
卷二十八 第 32b 页 WYG0542-0877b.png
教山金志有太阴山教山绛水
朝阳洞在牛村东畔沟岩下
黍葭谷 清野山 唅口
绛水发源城西沟中至杨村十里引渠溉田 水经注
 浍水又西南与绛水合水出绛山东至寒泉奋涌扬
 波北注悬流奔壑十一许丈青崖若点黛素湍如委
 练望之极为奇观矣其水西北流注于浍应劭曰绛
 水出绛县西南盖以故绛为言也 通考有绛水
卷二十八 第 33a 页 WYG0542-0877c.png
 明一统志智伯言绛水可灌安邑即涑水上流也
涑水发源县东南十五里自陈村峪东辿出复流地中
 至柳庄复出西流入闻喜界 水经涑水出河东闻
 喜县东山黍葭谷 水经注涑水所出俗谓之华谷
 至周阳与洮水合水源东出清野山世人以为青襄
 山也其水东大岭下西流出谓之唅口又西合涑水
浍水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发源翼城县东北龙爪沟东
 流二十里至大交镇又至镇西三里合故郡水复流
卷二十八 第 33b 页 WYG0542-0877d.png
 至翼城合云庄二里又至绛州入于汾(当是浍交/入浍之水)
 滩在县东北浍流环绕群雁来集
沸水发源县北十五里绛山下村名沸泉 绛水即沸
 泉溢为池方广半亩池底泉无算涌而突上北至沸
 泉庄水出石罅流寖巨又北流半里至曲沃景明村
 界趋青玉峡
逆沟水源出县东八里王家窑坡下北流入曲沃阎村
 庄
卷二十八 第 34a 页 WYG0542-0878a.png
拔剑泉在县东四十里晋峪庄相传晋文公竖剑拔而
 得泉后涸
玉龙泉在县东五十里东贺水村合大交镇浍水
带溪水在县东南二十里
圣水源出县西十里杨村晋太康间杨斛耕田涌三泉
 疾者饮之辄愈今甘苦异味祷雨多应
马跑泉在县西十里杨村旁有太阴将军祠
故郡水源出县东北四十里故郡庄方二亩其深不测
卷二十八 第 34b 页 WYG0542-0878b.png
 分三渠一故郡一陈景一大交胥流入浍水
 垣曲县
太行山在县北八十里东北抵阳城延袤八十馀里土
 人名锯齿山
王屋山在县东北六十里山势巍峨东北抵阳城东抵
 河南济源 禹贡底柱析城至于王屋正义王屋在
 河东垣县东北 水经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
  通典垣东北有王屋山沇水所出 晁氏书注在
卷二十八 第 35a 页 WYG0542-0878c.png
 河东垣曲县山形如屋故名 元和志王屋山在王
 县北十五里周百三十里高三十里 王屋山志在
 济源县西北百里李濂记在济源县西百里(附考/)
 今舆地名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冀州之河阳山也
  泰山为东顶武当为南顶天坛为西顶王屋山志
 王屋山绝顶曰天坛山峰突兀东曰日精西曰月华
 上有石坛名清虚小有洞天 坛屋山(河南永宁县/西四十五里)
 (巅平如坛高如屋禹尝叙/九畴于此一名天坛山)巅曰天坛常有云气覆之
卷二十八 第 35b 页 WYG0542-0878d.png
 轮囷纷郁雷雨在下飞鸟视其背为仙灵朝会之所
  麻笼山(西九十里/天坛山北)八仙岭(西九十里/天坛山东)九芝岭(西九/十里)
 (阳台宫/之前)仙猫洞(天坛/山上)王母洞(天坛山东北渊深莫测/相传王母修道于此有)
 (上下/二洞)藏花洞(阳台宫前下出泉水四时赤绿紫白异/色相传昔有汲水者见其中莲花出焉)
 黑龙洞(五斗/峰内)华盖峰(西九十里阳台宫/后宋徽宗游幸所)济源池(水发/源于)
 (王屋山顶五斗峰下之太乙池乃伏流地中东行九/十里复见于济源县西三里汇为二池谓之济源池)
 太乙池(天坛山上/济水出此)仰天池(县西王屋里四/面高而中凹)炼丹池(天/坛)
 (山顶相传老/子炼丹于此)避秦沟(王屋山下/淇水出焉)淇水(源出王/屋山)大峪涧
卷二十八 第 36a 页 WYG0542-0879a.png
 (西七十里源发王/屋山南入于河)望仙溪(西八十里源出王屋山/北其水伏流南入于河)
 家井(县西王屋里燕真人号烟/萝子尝于此洗参食之)关龙逢祠(西南/百里)山志
 山形如王者车盖故名 博物志山在东状如垣
 京兆人韦文秀隐于嵩高魏世祖徵诣京师问金丹
 事文秀曰臣昔者受教于先师曾闻其事未之为也
 世祖遣与尚书崔颐诣王屋山合丹竟不能就 唐
 开元中天台司马承祯被召至都元宗诏于王屋山
 置坛室以居善篆𨽻上命以三体写老子刋正句文
卷二十八 第 36b 页 WYG0542-0879b.png
 又命玉真公主及光禄卿韦绦至所居按金箓设祠
 厚赐焉 温造隐王屋山人号其居曰处士墅 水
 经注教水出垣县北教山南径铺山高三十馀里上
 有泉不测其深顶山周员五六里少草木山海经曰
 孟门东南有平山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又是王屋
 之次疑即平山也 平山当即王屋支峰或垣曲济
 源山别名也 杜甫忆昔行曰忆昔北行小有洞洪
 河怒涛过轻舸辛勤不见华盖君艮岑青辉惨么么
卷二十八 第 37a 页 WYG0542-0879c.png
 千崖无人万壑静三步回头五步坐(艮岑石阁胥/天坛佳胜也)
 参自潘陵尖还少室诗昨诣山僧期上到天坛东向
 下望雷雨云间见回龙 史记魏武侯二年城王屋
中条山在县西南九十里迤逦至县郭南一里为条山
 尾下临黄河南有葛伯古城
皋落岭在县西北四十里相传东山皋落氏址 水经
 注清水东流径皋落城北服虔曰赤狄之都也世谓
 之倚亳城盖读声近传因失实也春秋左传所谓晋
卷二十八 第 37b 页 WYG0542-0879d.png
 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者也与倚亳川水合
 水出北山矿谷东南流注于清 通典垣有古皋落
 城西魏于此置邵郡以备东魏 通考垣有古皋落
 城即周召分陜之地今县界东北六十里有邵原庙
 与古棠木西魏于此置邵郡以备东魏 公羊传自
 陜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陜而西者召公主之礼记八
 伯各以其属属于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为左右
 曰二伯陈浩白八伯为八州之伯二伯则天下之伯
卷二十八 第 38a 页 WYG0542-0880a.png
 也
瞽冢山在县北五十里一名鼓钟山 山海经鼓钟之
 山帝尧之所以觞百神 水经注教水南流历鼓钟
 上峡悬洪五丈飞流注壑夹岸深高壁立直上径崖
 秀举百有馀丈峰次青松岩悬赪石于中历落有翠
 柏生焉丹青绮分望若图绣矣水广一十许步南流
 历鼓钟山分为二涧一涧西北出一百六十许里山
 岫回阻才通马步今闻喜县东北谷口犹有乾河里
卷二十八 第 38b 页 WYG0542-0880b.png
 故沟存焉一水历冶官西世人谓之鼓钟城城之左
 右犹有遗铜及铜钱也城西阜下有大泉西流注涧
 教水合伏入石下南至下峡 舜王坪接阳城盘亭
 山水经注叙景物雅似盘亭河(按瞽冢当即鼓钟之/讹舜王坪舜井胥傅)
 (会至谓舜井旁有/匿空旁出井尤凿)一名鸣条山相传瞽瞍葬此又传
 昔有金牛入洞人投石击之水出后遇旱时投石
 马逢造记北四十里大舜浚井在焉东有大阜为瞍
 冢南有诸冯北有历山东南有雷泽东北有耕田遗
卷二十八 第 39a 页 WYG0542-0880c.png
 迹
凤凰山在县东一里形似飞凤
黛眉山在黄河南浮岚似画
狮子山在黄河南黛眉山右麓形似狮子
挂榜山在黄河南
鸡笼山在县西南三里
赵家岭在县西南十里
仙人洞在县西南十五里石柱镌宋靖康元年避乱行
卷二十八 第 39b 页 WYG0542-0880d.png
 数十武闻水声
鹰嘴山在县西南五十里黄河绕其下
歪头山在县西南七十里登巅望闻喜夏二县有清浊
 二泉
凤化岭在县西五十里小赵村
风翻岭在县西五里小赵村北
牛山在县西三十里
虎儿山在县西四十里近古青廉城上有风洞相传宋
卷二十八 第 40a 页 WYG0542-0881a.png
 将杨宗保探穴地
青廉山在县西四十里后魏割闻喜夏县东青廉山北
 置青廉县隋废复置唐废今名青廉里 金志垣曲
 有王屋山清廉山黄河清水
墨山在县西五十里王右军读书语涉传会 五朝志
 垣有黑山今郡县志不载疑讹黑为墨
风山在县西六十里为横岭关入口地多风 元宋景
 祥兴建沿革记县五州二百三十里自冷口崎岖盘
卷二十八 第 40b 页 WYG0542-0881b.png
 礴行七十里始得民庐
龙骨山在县西七十里
椅山在县西七十里
转山在县西七十里连横岭山山势回折
横岭山在县西八十里岭上分垣绛界背有横岭关巡
 检司
白云洞在县西北百二十里洞深二丈内有石钟白云
 子栖此
卷二十八 第 41a 页 WYG0542-0881c.png
柏庙岭在县西北三十里
鞍子山在皋落西一里
华绿山在县西北五十里
悬泉山在县西北六十里
圣人岭在县西北七十里上有麻姑祠
火石岭在县西北九十里
蜂腰峡在县北五里
神岭在县北二十五里墱坂村
卷二十八 第 41b 页 WYG0542-0881d.png
蘑菇山在县北三十里悬冈过峡
佛山在县北三十里上有古刹旧志讹浮山
寨子山在县北三十里相传十八村民避金兵于山上
 获全因祀山神焉山即佛山之支也
牛心山在县北四十里以形似名
金牛洞二一在县北五十里瞽冢山一在寨子山北相
 传怪兽踏田形类牛色似金逐之徐隐入洞中洞口
 有潭人莫能追云岁旱祷辄雨
卷二十八 第 42a 页 WYG0542-0882a.png
诸冯山在县北五十里山最明秀相传舜生此
锣鼓洞在瞽冢山西
历山在诸冯山后巅平广土人名舜王坪即瞽冢山之
 岭也东西十馀里南北十里相传舜耕于此至今荆
 棘不生上有石碌轴数百下有舜井暨娥皇女英祠
 又有淘米泉
折腰山在县北七十里刘张村相传有铜矿凿久脊摧
  魏熙平二年尚书崔亮奏弘农郡铜青谷有铜矿
卷二十八 第 42b 页 WYG0542-0882b.png
 计一斗得铜五两四铢苇池谷矿计一斗得铜五两
 鸾帐山矿计一斗得铜四两河内郡王屋山矿计一
 斗得铜八两 铜青谷苇池谷鸾帐山当联王屋山
 在垣曲平陆之间垣曲折腰山铜矿凿久脊摧恐属
 古今殊名尔
三锥山在县北八十里方广五十里三峰如锥产百药
济源山东北十里遥连王屋天坛济水发源于此
覆釜山唐志有琴瑟穴有银穴三十四铜穴四十八在
卷二十八 第 43a 页 WYG0542-0882c.png
 覆釜三锥五冈分云等山
马头山地形志陜州渑池郡领县二俱利北渑池太和
 十一年置有马头山俱利城生耳山
五冈山
分云山
白马山
生耳山
黄河在县南一里河九曲此为一曲也西南由南门至
卷二十八 第 43b 页 WYG0542-0882d.png
 济民渡五里北岸乃垣曲之东滩村南岸乃渑池之
 洋湖村也又至利民渡十里北岸乃垣曲之寨内村
 南岸乃渑池之南村关也黄河自三门而下两岸高
 山夹流水尤湍急至孟津县始平 隋开皇初邵州
 人杨令悊近河得青石图一紫石图一皆隐起成文
 有杨坚名下云八方天心 王邵上书帝任政河曲
 出者言亲任政事而邵州河滨得石图也
沇水在县东半里济水支流南流入黄河汉时流至东
卷二十八 第 44a 页 WYG0542-0883a.png
 北二十里石家沟渗入不见复繇黄河濒出 一名
 湛水祝志湛水出河内轵县旧名舜清河 水经注
 鼓钟城西阜下泉合数水伏入石下南至鼓钟下峡
 其水重源双发南至西马头山车载坡下又伏流南
 十馀里复出又谓之伏流水南入于河 山海经教
 山教水出焉又南流注于河是水冬乾夏流实惟乾
 河也今世人犹谓之乾涧矣 沇水当即西马头山
 车载坡下水土人以其伏流似济故谓之济水支流
卷二十八 第 44b 页 WYG0542-0883b.png
  郑玄曰地理志沇水出河东东垣王屋山东至河
 内武德入河溢为荥 括地志沇水出怀州王屋县
 北十里王屋山顶崖下石泉渟滀不流其深不测至
 县西北二里平地其源重发而东南流为泛水 李
 濂济源池记山海经曰王屋之山㶌水出焉而地理
 志亦曰王屋山沇水所出㶌沇声相近盖一水也沇
 水即济水故禹贡曰导沇水东流为济夫济之为水
 莹洁如玉性下劲疾贯大河而不浊故释名曰济源
卷二十八 第 45a 页 WYG0542-0883c.png
 也言源出河北济河而南也 唐文德元年二月汴
 将丁会牛将节救河阳节度使张全义败河东兵于
 沇河
亳清河在郭南发源横岭山下繇关店河顺流而东经
 郭南入黄河有石堤护城 水经注清水又东径青
 廉城南又东南流又会南溪溪水出南山而东注清
 水又东合枣涧水水出左人岭下南流俗谓之扶苏
 水又南历奸苗北马头山亦曰白水原西南径垣县
卷二十八 第 45b 页 WYG0542-0883d.png
 故城北 史记魏武侯二年城安邑至垣即是县也
 其水西南入清水清水又东南径阳壶城东即垣县
 之壶城东即垣县之壶丘亭晋迁宋五大夫所居也
 清水又东南流注于河
西泉在城内西南隅
清水泉在县西南三里辛庄村
板涧河在县西南三十里
清水河在县西南五十里
卷二十八 第 46a 页 WYG0542-0884a.png
五虎涧在县西南五十里
华露涧在县西南五十里回村
板涧在县西南五十里
孝子泉在县西一里孝子庐墓前涌出
滴水泉二一在县西十里下亳村南悬崖丈馀滴水如
 雨一在县北一里
黑龙潭二一在县西十五里柳庄村一在县西三十里
 南庄村祷雨辄应
卷二十八 第 46b 页 WYG0542-0884b.png
王公泉在县西二十里王茅镇
五龙泉在县西二十五里相传白羊化龙于此
苏家涧在县西三十里
火星涧在县西四十里
关店河在县西五十里
白涧河在县西五十里
沙金河在县西六十里
白水涧在县西下亳村东
卷二十八 第 47a 页 WYG0542-0884c.png
煖泉二一在西王茅镇一在北墱坂村
园子河在县西北二十五里源出横岭南流入黄河
白马泉在县西北六十里上王村
悬泉在县西北六十里悬泉山半
凝碧泉在县北十里峪子村山麓涌出一名消瘿泉
金澜泉在县北四十里瞽冢村发源石旁
帝乡泉在县北四十里以舜生乡名
舜井在县北四十里舜王坪山后又有一井相传为匿
卷二十八 第 47b 页 WYG0542-0884d.png
 空旁出处
连庄涧在县北峪子村
淘米泉踞瞽冢三里历山下泉水似米汁
春水泉在亳城村东山半
清浊二泉在歪头山清泉观
马跑泉三一在北羊里一在平原里一在下亳里
吉州
壶口在州西七十里每春秋时有气如虹横浮水上河
卷二十八 第 48a 页 WYG0542-0885a.png
 水奔放而下悬注五六百尺漩窝如壶故名禹贡既
 载壶口即此 水经壶口山在河东北屈县东 通
 典壶口山在今文城郡吉昌县(通考/同)金志吉乡有壶
 口山孟门山黄河蒲水 吕楠龙门山记悬流山级
 浪或曰在金门五七十里或曰在吉州百馀里地理
 志壶口在河东北屈 括地志壶口山在慈州吉常
 县西南五十里通考慈州晋之屈邑献公子夷吾所
 居壶口之山在焉
卷二十八 第 48b 页 WYG0542-0885b.png
孟门山在黄河中流山海经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
 下多黄垩涅石 淮南子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
 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
 大禹疏通谓之孟门 穆天子传北登孟门九河之
 隥 通典文城县有孟门山与龙门相对龙门之上
 古龙门禹所凿 南鹏诗闻说孟门小来看大似拳
 生成书案景疑在画图悬
云台山在州东五十里半𨽻乡宁县奇峰千仞一名云
卷二十八 第 49a 页 WYG0542-0885c.png
 台郊
高田山在州东百里高出天半一名高天山
锦屏山在州南半里旧传尉迟敬德出师至此挂甲于
 山一名挂甲山(按吉州土人名秦王挂甲山山下棘/刺胥直无曲钩传为唐太宗遗迹云)
 (上有晋/文公祠)
高祖山在州西三十里峰峦奇拔与人祖山遥相雄峙
 旧有汉高祖庙
寿山在州西南山半有观音洞西有一山层次如级名
卷二十八 第 49b 页 WYG0542-0885d.png
 九龙堰
管头山在州西北三十里接高祖山茂林数十里内有
 六甲土地庙
庖山在州北三十里迤北而上又三十里至巅上建伏
 羲庙塑伏羲女娲二像相传为庖牺氏故宫又传伏
 羲始制婚姻之礼名为人祖一名人祖山
风山在州北九十里大宁孔山迤南界有穴如轮风气
 萧瑟又名明孔山 五朝志吉昌有风山
卷二十八 第 50a 页 WYG0542-0886a.png
石洞在州北百二十里可容百人中有泓泉
包山在州东北五十里祝志当即庖山
明珠山在州东北九十里东接乡宁县界
吉山在州旧城半枕山麓相传古不被兵
石鼓山唐志慈州文城县有孟门山石鼓山
石门山五朝志文城有石门山
金刚岭在姑射山
秦王岭元史吉州有秦王岭乃乡宁界也
卷二十八 第 50b 页 WYG0542-0886b.png
黄河繇大宁西南流经州境西南流东注州志乃九曲
 之一也大天湾河中有石豚 唐慈州志禹凿山河
 水下趋峻急深七尺经行之处元禁捕鱼今山中凿
 空架槽阔五十步河水东流悬注七十馀尺鱼鳖所
 不能游号石槽东岸有石槽祠禹之施功始此
蒙泉在州治东发源学宫前又潜伏地底至山下石罅
 流出入清水河相传尉迟恭饮马于此一名饮马泉
 味甘而永
卷二十八 第 51a 页 WYG0542-0886c.png
明珠川在州东百里相传昔有明珠耀川为望气者所
 获
南涧在州南西流入黄河
甘泉在西街深八尺味甘
蒲峪小水河在州西五里
宽静河即鄂水也由宽静村西流五十里入于黄河当
 即崿谷水 水经河水又南至崿谷傍 水经注东
 北穷涧水源所导也西南流注于河(按乡宁鄂水/自为一河)
卷二十八 第 51b 页 WYG0542-0886d.png
清水河绕州城北东南流会州东门外环流小水河又
 经州城南数十武迤至三官庙前会州东小水河又
 迤会锦屏寿山峡小水河西流五十里入于黄河
根水路史卷章取根水氏今土军县有根水是史多作
 郳水非
县底河发源高田山下经桑阿窑头回公诸村北流入
 大宁县川当即金志蒲水
石孔飞泉二泉繇石孔中涌出湍瀑飞泻
卷二十八 第 52a 页 WYG0542-0887a.png
 乡宁县
岱山在县东十里上有岳庙
麦家峪在县东出泉
柏山在县东十五里孤峰苍柏上有荀息庙
鄂山在县东三十里峰嶂巑屼突峙平原中鄂侯之封
 以此名 五朝志昌宁有壶口山崿山是壶口山古
 𨽻乡宁也
高天山在县东四十里高出群山云气时绕
卷二十八 第 52b 页 WYG0542-0887b.png
高岭在高天山西
豁都谷即官水峪在县东百三十五里夏秋霖雨西山
 诸水胥汇于此下通襄陵太平界
三官峪在县东南四十五里通太平县界
安分峪在县东南通绛州稷山界有灵石寺
马壁峪在县东南有剑泉由五龙宫通绛州界
尖山在县南二十里孤峰特出上有廉颇祠
马头山在县南八十里形似马首山上有黄龙洞
卷二十八 第 53a 页 WYG0542-0887c.png
云丘山在县南九十里有龙宫
白云洞在南山石壁镂佛像殊奇古昭远寺佛龛下出
 白云泉
庄头峪在县南有马跑泉通稷山县界
石门峪在县南由东郊村通绛州界 五朝志文城有
 石门山
桑平头峪在县南由郭家集通稷山县界
林山在县西南三十里上有白起庙
卷二十八 第 53b 页 WYG0542-0887d.png
两乳山在县西南七十里双峰两乳 周齐王宪入两
 乳谷袭克齐柏社城
滴水崖在县西南八十里有滴水神泉崖高千仞中有
 石洞悬崖滴水多取不竭不取不增有唐时佛龛
塔子山在县西南百里盘峰侵云上有云中寺石塔高
 踞山尖
青石峡在县西南百里巉削峭厉屈曲似犬牙
庞统峪在县西南通河津县界古碑作庞通峪又名傍
卷二十八 第 54a 页 WYG0542-0888a.png
 通峪峪在姑射山东三十五里黄颊山之中两峰削
 立石前覆山半石城风雨矢石皆不能及中有清泉
 不涸不盈峪东高阜旷衍唐王无功隐于黄颊所谓
 东皋也 河津至乡宁诸峪胥奥阻惟傍通峪内豁
 然开朗山回壤邃林茂溪冽古崖壁上有永兴禅寺
 龛东皋子石刻明崇祯间山倒寺压石刻遂亡崖下
 为牛溪所谓别有清溪道也土人名牧羊道
双柏朴峪在县西南有滴水崖文中子洞通稷山县界
卷二十八 第 54b 页 WYG0542-0888b.png
香炉崖在县西百里形似香炉俯临黄河
秦王山在县东北西有五条腰
金刚岭在县东北近秦王岭
黄河在县西百里繇吉州南流下入河津县境河中有
 龙尾碛
鄂水在县东三十里源出鄂山阴宋家沟流经县城南
 合罗峪水煖泉龙王池水西流至西北境八十里师
 家滩入黄河 水经河水南至崿谷傍又南出龙门
卷二十八 第 55a 页 WYG0542-0888c.png
 口崿谷龙门地近当指鄂水鄂侯城岂以鄂谷传讹
 耶
暖泉在东门外百武冬不冰南入鄂水
蒿地沟在县东
马圈涧在县东
金刚岭泉流入县东
龙王池在县东南半里石罅流出西入鄂水
马跑泉在县东南八十里流入庄头峪
卷二十八 第 55b 页 WYG0542-0888d.png
剑泉在县东南相传唐太宗以剑斫山泉随涌出流入
 马壁峪
温泉在城南半里高山阳湛然深碧循山麓西流
白云泉出南山白云洞渊澄秀澈祷雨时应
柳渠泉在县西南七十里源出柳朴渠经流上马台涧
 中入河津县界
刘家原泉在县西入县川
屈家沟在县北四十里相传屈产之乘
卷二十八 第 56a 页 WYG0542-0889a.png
罗峪河在县东北三十里源出高天山流经县城东北
 绕城东南合鄂水
温泉张季霖温泉亭记鄂山腹有温泉自石潭出迤流
 而西半里至昭远山门柏阴下从石龟口出淙淙有
 声下汇为池池牣西流折而北下沿山麓圃人分引
 之资灌溉可爱也
隰州(州在万山之中山高若干暨盘踞/若干里数难覈就县志县册录之)
蒲子山在州东北五十里蒲县界递高十五里盘踞三
卷二十八 第 56b 页 WYG0542-0889b.png
 十里连妙楼山蒲伊子隐此相传为帝尧之师汉以
 山名蒲子县
堆金山在城东递高二里盘踞十里
白衣山在州东三十五里递高十里盘踞三十里有白
 衣居士栖此上建庙
暖水窊山在州东六十里递高二十里盘踞三十里山
 半有泉泉侧有寺
紫荆山在州东七十里极高峻递上三十里巅可望五
卷二十八 第 57a 页 WYG0542-0889c.png
 百里盘踞百里连暖水窊山东有龙泉寨上有润民
 侯庙 明龙泉院记山在谙真乡迤东十里势接云
 霄东览霍山汾水南瞰五鹿高峰西望华岳恒河北
 连上殿山顶乃普照龙尾古刹
饮马山在州东九十里递高四里盘踞三十里相传汉
 文帝马至此乏水跑地出泉饮之山生草似韭可食
五鹿山在州东南七十里递高八里盘踞三十里上有
 五鹿大夫庙 五鹿姬姓风俗通卫邑也晋公子重
卷二十八 第 57b 页 WYG0542-0889d.png
 耳封舅犯于五鹿支孙氏焉代郡成阳县有五鹿氏
 又曰凡氏于职三乌五鹿
升仙洞在州西北六十里仙洞山土人传时闻仙乐云
水帘洞在州西北七十里
千佛洞在州北十里佛陀湾
海架山在州北十五里高一里盘踞二十里
神峪山在州北五十里递高十五里盘踞三十五里有
 千佛洞像以千计佛座下有风洞
卷二十八 第 58a 页 WYG0542-0890a.png
暖占山在州北五十五里递高十五里盘踞七十里连
 神峪山
妙楼山在州北七十里递高五里盘踞四十里石岩高
 广内有石室又石崖高壁有龙泉冬夏不竭隰州石
 楼山指此
野峰山在州北七十里王家沟递高六里盘踞三十三
 里
风子山在州北八十里龙神店递高十五里盘踞四十
卷二十八 第 58b 页 WYG0542-0890b.png
 里
黄崖山在州北八十里黄崖村递高二十里盘踞五十
 里连石楼县界
黑龙沟山在州北九十里递高四十里盘踞百五十里
五龙斗宝山在州北百里交口河递高二十里盘踞八
 十里
寺鄄山在州北百里递高三十里盘踞八十里在韩村
 里
卷二十八 第 59a 页 WYG0542-0890c.png
货郎山在州北百五里化窊里递高二十里盘踞六十
 里
圣天山在州北一百十里递高二十七里盘踞五十八
 里连石楼县界上有兴教寺
抱儿峪山在州北百三十里递高三十里盘踞百里
石窑山在州北百三十里递高三十里盘踞百三十里
石壑山在州北百四十里递高七十里盘踞二百里连
 灵石县界
卷二十八 第 59b 页 WYG0542-0890d.png
玉皇山在州北百四十里递高十五里盘踞六十里
王家山在州北百五十里递高十里盘踞三十里
峦岩山在州北百五十里递高二十里盘踞百八十里
 连东窊山
东窊山在州北百七十里递高九里盘踞五十里
桃花山在州北百七十里递高五十里盘踞百二十里
 连宁乡县界
石花山在州北百八十里递高七十里盘踞百七十里
卷二十八 第 60a 页 WYG0542-0891a.png
 连孝义县界
凤凰山在城北李呈祥千佛庵碑出北门而望有山翼
 然面绕城堞背拥冈峦大河平涵旁溪萦带山形倚
 伏脉络纵横燕僧道亮住锡此山更名凤凰取其似
 也
慈阁山在州东北五十五里递高二十里盘踞四十里
下埱山在州东北六十里递高二十里盘踞五十里
石马山在州东北六十里递高七里盘踞五十五里连
卷二十八 第 60b 页 WYG0542-0891b.png
 下埱山 金志隰州有石马山石楼山 水经蒲川
 石楼山当指此 明一统志山形如马
石秀才山在州东北六十里递高八里盘踞四十里
大树岭在州东北八十里
桦树山在州东北百里递高三十里盘踞百五十里
孔家庄山在州东北百二十里递高九里盘踞四十里
南阳山在州东北百二十里递高八里盘踞四十里连
 汾西县界
卷二十八 第 61a 页 WYG0542-0891c.png
许家岭在州东北百三十里
龙尾山在州东北百三十里递高九里盘踞五十里连
 汾西县界
翠屏山在州东北百三十里递高十里盘踞六十里连
 汾西县界
误儿山在州东北百三十里递高五里盘踞四十里
金华山在州东北百四十里递高六十里盘踞百四十
 里
卷二十八 第 61b 页 WYG0542-0891d.png
雕石岩山在州东北百四十里递高三十里盘踞百里
 连灵石县界
玉堂山在州东北百五十里递高四十里盘踞八十里
 连汾西县界
中华山在州东北百五十里递高十五里盘踞七十里
 相传刘武周屯兵于此
永远山在州东北百五十里递高五十里盘踞二百里
 连孝义县界
卷二十八 第 62a 页 WYG0542-0892a.png
西庄山在州东北百六十里递高四十里盘踞九十里
 连孝义县界
灵岩山在州东北百六十里递高七十里盘踞百八十
 里连灵石县界
马港山在州东北百六十里递高十里盘踞八十里连
 灵石县界
盘龙山在州东北百六十五里递高十里盘踞五十里
 连灵石县界
卷二十八 第 62b 页 WYG0542-0892b.png
火台山在州东北百七十里递高三十里盘踞百二十
 里连灵石县界
董家塌山在州东北百七十里递高二十里盘踞八十
 里连孝义县界
百花山在温泉南距州百三十里递高七十里盘踞一
 百十里
郑家岭
洪福山
卷二十八 第 63a 页 WYG0542-0892c.png
鸡山唐志仵城有鸡山
青灰山宋大中祥符初隰州兵马监押赵振捕盗于青
 灰山杀获甚众
白莲洞在土同里
土同里涧石洞内有仙蜕
紫川源出州北诸山南流经仵城镇至大宁马斗关入
 黄河岸不生草木水不产鳞介以川侧岩石色胥紫
 故名
卷二十八 第 63b 页 WYG0542-0892d.png
义泉河在州东自路家沟至仵城合蒲县隰州二水入
 大宁县昕州
龙子湫在州南十里西流入昕川一名瀑布泉水出山
 谷昔尝有龙见因建祠焉 宋崇宁三年赐丰济庙
 额大观四年敕封顺民侯
卫家峪河在州西自罗真堡至普周桥入紫川
刁家峪河在州西自龙凤堙至胡城村入紫川
蓬门河在州西北自石楼县界罗儿沟村至县境车家
卷二十八 第 64a 页 WYG0542-0893a.png
 坡五十里入紫川
明月泉在州北八里苍崖下崖上白石如月影石壁苍
 黑中有白石光莹似月照水故名
龙泉在州北七十里妙楼山石崖前泉水注池冬夏不
 竭祷雨多应
温泉在州北二百里唐置温泉县于此 通考温泉有
 汤泉天井关置三寨
温凉河在州东北陶化里源出灵岩寺南冬温夏凉
卷二十八 第 64b 页 WYG0542-0893b.png
康城河在州东北源出中村里水神头流入汾河易涸
回龙河在州东北发源兴儒里水头流入汾河
西曲河在州东北由和古里至灵石县入汾河
古城河在州东北自穆家河至北门外入紫川
降龙沟在州东北土人传二龙斗神人降之
滴水泉在土同里过陶化里入汾河后涸
宝岩寺石泉 灵岩寺石泉胥在陶化里冬暖夏凉
 蒲县
卷二十八 第 65a 页 WYG0542-0893c.png
蒲子山在县东北五十里跨隰蒲境 蒲伊子一名蒲
 衣子以衣蒲故名一说姓伊名蒲浑浑噩噩抱道而
 潜居蒲谷山中尧闻其贤躬往师之又云舜以天下
 让蒲衣遂隐此山讲道台在蒲县 路史蒲蒲衣之
 故国河东西二里之蒲津关也(按蒲州蒲津蒲城/皆以蒲子山名)
龙头岭在县东三里岭上有龙头眉须胥肖
东神山在县东五里盘迤数十里山多松柏繇山麓而
 上里许盘旋至巅上有岱岳行宫故名东南三里侯
卷二十八 第 65b 页 WYG0542-0893d.png
 家庄有隐龙泉
荆坡在县东南一里
南屏山在县南一里一名蛾眉山有圣水泉东南一里
 有南涧泉 新志东南有东神山西南有翠屏山朝
 对又有峨嵋山且二水合成一巨流绕城而西
放马岭在县南六十五里吉州界
翠屏山在县西南一里山耸峰圆松柏郁茂上有晋文
 公祠东突起一峰上有栖云阁明一统志山有经阁
卷二十八 第 66a 页 WYG0542-0894a.png
 崖半涌泉相传有疾者祷之饮水汗出辄愈有汗水
 祠
行驾陂在县西南二里相传晋文公居蒲行驾于此
常安原唐志西南有常安原
七佛峡在县西
龙母洞在县北四十里洞启群山中有泉冽而甘产五
 色花乳石洞内有风穴风起雅似龙吼祷雨获秋水
 辄应一名龙兴洞下有饮马池
卷二十八 第 66b 页 WYG0542-0894b.png
五鹿山在县北五十里高八里盘踞十里跨隰蒲二境
  通考有五鹿山蒲谷川水上有五鹿大夫庙
□峪山在县北七十里通汾西隰州
乔家湾山在县东北七十里通平阳
柏谷上有荆丛生 国语二十二年公子重耳出亡及
 柏谷卜适齐楚狐偃曰无卜焉夫齐楚道远而望大
 不可以困往道远难通望大难走困往多悔困且多
 悔不可以走望若以偃之虑其狄乎夫狄近晋而不
卷二十八 第 67a 页 WYG0542-0894c.png
 通愚陋而多怨走之易达不通可以窜恶多怨可以
 共忧今其休忧于狄以观晋国且以监诸侯之为其
 无不成乃遂之狄蒲柏谷近狄故之狄水经注以弘
 农县之柏谷当之道太迂远矣
孤石山
横木岭金志蒲有孤石山横木岭
第一河即东大河也以诸山溪涧所汇故名源出七佛
 峡西北流至大宁县入于黄河相传晋公子重耳避
卷二十八 第 67b 页 WYG0542-0894d.png
 难涨平获济曰第一者灵之也
东大河在县东发源分水岭西流七十里绕城之南经
 隰州界过大宁入黄河
东小河发源五鹿山之北南流七十里绕城东至南屏
 山下合第一河而西
蒲峪川发源东山西南流二十馀里至夹村伏流至洛
 阳村再见又西南流二十馀里至城东会东大河
南川河发源乡宁县之牛王庙北流八十馀里至县南
卷二十八 第 68a 页 WYG0542-0895a.png
 三里会东大小二河繇南而西折入黄河 水经河
 水又南合蒲水 水经注西则两源并发俱导一山
 出西河阴山县王莽之山宁也阴山东麓南水东北
 与长松水合水出西三阳山东东北流左入蒲水蒲
 水又东北与北溪会同为一川东北注河
南涧泉在县东南一里
饮马池在东神山下石坡有马蹄痕
圣水泉在县南一里南屏山下
卷二十八 第 68b 页 WYG0542-0895b.png
隐龙泉在县东南八里侯家庄
古宝泉在县北五里龙兴寺前
汗水泉在翠平山半
古宝泉在县北五里下军村
 大宁县
孔山在县西北四十里高五里盘踞十里东北连永和
 山西连黄河岸上有数峰中峰壁立插云迤西一峰
 巨窍通明一名风山东崖石上有圣水泉 水经注
卷二十八 第 69a 页 WYG0542-0895c.png
 河水南经北屈县故城西十里有风山上有穴如轮
 风气萧瑟习常不止当其冲飘略无生草盖不定众
 风之门故也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 五朝志
 龙泉郡楼山有孔山 元和志风山在慈州吉昌县
 北三十里明一统志山之西唐时有马斗关 唐志
 金志有孔山 晋天福七年建孔山神庙
孔山洞山半一孔前后明光似车穿毂圆匝似轮恒转
禅峰洞在孔山麓土人传宋太祖避兵于此有蜘蛛布
卷二十八 第 69b 页 WYG0542-0895d.png
 网洞口以蔽之兵至不见而去后敕建禅峰寺
翠微山在城南数百武明一统志在涧河南二里高千
 数百仞亘一里昕水绕麓山势似旗似屏松柏蔚秀
龙窝洞在县南二里翠微山石壁上丹壁嶙峋高可百
 尺上有龛深广胥丈有奇洞深杳莫测石际隆起形
 似龙鳞爪胥具崖下石似斗印一爪人间见之相传
 唐大历时黄龙破壁飞去一名龙眠洞又名二龙窝
石子山在县西南四十里高四里盘踞十五里山势嵯
卷二十八 第 70a 页 WYG0542-0896a.png
 峨东连蒲县山南连吉州山西连黄河岸北连永
 和界一名小石山又名石子神山相传卫石碏裔封
 子爵者庙食于此后有双石山二石对峙成趣
笔架山在县西南山峰竦拔 宋大祖尝建笔峰寺于
 其上下临冰玉涧
屈山在县西南隅形势屈曲有冰玉洞昕水至此逆而
 西流
冰玉洞在屈山涧洞深莫测涧凝冰光莹似玉夏犹存
卷二十八 第 70b 页 WYG0542-0896b.png
石城寨在县西十里 曹续祖卧云洞记洞在城西十
 里石城寨之巅寨其山而砠者也岩石戴土土踊起
 形如橐驼脊中凹而两在隆南隆之峰东南丰圆而
 西渐回曲下临碧水面古寺前对柏峰于是穴山为
 洞适在回曲处
镇关山在县西七十里凭临马斗关故名
捕狐山在县北三十里永和县界孔山之东邑治发脉
 传为晋献公捕狐处麻束沟水源此上建捕狐神祠
卷二十八 第 71a 页 WYG0542-0896c.png
东山在县东北捕狐之支高二里山有石室今名龙泉
 山 王维藩诗阿顶如秃翁两窍张双瞳窘步从窍
 入蛰身缩蚕丛豁然晨光启引我造琳宫
昕川发源一自东北隰州曰紫川一自东蒲县曰蒲川
 胥汇于隰州城东三十里仵城镇为昕川西南流繇
 县罗曲铺合永和麻束沟至县治东经城南翠微山
 麓合吉州义亭川水县境小道沟水西流经县西十
 里阜城寨下石峡为梵王扫又经黑城铺又经县西
卷二十八 第 71b 页 WYG0542-0896d.png
 四十里桑俄村险石为白马扫又西北入于黄河(按/金)
 (志有黄河白斤水今无白/斤水昕字当即白斤之讹)水经河水又南至蒲川石
 楼山南径蒲城东 水经注即重耳所奔之处也又
 南历蒲子县故城西今大魏之汾州治徐广晋纪称
 刘渊自离石南移蒲子者也阚骃曰蒲城在西北武
 溪置其水南出得黄卢水口东出历蒲子城南东北
 入谷极溪便水之源也又南合紫川水水出东北紫
 川谷西南得江水江水出江谷西北入紫水紫水又
卷二十八 第 72a 页 WYG0542-0897a.png
 西北入蒲水蒲水又西南入于河水河水又南黑水
 出定阳县西山二源奇发同泻一壑东南流径其县
 北又东南流右合定水俗谓之白水也水西出其县
 南山定水谷更径定阳县故城南应劭曰县在定水
 之阳也定水又东注于黑水乱流东南入于河
义亭川在县南四十五里发源吉州姑射山之金刚岭
 转流而北经茨落铺入县境会蔡家川至翠微左
 麓合昕水一名羊求川 水经河水又南羊求水入
卷二十八 第 72b 页 WYG0542-0897b.png
 焉注东出羊求川西径北屈县故城南其水西流注
 于河
麻束沟发源捕狐山南流达昕河
梵王扫在县西十里阜城寨下石峡巉岩川流淜湃即
 昕川西流者也水势飞溅汹涌若帚之扫扫上悬壁
 石龛中有梵王像故名
白马扫在县西四十里桑俄村昕川径此险石对峙水
 势湍激渊深莫测相传昔有白马出没石印蹄迹不
卷二十八 第 73a 页 WYG0542-0897c.png
 磨云一名屈产泉
黄河在县西七十五里马斗关控带诸山为县西界之
 扼塞南达孟门壶口接吉州界
圣水泉在孔山有石洞深广胥三尺有泉自洞腭涓滴
 而下似连珠下汇为池似玉盘恒盈不溢祷雨辄应
小道沟
 永和县
仙芝谷在县东北五里芝河源旧名东峪川常产芝草
卷二十八 第 73b 页 WYG0542-0897d.png
  旧唐志武德二年永和移治于仙芝谷 山堂肆
 考仙芝谷在平阳府永和县北谷中产灵芝草
佶北山在县东少北三十五里高八十八丈厚五十三
 丈亘一里盘踞三里县志高八里盘踞十二里是概
 指左右山也有龙王岩上有寨旧有佶北神庙
北楼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高一百十六丈递高三里
 厚七十二丈亘二里盘踞五里隋置楼山县取名以
 南北楼也 五朝志楼山有北石楼山有孔山 金
卷二十八 第 74a 页 WYG0542-0898a.png
 志有楼山黄河仙芝水
双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南九十四丈递高七里厚八
 十五丈亘三里盘踞七里经过一十五里两山对峙
 有洞洞中有石佛
仙人洞在双山南上有避世石城
捕狐山在县东南七十里高八十九丈递高五里厚八
 十五丈亘三里盘踞九里经过七里乃大宁县界也
 上有捕狐神庙捕狐岭至刘家岭五里号为险隘
卷二十八 第 74b 页 WYG0542-0898b.png
卧牛山在县南四十里高三十九丈厚二十一丈亘一
 里盘踞三里形似卧牛
南楼山在县南六十里高百三十四丈递高五里厚八
 十六丈亘二里盘踞五里对北楼山南北两山相对
 其形如楼 明一统志县南四十八里
龙岩在县南七十里上有石洞相传宋太祖避乱于此
 山一名宋龙岩一名避世窑
乌龙山在县西南四十五里高四十二丈递高五里厚
卷二十八 第 75a 页 WYG0542-0898c.png
 二十九丈亘一里盘踞三里相传北齐时有黑龙见
 于此因立庙焉土人名阁山上有阁王庙阁王坟碑
 记泐蚀一说山多柏柏为乌龙故名
烈凤山在县西十五里高三十八丈厚二十丈亘一里
 盘踞二里形似凤翔
大寨岭在县西三十里乃永和开道也
马脊山在县西四十里高五十九丈厚四十八丈亘一
 里盘踞三里形似马一名马头山
卷二十八 第 75b 页 WYG0542-0898d.png
龙洞泉在县西北五里流入榆林河
石窑沟在县西北二十里有神洞径道崎岖人迹少至
 窑内水滴如珠下有清泉祷雨辄应
香岩在县西北七十里巅有清泉流入古刹
泰山顶在县北二里危峰突兀芝水环流
□峪在县北七十里峪口设镇
罗汉洞在县北七十里岩顶有清泉流入香岩寺内
黄河在县西南七十里北自石楼界六十五里至县境
卷二十八 第 76a 页 WYG0542-0899a.png
 永和关南流六十里入大宁境 水经河水又南为
 采桑津 水经注春秋僖公八年晋里克败狄于采
 桑是也
仙芝河在县东北二十里源出仙芝谷经东峪沟曲流
 二十里会城西五花泉又至县西门外又西南流九
 十里会诸水为千枝沟入黄河 县诸山胥有水繇
 石崖流合小川入千枝沟
灵液池在县治东南仙芝坊 古碑北齐河清二年有
卷二十八 第 76b 页 WYG0542-0899b.png
 龙自泉中出遂立祠池上池侧有井亦名灵液
甘露河在县西南东流至县西南二十里会仙芝河
五花泉在县城西隅亦传北齐时龙出泉中其水入仙
 芝河
采桑津其县西刘昭注北屈有采桑津左传僖公八
 年晋败狄于采桑杜预曰县西南有采桑津
榆林川在县西北三十里经后河村会龙洞泉至县治
 西入仙芝河南流
卷二十八 第 77a 页 WYG0542-0899c.png
索陀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西流复折而南至县西入
 仙芝河 通考有索陀谷永和关
 
 
 
 
 
 
卷二十八 第 77b 页 WYG0542-0899d.png
 
 
 
 
 
 
 
 山西通志卷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