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七
卷二十七 第 1a 页 WYG0542-083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二十七
  山川(十一/)
 保德州
莲花山在州南一里自高地崚五十馀里至下流碛复
 起至大堰墩分五支东一支为东廓山西一支为西
 廓山支麓胥临黄河中一支至小堰墩又分三小支
 入城 环保德皆山在东南者自河曲界高地崚山
卷二十七 第 1b 页 WYG0542-0838b.png
 暨岢岚界岢岚山发脉在西南者亦自岢岚山来逶
 迤相属随地异名
凤凰山在城内一名铁山
马头山在州东二十里
鹰窝山在州东六十里
石门山在鹰窝岭下峭崖峻壁巍如削出两势相斗呀
 然成谷叠石为岸跨岸为桥
窝弓山在州东六十里
卷二十七 第 2a 页 WYG0542-0839a.png
毡帽山在州东六十里窑屹台山半有石洞容千人
翠峰山在州东八十里形似覆斗林茂峦秀为州镇山
狮子山在州东南二十里下流碛
孤山在州东南三十里全家坪
郝家岭在州东南三十里
刘家山在州东南五十里
黄龙山在州东南六十里
倒座山在州东南六十里
卷二十七 第 2b 页 WYG0542-0839b.png
堂子山在州东南六十里有石洞容六十人
袁家山在州东南七十里
赤山在州东南八十里山多枫霜后胥赤
土门山在州东南八十里
贺家山在州东南九十里
柏山在州东南百里
潘家山在州东南百里
桑林山在州东南百里
卷二十七 第 3a 页 WYG0542-0839c.png
苍水山在州东南百二十里水色黝
银炉山在州南十里井儿窊村
寨山在州南三十里
羊头山在州南四十里
峰子岭在州南五十里即小堰墩
石门山在州南六十里大塔铺
麦子山在州南七十里有石洞
杨家岭在州南九十里
卷二十七 第 3b 页 WYG0542-0839d.png
伊山在州南百里土人传为伊尹寓此
王家岭在州南百里
黄金山在州西南六十里
禅师崖栈在州西南六十里崖半有石洞
黑石崖栈在州西南七十里石洞深杳莫测燃松炬入
 二三里辄闻水声洞外山半石径上耸苍崖下临黄
 河袤二十里
神山在州西南八十里
卷二十七 第 4a 页 WYG0542-0840a.png
花花崖在州西南八十里
野人山在州西南九十里
党家岭在州西南九十里
韩家岭在州西南九十里
木瓜崖在城西后木瓜产绝崖下即宋吕惠卿屯田地
 与河北木瓜园对望
飞龙山在州东北十里康家湾
观音峁在州东北十里(出/炭)
卷二十七 第 4b 页 WYG0542-0840b.png
逍遥山在州东北二十里一名腰庄(出铁/器)
石梯山在州东北二十里
天桥峡在州东北三十五里冬月积冰成桥土人呼为
 天桥水经注湳水左合一水出善无县故城西南八
 十里其水西流历于吕梁之山而为吕梁洪其岩层
 岫衍涧曲崖深巨石崇竦壁立千仞河流激荡涛涌
 波襄雷渀云泄震天动地昔吕梁未辟河出孟门之
 上盖大禹所辟以通河也司马彪曰吕梁在离石县
卷二十七 第 5a 页 WYG0542-0840c.png
 西今于县西历山寻河乃无遏岨至是乃为河之巨
 险即古吕梁矣在离石北以东可二百有馀里按道
 元纪里惟天桥峡可当之锥指不敢定殆昧壁立千
 仞之为形拟辞也又谓平鲁西有吕梁山亦未覈阎
 百诗谓天桥去离石四百馀里此又忘古离石山当
 繇今临县赤壁岭北计里不当繇永宁州治计里也
  峡石上镵字云治平元年甲辰冬十一月望(缺/)
 巡河至此馀胥剥落
卷二十七 第 5b 页 WYG0542-0840d.png
倒回谷沟上有桥金僧才公建在州东北三十五里
赵宁冈在柏森村起伏盘踞如龙相传宋赵宁凿冈深
 一丈二尺见七芦根血流入河云
孙家沟 草厂沟 苦水沟 胥在城内
西庄沟 狄家沟 胥在州北三十里
东沟水在东城下出岔道村后至东关入河
杨家泉在东坡下平地喷涌
老鸦泉在东门外东沟水出石峡
卷二十七 第 6a 页 WYG0542-0841a.png
康家滩在州东五里
石板沟在州东五里
郭家滩在州东十里有堰
张家滩水在州东十里河没
热窑河沟在州东十五里
腰庄水在州东二十五里由郭家滩入河
芦子沟水在州东三十里由张家滩入河
双井在州东六十里
卷二十七 第 6b 页 WYG0542-0841b.png
朱家川在州东六十里发源宁化山南流绕王家寨转
 而西至石窊铺过桥头村下流碛由花园村入黄河
龙潭在州东七十里窝弓村
济道沟在州东南二十里
峡查沟在州东南三十里
王湖渠在州东南三十里
赤泥沟在州东南五十里
南沟井在南门外有二水繇峡出
卷二十七 第 7a 页 WYG0542-0841c.png
深沟水在州南三十里
四井潭在州南四十里山下四井色黝有鱼
卧龙池在州南四十里石窟水恒清澈虽暴雨不汨下
 有蛟龙潜焉
石堂水在州南四十里由韩家川入河
龙池在州南五十里石涧中周十丈有奇祷雨辄应
鸦前塔沟在州南五十里
土门沟水在州南六十里由林遮峪入河
卷二十七 第 7b 页 WYG0542-0841d.png
扒楼沟水在州南八十里由神山入河石燕出此青元
 大小不一头项羽毛胥具
寺河塔沟在州南九十里
鸭头川即冯家川在州南九十里水由东南流入黄河
号风沟在州西南六十里有石窍炎暑寒风
神池在州西南八十里
西沟井在西门外水恒清
西沟水在西城下出峰子岭由下园头入河
卷二十七 第 8a 页 WYG0542-0842a.png
马家滩在州西二里
王家滩在州西三里
煤灰沟在王家滩
张家谷沱在州西六里 以上明万历间多没于河今
 渐复
石梯滩水在州东北二十里一名杨家滩
卧龙沟在州东北三十里出卧龙石
朱家川晁端禀鹰窝岭桥记定羌南二十里有峻岭焉
卷二十七 第 8b 页 WYG0542-0842b.png
 盖即所谓鹰窝岭也岭下大涧源甚远传曰自宁化
 雪山神谷掌流入边地在朔州之西神武会谷之东
温泉在石梯山侧甘温清白转壑飞流自高地崚曲折
 逶迤三十里转至峡口三叠入河 沟口上下诸泉
 胥涌珠喷玉
 河曲县
火山在县西七里高一里盘踞二里山上有孔以草投
 其中烟焰上发可熟食草木胥不生上有碙砂窟下
卷二十七 第 9a 页 WYG0542-0842c.png
 有气沙窟黄河经其下似遇覆釜而河为之曲山后
 有大石有禹庙水不能浸宋名火山军以此 金志
 河曲有火山黄河
雕黄崖在县东十里宋元祐七年石刻曰昔有一雕鸟
 于此为窠故名
强梁山在县东南三十里高一里盘踞一里
杜家山在县东南四十里
望羊山在县东南六十里高一里盘踞一里
卷二十七 第 9b 页 WYG0542-0842d.png
葫芦山在县东南九十里
钟山 鼓山胥在城南大涧河滨 二山形似钟鼓水
 经其下有噌吰声
尖山在县南三十里高一里盘踞三里峰似笋
翠峰山在县南八十里递高二十里绵亘六十五里形
 如覆斗群峰拱峙
石洞二一在县西五里王翼庄可容千人一在县东九
 十里吴峪村高一丈六尺广二丈深三丈有奇
卷二十七 第 10a 页 WYG0542-0843a.png
韩家岭在县西北四十里
赤崖在县西北四十里即河会村古名赤崖村土色胥
 赤窑窨数十胥险要上胥蛤蚌腐甲岂龙门未凿河
 尝经山巅耶
黄巍梁在县北四十里高埒翠峰可二里盘踞三里
虎头岩明副总兵艾万年疏设伏河曲有马镇虎头岩
 石台山西川之捷
石台山
卷二十七 第 10b 页 WYG0542-0843b.png
黄河在县西五里东北自古东胜州境转而西流八十
 里至平泉村复转西流九十里至天桥子南流经保
 德兴临永宁宁乡石楼永和大宁吉乡宁河津荣河
 永济诸州县东折经芮城平陆垣曲诸县入河南渑
 池济源县界至孟津其在永济城西为河渎祠 禹
 平水土分九州其一为冀今之山西河朔直𨽻皆其
 疆域三面皆河东北阻阴山一带故河折而南流为
 冀西河至华阳折而东流为冀南河至大伾折而北
卷二十七 第 11a 页 WYG0542-0843c.png
 流为冀东河 元志临川朱思本曰自洮与河合又
 东北流过达达地各八百馀里过丰州西受降城折
 而正东流过达达地古天德军中受降城东受降城
 凡七百馀里折而正南流过大同路云内州东胜州
 与黑河合 古传禹迹旁有禹庙土人言河中花木
 两岸横亘有道可涉其说似幻然黄河入河曲境东
 北由偏关来西由府谷北境来中间石壁铲削河出
 其间胥似斧凿谓之禹迹也信然 龙口在县北九
卷二十七 第 11b 页 WYG0542-0843d.png
 十里黄河西岸大同纪形似龙口声似雷鸣一名厓
 门土人名龙门 河曲黄河东北二十五里有棘峪
 滩西北三十里有五门滩七十里有棘针韭菜二滩
 八十里有王针榆树二滩九十里有太子娘娘二滩
 夏秋多凫雁相传薄太后汉文帝至此居民时得古
 瓦有万岁富贵字可作砚
平泉在县西北八十里平地涌出蓄石臼之半汲之不
 缩不汲不盈流三里入黄河
卷二十七 第 12a 页 WYG0542-0844a.png
石井在县东一里庙沟崖下泉迸石出冽而甘
葬沟在县东一里
石佛河在县东南九十里接岢岚长流沟西经保德入
 黄河
五井在南城内五方相缀形若梅花一名梅花水
井浴沟在县南一里
大涧河在县南一里源出朔州西流七十里入黄河
沙泉河在县南六十里源出镇西卫五所嶂经县境至
卷二十七 第 12b 页 WYG0542-0844b.png
 保德入黄河
倒回沟在县西南二十五里保德境沟上有桥 天桥
 东北至县城路尤险
大涧水在县西百步源出朔州西北西流七里入黄河
龙门沟在县西一里谚曰河曲县保德州十里路九条
 沟
水井泉在县西北十里泉出崖下冬温夏寒志名凝碧
 泉
卷二十七 第 13a 页 WYG0542-0844c.png
得马水在县西北四十里西流入黄河相传尉迟敬德
 得马于此
镇口河在县西北四十五里南流入黄河
白鹿泉在县北六十里不冰
榆泉在县东北三十里
贾胡疃泉贾胡疃有泉辽人常越界而汲火山军巡检
 何灌请申画界堠遏其来致忿而举兵灌迎高射之
 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
卷二十七 第 13b 页 WYG0542-0844d.png
 三十年辽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
 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
 解州
中条山一名陑山西起蒲坂袤数百里东连王屋州境
 群山胥中条山也
龙潭洞在州东白家庄繇庄南入洞沟八里斗折上东
 崖崖间多悬铁牌以酬雨也洞口形似银锭裁容一
 人胥石角嵯岈祷雨者以烛引絙入可数丈折腰越
卷二十七 第 14a 页 WYG0542-0845a.png
 尖石门渐入渐敞上顶胥石棱参差水繇石罅散下
 如春雨岩间题敕封三岛仙姑东面黑龙潭南北五
 丈东望渺无际投瓶拔出有水辄雨若烛灭多迷道
 云
白径岭在州东南十五里胆矾窟东一名石门 州志
 面石门之岭背鸣条之冈石壁左右参天路通平陆
 县 唐志河中府有石门府
分云岭在白径岭东十五里乃中条巅也矗峙盐池之
卷二十七 第 14b 页 WYG0542-0845b.png
 上相传为尸盐泽下有风谷洞形似半井侧有盐风
 洞洞口似盆上有天井山岭名分云者以其出云辄
 东西流布也 王纬盐池庙记条山之下有风谷焉
 每夏仲月应候而至则吹沙石摧林木其声隆隆俗
 谓之盐雨风 盐法志盐花得此一夕而成
天井谷在风洞上四面陡绝一径透巅
五龙谷在州南四里荻子谷东州直南五里又东有石
 岩岩水束峡中半崖悬溜如喷雪即喷雪岩也上书
卷二十七 第 15a 页 WYG0542-0845c.png
 酒岛二字
青龙峪在五龙峪西
石楼峪在青龙峪西
云首山在五龙谷南五里
横岭在五龙谷口繇谷西上十五里乃中条山脊也(详/芮)
 (城/)上有墩迹北汉防宋巡逻之路横岭南为山之阳
 跨芮城平陆横岭北为山之阴跨解州安邑夏县闻
 喜
卷二十七 第 15b 页 WYG0542-0845d.png
弓张沟繇横岭北而下
堡子谷在弓张沟东
仙女洞在堡子谷东一名元女洞其中积水成潭名黑
 龙潭
大虎谷在仙女洞东十里谷中有将军堡堡后有凤凰
 觜觜西过连云栈至横岭有阳关寨寨后有胆矾窟
 其旁有百药草
胆矾窟在横岭东窟有二
卷二十七 第 16a 页 WYG0542-0846a.png
红脸沟西距虞乡王官谷二十里为州西境上有静林
 寺
桃花洞在州西南红脸沟东十五里昔人十月行中条
 岩下桃花片片远浮涧水而至缘涧迹之杳然莫穷
 其际遂名桃花洞
白龙谷在桃花洞东三里
直岔岭在白龙谷东八里繇谷陟岭
荻子谷在直岔岭少东
卷二十七 第 16b 页 WYG0542-0846b.png
卑耳山后汉地理志卑耳山解县西南齐桓公西伐所
 登
逍遥坡在州西北二里女盐池北岸
紫金山在州北二十里(旧产/人参)安邑县峨嵋岭北为万泉
 之孤山孤山为稷山之稷神山又南为紫金山袤延
 峨嵋坡逍遥坡此胥由横岭北连亘而东者也
峨嵋坡在鸣条冈北东自曲沃西抵黄河其阳跨闻喜
 夏县安邑猗氏临晋虞乡荣河州北境亦倚坡焉袤
卷二十七 第 17a 页 WYG0542-0846c.png
 延至东五里盐池北岸
谷口泉 苍龙泉胥在中条山
涑水在姚暹渠北水经涑水又南过解县东水经注涑
 水又西径邭城服虔曰邭国在解县东邭瑕氏之墟
 也
解盐池 女盐池 城北滩 城东滩 六小池胥详
 盐法志
静林涧在青龙峪东源出中条山巅尔雅所谓沃泉悬
卷二十七 第 17b 页 WYG0542-0846d.png
 出者也北流经静林寺东寺僧暨居民引水以时刻
 计遵唐司空图定王官谷引水法又北流经红脸沟
 入虞乡洫水滩
张公泉在静林涧东三里山谷中 泉及涧水势洪迅
 旧有底张堰以障州西境水俾无入女盐池 岁旱
 命数十老妇执箕帚劘张公泉辄雨汉董仲舒奏江
 都王曰求雨之法损阳益阴愿大王无收广陵女子
 为人祝者一月租赐诸女巫巫无大小皆相聚于郭
卷二十七 第 18a 页 WYG0542-0847a.png
 门为小坛以脯酒祭即此意也
胡村涧在张公泉东五里源出中条山阴
桃花涧在胡村涧东五里源出中条山巅泉流细而缓
小水涧在桃花涧东二里源出白龙峪
荻子峪水在小水涧东一里胥北流入女盐池
大水涧在白龙峪东三里源出五龙峪喷雪岩南十里
 北流至城南绕城而西会小涧水入女盐池水势最
 洪迅筑五龙堰以防之堰绕城南而西
卷二十七 第 18b 页 WYG0542-0847b.png
堡子谷水在大涧水东二里源出中条山北流入盐池
 南沟
长乐滩在盐池北七里峨嵋坡阴周二十馀里北受姚
 暹渠水西南能破诸堰有长乐堰以防之滩中生鱼
 远望烟波明灭
姚暹渠在盐池北十里古名永丰渠隋大业间都水监
 姚暹重开源出夏县巫咸谷经安邑城北西流六十
 里入州境又西六十里入临晋县之五姓湖达于蒲
卷二十七 第 19a 页 WYG0542-0847c.png
 州入黄河馀多塞旧有姚暹渠堰水涨则决堤入长
 乐滩女盐池 唐开元中天水姜师度奉诏凿无咸
 河以溉盐田刬室庐溃丘墓甚多
东膏腴滩在长乐滩西北数里西为西膏腴滩又西北
 十五里为西辛庄村滩东起贾村西接临晋诸滩亦
 时北受姚暹渠水南入女盐池城北滩
洗马滩在西辛庄北二十五里东北为南扶滩西北为
 卫诸滩卫诸西北十里为三娄滩东二十里为罗乂
卷二十七 第 19b 页 WYG0542-0847d.png
 滩又北十五里有小张坞滩胥半花碱地
城内滩在北隅
新河在青龙峪西起石楼峪麓自东迤西泄石楼东来
 诸水俾趋小潮桥以入黄河
金盆水源出中条山趋盐池南沟东有关氏祖茔一名
 小圣沟水有金盆堰防之又东有小龙五涧水
二郎谷水 三郎谷水胥出中条山阴北流趋禁墙有
 蚕房常平西姚三堰以防之
卷二十七 第 20a 页 WYG0542-0848a.png
常家月堰 虾蟆堰胥在西姚村
 安邑县
中条山在县南二十里 金志有中条山稷山盐池涑
 水 五朝志安邑有盐池银冶银冶当在中条山宋
 靖康绍兴后银冶久无 山𨽻县境共袤四十一里
 四丈二尺
虞坂在二郎谷东五里有青石泉经坂麓
车辋谷在分云岭天井谷东两山夹道盘礴呈奇下有
卷二十七 第 20b 页 WYG0542-0848b.png
 车辋泉 谷有银砂洞有禁
二郎谷在车辋谷东中多岩窦
鸣条冈在县北三十里玉钩山西东接夏县闻喜县界
  通考尧舜旧都今县西有鸣条陌汤与夏战于此
  括地志出蒲州安邑县北三十里南坂口即古鸣
 条陌也鸣条战地在安邑西 县志舜陵在鸣条冈
 之阳高三丈甃以甓方四十步有奇内外地百亩有
 奇
卷二十七 第 21a 页 WYG0542-0848c.png
峨嵋岭在县北四十五里鸣条冈西上多平壤东自曲
 沃西抵黄河岭𨽻县境东西袤二十七里黄河距县
 百馀里而近河之里中条山中条之里盐池互为高
 抵北则姚暹渠涑水环绕于后渠之表为鸣条冈涑
 之表为峨嵋坡而稷山之稷神山万泉之介山亦距县
 百馀里而近
玉钩山在县东北十五里由闻喜峨嵋岭北而西峭峰
 环曲以形似名
卷二十七 第 21b 页 WYG0542-0848d.png
柏王山在县东北六十里山多古柏东𨽻夏西𨽻万泉
 𨽻县境袤二里
盐池在县西南通考有盐池与解为两池见盐法志
涑水在县北三十五里源出绛县横岭山乾洞经县境
 北猗氏南西流入临晋五姓湖𨽻县境共袤二十三
 里 水经涑水又西南过安邑县西
苦池滩在县东十三里夏县东山巫咸谷诸水胥西汇
 于此以达姚暹渠
卷二十七 第 22a 页 WYG0542-0849a.png
苦水河即苦池滩之水道也
涌金泉在县东南十里夏县西南十五里源出墙下村
 西入县境黑龙潭盐池得此水始结盐花
东郭滩在县东南十里广数十顷有大堰以障之禁无
 得开种
黑龙潭在县东南十五里近盐池有堰以防之深不可
 测潴水黑色唐开元中尝置龙池宫于此
青石泉在县东南三十里源出中条山繇青石槽经东
卷二十七 第 22b 页 WYG0542-0849b.png
 郭村入黑龙潭
车辋泉在县南二十里源出中条山车辋谷后涸
淡泉在县西南十六里盐池北岸泉有八眼一名由泉
 池水胥咸此独淡建甘泉亭以济捞盐者之渴
野狐泉在县西南十八里盐池北岸味甘(祝志云疑/即淡泉)
姚暹渠旧经县城内明隆庆四年改繇城北西入五姓
 湖 宋天圣四年闰五月陜西转运使王博文等言
 准敕相度开治解州安邑县至白家场永丰渠行
卷二十七 第 23a 页 WYG0542-0849c.png
 舟运盐经久不至劳民按此渠自后魏正始二年都水
 校尉元清引平坑水西入黄河以运盐故号永丰渠
 周齐之间渠遂废绝隋大业中都水监姚暹决堰浚
 渠自陜郊西入解县民赖其利及唐末至五代乱离
 迄今湮没水甚浅涸舟楫不行诏三司相度以闻
玉钩泉在玉钩山下一名玉女泉水光澄澈祷雨多应
 南入姚暹渠后涸
窑子沟 磨儿盘胥在中条山内水所经流因地立名
卷二十七 第 23b 页 WYG0542-0849d.png
 能助黑龙潭水势
 夏县
中条山在县东五里 太行山志山在平阳府安邑县
 西北诸山皆其支脉是谓夏县为中条太行之界也
 唐阳城及进士第乃去隐中条山
瑶台山在县东五里虞坂东高一里孤峰苍峭商相巫
 咸巫贤墓在山麓巫相祠右有天圣宫隋书名巫咸
 山 地志瑶台山巫咸巫贤隐居处名巫咸山后更
卷二十七 第 24a 页 WYG0542-0850a.png
 名 金志有巫咸山中条山淡水 马化龙记地道
 记曰咸山在安邑南考尔雅左高咸丘凡山之形左
 高者谓之咸瑶台山左高右下故谓之咸商时巫公
 居其下遂名曰咸 郭璞巫咸山赋序巫咸以鸿术
 为帝尧医 水经注承盐水流径巫咸山北地理志
 曰山在安邑县东海外西经曰巫咸在女丑北右手
 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大
 荒西经云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即巫昐巫彭巫姑
卷二十七 第 24b 页 WYG0542-0850b.png
 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咸在
 郭景纯曰言神巫上下灵山采药往来也盖神巫所
 游故山得其名矣谷曰岭上有巫咸祠
巫谷在瑶台山白沙河源北
雷公洞在瑶台山右
翠岩山在县东二十里绵亘数十里北接闻喜界
温泉山在县东百里上有矿洞
玉溪洞在县东南七里中条山谷间洞深一丈五尺广
卷二十七 第 25a 页 WYG0542-0850c.png
 一丈石崖上书玉溪头三字俯瞰溪流相传司马温
 公读书于此 通谷村洞塑公像土人传公尝读书
 观音寺中
云谷山在县东南三十里盘踞数十里数峰崇耸中有
 大谷谷中云四起辄霖雨
将军岭在云谷山北峰一名古石陴嵯峨磥砢上有古
 洞洞中泉水潴而复流陟巅见鹾海洪河
望川在县东南五十五里 三州志中条山有望川夏
卷二十七 第 25b 页 WYG0542-0850d.png
 后避夏离宫之所
虞坂在县南十五里 五朝志夏县有巫咸山稷山虞
 坂土人名三桥坡
柳谷在县南十五里巫咸山东十五里唐阳城寓居于
 此旧志谓即柳宗元居恐未核集览谓阳城隐柳谷
 乃张掖郡柳谷尤讹 姜洪阳公庙记夏县治南十
 里条山之下柳谷之口地曰阳公乡即唐諌议大夫
 国子司业道州刺史所隐处也旧有阳公庙按韩昌
卷二十七 第 26a 页 WYG0542-0851a.png
 黎柳柳州集云家于北平隐于条山则公家世固北
 平隐居夏县久遂为夏县人
柏塔山在县南二十里王峪口东峪中水出口流经其
 下古柏千株中有柏母林中建寺寺后建塔故名后
 塔毁 王翰诗翠竹摧梢失凤凰诗注人呼山为凤
 凰头山又名抱珠山
北晋村洞在县南三十里中条山村后有洞溪水绕流
 洞前禾草经霜不涸相传张果隐此
卷二十七 第 26b 页 WYG0542-0851b.png
王峪口在县南横岭东西距王官峪百里岭东水入黄
 河岭北水繇峪出口故名
风洞在柏塔山后石岩中深不可测风自窍出有声明
 知县姜洪冀大其窍遂无风声
史家峪在柏塔山东水经其下
石□山在县西北七十里石□里即稷王山之支山也
 石□即峨嵋坡高阜
稷王山在县西北七十里接稷山界下有蛇虎涧相传
卷二十七 第 27a 页 WYG0542-0851c.png
 后稷弃于此
方山谷在县北横洛渠源此
凤凰山在县东北四十里柳谷东二十里峰殊秀相传
 凤集此
涑水在县西三十里源出绛县横岭山乾洞伏流地中
 复出西经闻喜入县境至安邑合姚暹渠
李绰堰在县南旧一名永丰渠源出平陆至本县王官
 谷口出山北流合史家谷雕崖沟等水至卓义桥汇
卷二十七 第 27b 页 WYG0542-0851d.png
 为一折西三里名姚暹渠又折南汇巫咸河入五姓
 湖明隆庆五年巡盐郜永春修筑坚固
涌金泉在县西南十五里墙下村
莲花池二一在城中西北隅环一顷八十亩一在城东
 北隅差狭二池胥植莲
青龙河在县北三十里势曲如龙汇入横洛渠
高德铁堰在县北五十里接闻喜境 中条山谷水北
 注闻喜美阳川大泽中北溢为小泽复南溢入县境
卷二十七 第 28a 页 WYG0542-0852a.png
 青龙河近山古建石堰督功者高德也故名
横洛渠发源县东北周村方山诸谷西流至县西北尉
 郭镇汇县北赵村北津诸河至禹王城西南入白沙
 河
白沙河一名巫咸河一名尧稍水巫咸水入则盐不复
 结土人或名无盐河
司马渠相传温公浚
玉溪明马骙玉溪赋玉溪在于禹城东南枕阴崖焉后
卷二十七 第 28b 页 WYG0542-0852b.png
 倚中条前障瑶台载瞻柳谷怅唐谏之隐烟霞俯瞰
 巫岫吊商相之丘草莱况温公而是乐厌尘嚣而此
 来大贤过而山川增重蕙帐空而草木不衰马子生
 公之里慕公之风爰约仙客联步策杖而往一穷焉
 于是攀藤萝蹑危峰掬素流抚青松倏群动之响壑
 渺孤鹜之浮空
 平陆县
中条山在县北四十五里西起蒲州雷首延袤数百里
卷二十七 第 29a 页 WYG0542-0852c.png
 迤逦而东直接太行县西衍一支自五龙庙至十二
 连城丹壁苍崖南俯大河乃砦
三门山在县东五十里黄河中 史记正义禹凿此山
 三道河水故曰三门也 司马光谒三门禹祠诗柏
 映孤峰短铭书绝壁高(诗注木际孤峰甚细而高上/有小柏耆旧相传不知几何)
 (年矣而止长尺/馀人莫测其理)赵冬曦三门赋序砥柱山之六峰者
 皆生河之中流盖夏后之所开凿其最北有两柱相
 对距岸而立即所谓三门也次于其南有孤峰揭其
卷二十七 第 29b 页 WYG0542-0852d.png
 峰顶平阔夏禹之庙在西有孤石数枚圆如削成复
 次其南有三峰东曰金门中曰三堆西曰天柱湍水
 从黄老神前东流湍激蹙于虾石折流而南漱于三
 门包于庙山乃分为西流淙于三峰之下抵于曲限
 会流东注加以两岸夹水壁立千仞盘纡激射天下
 罕比时以内兄牛氏壮而游焉相顾赋之以纪奇迹
  旧唐志天宝三载太守李齐物开三门石下得戟
 大刃有平陆篆字因改河北县为平陆县 金陜州
卷二十七 第 30a 页 WYG0542-0853a.png
 湖城镇二三门集津 兴定元年六月乙丑设潼关
 使副及三门集津提举官 金南迁后置提举三门
 集津南北岸官
砥柱峰在三门东迤南黄河中高数仞石形如柱禹贡
 东至于砥柱即此 实用编底柱在平陆县东五十
 里大河自蒲津而来至是微折而南是柱正当转曲
 之间在三门山之阳紫金骆驼二峰之西其形如柱
 植立中河(老君炉砥柱侧黄河中相传老子炼丹于/此险不可升上流有列石似川字亦传老)
卷二十七 第 30b 页 WYG0542-0853b.png
 (子繇此/渡河焉)米堆山在砥柱东 阏流在砥柱东上激六
 峰下阻十九滩 孔安国书传砥柱山河水分流包
 山而过石见水中若柱然也 括地志底柱俗名三
 门山硖石县东北五十里黄河之中(尚书正/义同)水经河
 水又东过砥柱间水经注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
 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
 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三穿既决水流疏
 分指状表目亦谓之三门矣山在虢城东北大阳城
卷二十七 第 31a 页 WYG0542-0853c.png
 东也刘向叙晏子春秋称古冶子曰吾尝济于河鼋
 衔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从而杀之视之乃
 鼋也考史迁记景公十二年公见晋平公十八年复
 见晋昭公旌轩所指路直斯津从鼋砥柱事或在兹
  河水翼岸夹山巍峰岐举群山垒秀重岭干霄郑
 康成按地说河水东流贯砥柱触阏流今世所谓砥
 柱者乃阏流也砥柱当在西河未详也盖康成所说
 非自西河当无山以碍之自砥柱以下五户以上其
卷二十七 第 31b 页 WYG0542-0853d.png
 间一百二十里河水竦石桀出势连襄陆盖亦禹
 凿以通河疑此阏流也其山虽辟尚梗湍流漱石云洄
 环波怒溢合有一十九滩水流迅急势同三峡破害
 舟船自古所患汉鸿嘉四年杨焉言从河上下患砥
 柱隘可镌广之上乃令焉镌之裁没水中不能复去
 而今水益湍怒害甚平日魏景初二年二月帝遣都
 督沙兵部监运谏议大夫寇兹帅五千人岁修治平
 河岨晋泰始三年正月武帝遣监运大中大夫赵国
卷二十七 第 32a 页 WYG0542-0854a.png
 都匠中郎将河东乐世帅众五千馀人修治河滩事
 见五户祠铭虽世代加功水流漰渀涛波尚屯及其
 商舟是次鲜不踟蹰难济故有众峡诸滩之言五户
 滩名也有神祠通谓之五户将军亦不知所以也
 都穆游砥柱记三门之广约二十丈其东百五十步
 即砥柱崇约三丈周数丈相传上有唐太宗碑铭今
 不存蔡氏书传以三门为砥柱州志亦谓砥柱即三
 门皆谬误又隋书大业七年砥柱山崩壅河逆流数
卷二十七 第 32b 页 WYG0542-0854b.png
 十里今砥柱屹然中流上无土木而河之广仅如三
 门奚有崩摧而壅河逆流至数十里之远盖距河两
 岸皆山意当时或崩遂以为砥柱而书之也 宋张
 舜民画墁录禹贡曰砥柱析城至王屋陜府三门是
 也绝河流过若山石墙然凿为三门河经其中东洋
 如小城状即析城也禹庙在西潭有寺下望砥柱上
 百步屹然中流高数百丈尺铭勒其上但取稍平处
 或险处互坐一峰之间其字方可尺馀魏公撰文正
卷二十七 第 33a 页 WYG0542-0854c.png
 字薛纯稷之子也每欲印拓伺天气晴明先维舟砥
 柱下梯而升上数日不可竟俯视洪流足酸目眩用
 是难得真本元符中大水坏三门一夕寺庙皆失略
 无孑遗铭亦失数十字 宛丘张耒明道杂志掌禹
 锡学士厚德老儒而性涉迂滞尝言一生读书但得
 佳赋题数个每遇差考试辄用之用亦几尽尝试监
 生砥柱勒铭赋此铭今具在乃唐太宗铭禹功而掌
 公设记为太宗自铭其功宋涣中第一其赋悉是太
卷二十七 第 33b 页 WYG0542-0854d.png
 宗自铭
傅岩在县东二十五里隐贤社圣人涧上两山之峡曲
 岸回峦 五朝志河北有砥柱山有傅岩 通典平
 陆有傅岩穴 吴山东圣人涧东十里为砥柱峰
 书说命说筑傅岩之野孔传傅氏之岩在虞虢之界
 通道所经常使胥靡刑人筑护此道说贤而隐代胥
 靡筑之以供食(今运盐/道也)水经注沙涧水北出虞山东
 南径傅岩历傅说隐室前俗名之为圣人窟孔安国
卷二十七 第 34a 页 WYG0542-0855a.png
 传傅说隐于虞虢之间即此处也傅岩东北十馀里
 即巅軨坂指南北之路谓之軨桥傅说佣隐止息于
 此高宗求梦得之是矣 唐吕温傅岩铭序昔殷高
 宗恭默思道至诚动天天将报之以说为瑞审形旁
 求实得于此贞元九年予繇镐徂洛息驾于虞虢之
 间升墟瞰原髣髴其地远迹虽昧清风若存乃作傅
 岩铭 路史傅大繇国(唐表云/黄帝后)夏封之在虞虢之间
 (在河东大阳北十里有/颠軨阪说版筑之所)有傅虚傅岩傅说之祠古之
卷二十七 第 34b 页 WYG0542-0855b.png
 北虞今𨽻平陆地多傅姓尸子云傅岩在北海之洲
 妄也 张渊观象赋傅说登天而乘尾注傅说一星
 在尾后传说殷时隐于岩中殷王武丁梦得贤人图
 画其像求而得之即立为相死精上为星乘尾在龙
 驷之间 王维登河北城楼诗井邑傅岩上客亭云
 雾间
吴山在县北五里自中条山袤旦而南山高平上胥民
 田下建泰伯祠 戴延之西征记河东盐池东吴坂
卷二十七 第 35a 页 WYG0542-0855c.png
 登七山原每登一原辄峭拔迤十里原土平旷不知
 巨极 杜预曰仲雍支子别封西吴虞公其后也
 水经注交涧水出吴山东南流入河河水又东路涧
 水亦出吴山东径大阳城西西南流注入于河 刘
 昭注大阳有吴山上有虞城杜预曰虞国也帝王世
 纪曰舜嫔于虞虞城是也亦谓吴城史记秦昭王伐
 魏取吴城即此城也皇览曰盗蹠冢临河博物记曰
 傅岩在县北 括地志中条山亦名吴山 通典吴
卷二十七 第 35b 页 WYG0542-0855d.png
 山即吴骥垂耳驾盐车之所 金志平陆有吴山黄
 河 日知录汉书地理志河东郡大阳吴山在西上
 有吴城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五十三年伐魏取吴城
 是也周武王封泰伯后于此是为虞公后汉郡国志
 大阳有吴山上有虞城虞城之书为吴城犹吴仲之
 书为虞仲也
白径岭在县东十五里为分云岭岭岭出云东西分布
 下有风谷洞中条之巅北对盐池
卷二十七 第 36a 页 WYG0542-0856a.png
野马圪塔在县东四十五里地近清涧沟沟底有石寨
 山壁镵将军黄岩四字县志岩即马岱也少孤与母
 避难侨黄姓室因名黄岩时牧马于此长投马超复
 姓
晚照台在县东八十里锥子山支层峰盘岫
锥子山在县东九十里孤峰似锥层峦旁列分之为晚
 照台云流霞布掩映箕山 唐志三锥山当即锥子
 山隋志虞乡有石锥山
卷二十七 第 36b 页 WYG0542-0856b.png
箕山在县东九十里傅岩东四十里又东北为王屋山
 旋径危峰其形似箕相传许由巢父隐此上有许由
 冢下有清涧即巢父洗耳处也山下有锡窟说见辽
 州
锡窟在箕山下白玉窍也
大通岭在县西北四十里岭有竹林寺寺西为唐金舌
 僧说法台
石门在县西北四十里中条山王家井西北十里有黄
卷二十七 第 37a 页 WYG0542-0856c.png
 岭石门 水经注盐贩之泽南面层山天岩云秀池
 谷泉深左右壁立间不容轨谓之石门路出其中名
 之曰径南通上阳北暨盐泽
分云山在县西北四十里中条山一峰层峦峻岫走雾
 分云径绕羊肠殊难跻陟
横岭在县北四十五里
西石山在县东北四十里麓中石有仙人膝痕
清凉山在县东北六十里中条山支巅殊旷灏可望蒲
卷二十七 第 37b 页 WYG0542-0856d.png
 解绛陜四州土人名四州圪塔晋执虞公于此
将军汊在县东北六十里石壁千仞下有石洞土人名
 锣鼓洞宫之奇尝避此
颠軨坂在县东北七十里虞坂南旧志谓三桥坂非也
  刘昭注大阳有颠軨坂左传曰入自颠軨博物记
 曰在县盐池东吴城之北今之吴坂杜预曰在县东
 北 通典平陆有颠軨坂 相传周穆王八骏经此
 车为颠簸土人名軨峤 王思诚诗山头百折颠軨
卷二十七 第 38a 页 WYG0542-0857a.png
 坂
盐坂在县东北七十里
五家冢水经注軨峤东北有虞原上道东又有虞城尧
 妻舜以嫔于虞者也周武王以封泰伯弟虞仲于此
 是谓虞公太原地记所谓北虞也城东有山世谓之
 五家冢上有虞公庙
员村坂司马光诗注其东八政水即古之传岩有傅说
 庙又东北虞城古虞公之国也
卷二十七 第 38b 页 WYG0542-0857b.png
琴瑟穴唐志有琴瑟穴有银穴二十四铜穴四十八在
 覆釜三锥五冈分云等山
翠阴岩 禹功岩 挂鼓石胥在三门山
覆釜山
五冈山
神仙洞
黄河在县南三里自河津龙门至蒲州南至于潼关折
 而东至芮城逾平陆东至于砥柱又东过垣曲下孟
卷二十七 第 39a 页 WYG0542-0857c.png
 泽 黄河在南门外又东北古焦国侧水势激湍
 水经注河水涌起方数十丈有物居水中传云铜翁
 仲所投处又云石虎载经沉没于此二物并存水所
 以涌 魏野平陆县题寒食花藏县重阳菊绕湾一
 声离岸橹数点别洲山
铁牛碛在县东一里黄河中顾非熊平陆县亭诗山与
 中条合河逢一曲回
开元新河在三门北有小河土人名公主河
卷二十七 第 39b 页 WYG0542-0857d.png
盘南涧在县东十里发源中条山繇石槽沟南下至盘
 南东入于河
沙涧在县东二十里发源中条山东南谷至沙涧入河
 涧口多沙石
圣人涧在县东二十五里发源马跑泉下复有二泉合
 流嵌石潆洄绕傅岩南入于河一名八政水
清涧在县东六十里相传巢父洗耳处在箕山西
张谷涧在县西二十里张峪村
卷二十七 第 40a 页 WYG0542-0858a.png
圪塔涧在县西二十五里圪塔村
南侯涧在县西四十里南侯村发源中条山深沟夹流
 经南侯村至葛赵村又南流二里入于河
仪家沟在县西五十里岳村右仪家沟东 西为閒田
 址通典有閒原即虞芮之人让畔处苏氏曰虞在平
 陆芮在同之冯翊今平陆有閒原焉则虞芮之所让
 也
五股泉在县北一里水寒冽
卷二十七 第 40b 页 WYG0542-0858b.png
三汊涧在县北三里发源中条山东西二沟流至北三
 里五龙庙合流与大涧合至三汊口而崖断支分东
 南入于河似交涧
响泉在县北四十里中条山东水甘澄土人名响泉沟
古焦水在县东北五里有神农庙相传武王封神农之
 后于焦即此 陜城中小城古焦国也平陆亦可缘
 引 水经注陜县故焦国 竹书纪年幽王七年虢
 人灭焦
卷二十七 第 41a 页 WYG0542-0858c.png
马跑泉在县东北三十里傅说冢下冢倚中条东西两
 山环拱回献列屏泉殊清莹相传形求至此马跑地
 得之合下石穴二泉至傅岩为圣人涧
马头涧在县东北四十五里中条山麓危峰耸立两谷
 二源环麓合流以山形似马首名
 芮城县
中条山在县北十五里递高二十里东起首阳西接太
 行南北狭薄延袤不绝故曰中条又曰薄山
卷二十七 第 41b 页 WYG0542-0858d.png
方山在县西北三十里虞乡县界峰峦高峻其巅方平
 一名檀道山是芮城东西广七十里胥屏倚方山也
  山海经檀首山水经注盐道山又名百梯山 唐
 志河中府有檀道府 中条之首俯视五老峰巅有
 鸯浆泉渟而不流下有檀道谷
檀道岭在直岔岭东自方山至檀道岭胥中条山之析
 名也
大峰在方山东
卷二十七 第 42a 页 WYG0542-0859a.png
水谷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大通岭在县西北中条山唐时竹影殊盛内有竹林寺
青龙洞在县北三十里历山东北三十里洞内有青龙
 泉
百二十盘在县北中条山之阴石磴盘旋而下北达虞
 乡即唐司空图所隐王官谷也 倪光荐奇石诗偶
 经百廿盘松石駴心目石以松为筋松以石为肉石
 抱松如裹松穿石似束
卷二十七 第 42b 页 WYG0542-0859b.png
甘枣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青龙洞东二十里今名刺
 林沟 括地志中条山亦名甘枣山 山海经甘枣
 之山恭水出焉西流注于河
石钟洞在县东北三十五里甘枣山东十里有石室顶
 悬石钟水注其下祷雨多应相传石钟真人修炼地
 尝有蝉负芝来止石上又有野鹿入洞偕宿云石钟
 洞东五里为清凉寺又东十里为娥英庙又东为閒
 田
卷二十七 第 43a 页 WYG0542-0859c.png
直岔岭在甘枣山东今名横岭 邵璿治中条山路记
 中条直岔岭四十里为赴郡省道南二十里属芮北
 二十里属解径皆缘崖临溪高深数百丈北尤偪仄
 石磊砢羸马蹄爰命僧宗睿南北四十里之窄者坍
 者𧇠者□者悉举而刬凿之
南坡滨黄河岸水中有砂石高三尺大如碾上平下狭
 河涨石独露传为吕望钓台
黄河在县南二十里 水经河水又东过河北县南
卷二十七 第 43b 页 WYG0542-0859d.png
 水经注县与湖县分河 永乐涧水南流径河北县
 故城西故魏国也晋献公灭魏以封毕万卜偃曰魏
 大名也万后其昌乎后乃县之在河之北故曰河北
 县也今城南西二面并去大河可二十馀里北去首
 阳十里许处河山之间土地迫隘故魏风著十亩之
 诗也
白龙泉在县南十里王家庄
小水泉在县南十里太安村
卷二十七 第 44a 页 WYG0542-0860a.png
葡萄涧在县西二十里郑村有五泉土人名五股泉南
 流入河
观音泉在县西北十里
地皇泉在县西北十三里山麓地皇氏庙前流经魏文
 侯故城合通泽泉伏流入沙地皇通泽合为一渠
沩汭水在县西北三十里永济界
三汊涧在县北五里源出中条山东西二沟流与涧合
 南入河
卷二十七 第 44b 页 WYG0542-0860b.png
大安池在县北五里流入黄河
龙泉在县北五里古魏城中上有五龙祠 水经注城
 内有龙泉南流出城又南断而不流 金志有中条
 山黄河龙泉
通泽泉在县北八里古魏城西北合地皇泉伏流入沙
青龙泉在县北三十里青龙洞祷雨多应
鹿跑泉在县东北八里中庄村清澈见底一名静深泉
 上建龙神庙
卷二十七 第 45a 页 WYG0542-0860c.png
奥祝泉在县东北二十二里北山石岩下相传魏文侯
 率军自安邑至默祝于此举鞭得泉
恭水在县东北三十五里源出甘枣山即今朱吕沟水
 也 山海经蒲山之首曰甘枣之山恭水出焉而西
 流注于河恭水当在中条山西鹿跑泉北三十五里
浢泉在县东北五十里仪川沟源出清凉洞南入河一
 名浢泽即浢津渡也土人名连塔沟
护生池董一桂记芮城之北泉壑纡曲决渠引水层折
卷二十七 第 45b 页 WYG0542-0860d.png
 五六里入城埴为池
万蓬头井明嘉靖时万蓬头过涧西王老人恒食之蓬
 头曰当以五十金报因指屋后地掘井水大涌族里
 以五十金买溉村田至今井存
 
 
 
 山西通志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