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四
卷二十四 第 1a 页 WYG0542-074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二十四
   山川(八/)
蒲州府
 永济县
中条山在县东南十五里山有桃花元女二洞及谷口
 苍龙等泉以其中狭而延袤不绝故名又以南北狭
 薄亦名薄山其阳跨芮城平陆垣曲其阴跨临晋解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WYG0542-0746d.png
 州安邑夏县闻喜境 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
 山共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又东二十里曰历儿之山
 又东十五里曰渠猪之山渠猪之水出焉南流注于
 河又东三十里曰葱茏之山 穆天子传东巡自河
 首襄山又云登薄山寘軨之隥 史记封禅书薄山
 者襄山也颜师古曰说者云薄山在河东一曰在潼
 关北十馀里而云自华以西名山者则今阌乡之南
 山连延西山并得华山之名 汉地理志蒲坂有尧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WYG0542-0747a.png
 山 扬雄河东赋河灵玃踢掌华蹈襄注襄山在潼
 关北十里 水经注雷首山临大河北去蒲坂三十
 里尚书所谓壶口雷首者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
 城世又曰尧城阚骃曰蒲坂尧都按地理志曰县有
 尧山有祠雷首山在南事有是而非非而是千载𦕈
 藐非所详耳 括地志蒲州河东雷首山一名中条
 山亦名历山亦名首阳山亦名蒲山亦名襄山亦名
 甘枣山亦名渠猪山亦名独头山亦名吴山此山西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WYG0542-0747b.png
 起雷首山东至吴坂凡十二名随州县分之(通同/考)
 隐雷首山在河东蒲坂县东南颜师古注在蒲坂
 南 唐志永乐有雷首山元和志雷首一名中条在
 河东县南十五里永乐县北三十里 都穆游名山
 记中条即禹贡雷首 山堂肆考山西平阳府蒲州
 东有中条山跨平陆芮城安邑夏县解州之境乃张
 果老跨白驴之处 后魏河东罗崇之常饵松脂不
 食五谷自称受道于中条山世祖令崇还乡里立坛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WYG0542-0747c.png
 祈请崇之云条山有穴与昆崙蓬莱相属入穴中得
 见仙人与之往来诏令河东郡给所须崇之入穴行
 百馀步遂穷世祖曰崇之修道之人岂至欺罔或传
 闻不审而至于此赦之 何晦摭言徐商相公于中
 条山寺读书随僧洗钵 宋李渎淳澹好古博览经
 史多聚书画颇有奇妙往来中条山中不亲产业所
 居木石幽胜谈唐室已来衣冠人物历历可听 韩
 愈条山苍诗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WYG0542-0747d.png
 冈
首阳山在县南三十里即雷首南支也峰峦巉崒竞爽
 二华一名方山殷伯夷叔齐隐此殁葬山麓 禹贡
 雷首注在河东郡 孔传首阳在蒲坂南 马融曰
 首阳山在河东蒲坂华山之北河曲之中 水经注
 涑水出河北县雷首山县北与蒲坂分山有夷齐庙
 阚骃十三州志曰山一名独头山夷齐所隐也山南
 有古冢松柏蔚然攒茂丘阜俗谓之夷齐墓其水西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WYG0542-0748a.png
 南流亦曰雷水昔赵盾田首山食祁弥明翳桑之下
 即于此也 索隐西山即首阳山 正义曹大家注
 幽通赋云夷齐饿于首阳山在陇西首又戴延之征
 西记云洛阳东北首阳山有夷齐祠今在偃师县西
 北又孟子云伯夷居北海之滨首阳山说文云首阳
 山在辽西史传及诸书夷齐饿于首阳凡五所各有
 案据庄子云伯夷叔齐西至岐阳见周武王伐殷曰
 吾闻古之士遭治世不避其任遇乱世不为苟存今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WYG0542-0748b.png
 并乎周以涂吾身也不若避之以洁吾行二子北至
 于首阳之山遂饥饿而死又有诗登彼西山是今清
 源县首阳山在岐阳西北明即夷齐饿处也 通典
 河东有雷首山夷齐居其阳所谓首阳山也(通考/同)
 宇记首阳即雷首之南阜也 路史馀论夷齐冢庙
 在蒲之蒲阪首阳山之南马融颜师古之说同而高
 诱乃以为洛东北去二十里之首阳山杜预阮籍之
 徒咸以为然更谓二子饿死在是即今二山皆有夷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WYG0542-0748c.png
 齐冢庙九域志两从之戴廷之窃以为疑按夷齐之
 踪当在河东首山者雷首也是为中条一曰薄山一
 山九名即萯山也(山海经和山者实为河之九都吉/神泰逢司之于萯山之阳出入有)
 (光陪东阳有萯山孔甲畋处字音培其神云河神一/云 尾山世纪云即东首阳山太平御览作萯山音)
 (为频/谬矣)据河南郡境界簿云城东北十里首阳山上有
 首阳祠夷齐所居而黄太史又以或者指武师渡孟
 津二子叩马而谏当以洛阳为是夫首山之名所在
 固不一曹大家云在陇西而今陇西有地曰首阳东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WYG0542-0748d.png
 有鸟鼠山谓之首阳而许叔重言首阳则正在辽西
 今辽之和顺东实有山曰首阳俱有祠庙其在吴郡
 亦有首山岂得偏为据耶论语注蒲阪阳区山者俗
 号首阳而黄子且以为无饿死事按吕氏书夷齐至
 岐阳而文王已殁武王即位为载书三以其一归夷
 齐闻之相视而笑乃北行至首阳饿焉石曼卿云死
 蒲阪者耻周之事而死于尧舜之区庶几见揖巽之
 风焉则亦非洛阳矣伊川程氏谓止是不食其禄非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WYG0542-0749a.png
 饿不食圣言皦日而众言犹不一惜哉 杨奂题二
 贤祠诗跋癸丑二月望奉天杨奂题首阳山夷齐庙
 同里王璨张端平陆员择从行 都穆记中条为雷
 首首阳乃首山之阳非雷首也 鲁论饿于首阳之
 下与魏风首阳之巅同一首阳马季长说不可易
 汉志蒲阪有首山祠首阳一名龙头郦注谓墓在山
 南非 后魏正始元年六月戊戌诏立周旦夷齐庙
 于首阳山当系洛阳 宋大中祥符四年祀汾阴驻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WYG0542-0749b.png
 跸河中府令访伯夷叔齐庙遣官致祭 政和三年
 封潍州吕乐县昭贤庙孤山伯夷为清惠侯 卢纶
 题伯夷庙诗中条山下黄礓石垒作夷齐庙里神
 子华子问鼎黄帝之治天下也百神出而受职于
 明堂之庭帝乃采铜于首山作大炉焉铸神鼎于山
 上 郊祀志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晋灼
 曰地理志首山属河东蒲阪荆山在冯翊怀德县也
  论语撰考尧修坛河洛择良日具玉率舜登首山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WYG0542-0749c.png
 道河渚 汉元封六年春作首山宫应劭曰首山在
 上郡于其下立宫庙也文颖曰在河东蒲坂界师古
 曰寻此下诏文及依地理志文说是 汉志蒲坂有
 首山祠 山堂肆考郭缘生述征记华山与首阳山
 本同一山河神巨灵擘开以通河流故掌迹至今存
 焉 吕楠诗地生连理树山有匼河村
历山在县东南三十里上有舜庙山下二泉名妫汭即
 尧釐降二女地也 扬雄河东赋登历观而遥望兮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WYG0542-0749d.png
 聊浮游以经营乐往昔之遗风兮喜虞氏之所耕
 师古曰历山上有观也晋灼曰在河东蒲阪县 郑
 康成曰历山在河东 水经注郡南有历山谓之历
 观舜所耕处也有舜井妫汭二水出焉 正义括地
 志历山南有舜井又云越州馀姚县有历山舜井二
 所又有姚墟云生舜处也及妫州历山舜井亦云舜
 所耕处未详也 唐志河东有历山 张守节曰妫
 州涿鹿城在山侧黄帝尧舜之所都也皇甫谧曰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WYG0542-0750a.png
 舜所都或曰潘今上谷也此胥疑辞不足据 唐显
 庆三年太尉长孙无忌议仍隋制祭舜于河东以
 皋陶配永泰二年从刺史元结请诏道州舜庙宜蠲
 近庙佃户充埽除是历山祠在前而九嶷祠在后也
 桂林府尧山虞山唐帝虞帝祠碑刻亦系大历以后
  舆地碑目虞帝庙在永州学西唐元结作舜庙状
 及舜祠表俱江华令瞿令问篆刻石上是永州舜庙
 无唐以前碑也永州舜庙诗旧志谓汉载侯熊渠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WYG0542-0750b.png
 作而诗乃唐体或汉有其诗而逸之 魏地形志济
 南郡历城有舜山祠娥皇祠 曾巩齐州二堂记史
 记五帝纪谓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
 丘就时于负夏郑康成释历山在河东雷泽在济阴
 负夏卫地皇甫谧释寿丘在鲁东门之北河滨济阴
 定陶西南陶丘亭是也以予考之耕稼陶渔皆舜之
 初宜同时则其地不宜相远二家所释雷泽河滨寿
 丘负夏皆在鲁卫之间地相望则历山不宜独在河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WYG0542-0750c.png
 东也孟子又谓舜东夷之人则陶渔在济阴作什器
 在鲁东门就时在卫耕历山在齐皆东方之地合于
 孟子按图记皆谓禹贡所称雷首山在河东妫水出
 焉而此山有九号历山其一号也予观虞书及五帝
 纪盖舜娶尧之二女乃居妫汭则耕历山盖不同时
 而地亦当异世之好事者乃因妫水出于雷首迁就
 附益谓历山为雷首之别号不考其实矣由是言之
 则图记皆谓齐之南山为历山舜所耕处故其城名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WYG0542-0750d.png
 历城为信然也(按曾子固记/但可备一说)九域志历山有三济南
 濮阳河中池阳沣阳潘城始宁等处皆有之 舜居
 安原名妫墟亦名姚墟在汉中西城县西北杜甫赠
 李八秘书诗万骑略姚墟 无锡九龙山一名历山
 唐湛贲伏览吕侍郎渭丘员外丹旧题十三代祖历
 山草堂诗因书记事曰识曲遇周郎知音荷宗伯以
 渭居永乐尝仕礼部侍郎也贲又有题历山司徒
 右长史祖宅诗 鲁连子舜耕历山而交益陶河滨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WYG0542-0751a.png
 而交禹 史记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 琴操
 舜耕历山思慕父母见鸠与母俱飞相哺益以感思
 因而作歌 晋干宝曰舜耕历山获玉历于河际之
 岩
九峰在县东南六十里纯阳宫上山峰有九形势秀拔
 高下列序道院名为玉椅上有纯阳洞吕祖修真于
 此
方山在县东南百二十里纯阳宫后岚郁溪萦首阳山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WYG0542-0751b.png
 一名方山指中条全体而言也方山最高峻五老峰
 亦俯其下是指东南百二十里之方山而言也
玉峰在县东百里名山记第五十一福地侯道华證果
 处也 玉峰在河中
书院坡在县东五里北穿峨嵋原东通解州上有河中
 书院
瓦窑坡在县东五里路入东乡
普救坡在县东五里南临深沟北有普救寺路通猗氏
卷二十四 第 11a 页 WYG0542-0751c.png
 临晋等地
云盖峰在县东三十里壁立插云中条北最高峰也
土龟原在古城外东南
谷口在县东南十五里中条山阴之西麓
介谷在县东南
苍龙谷在县东南十五里中条山阴之中麓名山记作
 苍龙旧志作苍陵非 刘致孙氏先茔碑殿试君携
 家违难中条山之苍龙谷
卷二十四 第 11b 页 WYG0542-0751d.png
大谷口在县东南十五里中条山阴之东麓
昙延洞在县东南十五里栖岩寺东隋时昙延讲经于
 此昙延栖岩寺僧也今墓祠在临晋县北十五里耽
 子村 李端游栖岩寺诗晚上昙延洞通霄兴莫穷
 高明千嶂月清爽一岩风
宝玉峰在县东南二十里山势起伏一名抱榆峰
焦岭在县东南六十里焦卢里以地名岭
猫耳山在县东南百二十里纯阳宫上以形似名
卷二十四 第 12a 页 WYG0542-0752a.png
玉簪山在县东南百二十里永乐镇纯阳宫侧松竹交
 列桃李争芳人拟为武陵源
玉洞在县东南百二十里中条之阳
玉皇原在县东南百二十里永乐镇东 何志渊柏台
 记左顾玉皇之原(按玉涧水南出玉溪北流径皇天/原西周固记开山东首上平博方)
 (可里馀三面壁立高千许仞汉世祭天于其上名/之为皇天原玉皇原盖因河南皇天原而名也)
姚岭在县东南
水峪口在县东南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WYG0542-0752b.png
峨嵋原在县南五里高十馀丈南北绵亘东西盘折跨
 临晋猗氏万泉荣河解州安邑夏县境
东盘山在县南十五里中条山之阴 明三边总督杨
 南涧览而悦之曰是将休我乃诛茅葺屋凿池疏
 圃以偃息吟啸于中
笔架山在县南十五里中条之北数峰罗列中高末下
 拱对郡城
栖岩在县南十五里中条山内有栖岩寺
卷二十四 第 13a 页 WYG0542-0752c.png
八盘山在县南二十里中条之北峰也八折至巅转南
 即为历山
尧山在县南二十八里上有尧城水经以为唐尧所理
虞原在县南三十里历山之东段干木隐此
麻谷山在县南三十里中条之迤北峰也数峰竞秀群
 壑争流
放马坡在县南历山前昔戍军牧马于此今犹名东草
 坪西草坪
卷二十四 第 13b 页 WYG0542-0752d.png
神岭在县南历山之东两水夹注
独头坡在县南四十里雷首一丘也突兀当道外临大
 河内穿峻坂东入夷齐祠南达潼关 河东有独头
 山多青檀可为良弓 乐史太真外传徙居蒲州永
 乐之独头村此其地也
风陵坡在县南六十里黄河北岸
凤凰山在县南七十里中条南麓尽处对明潼关卫
 吴雯诗凤嘴三春麦龙头六月冰(凤嘴即凤凰/龙头即首阳)许国
卷二十四 第 14a 页 WYG0542-0753a.png
 张文毅墓志铭尝读书中条之凤鸣山学者称凤磐
 先生
青台原在县北二十里
舜原在县北二十里相传虞舜生此
白道坡在县东北五里上枕峨嵋原路通临晋土人名
 古官道即驿路也河东旧驿在县北一里黄河护岸
 上
吉安坡在县东北十五里跨峨嵋原路入北乡
卷二十四 第 14b 页 WYG0542-0753b.png
苏村坡在县东北二十里路通荣河
草坪山张四维鸯浆泉诗序予览山海水经诸编所
 述中条经山冇鸯浆者谓其水居山顶渟汇不流冬
 夏常满骤用之不加损也亦不以水旱盈涸予甚喜
 之乃为诗以纪其胜俾来者有考焉
黄河在蒲津门外自龙门经河津荣河临晋南流入县
 境又南至风陵渡折而东经芮城平陆垣曲入河南
 渑池县境明隆庆四年水涨溢入城西门及南北古
卷二十四 第 15a 页 WYG0542-0753c.png
 城门是年河西徙万历八年复决而东甃石岸以障
 之自后西去城十馀里今复东徙 水经河水又南
 过蒲坂县西又南涑水注之又南至华阴潼关渭水
 从西来注之河水历船司空与渭水会河水又东北
 玉涧水注之河水又东径阌乡侯河东与全节鸠涧
 水合又东过河北县南 水经注地理志曰县故蒲
 也王莽更名蒲城应劭曰秦始皇东巡见有长坂故
 加坂也孟康曰晋文公以赂秦秦人还蒲于魏魏人
卷二十四 第 15b 页 WYG0542-0753d.png
 喜曰蒲反矣故曰蒲反也薛瓒注汉书曰秦世家以
 垣为蒲反然则本非蒲也皇甫谧曰舜所都也或言
 蒲坂或言平阳及瀵者也今城中有舜庙魏秦州刺
 史治太平迁都罢州置河东郡郡多流离谓之徙民
 郡南有历山妫汭二水出焉尚书所谓釐降二女于
 妫汭也西注入于河(雷首山临大河北去蒲坂三十/里 洓水出河北县雷首山之)
 (东/)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河水自潼
 关东北流水侧有长坂谓之黄卷坂傍绝涧涉此坂
卷二十四 第 16a 页 WYG0542-0754a.png
 以升潼关所谓溯黄卷以济潼关矣关之直北隔河
 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河阳世谓之风陵戴延之所
 谓风堆者也南则河滨姚氏之营与晋对岸 汲冢
 竹书纪年曰晋惠公十五年秦穆公帅师送公子重
 耳涉自河曲 船司空汉书地理志曰旧京兆郡之
 属县也左丘明国语曰华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
 曲行河神巨灵手荡脚蹋而为两今掌足之迹仍
 存华岩开山图曰有巨灵胡者偏得神元之道能造
卷二十四 第 16b 页 WYG0542-0754b.png
 山川出河所谓巨灵赑屃首冠灵山者也(河北县与/湖县分河)
 (蓼水出襄山蓼谷西南流于河乐河北县城南西二/面并去大河可二十馀里 永 溪水南入于河)
 唐天宝六载诏河渎为灵源公十载封西海为广润
 王西渎大河祝版文惟神上通云汉光启图书分道
 九枝旁润千里素秋戒序用率典常 宋乾德六年
 祭西海河渎并于河中府 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
 进号河渎曰显圣灵源公遣官往河中府祭告四年
 亲祀汾阴后土还至河中亲谒奠河渎庙 康定二
卷二十四 第 17a 页 WYG0542-0754c.png
 年增封西海为通圣广润王河渎为灵源王 宋李
 莹祷河祠而生渎故名渎字河神 舜南风操有黄
 龙兮自出于河负书图兮委蛇罗沙 潘岳关中诗
 绛阳之粟浮于渭滨
妫汭泉在县东南五十里历山之中南流者为妫北流
 者为汭东西相距二里合流入黄河 孔安国马季
 长吕忱王肃杜预皇甫谧以为妫水之曲非也 水
 经注历山有舜井妫汭二水出焉南曰妫水北曰汭
卷二十四 第 17b 页 WYG0542-0754d.png
 水乃经历山上有舜庙尚书所谓釐降二女于妫汭
 也孔安国曰居妫水之内王肃曰妫汭虞地名皇甫
 谧曰纳二女于妫水之汭马季长曰水所出曰汭然
 则汭似非水名而今见有二水异源同归浑流西注
 入于河(尔雅水/北曰汭)五朝志河东有首山有妫汭水 寰
 宇记出河东县南三十里首山南流妫北流汭 路
 史妫本作沩嬴也舜所都蒲坂今之河东有妫水径
 首山下复一水曰汭沩南汭北西注河有帝庙然潘
卷二十四 第 18a 页 WYG0542-0755a.png
 城饶汭皆有妫名而泗水亦有妫亭长沙有妫水皆
 有祠去都远矣 金志河东有中条山五老山黄河
 沩水汭水 河东舜庙记二泉在首山东北山中
 通典妫汭水今有舜庙在焉其庙周宇文护所造(通/考)
 (同/)唐天祐二年封帝二妃祠为懿节祠
舜井在东关古城二井东西相对有舜祠 皇甫谧曰
 河东有舜井 宋真宗祠汾阴幸舜泉下诏曰朕以省
 巡蒲坂历览舜泉钦孝德以升闻考遗迹而尚在宜
卷二十四 第 18b 页 WYG0542-0755b.png
 加表称用表淳风乃赐名广孝泉周其垣墉新其堂
 奥广其里巷谨其扄鐍复汲泉水遍颁著位大中祥
 符五年命王钦若撰广孝泉记 蒲濒河地卤水咸
 泉独甘美中山记蒲阴昌安郭东舜氏甘泉即此
鸦儿沟在县东五里峨嵋原两崖多穴寒鸦
竹溪在县东十里石庄有竹溪寺溪后湮
五姓湖在县东三十里五姓村临晋县界受涑水会姚
 暹渠之水即古张扬池也又西流经孟盟桥入于河
卷二十四 第 19a 页 WYG0542-0755c.png
 一名五姓滩
泓龙潭在县东四十里孙李村龙祥观后北流五里入
 姚暹渠上有泓龙神庙
鸯浆泉在县东五十里草坪山不流而止土人名止渴
 泉明张文毅有碑一云在芮城(按鸯浆泉以/芮城为正)
古井在城内东南隅白塔寺大旱不涸
桑落泉在县东南五里古城外土龟原 水经注郡多
 流离谓之徙民民有姓刘名堕者宿擅工酿采挹河
卷二十四 第 19b 页 WYG0542-0755d.png
 流酝成芳酎县食同枯枝之年排于桑落之辰故酒
 得其名矣然香醑之色清白若滫浆焉别调氛氲
 不与它同兰薰麝越自成馨逸方土之贡选最佳酌
 矣自王公庶友牵拂相招者每云索郎有顾思同旅
 语索郎反语为桑落也更为籍徵之隽句中书之英
 谈 唐志河东有芳酝监汲河以酿武德三年置贞
 观十年废 唐国史补河中桑落坊有井每至桑落
 时取其寒暄得所以井水酿酒甚佳故庾信从蒲州
卷二十四 第 20a 页 WYG0542-0756a.png
 刺史乞酒诗蒲城桑叶落灞岸菊花秋许乞酒一车
 未送诗秋桑几过落春蚁未曾开谓此也 永济泉
 胥发源中条山惟广孝桑落二泉出平地 明崇祯
 四年八月总督洪承畴兵大败延安贼赵四儿于山
 西桑落镇赵四儿即点灯子也
神龙潭在县东南十五里太谷村乃中条山水谷口也
 其旁有谷口泉苍龙谷口泉胥入黄河
玉龙潭在县东南十五里赞叹寺下
卷二十四 第 20b 页 WYG0542-0756b.png
苍陵泉在县东南十五里王庄即谷口水源也
柳沟泉在县东南十五里栖岩寺东
大黄泉在县东南十五里中条山北麓
观音泉在县东南十五里鹿谷上有白石寺
梨花泉 龙母泉胥在县东南十五里中条山大谷中
大谷口泉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大谷口水源也
水谷潭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水谷村瀑布飞挂
永乐涧在县东南百二十里纯阳故宅与山海经东则
卷二十四 第 21a 页 WYG0542-0756c.png
 渠猪之水亦合旧志以水经注河水又东北玉涧注
 之遂谓即玉泉涧而引皇天原玉溪诸迹今永乐东
 相传有玉皇原又李商隐寓永乐自称玉溪生终涉
 傅会 水经注水北出于薄山南流径河北县故城
 西故魏国也晋献公灭魏以封毕万卜偃曰魏大名
 也万后其昌乎后乃县之在河之北故曰河北县也
 今城南西二面并去大河可二十馀里北去首山一
 十馀里处河山之间土地迫隘故魏风著十亩之诗
卷二十四 第 21b 页 WYG0542-0756d.png
 也城内有龙泉南流出城又南断而不流永乐溪水
 又南入于河予按中经即渠猪之水也太史封禅书
 称华山以西名山七薄山有其一焉薄山即襄山也
 徐广曰蒲坂县有襄山山海经曰蒲山之首曰甘桑
 之山共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东则渠猪之山渠猪之
 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如准封禅书二水无西南流
 河之理今诊蓼水川流所趋与共水相扶永乐溪水
 导源注于河又与渠猪势合蒲山统目总称亦与襄
卷二十四 第 22a 页 WYG0542-0757a.png
 山不殊故扬雄河东赋曰河灵玃踢掌华蹈襄注云
 襄山在潼关北十馀里以是推之知襄山在蒲坂蓼
 水即渠猪之水也
寒谷涧在永乐纯阳故宅西(疑即/共水)
通济沟在县南十里铁炉铺前
柳沟在县南十五里栖岩寺东南石门侧
显明泉在县南十七里历山村东
饮马泉在县南五十里胡营隋代王遣屈突通守河东
卷二十四 第 22b 页 WYG0542-0757b.png
 战久不下唐高祖留兵围之遂济河破其将桑显和
 于饮马泉通大惧乃留尧君素守蒲而率兵趋潼关
大凹西沟在县南六十里历山舜祠侧古祭地在焉
临山泉在县南六十里中庄
老陈沟在县南六十里中条山古有陈姓牧马于此
大杨沟在县南七十里大杨村
涧口沟在县南七十里基城通大杨沟
诸老沟在县南百里观后
卷二十四 第 23a 页 WYG0542-0757c.png
玉洞泉 寒谷泉胥在县南百里观后二泉相邻胥入
 黄河
涑川左传伐我涑川 水经河水又南涑水注之 水
 经注水出河北县雷首山西南流亦曰雷水穆天子
 传曰壬戌至于雷首戎觞于雷首之阿乃献良马四
 六使孔牙受之于雷水之干是也涑水又西南流注
 于河春秋左传谓之涑川者也俗谓之阳安涧水(按/府)
 (志不载岂以溷/夏县涑水故耶)
卷二十四 第 23b 页 WYG0542-0757d.png
南涧唐敬括羡鱼赋序闰正月旬有八日李翟二侯命
 予于邑之南涧以求鱼也
蓝水在河中
显应潭在城内西南隅通化坊其水不盈后废
雷泽在县西南首阳山下南流入河相传舜渔此
古北滩在县北一里黄河退水地出没不常
铧嘴沟在县东北四十里西下村
洗肠泉在白石寺佛图澄出肠浴于泉号洗肠菩萨至
卷二十四 第 24a 页 WYG0542-0758a.png
 今泉上有血丝痕
石笋溪卢纶奉陪侍中游石笋溪诗双壁泻天河一峰
 吐莲萼潭心乱雪卷岩腹繁珠落(侍中浑瑊也时镇/河中辟纶元帅判)
 (官/)
 临晋县
蛾眉原在县北五里自闻喜之岭口迤逦连夏县猗氏
 又连县境西抵黄河
大嶷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卷二十四 第 24b 页 WYG0542-0758b.png
小嶷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大嶷小嶷二山南北并列
 故志曰二嶷(按五朝志桑泉有三嶷山通考桑泉有/三嶷山金志临晋有三嶷山黄河而明)
 (一统志止书大嶷小嶷邑志又汇书/二嶷晋郡县旧志之阙略率类此)
东亭谷在谷口村
朔坂水经注瀵水西南流历朔坂西流注于河(按朔坂当/即蛾眉原)
 (之别/名也)
黄河在县西三十里北自荣河南流绕县之右又南入
 永济县境 水经河水又南径陶城西 水经注舜
卷二十四 第 25a 页 WYG0542-0758c.png
 陶河滨皇甫士安以为定陶不在此也然陶城在蒲
 坂城北即舜所都也南去历山不远或耕或陶所在
 则可何必定陶方得为陶也舜之陶也斯或一焉孟
 津有陶河之称盖从此始之南对蒲津关汲冢竹书
 纪年魏襄王七年秦王来见于蒲坂关四月越王使
 公孙隅来献乘舟始罔及舟三百箭五百万犀角象
 齿焉
涑水东南二十里自猗氏西流入县境又西入五姓湖
卷二十四 第 25b 页 WYG0542-0758d.png
 达孟盟桥入黄河 盐法志源出绛县横岭山乾洞
 伏流盘束地中而复出西流闻喜县南经夏县界西
 之水头镇又西至安邑县北经猗氏县崔家湾稍西
 经智光底胥村城子埒勃落头诸村直入五姓湖其
 旧道则自猗氏入临晋之坈头镇西南合姚暹渠水
 入湖若水经注则云洓水出河东闻喜县东山黍葭
 谷又西过周阳邑南又西过其县南又西南过安邑
 县西又南过解县又西注于张阳池称述又与旧道
卷二十四 第 26a 页 WYG0542-0759a.png
 异 永济民多壅孟盟桥侧滩为田湖时溢东没鸭
 子池杨赵申刘诸营胥浸 周建德五年春正月辛
 卯行幸河东涑水集关中河东诸军校猎
瀵泉在县西三十里吴王渡黄河岸侧 尔雅泉根云
 瀵水出尾下 郭璞山海经注河东汾阴县有瀵水
 源在地底濆沸涌出其深无限名之曰瀵冯翊郤阳
 县复有瀵亦如之相去数里而夹河河中渚上又有
 一瀵瀵源皆潜通在汾阴者人壅其流以为陂种稻
卷二十四 第 26b 页 WYG0542-0759b.png
 呼其本出处为瀵魁 明一统志泉有五郤阳有四
 此有其一异出同源故曰瀵大似车轮时恒沸涌里
 人因立神渊庙又云瀵泉水有三一在临晋一在同
 州一在郤阳而县志则云瀵泉在郤阳者为王村为
 鲤为东鲤为勃池为夏阳凡五驳一统志二说为矛
 盾(按乔潭双瀵泉赋曰始开双凤发辉于汾魏之郊/岂荣河临晋二瀵魁即双凤耶又曰虽一河有隔)
 (终阴隙以相连故数眼分开涵碧虚而共洁/则明一统志之说未为无稽县志不宜驳)
五姓湖在县西南三十里村有五姓即古张阳池也涑
卷二十四 第 27a 页 WYG0542-0759c.png
 水姚暹渠胥注于此 水经注涑水又西南径张阳
 城东竹书纪年齐师逐郑太子齿奔城张阳南郑者
 也汉书之所谓东张矣高祖二年曹参假左丞相别
 与韩信东攻魏将孙林遫军东张大破之苏林曰属
 河东即斯城也涑水又西南属于陂陂分为二城南
 面两陂左右泽渚东陂世谓之晋兴泽东西二十五
 里南北八里南对盐道山西陂即张泽也西北去蒲
 坂十五里东西二十里南北四五里冬夏积水亦时
卷二十四 第 27b 页 WYG0542-0759d.png
 有盈耗也
汤井在县西北四十里程樊村相传汤始凿挠之不浊
 汲之不竭
回龙沟在县东北十五里相传晋文公距秦兵见蛾眉
 原有王气断之得芦根盈握血出王气遂消
桑泉在县东北十五里今带村里泉村北社村古桑泉
 地也泉久湮
国朝康熙十二年知县潘士瑞尝于东北沟得甘泉
卷二十四 第 28a 页 WYG0542-0760a.png
 虞乡县
中条山在县南七里西自永济之草坪头东至解州之
 红脸沟静林寺东西凡四十里即临晋中条山旧境
 也 五朝志虞乡有石锥山百梯山百径山是古之
 虞乡疆域越五老峰也 金志虞乡有雷首山中条
 山檀道山 胡濙五老峰访张赤脚诗分明记得经
 由处只在中条第一峰
方山在县治西南一名檀道山山海经名檀首山水经
卷二十四 第 28b 页 WYG0542-0760b.png
 注云盐道山又名百梯山其巅方坦又云方山岧峣
 插汉为中条之首五老峰亦俯其下巅有灵峰寺及
 宋废永乐元废虞乡址寖荒 宋司马光柏梯寺
 诗众壑如翻浪群州似列棋 陈奕禧诗鸯浆顶上
 无人迹谁识铜芸与女疏 明张佳孕望方山诗石
 鼓鸣深洞鸯浆灌紫芝 檀道之高与二华争雄水
 经注曰石壁千寻璠溪万仞即今之青石掌洪流崖
 也方岭云回厥顶方平此方山所由名也缁服鹿裘
卷二十四 第 29a 页 WYG0542-0760c.png
 之游谓灵峰塔院也连木乃陟百梯方降今之百梯
 村其遗名也张文毅之屐至蒲州草坪而止记鸯浆
 泉似误若明一统志檀道山在解州南五里中有鸯
 浆泉此耳食之误不足置辨 王禹偁诗店荒檀道
 绝寺古柏梯悬
五老山在方山东城西南十里峭壁千寻危磴削立援
 铁絙而上其南最高曰玉峰一名灵峰 山有雷公
 洞上洞在归云岩下洞在北峰有东西锦屏峰峰之
卷二十四 第 29b 页 WYG0542-0760d.png
 阴有张果老洞洞东西有白驴行迹又韩君隐此号
 韩峰峰东南有韩君洞罗通微隐此号真人洞又有
 青城太乙玉峰苍龙太白王母白沙玄武保德诸洞
 洞之阳有弃瓢岩嵩山羽士李皮囊尝弃酒瓢以
 奠山神又号皮囊洞旁有龙井祷雨辄应唐玄宗敕
 玉真公主投金龙其中号玉真洞山麓又有饮鹿金
 龟金沙玉女诸泉 论语备考尧率舜游首山观
 河渚有五老游河渚一曰河图将来告帝期二曰河
卷二十四 第 30a 页 WYG0542-0761a.png
 图将来告帝谋三曰河图将来告帝书四曰河图将
 来告帝图五曰河图将来告帝符有顷赤龙衔玉苞
 舒图刻版题命可卷金泥玉检封盛书威曰知我者
 重童也五老乃为流星上入昴山以此名(任昉述/异记同)
 宇记今河东县故永乐东北十三里有五老山又河
 西县西十七里有五老仙人祠 晋张僧鉴浔阳记
 五老峰横隐苍空其形势如河中虞乡县五老山
 王汾书王禹偁五老峰诗后先公翰林尚书淳化中
卷二十四 第 30b 页 WYG0542-0761b.png
 谪官解梁作是诗后八十馀年汾出守蒲津刻石于
 王官谷元丰二年二月十一日曾孙尚书祠部郎中
 充集贤校理权知河中军府事汾谨记 舜南风操
 反彼三山兮商岳嵯峨天降五老兮迎我来歌 杨
 巨源酬裴舍人诗二妃楼下宜临水五老祠西好看
 山
柏梯山在柏梯村即檀山半也峦巘悬绝连木乃陟百
 梯方降凿石辟蹊凭崖标閤 刘行忠幡竿铭百梯
卷二十四 第 31a 页 WYG0542-0761c.png
 山寺之西南岑南临峻峤北负崒原峥嵘万仞萧条
 千里风生牝谷韵清响于禅林涧入猴池静涓流于
 定水长萝絓日层岩拥云幽溪不春还壑无景殊形
 诡状不可殚论 宋司马光诗笑谈空谷应步武白
 云随众壑如翻浪邻州若布棋
灵峰在县南二十里即五老峰之南峰也峰最高一名
 玉峰一名灵角峰 宋陈协用方山灵峰寺记寺之
 元守内界从下方西天门外至青石□从青石□至
卷二十四 第 31b 页 WYG0542-0761d.png
 洪流崖从洪流崖至西北隅从西北隅至十八盘并
 是上寺元守相继分畔 洞天福地记五十二福地
 玉峰在河中府 张维重刋王元之二诗序中条山
 上方灵峰寺旧立三石刋模解梁薛王二公中条山
 及五峰诗后历年所许昌之诗石一泯焉而没求之
 弗可得黄州之诗石二偃仆阶所苔封雨驳文字缺
 落亥豕相资读之而弗克通者殆将半矣大夫江公
 命僧崇绪治平无名之石一重照旧本刋模黄州之
卷二十四 第 32a 页 WYG0542-0762a.png
 二诗庶几永垂于后尔
王官谷在县东南十里石楼峪西峪南为芮城界峪北
 为临晋界有唐司空图别墅 谷内有天柱峰峰东
 西胥有瀑布水东注者行山中百里有奇出夏县王
 峪口其北流者为贻溪 司空图山居记中条蹴蒲
 津东顾虞乡才百里亦犹人之秀发必见于眉宇之
 间故五峰頍然为其冠珥是溪蔚然涵其浓英之气
 左右函洛乃涤烦济赏之境会昌中诏毁佛宫因为
卷二十四 第 32b 页 WYG0542-0762b.png
 我有谷之名本以王官废垒在其侧今司空氏易之
 为徵陵溪亦曰徵贻云愚以家世储善之祐集于厥
 躬乃刻像大悲跂新构于西北隅其亭曰證因證因
 之右其亭曰拟纶志其所著也拟纶之左其亭曰修
 史勖其所职也西南之亭曰濯缨濯缨之窗曰一鸣
 皆有所警堂曰三诏之堂室曰九籥之室皓其壁以
 模玉川于其间备列国朝至行清节文学英特之
 士庶存耸激耳其上方之亭曰览照悬瀑之亭曰莹
卷二十四 第 33a 页 WYG0542-0762c.png
 心皆归于释氏以栖其徒愚虽不佞犹幸处于乡里
 不侵不侮处于山林物我夭伐亦足少庇子孙且讵
 知他日复睹睟容访陈迹者非今兹誓愿之證哉久
 于斯石庶几不昧有唐光启三年丁未岁记又有休
 休亭记 宋俞充王官谷十咏 竹径 贻溪 休
 休亭 表圣影堂 天柱峰 瀑布 双人石 司
 空氏旧居 石砚(表圣云西谷路有石/如砚人谓之秦王砚)机硙 贻溪
 怀古十咏又有挂鹤台东渠亭 水硙院宋时僧寺
卷二十四 第 33b 页 WYG0542-0762d.png
 迹莫考谷中存数机硙行山麓密林三里水声乍大
 乍细曲绕而上亭耸似梁其下转旋喷涌如积雪迎
 风自是纡回数折乃见瀑布汇流焉 休休亭始名
 濯缨西匆名一鸣亭居谷中特高西北有證因亭亭
 右曰拟纶左曰修史灵台架搆峭石嵚叠东西二岩
 距里许山雨涨发声似雷飞流注壑盛暑阴寒北面
 平台兴兼旷奥宋虞乡令乐沆重修上有白云洞元
 李孤云构了了亭于下明御史张仲修建观泉亭后
卷二十四 第 34a 页 WYG0542-0763a.png
 废 东渠亭对峙西岩时见玉峡双白龙西渠西一
 里径通芮城繇此陟东渠巅可南望黄河纡叠窈邃
 瀑来似缓势弥峻响弥宏泉亦差甘冽昔临晋令凿
 平棱峭乃减西渠之胜云 三诏堂在天柱峰下其
 室名九籥丹崖垩壁四周环映柳州所云幽幽可以
 处休窅窅可以观妙者殆奄有之 览照亭高出诸
 亭对谷中有北岩众峰倒影空翠有无孤松环屈不
 着根殊奇 莹心亭当瀑布中流轩窗飞雨纤翳不
卷二十四 第 34b 页 WYG0542-0763b.png
 生后亭废 了了亭北有聚仙堂堂南白云洞孤云
 子栖此今止存石泉桥桥在石泉洞西望天柱峰高
 入霞表与五老峰遥峙云 秦王砚在谷西岭大如
 碾底尖如硙天行雨辄润 闫使君宅在王官谷上
 方旧志使君名寀唐贞观十四年为河东太守后隐
 谷中罗通微贸薪事之十九年拜吉州刺史通微偕
 往遂冲举于玉笥山使君表上其事(按国史补闫吉/州寀表请入道)
 (赐名遗荣戎昱赠诗曰庐陵太/守近隳官月帔初朝五帝坛)钱希白南部新书司
卷二十四 第 35a 页 WYG0542-0763c.png
 空图旧隐三峰天祐末移居中条山王官谷周回十
 馀里泉石之美冠于一山北岩之上有瀑泉流注谷
 中溉良田数十顷至今子孙犹存为司空之庄耳
  中州集晁洗马会虞乡县斋云宦况薄于重榨酒
 瓜期近似欲残棋王官谷云烟藏芳树远云补断山
 齐乡人至今传之 吴虔诗危磴千峰翠飞泉万仞
 冰
天柱峰在王官谷南瀑布经其西乐沆司空先生隐居
卷二十四 第 35b 页 WYG0542-0763d.png
 记有墓俯天柱峰下 双人石在天柱峰东怪伟参
 差形似拱揖又峰西石二似人直秦砚或曰此谷中
 四友也表圣诗双人依木立 挂鹤台在天柱峰下
 东南隅表圣时五月生子辄去二月复来台下多灵
 草异卉葳蕤摇飏 藏云洞在芦苇泉南昔曹仙
 姑栖此泉殊甘孤云子塔秦无隅塔错列上为八仙
 洞北望峨嵋两嶷空濛灭没 吴雯诗转忘千径曲
 陡见一峰高峻欲卑三诏尊将俯六鳌
卷二十四 第 36a 页 WYG0542-0764a.png
锦屏峰在五老山东西列绣
张果洞在五老山锦屏峰之阴石上有白驴行迹
太乙峰在五老山
步虚坪在太乙峰南唐罗通微遇闫使君寀授以幻养
 之术遂冠褐于五老峰之游仙观学步虚绝粒太乙
 峰南步虚坪其遗迹也后改降生之罗村为莲台村
 王朔村为仙鹤村受业观为灵峰观
韩峰在灵峰观南一名韩角峰韩君丈人隐此 抱朴
卷二十四 第 36b 页 WYG0542-0764b.png
 子韩终服菖蒲十三年身生毛目视书数万言皆诵
 之冬袒不寒
石佛寺谷柏村在寺西南泉水下注声振崖谷高坡柏
 盈万森立僧雨后扫叶数斗辄有钱如鹅眼多唐时
 年号云 吴郡虞汝明古琴疏帝相元年条谷贡桐
 芍药命羿植桐于云和命武罗伯植芍药于后苑武
 罗伯谏曰上方崇厥德怪草奇木惧迁厥嗜宜食驾
 车之善马不从于是作谊谏羿乃伐桐为琴以进善
卷二十四 第 37a 页 WYG0542-0764c.png
 之名曰条谷后居于商丘援琴作源水之歌歌曰涓
 涓源水不壅不塞毂既破碎庸大其辐事已隳矣乃
 重太息 寺南有杨家寨乃石山也相传杨业裔屯
 兵处
石锥山 百梯山 百径山 隋志河东郡虞乡有石
 锥山百梯山百径山
涑川在县东北四十五里繇猗氏崔家湾入县境经智
 光水头北解故城东北解故城西观底胥村城子埒
卷二十四 第 37b 页 WYG0542-0764d.png
 勃落头六桥入湖 涑水西流经闻喜县南又经夏
 县西三十里水头镇即司马温公故里又西至安邑
 县北二十里经猗氏入县故道自坈头镇西南合姚
 暹渠入湖明弘治十六年御史曾大有以姚渠首中
 太狭涑水阑入为盐池害请浚河八十里自猗氏崔
 家湾开引稍西即今水道也 水经注涑水又西南
 径解县故城南春秋晋惠公因秦返国许以河外五
 城内及解梁即斯城也涑川又西南径瑕城晋大夫
卷二十四 第 38a 页 WYG0542-0765a.png
 詹嘉之故邑也春秋僖公三十年秦晋围郑郑伯使
 烛之武谓秦公曰晋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者也
 京相璠曰今河东解县西南五里有故瑕城
贻溪在王官谷内唐司空图易名徵贻溪 司空图说
 鱼蒲之东七十里山秀而瘠故其水迅激不能蓄鬐
 介之族著于方志焉王官谷司空氏曰徵贻溪其岩
 瀑尤为峭束愚尝派贮于亭欲资涵泳之玩或致于
 他所亦不更夕辄暴去前年捧诏西上复移疾华下
卷二十四 第 38b 页 WYG0542-0765b.png
 则邻之佛者遽至言石窦泉隙鱼皆充牣愚熟念竟
 不能究其说而佛者谓吾久于是溪虽才啬而命弛
 然抚其爱育之心足以达其物类盖斯鱼之产是欲
 信吾心于方将耳而愚尚以为愧也且为羁涉岁而
 后鱼集于故山之泉彼能达吾之心宅幽而远害是
 有物致之且感愚之妄进姑欲全吾道而保退安耳
 敢不自警也哉 俞充贻溪诗注溪旧不蓄鱼及表
 圣居石窦泉隙鱼皆充牣见说鱼篇今亦无鱼
卷二十四 第 39a 页 WYG0542-0765c.png
东瀑布泉 西瀑布泉胥在王官谷内繇天柱峰东悬
 流百尺而下西瀑尤奇出王官谷入沙 冬时泉脉
 微循崖而流涓涓一线冱寒则冰崖百尺似白虹倒
 悬至春夏飞湍直下望之似悬索水所注石胥成穴
 喷珠溅玉夏月数十步外寒冽逼人东瀑崖少曲湍
 亦差缓崖上苍苔岁久胥玲珑为石似羊脾状昔人
 谓大树五百年化为青羊信矣二瀑经休休亭前合
 流出谷 俞充瀑布诗注瀑布之亭曰莹心又诗云
卷二十四 第 39b 页 WYG0542-0765d.png
 瀑布吟吹衣 匡庐瀑布忽为惊风所掣则中断不
 下久之飘入云际如飞毬捲雪迸珠散玉瞬息万状
 王官瀑布殆为一致 吴雯东瀑布诗东岭郁巃□
 逶迤下玉龙香岩通一线云窟簇诸峰又西瀑布诗
 坐卧西岩下层冰落绛台三春常梦雨十月忽闻雷
鸯浆泉在方山巅久湮塞相传深不可测有神物宅其
 下与湖潜通明隆庆间霪雨或言方山白龙为祟御
 史郜永春沉铁牌磔黑犬以厌之寻以铁瓮塞其口
卷二十四 第 40a 页 WYG0542-0766a.png
 是夜大雷雨折山巅塔龙移湫去(按蒲州志鸯浆泉/在州东五十里草)
 (坪山张四维鸯浆泉诗序步草坪巅元泉宛汇明/一统志檀道山在解州南五里中有鸯浆泉胥误)
芦苇泉在王官谷内泉甘
鸭子池在县西北八里即水经注所谓东陂之晋兴泽
 也王官诸谷新水河经流注此 池在五姓湖东姚
 暹渠南孟盟桥淤则湖水泛滥东注于池而姚暹亦
 有倒灌之患矣
五姓湖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即古张杨池涑水姚暹渠
卷二十四 第 40b 页 WYG0542-0766b.png
 经流之所也村有五姓因名 后魏地形志河东郡北
 解县有张杨池 括地志张杨故城一名东张城在蒲
 虞乡县西北四十五里 东起鸭子池西连湖尾又
 西接孟盟桥东西六十里胥水乡也晋兴泽张泽虽
 不可细折而水势差可髣髴 明朱峻□博学有盛
 名不慕荣利筑居五姓湖轻舟蜡屐与名士登临吟
 啸自号芦花散人有佩兰集行于世
姚暹渠在县北十里繇解州北境入县境经石卫铺北
卷二十四 第 41a 页 WYG0542-0766c.png
 杜家营桥土桥孙南镇北入湖 旧名永丰渠水出
 夏县东巫咸谷西流经安邑县下留村苦池水入之
 又自安邑城北西流六十里经解州北境至县西北
 流入五姓湖隋大业中都水监姚暹所开故名
国朝雍正九年署刑部侍郎韩光基疏湖滩一区原系
 姚暹渠涑河会归之处向因涑河上流沿河居民私
 决灌田任漫溢村庄不由故道归湖故有水退滩淤
 之地今臣议疏故道引水归湖
卷二十四 第 41b 页 WYG0542-0766d.png
芦子泉在抢峰西北麓旧传武后以术士言虞乡有王
 气遂断县南龟背冈至见芦根而止血出化为泉(此/亦)
 (好奇之说与卧/虎山丹河相类)
洗马泉在洗马村南相传晋太子洗马于此
明月泉在三王岭之阳
 猗氏县
千佛岭在县南八里自闻喜香山来至县西香落村止
 涑水西流过源头村将南行岭隆起逼捍之
卷二十四 第 42a 页 WYG0542-0767a.png
鸣条冈在县南二十里自安邑来分条缭绕土人传有
 舜陵
峨嵋坡在北门外东连闻喜西入蒲坂绵亘蜿蜒青坪
 如级至县北析支南行为县治 城东龙岩寺当中
 条稷山之豁景尤敞朗
涑水河在南六里由闻喜西流经县南境合姚暹渠入
 临晋五姓湖 涑水故道自安邑北相镇西入邑境
 鸣条冈至此而伏故自李汉郭村间折而南顺治中
卷二十四 第 42b 页 WYG0542-0767b.png
 郭村人尝掘地见大石桥云又折而东南经张河孙
 坞等村今谓之张河滩又折而西南历楚侯王鉴张
 嵩诸村俗称菅沟又西南经太侯上庄及解州南扶
 等村又西南径临晋卿头等村入五姓湖后引而之
 北自北相镇西北开新道西行经三里高头里原头
 水南香落等村至河家庄南崔家湾折而南经祁村
 及临晋南村卿头等村合姚暹渠入五姓湖至明弘
 治十六年巡盐曾大有复西浚新道八十里自崔家
卷二十四 第 43a 页 WYG0542-0767c.png
 湾引而西为今涑水河道 水经涑水又南过解县
 东 水经注涑水又西径猗氏县故城北春秋文公
 七年晋败秦于令狐至于刳首阚骃曰令狐即猗氏
 刳首在西三十里县南对泽即猗顿之故居也涑水
 又西径郇城诗云郇伯劳之盖其故国也杜元凯春
 秋释地云今解县西北有郇城服虔曰郇国在解县
 东郇瑕氏之墟也 金志有涑水
对泽在南门外水经注县南对泽猗顿之故居也
卷二十四 第 43b 页 WYG0542-0767d.png
泽泉在南门外地故偃潴浸泉成泽万历间坡水大至
 泉遂淀塞
南涧即涑水故道北有黑龙潭潭左有泉南流可十里
 馀后废
黑龙潭在县西南二十里广半亩深一丈潭左有泉
双璧泉在县西北五里二泉涌出南流五十馀步
文波泉在县东北自城东绕城南入涑水
 万泉县
卷二十四 第 44a 页 WYG0542-0768a.png
介山在县东十五里相传介子推隐此 地理志汾阴
 介山在南 师古曰介山在汾阴东北 唐志有介
 山 水经注邓邱在介山北即汾山也其山特立周
 七十里高三十里文颖言在皮氏县东南侧可三十
 里乃非也今准此山可高十馀里山上有神庙庙侧
 有灵泉祈祭之日周而不耗世亦谓之子推祠扬雄
 河东赋曰灵舆安步周流容与以览于介山嗟文公
 而悯推兮勤大禹于龙门晋太康记及地道记与
卷二十四 第 44b 页 WYG0542-0768b.png
 永初记并言子推所逃隐于是山其实非也予按介
 推所隐者绵山也文公环而封之为介推田号其山
 为介山杜预曰在西河介休县者是也 文颖谓其
 山特立郦道元谓高十馀里当以今之孤山为介山
  汉武帝纪诏曰朕用事介山祭后土皆有光应
 扬雄传三月将祭后土上乃帅群臣横大河凑汾阴
 既祭行游介山回安邑顾龙门览盐池登历观陟西
 岳以望八荒
卷二十四 第 45a 页 WYG0542-0768c.png
稷王山在县东三十里稷山界下有漉漉泉
黑石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石可磨碑碣文色青黑
柏林在孤山东南隅上有昆崙台
孤山在县南二里高十五里盘踞八十馀里以不接他
 山名孤山一名方山以其四面胥方也又以山基绵
 延名绵山西半隅有槛泉南麓有双泉又有桃花洞
 其东谷有暖泉又名东谷涧上有法云槛泉寺 唐
 志猗氏有孤山 山海经名景山 宋邓忠臣双泉
卷二十四 第 45b 页 WYG0542-0768d.png
 记孤山之东南有祠曰风伯雨师右有泉二源在山
 之上下 元毛铎风伯雨师庙记近邑之山为绵山
 山东南之巅有古祠焉祠下有台曰昆崙耆耋相传
 汉之建武九年光武亲幸登是台而祀之因封之曰
 风伯雨师之祠敕修其宇 明猗氏高箓采药孤山
 相传遇刘操授长生诀坐一窑驱石若飞云
桃花洞在孤山南麓曩多桃树故名相传唐罗士信
 隐此元刘仙翁海亦羽化于此有登仙石遗迹
卷二十四 第 46a 页 WYG0542-0769a.png
雕石崖在孤山南峪有雕常巢于上有雕石泉
峨嵋岭邑境隶其巅
东涧在东门外孤山北壑随地涌泉北流六里入沙
漉漉泉在县东四十里稷王山下
永清池在县东南二十里相传汉光武饮马于此水甚
 浊鞭搅即清今流潦入池寻辄澄澈
双泉在孤山东麓柏林迤西二泉涌出一在山半一在
 山麓土人名上泉下泉宋熙宁五年邓忠臣撰双泉
卷二十四 第 46b 页 WYG0542-0769b.png
 记尝谓此泉可饮数千户岁旱祷能兴云雨广陵朱
 康叔行县与予同谒祠下探源留观久之顾谓予曰
 兹胜境也惜其未名可名曰双泉因书于石
圣水泉在孤山阳岁旱不竭
雕石泉在孤山南峪雕石岩下南流合圣水
煖泉在孤山阴秦王寨右数穴涌出隆冬不冰东涧之
 流泉居其半一名和丰泉
半截桶泉在孤山阴黄家峪泉如桶水止不流
卷二十四 第 47a 页 WYG0542-0769c.png
槛泉在孤山西麓一名兔泉相传建槛泉寺时白兔掘
 穴得泉
西涧在西门外北流三里入沙
惠民池在崇德坊西街北明典史王懋创凿坊曰王公
 惠民池坊
 荣河县
峨嵋坡在城东递高四里北连闻喜南贯临晋上多平
 原东南一峰差耸曰灵吉 山南坡曰亚夫土人传
卷二十四 第 47b 页 WYG0542-0769d.png
 亚夫屯军于此曰番底距城十里达临晋运城道曰
 高村又南为白马庙为师家崖 山北坡曰寺坡曰
 风坡曰仓李曰长坡又北为后土庙为孙石崖起伏
 巨细不等形势联络唯后土白马二阜左右相顾
 坡间有大沟曰百峪小沟无算宋汾阴朝觐坛颂原
 隰相属瀰迤而龙鳞堆阜孤标崛岉而云矗书载沩
 汭在其境诗歌韩奕亘其右灵掌标于巨岳素汾合
 于洪河逸势奔趋迅湍激射
卷二十四 第 48a 页 WYG0542-0770a.png
汾阴脽在汾水南有长阜背汾带河长四五里广二里
 馀高十丈汾水历其阴西入河汉书谓之汾阴脽应
 劭曰脽丘类也 汾脽其地隆起若尻脽然宋成庆
 军是 广韵钜灵坐于汾脽宋华阴县北一百二里
 有钜灵庙九域志钜灵祠河中府也
穆陵关山在县北十里南北开朗至关则东西两山壁
 立如门车不能方轨石刻曰古穆陵关
朔坂瀵水经流坂西
卷二十四 第 48b 页 WYG0542-0770b.png
黄河自河津南流入县境又南入永济县境在县西逼
 城
汾河古在县北后土祠旁西流入黄河明隆庆中移河
 津葫芦滩南入黄河 元和志汾水在宝鼎县北二
 十五里水经又南过汾阴县西 水经注河水东际
 汾阴脽县故城在脽侧汉高帝六年封周昌为侯国
 号土地记曰河东郡北八十里有汾阴城北去汾水
 三里城西北隅曰脽丘上有后土祠封禅书曰元鼎
卷二十四 第 49a 页 WYG0542-0770c.png
 四年始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丘是也又有万岁宫汉
 宣帝神爵元年幸万岁宫东济大河而神鱼舞水矣
 昔赵简子沈栾激于此河水又南瀵水入焉 水经
 又西至汾阴县北西注于河 水经注水南有长阜
 背汾带河阜长四五里广二里馀高十丈汾水历其
 阴西入河汉书谓之汾阴脽应劭曰脽丘类也汾阴
 男子公孙祥望气宝物之精上见祥言之于武帝武
 帝于水获宝鼎焉迁于甘泉宫改其年曰元鼎即此
卷二十四 第 49b 页 WYG0542-0770d.png
 处
瀵魁泉在县南二十五里南赵村西距黄河三里洳泽
 方丈 水经注瀵水出汾阴县南四十里西去河三
 十里平地开源濆泉上涌大几如轮深不可测俗呼
 之为瀵魁古人壅其流以为陂水种稻东西二百步
 南北一百馀步与合阳瀵水夹河中渚上又有一瀵
 水皆相潜通故吕忱曰尔雅异出同流为瀵水其水
 西南流历朔坂西西流注于河 县志知县侯祁相
卷二十四 第 50a 页 WYG0542-0771a.png
 地脉掘得之与深则不测差别(唐有瀵/水府)乔潭双瀵泉
 赋呀厚地而滥涌者有河东之瀵泉拆阴开窦沃日
 浮天初汨没圆衡拂高湍于寻祗之下复逶迤远注
 散馀波于冯夷之川
南屈村泉 北辛庄泉 孙石泉 王信泉
 
 
 
卷二十四 第 50b 页 WYG0542-0771b.png
 
 
 
 
 
 
 
 山西通志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