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三
卷二十三 第 1a 页 WYG0542-071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二十三
   山川(七/)
泽州府
 凤台县
太行山在县南三十里天井关横望岭诸峰雄峙为山
 总会西南接砥柱析城王屋又西迤姑射中条雷首
 东北跨陵川壶关潞城黎城辽州和顺武乡诸州县
卷二十三 第 1b 页 WYG0542-0719b.png
 又东为燕山至碣石绵亘数千里随地异名北岳霍
 山五台句注芦芽皆其支脉海内名山繇昆崙而下
 当以此山为第一云 禹贡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
 于海 正义地理志云太行山在河内山阳县西北
 恒山在上曲阳县西北太行去恒山太远恒山去碣
 石又远故云此二山连延东北接碣石而入沧海也
 (颜师古/注同)山海经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山 河图括
 地象太行天下之脊括地志太行山连亘河北诸州
卷二十三 第 2a 页 WYG0542-0720a.png
 凡数千里为天下之脊(林少颖曰为河北脊以接恒/岳文翔凤云梦药溪谈太行)
 (为脊黄河/为肠中水)郭缘生述征记太行首始于河内自河内
 北至幽州凡有八陉第一轵关陉第二太行陉第三
 白陉(此三陉今/在河内)第四滏口陉(在邺/西)第五井陉第六飞
 狐陉(一名望/都关)第七蒲阴陉(此三陉/在中山)第八军都陉(在幽/州)
 尔雅山中绝曰陉元和志连山中断曰陉 程子曰
 太行千里片石众山皆石上起尔 朱子语录太行
 山一千里河北诸州皆旋其趾潞州上党在山脊最
卷二十三 第 2b 页 WYG0542-0720b.png
 高处过河便见太行在半天如黑云然又曰太行山
 极高晋州蒲坂山之尽头又曰太行自昆崙北支入
 中国西南行历并冀三晋抵河东复与河会 王伯
 厚地理通释秦汉之间称山北山南山东山西者皆
 指太行以其在天下之中故指此山以表地势 唐
 枢太行山记山自北纪云中发宗行平定州至上党
 辽沁潞泽衍亘多起彰卫怀三府南受藩垣中原自
 是西奔为中条至雷首东发为燕山至碣石左右行
卷二十三 第 3a 页 WYG0542-0720c.png
 皆其托祖故曰太行又以介省故名省曰山之东山之
 西太行中原之正脉两腋如华盖所以冒中原而重其
 力惟其起张两脉故身不自结而凝为所冒之中以其行
 局之宏非太行不足以当之而其伊止之所乃所以为行之
 地盖言意也 五朝志丹川有太行山(隋志/同)括地志太行山在
 河内县北二十五里南属怀州北属泽州 元和志太行山在
 晋城县南四十里山海经太行之山其首曰归山其上有金玉
 其下有璧有兽焉其状如羚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踞其
卷二十三 第 3b 页 WYG0542-0720d.png
 名曰駍善还其鸣自䚯有鸟焉其状如鹊白身赤尾
 六足其名曰䴅是善警其鸣自詨 列子太形王屋
 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淮南子武王克殷欲筑宫于
 五行之山周公曰夫五行之山固塞险阻之地也丹
 铅录太行山一名五行山高诱曰五行之山今太行
 山也在河内野王县西北上党关也 崔伯易感山
 赋坳然若鞍者曰鞍山突然若灶者曰灶山色黑
 者曰黑山形方者曰方山 墨翟察而知骥之贵尸
卷二十三 第 4a 页 WYG0542-0721a.png
 佼过而辨牛之难穆王升由雀道而出世宗行自大
 河而还孝明尝登幸上党郡章帝以游至天井关孟
 德北上纪摧轮之恐谢公西顾引忧生之端阮籍失
 路而咏怀刘峻怀交而发叹归晋阳子惠之便道对
 二坂祖浚之祥观开元锡问于逢车武德置县而当
 烦霍褰吾襟共附吾肘缠午壁之势探长城之口天
 门揭其部分鸟岭支其𨈆蹂姑射王屋隆虑雷首靡
 迤嵚岑参错饤饾或拱其左或捧其右或导其前或
卷二十三 第 4b 页 WYG0542-0721b.png
 赞其后让以奇巘贡以重岫 六帖昔王烈尝入太
 行山闻雷声往视之见山石上破数百丈石中有一
 孔尺馀中有青泥流出烈取抟之随手坚凝气味如
 粳米饭仙经所谓石髓也服之寿与天齐 苏轼志
 林王烈入山得石髓怀之以饷叔夜叔夜视之则坚
 为石矣当时若杵碎或错磨食之岂不贤于云母钟
 乳辈哉然神仙要有定分不可力求退之有言我能
 诘曲自世间安能从汝巢神山如退之性气虽出世
卷二十三 第 5a 页 WYG0542-0721c.png
 间人亦不能容叔夜婞直又甚于退之也 上有孔
 子回车辙 王世贞适晋纪行初九日黎明冒雨发
 道有古祠刻石崖表曰孔子回车处按赵杀鸣犊孔
 子临河而返此去河远盖傅会语也 陈棐回车庙
 解经太行天井关关有孔子庙号曰回车石上辙迹
 深尺长数十武客曰天井关俗亦名拦车父老传为
 孔子见黄鼠拱立或曰小儿拱揖因之回车岂必尽
 诬陈子曰古地志高都县有天井关蔡邕曰太行山
卷二十三 第 5b 页 WYG0542-0721d.png
 上有天井关关在井北遂因名焉故刘歆遂初赋曰
 驰太行之峻坂入天井之乔关史汉光武建元二年
 遣司空王梁北守天井关击赤眉别校是关亦两汉
 三国前所设至于拦车之名果俗因回车之妄附会
 之而狼车则又拦车流讹也 汉永平十三年登太
 行幸上党 隋大业三年凿太行山达于并州以通
 驰道 唐元和二年北登太行山至天井关
石人山在县东南八十八里太行绝顶有石似人有龙
卷二十三 第 6a 页 WYG0542-0722a.png
 潭 水经注丹水又径二石人北而各在一山角倚
 相望南为河内北曰上党二郡以之分境 郝经太
 行望诗西北两峰寒云是双石人(按泽州山胥太行/山录数山以概其)
 (馀/)
月院山在县南六十里太行绝顶下临天柱峰有潭深
 不可测中挺峭峰镵诗云溪潭直上孤峰底怪柏苍
 苍老不死藜杖长拖啸一声虎豹潜形尽缩耳须臾
 有客话无生旋煮新茶汲冰水樵歌依约耳边来诗
卷二十三 第 6b 页 WYG0542-0722b.png
 情只在烟岚里仙人李题
黑石岭在县南八十里太行绝顶登其上中原胥在目
 矣
横望岭在县南六十里 唐书狄仁杰自汴州参军移
 并州法曹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
 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者久之云移乃得去
  王世贞适晋纪行午饭万善驿自是始入太行亦
 不甚险恶舁夫鱼贯而上久之以为绝顶矣乃复有
卷二十三 第 7a 页 WYG0542-0722c.png
 山障之愈上愈不穷至碗子城为豫并界两山相对
 数十百丈巨壑陡绝无底中为岭道石梁如玉雪又
 复数岭回顾中原惝恍无尽平楚郁郁纷吐苍翠
 日色与云气争长俄而雨缭数十里中亘其半狂风
 骤发万窍怒号食顷雨亦随至诵唐人三晋河山皆
 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语俨然若画
谼谷元好问宝严纪行诗太行有谼谷胜绝无出右大
 似尘外人眉宇见高秀哀湍下绝壑电激龙怒斗崩
卷二十三 第 7b 页 WYG0542-0722d.png
 奔翻雪窖莹滑泻琼甃
洞子岩在县东十五里下临圣字泓一名琵琶泓有黑
 虎洞
磨齿山在县东二十五里有娲皇庙连珏山浮山丹水
 流其下
龙门峡在县东三十五里两山夹流即丹水也传为禹
 凿
天池岭在县东三十七里巅石壁立如城南北二石门
卷二十三 第 8a 页 WYG0542-0723a.png
 中容千人古尝建寨
玲珑山在县东七十里一名崆峒山有风穴
松林山在县东九十里连晋普山白龙观音二洞腹背
 分踞
浮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连珏山磨齿山丹水流其下
 高似云浮北谷有娲皇窟中虚如囊相传鍊石补天
 地 崔伯易感山赋序太行一名皇母一名女娲庸
 或于此鍊石耶今山连磨齿女娲祠
卷二十三 第 8b 页 WYG0542-0723b.png
硖石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双石壁立如门丹水湍奔
 西有掷笔台上有青莲山寺下有㠌崖袤丈馀广倍
 之夏秋暴雨中罅似雷鸣相传慧远注涅槃经成掷
 其笔曰若疏义契理笔当驻空已而果然 僧传北
 远法师作涅槃经疏毕掷札于庭柳枝生焉
珏山在硖石山南一名角山上有款月台连浮山磨齿
 山丹水流其下
蟠龙山二一在县东南九十里一在县西北六十里
卷二十三 第 9a 页 WYG0542-0723c.png
龙潭峡在县东南九十里 水经注丹水东南历西严
 下岩下有大泉涌发洪源巨轮渊深不测蘋藻冬芹
 竟川含绿虽严辰肃月燕麦暄萋 五股泉汇流陡
 下为潭乃慧远说法地也
紫金山在县东南九十里太行之支有黄龙洞东五十
 五里有莲花洞
十八盘 潦波 铁橛山胥在县东南
九里谷在县南九里 元李俊民诗连峰忽断开山门
卷二十三 第 9b 页 WYG0542-0723d.png
碾子谷在县南二十里 宋石守信破李筠于此
香炉山二一在县南三十里悬崖断涧中峰突起太行
 之支也一在大阳镇西山上有虎跑泉
羊肠坂在县南三十里盘曲如羊肠
天井谷在县南四十五里
磨盘寨在县南六十里
天柱山在县南六十里
宝山在县西南五里即碧落之支下为冶家河
卷二十三 第 10a 页 WYG0542-0724a.png
吴神山在县西南六里即晋普之支上祀泰伯仲雍
玉仙山在县西南三十里有白石先生洞
晋普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积雪不消乃松林高峰也
 山有九泉上有李卫公庙
松岭山在县西南九十里晋普山之次 杨廷秀诗泽
 居太行巅绕郭山如带西南古松岭杰出群峰外
万松山刘龙灵岩寺藏经塔记泽西南有山曰万松中
 有寺为灵岩其山蜿蜒绵亘双峰矗耸若鸾凤腾
卷二十三 第 10b 页 WYG0542-0724b.png
 翥松桧森蔚行竟日不见天日以是得名为太行一
 支胜概寺亦兹山佳境也
佛头山在县西南对峙晋普山
追山在县西南
金刚岭在县西二里
五门山在县西十二里连碧落山形似城墉有五门
桃固岭在县西二十里一名寨子岭
可寒山二一在县西三十五里连岳神山有乾明寺一
卷二十三 第 11a 页 WYG0542-0724c.png
 在县东北三十里有龙王庙
岳神山在县西四十里连阳城史山沁山榼山沁河流
 其下上有天仙洞以乐氏二女名
方山在县西四十里壁立如砥可寒之支也
洞阳山在县西四十二里上有天仙庙
黄沙山在县西四十五里晋普之支也有神仙掌
碧落山在县西北十五里连司马山沙河流其下一名
 卧云山
卷二十三 第 11b 页 WYG0542-0724d.png
伊侯山在县西北二十里沙河水源此 相传伊尹从
 汤祷雨经此有伊尹庙
圣王山在县西北四十里连司马山有汤庙有显化池
石佛谷在县西北四十五里碧落山下皇甫湜诗曰漫
 澶太行北千里一块石平腹有壑谷深广数百尺又
 曰金仙琢灵象相好倚北壁花座五云扶玉毫六虚
 射
梧山在县西北六十里相传梧丘子隐此
卷二十三 第 12a 页 WYG0542-0725a.png
蟠龙山在县西北六十里
香山在县西北
吾山在县西北
司马山在县北十里连圣王山上有晋司马懿碑风土
 记司马山在晋城晋代祠此因以为名盖司马就司
 马望胥守郡也一名小析山有嘉润池泉之支源也
宿凤台在县北四十里李村相传晋太始元年凤鸟集
 于高都之北
卷二十三 第 12b 页 WYG0542-0725b.png
莒山在县东北五十里有道泉溪即浮山之支有蔺相
 如庙
金玉岭在县东北四十五里莒山左相传蔺相如持璧
 归赵经此
步佛山宋绍兴十年太行义士王忠植诣庆阳城下大
 呼曰我河东步佛山忠义人也
丹谷魏建义三年九月丙辰诏大都督行台源子恭率
 步骑一万出西道行台杨昱募勇士八千往东路子
卷二十三 第 13a 页 WYG0542-0725c.png
 恭仍镇太行丹谷 壬申尔朱世隆停建兴之高都
 尔朱兆自晋阳来会之十二月壬寅朔兆寇丹谷都
 督崔伯凤战殁都督羊文义史仵龙开栅降兆子恭
 奔退
丹水在城东北三十里旧号泫水源出高平县西北仙
 公山南流入县境经城东一里又出丹口南流三十
 里入沁河 水经注丹水又东南流注于丹谷即刘
 越石扶风歌所谓丹水者也 晋书地道记曰县有
卷二十三 第 13b 页 WYG0542-0725d.png
 太行关丹溪为关之东谷途自此去不复繇丹水又
 径二石入北又东南历西岩又南白水注之又东南
 出山流注于沁谓之丹口 刘餗隋唐嘉话泽州北
 有丹水其源出长平山下传云秦杀赵卒其水变赤
 因以为名今上始幸太原知其故改为怀水
双泉在县东三十里白湍奔流
乾河在县东南八里白水至此伏流唐李德裕请令陈
 许兵过乾河立寨即此 昭义腹心将高文端降言
卷二十三 第 14a 页 WYG0542-0726a.png
 泽州兵大约万五千人贼常分兵大半潜伏山谷伺
 官军攻城疲弊则四集救之今请令陈许军过乾河
 立寨自寨城连延筑为夹城环绕泽州李德裕奏请
 诏示王宰
温泉二一在县东南十里一在县东三十里郭壁山中
五龙溪在县东南三十里上建五龙宫
马跑泉在县东南三十里传为魏道武帝迹
瀑水帘在县东南三十里郭壁村一名水帘洞石崖高
卷二十三 第 14b 页 WYG0542-0726b.png
 矗洞口有泉泻崖而下 李俊民诗倒倾峻室泻琼
 瑰派落空岩雪浪堆
白水在县南一里源出五龙池东入丹水 水经注丹
 水又南白水注之水出高都县故城西所谓长平白
 水也东南流历天井关晋太元十五年征虏将军朱
 序破慕容永于太行遣军至白水去长子百六十里
 白水又东天井溪水会焉白水又东南流入丹水谓
 之白水交 金志晋城有太行山丹水白水天井关
卷二十三 第 15a 页 WYG0542-0726c.png
 (通考/同)明一统志白水在城南三里源出湖泓水东南
 流合丹水
天井溪在县南四十五里注白水一名圣井关源出天
 井关北流注白水土人名北流泉
小山泉水在县西南三里一拳堵立泉出岩罅淙淙流
 响
洞灵泉在县西南五里一名流杯泉
沙河发源伊侯山一流至东关一流至西关合入白水
卷二十三 第 15b 页 WYG0542-0726d.png
锦溪在县西七里夹岸屈曲
嘉润池在县北十里源出司马山祷者诚则香楮沉不
 则浮
黑龙潭在县东北十里司马山下祷雨以石投之
源漳水在县东北三十里源出可寒山东入丹水 汉
 地理志高都莞谷丹水所出东南入泫水是也源漳
 水即源泽水 旧唐志唐武德元年移丹川于源泽
 水北
卷二十三 第 16a 页 WYG0542-0727a.png
琵琶泓杨谟诗晋城出郭十里馀百丈悬崖挂层屋耳
 瞆不闻琵琶声但见一泓春水绿
渊灵泉在米山西谷有祠祷雨多应宋赐号渊灵
 高平县
七佛山在县东五里高出群山有渊灵泉左右环河上
 建七佛寺
米山在县东十里赵将廉颇积米于此土人名大粮山
 一说春秋米子国赤狄后有定林寺内定林泉西谷
卷二十三 第 16b 页 WYG0542-0727b.png
 乃渊灵泉也 金志有头颅山米山丹水刘龙米山
 镇修垣墙记高平县之东南十里许有镇曰米山居
 民稠密犹一邑然当泽潞之冲商贾辏聚百货咸集
营房岭在县东十里廉颇屯军于此背峰面泽有险可
 凭
虸蚄岭在县东十里旱蝗祭于此
巃嵷山在县东二十里山形崆葱土人传可望黄河
风洞在县东南十里山坡出恒三日入恒三日
卷二十三 第 17a 页 WYG0542-0727c.png
游仙山在县南十里前有游仙寺金李游仙读书于此
 尝启地得古钟声彻山下数十里后年百岁终里人
 名里为游仙坊山亦名游仙山
头颅山在县西南五里上建头颅庙
悬壶山在县西南二十里形似悬壶上有悬壶真人祠
卧佛山在县西南三十里马村镇
玉泉谷在县西南三十里石壁嶙峋下有清泉
吾山在县西南四十五里接泽州境山有三峰
卷二十三 第 17b 页 WYG0542-0727d.png
空仓山在县西南四十五里秦白起诡运米置仓于此
 以绐赵括
金峰山在西郭外上有金峰灵岩寺
五龙山在县西二十里上有五龙池祷雨多应传为慕
 容永时五色云见地
浩山在县西四十里有石朵山峰似花朵山西为老马
 岭沁水界
董峰山在县西四十里上有马仙姑石椁
卷二十三 第 18a 页 WYG0542-0728a.png
空箱山在县西四十里形似箱
走马岭在县西北十五里有铁矿
省冤谷在县西北二十里唐志有省冤谷本名杀谷玄
 宗幸潞州过之因更名
凤头山在县西北四十五里发鸠山巅县城遥望殆似
 补县缺然
金门山在县北五里土赤色耀日似金山当赵垒之门
韩王山在县北十五里山形特起上平地数亩俯瞰群
卷二十三 第 18b 页 WYG0542-0728b.png
 山如培塿然相传秦围韩王于此有玉女泉
釜山在县北三十里形似覆釜一名朗公山朗公仓颉
 也上建仓颉庙
黑龙洞在朗公山下深数百步中有清泉
石室山在县北三十里昕见五色云晡散毕振姬尝憩
 此
伞盖山在县北三十里长子界
仙公山在县北三十里相传张果老过此
卷二十三 第 19a 页 WYG0542-0728c.png
牛心山在县北三十里产石甚润可砚
羊头山在县北四十里长子界有黍二畔其南阴地黍
 白其北阳地黍红因之以定黄钟阴地黍白乃高平
 界也
丹朱岭在县北四十五里长子界
发鸠山在县北五十里丹水源此夕常闻风雨声明月
 不辍
莲花山在县东北十里回峰曲嶂中有莲花石
卷二十三 第 19b 页 WYG0542-0728d.png
谷远山在县东北二十里羊头山之次产红嘴鸦
舍利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上有五音洞下有舍利泉
 唐释大愚公隐此调演五音于洞中常闻五音不绝
 后撰韵母三十上昭宗赐田及紫衣盖洞中所调演也
翠屏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层峰秀石
龙王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上有石佛洞三教洞子孙
 洞石渠
丹河源出发鸠山旧名泫水经县境自西北而东南入
卷二十三 第 20a 页 WYG0542-0729a.png
 凤台县境合白水穿太行山泻于沁 上党诸山之
 水建瓴而下暴雨辄涨二三丈涌赤土似丹色然
 祝志云方舆胜览谓白起坑赵卒于此血流成川斯
 盖好奇之说恐未可据 水经注沁水又东与丹水
 合水出上党高都县故城东北阜下俗谓之源源水
 山海经曰沁水之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水出焉即
 斯水矣(出高都东北/当即今长河)丹水自源东北流又屈而东注
 左会绝水地理志曰高都县有莞谷丹水所出东南
卷二十三 第 20b 页 WYG0542-0729b.png
 入绝水是也绝水出泫氏县西北杨谷里地理志曰
 杨谷绝水所出东南流左会长平水水出长平县西
 北小山东南流径其县故城泫氏之长平亭也白起
 坑赵卒于此汉武帝元朔二年以封将军卫青为
 侯国其水东南流注绝水(绝水当即今浮云河/长平水当即今许河)绝水
 又东南流径泫氏县故城北竹书纪年曰晋烈公元
 年赵献子城泫氏绝水东南与泫水会水导源县西
 北玄谷东流径一故城南俗谓之都乡城又东南径
卷二十三 第 21a 页 WYG0542-0729c.png
 泫氏县故城南世祖建武六年封万普为侯国而东
 会绝水(此县志所谓旧/名泫水者也)乱流东南入高都县右入丹
 水上党记曰长平城在郡南山中丹水出长平北山
 南流秦坑赵众流血丹川由是俗名为丹水斯为不
 经矣 唐志有泫水一曰丹水贞元元年令明济引
 入城号甘泉 通典高平汉泫氏县西北有泫谷水
 故为名(通考/同)汉志注泫氏杨谷绝水所出南至野王
 入沁应劭曰山海经泫水所出者也
卷二十三 第 21b 页 WYG0542-0729d.png
天王池在县治集贤桥西水族不生
舍利泉在开化寺
定林泉在县东十里米山镇北有定林寺山穴涌泉似
 喷珠洒空可池可轩
渊灵泉在县东十里米山西谷有祠祷雨多应宋赐号
 渊灵
横涧河在县南五里
许河在县南二十里汇县西南之水经许庄流入丹河
卷二十三 第 22a 页 WYG0542-0730a.png
济渎池在县西南六里骷髅村
原洁泉在县西二十里原村即许河之源也周四丈深
 一丈五尺清而甘冬温夏凉东西分引溉田西南流
 十馀里合山涧经许庄名许河(此岂所谓二军共食/流水涧相去五里者)
 (耶/)
浮云河在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龙见于河因名浮云
 金皇统元年龙复见
金龙泉在县北二十里团池村相传二鱼时跃于泉遇
卷二十三 第 22b 页 WYG0542-0730b.png
 雨即飞去今名莲花池
玉女泉在韩王山冇玉女祠土人时祷雨焉
鸦儿沟在丹朱岭南金明昌间张胜家沟南麓群鸦驱
 之不去
长河在县东北南流入丹水环萦袤渺而七佛山界其
 中故有东西长河之别
 阳城县
太行山在县东南连析城王屋诸山 魏散骑常侍陆
卷二十三 第 23a 页 WYG0542-0730c.png
 旭好老易纬候之学撰五星要诀及两仪真图得其
 指要太和后知符象遂隐于太行山
底柱山在县东南五十里连析城王屋山 山有三峰
 中峰最高秀其下皆土唯起峰处为石若石柱然故
 名西南三十里为析城五十里为王屋 禹贡底柱
 析城至于王屋 孔传此三山在冀州之南河之北
 东行 尚书注陜州三门山有底柱石其形如柱似
 凿后得名 正义地理志云析城在河东濩泽县西
卷二十三 第 23b 页 WYG0542-0730d.png
 王屋在河东垣县东北地理志不载底柱底柱在大
 阳关东析城之西(按正义指底柱在析城之/西是指阳城底柱山也)通考禹
 贡底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皆在州境是全有太行
 之险固 杨鹏翼诗方迎峭壁疑无路才转深溪别
 有天
析城山在县西南七十里太行支山 晁氏曰草木分
 析曰析山峰四面如城 巅东岩有龙洞有龙池
 龙窠 上有成汤庙二泉亢旱不竭传为成汤祷雨
卷二十三 第 24a 页 WYG0542-0731a.png
 地又传泉通济渎 水经注上涧水南历析城山北
 山在濩泽南禹贡所谓砥柱析城至于王屋也山甚
 高峻上平坦下有二泉东浊西清左右不生草木数
 十步外多细竹其水自山阴东入濩泽水 颜师古
 注析城山在濩泽西南 刘昭注濩泽侯国有析城
 山前志曰在县西南 索隐析城山在河东濩泽县
 西南七十里 通典阳城县有嶕峣山濩泽水析城
 山禹贡所谓砥柱析城也(通考/同)古今地名析城山方
卷二十三 第 24b 页 WYG0542-0731b.png
 七百里高万仞是连王屋山言也 吴澄曰析城在
 王屋山西北七十里山峰四面如城有南门焉 王
 屋山志析城之山升白气于天落五斗峰化为湿云
 自窦中滴水降太乙池 寰宇记山顶有汤王池土
 人传汤旱祈雨处今池四岸生龙须草
王屋山在县南八十里西南跨垣曲县境 刘会孟曰
 在山西泽州唐武德间尝升阳城县治为泽州 金
 志阳城有王屋山 程百二方舆胜览山有三重其
卷二十三 第 25a 页 WYG0542-0731c.png
 状如屋与陆应阳广舆记胥谓在阳城县 山堂肆
 考王屋山在山西泽州阳城县南上有仙宫洞天广
 三十里状如屋故名列子所谓愚公谋徙者即此
盘亭山在县西南八十里群峰亭立一名塔楼山
铁盆嶂在盘亭山左壁立千仞有石泉形若仰盂悬崖
 滴溜白孕谦铁盆嶂大士殿碑记阳城西南多山其
 秀削攒竦称最奇者惟盘亭盘亭之尤奇者惟铁盆
 嶂嶂纯石骨一壁万寻而顶有微肤凝滑若脂方广
卷二十三 第 25b 页 WYG0542-0731d.png
 仅数尺当佛座下兼有神瀵出自石隙珠滴成泉下
 有凹石仰承之渟涔晶彻俨若盆然嶂以此得名
嶕峣山在县西三十里下有濩泽县址 水经注阳众
 水东径阳陵城南即阳阿县之故城也汉高帝七年
 封卞䜣为侯国水历焦峣山东下与黑岭水合 五
 朝志濩泽有嶕峣山濩泽山 通典嶕峣山在濩泽
 县 通考嶕峣山在阳城
清凉龛在县东二里厓巅有石室有风隧
卷二十三 第 26a 页 WYG0542-0732a.png
峪沟山在县东二十里苍崖插沁曲涧穿林
小天坛山在县东二十里形类王屋一峰耸峙俯瞰沁
 水 白孕谦小天坛山神庙碑东二十里曰刘善村
 当沁水之隈其北一峰最为崷桀群向诸山頫下之
 梯级始届顶以视王屋殆具体而微者耶旧有轩辕
 庙亦名小天坛或古者用以副王屋也
金裹谷在县东三十里谷中龙泉建海会寺松柏森蔚
 楼阁参差曲水回廊修篁游鲤所谓海会龙湫也张
卷二十三 第 26b 页 WYG0542-0732b.png
 金铭尝撰种松铭并独夜听泉诗内有凤尾竹清夜
 无风自响似金玉声所谓海会竹风也
虎谷在县东三十五里屯城清溪悬崖 张慎言诗石
 室溪桥泊水东盖溪尽有小梁梁上悬崖有苗阁似
 飞楼云
可乐山在县东三十五里层峦曲磴上有瀑布二径数
 围高可数十丈山半有龛瀑布挂前似水帘
羊肠坂在县东六十里下有栖龙池
卷二十三 第 27a 页 WYG0542-0732c.png
北隐谷在县东长河北南有梵洞
南隐谷在县东长河南
小崦山在县东南二里峭崖临沁河上有甘泉
石门在县东南二里两山中划泽水流其中 白孕谦
 石门诗万山奔一城石门当水口仰垂千仞壁清潭
 俯承臼
香台山在县东南二十里上有唐太宗庙
莽山在县东南四十里相传萧王追王莽至此 峰峦
卷二十三 第 27b 页 WYG0542-0732d.png
 雄亘北巅曰北立门由此而下如入渊井行数十里
 至麓有红峪水转而上如陟梯磴又十里至巅曰南
 立门侧立一峰曰系马桩有试剑山双岩夹红峪水
 巅有石人山又有三盘山
九女台在县东南四十里屹峙沁河中涛响轰雷上有
 九天仙女祠 陈廷敬九女台北黑龙潭诗河流雨
 沄沄此山罄而控其北皆连峰排拶故纵送陡崖临
 数仞潭水郁澒洞相传是海眼仰口若大瓮
卷二十三 第 28a 页 WYG0542-0733a.png
石塘洞在县东南四十五里阳阿水入沁之侧洞悬山
 坳 白孕谦游石塘观龙潭登九女台纪事石塘至
 台顶不肯不嵚崎
小寨山在县东南五十里沁水东绕有鸟道裁可容步
隐谷在县东南六十里岩谷嵌空下俯危崖侧有梵洞
龙崖在县东南六十里崖半有龙洞燃炬行里许有潭
孤山在县东南八十里
麻楼山在县南四十里有东西中三峰相距四五里实
卷二十三 第 28b 页 WYG0542-0733b.png
 不连属
蒸饼洞在麻楼山南石壁百馀丈梯绳而上中长二百
 馀步昔人作板桥三十间今圮后有一泉可饮数百
 人
峰山在县南四十五里孤起高峻
黑龙洞在县南六十里西南深涧中林木环密有黑龙
 庙
千峰岭在县西南四十里析城山东石壁临清溪仄径
卷二十三 第 29a 页 WYG0542-0733c.png
 裁通
修真洞在县西南五十里临涧村一名仙人洞洞门屹
 悬跻攀里许有石龙石象石狮石流苏石炉石榻变
 幻千状
云濛山在县西南八十里府志作九十里峭壁密林
钟鼓山在县西南百里垣曲县界
卧虎山在县西四十里山势殊险麓有灵泉寺谷有
 万松亭
卷二十三 第 29b 页 WYG0542-0733d.png
陶峪在县西四十里峪左即淘峪河也两山对峙前突
 高阜土人名石龙戏珠内建福胜寺寺侧双潭澄碧
 其一四周石崖水由厓出似门其一似盆左右蹲石
 似狮
画山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形肖一画
营匠山在画山前旧志清渊水自表山而来疑即此
灵通山在县西北五十里山半有风洞
万户山在县西北五十里登巅见县旧治及聚落
卷二十三 第 30a 页 WYG0542-0734a.png
傅齐岭在县西北七十里沁水县界
白岩山在县北三十里中有龙岩刹后围栩障前钩柏
 带一石梁斜通岩壑上有地平广六十弓又倚大岩
 壁立数十仞陟巅可望析城底柱莽樊诸山石梁东
 南弹棋石下有泉 左崦山又左方山胥一山也
 杨贞肃继宗读书于此
崦山在县北三十里方山右东有白龙潭祷雨多应又
 有白龙神洞 王国光诗谷转出清池
卷二十三 第 30b 页 WYG0542-0734b.png
方山在县东北三十里形似凭几
史山在县东北三十里产铁西五里有金裹谷堆堆下
 有铁矿
龙岩山杨继宗尝读书于山有诗
金谷在龙泉寺前
隐洞白东谷居此东谷千佛精舍记予归山中所居隐
 洞岩壑险绝独西峰有洞名梵延
白涧岭在濩泽水西下有濩泽泉
卷二十三 第 31a 页 WYG0542-0734c.png
郎家山
沁河繇沁水县郭壁镇南入县境东北屯城里经润城
 东会百眼泉又经沁渡迤逦而南西汇芦河泽河桑
 林河又东汇长河至公娥涧出山口建瓴下注至潭
 怀汇丹水入河 沁河有润城津 沁渡津 王村
 津 水经沁水又南过阳阿县东又南出山过沁水
 县北(按沁水出山始过/沁水县北宜考)水经注沁水南径阳阿县故
 城西魏土地记曰建兴郡治阳阿县郡西四十里有
卷二十三 第 31b 页 WYG0542-0734d.png
 沁水南流沁水又南与濩泽水合又东南阳阿水左
 入焉又南五十馀里上下步径裁通小竹细笋被于
 山渚蒙笼拔密奇为翳荟也 沁水南径石门谓之
 沁口
濩泽在县西北十里源出嶕峣山东南流至平头庄入
 于沁潴水一泓澄莹不竭县名濩泽州名泽胥以此
  西白涧岭下有濩泽泉东北流合沁河泉西有濩
 泽灵源祠 通典泽州因濩泽水为名 金志有王
卷二十三 第 32a 页 WYG0542-0735a.png
 屋山濩泽 濩泽城西三十里泽城村汉置县唐初
 改泽州治寻移端氏 世纪尧求贤四岳荐舜尧命
 之于顺泽之阳即濩泽也濩泽之渔争坻舜乃往渔
 焉鲛人巽长争以深潭与之 路史淮南子云钓于
 河滨濩泽在今泽之阳城唐濩泽县应劭云泽在县
 西北沁水东径濩县故城南汉之泽氏县魏土地记
 云阳阿有沁与濩泽水合者纪在梁惠王十九年晋
 取原武濩泽墨子亦言舜渔在此故金钥谓泽州为
卷二十三 第 32b 页 WYG0542-0735b.png
 舜泽十道记云泽州以濩泽得名皆在河东或云渔
 于济阴雷泽非也
栖龙潭在县东六十里建龙神祠上有羊肠坂 阳阿
 水自章训里经境内数十里至栖龙潭两山夹峙一
 线裁通石磴悬陡建瓴瀑注乃入沁河焉 水经注
 沁水又东南阳阿水左入焉水北出阳阿川南流径
 建兴郡而其水又东南流径午壁亭东而南入山沿
 波漱石漰涧八丈环涛毂转西南流入于沁水 俞
卷二十三 第 33a 页 WYG0542-0735c.png
 时栖龙潭记盘涡伏流奇成自天 白孕谦栖龙潭
 神庙碑潭当溪谷众流穿射之冲泓然深窈莫测底
 极或值暑雨秋涛荡潏凌啸及夫冱寒收潦湛然一
 碧若巨螺盛𨤍醁万斛沿岸石凝滑如脂履之头涔
 欲坠习传其中为神龙之官潭遂以此名四外山雄
 立矗起稍南平冈迤靡磊然若画置名曰龟山土人
 庙其阳享祀惟虔 徐乾学午园记午壁亭不见于
 志乘以道元之言考之当在故阳阿县南为今高平
卷二十三 第 33b 页 WYG0542-0735d.png
 县西南界泽州西界与阳城接境其南五十馀里小
 竹细笋被于山渚蒙茏拔密又南则石门枋口回辕
 孔庙接河南野王之地今考其形势惟栖龙潭尤肖
沇水在济源县西源本太乙池东北流注于秦泽为济
 西源㶌水在济源县东北南流与西源合为济东源
  水经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水 水经
 注山海经曰㶌水出焉西北流注于秦泽郭景纯云
 㶌沇声相近即沇水也潜行地下至共山南复出于
卷二十三 第 34a 页 WYG0542-0736a.png
 东丘今原城东北有东丘城孔安国曰泉源为沇流
 去为济春秋说题辞曰济齐也齐度也员也 汉地
 志王屋山沇水所出 释名济源也言源出河北济
 河而南也 洞天福地记济渎源出王屋山名沇水
 系清源王所理
玉泉二一在东关青阳坊街北元主簿丞相托克托子图
 卜岱建清风亭一在西关同固北土人名西大泉
百眼泉在县东三十里沁水滨有泉百眼汇流于沁
卷二十三 第 34b 页 WYG0542-0736b.png
青萝河在县东南九十里源出底柱山缘溪环转繇王
 屋山下入济源 山海经人鱼在太行之东北二百
 里凡记䱱鱼鲵鱼孩儿鱼名鳎名魶能缘声如婴儿
 土人云闻雷则奔窜山谷
泽河在南郭外源出西三十里析城山之支东合清渊
 水即西河也自表山而来入于泽水径城南折而东
 繇石门下入于沁 水经注沁水又南与濩泽水合
 水出泽城西白涧岭下东径濩泽墨子曰舜渔濩泽
卷二十三 第 35a 页 WYG0542-0736c.png
 应劭曰泽在县西北又东径濩泽县故城南盖以泽
 氏县也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九年晋取原武濩泽
 者也其水际城东注又东合清渊水又东得阳泉水
 口又东南有上涧水注之水导源西北辅山东径铜
 干崖南历析城山北自山阴东入濩泽水濩泽水又
 东南注于沁水 路史阳城汉濩泽县墨子则言舜
 渔在此泽今在阳城西北十二里寰宇记为乌虢切
 矣郡国志言邑西今有地名舜田
卷二十三 第 35b 页 WYG0542-0736d.png
桑林河在县南四十里一名大河源出麻楼诸山历西
 冶合龙洞川水东北入于沁地多桑名曰桑林相传
 成汤祷雨于桑林即此今汤庙前潴水澄泓不竭
盘亭河在县西南八十里源出析城山麓汇诸涧水绕
 王屋阴迅流而下瀑布垂岩悬河注壑南流入济源
 界
西河自画山经县西南上王曲李丘绕县西南入于泽
 河 水经注泽水又东合清渊水水出其县北东南
卷二十三 第 36a 页 WYG0542-0737a.png
 经泽城东又南入于泽水
芦河古阳泉水也发源沁水县鹿台山楼子坡经县西
 北芹池刘村蒿谷美泉孔寨至下孔入于沁 水经
 注阳泉水出鹿台山山上有水渊而不流其水东径
 阳陵城南历嶕峣山东下与黑岭水合水出西北黑
 岭下即开蹬也其水东南流径北乡亭下又东南径
 阳陵城东南注阳泉水阳泉水又南注濩泽水 阳
 泉水古入泽水今直入沁
卷二十三 第 36b 页 WYG0542-0737b.png
长河发源凤台大阳镇经县境入沁河
龙泉明文翔凤龙泉行险乃在濩泽之西芹池之东岩
 壁或悬六七寺涧石频推两三松羊肠盘处天如带
 豕腹胀时水似弓 王国光曰海会亦名龙泉前有
 金谷 王恽憩阳城北龙泉寺诗万松亭废久重拂
 短碑看诗注碑大定间泽州刺史杨庭秀撰
灵泉司空图灵泉禅院记中条发于蒲企于艮杰出而
 为太行则天坛不得不冠冕嵩华争勍日观也其北
卷二十三 第 37a 页 WYG0542-0737c.png
 川壑会流盘郁浓粹自高平西顾以至灵泉极矣泉
 之为灵非惟利物当以滋润所及不育毒螫也
暖泉王国光诗泉暖犹闻野荇香
 陵川县
黄围山在县东南五十里孤峰插天陟巅见黄河山半
 洞内有山有谷有风门有云门有神井有石鸽双飞
 有石乳塔昔人秉炬深入四五里遇黄河一朽木不
 敢越而返洞口一峰中空如门名天门 孙必振诗
卷二十三 第 37b 页 WYG0542-0737d.png
 洞口霏霏烟雾轻庄严妙相当窗牖座后突兀说法
 台宝塔玲珑三五耦石乳悬空滴蔗浆龙泉清冽𠻳
 琼玖四壁斑斓翡翠屏凤篆龙章杂蝌蚪石芝倒
 挂白鸽飞石脊蜿蜒苍螭走
孤围山在县东七十里高十里盘踞八里四面山麓至
 此胥为绝壁周围环合殊肖石城中突涌一峰青插
 天际惟飞鸟可至其上水莹峦映互相喷薄虽画工
 不能摹也一名孤峰山下有平田水
卷二十三 第 38a 页 WYG0542-0738a.png
状元峰在东川双峰峭峙殊肖青萍吉祥院碑宋崔有
 孚十五岁乡贡第一二十五岁状元及第苏村墓表
 金武明甫贞元中状元及第明甫犹子武天佑承安
 五年状元及第天祐弟天和太和中状元及第仕林
 庄墓表赵安时字全老号东冈正隆间状元及第官
 至中顺大夫南京路兵马都总管上骑都尉天水县
 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安时弟安荣状元
 及第又晋宁路李俊民状元及第尝避兵邑之嵩山
卷二十三 第 38b 页 WYG0542-0738b.png
 故建七状元祠于东川
东海神山在县东十一里
箕子山在县东二十里递高五里西南山麓石上巨人
 足迹相传箕子避地憩山中及武王访以治道于此
 纳履焉
花瓶山在县东五十里递高五里盘踞七里
板山在县东五十里连熊耳山山方而峭
马武山在县东五十里周百里四壁峭立有汉马武砦
卷二十三 第 39a 页 WYG0542-0738c.png
 山中棘无倒刺蛙不鸣土人传汉光武迹
风门山在县东六十里连板山形似门
天柱山在县东八十里下为辉县泊
含珠砦山在县东河南辉县界
王莽岭在县东百二十里辉县界
菊巘山在县东南五里高二里一名漳门山捍水口多
 菊上建龙王祠
黄围洞在东南五十里黄围山夐邃莫测相传达紫团
卷二十三 第 39b 页 WYG0542-0738d.png
 翠微洞云洞中石乳滴为浮图中有灵湫殊清冽
 旱祷辄雨
锦屏山在县南二十里山形似屏霞彩标映产芍药宋
 元丰间都君锡栖此邑令吕由庚偕闻人高子美谷
 汉臣入山访之为芍药会焉
栖凤山在县西南四里东有泉绕山麓伏流
灵泉山在县西南十里上有灵泉
马鞍山在县西南四十里临附城镇
卷二十三 第 40a 页 WYG0542-0739a.png
九仙台在县西南六十里石台突起高数十丈相传有
 仙栖此丹成乃去
凤凰山在县西南七十里形似凤接高都河至凤台县
 五十里
古贤山在县西南七十里(志美/名也)
龙门山在县西一里两山横亘中缺似门
鲁山在县西十五里上有松峰
秦岭在县西北三十里
卷二十三 第 40b 页 WYG0542-0739b.png
宝应山在县西北四十里递高七里连长治西火岭乃
 秦岭之北峰也雨则云散于下霁则云卧于上有
 甘泉傍有古洞相传宝应寺僧修寺取物料洞中寺
 成拥石闭洞化此
黄沙山在县北十里高三里盘踞七里北接蒲水一名
 天一山又名太乙山
圣宫山在县北二十里壶关界西南有蒲水流合丹河
嵩山在县东北三十里接佛山五里
卷二十三 第 41a 页 WYG0542-0739c.png
六泉山在县东北四十里上有六泉自山半六泉洞中
 出
佛山在县东北四十里矗高三里太行绝顶文翔凤曰
 俯视中州九千四百八十仞
熊耳山在县东北四十里连六泉山双峰峭对若熊耳
 然月自峡中吐出
一斗水在县东九十里山石上用之旋盈不用亦不溢
 可容斗许接河南辉县
卷二十三 第 41b 页 WYG0542-0739d.png
平田水在县东南九十里源出孤峰山下流注河南辉
 县入于卫
瀑布泉在县东南百里悬崖泻下似飞烟之轻漾一
 名鲤池
西溪在县西南四里发源凤山之麓
双泉在县西南四十里二井一甘一苦
清凉泉在县西南六十里元好问曰陵川峙太行之巅
 天壤间清凉界也
卷二十三 第 42a 页 WYG0542-0740a.png
义井在县西二十里汲以序
蒲水在县北二十里发源圣宫山西南流入长平丹河
 东接壶关马鞍山
淅水在县东北四十里经壶关界东南流入县境又东
 流入河南林县注于滏阳
落雁池元郝经故第侧拟汴金明池也 郝文忠充国
 信使北还之岁汴中民射雁金明池得帛书云霜落
 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
卷二十三 第 42b 页 WYG0542-0740b.png
 海累臣有帛书中统十五年九月一日放雁获者勿
 杀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是时南
 北隔绝不知中统之久改至元也又文忠仪真馆中
 杂题持节江头久食鱼馆人供雁意踟蹰呼儿细看
 云间足恐有中原问讯书则故第之名落雁池也固
 宜(事详元史及/宋濂题后)王逢读国信大使郝公帛书诗注公
 羁旅日有以雁四十饷公内一雁体质稍异命畜之
 于后雁见公辄张翮引吭而鸣公感悟择日率从者
卷二十三 第 43a 页 WYG0542-0740c.png
 二十七人具香北拜二人舁雁跽其前手书尺帛亲
 系雁足且致祝曰累臣某敢烦雁卿通信朝廷雁其
 保重欲再拜雁奋身入云而去未几虞人获之于苑
 中以所系帛书托近侍以闻上恻然曰四十骑留江
 南曾无一人雁比乎遂进师南伐越二年宋亡书今
 藏诸秘监河南主客刘澹斋云
六泉出六泉洞
甘泉在宝应山味甘如饴
卷二十三 第 43b 页 WYG0542-0740d.png
 沁水县
龙冈在县东二里
夫妻岭在县东十五里迤东三十里连仙翁山岭上高
 峰为尖山山东数十里有紫沙门相传夫妻挽车力
 穷而毙张昌诗夫妻推车上长坂化为两鸟常相偶
  杨㯹复授建州刺史镇车厢及齐神武围玉壁别
 令侯景趣齐子岭檦恐入寇邵郡率骑禦之景闻㯹
 至斫木断路者六十馀里犹惊而不安遂退还河阳
卷二十三 第 44a 页 WYG0542-0741a.png
拾崇凹岭在县东十五里连将军腰小尧岭
马邑山在县东二十里金志沁水有鹿台山沁水马邑
 山 通考有沁水鹿台山马邑城
偃月山在县东三十里一名车辋山
峰岳山在县东四十里上有峰岳寺
三皇岭在县东五十里
紫金山在县东五十五里
仙翁山在县东六十里东南三十里连子沙腰东十五
卷二十三 第 44b 页 WYG0542-0741b.png
 里连榼山高压群岫繇仙翁而东南高峰倏峙是为
 三缠凹
三缠凹在仙翁山东南距县七十里有奇明崇祯六年
 三月丙午山西兵击贼于阳城北张道浚设伏于三
 缠凹贼至伏起击之斩其魁生擒贼首满天星闯王
 贼大奔巡抚许鼎臣献俘阙下奏道浚功第一按此
 闯王非高迎祥也
熊耳山在县东六十里繇佛庙岭而东两山高峙
卷二十三 第 45a 页 WYG0542-0741c.png
佛庙岭在县东六十里
林村岭在县东六十里
凤凰山二一在县东七十里连大尖山高峰迤东连岳
 阳浮山界相传秦始皇斩绝二十馀步一在县东北
 十五里
孤山在县东八十里一名笔山邑人常评事伦十五岁
 著笔山赋曰山形噩山色碏驱神兵加斧凿
榼山在县东九十里清泉飞阁松柏参霄白松三左二
卷二十三 第 45b 页 WYG0542-0741d.png
 围一丈五尺右一差小高胥数丈肤理莹腻似雪山
 中万松皆然此其巨者耳明张五典三松说曰密县
 白松彼一此三其数不敌也今存二
金山在县东九十里古端氏城西南
卧牛山在县东百里一名大岭横亘十馀里上有西子
 梳洗台东北为栏杆岭又东下陡立一峰名散石台
文笔峰在卧牛山东一名华盖
嵬山在县东百里群山绵延一名隗山 唐志端氏有
卷二十三 第 46a 页 WYG0542-0742a.png
 隗山按山在古端氏城东势甚峻巅有浮图下有九
 龙祠
西岳神山在县东百一十里山麓有贾封镇在贾封者
 为西岳神在湘峪者为东岳神
岳神山在县东百二十里凤台界高十里迤东北四十
 里连老马岭山麓为湘峪村 张慎言勒石曰肫岳
樊山在县东百二十五里山后即可乐山 午亭诗注
 樊山一名芙蓉九蕊山 陈廷敬老姥掌游记上党
卷二十三 第 46b 页 WYG0542-0742b.png
 南三百里有山曰方山又南十五里曰洞阳山又南
 十五里曰樊山三山高出地上皆直下万仞繇樊山
 则枝分条披为峰为壑为𡼏为㟧为巘为峦为岫为
 岩其又南则砥柱析城岩壁重复如楼堞如墉隍如
 玦如环缭络数百里其中长川夹岸若断若连盖陟
 樊山之巅皆见焉樊溪东涘在山之南有曰老姥掌
 数十里之内联岚亘辉俯可抟撷如置诸掌 昔以
 掌名肖其形矣
卷二十三 第 47a 页 WYG0542-0742c.png
元天洞在县东一百三十里燕丹砦上
吴山在县东百四十里山半有贾寨迤逦至东北为蟠
 龙岭上有马跑泉
空仓岭在县东百五十里高平界相传秦白起诡运米
 置仓于此以绐赵括
老马岭在县东百五十里高平界迤北五十里连秋峪
 岭
雕黄岭在县东百六十里长子界崔府君迹见搜神记
卷二十三 第 47b 页 WYG0542-0742d.png
秋峪岭在县东百七十里高平长子界迤北三十五里
 连宇峻岭
子沙腰在县东南八十里连方山南十五里连眼子腰
 梁家庄阳城界下有沁河
石楼山在县南二里崚嶒崒嵂形似楼台山半旧有石
 楼后废下有濯缨泉入杏谷水 何景明石楼赋沼
 清溪跨绝涧控天梯钩石栈罗群山于膝下挺层台
 于天半 彭甫六柳庄记沁之南一里许有山曰石
卷二十三 第 48a 页 WYG0542-0743a.png
 楼林峦峭壁川原奥衍其畔有田田有泉自地涌出
 清冽可爱
鹿台山在县南二十五里迤东北二十里连石楼山御
 屏山又迤东二十馀里连夫妻岭高峻阴森夏日积
 雪山有文石冈双蟾岭巅上时闻仙乐声 水经注
 阳泉水出鹿台山山有水渊而不流 王恽鹿台山
 诗注在泽州沁水县南二十里时被安西王命伐石
 于此诗曰远寻文石冈来历南山缠鹿台台为山幽
卷二十三 第 48b 页 WYG0542-0743b.png
 径蟠古篆后峪行未尽前岭已当面行经双蟾岭石
 怪惊变现闯首槲树间气自太古练 山海经有鸟
 状如雄鸡人面名曰凫徯
小尧岭连鹿台山
御屏山在县西南二里形似屏
南阳仙洞在县西南五十里南阳村南山洞名仙人碣
 洞口辟虚牖石莲倒垂进数武石云层涌色苍白又
 百武洞高至五六丈广半之有石床石龟石龙石狮
卷二十三 第 49a 页 WYG0542-0743c.png
 石象又一里有石莲台石佛石鼓击之声彻洞外后
 有窦时闻风涛声云
凤原冈在县西半里高二里连玉岭高峰繇玉岭迤逦
 而下平冈袤衍一名平原岭水环抱
玉岭在县西五里迤西袤三十里连东坞岭繇东坞岭
 东南而下起伏蜿蜒至此突峙峻峰俯挹群岫有涧
 曰龙池
烽燧岭在县西二十里明初驻师于此
卷二十三 第 49b 页 WYG0542-0743d.png
汉岭在县西三十里保义村相传汉光武讨铜马贼
 经此
杏谷在县西三十里
天子岭在县西三十里保义村东南相传萧王讨铜马
 经此
阜山在县西四十里隋书名辅山 五朝志沁水有辅
 山 金主簿瓜尔佳升擒贼常文宪作阜山战胜传
历山在县西五十里有舜庙庙侧有沩汭二泉北有大
卷二十三 第 50a 页 WYG0542-0744a.png
 洪池小洪池西北有陶壑 谷幽榛密民居鲜少
黄士洞在历山西内有丹灶石床
丹坪山在县西六十五里白华村有下叠中叠上叠上
 叠有泉巅有平地三十亩山下为丹沟岳将军七砦
 之一
关子门在县西翼城界东南十馀里连拾崇凹岭
东乌岭在县西北四十里南连关子门杏水源岭麓
 地理志名黑岭避宇文讳易今名 县志穆天子传
卷二十三 第 50b 页 WYG0542-0744b.png
 钘隥即此二山(山西郡县志多书/钘隥胥涉傅会)
碧峰山在县北三里递高四里盘踞五里东连凤凰山
 又东连车辋山至河头村下有沁河西十馀里连清
 风岭高峰又十馀里连东坞岭峭壁茂林建五龙神
 庙有灵泉东崖有槲树鼓掌声应一名惊鸡树
大尖山在县东北二十里东数里一冈横亘北跨岳阳
 浮山二县袤五十馀里名横岭鹤鸣老人图记曰长
 城
卷二十三 第 51a 页 WYG0542-0744c.png
三尖山在县东北三十里三峰并峙
宇峻山在县东北百里长子界古名巨峻山 五朝志
 端氏有巨峻山 金志端氏有石门山巨峻山 迤
 北三十里连雕黄岭迤南折六十八里连佛庙岭又
 西南三十里连三皇岭岭下乃郑庄也
洪谷唐洪谷子荆浩字浩然隐太行洪谷工丹青尤长
 山水为唐季之冠所谓荆关董巨也
石门山
卷二十三 第 51b 页 WYG0542-0744d.png
沁河在县东十五里源出沁源县绵山经岳阳县东大
 匠村入县界大将村西南流经佛庙岭紫金山间又
 经三皇岭车辋山间凡五十馀里至郑庄村又南合
 梅河又东南流五十里至端氏镇又南流三十馀里
 至武安镇入阳城界西南流百五十里至河南济源
 县境复折而东经河内武陟入黄河 水经注沁水
 又南与骉骉水合水出东北巨峻山乘高泻浪触石
 流响世人因声以纳称西南流注于沁沁水又南与
卷二十三 第 52a 页 WYG0542-0745a.png
 秦川水合水出巨峻山东带引众溪积以成川又西
 南径端氏县故城东昔韩赵魏分晋迁晋君于端氏
 县即此是也其水南流入于沁水 金地理志济源
 县有太行山以沁水为界西为王屋东为太行 河
 有曲堤渡 郑庄渡 武安渡 沁河在怀庆府城
 北二里 枋口水在济源县东北三十里两山之间
 沁水经焉旧以枋木为门故名晋司马孚垒石为之
 又名沁口 沁水自太行南出由枋口而东会尧王
卷二十三 第 52b 页 WYG0542-0745b.png
 泉水又东丹水注之 魏建义元年六月葛荣使其
 仆射任褒率车三百馀乘南寇自沁水
梅河源出东乌岭梅谷村东涧东流三十馀里合梅谷
 沟水名梅水又东流至县东南合杏水又至河头五
 十里入沁河
杏河源出东乌岭陜沟村南涧南流三十馀里合杏谷
 沟水名杏水折而东十馀里合梅水
海子河源出秋谷岭西南流至端氏入沁河
卷二十三 第 53a 页 WYG0542-0745c.png
玉溪河源出空仓岭西北流五十里至金峰东合海子
 河
慈泉在樊山巅 陈廷敬慈泉铭序樊山之阳高千仞
 未至巅百步有泉在山径沙石间坎甃清澈味甘冽
 异他水不盈不涸百鹤阡在其东故名慈泉
灵泉在笔峰山五龙庙内深尺许旱涝恒盈少污辄涸
 虔祷辄应相传饮之却疾云唐李端金李广明陈清
 胥有诗
卷二十三 第 53b 页 WYG0542-0745d.png
义井在县西二十里义井村地少水一井味甘百里人
 以次而汲无敢少紊
芦河在县西四十里发源鹿台山西流至阳城县东十
 八里入沁河
可陶溪在历山西北传为舜作陶器地
龙潭在县西北二十里
马跑泉在汉封村内石崖上相传萧王马跑地得泉
濯缨泉
卷二十三 第 54a 页 WYG0542-0746a.png
 
 
 
 
 
 
 
 
卷二十三 第 54b 页 WYG0542-0746b.png
 
 
 
 
 
 
 
 山西通志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