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二
卷二十二 第 1a 页 WYG0542-069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二十二
  山川(六/)
朔平府
 右玉县
骆驼山在县东三十里兔毛马营二河源此
盘石岭在县东四十里
蹄窟岭在县东五十里高数十丈递高十里盘踞三十
卷二十二 第 1b 页 WYG0542-0691b.png
 里连左云县界高山堡北连边墙三十里上有三峰
 相传汉王昭君出塞道经此岭有马蹄迹至今尚存
红土岭在县东南十五里
牛心山在县东南四十五里牛心堡南递高八里旋折
 而上孤峰插云盘踞数里巅平麓圆上建玉皇阁四
 望无际左右开黑石二峡嵚崎空洞似牛晴然土人
 曰此牛心孔窍也冬不积雪夏不生草山下清泉澄
 澈潺湲号为胜地
卷二十二 第 2a 页 WYG0542-0692a.png
大南山在县南三十里威远堡东北十五里形如华盖
 高百仞递高十里四周盘踞四十里一名贺兰山又
 名贺人山山半有元洞中竖孝文碑记夏拂凉飙冬
 涌温泉邑胜地也 宋咸平初李继迁犯河东西境
 知石州韩崇训追袭之至贺兰山而还
萧通元洞在县南三十里大南山阳洞口高四尺邃六
 尺萧通元土人传第八仙云
长鸡岭在大南山
卷二十二 第 2b 页 WYG0542-0692b.png
黄土山在县南五十里
碧峰古洞在县南九十里平鲁县界土人传真仙栖此
张良洞在县南百里土人传张良栖此未覈岂白登之
 役尝扈从而至止耶
纱帽山在县南威远堡东二十里下有海窟广一亩水
 殊澄冽
石香炉峰在县南威远堡西二十里三山鼎峙
泥沟山在威远堡南五十里山多文石具山水花木形
卷二十二 第 3a 页 WYG0542-0692c.png
 琢而成器
尖山在县西南威远堡界尖峰叠秀中有圣水堂祷雨
 辄应一名圣水山
盘谷在威远堡西
雷公山在县西十里高二十丈有奇延袤数十里北连
 边外南接云石堡下有神泉祷雨辄应 峭峦溁涧
 山巅白石久暵则色燥似焚将雨则润生似础
莺窝山在县西十四里高峰矗起陟巅可眺百里旁列
卷二十二 第 3b 页 WYG0542-0692d.png
 小峰四
华林山在县西三十里
歪头山在县西三十里杨千户河源此
总瞭山在县西四十里云石堡界
混元峰在县北二十里杀虎口东高十五丈东北胥连
 边外盘踞数十里上建元帝宫山半有清泉乃广义
 河之源也
杨铁山 黄家山 边家山 平桓山 玉林山 台
卷二十二 第 4a 页 WYG0542-0693a.png
 印山 东团山 毡帽山 圣山(以上九山胥在/右玉见大同纪)
长安岭 芒牛岭(二岭胥在右/王见大同纪)
无二山 石堂山 桃山 红山(以上四山胥在威/远卫见大同纪)
东大河在县东南发源左云县界北流入南大河
南小河在南关外发源县东蹄窟岭暨东北风神台后
 柳沟泉
南大河在县南三里即沧头河东河也
双河在县南四十里双河屯发源村西南山泉
卷二十二 第 4b 页 WYG0542-0693b.png
沧头河在威远堡南百五十步发源平鲁县西泉儿山
 东流折北入县境经威远城南门外环西而北汇沧
 水经县西门外汇马营兔毛诸河出口入黄河
十八滩在威远堡西涧回泉绕广袤数十里土人修禊
 于此所谓盘谷流觞也
圣水潭在威远堡西三十里尖山麓左有天桥右有龙
 湾祷雨辄应
杨千户河在县西云石堡界发源西三十里歪头山繇
卷二十二 第 5a 页 WYG0542-0693c.png
 秦家堡经西门外入马营河
马营河在县北七里发源东七十里左云县界橐驼山
 下师家口西流至城北汇沧头兔毛诸河出口外
广义河在县北十八里发源樊家窑混元峰半潺湲秀
 澈流至杀虎口南门外汇兔毛河马营河出口外
兔毛河发源东北十里橐驼山下响水沟西流至城北
 八里会马营诸河流出口外东胜州入黄河
柳沟泉在县东北风神台后利可溉圃
卷二十二 第 5b 页 WYG0542-0693d.png
三家河
王石匠河
萧官人河
石温泉 红草泉 东流泉 三里泉(胥见大同/纪在右玉)
打鱼河 见大同纪在威远堡
 朔州
神武尖山在州东南百馀里即武州山之别峰也昔贺
 拔氏宗族居此
卷二十二 第 6a 页 WYG0542-0694a.png
阿敦山在县东南金罗索族子哈里从罗索追及辽天
 祚于朔州阿敦山天祚从数十骑逸去罗索遣哈里
 及珠德勒往见谕之使降天祚待于阿敦山之东罗索
 因获之
禅房山在州南七十馀里递高八里巅覆云辄雨
辘轳坪在禅房山西
梨园山在州西南六十里连宁武军山
翠屏山在州西南七十里宁武县界东至石碣峪北接
卷二十二 第 6b 页 WYG0542-0694b.png
 马骏山南通宁武军山口西至托罗台高下往复二
 十里有奇盘踞二百里有奇山数平峰有石洞洞有
 石佛盛夏阴崖积雪
石碣峪在翠屏山东
蒋山在州西南八十里
东灵山在州西南百馀里旧武州境接宁武山界 金
 萧融为武州刺史尝建亭台 霍鹏朔州城楼诗但
 说东灵萧刺史那知北塞晋阳侯
卷二十二 第 7a 页 WYG0542-0694c.png
蜚鱼洞在州西二十五里
单于岭在州西三十里鞍子岭北
门家岭在州西三十里高漫坡十五里南连鱼渠岭北
 连黑垛山
小峪在州西三十里小北岔草木不彫风景长春
鱼渠岭在州西三十五里盘道高五里南连双岭北连
 门家岭石上有鱼形
双化岭在州西四十五里石道高五里东西盘踞百里
卷二十二 第 7b 页 WYG0542-0694d.png
 有奇西连安子坪北连鱼渠岭中有石道日西灵光
 回照
西华岭在州西五十里递高十里盘踞四十里东连鞍
 子鱼渠岭一名黄华岭盛暑犹寒 史记赵武灵王
 之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正义黄华盖西
 河侧之山名也
鞍子岭在州西六十里西山后高四里西连西华岭形
 似马鞍
卷二十二 第 8a 页 WYG0542-0695a.png
北岔在鞍子岭东北
三塔㟴山在州西北二十五里高四里馀盘踞二十馀
 里西连黑垛山山半有泉名圣水井祷雨辄应建三
 塔嵬泉祠有三塔西塔尤高
黑垛山在州西北三十里高十里馀盘踞四十里东连
 三塔㟴山南连门家岭西北胥连土坡出群山表俯
 瞰百里上有唐丰王墓 通考唐昭宗第三子名祁
 天祐元年封薨葬于此墓前石砌神道四周有濠堑
卷二十二 第 8b 页 WYG0542-0695b.png
 遗迹
顾北岭在州西北四十里高十里馀盘踞二十五里土
 人有母尝被俘子日登岭望母后葬于岭故名
另山在州西北六十里高漫坡袤十里盘踞六十里四
 周胥连土坡
龙虎山在州西北九十里一名上木角唐鄂国公墓在
 此
元姬山在州北三十里高五里馀盘踞二十馀里 后
卷二十二 第 9a 页 WYG0542-0695c.png
 魏道武侍姬李氏善讴卒葬此山故名
宝峰山在州北四十里高五里馀盘踞二十馀里南连
 安家岭坡涧 明嘉靖间山麓倾现石佛像二一老
 一稚备具神工其光似玉其响似金民建寺于上故
 名
玉屏山在州北六十里高漫坡十里馀盘踞二十五里
  州志金李纯甫居此自号王屏山主人日与禅僧
 士子游以文酒为事(按蔚州有玉屏山乃李纯甫/所栖也岂纯甫亦尝侨朔耶)
卷二十二 第 9b 页 WYG0542-0695d.png
弹子山在州北八十里漫坡十里馀南连平鲁王冒儿
 窑石坡
卧龙冈在州北
苗家山在州东北三十里石磴裁通人行递高十五里
 盘踞四十里东南连洪涛山西连土坡北连契吴山
契吴山在州东北五十里高十馀里盘踞三十里东北
 连洪涛山南接苗家山西土坡
七岭山后魏永兴五年七月丙戌南次定襄大落城东
卷二十二 第 10a 页 WYG0542-0696a.png
 踰七岭山田于善无川
腊汗山厍狄干曾祖越豆眷魏道武时以功割善无之
 西腊汗山地方百里以处之后率部落北边因家朔
 方
大青山东接察罕儿界迤北而西直抵袄儿都司以黄
 河为界北有数口胥通大漠高百馀仞袤三百馀里
 广百馀里中产松柏材木望之苍翠似画屏按后汉
 书五原郡西安阳北有阴山徐广曰阴山在河南阳
卷二十二 第 10b 页 WYG0542-0696b.png
 山在河北括地志阴山北戎地在朔州北塞外丐奴
 依阻其中汉武克之置阴山县辽史丰州振武县汉
 定襄郡盛乐县背负阴山前带黄河元魏尝都此明
 一统志旧通志古丰州境有黑山与云内州夹山东
 西相连大青山即阴山黑山而夹山即红山摩天岭
 诸山也又芒于水南径钟山水经注曰山即阴山归
 化城元延祐间修道碑载大青山为祁连山边外称
 天为祁连金时置静州天山县故名大青山为祁连
卷二十二 第 11a 页 WYG0542-0696c.png
 山 水经河水自临河县东径阳山南阳山即阴山
 也山在中国之极北故名阴山水北曰阳山在河水
 之北故亦谓之阳山徐广云阴山在河南阳山在河
 北非也
天德山在朔州北辽太祖平党项遂破天德军掠吏民
 以东即此若汉李陵自居延行至天德山在今甘州
 西北非归化城近地也
牟那山在朔州北三百里隋大同城址在此近有耳觜
卷二十二 第 11b 页 WYG0542-0696d.png
 城又有秦长城
夹山在朔州北三百四十里辽主天祚避金师奔夹山
 即此
黑河发源大青山东九十九泉经归化城南二十里西
 流至脱脱城西南伏流入黄河 水经河水屈而流
 白渠水注之 水经注水出塞外西径定襄武进县
 故城北西部都尉治王莽更曰伐蛮世祖建武中封
 赵虑为侯国也白渠水西北径成乐北郡国志曰成
卷二十二 第 12a 页 WYG0542-0697a.png
 乐故属定襄也魏土地记曰云中城东八十里有成
 乐城今云中郡治一名石卢城也白渠水又西径魏
 云中宫南 明一统志黑河古丰州界源出官山西
 流入云内州界至东胜州入黄河 汉志云中郡武
 进白渠水出塞外西至沙陵入河 云中郡武皋荒
 于水出塞外西至沙陵入河 元朱思本得帝师所
 藏梵字图书黑河源自渔阳岭之南水正西流凡五
 百馀里与黄河合
卷二十二 第 12b 页 WYG0542-0697b.png
桑乾河在东距州四十里
鄯河在州东五十里
泥河在州东七十里州西五里
沙楞河在州东南三十里脉通海眼日夕水潮流经贾
 家庄
三泉在州东南六十里泉三圆胥盈轮深不可测
南泉在州南五里
灰河在州南五十里源出宁武军山口至红崖儿村伏
卷二十二 第 13a 页 WYG0542-0697c.png
 流十五里至塔底村南涌出经城南五里至马邑入
 桑乾峪土人名南河又名蔚李河在南五里又东流
 距州四十里
杨泉在州西南九十里尝有鲤鱼化虹之异
七里河在州北七里出洪涛西北山下流经酸刺村东
 南合灰河土人名北河 流经东七里有洲似台流
 水周环涛濑不少湮相传日晡恒见美女垂钓焉
涧河在州北十里发源团堡西一名河东河在州东
卷二十二 第 13b 页 WYG0542-0697d.png
 十五里一名七里寨河在州东北七里
腊河在州北二十里洪涛山之阳水连桑乾
宁边河在州北二百馀里西流 后魏皇始元年春正
 月大蒐于定襄之虎山因东幸善无北陂
圣水井在三塔㟴山下潦不溢旱不涸祷雨辄应
御井在州北古城内相传刘武周开
东井在城东南隅
南井在南门内
卷二十二 第 14a 页 WYG0542-0698a.png
西井在西门内城中东南西三井与御井水胥清甘
 马邑县
太和岭在县西南五十里
雁门关山在县东南六十里代州界关下至广武即马
 邑界
紫金山在县南五十里递高二十里有奇亘数百里连
 笔架山东西胥接代州境险峻盘踞相续不绝
笔架山在县南五十里
卷二十二 第 14b 页 WYG0542-0698b.png
余都谷在县南山阴界
双化岭在县西七十里界连朔州
雷山在县西北十里高三里盘踞八里西接朔州元姬
 山山有六峰下有源泉出焉
洪涛山在县北十里雷山东高三里盘踞八里连雷山
 西接朔州元姬山上有五峰下有七泉涌出名黄道
 泉土人又名洪涛泉即㶟水也一名神头山巅有神
 婆遗迹土人传神姬携子游山因留迹手足暨梳篦
卷二十二 第 15a 页 WYG0542-0698c.png
 胥印石深入一寸又名神婆山又名㶟头山 水经
 注湿水出于累头山一曰治水泉发于山侧沿坡历
 涧东北流出山 汉志注阴馆楼烦乡景帝后三年
 置累头山治水所出东至泉州入海过郡六行千一
 百里莽曰富代 金志马邑有洪涛山㶟水又曰桑
 乾河山下有桑乾河神庙碑刻具存
马头山在县北十五里高三里盘踞十里西连洪涛山
 列朔州苗家山左山有三峰中峰尤高形似马头
卷二十二 第 15b 页 WYG0542-0698d.png
洪濠峪在县东北十里
黄榆冈
桑乾河发源黄道泉金龙池二水汇于喇河复流经县
 城西南东三面西至鄯河东入山阴县河阳堡界
 桑乾水发源喇河口西北至洪涛山黄道泉与金龙
 池水合流至邑之西而南而东至鄯河三十里下流
 少缓冱寒成冰自鄯河以西至西郭又北至水源胥
 不冰烟雾恒似瑞云焉 祝志按水经其河源自汾
卷二十二 第 16a 页 WYG0542-0699a.png
 阳燕京山之天池伏流至朔州马邑县雷山之阳汇
 为七泉曰上源曰玉泉曰三泉曰司马洪涛曰金龙
 池曰小卢曰小浦七泉合流于新磨村是谓桑乾河
 经小泊村至县治西又经水磨头新坟西河底榆林
 鄯河泥河诸村东南流入山阴境朔州北有七里河
 西北下峪有腊河南山有灰河及雁门关太和岭诸
 水自南而北者悉归之过应州则浑源水自东来又
 沿弘州之襄山至顺圣则葫芦河水注之经广灵灵
卷二十二 第 16b 页 WYG0542-0699b.png
 仙定安而西以至㶟阳之阳河怀来之沩河又滑石
 之水自东北来者及山西之水皆合是为合河至宛
 平县境分而为二一从葫芦河东南入海一从金口
 络至都城东合白河入海此河之源委也 桑乾河
 繇阳高入直𨽻境顺圣西城历顺圣东城保安州而
 东南流至怀来南入缙山出水关入宛平县境以出
 芦沟桥东南至看丹口分二支一流至通州高丽庄
 入白河一南经固安县至武清县小直沽与卫河合
卷二十二 第 17a 页 WYG0542-0699c.png
 流入海 水经湿水出雁门阴馆县东北 水经注
 湿水出山径阴馆县故城西县故楼烦乡也汉景帝
 后元三年置湿水又东北流左会桑乾水县西北上
 下洪源七轮谓之桑乾泉即溹涫水者也耆老云其
 水潜承太原汾阳县北燕京山之天池桑乾水自源
 东南流右会马邑川水水出马邑西川俗谓之磨川
 其水东径马邑县故城南东流桑乾水 后魏昭成
 二年五月朝诸大人于参合陂议欲定都㶟源川连
卷二十二 第 17b 页 WYG0542-0699d.png
 日不决从太后计而止二十二年东巡至于桑乾川
  登国二年十月幸㶟源 天兴三年五月至马邑
 观㶟源 泰常四年五月至㶟水观鱼 通考后魏
 景穆帝立五岳四渎庙于桑乾水之阴 辽统和二
 十二年十一月至桑乾渔猎 元成宗加封桑乾河
 神广济王制朔州桑乾河源会雁门流通马邑可加
 封协应广济王 元至治三年二月治桑乾道 泰
 定帝二年闰正月治桑乾道
卷二十二 第 18a 页 WYG0542-0700a.png
㶟水源出马邑即雷山洪涛山下之渊泉桑乾之源是
 也汉书谓之治水 水经注谓之溹涫水 五朝志
 神武有桑乾水 元志芦沟河其源出于代地名曰
 小黄河以流浊故也
鄯河在县东三十里
恢河一名灰河在县南五里发源宁武山口北流经红
 崖村伏流十五里至塔底村复出经朔州至县南东
 流而北折入桑乾河春冰开合济渡最艰
卷二十二 第 18b 页 WYG0542-0700b.png
黄水河在县南二十里
三泉二一在县南五十里一在县东五十里胥平地涌
 出水清冽盛寒不冻
小泊泉在县西北五里源出不竭蒲萍茂密
小浦泉在县西北五里渊深不竭四周蒲苇殊茂
黄道泉在县西北八里洪涛山下一名洪涛泉渊深莫
 测相传通宁化天池
上源泉在县西北十里雷山前
卷二十二 第 19a 页 WYG0542-0700c.png
金龙池水在县西北司马泊鄂国公庙前 后魏以来
 相传池有二龙时化为马一骊一黄天阴晦辄出田
 间牝马遇之生驹神骏或有角如鹿茸然后尉迟敬
 德尝收而乘之马奔欲入池敬德抱池边柳柳为之
 旋迹尚存又传通怀仁县金龙山泉 西北旧有水
 围禅院扁曰水月如来四周胥水中搆兰若
细芦湾泉在县西北一名戏龙湾泉源不竭𣲖同金龙
 池水土人传二龙戏此
卷二十二 第 19b 页 WYG0542-0700d.png
玉泉在县西北雁门山西一泓澄澈上建龙王庙祷雨
 多应
三跳涧北十里土人传尉迟敬德乘马策而东至西河
 底村沟涧横列马一跃而过者三
泥河在县东北三十里
黑河发源大青山东九十九泉西流经归化城西南入
 黄河一支繇县北二十里喇河口流入桑乾河
 左云县
卷二十二 第 20a 页 WYG0542-0701a.png
李洪岭在县东三十里云西堡界
焦山在县东六十里高山城北孤峰突起上有寺缘空
 洞而下临肖画河土人曰肖画之名殆为焦山设也
石佛寺山在县东九十里一名佛窑山迤东数武石窦
 喷水山即拓跋魏时石窑也
双化岭在县东九十里大同界盘踞百馀里岭西有古
 刹
龙王堂二一在县东南三十里所谓龙岩呈秀也一在
卷二十二 第 20b 页 WYG0542-0701b.png
 县北二十里山前有龙泉祷雨辄应二景胥可玩
大峪山在县东南六十里双峰对峙川涧中绕林木森
 郁石炭滋殖袤亘数十里南通雁门关
红羊峪在县南四十里
四峰山在县南六十里四山并峙突兀凌空连吴家窑
 东山接怀仁县界
雕峪在县南七十里有雕窠寺
孤山在县西北二十里孤峙流泉上得泉而山不孤矣
卷二十二 第 21a 页 WYG0542-0701c.png
橐驼山在县北十里接右玉县界
弥陀山在县北四十里东西袤百里北连口外
黑龙王山在县北四十里宁鲁堡西峻峰巀㠔远眺左
 云城殊似棋局
长城岭在县东北三十里迤逦不绝上有禦敌形迹
马头山在县东北八十里助马堡界逶迤向东状似马
 首两耳尤肖陟其巅则边外丰州滩威宁海松树山
 胥在指顾中矣树木不生炎暑恒寒一名长城岭
卷二十二 第 21b 页 WYG0542-0701d.png
东石山 傅家岭 抗棱山 门家山 雕窝山(五山/胥见)
 (大同/纪)
头道河源出县东三里站马沟明副总兵赵岢所浚也
马家河在县东廖家河之源
照天泉在县东三十里云西堡界西流注东南村村傍
 岭下又有巨泉气恒温名温泉村
纸房头河在县东四十里旧高山西南石壁涌泉北流
 折东
卷二十二 第 22a 页 WYG0542-0702a.png
石窟泉在县东九十里石佛寺山石窦喷水最清冽所
 谓石窟寒泉也王达善诗一𣲖元从石罅来湛于秋
 镜绿于苔
廖家河在城南源出县东马家河西流经南门外折北
 经武家园复折东环城南合浑河以入桑乾
马头河在县南三十里发源石厂沟经臧家店黄家店
 至吴家窑东南流出大峪口
温泉在西门外旁有小滩冱寒时草恒绿名半亩青
卷二十二 第 22b 页 WYG0542-0702b.png
龙泉在西北孤山之阳左建龙神祠祷雨多验泉水东
 流
肖画河在县北三里发源龙泉又汇西南诸涓流东流
 至旧高山汇纸房头水绕高山城北繇云冈折而南
 汇大同县南十里之十里河
 平鲁县
魁星台山在东门外孤峰高耸戍兵护城
橐驼嘴山在县东五十里东西二沟中有丘陵殊肖橐
卷二十二 第 23a 页 WYG0542-0702c.png
 驼嘴
赤岔山在县东南三十里递高八里盘踞数十里东连
 右玉界南连朔州小峰山群峰蜿蜒
黄草梁山在县东南八十里递高十五里盘踞百馀里
 崇冈峻岭回环盘绕中多林木界连朔州怀仁诸山
北岳峰山在南门外与北固魁星台鼎峙
天门山在县南四十里井坪城北界高五里盘踞数十
 里峻岭突峰东西连朔州诸山中为南北通衢往来
卷二十二 第 23b 页 WYG0542-0702d.png
 时驻骖焉山下有石洞泉殊冽
十二连山在县南井坪西南十五里打鹰沟诸村上有
 十二峰苍翠绵亘巅为杨六郎寨
马晾山在县西二十里相传唐尉迟公晾马于此一名
 马晾沟
迎恩山在县西三十里
寺怀山在县西四十里递高七里盘踞数十里连乌龙
 洞诸山
卷二十二 第 24a 页 WYG0542-0703a.png
乌龙山在县西五十里两山夹壑下有乌龙洞邃藏窈
 泉炎暑凝冰祷雨者获滴露如珠雨辄降
大头山在县西北四十里盘踞数十里下有大嘴沟樊
 家河响泉诸水乃汤西河之源也 县东西诸水胥
 繇山麓流出口外
磨儿山在县西北五十里山形险峻周环似磨古用武
 地也傍有碧峰古洞幽杳莫敢入今连县北碾儿山
 磨儿当即碾儿
卷二十二 第 24b 页 WYG0542-0703b.png
北固山在邑城内正北高十丈有奇背筑敌台凭高望
 数十里明总督翁万达题名最高峰千佛洞寺壁相
 传龙破壁飞去至今白石半片雅似鳞甲
王化山在县北七里相传仙人采药于此
朔州岭在县北十里
碧峰山在县北二十里三层洞北两峰并峙中凹后突
 上建观音塔可眺数十里
碧峰洞在三层洞观音塔北四周胥山上有石洞
卷二十二 第 25a 页 WYG0542-0703c.png
断桥栖在北峰山上石岩壁立数丈中有石窑前有深
 堑悬板而进撤之则人兽胥不能犯
泉儿山在县北三十里高五里盘踞数十里旁有牛洞
 沟老蛇沟石湾子王定窑海子窊诸山乃沧头河之
 源也
碾儿山北三十里形似碾
红山在县北四十里递高八里盘踞数十里土石胥红
石香炉岭在县北四十里巅平而方左右两山夹峙形
卷二十二 第 25b 页 WYG0542-0703d.png
 似香炉
马蹄梁山在县东北三里山坡石有马蹄迹深五六寸
龙泉山在县东北二十里龙泉寺村递高三里盘踞数
 十里连右玉北山突屼东西二峰壁立上建寺
三层洞在县东北二十里山有石洞三层相传仙人采
 药王化炼丹于此洞北明成化间建观音塔
南山 双山并峙
黑驼山在井坪所
卷二十二 第 26a 页 WYG0542-0704a.png
中东山 西平山 吕公山 小青山 磨山相传汉
 斩把委王于此有石洞胥在平鲁县
榆树梁在朔平府境边外递高三里盘踞十里通平鲁
 县境边外大榆树湾小榆树湾山险多榆树
白道梁在朔平府境边外递高三里盘踞十里元魏征
 柔然尝出白道 水经注芒于水西南径白道南谷
 口有长城在右侧带长城背山面泽谓之白道南谷
 有城自城北出有高阪谓之白道岭沿路惟土穴出
卷二十二 第 26b 页 WYG0542-0704b.png
 泉挹之不穷顾瞻左右山树之上有垣若颓基焉沿
 溪亘岭东西无极疑赵武灵王之所筑也
红山东接榆树梁西抵喇嘛湾有红山口 水经河水
 南入桢陵县西北 水经注缘胡山历沙南县东北
 两山二县之间而出予以太和中为尚书郎从高祖
 北巡亲所径涉县在山南王莽之桢陵也北去云中
 城百二十里县南六十馀里有东西大山山枕河河
 水南流脉水寻经殊乖川去之次似非关究也
卷二十二 第 27a 页 WYG0542-0704c.png
摩天岭在黑城东高五里盘踞二十里
蜈蚣坝在大青山碛口通瓦喇诸地
半个山 黑青山 照壁山 三山胥在平鲁县西边
 外
头道河 二道河 三道河 胥在朔平府境边外即
 兔毛河水也西流经红城一名红河又西南流至岔
 河口入黄河
七星湖在黄河东岸内有七水眼旋转望之似星其馀
卷二十二 第 27b 页 WYG0542-0704d.png
 水泉水泊尚有数处土人多不知名 七星湖即古
 之所谓沙陵湖也
清水河在平鲁县边外源出平鲁县边内西北诸山经
 大水七墩二口流出口外合边外诸水西北流至岔
 河口入黄河 水经河水又东南左合一水 水经
 注水出契吴东山西径故里南而北俗谓之契吴亭
 其水又西流注于河
宁边河在平鲁县西边外
卷二十二 第 28a 页 WYG0542-0705a.png
西涧泉在县西南一里水涌上
泉儿沟在县西北三十里大嘴沟村繇樊家河流出大
 水出口
石花井在县西北三十里凿石出泉
汤溪河在县西北三十五里源出大头诸山泉北汇大
 嘴沟樊家河响水泉流寖巨经大河堡水口出口外
 一名汤旗河一名汤西河
沧头河在县西北三十五里源出县西北泉儿山郭家
卷二十二 第 28b 页 WYG0542-0705b.png
 窑繇牛洞沟老蛇泉儿诸沟东过石湾子碾儿山汇
 海子窊王定窑诸水成河繇三层洞南北流出县境
 经威远右玉汇兔毛河出口流入黄河 水经注中
 陵川水出中陵县东南山下北俗谓之大浴山其水
 亦取名焉东北流径中陵县故城东北俗谓之北右
 突城王莽之遮害也十三州志曰善无县南七十五
 里有中陵县世祖建武二十五年置其水又西北右
 合一水水出东山北俗谓之贷敢山水又受名焉其
卷二十二 第 29a 页 WYG0542-0705c.png
 水自西北流注于中陵水又西北流径善无县故城
 西王莽之阴馆也十三州志曰旧定襄郡治地理志
 曰雁门郡治其水又西北流又会一水水出东山下
 北俗谓之吐文水山又取名焉北流径锄亭南西流
 土壁亭南西出峡左入中陵水
响水泉在响水营泉繇石坠潭有声故名流经大河堡
 后出口外
县东南小泉 县西北泉 东南数小泉旱则涸西北
卷二十二 第 29b 页 WYG0542-0705d.png
 数泉繇七墩大水口流出边
海子窊在县北十五里连家窑北有水磨流入沧头河
王定泉在县北二十里王定窑流入沧头河
七墩河在县北六十里源出墩东西北流出口 水经
 注水源上承树颓河南流西转径武县故城南十三
 州志曰武县在善无西百五十里北俗谓之太罗城
 水亦藉称焉其水西南流右水注之水导故城西北
 五十里南流径城西北名之曰故槃回城又南流注
卷二十二 第 30a 页 WYG0542-0706a.png
 太罗河太罗河又西南流注于河
细水河 西南角泉胥在井坪所
姚河 赵河胥在平鲁县
宁武府
 宁武县
芦芽山在县西北九十里宁化堡北连马龙山高桥山
 层峦叠嶂峻削壁立山下有净水源入汾河
管涔山在县西北六十里朔州南百二十里递高七里
卷二十二 第 30b 页 WYG0542-0706b.png
 主峰盘踞五里东与燕京相属西与林溪山盘曲相
 连山形中高左右卑如山字下有龙池为汾河源昔
 刘曜隐此土人又传文中子教授地(明一统志刘/渊隐此误)
 海经北次二经之首在河之东其东首枕汾其名曰
 管涔之山其上无草木而多玉汾水出焉而东注于
 河 十六国春秋刘曜形质异众恐不容于世隐迹
 管涔山以琴书为事尝夜閒居有二童子入跪曰管
 涔王使小臣奉谒献剑一口置前再拜而去以烛视
卷二十二 第 31a 页 WYG0542-0706c.png
 之剑长三尺光泽非常赤玉为室背上有名曰神剑
 御除众毒曜遂服之剑随四时而变为五色 大业
 拾遗记大业二年七月敇于汾阳西北四十里临汾
 水起汾阳宫即管涔山河源所出之处当盛暑月临
 河盥漱即凉风凛然如八九月十年四月车驾幸汾
 阳宫避暑宫地即汾河之源上有名山管涔高可千
 仞上干江山造亭子十二所其最上名翠微亭次闻
 风彩霞临月飞芳积翠合璧含晖凝碧紫岩澄景最
卷二十二 第 31b 页 WYG0542-0706d.png
 下名尚阳亭亭子内皆纵广二丈四边安剑阑每亭
 绣方尺榻子一合山下又有临汾殿敇从官纵观
 唐志静乐有天池祠有管涔山 三关志北管州得
 名以管涔山也 元好问泽发水诗管涔汾源大车
 轮平泉丈八玻璃盆
燕京山在县南二十里高三里盘踞五里乃管涔东峰
 也 一统志宁武有燕京山 十三州志汾水出武
 州之燕京山
卷二十二 第 32a 页 WYG0542-0707a.png
染峪梁在县东十五里高三里盘踞五里山色如染涧
 有虾水经阳方口流入朔州界 霁色似染涧产虾
 明宁武关志所谓染谷流虾也
骆驼山在县东南十五里高五里
阳武峪在东南崞县界辽人侵耕阳武砦地知并州韩
 琦凿堑立石以限之
凤凰山在县南五里崞县界
棋盘山在县南六十里高二里盘踞三里山上有石盘
卷二十二 第 32b 页 WYG0542-0707b.png
 巅有青红杆树
石湖岭在县南明嘉靖二十年副总兵丁璋战殁于此
鹞儿岭在县南明嘉靖二十八年总兵陈凤追俺荅兵
 至此非宣府南之药儿岭也
仙人洞在县西三十里递高七里盘踞十五里有大石
 门小石门悬岩香炉峰袤延拱峙环山胥香蕈也
分水岭在县西四十五里恢河源此
石门山在县西五十里
卷二十二 第 33a 页 WYG0542-0707c.png
清真山在县西五十里芦芽之支西距芦芽巅三十里
 高八里山殊郁秀形似屏巅有泉垂下悬珠喷玉号
 水帘山中有清真庵故名
高乔山在县西六十里高十里芦芽之支
虎头山在县西七十五里高三里盘踞五里形似虎踞
 高峻人不能陟六月积雪关志所谓虎头积雪也
 通考宁化有雪山建四寨当即虎头山
马头山二一在县西九十里宁化堡高三里盘踞五里
卷二十二 第 33b 页 WYG0542-0707d.png
 山下有水入于汾一在县西百二十五里
回春谷在县西百里宁化东北四里谷广二里袤五里
 四时如春 两镇三关志岚谷即宁化回春谷也
宁文堡山在城西背面胥山也半踞山上北踞护城墩
 墩高可三里俯瞰城中
虎城洞在县北三里
黄花岭在县北十三里神池县界
禅房山在县东北二十里东连雁门山递高十里盘踞
卷二十二 第 34a 页 WYG0542-0708a.png
 二十里洞中有石佛(山产/气砂)
温岭在县东北神池县界有大小两温岭
林溪山在芦芽山后五寨界汾河源此
万华山管涔右劈支静乐县界
支锅石山管涔山之支高二里盘踞五里下有支锅石
 相传昌宁公遗迹石罅多水脉
黄嵬山联崞县界 宋遣沈括报辽聘争辨数四乃舍
 黄嵬山
卷二十二 第 34b 页 WYG0542-0708b.png
虎北山接神池县界
橐莲台即托逻台也宋王侁望杨业兵地
紫峰山 横山 楼子山
莲花山 段家山 刁胡山 石岭 麻籸岭 牛家
 岭 六番岭
王野梁 宋村岭 坝坞岭 湖岭
汾水源出管涔山天池下又一源出林溪山龙眼泉合
 于宁化所南四十里定河(少昊孙昌/宁公所定)南流入静乐县
卷二十二 第 35a 页 WYG0542-0708c.png
 界 水经汾水出太原汾阳县北管涔山 十三州
 志出武州之燕京山 水经注燕京山管涔之异名
 也其山重阜修岩有草无木泉源道于南麓之下盖
 稚水濛流耳又西南夹岸连山联峰接势又南与东
 西温溪合水出右近溪声流翼注水上杂树交荫云
 垂烟接自是水流潭涨波襄转泛 五朝志静乐有
 长城有汾阳宫有关官有管涔山天池汾水关官即
 楼烦关也 括地志汾水源出岚州静乐县北百三
卷二十二 第 35b 页 WYG0542-0708d.png
 十里管涔山北东南流入并州西南流至绛州蒲州
 入河 颜师古注汾水出汾阳北山 元志汾河源
 自河东朔武州之南乱山中西南流过管州冀宁路
 汾州霍州晋宁路绛州又西流至龙门凡千二百馀
 里始与黄河合 汾河共长一千三百四十里
天池在县西南三十里管涔山周五里水不测深浅日
 出时澄光四射霞映满山池东有小池清鉴眉发与
 天池通南之燕京山胥繇宁化所北中山寺出峡合
卷二十二 第 36a 页 WYG0542-0709a.png
 流汾河 水经注桑乾泉潜承太原汾阳县北燕京
 山之天池其水澄渟镜净而不流若安定朝那之湫
 渊也清水流潭皎焉冲照池中尝无芹草及其风泽
 有沦辄有小鸟翠色投渊衔出若会稽之私鸟也其
 水阳焊不耗阴霖不滥无能测其渊深也古老相传
 言尝有人乘车于池侧忽遇大风飘之于水有人获
 其轮于桑乾泉故知二水潜流通注矣池东隔阜又
 有一石池方可五六十步清深镜洁不异大池 罗
卷二十二 第 36b 页 WYG0542-0709b.png
 点闻见录汾阳有天池在燕京山上周回八里后魏
 孝文帝以金珠穿鱼七头于池放之后于桑乾原得
 穿鱼犹为不信又以金缕拖羊箭射著此大鱼久之
 又以桑乾河得所射箭山在岚州静乐县东北百四
 十里俗名天池曰祁连池 土人名天池跃鳞 池
 西有老马沟隋开皇间建祠池上祈祷多应 金志
 朔州鄯阳县有桑乾河太和岭天池雁门关霸德山
  唐地理志下为雁门山今雁门关在东 齐天保
卷二十二 第 37a 页 WYG0542-0709c.png
 六年六月甲戌诸军大会于祁连池 九年六月乙
 丑上自晋阳北巡己巳至祁连池戊寅还晋阳 天
 保末颜之推从至天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
 孝信将敕书出示之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
 言显祖乃曰且停繇是遂寝 武平七年十月丙辰
 上大巡于祁连池 唐置天池监 杨光远在代北
 尝以纸钱祭天池投之辄没 辽来求天池庙地河
 东帅庞籍不能决以诿汾州都监郭逵逵访得太平
卷二十二 第 37b 页 WYG0542-0709d.png
 兴国中故牍證为王土檄报之辽人愧伏 元好问
 诗天池一雨洗氛埃全晋堂堂四望开不上朝元峰
 北顶真成不到此山来 韩琦知并州辽占天池庙
 地琦召其酋豪以曩所求修庙檄正之
元池在县南二十里山巅天池山麓元池号雌雄海唐
 置元池监 贞元十五年置楼烦天池元池牧监各
 一设使领牧马下有铁
磁窑湾河在宁化西南五十里榆会堡东流至十家庄
卷二十二 第 38a 页 WYG0542-0710a.png
 入汾河
灰河源出县西四十里分水岭南流经关东出阳方口
 入朔州境一名浑河
王瀰滩河出静乐县西流至县沟口村入汾河
芦芽山河出芦芽山东流至坝门口入汾河
支锅石水出支锅石合流汾河
龙眼泉在林溪山下五寨界乃汾河之一源也
清真泉在芦芽山半瀑流经清真庵故名
卷二十二 第 38b 页 WYG0542-0710b.png
紫龙池 周武池
古泉
 偏关县
九龙山在县城周环九峰
韩光岭在县东一里北汉建偏头砦辽置武宁县址胥
 存上有玉清真境
双凤山在县东七里两山对峙形似双凤下有二泉名
 凤眼(按两镇三关志有/三凤山即双凤也)
卷二十二 第 39a 页 WYG0542-0710c.png
虎头山在县东四十里山形盘踞
刘家山在县东四十里下有石洞
张家山在县东四十里峻峰巉岩
草厂在县东六十里仰峻岭俯陡涧
吴泉岭在县东七十里高百馀仞西连草厂炎暑凉风
 下有清泉通南沟
马鞍山在县东七十里以形似名 明嘉靖四十三年
 俺荅繇马鞍上入老营游击梁平守备祁谟禦之伏
卷二十二 第 39b 页 WYG0542-0710d.png
 发七百馀人胥没
雕窝山在县东七十五里
西山在县东七十五里石壁嵯峨
马家山在县东八十里有朝阳洞内有阴阳二穴阴穴
 浅阳穴甚深近穴似闻风雨声
镇沟楼在县东八十里亦险隘也故山名为楼
鸦儿岩在县东八十五里层峦叠石下临清泉
双碑堰在县东九十里乃老营界也马鞍山之役巡抚
卷二十二 第 40a 页 WYG0542-0711a.png
 万恭勒双碑纪七百人名故名
马头山在县东九十里在老营堡西北高三里盘踞七
 里以形似名
地椒峁在县东九十五里(产地/椒)
土寨在县东九十五里孤峰独秀
大虫岭在县东百里奇峰峭立岩壑幽邃昔多茂林后
 寖童矣
南堡山在县东百里土山戴石周数十里上有五色石
卷二十二 第 40b 页 WYG0542-0711b.png
好汉山在县东百里老营堡东高百馀仞盘踞四里山
 形幽丽云气碧笼
柏杨岭在县东百里昔多柏杨树故名高五里盘踞九
 里
邓家山在县东一百十里土山戴石
南北长岭在县东百三十里周四十里
铁驼堰沙在县东南十五里沙中藏铁似虎
黼座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山势殊雄
卷二十二 第 41a 页 WYG0542-0711c.png
霸子山在县东南三十里峨峰垒壁 夏人屯兵于可
 敦馆金都统宗翰遣娄室戍朔州筑城于霸德山西
 南二十里遂破朔州西山兵二万擒其帅赵公直
蒿沟庙山在县东南四十里上有庙庙有碑记
溪洞在县南三十五里迤西村洞中怪石错峙形似林
 屋石色似水晶入二里闻水声不复能前矣
龙霸山在县南四十里高七里盘踞十五里昔尝起蛰
昭君堰在县西北二十里相传明妃经此一足迹留石
卷二十二 第 41b 页 WYG0542-0711d.png
 磐上
紫荆山在县西北二十里昔多紫荆花故名
万家寨在县西北四十五里巨石巉崟下临河岸
北峰岩在县西北五十里高百仞临黄河岸上有石洞
 数十相传僧北峰栖此
北石梯岭在县北十里高三里磴道盘旋山脉联滑石
 涧老牛湾二堡
十八盘山在县北四十里高百馀丈石蹬巉削云气时
卷二十二 第 42a 页 WYG0542-0712a.png
 绕
明灯台山在县北五十里高百馀丈崖峡中衔铁盏相
 传昔放镫光焉
东长嘴在县北五十里东西石嘴胥袤五六里河经其
 中东石岸西石岸乃中外分界地也
常胜山在县北六十里右连老牛湾左接滑石涧匪直
 雄视塞外诸山抑亦俯瞰黄河矣故以常胜名
蚕虎口在县北七十里滑石涧堡前昔称边隘今农民
卷二十二 第 42b 页 WYG0542-0712b.png
 耕塞外田焉
白龙殿山在县东北五里山环峰绕下有石洞巅水滴
 沼祷雨辄应名石沼洞山脉迤东北七十馀里联水
 泉边隘
草垛山在县东北六十里上有堡
驴皮窑口在县东北六十五里地势平衍昔为边冲
瞭高山在县东北七十里孤峰峻秀
骆驼山在县东北七十里山形似驼相传李文忠北征
卷二十二 第 43a 页 WYG0542-0712c.png
 憩兵于此下有驼洞深不可测土人秉炬入里许蝶
 大似箕翔舞逼人乃返
猴儿山在县东北百里以形似名
视远洞在县东北一百十里乃五眼井堡边隘也戍楼
 远眺下有石洞
丫角山在县东北 偏头山为北𣲖接大同之丫角而
 西为草垛明灯台紫荆山以至老牛湾而西尽于河
  王家屏修守三边记偏关起蕨菜峁迄丫角山
卷二十二 第 43b 页 WYG0542-0712d.png
猢狲山
黄河在县北老牛湾口界缘边曲溯西关河口距县城
 二十里 郑晓书三关图雁门三关之山东起代郡
 外断云中内略太原北境西尽雍河之滨
焦家坪渡
娘娘滩渡
太子滩
羊圈子渡
卷二十二 第 44a 页 WYG0542-0713a.png
唐家会渡口在关西七十里陜西往来渡此 滨河州
 县岁凿冰以防套万恭为筑墙四十里
海子沟在县东二十里涌泉
寺儿沟在县东四十五里接大泉沟盈涸不恒
吴泉在县东七十里出吴泉岭
南沟在县东七十里上有崇岭下有清泉
莺窝沟在县东百里陡涧削岩林樾中有莺窠
吊子沟在县东百二十里沟接垣外曲通关河
卷二十二 第 44b 页 WYG0542-0713b.png
新窑沟在县东百三十里沟接垣外
马园嘴沟在县南三十里源出龙眼泉繇樊家堰沟岔
 楼会火头沟水北入关河
迤溪沟在县南三十五里东西袤二百里下有溪洞水
 滴成乳
暖泉在县西二里五岳庙岩下泉滨草冬荣岩壁镌甘
 露泉三字
滑石涧在县北六十里有堡
卷二十二 第 45a 页 WYG0542-0713c.png
大泉沟在县北七十里地有涌泉会红水沟折入关河
关河在县北一百十里源出朔州界流经偏头关西北
 入黄河 关河即官河也东南接朔州界距邑百四
 十里东接平鲁县界距邑百二十里北达垣外距邑
 百馀里源出老营堡狐狸沟鸦儿岩沙窊寺诸泉西
 流经城南折而绕城西北直溯关河口入黄河后多
 淤塞惟沙窊寺诸泉涌流由泉源距城二十五里焉
沙庙沟在县东北六十里袤五十里起草垛山流入关
卷二十二 第 45b 页 WYG0542-0713d.png
 河
水门沟口在县东北七十里滑石涧东上有敌楼下有
 涌泉差号险隘
黑河 麦河 马水河
凤眼泉 九峪泉 平泉 黄龙池(以上三河四/泉见大同纪)
 神池县
芦芽山在县西南六十里五寨县界有石洞祷雨辄应
郝家坡在县南八里
卷二十二 第 46a 页 WYG0542-0714a.png
黄花岭在县南十三里主峰高四十丈递高五里盘踞
 二十里南东胥连宁武界一名摩天岭 岭上有始
 皇旧长城岢岚州有古城墩赵之李牧守雁门则上
 谷云中或开拓在后抑依险以为城如今之内边耶
石炭窑山在县西南十五里(产石/炭)
旗山在县西南三十里盘踞二十里高三十五丈西连
 五寨县山东连黄花岭参差旋曲其形似旗土人名
 霸王岭
卷二十二 第 46b 页 WYG0542-0714b.png
虎北山在县西南四十里高三十八丈盘踞二十里西
 连五寨县山南连宁武县山
洪佛山在县西南六十里芦芽之支也上有石庙广二
 尺祷雨有神蛾赐水于瓶内火燎炙取下山辄雨
姜女石在县西三里海子梁方石一广盈亩中有石窟
 旁有女子足迹相传孟姜女夏日坐哭于此窟有泉
 名姜女井
铁炉山在县西五里相传尉迟敬德造铠甲于此
卷二十二 第 47a 页 WYG0542-0714c.png
五连山在县西十里高十六丈盘踞十里繇县城迤西
 屡起屡伏
凤凰山在县西二十五里高二十三丈盘踞五里连横
 山山两翼似凤大雪日霁辄有红黄小鸟飞鸣似歌
 舞
横山在县西三十里高二十丈盘踞七里
马蹄山在县西六十里接五寨县界
辘轳窑在县西七十里山岩高三十丈中有洞洞口悬
卷二十二 第 47b 页 WYG0542-0714d.png
 辘轳陟山者系辘轳而上洞广一亩能容万人与五
 台清凉石同著灵迹云
磨石山在县西北八十里高三十四丈盘踞十五里山
 境清幽
喜雀山在县北二十五里盘踞十五里高二十八丈东
 南连马邑县界
大温岭在县东北五里温岭村
小温岭在县东北
卷二十二 第 48a 页 WYG0542-0715a.png
 神池在西门外环城西南冬夏不涸一名西海 刘养
  志文昌祠记宁武北距黄花岭二十里皆崇冈叠嶂
  鸟道虬盘踰岭而下自巅抵麓十五里地少平有水
  一泓出无源去无迹旱不涸雨不盈鱼藻胥不生名
  曰神池有古城遗址
 温岭泉在县东五里流入神池
 沟儿涧在县东五里沟甚寒鸟不敢栖南为宁武界
 东泉在县东南二里流入神池天将雨辄浮五色霞光
卷二十二 第 48b 页 WYG0542-0715b.png
 南泉在县南一里流入神池相传有胡僧坐三日曰岁
  旱可求雨于此此泉源也手爪地而泉涌
 义井河在县西四十里
 国朝康熙三十六年二月二十四日
圣祖仁皇帝西征驻跸河水骤溢以饮牛马橐驼翼日涸
  名兴隆河
 青羊渠水在县东北三十里诸谷水汇此
  五寨县
卷二十二 第 49a 页 WYG0542-0715c.png
芦芽山在县南六十里汾水之西盘踞六十馀里高二
 十里明一统志书二千丈有奇实逾三千丈也西连
 岢岚东近宁武南接静乐北倚五寨为全晋崇山第
 一峰峦耸秀形似僧毗罗冠下有汾水源前有群山
 森列尖似荻芽名小芦芽上有金龙池五龙洞秀峰
 岭紫峰岩凤凰岭东火场西火场大天涧小天涧束
 身匣九桄梯舍身岩华严寺金佛堂太子殿胥称名
 胜焉 五台三千九百丈其名也芦芽三千丈其实
卷二十二 第 49b 页 WYG0542-0715d.png
 也旧志称琳宫铁塔阇黎千众招提万间亦足抗衡
 古清凉矣(芦芽管涔实为一山今/汾水源𨽻宁化不详载)明李䊔静乐志芦
 芽一山崔巍特拔高出云霄磅礴盘踞可数百里而
 遥宁武朔州处北麓忻州崞县处东麓岢岚五寨处
 西麓岚县静乐处南麓而山之左与盘道梁诸山襟
 带相联是䊔所究竟堪舆尝跋涉而根极之者也
 山前荷叶坪山山后有林溪山右有神林山最上一
 峰突入云汉五月飞霜千载凝冰或山上霁而山下
卷二十二 第 50a 页 WYG0542-0716a.png
 雨变幻万态产香草名芦芽异香珍卉乔木奇泉怪
 石图志不克殚述岭有瀰莲池 一名大浴山水经
 注中陵川水出中陵县东南山下北俗谓之大浴山
 其水亦取名焉 一名太牢古山辽清宁中宋求天
 池之地诏左皮室详衮萧页噜兼统两皮室军屯太
 牢古山以备之 宋潘阆诗此地绝炎蒸犹疑到不
 能夜深如有雨寺静若无僧枕润连云石窗明照佛
 灯平生多贱骨寒逼恐难胜今山北有逍遥台逍遥
卷二十二 第 50b 页 WYG0542-0716b.png
 乃阆自号也 孔天孕赠月空上人序月空上人住
 持芦芽山之乾元寺遵其师奇山之业而光大之遂
 创建二庵在本山曰西照在老营曰园对云又念此
 山是古佛道场历劫奉法代有其人独山居岑寂远
 临边徼教典稀存讲诵多阙乃印造大藏经二部一
 留本山一贮老营之庵
看花台在芦芽山上多异卉葳蕤播飏骇绿揉红
北峰台在芦芽山(看花北峰北岳名芦芽三/台殆胜清凉之五台也)
卷二十二 第 51a 页 WYG0542-0716c.png
北岳台在芦芽山四周旷灏穴起石丘秀矗云表上有
 北岳庙
石谼在芦芽山上搆危楼
凤凰岭在芦芽山形似凤
秀峰在芦芽山山形殊秀
五龙洞在芦芽山深窈
万佛石洞在芦芽山 明释福登神宗赐号真来佛子
 造万佛铁塔凿万佛石洞神工具备
卷二十二 第 51b 页 WYG0542-0716d.png
紫碧山即芦芽之紫峰岩也
管涔山在县东南八十里宁武县界
东雪山在县东南十五里芦芽支峰也高八里盘踞七
 里山下双泉涌出殊黄黑有马家寺古塔
殿坪山在县东南神武川水经其下
神武镇口山在县东南有河繇口出 古为神武川地
南山在县南五里芦芽支山也有清莲河上有长城梁
 峰台梁环抱断续形似水波曲漾东抵宁武雁门二
卷二十二 第 52a 页 WYG0542-0717a.png
 关为县南屏东越县境为神池之虎北山旗山又东
 为黄花岭诸山
长城山在县南三十里
西雪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高十里盘踞十里西南连
 荷叶坪山山势崇峻暑月冱寒旧有芦芽香火院
荷叶坪山在县西南六十里北麓在县南二十里高千
 丈有奇盘踞八十里有奇西连岢岚诸山南连宁化
 诸山东连芦芽山北连西雪山山巅平广圆秀形似
卷二十二 第 52b 页 WYG0542-0717b.png
 荷叶又产旱莲花草故名 汪可受诗荷叶坪前客
 莲花峰下人 岢岚志雷山在荷叶坪势极峻险
韩信洞在县西四十里
峰台梁在县北六里
深堰山在县北七十里偏关县界
马蹄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峻峰突起巅胥苍石上有
 马蹄叠对相传尉迟敬德遗迹
瀰莲池在芦芽山上一名金莲池水深丈馀广十丈采
卷二十二 第 53a 页 WYG0542-0717c.png
 色似金流光焜耀朝郁祥云夕辉皓月游人或以金
 珠投水中宛在眼底手摸之不可获所谓瀰莲异水
 也
甘露泉在县东南十五里马家寺相传尉迟敬德马跑
 出泉因名马跑泉祷雨辄应
清涟河在县东南六十里发源芦芽山下西北流经县
 城南又北流经三岔堡南又西流入保德州境汇于
 黄河 清泉涌泻五色水硙蔬圃胥资灌溉河侧石
卷二十二 第 53b 页 WYG0542-0717d.png
 畔有佛足肉纹胥见相传佛沐浴于此
神武川发源城东南出神武镇口山乃汾河之一源也
 经殿坪山流至城东繇三岔庄沙泉入于河
麻子涧沟在县西十五里
祁连池在秀容界有池三所在高山上清深不测相传
 曰祁连池魏言天池也秀容第一领人酋长尔朱新
 兴曾与子荣游池上忽闻箫鼓音谓荣曰古老相传
 闻此音皆至公辅吾年老暮当汝耳天池隶宁武而
卷二十二 第 54a 页 WYG0542-0718a.png
 北魏书言池三所则首瀰莲次燕京二池矣
名源水出芦芽山明志在岢岚州北五十里东南流入
 黄河
大天涧在芦芽山中
小天涧在芦芽山中竞爽大涧
北沟滩在芦芽山麓
 
 
卷二十二 第 54b 页 WYG0542-0718b.png
 
 
 
 
 
 
 
 山西通志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