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542-052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十七
  山川(一/)
 昔柏翳著山海经十八篇又著岳渎经为志方舆者
 之宗六国时尸佼著书二十篇言九州险阻水泉所
 起吕氏春秋多采其说至晋裴秀禹贡图十八篇盖
 测高量深之法于是乎备矣
国家奠定九有秩祀百神上同于禹贡之涤源刋旅而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542-0528b.png
 山西名山有太行北岳中镇五台芦芽中条紫团姑
 射绵山龙门砥柱大川有黄河汾清浊漳沁滹沱桑
 乾涑浍其它崇峦支阜暨河涧之源于山者不可殚
 述若用测高量深之法以审厥形势而山海岳渎经
 其复垂
圣世简编乎志山川
太原府(舜典封十有二山孔传封大也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为其州之镇故先纪名山馀以次列焉)
 阳曲县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542-0529a.png
崛𡼱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城西北有呼延村踰呼延而
 上羊肠鸟道复上石磴谽谺不能旋足行寖近峰势
 巍嶷崛𡼱寺繇林杪闪出陟巅名山庄头俯视诸峦
 如拱如揖幽泉怪石阒不闻声岁秋季卉木色胥赤
 八景所谓崛𡼱红叶也 国朝朱彝尊崛𡼱寺题名
 记崛𡼱寺在太原府治西三十里乱山中间其地与
 窦呜犊祠相接思览其故迹丁未二月望王公子干
 之期予偕游并马入山寺询病头陀则去呜犊祠尚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542-0529b.png
 远遂不果往日亭午童子行五里沽烧春还注之僧
 钵两人对酌干之问崛𡼱字义予谓其初必无偏旁
 疑村夫子强加之郭忠恕有言飞禽即须安鸟水族
 便应著鱼俗书滋谬二语尽之矣饮半酣题名寺壁
 而返
罕山在县东北五十里榆次县北界其山自太行连络
 而下层峦起伏视诸山独为壮丽故名图经谓之看
 山 金兴定三年九月辽州刺史郭文振招降太原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542-0529c.png
 东山二百馀村迁老幼于山寨得壮士七千分驻营
 栅防护秋穫文振奏若秋高无兵直取太原河东可
 复优诏许之
冽石谷在县西北四十里一作烈石山罅出泉傍有龙
 井所谓冽石寒泉也有窦鸣犊庙 冽石口岩𡸕百
 重如断如削汾河繇口出窦大夫祠西数泉泠泠可
 爱名寒泉 金史纯英济侯感应记汾水之滨有祠
 曰英济俗呼名烈石神盖里俗传之讹取山石分裂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0542-0529d.png
 水从中出而名焉其实非也又史纯记英济庙之右
 有数泉出于苍崖石脚间旱焉不乾水焉不溢湛然
 澄澈可鉴毫毛深疑神物窟宅隐伏于中距数步则
 洪流奔涌滔滔然势不可遏惜乎地多沙溃逼于河
 汾不然则凿渠改流灌溉民田济物之功不在汾阴
 昭济之下矣 明于谦烈石祠碑其地山川环抱树
 木蓊郁朝云暮霭恒出檐楹栋宇间祠之右有池灵
 源浚发澄波滉漾穹甲巨鳞出没天光云影中隐现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542-0530a.png
 恍惚若有神以凭之
乾烛谷在县西北六十里即天门关也关设乱山中雪
 积不化王冕尝大雪陟巅大叫曰遍天地皆白玉合
 成令人心胆澄彻便欲仙去东北为杨广道当繇隋
 大业中自并州幸汾阳宫时特开此道祝志县志胥
 云鲁王围广时所建宜覈 通典有乾烛谷即羊肠
 坂也 唐晋阳尉富嘉谟撰乾烛谷颂
陈家峪在县东十里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542-0530b.png
杨家峪在县东十里陈家峪南
罐家峪在县东十五里在陈家峪杨家峪东南路通寿
 阳居民业磁器
淖马村冈在县东十五里层阜叠嶂棋置卦列冈前溪
 水如带南入于汾
红子峪在县东十五里
李家山在县东寿阳界
圣庙岭在东菜村有先师庙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542-0530c.png
六龙山在县东南十五里闹马村后 城东迤坡山差
 迥秀一名绿云山南有神清观东五里有窑头山
水峪在县东南十五里
南寨山在县西南清源界
西峙山在县西南有华山朝阳岭夕照峰伏魔岩长生
 洞文殊顶又有瀑水帘饮龙湫饮牛滩白石滩饮龙
 湫即天池也中有龙窝巨石石室石门石径石床下
 有西河古洞水涸明季梁檀肄丹青于此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542-0530d.png
风穴在县西二十里石壁有穴下建庙相传神至则穴
 内有声去则否
狼虎山在县西三十里中有狼虎寺
西谷洞在县西七十里山中有古石洞相传张仙蜕此
 昔土人秉炬寻源行二十馀里未得涯际乃返
鸦儿旋仙洞在县西七十里
石家□在县西山峭壁一崖汾水环流土人传王将军
 避此明王道行诗平田忽出藤萝外水涌莲峰九派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542-0531a.png
 浮
胭脂坡在县西山王道行有诗
芙蓉峡在县西山王道行诗遍插芙蓉亦太奇极天鸟
 道水之湄
悬崖在县西山王道行有诗
石漕谷在县西山产桃
石唐窑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张村
北岩在县西北四十里冽石谷内前临汾流后峙石壁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542-0531b.png
 飞瀑色如雪声如雷
土堂寺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刘村后倚崇冈前临汾水
 沙鸟出没云烟隐现寺有巨柏十馀株蛟蟠虬屈所
 谓土堂怪柏也
亭子山在县西北五十里下有桃花三洞五代白翱尝
 读书于此
石尖峰在县西北六十里烈石谷口有孤石立汾水侧
 高十丈有奇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542-0531c.png
周家山在县西北扫石村西五里汾水经其下
扫谷在县西北一百十里有扫谷水
珍珠坡在崛𡼱山昔有阇黎住五台后栖于山日汲汾
 水泪滴如珠乃诣文殊告乏水相传命黑龙神护归
 获二龙池日饮万人不竭后人因名坡为珍珠坡
系舟山在县北九十里忻州南二十三里禹治水系舟
 其上故名其石如环轴曰系舟㟴 明一统志系舟
 山乃元好问父德明读书处赵秉文更名为读书山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542-0531d.png
 好问诗曰从此晋阳方志上系舟山是读书山一名
 小五台山有文殊石洞岁旱取水于此
蕊罗山在县北九十里太平乡之辛庄山势云叶杈枒
 如蕊始芳鳞鳞鬣鬣如罗纹叠所谓蕊罗春色也
方山在县东北六十里清源县西二十五里巅方
汉栅山在县东北六十里接盂县鸦鸣谷
阪泉山在县东北八十里罕山西北古名汉山有白龙
 黑虎二池 晋地志云晋文公卜遇黄帝战于阪泉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542-0532a.png
 之兆因立庙于此岁两祀 山麓前临巨涧左带挑
 崖胜水诸山重峦拱秀
织笄山在县东北九十里即系舟山之阳也一名凤凰
 山其形如鸟舒翼东接卧虎山西南接马头山群峰
 罗列又名五峰山 金元好问织笄山诗系舟南北
 暮云平落日滹沱一线明
梁鸿山在县东北九十里乃织笄支山也
庞家山在县东北百八十里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0542-0532b.png
摩笄山 五朝志汾阳有摩笄山 保安州东有鸡呜
 山飞狐县东北百五十里济南府长清县胥有摩笄
 山 魏土地记摩笄山在代郡东南二十五里一名
 马头山 括地志摩笄山在飞狐县东北尹耕谓代
 郡废城东南二十馀里马头山即为摩笄要以代州
 志为正而五朝志列于正史其说亦宜参考
五凤山在县东北盂县定襄界
真金佛洞在凌井沟内峭壁上高数仞土人传尝有金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542-0532c.png
 佛云
汾河繇交城县火山东流入县境出冽石口南流经城
 西门外二里又东南流入太原县境 水经注魏土
 地记曰秀容部人徙居之立秀容护军治东去汾水
 六十里南与酸水合水源西出少阳之山东南流注
 于汾水汾水又南出山东南流洛阴水注之汾水又
 南径曲阳城西南注也
汾河渡在城西南路通太原县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542-0532d.png
西湖景在南关内西隅四周胥水荷荻渺瀰
尚家海子在县西南
柳溪在县西一里汾堤之东宋天禧中陈尧佐知并州
 因汾屡涨筑堤周围五里引汾水注之环植柳万株
 中有杕华堂堂后通芙蓉洲堤上有彤霞阁每岁上
 已太守泛舟郡人游观焉久圮于水断碑尚存
龙泉有二一在城西二里南流入太原县界一在城西
 北百五十里静乐县界流经卢子社至横渠合扫谷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542-0533a.png
 水宋天圣二年夏水大涨知太原府陈尧佐作新堤
 捍之并人赖焉(按城西二里即汾河也/盖泉与汾河并为一矣)
西山飞瀑有王道行诗摇空珠瀑泻银河
烈石泉在县西北四十里发源烈石谷南流三里入汾
 汾得烈石泉势始汹涌 李频诗泉分石洞千条碧
 人在冰壶六月寒
烈石池在县西北四十里烈石庙西池水徐徐而出入
 于汾不相合惟清水一泓流二十里始合汾谚曰清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542-0533b.png
 水半壁浑水半壁
元泉在县西北五十里峭岩滴水寺额亦曰元泉
石桥河自盂县界西南流经城西北合洛阴水河有石
 桥故名(明一统志经城西南/按城西南乃汾堤也)
扫谷水源出县西北百二十里扫谷南流出天门谷入
 汾
南社河在县北十里流入汾
洛阴水在县北三十里源出故新兴郡南流经洛阴城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0542-0533c.png
 北盂县东北故城南其近盂县界西南又有石桥河
 水胥西流经狼孟县故城西合真谷水又西南经阳
 曲湾入于汾 水经注汾水东南流洛阴水注之水
 出新兴郡西流径洛阴城北又西径盂县故城南春
 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分祁氏七县为大夫之邑以
 盂丙为孟大夫水又西径狼孟县故城南王莽之狼
 调也左右夹涧幽深南面大壑俗谓之狼马涧旧断
 涧为城有南北门门闉故壁尚在洛阴水又西南径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0542-0533d.png
 阳曲城北魏土地记曰太原界置阳曲护军治其水
 西南流注于汾水(按洛阴水明县志不载盖明人止/据水经注而古今之地形异也明)
 (一统志合真谷水流至盂县北故城/南入汾是又参和水经注而失之也)
真谷水源出城北七十里南流经狼孟城西合洛阴水
 一作直谷
阳曲川在县东北三十里木井城一名阳曲泽又名阳
 曲湾
涧河水在县东北五十里西南流入汾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0542-0534a.png
星聚泉在学宫前味甘
龙王井在文庙西北隅大新街味甚甘为晋省第一泉
丹井在今额外营东城门内味冽明晋邸有金枣丹治
 疾甚验惟用此水
八角井在参将府街味甘名琉璃井又名金波泉
九间桥河在七府营街南桥下水名小儿河
饮马河在阜成门内街南明晋藩三护卫军饮马于此
 一名文漪湖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0542-0534b.png
长海子在贡院右
圆海子在贡院后一名文瀛湖
 太原县
龙山在县西八里递高五里有瓦窑峰高四十丈有花
 岩塔高踰瓦窑南连悬瓮山西连方山北至黑沙岭
 北齐以山名县上有唐相国裴休退隐遗址北有童
 子寺南道中有白鱼泉一名天龙山 汉志龙山在
 晋阳县西北晋水所出东入汾 五朝志晋阳有龙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0542-0534c.png
 山蒙山 元和志悬瓮山一名龙山在晋阳县西南
 十二里晋水初泉出处 温大雅创业起居注十三
 年岁在丁亥正月丙子夜晋阳宫西北有光夜明自
 地属天若大烧火飞燄炎赫正当城西龙山上直指
 西南极望竟天俄而山当童子寺左右有紫气如虹
 横绝火中城上守更人咸见之又卫嵩歌曰西北天
 火照龙山 周经留题天龙洞诗云影低遮黄石洞
 泉声清绕白龙祠隋朝寺纪开皇岁齐主宫存避暑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0542-0534d.png
 基诗注阁东皆有洞阁左有白龙神庙庙上有泉阁
 下有高齐避暑宫遗址
悬瓮山在县西十里高七十丈山下出晋水东至晋祠
 北连龙山山腹有巨石象瓮因名宋仁宗时地震巨
 石摧坏无复瓮形矣 山海经有悬瓮之山其上多
 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麋晋水出焉东南注汾郭璞
 曰在晋阳 水经晋水出晋阳县西悬瓮山 水经
 注晋书地道记及十三州志并言晋水出龙山一名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0542-0535a.png
 结绌山在县西北非也山海经曰悬瓮之山晋水出
 焉今在县之西南 地形志晋阳有悬瓮山一名龙
 山晋水所出东入汾有晋王祠梗阳城 刘紫岩集
 王晋溪太宰卜筑于晋祠水边甚为佳胜乃自绥德
 谪所以书来乞诗自谓儿辈近为我营一佚老之所
 池馆之间剩植花竹稻畦蒲沚烟汀雪濑瀰漫极目
 颇得秀润閒雅之趣搢绅多为咏题在通家不宜独
 阙乃叠韵以四律复之 齐神武徵范阳祖鸿勋至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0542-0535b.png
 并州作晋祠记好事者玩其文 齐神武与诸人同
 诣晋祠皆屈膝尽礼常山太守薛孝通独捧手不拜
 顾而言曰此乃诸侯之国去吾何远恭而非礼将为
 神笑拜者惭焉 魏正光中华阴杨愔遵彦随父司
 空津之并州性既恬默又好山水遂入晋阳西悬瓮
 山读书 齐大鸿胪王晞尝诣晋祠赋诗曰日落应
 归去鱼鸟见留连忽有相王使召晞不时至明日丞
 相西阁祭酒卢思道谓晞曰昨被召已来颇得不以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0542-0535c.png
 鱼鸟致怪晞缓笑曰昨晚陶然不以酒浆被责卿辈
 亦是流连之一物岂直在鱼鸟而已 李峤攀龙台
 碑母尝祈晋祠于水滨得文石一枚大如燕卵上有
 紫文成日月两字异而吞之 元好问诗石磴云松
 著色屏岸花汀草展江亭青瑶叠甃通悬瓮白玉双
 龙掣迅霆 赵可自白云历石瓮至明仙诗白云下
 明仙岩路萦九折僧居未离人西崦颇孤绝万株倚
 空青双壁似天阙 相传悬瓮山移半里而奉圣寺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0542-0535d.png
 不动
崖山在县东酉阳杂俎太原县东有崖山大旱土人烧
 此山以求雨俗传崖山神娶河伯女故河伯见之必
 降雨救之今山上多生水草
方山在县南三十里高百三十丈东连龙山南至黑龙
 凹三里西至石亭山七里北至风峪山十里下有泉
 又有白龙池
马房峪在晋祠镇南门外山有普照寺五代桑魏公维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0542-0536a.png
 翰尝留祠堂云
卧虎山在县西南七里榆次县罕山之南高三十丈有
 奇形似卧虎龙山悬瓮山环障于外南至明仙口西
 至明仙峪北连龙山山北有井相传宋太祖凿卧虎
 山血出成河故桥名赤桥即古豫让桥也
明仙峪在虎山西龙山南川谷清幽乃龙山之半也
柳子峪在县西南十五里入天龙寺道产炭祝志作槐
 子谷内有插旗石臼深三尺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0542-0536b.png
□石山在县西南十五里高七十三丈东至清杨河三
 里南至黄芦峪五里西连天龙南山北至尖山半里
 山有寺下有泉一泓
黄芦峪在县西南十八里(产炭/)
尖山在县西南二十里高九十八丈合□石山盘踞四
 里东至清扬河三里南至□石山半里西连天龙南
 山北至鸦儿沟半里下有泉一泓山出炭
阎家峪在县西南二十里产炭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0542-0536c.png
苇谷山在县西南三十里高七十丈东至山麓十五里
 南至清源界石叫村三里西至武家崖五里上有仙
 岩禅寺青龙白龙二池山北有齐神武避暑宫
南山在县西南三十里高百丈有奇东连尖山□石山
 南至南峪山二十里西至石亭山七里北至黑龙凹
 二里山半有泉一泓
杏坪在县西南西山中
吴家谷在县西南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0542-0536d.png
风洞在县西三里风峪口砖甃洞一穴方五丈有司以
 三月祀否则多风穴中三柱四壁镌华严经
太山在县西五里高九十丈最高为东坪峰西坪峰东
 至山麓二里西北连蒙山北至瓠子沟一里上有龙
 泉一泓
风峪在县西五里五龙缠青崇岩胥在内(产炭/)
响洞在县西风峪口内太山寺北二里山中人迹罕到
 方五尺有奇高下如之人吐语则訇然有声明正统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0542-0537a.png
 间邑御史王鉴读书于此少倦辄闻人呼名疑为山
 灵云
风谷山县西十里高七十八丈盘踞二十里有奇东至
 龙王堂西连乱山最高峰名马回尖石壁有穴相传
 神至则穴有声去则否山岩石□篆文洞中有北齐
 天保时刻佛经石柱一百二十六朱彝尊诗峪藏千
 佛经遗迹久未坏
象山在县西十五里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0542-0537b.png
赵家山在县西山西
成家谷在县西山西
石室山在县西北七里地道记太原郡山中有石室方
 丈四尺壁有古篆人莫之识
蒙山在西北十里高一百四十丈有奇盘踞三十里南
 连太山最高名蒙山砦山下有甘泉一泓汉刘聪攻
 刘琨不克掠晋阳之民踰蒙山西遁即此上有周将
 杨忠碑下有刘薛王避暑砦 苏禹圭重修蒙山开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0542-0537c.png
 化庄严阁记峪通马首地管羊肠 高若岐记繇沙
 沟北转见石山从面起水自山上飞扑而下山形如
 楼台历数重至水源经东北悬而上西得磐石倏见
 石塔坪耸峙于南斗折蛇行二里许有最高峰谓即
 砦比至复为数峰所压更跨一壑折西北始于群峰
 间露巑岏而拔起者而后为蒙山之砦七八折扺其
 前陟巅宽平有石莲池注底石及基地砌形刘继元
 避暑宫之遗趾也西山马回尖漫天岭而外胥拱于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0542-0537d.png
 砦上此山与悬瓮方山鼎立而所见尤远
开化峪在县西北十里居民业砂器
野峪在县西北二十里(产炭/)
井谷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婴山在县西北三十里高百七十丈盘踞十六里即今
 五龙缠是也有妙尖峰东至站字崖二里西至阳曲
 县界十五北连青崇岩三里 隋图经婴山为并州
 之主 欧阳詹登龙兴寺阁诗千条水入黄河去万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0542-0538a.png
 点山从紫塞来
九院峪在县西北三十五里(产炭/)
青崇岩在县西北三十五里高八十丈有包寨峰高五
 十丈东至大瓦沟三里南连婴山西至阳曲界十三
 里又北至老龙凹五里有泉接孙八峰
胡谷在县西北四十里
虎峪在县西北四十里(产炭/)
小井谷在县西北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0542-0538b.png
大井谷在县西北小井谷南
冶谷在县西少北大井谷南
银牛山在县北酉阳杂俎汉建武二十一年有人骑白
 牛蹊人田田父诃诘之乃曰吾北海使将看登封遂
 乘牛上山田父寻至山上唯牛迹遗粪皆为银也明
 年封禅
黑驼山在县东北四十里高六丈分上下二山东至榆
 次县界五里北至阳曲界七里中有泉一泓上有补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0542-0538c.png
 恩寺 旧志二山对峙如驼峰而色黑故名
玉崖头在天龙山北
介岭 欧阳詹登龙兴寺阁野望诗短垣齐介岭片白
 指汾流 水经注晋阳城南旧有介子推祠地形志
 同(按北汉郭无为隐太原抱腹山刘钧求智谋者段/常荐无为以谏议大夫召之今太原无抱腹山当)
 (即介岭袭锦山/抱腹岩之名尔)
朝阳洞二泉上二十丈有奇又上建吕仙阁
汾水在县东十里繇阳曲城西南流入县界南屯等村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0542-0538d.png
 繇西南马村流入清源县界𨽻县境凡七十八里
 水经东南过晋阳县东晋水从县东南流注之 水
 经注太原郡治晋阳城秦昭襄王三年立尚书所谓
 既修太原者也春秋说题辞曰高平曰太原原端也
 平而有度广延曰大卤太原也释名曰地不生物曰
 卤尚书大传曰东原底平大而高平者谓之太原郡
 取称焉魏土地记曰城东有汾水南流水东有晋使
 持节都督并州诸军事镇北将军太原成王之碑水
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0542-0539a.png
 上旧有梁清洴殒于梁下豫让死于津侧亦襄子解
 衣之所在也汾水西经晋阳城南旧有介子推祠前
 有碑庙宇倾颓惟单碑独存矣今文字剥落无可寻
 也 权德舆北平郡王马燧行状公初旋师以晋阳
 大卤用武之地北蕃东夏且有外虞而都地之东平
 坦受敌乃股引汾晋二川涨为平湖能顺地泐以导
 水势守陴者岁减其役滨河者日厚其生而又广堤
 浚池密树如织金汤自固板干不勤 北堰中堰南
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0542-0539b.png
 堰相传宋太祖引汾水灌晋阳县城今有遗迹 五
 代史引汾晋二水以灌之水自城门入而积草自城
 中漂出塞之及班师继元决城下水注之台骀泽
 朱长孺曰智伯谓汾水可浸平阳宋取北汉亦壅汾
 水灌太原是汾水为河东害甚大禹治之自不容缓
 岂独以帝都所在哉
晋水在县西南十里源出悬瓮山下二泉北曰善利南
 曰难老疏为二池南曰大池流经奉圣寺前名流杯
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0542-0539c.png
 池北曰八角池分为三河其北派流经北神桥入安
 仁贤辅古城金胜等村为北河即智伯遏水以灌城
 者名智伯渠至唐贞观中长史李绩架汾水东引令
 民汲饮后名晋渠今废其中派入大池流经南神桥
 晋源都东庄为中河又一派为陆堡河流入大寺等
 村其南派流入索村等地为南河胥总汇于清水河
 入汾其北渠旧引入县城今渠存而水不行 水经
 晋水出晋阳县西悬瓮山又东过其县南又东入于
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0542-0539d.png
 汾水 王琼崇福田庄诗塍间有地皆流水寺外无
 山不绕城 水经注县故唐国也周成王以唐灭封
 唐叔于唐县有晋水后改名为晋故子夏叙诗称此
 晋也而谓之唐俭而用礼有尧之遗风也昔智伯遏
 晋水灌晋阳其川上源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沼
 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
 上左右杂树交荫希见曦景至有良朋密友羁游宦
 子莫不寻梁契集用相娱慰于晋川之中最为胜处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0542-0540a.png
  汾水分为二流北渎即智氏故渠也昔在战国襄
 子保晋阳智氏防山以水灌之城不没者三版与韩
 魏望叹于此故智氏用亡其渎乘高东北注入晋阳
 城以周溉灌汉末赤眉之难郡掾刘茂负太守孙福
 于城门西下空穴中其夜奔盂即是处也东南出城
 流注于汾水也其南渎于石塘之下伏流经旧溪东
 南出径晋阳城南城在晋水之阳曰晋阳矣经书晋
 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杜预曰大卤晋阳县也为晋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0542-0540b.png
 之旧都春秋定公十三年赵鞅以晋阳叛后乃为赵
 矣其水又东南流入于汾(括地/志同)智伯围晋阳决晋水
 灌之城不浸者三版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襄子
 期韩康子魏桓子夜杀守堤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救
 水而乱大败 朱彝尊记自智伯决此水以灌晋阳
 而宋太祖太宗率用其法定北汉盖汾水势与太原
 平而晋水高出汾水之上决汾之水不足以拔城惟
 合二水而后城可灌也 五朝志太原有晋阳宫晋
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0542-0540c.png
 水 宋太平兴国中曹翰从征太原攻西北筑土山
 瞰城中军中乏水城西十馀里谷中有娘子庙翰往
 祷之穿渠得水人马以给 宋熙宁八年七月太原
 府草泽史守一修晋祠水利 乔宇晋祠记泉自悬
 瓮山而出结二穴以泄穴广二尺许因甃石池之溢
 泛为溪北折而东瀰漫盈决渠穿浍引条经井络用
 溉田畴方四十里 相传晋祠圣母姓柳氏金胜村
 人姑姓严汲水甚艰道遇白衣乘马者欲水饮马柳
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0542-0540d.png
 不吝与之乘马者授之以鞭令置瓮底曰抽鞭则水
 自生柳归母家其姑误抽鞭水遂奔流不可止急呼
 柳至坐于瓮上水乃安流今圣母座即瓮也 元高
 昌契玉立晋溪诗访古晋溪水绕集汾水桥
涧河在县东十五里源出榆次县赤坑村流入县境南
 畔南墨窑等村至小店镇入汾𨽻境凡十里有奇
洞涡水在县东南三十里繇榆次县永康镇西流入县
 北格等村入汾𨽻县境凡十里有奇 水经洞涡水
卷十七 第 26a 页 WYG0542-0541a.png
 又西到晋阳县南西入于汾出晋水下口者也 水
 经注刘琨之为并州也刘聪引兵邀击之合战于洞
 涡即是水也 梁氏叔琮自太行入取泽潞出石会
 营于洞涡久之粮尽乃旋 宋李继勋征太原与北
 汉战于洞涡河大破之
莲池在县南五里萧赞营晋水汇此民多植莲
台骀泽在县南十里广二十里晋水下流之所汇也一
 名晋泽中产蒲鱼后汾水沫之胥为民田其侧有昌
卷十七 第 26b 页 WYG0542-0541b.png
 宁公庙即台骀神也 齐神武田于晋泽太常卿李
 元忠马倒良久乃苏神武亲自抚视
御井在县西南十里近晋祠相传宋太祖饮马于此
蟾酥池在县西南五里贤辅乡元时采办后涸
滴沥泉在县西南十里王索村古晋祠下(太原古志在/王里村三十)
(里/)
白龙池在县西南三十里天龙寺深可丈许旱浚之则
 雨
卷十七 第 27a 页 WYG0542-0541c.png
桃坪沟在县西南西山中
沙河水在县西七里风峪中经晋阳故城南隍东流入
 汾
九龙井在县北三里金皇统八年碑人有疾饮之即愈
 洗目即明
烈女井在县北十里元武氏婴殉此
白鱼泉在县西北十五里龙山明仙寺北谷泉出白鱼
 因名
卷十七 第 27b 页 WYG0542-0541d.png
龙泉在县西北开化山南谷中有八角池泉繇石罅出
 榆次县
罕山在县北五十里阳曲县界太行连络而下层峦千
 里山独伟特巅有云则雨乃榆次之镇山也东为冀
 家山东南为大方山中为中林山和合寺寺迤西南
 为小方山卧虎山又起为龙王头山馒头山迤西为
 草堆山南有龙池一名旱山地形志中都有榆次城
 寿阳城平谭城原过祠旱山 王系罕山浮图疏晋
卷十七 第 28a 页 WYG0542-0542a.png
 国多山而盘纡岪郁中都为大中都之势南平北险
 自北而南百馀里中冈陵起伏而苍翠拔出罕山为
 大
悬泉谷在县东南三十里牛坑村有牛坑水
榆城坂在县东南三十里壁立数十仞上有土寨下有
 悬窑
麓台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高数十仞巅平衍故曰台
 一名鹿蹄山上建智伯祠麓台山有二榆次其一也
卷十七 第 28b 页 WYG0542-0542b.png
 广舆记祁县接榆次界地形志榆次有鹿台山祠
神林岭在县东南三十五里阴寒积雪与宝峰山对峙
宝峰山在县东南四十里马栏村蜿蜒伟特山之阳溪
 谷可玩下有龙池水最清澈
盘肠岭在县东南五十里山势危峻盘曲如肠
木瓜岭在县东南六十里有木瓜水
鹰山在县东南八十里峰耸似鹰小涂水出焉
小峪在县北三十里有小峪口渠
卷十七 第 29a 页 WYG0542-0542c.png
乌金山在县北四十里罕山西南中有龙池夏不涸冬
 不冰相传文殊大士饮狮于此居民祷雨多应
蒜谷在县北四十里有蒜谷水流入涧河
卧虎山在罕山南积石巉岩状若虎伏
冀家山在县东北四十里其势绵延环向为罕山左翼
大方山在冀家山西卧虎山北高数十仞四角隆起
中林山在大方山南卧虎山西草堆山东群山中茂柏
 成林上建和合寺
卷十七 第 29b 页 WYG0542-0542d.png
上方山在大方山西
草堆山在小方山西形袤而势积起似草成堆
馒头山在草堆山南麓平广而巅尖削
芹谷在县东北五十里有芹谷水
杀熊岭距县十里宋制置使种师中败于此
孙家山相传明弘治十年山南移二十里云
洞涡水源出乐平县西四十里陡泉岭至平定州合浮
 化水西流至寿阳县界土人名冷泉河合黑水经榆
卷十七 第 30a 页 WYG0542-0543a.png
 次东十五里合流村合大涂水又西五里合源涡水
 又西南流至太原县北移村王名都注于汾水经注
 洞涡水又西蒲水南出蒲谷北流注于洞涡又西与
 原过水合 水经西过榆次县南 水经注榆次县
 故涂水乡晋大夫智徐吾之邑也春秋昭公八年晋
 侯筑虒祁之宫有石言晋之魏榆服虔曰魏晋也榆
 州里名也汉书曰榆次十三州志以为涂阳县矣王
 莽之太原亭也县南侧水有凿台韩魏杀智伯瑶于
卷十七 第 30b 页 WYG0542-0543b.png
 其下其水又西南流经武观城西北卢谌征艰赋曰
 径武馆之故郛问厥堕之远近洞涡水又西南为淳
 湖谓之洞涡津泽而涂水注之魏地形志同过水出
 木瓜岭一出沾岭一出大廉山一出原过祠下五水
 合道故曰同过西南入汾
源涡水在县东八里源涡村其泉涌出隆寒不冰泉侧
 草木经冬常荣又名为温泉上有龙祠唐贞观二年
 县令孙湛引以溉田南经半里许会洞涡入汾 水
卷十七 第 31a 页 WYG0542-0543c.png
 经注洞涡又西与原过水合径北便水流也水西阜
 上有原过祠盖怀道协灵受书天使忧结宿情传芳
 后日栋宇虽瀹攒木犹茂故层毖水取名焉其水南
 流注于洞涡水也 一曰南流入涂盖涂水至合流
 村与洞涡合可并称也
社仓井在社仓西水甘瀹茗甚美
寒泉在县东十里井谷村龙祠前土泉一穴甘冽不涸
 不溢清澄见底西注洞涡
卷十七 第 31b 页 WYG0542-0543d.png
西堰沟水在县东南十五里
杜堡沟水在县东南二十里清流峻坂
牛坑水源出县东南三十里牛坑村悬泉谷西流入洞
 涡田
华豹沟水在县东南四十里许沟北崖北倚深隈南临
 巨壑
神井在县东南五十里高平村北味甘冽里人以水盈
 缩卜岁丰歉
卷十七 第 32a 页 WYG0542-0544a.png
木瓜水源出东南六十里木瓜岭下乃辽州旧平城县
 界也西流二十里经八缚岭下又名八縳水西流入
 洞涡
周家井在县东南水甘冽
小涂水发源东南八十里鹰山下西流入大涂水
大涂水发源东南百二十里八縳岭西北流至斛城铺
 合小涂水又西北至仁吾铺西流经沟口铺中庄铺
 石圪塔南蔺交至南北合流村合洞涡水又西经八
卷十七 第 32b 页 WYG0542-0544b.png
 达村源涡村合源涡水又西为万春渠又西过八家
 崖分支为王村渠小东关渠橙槽渠杨村渠又分支
 为永康渠又分支为张庆渠又分支为演武渠又分
 支为怀仁渠又分支为王郝渠虽洞涡大涂合流而
 榆次诸渠以涂水为主水经注涂水出阳邑东北大
 嵰山涂谷西南径萝磬亭南与蒋谷水合水出县东
 南蒋溪水自蒋溪西北流西径箕城北春秋僖公三
 十三年晋人败狄于箕杜预释地曰城在阳邑南水
卷十七 第 33a 页 WYG0542-0544c.png
 北即阳邑县故城也竹书纪年蒋溪又西合涂水乱
 流西北入洞涡泽
长宁水魏地形志榆次有长宁水西北合同过 水经
 注迤西又与原过水合
八缚水源出八缚岭下西流至倾城西会木瓜水
金水河在县西南三十里源出太谷县西流经县东阳
 镇入徐沟县界
马家厓井在县西北隅水甘
卷十七 第 33b 页 WYG0542-0544d.png
涧河水在县北十五里源出寿阳李家山西南流经鸣
 谦驿城会蒜谷赤坑白龙诸水分支为使赵渠聂村
 渠杨盘渠流经太原县境入于汾 明志发源北二
 十里罕山西南流县东北五十里有芹谷水西流合
 此水(明一统志亦/名赤坑水)
清水河在县北二十里鸣谦驿源出孟家井黄煤窑下
 西南流入涧河
蒜谷水源出县北四十里蒜谷西流入涧河
卷十七 第 34a 页 WYG0542-0545a.png
苏河水发源县北四十里高壁沟西流入涧河
黄龙港在县东北半里汉唐时故道也邑霖潦汇此疏
 为港
白龙河源出县东北二十五里白龙沟西流入涧河
小五台山在城东北三十里山上有二泉泉有一神主
 之祷雨者各投瓶取而合验以卜雨数 张养庐山
 寺记榆石艮方越城二十馀里小五台庐山寺北砺
 罕山南带涂河东望海波西眺龙门林峦泉石号胜
卷十七 第 34b 页 WYG0542-0545b.png
 游地
大佛沟在县东北四十里柏林头壑回冈抱
芹谷水源出县东北五十里芹谷西北合涧河
龙池有四一在小五台山下一在罕山南一在孟家井
 东一在中社村西水胥光莹冬夏不竭上有龙祠岁
 旱祷雨辄应
 太谷县
凤凰山在县南十里高五里盘踞四十里巅势似凤秀
卷十七 第 35a 页 WYG0542-0545c.png
 峦抺靛为阳邑之镇山上有浮图三座空王佛殿下
 有白将军庙东二里山麓有三佛阁有龙泉酎泉
奄谷在县东南十五里袤四十里东崖石壁有佛像名
 千佛崖谷中有水流合象谷水 初旦游磨龛寺记
 太谷南二十里有奄谷口路裁成蹊又十里乱石怒
 涛耸如激如又五里经断梁皆悬崖邃涧行数里始
 达寺寺在山半因其势而磨之厥形若龛前临陡隍
 凭阑俯视群山皆小
卷十七 第 35b 页 WYG0542-0545d.png
凤景山在县东南十八里高三里盘踞十馀里巅有浮
 图
灰泉山在县东南二十里高二里盘踞十里山上有谷
 德将军庙庙下有泉潴为池名灰泉山池明一统志
 池上有亭在焉
凤翼山在县东南二十三里高三里盘踞二十里即凤
 凰山之右翼也有二佛阁
四卦谷在县东南二十五里袤二十里谷中有泉分流
卷十七 第 36a 页 WYG0542-0546a.png
 四𣲖
石马岭在县东南三十里石似马
药伯山在县东南三十里高二里盘踞十里有药伯庙
松岭在县东南三十里繇奄谷入形高松茂晓日滃云
 殊似蜃楼下有岩东数十武就崖建磨龛寺下临千
 仞俯瞰溪流
回马谷在县东南三十里袤二十里谷中有马陵关通
 古邢州路产葡萄味甚美
卷十七 第 36b 页 WYG0542-0546b.png
马岭在县东南七十里路通直𨽻顺德府元好问有诗
龙门壑在凤凰山西与大佛山胥名凤翼
咸阳谷在县南十五里袤十里山上有源泉流出谷名
 咸阳水西合回马水 城壕记秦代赵筑城近谷口
 以咸阳兵戍之故名
白璧岭在县南七十里魏地形志阳邑有白璧岭樊阳
 水入表山涂水
马明王谷在城南有河
卷十七 第 37a 页 WYG0542-0546c.png
大佛山在凤凰山东
黄土谷在马明王谷东
太谷在县西南隋改县为太谷以谷名
胡谷在县西南有河
猪峪在县西南有渠
蔡谷在咸阳谷西南
龙冈在县东北五里蜿蟺绵亘将雨则烟云喷薄
象谷在县东北五十二里广三百步袤四十六里谷中
卷十七 第 37b 页 WYG0542-0546d.png
 有水即象谷河 后魏正光三年六月并州静林寺
 僧在阳邑城西象谷掘药得玉璧五圭十印一玉柱
 一玉盖一并以献
蒋谷在象谷旁 魏土地记晋阳东南百十里至山有
 蒋谷大道度轩车岭通于武乡谷有水自蒋溪西北
 流西径箕城北春秋晋败狄于箕即此又西合涂水
 乱流西北入洞涡泽
大塔山在县东北有金水河
卷十七 第 38a 页 WYG0542-0547a.png
八表山(见地/形志)
奄谷河在县东南十里谷中有泉北流经城东石象铺
 又北合回马河
回马河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源出榆社黄花岭下西流
 至谷又西合奄谷咸阳谷水又西经清源祁县注于
 汾
城南河在城下源出马明王谷至城下西流散漫明嘉
 靖二十三年以筑城改南五里谷咸阳谷河今复故
卷十七 第 38b 页 WYG0542-0547b.png
 道
酎泉在县南十里源出凤凰山下潴为二池味甘宜酿
 酒北流溉稻田西北合咸阳谷水
莲花池 栲栳池 圣母池胥在酎泉侧净若鉴照人
 无匿发轻风感之作青萝纹纸痕荇藻纷披凫鹥唼
 喋
龙泉在县南十里凤凰山下味甘可点茗石渠屈曲并
 可流觞
卷十七 第 39a 页 WYG0542-0547c.png
咸阳谷水在县南十五里源出咸阳谷山上捐流出谷
 西合回马谷水(明一统志奄谷咸阳/谷石璧俱有佛像)
胡谷河在县西南西北流入祁县界
象谷河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源出榆社恤张岭下西经
 县城西北流入清源县界水澄澈可鉴
金水河在县东北源出大塔山下至石母祠众泉合经
 榆次县东阳镇徐沟县山道村西北合象谷水经清
 源县罗白村入汾
卷十七 第 39b 页 WYG0542-0547d.png
 祁县
麓台山在县东南六十里南跨平遥县界迤逦接武乡
 沁源灵石县界高八里盘踞三十里形似台一名顶
 山又名蒙山又名竭方山有宋张商英麓台铭
龙洞在麓台山龙王庙中深四丈强洞口时有风雨气
 近之寒悸洞胁嵌空分四小洞正北一窝是为潜宅
 即龙王洞内有水池细横三木朽似不胜梁实尔精
 材过此则霜芽雪笋肥乳泉矣南二小洞一则太子
卷十七 第 40a 页 WYG0542-0548a.png
 据之盖龙孙也一则润济侯据之水凝石滴胥传为
 照馀祁之神祷雨辄应东南转一洞幽不可测大都
 粘云触雾胥带龙腥无敢深入祗生疑肃
南原在县东南阎漫胡累大安南等都西二十馀里南
 北十里(宜麦/)
伏罴岭在县东南三十里有伏罴水
上帻山在县东南六十里高五里盘踞五里巍峨奇秀
 上有五龙堂
卷十七 第 40b 页 WYG0542-0548b.png
下帻山在县东南六十里高三里盘踞五里上有幽仙
 寺上帻下帻东接太谷南接武乡晴峦朗岫下临风
 雨石树和合巃嵷葱蔚有五龙二池
坠钟崖在下帻山宋宣和中幽仙寺诸仙禅师游汴徽
 宗诏入朝设宴不食上问之对曰闻本寺钟响方食
 顷之果闻钟声上遣兵卫取其钟钟绝纽飞去西崖
 下半入地不可起人遂名为坠钟崖
高峰壑山在上帻山东十馀里一名云伏脑山分二支
卷十七 第 41a 页 WYG0542-0548c.png
 转而东北者为绵岭自麓十八盘始至巅转而北者
 为龙山首有龙嘴 山巅积雪不化有双泉志称竹
 绿冰崖花红霜障
四县脑山在帻山东南三十馀里形势峻广陟巅见祁
 县大谷榆社平遥四县
牛心山在县东南七十里递高六里盘踞四里水泉四
 匝峰峦特秀山巅尖圆似牛心
紫荆山在牛心山南距县百馀里山最高袤十里石多
卷十七 第 41b 页 WYG0542-0548d.png
 五色西崖有赤土洞巅有泉池西岩有银洞今闭西
 北山梁下有风洞
温风岭在县东南百里紫金山北巅有张果老窑下有
 天井仙峰槽蹄诸迹
双台坡在县东南梁村东双台对峙
黄羊坡在县东南窑上村相传黄羊引杨六郎兵
双泉山在县南三十里子洪镇南山有双泉
石夫子洞在双泉山石崖中内有夫子像明嘉靖中凿
卷十七 第 42a 页 WYG0542-0549a.png
 洞南一里有石似龙鸦嘴
石佛崖在子洪镇南子洪上渠下渠自崖而分
胡甲水源出东南百六十里武乡县胡甲山北流经龙
 舟谷名龙舟水汇诸泉折而西流经县北又西经平
 遥界入于汾名昌源河入盘陀一川沿溯龙舟谷水
 峪村北关其聚落也东岩一潭寒泓净拭下流多沙
 土人名沙河斛水斗泥锹云锸雨水经行处人多种
 竹云梢不碧而白似太始雪 水经注侯甲水发源
卷十七 第 42b 页 WYG0542-0549b.png
 平遥县胡甲山有长坂谓之胡甲岭即刘歆遂初赋
 所谓越侯甲而长驱者也蔡邕曰侯甲亦邑名也在
 祁县侯甲水又西北历宜岁郊径太谷谓之太谷水
 出谷西北流径祁县故城南自县连延西接邬泽是
 谓祁薮也即尔雅所谓昭馀祈矣贾辛邑也辛貌丑
 妻不为言与之如皋射雉双中之则笑也王莽之示
 县也 地形志祁有祁城祁奚墓周党冢大谷水赵
 襄子城
卷十七 第 43a 页 WYG0542-0549c.png
昭馀池在县东南七里祁城村周礼昭馀祁即此久涸
 元至元十一年浚水为昭馀池即其地立成汤祠后
 池复涸
国朝顺治九年复盈 何济时昭馀祈考池在祠之前
 后左右明嘉靖初知县杨西波乃凿于池之东南一
 里许则非其地矣 颜师古注昭馀祈在太原邬县
义井在县东南元义门温义之井
满井在县东南十五里阎漫村水神沟冬夏恒流
卷十七 第 43b 页 WYG0542-0549d.png
伏罴水源出县东南三十里伏罴岭流经王斜村东名
 王斜河北入昌源河
石佛河源出县东南四十里柏圈村南坡下流至下申
 诸村漫散
通光水源出东南帻山北上庄东南沟中流出谷口益
 以太谷县胡城谷水北流经县东东管诸村名胡溪
 河至西北合昌源河入汾 旧志出县东南四十里
 胡城谷中北流一名胡城水
卷十七 第 44a 页 WYG0542-0550a.png
五龙池在帻山五龙堂前东西各一
回马谷水一名五马河源出太谷县东南回马谷流经
 县北西合昌源河入汾
马跑泉有三二在麓台山神祠南北一在上帻山东
子洪池在子洪镇南山麓周围石砌水甘
双泉有二一在子洪镇南双泉山流入沟灌田一在高
 峰壑山流入通光水
砖拔突泉二胥在南梁上庄东南沟中通光水之上流
卷十七 第 44b 页 WYG0542-0550b.png
 也
三大井在县东北隅味甘
感应泉在新韩镇后涸
海眼在马射湾距城三十里水出其下冬不涸
 徐沟县
金水河在县境东十里源出大谷大塔山经榆次县东
 阳镇西南入县境集义诸村漫流秋水大发时断行
 旅四季多涸土砂水碱 沈昆记徐三水散为嘉平
卷十七 第 45a 页 WYG0542-0550c.png
 秃尾诸渠洞涡嶑峪支分不一而金水河从大塔绕
 出城下数十里安流如故
嶑峪河在县南八里繇太谷县西入县境李青村楚王
 村清德村内道村宜武村高花村流入清源县界旧
 在县南十里明季移北五里三秋涨水时发春夏则
 涸
洞涡河在县北八里土人名淤泥小河经榆次县永康
 镇先在太原县北格等村西流今移县境良隆村辽
卷十七 第 45b 页 WYG0542-0550d.png
 西村刘村同戈村白树村董家营王答村龙家营黑
 石屯等村流入清源县界
 清源县
马鞍山在县西南五里高七百四十步横三百十五步
 至凤山二里半
方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高七百九十步横四百步西
 至交城县壶屏石山界四里北至马鞍山十六里
白石山在县西五里高七百六十步白石沟袤二十里
卷十七 第 46a 页 WYG0542-0551a.png
 北至中隐山四里半有水由峪中出合平泉曲流十
 里入汾夏秋泛涨直冲城西关筑白石堰以障之劳
 费滋甚康熙十六年春山水改道而南由西南流十
 里东行入于汾秋水溃溢去城十馀里民得纾修堰
 之役者四十馀年后复由县东北曲流入汾二十二
 里山堂肆考白石谷在太原府清源县西白石山谷
 水流出合平泉入汾三晋多山谷而梗阳白石谷独
 流布于东南艺苑之卷帙焉
卷十七 第 46b 页 WYG0542-0551b.png
凤山在县西七里高八百步横三百九十步至白石山
 三里半中峰高峙双翼如抱
屠各谷在县西十五里两山夹峙陡峻如峡
马名山在县西十五里高八百十步横四百二十步在
 凤山白石山中汉文帝牧马于此有印驹城
壶屏石山在县西二十八里高白镇交城夏营村界有
 壶屏石河
中隐山在县西北八里高七百八十五步盘踞三百七
卷十七 第 47a 页 WYG0542-0551c.png
 十步北至仁山三里半四周高峰其山中𨼆碧涧潆
 绕水中文石可数有中𨼆寺
仁山在县西北十里高七百五十步横三百二十步北
 至太原县洞儿沟山界三里
贾家山明嘉靖七年九月山塌数十丈
汾河在县东五里水经南经梗阳故城东
涂水在县东南三十里自太原县界西南入汾与洞涡
 水合 水经汾水过晋阳县又南洞涡水东流注之
卷十七 第 47b 页 WYG0542-0551d.png
  注汾水又南经梗阳县故城东故榆次之梗阳县
 也今太原晋阳县四十里榆次界有梗阳地汾水又
 南即洞涡水会者也
象谷水在县东南三十里至榆次县界西北经徐沟入
 县境流入祁县界
屠沟水在县西南十五里即屠谷水也两山陡峻如峡
 夏多泛涨冬则涸
白石水在县西五里
卷十七 第 48a 页 WYG0542-0552a.png
壶屏石河在县西二十八里流入交城界
清源水在县北五里发源西山赵简子祠前平地涌出
 清可鉴发一名平泉一名不老池东南入汾清源名
 县取此 通典有清源水 旧唐志清源隋于古梗
 阳城置清源县以水为名
东湖在县城东南北三面临城广居邑城之半有水门
 通灌稼渠以达汾 东湖记县故无湖湖所占者悉
 平壤曩时白石水涨不以时疏导悉归城东低下处
卷十七 第 48b 页 WYG0542-0552b.png
 外障于垣墙而内益以泉水故水日聚而成湖 祝
 志不载是时尚未有湖也
芹馥泉在学宫前东注东湖
 交城县
卦山在县西北五里递高五里盘踞十七里西北连夏
 坛山山八峰爻象峰最高巅西岩下石坎有灵泉山
 西石坎有龙池泉山南石崖下有浆水泉山下有寺
 义水一名万卦山祝志作万卦山六峰峙立唐建华
卷十七 第 49a 页 WYG0542-0552c.png
 严三会普光明殿今为十方天宁寺(明一统志/止记六峰)武攀
 龙修石路记太极一峰而下两山回合冈阜层列八
 卦六爻皆具目下 朱彝尊游卦山题名记卦山去
 交城县西北五里连峰夹涧若卦画之相错阴阳乖
 合不可端倪山以是名陋者增益其文曰万卦山而
 卦之义反以数穷矣丙午秋予登是山观唐支高李
 元穆所撰碑记及贞元元和中陀罗尼石幢日将暮
 风雨骤作乃留宿僧舍晓起登峰以望白云蓬蓬瀰
卷十七 第 49b 页 WYG0542-0552d.png
 涨柏谷下视城郭出没雾中若方舰之浮于海午霁
 下山因书来游之岁月于壁包子歌曰絷予马于城
 隅兮揽子祛于山幽微子之书兮后之来者夫孰知
 予之偕游予不复和也
石壁山在县西北二十里叠巘周环拱列如壁南有石
 崖峭削百仞西北岩下有龙潭泉东南崖半有白牛
 洞唐建石壁禅寺甘露义坛李逢吉碑三坛角于三
 都在西都曰灵感坛在东都曰会善坛在北都曰甘
卷十七 第 50a 页 WYG0542-0553a.png
 露坛今为永宁寺又林谔颂旧号石壁谷又一名甘
 山一名龙山 魏太和六年唐贞观十一年元和七
 年甘露胥降于石壁山 林谔撰石壁寺铁弥勒像
 颂序房璘妻高氏书碑序曰石壁寺者晋之西山旧
 号石壁谷隋隶西寿阳县唐改寿阳为文水先朝分
 置交城而立寺焉太宗昔幸北京文德后辇过兰若
 礼谒禅师绰公便解众宝名珍供养启愿玉衣旋复
 金榜遂开因诏天下名山形胜皆表刹焉所以报护
卷十七 第 50b 页 WYG0542-0553b.png
 力广真谛也特起绀台之制颇馀紫禁之恩禅师守
 终官寺初创分身建塔遗迹岿然 金章宗游龙山
 诗金色界中兜率境碧莲花里梵王宫 赵点诗路
 转八九里云藏四五峰
孝文山在县西北百六十里静乐县西北五十里元魏
 孝文帝尝避暑于此有庙
谷积山在县西北百五十里接永宁州吕梁山界一名
 骨集山县志即作吕梁山
卷十七 第 51a 页 WYG0542-0553c.png
羊肠山在县东北百二十里后魏羊肠寨即此 隋书
 崔颐字祖浚博陵人大业时从驾登太行诏问何处
 有羊肠坂对曰臣按汉书地理志上党壶关县有羊
 肠坂上曰不是又答曰臣按皇甫士安撰地书云太
 原北九十里有羊肠坂上曰是也因谓牛宏曰崔祖
 浚所谓闻一知二 水经注汉高帝十年封靳彊为
 侯国后立屯农积粟在斯谓之羊肠仓山有羊肠坂
 在晋阳西北石萦委若羊肠焉故仓坂胥取名矣
卷十七 第 51b 页 WYG0542-0553d.png
 通典静乐有羊肠山隋炀帝改为深谷岭又岚州宜
 芳县有古秀容城即汉汾阳县属太原郡积粟所在
 谓之羊肠仓是静乐万根谷后魏𨽻秀容也 山堂
 肆考羊肠山在山西太原府交城县东北郡国志万
 根谷石磴萦委若羊肠然后魏于此立羊肠仓 万
 根谷下有石墟 元和志羊肠山在交城县东南五
 十三里是繇交城故县言也
宝珍山在县西百里僧宝珍蜕此
卷十七 第 52a 页 WYG0542-0554a.png
锦屏山在西北五里东连卦山红崖绿树若锦屏然
夏坛山在卦山西北
白牛洞在石壁山东沟东南崖半洞北向洞口高一丈
 广五尺深不可测
高离山在县西北四十里孤峰高出远离培塿
西社龙门在县西北五十里西南都景殊清丽昔有巨
 石当山口夜倏迅雷石裂水通
马鞍山在县西北五十里连峰似鞍邑镇山也上有晋
卷十七 第 52b 页 WYG0542-0554b.png
 大夫狐突及子毛偃墓祠崚嶒峭拔盘旋万峰一名
 狐突山土人名放马坪(山产青铁/下有灵泉)
文谷在马鞍山后有文谷水
步浑谷在马鞍山前步浑水源此
少阳山在县西北七十里山海经少阳之山酸水出焉
 今水微酸流合文谷水旧产银精石 水经注南与
 酸水合水源西出少阳之山东南流注于汾水汾水
 又南出山东南流则酸水当在阳曲烈石口上
卷十七 第 53a 页 WYG0542-0554c.png
青龙洞在县西北七十里水北都榆群村洞邃数里繇
 石窟入祷雨多应
龙堂岩在县西北七十里水北都山下有龙王堂
文山在县西北九十里文水侧
四棱山在县西北九十里山脊四垂
宝珠山在文山西北十里(载明一/统志)
龙须山在县西北百二十里高五里盘踞十九里北连
 孔河岭静乐县山界山有三峰盘蛇峰最高巅有寨
卷十七 第 53b 页 WYG0542-0554d.png
 名龙须寨北有黑龙祠南有龙堂山山下滴水成石
 名馀凉石山麓有青崖水一名龙树山
孔岭在龙须山北
大阿苏山在县西北百五十里
小阿苏山在大阿苏山南数里石崖有洞穴相传张果
 老乘白驴以铁箠指石为穴并驴入此今穴邃数十
 武
黑石楼山在县西北百五十里永宁州界上有黑石如
卷十七 第 54a 页 WYG0542-0555a.png
 楼故名
破罗汉山接黑石楼山
采屏山在县西北百五十里悬崖如削五色缤纷土人
 不知其名
国朝康熙初知县赵吉士得断碑于涧中上有采屏二
 字因以名山
豁然山在县西北百五十里连谷积山山势耸立古有
 隐士东望并州西望黄河襟抱豁然一名欢悦山
卷十七 第 54b 页 WYG0542-0555b.png
独泉山在县西北一百五十里洞穴中有石如盆泉水
 出焉
福泉山在县西北百七十里有福泉祷雨辄应
炼银山在县西北百七十里
刘王山在县西北百八十里高八里盘踞二十二里
 西连榆城山临县界山有峰渊峪峰最高上有泉祷
 雨多应山下有离石水流入永宁州昔刘渊都离石
 时尝居此因名有祠又有西谷水流入交城
卷十七 第 55a 页 WYG0542-0555c.png
榆城山在刘王西南西谷水经流其下
西谷在刘王西
三座崖在县西北峙东西两葫芦口中
鸠鸽二祖崖在石壁山龙堂宋释龙潭居石壁寺有鸠
 鸽听经转生县北坡底村荣氏从师苦修于寺北沟
 西崖下即龙堂也后胥化此名鸠鸽二祖崖东坡有
 石庵显迹
童子谷在县北八十里北齐天保七年有童子群牧于
卷十七 第 55b 页 WYG0542-0555d.png
 谷见巨石如人因获浮屠像高一百十丈
交城山在县北百里交城故县治此今为故交村 旧
 唐志交城隋分晋阳县置取县西北古交城为名初
 治交山天授元年移治却波村
卧牛山在县东北七里以形似名
白鹿山在县东北十里下有白鹿泉
玉山在县东北十二里古名虎头山金皇统二年赐名
 或谓有空王佛寺故也有第一碑宋米芾书
卷十七 第 56a 页 WYG0542-0556a.png
七佛岩在县东北二十里山岩有七佛像
卧虎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有卧虎岩相传梵王太子
 繇盘陀石来及七帝修觉地其睡化金骨虎石足迹
 今存
塔莎谷在县东北五十里有塔莎水
神师山在县东北百九十里古有二仙隐此下有东西
 仙洞二
汾河繇静乐南流入县北境百里故交村及汾孔交流
卷十七 第 56b 页 WYG0542-0556b.png
 地也隶县境三十一里又东流入阳曲太原清源县
 境复流入县东南境十五里郑村过大陵城合
 水又南流入文水县𨽻县境又三十里 水经注汾
 水又南径汾阳县故城东川土宽平峘山夷水故地
 理志汾水出汾阳县北山西南流者也
沙河在东门外接磁窑坡底卦山诸河实无河也
月波湖在县城东南隅周二里一名却月湖面平如镜
 楼台掩映
卷十七 第 57a 页 WYG0542-0556c.png
南河在县南八里土人名秃尾河夏秋时涨
瓦窑河在县西北五里即步浑水下流也
国朝康熙二年磁窑瓦窑二水交流北门圮七年叠石
 筑堤障水南流三十五年堤溃城复圮嗣后时加修
 治袤八十丈有奇高二丈
文谷水在县西北源出马鞍山后流入汾水泉滩在西
 涯
步浑水在县西北源出马鞍山前步浑谷流经瓦窑沟
卷十七 第 57b 页 WYG0542-0556d.png
 至城东流入汾
浑谷水在县西北源出孝文山后南流经文水县峪口
 开栅二村入汾古浚二渠
观音泉在县西北八十里西冶村
西谷水在县西北源出刘王南流至榆城合浑谷水
狐神祠井在城北水甘祷雨殊灵
孔河在县北百三十里源出龙树山下青崖寨东流经
 板栅屯兰马兰村东注于汾(明一统志出东北塔/莎谷南流入汾宜覈)
卷十七 第 58a 页 WYG0542-0557a.png
磁窑河在县东北五里即塔莎水下流也
塔莎水在县东北五十里源出塔莎谷南流经县东南
 入汾
浆水泉在卦山南石崖下
龙池泉在卦山西方丈石坎中
灵泉在卦山巅石佛堂西岩下石坎流出冬夏不涸
龙潭泉在石壁山西北岩下僧龙潭栖此
白鹿泉在玉山麓一名冰泉
卷十七 第 58b 页 WYG0542-0557b.png
 文水县
隐堂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一名子夏山子夏退老西
 河尝憩此有石窟名隐堂洞山阳建庙一名商山山
 壑削立有泉隐而不恒流一名隐泉山东又有马跑
 泉西数里有石门
隐堂洞在隐堂山隈去地百丈有奇蹑石栈而上洞邃
 四丈有奇高三丈有奇洞内一窟方广一丈有奇土
 人相传通陜西又有风声似轻雷洞前石壁拔立千
卷十七 第 59a 页 WYG0542-0557c.png
 仞夏秋飞泉泻落似一匹练一名子夏室 河南庙
 碑卜公结庐于陶山之麓不踰岁民去其陋石窟之
 虎渡河而北盘纡之泉渀湃之流浇灌民田三十馀
 疃西河之民大蒙其德可作商山备考
石门在隐堂山西两壁如削似双阙然涧水下注如喷
 雪走虬
狮子山在县西南十五里以形似名
白虎山在县西南二十里昔有白虎穴于此故名并立
卷十七 第 59b 页 WYG0542-0557d.png
 白虎庙
光统头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峰岭高峻日出先照或曰
 汉光武尝统兵于此故一峰有先锋台之名今土人
 名西顶山势邃曲松柏丛蔚
龙堂山在县西五里右有白水泉味尤甘一名龙王山
 郭超宗庙碑距城七里四山叠出山之腰有古龙王
 庙俯临深谷少折而西蜿蜒十武有泉一泓由石罅
 流出冽而甘
卷十七 第 60a 页 WYG0542-0558a.png
陶山在县西二十里袤亘蜿蜒群岩竞秀或曰唐帝尝
 憩此
双峰山即陶山之分支也两峰繇麓至巅壁立千仞土
 人名大岭山
石峡山在县西二十五里山谷杳邃初入为靛头山
靛头山即石峡山之麓也夹坡古柏逶迤而入石壁如
 削有石峡洞
石峡洞石壁插天崖半有洞古藏陶渊明白莲社文金
卷十七 第 60b 页 WYG0542-0558b.png
 刚科仪诸书两壁胥植含桃越岭西南十里有奇至
 黄龙洞
黄龙洞洞殊幽邃祷雨辄应
熊耳山在县西北三十里形似熊耳松柏蒙翳一名崇
 山上有牡丹 李学诗记西北距县三十里有山曰
 熊耳以状类因名焉峭然壁立高超汉斗二水环带
 于东三峰排戟于西南则商峰北则狐岭乃西晋名
 山也山胁有熊耳寺佛前牡丹一株穿石而生不类
卷十七 第 61a 页 WYG0542-0558c.png
 凡种
柏茆山在县北十三里巃嵷森蔚上有寿宁怪柏
文峪在县北二十里文峪口两峰相距一里落叶较晚
 所谓谷口秋风也
郝岭在徐南都上有长栝
汾河在县东五十里繇交城南流入县境旧从北安都
 折而西历河南都入汾阳县境 明万历三十九年
 河东迁从县韩武西都入县境流经东南齐南都入
卷十七 第 61b 页 WYG0542-0558d.png
 平遥县境历灵石县西南流 又历石侯武良东城
 南贤青高下曲永乐诸村西南流入汾阳县界 嘉
 靖二十九年汾河西徙三十二年汾河文谷河胥徙
  水经又南过大陵县东 水经注昔赵武灵王游
 大陵梦处女鼓琴而歌想见其人吴广进孟姚焉即
 于此县也王莽改曰大宁矣汾水于县左迤为邬泽
国朝雍正七年青高村至尹家社开引渠二道东城村
 自辟河广十丈至数十丈有差袤二十有五里
卷十七 第 62a 页 WYG0542-0559a.png
回马河在县东五十里源出榆次县繇清源县流至县
 韩武东伯高车都南合沙河
伯鱼泊在县东南二十里后涸
沙河在县东南四十里源出祁县南丰流至县云周村
 胡家堡南入于汾
武涝泊在县南二十里唐天授二年改名朱雀泊后涸
甘泉在县西南二十里甘泉寺右池方广一丈有奇水
 殊清甘
卷十七 第 62b 页 WYG0542-0559b.png
马跑泉在隐堂洞东
白水泉在龙堂山味甘祷雨多应
泌水在县北八里龙泉村北繇东南注文峪河平地涌
 出太平寰宇记谓之神福泉祷雨多应 五朝志文
 水有文水泌水(通典/同)
文峪河在县北二十里源出永宁州孝文山一出交城
 县西山半崖龙口一出县土安都泊泊河三水汇流
 繇文峪口开栅镇东南流至石永都入于汾 水经
卷十七 第 63a 页 WYG0542-0559c.png
 文水出大陵县西山文谷东到其县屈南到平陶县
 东北东入于汾 水经注文水径大陵县故城西而
 南流有泌水注之县西南山下武氏穿井给养井至
 幽深后一朝水溢平流东南注文水又南径平陶县
 之故城东西径其城内南流出郭王莽更曰多穰也
  文水又南径县右会隐泉口水 元石为楷文水
 龙堂记西谷之水其水多文因以名焉
猷水在县东北二十里武陵村西古大陵城东南平地
卷十七 第 63b 页 WYG0542-0559d.png
 涌出周十里有奇后涸
白石河在县东北三十里源出清源县白石山西流经
 县武安都西南入于汾
隐泉在商山麓泉不恒流春水独盛 河南庙碑文水
 县迤南五里乡名乐村即古西河地也乃隐泉之所
 经泉流至是而澄清可濯故曰清泉
 岢岚州
岢岚山即管涔山芦芽山也在州北百里山之阳名管
卷十七 第 64a 页 WYG0542-0560a.png
 涔山宁武县界其北隶州境者高六里盘踞二十五
 里为州南山西南连乏马岭山有七峰土人胥名南
 山山之阴名芦芽山五寨县界其南𨽻州境者高八
 里盘踞三十五里为州北山西北连霸王山悬崖陡
 涧一线羊肠山有十一峰土人胥名北山 通考岚
 谷有岢岚山雪山岢岚水
东山在州东半里接北山
长城山在州东三里下有白龙泉流合岚漪水其味甘
卷十七 第 64b 页 WYG0542-0560b.png
十里崖在州东十里高二丈形似飞甍行旅时避雨焉
乏马岭在州东五十里岚县西北八十里崎岖难行
南山在州南一里迤逦蟠踞与漪水胥襟带州城
寺沟会在州南三十里石壁峭拔清泉萦绕上有白胜
 庵地以沟名而沟侧实山也沟其识也 袁锵珩白
 胜庵记在寺沟会之北踰河入谷口裁数武遵南麓
 以登径甚窄转而北水流涓涓北山胥绝壁若矛倚
 若竹挺若罘罳植庵门外清泉一泓绀碧庵南茂林
卷十七 第 65a 页 WYG0542-0560c.png
 茜密西访龙岩寺迹先是有水如臂繇石裤间喷出
 以半木联缀十许丈悬空东流乃飞注涧中沙门堙
 塞之今则穿石缝珠走星窜沿磴而下矣西顾即岩
 壑尽处奇拔不减北屏寺趾掌大宜台宜洞东南松
 千章间复横斜逼真绘事
西山在州西南一里有云际寺翠屿苍岩石径茂树
龙岩在州西南
巨麓岭在州西南五十里兴县东北六十里高七里盘
卷十七 第 65b 页 WYG0542-0560d.png
 踞三十里东麓为州西山西南连万松岭山有十峰
 土人胥名西山一名万松岭
西豹峪在州西
幡竿山在州西北七十里
霸王山在州西北七十里
水峪在州西北
天马山在城北一里
北山在州北二十里
卷十七 第 66a 页 WYG0542-0561a.png
云山在州东北四十里旧志即岚谷故县也与岢岚山
 接
雪山在岚谷废县东北四十里荷叶坪东西二山势极
 峻险盛暑犹栖馀雪下有万年冰与岢岚山相接乃
 五寨之界也
荷叶坪在州东北六十里高四里盘踞二十里接宁化
 五寨界山巅圆整如荷叶山有九峰袤亘静乐岚县
 诸山土人名东山
卷十七 第 66b 页 WYG0542-0561b.png
蛇峪
暖水潭在州东二里水不冰
蒙泉在东山涧下与龙王堂泉合流
马跑泉在州东五十里泉类马蹄相传尉迟敬德迹
黄道川水在州东入漪水
三角城水在黄道川西入漪水
漪水发源州东南乏马岭西之直道村汇黄道川三角
 城水为一经城东砖堡东转而南西流经陈宁寨隶
卷十七 第 67a 页 WYG0542-0561c.png
 县境共九十里南入兴县界 州志漪水环其东南
 砂河带于西北一名岚漪河
砂河在城北五十里纳会村绕城西南流合漪水
名源水在州北五十里东南入河
龙王堂河在州东北二里出东郊北山下水甘合东涧
 下蒙泉明弘治间引入城
仙人涧在荷叶坪下
白龙泉在长城山下流合岚漪河水殊甘夏寒冬温
卷十七 第 67b 页 WYG0542-0561d.png
 岚县
铜鼓山在县南五十里递高十五里盘踞五十里山中
 一峰高五里连圣窑山仙人洞其色黄似铜履之有
 声
赤坚岭在县南九十里递高二十里盘踞八十里岭下
 有水流入静乐县界静游村
风后山在县东南上有魏皇姑墓
桃尖山在县东南六十里递高十五里盘踞六十里连
卷十七 第 68a 页 WYG0542-0562a.png
 北庙山
仙人洞在县南六十里
黄崄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高五里盘踞三十里连西
 坡梁一名黄芊山
白龙山在县西南五十里高二十里盘踞九十里连小
 万村有圣水井明英宗在塞外有老人送饭问之日
 岚县白龙神也后封灵润侯赐二祭
大万山在县西南六十里递高二十五里盘踞九十五
卷十七 第 68b 页 WYG0542-0562b.png
 里连翠岩山下有白龙池涛雨辄应
翠岩山在县西南七十里递高二十里盘踞八十里连
 大万山
灰灰岭在县西南百里
烧炭山在县西少北
十八盘山在县西北二十里递高十里盘踞四十里连
 直夺峪山
野鸡尖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递高十五里盘踞五十
卷十七 第 69a 页 WYG0542-0562c.png
 里连十八盘山
乏马岭在县西北七十里高五里盘踞二十里接岢岚
 州崎岖难行即宋熙宁时飞莺堡
圣窑洞 蛇洞 铜洞胥在县北十里铜烂沟中后铜
 尽名铜家埚
二郎山在县北二十里
双松树山在县北四十里上有双松县志桃签镇其南
 双松障其北东带高平之坡西据白龙之险山冈陡
卷十七 第 69b 页 WYG0542-0562d.png
 峻道路崎岖
鹿径岭在县北六十里路通静乐
狮子崖
绿水河在东门外一里发源双松岭东偏范家口受两
 涯之汇流四十里入绿水河绕县东北折而东南流
 注静乐县静游村七十里折入汾河汾宁通偏老皆
 取道于此
青水河与绿水为一绿水上流河胥石东流十五里水
卷十七 第 70a 页 WYG0542-0563a.png
 沙清而渺无石经楼烦镇界八十里入汾
望女壑在城南
大贤河源出县南四十里柳峪村至刘庄合昭济祠泉
 经楼烦入汾
岚水发源南八十里赤坚岭下东流入静乐县界静游
 村七十里距县界曲立村十里西流入兴县西界黑
 油沟折入黄河距县界界河口一百十里北逆流入
 岢岚州界鸡儿堰距县界乏马岭十五里
卷十七 第 70b 页 WYG0542-0563b.png
蔚汾水源出尖山自桃岑山流经兴县西南六十里入
 黄河
圣水井在白龙山
马蹄泉在县西南七十里
葫芦泉在县北十里
大水滩在县北二十里土人名马涧滩
小水滩连大水滩
饮马池在县北六十里黑崄山中相传唐尉迟敬德尝
卷十七 第 71a 页 WYG0542-0563c.png
 得良马于渥洼池骑而去
 兴县
桃花山在县东二十五里高二里盘踞三里东连大寨
 山危峰独秀上有桃花寨南有仙洞旁有卦石泉
仙洞在县东二十五里桃花山南山半石穴可通入其
 中时宽时隘似门户者三内平地二𤱔许四望胥石
 穴东南穴清源湛深水中三白石柱上榰洞顶柱左
 右又有窈洞一云桃花寨下石穴曰仙人洞有三口
卷十七 第 71b 页 WYG0542-0563d.png
 劣容侧身入数百武倏开敞怪石峭立石隙小穴如
 蜂房入者必以草节识路东南入倏有滩曰莜麦滩
 地殊宽洞顶高十数丈四壁胥钟乳滴缀似积莜麦
 然又东南入曰仙人涧水广可二丈色黑有独木桥
 无敢渡者水有三石柱晶莹似玉其旁洞不可胜计
 人莫能穷洞外峰突起羽士搆阁其上
大寨山在县东三十里高五里盘踞八里东北连石猴
 山石脉卧而叠起其高极目上有高王寨相传高欢
卷十七 第 72a 页 WYG0542-0564a.png
 所筑下有石乳洞
石乳洞在县东三十里大寨山下口径尺馀人蛇行而
 入中似屋屋壁小口侧身入又似屋屋顶钟乳涓滴
 下成白石
十八盘山在县东七十里高六里盘踞十里东南连合
 查山茂林邃壑十八曲而后跻巅
桦林洞在县东南六十里山多桦木岩内洞穴相通如
 陶复陶穴然
卷十七 第 72b 页 WYG0542-0564b.png
合查山在县东南八十里高七里盘踞十三里东南连
 阳山高可二十里为诸山冠数百里外望之苍翠插
 天北峰顶有古石洞径透山背望之通明洞南有南
 石洞两峰对峙形埒山顶有饮马泉山下有龙池祷
 雨辄应
阳山在县东南九十里即合查山之阳高五里盘踞八
 里危峰刻削怪石罗峙中峰下有伽佗岭松桧数万
 株上有广应侯祠东峰有回光岩林峦竞秀
卷十七 第 73a 页 WYG0542-0564c.png
南山在城南蔚汾水南石壁有万佛洞
采林山在县西南四十里高二里盘踞五里林峦高峻
 下有采林渡
紫荆山在县西南九十里高十里盘踞十五里界临县
 一名紫金山 坡陀绵亘丛薄日晡辄涌云南麓有
 圣母泉流为紫荆泉河北麓石壁有穴出风能偃苗
 恒封不启祷雨多应
浩旻山在县西南百二十里黄河岸高八里盘踞十五
卷十七 第 73b 页 WYG0542-0564d.png
 里三面悬崖陡绝数百丈南繇石磴缘铁絙而升为
 南天门门东有泉
卧龙冈在西北七十里高一里盘踞二里冈南两峰对
 峙一名双侯山中有大壑河水自南北注当壑有石
 壁数百丈横亘连合两峰曰卧龙冈水繇冈下洞穴
 流出合岚漪水洞石冲出者矗立水中其北峰曰天
 硙山峭壁千寻彻下中裂外望之石纹如硙齿两两
 相错亦一奇也
卷十七 第 74a 页 WYG0542-0565a.png
峨嵋山在县署北有三峰中峰殊高旁峰对峙如眉
太平山在县北四十里高四里盘踞七里前有太平沟
 迤逦盘曲上有双峰对峙为双山峪
小寨山在县北五十里高六里盘踞九里一峰独立上
 有寺庙
石堠山在县东北四十里高三里盘踞七里东北连石
 楼山山巅怪石攒簇曰莲花峰峰西石崖高数十丈
 形似斥堠曰石堠峰峰北一峰别起石脉中断架木
卷十七 第 74b 页 WYG0542-0565b.png
 梁而度岭有堠山寺峰南有黑龙池池有黑龙祠祠
 后启二小门深岩黝墨内有池水色苍黑水旱不涸
 挹水祷雨辄应东有白虎岩僧与虎胥化于岩迹存
石楼山在县东北五十里高三里盘踞七里东北界岢
 岚州万山中一峰突起石壁层拔状类楼阁高逾百
 丈四周不可攀援惟北面微径盘回可徐达峰顶俯
 视群山若邱垤然
黄河水在县西五十里自保德州入县南达临县河西
卷十七 第 75a 页 WYG0542-0565c.png
 岸为陜西界
通惠泉在县东三百四十九步南崖高阜沸出三穴味
 甚甘繇城北引入城半出西门半出南门西流合蔚
 汾水一作通会泉
五龙泉在城东上下五泉皆清而甘
介泉在县东界河口清晖亭下
新泉在清晖亭东
卦石泉在桃花山侧泉中小石似卦爻六抵两角
卷十七 第 75b 页 WYG0542-0565d.png
紫荆泉在紫荆山南巨泉也流出成河冱寒不冻鸳鸯
 翠鸟时翔游焉
浩旻泉在浩旻山南天门东山巅岩罅倒泻如注
岚漪水发源岢岚州西流至温泉入县界又西至裴家
 川口入黄河
蔚汾水发源岚县王圃山西流至界河口入县界经县
 治南又西至黑峪口入黄河 通考合河唐县以蔚
 汾二水西与黄河合因以为名
卷十七 第 76a 页 WYG0542-0566a.png
南川水发源合查山西北流至赵家川口合蔚汾水入
 黄河
交楼水发源十八盘山西流至交口合蔚汾水
南泉在县北韭园坪南泉上有石方数丈
黑龙泉在石堠山石岩下两泉盈而不溢左为人泉可
 饮右为神泉饮之多腹痛挹水祷雨辄应
 
 
卷十七 第 76b 页 WYG0542-0566b.png
 
 
 
 
 
 
 
 山西通志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