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0542-041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十三
  关隘(五/)
宁武府
 宁武县
宁武关古楼烦地据雁门偏头两关之中明初为军屯
 景泰元年筑城成化二年巡抚都御史李侃言宁武
 北临云朔西带偏保最为要冲请设关置守备于是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0542-0419b.png
 因辽宁武军旧名立关弘治间巡抚都御史侯恂复
 奏置守禦所辖堡十有二东为大河为阳房为朔宁
 北为神池为大水口为利民西北为黄花岭为土棚
 为义井西为宁文为二马营西南为西镇而宁文实
 犄角宁武以扼西山之险嘉靖十三年都御史任落
 自雕窝梁至达达墩筑边八里二百二十二步砌以
 石十八年都御史陈讲议阳房要冲迤西胥缺藩篱
 乃修复王野梁废迹东起阳房口经温岭大小水口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0542-0420a.png
 神池荞麦川至八角堡胥筑长城凡百八十里且筑
 且斸土石相半外为壕堑十九年兼辖宁化所二十
 二年置三关镇守总兵官驻宁武辖雁门偏头二关
 二十三年都御史曾铣谓边墙高厚不逮雁门复增
 筑焉 明景泰元年筑城方四里高三仞厚二仞门
 楼三成化元年讫工弘治十一年巡抚魏绅拓故城
 周七里一百二十步高二丈五尺下有堑 宁武关
 东北至阳方口又北至朔宁堡又北至雕窝梁堡内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0542-0420b.png
 边垣胥在西 朔州志宁武军口在朔州南一百二
 十里南连静乐县分水岭左编宁武处三关之中援
 应东西实阳方温岭神池义井之门户外接八角堡
 内维岢岚 唐志管涔山北有楼烦关按今宁武当
 即古楼烦关地 周经宁武关纪宁武古宁武军也
 即军旧名名关 宋太平兴国中潘美兼三交都部
 署屯留以捍北边三交西北三百里地名固军其地
 险阻为北边咽喉美潜师袭之遂据其地积粟屯兵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0542-0420c.png
 以守之北边以宁 杨博三关兵将疏山西三关先
 年以有东胜大同为之屏蔽边患绝少自东胜失守
 渐肆窥视然犹恃有大同未敢深入今三关之警大
 异往昔正德十二年则直至阳曲湾今岁则直至交
 城圪塔头若更长驱而入虽平阳潞安俱为蹂践之
 地矣今都御史陈讲御史连矿覆勘具奏臣等议得
 神池堡与老营堡委系必争之地而八角堡介于其
 间尤为适中雁门守备当十八隘口之险而北楼口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0542-0420d.png
 委为空阔所据各官要于神池老营堡各添设参将
 北楼口添置把总八角堡改置游击画地分守势成
 鼎足据险扼塞诚为长便又要将神池守备改置利
 民堡三岔八角俱为裁革水泉营等处设置把总管
 领屯种要皆剂量斟酌无不曲当但副总兵既与巡
 抚都御史协同行事威权已重欲加都督职衔似难
 轻议今俟命下施行巡抚都御史每年秋近仍驻劄
 宁武八角以上仍辖雁门兵备五寨以下仍辖岢岚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0542-0421a.png
 兵备庶声势联络缓急有济及照东长峪地方系大
 同三关两镇接境之地极为𦂳要其建城设兵于两
 镇既称有益亦当及早整理 方逢时边关机宜疏
 三关俱通寇要区东路自盘道梁夹柳树燕儿水雕
 窝梁等堡进直犯代忻太原等处西路自滑石涧黄
 龙池寺坞堡水泉营等堡进直犯镇西兴岚等处中
 路阳房口王野梁失守少费迂回可达东路矣荍麦
 川野猪沟失守少费迂回可达西路矣此边形之大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0542-0421b.png
 较也东中二路外有马邑朔州烽火相接零骑遽难
 以潜入大举或数年一至西路边长二百馀里东自
 水黄墩起西至丫角山止一百馀里尚在朔州川之
 内自丫角山起西至老牛湾止一百馀里逼邻沙漠
 大举凭陵易逞零骑出没无常御史贺一桂移镇之
 说有见于此计宁武离偏关一百八十里正兵营军
 马在三路土著有年势难他徙其参游军马果数足
 势强大举虽未能遏绝零骑必可拒堵此移镇之便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0542-0421c.png
 也查两营军少一千三百三十四名马少三千四百
 四十二匹而遽移之是总兵亦参将等也寇岂惮一
 总兵官名乎况偏关抵崞县原平驿二百馀里东路
 报警策应恐难猝至此移镇之未便也先年俺答乘
 虚谋陷老营总兵郭琥早得其情由宁武日暮提兵
 四鼓即抵其地而堡赖以全是不移与移镇同也今
 该镇刘国既称军马寡弱东路窎远合无依其仍驻
 宁武遇三路但有声息星驰调度随贼堵截 李攀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0542-0421d.png
 龙宁武兵备题名记三十七年改雁门为雁平岢岚
 为偏宁明年仍以偏宁为岢岚兵备以偏老岢岚河
 曲三守备西路参将老营游击地方兵马属之雁门
 兵备仍驻代州以广武北楼平刑三守备东路北楼
 太原参将地方兵马属之其八角利民神池宁武四
 守备中路参将地方兵马则以设今道云 上谷岳
 伦曰山西京师之屏翰三关山西之咽喉 嘉靖二
 十六年总督翁万达议撤山西内边兵并力守大同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0542-0422a.png
 报可巡抚孙继鲁抗章争曰紫荆居庸山海诸关东
 枕溟渤雁门宁武偏头诸关西据黄河天设重险以
 藩卫国家岂可聚师旷野洞开重门以延敌夫紫荆
 诸关之拱卫京师与雁门诸关之屏蔽全晋一也今
 议者不掣紫荆以并守宣府岂可独掣雁门以并守
 大同耶兵部是继鲁言上方倚万达卒如万达言
阳方口堡在布政司北三百六十五里东至盘道梁堡
 六十里西至神池堡二十五里南至宁武所界二十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0542-0422b.png
 五里北至朔州五十五里 两镇三关志宁武据两
 关之中地势平衍便易驰驱阳方口当云朔马邑之
 冲至为要害虽距宁武为近而缓急常不得力近日
 筑边之议首及王野梁至老营盖先虑也 康丕扬
 三关志阳方口晋边第一要害地 胡松答翟中丞
 书阳方口外当云朔马邑之冲内通忻代岚石诸郡
 之路至为要害镇城虽距宁武为近然缓急终不得
 力宜以宁武所城移阳方 陈讲上议曰西北边镇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0542-0422c.png
 莫重宣大三关国初急宣大而缓三关以大同足蔽
 三关也今时则异矣故必急三关急三关必增戍增
 戍必先设险夫雁门有勾注之险偏头有老营之扼
 故增戍必自宁武始阳方口者朔州之大冲也臣愿
 藉山西民壮夫力而济以郡县赎金城是大险不三
 月可就从之于是筑长城自阳方口始 胡松杨方
 堡筑城记西蜀陈公讲既受命上公提督三关兼巡
 抚山西地方乃言于朝曰山西雁门宁武偏头诸关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0542-0422d.png
 为国重镇东起代之瓶形岭西暨保德河曲地东西
 延袤千有馀里而宁武关之阳方口东西长可百八
 十里适当朔州大川之冲平衍夷漫虽数十万骑皆
 可成列以进臣查山西诸路民壮可得万馀忻代五
 台诸郡邑𣙜金岁得数千不足则取诸大原所部吏
 民赎锾费不伤乎正额劳不及于齐民其筑之便上
 下其奏兵部兵部议如公指无异乃以雁门兵备副
 使王镐察监经费都司署都指挥同知王松太原府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0542-0423a.png
 同知邢伦总督工程其下文武百执事并选廉慎而
 有干者使摄之经始嘉靖十九年之春三月毕工明
 年之夏六月东起阳方口经温岭大小水口神池荞
 麦川迄于八角堡之野猪沟老营堡之丫角墩土筑
 惟半馀则斩山之崖为之计长三万三千一十馀丈
 可百八十里无论土石并高二丈有奇下广一丈五
 尺上广七尺加四尺为女墙可骑以驰可蔽以击墙
 外壕堑深广之度略如墙中增敌台四十三座煖铺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0542-0423b.png
 五十五间暗门五座重楼三座护水堤台称之包筑
 流水沟洞百十二处后中丞刘公臬代奉廷议属予
 与参政张君子立规计工事补筑东路三百里按察
 司佥事赵君瀛补筑西路黄河堧百五十里 灰河
 东流经堡北出口 崞县阳方仓寓阳方口 正德
 九年十月寇由阳方口深入至阳曲湾 嘉靖三十
 四年俺答入宣大山西俄而自阳方口出总督许论
 遮击于朔州复由王茂山遁 三十九年俺答自阳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0542-0423c.png
 方入犯忻州原平石岭关复由此出以此地梁内梁
 外皆平旷无际故设大将于此 赵炳然分布秋防
 疏山西总兵统正兵暂驻阳方口一则调度本境一
 则便援云朔副总兵统奇兵仍驻老营一以专防黄
 河一以东西剿遏西路参将统援兵驻水泉营中路
 参将统援兵驻荞麦川暗门东路参将统援兵驻广
 武站太原参将统援兵驻马兰口神机司把总统标
 兵驻旧广武白草沟北楼参将统援兵暂驻长柴岭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0542-0423d.png
 游击统游兵暂驻八角堡 王家屏三边修守记阳
 方口西迄小红沟寨八里又西筑八利境之尖山梁
 寨十里既成而公视东隅不称复增筑冯家梁寨二
 十里属之王野梁以绾宁雁之界面阳方左右顾两
 臂若画一矣甓三城阳方神池利民增筑土堡一八
 角
宁化守禦所宁化所城方二里馀高三仞厚二仞门楼
 三明洪武二年筑 隋立汾源宫建城周六里四十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0542-0424a.png
 一步明洪武二年因旧址东畔倚山坡改建周二里
 一百九十六步高三丈一尺池深一丈五尺西南北
 三门万历三十四年宁武道郭光甃磗东西关城二
 座 宋太平兴国五年置宁化军宁化县隶焉 淳
 熙九年金置宁化州 明初置宁化所隶山西都司
 嘉靖十九年都御史陈讲请改隶宁武从之 宋志
 宁化军四砦 西阳 脑子 细腰 窟谷 明宁
 化四堡 石坝 榆会 川湖 大峪屯 宁化十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0542-0424b.png
 四寨 马头山 吴家沟 小横沟 牛心 三岔
  定河 葱园 杨房 子房 石佛 细窑 灰
 窑 石家 贺家屯 明宁化守禦千户所在静乐
 县北八十里置正副千户百户旗军三千三百四十
 八名 明洪武二年都指挥常守道驻兵宁化所五
 年延安侯唐胜宗增筑宁化城率千户唐成剿四大
 王部 嘉靖十五年俺答繇崖头入至宁化三马营
宁文堡西一里宁武城处东偏西山下临识者虑其难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0542-0424c.png
 守明正德十年兵备副使张凤羾议城宁文堡于西
 山共相犄角 尹耕曰宁文城而宁武可守与江左
 戍石头意同
楼烦镇宁化所岭北有东路南路岭南有河川天城川
 西川南川细磨川岭南北外乂有西路北路而楼烦
 镇为河川村首乃岭南第一村也汉立雁门郡楼烦
 县元魏建楼烦宫隋唐立楼烦郡唐置楼烦监 辽
 耕阳武砦及宁化火山北地知并州韩琦凿堑立石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0542-0424d.png
 界之
堡口宁武堡口险隘非寻常堡寨比
大河堡在东二里
石湖岭 石湖水口在东二十里 翁万达疏曰自石
 湖岭起西至野猪沟止为垣七里堑十之一增添敌
 台二十八铺屋八十四又自野猪沟起东至石湖岭
 止为垣六里有奇增添敌台九十二铺屋二百七十
 六水口三暗门二自石湖岭起东至雕窝梁小西沟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0542-0425a.png
 止为垣六里有奇增添敌台八十六铺屋二百五十
 八品窖七万六千二百二十四暗门二水口十一水
 洞三 石湖岭堡
野猪岭堡在县境
王野梁石湖岭东明嘉靖二十年八月吉囊繇朔州入
 至王野梁副总兵丁璋游击周宇战没遂深入太原
  嘉靖十一年都御史陈达请城雁门诸隘起王野
 梁历白草沟水峪口至平刑关为石垣高阔以一丈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0542-0425b.png
 为式
五花营东一百二十里
火烧沟东南十五里
金家觜东南八十里
靳家窊东南四十里
夹柳树堡东南六十里(详崞县/)
小莲花堡东南七十里(详崞县/)
盘道梁堡东南八十里(详崞县/)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0542-0425c.png
朔宁堡东南二十里 燕儿水堡东南四十里 西沟
 口堡东南四十五里 雕窝梁堡东南六十五里
 三马营堡西六十里 大水口堡北三十五里 石
 槽堡 麻峪堡 三岔堡 西岭堡 马圈湾堡
 黄土坡堡 金家堡 张家堡 梅家堡 杨家堡
  东庄 马营村堡 头马营堡 分水岭寨 八
 答窊寨 石嘴头寨 白马崖寨 红村寨 汾河
 沟寨 谢家沟寨 白台寺寨 反口深烟寨 坝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0542-0425d.png
 上寨 石庄寨
 偏关县
偏关县长城东接平鲁丫角山起西接河曲县河口铺
 止
明老营堡制五眼井墩北直赤山东接朔州卫丫角山
 墩长城复折而西为西山老营堡界首繇东北至右
 卫兔毛河西墩止胥有长堑又西有关繇关北出有
 长城堑东起赤山西止庙记山庙记山北乃哈屯不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0542-0426a.png
 喇也乂西为青草卯墩长城复迤北又西为将台堂
 门耳房胥具南直官河源又西为破鲁关又西为垣
 内平安口墩又西为阻虎墩南直老营堡又西为拒
 虎墩乂西为马头山长城凸而北老营堡界止 长
 城自河曲石梯隘起至老营丫角墩袤二百四十里
 惟船湾斩贼沟娘娘庙石城铺天险壁立故明时多
 未筑其筑者后亦多颓云 领贾家堡 五眼井堡
  马站堡 永兴堡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0542-0426b.png
明水泉营堡制元卯墩东接老营堡马头山墩水泉营
 界首南直垣内水泉墩又西为将台堂门耳房胥具
 又西为垣内南海子墩又西为黎儿墩微凸又西为
 东梁亭长城势迤南又西为红门隘口有瓮城城北
 有关三关镇市场也瓮城北有闸三曰中曰左曰右
 近瓮城有闸一曰内闸乃市马之界也隘口内有城
 南墩墩东西有石垣限隘口南直八柳树堡又西为
 红门右墩长城势迤北又西为护城墩坡势凸而北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0542-0426c.png
 南直水泉营堡又西为护营墩又西为北窊墩胥在
 垣内南直马站堡又西为石卯凸而北又西垣内有
 海子墩又西为石窊垣内有长梁墩又西垣南直乾
 沟堡又西有墩墩西南垣内又有乾沟墩又西为镇
 羌墩乂西为灭鲁墩又西为石山垣势附山半南直
 草垛山堡又西垣内有杀贼墩北直石山劄贼墩又
 西石山忽缺有垣又西石山复起有垣又西石山复
 缺有垣又西石山复突兀有驴皮窑墩乂西石山复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0542-0426d.png
 缺有垣又西石山绵亘垣势胥附山南直扬家庄墩
 又西石山复忽缺有垣又西石山复突兀垣内有青
 草卯墩乂西为水口两石山间有垣南直偏头关城
 又西石山复突兀大起垣势附山垣内有保安墩又
 西石山复忽缺滑石涧繇两山间水门北流又北有
 水垣又北乂有水垣又北为小口子水垣又北为大
 口子水垣胥夹山水门又西石山复起有小口子墩
 垣内有滑石涧暗门南直滑石涧堡又西垣内有滑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0542-0427a.png
 石二墩又西石山复忽缺两山涧有水门滑石涧水
 繇小口子北流又西石山复突兀大起两山间有滑
 石涧水口垣北又有水口垣又北又有水口垣胥夹
 山水口垣西北袤亘娘娘庙垣又西石山复起有垣
 折而西又西石山忽复缺两山间有水口垣又西石
 山复起巅有垣北对水北娘娘庙又西巅又有垣又
 西为水门墩北对娘娘庙西连山又西有墩又西石
 山垣内有龙头墩北对水北石山巅石门墩又西有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0542-0427b.png
 墩又西为小庄窝墩石山少平坦水泉营界止此为
 西尽又西老牛湾墩复折而南 领草垛山堡 滑
 石涧堡 老营堡水泉营堡一墩多列三四墩故视
 朔州卫东北墩数少减其天镇阳高以西亦有一墩
 列数墩者
明老牛湾墩东接水泉营滑石涧堡小庄窝墩老牛湾
 界首长城复折而南又南有五墩又南山复突西上
 有老牛湾墩又南有官廨南直官河外常乐墩又南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0542-0427c.png
 山势复突西南直官河外河口墩袤至黄河止老牛
 湾山南乃官河入黄河地也 山西长城东自东界
 牌墩起西至老牛湾墩止 偏关县以关为主故先
 列长城于前
偏头关汉武州县地东连丫角山西连黄河隔河套裁
 一水关势东仰西伏故名 元有偏头关乃偏头砦
 址也尝置武节将军枢密院判镇守明洪武中始设
 关置守备专敕守关辖堡一十有八关以东为马站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0542-0427d.png
 为八柳树为老营东北为小营为水泉北为寺堰为
 滑石涧西为桦林为楼子营为罗圈为杨冕为唐家
 会为五花营为得马水为灰沟东少南为永兴东南
 为八角为长林大边在关北一百二十里起大同之
 崖头至黄河七十里无墙而有界成化三年总兵王
 玺复于关北六十里起老营丫角墩至老牛湾筑墙
 二百四十里号二边而三墙则在关东北三十里起
 石庙儿至石梯墩凡七十里嘉靖九年副总兵李瑾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0542-0428a.png
 筑四墙在关北二里起鹰窝山至教场一百二十里
 正德十年兵备道张凤羾筑后复以时增修
国朝雍正三年改偏头所为偏关县同城为偏关营领
 楼沟堡老牛湾堡 明偏头所属城二八角老营堡
 所与偏头为三 偏头五堡 九梁津 焦尾城
 小偏头村 灰沟 马营 十三寨 石城 大岳
  伍门楼 甘草嘴 海子 董家 西庄 平泉
  大峪 河会 辛家庄 王花 下营 尹耕武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0542-0428b.png
 州考古有两武州其一为州即汉之下落县今宣府
 也史曰后魏置文德县唐升武州是也其一为县即
 汉之武州县今偏头关地也史曰单于将十万骑穿
 武州塞是也唐总管刘世让拒高开道进保武州地
 连怀戎则所守之武为下洛元知院魏赛音布哈兵
 迫博啰特穆尔扼险偏头则所驻之武为武州县也
 又曰偏关古武州地北为东胜南为岢岚所谓夹寨
 沟也 北汉主钧天会元年城偏头砦于韩广岭之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0542-0428c.png
 上即今关城也 元库库特穆尔讨博啰特穆尔纪
 功于碑曰移师武之阸塞曰偏头关 明洪武二十
 三年镇西卫指挥张贤改筑于西原城近河坪去故
 址一里方三里馀高三仞厚二仞门楼三成化元年
 都御史李侃展拓周九里八步高二丈三尺 明弘
 治十四年以后寇住套中地势平漫偏头关逼近黄
 河焦家坪娘娘滩羊圈子地方皆套部渡口往来无
 虚日保障为难三关要害虽同偏头尤亟 周经重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0542-0428d.png
 修大边记大同于九十里外筑小城曰小边又于百
 里外筑大城曰大边岁久小边仅存而大边荡然矣
 弘治辛酉佥都御史刘公宇等协议佥事王从鼎专
 事修筑工兴于夏四月讫于秋八月城广一丈五尺
 高一丈三尺其延亘起西阳河接偏头关凡九百八
 十里其增置斥堠也百加增堡砦也六百有七十挑
 凿坑堑也百万形势高深保障复故 项忠覆邓亨
 边关疏偏头最为紧要宁武关次之雁门又次之但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0542-0429a.png
 山川联络烽火接连一处有警彼此皆惧所以镇守
 守备官员一概奏讨添兵互相争执地方𦂳要此实
 通患 又覆御史薛为学防边疏偏头有警延绥东
 路大同西路虽非统属必须策应朔代有警偏头南
 路宣府中路虽非管摄随当掩袭宣大有警本处前
 后左右副参游守互相邀截其地近朔代如繁兴岢
 岚诸邑宜令一体堤备严督训练庶免后艰 总督
 宣大翟鹏疏三关中为宁武雁门在东偏头居西西
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0542-0429b.png
 邻黄河逼近河套每遇河冻侵犯岚静多由偏关出
 没而雁门一带恃有大同为之屏蔽 总督翟鹏题
 防边禦寇不过战守二事守则有要据险守要以一
 当百战则有机度地陈兵以逸待劳请东自平刑关
 西至偏头关尽境止定拟戍兵画地分守再设游兵
 三枝一在雁门一在宁武一在偏关贼若攻墙戍兵
 上墙拒敌游兵出关夹攻所谓守中有战正中之奇
 东自大同阳和城西抵山西老营堡遍观地形详察
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0542-0429c.png
 贼路如贼从北来则设兵于左右卫乡村羊圈头曹
 家梁小金庄等处以待之贼从东北来则设兵于怀
 仁高山乡村周家庄吴家窑刘按庄等处以待之贼
 从西北来则设兵于井坪平鲁乡村窑子头高家堡
 油房头南北帐子等处以待之又东于宣大之交三
 关之界各设劲兵以防奔逸又选惯战官军六千员
 名分为二营临时会行总督张凤亲自统领随机应
 变所谓战中有守奇中之正北直𨽻河南山东等处
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0542-0429d.png
 紫荆倒马龙泉等关有备亦可无备亦可本兵毛伯
 温议行但紫荆倒马龙泉等关切邻边境与直隶河
 南山东不同必须严加堤备使宣大陈兵力战必不
 能扺关而攻使三关分墙拒守必不能越关而入
 嘉靖二十二年三月总督翟鹏言大同自有五堡北
 边少事以恃沟堑也今议自镇边堡而东至阳和后
 口镇河堡而西至老营堡凿为长堑其间山险不可
 凿处不过三十馀里量为斩崖修墙凿堑之劳省于
卷十三 第 22a 页 WYG0542-0430a.png
 筑垣设险之利同于禦寇 总督翁万达疏偏关地
 称险阻塞亦坚完明水湾虽云盘住遽难侵轶 三
 边总督王之诰防秋疏延宁二镇沙漠平衍哨卒无
 所趋避故套中动静皆得预知宜与山西偏老互相
 传报 韩邦奇边事论西北之大边六宣府最为𦂳
 要额兵十二万其次大同额兵八万其馀各镇兵俱
 少于是内外一带界山自山海至居庸紫荆雁门宁
 武宁化岢岚保德偏关直抵黄河岸自北南视如千
卷十三 第 22b 页 WYG0542-0430b.png
 仞崇垣拔地而起固天所以限内外也中古始守于
 险外以为藩篱居庸紫荆之外有宣府雁门宁武之
 外有大同国家又设老营堡居庸紫荆雁门宁武皆
 设兵将宁化以西乃略而不备秦时城址犹在若考
 其地而设兵如雁门等处寇必不能长驱而入矣若
 止从老营堡修至宁武亦不为甚费今寇入边境惟
 老营堡地方乃一大空阙异时妄兴他志以侵内地
 惟此涂为便既过老营地方而宁化岢岚无守则天
卷十三 第 23a 页 WYG0542-0430c.png
 门忻口元岗阳方之险不足恃矣偏关之城昔在山
 麓下若寇乘山而攻旦夕可破移于城西筑以甬道
 长不过二里即至山巅上阔二丈高三丈两面环一
 女墙设数铺房寇至以兵守之金汤之固矣 左编
 乞割偏老以南宁雁以北特设一巡抚专委之以边
 计而开府于偏关以总兵驻老营以副总兵驻河曲
 自平刑北楼雁门宁武而北悉以隶之移宁武道于
 偏关以为分守而岢岚保德等州县专属偏关巡抚
卷十三 第 23b 页 WYG0542-0430d.png
 如朔应之于大同山西都御史罢其军务但专巡抚
 画关而守之偏关参将换驻宁武其雁门以北巡按
 事宜亦或以并于宣大而山西一应派额应输三关
 者俱仍其旧 尹耕曰询之境外明水湾柳川铺火
 焰山大黑山松树山驻帐则必犯偏头又曰论者谓
 偏头倚大同为援夫丫角之西牛湾之东偏守自为
 边也大同何得蔽之 刘龙指挥佥事袁杲行状濒
 河七堡与延绥大同隔远瞭望不通公议添设大杨
卷十三 第 24a 页 WYG0542-0431a.png
 诸墩一有警报瞬息数百里 尹耕垣堑窖三险议
 筑土为防曰垣凿地横垣曰堑间凿间否形如品字
 有隆有伏互相倚伏曰窖三者垣最可恃窖次之堑
 斯下矣何者因高远眺敌无所逃乘险下拒已易为
 力此垣之功也若夫堑则沿守者无所倚蔽眺望者
 不获远施尝计一卒挟一束刍则万众顷刻之际可
 平数丈也窖有隆伏平之反难 明张四维复郑范
 溪书三关为晋障虽均然宁雁外蔽朔应而偏关则
卷十三 第 24b 页 WYG0542-0431b.png
 密与套寇为邻其缓急不同今雁平之塞若盘道梁
 等处石壁足称天险而偏头以西抵于黄河最为剥
 肤地乃其墙台犹未足为永赖倘再加料理亦若盘
 道梁之周此三晋万年利也
楼沟堡南四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里东至永兴堡二
 十里西至河保营九十里南至三岔堡四十里北至
 偏关城四十里 明隆庆二年兵备范大儒建袤四
 百二十九丈高三丈五尺
卷十三 第 25a 页 WYG0542-0431c.png
老牛湾堡布政司西北六百一十里东至滑石涧堡二
 十里西至黄河二十里南至桦林堡八十二里北至
 边墙一里 明成化三年总兵王玺筑墙崇祯九年
 兵备卢友竹建堡周一百二十丈高三丈五尺堡东
 接滑石涧西临黄河岸首当西北之冲 二边至老
 牛湾黄河岸止 垣至小庄窝墩为西尽老牛湾墩
 复折而南 堡南河口墩乃官河入黄河地也官河
 南为桦林界 明崇祯九年移寺堰堡防守一员守
卷十三 第 25b 页 WYG0542-0431d.png
 兵一百五十名驻堡 翁万达疏自老牛湾黄河岸
 起北至水泉营红门隘口止增添敌台一百一十五
 铺屋三百四十五 梁斗辉边防议山西三关惟偏
 老沿边地方自蕨菜岇起至老牛湾止边长一百一
 里有奇添设磗包空心楼实心楼各十五座敌台二
 百一十六座见存城堡墩台隘口空实敌台三千七
 百一十处 万恭疏嘉靖二十一年总兵王继祖谓
 自老牛湾至于险崖河急不冻据墙而防自险崖至
卷十三 第 26a 页 WYG0542-0432a.png
 于阴湾河缓始冰废墙以守而打冰之议起随打随
 结愈凿愈坚寇登东崖无墙可拒今议自险崖至阴
 湾每年河冻为极冲除济道沟起止羊道坂四里石
 山陡险不必议修应修筑者二十馀里又自阴湾起
 止石门隘口河多不冻为次冲应修筑者亦二十馀
 里
常胜山北六十里上有墩右老牛湾堡左滑石涧堡俯
 瞰黄河
卷十三 第 26b 页 WYG0542-0432b.png
东长嘴北五十里东西石嘴胥袤五六里河经其中
 张士瑄诗石角枕流水曲通界分南北岸西东
万家寨西北四十五里巨石崭岩下临河岸昔人结寨
 其上
老营所布政司西北五百四十里东至贾家堡界官河
 口一里至贾家堡二十里西至马站堡界方城坪十
 里马站堡四十里南至八角堡界红崖子六十里北
 至边墙一里东南到利民堡西南到八角堡西北到
卷十三 第 27a 页 WYG0542-0432c.png
 五眼井堡三十里 领贾家堡 五眼井堡 马站
 堡 永兴堡 明景泰间都督杜忠建堡成化初修
 方五里高三仞厚二仞门楼三 二边起老营丫角
 墩 两镇三关志偏头西逼黄河浑脱可以飞渡然
 山涧崎岖难于大举老营东接平鲁去大同边不远
 使联络屯守则八角墩而南阳方口而东乌用是纷
 纷也 明老营堡所四堡 长林 长安镇 大庄
 窝 小营儿 老营堡广积仓 嘉靖十六年八月
卷十三 第 27b 页 WYG0542-0432d.png
 俺答繇平鲁卫入至老营四十二年俺答用赵全谋
 欲夜袭老营结堡中张辉诸贼为内应先一日水泉
 营守备陈一言侦知驰报总兵郭琥琥衔枚疾驰堡
 上倏易置守门将士以亲丁部署甫定而俺答至举
 火为号中无应者扣城中何人曰郭大将军惧而宵
 遁 总督翟鹏曰自五堡以至老营堡皆要路也于
 斯设险必难飞越 韩邦奇钦遵敕谕疏照得山西
 三关一带沿边地方宁武以东隘口及沿边平漫之
卷十三 第 28a 页 WYG0542-0433a.png
 处皆有隘可据宁武以西漫然平旷戎骑可以长驱
 无阻而原设兵将比之他边甚少城堡亦甚稀疏臣
 等尝详察内外之界自大河以西由石隰岢岚静乐
 宁武至雁门历紫荆居庸直抵山海关一带界山崇
 冈峻坂中古以来类皆守于险外以为重险之固宁
 武以西其险则在兴岚石隰等处古人皆以此地建
 节国家亦守于险外置偏头老营城堡然止设一副
 总兵一游击并近日巡抚奏设止有四守备骑兵惟
卷十三 第 28b 页 WYG0542-0433b.png
 九千馀名而兴岚等处又弃而不守更何所恃以为
 藩屏哉国家设险禦戎独偏头等处乃一大空阙以
 臣计之岢岚州实内外之界有险可据宜设一参将
 益兵三千神池堡要害之地宜拓一城设一守备益
 兵五百八角之东宁武之西八角之西偏头之东适
 中之地亦各为一堡各设一守备或于五寨前后设
 立据险以便截杀亦各益兵五百副总兵宜升为总
 兵惟选谋勇都督领之驻劄宁武其偏头仍一守备
卷十三 第 29a 页 WYG0542-0433c.png
 益兵八百可也提督都御史不必兼理巡抚山西一
 省止巡抚沿边一带地方忻代保岚石五州所属及
 雁门石隰二兵备并都司布政司管粮官按察司管
 屯官并守巡冀宁道及参游守备俱听节制其馀山
 西布按二司府州县官员贤否军民词讼岁办差役
 俱不必管理庶得专意经略边事老营堡宜设一所
 以管常备新军其山西汾州等卫所防禦大同官军
 仍掣回山西三关防守遇有警急与大同互相应援
卷十三 第 29b 页 WYG0542-0433d.png
 如此则不惟三关之兵威可振而大同之势亦遥为
 之壮矣 王崇古免调援兵疏山西自偏头关老牛
 湾黄河东岸起东至老营堡丫角墩止共长一百四
 里是为外边秋守边而冬守河极为寇冲又自丫角
 墩起东至平刑关石窑庵止共长七百馀里是为内
 边中联宁武雁门倒马诸关向恃大同为藩篱脱遇
 大举大同不能堵截每繇内边诸口直犯关南内郡
 是有兵尚难自固也若复将老营游兵尽选马军远
卷十三 第 30a 页 WYG0542-0434a.png
 戍保安正兵东驻阳方去偏老三四百里一旦寇入
 非惟老营不可守即汾石隰吉诸州皆可蹴至矣今
 春寇密谋掩袭老营一夕即至幸哨报早闻总兵官
 郭琥连夜趋防兵方至城寇即入境内若移驻远方
 焉能速济近方议总兵移镇老营免往返劳费岂宜
 复听东援坐失西守且自老营宁武至保安灵蔚千
 有馀里皆系山程石涧万一有警士马疲劳断难济
 用所以每次议留惟北楼参将原设援兵不及三千
卷十三 第 30b 页 WYG0542-0434b.png
 马仅二千匹亦可东援乞免调山西正游兵马选定
 北楼马军二千则东西庶可兼济 明给事中刘东
 星计安四镇疏老营堡孤悬绝塞左控平鲁右接偏
 关阳方诸口恃为耳目最称要害而本堡山势崎岖
 运道险隘即遇缓急难以屯聚援兵转运粮饷尤为
 可虑宜于附近地方如乃河堡等处添设军伍以备
 声援乂于城中多积刍粮以防坐困 老营堡巡检
 司
卷十三 第 31a 页 WYG0542-0434c.png
窖儿堰东北八十里
塌崖沟东北八十五里胥偏头东北要道
镇沟楼东八十里亦称险隘因建敌楼于上
地椒岇东九十里𦂳逼东边
贾家堡(𨽻老/营营)东一百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六十里东至
 大同府乃河堡界二十里西至老营所二十里南至
 大同府朔州界五里北至乃河堡界八里 明嘉靖
 四十三年兵备王遴建广一里一百步东接云朔北
卷十三 第 31b 页 WYG0542-0434d.png
 通五眼井堡西接老营河口南通长林火路乃朔宁
 二郡咽喉地也 明设操守一员兵三百名后增设
 把总一员兵二百二名
五眼井堡(隶老/营营)东一百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八十里东
 至大同府乃河堡界三里西至水泉营四十里南至
 老营所三十里北至边墙二里 明崇祯十年兵备
 卢友竹建周一百丈高三丈五尺堡接丫角山最为
 冲要 五眼井墩山西老营堡界首垣至朔州丫角
卷十三 第 32a 页 WYG0542-0435a.png
 山墩为南尽五眼井墩复折而西 总督翁万达曰
 山西起保德州黄河岸迤逦而东历偏关抵老营尽
 境大同起西路丫角山迤逦而北历北中二路抵东
 路之东阳河镇口台皆逼临边境险在外者也山西
 老营堡转南而东历宁武雁门北楼至平刑关尽境
 又转南而东为保定界历龙泉倒马紫荆之吴王口
 插箭岭浮图峪至沿河口皆峻山崇冈险在内者也
 是故丫角五眼井为外边内边之要枢 明设防守
卷十三 第 32b 页 WYG0542-0435b.png
 一员兵二百二名后增设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兵四
 百名
视远隘东北一百一十里乃五眼井堡边隘也在堡西
 一十五里戍楼远眺下有石洞名视远洞 翁万达
 疏自石庙儿视远隘以北起北至周家口止又自视
 远隘以南起南至樊家窑止为垣四里
五眼井口东北一百二十里
新窑沟东一百三十里沟通塞外
卷十三 第 33a 页 WYG0542-0435c.png
马站堡(𨽻老/营营)东四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六十里东至
 老营所四十里西至偏头所四十里南至八角堡七
 十里北至草垛山堡四十里 明正德十年兵备张
 凤羾建嘉靖二十年废四十二年兵备王遴复修周
 四里高三丈五尺地界偏老水泉三路之冲设游击
 一员中军千把总八员兵三千一十四名马三千一
 百三十七匹 嘉靖十五年八月俺答繇寺堰入至
 马站营
卷十三 第 33b 页 WYG0542-0435d.png
永兴堡(河曲𨽻/老营营)南四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四十里东
 南至八角堡五十里西至楼沟堡二十里南至三岔
 堡五十里北至马站堡二十里 明正德十年兵备
 张凤羾建周一里高三丈五尺设防守一员
水泉营堡(旧𨽻老营/今归县)东北六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六
 十里东至五眼井堡四十里西至草垛山堡二十里
 南至马站堡十五里北至边墙二里 领草垛山堡
  滑石涧堡 明宣德九年都督李谦建广三里一
卷十三 第 34a 页 WYG0542-0436a.png
 百七十步置防守一员兵五百名后设参将兵二千
 五百名隆庆二年改设守备把总各一员增兵一千
 名马骡三百匹头 水泉营在堡城东少南为红门
 口附口外少南有南海子堡城西南有后海子
驴皮窑口东北六十五里径道平衍昔为边冲而两崖
 胥石山可以制胜
红门市口堡东北八十馀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六十里
 东至边墙西至边墙南至水泉营堡界北至蒙古地
卷十三 第 34b 页 WYG0542-0436b.png
 界东南到五眼井堡西南到水泉营堡 口近水泉
 营乃厂沟也明宣德九年都督李谦以沟通塞外建
 敌台桥洞一座外设边墙一道壕堑品窖三层拨军
 二十名侦望万历二十六年兵备道赵彦增左右双
 翼砖台东有东梁亭 明三关镇市场在水泉营隶
 岢岚道顺义王诸部互市于此先设宴边外有闸三
 曰中曰左曰右马繇此入临边有闸一曰内闸马繇
 此登数入境红门有台袤一十三丈台上有纳款厅
卷十三 第 35a 页 WYG0542-0436c.png
 抚赏于此以银一万两宴馈一万两抚赏诸部四万
 两市马马以六千为率价以一十二两为率互市日
 岢岚道提调监督雁平宁武两道协理之镇守总兵
 官副将统兵弹压西路参将理市事正兵营军二千
 一驻老营堡一驻八柳树马站游兵营军移驻滑石
 涧小营儿狮子坪参将军移驻马站堡以备要冲
草垛山堡(隶水/泉营)北少东六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七十
 里东至水泉营堡二十里西至滑石涧堡三十里南
卷十三 第 35b 页 WYG0542-0436d.png
 至马站堡四十里北至边墙五里 明弘治十五年
 兵备杨纶建后废万历二十二年兵备赵彦复修周
 三百八十四丈五尺堡突出崇山直望三十馀里为
 沿边传𤇺之首 明设防守官兵三百名万历二十
 二年增设守备中军把总胥一员
滑石涧堡(𨽻水/泉营)北六十里布政司西北五百八十里东
 至边墙三里西至老牛湾堡二十里南至偏关城七
 十里北至边墙一里 明宣德九年都督李谦建嘉
卷十三 第 36a 页 WYG0542-0437a.png
 靖二年陷于敌隆庆三年兵备范大儒复修周一百
 八十丈二尺高连女墙四丈堡即边垣也 堡前有
 滑石涧暗门西有滑石二墩墩西有水门滑石涧自
 水门北流有小口子墩水出小口子又出大口子水
 门西又有滑石涧水口西北流出水口门 明置操
 守一员兵二百五十名隆庆三年设守备一员兵三
 百七十五名 翁万达疏自老营堡丫角墩起西至
 滑石涧水门墩止为垣九十里有奇堑如之增添敌
卷十三 第 36b 页 WYG0542-0437b.png
 台四十四铺屋六十二品窖三千暗门一水口一
水门沟口北七十里滑石涧东上有敌楼下有涌泉称
 险隘焉
蚕虎口北七十里滑石涧堡前昔称边隘今农民耕塞
 外田
娘娘庙北一百里石山上下临沟蹊
黄龙池堡北五十里东距寺堰堡二十里北通草垛山
 大边明弘治间与草垛山堡同建置操守一员兵三
卷十三 第 37a 页 WYG0542-0437c.png
 百名后废
寺堰堡北四十里明嘉靖间总兵李瑾建置防守一员
 兵三百名后废
韩家坪堡东二十里明嘉靖间建置防守一员兵二百
 名后废
八柳树堡东六十里明景泰二年都指挥杜忠建后废
小营儿堡东六十里明嘉靖间总兵李瑾建后废
长林堡东一百五里明弘治间建后废
卷十三 第 37b 页 WYG0542-0437d.png
好汉山堡东北一百里明崇祯间建后废
柏杨岭堡东北九十里明弘治间建后废
东关河隘口老营城东一里南接利民堡北接红门东
 通平鲁井坪嘉靖二十三年建桥洞三座上建重楼
 规制犹关西河口后毁
通边关东北六十里为草垛山迤东为水泉营又东为
 老营抵好汉山接平鲁县界南折接朔州界 明成
 化二年总兵王玺筑东起老营堡之丫角墩西抵老
卷十三 第 38a 页 WYG0542-0438a.png
 牛湾南折黄河岸抵河曲石梯隘口袤二百四十馀
 里成化二十二年兵备郝志义修嘉靖二十三年巡
 抚曾铣檄参政苏祐兵备刘玺帮筑建敌台二百二
 十六座上建铺隆庆二年巡抚杨巍檄兵备范大儒
 等加帮巡抚宋纁覈实万历二十五年兵备赵彦又
 建空心磗楼并诸隘口敌台
杨家砦 下镇砦 星坐驿 峰子坞铺 壕子坞铺
  寺前墩 关口 浦家湾 银安口 青天口
卷十三 第 38b 页 WYG0542-0438b.png
黄河渡 焦家坪渡 娘娘滩渡 太子滩渡 羊圈子渡
 神池县
荍麦川口利民堡北 霍冀九边图说兵自威远平鲁
 而下即扺荍麦川奔利民堡 刘龙指挥佥事袁杲
 行状守备宁武关议筑荞麦川镇狐诸堡
利民堡北六十里布政司北少西四百三十里东至朔
 州治六十里西至八角堡四十里南至神池堡六十
 里北至边墙三里 利民堡北出荍麦川口为朔州
卷十三 第 39a 页 WYG0542-0438c.png
 井坪孔道 利民堡旧名达沭河明成化十七年(三/关)
 (志十/五年)都御史秦纮筑土堡方五里馀高二仞馀厚一
 仞馀门楼三以指挥防守正德时增展嘉靖十八年
 都御史陈讲设守备建仓万历四年砌石城周三里
 二百四十步高连女墙二丈五尺 利民驿南十里
 至南堡又十里至羊房村又三十里又木瓜沟又十
 里至县 明正统十三年置神池口巡检司在朔州
 南九十里南有土城址是迂道而西南也至嘉靖十
卷十三 第 39b 页 WYG0542-0438d.png
 八年斸神池长城温岭荞麦川磨石山之间堑道不
 通今荞麦川口利民堡胥为孔道 嘉靖十八年巡
 抚都御史陈讲以神池利民二地要害筑城置守(利/民)
 (仓堡内/西北隅)翁万达疏自利民堡勒马沟起西至八角堡
 界止为垣三里增添敌台六铺屋十八
八角堡西北六十里布政司西北四百三十里东至利
 民堡四十里西至三岔堡五十里南至五寨堡七十
 里北至马站堡七十里西南到五寨堡七十里 八
卷十三 第 40a 页 WYG0542-0439a.png
 角堡旧名永宁驿明弘治二年佥事王璿筑土堡方
 四里高三仞厚二仞门楼三嘉靖四年建仓万历十
 六年磗包周四里九十二步高连女墙二丈六尺城
 楼八座故名八座 八角驿北至樱桃镇十里又至
 北沙城十里又至草庵铺十里偏关界 杨博三关
 疏神池堡与老营堡均系要地而八角堡介于其间
 尤为适中若于神池老营添置参将八角改设游击
 画地分守势成鼎足据险阨塞诚为长便又宜将神
卷十三 第 40b 页 WYG0542-0439b.png
 池守备改置利民堡 嘉靖三十二年俺答以万骑
 入大同纵掠至八角堡巡抚赵时春禦之遇敌于大
 虫岭总兵李涞战死军覆 汪道昆许论传妖民吕
 鹤结俺答入公时督府决策擒鹤斩之献馘四十鹤
 既诛寇旋马西向公败之紫塞八角堡追袭俘馘百
 七十有奇(八角仓堡/内东北隅)
黄花岭南十三里又二里至宁武县界会城孔道也北
 五里至郝家坡又八里至县 黄花岭一名摩天岭
卷十三 第 41a 页 WYG0542-0439c.png
 盘踞二十里高四十丈南连宁武县界东连宁武县
 山 唐元和四年夏六月范希朝改授河东节度使
 朝议以沙陀在五原近吐蕃命从希朝诣河东希朝
 选其骁骑千馀自随号沙陀军处其馀众于定襄川
 朱邪执宜乃保神武之黄花堆 朱邪执宜居定襄
 神武川之新城其部落万骑皆骁勇善骑射号沙陀
 军 太和四年节度使柳公绰以陉北沙陀素为九
 姓六州所服请委朱邪执宜治云朔塞下废府十一
卷十三 第 41b 页 WYG0542-0439d.png
 科部人禦边号代北行营授执宜招抚使从之 一
 名达速岭齐天保五年十二月庚申帝北巡至达速
 岭览山川险要将起长城
大涧口东五里朔州界大同孔道 宁武自阳方口外
 惟荍麦川口为北道要冲阳方口内则东郊外大涧
 口亦属要地 辽太康三年北院枢密副使萧哈尔吉
 经画西南边天池旧堑立堡砦正疆界刻石而还
乾柴沟北九十里边墙外偏关神池之界也
卷十三 第 42a 页 WYG0542-0440a.png
赵庄堡西十五里 土棚屯西三十里 大黑庄西五
 十里 银洞窊西北三十里 义井堡西四十里
 刘海庄西北四十里 严佩镇西北四十里有大小
 二镇 樱桃镇西北七十里 得胜堡北五十五里
 五寨
三岔堡北六十里布政司西北四百六十里东至八角
 堡五十里西至河曲县九十里南至岢岚州一百三
 十里北至楼沟堡四十里东南到五寨堡 嘉靖间
卷十三 第 42b 页 WYG0542-0440b.png
 总兵周尚文建万历间兵备胡来贡砖甃设兵三百
 防守领之 三岔堡北至深堰村贺家梁铺十里又
 北至刘家沟十里偏关县界 三岔堡东繇东塞坡
 经石庙儿村十里又东至官庄村五里神池县界
 三岔堡西经大村铺五里又西至丈子沟村五里又
 西至韩家楼村十里岢岚州界此繇大同西至保德
 州济河达陜西府谷之孔道也 三岔堡南至刘家
 湾村五里又南至旧寨村十里又南至庄窝村五里
卷十三 第 43a 页 WYG0542-0440c.png
 又南至小河头村十里又南至石嘴头村一十五里
 又南至中所村一十一里又南至县东关四里故明
 人名堡曰三岔
大梁山十字堰东二十里宁武县界西小径一十四里
 至薛家口又经大桥一里至周家口又二里至李家
 口又三里至沙滩桥乃东关外镇口大桥也
店坪山南三十里宁武县界北小径一十四里至薛家
 口
卷十三 第 43b 页 WYG0542-0440d.png
老牛坡东二十五里又五里至张家坪胥芦芽山支麓
 为神池县小辛庄界 西八里至南坪村又十里至
 烟洞梁又二里至右所村又五里至东关
麻子涧沟西一十五里为岢岚州韩光寨界
石嘴头北一十五里
狮子口村西北三十五里又五里至韩家楼村岢岚州
 界东南小径一十五里至郭家河村又二十五里至
 中所村又五里至西关
卷十三 第 44a 页 WYG0542-0441a.png
 
 
 
 
 
 
 
 
卷十三 第 44b 页 WYG0542-0441b.png
 
 
 
 
 
 
 
 山西通志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