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0542-015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五
  沿革(三/)
辽州地表
     总部   郡国   州县
周    并    晋
          韩
          赵    阏与
卷五 第 1b 页 WYG0542-0151b.png
秦         上党郡
汉    并    上党郡  沾 涅氏
后汉   并    上党郡  沾 涅

晋    并州   上党郡  涅 武乡
          乐平郡  沾 轑阳
北魏   并州   太原郡  沾
          乡郡   乡
卷五 第 2a 页 WYG0542-0152a.png
            乐平郡   辽阳
北齐          乡郡    乡
            乐平郡   梁榆
后周          乡郡    乡
            乐平郡   梁榆
隋     冀州    乡郡    榆社
            太原郡   和顺辽山平城
唐     河东道   辽州    辽山榆社平城和顺
卷五 第 2b 页 WYG0542-0152b.png
五代          辽州
宋     河东路   辽州    辽山和顺榆社平城
金     河东南路  辽州    辽山榆社和顺仪城
元    河东山西路(肃政廉/访司)晋宁路  辽州辽山榆社和顺
明     山西布政司 辽州    榆社和顺
国朝    山西布政司 辽州    榆社和顺
 辽州
汉上党郡涅县地晋为轑阳县属乐平郡北魏真君九
卷五 第 3a 页 WYG0542-0152c.png
年罢辽阳入乡县𨽻乡郡孝昌二年复置𨽻乐平郡北
齐省隋开皇十年复置改辽山县又析乐平县置辽州
十六年属辽州并置交漳县大业初废州并罢交漳入
焉属太原郡唐武德三年析并州之乐平和顺平城石
艾四县(新书四县中有/辽山无和顺)置辽州治乐平县乂以废榆州
之榆社平城二县来属八年改辽州为箕州先天元年
改仪州天宝元年改乐平郡为下郡辽山为中县乾元
元年复为仪州中和三年八月复为辽州𨽻河东道五
卷五 第 3b 页 WYG0542-0152d.png
代胥辽州(周时入/东汉)宋辽山为下县熙宁七年州废省平
城和顺二年为镇入辽山县𨽻平定军省榆社县为镇
入威胜军武乡县元丰八年复置辽州县镇并复来𨽻
治辽山县𨽻河东路金为中刺史天会六年以与东京
辽州同加南字天德三年复去南字𨽻河东南路辽山
县为倚元为下州𨽻晋宁路辽山为下县倚郭明省辽
山县入州
国朝因之直𨽻山西布政司编户旧二十七里今十一
卷五 第 4a 页 WYG0542-0153a.png

  和顺县(州北九十里/)
周春秋时晋大夫梁馀子养邑后汉志涅有阏与聚
汉上党郡沾县地
晋属乐平郡
北魏属太原郡
后周为梁榆(系/)
隋开皇十年改名和顺十六年又置平城县属太原郡
卷五 第 4b 页 WYG0542-0153b.png
明一统志有古和顺城故名
(中/)武德初和顺平城胥属并州三年析置义兴县改
 和顺属辽州六年又改平城来属省义兴县入焉
(下/)熙宁七年省为镇入辽山县元祐元年复置和顺
 县𨽻辽州平城县为中县亦仍来属
金贞元二年废平城县为仪城镇贞祐四年复升仪城
 县和顺如故
(下/)至元三年省仪城入和顺𨽻辽州
卷五 第 5a 页 WYG0542-0153c.png
明𨽻辽州
国朝因之编户旧二十二里今五里
  榆社县(州西一百里/)
汉上党郡涅县地
晋武乡县地
北魏乡县有榆社城𨽻乡郡
隋开皇十六年析乡县置榆社县属韩州大业初仍废
 入乡县𨽻上党郡旧唐志义宁元年析置榆社县
卷五 第 5b 页 WYG0542-0153d.png
(中/)武德三年于榆社置榆州割并州平城来属仍置
 偃武县六年废榆州及偃武县以平城榆社属辽州
五代
(中下/)熙宁七年省榆社为镇入威胜军武乡县元祐
 元年复置𨽻辽州

(下/)至元三年省入辽山六年复置
明仍𨽻辽州
卷五 第 6a 页 WYG0542-0154a.png
国朝因之编户旧三十里今十里
沁州地表
     总部   郡国   州县
唐    冀
虞    并
夏商   冀
周    并    晋    蔡皋狼
          韩
卷五 第 6b 页 WYG0542-0154b.png
          赵
秦         上党郡
汉    并    上党郡 铜鞮涅氏襄垣谷远
后汉   并    上党郡  涅 襄垣 谷远
     司𨽻   河东郡  垣
魏         上党郡
晋    并州   上党郡  铜鞮涅襄垣谷远
北魏   并州   南垣州
卷五 第 7a 页 WYG0542-0154c.png
            乡郡    阳城乡铜鞮
            义宁郡   义宁 安泽 沁源
北齐          南垣州(改丰/州)
            乡郡
            义宁郡
后周    潞州    乡郡
            义宁郡
隋     冀州    上党郡   乡 铜鞮 沁源
卷五 第 7b 页 WYG0542-0154d.png
            西河郡   绵上
唐     河东道   潞州    铜鞮武乡
            沁州    沁源和川绵上
五代          沁州
宋     河东路   威胜军   铜鞮武乡沁源绵上
金     河东南路  沁州    铜鞮武乡沁源绵上
元    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晋宁路沁州铜鞮沁州沁源武乡
明     山西布政司 沁州    沁源武乡
卷五 第 8a 页 WYG0542-0155a.png
国朝  山西布政司 沁州  沁源武乡
 沁州
春秋晋地后属韩又属赵秦汉皆上党郡地(按当属铜/鞮谷远县)
(地/)晋铜鞮县𨽻上党郡北魏铜鞮县𨽻乡郡又置阳城
县建义元年又置义宁郡及沁源县为郡治(州志以汉/谷远县地)
(置沁源安/泽二县)后周因之隋铜鞮县𨽻上党郡开皇十八年
省甲水县入焉又开皇初废义宁郡十六年置沁州大
业初州废义宁元年置义宁郡领沁源铜鞮绵上仍析
卷五 第 8b 页 WYG0542-0155b.png
沁源置和川凡四县唐武德元年沁州为下州三年析
铜鞮置甲水县六年以铜鞮𨽻韩州九年省甲水县永
徽六年铜鞮𨽻沁州显庆四年改𨽻潞州天宝元年改
沁州为阳城郡乾元元年复为沁州五代胥为沁州宋
太平兴国三年于潞州铜鞮县乱柳石围中建威胜军
同下州省沁州入焉𨽻河东路铜鞮县改𨽻军为中县
威胜军治金𨽻河东南路天会六年升沁州为中州元
光二年升为节镇军曰义胜铜鞮县为倚元𨽻晋宁路
卷五 第 9a 页 WYG0542-0155c.png
铜鞮为下县至元三年省录事司武乡县入焉(明一统/志𨽻平)
(阳/路)明洪武初省铜鞮县入州领县二万历二十四年改
属汾州府三十二年仍𨽻山西布政司
国朝因之编户旧六十里
  沁源县(州西南一百二十里/)
汉谷远县地𨽻上党郡
北魏建义元年置沁源县为义宁郡治
北齐
卷五 第 9b 页 WYG0542-0155d.png
后周
隋开皇初义宁郡废十六年置沁州及义宁县十六年
 置绵上县十八年改义宁为和川大业初州废又废
 和川入沁源县𨽻上党郡唐志义宁元年析置和川
 县
(中/)武德二年析置招远县三年省和川为中县又置
 绵上县为中县
(上下/)太平兴国六年废沁州以县𨽻威胜军绵上为
卷五 第 10a 页 WYG0542-0156a.png
 中下县宝元二年亦自大通监来𨽻
金元光二年十一月升为谷州
元仍名沁源为下县𨽻沁州至元十年省绵上县入焉
明𨽻沁州
国朝因之编户旧五十二里今七里
  武乡县(州东北六十里/)
汉涅氏县地𨽻上党郡旧唐志汉垣县
晋仍置涅县又始置武乡县𨽻上党郡石勒置武乡郡
卷五 第 10b 页 WYG0542-0156b.png
 后罢
北魏延和二年置乡郡领阳城襄垣乡铜鞮四县治乡
 县真君九年罢辽阳属乡县旧唐志魏曰涅城移治
 于南亭川即今治
北齐
后周废丰州隋志又有后魏南垣州寻改丰州
隋开皇初郡废以乡县𨽻上党郡十六年分置榆社县
 大业初废
卷五 第 11a 页 WYG0542-0156c.png
(中/)武德初属韩州州废属潞州则天时复加武字神
 龙年去武字为乡县后又加武字
五代
(上/)太平兴国时改隶威胜军熙宁七年废辽州榆社
 县为镇入焉元丰八年复旧

(下/)至元三年省入铜鞮后复置𨽻沁州
明𨽻沁州
卷五 第 11b 页 WYG0542-0156d.png
国朝因之编户旧三十里今十里
平定州地表
     总部   郡国   州县
唐    冀
虞    并
夏商   冀
周    并    晋    盂马首
          厹繇
卷五 第 12a 页 WYG0542-0157a.png
          东山皋落氏
          赵
秦         太原郡
汉    并州   太原郡  上艾 盂 榆次
          上党郡  沾
后汉   并州   上党郡  沾
          太原郡  榆次 盂
     冀州   恒山国  上艾
卷五 第 12b 页 WYG0542-0157b.png
魏         太原郡
          上党郡
晋    并州   太原国  盂
          乐平郡  沾上艾寿阳乐平
北魏   并州   太原郡  沾 受阳
          乐平郡  乐平 石艾
北齐   并州
          乐平郡
卷五 第 13a 页 WYG0542-0157c.png
北周    并州
            乐平郡
隋     冀州    太原郡   寿阳 乐平 石艾盂
唐     河东道   太原府   盂 寿阳乐平 广阳
五代
宋     河东路   太原府   寿阳 盂
            平定军   平定 乐平
金     河东北路  太原府   盂 寿阳 晋州
卷五 第 13b 页 WYG0542-0157d.png
            平定州   平定 乐平
元     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冀宁路 寿阳平定州乐平盂州
明     山西布政司 太原府   寿阳盂县平定州乐平
国朝    山西布政司 平定州   寿阳 盂县 乐平
 平定州
汉上艾县𨽻太原郡后汉属常山国晋𨽻乐平郡北魏
更名石艾真君九年罢孝昌六年复明一统志为西阳
郡隋𨽻太原郡旧志开皇初𨽻辽州大业中𨽻太原郡
卷五 第 14a 页 WYG0542-0158a.png
后𨽻受州唐(畿/县)武德三年𨽻辽州六年𨽻受州贞观八
年州废𨽻太原府天宝元年更名广阳宋太祖征河东
首下之建平定军𨽻镇州太平兴国二年以镇州广阳
砦建平定军同下州𨽻河东路四年改广阳县为平定
属平定军金𨽻河东北路大定二年升州为下刺史平
定县为倚兴定二年为防禦十一月复降为刺郡领平
定乐平二县元𨽻太原路为下州至元二年省倚郭平
定乐平二县入州七年复置乐平县旧志元初开元帅
卷五 第 14b 页 WYG0542-0158b.png
府统皋和辽仪威盂邢晋等处至元二年辽仪和入平
阳威入广平盂隶太原邢入顺德明为平定州𨽻太原
府领乐平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升为直𨽻州析太原府盂县寿阳
县𨽻焉编户旧三十三里今二十一里
  寿阳县(州西一百里/)
周春秋时晋马首邑左传韩固为马首大夫
汉榆次县东境
卷五 第 15a 页 WYG0542-0158c.png
晋始置寿阳县𨽻乐平郡旧志在寿水之阳故名明一
 统志晋末省
北魏真君九年改𨽻并州太原郡旧志太武时省入晋
 阳县寻复置
隋开皇十年改并州南受阳县为文水汾州东故寿阳
 置寿阳县
(畿/)初为受阳县武德三年属辽州六年徙受州来治
 领寿阳盂二县又以辽州之石艾乐平来属贞观八
卷五 第 15b 页 WYG0542-0158d.png
 年州废属太原府十一年更名寿阳
五代
(次畿/)𨽻太原府
金兴定二年九月割𨽻平定州四年正月以寿阳县西
 张寨置晋州旧志大定初割榆次东境三百五十馀
 户𨽻寿阳寻徙州治清源
(下/)𨽻太原路
明为寿阳县𨽻太原府
卷五 第 16a 页 WYG0542-0159a.png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改𨽻平定州编户旧三十里今二
 十四里
  盂县(州西北一百里/)
周晋大夫盂丙邑后汉志注作盂邴明一统志本仇犹
 国战国属赵为源仇城
汉置盂县𨽻太原郡
晋𨽻太原国
北魏省入石艾县𨽻乐平郡县志又于县西百里置抚
卷五 第 16b 页 WYG0542-0159b.png
 城县属定襄郡
隋开皇十六年置原仇县𨽻太原郡大业初仍名盂县
(畿/)武德三年置受州领盂受阳二县六年徙受州于
 寿阳贞观八年省受州县复属并州新唐志贞观元
 年省乌河县入焉县志武德初改抚城为乌河县
五代
(次畿/)𨽻太原府
金兴定中升为州𨽻绛州元帅府节制置刺史寻复
卷五 第 17a 页 WYG0542-0159c.png
元盂州为下州𨽻冀宁路
明洪武二年改为盂县𨽻太原府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改𨽻平定州编户旧二十三里今
 同
  乐平县(州东南六十里/)
周旧志东山皋落氏之国后属晋战国属赵
秦𨽻上党郡
汉置沾县𨽻上党郡晋志东汉建安末立乐平郡
卷五 第 17b 页 WYG0542-0159d.png
晋泰始中置乐平郡统沾上艾寿阳辽阳乐平五县𨽻
 并州明一统志晋乐平郡治
北魏仍为乐平郡统辽阳乐平石艾三县真君九年治
 太原孝昌二年复治沾城
隋开皇初废乐平郡十六年分置辽州及东山县大业
 初废仍置乐平县𨽻太原郡
(畿/)武德三年于县置辽州六年徙辽州治箕州以乐
 平属受州州废属太原府
卷五 第 18a 页 WYG0542-0160a.png
(中/)乾德元年下北汉乐平县改为平晋军寻废复为
 乐平县
金仍𨽻平定州兴定四年正月升为皋州寻废州𨽻平
 定州
(下倚郭/)至元二年省为乡入平定州立巡检司七年
 复为县
明𨽻太原府平定州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直𨽻平定州编户旧十里今七里
卷五 第 18b 页 WYG0542-0160b.png
忻州地表
     总部   郡国   州县
唐    冀
虞    并
夏商
周    并    晋
          赵
          楼烦
卷五 第 19a 页 WYG0542-0160c.png
秦          太原郡
汉    并州    太原郡  阳曲 汾阳
后汉   并州
魏          新兴郡
晋    并州    晋昌郡  九原 定襄
北魏   肆州    永安郡  定襄 平寇
           秀容郡 秀容石城肆卢敷城
     恒州(以下郡县□天平二/治置寄治秀容郡城)代郡
卷五 第 19b 页 WYG0542-0160d.png
           善无郡
           梁城郡
           繁峙郡
           高柳郡
           北灵邱郡
           内附郡
           灵邱郡
北齐   肆州         秀容 平寇
卷五 第 20a 页 WYG0542-0161a.png
后周    肆州(徙雁/门)        秀容 平寇
隋     冀州    楼烦郡   静乐 秀容
唐     河东道   岚州    静乐
            宪州    楼烦
            忻州    秀容 定襄
五代          忻州
            岚州
宋     河东路   忻州    秀容 定襄
卷五 第 20b 页 WYG0542-0161b.png
            宪州    静乐
金     河东北路  忻州    秀容 定襄
            管州    静乐
元     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冀宁路 忻州秀容定襄管州
明     山西布政司 太原府   静乐 忻州 定襄
国朝    山西布政司 忻州    定襄 静乐
 忻州
汉为阳曲县地𨽻太原府汉末𨽻新兴郡晋改曰晋昌
卷五 第 21a 页 WYG0542-0161c.png
郡北魏真君七年置肆州领永安秀容雁门三郡永兴
二年置秀容郡并秀容县𨽻肆州真君七年并肆卢敷
城二郡𨽻焉永安中又改新兴郡为永安郡𨽻肆州领
定襄阳曲平寇蒲子驴夷五县隋志旧置洫州后周洫
州徙雁门后齐又置平寇县隋为秀容县开皇初置新
兴郡及铜川县郡寻废十年废平寇县十八年始置忻
州领秀容石城肆卢敷城四县大业初州废又废铜川
县为秀容𨽻楼烦郡旧唐志隋自秀容故城徙治此故
卷五 第 21b 页 WYG0542-0161d.png
名秀容义宁元年以秀容置忻州唐初新兴郡领秀容
县武德元年改忻州四年析秀容置定襄县天宝元年
改定襄郡为下郡秀容为上县乾元元年复为忻州新
唐志贞观五年以思结部族于县境置怀化县𨽻顺州
十二年以怀化𨽻代州后省五代后周时入东汉宋仍
名忻州定襄郡为下州置团练使统秀容定襄二县秀
容为𦂳县州志显德时割忻口等地并忻州东北之神
乐县置唐林县于治北统之今有唐林冈即其地宋平
卷五 第 22a 页 WYG0542-0162a.png
北汉废唐林徙置治北曰白鹿县又改名崞县其神乐
地入定襄而忻口南北诸村落复归忻州金下刺史𨽻
太原府治秀容元为下州秀容为下县至元二年省入
忻州四年复置明一统志元初改九原置宣抚司明省
秀容县入州止领定襄县
国朝初改𨽻太原府雍正二年改为直𨽻州统定襄静
乐二县编户旧五十三里今四十七里
  定襄县(州东五十里/)
卷五 第 22b 页 WYG0542-0162b.png
周春秋𨽻晋战国𨽻赵
汉阳曲县地
后汉末移阳曲于太原界于阳曲古城置定襄县𨽻新
 兴郡
晋𨽻晋昌郡惠帝时迁弘农人杨钊等三千户于此
北魏为定襄县真君七年并云中九原晋昌三县属焉
 永安中改𨽻永安郡
隋省县入秀容𨽻楼烦郡
卷五 第 23a 页 WYG0542-0162c.png
(上/)武德四年析秀容置定襄县𨽻忻州
五代
(中下/)熙宁三年省入秀容元祐元年复仍𨽻忻州

(下/)
明𨽻太原府忻州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改忻州为直𨽻州定襄仍属编户
 旧二十五里今一十三里
卷五 第 23b 页 WYG0542-0162d.png
  静乐县(州西一百八十里/)
周春秋𨽻晋故楼烦地战国𨽻赵
汉汾阳县地
后汉末省入九原县𨽻新兴郡


北魏真君九年并九原县入定襄𨽻永安郡
隋初曰岢岚开皇十八年改为汾源大业四年改静乐
卷五 第 24a 页 WYG0542-0163a.png
 县𨽻楼烦郡
(中/)武德四年置管州领静乐县五年曰北管州六年
 州废以静乐𨽻岚州
五代
宋咸平三年二月置静乐军五年徙宪州来治为下州
 遂废军又废天池元池二县入焉熙宁三年州废以
 县𨽻岚州十年复宪州仍统静乐县政和五年赐名
 汾源县金志宋宪州静乐郡
卷五 第 24b 页 WYG0542-0163b.png
金天德三年更名管州为下刺史统静乐县兴定三年
 升防禦𨽻河北路
元为下州𨽻冀宁路太祖十六年以岚州之岢岚宁化
 楼烦并入州至元二年割岢岚入岚州
明省州为静乐县𨽻太原府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改𨽻忻州编户旧三十里今七里
代州地表
     总部   郡国   州县
卷五 第 25a 页 WYG0542-0163c.png
唐    冀
虞    并
夏商   冀
周    并    晋
          赵
秦         雁门郡
汉    并    雁门郡 繁峙阴馆楼烦崞
          太原郡 葰人原平虑虒广武
卷五 第 25b 页 WYG0542-0163d.png
          代郡   卤城
后汉   并州   太原郡  虑虒
          雁门郡  阴馆繁峙楼烦崞
               卤城广武原平
魏         雁门郡
晋    并州   雁门郡  广武崞繁峙原平
北魏   肆州   永安郡  驴夷
          秀容郡  石城
卷五 第 26a 页 WYG0542-0164a.png
          雁门郡  原平广武
     东夏州  偏城郡  广武
     恒州   繁峙郡  崞山繁峙
     武州(以下三郡胥武定/中置治雁门川) 吐京郡吐京新城
          齐郡   昌国安平
          新安郡
     廓州(以下三郡胥武定初置/治肆州众城界郭城)  广安郡
          永定郡
卷五 第 26b 页 WYG0542-0164b.png
          建安郡
北齐        雁门郡  广武
          繁峙郡  繁峙
     北灵州(武州/改)
     北显州(廓州/改)
后周   肆州   雁门郡  广武
隋    冀州   雁门郡  雁门繁峙崞五台
唐    河东道  代州   雁门五台繁峙崞
卷五 第 27a 页 WYG0542-0164c.png
                 唐林
五代          代州
宋     河东路   代州   雁门崞五台繁峙
金     河东北路  代州   雁门五台广武繁峙
元    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冀宁路 崞州代州台州坚州
明     山西布政司 太原府  代州五台繁峙崞县
国朝    山西布政司 代州   五台 繁峙 崞县
 代州
卷五 第 27b 页 WYG0542-0164d.png
春秋时晋地后属赵(通考武灵王破楼烦置雁门郡后/北境属燕 通典马邑南境雁门)
(北境/皆是)秦置雁门郡(通考太原雁/门二郡境)汉广武县地𨽻太原郡
(汉志注雁门郡莽曰填狄/广武县都尉治莽曰信桓)后汉建武十五年罢郡二十
七年复魏徙雁门郡南度勾注治广武县晋因之北魏
天兴初𨽻司州太和十八年改𨽻肆州统原平广武二
县又置遍城郡领广武沷野二县后周徙肆州治广武
县仍𨽻雁门郡隋开皇五年废郡改代州置总管府十
八年改广武为雁门县大业初总管府废仍置雁门郡
卷五 第 28a 页 WYG0542-0165a.png
唐武德元年置代州总管统代忻蔚三州五年废总管
六年复置统代忻蔚朔四州贞观四年又督顺州十二
年省顺州以怀化来属天宝元年为雁门郡仍都督府
雁门为上县乾元元年复为代州治雁门县五代后周
时入东汉宋为上州置雁门郡防禦领沿边安抚司雁
门为中县金𨽻河东北路雁门县为倚天会六年置震
武军节度使贞祐二年四月侨置西面经略司七月广
武县来属八月经略司罢(元志金立/都督府)元罢军𨽻太原路
卷五 第 28b 页 WYG0542-0165b.png
中统四年省雁门县入代州明洪武二年改为县八年
复为州𨽻太原府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改为直𨽻州统五台繁峙崞三县
编户旧四十一里今同
  五台县(州东南一百四十里/)
汉虑虒县𨽻太原郡
晋罢
北魏太和十年复驴夷县新兴郡永安中𨽻永安郡
卷五 第 29a 页 WYG0542-0165c.png
北齐改属雁门郡
隋大业初改五台县𨽻雁门郡
(中/)𨽻代州證圣元年析五台崞县置武延县神龙元
 年改唐林为中县
五代东汉置宝昌军
(中下/)
金贞祐四年三月升台州𨽻河东北路
元𨽻冀宁路
卷五 第 29b 页 WYG0542-0165d.png
明洪武二年改为洪𨽻太原府代州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直𨽻代州编户旧三十五里今二
 十里
  繁峙县(州东七十五里/)
汉置繁峙县𨽻雁门郡莽曰当要又葰人县𨽻太原郡
 卤城县𨽻代郡莽曰鲁府
后汉葰人罢卤城改𨽻雁门郡

卷五 第 30a 页 WYG0542-0166a.png
晋卤城罢复有葰人𨽻雁门郡
北魏天平二年置繁峙郡𨽻恒州统崞繁峙二县旧唐
 志东魏置廓州
后齐改为北灵州寻废
北周郡县并省
隋开皇十八年复置县𨽻雁门郡有东魏武州及吐京
 齐新安三郡寄治城中明一统志隋徙治武州城
(中/)𨽻代州雁门郡明一统志唐又移今治
卷五 第 30b 页 WYG0542-0166b.png
五代
(下/)
金贞祐二年九月升为坚州𨽻太原府
元𨽻冀宁路
明洪武二年改繁峙县𨽻太原府代州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直𨽻代州编户旧一十九里今七
 里
  崞县(州南六十里/)
卷五 第 31a 页 WYG0542-0166c.png
汉置崞县𨽻雁门郡莽曰崞张县志西南有山如崞故
 名
后汉末废
晋复置𨽻雁门郡
北魏天平置繁峙郡崞山𨽻焉永兴二年又置石城县
 𨽻秀容郡隋志东魏置廓州有广安永定建安三郡
 寄治山城
北齐改为北显州
卷五 第 31b 页 WYG0542-0166d.png
后周州废
隋开皇十年改县曰平寇大业初改为崞县𨽻雁门郡
(中/)𨽻代州
五代后梁析置白鹿县
(下/)省白鹿入崞县

元太宗十四年升崞州为下州𨽻冀宁路
明洪武二年改州为县八年𨽻太原府代州
卷五 第 32a 页 WYG0542-0167a.png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直𨽻代州编户旧三十五里今二
 十里
保德州地表
     总部   郡国   州县
周    并    晋    林涛寨
          赵

汉    并    定襄郡
卷五 第 32b 页 WYG0542-0167b.png


北魏        武川镇
北齐             什贲
隋         楼烦郡地
唐    河东道  岚州
五代        岚州   雄勇镇(东汉/置)
宋    河东路  火山军
卷五 第 33a 页 WYG0542-0167c.png
          保德军
金    河东北路 隩州   河曲
          保德州  保德
元    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冀宁路 保德州
明    山西布政司 太原府 河曲保德州
国朝   山西布政司 保德州 河曲
 保德州
春秋时晋林涛寨后为林胡澹林所据赵武灵王复之
卷五 第 33b 页 WYG0542-0167d.png
汉初为林胡楼烦地北魏𨽻武川镇唐𨽻岚州宋淳化
四年析岚州地置定羌军同下州景德元年改保德军
金下刺史大定十一年置保德县𨽻焉二十二年升为
州元光元年六月升防禦元宪宗七年省保德县至元
二年省隩州芭州入州三年又并岢岚军入焉四年割
岢岚𨽻管州隩州仍来属明洪武七年改为县九年复
为州𨽻太原府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改为直𨽻州析太原府河曲兴县
卷五 第 34a 页 WYG0542-0168a.png
来属八年仍析兴县𨽻太原府编户旧五里今同
  河曲县(州东北六十里/)
唐𨽻岚州
五代东汉置雄勇镇𨽻岚州
宋太平兴国七年建火山军同下州领雄勇偏头董家
 横谷桔槔护水六砦庆历初增领下镇砦治平四年
 置火山县四年县废明一统志属代州
金贞元元年置河曲县𨽻焉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州后
卷五 第 34b 页 WYG0542-0168b.png
 更名隩州兴定二年九月改𨽻岚州四年徙治黄河
 滩许父寨
元宪宗七年省州县入保德州
明洪武二年仍置县六年省十四年复置𨽻太原府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改𨽻保德州编户旧七里现今编
 户五里
解州地表
     总部   郡国   州县
卷五 第 35a 页 WYG0542-0168c.png
周     并州   晋    解梁 下阳
           虞
           芮
           魏    安邑
秦          河东郡
汉     司𨽻校尉 河东郡  安邑大阳解河北
后汉    司𨽻   河东郡  安邑大阳解河北
魏     司州   河东郡
卷五 第 35b 页 WYG0542-0168d.png
晋     司州   河东郡  安邑大阳解河北
后魏    秦州   河东郡  安邑 南解
          河北郡 北安邑南安邑河北大阳
           永乐郡
后周         安邑郡
           河北郡
隋     冀州   河东郡  芮城安邑夏河北
                虞乡
卷五 第 36a 页 WYG0542-0169a.png
唐    河东道   河中府   解 永乐 安邑
     河南道   陜州(大都/督府)  夏 芮城 平陆
五代(汉/)        解州    安邑 解
宋    陜西路   解州(庆成军/防禦) 解 安邑
           陜州    平陆 夏 芮城
金    河东南路  解州    解平陆芮城夏
                 安邑
元    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晋宁路解州解安邑夏平陆
卷五 第 36b 页 WYG0542-0169b.png
                 芮城
明    山西布政司 平阳府解州 安邑夏平陆芮城
国朝   山西布政司 解州    安邑夏平陆芮城
 解州
春秋为晋解梁城(博物志解/有智邑)战国属魏秦𨽻河东郡汉
始置解县(师古曰/音蟹)𨽻河东郡魏晋因之后魏析置安定
县西魏改曰南解𨽻秦州河东郡(按地形志有南解魏/是南解不始于西)
(也/)又改绥化又曰虞乡(隋/志)隋为虞乡县𨽻河东郡唐武
卷五 第 37a 页 WYG0542-0169c.png
德元年更名解县为次畿贞观十七年省入虞乡二十
二年复置𨽻河中府五代汉乾祐元年九月始置解州
割河中之闻喜安邑解三县为属而治解宋为中州解
为中县属陜西路置防禦(金志宋庆/成军防禦)金初置解梁郡军
后废为上刺史解县为倚贞祐二年复升州为节镇军
名宝昌兴定四年徙治平陆县属河东南路元仍名解
州为下州解县为下县至元四年并司候入县𨽻平阳
路明以解县省入州𨽻平阳府
卷五 第 37b 页 WYG0542-0169d.png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升为直𨽻州析平阳府之安邑夏
县平陆芮城垣曲来属七年又析垣曲𨽻绛州于是领
县四编户三十里
  安邑县(州城东五十里/)
夏禹营安邑晋志旧舜都前编禹践天子位于韩郑氏
 通志曰安邑即韩国也
周魏绛自魏徙此至惠王徙大梁

卷五 第 38a 页 WYG0542-0170a.png
汉置安邑县为河东郡治


后魏为北安邑县河北郡治太和十一年置郡十八年
 复属河北郡
后周置安邑郡
隋开皇十六年置虞州太业初州废为安邑县𨽻河东
 郡义宁元年以安邑虞乡夏置安邑郡
卷五 第 38b 页 WYG0542-0170b.png
(次畿/)武德元年曰虞州又析置桐乡县三年析安邑
 置兴乐县贞观元年省十七年州废省桐乡入闻喜
 以安邑解属河东郡至德二载更曰虞邑乾元元年
 𨽻陜州大历四年复故名元和三年改属河中府
五代
(𦂳/)属解州

(下/)
卷五 第 39a 页 WYG0542-0170c.png
明𨽻平阳府解州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直𨽻解州编户旧九十五里今四
 十一里
  夏县(州东北一百里/)
夏本禹所都之地
汉安邑县地
魏晋仍旧
后魏太和十一年别置南安邑县𨽻秦州河北郡明一
卷五 第 39b 页 WYG0542-0170d.png
 统志改为夏县以禹旧都故名魏志不载
后周安邑郡
隋开皇初郡废以夏县𨽻河东郡
(望/)初属虞州贞观十七年𨽻绛州大定元年改属陜
 州寻还𨽻绛州乾元三年复属陜州都督府
五代
(上/)
金改𨽻解州
卷五 第 40a 页 WYG0542-0171a.png
(下/)
明𨽻平阳府解州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直𨽻解州编户旧六十六里今二
 十四坊里
  平陆县(州东南九十里/)
周武王封虞仲五世孙周章之弟于故夏墟有吴城后
 为晋献公所灭杜预注虞国在河东大阳县又虢邑
 下阳亦在大阳县战国属魏
卷五 第 40b 页 WYG0542-0171b.png

汉为河东郡大阳县应劭曰在大河之阳莽曰勤田
后汉置河北县(明一/统志)按河北县乃西汉置
魏晋仍旧
后魏𨽻秦州河北郡仍名大阳县后魏河北县有芮城
 立城是河北县芮城地多平陆地少也明一统志魏
 置河北郡治此 按河北乃河北郡第三县大阳乃
 河北郡第四县
卷五 第 41a 页 WYG0542-0171c.png
隋初罢河北郡以河北县属河东郡义宁元年属安邑
 郡 按平陆自后魏以前为大阳县而河北县亦多
 平陆地至周隋间始并大阳入河北
(望/)贞观元年属陜州天宝三载太守李齐物开三门
 以利漕运得古刅有篆文曰平陆因改名
五代
(上/)
金𨽻解州兴定四年徙解州来治
卷五 第 41b 页 WYG0542-0171d.png
(下/)旧通志元并入芮城后复分置
明𨽻平阳府解州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直𨽻解州编户旧五十五里今八
 里又二盐里
  芮城县(州西南九十里/)
周魏国晋献公灭之以封大夫毕万曾孙绛徙安邑明
 一统志本魏附庸春秋时芮伯万居此
汉河东郡河北县
卷五 第 42a 页 WYG0542-0172a.png


后魏河北县属河北郡
西魏置安戎县
后周改芮城又改长乐置永乐郡后省入焉
隋为芮城县𨽻河东郡
(望/)武德二年以芮城河北永乐置芮州贞观元年州
 废改𨽻陜州
卷五 第 42b 页 WYG0542-0172b.png
(中下/)
金𨽻河东南路解州
(下/)𨽻晋宁路解州至元间并平陆县入焉元贞初复
 分置
明𨽻平阳府解州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直𨽻解州编户旧四十四里今十里
绛州地表
     总部   郡国   州县
卷五 第 43a 页 WYG0542-0172c.png
殷    耿都
周    并    晋   瓠邱郫邵曲沃故绛
               稷高梁清源涑川
          耿    耿城
          冀
          魏    王垣曲沃皮氏
秦         河东郡  桐乡 左邑
汉    司𨽻校尉 河东郡  左邑闻喜临汾垣
卷五 第 43b 页 WYG0542-0172d.png
               皮氏 绛
后汉        河东郡  临汾皮氏闻喜绛
               垣
魏         平阳郡
          河东郡
晋    司州   平阳郡  绛邑临汾皮氏
          河东郡  闻喜 垣
北魏   晋州   平阳郡  临汾
卷五 第 44a 页 WYG0542-0173a.png
          南绛郡  南绛小乡
     东雍州  邵郡   白水清廉苌平
          高凉郡  高梁龙门
          正平郡  闻喜
     南汾州  龙门郡
          北乡郡  龙门
后周   勋州总管府 蒲州  龙门
          龙门郡
卷五 第 44b 页 WYG0542-0173b.png
          正平郡
          绛郡
          邵州   亳城蒲原
隋    冀州   河东郡  龙门
          绛郡   正平绛稷山闻喜
               垣
唐    河东道  河中府  稷山龙门
          绛州   正平绛闻喜垣
卷五 第 45a 页 WYG0542-0173c.png
五代        绛州
          解州(东汉/) 闻喜
宋    河东路  绛州   正平稷山绛垣曲
     陜西路  河中府  龙门
          解州   闻喜
金    河东南路 河中府  河津
          绛州   正平稷山垣曲绛
          解州   闻喜
卷五 第 45b 页 WYG0542-0173d.png
元    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晋宁路
          河中府  河津
          绛州   正平稷山绛垣曲
          解州   闻喜
明   山西布政司 平阳府蒲州 河津
          绛州   稷山绛垣曲
          解州   闻喜
国朝  山西布政司 绛州   闻喜河津稷山绛
卷五 第 46a 页 WYG0542-0174a.png
               垣曲
 绛州
(通考春秋时为晋国/即故绛与新田之都)战国时属魏秦属河东郡汉临
汾县地魏晋(通考属河东/平阳二郡地)后魏置东雍州县为南太平
(与平阳郡太平县/胥析汉临汾县置)神麚元年为征平太和十一年复置
正平郡领闻喜曲沃二县西魏后周为重镇(明一统志/后周改东)
(雍州为绛州/徙治玉璧)隋开皇初废正平郡十八年改县名正平
大业初置绛郡治正平县唐武德元年置绛州总管府
卷五 第 46b 页 WYG0542-0174b.png
管绛潞盖建泽沁韩晋吕桧秦蒲虞芮邵十五州三年
废总管府四年置绛州为雄郡正平为望县五代宋为
雄州防禦正平为望县金为上州正平为倚剧天会六
年置绛阳军节度使兴定二年十二月升为晋安府总
管河东南路兵马三年三月置河东南路转运司后改
晋安府元初为中州置绛州行元帅府河解二州诸县
皆𨽻焉后罢元帅府仍为绛州𨽻平阳路治正平县正
平为下倚县至元二年省录事司入焉明以州𨽻平阳府
卷五 第 47a 页 WYG0542-0174c.png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改为直𨽻州析平阳府之太平襄
陵河津稷山来属七年又以太平襄陵易平阳府之闻
喜绛县并析解州之垣曲来属于是绛州统县五
  闻喜县(州南七十里/)
周本曲沃晋武公自晋阳徙此战国属魏仍曰曲沃后
 汉志注曲沃在县东北数里
秦改左邑县𨽻河东郡
汉武帝元鼎六年更名应邵曰武帝于此闻南粤破改
卷五 第 47b 页 WYG0542-0174d.png
 曰闻喜莽曰洮亭


后魏正平郡治
后周𨽻绛州明一统志周移治柏壁
隋𨽻绛郡明一统志又移治甘谷后徙桐乡故城
(望/)新书武德元年置
五代汉乾祐元年割𨽻解州
卷五 第 48a 页 WYG0542-0175a.png
(望/)

(下/)
明𨽻平阳府解州
国朝𨽻平阳府雍正七年改𨽻绛州编户旧六十六里
 今四十四里
  河津县(州西一百里/)
殷尚书祖乙徙耿
卷五 第 48b 页 WYG0542-0175b.png
周封耿国晋献公灭之赐大夫赵夙后十传至献侯
 中牟战国属魏为皮氏史记魏襄王六年秦取皮氏
秦属河东郡
汉皮氏县𨽻河东郡莽曰延平
魏晋胥𨽻平阳郡
北魏真君七年改龙门县𨽻高凉郡太和十一年又分
 置高凉县 按魏志又有龙门郡领西太平汾阳二
 县又北乡郡有龙门县
卷五 第 49a 页 WYG0542-0175c.png
后周𨽻蒲州
隋开皇初废龙门郡以县𨽻河东郡 按汾阴县有龙
 门山
(次畿/)武德元年于县置泰州二年徙泰州来治五年
 析置万春县贞观十七年州废省万春入龙门𨽻绛
 州元和初改𨽻河中府
(次畿/)𨽻陜西路河中府宣和初改河津县
金𨽻河中府贞祐三年改𨽻荣州
卷五 第 49b 页 WYG0542-0175d.png
(下/)仍𨽻河中府
明𨽻平阳府蒲州
国朝𨽻平阳府雍正二年改𨽻绛州编户旧三十八里
 今一十八里
  稷山县(州西五十五里/)
周春秋时晋侯治兵于稷旧志晋高梁邑
汉河东郡闻喜县地后汉志闻喜县西五十里有稷山
 亭
卷五 第 50a 页 WYG0542-0176a.png


北魏太和十一年分龙门置高凉县𨽻高凉郡
西魏以韦孝宽有守玉壁功升勋州置总管后改绛州
隋开皇初绛州移正平十八年改名稷山县属绛郡又
 有后魏龙门郡开皇初废明一统志隋徙治汾水北
(上/)𨽻绛州后改𨽻河中府
后唐同光三年复𨽻绛州
卷五 第 50b 页 WYG0542-0176b.png
(中/)
(中/)
(下/)
明𨽻平阳府绛州
国朝𨽻平阳府雍正二年改𨽻绛州编户旧七十三里
 今一十九里
  绛县(州东南一百里/)
周晋武公自曲沃徙此后汉志县西有绛邑城杜预曰
卷五 第 51a 页 WYG0542-0176c.png
 故绛
汉绛县𨽻河东郡
后汉绛邑县
晋𨽻平阳郡
北魏太和十八年置南绛县属正平郡建义初置南绛
 郡治会交川领南绛小乡二县
后周置晋州建德五年废明一统志后周罢郡改为绛
 县
卷五 第 51b 页 WYG0542-0176d.png
隋绛县𨽻绛郡
(望/)武德元年改𨽻浍州四年州废仍𨽻绛州明一统
 志唐武德初自车厢城徙今治
五代
(中/)

(下/)至元二年省垣曲县入焉十六年复旧
明𨽻平阳府绛州
卷五 第 52a 页 WYG0542-0177a.png
国朝𨽻平阳府雍正七年改𨽻绛州编户旧五十二里
 今三十里
  垣曲县(州东南二百三十里/)
周春秋晋匏邱邑杜预曰县东南有壶邱亭博物记县
 东九十里有郫邵之阨战国时属魏史记武侯二年
 城王垣博物记曰山在东状如垣
汉垣县地属河东郡
魏晋仍旧
卷五 第 52b 页 WYG0542-0177b.png
北魏皇兴四年置邵上郡太和中并河内孝昌中复析
 置白水县领白水清廉苌平西太平四县旧志置邵
 郡于阳壶城 按地形志新安郡又有西垣东垣县
后周置邵州改白水为亳城旧志西魏大统三年改邵
 州徙今治
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改垣县又省后魏所置清
 廉县后周所置蒲原县入焉𨽻绛郡义宁元年以垣
 王屋置邵原郡又置清廉亳城二县
卷五 第 53a 页 WYG0542-0177c.png
(上/)武德元年改邵州二年置长泉县是年以长泉隶
 怀州后省五年省亳城入垣贞观元年州废省清廉
 入垣龙朔三年𨽻洛州长安二年复旧贞元三年𨽻
 陜州元和三年复旧
五代
(下/)𨽻绛州

(下/)至元二年省入绛县十六年复置𨽻平阳路绛州
卷五 第 53b 页 WYG0542-0177d.png
明𨽻平阳府绛州
国朝𨽻平阳府雍正二年𨽻解州七年改𨽻绛州编户
 旧二十七里今五里
吉州地表
     总部   郡国   州县
周    并    晋    二屈 狐厨
秦         河东郡
汉    司𨽻   河东郡  临汾北屈骐
卷五 第 54a 页 WYG0542-0178a.png
后汉    司𨽻   河东郡  临汾 北屈

晋     司州   平阳郡  临汾 北屈
北魏    汾州   定阳郡  定阳 昌宁
           五城郡  五城 平昌
东魏    南汾州
北齐    西汾州
后周    汾州总管府 定阳郡 定阳 昌宁
卷五 第 54b 页 WYG0542-0178b.png
           石城郡  平昌
隋     冀州   文城郡  吉昌文城伍城昌宁
唐     河东道 慈州文城郡 吉昌文城昌宁吕香
                仵城
五代         慈州   乡宁
宋     河东路  平阳府  襄陵
           慈州   吉乡
金     河东南路 吉州   吉乡 乡宁
卷五 第 55a 页 WYG0542-0178c.png
元   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晋宁路吉州 乡宁
明   山西布政司 平阳府吉州 乡宁
国朝  山西布政司 吉州   乡宁
 吉州
春秋晋屈邑地(汉志师古曰公/子夷吾所居)汉为河东郡北屈县(应/劭)
(曰有南故称北汲郡古/文翟章救郑次于南屈)又为骐侯国(莽曰/朕北)魏晋𨽻平阳
郡北魏置定阳郡𨽻东雍州延兴四年复置定阳县改
𨽻汾州(隋志后魏/置文城)东魏置南汾州后周改汾州后齐复
卷五 第 55b 页 WYG0542-0178d.png
改西汾州后周平齐置总管府隋初废定阳郡开皇四
年废总管府十六年改耿州十八年改定阳为吉昌县
大业初置文城郡唐武德元年曰汾州五年曰南汾州
八年改慈州为下州以郡近慈乌戍故也吉昌文城胥
为中县(新唐志文城县天/祐中更曰屈邑)五代(通考周废仵/城吕香二县)宋为慈州
下团练吉乡为中县熙宁五年废州以吉乡𨽻隰州即
县治置吉乡军使仍省文城为镇𨽻焉元祐元年复吉
乡军为慈州领吉乡县𨽻河东路金为下州天德三年
卷五 第 56a 页 WYG0542-0179a.png
改耿州置文城郡军明昌元年更名吉州元亦为下州
初置司候司中统二年并司候入吉乡至元二年省吉
乡三年又省乡宁县入州后复置乡宁明𨽻平阳府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改为直𨽻州以平阳府之蒲县乡
宁县𨽻焉九年仍以蒲县改𨽻隰州于是吉州统乡宁
一县编户二十四里今二十二里
  乡宁县(州东南六十里/)
周春秋晋狐厨邑晋惠公时狄取狐厨涉汾杜预注临
卷五 第 56b 页 WYG0542-0179b.png
 汾西北有狐谷亭通考战国时为魏地
汉临汾县地


北魏析临汾置太平县又分太平置昌宁县 按魏志
 延兴四年置昌宁县𨽻定阳郡隋志后魏并置内阳
 郡
隋𨽻文城郡开皇初内阳郡废义宁元年祈隰州仵城
卷五 第 57a 页 WYG0542-0179c.png
 置平昌县通考隋初置耿州
(中/)𨽻慈州贞观元年平昌更名吕香亦为中县
后唐昌宁改乡宁县
宋熙宁五年以县𨽻晋州襄陵县县志元祐间以吕香
 县并入
金𨽻吉州
元至元三年省入吉州后复置
明𨽻平阳府吉州
卷五 第 57b 页 WYG0542-0179d.png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𨽻吉州编户旧十六里今六里
隰州地表
     总部   郡国   州县
周    并    晋   蒲 屈 采桑
          魏   蒲
秦         河东郡
汉    司𨽻   河东郡 北屈蒲子狐讘
后汉   司𨽻   河东郡 北屈 蒲子
卷五 第 58a 页 WYG0542-0180a.png
魏           平阳郡
晋     司州    平阳郡  蒲子 狐讘 北屈
北魏    汾州(治蒲/子城)  五城郡  五城 平昌 石城
后周    隰州总管府 龙泉郡  长寿
            临河郡  临河
                 归化
            石城郡  石城
隋     冀州    文城郡  伍城
卷五 第 58b 页 WYG0542-0180b.png
            龙泉郡  隰川永和楼山蒲
唐     河东道   慈州   仵城
            隰州  隰川蒲大宁永和温泉
五代          隰州
宋     河东路   隰州  隰川温泉蒲大宁永和
金     河东南路  隰州  隰川仵城蒲大宁永和
元    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晋宁路隰州隰川大宁永和蒲
明     山西布政司 平阳府 蒲县 隰州大宁永和
卷五 第 59a 页 WYG0542-0180c.png
国朝  山西布政司 隰州  蒲县大宁永和
 隰州
晋蒲邑地(通考隰州春秋时/蒲城晋重耳所居)汉为蒲子县𨽻河东郡晋
平阳郡地刘渊尝据此(旧志后置大/昌郡辖之)北魏延和三年为
镇太和十年置汾州领西河吐京五城定阳四郡孝昌
中移治西河后周复置汾州县曰长寿又置龙泉郡隋
开皇初郡废改县曰隰州四年置西汾州总管府五年
改隰州总管府大业初废复置龙泉郡治隰州县唐武
卷五 第 59b 页 WYG0542-0180d.png
德元年改隰州为下州治隰川为中县二年置总管府
领隰中昌南汾东和西德六州又有温泉县三年置北
隰州并置新城高唐二县贞观元年省中昌西德北隰
四州省新城高唐以温泉来属又以废昌州蒲县来属
仍督隰南汾东和三州三年废都督府又以废东和州
永和县来属天宝元年改大宁郡乾元元年复为隰州
五代仍旧宋为下州大宁郡团练隰州温泉为上县熙
宁五年废慈州以吉乡县𨽻州仍省文城为镇𨽻焉元
卷五 第 60a 页 WYG0542-0181a.png
祐元年复慈州七年以州之上平永宁两关近西界定
为次边金为上刺史省温泉县天会六年以北京有隰
州改南隰州天德三年去南字兴定五年升隰州之仵
城镇置仵城县元为下州𨽻晋宁路治隰川为中县至
元三年省大宁蒲温泉三县入焉明𨽻平阳府洪武二
年省隰川县入州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改为直𨽻州统大宁汾西永和三
县九年又以汾西仍归平阳析吉州之蒲县来属于是
卷五 第 60b 页 WYG0542-0181b.png
隰州统蒲县大宁永和三县编户旧二十八里今三十
一里
  蒲县(州东南一百一十里/)
周左传重耳居蒲城杜预注今平阳蒲子县战国属魏
 史记襄王七年秦降我蒲阳
汉置蒲子县𨽻河东郡应劭曰武帝置

晋𨽻平阳郡永嘉末入刘聪
卷五 第 61a 页 WYG0542-0181c.png
后魏世祖时为定阳县太和二十一年改石城县𨽻五
 城郡又置汾州治蒲子城隋志又有平昌县按平昌
 世祖名京军太和二十一年改
后周置有伍城郡及石城郡石城县周末并废大象三
 年改石城为蒲子县
隋为蒲县𨽻龙泉郡开皇中改后魏所置平昌县曰蒲
 川大业初省入蒲县
(中/)𨽻隰州武德二年以县置昌州并置仵城常安昌
卷五 第 61b 页 WYG0542-0181d.png
 原三县贞观元年州废省昌原常安仵城以蒲县𨽻
 隰州
五代
(中/)
金兴定五年正月升为蒲州以大宁𨽻焉
(下/)仍为蒲县𨽻隰州
明洪武二年改𨽻平阳府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改𨽻吉州九年改𨽻隰州编户旧
卷五 第 62a 页 WYG0542-0182a.png
 九里今三里
  大宁县(州西南九十五里/)
周左传晋败狄于采桑杜预曰北屈县西有采桑津
汉北屈县地𨽻河东郡

晋𨽻平阳郡
北魏世祖时名京军后改武城正平二年置五城郡县
 属焉太和二十一年改五城县
卷五 第 62b 页 WYG0542-0182b.png
后周置大宁县
隋为五城县开皇初废五城郡又废平昌县入焉大业
 初又废大宁县入焉𨽻文城郡
(中/)武德二年置中州于隋大宁故城因改名大宁并
 置大义白龙二县贞观元年废中州省大义白龙以
 大宁𨽻隰州又置仵城县为中县𨽻慈州
五代
(中/)
卷五 第 63a 页 WYG0542-0182c.png

(下/)至元三年省入隰州后复置𨽻隰州
明𨽻平阳府隰州
国朝𨽻平阳府雍正二年改𨽻隰州编户旧十里今三
 里
  永和县(州西一百五里/)
汉河东郡狐讘县
魏始置永和县
卷五 第 63b 页 WYG0542-0182d.png
晋为狐讘县𨽻平阳郡
后周置临河郡及临河县又置归化县
隋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临河曰永和归化曰楼山胥
 𨽻龙泉郡
(中/)武德二年移县治于仙芝谷置东和州六年分置
 楼山县贞观元年废东和州及楼山县以永和𨽻隰
 州
(中/)
卷五 第 64a 页 WYG0542-0183a.png

(下/)𨽻晋宁路隰州
明𨽻平阳府隰州
国朝𨽻府雍正二年改𨽻隰州编户旧十一里今二里
 
 
 
 
卷五 第 64b 页 WYG0542-0183b.png
 
 
 
 
 
 
 
 山西通志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