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542-003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二
  星野(一/)
 昔庖牺观象察法黄帝创受河图始定星传高阳命
 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帝喾式序三辰而唐虞羲
 和绍轨遂定古今历象之宗有夏昆吾绍德遂定古
 今正朔之宗至于殷有巫咸晋有卜偃赵有尹皋魏
 有石申以暨李业兴马重绩刘羲叟之属三晋人士
卷二 第 1b 页 WYG0542-0033b.png
 工言天文者众矣
国家亿万年洪基历法能杜岁差里差之隙尤密于前
 代昔龙门司马谈父子著天官书星野亦天官之支
 流也志星野
  总论
周礼正义天度云东方七宿七十五度南方七宿百一
十二度西方七宿八十度北方七宿九十八度四分度
之一四方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度二千九百三
卷二 第 2a 页 WYG0542-0034a.png
十二里二十八宿间相距积百七万九百二十三里径
三十五万六千九百七十里
晋志马绩云天文在图籍昭昭可知者经星尝宿中外
官凡一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皆有州国官宫
物类之象张衡云文曜丽乎天其动者有七日月五星
是也日者阳精之宗月者阴精之宗五星五行之精众
星列布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峙各有攸属在野
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神其以神差有五列焉是为三
卷二 第 2b 页 WYG0542-0034b.png
十五名一居中央谓之北斗四布于方各七为二十八
舍日月运行历示吉凶五纬躔次用告祸福中外之官
尝明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二千五百
微星之数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庶物蠢蠢咸得系命
不然何得总而理诸后武帝时太史令陈卓总甘石巫
咸三家所著星图大凡二百八十三官一千四百六十
四星以为定纪(隋志总有二百五十四官一千二百八/十三星并二十八宿及辅官附坐一百)
(八十二星总二百八十三/官一千五百六十五星)
卷二 第 3a 页 WYG0542-0034c.png
洛书甄耀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夫一度
为千九百三十二里则天地相去六十七万八千五百
(日一日行一度月一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一也)
皇甫谧帝王世纪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一
度二千九百三十二里分为十二次一次三十度三十
二分度之十四各以附其七宿间距周天积百七万九
百一十三里经三百十五万六千九百七十一里
周礼大司徒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
卷二 第 3b 页 WYG0542-0034d.png
宅而知其利害 注十二土分野十二邦上系十二次
各有所宜也相占视也 疏案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
之地注云星土星所生土也又云大界则曰九州州中
诸国之封域于星亦有分焉其书亡矣堪舆虽有郡国
所入度非古数也今其存可言者十二分之次也星纪
吴越也元枵齐也娵訾卫也降娄鲁也大梁赵也实沈
晋也鹑首秦也鹑火周也鹑尾楚也寿星郑也大火宋
也析木燕也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躔地有十二土王
卷二 第 4a 页 WYG0542-0035a.png
公之所国凡系星之法皆因王者所命属焉昭元年左
传云后帝迁阏伯于商邱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
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又云成王灭唐而封太
叔焉故参为晋星案元命苞云国君王者封土应列星
之位注云若角亢为郑房心为宋比其馀小国不中星
者以为附庸若然附庸不系星其馀皆系星也
史记天官书角亢氐兖州房心豫州尾箕幽州斗江湖
牵牛婺女扬州虚危青州营室至东壁并州奎娄胃徐
卷二 第 4b 页 WYG0542-0035b.png
州昴毕冀州觜觿参益州东井舆鬼雍州柳七星张三
河翼轸荆州
汉地理志秦地于天官东井舆鬼之分野也其界自弘
农故关以西 魏地觜觿参之分野也其界自高陵以
东尽河东河内 周地柳七星张之分野也自柳三度
至张十二度谓之鹑火之次周之分也 赵地昴毕之
分野赵分晋得赵国西有太原定襄云中五原上党上
党本韩之别都也远韩近赵后卒降赵皆赵分也 燕
卷二 第 5a 页 WYG0542-0035c.png
地尾箕分野也西有上谷代郡雁门(雁门于天/文别属燕)
皇甫谧帝王世纪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曰大梁之次
于辰在酉谓之作噩于律为姑洗斗建在辰今赵分野
自毕十二度至东井十五度曰实沈之次于辰在申谓
之涒滩于律为仲吕斗建在已今晋魏分野
隋地理志周礼职方氏正西曰雍州上当天文自东井
十度至柳八度为鹑首于辰在未得秦之分野 豫州
自柳九度至张十六度为鹑火于辰在午周之分野属
卷二 第 5b 页 WYG0542-0035d.png
三河 冀州于古尧之都也舜分州为十二冀州析置
幽并其于天文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为大梁属冀州
自危十六度至奎四度为娵訾属并州自柳九度至张
十六度为鹑火属三河则河内河东也准之星次本皆
冀州之域帝居所在故其界尤大至夏废幽并入焉(是/豫)
(州亦隶冀/州分野也)
明一统志太原府禹贡冀州之域天文参井分野 平
阳府禹贡冀州之域天文觜参分野 大同府禹贡冀
卷二 第 6a 页 WYG0542-0036a.png
州之域虞周属并州天文昴毕分野 潞安府禹贡冀
州之域天文参井分野 汾州府禹贡冀州之域天文
参分野 辽州禹贡冀州之域天文参井分野 泽州
禹贡冀州之域天文觜参分野(沁州古上/党郡地)
图书编山西诸郡太原参井分野平阳觜参分野潞安
参井分野汾州参分野大同昴毕分野泽州觜参分野
辽州参井分野沁州参井分野是山西诸郡三觜参四
参井惟大同为昴毕也
卷二 第 6b 页 WYG0542-0036b.png
宋中兴天文志天之有度也犹地之有里也二十八宿
所分之度犹九州列县所占之里也曰二十八宿之度
或阔狭何也曰日之所躔偶与此宿相当此阔狭于是
分也故说浑天者曰日之所躔或多或寡适当其星者
凡二十八故度之多寡于是生焉井斗之舍非无星也
然不与日躔相当故其度不得不阔觜鬼之傍非无星
也然日躔一二日而其星适与相当故其度不得不狭
也夫其得度阔狭非举一宿全体尽占此度也
卷二 第 7a 页 WYG0542-0036c.png
沈氏笔谈予编校昭文书时预详定浑天仪官长问予
二十八宿多者三十三度少者止一度如此不均何也
予对曰天事本无度推历者无以寓其数乃以日所行
分天为三百六十五度有奇(日平行三百六十五日有/馀而一期天故以一日为)
(一度/也)既分之必有物记之然后可窥而数于是以度度
之星记之循黄道日之所行一期当者止二十八宿星
而已(度如伞橑当度谓正当伞橑上者/故车盖二十八弓以象二十八宿)今所谓距度星
者是也非不欲均也黄道所由当度之星止有此而已
卷二 第 7b 页 WYG0542-0036d.png
刘知几曰两曜日星丽于天象非如九州万国废置无
常故海田可变而景纬无易
罗泌星野说费直书十二篇以易卦配地域蔡邕月令
章句以节气当国分及皇甫谧作帝王纪复以月律配
入辰次 或以古受封之日岁星所在为说晋文即位
岁受实沈董因所云实沈之虚晋人是居 春秋战国
地每迁变三晋未分晋果何分秦拔西河魏当何属周
既东西何都而直鹑火陈灭于楚何自而入韩分前封
卷二 第 8a 页 WYG0542-0037a.png
后据岂得如康成之所谓同时而当星次哉要以九州
之分为正
两镇三关志分野说尝考分野之说有属之五星者有
主之七星者有配之支干者有合之节气者属之五星
者曰辰为燕赵盖辰水星司北方治元冥之区故其属
如此主之七星者曰斗枢主冀州之域又曰斗第八星
主幽州常以五寅日候之庚寅为上谷代郡盖帝张四
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故其主如此配之以
卷二 第 8b 页 WYG0542-0037b.png
支干者曰壬燕赵癸北塞又曰亥燕代盖运数从天年
数从地日数从天星数从地从天用干从地用支支干
相配乃成二贞其支干复如此合之节气者盖周天三
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分为十二次日月之所躔也每
次三十三度三十三分之十四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
为中气其节气复如此夫天有四舍地有四方四舍成
四象四方成四维象者青龙朱雀白虎元武也维者抱
德背阳常羊号通也舍有分次方有正隅皆一定而不
卷二 第 9a 页 WYG0542-0037c.png
可移者故分野以次定之亦本之天象方域之自然者
耳辰主燕赵固一说也然辰者太一之精与岁星荧惑
镇星太白共为五纬所以纪纲群星扶理百精匡辅化
机者也经星静纬星动惟动故其出入宿次比附日月
进退离合伏逆迟留可以算数推难以法象求也执之
以主燕赵隘矣配之支干合之节气又一说也殊不知
岁迁六日终而复始子母生尅更迭其宫斗杓为小岁
咸池为太岁迎背左右辱强衰昌此又术家之小数其
卷二 第 9b 页 WYG0542-0037d.png
四正四钩之算虽明而五官六府之职未备执而论之
又不失之泥也乎孟子曰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
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于戏论天象者亦惟求
其故而已
  二十八舍
雍州梁州水旺冬曰辰星主北岳内分紫微太微天市
三垣分焉外分四维东则角亢氐房心尾箕北则斗牛
女虚危室壁西则奎娄胃昴毕觜参南则井鬼柳星张
卷二 第 10a 页 WYG0542-0038a.png
翼轸列为二十八宿而十二辰分焉三垣二十八宿与
天并运一定不移为经星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曜运行
于列宿无定在为纬星垣宿布其经日月五星运其纬
经纬错落凡星布列其中天之文见矣三垣曰天市明
堂位天子巡狩之居岁临之太微朝廷位听政之居日
临之紫微宫寝位燕息之居朝夕在焉七曜必遵黄道
历天街岁一受事于太微而出犹大臣受命天子之朝
以行其职二十八宿分列四方各守其野率诸经星以
卷二 第 10b 页 WYG0542-0038b.png
共紫微之帝犹郡国百司各治其职安其民人以承天

卷二 第 11a 页 WYG0542-0038c.png
 
 
 
 
 
 
 
 
卷二 第 11b 页 WYG0542-0038d.png
  丹元子步天歌
七星一聚实不少阿西月东各一星月下五黄天阴名
阴下六鸟刍藁营营南十六天苑形河里六星名卷舌
舌中黑点天谗星砺石舌旁斜四丁
  占候
昴十一度下为日月中道天之耳目也主西方主狱事
又为旄头甘氏云主口舌奏对若明大则君无佞臣天
下安和张衡云昴明则狱讼平天阿一星在胃东月一
卷二 第 12a 页 WYG0542-0039a.png
星在昴东皆黑星又曰天阿主察山林妖变天阴五星
在毕柄西主从天子弋猎之臣天苑十六星在昴毕南
如环状天子之苑囿养禽兽之所也主马牛羊明则马
牛羊盈刍藁六星在苑西以供牛马之食也一曰天积
天子之藏府也星盛则岁丰穰卷舌六星在昴北天谗
之外主口语以知谗佞张衡云主枢机曲而静则贤人
用天谗一星在卷舌中主医巫占与从官同砺石四星
在五车北主磨砺锋刃
卷二 第 12b 页 WYG0542-0039b.png
  躔度
宋两朝天文志昴七星距西南星去极七十度 天阿
一星去极六十六度入胃宿十度 月一星去极七十
一度半入昴宿五度 天阴五星距西星去极七十五
度半入胃宿七度 天苑十六星距东北星去极一百
七度半入昴宿七度半 刍藁六星距西行中星去极
一百八度入娄宿十一度 卷舌六星去极五十三度
入昴宿初度 天谗一星去极六十一度半入昴宿半
卷二 第 13a 页 WYG0542-0039c.png
度 砺石四星距南第二星去极六十五度入昴宿六

 唐志昴十一度
 宋志昴宿汉永元铜仪昴宿十二度唐开元游仪十
 一度旧去极七十四度景祐测验昴宿十一度距西
 南星去极七十一度
 晋志天阿卷舌天谗俱属天市垣天苑在二十八宿
 之外刍藁天阿月砺石晋志不载隋史有之武密又
卷二 第 13b 页 WYG0542-0039d.png
 以刍藁属胃卷舌属胃又属昴乾象新书以刍藁属
 娄卷舌西三星属胃东三星属昴天苑西八星属胃
 南八星属昴步天歌以上诸星皆属昴宿互有不合
 金志赤道宿度昴十一度少黄道宿度昴十一度
 汉洛下闳测昴十一度 唐一行测昴十一度 宋
 皇祐测昴十一度 元丰测昴十一度 崇宁测昴
 十一度少 元郭守敬测昴十一度三十分
 汉天文志昴毕冀州
卷二 第 14a 页 WYG0542-0040a.png
 汉志占于街北昴主之
 晋志昴毕赵冀州
 春秋元命苞昴毕间为天街散为冀州分为赵国
 长平之战太白食昴
卷二 第 15a 页 WYG0542-0040c.png
 
 
 
 
 
 
 
 
卷二 第 15b 页 WYG0542-0040d.png
  丹元子步天歌
恰似瓜叉八星出附耳毕股一星光天街两星毕背旁
天节毕下八乌幢毕上横列六诸王王下四皂天高星
节下团圆九州城毕口斜对五车口车有三柱任纵横
车中五个天潢精潢畔咸池三黑星天关一星车脚边
参旗九个参车间旗下直建九斿连斿下十三乌天园
九斿天园参脚边
  占候
卷二 第 16a 页 WYG0542-0041a.png
毕十七度主边兵主弋猎其大星曰天高一曰边将星
明大则远夷来贡天下安甘氏云毕主街巷阴雨天之
雨师也明而定则天下安张衡云毕为天马昴毕间二
星曰天街三光之道也主伺候关梁又云主国界附耳
一星在毕下天高东南隅主听得失伺愆邪察不祥天
节八星在毕南主使臣之所持也宣威德于四方明则
吉诸王六星在五车南天汉之中主宗社藩屏王室也
明则诸侯奉上天下安天高四星在参旗西北近毕比
卷二 第 16b 页 WYG0542-0041b.png
台榭之高主远望气象五车五星三柱九星共十四星
在毕东北五车主天子五兵张衡云天子兵车舍也西
北曰天库主太白秦也次东北星曰天狱主辰星燕赵
也次东南星曰天仓主岁星卫鲁也中央星曰司空主
镇星楚也次西南星曰卿主荧惑魏也五星有变各以
其所主而占之三柱一曰三泉一曰休一曰旗五星均
明柱皆具即人仓廪实五车三柱有变各以其国占之
天潢五星在五车中主河梁济度之处也咸池三星在
卷二 第 17a 页 WYG0542-0041c.png
五车中天潢南鱼囿也天关一星在五车南毕西北亦
曰天门日月五星所行之道也主边塞事主关闭参旗
九星在参西五车之间天旗也明而希则边寇不动隋
志参旗一曰天旗一曰天弓主司弓弩之张候变禦难
玉井西南九星曰九斿天子之旗也主边军进退天苑
之南十三星曰天园植果菜之所也曲而钩则果菜熟
  躔度
宋两朝天文志毕八星距右股第一星去极七十五度
卷二 第 17b 页 WYG0542-0041d.png
 天街二星距南星去极七十一度入昴宿十度 附
耳一星去极七十七度入毕宿三度 天节八星距北
星去极八十度半入毕宿三度 诸王六星距西星去
极七十度入毕宿三度 天高四星距东星去极七十
四度半入毕宿六度 五车五星三柱九星距大星去
极四十七度半入毕宿八度半 天潢五星距西北星
去极五十八度入毕宿十一度 咸池三星距南星去
极五十一度入毕宿十一度半 天关一星去极七十
卷二 第 18a 页 WYG0542-0042a.png
一度半入觜宿初度 参旗九星距南第一星大星去
极八十七度入毕宿六度 九斿九星距南星去极一
百一十三度入毕宿十二度 天园十三星距东北星
去极一百二十四度入毕宿五度
 唐志毕十六度
 唐志旧经毕七十八度开元测毕七十六度 又旧
 经毕赤道十六度黄道亦十六度觜觿赤道二度黄
 道三度二宿俱当黄道斜虚毕尚与赤道度同觜觿
卷二 第 18b 页 WYG0542-0042b.png
 总二度黄道损加一度盖其误也今测毕十七度半
 觜觿半度
 宋志毕宿汉永元铜仪毕十六度旧去极七十八度
 景祐测验毕宿十七度距毕口北星去极七十七度
 步天歌以天节九州殊口附耳天街天高五车三柱
 天潢咸池天关天园诸星皆属毕宿武密书以天节
 属昴参旗天关五车三柱皆属觜与步天歌不同乾
 象新书以天节参旗皆属毕天园西八星属昴东五
卷二 第 19a 页 WYG0542-0042c.png
 星亦属毕五车北西南二大星属毕东二星及三柱
 属参说皆不同
 金志赤道宿度毕十七度少黄道宿度毕十六度半
 汉洛下闳测毕十六度 唐一行测毕十七度 宋
 皇祐测毕十八度 元丰测毕十七度 崇宁测毕
 十七度少 元郭守敬测毕十七度四十分
 月令正义酉为大梁初胃七度终于毕十一度
 汉天文志占于街南毕主之
卷二 第 19b 页 WYG0542-0042d.png
 晋天文志自毕十二度至东井十五度为实沈于辰
 在申魏之分野属益州(费直起毕九度/蔡邕起毕六度)
 律历志立夏日日在毕十二度
李志昴毕大梁之次于辰在酉于周为冀赵之分也而
胃宿附入焉史记曰昴毕冀州晋天文志曰自胃七度
至毕十一度为大梁赵分野唐天文志曰胃昴毕大梁
也初胃四度馀二千五百四十九秒入大梁中昴十度
终毕六度天原发微曰胃七至毕十一辰酉曰作噩律
卷二 第 20a 页 WYG0542-0043a.png
姑洗斗辰赵分费直周易分野曰起娄十度蔡邕月令
章句曰起胃一度金史曰胃四度二十四分三十三秒
外入赵分大梁之次虽度数起终稍有不同而大梁之
为赵其占为昴毕则无不同也据山河以考之自魏郡
浊漳之北得汉赵国广平钜鹿常山东及清河信都北
据中山正定全赵之分又北逾众山尽代郡雁门云中
定襄之地与北方之国皆其野也北纪之东阳表里山
河以藩屏中国为毕分循北河之表西尽塞垣皆髦头
卷二 第 20b 页 WYG0542-0043b.png
故地为昴分若胃虽鲁分而娄胃之墟东北负山胃得
马牧之气与冀之北土同占盖冀之北土马牧之所蕃
庶故天苑之象存焉
两镇三关志按昴七星曰髦头毕曰罕车为边兵尔雅
曰浊谓之毕孙炎曰掩兔之毕或呼为浊因以名星苏
竟曰毕为天网昴毕同宫曰大梁之次于辰在酉于州
为冀盖赵之分也大同为赵之北郡在天街之南是为
阳国雁门宁武偏头皆赵境故皆占毕史记曰昴毕冀
卷二 第 21a 页 WYG0542-0043c.png
州张守节正义曰昴毕为大梁之次汉志曰赵地昴毕
分西有定襄云中五原晋志曰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
为大梁金史曰胃四度二十四分三十三秒外入赵分
大梁之次毕七度九十六分秒外入晋分实沈之次刘
昭月令章句注曰胃一度至毕六度为清明榖雨大梁
赵分七宿分野说曰胃七至毕十一其次大梁辰酉曰
作噩格今赵分又费直周易说曰起尾九度蔡邕月令
章句曰起尾八度虽度数起终小有不同而大梁之为
卷二 第 21b 页 WYG0542-0043d.png
赵大同三关之占毕则无不同也以一行山河两戒考
之则曰云汉连坤维右而渐升又曰实沈下流得大梁
然则赵为大梁其得云汉之升气无疑也故曰北纪山
河之曲为晋代南纪山河之曲为巴蜀皆负险用武之
国也又昴毕之间为天街太乙统宗曰自魏郡漳河东
达清河信都北据中山正定又北逾众山尽汉代郡雁
门云中定襄之地北纪之东阳表里山河为毕宿之分
循河之表西尽塞垣为昴之分又一行之说曰云汉至
卷二 第 22a 页 WYG0542-0044a.png
营室东壁间升气悉究今五原云中皆废而大同三关
东接宣府南临正定实为卫水之北然则大同三关其
得云汉升气之既究乎而大梁为赵大同三关占毕亦
不易之论也
两镇三关志星主分野为论不同以星主言则十二诸
侯之星燕者燕也赵者赵也今天街者隘塞也尾箕但
主后宫昴毕但主听主弋猎主边兵而已何以为燕赵
以分野言则本之山河两戒之终始质以云汉阴气之
卷二 第 22b 页 WYG0542-0044b.png
升降由是瓜分宿度定其次舍而析木为燕大梁为赵
也故尝谓分野之以列宿为度犹天枢之以小星为极
寄其所指而已是故星主占星分野占天盖并行而不
悖也曰三关为昴毕分无疑乎曰雁门恒山之西翼宁
偏雁门之两垂其为昴毕是也但其宣汾晋而障天泽
宅台骀而仰参星存天阙之象当戌亥之门其尚得实
沈之末气而入大梁之初度者乎又毕七度九十六分
六秒外入实沈之次为晋分则此可知矣
卷二 第 23a 页 WYG0542-0044c.png
 
 
 
 
 
 
 
 
卷二 第 23b 页 WYG0542-0044d.png
  丹元子步天歌
三星相近作参橤觜上坐旗直指天尊卑之位九相连
司怪曲立坐旗边四鸦大近井钺前
  占候
觜二度在参之右角如鼎足形主天之关明大则天下
安五榖熟隋志云觜觿为三军之候行军之藏府主葆
旅收敛万物明则军储盈将得势动而明葆旅起张衡
云葆旅野生之可食者坐旗九星在司怪西北主别君
卷二 第 24a 页 WYG0542-0045a.png
臣尊卑之位明则国有礼司怪四星在井钺前候天地
日月星辰禽兽虫蛇草木之变与天高占同
  躔度
宋两朝天文志觜三星距西南星去极八十二度半
坐旗九星距南星去极六十一度半入参宿八度 司
怪四星距西星去极七十一度入参宿六度半
 唐志觜二度
 唐志旧经觜觿八十四度开元测觜觿八十二度
卷二 第 24b 页 WYG0542-0045b.png
 宋志觜觿汉永元铜仪唐开元游仪皆以觜觿为三
 度旧志极八十四度景祐测验觜宿三星一度距西
 南星去极八十四度在赤道内七度
 步天歌坐旗司怪俱属觜宿武密书及乾象新书皆
 属于参
 金志赤道宿度觜半度黄道宿度觜半度
 汉洛下闳测觜二度 唐一行测觜一度 宋皇祐
 测觜二度 元丰测觜二度 崇宁测觜半度 元
卷二 第 25a 页 WYG0542-0045c.png
 郭守敬测觜五分
 唐志上党次居下流与赵魏接为觜觿之分
 李淳风法象志觜觿参伐皆直天关表而在河阴故
 实沈下流得大梁距河稍远涉阴亦深
 汉志岁星六月出石氏在觜觿参
 晋志觜参魏益州
 洛书甄耀度西方白虎而觜参为虎首故有觜之义
李志觜参实沈之次于辰在申于州为益(晋魏冀并之/域不曰冀并)
卷二 第 25b 页 WYG0542-0045d.png
(而曰益州何也春秋元命苞云参伐流为益州益之为/言阨也言其所在之地险阨也一曰疆壤益大故以名)
(焉非今之西/蜀益州也)晋魏之分也而井宿附入焉晋语曰实沈
之虚晋人是居晋天文志曰自毕十二度至井十五度
为实沈魏分野唐天文志曰觜觿参伐实沈也初毕七
度馀八百四十一秒四之一中参九度终东井八度天
原发微曰毕十二至东井十五辰申曰涒滩律中吕斗
已晋魏分费直周易说曰起毕九度蔡邕月令章句曰
起毕六度金史曰毕七度九十六分秒外入晋分实沈
卷二 第 26a 页 WYG0542-0046a.png
之次虽度数起终稍有不同而实沈之为晋魏其占为
参井则无不同矣据山河以考之自汉之河东及上党
太原尽西河之地古晋魏虞唐耿扬霍冀黎郇与西河
戎狄之国皆其野也河东永乐芮城河北县及河曲丰
胜夏州皆东井之分参伐为戎索为武政当河东尽大
夏之墟上党次居下流与赵魏接为觜觿之分然晋志
又称东井舆鬼秦雍州分下列云中入东井一度定襄
入东井八度雁门入东井十六度代郡入东井二十八
卷二 第 26b 页 WYG0542-0046b.png
度太原入东井二十九度上党入舆鬼二度而秦地不
与焉夫井鬼秦分不应全主乎冀域而参实晋星乃遗
而不道且云中诸郡为赵近边汉史占日晕曰参为赵
毕为边兵今纵不以属昴毕又不及参而专曰井鬼可
乎及观唐书谓西河之滨所以设险限秦晋故其地上
应天关其南曲之阴在晋地众山之阳南曲之阳在秦
地众山之阴阴阳之气并故与东井通况晋秦俱为西
方相属附入似亦未为晋诬者彼求其说而不得乃
卷二 第 27a 页 WYG0542-0046c.png
谓魏徙大梁则西河合于东井秦拔宜阳而上党入于
舆鬼是又穿凿附会之论也然晋自文公后十六世韩
赵魏自立号为三晋今分野昴毕为赵分觜参为晋魏
分乃独遗韩何也考之分野十二次盖星家错举诸国
界域而分配之耳及相侵伐犬牙深入如上党本韩之
别都远韩近赵后卒降赵则为赵地而其分野又属参
井为魏分焉夫谓参井为魏分者非专以魏地言之也
言魏则韩举之矣又自轸十二度至氐四度寿星之次
卷二 第 27b 页 WYG0542-0046d.png
晋书以为郑分野天原发微以为韩分野考郑自武公
后二十三世为韩所灭而韩都于新郑岂所谓郑之分
野即韩之墟乎史记曰韩地角亢氐之分野韩分晋得
南阳郡及颖川之父城定陵襄城颖阳颖阴长社阳翟
郏东接汝南西接弘农得新安宜阳郑今河南之新郑
及成皋荥阳颖川之嵩高阳城则韩地在河南即郑分
亦有可证不诬者以此而观三晋之地最广不可以山
西限也亦明矣
卷二 第 28a 页 WYG0542-0047a.png
 
 
 
 
 
 
 
 
卷二 第 28b 页 WYG0542-0047b.png
  丹元子步天歌
总有七星觜相侵两肩双足三为心伐有三星足里深
玉井四星右足阴屏星两扇井南襟军井四星屏上吟
左足下四天厕临厕下一物天屎沉
  占候
参十度上为五星日月中道甘氏曰参为忠良孝谨之
子明大则臣忠子孝安吉一曰参伐一曰大辰一曰天
市一曰鈇钺又为天狱又主权衡所以平理也又主边
卷二 第 29a 页 WYG0542-0047c.png
城为九译故不欲其动也参白虎之体其中三星横列
三将也东北曰左肩主左将西北曰右肩主右将东南
曰左足主后将军西南曰右足主偏将军故黄帝占参
应七将中央三小星曰伐天之都尉也又曰七将皆明
天下兵精也玉井四星在参西右下水象也屏二星在
玉井南屏为屏风玉井东西四星曰军井行军之井也
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名取此也又曰主军营之事天厕
四星在屏东溷也天屎一星在厕南色黄则吉
卷二 第 29b 页 WYG0542-0047d.png
  躔度
宋两朝天文志参十星距中星西第一星去极九十二
度半
玉井四星距西北星去极九十八度少入毕宿十一度

天屏二星距南星去极一百一十五度入毕宿十三度

军井四星距西南星去极一百五度半入毕宿十四度
卷二 第 30a 页 WYG0542-0048a.png
天厕四星距西北星去极一百一十八度半入参宿二

屎一星去极一百一十五度入参宿三度半
 唐志参九度
 唐志旧经参九十四度开元测参九十三度
 宋志参宿汉永元铜仪参八度旧去极九十四度景
 祐测验参宿十星十度右足入毕十三度
 步天歌玉井军井厕各四星屏二星天屎一星俱属
卷二 第 30b 页 WYG0542-0048b.png
 参宿晋志玉井在参左足武密书属觜乾象新书属
 毕军井晋志在玉井南武密亦属觜乾象新书亦属
 毕唐开元游仪在玉井东南屏厕天屎晋志皆不载
 隋志屏在玉井南开元游仪在觜隋志厕在屏东屎
 在厕南乾象新书皆属参与步天歌互有不同
 金志赤道宿度参十度半黄道宿度参九度太
 汉洛下闳测参九度 唐一行测参十度 宋皇祐
 测参九度 元丰测参九度 崇宁测参十度半
卷二 第 31a 页 WYG0542-0048c.png
 元郭守敬测参十一度一十分
 左传昭元年子产曰后帝迁实沈于大夏主参(杜注/后帝)
 (尧也大夏/今晋阳县)又曰当武王邑姜方震大叔梦帝谓已余
 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诸参而蕃育其子孙及生
 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
 焉故参为晋星由是观之则实沈参神也(杜注叔虞/封唐是为)
 (晋/侯)
 国语董因对晋公曰岁在大梁将集天行元年始受
卷二 第 31b 页 WYG0542-0048d.png
 实沈之星也实沈之虚晋人是居所以兴也以辰出
 而以参入皆晋祥也
 汉天文志晋之疆候辰星占参伐
 汉志岁星四月出太初在参伐
 汉志岁星六月出甘氏在参伐
 马融上日食封事参居兑位属西方其为分野并州
 是也
 汉五行志刘歆言传曰时有毛虫之孽参虎星故为
卷二 第 32a 页 WYG0542-0049a.png
 毛虫
卷二 第 33a 页 WYG0542-0049c.png
 
 
 
 
 
 
 
 
卷二 第 33b 页 WYG0542-0049d.png
  丹元子步天歌
八星横列河中静一星名钺井边安两河各三南北正
天樽三星井上头樽上横列五诸侯侯上北河西积水
欲觅积薪东畔是钺下四星名水府水位东边四星序
四渎横列南河里南河下头是军市军市团圆十二星
中有一个野鸡精孙子丈人市下列各立两星从东说
阙邱两星南河东邱下一狼光蓬茸左边九个弧矢弓
一矢拟射顽狼胸有个老人南极中春秋出来寿无穷
卷二 第 34a 页 WYG0542-0050a.png
  占候
井三十四度甘氏云井八星在河中主泉水日月五星
贯之为中道石氏谓之东井亦曰天井主诸侯帝戚三
公之位故明大则封侯建国张衡云天之南门也黄道
所经为天子之亭候主水衡事法令所取平也王者用
法平则井明而端列钺一星附井之前不欲其明月宿
井有风雨之应又曰井为天子府中有六星不欲太明
南北两河各三星分夹东井一曰天高天之阙门主关
卷二 第 34b 页 WYG0542-0050b.png
梁河南曰南戍一曰南宫一曰阳门一曰越门一曰权
星主火河北曰北戍一曰北宫一曰阴门一曰胡门一
曰衡星主水两戍之间三光之常道也天樽三星在五
诸侯南主盛饘粥以给酒食之正也张衡云以给贫馁
明则丰或言暗吉五诸侯五星在东井东北近北河主
刺举戒不虞又曰治阴阳察得失一曰师二曰友三曰
三公四曰博士五曰太史又曰五曰大夫此五者常定
疑议星明大润泽则天下大治张衡又曰五诸侯治阴
卷二 第 35a 页 WYG0542-0050c.png
阳察得失明而润大小齐等则国之福积水一星在河
北所以洪酒用也积薪一星在积水东以备庖厨之用
明则人主康水府四星在东井西南水官也占与水位
同水位四星在东井主水衡又主泻溢流也四渎四星
在井南轩辕东以江河淮济之积精也军市十三星如
钱状在参东南天军货易之市野鸡一星在军市中主
变怪也军市西南二星曰丈人丈人东二星曰子子东
二星曰孙丈人主寿考之臣子与孙皆侍丈人之侧相
卷二 第 35b 页 WYG0542-0050d.png
扶而居守常无咎阙兵三星在南河东主象魏天子之
双阙诸侯之两观也狼一星在井东南为野将色有常
不欲变动色黄白而明吉弧矢九星在狼东南天弓也
以备盗贼尝向狼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常以秋
分之旦见于丙春分之夕没于丁常以秋分候之南郊
明大则人主有寿天下安宁
  躔度
宋两朝天文志井八星距西扇北第一星去极六十九
卷二 第 36a 页 WYG0542-0051a.png
度 钺一星去极六十九度少入参宿八度半 北河
三星距东大星去极六十一度半入井宿二十度 南
河三星距东大星去极八十三度半入井宿二十一度
 天樽三星距西星去极六十八度入井宿十六度
五诸侯五星距西星去极五十六度半入井宿六度半
 积水一星去极五十四度半入井宿十八度 积薪
一星去极六十五度半入井宿二十七度 水府四星
距西星去极七十六度半入参宿七度半 水位四星
卷二 第 36b 页 WYG0542-0051b.png
距西星去极七十三度半入井宿十八度 四渎四星
距西南星去极八十六度入井宿二度 军市十三星
距西北星去极一百七度半入井宿初度 野鸡一星
去极一百九度半入井宿四度半 丈人二星距西星
去极一百二十八度入参宿四度 子二星距西星去
极一百二十八度入参宿九度 孙二星距西星去极
一百二十五度入井宿六度 阙邱二星距大星去极
九十一度少入井宿十五度 狼一星去极一百七度
卷二 第 37a 页 WYG0542-0051c.png
半入井宿十度 弧矢九星去极一百一十四度入井
宿十五度 老人一星去极一百四十三度入井宿三

 唐志井三十三度
 唐志旧经东井七十度开元测东井六十八度
 宋志南方东井汉永元铜仪井宿三十度唐开元游
 仪三十三度去极七十度景祐测验亦三十三度距
 西北星去极六十九度
卷二 第 37b 页 WYG0542-0051d.png
 步天歌自五诸侯至水府常星一十八坐俱属东井
 武密书以丈人二星子孙各一星属牛宿乾象新书
 以丈人与子属参孙属井又以水府四星亦属参武
 密以水府属井馀皆与步天歌合
 金志赤道宿度井三十三度少黄道宿度井三十度
 半 汉洛下闳测井三十三度 唐一行测井三十
 三度 宋皇祐测井三十三度 元丰测井三十三
 度 崇宁测井三十三度少 元郭守敬测井三十
卷二 第 38a 页 WYG0542-0052a.png
 三度三十分
 晋天文志东井舆鬼秦雍州 云中入东井一度
 定襄入东井八度 雁门入东井十六度 代郡入
 东井二十八度 太原入东井二十九度
 汉志岁星五月出太初在东井舆鬼
 汉志岁星七月出石氏在东井舆鬼
 晋天文志自东井十六度至柳八度为鹑首于辰在
 未秦之分野属雍州(费直起井十三度/蔡邕起井十度)
卷二 第 38b 页 WYG0542-0052b.png
 隋地理志自东井十度至柳八度秦分野
 唐志河东永乐芮城河北县及河曲丰胜夏州皆东
 井之分
 李淳风法象志东井据百川上流故鹑首为秦蜀墟
 得两戒山河之首云汉达坤维右而渐升始居列宿
 上 魏徙大梁则西河合于东井
 月令正义申为实沈初毕十二度终于井十五度
 月令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正义弧与
卷二 第 39a 页 WYG0542-0052c.png
 建星非二十八宿而昏明举之者由弧星近井建星
 近斗井有三十三度斗有二十六度其度既宽若举
 井斗不知何日的至井斗之中故举弧星建星也
 宋元嘉历五月五日日在井三度
 利玛窦云天河自井接尾箕
两镇三关志上谷入尾一度恒山入昴五度云中入东
井二度定襄入东井八度雁门入东井十六度代郡入
东井二十八度按躔次之说史汉不道至晋书乃载之
卷二 第 39b 页 WYG0542-0052d.png
志而杂引范蠡鬼谷诸人以为其言如此间尝反覆推
之多不符合昔人曰躔次本李淳风定岂洪氏所谓蔽
于天而不知地者乎即以兹土论之惟上谷入尾一度
其言是也他若常山入昴五度已稍有乖至于云中定
襄雁门代郡之为东井则尤不可解矣夫东井秦分不
应主乎冀域而参实晋星乃却遗而不道且云中诸郡
为赵近晋今纵不以之属昴毕而更不以之入参不亦
缪哉汉史占月晕曰参为赵毕为边兵今不及参而曰
卷二 第 40a 页 WYG0542-0053a.png
东井可乎故曰分野之说一行为正山河两戒阴阳升
降其理精矣
卷二 第 41a 页 WYG0542-0053c.png
 
 
 
 
 
 
 
 
卷二 第 41b 页 WYG0542-0053d.png
  丹元子步天歌
六星似轸在星傍张下只是有天庙十四之星册四旁
长垣少微虽向上星数倚在太微傍天尊一星直上黄
  占候
张十七度甘氏云主天庙明堂御史之位上为天之中
道若明大国则盛强隋志云主珍宝宗庙所用及衣服
又主天厨饮食赏赉之事星明则王者行五礼得天之
中动则赏赉或云主贡物张南十四星曰天庙祖庙也
卷二 第 42a 页 WYG0542-0054a.png
其占与虚梁同长垣四星在少微南主界域少微四星
在太微西南北列士大夫之位也一名处士或曰博士
官一曰主卫掖门南第一星为处士第二星为议士第
三星为隐士第四星为大夫明大而黄则贤士举
  躔度
宋两朝天文志张六星距西第二星去极一百二度半
 天庙十四星距西北星去极一百十三度半入柳宿
十三度 长垣四星距南星去极七十六度入张宿十
卷二 第 42b 页 WYG0542-0054b.png
四度 少微四星距东南大星去极六十五度半入张
宿十五度半
 唐志张十八度
 唐志旧经张九十七度开元测张百度又旧经张中
 央四星为朱鸟嗉外二星为翼比距以翼而不距以
 膺故张增二度半七星减二度半今复以膺为距则
 七星张各得本度
 宋志张宿汉永元铜仪张宿十七度唐开元游仪十
卷二 第 43a 页 WYG0542-0054c.png
 八度旧去极九十七度元祐测验张十八度距西第
 二星去极一百三度
 天庙十四星晋志虽列二十八宿外而亦曰在张宿
 南与隋志步天歌合
 金志赤道宿度张十七度少黄道宿度张十七度太
 汉洛下闳测张十八度 唐一行测张十八度 宋
 皇祐测张十八度 元丰测张十七度 崇宁测张
 十七度少 元郭守敬测张十七度二十五分
卷二 第 43b 页 WYG0542-0054d.png
 晋天文志河东入张一度
 月令正义午为鹑火初柳九度终于张十六度
 汉志岁星六月出太初在注张七星
 汉志岁星八月出甘氏在注张
  二十八舍明时占晋疆分野隶昴毕觜参井五星
  平陆芮城志又谓入张一度故列六星于前而汉
  晋史志则谓并州隶室壁上党入舆鬼至危奎娄
  柳四星亦时涉晋分野盖东井觜觿间为日行中
卷二 第 44a 页 WYG0542-0055a.png
  道两河两戒之中又胥以中条太行风陵砥柱为
  衡故晋疆经星分野视十四布政司独多今附列
  于左至北极宫天市垣女宿诸星多主三晋胥有
  星经可考金水诸星亦附列焉
  危宿丹元子步天歌
 三星不直旧先知危上五黑号人星人下三四杵臼
 形人上七乌号车府府上天钩九黄晶钩上五鸦字
 造父危下四星号坟墓墓下四星斜虚梁十个天钱
卷二 第 44b 页 WYG0542-0055b.png
 梁下黄墓傍两星能盖屋身著黑衣危下宿
  躔度
 宋两朝天文志危三星距南星去极九十六度 人
 五星距西南星去极七十度入虚宿六度半 杵三
 星距南星去极六十一度半入危宿三度 臼四星
 距西南星去极六十九度半入危宿二度半 车府
 七星距西第一星去极五十六度半入虚宿四度半
  造父五星距北星去极三十八度入危宿十一度
卷二 第 45a 页 WYG0542-0055c.png
  坟墓四星距中星去极九十六度入危宿五度半
  虚梁四星距东西去极一百度半入危宿八度
 天钱十星距东北星去极一百一十八度入危宿三
 度 盖屋二星距西星去极九十七度入虚宿九度
  唐志危十七度
  唐志旧经危九十七度开元测危九十七度又旧
  经危北星旧图入危今测在虚六度
  宋志危宿汉永元铜仪以危为十六度唐开元游
卷二 第 45b 页 WYG0542-0055d.png
  仪十七度旧去极九十七度距南星去极九十八
  度在赤道外七度
  步天歌虚梁下诸星相属危宿晋志不载人星车
  府隋志有之杵臼星晋隋志皆无造父钩星晋志
  属紫微垣盖屋虚梁天钱在二十八宿外乾象新
  书以车府西四星属虚东三星属危武密书以造
  父属危又属室馀皆与步天歌合按乾象新书又
  有天纲一星在危宿南
卷二 第 46a 页 WYG0542-0056a.png
  金志赤道宿度危十五度黄道宿度危十六度
  汉洛下闳测危十七度 唐一行测危十七度
  宋皇祐测危十六度 元丰测危十七度 崇宁
  测危十五度半 元郭守敬测危十五度四十分
  晋天文志自危十六度至奎四度为娵訾于辰在
  亥卫之分野属并州(费直起危十四度/蔡邕起危十度)
  隋地理志自危十六度至奎四度属并州
  汉志岁星十二月出太初在婺女虚危
卷二 第 46b 页 WYG0542-0056b.png
  室宿丹元子步天歌
 两星上有离宫出绕室三双有六星下头六个雷电
 形垒壁阵次十二星十二两头大似并阵下分布羽
 林军四十五卒三为群军西四星多难论子细历历
 看区分三粒黄金名鈇钺一颗真珠北落门门东八
 魁九个子门西一宿天纲是电傍两黑土公吏腾蛇
 室上二十二
  躔度
卷二 第 47a 页 WYG0542-0056c.png
 宋两朝天文志室二星距南星去极八十度半 雷
 电六星距西南星去极八十七度入危宿十二度
 壁阵垒十二星距西第一星去极一百十五度入女
 宿十一度 羽林四十五星距大星去极一百一十
 七度入危宿十五度半 鈇钺三星距北星去极一
 百三十度入室宿四度 北落师门一星去极一百
 二十六度入危宿十一度半 八魁九星距南星去
 极一百三十九度入壁宿四度半 天纲一星去极
卷二 第 47b 页 WYG0542-0056d.png
 一百二十九度入危宿五度 土公二星距西星去
 极八十五度入壁宿初度 腾蛇二十二星距中大
 星去极四十四度少入危宿九度半
  唐志营室十六度
  唐志旧经营室八十五度开元测营室八十三度
  宋志营室汉永元铜仪营室十八度唐开元游仪
  十六度旧去极八十五度景祐测验室十六度距
  南星去极八十五度在赤道外六度
卷二 第 48a 页 WYG0542-0057a.png
  步天歌雷电下八魁诸星皆属营室雷电土公吏
  斧钺晋志皆不载隋志有之垒壁阵北落师门天
  纲羽林军晋志在二十八宿外腾蛇属天市垣武
  密书属营室又属壁宿乾象新书以西十六星属
  尾属危东六星属室羽林军西六星属危东三十
  九星属室以天纲属危斧钺属奎通占录又以斧
  钺属壁属奎说皆不同
  金志赤道宿度室十七度黄道宿度室十八度少
卷二 第 48b 页 WYG0542-0057b.png
  汉洛下闳测室十六度 唐一行测室十六度
  宋皇祐测室十七度 元丰测室十六度 崇宁
  测室十六度 元郭守敬测室十七度一十分
  汉天文志营室东壁并州
  晋天文志营室东壁卫并州
  春秋元命苞营室流为并州分为卫国
  汉志岁星正月晨出东方太初历在营室东壁
  汉志岁星三月出石氏甘氏曰在营室东壁
卷二 第 49a 页 WYG0542-0057c.png
  壁宿丹元子步天歌
 两星下头是霹雳霹雳五星横箸行云雨次之曰四
 方壁上天厩十圆黄鈇锧五星羽林傍
  躔度
 宋两朝天文志壁二星距南星去极八十度半 霹
 雳五星距西星去极九十三度入危宿十五度 云
 雨四星距西北星去极九十五度入室宿五度 天
 厩十星距西星去极四十九度半入壁宿初度
卷二 第 49b 页 WYG0542-0057d.png
  唐志壁九度
  唐志旧经壁八十六度开元测东壁八十四度
  宋志壁宿汉永元铜仪东壁二星九度旧去极八
  十六度景祐测验壁二星九度距南星去极八十
  五度
  步天歌壁宿下有铁锧五星晋隋志皆不载隋志
  八魁西北三星曰铁锧又曰铁钺其占与步天歌
  室宿内斧钺略同恐重出霹雳五星云雨四星晋
卷二 第 50a 页 WYG0542-0058a.png
  志无隋志有武密书以云雨属室宿天厩十星晋
  志属天市垣说皆不同
  金志赤道宿度壁八度黄道宿度壁九度半
  汉洛下闳测壁九度 唐一行测壁九度 宋皇
  祐测壁九度 元丰测壁九度 崇宁测壁八度
  太 元郭守敬测壁八度六十分
  奎宿丹元子步天歌
 腰细头尖似破鞋一十六星绕鞋生外屏七乌奎下
卷二 第 50b 页 WYG0542-0058b.png
 横屏下七星天溷明司空左畔土之精奎上一宿军
 南门河中六个阁道形附路一星道傍明五个吐花
 王良星良星近上一策名
  躔度
 宋两朝天文志奎十六星距西南大星去极七十二
 度 外屏距西星去极八十九度入壁宿八度半
 天溷七星距西南星去极九十七度入奎宿三度
 土司空一星去极一百一十五度少入壁宿九度
卷二 第 51a 页 WYG0542-0058c.png
 军南门一星去极六十六度入奎宿十五度 附路
 一星去极三十五度半入奎宿五度 王良五星距
 西星去极三十七度入壁宿初度
  唐志奎十六度
  唐志旧经奎七十六度开元测奎七十三度又旧
  经奎误距以西大星故壁损二度奎增二度今复
  距西南大星即奎壁各得本度
  宋志奎宿汉永元铜仪以奎为七十度唐开元游
卷二 第 51b 页 WYG0542-0058d.png
  仪十六度旧去极七十六度景祐测验同
  步天歌天溷下诸星俱属奎宿晋志王良附路阁
  道军南门策星俱在天市垣别无外屏天溷土司
  空等星隋志有之而武密以王良外屏天溷皆属
  壁或以外屏又属奎乾象新书以王良西一星属
  壁东四星属奎外屏西一星属壁东六星属奎与
  步天歌各有不合
  金志赤道宿度奎十六度半黄道宿度奎二十七
卷二 第 52a 页 WYG0542-0059a.png
  度太
  汉洛下闳测奎十六度 唐一行测奎十六度
  宋皇祐测奎十六度 元丰测奎十六度 崇宁
  测奎十六度半 元郭守敬测奎十六度六十分
  月令正义亥为娵訾初危十六终于奎四度
  汉天文志岁星二月出太初在奎娄
  汉志岁星四月出石氏甘氏在奎娄
  娄宿丹元子步天歌
卷二 第 52b 页 WYG0542-0059b.png
 三星不匀近一头左更右更乌夹娄天仓六个娄下
 头天庾三星仓东脚娄上十二将军侯
  躔度
 宋两朝天文志娄三星距中星去极七十五度半
 左更五星距西南星去极七十六度半入娄宿四度
 半 右更五星距东北星去极七十五度入奎宿十
 四度 天仓六星距西北星去极一百四度半入奎
 宿十一度 天庾三星距中大星去极一百二十五
卷二 第 53a 页 WYG0542-0059c.png
 度半入娄宿五度 天大将军十二星距火星去极
 六十度半入娄宿四度
  唐志娄十二度
  唐志旧经娄八十度开元测娄七十七度
  宋志娄宿汉永元铜仪以娄为十二度唐开元游
  仪十二度旧去极八十度景祐侧验娄宿十二度
  距中央大星去极八十度在赤道内十一度
  晋志天仓天庾在二十八宿之外天大将军属天
卷二 第 53b 页 WYG0542-0059d.png
  市垣左更右更惟隋志有之乾象新书以天仓属
  奎武密属奎又属娄步天歌皆属娄宿
  金志赤道宿度娄十二度黄道宿度娄十二度太
  汉洛下闳测娄十二度 唐一行测娄十二度
  宋皇祐测娄十二度 元丰测娄十二度 崇宁
  测娄十二度 元郭守敬测娄十一度八十分
  赵分野费直起娄十度蔡邕起娄一度
  胃宿丹元子步天歌
卷二 第 54a 页 WYG0542-0060a.png
 三星鼎足河之次天廪胃下斜四星天囷十三如乙
 形河中八星名大陵陵北九个天船名陵中积尸一
 个星积水船中一黑星
  躔度
 宋两朝天文志胃三星距西南星去极六十七度半
  天廪四星距南星去极八十五度半入胃宿十二
 度 天囷十三星距大星去极九十一度半入胃宿
 六度半 大陵八星距大星去极五十四度入胃宿
卷二 第 54b 页 WYG0542-0060b.png
 七度 天船九星距大星去极五十四度半入胃宿
 十度 积尸一星去极五十五度入胃宿四度 积
 水一星去极五十三度入昴宿初度
  唐志胃十四度
  唐志旧经胃昴七十四度开元测胃昴七十二度
  宋志胃宿汉永元铜仪胃宿十五度景祐测验十
  四度
  晋志大陵积尸天船积水俱属天市垣天囷天廪
卷二 第 55a 页 WYG0542-0060c.png
  在二十八宿之外武密以天囷大陵属娄又属胃
  天船属胃又属昴乾象新书天囷五星属娄馀星
  属胃大陵西三星属娄东五星属胃与步天歌互
  有不同
  金志赤道宿度胃十五度黄道宿度胃十五度半
  汉洛下闳测胃十四度 唐一行测胃十四度
  宋皇祐测胃十五度 元丰测胃十四度 崇宁
  测胃十四度 元郭守敬测胃十五度六十分
卷二 第 55b 页 WYG0542-0060d.png
  晋天文志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为大梁于辰在
  酉赵之分野属冀州(费直起娄十度/蔡邕起娄一度)
  隋地理志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属冀州
  唐志胃得马牧之气
  月令正义戍为降娄初奎五度终于胃六度
  汉志岁星三月出太初在胃昴
  汉志岁星五月出石氏甘氏在胃昴毕
  鬼宿丹元子步天歌
卷二 第 56a 页 WYG0542-0061a.png
 四星册方似朱匮中央白者积天气鬼上四星是爟
 位天狗七星鬼下是外厨六间柳星次天社六个弧
 东倚社东一星是天纪
  躔度
 宋两朝天文志鬼四星距西南星去极六十九度半
  爟四星距西北星去极六十度半入井宿二十九
 度 天狗七星距西星去极一百二度入井宿二十
 二度 外厨六星距大星去极九十二度半入鬼宿
卷二 第 56b 页 WYG0542-0061b.png
 二度 天社六星距西南星去极一百三十四度入
 井宿十二度 天纪一星去极一百一度半入柳宿
 五度
  唐志鬼四度
  唐志旧经舆鬼六十八度开元测舆鬼六十八度
  宋志舆鬼汉永元铜仪舆鬼四度旧去极六十八
  度景祐测验舆鬼三度距西南星去极六十九度
  晋志爟四星属天市垣天狗七星在七星北武密
卷二 第 57a 页 WYG0542-0061c.png
  以天狗属牛宿又属舆鬼乾象新书属井外厨六
  星晋志在柳宿南武密书亦属柳乾象新书与步
  天歌皆属舆鬼天纪一星武密书及乾象新书皆
  属柳惟步天歌属鬼宿天社六星武密书属井乂
  属鬼乾象新书以西一星属井中一星属鬼末一
  星属柳今从步天歌以诸星俱属舆鬼
  金志赤道宿度鬼二度半黄道宿度鬼二十度半
  汉洛下闳测鬼四度 唐一行测鬼三度 宋皇
卷二 第 57b 页 WYG0542-0061d.png
  祐测鬼二度 元丰测鬼四度 崇宁测鬼二度
  半 元郭守敬测鬼二度二十分
  晋天文志上党入舆鬼二度
  李淳风法象志秦拔宜阳而上党入于女鬼
  柳宿丹元子步天歌
 八星曲头垂似柳近上三星号为酒享宴大酺五星
 守
  躔度
卷二 第 58a 页 WYG0542-0062a.png
 宋两朝天文志柳八星距西第三星去极八十二度
 半 酒旗三星距西北星去极七十七度入柳宿十
 四度
  唐志柳十五度
  唐志旧经柳七十七度开元测柳八十度半又旧
  经柳误距以第四星今复用第四星
  宋志柳宿汉永元铜仪以柳为十四度唐开元游
  仪十五度旧去极七十七度景祐测验柳八星一
卷二 第 58b 页 WYG0542-0062b.png
  十三度距西头第二星去极八十三度
  晋志酒旗在天市垣步天歌属柳宿通古镜亦属
  柳又属七星乾象新书亦属七星与步天歌不同
  金志赤道宿度柳十三度太黄道宿度柳十三度
  少
  汉洛下闳测柳十五度 唐一行测柳十五度
  宋皇祐测柳十四度 元丰测柳十五度 崇宁
  测柳十三度太 元郭守敬测柳十三度三十分
卷二 第 59a 页 WYG0542-0062c.png
  隋地理志自柳九度至张十六度属三河
  月令正义未为鹑首初井十六度终于柳八度
  汉志岁星八月出石氏在柳七星张
李志按星野之说其传也远自星经散佚黄帝巫咸之
书世鲜得闻后之作堪舆者虽有郡国所入非古数也
康成引十二次之分本汉地大略见于左氏国语左氏
谓大梁集行晋文昌其霸实沈为祟晋平受其殃则验
灾祥于星土其法盖古有之然而扬之地南而星纪则
卷二 第 59b 页 WYG0542-0062d.png
在丑冀之地北而大梁则在酉况历代郡县废置不同
而历数与岁差又不能尽合也及观贾公彦氏谓唐叔
始受封之年值岁星所在其国属焉故以岁为福地说
亦可疑昔子产称高辛氏有子曰阏伯封于商邱主祀
大火商人是因季曰实沈封于大夏主祀参唐人是因
是古人始封尝命以主祀也若谓受封之辰则春秋列
国之裔孙以占妖祥可耳至后世占分野而妖祥亦应
岂皆古者受封之辰乎夫星土分星难拘州国周礼司
卷二 第 60a 页 WYG0542-0063a.png
徒言十有二土未尝指言其所应保章氏言以星土辨
九州之地未尝析言其所辨窃谓星土以精气相属而
不系乎方隅占测以山河为限而不主乎州国此一行
两戒之说为通论也
朱之俊分野辩分野之说缘星而纪未尝屑屑然为之
辨也以分野宫度论之明历毕六度过申西洋历毕八
度过申明历井八度过未西洋历井初度过未是申宫
并无井度矣且参七星伐三星共十星参原十度觜止
卷二 第 60b 页 WYG0542-0063b.png
半度今西洋历增觜为十度而参度反删其九则在天
止有参星一度耳参星虽削晋益犹附则今晋益属参
无疑也益实是蜀蜀与晋相隔甚远而分野则同亦如
齐鲁接壤而鲁属西方奎娄之分齐属北方虚危之分
中隔亥宫三十馀度宋卫接壤而卫属北方室壁之分
宋属东方房心之分中隔燕吴齐三宫九十馀度地近
而天远之地远而天近之其理甚微考明山西通志有
益阨之言谓益不系蜀作阨字解是十二宫中竟缺四
卷二 第 61a 页 WYG0542-0063c.png
川一省也乌乎可
卷二 第 62a 页 WYG0542-0064a.png
 
 
 
 
 
 
 
 
卷二 第 62b 页 WYG0542-0064b.png
  丹元子步天歌
北斗之星七星明第一主帝为枢星第二第三璇玑是
第四名权第五衡开阳摇光六七名紫宫之次是诸星
  占候
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本元也故运
乎天中而临制四方以建四时而均五行也魁四星为
璇玑杓三星为玉衡又曰斗为人君之象号令之主又
为帝车取乎运动之义也又魁第一星曰天枢二曰璇
卷二 第 63a 页 WYG0542-0064c.png
三曰玑四曰权五曰玉衡六曰开阳七曰摇光一至四
为魁五至七为杓枢为天璇为地玑为人权为时玉衡
为音开阳为律摇光为星石氏云第一曰正星主阳德
二曰法星三曰令星四曰伐星五曰杀星六曰危星七
曰部星亦曰应星又云一主天二主地三主火四主水
五主土六主木七主金又曰一主秦二主楚三主梁四
主吴五主赵六主燕七主齐
  躔度
卷二 第 63b 页 WYG0542-0064d.png
北斗七星天枢去极二十三度半入张宿十度 摇光
去极三十五度入角宿九度
 春秋纬文耀钩云太行以东至碣石王屋砥柱冀州
 属枢星盖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
 故其主如此(星有七州有九但兖青徐扬/并属二州故七星主九州也)
卷二 第 64a 页 WYG0542-0065a.png
 
 
 
 
 
 
 
 
卷二 第 64b 页 WYG0542-0065b.png
  丹元子步天歌
下元一宫名天市两扇垣墙二十二当门六角黑市楼
门左两黄是车肆两个宗正四宗人宗星一双亦依次
帛度两星屠肆前侯星还在帝座边帝座一星常光明
四个微芒宦者星以次两星名列肆斗斛帝前依其次
斗是五星斛是四
  占候
天市垣二十二星在房心东北主权衡主聚众一曰天
卷二 第 65a 页 WYG0542-0065c.png
旗庭市中星众润泽则岁实市楼六星在市中临箕星
之上主司阛阓明则吉隋志市楼者市府也主市价律
度其阳为金钱其阴为珠玉变见各以所主占之车肆
二星在天市垣南门之内主车驾隋志主众贾之区宗
正二星在帝坐东主宗大夫也明则宗室有秩宗人四
星在宗正东主录亲疏享祀如绮而明正族人有序宗
星二星在宗人东北侯星之东宗室之象帛度二星在
宗室星东北主度量明则尺量平商人不欺屠肆二星
卷二 第 65b 页 WYG0542-0065d.png
在帛度东北主烹宰侯一星在帝坐东北主伺阴阳也
细微则国安居常则吉帝座一星在天市中侯星西天
庭也光而润则天子吉威令行一曰神农所居宦者四
星在帝坐西南帝傍之阍人也星微则吉其占与势星
同列肆二星在斛西北主宝玉之货斗五星在宦者西
南主平量覆则岁熟明暗与帛度同斛四星在市楼北
亦曰天斛主量者也占与斗同
  躔度
卷二 第 66a 页 WYG0542-0066a.png
宋两朝天文志天市垣二十二星东西列各十一星其
东垣南第一星曰宋第二星曰南海第三星曰燕第四
星曰东海第五星曰徐第六星曰吴越第七星曰齐第
八星曰中山第九星曰九河第十星曰赵第十一星曰
魏其西垣第一星曰韩第二星曰楚第三星曰梁第四
星曰巴第五星曰蜀第六星曰秦第七星曰周第八星
曰郑第九星曰晋第十星曰河间第十一星曰河中东
垣南第一星宋去极一百五度半入危宿七度西垣第
卷二 第 66b 页 WYG0542-0066b.png
一星韩去极九十八度半入心宿五度
李志天市垣二十二星五星主晋宋天文志云天垣星
在房心东北下照二十二处其东垣十一星第八星曰
中山第十星曰赵第十一星曰魏其西垣十一星第一
星曰韩第九星曰晋盖象天王在上诸侯朝王王出皋
门大会东方诸侯在应门右西方诸侯在应门左也
苏伯衡论分野天有三垣紫微太微天市是也紫微太
微皆将相辅佐之位而下市下垣则列国星宿之所在
卷二 第 67a 页 WYG0542-0066c.png
其星东西二十有二宋南海燕东海徐吴越齐中山赵
九河魏韩楚梁巴蜀秦郑河中河间晋周曰分野者指
列星所属之分而言郑氏谓星所主土是也其国在此
而星则在彼彼此若不相配而其为象未尝不相属非
地之在北者其分野在天亦居北也地之在南者其分
野在天亦居南也
卷二 第 68a 页 WYG0542-0067a.png
 
 
 
 
 
 
 
 
卷二 第 68b 页 WYG0542-0067b.png
  丹元子步天歌
四星如箕主嫁娶十二诸国在下陈先从越国向东论
东西两周次二秦雍州南下双雁门代国向西一晋伸
韩魏各一晋北轮楚之一国魏西屯楚城南畔独燕军
燕西一郡是齐邻齐北两邑平原君欲知郑在越下存
十六黄星细区分五个离珠女上星败瓜珠上瓠瓜生
两个各五瓠瓜明天津九个弹弓形两星八牛河中横
四个奚仲天津上七个仲侧扶箱星
卷二 第 69a 页 WYG0542-0067c.png
  占候
女十一度下九尺为日月中道天之少府也谓之须女
主妇女之位星明天下丰女功昌十二国有十六星齐
一星在九坎之东齐北二星曰赵赵北一星曰郑郑北
一星曰越越东二星曰周周东南北列二星曰秦秦南
二星曰代代西一星曰晋晋北一星曰韩韩北一星曰
魏魏西一星曰楚楚南一星曰燕其星有变各以其国
占之
卷二 第 69b 页 WYG0542-0067d.png
  躔度
宋两朝天文志女四星距西南星去极一百四度半
十二诸侯十六星其赵距西星去极一百二十三度入
牛宿四度
 唐志旧经须女百度开元测须女百一度
 石申星经曰魏二星在韩星北多隋志一星又曰晋
 一星在代星北与隋志代西异
 宋志女宿汉永元铜仪以须女为十一度景祐测验
卷二 第 70a 页 WYG0542-0068a.png
 十二度距西南星去极百五度在赤道外十四度
 步天歌十二国下诸星俱属须女而十二国星晋志
 不载隋志有之
 汉洛下闳测女十二度 唐一行测女十二度 宋
 皇祐测女十一度 元丰测女十二度 崇宁测女
 十一度少 元郭守敬测女十一度三十五分
夹漈郑氏曰谨按天之所覆者广而华夏所占者牛女
下十二国耳牛女在东南故释氏谓华夏为南赡部州
卷二 第 70b 页 WYG0542-0068b.png
其二十八宿所管者多十二国之分野随其隶耳
通考扬州虽可言东南而牛女在天则北方宿也与南
赡部州之说异矣且北斗七星其次舍自张而至于角
星书以为一主秦二主楚三主梁四主吴五主赵六主
燕七主齐五车五星其次舍在毕星书以为西北一星
主秦东北一星主赵燕东南一星主鲁卫中央一星主
楚西南一星主魏然则北斗五车所主者亦此十二国
而此二星初未尝属乎牛女也谓牛女专主华夏可乎
卷二 第 71a 页 WYG0542-0068c.png
两镇三关志国星牛女之下十二诸侯之星也说者以
为天之所覆者广华夏止宜占此其星有变各以其国
当之大同三关属赵蔚及诸邑属代或问既占分野何
以复占国星曰众星者万物之精质具于地而气行于
天分野者周天之次舍悬象于上而示法于下考一国
之休咎则国星是稽察诸变之凌犯则分野必变盖并
行也
卷二 第 72a 页 WYG0542-0069a.png
 
 
 
 
 
 
 
 
卷二 第 72b 页 WYG0542-0069b.png
太白主大臣其号上公也大司马位谨候此晋灼曰常
以正月甲寅与荧惑晨出东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四
十日又出西方二百四十日而入入三十五日而后出
东方出以寅戌入以丑未一岁而周天
辰星晋灼曰常以二月春分见奎娄五月夏至见东井
八月秋分见角亢十一月冬至见牵牛出以辰戌入以
丑未二旬而入晨候之东方夕候之西方一岁而周天
太白属金西方之星也辰星属水北方之星也而三晋
卷二 第 73a 页 WYG0542-0069c.png
与焉读汉志注曰辰星主常山主冀幽并太白主奎娄
胃昴毕觜参唐书曰实沈以负西海其神主于华山太
白位焉大梁以负北海其神主于恒山星辰位焉燕齐
候辰星占虚危晋亦候辰星占参罚虽其说微有不同
而西方金位北方水位则固不易之论也
  诸星
中台下星主冀 招摇一星主北边(近北斗/在杓端)天锋一星
主北边(一名元戈在招/摇北天伐也)梗河三星主北边为剑戟之星
卷二 第 73b 页 WYG0542-0069d.png
(在帝席北招摇在其中锋按史记言杓端有两星一内/为矛招摇一外为昏天 孟康曰梗河三星天矛天锋)
(招摇一星耳而宋史既有招摇复有梗河通志略曰元/戈在招摇北一曰天戈其占与梗河相类元戈即天锋)
(则复有天锋/也故并存之)传舍九星主使人(在华盖上近河/宾客之馆也)长垣四
星主界城(在少/微南)天关一星主边事(在五车南一曰天门/为限隔内外障绝往)
(来/)南门二星主守兵(在库门南天之外/门明则远方入贡)折威七星主斩
(在亢/南)阳门二星主边塞险阻(在库楼/东北)狗二星主吠守
(在南斗/魁前)河鼓三星主三将军及关梁险阻(一名三武在/牵牛北明大)
(光润将/军吉)天垒十二星主北边(阛如/人钱)北落师门一星主非
卷二 第 74a 页 WYG0542-0070a.png
常以候兵(在羽林西南/明大则兵安)爟四星主烽火备警急(一曰烽/在鬼西)
(北占以不明/安静为吉)天根星(岁星所生也生尾宿中见/以甲寅日有两青方在旁)若彗星
(太白所生也/生毕宿中)竹彗星(太白所生也生昴宿中见/以庚寅有两白方在旁)天搀(岁/星)
(之精也长数/丈两头锐)烛星(见奎/娄间)
李志史迁曰德隆则晷星星隆则晷德昔武王祭毕而
干戈载戢宣王北伐而昴宿斯著鲁僖公二十四年岁
星入实沈之次晋文公即位惟迈德以亮工序事而修
政则七曜顺轨百祥并集盖自然之符也
卷二 第 74b 页 WYG0542-0070b.png
  古志
春秋元命苞昴毕间为天街散为冀州分为赵国立为
常山东井鬼星散为雍州分为秦国得东井动深之萌
其气险也觜参流为益州益之言隘也谓物类并决其
气急切决列也营室流为并州分为卫国并之为言诚
也精舍交并其气勇抗诚信也
晋之疆候辰星占参罚及秦并吞三晋燕代自河山以
南者为阳阳则日岁星荧惑镇星占于街南毕主之其
卷二 第 75a 页 WYG0542-0070c.png
西北为阴阴则月太白辰星占于街北昴主之
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岁星正月晨出东方太初历在营
室东壁 在卯曰单阏二月出太初在奎娄 在辰曰
执徐三月出石氏甘氏曰在营室东壁太初在胃昴
在巳曰大荒落四月出石氏甘氏曰在奎娄太初在参
罚 在午曰敦牂五月出石氏甘氏曰在胃昴毕太初
在东井舆鬼 在未曰协洽六月出石氏曰在觜觿参
甘氏在参罚太初在注张七星 在申曰涒滩七月出
卷二 第 75b 页 WYG0542-0070d.png
石氏曰在东井舆鬼 在酉曰作詻八月出石氏曰在
柳七星张甘氏在注张太初在角亢 在戌曰掩茂九
月出甘氏在七星 在亥曰大渊献十月出 在子曰
困敦十一月出 在丑曰赤奋若十二月出 四星亦
略如此
晋天文志十二次班固取三统历十二次配十二野其
言最详又有费直说周易蔡邕月令章句所言颇有先
后魏太史令陈卓更言郡国所入宿度今附而次之
卷二 第 76a 页 WYG0542-0071a.png
州郡躔次陈卓范蠡鬼谷先生张良诸葛亮谯周京房
张衡并云营室东壁卫并州而云中定襄雁门代郡太
原入东井上党入舆鬼焉梁时星经辰星主恒山冀
州幽州并州 荧惑主舆鬼柳七星张镇星主东井太
白主胃昴毕觜参 玉衡者谓斗九星也玉衡第八星
主幽州常以五寅日候之庚寅为上谷代郡玉衡第九
星主并州常以五申日候之甲申为五原雁门丙申为
朔方云中戊申为西河庚申为太原定襄壬申为上党
卷二 第 76b 页 WYG0542-0071b.png
凡八郡
唐天文志数从星纪起 星纪 元枵中危初大寒终
危十五度 娵訾初危十六度立春中营室十四度惊
蛰终奎四度 降娄初奎五度雨水中娄四度春分终
胃六度 大梁初胃七度榖雨中昴八度清明终毕十
一度 实沈初毕十二度立夏中井初小满终井十五
度 鹑首初井十六度芒种中井三十一度夏至终柳
八度 鹑尾初张十八度立秋终于轸十一度
卷二 第 77a 页 WYG0542-0071c.png
唐志旧经星度开元十一年治新历率府兵曹参军梁
令瓒造黄道游仪复测定焉 以七宿之中分四象中
位自上元之首以度数纪之而著其分野其州虽改隶
不同但据山河以分尔
唐志胃得马牧之气与冀之北土同占胃昴毕大梁也
初胃四度馀二千五百四十九秒八太中昴六度终毕
九度自魏郡浊漳之北得汉赵国广平钜鹿常山东及
清河信都北据中山正定全赵之分又北逾众山尽代
卷二 第 77b 页 WYG0542-0071d.png
郡雁门云中定襄之地与北方群狄之国北纪之东阳
表里山河以藩屏中国为毕分循北河之表西尽塞垣
皆髦头故地为昴分冀之北土马牧之所蕃庶故天苑
之象存焉觜觿参伐实沈也初毕十度馀八百四十一
秒四之一中参七度终东井十一度自汉之河东及上
党太原尽西河之地古晋魏虞唐耿扬霍冀黎郇与西
河戎狄之国西河之滨所以设险限秦晋故其地上应
天关其南曲之阴在晋地众山之阳南曲之阳在秦地
卷二 第 78a 页 WYG0542-0072a.png
众山之阴阴阳之气并故与东井通河东永乐芮城河
北县及河曲丰胜夏州皆东井之分参伐为戎索为武
政当河东尽大夏之墟上党次居下流与赵魏接为觜
觿之分
唐志贞观中李淳风撰法象志因汉书十二次度数始
以唐之州县配而一行以为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
北戒自三危积石负终南地络之阴东及太华逾河并
雷首底柱王屋太行北抵常山之右乃东循塞垣至朝
卷二 第 78b 页 WYG0542-0072b.png
鲜是谓北纪南戒自岷山嶓冢负地络之阳东及太华
连商山熊耳外方桐柏自上洛南逾江汉抵武当荆山
至于衡阳乃东循岭徼达东瓯闽中是谓南纪河源自
北纪之首循雍州北徼达华阴而与地络相会并行而
东至太行之曲分而东流与泾渭济渎相为表里谓之
北河江源自南纪之首循梁州南徼达华阳而与地络
相会并行而东及荆山之阳分而东流与汉水淮渎相
为表里谓之南河故于天象则弘农分陜为两河之会
卷二 第 79a 页 WYG0542-0072c.png
五服诸侯在焉自陜而西为秦凉北纪山河之曲为晋
代南纪山河之曲为巴蜀皆负险用武之国也自陜而
东三川中岳为成周西距外方大伾北至于济南至于
淮东达钜野为宋郑陈蔡河内及济水之阳为鄘卫淮
水之阴为申随皆四战用文之国也北纪之东至北河
之北为邢赵南纪之东至南河之南为荆楚自北河下
流南距岱山为三齐夹右碣石为北燕自南河下流北
距岱山为邹鲁南涉江淮为吴越皆负海之国货殖之
卷二 第 79b 页 WYG0542-0072d.png
所阜也自河源循塞垣北东及海为戎狄自江源循岭
徼南东及海为蛮越观两河之象与云汉之所始终而
分野可知矣于易五月一阴生而云汉潜萌于天稷之
下进及井钺间得坤维之气阴始达于地上而云汉上
升始交于列宿七纬之气通矣东井据百川上流故鹑
首为秦蜀墟得两戒山河之首云汉达坤维右而渐升
始居列宿上觜觿参伐皆直天关表而在河阴故实沈
下流得大梁距河稍远涉阴亦深故其分野自漳滨却
卷二 第 80a 页 WYG0542-0073a.png
负恒山居北纪众山之东南外接髦头地皆河外阴国
也十月阴气进踰乾维始上达于天云汉至营室东壁
间升气悉究于内规相接故自南正达于西正得云汉
升气为山河上流自北正达于东正得云汉降气为山
河下流娵訾在云汉升降中居水行正位故其分野当
中州河济间且王良阁道由紫垣绝汉抵营室上帝离
宫也内接成周河内皆豕韦分十一月一阳生而云汉
渐降退及艮维始下接于地至斗建间复与列舍气通
卷二 第 80b 页 WYG0542-0073b.png
于易天地始交泰象也踰析木津阴气益降进及大辰
升阳之气究而云汉沉潜于东正之中故易雷出地曰
豫龙出泉为解皆房心象也星纪得云汉下流百川归
焉析木为云汉末派山河极焉故其分野自南河下流
穷南纪之曲东南负海为星纪自北河末派穷北纪之
曲东北负海为析木负海者以其云汉之阴也唯娵訾
内接紫宫在王畿河济间降娄元枵与山河首尾相远
邻颛顼之墟故为中州负海之国也其地当南河之北
卷二 第 81a 页 WYG0542-0073c.png
北河之南界以岱宗至于东海自鹑首踰河戒东曰鹑
火得重离正位轩辕之柢在焉其分野自河华之交东
接祝融之墟北负河南及汉盖寒燠之所均也自析木
纪天汉而南曰大火得明堂升气天市之都在焉其分
野自钜野岱宗西至陈留北负河济南及淮皆和气之
所布也阳气自明堂渐升达于龙角曰寿星龙角谓之
天关于易气以阳决阴夬象也升阳进踰天关得纯乾
之位故鹑尾直建巳之月内列太微为天庭其分野自
卷二 第 81b 页 WYG0542-0073d.png
南河以负海亦纯阳地也寿星在天关内故其分野在
商亳西南淮水之阴北连大室之东自阳城际之亦巽
维地也夫云汉自坤抵艮为地纪北斗自乾抵巽为天
纲其分野与帝车相直皆五帝墟也究咸池之政而在
乾维内者降娄也故为少昊之墟叶北宫之政而在乾
维外者娵訾也故为颛顼之墟成摄提之政而在巽维
内者寿星也故为太昊之墟布太微之政而在巽维外
者鹑尾也故为列山氏之墟得四海中承太阶之政者
卷二 第 82a 页 WYG0542-0074a.png
轩辕也故为有熊氏之墟木金得天地之微气其神治
于季月水火得天地之章气其神治于孟月故章道存
乎至微道存乎终皆阴阳变化之际也若微者沉潜而
不及章者高明而过亢皆非穹昊之居也斗杓谓之外
廷阳精之所布也斗魁谓之会府阳精之所复也杓以
治外故鹑尾为南方负海之国魁以治内故娵訾为中
州四战之国其馀列舍在云汉之阴者八为负海之国
在云汉之阳者四为四战之国降娄元枵以负东海其
卷二 第 82b 页 WYG0542-0074b.png
神主于岱宗岁星位焉星纪鹑尾以负南海其神主于
衡山荧惑位焉鹑首实沈以负西海其神主于华山太
白位焉大梁析木以负北海其神主于恒山辰星位焉
鹑火大火寿星豕韦为中州其神主于嵩岳镇星位焉
近代诸儒言星土者或以州或以国虞夏秦汉郡国废
置不同周之兴也王畿千里及其衰也仅得河南七县
今天下一统而直以鹑火为周分则疆场舛矣七国之
初天下地形雌韩而雄魏魏地西距高陵尽河东河内
卷二 第 83a 页 WYG0542-0074c.png
北固漳邺东分梁宋至于汝南韩据全郑之地南尽颍
川南阳西达虢略距函谷固宜阳北连上党皆锦亘数
州相错如绣考云汉山河之象多者或至十馀宿其后
魏徙大梁则西河合于东井秦拔宜阳而上党入于舆
鬼方战国未灭时星家之言屡有明效今则同在畿甸
之中矣而或者犹据汉书地理志推之是守甘石遗术而
不知变通之数矣
  按河分两戒之说元明以来精于测验者往往讥
卷二 第 83b 页 WYG0542-0074d.png
  其疏谬通雅云星土分野隋唐之志为详然自西
  法图成则两戒之说浅矣(利玛窦为两图一载中/国尝见之星一载中国)
  (所未见者天河自井接尾箕尽垓埏/万方而分度界之真可决从古之疑)又云河汉以
  十月收二月见天下皆然而岭表腊月晴煖之夜
  仍见河汉总不收隐此从古无人道破者愚谓一
  行此术不惟俯察地理若指诸掌实与观斗柄而
  知四时审中星以验昏旦同符天象之自然要未
  可废而不录也
卷二 第 84a 页 WYG0542-0075a.png
容斋洪氏随笔曰晋天文志谓自危至奎为娵訾于辰
在亥卫之分野也属并州且卫本受封于河内商虚后
徙楚邱河内乃冀州所部汉属司隶其他邑皆在东郡
属兖州于并州了不相干而并州之下所列郡名乃安
定天水陇西酒泉张掖诸郡自系凉州耳又谓自毕至
东井为实沈于辰在申魏之分野也属益州且魏分晋
地得河内河东数十县于益州亦不相干而雍州为秦
其下乃列云中定襄雁门代太原上党诸郡盖又自属
卷二 第 84b 页 WYG0542-0075b.png
并州及幽州耳晋志出于李淳风之手岂非蔽于天而
不知地乎
元天文志列宿著于天为舍二十有八为度三百六十
五有奇非日躔无以校其度非列舍无以纪其度周天
之度合二者以得之天体浑圆当二极南北之中络以
赤道日月五星之行常出入于此天左旋日月五星溯
而右转昔人历象日月星辰谓此也然列舍相距度数
历代所测不同古用窥管元郭守敬浑仪测用二线焉
卷二 第 85a 页 WYG0542-0075c.png
日之丽天悬象最著古人欲测躔度所在必以昏旦夜
半中星衡考其所距从考其所当然昏旦夜半时刻未
易得真时刻一差则所距所当不容无舛晋姜岌首以
月食冲检知日度所在纪元历复以太白志其相距远
近于昏后明前验定星度因得日躔
陈继儒群碎录迁阏伯于商邱主辰迁实沈于大夏主
参故辰为商星昏见参为晋星晓见二星昼夜不相见
程之玿潞志拾遗参井贵州及贵州宣慰司皆参井分
卷二 第 85b 页 WYG0542-0075d.png
野与潞安同云南亦井鬼分野亦有潞江产人参且一
二州郡言语饮食略与潞同岂天气同而人事亦因以
同乎及览徐整长历云北斗七星每星间去九千里其
二阴星相去八千里观北斗而参井可知潞滇黔同照
无疑矣
  郡县志
阳曲志古称太原参井分野此统一郡而言阳曲太原
之一邑耳旧志亦云参井分野何哉夫郡之西北既入
卷二 第 86a 页 WYG0542-0076a.png
井复入昴毕郡之东北亦入井其东北逼近泽潞西南
直接汾州实居参宿分野原无可疑即帝王世纪及晋
唐天文志一云至东井十五度一云终东井八度此统
论实沈之次耳其云中参九度则阳曲之野也今据汉
志唐有晋水参为晋星之说惟以参宿为主
太原榆次太谷祁县徐沟清源文水志胥同参井
交城志赵吉士参井分属辩一统志武备志云中雁门
俱曰入东井汾州则曰参太原北与云中雁门界西南
卷二 第 86b 页 WYG0542-0076b.png
与汾州界当二宿之交则所辖之地岂能曲折如一必
有参差出入于二宿之间者故曰参井盖言五州十二
县半属参半属井耳非谓太原所属诸邑俱半参半井
也据陈卓云太原入东井二十九度夫二十九度井之
垂末度也曰入者侵而入之之辞也非全属也今晋祠
已属参汾州又属参岂交城独半属参半属井耶据陈
卓云代郡入东井是太原府以北诸州县自属井以南
诸州县自属参则交城特属参星无疑也
卷二 第 87a 页 WYG0542-0076c.png
岢岚志岢岚止赵分之一不能当昴毕全度应在昴毕
十度之末毕度初
岚县志分野同岢岚
兴县志分野之说诸家不同以太原属晋则兴为觜参
分野以太原属赵则兴为昴毕分野以楼烦属燕则兴
为尾箕分野而李淳风作晋志谓太原入东井则又为
井鬼分野纷纭舛错靡所折衷然繇唐一行之言观之
东井舆鬼山河上流当主秦蜀大梁之次距河远而涉
卷二 第 87b 页 WYG0542-0076d.png
阴深故昴毕主赵应在河北无关山右析木当云汉末
派尤与燕代无涉今雁门定襄代郡楼烦皆属太原为
北纪山河之曲则当主觜参信有徵矣故断以兴为觜
参分野
平阳志觜参分野
襄陵洪洞浮山赵城太平岳阳曲沃翼城汾西霍州志
胥同觜参
灵石在平阳汾州间
卷二 第 88a 页 WYG0542-0077a.png
潞安府通考上党入舆鬼二度握天枢上党入舆鬼三
度而图书编明一统志潞安参井分野
长治志上党入舆鬼潞为昴毕分野
长子星野附府
屯留志觜参分野
襄垣志昴毕分野
潞城志鬼宿分野
黎城志浊漳之北为毕之分野
卷二 第 88b 页 WYG0542-0077b.png
壶关平顺星野附府
汾阳志汾古西河地冀州之域春秋以晋属参非专以
参言汾也及秦以西河隶太原郡太原昴毕分星也亦
得系之毕分唐以西河属河东郡河东即平阳觜参分
星也亦得系之参分史记谓秦地与天官东井舆鬼分
野其界有西河则西河又得系之井分矣山西通志谓
参觜实沈之次于辰为申晋魏之分也而井宿附焉晋
天文志曰自毕十二度至井十五度为实沈分野今考
卷二 第 89a 页 WYG0542-0077c.png
汾地北距太原界七十里得不分星毕乎南距平阳界
一百二十里得不分星参乎西距陜西吴堡界二百九
十里吴堡秦接西河分也得不分星井乎按宋史天文
志参星十度右足入毕十三度又参九斿星在玉井东
北玉井四星在参西左足下东井南军市十三星在参
东西观其钩连曲屈之状夹维环拱之势是汾虽主参
而得于毕者十仅一之馀得于井者十则二之馀又不
得以疆界远迩为概也左氏子产曰尧迁实沈于大夏
卷二 第 89b 页 WYG0542-0077d.png
主参台骀能业其官颛顼嘉之封于汾州是台骀汾神
也实沈参神也此旧志所引然止属参野殊未深考矣
盖汾在天文虽属参度而下入井分二之馀兼毕分一
之馀焉论斯允当欤 地舆综要平阳固属觜参太原
亦属觜参其注汾州则专主参而不并及觜汾之天
文以参为主即有所杂亦惟觜多而毕井则不必牵合

平遥介休孝义临县石楼宁乡志胥同参
卷二 第 90a 页 WYG0542-0078a.png
永宁志太原上党乃昴毕分野而永宁实摄其后故居
昴毕之次
大同志昴毕为赵之分野大同居赵北鄙当为昴毕分

怀仁山阴应州浑源州志胥同昴毕
灵邱志灵邱入井二度隶属大同之东距恒山不远则
灵邱当占昴毕无疑
广灵广昌阳高天镇志胥同昴毕
卷二 第 90b 页 WYG0542-0078b.png
朔平府志平介太原大同间分野当从昴毕井三星而
胃得马牧之气且赵之分野当兼胃星
朔州马邑同昴毕左云平鲁附府
宁武府当同朔平偏关神池五寨附府
泽州志按参晋星也韩赵魏卫之界晋土也然亦大略
耳班固配十二次自胃七度中昴至毕十一度为大梁
辰在酉赵之分野属冀州自危十六度中室毕至奎四
度为娵訾辰在亥卫之分野属并州陈卓京房张衡并
卷二 第 91a 页 WYG0542-0078c.png
云昴毕赵冀州营室东北卫并州故太原候室壁上党
应候昴毕唐一行以山河两戒二十八宿度数配地络
之南北阴阳昴毕间为天街阴阴国阳阳国元命苞曰
昴毕散为冀州立为赵国上党赵之分地秦赵遇于长
平太白食昴未尝食参古不以昴建上党上党属晋也
晋初不封上党觜参不临上党非昴其孰主之高平为
上党地长平之遗迹昭然故高平当属昴而毕在天街
南阳国不占觜觿距参一度为虎首画野在王屋以东
卷二 第 91b 页 WYG0542-0078d.png
王屋阳城之屏虎有首有身不可以参先觜觿故阳城
当属觜觿此可以斟酌泽郡之星次分合矣
高平阳城陵川沁水志胥同觜参
蒲州府志晋分觜参属实沈之次月令孟春之月昏参
中仲秋之月旦觜觿中晋天文志又曰河东入张一度
属鹑火之次尧典仲春星鸟月令季春之月昏七星中
孟冬之月旦七星中 鹑首之次秦分鹑火之次周分
三河
卷二 第 92a 页 WYG0542-0079a.png
临晋虞乡猗氏万泉荥河志胥同觜觿参
辽州志觜参井之分
和顺榆社志胥同觜参
沁州志汪宗鲁星野辨沁志旧引晋书于辰在亥乃参
之辰在申以沁视参不隔酉戌二宫乎详考统志山西
五郡二州并载分星甚晰沁独不载分野盖以向隶上
党略之也今即视上党分野自应属参井乃武乡志引
文献通考上党入舆鬼三度握天枢上党入舆鬼二度
卷二 第 92b 页 WYG0542-0079b.png
而晋书亦云入鬼二度然则一沁也以为昴毕又以为
参井又以为室壁又以为舆鬼将何适从乎窃意娵訾
在亥之说既不可从即昴毕间亦恐于沁无涉何也昴
毕所属之冀东南北郡邑甚广且极于边方其西惟太
原定襄云中五原及上党耳今沁虽近上党其地稍折
而南而昴毕微带冀之西隅故疑其无涉应确从参井
之分
沁源武乡志胥同毕觜
卷二 第 93a 页 WYG0542-0079c.png
平定志平定当太原东正定西为参井昴毕之交
寿阳盂县乐平志胥同参井
忻州志毕觜参井之次
定襄志昴毕之次
静乐志井次入陜其丽参者较多参井为近
代州志冀州实沈之次申宫晋分参井分野参十度半
井三十四度井度不尽于晋半入陜太原属参井之交
则代属参分参六星西脚入玉井则西入玉井者正代
卷二 第 93b 页 WYG0542-0079d.png
州星野之分度五台志明刘基分野太原入毕初度而
五台得六度则属毕无疑
繁峙崞县志胥同参井
保德志保德在昴十度之末毕初度
河曲星野附州
解州志觜参分野
安邑夏县志胥同实沈之次
平陆志平陆魏地分野近觜觿参晋书河东入张一度
卷二 第 94a 页 WYG0542-0080a.png
芮城志参分野躔
绛州志觜参实沈之次
闻喜河津胥同参井
稷山志史记昴毕属冀州而稷山属魏地又在觜参之

绛县垣曲志胥同觜参
吉州志觜参分野
乡宁志觜参分野
卷二 第 94b 页 WYG0542-0080b.png
隰州志觜参分野
蒲县志参分野
大宁志觜参分野
永和志附州
  古典
尧时著推术设蔀首演纪于虚之初建困敦而首大吕
 易乾凿度云尧以甲子天元为推术注云以甲子为
蔀首起十月朔竹书纪年云尧元年丙子故隋袁先生
卷二 第 95a 页 WYG0542-0080c.png
云尧以甲子受命四十九年得上元第一纪甲子天正
十一月庚戌冬至至仁寿甲子凡八经上元然考尧以
戊寅即位而非丙子四十七年始得天正甲子是年冬
至日在虚一度为演纪之端在位百年禅舜五十年起
戊午自天正甲子至开元甲子三千一年日退三十八
度四千一百二十八分日至在斗十度下至宋庆历四
年甲申积凡三千三百二十二年日退四十二度五十
八分是岁冬至在斗五度以岁差考之每七十八年而
卷二 第 95b 页 WYG0542-0080d.png
差一度则尧甲子岁日至在虚一度于是中星皆正皇
甫谧邵尧夫皆以尧为甲辰即位舜以壬午尧在位七
十载皆误
帝尧稽萱以正月访桐以定闰录龟字而施之是曰龟历
伏滔述帝功德铭壶书龟历之文盖尧历曰龟历述异
记陶唐世越裳献千岁神龟背有文记开辟以来录为
龟历唐事始言因轩辕灵龟有图作龟书也
尧典嵎夷禺铁在辽西南交故交州西陇西汉之西县
卷二 第 96a 页 WYG0542-0081a.png
其地高望柳谷幽州朔朔州易易州王肃谓羲仲羲叔
和仲和叔居京师而统之有时述职疏谓在京都而遥

帝尧七十有三载丙辰舜乃齐七政 金履祥前编按
尧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盖以玉为机以象天之转
运以璿珠饰之以象星辰之位次以玉为横筒推其分
度时节以窥天而与玑合羲和之法至是益密后世浑
天仪象盖其法也
卷二 第 96b 页 WYG0542-0081b.png
朱子曰浑天之术南北极持其两端其天与星宿斜而
回转此必古有其法遭秦而灭汉武时洛下闳鲜于妄
人始经营量度之宣帝时耿寿昌始铸铜为象宋钱乐
又铸铜作浑天仪衡长八尺孔径一寸玑径八尺圆周
二丈五尺强转而望之知日月星辰之所在即璿玑玉
衡遗法也 仪礼历象篇曰浑天仪唐贞观中李淳风
为之开元时浮屠一行梁令瓒又为之宋张思训创为
苏颂更造其法尤密置浑仪于上以仰观置浑象于下
卷二 第 97a 页 WYG0542-0081c.png
以俯视枢机轮轴隐于中以水激轮则仪象皆动不假
人力
虞书曰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考灵曜云分寸之晷代
天气生以制方员方员以成参以规矩昏明主时乃命
中星观玉仪之游郑康成谓以玉为浑仪春秋文曜钩
云唐尧即位羲和立浑仪此则仪象之设其来远矣
实沈为阴阳官
尧历象立其数舜玑衡立其器璿生于渊月魄终焉阴
卷二 第 97b 页 WYG0542-0081d.png
精之纯也玉生于山虹气藏焉阳精之纯也玑运于上
以璿为之衡望乎下以玉为之取顺乎阴阳之运也
说苑璿玑谓北辰勾陈枢星以其魁杓所指二十八宿
为吉凶祸福列舍盈缩之占
七政日月五纬也尧正经星舜齐纬星所以相济器出
于人故占之以齐七政于上数出于天故推之以正人
时于下或以为斗七星者非
大戴礼虞夏之历建正于孟春 孔子曰吾得夏时焉
卷二 第 98a 页 WYG0542-0082a.png
今传夏小正书
禹命伯封叔及昭明作衍历岁纪甲寅铃天地施敬授
人时人时是重故建首寅而后冬夏正春斤不升山夏
罟不趣渊以宛生长而专民力乃布令曰九月除道十
月成梁故其时儆曰收而场功偫乃畚梮营室之中土
功其始火之初见其于司里速畦塍之就而执成男女
之功故生不失宜而物不失性人不失事夫得时而万
化财成焉昔孔子观夏道得其四时之书者是矣
卷二 第 98b 页 WYG0542-0082b.png
釐公五年正月辛亥朔旦冬至殷历以为壬子距成公
七十六岁是岁距上元十四万二千五百七十七岁得
孟统五十三章首故传曰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
至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童谣云丙子之辰龙尾伏辰
初服振振取虢之旗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
公其奔卜偃曰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
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冬十二月丙子灭虢言历者以
夏时故周十二月夏十月也是岁岁在大火故传曰晋
卷二 第 99a 页 WYG0542-0082c.png
侯使寺人披伐蒲重耳奔狄董因曰君之行岁在大火
后十二年釐之十六岁岁在寿星故传曰重耳处狄十
二年而行过卫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举块而与之子
犯曰天赐也后十二年必获此土岁复于寿星必获诸
侯春秋成公即位十八年子襄公午立襄公二十七年
距辛亥百九岁九月乙亥朔是建申之月也二十八年
距辛亥百一十岁岁在星纪三十年岁在娵訾三十一
年岁在降娄是岁距辛亥百一十三年二月有癸未上
卷二 第 99b 页 WYG0542-0082d.png
距文公十一年会于承匡之岁夏正月甲子朔凡四百
四十有五甲子奇二十日为日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
故传曰绛县老人曰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四十
有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师旷曰却成子会于
承匡之岁也七十三年矣史赵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
如身则其日数也士文伯曰然则二万六千六百有六
旬也
汉龙门司马谈著万岁历
卷二 第 100a 页 WYG0542-0083a.png
后魏上党李业兴著壬子元历甲子元历七曜历数七
曜义疏戊子历殷甲寅历甲历衍数黄帝辛卯衍数九
宫行基历贞观初直太史局太原李淳风上言今灵台
候仪是魏代遗范观其制度疏漏实多臣按虞书称舜
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则是古以浑天仪考七曜之盈
缩也周官大司徒职以土圭正日景以定地中此亦据
浑天仪日行黄道之明证也暨于周末此器乃亡汉孝
武时洛下闳复造浑天仪事多疏阙故贾达张衡各有
卷二 第 100b 页 WYG0542-0083b.png
营铸陆续递加修补或缀附经星机应漏水或孤张规
郭不依日行推验七曜并循赤道今验冬至极南夏至
极北而赤道定当于中全无南北之异以测七曜岂得
其真黄道浑仪之阙至今千馀载矣太宗异其说令造
之至贞观七年成其制以铜为之表里三重下据准基
状如十字末树鳌足以张四表焉第一仪名曰六合仪
有天经双规金浑纬规金常规相结于四极之内备二
十八宿十日十二辰经纬三百六十五度第二名三辰
卷二 第 101a 页 WYG0542-0083c.png
仪圆径八尺有璿玑规月游规列宿距度七曜所行并
备于此转于六合之内第三名四游仪元枢为轴以连
结玉衡游筒而贯约规矩又元枢北树北辰南距地轴
傍转于内玉衡在元枢之间而南北游仰以观天之辰
宿下以识器之晷度时称其妙又论前代浑仪得失之
差著书七卷名法象志奏之太宗称善置其仪于凝晖

晋高祖时司天监太原马重绩始更造新历不复推古
卷二 第 101b 页 WYG0542-0083d.png
上元甲子冬至七曜之会而起唐天宝十四载乙未为
上元用正月雨水为气首初唐建中时术者曹士蔿始
变古法以显庆五年为上元雨水为岁首号符天历然
世谓之小历祗行于民间而重绩乃用以为法遂施于
朝廷赐号调元历然行之五年辄差不可用而复用唐
崇元历
王朴钦天历法世罕传欧阳修尝问于著作佐郎晋城
刘羲叟羲叟求得钦天历经四篇然后朴之历大备羲
卷二 第 102a 页 WYG0542-0084a.png
叟好学知书史尤通于星历尝曰前世造历者其法不
同而多差至唐一行始以天地之中数作大衍历最为
精密后世善治历者皆用其法惟写分拟数而已至王
朴一能自为一家朴之历法总日躔差为盈缩二历分
月离为迟疾二百四十八限以考衰杀之渐以审朓朒
而朔望正矣校赤道九限更其率数以步黄道使日躔
有常度分黄道八节辨其内外以暌九道使月行如循
环而二曜协矣观天势之升降察轨道之斜正以制食
卷二 第 102b 页 WYG0542-0084b.png
差而交会密矣测岳台之中晷以辨二至之日夜而轨
漏实矣推星行之逆顺伏留使舒亟有渐而五纬齐矣
然不能宏深简易而径急是取至其所长虽圣人出不
能易也李淳风著晋书天文志刘羲叟著新唐书天文
五行志胥史苏董因之流也
 
 
 山西通志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