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 第 1a 页 WYG0211-050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乐书卷一百二十

  宋 陈𤾉 撰

  乐图论

  雅部

  八音(丝之属下)

  七弦琴  大瑟   中瑟

  小瑟   次小瑟  烦瑟

卷一百二十 第 1b 页 WYG0211-0509d.png
  琴操   步







卷一百二十 第 2a 页 WYG0211-0510a.png









卷一百二十 第 2b 页 WYG0211-0510b.png
  古者造琴之法削以峄阳之桐成以檿桑之丝徽以丽
水之金轸以昆山之玉虽成器在人而音含太古矣盖
其制长三尺六寸六分象期之日也广六寸象六合也
弦有五象五行也腰广四寸象四时也前广后狭象尊
卑也上圆下方象天地也晖十有三象十二律也馀一
以象闰也其形象凤而朱鸟南方之禽乐之主也五分
其身以三为上二为下参天两地之义也司马迁曰其
长八尺一寸正度也由是观之则三尺六寸六分中琴
卷一百二十 第 3a 页 WYG0211-0510c.png
之度也八尺一寸大琴之度也或以七尺二寸言之或
以四尺五寸言之以为大琴则不足以为中琴则有馀
要之皆不若六八之数为不失中声也至于弦数先儒
谓伏牺蔡邕以九孙登以一郭璞以二十七颂琴以十
三扬雄谓陶唐氏加二弦以会君臣之恩桓谭以为文
王加少宫少商二弦释知匠以为文王武王各加一以
为文弦武弦是为七弦盖声不过五小者五弦法五行
之数也中者十弦大者二十弦法十日之数也一弦则
卷一百二十 第 3b 页 WYG0211-0510d.png
声或不备九弦则声或太多至于全之为二十七半之
为十三皆出于七弦倍差溺于二变二少以应七始之
数也为是说者盖始于夏书而曼衍于左氏国语是不
知夏书之在治忽有五声而无七始岂为左氏者求其
说不得而遂傅会之邪故七弦之琴存之则有害古制
削之可也圣朝太常琴制其长三尺六寸三百六十分
象周天之度也弦有三节声自焦尾至中晖为浊声自
中晖至第四晖为中声上至第一晖为清声故乐工指
卷一百二十 第 4a 页 WYG0211-0511a.png
法按中晖第一弦黄钟(按上为大吕)二弦太簇(按上为夹钟)第三
弦姑洗(按上为仲吕)第四弦蕤宾(单弹)第五弦为林钟(按上为夷则)
第六弦为南吕(按上为无射)第七弦为应钟(按上为黄钟清)凡此各
随钟律弹之莫不合中吕之商中太平之曲非无制也
诚损二弦去四清合先王中琴之制则古乐之发不过
是矣唐李冲琴操通中吕黄钟无射三宫之说盖未完
其本矣先儒之论有宫声又有变宫声已失尊君之道
而琴又有少宫少商之弦岂古人祝寿之意哉其害理
卷一百二十 第 4b 页 WYG0211-0511b.png
甚矣







卷一百二十 第 5a 页 WYG0211-0511c.png








卷一百二十 第 5b 页 WYG0211-0511d.png








卷一百二十 第 6a 页 WYG0211-0512a.png








卷一百二十 第 6b 页 WYG0211-0512b.png









卷一百二十 第 7a 页 WYG0211-0512c.png
  瑟之为乐其轸玉其弦朱其丝分其音细出乎器入乎
觉而君子无故不彻焉非悦其声音而已乐得其道故
也古人论瑟尝谓君父有节臣子有义四时和万物生
则君父有节臣子有义所以乐人道也四时和万物生
所以乐天地之道也三才之道而瑟具焉故朱襄氏作
之而阴阳和群生定赵瓠巴鼓之而丹凤舞流鱼听则
瑟之为乐其所以动四气之和著万物之理如此则舜
之琴瑟以咏足以仪凤凰舞百兽岂足怪哉昔孔子见
卷一百二十 第 7b 页 WYG0211-0512d.png
狸之搏鼠欲其得之也故其鼓瑟于室而声从以变闵
子怪之孔子以谓可与听音客有见螳螂之向蝉恐其
失之也故弹琴于屏而声亦从以变蔡邕闻而去之时
人以为知音由是观之君子之于琴瑟声随物变如此
其可伪为哉

  颂瑟

  瑟者闲也所以惩忿窒欲正人之德也故前其柱则清
却其柱则浊按三礼图颂瑟七尺二寸广尺八寸二十
卷一百二十 第 8a 页 WYG0211-0513a.png
五弦并用也其合古制欤尸子曰夫瑟二十五弦其仆
人鼓之则为笑贤者以其义鼓之欲乐则乐欲悲则悲
虽有暴君亦不为之变诚有味其言也

  琴操

  自三代之治既往而乐经亡矣乐经亡则礼素而诗虚
是一经缺而三经不完也今夫琴者君子常御之乐盖
所以乐心而适情非为忧愤而作也苟遇乎物可咏者
咏之可伤者伤之大为典诰小为雅颂而讽刺劝戒靡
卷一百二十 第 8b 页 WYG0211-0513b.png
不具焉其利于教也大矣古之明王君子多亲通焉故
尧有神人畅舜有思亲操襄陵始禹训佃始汤以至文
王拘幽周公越裳成王仪凤老𥅆列仙伯牙之水仙怀
陵孔子之将归猗兰曾子归耕残形之类大抵因时事
而作岂为忧愤邪后世论之者过也降自唐虞迄于晋
宋善琴者八十馀人周秦以前其声伤质汉魏而下其
音浅薄故汉末太师五曲魏初中散四弄其间声含清
侧文质殊流吴弄清润若长江缓流有国士之风蜀声
卷一百二十 第 9a 页 WYG0211-0513c.png
峻急若蹙浪奔涛有少年壮气凡若此类不可胜数然
世罕知音反以筝势入琴谱录虽存其亡益乎

  步

  尔雅曰徒鼓琴谓之步盖鼓琴而无章曲则徒鼓而已
犹之舍车而徒也其谓之步不亦可乎



卷一百二十 第 9b 页 WYG0211-0513d.png








  乐书卷一百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