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0211-007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乐书卷十

  宋 陈𤾉 撰

  礼记训义

  乐记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

  扬子曰人而无礼焉以为德易曰先王以作乐崇德
则礼为德之容乐为德之华人而不仁如礼乐何哉
卷十 第 1b 页 WYG0211-0072b.png
今夫伯夷得于礼而不得于乐非有德也夔得于乐
而不得于礼亦非有德也所谓有德者礼乐皆得于
身而已关雎之诗以乐而不淫美后妃之德则乐者
乐也不淫者礼也静女之诗以城隅彤管刺夫人无
德则俟我城隅礼也贻我彤管乐也后妃以得礼乐
为有德岂不信哉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
不失德是以无德由是观之德者得也能无失乎礼
乐皆得谓之有德未能以无德为德而德乎不德非
卷十 第 2a 页 WYG0211-0072c.png
体道者也同于不失德者而已其德虽与上德同其
所以有德则异矣庄周谓性情不离安用礼乐固非
周不知言也其亦救文胜之弊欤

  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非致味也清庙之瑟
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之礼尚玄
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

  德为礼乐之本礼乐为德之文乐之隆在德不在音
非极五音之铿锵而已大飨之礼在德不在味非致
卷十 第 2b 页 WYG0211-0072d.png
五味之珍美而已清庙之瑟为乐之隆则大飨之礼
其礼之隆欤传曰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朱弦而通
越一也盖清庙颂文王之德升歌清庙而以朱弦疏
越之瑟和之弦朱则其音浊而不清越疏则其音迟
而不数倡之一而叹之者三而止耳使人知乐意所
尚非在乎极音者也且得无遗音乎老子所谓大音
希声此也周官大司乐以肆献祼享先王以馈食享
先王盖天祀用物气而贵精地祭用物形而贵幽鬼
卷十 第 3a 页 WYG0211-0073a.png
享用人义而贵时故羞其肆而酌献焉则以祼犹生
事之有飨也羞其孰而馈食焉则以食犹生事之有
食也飨以阳为主而其祭为禘食以阴为主而其祭
为袷由是观之食飨之礼未尝不致味谓之非致味
者岂大飨之礼而误为食飨欤曲礼大飨不饶富郊
特牲曰郊血大飨腥故大飨之礼尊尚玄酒俎尚腥
鱼豆尚大羹贵饮食之本也圣人为礼贵本始以示
之使人知礼意所尚非在乎致味者也且得无遗味
卷十 第 3b 页 WYG0211-0073b.png
乎左传所谓大羹不致此也传曰朱弦洞越大羹玄
酒所以防其淫侈救其彫敝则清庙之瑟至于遗音
者防其淫侈之意也大飨之礼至于遗味者救其彫
敝之意也列子曰有声者有声声者有味者有味味
者声之所声者闻矣而声声者未尝𤼵味之所味者
尝矣而味味者未尝呈然则未尝𤼵之声未尝呈之
味岂所谓有遗音遗味者乎昔朱襄氏之时阳气凝
积物鲜成实故使士达制为五弦之瑟以来阴气以
卷十 第 4a 页 WYG0211-0073c.png
定群生然后四时和万物成而天下治也后世瞽瞍
判五弦之瑟而为十五弦舜益以八而为二十三弦
莫不寓君臣之节臣子之义固足以絜齐人情使之
淳一于行也观大司乐以云和之琴瑟祀天神空桑
之琴瑟祭地示龙门之琴瑟享人鬼是知书大传举
清庙大琴练弦以见瑟此举清庙之瑟以见琴矣汉
武帝作二十五弦之瑟以祠太一后土而已其去古
也远矣今夫大飨之名则一而其别有四郊明堂之
卷十 第 4b 页 WYG0211-0073d.png
飨帝宗庙之飨先王王之飨诸侯两君之相见而已
易曰飨于帝月令季秋飨上帝飨帝之礼也此与礼
器所谓大飨飨先王之礼也大司乐所谓大飨飨诸
侯之礼也哀公问所谓大飨两君相见之礼也与春
秋之飨老孤诸侯之聘飨大夫之相飨异矣清庙之
瑟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以寓至乐有无穷之意也
与所谓五帝三代之遗音者异矣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
卷十 第 5a 页 WYG0211-0074a.png
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
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清庙之歌壹倡而三叹朱弦而疏越一也尊之尚玄
酒俎之尚腥鱼豆之先大羹一也然则先王因人性
而制礼顺人情而制乐非以极音致味穷口腹耳目
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反人道之正而已盖各当
其分之谓平复其本之谓反平其好非作好也遵王
之道而已平其恶非作恶也遵王之路而已教民如
卷十 第 5b 页 WYG0211-0074b.png
此有不反人道之正耶易曰利贞者性情也利动而
主情贞静而主性平其好恶而使人各当其分则情
有所若矣反人道之正而使人止于一则性有所复
矣然则以五礼防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乐防民之
情而教之和非本此欤今夫人生而静书所谓惟民
生厚也有不为天之性乎感于物而动书所谓因物
有迁也有不为性之欲乎史迁以性之动为性之颂
(音容)误矣夫道有君子必有小人性有善必有恶知恻
卷十 第 6a 页 WYG0211-0074c.png
(原阙)







卷十 第 6b 页 WYG0211-0074d.png








卷十 第 7a 页 WYG0211-0075a.png








卷十 第 7b 页 WYG0211-0075b.png


  养而其政散老幼孤独不得其所而其民流非大治
之道也岂足以同民心哉自好恶无节于内至灭天
理而穷人欲不能平好恶之患也自有悖逆诈伪之
心至老幼孤独不得其所不能反人道之正之患也
由是观之先王之于礼乐刑政独可已乎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衰麻哭泣所以节丧纪
卷十 第 8a 页 WYG0211-0075c.png
也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
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

  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故
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衰而淫僻之罪多矣乡饮
酒之礼废则骨肉之恩薄而背死忘生者众矣朝聘
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而侵陵之患起矣故先王之
制礼乐而人为之节因人性有哀死之情为制衰麻
哭泣以节之因人性有和乐之情为制钟鼓干戚以
卷十 第 8b 页 WYG0211-0075d.png
和之有男女之情为制昏姻冠笄以别之有宾主之
情为制射乡食飨以正之盖居丧以哀为主其𤼵于
衣服容体则斩衰以三为升数而其貌若苴齐衰以
四五六为升数其貌若枲大功以十八九为升数而
其貌若止小功缌麻以十五为升数而去其半则容
貌可也其𤼵于言语声音则斩衰唯而不对其哭若
往而不反齐衰对而不言其哭若往而反大功言而
不议其哭三曲而偯缌麻议而不及乐则哀容可也
卷十 第 9a 页 WYG0211-0076a.png
女至于击胸伤心男至于稽颡触地所以节丧纪者
如此有文事必有武备有武事必有文备故钟鼓以
声文事先王以之饰喜焉干戚以容武事先王以之
饰怒焉喜则天下和之怒则暴乱者畏之所以和安
乐者如此妇曰昏阴为昏故也夫曰姻阳为大故也
阳大而小因之阴昏而明合之则二姓之好自此和
室家之道自此正所以别男女之亲也男娶以三十
则参天之阳数女嫁以二十则两地之阴数则阳数
卷十 第 9b 页 WYG0211-0076b.png
者必成以阴故始之以二十之冠则阴数者必成以
阳故始之以十五之笄所以别男女之成也周礼所
谓婚冠亲成男女如此而已诸侯之射先行燕礼卿
大夫之射先行乡饮酒礼旌以诏之鼓以节之扑以
戒之定其位有物课其功有算使人存争心于揖逊
之间奋武事于燕乐之际德行由是可观齿位由是
可正所以正交接于乡党也食以养阴而食在所主
焉飨以养阳而饮在所主焉故诸侯飨礼七献食礼
卷十 第 10a 页 WYG0211-0076c.png
七举而诸伯如之诸子飨礼五献食礼五举而诸男
如之礼事相于世妇乐事序于乐师所以正交接于
宾客也然乱多而刑五治多而礼五故天之所秩不
过五礼有庸而已大宗伯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宾礼亲邦国以军礼同邦国
以嘉礼亲万民由是观之节丧纪而使之不过者凶
礼也和安乐而使之不乖者吉礼也别男女而使之
不杂者嘉礼也正交接而使之不渎者宾礼也不言
卷十 第 10b 页 WYG0211-0076d.png
军礼者举干戚与射以见之礼运言礼必本于天殽
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婚朝聘又言礼必
本于天动而之地继之以其居人也曰养其行之以
饮食冠婚丧祭射御朝聘然则乐记不及祭御朝聘
者举丧以见祭举射以见御举和乐以见朝聘故也
言衰麻哭泣之礼于其始言昏姻冠笄射乡食飨之
礼于其终而以钟鼓干戚之乐居其中者以明有礼
必有乐以和之亦举中见上下之意也

卷十 第 11a 页 WYG0211-0077a.png
  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
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帝道成于虞王道备于周周之时礼掌于宗伯乐掌
于司乐政掌于司马刑掌于司寇以为化民于未伪
之前者在礼乐而不在刑政治民于已伪之后者在
刑政而不在礼乐四者交达顺理而不悖则王道备
而无缺矣礼乐譬则阳也刑政譬则阴也阴积于无
用之地不时出以佐阳则天道不成刑政委于不急
卷十 第 11b 页 WYG0211-0077b.png
之务不时用以佐礼乐则王道不备然则急刑政缓
礼乐其霸道欤礼自外作而节民心以外节内也与
书以礼制心同意乐由中出而和民声以内和外也
与书以义制事同意然志气之帅也心形之君也君
行而帅从心动而志随乐以道其志顺而出之也礼
以节民心逆而反之也礼乐刑政一也所以同民心
于内则治道之所自出王道之始也四达不悖于其
外则天下往矣王道之所由备岂特出治道而已哉
卷十 第 12a 页 WYG0211-0077c.png
诗序言王道成此言王道备者成则无亏而已备则
成不足言之






卷十 第 12b 页 WYG0211-0077d.png







  乐书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