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211-002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乐书卷一

  宋 陈𤾉 撰

  礼记训义

  曲礼上  曲礼下  檀弓上

  曲礼上

  先生书策琴瑟在前坐而迁之戒勿越

  道虽不在书策而学道者必始于书策道虽不在琴瑟
卷一 第 1b 页 WYG0211-0025d.png
而乐道者必始于琴瑟古之所谓先生者非为其长于
我也为其闻道先乎吾而已闻道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不特见其人而尊敬之也虽见其载道之书策乐道之
琴瑟亦必尊而敬之非敬书策琴瑟而已所以敬道也
道之所在圣人尊之而况其凡乎故先生书策琴瑟在
前坐而迁之戒勿越其斯以为敬之至欤今夫为人子
者于父植之桑梓则必敬于三赐之车马则不及为人
妇者于舅姑之席簟枕几则不传于杖屦则不敢近为
卷一 第 2a 页 WYG0211-0026a.png
人臣者见君之几杖则起遭乘舆则下皆以其所敬在
此而敬之在彼况弟子于先生书策琴瑟其可不以越
之为戒乎虽然琴瑟先生所常御焉故诗曰琴瑟在御
莫不静好然亦有所谓不御者其惟亲疾之时乎

  临乐不叹当食不叹

  乐生于情之所有馀叹起于言之所不足临乐不叹则
言无不足而情为有馀矣故诚于执绋者不期哀而哀何
笑之有诚于临乐者不期乐而乐何叹之有执绋不笑临
卷一 第 2b 页 WYG0211-0026b.png
乐不叹非为安而行之者言之为勉强而行之者言故也
中庸曰喜怒哀乐未𤼵谓之中𤼵而皆中节谓之和临乐
而叹非所谓𤼵而中节者也其去中和不亦远乎昔曹太
子来朝享初献乐奏而叹施父曰曹太子其有忧乎非叹
所也何曹太子之不知礼施父之知礼邪临乐而叹则
心存忧患而不知乐当食而叹则口含刍豢而不知味
虽未害乎礼之大体亦非所以为礼之委曲者欤

  曲礼下

卷一 第 3a 页 WYG0211-0026c.png
  丧复常读乐章居丧不言乐

  非丧而读丧礼则非人子之情居丧而不读丧礼不
失之过则失之不及未葬而读祭礼则非孝子之情
既葬而不读祭礼不失之黩则失之怠丧未除而读
乐章则哀不足丧复常而不读乐章则乐必崩故曰
居丧读丧礼既葬读祭礼丧复常读乐章宰予欲短
丧而为乐孔子以为不仁闵骞子夏援琴而哀乐孔
子皆以为君子则丧复常读乐章先王之中制也夫
卷一 第 3b 页 WYG0211-0026d.png
斩衰之丧唯而不对齐衰之丧对而不言大功之丧
言而不及议小功之丧议而不及乐又况大于此而
可言乐乎

  祭事不县

  通变之谓事钟磬之谓县周官大司乐大礼大凶大
灾令弛县古者岁凶年谷不登君膳不祭肺祭事不
县按特弛而不用通变以忧民而已司巫大旱则舞
雩女巫大灾歌哭而请则所谓不县固非无乐其祭
卷一 第 4a 页 WYG0211-0027a.png
则有祷而无祀其乐则有歌舞而无县故也大司徒
荒政十有二而眚礼蕃乐豫焉君膳不祭肺眚礼也
祭事不县蕃乐也然大夫以粱为加食君膳不祭肺
故大夫不敢食粱士无故不去琴瑟君弛县故士不
敢饮酒以乐是大夫所视而效之者在君士所视而
效之者在大夫然则为人上者可不谨欤

  君无故玉不去身大夫无故不彻县士无故不彻琴瑟
君子不可斯须离礼斯须离礼则易慢之心入之矣
卷一 第 4b 页 WYG0211-0027b.png
不可斯须离乐斯须离乐则鄙诈之心入之矣故君
无故玉不去身礼也大夫无故不彻县士无故不彻
琴瑟乐也钟尚羽而象地磬尚声而象水皆待县之
以致用也瑟亦琴类也其所异者特丝分而音细尔
乐之大者在钟磬大夫以智帅人之大者也故不彻
县其常御者在琴瑟士则事人有常心者也故不彻
琴瑟于玉言君则大夫士可知玉藻谓天子佩白玉
公侯佩山玄玉大夫佩水苍玉士佩瓀玟是也于乐
卷一 第 5a 页 WYG0211-0027c.png
言大夫士则天子诸侯可知周官谓王宫县诸侯轩
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是也太史公言古者天子诸
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
于前与此异者曲礼别而言之大夫不彻钟磬之县
士不彻琴瑟太史公通而言之大夫未必不用县

  檀弓上

  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故忌日不乐

  君子之于亲有终制之丧有终身之丧终制之丧三
卷一 第 5b 页 WYG0211-0027d.png
年是也终身之丧忌日是也人之有哀乐犹天之有
阴阳阴阳不同时哀乐不同日文王之于亲忌日必
哀而不乐岂非能全终身之忧乎昔人邻有丧舂不
相里有殡不巷歌况亲丧乎临丧不笑执绋不笑望
柩不歌适墓不歌况忌日乎祭义曰忌日不用非不
祥也言夫日志有所至而不敢尽其私也忌日犹不
举事其不乐可知矣古者有忌月无忌年有忌日无
忌月唐于忌日欲不合乐可谓知终身之忧矣申屠
卷一 第 6a 页 WYG0211-0028a.png
蟠于忌日三日不食非礼意也礼不云乎毁不灭性
忌日归哭于宗室盖有终身之忧仁也无一朝之患
义也此主忌日不乐言之孟子主忧不如舜言之其
辞虽同其意则异

  鲁人有朝祥而暮歌者子路笑之夫子曰由尔责于人终
无己夫三年之丧亦已久矣夫子路出夫子曰又多乎
哉踰月则其善也

  丧凶礼也祭吉礼也毕凶礼之丧犹为吉礼之禫未
卷一 第 6b 页 WYG0211-0028b.png
全乎吉也吉事兆见于此矣得不谓之祥乎鲁人祥
歌同日失之太速不足为善礼子路笑之失之太严
不足为知时此孔子所以恕鲁人而抑子路之责人
无己也记曰制祥之日鼓素琴瑟不为非而歌则为
未善者琴自外作歌由中出故也孔子五日而弹琴
十日而成笙歌则琴与歌不同可知矣孔子十日而
成笙歌不待踰月者盖十日固已踰月矣记曰祥而
缟徙月乐

卷一 第 7a 页 WYG0211-0028c.png
  孟献子禫县而不乐比御而不入夫子曰献子加于人
一等矣

  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祥中月而禫期之丧十三月
而祥十五月而禫父在为母为妻亦如之盖三年之
丧则久矣故祥月而禫者以义断恩也期之丧则近
矣故间月而禫者以恩伸义也记曰禫而内无哭者
乐作矣又曰禫而从御吉祭而复寝由此观之孟献
子祥县而不乐比御而不入则过乎此矣故孔子称
卷一 第 7b 页 WYG0211-0028d.png
之今夫先王制礼以中为界子夏子张援琴于除丧
之际孔子皆以为君子伯鱼子路过哀于母姊之丧
孔子皆非之然则孟献子之过于礼孔子反称之者
非以为得礼也特称其加诸人一等而已

  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

  舜琴歌南风有孝思之意存焉笙象物生于东方有
生意存焉故孔子既祥五日则于去丧为未远其心
不绝乎孝思犹未全于生意也虽弹琴矣而声不成
卷一 第 8a 页 WYG0211-0029a.png
焉十日则于去丧为远而有全于生意故笙歌之声
成焉盖制祥之日可以鼓素琴君子所以与人同五
日弹琴君子所以与人异弹之者礼之所不可废也
不成声者仁之所不忍也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故弹
琴而后成笙歌此言弹琴而后成笙歌仪礼乡饮酒
言授瑟而后成笙歌者二十五弦之瑟比五弦之琴
则琴小而瑟大或举大见小或举小见大其成笙歌
一也

卷一 第 8b 页 WYG0211-0029b.png
  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君子曰乐乐其
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君子之所谓礼言而履之者也所谓乐行而乐之者
也书曰以礼制心记曰乐者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
也礼乐同出于人心而仁者人也亦出于人心而已
故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则礼乐之道
不过章德报情而反始也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
皆反葬于周夫岂伪为之哉行吾仁以全礼乐之道
卷一 第 9a 页 WYG0211-0029c.png
而已狐死犹正丘首况仁人孝子乎

  颜渊之丧馈祥肉孔子出受之入弹琴而后食之

  仪礼曰荐此尝事又期而大祥又曰荐此祥事中月
而禫祥祭而馈则鬼事毕而人事始矣颜渊之丧馈
祥肉孔子必出受之仁也必弹琴而后食之义也礼
之道无他节文仁义而已矣

  子夏既除丧而见子之琴和之而不和弹之而不成声
作而曰哀未忘也先王制礼而弗敢过也子张既除丧
卷一 第 9b 页 WYG0211-0029d.png
而见子之琴和之而和弹之而成声作而曰先王制礼
不敢不至焉

  子夏之丧亲曾子责其无闻其除丧家语毛氏传谓
其援琴而乐是子夏忘哀于才三年之际子张割哀
于已三年之后然则师之于丧也过商之于丧也不
及窃意檀弓误以子夏为子张子张为子夏欤子骞
之于亲有类子张故檀弓举子张以见子骞家语毛
氏传举子骞以见子张彼其于哀乐之分皆能以礼
卷一 第 10a 页 WYG0211-0030a.png
终故或言先王制礼弗敢过也或言先王制礼弗敢
不至焉孔子皆以为君子岂非无所不用其极邪记
曰惟君子为能知乐知乐则几于礼矣三子与有焉

  吊于人是日不乐

  天之道阴阳不同时则当寒而燠者逆道也人之理
哀乐不同日吊日而乐者逆理也邻有丧舂不相里
有殡不巷歌况吊日乎行吊之日不饮酒食肉况乐
乎论语子于是日哭则不歌曲礼亦曰哭日不歌用
卷一 第 10b 页 WYG0211-0030b.png
其至故也






  乐书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