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一节 牌坊碑雕
第一节 牌坊碑雕 第 x 页
第一节 牌坊碑雕
首义公园石牌坊 位于武昌蛇山南麓中段首义园区内。牌楼为四柱三门、人工麻石结构,高约5米,门额上书“首义公园”四个凸形字,仿鲁迅笔法而作。初建时的门楼于1972年拆毁。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 位于黄鹤楼以东约850米处,在武昌蛇山中部南坡的首义公园内,东近抱冰堂和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西邻梅廊。1981年7月,由湖北省暨武汉市辛亥革命武昌首义70周年纪念大会筹备领导小组决定修建,武汉建筑设计院设计,同年10月初建成。
纪念碑坐北朝南,碑身以麻石砌筑,高11米,台基平面300平方米,碑体采用中国传统的形碑顶和建筑样式,碑身正面镌刻着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题写的“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贴金大字。碑阴刻落款:“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七十周年纪念大会1981年10月10日立”。碑座分三层,底层高0.46米,南北每边长4.5米,东西每边长3.59米;第三层高0.67米,南北每边长2.4米,东西每边长3米。碑座正面镶嵌有汉白玉大理石,镌刻有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章开沅教授撰文、张昕若书写的记叙辛亥革命历史、赞扬孙中山和革命党人功绩的碑文。碑座的左右两面刻有万年青、梅花瓣和彩带组成的浮雕图案。碑体依山而上的台阶以及四周围栏均用灰白色的花岗岩镶砌而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整个建筑占地500平方米,雄踞蛇山,巍峨挺拔、苍翠环绕,与起义门南北相应,壮观肃穆。1983年纪念碑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首义群雕 位于蛇山南麓,临近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碑。
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辛亥革命八十周年之际,武汉市人民政府定在武昌首义公园立碑塑像,缅怀革命先烈,纪念首义英雄,教育子孙后代。1993年秋,经多方通力协作,聘请武汉地区学者、艺术家设计制作,于1995年夏告竣。群雕高3米,底座与背景通高5米,宽约30多米,分4组共计15位辛亥首义人物。居于群像中央者为孙中山、宋教仁、黄兴,两侧有刘公、孙武、蒋翊武、刘静庵、吴禄贞、刘复基、熊秉坤、吴兆麟、蔡济民、詹大悲、黎元洪、汤化龙,底座正面刻有十八星旗图案。群雕背后镌刻《辛亥首义人物群雕记》和人物简介等。
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 位于黄鹤楼东南800米处,在武昌蛇山中部南坡的首义园区内,东近抱冰堂,西邻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碑。1912年孙中山先生曾到黄鹤楼故址游览,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绩,1928年辛亥首义同仁建碑,由当时辛亥首义公园的夏道南和首义伤兵代表何正方监造。碑先归属于首义公园,武昌公园建成后,归属于公园首义纪念区,1945年武昌公园改名为首义公园。1955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首义公园在内的半个蛇山都划为大桥区,此纪念碑也被迁移到武昌桥头引桥南侧的一处山坡上。1994年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再被迁入现址。
纪念碑背倚蛇山,坐北朝南,占地100余平方米。碑顶为中国传统的形样式,碑身高7米,用花岗岩石砌成,正面镌刻“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 中华民国十七年国庆日落成”;以“辛亥首义同人”名义撰写的碑文刻于碑阴。碑座左右两面为花圈挽带浮雕图案,纪念碑四围有12根白石矮桩以铁链连成护栏,既有传统风貌,又具现代风格。1983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孙中山题词碑、黄兴诗碑 位于黄鹤楼以东,在武昌蛇山中部南坡的首义园区内。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和起义军战时总司令黄兴在汉阳、汉口指挥阳夏保卫战,1995年在首义公园内修建两座纪念亭。亭分立首义群雕两侧,坐南朝北,为八柱多边形圆顶建筑,用花岗岩砌成,亭中央矗立一座大型青石碑。靠东面亭内石碑正面刻有孙中山的题词: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石碑背面刻有黄兴的诗句:
能争汉上为先着,此复神州第一功。
朱德诗碑、董必武诗碑 位于黄鹤楼以东,在武昌蛇山中部南坡的首义园区内。1995年在首义公园内修建了纪念孙中山和黄兴指挥武昌首义成功的两座碑亭,西面亭位于首义群雕和总理孙中山纪念碑之间,坐南朝北,为八柱多边形圆顶建筑,用花岗岩砌成,亭中央矗立一座大型青石碑,正面刻有朱德为纪念辛亥首义五十年所作的诗:
同盟领袖是中山,清帝推翻民有权。
起义武昌全国应,扫除封建几千年。
石碑背面刻有董必武为纪念辛亥首义五十年所作的诗:
倏忽经过五十年,盈虚消息迹斑斑。
清朝帝国龙旗号,投与江流逝不还。
小石泉 位于蛇山南坡,镌刻在龙华寺背后山坡上。江夏县志记载:“蛇山南坡有崖如壁,崖下有小潭,水甘清冽,此即小石泉。”摩崖高144厘米,宽144厘米。现在,小石泉三字只剩下“石”字的一半和完整的“泉”字,落款只剩下“……五月十日……郑”,其潭水已干涸。
小罗浮 位于蛇山南坡,镌刻在烈士祠背后山坡上。“小罗浮”摩崖前有小水塘,摩崖书体为魏碑,长250厘米、高80厘米。“小罗浮”三字刻工深峻,每字字径高63厘米、宽43厘米。右侧有“民国二十六年三月”的上款,左侧有“程文勋题”的下款。程文勋,1935年曾任武昌市政筹备处处长。
罗浮山在今广东博罗县东江之滨,道教称其为第七洞天与第三十四福地。民国二十六年(1937)三月,广东文人程文勋特在蛇山南坡制作了“小罗浮”摩崖石刻,寓江南蛇山有岭南罗浮山之意境。
梅岭 镌刻在蛇山南坡西端,书体为魏碑,与“小罗浮”书风相近。宽80厘米、高150厘米。“梅岭”两字,字径40厘米。此二字一说是程文勋所题;一说是程文勋的同事或朋友中的江西文人所题。其理由是:道教胜地“梅岭”在江西南昌,原名叫“飞鸿山”。相传在西汉时,南昌尉梅福曾弃官在飞鸿山修道,故飞鸿山后被人称为梅岭。现在“梅岭”二字保存完好,两边没有发现其他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