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四章 雕塑艺术
第四章 雕塑艺术 第 x 页
第四章 雕塑艺术
第一节 雕塑
《黄鹤归来》铜雕 位于黄鹤楼以西50米的正面台阶前的岩石之上,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龟、蛇正驮着双鹤奋力向上,而两只亭亭玉立的黄鹤则脚踏龟、蛇俯瞰人间。
《黄鹤归来》表现古代神话传说。相传古时大禹治水,感动玉帝,玉帝派龟、蛇二将协助,为镇江患,龟、蛇隔江对峙变为两座大山,形成“龟蛇锁大江”之势,从此水患平息,民众安居乐业。两只仙鹤则表示黄鹤归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龟、鹤都是长寿的图腾,正所谓“龟鹤遐龄”“神龟寿鹤龄延年”。
铜雕高5.1米,重3.8吨,系纯黄铜铸成。其雕刻工艺精致,造型生动,栩栩如生。1997年,该铜雕被制成模型,作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庆祝香港回归所赠礼品,存于香港特别行政区。
《黄鹤归来》铜雕为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刘政德、李政文创作。
千年吉祥钟与古铜顶 该组合景点位于黄鹤楼正东90余米,白云阁以西180余米处,由高踞平台上的千年吉祥钟亭及于大台阶中的清同治楼古铜顶组成。千年吉祥钟是为迎接千禧年到来而修建的。千年吉祥钟和古铜顶之间的台阶上种植有“千禧”字样的植物,将它们有机衔接。
千年吉祥钟口径2.8米,高4.5米,重21吨(象征21世纪)。钟体为铜合金,含2.1公斤黄金,8.4公斤白银,是明朝永乐大钟后我国最大的铜钟。钟面铸有武汉三千多年历史的图案和展望新千年的铭文(旁边石刻上刻有放大后的铭文)。钟亭平面尺寸8米×8米,高11米,由4根大柱支撑,顶部采用构架方式搭建而成,形同冠冕。构架根据湖北曾侯乙楚墓的编钟架演变为三层,由平面式演变为立体式,立意古远而造型新颖。
武汉千年吉祥钟铭文
公元一九九九年,岁次己卯,千载重周。我武汉市人民政府聚三楚精金,求举国良冶,以三千五百年历史为范,取七百二十万民心为声,铸此洪钟于黄鹤楼畔。与五洲共迓世纪之晨,破千年之晓。并祝人民江山如金之固,如磐之坚。
维我武汉,中国名城。坐拥荆楚要地,优居华夏腹心。远自新石器时代,武昌放鹰台即有先民繁衍生息。殷商辟为南土,于黄陂筑盘龙城。自楚国熊渠开疆东拓,武汉遂入楚域。秦时辖属南郡。汉代称江夏郡沙羡县。三国孙权筑夏口城,武汉更为兵家所必争。南朝以迄于宋,武昌迭为郢州、鄂州治所。隋大业间,江夏、汉阳各具规模,武汉有双城夹江之势。盛唐民丰物阜,鄂州渐成舟车四达之东南巨镇。及至宋代,干戈鼎沸,胡马长驱。岳飞设帅府于江夏,北望中原,屡挫金兵。元朝置湖广行省。俟反元烽火大炽,徐寿辉、陈友谅先后以汉阳、江夏为都。明成化初,汉水改道由龟山之北入江,自此汉口从汉阳析出。明末至清,终因九省通衢之利而居四大名镇之首。武汉也成三镇鼎立之局。
武汉八千平方公里明山秀水自古为人文鼎盛之地。屈原瘁心忧国,行吟泽畔,留下千古绝唱。伯牙毁琴谢知音,传为百代佳话。祢衡有汉阳鹦鹉之赋,李白有江城梅花之作,崔颢白云黄鹤之名篇推为唐律之首。韵士书家,文光墨宝,流风余绪,一脉长存。
由古入近,西力东渐。兵连祸结,国病民疡。然而随汉口开埠,三镇新型工商蔚起,现代学堂勃兴。武汉迅速发展为中国近代大都市,并成风云际会之时代舞台。一九一一年武昌首义,举国景从,帝制终结,共和肇始。此后北伐军兴,武汉旋为国民政府之首都。抗日战争爆发,保卫大武汉之役气薄云天。几多前贤先哲不胜追念,无数忠魂义魄与日月并明。
一九四九年五月,武汉历史开启新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神州移天换斗,武汉万象刷新。改革开放更带来三镇蒸蒸,百业腾腾。今日之武汉,江上长桥迭出,巨轮竞进。城区广厦摩天,立交匝地。看商旅如云,往来水陆空中。企业鳞集,遍布四境千乡。科教兴国,世称惟楚有才。几度战胜洪水,武汉人以同心合胆,御灾捍患而誉满九洲。
人间改岁,纪元晋千,四方献瑞,天慰民欣。此洪钟乃先人潜德幽光,丰功盛业,开百岁之华,结千秋之实。叩问历史,应答未来,我中华儿女闻此钟声,当自策自励,相与奋勉,勇展鹏程,雄飞于世。无忝于百代祖宗,无愧于后来子孙。江汉朝宗,其流汤汤。天地交泰,四海同光。钟鸣盛世,福泽家邦。中华崛起,祖国永昌。
武汉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
己卯之冬月张旭光奉书

(赵致真执笔,皮明庥、周笃文、冯天瑜、鲍时祥、郑佐训、张国光、洪源等参
加撰稿)

古铜顶为清同治楼屋顶的宝顶,系同治七年(1868)武昌府知府黄昌辅为重建黄鹤楼而下令铸造的。铜顶为青铜铸成,中空,顶高3.4米,底径1.8米,壁厚4厘米,重约2吨。顶分为三部分,上层为宝瓶攒关顶,中部为两个球体叠加形成的葫芦形,底部为莲花宝座型,造型优美。
光绪十年(1884)黄鹤楼遭火灾,仅遗留此铜顶,后长期遗弃在蛇山上。1958年,铜顶整体结构遭破坏;1981年,有窃贼将铜顶上部的小头锯下砸碎。两次遭劫致使这一黄鹤楼的历史见证物破损严重。1984年12月,武汉工艺研究所秦汉平、孔立敏、吴昌懋、熊水清承担了修复铜顶原貌的任务,在青山船厂的配合下,经过数月奋战,将铜顶小头铸造成功,并成功将新旧部件焊接成为整体,基本恢复了古铜顶的原貌。
为便于观赏和保护铜顶,修建了一座高1.5米、直径2米的圆柱形石台,专门放置铜顶;离石台1米处修砌了一圈雕花栏杆。这些石质构件与花岗岩大台阶结合成为有机的整体,很好的保护了古铜顶。
《崔颢题诗图》浮雕 在黄鹤楼以东118米、白云阁以西163米处,是一座石照壁形式的浮雕。图上雕绘着唐代诗人崔颢在云霞缭绕间,长袖飘逸、蛾冠博带、潇洒挺拔、运笔赋诗的形象,图的中央雕刻着他的千古名诗《黄鹤楼》
浮雕长12米,宽8.2米,浮雕画面为4米×8米。1990年6月竣工。浮雕选用四川越西黑沙石和湖南长沙花岗石,显得古朴典雅、庄重大方。浮雕画面由四川省雕塑艺术学院赵树同设计,画面中七律《黄鹤楼》全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书写。
《九九归鹤图》浮雕 位于公园白龙池边,在黄鹤楼东南240米、白云阁西南85米处,是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
浮雕依山势呈不等距Z形,全长38.4米,高4.8米,总面积达184.32平方米,总重量约240吨,由343块长宽各为80厘米、厚30厘米的枣红色花岗石镶嵌拼接组成。整个雕塑呈红色,99只仙鹤呈现着不同的舞姿,或栖,或舞,或鸣,或戏,或翔,无一重复,和谐地分布在松、竹、梅、灵芝、流水、岩石、云霞中,象征黄鹤归来的各种姿态。在99只个体仙鹤之外,加上神仙驾驭的黄鹤,共有100只。现代黄鹤楼的建成,距同治楼被毁的时间,恰好100年。故100只仙鹤图,表示“黄鹤百年归”的寓意。“归鹤”二字系雕塑家刘开渠题写。
浮雕从1987年开始酝酿到最后竣工,历时四年,由四川省雕塑艺术院的教授赵树同、任义伯和毛会建创作并施工。所用枣红色花岗岩均采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4800米的高山上,该石又称喜德红,其硬度极高。雕塑中运用了高浮雕、浅浮雕和透雕等不同的雕刻手法,百只仙鹤神态逼真,栩栩如生。
岳飞铜雕 位于黄鹤楼以东612米处、白云阁以东338米处,与石牌坊群毗邻。整座铜雕高8米,岳飞像净高6.3米,重16吨,塑像耗铜14吨多。岳飞扶马挺立、双目炯炯,远眺前方;战马前蹄刨地,俯首挺颈,不甘闲立之态。由湖北美术院傅中望、陈育村和湖北美术学院孙绍群、项金国创作,武昌造船厂第二铸造分厂铸造。铜雕背后,一座长达25.6米的青石浮雕,再现了岳家军驰骋征战的场面。浮雕上镌刻有岳飞书《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手迹。铜雕旁边矗立一方岳飞手迹“还我河山”石刻。该浮雕由湖北美术学院陈人钰、郭雪、李江创作,四川省蓬溪县星花石雕厂承建。
《米芾拜石》铜雕 位于黄鹤楼正东偏南130米、白云阁西南151米处,作为奇石馆组成部分,在南区奇石馆旁,与《崔颢题诗图》浮雕、搁笔亭等景点毗邻。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世称米南宫。祖籍太原,后徙湖北襄阳,晚居江苏镇江。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书画自成一家,且精于鉴别。其行、草书博取前人所长,能自出新意,格调超迈,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评,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米芾拜石的典故源于世人传说:初于无为州有巨石奇丑,芾见大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因此,米芾又有“石痴”之美名,一生多蓄奇石。《米芾拜石》铜雕就是根据这一典故创作的。该铜雕高2米,重1吨有余,青铜质。雕像刻画出“石痴”米芾拜石如爱子的神态,雕刻手法既生动细腻,又粗犷抽象。铜像所拜之石是从安徽运来的“灵璧石”,高约3.5米,重4吨。
该铜雕为湖北美术学院项金国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