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第五节 新楼雄姿
第五节 新楼雄姿 第 x 页
第五节 新楼雄姿
1985年6月10日9时,黄鹤楼重建落成典礼在新黄鹤楼前隆重举行。省、市党政领导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负责人以及群众代表2000余人参加庆典。武汉市人民政府市长吴官正代表中共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讲话。随后,常务副市长王杰在欢庆的鼓乐、鞭炮声中,用系有红绸带的钥匙打开黄鹤楼的大门。6月11日,黄鹤楼正式对外接待游客,作为武汉市标志性建筑,成为文化旅游胜地。10月,国家主席李先念到刚落成的黄鹤楼游览。
新落成的黄鹤楼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它坐落在海拔高度为61.7米的蛇山顶,基座为三层花岗岩平台,四周有石雕栏围护。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楼体四望一,如建筑平面为折角正方形,建筑面积共计3219平方米。整座楼层层有飞檐,每层飞檐有12个翘角。72根圆柱拔地而起,宛如磐石,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展翅腾飞,呈现出飞动、挺拔的动态美。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正与“黄鹤”之色相同。其他梁柱门窗则饰以赭红油漆,配以檐下淡雅的青绿彩画。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既色彩绚丽,又雄奇多姿。
楼的造型分上、中、下三段处理。第一段是底层,长宽各30米,层高12.3米,其间6米高处为跑马廊及接待厅。四周以宽大的抱厦(门廊)环绕,门廊宽3米。二、三、四层是第二段,它直通向上,不作“收分”(即逐层收缩),每层长宽各22米,二层高7.1米,三、四层各高6.6米,至五层楼面处高程为32.6米。第三段是顶层,长宽各18米,顶部空间为水箱间和电梯机房。各层都设有大厅、回廊,不仅可供游人凭栏远眺,而且使高大的楼体更显轻盈灵活。
屋顶直接取用清楼形制:“攒尖顶”上托着葫芦形的宝顶。基座为荷叶边式样,中部宛如宝葫芦。顶端的红色球形航空障碍灯直径0.8米。楼顶以中央的“攒尖顶”为核心,四面各突起一座“歇山顶”的骑楼。骑楼下的两块博风板之间,分别悬挂一大匾。每块匾长5.5米,宽2.7米。正面(西面)的一块正对长江,遒劲有力的“黄鹤楼”3字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舒同的手迹。南面的“南维高拱”4字为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原名誉主席李尔重所写。东面原为“远举云中”,今改为“楚天极目”4字,由辛亥革命老人喻育之所书。北面的“北斗平临”4字则为水利工程专家陶述曾所写。全楼五顶并立,主次分明。屋顶轮廓高低错落,跌宕有序,与楼体浑然一气。
楼的檐角均向上挑起,形成层层飞檐。每层屋脊上装饰着造型奇特的“鱼尾”。屋角下雕刻着别具一格的“龙头”。每个飞檐翘角下悬着铜铃。铃高33厘米,直径22厘米,重约10公斤。铃锤上带有四面风叶,风起铃动,玉音悠远。
飞檐下面,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斗栱和撑栱。斗栱即檐下成朵、突起的装饰物,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构件,向人们述说着黄鹤楼历史的悠久;撑栱即柱端与挑梁之间的支木,它是楚地民间建筑中习用的结构装饰手法,展示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沿着石梯,登上平台,走过护栏,便来到黄鹤楼的底层。正面(西面)大门正上方的大匾上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赵朴初书写的“气吞云梦”4字。匾长3.5米,宽1.5米。门两边的圆柱上挂有一副木刻楹联。楹联由原南京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刘海粟撰书:
由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瀛来眼底;
登斯楼,览斯景,怒江劈峡,画中天地壮人间。
沿着底层的门廊来到楼的南门。大门上方的门匾上是原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亮书写的“势连衡岳”4字。
门两旁的楹联为湖北大学教授朱祖延撰,朱乃正书:
飞阁出重霄,环顾三楚风云,顿觉诗情来眼底;
名城留胜迹,相迎五洲宾客,常怀友谊话楼头。
东面入口处的门匾上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方毅书写的“帘卷乾坤”4字。
门前的楹联由原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关山月撰书:
龟伏蛇盘,对唱大江东去也;
天高地阔,且看黄鹤再来兮。
北门门匾上是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邓少峰书写的“云横九派”4字。门前楹联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黄苗子书写:
鹤舞帆飞,两水浪开东海日;
楼成景换,五洲客醉楚天春。
推开钢制格扇大门,走进一楼大厅。大厅内分前、后两厅。前厅宽22米,深14米,高12米。地面用花岗岩麻石镶铺。空中高挂着两个长1.7米,每方宽0.9米,绘有松鹤图案的六方型宫灯。顶上装有彩色藻井,绘有鹤形图案,显得古香古色、五彩斑斓。厅内16根圆柱直通楼顶。前面正中的两根柱子上挂着一副长达7米,由清代符秉忠撰、原中央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吴作人书的名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前厅正面的厅壁上是一幅大型陶版壁画,名为《白云黄鹤》。壁画高9米,宽6米,由756块彩色陶版镶嵌而成。画面分为天上、人间两部分。天上,仙人竹笛横吹、驾鹤腾飞;人间,众人载歌载舞,欢聚黄鹤楼前。楼前是郁郁葱葱的林木,四周有大片的白云缭绕,背后是滔滔江水。整幅画面呈现出欢乐、浪漫的意境。壁画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周令钊精心创作,宜昌陶瓷厂烧制,展示了黄鹤楼的设计者为一楼大厅确定的艺术主题——“神话”。
一层楼的后厅较小,宽10米,深4米。两根大柱上挂着由清代宋荦撰、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王遐举书写的对联: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去,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厅壁正中的上方挂着一块大匾,上面是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周华琴书写的“水光山色”4字。匾的下边是一幅木刻《黄鹤楼》,介绍了黄鹤楼的古今兴废史。木刻的解说词文字简洁,由武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德琳书写:
黄鹤楼是蜚声中外的名胜,它屹立在蛇山原黄鹄矾头。登楼远眺,气势雄伟;俯瞰江流,景色壮丽,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始建于吴黄武二年(223),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当时建楼仅作为军事瞭望和指挥之用,后随朝代更迭,形势变迁,逐步成为游憩之所和形制完美的游览胜地。
黄鹤楼名的由来,因楼建在黄鹄矶(古“鹄”与“鹤”通义)上,因地名楼,故而得名。
黄鹤楼兴废沿革、损毁重修的情况,在宋以前已无史料可考。宋代黄鹤楼,诗文碑刻记载是濒临大江、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但毁于何时、尚无考证;明代黄鹤楼史书记载毁建七次,最早建于明洪武年间,最后毁于崇祯时期;清代黄鹤楼毁建六次,最后于光绪十年(1884)被火焚毁。那次大火,楼内文物荡然无存。黄鹤何年去不归。整整一百年,人们迫切期望黄鹤楼重建。
人民政府顺民意,适国情,重视保护名胜古迹。1980年7月,国家拨款,群英集智,重建黄鹤楼。今天,一座高标巍峨、宏伟精湛的黄鹤楼矗立在蛇山之巅。黄鹤归来,江山增色,登高览胜,情溢胸怀。
三楚风云传盛事,千古江山独此楼。
一层楼前、后厅之间设有电梯间。两部电梯一次可载送24人直达顶层。电梯间的两侧是楼梯,供游客步行上下。
从一层楼顺梯往上,便来到一、二层之间的夹层。绕着夹层前厅的是一个跑马廊,其南北两侧原为黄鹤楼文献、书画陈列室,现为香币、玉石、书画等工艺品的经营部。南面陈列室门前的楹联由当代诗人洪源撰、上海书法家钱君匋书:万古河山,胜迹常留,叹百年时运维艰,三楚名楼曾付火;
千秋邦国,韶华永驻,看一代英雄谋略,九霄仙鹤又乘风。
北面陈列室门前的楹联由清代濮文彬撰、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常务理事刘炳森书:亭畔驻仙车。忆黄鹤来时,铁笛一声惊世梦;
矶头留圣迹。看白云深处,梅花数点引清风。
跑马廊的西侧是主楼管理办公室。门前楹联由清代刘维桢撰、香港书画家赵少昂书:
襟江带湖,撑天拔地,喜者番古迹重新,独当半壁;
望云招鹤,载酒题诗,愿从此斯楼无恙,永镇中流。
沿跑马廊到后厅,夹层的东面是来宾接待室。室内面积约32.5平方米(5.7米×5.7米)。黑色大理石地面上铺有红色地毯,四周摆放着一圈红木茶几、靠椅。墙壁上的一幅壁画长10米、宽1.5米,画名《辛氏酒家》。它重现了黄鹤楼起源的古老神话传说。壁画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戴士和创作、绘制。
黄鹤楼第二层楼大厅的艺术主题是“建筑史话”。大厅南北两侧分别陈列宋、清黄鹤楼仿制模型,模型周围设置8块电子屏,集中展示黄鹤楼历史样貌。正中的墙面上镶嵌着崇阳县出产的大幅青石板。石板上镌刻着唐代阎伯瑾撰、当代书法家王遐举书、陈继祥和安志友雕刻的《黄鹤楼记》,记载了唐代黄鹤楼的历史风貌。
在石刻《黄鹤楼记》的两侧,各有一幅仿汉代瓷嵌壁画,画面古朴凝重。右边的一幅为《孙权筑城》,以工匠背石登山的画面,再现了三国时孙权率军在临江负险的黄鹄矶上筑城建楼,以瞭望江面敌情的历史场景。左边的一幅为《周瑜设宴》,描绘了周瑜为讨还荆州在黄鹤楼设宴,企图谋害刘备,而诸葛亮神机妙算帮助刘备脱险的古老传说。两幅壁画均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景波创作。《黄鹤楼记》下方长卷上记录着《黄鹤楼历史概述》《黄鹤楼古风地图》 《黄鹄矶简介》
黄鹤楼第三层楼大厅正面是一幅大型陶瓷壁画《人文荟萃》。它是三幅相连的绣像组画,描绘了唐宋时期13位文化名人的潇洒风姿,并选录他们歌咏黄鹤楼的诗词为题款,分别题写在画像的旁边。壁画图文并茂,人物如真人般大小,形象栩栩如生,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华其敏创作,山东淄博陶瓷厂烧制。它表现了这一层楼大厅的“人文”艺术主题。
13位诗人从左至右,其姓名与诗词分别是:
杜牧:黄鹤楼前春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
白居易:江边黄鹤古时楼,劳置华筵待我游。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
刘禹锡: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王维: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满滩头。贾岛: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顾况:黄鹄徘徊故人别,离壶酒尽清丝绝。绿屿没余烟,白沙连晓月。
宋之问:清江浮暖日,黄鹤弄晴烟。
岳飞: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陆游: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范成大: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飞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
厅前立柱上的楹联为清代王镇藩撰、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常务理事陈大羽书:形势出重霄。看江汉交流,龟蛇拱秀。爽心豁目,好消受明月清风。更四顾无边,尽教北瞻岘首,东望雪堂,西控岳阳,南凌滕阁;
沧桑经几劫。举名公宴集,词客登临。感古怀今,都付与白云夕照。溯千年以往,只数笛弄费祎,酒贳吕祖,诗题崔颢,笔搁青莲。
黄鹤楼第四层楼的大厅是接待厅。黑色大理石地面上铺着红色地毯,空中悬挂着12盏仿古宫灯。正面居中的厅壁上挂着《古黄鹤楼》挂毯,沿壁摆放着红木案、椅。厅前的大匾上是书法家曹立庵书写的李白诗句“长江万里情”5字,四周悬挂着启功、沈鹏、范曾等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共50余幅。大厅以仿古雕花格扇和红木屏风相间隔,厅内还备有案台和文房四宝,可供游客即兴赋诗题词、泼墨作画。整个大厅布置得古香古色、文雅备至,表现了黄鹤楼设计者为此层楼大厅确定的“传统”艺术主题。
黄鹤楼的第五层楼是全楼的顶层。大厅空间高敞,天花、藻井金碧辉煌。厅前圆柱上的楹联由清代萨迎阿撰、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沙孟海书: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大厅四周是直接绘于壁上的大型壁画《江天浩瀚》,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楼家本创作。壁画共10幅,面积90余平方米,全部采用金碧重彩绘画技法精心绘制而成。正中壁上的3幅是组画的中心,分别描绘了长江的古老文化、汹涌波涛和黄鹤楼的兴废变迁。其他7幅绕大厅一周,分别表现的主题是:江河源头,上游浪泻,三峡至美,黄庐仙幻,洞太烟波,东流沧海,大洋黄鹤。10幅壁画从大禹治水、屈原行吟到李白醉酒、岳飞抗金……完整地表现了万里长江的自然与人文风采,体现了这一层楼大厅所内涵的艺术主题——“永存”。
大厅的四门两侧都挂有楹联。
西门楹联为清代方维新撰、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书:
对江楼阁参天立;
全楚山河缩地来。
南门楹联为清代何元恺撰、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费新我书:
临高台而极目,看大别垂杨,郎官春草,凤凰远岫,鹦鹉芳洲,写不尽万家烟景,更兼着帆随岸转,汉接天回。想仙人弭节归来,邂逅相逢应顾笑;
沥浊酒以抒怀,问陶公战舰,庾令胡床,白石词锋,青莲彩笔,又谁知千载英雄,都付与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剩我辈当歌痛饮,苍茫独立自吟诗。
东门楹联为原武汉画院名誉院长闻钧天撰、原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赖少其书:灯月欲扶人,更上琼楼,酒胆生芒,茶肝慰渴,且重论汉鹤唐诗,屈子忧离乡国恸;
云霞迎曙旭,只研朱墨,眉痕蕴黛,波练凝辉,好共写蜀峰吴甸,天门中断楚江开。
北门楹联为清代罗群英撰、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秘书长刘艺书:
远望认蟾宫,绮窗八面风云幻;
重来攀鹄岭,长笛一声天地空。
大厅四周有外廊回绕,游客可四面凭栏远眺。此时,大江滔滔,龟蛇葱笼,高楼林立,车辆如流,江山如画,尽收眼底。叹古思今,令人浮想联翩、思绪万千。2009年,黄鹤楼荣获“建国60周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