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1451-0917c.png
  智譬则巧也  一节     杨名时

  申言智与圣之义而知至圣之独全乎智也夫智之所
及者精斯圣之所成者大孔子所以独为圣之时者观
于射者之事而知之矣且夫圣之得名由乎其终而定
之也而所以审端于始者实有以自定其规模而为后
此之所不能易此观圣者当独见其微而入道之方即
存乎此也今论孔子之智与圣犹声振之始终乎条理
抑犹未足以尽智与圣之说也智也者本其天资之明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1451-0917d.png
睿以极深而研几观万物之理于身而性命之原以得
定万事之极于心而归往之途以正盖举圣之所以成
终者已于此决然而无所疑非天下之至精何足以与
于此取而譬之则巧也圣也者用其禀质之刚健以任
重而行远仁至义尽行足以合撰于神明礼中乐和道
足以为法于古今盖即智之所以成始者能有以造之
而臻其域殆天下之至勇为足以与于此取而譬之则
力也天下一事而巧力备焉者惟射为然今有射于百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1451-0918a.png
步之外不惟至之而又有以中之者就其至而言固中
者之至也然此犹得归诸力之所为也凡天下之射焉
而能至者岂其遂远逊之乎若就其中而言虽亦即至
者之中也然此则不得归诸力之所为矣凡天下之射
焉而能至者宁能不共让之乎夫使有命中之具而力
不足以至之则终无以著其奇不知射固鲜有能中而
不至者也如其无命中之能而力仅足以至之究将何
以神其技是故射正难乎至焉而克中者也孔子之智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1451-0918b.png
之足以成其圣也亦犹是焉而已矣夫三子亦非无智
者然视之孔子则不足智既不足则其所谓圣亦宁足
拟于孔子哉此有志于圣人者不可不知所先也若夫
行以知为先而知又以诚为本此则进德之始事知之
尽则行之至而行之熟则知将益精此又成德之终事


  惟其知之至是以行之尽他人用力侧注未免著迹
惟此如题安顿而圣智兼备巧力俱全自然融洽文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1451-0918c.png
亦纯洁无疵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1451-0918d.png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1451-0919a.png
  北宫锜问曰  一章     陶元淳

  班爵禄之略公而有制者也夫爵禄之有差等也先王
以是公天下而诸侯不便也虽孟氏能言之然亦略矣
盖昔先王之治天下也欲天下之同其利而不以自私
恶天下之争其利而折以法度是故有爵禄即有等差
所为奉天之道因地之宜而治其人民定其国家者未
尝不详且明也至于后而纷然矣始之所以总壹统类
者以其有等差也继之所以焚弃典籍者亦以其有等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1451-0919b.png
差也如北宫锜之徒详略俱无所考矣然而孟子则尝
闻之生人之多欲也贱者欲贵贫者欲富凡在人情之
中者先王弗禁也夫岂独弗之禁吾贵为天子富有天
下而使天下有不得其平之憾于吾心有戚然者矣且
其材力有大小志量有广狭虽尽满其欲固易给耳故
酌之为等焉酌之为差焉自天子而下有递及之施无
不及之患而后天下各得其欲而止生人之纵欲也贵
者尤欲贵富者尤欲富凡在人情之外者先王深恶也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1451-0919c.png
夫岂独深其恶吾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视天下有互
相残贼之形于吾心尤有戚然者矣且其机智足以相
驾驭勇力足以相攻取欲尽满其欲又甚危耳故限之
为等焉限之为差焉自天子而下有及量之施无过量
之事而后天下又各制其欲而止故天子公侯伯子男
之等有五而其受地则有千里百里与七十五十之差
降而附庸又其微者矣君卿大夫士之等有六而其受
地则有视侯视伯视子男与十倍三倍二倍一倍之差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1451-0919d.png
降而庶人在官则又准于农矣论者谓天下之众势均
力敌则有以相制而莫敢先动今人情不肯相下而又
从而等差之强者有兼并之资而弱者亦无引分之志
是教之争也然而造物不齐之数固非人之所能为矣
夫天下无主则乱今民既有主而虑其莫肯相下势将
降天子为匹夫是大乱之道也故有等差而天下乃安
论者谓天下之势罢侯置守则不至相抗而群奉一尊
今周家不废封建而但从而等差之强者擅山海之利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1451-0920a.png
弱者亦有甲兵之用是争之资也然历代建置之国固
非后之所能尽矣夫天道穷则必变当周之初势未极
而尽夺之则其乱当不俟今日也故但为等差而天下
亦安夫均之不可废之不能先王已有无可如何之势
然则诸侯之患岂至今日始知哉

  人情之中人情之外二意不漏不支恰该括得题中
义蕴后半以封建论作反衬惜有不能自畅其说处
而文自超拔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1451-0920b.png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1451-0920c.png
  天子之卿  一节      祝翼权

  班禄者内同于外公天下之心为之也盖卿大夫士与
侯伯子男为天子臣无异也臣爵等故受地亦等宁有
私于其间哉昔周之为封建也既命外藩即置内辅爵
异其名而禄同其实使内外之臣分协则情安情安则
势固要本此大公者以联为一体而重内轻外之议未
足语于当年立制之心也九州之城既与公侯伯子男
共之而班禄于畿内则何如乎说者曰周初众建五侯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1451-0920d.png
九伯罗列天下天子恐雄藩负固故复有九卿二十七
大夫八十一元士优其秩而厚其权以尊天下而戢群
辟焉若然是示外臣以私也夫示外臣以私则班禄内
臣亦安得比而同之哉乃其受地之视侯视伯视子男
此何以称焉曰此正周先王公天下之心也盖天子家
四海而君万邦自内廷寮寀外讫同异姓之君长天子
视之同焉臣也原未尝以卿大夫士而内之以侯伯子
男而外之也当夫周室西兴旦奭分陜是内之卿士可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1451-0921a.png
以外之侯伯任之矣洎乎周室东迁晋郑夹辅是外之
侯伯可以内之卿士用之矣夫然而天子之待卿大夫
士又何必舍此公侯伯子男者而别示以私也哉爵可
异则异之以位等而下焉不嫌屈也禄可同则同之以
地等而上焉不嫌抗也此视侯视伯视子男之制所由
起也于是有以安卿大夫士之心焉身居天子左右不
获出操统驭之权其势亲而不尊等之以侯伯子男尊
之也皇畿土田皆若有各君其国之势使知天子遇我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1451-0921b.png
实与桓谷蒲躬有同贵也所以绝内臣觖望之私也于
是并有以安侯伯子男之心焉职任天子蕃宣不获入
参宰执之列其势尊而不亲等之于卿大夫士亲之也
薄海封疆尽同此上事其主之赐使知天子遇我实与
股肱耳目为一体也所以杜外臣猜嫌之渐也夫卿大
夫士之心安侯伯子男之心亦安先王封建之初心当
如是止矣若夫以内制外以重驭轻此亦法制之善势
使然耳先王何庸心哉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1451-0921c.png
  议论正当笔力明爽无封建论权谋谲诈之私故为
得之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1451-0921d.png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1451-0922a.png
  敢问交际何心也  一章   吴启昆

  以交际为用世之心大贤之善于学圣也盖交际弗却
无非为用世计耳观孔子于鲁卫而其心可见已又何
疑于孟子且圣贤无不忧道之心即无不爱礼之心而要
其所以爱者不在乎严以峻其防而在宽以通其变礼
行即道行也然则交际又可却乎哉心不忍遗世独善
则傲物非所以为高复不能交泰大行则绝人愈无以
自处故章问交际何心而孟子直槩之以恭岂非以尊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1451-0922b.png
者之赐有不容以不恭承之者乎何者彼固以道来以
礼来也而必以他辞无受却道乎却礼乎揆之不为已
甚之义吾知孔子断不出此若明知礼道之可爱必为
穷究其根株明知举世之皆然必为丑诋其本末则有
以取民非义而竟当之以禦人之盗者是即善其礼际
而且欲比而诛之吾不知今之仕者将于何侯之廷托
足乎殊不知孔子有猎较之权宜则必有受赐之交际
正不得疑其委蛇从容为非事道也以猎较论则先簿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1451-0922c.png
正祭器其易俗必以渐以事道论则兆足以行而不行
其去国必以需虽未尝终三年淹而亦未尝执一途断
不然见可行可际可公养之仕周旋于桓子灵公孝公
之间何若是其惓惓哉然后知圣人之心无非以道卜
也东周可作何故来文衣驷马之奸富教可期谁料有
在戚登台之衅至使栖皇道路与游说齐梁者同迹馈
豚往拜与币交必报者同意而顾犹执今之诸侯周内
之以康诰之律则谁复有交以道接以礼者乎吾恐兆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1451-0922d.png
亦从此绝矣

  从横穿贯未尝不按部就班几可与顾泾阳作并驾
齐驱矣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1451-0923a.png
  孔子先簿正祭器  二句   潘宗洛

  观圣人之所正其道立矣夫正祭器者不充以四方之
食则猎较将焉用之此孔子所以善为道也且君子未
有当更化而不更化者也但人心已习而安之而我遽
欲易其所安而予之以所不习得乎惟先定其规模而
后从事焉则无更化之名而固已有更化之实于此可
以知猎较为事道矣吾尝读车攻之诗考分禽之事盖
上杀以供祭祀中杀以御宾客下杀以供君膳故其七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1451-0923b.png
章曰大庖不盈言不多属于君庖而有以奉东都之祭
也后世将祭则猎或者自此昉乎今徒欲罢猎较而彼
方托诸祭而无以解于众也抑知惟天子中兴列侯初
附故一以讲威武一以示诚敬耳岂三庙以下所致祭
于先人者必以备物为仪而以四方之食是供哉然而
孔子不明言也亦不遽革也第先取簿书以正祭器而
笾之数凡几豆之数凡几皆有不可损益者焉因不以
四方之食供簿正而实于笾者为何实于豆者为何皆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1451-0923c.png
有不容易置者焉由此观之彼有谓祭取备物苟有可
荐莫不咸在者非古之制也夫祭事莫详于诗之颂周
颂三十一篇多歌祖宗之积累而所藉以右享者不过
曰维羊维牛而已所将以洽礼者不过曰为酒为醴而
已原其意皆取民力之普存以荐馨香而无谗慝外此
惟漆沮多鱼时取以为献耳至于岐阳之地不乏小豝
大兕之饶而未闻槩登于祭器或不欲以从禽所获戚
我先王也即以鲁言之鲁颂四篇终美閟宫之有侐而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1451-0923d.png
于皇祖后稷则必享以骍牺焉于周公群公则有白牡
骍刚焉当其时惟取备腯之咸有以示蕃滋而不瘯蠡
外此惟毛炰胾羹间列于大房耳至于泮水之滨宁采
蘋蘩芹藻之菜而未闻罗置于四方或不欲以难继之
物烦尔虞人也孔子盖早为酌之于古准之于今其必
供者则存之其不必供者则汰之斯器正而食亦正矣
异日鲁人虽欲驰骋于郊原而较所得之众寡夫独何
名耶所谓无更化之名有更化之实者此也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1451-0924a.png
  局段与仲尼之徒二句略同点染引證处亦似之若
按之古典礼则俎实豆实多用腊物后二比云云亦
时文好看语耳可知学者流览五经必当深求其义
类也其文则非时士所易及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1451-0924b.png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1451-0924c.png
  富岁子弟多赖  一章    李光地

  究言才之无不善所以终性善之说也甚矣人之才无
以异于圣人也以官体徵之可知矣于性何疑乎且夫
气质之说足以别异万物使不与人同类而不能别异
斯人使不与圣人同类也何则物之生或体不全焉或
所好嗜与人绝远焉是之谓得形气之偏而性随以异
今夫人赋形禀气无殊也则降才无殊也其种类同故
也苟以陷溺其心为才之罪不观富岁凶岁之子弟乎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1451-0924d.png
不观肥硗燥湿勤窳之麰麦乎无亦所养之殊乎抑以
为类之异也是故自足言之而天下之足相似也自其
口耳目之好言之而天下口耳目之好相似也夫犬马
之性所不得与人齐者形气牿于外而性变于中今使
加犬马之足以履屦使易牙和味而进之侑之以师旷
之声陈之以子都之姣吾知其踣顿自绝不与人共其
嗜好决也如是而曰心之然否不与人同吾亦曰心之
然否不与人同也今天下足相似也人之有四端犹其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1451-0925a.png
有四体也口耳目嗜好相似也人五官之有心犹其有
口耳目也岂其体同而性异乎岂其口耳目之好同而
心之好异乎易牙圣于饮食者不过先得我口之嗜曾
是与我同类之圣而非先得我心之所同然乎由此言
之刍豢之悦不殊于易牙理义之悦不殊于圣人其致
一也夫我之去圣人远矣谓降才之异理或不诬虽然
圣人人也我亦人也其类同则其心同其性同才虽异
非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奈何归罪于此而坐失其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1451-0925b.png
本然之同哉

  禽兽不独性与人殊气质亦与人殊乃前儒未发之
覆故言皆警切不独中幅飞腾得周末诸子之逸宕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1451-0925c.png
  有天爵者  二节      徐春溶(墨)

  分爵于天人之殊则惟古人能审所修矣盖爵虽分天
与人而惟得天者无所求于人亦惟得天者无所遗于
人也古人其知此哉今夫圣人之以爵驭天下也非使
天下竞于功名之路也盖将明上天生人之意于帝王
砺世磨钝之中乃其途一开而人心之趋益分则圣人
承天之意与砺世之旨俱微而不可复见是故不列其
由来之名无以正天下之趋也不著其自致之效无以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1451-0925d.png
易天下之志也夫人亦知有爵之说乎人知爵之制于
帝王也不知帝王之爵孰为制之盖浚明亮采以是报
天下道德之功然非帝王之意而维皇阴骘下民之意
也则人实不能与天分功矣人知爵之宰于时命也不
知时命又谁为宰之盖屯亨明晦以是识造物报德之
心然非造物之心而圣人正谊明道之心也则天亦不
能与人争遇矣盖爵有天有人孰为天爵则仁义忠信
乐善不倦者是有仁义忠信乐善之人于此使其出于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1451-0926a.png
王侯之躬贵矣使其不出于王侯而出于匹夫益贵矣
非贵匹夫也贵匹夫之授于天者奇故不假王侯而常
尊也此天爵也孰为人爵则公卿大夫者是有公卿大
夫之人于此使之受命于诸侯贵矣使之受命于天子
则益贵矣非贵天子也贵天子之受赐于天者厚故以
名位予人而益重也此人爵也是故君子之为道也内
以全其性命之精而外以明其淡漠之志夫岂知爵之
分天人也而为其术以相致隐以藏其心性之用而显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1451-0926b.png
以昌其天德之身夫岂以人爵之殊夫天爵也而纡其
途以自居盖古之人尝为之矣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
矣夫修之而遂从之乎修之而即从之无以处乎修之
而不必从之者也为从之而后修之乎为从之而乃修
之则何以处乎不从之而亦修之者也盖古人自有古
人之学不以天人为分观古人自有古人之心不以身
世为显晦然后知析天人而二之者君子所以正天下
功名之术合天人而一之者古人所以明吾儒义利之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1451-0926c.png
辨哉

  理正词雄沛然莫禦有如潮如海之观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1451-0926d.png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1451-0927a.png
  高子曰小弁  一章     张玉书

  以怨济孝之穷说诗者所宜知也盖处伦之变者惟怨
可以全仁孰谓小弁之诗不足语孝哉且从来家庭骨
肉之际未有径情处之者也况父子之亲根于天性乎
慈与孝相感匹夫亦勉为仁人慈与孝相违圣人曲全
其孺慕明此义以事亲则常可也变可也谈笑可也涕
泣亦可也昔宜臼以嫡子见废其传为之作诗以寤王
至今论者以为平王之得位也不能辞万世之口实何
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1451-0927b.png
也以其怼也其犹得为人子也赖有小弁之一诗何也
以其怨也固哉高子乃犹以怨疑之呜呼由高子之说
不等父子兄弟于越人而驱天下于不仁不止也今夫
六经之教大旨归仁而小雅之衰穷极斯怨天下幽忧
烦冤委曲难白之隐惟怨可以达之人主信讹甘谗口
舌难争之会惟怨可以回之故论其迹疑于亲而疏之
也似彰君父之过原其心实不忍疏而愈疏也务笃毛
里之仁不然平时积诚感悟既不能底亲于无过及不
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1451-0927c.png
幸有过复以一怨塞责是尚得为人子哉夫亲之过不
大亦不怨也彼龙漦召殃而宫寝之谗日炽非仅同不
察罪之申生投兔靡措而宗祊之托何人又难为不得
国之泰伯亲之过延及于宗庙社稷故亲亲之怨亦求
告白于先王先公而欲太子与凯风之七子同处得乎
所可惜者小弁之诗怨而太子固未尝怨也怨则未有
不慕者也骊山之祸千古未闻杀父之仇一旅莫问倘
以大圣人终身慕亲之义责平王我知其无所逃罪矣
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1451-0927d.png
呜呼岂非怨之不终以至此哉使古今之人子尽以虞
舜为法则当其始深山号泣无不可格之亲心决不至
有身遭放废之事及其后九庙烝尝无不克共之子职
更何至有终天隐痛之时其怨深者其仁至其仁至者
其孝大明乎此可与说诗已

  于大舜之怨慕体认真切故推论比方意义无不精
确必如此乃能摆落陈言自出机轴

卷十三 第 22a 页 WYG1451-0928a.png
  舜发于畎亩之中  二节   李光地

  历举古之兴于困者而推之以为天意焉盖自舜说以
下皆受大任于天者也庸讵知天之降之者必有所以
成之哉故孟子述之以励天下也曰天之于人也哲命
赋于其初明命鉴于其后而其中人事变化之不齐者
人以为气之为也非天意也然吾谓天之意实存乎其
间吾考古来之德业勋名赫赫于今者多矣然而舜之
未发则历山之耕夫也说之未举则傅野之胥靡也胶
卷十三 第 22b 页 WYG1451-0928b.png
鬲之未举则泽中之贾竖也夷吾孙叔百里或罪人衅
沐之馀或荒裔穷阎之士世俗嗟其先穷后通者遇之
幸君子以为屈极而伸者道之常然吾以为皆知天之
未至者也天之笃生之也厚故其所以玉而成也深天
之简畀之也隆故其所以试诸艰也备劳苦穷困是天
之重待圣贤也德修业进是圣贤之善承天也故不特
近世功名之徒穷而自奋而帝臣王佐之材亦若假灵
于冥默者以是知天命之性堕于气质之中虽上知亦
卷十三 第 23a 页 WYG1451-0928c.png
必变动而光明不特叔季遭遇之难士多侧陋而唐虞
殷周之盛亦有播弃于幽遐者以是知大业之起生于
藏器之深虽明时亦以迍艰而启圣彼不知天意者当
其穷则戚戚及达则享其富贵荣华已尔已则弃天而
天亦弃之非天之不降以大任也其所以自任者轻也

  精透处实前人所未发不作一感慨激烈语而光采
愈耀

卷十三 第 23b 页 WYG1451-0928d.png








卷十三 第 24a 页 WYG1451-0929a.png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一节 张榕端

  惟天任人者大故其成人者备也夫大任诚难其人萃
多艰以成之天亦预为任之之地耳今夫碌碌无奇天
不任之则不穷之乃若天为斯世而生一人所责既钜
所试必周所试既周所益必多然后任之不虞其不胜
此人事也正天意也历稽舜说诸人其终固皆当大任
无所不能矣而揆厥由来抑何心丛百忧身经多难惟
所欲为而不获如愿乎此其故皆天也天意隐于莫测
卷十三 第 24b 页 WYG1451-0929b.png
孱弱者诿而任之是谓弃天天意久然后明英侠者矫
而出之是谓衡天又安能上识天意哉吾就天意度之
而觉天之于人有将然者焉天不能自任也寄之人任
不可轻降也惟其人天之为人计也慎有必然者焉惟
心惟身无使之逸所行所为无使之顺天之为人计也
蚤有所以然者焉人心自静动之以益不能人性自恬
忍之以益不能天之为人计也备夫古亦有降大任而
未历艰苦者如金天之继父伊耆之绍兄是也不知旰
卷十三 第 25a 页 WYG1451-0929c.png
食宵衣圣王自有神明之艰苦而不得谓天之待是人
独优古亦有习奇穷而究不降大任者如孤竹以首阳
终尼山以布衣老是也不知维风敦节圣人自有名教
之大任而不得谓天之待是人独啬人果上识天意乎
于其将然无或恃焉于其必然无或疑焉于其所以然
无或负焉天意当矣又乌得而弃之又乌得而衡之

  文所以可久以于义理实有发明耳中二股卓立不磨
前后亦无驳杂
卷十三 第 25b 页 WYG1451-0929d.png








卷十三 第 26a 页 WYG1451-0930a.png
  万物皆备于我矣  一章   严虞惇

  大贤明所性之全体而勉人以尽性之实也夫性惟万
物之皆备故诚则能乐而未诚者必强恕以求仁也可
任其不备而不知求哉且天生人而与之以性使性之
所有者本或全而或亏则人亦可竟听其自然而又何
事焉惟夫在天者无一之不具而后起之私或得而间
之则尽性之事以起而安勉之途亦以分矣何也自品
物流形而有一物即载一物之理物虚而无所丽必有
卷十三 第 26b 页 WYG1451-0930b.png
以寄之于是乎道与器俱而我乃得之以成性自众万
杂揉而有万物即具万物之则物散而无所归必有以
统之于是乎理与气合而我乃得之以成身置我于万
物中至藐也而我之浑沦无外者遂能以藐然之躯而
藏乎微显高卑之故观其后之无不足则知其初之无
不具也以我立万物先至静也而我之冲穆无朕者独
能以寂然之体而涵乎神明变化之原观其外之不可
穷则知其内之不可量也其物与无妄者即天道之所
卷十三 第 27a 页 WYG1451-0930c.png
为诚而万物之一原者即仁之所以流行而无间者也
而可使皆备者仅为天下之所同得而无与于吾身乎
哉果其反诸身而皆备者无之弗备也则静而存主而
无或欺于心动而推行而无或欺于事体验之切而天
理之周流者可以随触而皆真践履之醇而事物之发
见者可以无往而不利夫是之谓诚则自然而仁而有
从容之适无勉强之劳乐莫有大于此者矣此则自然
而备之者矣如其反诸身而皆备者未必皆诚也则私
卷十三 第 27b 页 WYG1451-0930d.png
意之未尽当去私以存其诚已见之未融当克巳而推
于物无行其所甘而行其所苦则形骸之有隔者可以
力扩之而使通无行其所易而行其所难则残薄之为
累者可以逆制之而使化夫是之谓恕恕则虽未至于
仁而以强勉之力求公溥之心仁莫有近于此者矣此
则勉然而备之者矣仁由恕而入诚由恕而全人物可
浑为一身安勉可归于一致此则尽性之事而学者之
所当自反也

卷十三 第 28a 页 WYG1451-0931a.png
  说理明白晓畅所不及先辈者词语少平缓耳不如
此而求之艰深滞涩安能使人心目了了






卷十三 第 28b 页 WYG1451-0931b.png








卷十三 第 29a 页 WYG1451-0931c.png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一章

  汪 琬(墨)

  观治道之难齐而详著得民之辨焉盖言声固难以并
较而政教亦有不相及者可不进详其所得耶且一代
之民风即一代之主术是也善择术者贵审其偏全以
图之而后大化以成盖虚文既不足以感孚而实治犹
未臻于和洽相形以观而知奏效有独隆者今人主孰
不竞称仁哉然而降温良之诏非不足鼓舞闾氓而德
卷十三 第 29b 页 WYG1451-0931d.png
意未孚则相渐者犹浅循乐恺之文非不足激扬下士
而讴吟未遍则相感者犹疏以言视声是固有不如者
若夫举仁而被之于政斯为善政洽之于教斯为善教
从来惟立政之朝为能惇其孝友作其君师亦惟修教
之主为能布其典章昭其文物岂非异名而同实殊途
而一致者哉以是言不如也其谁信之抑知风尚所传
或丕变者不同俗而亲亲尚功遂区为数传之风化观
感所说或讴思者不同情而明作惇大遂别为百世之
卷十三 第 30a 页 WYG1451-0932a.png
模猷则且分政教之民观之民一也何以声灵赫濯恒
出自文法诞布之馀而动以天性者独蔼乎一人之谊
焉咏岂弟而思父母未尝无畏而畏不足尽也则所以
爱者可思也抑分政教之得民观之得民亦一也何以
筐篚来王恒得自法纪修明之日而渐以德化者独隐
然寤寐之思焉怀乐只而输悃素未尝无财而财不足
言也则所以得心者可思也然后知政亦有声法度修
而舆诵作是即政之仁声也教亦有声耕凿泯而康谣
卷十三 第 30b 页 WYG1451-0932b.png
兴是即教之仁声也然且升降异时迟速异效君子盖
不胜王霸之感焉而况区区仁言乃欲以文诰之空名
絜抚循之实化岂可得哉

  章妥句适中律合度有隆万之巧密而无其凌驾我
朝初年场屋文字犹遵先正成法如此



卷十三 第 31a 页 WYG1451-0932c.png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  一节  金居敬(墨)

  能与知有在学虑之先者谓之良焉可矣夫人亦学而
能虑而知耳不学不虑而固已知能也非其良能良知
也乎且强人以本无而予之所未有不可以立教责人
以所独至而不循之于所同得亦未可以为训也极人
之所愿期其无所不能无所不知而止而继善成性以
来固有其无所待而然者也夫以人之有能有不能也
而告之曰尔胡弗学尔学则自能之矣此亦使人由不
卷十三 第 31b 页 WYG1451-0932d.png
能以至于能之善术也然曷不溯之其所不学而能者
乎性之真者无假于习情之至者必著于事其能之也
岂以学也然而过此以往则必学矣则必学而能矣非
阻人以学非谓人可任此不学而能而甚惜其所不学
而能者有诸已而弗察也或智故既深而并其所不学
而能者而倍之也人亦静念其所不学而能者可矣吾
指之曰良能则自有生以来未尝学此矣使由此能而
充之以学则可以为无所不能之人乃仅有此能而不
卷十三 第 32a 页 WYG1451-0933a.png
充之以学亦断不得曰之人也无良能也人其可以或
倍此良能也哉而良能岂有时而泯也哉夫以人之有
知有不知也而告之曰尔胡弗虑尔虑则自知之矣此
亦使人由不知以至于知之善术也然曷不溯之其所
不虑而知者乎机之所启必自夫天识之所开必依于
理其知之也岂以虑也然而过此以往则必虑矣则必
虑而知矣非阻人以虑非谓人可任此不虑而知而甚
惜其所不虑而知者有诸已而弗悟也或嗜欲既多而
卷十三 第 32b 页 WYG1451-0933b.png
并其所不虑而知者而昧之也人亦返观其所不虑而
知者可矣吾指之曰良知则自有生以来未尝虑此矣
使由此知而进之以虑则可以为无所不知之人乃仅
有此知而不进之以虑亦断不得曰之人也无良知也
人其可以或昧此良知也哉而良知岂有时而息也哉
吾以是槩论夫人矣

  因言仁言义人都信不及所以切实指点出良知良
能来言外便有要以学虑充其知能之意篇中从学
卷十三 第 33a 页 WYG1451-0933c.png
虑打叠说下于立言宗旨最为吻合(原评)

  清思妙笔曲折如意必具此本领方能作清空文字
否则平浅无味矣





卷十三 第 33b 页 WYG1451-0933d.png








卷十三 第 34a 页 WYG1451-0934a.png
  舜之居深山之中  一节   韩 菼

  从深山以观圣而极形其所感焉夫不能异于深山之
野人者自不遗一善者也此可以观舜云百家言舜尚
已即孟子论舜行事亦尝序其自田渔至为帝时取善
之大略而至此独论其居历山时也曰予考舜在位事
不胜详即辟门数事其求善之意甚至而不知其心泊
然无为窅然以处曾不异曩者居深山时是故吾即观
舜之居深山一王之兴当其徬徨陇亩必有绝殊之迹
卷十三 第 34b 页 WYG1451-0934b.png
而史即书之为受命之祥不知著为异者必其中异之
处无多也而大圣人出处不惊已非一时意计之所测
创建之始当其隐约田间必有自匿之思而后因原之
为养晦之用不知求不异者必其中异之见先设也而
大圣人举动如故竟为百世神灵之所归故吾观于舜
而知其初无异也共田畴而让畔已咸目属圣人之奇
意舜亦微有自见者而要不尔也夫且居者可得而处
游者可得而狎山中人而已矣然何以尔时深山之见
卷十三 第 35a 页 WYG1451-0934c.png
闻自舜居之而若不忧其陋夫同一居山耳箕颍居之
而加隘历山居之而加广者此其际诚可意想也吾又
观于舜而知非故为无异也往于田而自伤已窃自比
劳人之侣意舜亦有不欲自震者而亦不然也夫且一
如木石之无心如鹿豕之相忘山中人而已矣然何以
一时野人之言行自舜居之而若不病其孤夫同一见
闻耳鼗铎得之而非多山中得之而非少者此其神殆
难拟议也盖幽人之致有闻而如无闻有见而如无见必
卷十三 第 35b 页 WYG1451-0934d.png
屏处以全其真则沦寂之为也圣人之不见闻即可以
见闻其于万物也相与受而已故任愚贱之投而处之
亦如其居游之素英明之姿未闻而尝若有闻未见而
尝若有见必先物而为之所亦天机之浅也圣人偶有
见闻而无加于不见闻其于心思也不自知而已故极
挹取之致亦旷然莫测其野人之天则诚见夫深山之
舜其异无几而及其闻见一善言行真沛然江河之决
之莫禦也已深山静境也吾以观圣心之存江河之决
卷十三 第 36a 页 WYG1451-0935a.png
动几也吾以得圣心之感然则居者仁耶决者知耶

  著眼及其两字居游之前见闻之后写来融洽朗润
祗若决江河甚速而无不通之义尚少理会耳





卷十三 第 36b 页 WYG1451-0935b.png








卷十三 第 37a 页 WYG1451-0935c.png
  仰不愧于天  一节     王汝骧

  求乐于天人之际君子之存心也盖俯仰间一自谓不
愧怍而愧怍在矣此君子之拟为至乐而不敢知者欤
尝思人生何者为乐不可得而得之斯乐矣天伦之际
圣贤多悲痛焉即是以思而君子之所乐于俯仰间者
有如此父母兄弟矣何则仰焉共此天也俯焉同此人
也君子自昭事以来陟降左右觉一息不与天相似有
愧于天者也此际惟自知之也君子自克己以来正身
卷十三 第 37b 页 WYG1451-0935d.png
率物苟一事非天下所归有怍于人者也此中恒自苦
之也天人交责之躬毕生而奚释其负俯仰俱劳之志
千古而莫解其忧君子于是慨然而勤思焉曰安可得
哉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则乐矣凛然此知愧之衷
也上帝之于昭何日不严诸对越正惟对越久而下学
上达之修有独信为知我其天者何待高谈奉若哉一
举首间而临汝者可念念质也则此际之旦明乃始无
所庸其跼蹐已欿然此怀怍之心也伦类之纷纭何处
卷十三 第 38a 页 WYG1451-0936a.png
不歉于方量正惟分量明而老安少怀之愿有不负乎
斯人吾与者岂必侈言康济哉一环顾间而接我者可
事事安也则此时之酬对乃信无所用其惭恧已且天
吾父母也吾诚有以不愧之视于无形听于无声仰此
高高者宛然出入顾复之亲斯则生人得其所之极也
而何日其信然也人亦吾兄弟也吾诚有以不怍之民
吾同胞物吾与也俯此芸芸者依然绰绰有裕之风斯
亦两间至坦荡之境也而何修而得此也由此言之又
卷十三 第 38b 页 WYG1451-0936b.png
一俱存无故之象也二乐也

  细思此章神理一乐既孟子所无三乐亦未足满志
二乐若就现成说反不见圣贤修已实功矣可见俱
是慨想之词此节地位惟孔子足以当之尤不得著
一意气语(自记)



卷十三 第 39a 页 WYG1451-0936c.png
  易其田畴  一章      储 欣

  足民有实政焉足之至而民仁矣夫始之以易与薄继
之以时与礼此足民之实政也至足而民仁圣人复何
求哉尝思治天下而至于成其亦难矣虽然民情者王
政之本也相民情之所急深思极虑以规画于其间迨
吾政行而其所取效往往出于所期之外以此见天下
之治之无难也今夫民贫则奸邪生固已然贫者可转
而富富者可不复贫此断非百姓所能自为而在上者
卷十三 第 39b 页 WYG1451-0936d.png
之责也是故治天下有实政焉驱少壮而缘南亩酌古
昔以定正供入其境而污莱无叹追呼不闻则易与薄
之政行焉矣视丰约之岁制其饔飧辨贵贱之等节其
縻费入其境而妇子尚俭伏腊有经则时与礼之政行
焉矣民情甚爱田畴甚苦税敛为上者因而顺之适其
所乐去其所苦是之谓利导之政而贫者可转而富也
民情易浮者食易侈者用为上者逆而制之裁其所浮
啬其所侈是之谓整齐之政而富者可不复贫也当是
卷十三 第 40a 页 WYG1451-0937a.png
时家给而人足盖藏之外露积者不垣宾祭之馀洽比
者不匮此虽自古圣人所相继而治之天下奚以加此
哉盖圣人亦尝观民之于水火矣昏暮而求求而与圣
人以为此至足之徵而菽粟之宜与同量也故其治天
下也始必易焉薄焉使菽粟之出如水火然足矣继必
时焉礼焉使菽粟之用如水火之不竭然至足矣惟至
足故无则求之非有父兄子弟之慈爱而望以取携求
则与之不待孝友睦姻之惕心而供其困乏然后知圣
卷十三 第 40b 页 WYG1451-0937b.png
人之治先于至粗而后极于至精专于民之相养相生
而自及于民之相亲相爱焉有不仁者乎所谓王政行
而效出于所期之外者此也今日者豆觞之间恒犯齿
耰耝之借有德色议者咸恶其不仁而吾犹悯其不足
盖菽粟不足虽父子不相保持而当其足虽行道之人
皆不忍也为治不相民情所急而图之徒欲掇拾唐虞
之遗文补葺三代之故事思以美教化而厚风俗不亦
末乎

卷十三 第 41a 页 WYG1451-0937c.png
  发首二节已透得使有菽粟实际故后半从容指点
自迎刅缕解矣机神流逸气度安和为作者上等文






卷十三 第 41b 页 WYG1451-0937d.png








卷十三 第 42a 页 WYG1451-0938a.png
  圣人治天下  四句     金德嘉(墨)

  治至圣人而得其要富民之效可睹也甚矣圣人之汲
汲于富民也而民俗之仁即由是焉治天下者尚法圣
人哉且事有民生日用之恒而帝王经纶之大端在焉
相天下之所急而潜率之此其意未尝遂曰王道既成
于天下而论者以为人心风俗之善未始不由乎此也
今观水火至足之象而知菽粟之于民甚急矣夫民亦
何幸而生于圣人之天下乎圣人之治天下也始焉患
卷十三 第 42b 页 WYG1451-0938b.png
其不至于富而思所以富之是故井疆徭赋尽其为民
元后之才既焉患其不足于用而思所以用之是故天
道王制尽其为民司牧之学夫以圣人而治天下其所
以范围乎天下者甚大而所以曲成乎天下者亦甚远
矣然观圣人之治无他急焉亦惟使有菽粟如水火耳
夫论治者不察菽粟如水火之故与夫菽粟如水火之
效则圣人治天下之心几不大白于天下惟观于至足
之世而后叹圣人之治天下诚非一切之治所可及也
卷十三 第 43a 页 WYG1451-0938c.png
古者圣人之民享圣人之美利而贫富不至于相耀由
比闾族党以放于四海九州之遥而皆有万物一体之
乐古者圣人之民忘圣人之裁成而生养自安于固然
自亲长爱敬以达于睦姻任恤之谊而皆有天下一家
之模若是者何也仁也而圣人先天下而念之合天下
而谋之第恐菽粟未如水火之足耳菽粟如水火而民
焉有不仁者乎夫山高牧民之书得圣人之意而小用
之而犹足以伯开塞耕战之务窃圣人之术而杂用之
卷十三 第 43b 页 WYG1451-0938d.png
而且至于强然则菽粟之于民缓急轻重之数亦大略
可睹矣治天下者而欲使海内乂安民气和乐尚于易
畴薄敛食时用礼数大政加之意哉

  古气磅礴舒卷天然不作寻常掉弄语而题之筋脉
节节灵动乃大家得意之文非苦心经营之所能到
(原评)

  顿跌鼓荡一气流转闱墨中仅有之文

卷十三 第 44a 页 WYG1451-0939a.png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一章  李光地

  圣道大而有本学者必以渐而至也甚矣圣人之道之
大盖非无本而然矣苟无成章之学而欲一蹴而至于
道岂不难哉此孟子学圣人有得而以教天下也意谓
望道而至必得其所归向道而行必知其所自今天下
学术纷纷也不有圣人之道安所统一哉昔者孔子尝
登东山而小鲁矣尝登太山而小天下矣所处益高视下
益小举是类之彼观于海者岂复有水游于圣人之门
卷十三 第 44b 页 WYG1451-0939b.png
者岂复有言乎哉盖所见既大则其小者不足观也虽
然观圣人之道又无取乎徒观于其大而已今夫水之
无源者无澜其动而为澜者有源之水也光之无本者
有不照其无所不照者有本之光也圣人之道夫亦有
所谓澜焉混混乎其不穷夫亦有所谓照焉昭昭乎其
常新安得君子与之共观圣人之道而至之乎吾观流
水之为物也非原泉之积至于盈科如是而行之吾知
断港绝潢之不能至于海矣况乎君子之至于道也无
卷十三 第 45a 页 WYG1451-0939c.png
实功之积至于成章如是而志之吾知荣华小成之不
能达于上矣盖其大者如岱岳东溟之极乎山海之崇
深不可几而及也而其有本如江河日月之根于水火
之精气可以渐而积也颜子之贤未达一间而邹鲁之
士莫不斐然成章焉或源也或委也学者可以有志于
本矣

  比例繁多易于零杂文则如金在冶镕成一片而宾
主轻重之间复有条而不紊
卷十三 第 45b 页 WYG1451-0939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