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1451-0894c.png
  天下有道  三句      刘子壮

  古者以道相治而天下咸明于辨矣夫小大不辨即德
贤亦不相服也而有道则皆以道使之此乃古之所云
役乎且观圣世者正其纲纪必先明其道器盖名分无
定以道予之则相安事权代乘以道居之则各正此其
义必总于一人而其势全乎天下其惟天下有道乎天
下者有天下之一人也神圣应时则名号自命矣昊天
其子能代天者斯曰官焉制器命爵皆天性之所名天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1451-0894d.png
下者统天下之万姓也愚贱安心则豪杰无名矣分民
而土凡有功者皆曰君焉胙地锡姓各才分之所至我
想其时殆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乎德者不止就其
人言之也又兼先世言之其在天子则羲农以来以五
行为德相乘而王尧舜而降以五官为德相代而兴至
于诸侯亦能奋圣人之迹而当一王之初天下有道之
时也则必使之居其地以治其祀不以其无所积累而
忘其先而其中择其人之有德焉又差其先之所为德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1451-0895a.png
焉又序其德之近于时代焉而以为小大天子统其上
而或二伯或三恪自五等而及于附庸通之朝聘纳其
贡赋以是为役焉已矣贤者不止就其德言之也兼就
其功言之其在王者则衣食未开以养民为贤天子相
让水火既亟以救民为贤诸侯相推至于将相皆能应
名世之数而当一王之起天下有道之时也则必使之
胙其茅以报其勋不以其无所凭藉而忘其劳而其中
先其佐命之贤焉又次其明道之贤焉又录其贤之弃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1451-0895b.png
于胜国焉而以为小大王者作其极而或三公或九卿
自六官以逮于舆隶内以御外长以率属以是为役焉
已矣于是知有道之时之至公也瞽瞍以前皆皇裔而
越在畎亩朱均相继皆帝子而让于匹夫至于不才之
子有四虽为蛮夷之长而不使居圣人之中国焉德贤
不足也使小大少有所私则唐虞之天下舜禹且不能
争又安能雍容而分岳牧哉又于是知有道之时之甚
严也贵贵为骄天下之渐而武犹以尚父下拜亲亲为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1451-0895c.png
私天下之始而周犹以五叔无官至于内官之品有九
皆匹外官之制而有以分阴阳之正位焉德贤无不在
也使小大少有所混即天下中之一家文武且不能理
又安能均平而班爵禄哉所以上世高士抱其微节尝
有耻为天子之事而后世圣人得其大道遂为直接帝
王之传虽其事不足述与其时有不同然皆有崇德尚
贤之义焉呜呼邈矣

  别白贤德即先儒有未说到处多读书以广其识自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1451-0895d.png
可镕经义而铸伟词(原评)

  议论透辟理亦平正前半行文更合纪律则有大醇
而无小疵矣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1451-0896a.png
  曾子养曾晰  二节     储在文

  大贤之养志事亲之则也夫养者事亲所同而养志与
养口体则有间矣必如曾子而可且人幸有亲而事之
俾亲有几微不遂之心皆子之咎也善事亲者相遇于
神明之交固与貌奉者殊科而得乎人心之所不言而
同然也守身以事亲吾于古得一人焉曰曾子彼其省
身敦行无忝所生者兹不具论论其轶事当日者曾晰
在堂日具酒肉以进出入视膳无异常人而将彻必请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1451-0896b.png
分甘顾问未尝告匮波及童稚佐色笑焉曾晰顾而乐
之怡然忘老人不诵其子之贤而叹羡其父之乐也乃
至曾元而此风一变矣有酒在尊有肉在俎胡不闻所
请也每食无馀亡何而又以进也一户之内数十年之
间人事变迁遂成今昔此即口体所欲无缺于供特吾
亲一日之饱耳其他又何问乎而曾子深远矣高年之
心不堪多用使事事待于记忆而已患其劳意未起而
早迎之则其神较恬而旷达之怀脱然其无累垂暮之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1451-0896c.png
气幸其弗衰使稍稍拂厥性情而大惧其郁心甫动而
曲成之则其天日畅而倜傥之槩至老而益新事亲若
此真所谓养志者矣嗟乎人尽人子也彼尊养之至既
不可以语寻常即显扬之文亦虑无以胜时命惟此家
庭之近晨夕之常奉言笑于笾豆之旁而窥意旨于几
枝之下所谓进以愉荐以欲者此也所谓视无形听无
声者此也必如是始足以为人不如是不可以为子君
子观于曾氏三世之间而知事亲之则不在彼而在此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1451-0896d.png
也且曾子养志尤在守身不亏不辱全受全归且以传
于其徒而区区酒食之节又竭情尽慎如此故语纯孝
者必归焉此百世之则也

  笔致萧疏自适中二比可歌可咏一从必请所与一
从必曰有两句内著想经有笔人道来便尔意味深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1451-0897a.png
  有不虞之誉  一节     吴 襄

  大贤甚言毁誉而重慨其有焉夫使直道犹存虽无毁
誉可也况不虞之誉求全之毁而又可有之也哉且自
三代之直之不槩见于天下而毁誉二者遂为人情之
必不能无吾昔已伤之乃今而知但言有誉而已而犹
未为奇也夫世即有誉人者而或为所誉者早已逆料
其将然一旦而誉及之是则其人犹有可扬之处而特
扬之或溢其美焉耳然君子犹以为非缁衣之好者凡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1451-0897b.png
以其为誉也而不谓更有溢乎其为誉者也仁圣贤人
之名无端取以相奉而夫人之始闻其誉已也犹疑其
非誉已也既而知其果誉已矣自以为念不到此虽使
誉人者设身以处而亦知其念不到此也然卒誉焉者
非无说也今夫以物与人虽其甚重而受之不甚感者
本其所当得也必于其不当得者与之斯大喜过望图
报之不遑矣滥乎誉者之欲结乎其人之私也亦若是焉
是则不虞之誉而已矣誉而有此而岂复可信也哉而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1451-0897c.png
吾向者犹妄意天下之无誉也抑又知但言有毁而已
而犹未足异也夫世即有毁人者而或为所毁者不能
预防之平日一旦而毁丛之是则其人尚有可訾之迹
而或訾之稍过其分焉耳然君子犹以为非巷伯之恶
者凡以其为毁也而不意更有刻乎其为毁者也丑德
败类之事忽然取以相诋而夫人之始闻其毁已也不
知其何以毁已也既而详审其所毁者焉自以为庶几
免此虽毁人者平心而论而亦知其实能免此也然卒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1451-0897d.png
毁焉者诚何心也今夫以我攻人虽其甚暴而闻风不
甚惧者谓已固有备也即于其有备者攻之斯相顾惊
疑无不震慑者矣刻乎毁者之欲使人畏已之口也亦
若是焉是则求全之毁而已矣毁而有此而又安所底
止也哉而吾向者犹妄意天下之无毁也

  意义俱从两有字生出翻覆顿折清空澹宕亦用间
出奇之法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1451-0898a.png
  智之实  二段       王 庭

  推于智礼之实非二者莫与也夫智不知之乎礼不节
文之乎要之二者其实也岂别有知之节文之者乎且
夫人有四德唯元长之理一而不二也至其分殊则又
不啻二也虽然人之孝其亲而悌从焉爱其人而敬寓
焉则仁与义兼出其间矣有与类举也有与并行也虽
然尽之矣不可以有加也今即所云智礼者言之乎夫
人之贵于能智不贵于不智者以智为详尽事理也今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1451-0898b.png
有人焉于凡事理之差殊亦既详且尽矣可不谓智乎
而不详尽于吾亲吾兄又可谓智乎是非不智也独不
智于智之所从本独不智于智之所从始则非智之实
也何者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吾有亲而知所当
事且知其不可不事也吾有兄而知所当从且知其不
可不从也家庭之间至浅近焉尔然而以性则深以治
则大必知始弗去焉不可强也迨于知之而得吾亲吾
兄之所当事且从者则即得非吾亲非吾兄之所当推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1451-0898c.png
于事且从者身名君友之故推此而详性命神明之微
亦推此而著也盖智之极于高深者多矣恐高深之智
易托也人事之知实焉尔人事之知则又以不虑而良
知者实焉尔人尽云智也亦知斯二者之为智哉且人
之贵于有礼不贵于无礼者以礼为悉备经曲也今有
人焉于凡经曲之纷纭亦既悉且备矣可不谓礼乎而
不悉备于吾亲吾兄又可为礼乎是非无礼也独无礼
于礼之所从本独无礼于礼之所从始则非礼之实也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1451-0898d.png
何者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吾事亲而节文其所以
事未尝径情而直行也吾从兄而节文其所以从未尝
径情而直行也家庭之间无忌讳焉尔然而过情则亵
过理则离有节斯称文焉不可苟也迨于节文而得吾
亲吾兄之所以事且从者则即得非吾亲非吾兄之所
以仿于事且从者拜跪坐立之数仿此而严冠婚郊社
之仪亦仿此而极也盖礼之著于经制者溥矣恐经制
之能易饰也人伦之能实焉尔人伦之能则又以不学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1451-0899a.png
而良能者实焉尔人尽云礼也亦知斯二者之为礼哉
此更可进言乐矣

  层折曲畅虽无精深之义笔致夭矫空灵可为庸腐
板重药石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1451-0899b.png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1451-0899c.png
  谏行言听  二句      吴 涵

  念旧君者不忘其旧事焉夫昔之日而谏行而言听而
膏泽逮民此旧事耳奈何思之不忘哉告齐宣曰王鳃
鳃然以旧君为问得毋疑臣之言实过而独思臣之事
君也将惟富贵之荣宠之而遂可毕臣之愿乎抑必明
良一德大展其生平之所学使其君民之不忘其臣者
一如其臣之不忘其君之为得也然则臣所致望于其
君者从可知矣当立朝之始而有惓惓不忍释者王闻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1451-0899d.png
之乎然则臣所难已于其君者诚有在矣即筮仕之时
而有隐隐莫能必者王思之乎盖必谏行言听膏泽下
于民也计其臣之始终而论其谏其言亦第得之偶尔
之遭逢吾一身之莫必而独此诤直之风留千古哉乃
有所未可恝置者非徒谏也谏行矣非徒言也言听矣
夫广厦细旃之上动色而相规正容而入告者翳岂尽
无良也乃独其臣之有俞而靡咈焉夫转圜之美哲王
之道固然而臣顾何幸而躬遘之且就其臣之踪迹而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1451-0900a.png
观其国之民亦第见之一时之临涖吾进退之无常而
独此惠爱之思在闾里哉乃有所不能遽泯者谏之既
行而膏泽下矣言之既听而膏泽又下矣夫蓬枢绳牖
之间情深于望岁而谊切于戴天者翳岂尽无知也乃
独其臣之为父而为母焉虽抚字之仁我后之道应尔
而臣顾何脩而身见之夫勒其奏牍自为一书考其谟
猷已成往事君若曰已矣此固子大夫留遗至今日者
也而臣则曰微君之故胡为留遗至今日也抑望其恩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1451-0900b.png
施比之阴雨纪其遗爱载在甘棠民若曰已矣此固吾
大夫俎豆于不祧者也而臣则曰微君之故胡为俎豆
于不祧也大抵人情所最感念者多在坦然共信之怀
而一生所最经心者尤在赫然可纪之绩若此君忘其
亢臣献其诚上殚其心下蒙其惠凡在备官者度其所
愿不过如是而已而况有进于是者乎此臣所瞻顾徘
徊而不能已于其君者也

  处处是去国后追忆神情故无一致君泽民通套语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1451-0900c.png
徘徊指点情绪亦复深长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1451-0900d.png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1451-0901a.png
  博学而详说之  一节    戚 藩

  说有详而得所反则学犹不可据也夫学而博焉能遂
约乎详说之则将反矣所以一说而异用欤且理之存
乎说之前者甚深而不可据也则必谋夫理之寓于精
言者以要之然而急求其精究至获粗而止盖不能使
理之曲折著于吾心虽揽其大略适得其末事已耳夫
学者以约期约而未有反也孤陋者其情多岐偶见其
一而若可守更阅其一而又可迁矣夫惟极闻识于周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1451-0901b.png
通则指归不惑也是故事有相反而乃以相效即以博
期约而未有反也好古者其奇难弃恃其所信而以为
安将蓄其所疑而亦以为富矣夫惟衷同异于群言则
大要立举也是故功有相尽而乃以相足则博学而又
详说之之为说约乎驱天下中下之资迫与说要渺之
理鲜不以为素不相识之物斯难之矣广之耳目之途
质虽愚陋不容不悉心于其间此时周咨极辨几于杂
泛而难稽然习之而知其数又习之而明其义将百言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1451-0901c.png
之意可以一言尽也抑天下才识之流强为说易简之
撰彼又以为略而易尽之事斯忽之矣纵之文艺之中
虽有聪明不能不委折以相赴此时优游渐积疑于迂
阔而不情乃乍阅之而得其粗久阅之而得其精将多
言之旨可以无言槩也然则绝学孤鸣其说于天下将
何所反乎要以人之说详之其说自可深也苟为巳说
所未及即刍瞽采询亦自通至精至神之极而实无有
人之说者存也存吾说焉已耳百家争以其说相高尚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1451-0901d.png
又将何所反乎要以吾之说详之其说尽可废也苟属
吾说所力求虽三代六经亦自有可革可删之法则亦
无有吾之说者存也存吾说之理已耳由前之说可无
读古之诬由后之说可无穷大之弊则博约为相救之
功然始之说亦可不论不议而终之说亦可生变生文
则博约为相兼之用要人之能说约者盖难之矣

  价人为文心思极苦往往不能自达其说其刻入处
虽多名隽语而通身词章不复能陶鍊雅洁惟此篇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1451-0902a.png
最为开爽明晰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1451-0902b.png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1451-0902c.png
  以善养人  二句      俞长城

  公善于人不期服而自服也夫善者人所公也而徒以
服人乎以养为服天下所由归耳尝观古之盛王其所
挟以正天下者若无异于霸者之所为而特其至诚恻
怛之怀若不欲急白于天下而天下卒如吾意以相应
盖德莫厚焉化莫隆焉彼以善服人者不能服人何有
于天下哉上天立民牧原非厚于元子而薄于庶邦道
德仁义厥赋惟均奉而体之裕如已先王建万国原使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1451-0902d.png
有相辅之情而非有相角之势学校井田其法可考率
而行之秩如已故善者所不敢私而服者所不忍言庶
几以养人乎接壤而居者非其同姓宗盟则皆甥舅之
国也思我邦家利则相周害则相恤惟尔友邦是赖而
忍以势御与故一夫不获王者耻焉明告以君国子民
之道而默示以同好弃恶之思使天下翻然悔悟斯已
矣列土而封者非其亲贤世冑则皆神明之后也思厥
祖父功在天地名在河山今其子孙勿率而忍以威震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1451-0903a.png
与故一方未靖王者忧焉感动乎至情至性之隐而式
凭乎先王先公之灵使天下焕然更新斯已矣时而天
下未服王者不急也或则脩德或则脩意或则脩文勿
先时以图利勿后时以除残其所以拯疾苦者一如饥
渴之怀焉而筐篚壶浆谁不见休乎及于天下已服王
者不矜也渐之以仁摩之以义节之以礼劝之惟恐拂
其情董之惟恐形其过其所以敷德意者一如顾复之
劳焉而南朔东西谁不遍德乎盖其始也天下之不善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1451-0903b.png
责在王者养之之心至深也而其继也天下之善皆归
王者服之之势至远也而猥云服人乎哉

  一养字中具有天德王道须此恺恻沉摰正大光明
乃见王者气象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1451-0903c.png
  周公思兼三王  一节    张玉书

  以相道兼列圣而得其无逸之心焉夫周公与三王事
异而心同也思而得得而施诚存之之君子哉今夫前
圣后圣相师于异日而不能相聚于一时此亦天之所
无如何也而圣人之忧勤惕厉由此起矣历观古之君
子自三王以后有臣道继君道之终相业总王业之盛
者其周公乎周公统承重任辅翼冲人所履非三王之
位所遇非三王之时而所治犹然三王之天下也于是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1451-0903d.png
公之心迫而为思焉综诗书而论治其人已往而其事
犹新是即三王与我遇矣我欲告无罪于天下必告无
罪于先人既告无罪于先人必告无罪于夏商之祖盖
少缺焉而公心憾也登明堂而怀古其德配天而其事
垂后是即三王至今存矣今日使天下见吾君之事必
使天下如见先君之事既使天下见先君之事必使天
下如见禹汤之事盖缺一焉而公心忧也以公之才济
公之思兼施四事夫复何虑哉虽然事非一槩论也我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1451-0904a.png
观文考作丰公治东陜宁王归镐公治西京即公之一
身而镐京之治不尽合于丰丰京之治不尽合于镐又
况由周溯商维有历年由商溯夏维有历年天运代更
人事互异强而合之此必不得之势也而谓公能已于
思乎未尝思之而事事皆可疑思之而疑者必求其一
是患伏于隐微忧生于燕笑三王处此度有必欲尽之
图维则孙子之谋安得辞其瘁也亹亹于百为未动之
先而惟恐疏虞以贻后悔推是心也不有焦劳中夜者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1451-0904b.png
哉如是而公不以得为幸乎未尝得之而事事不敢安
得之而安者又必急于一试礼乐休养于百年家室绸
缪在一日三王处此度有迫欲赴之成劳则创建之谟
何可晏然俟也汲汲于同事不知之地而惟恐迟豫以
重流言推是心也不有宵衣待旦者哉乃知圣人之事
势各殊虽一家具有通变圣人之心传则一虽异代亦
可同揆观周公之存心后之君子可以兴矣

  如题安顿不求异人而人自不能及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1451-0904c.png
  王者之迹熄  一章     李光地

  作经以寓王法圣人之得统者然也盖王者治天下之
法存于诗故迹熄而诗亡矣孔子取其义而以春秋继
之此可见其得统于文武周公而文在兹乎孟子意谓
帝王之道莫备于仲尼删述之功莫盛于春秋何则王
迹之未熄也诸侯述职于王则有燕飨歌诗而劝戒之
义著王者巡守列国则因陈诗贡俗而黜陟之义行及其
后也共主大号虽存而迹熄矣变风变雅虽具而诗亡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1451-0904d.png
矣孔子生于周末伤王道之久废故作春秋而始东迁
其殆继诗而存王迹者乎何则春秋孔子因鲁史旧文
而修者也列国之史晋有乘焉取其备国家之记载楚
有梼杌焉取其诛奸谀于既死鲁有春秋则又因天道
以纪人事焉三者之书一也所有则齐晋代兴会盟搂
伐之事而已非有王者之迹也所垂则列国史官掌记
时事之文而已非若诗之为经也然则春秋之作何所
取乎孔子尝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盖王者于诸侯有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1451-0905a.png
劝戒焉义之所在也彤弓湛露不可作矣孔子则借王
者之法以示劝戒此其大义之炳如日星者乎王者于
诸侯有黜陟焉义之所在也太师风谣不可问矣孔子
则假南面之权以明黜陟此其分义之严于斧钺者乎
定桓文之功罪则事虽霸而实王秉圣心之笔削则文
虽史而实经矣迹熄而未熄诗亡而不亡以一时之义
而维万世列圣之道不有孔子人之异于禽兽者诚几
希哉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1451-0905b.png
  诗兼风雅理始完备盖雅诗具劝惩之义风诗是王
者命太师采陈而行赏罚之典于春秋所取之义为
尤切也其义其字亦非指诗亦非指春秋悬空对上
两其字说下是谓春秋中所有之义也毕竟此义从
何处取来夫子虽未明言隐然是正王道明大法从
周公典法得来此春秋所以继诗而存王迹也(自记)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1451-0905c.png
  王者之迹熄  一章     韩 菼

  史以继诗义起于王迹也夫诗无有言及王迹者则亡
矣非孔予春秋之作孰明大义于天下乎周之受命也
文武始之周公成之其心已有忧而其思益以勤矣亡
何而俱往存者其迹也然尚可缘是以考而群奉一王
之尊其迹也其义也此其义吾盖于诗得之雅诗所载
歌咏二后之成功与夫成康之治迹彬彬可观也自厉
之衰宣甫兴之而又重之以幽亦甚矣独至平而更甚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1451-0905d.png
焉君子以为平之不能为宣也不特亡宣之诗并亡幽
之诗何也幽之诗刺议怨诽犹与王者相责也而平之
诗止自道其感遇之无聊泣嗟之何及若曰已矣无为
复望矣故君子以为迹熄而诗亡嗟乎诗曷尝亡哉其
义亡焉尔孔子删诗至此于风雅升降之际有微旨焉
而吾因窃窥春秋之作以此盖天下不可一日而无王
人心不可一日而无义独平之世数十年间其各自绝
于王者不独野人女子也即以大雅之旧人如家父凡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1451-0906a.png
伯亦云老矣而曩者南山与板之诗何为今不作也岂
非不复思治之甚而其后将安所终也与故曰春秋之
作以此也虽然春秋非孔氏之书也其书与乘梼杌等
而事取诸齐晋文取诸史何作乎尔曰其义在则作乎
尔且夫天之下有权焉君与史而已义各有取也然而
楚取之则僣齐晋取之则假南董史克倚相诸人取之
则散不有君子其能作乎虽然作之矣何窃乎尔曰其
义在则犹窃乎尔义则王者之义也取则匹夫之取也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1451-0906b.png
窃也是故桓文窃也等而上之共和窃也推而极之即
周公亦窃也孔子之言其周公之思也与虽然春秋作
矣而孔子终有所甚望乎其诗也是故序王风以丘麻
终甚其亡也序列国风以下泉终冀其不亡也然未几
而锄商以获麟告矣则又叹王者之不作而迹终不可
复睹也于是乎春秋亦亡

  缠绵悱恻则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也抑扬起伏
则公羊之宕逸庐陵之婉折也惟诗与春秋交关处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1451-0906c.png
及春秋继诗以存王迹处尚未曾十分透彻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1451-0906d.png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1451-0907a.png
  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  一章 王 庭

  原章子之心未可以不孝罪也夫以责善故得罪得罪
之心可原也谓章子孝不可谓不孝则又过矣亦曰是
之为章子尔且论人者不推诸其心其人不可得而定
也论心者不推诸万不获巳之心其心不可得而白也
苟当事之变而竟以常处之此世俗人之所能仁人孝
子有所不能也当事之变而因以变行之又仁人君子
之所不忍居然或犹愈于不居也知是者可与论章子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1451-0907b.png
矣夫通国之不孝章子者就当日观之以为失养于父
而不知先当日观之早无所致养于母父与母等孝也
使必欲抱痛以全于母则既无以处父使必欲曲意以
遇于父则又何以处母而究也卒同于陷父故章子之
废养非世俗五者伦也正章子之责善也且章子特以
责善而不相遇故不得近非甘为决绝而遂以废养者
也盖章子之心几自苦不为全人故章子之行独自甘
暴其罪状其母不为父也妻者其妻亦不为章子也妻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1451-0907c.png
矣非以谢母也万一九原有知而益触怨于流离之感
则章子之心愈痛也然而不自已也其身不为父也子
者其子亦不为章子也子矣非以谢父也万一天性不
回而重激怒于屏出之举则章子之心愈痛也然而不
自已也其设心以为若是是不得为罪之小者苟不若
是是并甚其罪之大者论章子于是孝不孝俱不足以
概之亦云是之为章子也已矣究而论之章子之责善
是乎曰父子责善贼恩之大也然而章子之责善非乎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1451-0907d.png
夫责善朋友之道也朋友犹有所不容已而独忍于不
善其亲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故君子于此深悲
章子之遇之不幸也若章子之设心则虽仁人孝子不
是过也

  下笔甚婉淡语都有深情连作数折钩出末句言尽
而意不止(原评)

  设心二语孟子之观过知仁也作者曲曲从此洗发
分外凄警亦不略责善二节布置尤为得当

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1451-0908a.png
  诗曰永言孝思  四句    韩 菼

  原孝于思为尊养通一则也夫必以尊养之至者为则
几无孝子矣惟思故可则也知此者可与说下武之诗
且君臣父子之间圣贤往往不徒论事而必原心千古
无臣父之人而穷不孝之所至时有类于臣父之为何
也恶其意也千古不皆尊养之至之人而穷孝子之所
至必欲以此为法以自穷何也亦善其意也则吾有以
论舜之孝矣上古即多神圣而孝之极至舜而始开然
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1451-0908b.png
舜自以孝而得天下不以天下而得孝也则当未尊未
养之时舜已居然一孝子矣孝子恒历艰难而孝之途
至舜而终顺然天欲以天下解舜之忧舜不以此自解
其忧也则当既尊既养之时舜亦别有所以为孝子矣
下武之诗之美武王者有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至哉
思乎吾尝以此诗通之于舜而知两圣人之心固各有
所歉而亦各有所白也何也文祖受终而后瞍以春秋
无恙之身犹得极家人之乐而武顾何如也念九龄之既
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1451-0908c.png
衰仅以侯服终而今日抚有天下已不及享人子一日
之奉则以武视舜有愀然伤心者而君子谓武孝即舜
孝也在天陟降之容亦无异旦暮温凊之事则仍然一
思之所际而已矣皇王继序以来文以燕天昌后之身
已得进明堂之享而舜顾何如也陟南郊而议配必以
圣人从而今日即坐享隆贵已无以为吾亲身后之荣
则以舜视武有怆然饮泣者而君子谓舜孝即武孝也
盛德百世之祀且更飨胡公元女之封则亦仍然一思
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1451-0908d.png
之不匮而已矣凡事有则而思无则今必谓孝子之事
有成迹可寻则至性不出然千古履忧患之孝子多思
而席丰盛之孝子亦多思孝不同而思同也若一辙焉
耳凡事可言而孝难言今必谓孝子之心足歌咏自将
则中情亦浅然千古思之悱恻者弥质而思之流连者
亦弥文不可言而可言也若告语焉耳至哉思乎吾以
谓武者谓舜矣通于思之故即与子读北山之诗感王
事之劳而常负将母之痛亦何莫非此思也又试与子
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1451-0909a.png
读云汉之诗慨周馀之民而忽念先祖之摧亦何莫非
此思也

  虞周相形已成町畦而英思辩才皆前人意义所漏
为是题一开生面(原评)




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1451-0909b.png








卷十二 第 31a 页 WYG1451-0909c.png
  孔子曰唐虞禅  一节    马世俊

  禅继皆原于天可援圣言以断焉夫禅与继殊断之以
天而无不一也有孔子之言而此义固较然矣尝谓仲
尼不有天下而天下之气运皆自仲尼而论定之春秋
之际盛衰之故纷如孔子为之黜功以伸德抑人以尊天
而独申大义于天下曰唐虞尚矣嗣此而夏后殷周大
统三建其为禅为继岂非天哉中古无为其任天下也
易其让天下也亦易乃弼服建师至夏后而法始备则
卷十二 第 31b 页 WYG1451-0909d.png
以夏后之法为法者知天物不可以屡更二帝揖逊无
留天下之迹亦无去天下之迹乃创淫惩傲至夏后而
心愈危则以夏后之心为心者知神器不容以轻授则
禅与继之必不能同者皆有义行其间矣如别其义而
言之不独禅与继异即禅与禅亦异何也师锡创闻于
侧陋奋庸考绩于司空不一也如别其义而言之不独
继与禅异即继与继亦异何也孝孙复辟于徂桐冲人
委裘于负扆不一也自我而论则不然历数在侧陋而
卷十二 第 32a 页 WYG1451-0910a.png
群圣相揖于同时若既以一朝而兼帝王之运则鼎社
之建虽继之数百祀而不复疑其私拥也唐虞无私之
意夏后殷周之祖皆亲见之虽谓禹以禅汤汤以禅武
也将无同胤子非嚚讼则嗣统宁异于敬承乃复历二
代而分官家之局则本支之寄虽继之亿万世而不复
忧其可变也唐虞不变之道夏后殷周之世皆递承之
虽谓汤以禅甲武以禅诵也将无同然则唐虞以先无
继乎曰有之五德递胜何莫非神明之胄乃当其贤则
卷十二 第 32b 页 WYG1451-0910b.png
颛顼可嗣轩辕之统当其不贤则帝摰不可续高辛之
祀唐虞择人而畀亦犹行古之道耳岂夏后而独有道
更世改之嫌然则殷周以后无禅乎曰有之百世难知
或更有非常之举乃继非其人则天命未改犹有守府
之思禅非其人则物望所凭遂有篡窃之事唐虞畴咨
而命早已立后之防矣岂夏后而独无乱纪坠宗之惧
呜呼舜禹何必不固辞朱均何独无德让而禅者终禅
矣阿衡叔父何必不久于七年徂宅贻诗何必发祥于
卷十二 第 33a 页 WYG1451-0910c.png
四日而继者终继矣岂非天哉岂非天哉

  夏殷周同于唐虞之禅孔子泛论之词也孟子引之
则侧重夏之继与唐虞之禅等耳文步步顾定章脉
妙义环生运用皆极飞腾之势




卷十二 第 33b 页 WYG1451-0910d.png








卷十二 第 34a 页 WYG1451-0911a.png
  非其义也  四句      狄 亿(墨)

  元圣之严于道义虽小而不敢忽也夫莫小于一介而
道义存焉取与可毋严耶伊尹之乐道盖至此而弥坚
矣且吾甚怪夫世之疑圣贤者过也彼圣贤之所以自
持者必极之至纤至悉而未尝偶弛夫岂逆计后人之
訾议而预绝其端乎盖谨小慎微之学诚有不如是不
敢安者此意惟在圣人乃倍加惕也伊尹于非义非道
之大既能致严若此豪杰慷慨之士功名所系必争之
卷十二 第 34b 页 WYG1451-0911b.png
若事属寻常则以为非功名之所系也而往往当之有
惭德焉矫情饰节之伦声誉所在必趋之若事属微渺
则以为非声誉之所在也而往往处之有遗行焉尹则
不然盖虽极之一介之与一介之取而必不敢自蹈于
非义非道矣如第曰一介之失必将积微成钜则其所
以衡道义者犹粗尹非谓积焉者之可以无忧而谓可
忧之正无俟于积也苟其以一介而忽之则即此已昧
在物之理即此已乖处事之宜纵后日悔而改图而目
卷十二 第 35a 页 WYG1451-0911c.png
前不多此一失乎则尹之兢兢于道义也精矣如第曰
一介之失必将充类至尽则其所以辨非义非道者犹
疏尹非谓充焉者之可以无讥而谓可讥之正无待于
充也苟其以一介而违之则即此已不能尽乎天命之公
即此已不能全乎人心之制纵君子不复苛求而吾心
其遂能自解乎则尹之凛凛于非义非道也密矣而吾
乃知尹之有定见也自人之所见较量于大小之间而
忽乎其小一旦投之以大识未有不为之乱者尹惟视
卷十二 第 35b 页 WYG1451-0911d.png
一介如天下千驷故能视天下千驷如一介也而哲人
知几之全学可于一介之不苟见之而吾乃知尹之有
定守也夫人之所守区别于巨细之交而略乎其细一
旦任之以巨力未有不为之靡者尹惟以处天下千驷
者处一介故能以处一介者处天下千驷也而志士励
行之全体又可于一介之必严信之嗟夫尹之乐道若
此而顾疑其不自重惜以贻后世之口实也岂可信耶

  见解透笔力超看其轩豁醒露几忘其义理之深厚
卷十二 第 36a 页 WYG1451-0912a.png
于前辈中极近钱绍文







卷十二 第 36b 页 WYG1451-0912b.png








卷十二 第 37a 页 WYG1451-0912c.png
  一介不以与人  二句    熊伯龙

  取与之际虽圣人不敢忽也夫尚论伊尹未有及其守
之严者由不与不取观之士岂不重小节哉且自论圣
人者举其大体而略其细行于是学道之士不以谨严
为先务而后世之议由此而兴不知事有钜细道无精
粗从古圣人未尝不谨小慎微以明其志者也尹之弗
顾弗视岂徒立其大乎一介取与之间可见矣天下惟
事物未交之际圣贤虽有刻苦之意而人不知一介至
卷十二 第 37b 页 WYG1451-0912d.png
微而或以为与或以为取则精气之先见也天下惟往
来不及之地圣贤虽有砥砺之能而无所可用取与亦
至微而由我以与由我以取则省察之易周也尹岂以
一介之非道义而姑与之而姑取之哉人必自忘其廉
耻而后谓他人之廉耻不足惜与者无几悔悟之馀遂
令无以自处非所以成物也惟道与义可以服人留一
物而羞恶辞让之良留于人心者无尽虽欲与之而有
所不能矣人必未忘乎私利而后以偶居之私利为无
卷十二 第 38a 页 WYG1451-0913a.png
损取者无几暧昧之动事已入于苟且非所以成已也
惟道与义可以定分谢一物而歆羡畔援之累谢于梦
寐者无穷虽欲取之而有所不敢矣学问有一介之未
辨其是非不可为精施受往来凡民以为日用而圣人
思虑焉盖能审一介而后能审万事万物之理也名节
有一介之未底乎正大不可为一箪食豆羹群情以为
生死而圣人淡漠焉盖能处一介而后能处千世万世
之变也嗟乎不与人一介而与人以身不取一介而取
卷十二 第 38b 页 WYG1451-0913b.png
人之天下此则尹之可以为权而浅者遂谓其有功名
之意矣

  他人将一介推广言之以尽其蕴不若就一介推勘
更见精微也文之得解处在此中股人必自忘其廉
耻而后谓他人之廉耻不足惜此种名理从来未经
人道 末幅精力少懈


卷十二 第 39a 页 WYG1451-0913c.png
  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    熊伯龙

  元圣身任天下可以观其志矣夫世之苟且功名者皆
无志天下者也惟尹重天下惟尹重身哉尝谓天下将
治必有匡济之人匡济之人将出必有自立之志盖士
不素蓄不足以重国道不专属不可以成功是惟伊尹
为足法命知觉者天矣然吾不知天之果知有尹否也
天不必知有尹而尹知有天是以造化之气机一人藏
之待知觉者民矣然吾不知民之果知有尹否也民不
卷十二 第 39b 页 WYG1451-0913d.png
必知有尹而尹知有民是以万物之性情一人主之非
任天下之重者能如此乎非自任者又能如此乎有深
居一室而谓之为人者意主于为人也有经营当世而
谓之为己者意主于为己也尹惟见一己之责必以天
下终而天下之责遂不得不自一已始世无圣贤任之
以成吾能世有圣贤任之以尽吾分如此则可谓为己
者与有英雄之略欲其无意天下无意则能养其才有
圣人之度欲其有意天下有意则能行其道尹惟见吾
卷十二 第 40a 页 WYG1451-0914a.png
学之大小必以天下为验而天下之治乱遂不得不与
吾学相关我不任而人任惧性天之憾不释我不任而
人亦不任惧千古之患无已如此则可谓有意者与天
下之人皆能任天下而弗知任者嗜欲蔽之也想彼自先觉
以来志气清明矣天人上下相告于隐微先一日而觉
即先一日而忧上有君相旁有师友此际俱无藉手之
处天下之人皆欲任天下而弗克任者非议惑之也想
彼自先觉以来愿力强固矣帝典民彝相系于性命我
卷十二 第 40b 页 WYG1451-0914b.png
所觉者非人之所喻则我所任者亦非人之所知前有
千古后有万年此际实具危微之几知其自任之重而
前此者可知知觉之辨志固不在小也知其自任之重
而后此者可知非常之原意亦不得已也盖伐夏自此
始矣

  将任天下归入巳之性分愿力则自字精髓自出矣
规模气象无不与阿衡身分相称是谓词足以指实

卷十二 第 41a 页 WYG1451-0914c.png
  百里奚虞人也  二节    王汝骧

  详古人之本末可以知其所不为矣甚矣奚之被诬也
其为虞人为秦相本末彰彰如是不可为之辨乎且夫
自鬻要君之说污甚矣不知其污而为之则不智知其
污而且为之则不贤若而人者其生平本末盖亦不足
问矣而或以加之百里奚夫百里奚何如人哉吾尝按
其行事所谓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者
也当其时虞盖有两人焉一日宫之奇一日百里奚然
卷十二 第 41b 页 WYG1451-0914d.png
奚之年长于奇奚之智亦过奇远甚何也晋欲伐虢以
璧马假道于虞其时奚已七十见宫之奇谏不听遂不
谏而去之奚既去而虞亦亡矣呜呼使虞公而可諌谏
而虞可不亡奚与奇俱以虞人老彼食牛干秦穆公之
污何自而加哉然吾有以知其必不为正在于此夫百
里奚虞人也能以秦显而不救虞之亡岂忠于虞不若
宫之奇哉且宫之奇以其族行其后遂无所见而奚功
业卓卓如是盖其知废知兴之智既已见于去就之明
卷十二 第 42a 页 WYG1451-0915a.png
而显今传后之贤尤足验其挟持之素然则自鬻之污
将谓其不知而为之耶将谓其知之而且为之耶方其
不谏假道之时其品与识固已大定矣好事者之云多
见其不自好也

  下节覼缕俱于叙上节时消纳已尽故入下节后笔
墨分外閒净笔之古峭不待言(原评)


卷十二 第 42b 页 WYG1451-0915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