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1451-0729c.png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器之  熊伯龙

  观君子所以处事说者而公恕之心见矣夫君子以公
恕为心而事与说随所处而当矣自人见之则以为易
耳难耳意谓夫人为人所事者必其足以致人之力者
也为人所说者必其足以致人之情者也君子以成德
之身而有动物之理宜事且说者之纷纷而至矣而君
子于此要自有性情焉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不可不知
也人之于君子有见其易者则事是也有见其难者则
卷六 第 1b 页 WYG1451-0729d.png
说是也同此相与之际而或进而有所效或退而无所
容何取舍之异致与同此一体之意而或人人得其愿
或事事别其嫌何宽严之皆备与夫君子非有所不测
于其间而忽易忽难如此也亦事且说者之自为而已
矣如其说之以道而不说也虽谓君子非人情可矣而
外物之来尝我者多君子能不鳃鳃然虑失已乎彼非
僻之干无论矣即相感以所好之德而苟其有所为而
至吾前者衡以至公之心则皆无情之结纳而不可一
卷六 第 2a 页 WYG1451-0730a.png
念安者也夫圣贤之迹往往为不肖之所托至是而后
叹天下之得说于君子者盖亦寡矣及其使人而介介
如是也虽谓君子非人情可矣而众庶冯生成器者少
君子能不鳃鳃然虑失人乎彼营道同术无论矣即人
不甘舍其所学而苟其可以成能于天下者衡以至恕
之心皆所欲长养裁成而使之各得其所者也夫道德
之途往往为中材之所畏至是而后叹天下之不得事
于君子者盖亦寡矣是则事之所以易而说之所以难
卷六 第 2b 页 WYG1451-0730b.png
也盖人情易溺其慨然有为者必欲为淡泊宁静之所
出惟以易事利导之而一长一善皆相安于义命之必
然君子所为率天下而正其心术也人才无方其怀思
而进者亦或为智勇功名之所寄惟以难说风示之而
使贪使诈皆晓然于在我之无他君子所为先天下而
正其心术也此岂小人可同日而语哉

  难易皆从君子心术发出然其难其易亦人见其然
非君子示以不测也勘题精切词意深厚后二比所
卷六 第 3a 页 WYG1451-0730c.png
见尤大







卷六 第 3b 页 WYG1451-0730d.png








卷六 第 4a 页 WYG1451-0731a.png
  刚毅木讷近仁        朱 书

  质有近于仁者当思所以成其质矣甚矣人之有赖于
质也知刚毅木讷之为近岂遂安于近而已哉且人生
而仁之全体具焉其有理无欲之本原固不以质之美
恶而有加损也然而与物相引则自强者伸与人相缘
则本天者贵是故质不可恃也而可恃也夫人外不必
力为拒而非僻之私无由入内不必严为守而邪妄之
气无由出此纯乎仁者也下此则必视乎其质矣盖人
卷六 第 4b 页 WYG1451-0731b.png
必为世俗之所畏而后相狎而投我者无自得至乎其
前故寡所合者必寡所营也人不为物情之所喜而后
相乘而中我者无从得渝乎其故故无所顾者必无所
累也则有刚者焉气之决也物不能夺性之直也情不
能萦夫俗之靡也久矣安得有人焉如是之刚者也又
有毅者焉志之坚也历险不惧力之忍也历久不衰夫
人之自废甚矣安得有人焉如是之毅者也而吾更思
一木者于此才不足以胜人见可欲而不动貌不足以
卷六 第 5a 页 WYG1451-0731c.png
悦俗处至淡而能甘以视人之竞华者为何如也而吾
更念一讷者于此宁拙于言毋巧于辨故饰非者不能
誇宁议我隐毋议我躁故华伪者不能嚣以视人之纷
驰者又何如也若是者一往莫遏之气出万物之上而
不能侵也则憧扰之端于焉绝矣泊然无营之衷入万
物之中而不能扰也则外骛之念于焉鲜矣以复仁体
仁体可复也是天德之健也以存仁心仁心可存也是
人心之诚也而谓非近仁者耶然则未能近者吾望其
卷六 第 5b 页 WYG1451-0731d.png
相反以相成也柔靡反而为刚毅斯可任重而致远华
辨反而为木讷斯可守朴而存真尽其矫揉之力而后
欲仁者皆有用之才抑已能近者吾望其愈进而益上
也刚毅而进以巽顺则大力出于小心木讷而进以文
明则英华发于笃实加以变化之功而后利仁者无懿
美之累人亦急求其近而又毋止于近焉而可矣

  四实字有洗刷后二股尤得圣人勉人之意

卷六 第 6a 页 WYG1451-0732a.png
  善人教民七年  一节    李光地

  圣人计教民之效知民不可以轻用也盖国之大事在
戎不教而轻用其民可乎故夫子思善人之教而犹必
以七年为期欤想其日睹春秋之世率以戎事相竞而
弃其民故言曰国所与立者民也民而无卫国之心国
非其国矣然民所待治者君也君而无教民之道民非
其民矣今之纷纷即戎者何多也苟其迂根本之图而
急旦夕之效则古之教民者诚不足师而欲为之建久
卷六 第 6b 页 WYG1451-0732b.png
远之规而出万全之计则今之即戎者未见其可殆必
得善人而以之教民乎盖其怀恻怛以为心则爱吾民
者至切而其本缠绵以立政则谋吾民者至周虑民之
未恤其身也而农桑之教兴焉里有正酂有长遂有师
要使凶荒之无忧而马牛车甲之赋亦无不具而又为
之狝以治兵蒐以振旅出则老者居后入则长者居前
则井牧什伍之中而义勇之气已素虑民之未得其心
也而学校之教行焉党有庠州有序国有学要使礼乐
卷六 第 7a 页 WYG1451-0732c.png
之渐兴而股肱射御之节亦无不娴而又为之受成于
学献馘于泮将帅偾军者不齿战陈无勇者非孝则弦
歌干戚之内而文武之材已登如是者有年而民知护
其私矣如是者又有年而民知死其上矣约至七年之
久以之即戎不亦可乎原善人之心惟以爱育休养为
事然而有禽而利执言则容民畜众者地水之象也以
是应敌而动吾知储峙之素供而节制之素明三郊三
遂之中其亦可以建威销萌而无守之不固矣充善人
卷六 第 7b 页 WYG1451-0732d.png
之道盖以胜残去杀为期然而射隼所以解悖则救民
除暴者时雨之师也以是声罪而举吾知恩信之已孚
而仁义之已著东征西讨之馀其亦可以惊远惧迩而
无思之不服矣七年即戎吾故为善人之教决之也今
之为邦者教道无闻而即戎不已吾恐民无政而将溃
兵不戢而自焚是之谓弃其民而已矣不有善人其何
能国哉

  别处说善人便要分别得斟酌如此章及胜残去杀
卷六 第 8a 页 WYG1451-0733a.png
章正是说他好处何暇替他称量本领时文有缠住
善人说他质美未学者又有把即戎两字说仅可以
固圉自存者自谓体认之至不知先差了口气也如
春秋战国时候假仁假义犹足以霸真个得善人为
邦又乌能量其所至乎(原评)

  作者晚年析理之文以经传精意运化治法度无一
题无见的语然初学效之多成庸浅而司衡者又或
目为平平无奇故特录其英华发露者兼存少作一
卷六 第 8b 页 WYG1451-0733b.png
二俾学者先用心于此然后知其简穆清真之文为
可贵也






卷六 第 9a 页 WYG1451-0733c.png
  克伐怨欲不行焉  一章   刘 岩

  制私未足以为仁狷者毋安于所难矣夫无私之与制
私则必有间矣奈何不求所以无克伐怨欲者而以不
行自多也哉且学者患私之为累也必推其私意之所
从来而深以治其受患之处盖仁不仁之以公私相辨
者在全体有无之际而不在一时行止之间公与私之
相为盛衰者不争用力难易之名而祗争于消长存亡
之介也今夫仁之纯者浑然而虚公廓然而顺应与物
卷六 第 9b 页 WYG1451-0733d.png
本无间而何所用其克与物本无争而何所用其伐悯
人之愚且贪而忘情于得失又安有所为怨与欲哉宪
也求仁人之用心而不得得其去私之功而持以力遂
介然自居于仁道而无疑不知仁体之精微者一物之
不存故能统万理而悉备今克伐怨欲之隐伏于中者
反先入之以为主即制其流而不至于横决之太甚然
寂然凝一之中而潜杂之以物我相形之意已累其体
而失其平况乎其触物而萌者遏之太坚未有不溢出
卷六 第 10a 页 WYG1451-0734a.png
而不可禦者也是匿其害而自以为安也仁道之流行
者一念之不扰故能随万感而皆通今克伐怨欲之蓄
藏于内者且妄动而不自知即防其患而不至于攻取
之太深然其坦然因应之时而强守之以天人交胜之
情已滞其用而违其正况乎其随事而形者抑之太深
未有不一发而不可复禁者也是养其患而自以为得
也故不行而与行者较则彼纵其私也而此制之彼恣
其欲也而此窒之斯亦可谓卓然流俗之中而自爱其
卷六 第 10b 页 WYG1451-0734b.png
身者矣然不行而与无可行者较则制其私而私犹未
去也不如去之而不留窒其欲而欲犹未捐也不如捐
之而悉化岂可谓兢兢坚忍之节而遂至于纯也哉宪
诚有志于仁甚毋力守其难而以自多也

  明白纯粹绝无艰涩之态说理之文此为上乘



卷六 第 11a 页 WYG1451-0734c.png
  爱之能勿劳乎  一节    张 英

  原爱与忠之所必然而天下无误用之情矣夫爱非劳
则必其不爱也忠非诲则必其不忠也而谓人之所忍
出者乎今夫天下事孰是其一往而辄已者哉一往而
辄已必其情之非有馀者也否则情之苟可以安而即
止者也自非然者情之所深往往至于逆用其情而几
不能以自白则其事诚非得已者矣我尝以此思天下
为人父为人臣之心凡事可听诸遭逢则无所用吾至
卷六 第 11b 页 WYG1451-0734d.png
性矣乃我所属望之人此必不可以遭逢委也于是生
平用情之地遂觉有有加无已之时凡事可任吾径情
则无所庸其曲折矣独我所系属之人此必不可以径
情置也于是人伦遭遇之中遂觉有不可明言之隐天
下亦孰非为人父者而谓我为不爱其子之人人情也
乎哉独是携持保抱之日则矜言爱至强学励行之日
又不觉其出于劳爱与劳绝不相类也而用于一人施
于一日有不能自解者即令子而贤明犹恐姑息以生
卷六 第 12a 页 WYG1451-0735a.png
其玩而中材更无论也观此日家人之嗃嗃亦祗见劳
而不见爱矣回思所以用劳之故缠绵固结又祗见爱
而不见劳也若舍劳而言爱我知必无此情矣天下亦
孰非为人臣者而我忍为不忠其君之人大义安在哉
独是委质策名之日既已矜言忠则盈廷唯诺之时即
不能不出于诲忠与诲似不相谋也而质之幽独扬之
大廷有不能自释者即令君而徇齐犹思纳诲以补其
阙而中主更可知也观此日王臣之蹇蹇亦祗见诲而
卷六 第 12b 页 WYG1451-0735b.png
何敢言忠矣回思所以纳诲之隐周详恺挚又祗见忠
而不见诲也若舍诲而言忠又乌乎用吾情矣是以优
容而家有象贤赓歌而朝无阙政此亦天下不数觏之
遇初不欲为人父为人臣者慕此名也世之令子贤君
未必尽成于天性亦所遇之多淑耳谁非用此爱与忠
者而可不深长思也哉是以教不先而子克家臣非直
而君明圣此亦天下至不可倖之事更不欲为人子为
人君者受此名也世之慈父忠臣岂求遽谅乎其隐亦
卷六 第 13a 页 WYG1451-0735c.png
其心不可解耳谁其受此劳与诲者而可不深长思也


  义理渊然情思蔼然所谓公诚之心形于文墨岂小
书生描头画角者可比




卷六 第 13b 页 WYG1451-0735d.png








卷六 第 14a 页 WYG1451-0736a.png
  为命  一节        谢陈常(墨)

  维郑多材命嘉赖之矣夫一命耳必藉四臣以成而四
臣又各见其长不相掩也此郑之命所以善与在昔春
秋之天下相寻以兵而犹相尚以礼故郑之所以立国
者急于内治而尤谨于外交子尝称之矣曰吾观郑之
孱也介两大之间为晋楚必争之地能固其彊圉使内
不被兵者垂四十馀年也非辞命之善恐结好之难终
乃命之难也于修辞之间得不亢不辱之宜以行于四
卷六 第 14b 页 WYG1451-0736b.png
国而无羞寡君者不徒执政材也非协力有人惧所行
之不远吾盖从郑之命观之而知为之者一人而能济
一事也而又知夫为之者之合众人而共襄一事也今
夫命必有草创者所为定谋于始也而裨谌其人在焉
命必有讨论者所为引前经以断大义也而世叔其人
在焉命必有修饰者所为片言不可易博辨不可穷也
而行人子羽其人在焉有润色者所为文物以章之声
明以纪之者也而东里子产其人在焉夫事必有备不
卷六 第 15a 页 WYG1451-0736c.png
可略也人各有能不相袭也向使以此数事而任之一
人立之专官则草创者试之讨论而诎脩饰者试之润
色而又诎也抑使以四子而才不尽用用违其才则以
裨谋之事委之世叔而不能为子羽之官委之子产而
不得当也然后知郑之为命也能善始也无憾于终也
子产之公也集众思也广忠益也以三子各优之才力
毕效于先而宰执亦徐出其能以善化其所短此国有
多士之功也以誉望久著之名卿持衡于上而群工得
卷六 第 15b 页 WYG1451-0736d.png
共宣乃力以不掩其所长此大臣体国之效也以睦邻
封以辑境内胥是物也命之不可忽也如此夫

  于题理分寸不失气味清雅尚近先辈场屋中文字

  中间改正处照作者自定稿俾学者知文字宜随
时改定增之铢两则加重而足以伏人也



卷六 第 16a 页 WYG1451-0737a.png
  裨谌草创之  三句     韩 菼

  一命而三善先焉有使之者也夫谁执郑政而委命于
裨谌三子乎然自三子各展其长而命几成矣非择能
而使不及此今夫秉国成者不可以一人废众人之思
也贵竭众思以佐一人之不逮矧夫相国势之急而审
辞令之宜尤不能谋之即底于成者乎唯盈庭交赞至
于再三而犹皆出自众智斯盖有兼收之而使之各尽
者矣吾何以嘉郑之为命哉自子皮授政而后晋楚之
卷六 第 16b 页 WYG1451-0737b.png
驾不至于交争知其皆慎辞之力而自七子燕劳以还
风雅之流多长于赠答知不独执政之才然则郑之命
独为之乎众为之乎不相为乎交相为乎一为之即毕
乎次第为之犹未毕乎且夫命亦不易言矣大国不加
德音而数以要我其谓我敝邑不能造谋也鲜定计于
始也其必不敢引前经讲大义以抗我也不能以片言
折我以不可穷之辞服我也若是则草创也讨论也修
饰也非当为之于命之未成之先者与乃郑固有使之
卷六 第 17a 页 WYG1451-0737c.png
递为之者矣问谁草创裨谌是任盖于谌之适野而材
之矣邑则蹈筑室之同野则有独获之智谌善谋者也
故任之当日者不敢擅众人之长而第画其大意亦不
必俟在廷之议而已发所未闻则谌之为与若曰折衷
掌故以协诸盟府之藏则谌也谢不敏矣问谁讨论世
叔是任盖于吉之闻礼而器之矣辨升降揖让之为仪
审先王经纬之为礼吉知古者也故任之当日者动援
旧章示敬共大国之信亦参伍事势无拘守载书之嫌
卷六 第 17b 页 WYG1451-0737d.png
则吉之为与若曰斟酌简繁以惬夫训辞之体则吉也
让未遑矣问谁脩饰子羽是任盖于挥之知四国而韪
之矣知族姓班位以悉其人知贵贱能否以得其情挥
知今者也故独以行人官之当日者言或以约胜有慷
慨质直之风言或以详胜有从容反覆之雅则挥之为
与若曰其风肆好遂以彰行远之文则挥也不犹尚有
待哉辞命本属一官分之三子而不虑其相侵此亦如
各赋一诗焉以见志三子岂无他长共为一命而犹虞
卷六 第 18a 页 WYG1451-0738a.png
其未尽此亦如共制美锦焉以成章余闻之盖子产为
政云

  笔笔暗藏子产是三句作法亦恰是当日情势字栉
句比处处工稳




卷六 第 18b 页 WYG1451-0738b.png








卷六 第 19a 页 WYG1451-0738c.png
  文之以礼乐         李光地

  学以礼乐为归由德与才而进之也盖才德而非以礼
乐文之学犹未至也夫子所以为子路进与意谓圣人
之道必有以立之极君子之学必勉以求其至子问成
人岂止于知廉勇艺已乎学而至于克有本末之后则
不可不以涵养之术充之也师资而极乎当世士大夫
之选则又不可不以先王之泽进之也必也其文之以
礼乐乎礼以敬为本而节文度数详焉吾惟一以敬居
卷六 第 19b 页 WYG1451-0738d.png
心而日用周旋之间无不隆礼由礼者循习久之心志
得齐焉容貌得庄焉彬彬乎其有质而有文也夫然后
为能文之以礼也已乐以和为主而干戚管籥备焉吾
惟一以和存心而咏歌舞蹈之际无非德容德音者涵
濡久之意气得平焉形骸得安焉亹亹乎其情深而文
明也夫然后为能文之以乐也已盖才德因于所近三
代以后人材往往不能如古则学校所以养而成之者
无其具也学术要于所归一长之士其人往往不槩于
卷六 第 20a 页 WYG1451-0739a.png
道则圣贤所为大而化之者未尝闻也以礼乐而尽人
之性则合敬合爱而王道备以礼乐而极人之理则同
和同节而天地官以言成人必如是而后可尔由也勉


  疏朗而义理愈融简要而气象愈远于礼陶乐淑本
末源流实能窥其奥而得其精


卷六 第 20b 页 WYG1451-0739b.png








卷六 第 21a 页 WYG1451-0739c.png
  古之学者为已  一节    姜 橚

  圣人原学者之用心而深有感于世变焉夫世运之变
至见于学者心术之间而极矣为已为人夫子所以言
之而增慨也且世尝谓古今人不相及今而知非其学
之不逮也古人之所取未必为今人之所遗古人之所
勤未必非今人所能勉使不求其所以学之心而严其
内外真伪之辨吾乌知今之异于古所云耶夫居今以
思古无事不隆于今而其源皆出于学即古以准今无
卷六 第 21b 页 WYG1451-0739d.png
事不衰于古而其源亦皆出于学古之人非有异学也
第实见夫先王导天下以学凡以尽人之才而吾之早
夜孜孜而不敢倦者皆以勤吾职之所当然而复其所
固有也涉于万物之故而有未通则已之心思有受其
病者矣度于古人之行而有未合则已之性命有亏其
初者矣吾意中实有缺然不自安者故毕吾力焉以求
其志而自快于俯仰之间非恐人之见其不足不必人
之知其有馀也虽或分所不属而引以为忧时之未来
卷六 第 22a 页 WYG1451-0740a.png
而预筹其故然以为已之所任而图之事虽在人而所
为者则已也其斯为古之学者夫今之人亦非有异学
也彼不知古人之自力于学皆以求得于心而以为黾
勉从事而不惮劳者不过要其愿之所欲遂而由是假
途也亦尝博涉万物之故以蓄其奇谓吾有所不知而
人将窥吾之寡陋矣亦尝步趋古人之迹以求其合谓
吾无以自异而人将遇我以众人矣彼其心实有嚣然
不能靖者故姑自励焉以高其名而自张于耳目之地
卷六 第 22b 页 WYG1451-0740b.png
不必已之实有之不虑已之实无之也虽名义所迫中
材亦欲成其仁天性之事君子不忍疑其伪然以为人
之所多而蹈之事虽在已而所为者则人也其斯为今
之学者夫要之为已则所学皆实为人则所学皆虚三
代以下无事不衰于古皆学之由而学者安之甚矣其
无愧而不知耻也

  道尽古今学者心事层层勘入精切似胡思泉而气
更疏宕

卷六 第 23a 页 WYG1451-0740c.png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  一章  韩 菼

  圣贤相知以心于使之来如相见也夫伯玉之使子之
问其有心相知者乎而何意于使乎一言道之哉今夫
朋友之情其皆学问之事欤我友之须我也一如我之
须我友则情深矣而我之期我友也已得之我友之自
期则情益深矣古之君子不待相见已相亲其心如告
语焉耳夫子适卫尝主贤大夫蘧伯玉家无何辞去然
心念伯玉不置也而伯玉居恒力学久益不衰一见夫
卷六 第 23b 页 WYG1451-0740d.png
子恨相得晚后使来尝无间云嗟夫如伯玉者诚可谓
贤矣君子之适人国也得一良友心焉喜之窃愿相与
共风雨明晦以质其生平之所欲为而规其所未至然
往往不可得此昔之人所以致叹于贤豪之不常聚为
可惜也而君子之心则又不然以为意气之感离群尤
切夫赏奇析疑第有既见之欢而未极夫相思之致惟
各分散于四方而结遥情于千里往往以数年之隔而
我友已大过夙昔之期则乐之矣克治之力索居更难
卷六 第 24a 页 WYG1451-0741a.png
夫晨夕劝勉第有助予之快不知弃予之悲惟至予美
之亡处而伤独旦之谁语往往积一心之失而异日不
堪为知已之赠则忧之矣所以伯玉使来而子即慇然
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夫夫子诚何为也人生无
过可摘必深君子之疑积岁月而快其无负惟觉悔吝
之多一二端耳即人生得过无几亦由阅世之浅遇有
道而堪与写心惟幸忧患之多一二念耳噫寡过未能
夫子之心何心也吾子不见伯玉久回忆曩者契合时
卷六 第 24b 页 WYG1451-0741b.png
依依今日事不意伯玉老矣而精力倍进今者之伯玉
非复昔日之伯玉彼使何人而深知之也使乎使乎抑
吾观春秋时贤者甚众其隐于下寮者往往而有如籥
翟之硕人管库之士非欤伯玉之使独非其伦耶而要
非伯玉之贤是使何以知之哉记之曰蘧伯玉使人美
伯玉也

  亦处处从寡过未能句著笔乃独注意何为一问则
使人与坐周详叙致深情皆出此文家工于取予避
卷六 第 25a 页 WYG1451-0741c.png
就处(原评)







卷六 第 25b 页 WYG1451-0741d.png








卷六 第 26a 页 WYG1451-0742a.png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  一章  陈世治

  圣人于相知以心者而深喜使能传之也夫使于孔子
者岂能使致所欲于孔子而伯玉乃有是使乎今夫君
子不患独学而无友惟一心之疏密喜其人之交有事
焉不必其迹之时相亲也然心同者亦不忍其迹之久
疏而能传其心者则鲜矣若夫子之与蘧伯玉交而使
来有足志者夫吾子以上圣而冀无大过伯玉以贤者
而能知其非盖士大夫风流相尚者所不解其用意之
卷六 第 26b 页 WYG1451-0742b.png
苦致力之专独两人者相视而莫逆于心也久矣道德
之士越山川而有以共信知心理之自一也而旦暮质
证之切亦急欲得之闻问之间交修之纯殊衾影而识
其未亏谅内美之无疵也而离群索居之久亦自难忘
于介绍之及夫子于使之来与之坐而问以何为良有
以也顾人有终日共对而邈然不得其意向之所存者
知其所为而不知其所欲君子怅然有我友之须焉谓
心之精微非耳目近习之所能喻也人有尽言见推而
卷六 第 27a 页 WYG1451-0742c.png
茫然不得其功力之所据者侈其已为而不计其未能
君子慨然惜我友之远焉谓功之微密并非往来咨询
之所可通也异哉寡过之言乃自使乎发之此何其善
似夫子之心乎以吾子更求假年还思学易其至诚无
息之怀犹若旁皇于无过之难保何为之问盖急求切
磋之意也益信伯玉真良友矣此何其当我伯玉之心
乎以伯玉昭昭之节冥冥之行其省身克己之思毕生
兢业于寡过之无时未能之对虽自道无以易此也益
卷六 第 27b 页 WYG1451-0742d.png
叹是使为贤使矣盖人非有在已之得力未有能直穷
人之过者乃并其救过之意而得之人非积一心之静
观未有能默数其过之寡者乃并其未寡之神而肖之
使者出吾子既重为使叹益神往伯玉不置也

  词致清雅节奏安舒用笔注定寡过未能句而前后
左右无不环抱有情


卷六 第 28a 页 WYG1451-0743a.png
  夫子自道也         朱 书

  贤者明圣人之谦知至德有全能也盖仁知勇非已有
之不能道也然则夫子之无能正夫子之无不能也耶
故子贡以为自道也若曰天下事及之而后知履之而
后见苟未至乎其境不惟独任之而不敢任也即欲辞
之而亦不知所以辞也是故欿然不自足之心常发于
悠然自得之候则至德之所归即其言而断可识矣有
是哉夫子于君子之道而竟以为未能乎性情之盈虚
卷六 第 28b 页 WYG1451-0743b.png
与学问而相长在在以为无憾必遥望焉而不知其处
者也使静观于浅深阅历之途每觉快意者少而不快
意者多矣世途之广隘随诣力以相形遇事偶能自全
亦幸中焉而不得其理者也使潜验于险阻艰难之内
又且撄我者多而不撄我者少矣然则夫子之道及此
也非为谦言以自抑殆心知其然而发为甘苦之辞耳
夫圣心之仁知勇固有立乎万类之中而卓然与天合
德者焉此亦何物足以相累然而惟天德之纯乃洞悉
卷六 第 29a 页 WYG1451-0743c.png
乎人事之变也在旁观者见其利用之无滞以为此天
亶之能非溢美也正与夫子之自道足相参焉者也亦
非让大美而不居殆下学方殷不自知其所已至耳夫
人世之忧惑惧固有日投夫子之前而坦然行所无事
者焉此由所性一无所亏然而惟神明之克一乃益凛
乎憧扰之多纷也在效法者叹其应迹之无方以为此
成德之期非无见也殆因夫子之自道实而验之者也
笃实之儒凡事有难心聪颖之士凡事有易心究之见
卷六 第 29b 页 WYG1451-0743d.png
以为难者非难见以为易者更非易也夫子以浑全之
天极而自验诸渊微弥若有难而无易则知从容中矩
正战兢惕厉之所以日深得半之初以为如是而已止
优入之后以为如是而更进究之学而不厌者无止境
化不可为者又无进机也夫子以变化之神奇而自考
其性术弥若有进而无止则知谦让未遑正尽性立命
之所以独至夫有不能则有能无不能则无能能君子
之道非夫子而谁哉

卷六 第 30a 页 WYG1451-0744a.png
  但就题面推衍何从见子贡知足以知圣人实际似
此方将圣人平日功力言下精蕴一一传出笔致锐
入爽达非浸淫于江西五家者不能





卷六 第 30b 页 WYG1451-0744b.png








卷六 第 31a 页 WYG1451-0744c.png
  原壤夷俟  二章      李 

  两记圣人之教见非礼之无以立也盖原壤与童子皆
以旧礼为无用而弃之者也故夫子正之且圣人有教
无类不忍天下有自弃之人也而况厕朋友生徒之列
者乎昔原壤孔子之故人也子尝过之而壤乃夷俟于
是乎责以不逊诘以无述而斥以身既老而犹将为世
贼时则以杖叩其胫焉阙党童子来学而请益者也子
使将命而或以为疑于是乎摘其居位病其与先生并
卷六 第 31b 页 WYG1451-0744d.png
行而断以非求益而妄意于速成使之闻言而自省焉
盖壤故自命为旷达者也幼而习焉老而安焉以为吾
之道术固在于是矣故夫子示以人道之常使知前行
之慝触耳而愧于心庶几近死之年闻道而恨其晚此
圣人之忠信于朋友也阙党童子自负为高明者也居
而安焉行而习焉以为吾自是可附于成人矣故夫子
示以弟子之职使周旋于长者以徐悟其傲然自遂之
非且大惧于无成而还思反躬求益之实此圣人之曲
卷六 第 32a 页 WYG1451-0745a.png
造乎童昏也故自有夫子之教而后知天下无可弃之
人随地随事而自易其恶自至于中则矫习之偏而皆
可成性自有夫子之教而后知人无可以自弃之时循
理由礼而老者毋偷少者毋慢斯顺天之道而各以善
终抑于壤则疾呼而蹙之以杖其疾痼而难起也于童
子则微喻而使之自思其机引而不发也比事以观而
圣人之教思无穷曲成万物而不遗其气象可睹矣

  格调本化治之旧魄力精神擅正嘉作者之长我

卷六 第 32b 页 WYG1451-0745b.png
  朝讲化治体局而自名一家者莫如李厚庵此种殆可
继武






卷六 第 33a 页 WYG1451-0745c.png
  无为而治者  一节     储 欣

  无为仅得一帝其治象可想见也夫无为而治殆难言
之夫子独归之舜所可想见者第恭已之象耳他何为
哉且帝王南面而涖天下时势不同同归于治而已而
劳逸分焉其逸而治者圣人之德尤圣人之遇也惟然
故其治无迹可见而仅得其象于慨想之间吾尝上下
千古而叹无为而治者之难其人也今夫亶聪明而作
元后圣人既特擅有为之材造草昧而奋经纶天下又
卷六 第 33b 页 WYG1451-0745d.png
胥待有为之烈于是有躬居南面早作夜思而天下未
即治者焉或治矣而未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典籍所
载可考而知甚矣无为而治者之难其人也由今思之
其舜也与舜以协帝之德而适绍帝之成其所谓宾门
纳麓封山浚川诸务不过竭乃股肱上襄光被而异日
适承其休则夫劳于始而逸于终圣人之遇未有若是
之奇也舜以官人之德而享得人之乐其所谓敷土播
榖明伦弼教诸臣不过一经简命奉以终身而继此别
卷六 第 34a 页 WYG1451-0746a.png
无推择此又劳于求而逸于任圣人之遇未有若斯之
盛也遐想其时天地平成民物安阜举天下之大无一
事一物尚有待于圣人之为而圣人复何为哉以其身
托之乎巍巍之上以其心运之乎业业之中其存诸神
明者不可窥而被诸事功者又无可执恭已正南面无
为者之治象如是而已嘉谟之陈尚交儆于无怠无荒
乃天下之太平翔洽亦已久矣开明堂以朝群后四方
万国奔走偕来而圣人抚五辰以临之当日所目击者
卷六 第 34b 页 WYG1451-0746b.png
此象也今日所神往者亦此象也帝歌之作犹敕天于
惟几惟康乃有虞之垂裳布化不再更矣坐廊庙而念
苍生解愠阜财斯须不释而圣人挥五弦以致之千载
以上所目击者此象之外无他也千载而下所神往者
此象之外无他也噫至矣夫帝王亦期于能治耳无为
而治与有为而治一也然孰如舜之德遇兼隆旷世而
一觏也乎

  实境易铺虚神难会涵泳白文跃然有得笔之所至
卷六 第 35a 页 WYG1451-0746c.png
有生龙活虎之势(原评)







卷六 第 35b 页 WYG1451-0746d.png








卷六 第 36a 页 WYG1451-0747a.png
  颜渊问为邦  一章     徐乾学

  圣人与大贤论政而治统于是备矣夫极盛治之隆而
必有所谨者此邦由以固也圣贤治天下之略岂外是
乎尝论帝王之书政事备焉欲有为于天下者非得其
一而遂足为理也立纲陈纪迄于大定之馀而孳孳保
治之意犹毖敕而罔斁焉所以根本固而大统攸属耳
颜子在圣门具用行之略者也而问为邦岂非欲以得
其全哉子以为治之大者在天人之际损益之序质文
卷六 第 36b 页 WYG1451-0747b.png
功德之数理欲清浊之原隐验于古今之所宜而显持
于道法之所守如是焉已治莫大乎颁朔则夏时为善
三统各有其义而著物生之始由黄钟而达之至是乃
盛焉布德和令以顺人事皆从此出也治莫大于同轨
则殷辂为善五辂各有其制而崇浑朴之质辨等威而
出之惟是为能久焉厚德应地简而可大也治莫重于
章服则周冕为善采旒爵弁古有其则而昭南面之崇
于郊庙而用之惟是为有章焉元德象天尊而弥光也
卷六 第 37a 页 WYG1451-0747c.png
若乃操三重以寡过制礼尤欲审音稽三代以立隆宗
王必欲祖帝有圣人之乐而复有圣人之舞则韶舞尚
矣王者德既如舜治已如虞被诸管弦形诸缀兆表扬
绝业风谕众庶可谓和乐者乎盖治法于是始详也然
始未尝不祗肃而后稍陵夷者有之矣自古贤圣之君
必从而谨之戒彼新声防兹匪僻列国之歌非一而郑
为甚近习之蔽非一而佞尤深宫商奸律而傲僻之志
荒惟其淫也邪佞当前而中正之途塞惟其殆也人主
卷六 第 37b 页 WYG1451-0747d.png
谨嗜欲绝声色而典章文物之盛由此益开亲君子远
小人而质文制作之宜自此益备盖明礼定乐每代不
同而节性防淫百王不易通乎古今之宜而要以道法
之守此治天下之大略也

  语语质厚字字谨严结营甚密布局甚浑



卷六 第 38a 页 WYG1451-0748a.png
  行夏之时          邵 基(墨)

  治莫先于法天圣人取夏时之正焉夫天时与人事合
者也授时则取夏非圣人法天之治哉且王者敬天以
勤民则治历明时固首出者之所有事也顺万民之作
息道在于抚辰极四序之节宣功归于兴事为邦之道
所以釐工而熙绩者盖莫先于此焉顾吾思之道本同
揆三代共此钦若之旨而数与天合万世自有不易之
经周之建子其立意未尝不善然万象未萌一阳方动
卷六 第 38b 页 WYG1451-0748b.png
先王于是有闭关之令而未可以趋事而赴功商之建
丑其命义未即无稽然星回于天日穷于次天子将以
颁来岁之宜而非所以肇端而履始盖乘天因地生人
自有其成能布五行而成四序王者所以顺导夫民功
故出治以时为柄而授时以人为纪东作西成两间原
有其定候春祈谷而秋报享王政所以上配于天行故
燮理为君相之业而农桑即妇子之经吾得夏时焉以
寅为正以人为统上符天运时甚正也下布民事令甚
卷六 第 39a 页 WYG1451-0748c.png
善也为邦者非以此行之不可小民讵识占星而示以
时以作事之旨则出入不敢以稍违朝廷不尚改制而
正以始和布令之规则上下均堪以恪守是非夏先王
创一人之见也鸟火虚昴不能更作讹成易之期察政
窥玑不能改二月东巡之候前之圣人已精其占验而
此乃率由焉而不忘则惟夏时可以考而不谬也亦非
夏先王矜独擅之奇也豳风当商政之年而流火授衣
之不踰其节月令为晚周之籍而行庆诘暴之不易其
卷六 第 39b 页 WYG1451-0748d.png
规后之圣人默受其范围而此更画一焉而不爽则惟
夏时可以俟而不惑也回也相天子以颁朔佐明堂以
出治必先之乎此而由殷周以溯有虞则悉有可采矣

  时尚华采文字大都貌为冠冕其实全无考据往往
语句杂凑殊不成章此篇可谓稳称 照自订稿削
去枝叶语倍觉庄雅可诵


卷六 第 40a 页 WYG1451-0749a.png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曹一士

  名以永称疾其与世俱迁者也盖迄没世而无称焉悔
何及矣君子之疾也终身以之耳尝谓阅世生人阅人
成世惟我有足以重乎世者斯世尽而名不与之俱尽
依古以来世凡几易其名磨灭而不彰者何可胜道间
尝俯仰而知其故矣其始每误于有所恃年少气盛谓
不朽可立致也无何而有用之岁月半消磨于妻子仕
宦之胸而冉冉者行没世矣其终多败于有所溺居恒
卷六 第 40b 页 WYG1451-0749b.png
发愤谓圣贤自有真也未几而俗情之渐染反足以夺
诗书稽古之识而悠悠者终无称矣君子念名之所自
生与名之所由授而瞿然以兴也天地之生人也心思
耳目皆处必敝之势独此名之不敝者足以配三才而
立极有称而天地始有是人无称而天地遂无是人也
彼夫麟可徵祥凤可纪瑞尚各留其光气以泄宇宙之
文明我而腼然人面也智慧聪明世莫灵而物莫贵徒
奉此式饮式食之躬泯然以澌灭何虚生若此也中夜
卷六 第 41a 页 WYG1451-0749c.png
以思有不可为人而已矣父母之授子也身体发肤皆
无能久之理独此名之可久者足以成孝敬而亢宗有
称而父母始有此子也无称而父母似无此子也彼夫
帝世元恺王朝达适皆各标其品望以重古今之氏族
我而念厥先人也德行道艺里不登而史不书虚存此
以似以续之躯顽然以待尽何不才至是也中夜以思
有不堪为子而已矣当吾世而偶见长也岂无一二有
道者为之延誉而增重至没世而朋友之力穷矣君子
卷六 第 41b 页 WYG1451-0749d.png
知名自已立没世后断无助予之人也而不称而复何
所望则安得不置身千载时设一莫推莫挽之情并吾
世而相为轻也岂无一二寡识者使我攘诟而忍尤至
没世而谗谤之焰息矣君子知召由论定没世后并无
忌我之人也而不称复何以自解则安得不深自刻责
时作一何有何无之想有志之士未有营营于目前而
昧昧于没世者也是以君子重疾之也

  此题精义从前名作发挥尽矣故转从浅近处著想
卷六 第 42a 页 WYG1451-0750a.png
情真词切正复轩爽动人







卷六 第 42b 页 WYG1451-0750b.png








卷六 第 43a 页 WYG1451-0750c.png
  君子不以言举人  一节   储 欣

  人与言之益惟君子能兼收之也夫未定其人而以言
举之与人之既定而并废其言是两失也不举不废如
君子而人与言之益始全尝思上之人所皇皇有求者
皆曰人耳言耳而收其益者盖寡良以人则失之轻进
而言又失之轻弃也曷观之君子乎今夫用人而或缘
他途以滥朝廷之爵禄此稍知治体者所必斥也若明
明有先资之言足以感动乎君相其谁不爱焉用其言
卷六 第 43b 页 WYG1451-0750d.png
而显其身惟恐后矣听言而或挟私意以抑贤豪之建
白此稍念国是者所不出也若明明为匪类之人业已
指目于朝野其谁不畏焉逐其人而屏其说所必至矣
然吾以其举为已躁矣上之人之所以举是人者必其
人之可信也信其人之可而举之是其举以人不以言
也如以其言之可而绝不计其人之或不可则何如徐
而俟之之为得乎抑吾以其废为已激矣上之人之所
以废是言者必以言之不当也察其言之不当而废之
卷六 第 44a 页 WYG1451-0751a.png
是其废以言不以人也如以其人之不可而因并绝其
言之可则何如分而观之之为得乎忠言谠论之来于
前者不知凡几也君子之闻言太息而恨其入告之晚
者亦不知凡几也乃起视其朝有侧陋而升庸者而若
人不尽与焉有下僚而荐拔者而若人不尽与焉人或
疑君子何惜一举以作天下敢言之气不知君子所求
者人耳人足以应吾求即朴遫少文者吾录之岂慷慨
敢言者而吾反置之而非然者则无宁靳也可见君子
卷六 第 44b 页 WYG1451-0751b.png
举一人必思得一人之益此众贤之所以聚于朝静言
庸违之害人国者不谓不至也君子之甄别流品以杜
夫迩奸之萌者亦不谓不至也乃起视其国利日以兴
而若人之所敷奏者亦在焉弊日以去而若人之所指
陈者亦在焉人或疑君子何惮不废以息一时宵小之
望不知君子所求者言耳言不足以副吾求即出自正
人者吾置之岂发诸宵小者而吾反行之而非然者则
无宁采也可见君子废一言惟恐失一言之益此万事
卷六 第 45a 页 WYG1451-0751c.png
之所以得其理盖以言举人当人之未定而轻进之者
也君子必待诸克知灼见之馀以人废言因人之既定
而轻弃之者也君子别自有葑菲刍荛之择故两益也
微君子其谁与归

  两人字殊不同两言字亦微有偏全大小之别独见
分晓文亦曲屈尽意


卷六 第 45b 页 WYG1451-0751d.png








卷六 第 46a 页 WYG1451-0752a.png
  吾犹及史之阙文也  一节  方 舟

  圣人于所及见而不胜世变之感焉夫史阙文马借乘
而子之及也仅焉能无抚时而增感欤且人心之淳风
俗之厚不必溯之大道行而天下为公之世也即吾一
人之身而俯仰前后其可为感慨者多矣夫我生之初
先王之政教已无复存焉者矣然大纲虽斁而细者或
守其常王泽既微而馀风不至尽泯故朝廷之上刑赏
举措虽不能不颠倒以失实而史氏之无容其伪者犹
卷六 第 46b 页 WYG1451-0752b.png
不敢作聪明以紊典型乡党之间礼义风教虽不能不
变乱以行私而士大夫之蓄所有馀者尚不至务纤啬
而私货力使不有今日则吾第伤心于先王政教之衰
而是戋戋者亦不复置之意中矣乃自今思之则犹幸
吾之及此也彼史之阙文也以是为一事之不失其官
犹之浅也而先王正性命之理以养人心之直而不忍
自欺其源深也而今之无此尤可痛也有马者之借人
乘之也以是为人情之好行其德固足尚也即当时因
卷六 第 47a 页 WYG1451-0752c.png
物力之丰以成习尚之厚而不甚爱惜亦可思也而今
之无此尤可惧也失我生之初失治平已数百年矣而
遗风馀俗经十数王之所荡而犹有一二之存以此知
文武周公之诒谋者远也我生之后不过上下数十年
之间耳而目见耳闻遂至月异岁不同而一旦扫地以
尽以此知流失败坏之末流更烈也夫人心风俗大抵
习于所见而成耳之二者犹吾所及故以今为异而感
慨系之其后乎吾而不及者且习以为常而不知其非
卷六 第 47b 页 WYG1451-0752d.png
矣世变甚则挽之愈难及今为之已不若我生之初之
易为力而况靡靡以听之于后耶

  勘题真切实有关于人心风化非具此心胸识力不
可以代圣言




卷六 第 48a 页 WYG1451-0753a.png
  师冕见  一节       王汝骧

  见者之为师也圣人有可详记焉夫自阶而席而坐子
之诏师详矣记者从旁观之故其记之也亦详且吾夫
子所谓动容周旋中礼者固安往而不然哉即如子见
瞽者吾党尝记其虽亵必以貌矣此岂非胞与之怀倍
深于残疾而悲悯之念无间于偶然乎况乎一旦而来
见者为师冕也居乐官之长则礼貌固在所必虔睹矇
瞍之伦则矜惜宜有所独至吾党乃尤乐于此乎观圣
卷六 第 48b 页 WYG1451-0753b.png
人也夫以吾夫子从大夫之后阶则五尺也席则再重
也凡得登夫子之堂孰有愆于仪而败于度者而无如
见者之为师也当是时先冕而在者不一人焉闻冕之
至咸起于席而属目焉将命已讫宾主闻名夫子则降
阶迎客于门外意冕下车时固知其为门抑亦自有介
焉故不待夫子之有言也夫子入门而右师入门而左
师固娴于仪者此无足虑无何而及阶矣使师于此伥
伥然不知级之拾而奚免于足之蹶乎吾党方窃为师
卷六 第 49a 页 WYG1451-0753c.png
难之而子则曰阶也师于是拱立以俟夫子乃请入为
席然后出迎师师乃俨然就西阶先左足无以异于常
人之升阶矣自是而及席矣师于此伥伥然且不知席
之何乡而又安知让而何受乎吾党又窃为师苦之而
子则曰席也师于是止其接武夫子乃跪而正席师亦
俨然跪抚而辞请彻重席无以异于常人之践席矣于
是师坐夫子坐向之起者皆坐吾党于此则少安焉意
坐者于师固不妨姓氏之自通而师于坐者亦不难闻
卷六 第 49b 页 WYG1451-0753d.png
声而相悉可无藉于夫子之谆谆矣而子则又告之曰
某在斯某在斯于是满堂之客得恬然于晋接之度而
宾席之师得泰然于应对之间是日也冕遂自忘其为
师凡与于坐者亦俱忘乎冕之为师而礼仪卒度笑语
卒获无以异于常人之见于夫子也欢然竟日成礼而
退则师之离席下阶也心识夫子向者之诏了然不复
有疑出门上车自幸无过于是坐者亦皆得其意以去
而子张子乃独有请于夫子焉

卷六 第 50a 页 WYG1451-0754a.png
  次第起伏照应似欧阳氏学史记之文记事体之正
轨也






卷六 第 50b 页 WYG1451-0754b.png








卷六 第 51a 页 WYG1451-0754c.png
  天下有道  下二节     储 欣

  圣人察世变之所归而亟思夫有道焉夫大夫专政而
庶人私议此春秋之变之所归也惟天下有道可以救
之子能已于思乎意谓予旷观世变而慨然矣十世五
世以讫三世盖世变为已亟焉然天下之变相循而不
已则其患必有所归而吾之忧乃益深吾之望亦愈切
何则善察天下之变者必当观其渐之所积积而不已
则其至于偏重者势也偏重焉而遂非理数所能拘尤
卷六 第 51b 页 WYG1451-0754d.png
当虑其情之所激激而一决则其出于过正者又势也
过正焉而亦非法令所能禁然则当今之天下所谓偏
重者谁乎非诸侯也诸侯由盛而之衰政已下移也非
陪臣也陪臣甫盛而即衰政难久据也今天下偏重之
势在大夫矣所谓过正者谁乎非诸侯与陪臣也诸侯
与陪臣不敌大夫之重畏焉而不敢议也然亦非大夫
也大夫独操诸侯与陪臣之重专焉而不必议也今天
下过正之势在庶人矣大夫曷为偏重曰积也五伯迭
卷六 第 52a 页 WYG1451-0755a.png
兴以来凡诸侯之得擅乎礼乐征伐者大夫亦职有微
劳而其后遂不觉邢邱溴梁之见告也是大夫之得政
于五世以内者其积浅而其窃政于十世以内者其积
深也天下且如此大夫何也庶人曷为乎过正曰激也
齐盟狎主之日凡诸侯之自擅乎礼乐征伐者庶人已
啧有烦言而况其日睹夫大都藏甲之皆然也是庶人
之矢清议于十世以内者激而未至于甚而其发愤议
于五世以内者甚而不胜其激也大夫且如此庶人何
卷六 第 52b 页 WYG1451-0755b.png
也然则若之何而救之曰惟天下有道可以救之奚以
知其然也盖有道则天下之政出于一虽莫大诸侯俱
不敢自为政而大夫又何所积以专天下之政乎且夫
有道之天下其所慎重而不轻者大夫耳爵一大夫焉
必以告刑一大夫焉必以告而且节春秋则曰守臣也
锡黼冕则曰监牧也待之愈重而大夫愈不敢有所觊
觎以积成难返之埶矣问政之在焉无是也无他礼乐
征伐自天子出也抑有道则天下之议出于一虽贤士
卷六 第 53a 页 WYG1451-0755c.png
大夫俱不敢参末议而庶人又何所激以肆匹夫之议
乎且夫有道之天下其所虚公而不弃者庶人耳爵人
必与庶人共刑人必与庶人共而且询刍荛欲其谤于
市也采工瞽欲其諌以艺也处之愈公而庶人愈不敢
有所是非以激成矫枉之势矣问犹有议焉无是也无
他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也否则大夫据不拔之形庶人
逞难静之气吾恐五世之失并不足以限大夫而横议
之徒亦将不知所终也世变所归归于此矣吾能无惧
卷六 第 53b 页 WYG1451-0755d.png
乎哉

  于大夫专政庶人窃议源流一一洞彻所以行文汪
洋恣肆投之所向莫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