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1451-0701c.png
  先进于礼乐  一章     熊伯龙

  圣人于世之论礼乐者而以身正之焉夫野人君子之
论纷纷而不止者无人焉正其身以感之也从先进者
非圣人之责而谁责哉意若曰天下之用莫大于礼乐
矣顾先王以礼乐变风俗而后世以风俗变礼乐其势
轻势重者非礼乐也天下人之意也能以天下为忧者
自不忍与天下苟同尔吾诚不意礼乐至今日而分先
进后进也又不意其分野人君子也礼乐之数非先进
卷五 第 1b 页 WYG1451-0701d.png
所能减而当其用之之时独有一敦庞浑厚之意固结
于其中由今思之日用饮食之质俨乎可接也而野人
之称由此归焉礼乐之数非后进所能增而当其用之
之时独有一丰亨豫大之象流行于其间生斯世也彼
都人士之风殊快人意也而君子之称由此归焉嗟乎
人心苟相安于本然虽先进至今存可也有为之相鄙
相弃而后进之势成矣贤者苟不安于习俗虽后进亦
当废然返也有为之相推相许而先进之意微矣时变
卷五 第 2a 页 WYG1451-0702a.png
如此此非君子自立之日乎吾则以为人苟以礼乐为
乱端则已耳诚念夫学问之事斯须不去则所为养肃
雍而去淫慝者舍先进无由也即叔季之人情为古处
而退然无菲薄宗祖之心此真礼乐之本也岂其有违
俗之累欤人惟听礼乐之崩坏则已耳诚念夫文武以
降道在儒者则所为定民志而播民和者舍先进无由
也即昭代之文物以深思而僾乎见黄农虞夏之遗此
真礼乐之情也岂其有变易之嫌欤嗟乎先进不流为
卷五 第 2b 页 WYG1451-0702b.png
后进则古今无气运后进不归于先进则圣贤无补
救气运者移之自天补救者正之以身盖自有生民
以来日新月异而人道终不至于尽者皆此从先进
者之一念为之也而奈何以人治之大付之悠悠之
口乎哉

  先辈名作如林我

  朝庚午佳墨叠出此文较之前辈不愧继武后人更

  不能出其右学者博观而详求之可知圣贤之言
卷五 第 3a 页 WYG1451-0702c.png
任人䌷绎而义蕴终无穷尽







卷五 第 3b 页 WYG1451-0702d.png








卷五 第 4a 页 WYG1451-0703a.png
  先进于礼乐  一章     张大受(墨)

  圣人救礼乐之弊惟决其所从而已盖礼乐非先进无
可从也乃人之论礼乐若此将从其为君子者耶宁从
其为野人者矣夫子为用礼乐者救其弊也谓夫移风
易俗莫善于礼乐先王酌文质之中百世无弊矣而或
上失其官下异其议听人心之靡然而不能正其所守
则亦用礼乐者之过也夫用礼乐者之称先进也自有
后进始也彼先进者其用之也率由无过矣而拟之后
卷五 第 4b 页 WYG1451-0703b.png
进反以为逊其文明彼后进者其用之也实意寖衰矣
而较之先进自以为改其朴陋即溯先民之所尚而导
之以大礼必简大乐必易犹恐人情倦而思去也况斥
之以野人之目也即鉴末流之所趋而戒之以礼胜则
离乐胜则流犹恐人情习而难返也况尊之以君子之
称也自野人君子之论出用礼乐者竟将安所从耶不
知礼乐之用久而必敝将必有出而救之者丘是以窃
有志焉彼先进渐流为后进者时既衰也非文武为之
卷五 第 5a 页 WYG1451-0703c.png
君周召为之相必不能制礼作乐翻然易天下之所从
而不溺于习俗之非乃后进可挽为先进者道不变也
即守官之柱史执籥之伶工亦可与定礼正乐慨然正
一身之所从而不失乎古初之盛如吾用之舍先进奚
从哉君子之誉可蹈之而不愿也目欲睹官礼之遗耳
欲闻雅颂之正吾不敢舍先进而从后进者迹近于违
时而志专乎法古野人之讥欲辞之而不忍也辨其度
而简以栗审其音而思以深吾宁违后进而必从先进
卷五 第 5b 页 WYG1451-0703d.png
者精之可以淑性而广之可以同民吾从先进而人之
用礼乐者渐去其踵事之华是大道之幸也非予之力
也吾从先进而人之用礼乐者终厌夫朴略之旧是世
风之漓也实予之忧也执时人之论礼乐之敝何所极


  顺题宅句安章其中实具擒纵变化不求异于前辈
正无一处非自出心裁是谓同工异曲(原评)

  细腻熨贴全于题之空曲处搜出意义故见精采

卷五 第 6a 页 WYG1451-0704a.png
  孝哉闵子骞  一节     储在文

  贤者之孝自人言而益彰也夫称闵子之孝者始于父
母昆弟而人言继之圣人亦从众而已矣且孝者五常
之本百行之原也人事至变而行孝者祗一理焉人类
至别而言孝者无二情焉情理之极动于天性之自然
故虚声可以昭实德也孝哉闵子骞吾之闻是言也久
矣人情少见则怪而有帖然服者道不越庸行而如有
惊异之辞末俗闻善则疑而有释然信者事非必身亲
卷五 第 6b 页 WYG1451-0704b.png
而不尽流连之慕吾不知始自何人而籍藉者盈吾耳
也观于其家而知言之自其父母昆弟来也既为父母
无不望其子之孝彼其父母何独不然乃聆其言而忻
喜自道者窃幸有子焉非私也人闻之而亦曰非私也
苟有昆弟无不愿昆弟之孝彼其昆弟又宁不然乃叩
其言而愧让弗如者若难为弟焉非妄也人闻之而佥
曰非妄也且其父母昆弟岂必誇耀于人哉人之言亦
岂附和而不察实者哉人生不过日用周旋之地而孝
卷五 第 7a 页 WYG1451-0704c.png
子久于其侧自觉其快然而无求天下虽有勇悍难驯
之夫而孝子过乎其前未尝不肃然而起敬而孝子又
何知焉吾见其朝问而夕视也伯仲之间䜣䜣如也方
且不知所为孝又安问所为言而至性所流入焉辄化
笃行之积久而自彰盖至于父母昆弟洒然动容而行
道之人欲为之流涕也盖至于宗族乡党翕然同声而
孝子之心转为之惕息也嗟夫观乎此者孝弟之心可
以油然而生矣孝哉闵子骞人言信也吾又何间焉

卷五 第 7b 页 WYG1451-0704d.png
  字字入人肝脾静对移时弥觉其永 处变意前人
所诃篇中浑然无迹然何尝不包括也削肤见骨鍊
气归神此题杰作(原评)

  不间二字能传出一片真醇切挚处故异于仅写其
貌者



卷五 第 8a 页 WYG1451-0705a.png
  季路问事鬼神  一节    陆 师

  示贤者以反本之学尽其可知者而已盖事人之道尽
而鬼神在其中生之理得而死在其中子之教子路者
切哉昔者先王尝制礼明神道矣作易言生死矣亦曰
幽明一理也始终一气也然不求之昭昭而徒索之冥
冥舍其彝伦行习之恒而从事于渺不可知之域乌可
训也吾不知天下何为而有鬼神又何为而有死也生
人之属皆以形接者耳无端而奔走于坛壝郊庙之间
卷五 第 8b 页 WYG1451-0705b.png
临之者在上质之者在旁自古迄今不以为无而以为
有则何说也生人之初皆以气聚者耳忽焉而消归于
寂灭无眹之地与生而俱来与生而俱尽自古迄今不
以为幻而以为常则何说也子路之问有由来欤而子
则曰显于鬼神者则有人矣事人未能遑言事鬼又曰
先于死者则有生矣生之未知何况于死是得毋以鬼
神为不可事乎非也鬼神之大者不过天地而天地即
万物之父母也鬼神之切者莫如祖宗而祖宗即已往
卷五 第 9a 页 WYG1451-0705c.png
之君亲也日用酬酢之地凡人世之所为有恩相爱有
文相敬者皆其有形之鬼神耳为臣而能事其君者其
人必忠则郊焉而天神可格为子而能事其父者其人
必孝则庙焉而人鬼以享是以圣人详其说于事人而
略其说于事鬼若曰彼之所为有恩相爱有文相敬者
犹不免捍格而未通而何暇索之闻见不交也哉又得
毋以死为不必知乎非也人死则肢体敝焉然敝者肢
体而不敝者灵爽也人死则形气散焉然散者形气而
卷五 第 9b 页 WYG1451-0705d.png
不散者理义也饮食服习之中凡生人之所为行而著
焉习而察焉者皆其未死时之正理耳有形而能践其
形其生乃不虚故存则顺而没则宁知命而能立其命
其死亦不朽故志可遂而身可致是以圣人详其事于
知生而略其事于知死若曰彼之所为行而著焉习而
察焉者犹未免恍惚而难凭而何暇求之有生以后也
哉今而知人鬼死生圣人直一以贯之矣有疾可以无
祷而子臣弟友尝勉勉以终身治幽以明也斯文知其
卷五 第 10a 页 WYG1451-0706a.png
未丧而系易寡过尚乾乾于将耄原终于始也子之言
正切以教子路也夫

  实义虚神俱得时文中之正当者





卷五 第 10b 页 WYG1451-0706b.png








卷五 第 11a 页 WYG1451-0706c.png
  赤尔何如  一节      何 焯

  贤者以小相自居犹若待学而能焉夫宗庙会同惟赤
能相之耳而乃仅为其小耶且待学耶今夫礼乐之为
用其钜者在化民成俗至于朝祀之间止及夫仪章之
数云尔乃承之者犹不敢以为遽娴方退处于因人成
事之列何其弥自下也然真得君子风矣昔求之俟盖
俟赤也夫子亦以为吾党中必将有君子出焉因顾赤
而询曰尔所为何如而赤婉焉对曰赤也内顾所能而
卷五 第 11b 页 WYG1451-0706d.png
华国方未遑也虽长者期之其敢侈陈微尚乎徐议所
学而从公弥不敏也然任使及焉其不悉心加肄乎非
曰宾客与言夙在夫子奖许之中而掌故所藏莫不如
其素习亦愿俎豆尝闻稍窃夫子讨论之绪而行人所
职或得预其末光则意者有事宗庙乎在上者方合万
国之欢而隆宗祀于明堂备大祫于清庙丝衣载弁之
班何以使人咸颂吾君之有恪也固赤所瞻盛礼而徘
徊者也则如其适际会同乎在上者方辑五等之瑞而
卷五 第 12a 页 WYG1451-0707a.png
发禁以敌王忾施政以代时巡朱芾金舄之列何以使
人争羡吾君之无违也固赤所思荐闻而逡巡者也而
赤将何所为哉惟是知赤者倘以生长东鲁亲见夫閟
宫有侐之颂而谓显相骏奔即可因宗邦以推求其略
也于焉以赤承其乏斯赤亦不揆踰分而随君黼卿黻
以行庶邀福于夷怿欤知赤者倘以来学杏坛应鉴夫
不能相仪之耻而谓烦言莫治亦可假儒生以静镇其
间也于焉以赤摄其官斯赤遂欣佐下风而托承摈绍
卷五 第 12b 页 WYG1451-0707b.png
摈之后尚获免于愧厉欤言相未易能也其小或可学
也服则有端视轻裘之为亵冠则章甫差束带之为宜
赤所愿为如是而已吁赤之于礼乐深矣而所云愿学
止此岂非真得君子礼让之意者乎宜乎求之俟之也

  节和音雅文之以韵胜者



卷五 第 13a 页 WYG1451-0707c.png
  点尔何如  一节      张玉书

  志有合乎圣心者不求知而自得也夫人知之而志见
即人不知而志亦见也此点所以异而子所以与欤且
吾党居恒自命即日用之际而有置身三代之思亦安
往而不得吾志哉皇皇然以有待之勋名期许于异日
而慨于时不我知殆未观圣贤相喻之深矣三子相继
言志而点独未对一若无所为志而不迫于自明一若
自得其志而不期于共示则犹然鼓瑟也及闻子之问
卷五 第 13b 页 WYG1451-0707d.png
舍而作作而言观其语默从容而气象之间盖已较然
异矣夫圣贤为斯世而有志行事岂必相谋挟而持之
其撰殊也亦行吾意焉而已圣贤本学问而有志性情
岂必相强实而试之异无伤也亦明吾意焉而已此时
点之意中乃遂举三子之兵农礼乐一无所系于怀而
谓即此暮春时吾志已遇也言有服也则服既成矣言
有游也则游与俱矣冠者吾徒也五六人可也童子亦
吾徒也六七人可也沂可浴而浴舞雩可风而风可咏
卷五 第 14a 页 WYG1451-0708a.png
而咏可归而归点之乐无取乎同也俯焉仰焉何所需
于物而致感于天时人事之穷点之乐亦无所为异也
俯焉仰焉何所私于巳而不公其乐行忧违之愿时不
待择而各因乎时地不待择而各因乎地春风舞雩亦
特其寄耳存此见者知天地之间皆我所不容措置者
也吾夫子日与偕行之而点也则微及之有感于外而
吾之性以通有动于中而吾之意以适春风舞雩亦随
其遇耳推此见者知天地之大皆我所不容澹漠者也
卷五 第 14b 页 WYG1451-0708b.png
吾夫子日为惓怀之而点也则隐念之子与二三子筹
知之时不意点之志独及乎此即与点论志之时亦不
意点之言遂及乎此而忽得其如此也是以叹之深与
之切也夫三子所志者异日之知点所志者今日之乐
而子之与之卒在此不在彼此时夫子之意中岂欲强
三子之兵农礼乐必同于异撰之曾点而其相喻有深
焉者矣惜乎三子未深辨而遂出也

  前半详记动止坐作语默其胸襟气象隐然可想不
卷五 第 15a 页 WYG1451-0708c.png
独暮春数语与圣心契合也曾氏言外之意孔子喟
叹之情最难体认惟此篇一一清出各有著落义理
既得而风致悠扬耐人寻览





卷五 第 15b 页 WYG1451-0708d.png








卷五 第 16a 页 WYG1451-0709a.png
  点尔何如  一节      胡任舆(墨)

  随所遇而志在焉圣人之所与也夫点志何异乎春风
沂水之间有化机焉子故用叹夫点耶尝思人生俯仰
甚宽而恒郁郁焉忧志之不遂者何为乎异日之经纶
虽实亦虚何也以其有待也当前之寄托虽虚亦实何
也以其无待也若点之志足述已勋业者君相之遇合
也禹皋伊旦当时若无此遭逢岂遂湮没以终老天壤
甚大倘必有所待而后抒怀设所如不偶将毕生无自
卷五 第 16b 页 WYG1451-0709b.png
见之期矣景物者达士之功名也黄农虞夏今日岂异
此风期安见熙皞之难再人物依然如其无所待而皆
快意将动与天游任目前皆自得之致矣维时点承夫
子之问鼓瑟方阕馀音铿然容止之间萧然自远一若
三子之兵农礼乐何必不虚而乃不欲为其同当前之
物序人风何必不实而乃独自见其异彼莫春春服正
知我时也冠者童子皆合志人也风浴咏归尽酬知具
也虽各言其志而以此思点点何如耶性情之际安往
卷五 第 17a 页 WYG1451-0709c.png
不得忽焉而值此时忽焉而思此人忽焉而娱此境任
耳目间之取携而生平不尽啸歌之致此其气象类不
在三代以下也将点狂也不几于道欤宇宙之故安在
可执如必莫春而后为其时必童冠而后为其人必风
浴咏归而后为其境自命旷观之高致而寄情犹域形
迹之内此其意量不过石隐者流也将点深也不犹之
乎浅欤论者谓点之志与夫子老安少怀之志微有合
者故亟与之然而夫子当日惟是喟然嘉叹至其所以
卷五 第 17b 页 WYG1451-0709d.png
与者终未言其故云

  翩𦒘摇曳越数十年风调犹新






卷五 第 18a 页 WYG1451-0710a.png
  点尔何如  一节      汪 薇(墨)

  异乎人而同乎圣狂士之志也夫言志于圣人之前而
自以为异诚异矣子之即其言而与之也其相感殆有
深焉者乎且夫同堂晤对各出其生平之隐愿以共质
于良师友之侧岂不甚快而顾乃负其卓荦之致若自
托于不可一世者之为此无论非人情不可近也即以
揆诸圣人殷勤用世之意亦岂有当乎而其实不然夫
负高世之材者必不屑苟同于人怀旷渺之思者间亦
卷五 第 18b 页 WYG1451-0710b.png
或寓意于物当日点承夫子之问方且雍容鼓瑟作止
自如其气象固已较然殊矣而犹进而言曰异乎三子
者之撰斯时也点之自视为何如耶今夫异不异亦何
常之有伏处而谈往古鸡鸣风雨夙夜不必相谋此性
情之为也必欲易彼之所非为吾之所是则学术亦病
于拘牵慷慨而商治略水火工虞神圣不必相假此运
数之为也必欲借人之所长掩巳之所短则天地亦疑
其狭隘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盖不欲点之强为
卷五 第 19a 页 WYG1451-0710c.png
同也虽然点何异异莫春耶异春服耶异童冠耶异浴
与风耶异咏归耶不然异乎三子而即异乎夫子耶东
山泗水之间杖屦优游亦几永矢而弗告然而大道之
行未尝一日忘也西归可怀常抱此已溺已饥之愿则
栖栖者终何时已乎齐楚宋卫之郊风尘劳攘亦几尽
瘁而弗遑然而时命之悲不以一已与也删定可娱常
怀此若将终身之志则落落者何在不然乎是故夫子
一闻点言即不禁喟然太息而深与之其所以契乎点
卷五 第 19b 页 WYG1451-0710d.png
者深矣嗟乎圣人学于万物况其弟子乎三代之英未
远也覆载日在俯仰间也点犹多存一异之见而夫子
不已深远哉

  扫尽此题习见语实与曾氏所志及夫子与之精神
款款相会清思高韵翛然尘表闱墨中得此尤难



卷五 第 20a 页 WYG1451-0711a.png
  君子敬而无失  二句    刘子壮

  处变而求所以自善君子之心亦伤矣夫君子不幸而
有兄弟之变既不能正之又不忍坐视则亦敬焉恭焉
自尽其道而已矣且人伦之变虽贤圣不能得全于天
而其所得为者正大以守身而已夫骨肉之际难言而
忧患之来无方惟致其慎而不开以端则虽于事势不
必有济而所以自存亦善矣吾子之忧兄弟也岂惟安
之若命抑亦求所以自处夫身居体分之尊则秉道以
卷五 第 20b 页 WYG1451-0711b.png
正之其或不率亦以家法从之盖父兄之处子弟焉而
子之时既有所不能抑事系国家之大则声义以治之
然而有异亦以君命临之盖明哲之定祸乱焉而子之
位又有所不可无已则惟以君子自为而敬而无失与
人恭而有礼乎吾之与彼既已异趣则一言一动皆其
所为相迕者也古来不善之人岂必由其天性常以竞
于意气之胜而益烈君子敬以积其诚焉无敢失色无
敢失辞何其周也父母之下尚可容其骄兄弟之间实
卷五 第 21a 页 WYG1451-0711c.png
难恕其傲于此审处可以知省身之方矣彼之于吾且
亦殊性则为应为酬皆有所难测者也天下无常之人
岂必有所触忤常以起于来往之细而为隙君子与人
恭以谨其节焉以礼礼人以礼礼身何其详也人世之
风波可容忠信家门之猜怨非可调停于此致慎可以
知处世之难矣且夫人以一怒而至欲危其君此其人
非甚狂悖直妄人耳吾以敬示之其亦明于君臣之故
乎彼此兄弟耳而且不敢有失况乎其上此者耶幸在
卷五 第 21b 页 WYG1451-0711d.png
同气则吾之性情即彼之性情终日俨若而谓无少动
于中焉人情乎哉且夫无故而至欲杀一圣人此其人
非为愚懵直粗人耳吾以恭示之其亦晓然于世故之
然乎汝我兄弟耳而且与有礼况乎其疏此者耶既巳
一体则吾之举动亦关彼之举动随处谦和而谓无少
救于事焉人理也哉古人出入于水火而益致其亲爱
而岂谓事未有及遂无自全之术古人感动于风雷而
各发其天性而岂以势无如何徒为不急之忧吾子其
卷五 第 22a 页 WYG1451-0712a.png
以君子自为而已矣

  题只是泛说君子处已接物之道文𦂳就司马兄弟
发论下文四海之内云云便不甚融贯矣其剀切真
挚实能恻恻动人




卷五 第 22b 页 WYG1451-0712b.png








卷五 第 23a 页 WYG1451-0712c.png
  文犹质也  一节      谢陈常

  拟文质而一之有见于无文之弊也夫文质岂无轻重
要之均不可无耳苟无文是无别也而可乎且甚哉夫
子之欲去文而存质也揆之以理则失其平度之以势
则阶之厉夫文缘质而起亦即辅质而行质先文而立
不能不附文而达原其始末不无先后之序权其轻重
实无缓急之分近代虽日增华而让必至三拜必至百
岂得谓忠信之遂薄夫子曰何以文为自我言文文犹
卷五 第 23b 页 WYG1451-0712d.png
质也上世固崇朴素而卉易而服匏易而樽已渐觉文
章之可乐夫子曰质而已矣自我言质质犹文也且夫
文之为用也君子以之藩身小人亦以之循分致饰之
过尽其失止于鲜实简弃之太甚其流必至亡等彼虎
豹之贵于犬羊别以质乎抑别以文乎由夫子之说是
鞟之也昔则虎豹今也则鞟昔则犬羊今也则鞟鞟既
一矣奚知其异君子将有救于天下而一言之激至使
因救而得弊而弊转甚于所救岂不重可惜哉以是知
卷五 第 24a 页 WYG1451-0713a.png
文质轻重之间理惟酌其至平而论毋取乎过激庶乎
闻者足风而言之者勿之有悔也

  一语不溢题蕴已尽短幅中气局疏古更为善学先





卷五 第 24b 页 WYG1451-0713b.png








卷五 第 25a 页 WYG1451-0713c.png
  居之无倦  二句      熊伯龙

  圣人深言政合居与行而考其心焉盖无倦与忠莫非
心也以此考政而知为治固不在区区间矣语子张曰
善为政者不治事而治心治心固所以治事也心之为
用毅然任天下而有馀坦然示天下而无不足存发之
际可以观政焉子问政乎言政则必自政所托始者言
之吾以察其居以天下之不可自理也而宅万化于吾
心之内当其居之固天下之所仰也夫既为天下之所
卷五 第 25b 页 WYG1451-0713d.png
仰矣而王事之浅深治化之久近宁犹在气数而不在
吾心乎诚以帝王为必可学以风俗为必可成以百年
必世为必可效而多欲不以间于中小喜不以间于外
则可谓无怠无荒矣审如是也为之而立而吾有以相
深于久大则图将永也为之而不即立而吾有以自勉
于艰难则势将返也盖为政者功名岂必大异人惟其
志气之不衰而已不然数十年之积而或废于一旦则
前者可伤一旦之胜而遂忘数十年则后者可虑其人
卷五 第 26a 页 WYG1451-0714a.png
岂无明作之才而奈何一念倦勤以至此也则何如审
所居之之为得也哉言政又必自政所见端者言之吾
以察其行以天下之不可意治也而明其意于纲纪之
中当其行之固吾心之所凭也夫既为吾心之所凭矣
而律度之原非四巡官礼之微非六府讵以实始而以
名终乎诚以法令为必不可恃以百姓为必不可欺以
机智誉望为必不可用而经事则其常足守权事则其
变足安则可谓必诚必信矣审如是也施之而应而恻
卷五 第 26b 页 WYG1451-0714b.png
怛著乎黎民此以见天下之无所贵术施之而未即应
而浮薄自在当世亦识王者之所以为心盖为政者多
方岂繄无险阻惟其性情之足见而已不然去人之害
而人不以为乐谓其奉成法而志弗存兴人之利而人
反以为忧谓其喜纷更而弊将大其人虽有君相之权
而未尝得行一事为可惜也则何如慎所行之之为得
也哉

  举趾高阔措意浑成学之者无真实力量而仿其形
卷五 第 27a 页 WYG1451-0714c.png
似则不免外强而中乾矣







卷五 第 27b 页 WYG1451-0714d.png








卷五 第 28a 页 WYG1451-0715a.png
  樊迟问仁  三节      张曾裕(墨)

  仁知皆以天下为心分用之而愈合焉盖苟以天下为
心未有爱自爱而知自知者举错之用仁耶知耶且圣
贤之不能一日忘情于天下者惟此心耳心不忍漠然
于天下而仁以生心不敢泛然于天下而知以出于是
圣贤无穷之意往往寄之各不相谋之中然而不可谓
异其用也则亦不可谓异其心也说在樊迟之问仁复
问知矣今以天下待命之切而谓可一人恝置之者此
卷五 第 28b 页 WYG1451-0715b.png
其人必非仁者而后可也夫仁者以万物为一体其慈
祥恺恻之怀有不尽天下而胥在所爱者乎子曰爱人
诚哉非爱无以为仁也且以天下品类之纷而谓可人
人槩视之者此其人必非知者而后可也夫知者以鉴
别为已任其聪明英达之姿有不合天下而皆在所知
者乎子曰知人诚哉非知无以为知也虽然圣贤之不
能一日忘情于天下者惟此心耳自知人之说出而辨
流品严甄别求一念之姑恕焉而不得则爱穷此樊迟
卷五 第 29a 页 WYG1451-0715c.png
之所以不能无疑也子曰何疑乎尔今试有一人于此
其于天下为是为非为邪为正非不昭然共睹也而乃
存一因循姑息之思直亦听之枉亦听之泛泛焉与天
下相安于无事此其人天下或有称其大度者然而是
非不辨邪正混淆卒使贤者无以自见而不肖者得以
窃附其间则其所伤不已多乎又试有一人于此其于
天下为是为非为邪为正亦既灿然较著矣于是奋其
刚断明决之才直则升之庸之枉则黜之逐之断断焉
卷五 第 29b 页 WYG1451-0715d.png
与天下共晓吾意之所在此其人天下容或有畏其严
密者然而是非既明邪正共白吾见怀才者咸有欣欣
之意而见弃者亦皆动其翻然勃然之心则其所就不
有神焉者乎举直错枉而枉者可直能使之效彰彰如
是然后知仁知虽分其心之不能忘情于天下果一也

  节旨章脉毫釐不失疏爽英秀之气开人心目


卷五 第 30a 页 WYG1451-0716a.png
  先有司  三句       熊伯龙

  圣人三言政皆所以任人也夫为政之人实维有司赦
过举贤又孰非任人之道乎不言政而政尽矣此夫子
以宰天下者告仲弓也曰君子觇人国之政岂能事事
而详之哉宰政者公私之意即国事所为兴废也以政
为必自我立则见朝廷之上行吾政而得过者何其多
也而天下之才举可弃也矣以政为不必自我立则见
朝廷之上行吾政而得过者何其少也而天下之才举
卷五 第 30b 页 WYG1451-0716b.png
可用也矣今与子揆当世之务窃以为凡政自我为之
不苦与人共为之之有济也与人为之而多所督责于
其间不若与人安意肆志而为之之有济也与百执事
安意肆志而为之又不若博求天下贤士君子群起而
为之之有济也是故国有有司不可侵也古之人明刑
教稼治一事而毕世不能相易可曰予秉国钧而明作
废群材乎夫因官以授事则人敬官也因事以课官则
人兴事也先之而下僚有报政之地矣人有小过不可
卷五 第 31a 页 WYG1451-0716c.png
求也古之人殛凶堲壬其先亦或养之数年而不动可
曰细行不矜而终身自此败乎夫无心之失而在上得
而闻之此其人必不远于庸众之情物论之多而可摘
止此数事此其人必无大愧生平之理赦之而在廷无
服政之苦矣人有贤才不可遗也凡人敬业考道积岁
月而成一良士古先王之所祷祀而求也可曰吾有国
政而不使闻乎夫举廉而不与论秀而不与此贤才之
忧也或流为怨叹或散之邻封此非仅贤才之忧也举
卷五 第 31b 页 WYG1451-0716d.png
之而书升皆立政之人矣盖一代之功名君相得而有
之君相不得而奔走之也法三百六十之意以风于有
位而朝无苛禁野无留良则安见宽仁大度之心形为
纲纪而周官不可以复作国家之事权操切之而未尝
不分纵任之而未尝不合也考六计弊吏之法以集乃
众猷而慎官刑以养廉耻惜人才以为社稷则安见吉
士群扶之国刑书辍铸而礼乐不可以复兴此任人之
道也而政在其中矣

卷五 第 32a 页 WYG1451-0717a.png
  稿中多雄杰峻厉之作此独信笔所如有翛然自得
之致分三件平还而开讲及总提处串发少乖体制
不可不知





卷五 第 32b 页 WYG1451-0717b.png








卷五 第 33a 页 WYG1451-0717c.png
  上好礼  三段       钱世熹

  端所好以得民大人之学然也盖学大者大得民也好
在礼义信而敬服用情因之以视稼圃何如哉且吾儒
潜修家食而人必期为大人学必求为大学者非以大
之能胜小而以大之能统小也盖凡为大人者皆上也
为小人者皆民也区区稼圃是学必上之力不能得诸
民然后可而上无不可得诸民也有其自得有其必得
且有其得则屡得必民之习不知应乎上然后可而民
卷五 第 33b 页 WYG1451-0717d.png
无不知应乎上也有其立应有其类应且有其应不一
应特患上之人不好礼耳礼为民心所共尊故衽席豆
觞田间亦有修揖让者果其好之而品式以章身轨物
以范世民有不以敬应者乎其敬也盖莫敢不敬也此
既以定天下之分矣又患上之人不好义耳义为民心
所共是故慷慨侠烈草野亦有乐景从者果其好之而
可否以决事赏罚以公人民有不以服应者乎其服也
盖莫敢不服也此又以摄天下之志矣且患上之人不
卷五 第 34a 页 WYG1451-0718a.png
好信耳信为民心所共亲故然诺话言闾阎亦有思报
答者果其好之而祛伪以持躬推诚以与众民有不以
情应者乎其用情也盖莫敢不用情也此又以贡天下
之忱矣大人亦有平易近人之意而终不敢自贬其道
之尊亦曰今日学之异日将用之也两贱不足以相治
我以贵自托则贱者皆为所役而风动自神大人亦有
勤劳民事之时而终不敢自弃其业之正亦曰今日学
之今日即用之也两愚不能以相下我以贤自处则不
卷五 第 34b 页 WYG1451-0718b.png
肖皆为所驱而感通自速诚如是尚忧稼圃耶

  此节一气赶下题面似庄重而题神实走注若将礼
义信对稼圃呆讲较量大小则舛矣又有讲到治道
者愈失愈远(自记)

  以老笔写紧势顾上按下神理恰合不用一语张皇
而好字中体用兼该


卷五 第 35a 页 WYG1451-0718c.png
  诵诗三百  一节      韩 菼

  诗足以致用为徒诵者惜焉夫诵诗者将以多而已耶
不能遇诗于政与言之间谓之未尝诵也可且吾尝博
观载籍矣书以记言也春秋以记事也然书之教疏通
知远春秋之教比事属辞故知善读古人之书者未尝
不事与言兼之既而审定诗篇相与弦歌而又知感人
之深使人得之以成其材以泽躬于尔雅尤莫善于诗
也何也盛世之音安以乐则有豳蜡之遗近世之音哀
卷五 第 35b 页 WYG1451-0718d.png
以思则多茂草之叹故王者省方问俗必陈之陈之何
意也亦可知非徒学士歌吟之物矣其为和平之听有
清风肆好之情其为怨诽之词亦温柔敦厚之致故列
国聘享会盟多赋之赋之何意也亦可知非徒一室咏
叹之资矣然则吾之逸之而存之至三百馀篇非徒云
多而已吾亦见夫今之为政者孔棘矣猛则残宽则慢
何道而竞絿之胥泯也吾曰盍诵诗又见夫今之出使
者况瘁矣言不能足志文不能足言何道而辑洽之交
卷五 第 36a 页 WYG1451-0719a.png
致也吾亦曰盍诵诗盖诗以道政固也吾独谓诗所述
之政则难耳雅颂所纪告成功于天地鬼神二南所称
被深仁于昆虫草木度今日授我以政即俟之期月俟
之数年亦不至责我以功之盛而化之神如此也则学
于诗之为政者虽使今日布之优优而尚多愧矣诗可
以言固也吾独谓诗人之立言则难耳劳人思妇感时
而能写其所难言孝子忠臣遭变而曲明其所不忍言
度今日我行四方即辞亢不可辞卑不可亦不至迫我
卷五 第 36b 页 WYG1451-0719b.png
以情之苦而势之难如此也则学于诗之为言者虽使
今日出之亹亹而殊未工矣若之何犹不达也上下千
馀年得失之林遍览十五国贞淫之异而卒不能治一
时焉治一国焉虽或有微长而达则否矣夫素丝毳衣
古三事大夫所夙夜者谓何吾日诵之而负之也哉若
之何犹不能专对也感发于匹夫涂巷之思服习于朝
庙文章之盛而独不能历山川焉奉玉帛焉虽间有酬
答而专则否矣夫雨雪寒暑古駪駪征夫所咨谋者谓
卷五 第 37a 页 WYG1451-0719c.png
何吾尝诵之而谢之也哉虽多亦奚以为也所以读一
诗而我情我才若皆有诗焉愿与之读全诗读全诗而
一动一言犹如无诗焉朱敢许为能读一诗者矣吾尝
言诗之失愚岂诗之故耶

  寒碧斋稿擅启祯之才调神明于隆万之法律淋漓
跌宕不主故常实则谨细之至无不曲中题之节奏
关键于此文求之可得其槩(原评)

卷五 第 37b 页 WYG1451-0719d.png








卷五 第 38a 页 WYG1451-0720a.png
  诵诗三百  一节      张尚瑗

  诗贵乎适用不欲人以经生自处也夫从政专对皆备
于诗故三百不可胜用也若以经生言之诗仅六经之
一耳安得云多且学者载籍极博每旷怀乎古人不知
古人之博学不逮今人远甚也夫其守一家之言终身
佩服不过数语而试而行之守国睦邻绰有馀地后儒
之称经术者必推古人为不可及岂无故哉后人考古
必推六艺之繁古人读书或不尽一经之数若歌商歌
卷五 第 38b 页 WYG1451-0720b.png
齐各有所宜是也后人一室能备列国之书古人一国
止操土风之旧若七子六子不出郑志是也若是乎诵
诗三百求之古人亦岂概见哉盖古人一诗必非苟作
其大者不外咏歌王泽慰劳行役之篇以为吾第可以
无贻国恤无为君羞是沨沨者亦可不作矣夫既不自
已而见之辞其必有关世道可知也外此狡童怨女亦
皆伤时之所托寄不可谓于二者无与也古人诵诗亦
非徒诵其著者常有敦诗命帅赋诗从享之事以为是
卷五 第 39a 页 WYG1451-0720c.png
诚无愧大夫之才上介之选彼翩翩者止以借观耳夫
既借观焉而有其效其克堪此重任可知也外此文人
学士或从他涂以自表见亦大约与二者相类也而乃
畀之以政谢弗遑寄之以使辞不敏顾犹诩诩然辑六
义之馀文托雅人之深致广为传授交相衍说曰我将
以藏名山待其人也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乎盖天
下有大儒之学有经生之学读古人之书即能以古人
自命单词片语犹毕生用之而不尽况乎举其全也周
卷五 第 39b 页 WYG1451-0720d.png
公召公入能致治方叔召虎出能靖乱媲其烈者岂得
自居三代以下之材读古人之书辄思与古人争名补
亡订误数十年争之而未定何有于旧文也虫鱼草木
名不胜书郡国山川志不胜考专其家者遂日繁于三
代以前之说若徒曰诵诗三百是亦云多也将使空疏
固陋之儒不以不能政事未娴专对为愧而反得夸三
百以为多是又便于不知书者矣

  创意造言具有书卷之气自觉潇洒出尘

卷五 第 40a 页 WYG1451-0721a.png
  子适卫  一章       张玉书

  圣贤谋保庶于卫皆不欲听之民者也夫庶而富富而
教孰非有民者之责乎明其道者顾力行何如耳今夫
有国斯有民而民之待治于圣贤与待治于君相无以
异是君相之所图成固圣贤所日经营于意中者也已
然者留其有馀未然者忧其不足即此当前仰望之人
有不谋其万全而不容已矣昔吾夫子历聘不一国而
眷怀斯世者民皆三代之民吾党从夫子论治不一端
卷五 第 40b 页 WYG1451-0721b.png
而相与绸缪者政皆三代之政尝于适卫见之夫卫自
渡河以后国已屡迁人亦非旧其所以保有此民者未
知何如而顾得其民且得其庶也庶哉之叹子殆欲敬
用此民哉民数之盛衰迭相倚矣或十年而变或数十
年而变谓盛衰为天道之常而不然也先王先公乐利
以怀之亲贤以育之故留贻至今日耳抚其成者竟诿
诸时衰时盛之适然乎民气之聚散至难恃矣或一再
传而易或数十传而易谓聚散为人事之常而亦不然
卷五 第 41a 页 WYG1451-0721c.png
也君子小人先畴之未远旧德之未湮赖经画在今日
耳环而视者竟听诸可聚可散之恒然乎微冉有之问
子必恤恤乎议加而求则以既庶请矣人满而患其贫
甚于土满而患其寡庶而不富庶安恃哉聚族而游食
则庶者立匮聚族而勤动则庶者亦易盈也而谁其富
之求又以既富请矣富国之较胜于贫犹之庶民之仅
胜于寡富而不教庶安极哉骄淫之习惟富者开其先
廉耻之兴亦惟富者易为力也而谁其教之天下大利
卷五 第 41b 页 WYG1451-0721d.png
必归农故富始耕桑而次工贾天下礼治行于贵故教
先公族而后庶民权轻重以布之一国之中皆其无憾
于君师者矣而尚疑王道之寡效哉什一者先王不敝
之法故君之富亦藏于民孝弟者斯民天性之同故家
之教可通于国准人情而导之一国之中皆其服习于
仁义者矣而尚疑儒术之迂疏哉力而行之非徒为一
卫谋矣

  于庶哉一叹中写出圣人深情通身俱有生色实疏
卷五 第 42a 页 WYG1451-0722a.png
富教更无一肤泛语可谓毫发无憾







卷五 第 42b 页 WYG1451-0722b.png








卷五 第 43a 页 WYG1451-0722c.png
  既富矣  一节       狄 亿

  富之所加惟教为保庶计者至矣夫视既富为无以加
者非爱庶者也子曰教之保富正以保庶耳尝谓民沃
者不材是言也不可以为信也然上之人不敢不以为
忧也忧而亟为之所则不材者且转为材而况天下本
无不材之民乎冉有闻夫子加富之说为卫庶幸矣抑
末也民非一世之民盖历数千百年以迄今日也加富
矣较之生靡乐之民似有馀较之户可封之民则不足
卷五 第 43b 页 WYG1451-0722d.png
也其为治殆不免于得半者也民非一国之民尝阅七
十二邦以及兹土也既富矣吾有所再至而墟者庶固
不可终日吾有所再至而瘠者富亦不可终日也其为
患有不止于失半者也是恶可无加哉子告之曰民气
实矣长民者益务有以实之盖富民之实者仓廪耳闾
阎之流失多端尚有乘吾民之虚而入者有如仓廪以
实其外而又有礼义以实其内复何憾乎而礼义非斯
民所自为实也教之而已民生厚矣抚民者益务有以
卷五 第 44a 页 WYG1451-0723a.png
厚之盖富民之厚者衣食耳习俗之渐靡已甚随有引
吾民于薄以去者有如衣食以厚其生而又有道德以
厚其心更何患乎而道德非斯民所自能厚也教之而
已教有机焉迎其所喜则易入富也者贫民所喜止于
是富民所喜将不止于是也值俯仰之甚宽常觉此身
之不可弃而吾因以教迎之若曰尔由我则为贤人君
子不由则仅为富人而已毕矣彼其爱富也必不如其
爱贤人君子也古之圣人驱天下之人而使不即安于
卷五 第 44b 页 WYG1451-0723b.png
富恃此机焉耳教有权焉乘其所惧则易从富也者富
民所喜恒于斯富民所惧亦恒于斯也抚盈宁之足乐
惟恐此境之不可常而吾因以教乘之若曰尔能率则
免于骄盈矜誇不率将求为富人而不得矣彼其爱骄
盈矜誇也必不如其爱富也古之圣人胥天下之民而
俾得长享其富诚有权存耳不即安于富必相安于教
矣下长享其富则上长保其庶矣尚何加哉尚何加哉

  意无特殊笔致疏豁可喜顿觉超然不群

卷五 第 45a 页 WYG1451-0723c.png
  苟有用我者  一节     方 舟

  圣人用世之事实计之而心愈迫矣盖期月三年成功
何若斯之易也而用者其谁乎如之何其勿伤也子若
曰予穷于世久矣以今天下用人之道而合以吾之所
守盖几终无可望矣夫予岂为身谋者哉盖尝默观天
下之故而内顾吾身似非无益于世而窃有可以自信
者此予所以区区而不忍废也以天下相寻于变乱而
失治平者数百年揣天时而察人事盖不可一日而无
卷五 第 45b 页 WYG1451-0723d.png
人矣以予不得志于宗邦而身周流者遍天下揆国势
而览民风盖无一不在吾目中矣夫天下事非不可为
而吾所欲设施于天下者亦非旷日弥久而使人悯然
其不能待也特世无用我者耳苟有用我者而吾得相
其机宜先其大无道者而易置之以返其积势之偏至
于期月而人心固已肃然也由是而三年则中外上下
油然各得其分而不自知矣度其缓急取其尤患苦者
而更张之以求合先王之意至于期月而举目固已犁
卷五 第 46a 页 WYG1451-0724a.png
然也由是而三年则大纲小纪依然不异于初而无所
缺矣横览七十二国之间凡吾之所见而所闻者其果
何景象也转而计之其朝野皆可以严肃而清明其民
物皆可以从容而仁寿独不得藉手以告其成功徒坐
视其汹汹而为旁观之太息予亦安能恝而置之度外
也总历吾生少壮之时凡所为若驰而若骤者徒为是
栖皇矣回而思之其志气方盛而于事无不可为其日
月甚长而于功无不可就乃失之交臂而今将迟暮欲
卷五 第 46b 页 WYG1451-0724b.png
更期于异日而未知天命之何如予又安能忍而与此
终古也嗟乎百年必世古之欲有为于天下者成功盖
若彼其难而我近期之期月三年之间我岂敢自谓能
哉世变大而成功异则近者可期而远者可俟也我岂
敢以冥冥决事哉乃我之于天下也盖肫然而天下之
于我也盖漠然丘之身废不用亦已矣岂天心而竟不
厌乱也耶

  真实作用想望神情一一并归言下评家谓作者将
卷五 第 47a 页 WYG1451-0724c.png
白文涵泳数四早有一段至文在胸中不觉下笔即
肖可谓知言






卷五 第 47b 页 WYG1451-0724d.png








卷五 第 48a 页 WYG1451-0725a.png
  父为子隐  二句      张自超

  知以隐全天性之亲则可以处父子之过矣夫父子也
而因其过以为名乎隐之云者慈父孝子之微情也且
慈孝之说人知其不易乃有时直以行之亦有时曲以
致之诚以天性之地有不容径情自遂者耳盖自其常
而言之家庭乐事亦相视为故然彼初未有难白之衷
而何用为弥缝之术自其变而言之一行不检至难比
于人数幸犹未至形迹之著而安得无曲讳之心于是
卷五 第 48b 页 WYG1451-0725b.png
父之于子子之于父不得不相为隐矣父亦默自商曰
门祚之薄也有子辱行将不齿于人群吾隐之能戢乎
未可知也而初不设一能戢不能戢之想也但觉爱子
之情与怒子之情聚而相薄愈愤恨而愈不忍出诸口
故无论其为慈父为不慈父而为子隐过之深衷一也
子亦痛自裁曰遭遇之艰也有父败德将不容于物议
吾隐之能化乎未可知也而初不预为能化不能化之
地也但觉代父受恶之愿与望父悔恶之愿匿而自讼
卷五 第 49a 页 WYG1451-0725c.png
愈忧惧而愈不敢泄其情故无论其为孝子为不孝子
而为父隐过之苦衷一也向固有往而不回刚而无忌
之概至闻其子之不肖遂不觉其声情俱索惩之以溺
子怙非之失父亦何辞然而父亦不欲有辞也不隐而
前事可羞无所施其追挽之计隐之而其名未败尚可
徐申义方之训此其设心亦大费踌蹰矣向固有一私
不牵一言不讳之节至发其父之遗行遂不觉其辞气
皆柔加之以徇父作伪之称子亦何辞然而子亦不欲
卷五 第 49b 页 WYG1451-0725d.png
有辞也不隐而旧恶可念已难释为梦寐之安隐之而
其志或移犹可渐为晚盖之谋此其用意亦故多委曲
矣然试一深思其中谁谓非准乎人情合乎天理者乎
不此之直而直證父攘羊之子天下有直者天下无父
子矣

  思清笔曲语语从父子天性中流出言外宛然见得
天理人情之至

卷五 第 50a 页 WYG1451-0726a.png
  乡人皆好之  一节     李钟侨

  采好恶于乡人者必先知乡人之善不善也夫皆好皆
恶则善不善者皆然也而奚可哉故类而辨之斯得耳
且夫取人者亦安能使一世之人尽与我合尽与我背
而以之定是非之归哉夫不齐者人也吾欲齐天下之
不齐者而以之为准亦见其惑矣是莫若各从其类而
使之各呈其情则夫子与子贡论人于乡之说也子贡
以人之行谊其积于独知者难见而旁观之褒贬已随
卷五 第 50b 页 WYG1451-0726b.png
而议其后则好恶其著者也行之淑慝昭然于一世者
无几人而州里之见闻多有以得其真则乡人其近者
也而一曰皆好一曰皆恶宜夫子均以为未可也萃极
不相类之人而使之同其嗜好必无可合之理夫既见
称于长者而宵小之徒又交口而赞誉之此或有所挟
而然也世有矫情饰行以欺罔于君子而又逡巡委曲
以容悦于小人者吾乌知皆好者之不出于此也怀独
行君子之槩而举世绝无知音亦安有此终穷之事夫
卷五 第 51a 页 WYG1451-0726c.png
虽不合于流俗而清议之俦亦绝口而不道此必有所
因而致也世有刚忿成性而浊世不能谐行止乖方而
正论亦莫之与者吾乌知皆恶者之必免乎是也必也
先观乡人之善不善乎善者之好善也未尝与为亲而
不啻自已出不善者之恶善也原无与于已而自觉不
能容各写其情以相输而绝无假借之处故其好也出
于公心而其恶也亦由于确见善者之遇善也非苟求
其好而忻欢者自不能巳善者之遇不善也非故激其
卷五 第 51b 页 WYG1451-0726d.png
恶而忿疾者决不相贷各呈其品以自将亦无可趋避
之路故见好无党同之嫌而见恶亦无戾俗之诮士固
有遭时得位而贤愚咸称其美者非皆好之比也世际
休明而善类道伸故好者非特识也其一二顽梗之徒
相与口是而心非特敢怒而不敢言耳士固有离世异
俗濒于困辱而不悔者非皆恶之等也时当否塞而群
小力排故恶者非公评也其二三隐德之士相与咨嗟
而屡叹特有言而莫之信耳美恶之好恶从其类也明
卷五 第 52a 页 WYG1451-0727a.png
甚而欲以一法槩之可乎吁古者圣王取士于乡皆恶
之说自古未之有也子贡将知皆好之不可故激而云
乎他日夫子亦曰众好必察众恶必察其亦不以众人
之论为定而亦非尽反之也哉

  一义不增添一语不造作清深曲折自在游行此为
时文正派


卷五 第 52b 页 WYG1451-0727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