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451-0613c.png
  学而时习之 一章      李光地

  圣人论学惟不息以几于成也盖时习者不息也朋来
由是不知不愠亦由是悦乐之验而君子之归固有入
其中而自觉焉者故鲁论首记夫子之言此以勉人意
谓学者所以复性也性体无息学者亦惟不息其功以
求自得而底于成焉尔矣是故有弗学学则必继诗书
吾既学之矣而非仅涉其文也涵泳焉由绎焉以藏以
息未尝须臾离也礼乐吾既学之矣而非徒娴其数也
卷二 第 1b 页 WYG1451-0613d.png
以治躬焉以治心焉一坐一立不可斯须去也时习如
此吾知其于学也乐而玩居而安其理之非外得也有
复而不厌之机而其生之乌可已也有动而无方之益
盖所谓入而后悦之者而学其益进已悦固时习之妙
也然所乐则有大焉修于已而及于人虽殊乡异壤而
类必有应者吾德于是为不孤也发于迩而见乎远虽
四海九州而术无不同者吾志于是为有继也朋来如
此吾知其于学也足以信于今行于后育英材而锡类
卷二 第 2a 页 WYG1451-0614a.png
固洽性分之公得传人而嗣音尤幸道化之盛有所谓
悦而后散之者而学其益广已乐固为道之志也然所
性则又不存焉抱义而处初无求乎人知之念而怨天
尤人久已泯也遵道而行容有人莫我知之遇而乐天
知命未尝忧也人之不知如彼不愠如此吾知其于学
也足于中无待于外人虽不知而已独知之自得之深
而道德之归也有日抑人所不知而天独知之上达不
已而圣贤之诣也可期至于此殆所谓以成德为行乐
卷二 第 2b 页 WYG1451-0614b.png
则行之忧则违之者而学其自此至已学者诚以吾言
思之其不亦然乎

  局法浑成辞意清切非读书穷理积久有得未能如
此调适而称心也




卷二 第 3a 页 WYG1451-0614c.png
  学而时习之  一节     韩 菼

  学以说进随时自喻也盖学以时为程以说为候是惟
习者自知之耳矣子若曰夫人生平之业不可终穷而
要其始必有所从入焉以为得顾其所从入焉者不敢
但以为始事也其精神之所积固已贯乎终身以为之
途而其得之于心者亦遂有可以与为终身焉之致则
吾今得以学语人矣物之两有所嗜者必非情之至学
当距乎其外也静耳目心思之缘使之皆息而中之真
卷二 第 3b 页 WYG1451-0614d.png
者自生物之骤有所喜者必非情之深学当艰于其内
也积寝食忧愤之思有以自苦而中之甘者乃出则夫
学必从乎习而习无间于时而其中说之之致乃可得
而微言之始吾不知学之何以一涉焉而辄格也迨时
与发之而其境日徙矣夫人毕数年之力而意境不迁
有倦而去耳若夫天地之奇不终遥渺古今之富如可
赠言岁月攻取之馀而所偿有不暇给也亦差释我生
之多负已始吾不知学之何以日多焉而无得也迨时
卷二 第 4a 页 WYG1451-0615a.png
与永之而其情善反矣夫人积数年之获而寻究不深
徒奢无益耳若夫已读之书一如未得极深之致犹谓
未精流连感叹之下而其义引而愈长也亦遂觉吾心
之日新已且夫学之从容于其致者不必于其道德也
执一器而得之于心聆一音而如接其人于我曾不相
属而神明辄以相贶夫学者之游心岂必正容而悟也
哉且夫学之浃洽于其素者又不必于其事物也掩诗
书而若涉于目屏弦缦而若知其物于心渺无所试而
卷二 第 4b 页 WYG1451-0615b.png
天机有以相涵夫学者之弥性岂其即象而求也哉然
而说吾知之而仍无以知之何也同是说而递深焉少
壮之所得往往故吾而非今我矣则随其时自领而已
矣同是说而各际焉两人之所得往往相与于无相与
矣又随其人自领而已矣顾安得一时习者而相期进
此乎

  尽洗积习陈因语与注义正相比附虽词调为人所
剿袭而精神历久常新

卷二 第 5a 页 WYG1451-0615c.png
  巧言令色  一节     魏嘉琬

  圣人于人之务饰者而推见其所存焉夫仁者心之存
也而务为言与色之巧且令则心不已驰而去之哉且
夫人心之仁欲其息息而存之也心有所之而仁随之
去矣外不任其自然内已失其本然则人心之存亡不
必入其心而试之已君子有鄙倍之弃则亦谓之修辞
焉然吾闻其弃鄙倍而已何缘独得巧也君子但亢厉
之捐或亦谓之修容焉然人见其捐亢厉而已何术以
卷二 第 5b 页 WYG1451-0615d.png
致令也乃拙者不为也而搆于形似之间则何其巧知
其心之曲折于是言而乃得如是之巧者矣庄焉者弗
为也而强作煦和之态则何其令知其心之摩拟于是
色而乃得如是之令者矣夫言为其巧则心漓而之于
言犹可知也而心已之于人之听之者而并不在言也
色为其令则心漓而之于色犹可知也而心已之于人
之观之者而并不在色也盖言依其质即不为是巧而
仁岂遂存于所言况益之以巧乎色任其天即不为是
卷二 第 6a 页 WYG1451-0616a.png
令而仁岂即丽于其色况甚之以令乎以为巧则非由
中之言就此不诚之意而仁亡然使其诚于是巧而致
虚以为信则由中之巧不甚乎故第即其所以务巧之
心以推其仁之已去而不必更论其不诚以为令则非
根心之色就此伪造之意而非仁然又使其日造是令
而由袭而入天则根心之令不甚乎故第即其所以务
令之心而知其仁之既离而不必更责其伪造吁心之
不存而仁何有心之别存而何有于仁也哉

卷二 第 6b 页 WYG1451-0616b.png
  不于巧令痛加诟斥直抉心德之亡出以婉约言简
而味长(原评)






卷二 第 7a 页 WYG1451-0616c.png
  敬事而信  三句      张志栋(墨)

  道国之经有五而本计得矣夫敬信节爱时使皆本计
也道国者可不勉哉尝谓致治之术多端而善为治者
必进而详其体要所存惟严以贞一已之志而宽以联
万物之情斯本计得而国家乃可久安而长治千乘何
以道哉其首在敬事治道之升降视几务之修废以为
端而小心者大业所由集也道何可不敬喜事者易荒
持其衷者以慎畏事者易废厉其志者以勤则国无废
卷二 第 7b 页 WYG1451-0616d.png
事矣而次又在信化理之盛衰视政令之烦简以为量
而纷更者疑贰所自生也道焉可不信酌理势以垂道
揆信以义而起规久大以昭法守信以诚而贞则国无
繁令矣其次又在节用月要岁会无不下取于闾阎苟
俭约未至非所以重民命也即非所以重国储节焉以
不得不用者尊王制以不敢过用者清君心则理财之
道得矣而次又在爱人百官万民各思上通于黼座苟
体恤未周非所以固人心也即非所以固国本爱焉而
卷二 第 8a 页 WYG1451-0617a.png
辅吾治者有礼以相接而待吾治者有恩以相维则御
下之道得矣虽然政教修者国必强仁俭至者国必富
履丰处盛而军役烦兴旷农废业其累盛治者岂少哉
道在使民以时下既以裕胼胝之力上亦以杜浩大之
萌则国无过举矣凡此者皆本务也道国者审诸

  非无绚烂之章检其句语不落郛郭即入拙滞转取
此切近明显者

卷二 第 8b 页 WYG1451-0617b.png








卷二 第 9a 页 WYG1451-0617c.png
  信近于义  二句      钱世熹

  始之不可忽也即信而已然矣夫信不期于必复而期
于可复舍义其将能乎且自人与人不能不接也则以
言为端人与人不能不疑也则以言为质至质不足恃
于是风烈之士起而力矫之重然诺矜期许岂非当世
所称贤豪间者哉然或言矣而不复复矣而不如其不
复此非信之过也信而不知所以信之过也夫信之渝
不于其渝之日有先之者矣信之践不于其践之日亦
卷二 第 9b 页 WYG1451-0617d.png
有先之者矣此其要在义吾之信即不敢自谓精义然
独无近义者之可守乎则吾之言即不敢必其尽复然
独无可复者之足据乎苟信近于义吾谓其言可复也
凡信之不可复者有故在乎意之不经而其后忍而背
之也意之不经而出于轻躁之举以为可任无虞耳乃
理当阻格之时往往保其初心而不获将悔而更之也
而约己在前将曲而全之也而失已莫挽事难两顾则
必取今日之义而弃其前日之言此亦事之无可如何
卷二 第 10a 页 WYG1451-0618a.png
也若审于人与已之际而酌于时与势之间后之两难
者何由而至焉抑信之不可复者又有故在乎辨之不
早而其后忍而成之也辨之不早而动于感激之私以
为可矢无负耳乃谊关君父之大往往陷于恶名而不
辞方其诺之也而误已在初及其遂之也而误又在后
累有重加则虽全一时之言而已伤万世之义此亦事
之良可悼惜也若裁以中与正之宜而严以公与私之
介后之重累者何由而至焉君子知其然也故不敢以
卷二 第 10b 页 WYG1451-0618b.png
身轻许人不敢以事多许人其周详慎重固大异乎豪
侠之为而卒也死者复生生者不愧即力穷径塞天下
皆得而谅其诚盖人于复之日忆言之时而此于言之
时留复之地夫亦计其终有可居之功而已矣抑未尝
言之而不行未尝行之而不勇其踔厉迅发若无异乎
豪侠之为而卒也受其所是辞其所非即遂志捐躯天
下皆不得而议其过盖其不可复者必不形之于言故
其凡所言者举可要之于复夫亦恃其始有不可易之
卷二 第 11a 页 WYG1451-0618c.png
道而已矣不然气浮而虑浅识寡而情多吾未见有能
善其后者也天下事岂独一信哉

  朱子云言而不践则是不信践其所言又是不义通
篇本此两意相承文笔更为爽达




卷二 第 11b 页 WYG1451-0618d.png








卷二 第 12a 页 WYG1451-0619a.png
  诗三百  一节       李光地

  约言全诗之义示人以性情之教也盖诗道性情者也
得其性情之正则无邪思矣诗之所以为教者如此故
夫子有感于駉篇之辞而揭以示人曰吾门之教以诗
为称首旧矣盖其端起于志而其效可以兴吾尝欲约
其旨以示人乃今即于诗得之夫诗三百至多也而吾
直以思无邪之一言蔽之而已矣何则礼以齐民坊欲
而诗则极其情之所至而不禁盖人心之有者不可无
卷二 第 12b 页 WYG1451-0619b.png
也要以发乎情者止之乎礼而已乐以易俗移风而诗
则仍其俗之所尚而不改盖人事之著者不必削也要
以兴于诗者成之于乐而已人情之切者莫如饮食然
而礼即由是始初焉矣诗则自夫妇之宜言君臣之飨
燕幽而至于祖考神明之醉饱其嗜欲贯为一条而唯
是食息之顷鄙吝生焉以为天职即于此而隳也人情
之至者莫如男女然而道即由是造端焉矣诗则自庶
士之归妻公侯之逑匹极而至于祖妣天地之合祭其
卷二 第 13a 页 WYG1451-0619c.png
忻欢通为一理而唯是床箦之间亵慢中之以为天命
即于是而不行也是故极思之致以穷人心之变立无
邪之教以约性命之归雅颂之篇往往作于贤圣之徒
其言固已比于谟训即或男女咏歌各言其伤而其恻
然动人者亦足以交有所发而增夫三纲五典之重王
泽之行往往得其本心之正其风固己进于淳古即或
政乱民流各行其私而其丑不可道者益足以大为惩
创而厚为礼义廉耻之坊然则思无邪一言者其先王
卷二 第 13b 页 WYG1451-0619d.png
教诗之指也夫其亦学者读诗之要也夫

  他人皆见不到说不出惟沉潜经义而观其会通方
能尽题之蕴惬人之心若此





卷二 第 14a 页 WYG1451-0620a.png
  道之以政  一节      方 舟

  政刑非所以耻民故不能过得于民也盖民免而言政
刑者之志得矣而为政刑者之术亦穷矣耻不能无而
谓免可恃哉且长民者固深虑民心之不可问也而一
切之法行焉以为民知有法则有所忌于上而不知民
知有法则益无所忌于上何者谨相避于法之中而法
所不及之地上固不得而问之也盖自三王以降其上
虽有愿治之君救时之相而皆谓之失其驭其民虽粗
卷二 第 14b 页 WYG1451-0620b.png
安于耕凿时驯乎教令而皆谓之失其性其所为失其
性者以其心之无耻也其所为失其驭者则所以道之
齐之者非也夫使民皆有耻则无事于道之齐之矣惟
其无耻而后道之以耻惟其无耻而后齐之使知所耻
而奈何其以政刑也彼亦习见夫乱国暗君之相属也
政愆而吏不知所守刑渎而民不知其威而苟无失于
绳墨之中遂鳃鳃焉以为道之齐之之有具彼亦习见
夫诬上行私之不可止也干政典而矫以私行触刑辟
卷二 第 15a 页 WYG1451-0620c.png
而义不反顾而苟不见其抵冒之迹遂跃跃焉以为斯
民耻心之已生而不知此其免也而非其耻也彼其心
以为上方自励于法而未少挫也吾骤而捍焉必不胜
矣夫政刑固无不变之势也姑潜身以俟焉以乘其倦
而奋吾谋而其法固有所不行也彼欲禁吾之欲而不
得逞也吾显而犯焉必无幸矣夫政刑固皆有可徵之
迹也吾舞智以御之阴用其实而阳避其名而吾欲依
然其可逞也然则民之免也乃其所以无耻欤且夫免
卷二 第 15b 页 WYG1451-0620d.png
亦何可常也必其时为可行吾政刑之时必其人皆能
守吾政刑之人平时束于法令而无所遁一旦有故将
有玩而不行者矣即幸能久安而无变而亦常守此蕴
而不测之民而已矣吾能谨其操柄而无所弛后世少
惰将有溢而四出者矣即常能相持而不败而亦暂操
此蓄而欲溃之民而已矣无耻之害如此政刑之穷如
此故先王之托于民者深且厚而责于己者重以周也

  以欧苏之气达朱程之理而参以管荀之峭削可谓
卷二 第 16a 页 WYG1451-0621a.png
成体之文







卷二 第 16b 页 WYG1451-0621b.png








卷二 第 17a 页 WYG1451-0621c.png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储 欣

  导民以善民胥劝矣夫民之劝视上所以导之举以善
而教以善能勿劝乎今夫望人以道德之良断非刻责
之所能为功也公卿大夫操化民濯俗之权日责之而
不应徐导之而自从盖其法良意美诚有以开其所慕
而与以所恃也是故敬忠而外民劝亦自上矣民之能
劝者往往于一朝之间勃然振其有为之气而作其气
者自上也民之能劝者往往积岁月之久油然绝其自
卷二 第 17b 页 WYG1451-0621d.png
弃之情而固其情者自上也今日者户鲜可封士忽偕
让子大夫即日讨国人而申儆之人心未有应也其咎
安在夫亦惟是书升论秀之典废而积行而处岩穴者
有壅于上闻者焉民也耳而目之以为为善无益也则
退然阻矣夫亦惟是党庠术序之制湮而中材而涉末
流者有莫知向方者焉民也返而思之以为欲善无由
也愈爽然失矣有如民望所属则考其德而举之与其
为善于国也不如为善于乡斯亦足以树之风声矣而
卷二 第 18a 页 WYG1451-0622a.png
苟有不能曷忍置乎师儒董戒凡以明有教云耳有如
民誉未起则选于众而举之与其为善于乡也不如为
善于家斯时必且惊相告语矣而凡属不能尤加意焉
饮酒读法无非教以善云耳虽君相之选贤与能其大
旨不仅归于风厉而事则足以相观虽朝廷之讲学行
礼其责报不止在于目前而理则处其易入人心易怠
而难奋自古帝王处斯民怠惰苟安之日未尝不有术
以起之简厥修以震动其或不修所以作百姓之气而
卷二 第 18b 页 WYG1451-0622b.png
导之奋也人心易奋而难久自古帝王涉斯民奋兴鼓
舞之会未尝不有道以坚之升厥良而引翼其未即良
所以固众庶之情而导之久也民知所奋胥克用劝民
知可久胥克用劝有慕于前胥克用劝有恃于后胥克
用劝盖法良者从化意美者格心自然之效也且夫民
之善否惟上所𨗳藉令子大夫登进匪人而胥国之成
人小子悉以不肖弃之则民之从不善也亦如相劝矣
夫固有导之者也反是而观民劝岂徒使哉

卷二 第 19a 页 WYG1451-0622c.png
  顺逆兼行精神全注则字(原评)

  胸有书卷落笔雅秀故意无殊绝而文特工






卷二 第 19b 页 WYG1451-0622d.png








卷二 第 20a 页 WYG1451-0623a.png
  书云孝乎  三句      刘子壮

  圣人欲以孝治而援书所以道政者焉夫政非尽于孝
也即书之云孝未遂以为政也然惟孝能友而政于是
施焉殆有如书所云矣且论政者诚明乎其本而达其
所以推之之实则虽不言朝廷而明王之治出焉古之
圣人观起化之原而以王业求诸人道审命治之典而
以国事寄之家门儒者读其书而志之盖亦可以见其
大矣子以为政求我乎夫亦欲其有政耳王者有天下
卷二 第 20b 页 WYG1451-0623b.png
之政求令德以重根本之地敦本行以知官人之方是
也君子有一家之政得乎亲以观欢心之聚学为弟以
达和乐之孺是也故古者所传不皆为政之人而决无
不能事亲不能事长之人而吾人自立所谓有政之事
即其所求乎子所求乎弟之事书不云孝乎惟孝友于
兄弟施于有政此成王为东土命之也自古诰文必先
其封疆之险要制驭之大计而书独推其门内之行夫
殷顽于兹再世矣一温温子弟其以胜此无难乎若曰
卷二 第 21a 页 WYG1451-0623c.png
父子之际兄弟之间古人所难女如是孝也以孝之事
推之友以友之事成其孝兼而及之盖自一室之内亦
既有其纪纲也已抑君陈为太史册之也自古命官必
先其经世之大略起家之积劳而书独扬其立身之节
夫东夏为情叵测矣彼循循家事得毋处之未优乎若
曰唐虞之际三代以来孝弟而已女如是孝也可以专
乎孝而言孝可以兼乎交而言弟举而加之盖自二人
以下亦既有其经纶也已夫人必有忘于其父母之实
卷二 第 21b 页 WYG1451-0623d.png
而后渐不有其兄弟故古之为政者其以受兄之命亦
若其父命之也且直以父事之古我王季于太王则孝
之于太伯则友之对之父而无愧即对之兄而无悔也
原书之意直若谓惟孝者友于兄弟焉所为单举之曰
孝也乎抑人能全乎兄弟之义而即以全乎其为父子
故古之为政者其以终兄之事亦若其父之事也且并
能以其兄权之即我周公于文王为能子于武王为能
弟不敢于其兄而有私即不敢于其父而有忍也原书
卷二 第 22a 页 WYG1451-0624a.png
之意直若谓惟孝者友于兄弟而即施之为政焉所为
并言之曰孝也乎由此观之书言政而必先乎孝盖诚
有深义也欤

  引书只言孝书词兼言友侧举并举及影照鲁事处
深得引證之意 作者胸中颇有书卷笔亦健爽但
不可以书理引绳批根字句亦多不检宜分别观之


卷二 第 22b 页 WYG1451-0624b.png








卷二 第 23a 页 WYG1451-0624c.png
  文献不足故也  二句    储在文

  推无徵之故而夏殷之礼几息矣夫文献者礼之徵夏
殷之文献何如也足不足之际圣人三致意焉意曰夫
人有所撰述以信今而传后者往往博极群书如出一
人之手交游列国用决一日之疑至于议礼纷纭證据
尤重而无如夏殷之不可复识也盖杞宋至今日而陵
夷甚矣虽然夏殷之礼大经大法周官载之一物一名
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苟通其义安问其子孙而吾必
卷二 第 23b 页 WYG1451-0624d.png
徵于杞宋者以其为文献之所在也今夫先世图籍藏
于秘府则官司掌之而草泽之中有讨论得失成一家
之言者亦可采而为国史之补故在朝在野均号曰文
而杞宋之文则阙如矣名卿大夫习于掌故则物论归
之而韦布之列有师友渊源通一代之典者亦可就而
问王制之遗故或出或处群推为献而杞宋之献则云
亡矣吾尝过其地思欲网罗散失勒成一书而进无所
考据退无所折衷仅有存者不过什一之于千百安在
卷二 第 24a 页 WYG1451-0625a.png
其能足也嗟乎尚何言哉且夫文献之不足有天有人
夏殷至今远者千馀年近者且五六百年其为时既久
况东楼续封商季已失其职武庚不靖朝歌再燬于兵
时异势殊日就芜没若是者天为之也而其后上无修
明典物之君下无崇尚风雅之俗降伯降子杞既下即
于夷而宋自戴公求颂向戍献礼以还君臣之间渐安
固陋此则人事之过而无所辞咎者也是故言其大槩
彷佛得之而节目之周详残缺失次经纬之本末传闻
卷二 第 24b 页 WYG1451-0625b.png
异辞杞宋无徵则他何望矣非然者按其图籍与其贤
士大夫游是非可以折衷因革得所考据吾诚不自揆
犹能论列其事与周官并存而其如不足何哉嗟乎文
献二者当其存不见可贵求之而不得则郑重而爱惜
之矣君子欲有所论述以传先王之大全而事远人湮
束手无策积数十年之志一旦而隳之此穷年兀兀好
古积学之徒所为发愤而增叹也

  风神秀逸中具有生气奋郁不仅得古人之形貌

卷二 第 25a 页 WYG1451-0625c.png
  或问禘之说  一章     李东櫰(墨)

  禘难知而可微会也当即流而思其原之远矣盖治天
下其流也而大报本其原也既曰不知而复指掌以示
意或人犹可与微言者尝思孝治之隆详于报本而万
化之理起于推恩圣人南面而听天下而追远之祭遂
极于靡可加后之人第即其推恩之无外亦可悟原远
者流长而创制之精思卒未可轻为议矣何者王者祭
其始祖所自出之帝而禘行焉是礼也肇造本于虞廷
卷二 第 25b 页 WYG1451-0625d.png
而统纪遂沿于三代配食不参群庙而典制旷举于五
年其理摄乎治明治幽之备而其诚贯乎得姓受氏之
先是亦好学深思者所当详求其说也或人不子之询
而谁询哉然而禘说之难知也将自其仪文度数而浅
求之则九献陈于室万舞作于庭而玉豆黄彝森然其
交列也虽执笾之下士设业之伶工其皆能辨之如自
其报本追远而深言之则既不同于明堂之配帝又不
同于郊祀之配天而通微合莫穆然溯厥初也虽敦琢
卷二 第 26a 页 WYG1451-0626a.png
之嘉宾肃雍之显相其犹难识之盖先王之制礼也以
天下为量而先王之治天下也即制礼为推推所尊以
达于尊者之所尊而致悫则著之忱不以辽渺而无凭
也则下推之以蕃子姓旁推之以笃宗盟皆吾尊祖之
心所为联其志气也时地虽殊有二本乎不出堂阶而
宇内之气清和咸理此制行焉耳推所亲以达于亲者
之所亲而致爱则存之思不以幽遐而有间也则远推
之以育万邦之黎献广推之以合万国之欢心皆吾亲
卷二 第 26b 页 WYG1451-0626b.png
祖之心所为同其胞与也规为虽异有异情乎临朝渊
默而阻深之境情伪周知此道明焉耳故知禘之说而
天下无难治矣夫人不敢谓治天下为无难而敢轻言
禘哉其创垂关一代之精意必上可几乎作者之圣而
后下可称乎述者之明其感孚接上古之神灵既能窥
杳冥而识受命之符何难观庙中而知境内之象指掌
以示夫子虽不与深言而报本之弘推恩之自或人倘
亦悠然会矣即流可以思原不亦信乎

卷二 第 27a 页 WYG1451-0626c.png
  此文之揣合时调者然气象安重词语的实场屋得
此犹不失雅正之遗






卷二 第 27b 页 WYG1451-0626d.png








卷二 第 28a 页 WYG1451-0627a.png
  射不主皮  一节      张玉书

  圣人即射以论世而不胜古治之思焉盖礼射惟治世
行之至于春秋而尚力之风竞矣子能不思古道哉且
从来盛衰之象其端先见于一乡而及其寖久遂成为
风俗盖风俗之转移因乎世运君子观于乡而有今昔
殊尚之慨则世变存其间矣吾兹有感于射也王者治
世之具不一而教礼教乐与教射并行即用射之礼亦
不一而燕射宾射与军射并重原其义类若萃天下之
卷二 第 28b 页 WYG1451-0627b.png
子弟阴消其积弱之形考诸遗文又若率天下之人才
群诱以不争之化记有之曰射不主皮栖革以示坚也
而胜负不存乎此也贯札以示强也而赏罚不存乎此
也呜呼此何为也哉天子诸侯咸揖让以奏节是其讲
明于内正外直者原非较力之人国老庶老咸酳馈以
明谦是其寓意于耦进耦退者更非角力之地非其人
则不同科无容强也非其地则不同科无相妨也而吾
窃俯仰于其世焉徂维求定之日先王虽欲衅车甲而
卷二 第 29a 页 WYG1451-0627c.png
有所不能至于从容燕饮而讲辟雍之仪盖在武成既
告可知也鹰扬戮力之年列国虽欲兴齿让而有所不
暇至于圜桥观听而被儒者之服盖在教化既行可知
也夫国家承平百馀年矣功德不衰而军容得以尽偃
非示玩也蒐苗狝狩四时自简其军实而更以庠序之
乐育默固于苞桑遵斯道也戎兵诘于司马德行董于
司徒法制相维而何伤夫忠厚也哉百姓休养历数传
矣侮乱不生而兵萌得以尽息非无备也兵甲车乘万
卷二 第 29b 页 WYG1451-0627d.png
井无阙乎公徒而特以矇瞽之化导登进于髦士遵斯
道也王国之政下被群侯十五国之风上贡天子比户
可封而何疑于刑措也哉其在于今父老之传闻犹可
求诸乡校然议尚德于徵车之会鲜不以为迂矣学士
大夫之寤叹原慨慕于西京然欲匿武于悉索之馀吾
亦知其难矣古道之不可卒复盖今古之世变为之也
呜呼伊谁之责哉

  前半持论有典有则后幅从圣人慨慕古道唱叹而
卷二 第 30a 页 WYG1451-0628a.png
出词虽阔远义实不泛文之光泽美润更非外腴中
枯者所能彷佛






卷二 第 30b 页 WYG1451-0628b.png








卷二 第 31a 页 WYG1451-0628c.png
  君使臣以礼  二句     熊伯龙

  圣人明事使之实而君臣之道正矣盖道莫重于君臣
未有可以漫尝者以礼以忠圣人所为正告哉对定公
曰天地之位定而君臣立君臣之志交而万化兴天下
所厚期者惟此君臣而君臣亦无容以自怠焉公欲知
使臣事君之道乎名分不可易使臣者君之所以为柄
也然明其为使而臣志安明其为使而君志肆则否泰
徵乎动静职业不可废事君者臣之所以成身也然众
卷二 第 31b 页 WYG1451-0628d.png
著其事而策力出众著其事而苟安生则邪正辨于几
微臣则谓使臣者措之而正施之而行惟礼为然万事
万物待治于礼而以感贤士之心则尤切特能用不能
用耳殊事合敬位无大小而廉耻一别嫌明微势无亲
疏而裁制同愿君无忽嚬笑焉夫世之使臣者有光明
端悫而服者矣有智取术驭而亦服者矣而纲纪之辟
有大体而无细效盖尝考尧舜汤武之为君而见末世
之爵禄诛罚不足言也夫亦慎守乎圣帝明王之意而
卷二 第 32a 页 WYG1451-0629a.png
已矣臣又谓事君者不负吾君不负吾学惟忠为然万
情万理咸喻于忠而以处上下之际则尤宜特有至有
不至耳君心未纯不可谓我心之已殚守道未贞不可
谓天道之难回愿臣勿忘夙夜焉夫世之事君者有设
中乃心而人不见者矣有二三其德而人亦不见者矣
而尽已之道有是非而无疑信盖尝考皋夔伊周之为
臣而见末世之智勇功名不足称也夫亦勤思乎帝臣
王佐之本而已矣之二者不可以有所待君责臣之忠
卷二 第 32b 页 WYG1451-0629b.png
臣责君之礼是交待而莫或倡也惟礼与忠彼此居无
求之地而明良胥劝之二者不可以有所形君自谓有
礼臣自谓能忠是两形而流于怨也惟礼与忠性命有
相系之隐则保定无穷君臣相得而天下国家有不治
者未之有也

  礼忠二字不肯作三代以后语(自记)

  气象广大疏越不作一刻至语盖由于前人发挥之
外不能更出新奇其一种血性粗浮语又知其于题
卷二 第 33a 页 WYG1451-0629c.png
无当也故斟酌而取其衷乃名家作文最有体认处







卷二 第 33b 页 WYG1451-0629d.png








卷二 第 34a 页 WYG1451-0630a.png
  管仲之器小哉  一章    韩 菼

  圣人深惜齐大夫之器难与或人道也夫管仲之功诚
伟所深足惜者器小也此即俭知礼能解免乎而况不
俭不知礼乎且夫其人而不为圣贤之所刻求者必非
奇才圣人得一天下才乐为之反复于其人盖尝于其
功名所从出之处以观其品量何如而不知者则又从
而曲为之说吾甚叹夫千古之才人尽掩于庸众人之
耳目而其真不出也管仲之功即夫子尝仁之然子亦
卷二 第 34b 页 WYG1451-0630b.png
有言仁之为器重为道远而取数多则知夫人以功而
与于其间者未可一槩而论也一日者推求原本而因
有器小之说夫成天下之大功者忘天下者也古之人
或耕于野或居于山即萧然无与而其所受者自大出
则取诸其怀已耳而否则若将终身焉若仲者岂可贫
贱乎当其徘徊颍上竟托于豪杰失意纵达不羁者之
所为三仕而三逐三战而三北而仲之生平亦能动而
不能静者矣且夫邀天下之大利者必有所不遑于其
卷二 第 35a 页 WYG1451-0630c.png
身与其君者也古之人既度其身之不苟又曲成其君
之大有为即节目疏阔而其所持者自远成则数世享
其德焉耳而及吾生固不必汲汲焉若仲者能稍迂拙
乎迹其大匡小匡一切皆智取术驭争效旦夕间之所
致禁群小人之进而不能奉一君之终而不得而仲之
举一国犹若不足而非处其有馀者矣是故人各有本
量焉而区区于事为之迹皆末也以盖世之才而多憾
以非常之事而无嫌盖相循于其本也古大臣德光上
卷二 第 35b 页 WYG1451-0630d.png
下勤施四方即土田陪敦备物典策三公服加命之衮
嗣王展拜稽之仪而天下卒不得议之为奢为僣苟不
然而俭以矫奢意常自下即豚肩不掩浣濯以朝不惟
不敢上干邦君之典而且不敢自同卿大夫之列而君
子亦第许之为不奢不僣而独奈何或人闻器小之说
而以俭为仲解且复以知礼为仲之不俭解嗟夫论古
无识至迁就古人之失而文之以美名直为古人愚耳
如或人者岂可胜道亦不足与辨也彼言俭姑与言仲
卷二 第 36a 页 WYG1451-0631a.png
之不俭而已彼言知礼姑与言仲之不知礼而已夫三
归官事不摄之非俭塞门反坫之非礼或人所知也若
器小则非或人所知也

  将古今帝臣王佐与仲生平事实参观则器之大小
自见卓识伟论当与苏氏诸论并垂

  如此说器小并管氏身分亦殊不易及闳中肆外挥
洒如志良由读书有识后二比依寒碧斋晚年订本
较前刻词义更深稳从之
卷二 第 36b 页 WYG1451-0631b.png








卷二 第 37a 页 WYG1451-0631c.png
  子语鲁大师乐曰  一节   储在文

  圣人以可知者语乐官而乐之理传矣夫自翕而纯而
皦而绎音也而理具焉皆其可知者也夫子有正乐之
意故以语鲁太师曰乐之在守官者其数多而难纪也
乐之在审音者其理微而可推也大乐之失传久矣自
吾论之乐其可知也乐与天地为昭聚而复散散而仍
聚者天地之道也乐以人心为本一分为万万协于一
者人心之理也故乐有始焉有从焉有成焉当其始作
卷二 第 37b 页 WYG1451-0631d.png
自无而有者声也自微而著者气也堂上之乐以歌为
节所以贵人声而丝肉合同堂下之乐以管为均所以
重人气而笙歌齐一既备乃奏声虽会而未畅也始奏
以文气犹凝而未舒也我知其翕如也夫聚而必散者
气也合而必分者声也由是而发扬其气由是而涤荡
其声从之而乐之条理备矣夫且气和而声应八音也
而如出一音声和而律谐众器也而若出一器我知其
纯如也夫且气有清浊而声肖之按节而井然不淆声
卷二 第 38a 页 WYG1451-0632a.png
有高下而律从之执管而昭然可辨我知其皦如也夫
且一气流而不息声亦累累而贯而往复循环五声迭
相为经律亦生生不穷而上下赓续我知其绎如也乐
至是庶几其成矣以是用之乡国则金奏笙奏皆以三
终而自升歌以至合乐聚而散散而仍聚者如是焉所
谓宵雅肄其始关雎乱其终乐之小成也以是荐之郊
庙则六律六同旋相为宫而自一变以至九变合而分
分而复合者如是焉所谓金声以始之玉振以终之乐
卷二 第 38b 页 WYG1451-0632b.png
之大成也天地之道不变一阖一辟可以悟声气之元
焉人心之理常存一动一静可以识美善之故焉由今
而稽之古则合止为经咏间为纬直可追其象于箫韶
之九成由声以验之容则山立于初皆坐于乱并可通
其义于武舞之六变矣子大师备官而未之知耶苟非
知之何以正之哉

  南轩云周衰乐废虽声音亦失之圣人因其义而得
其所以为声音者而乐可正也篇中天地人心等语
卷二 第 39a 页 WYG1451-0632c.png
既探其源逐段标出声气二义尤见读书融贯







卷二 第 39b 页 WYG1451-0632d.png








卷二 第 40a 页 WYG1451-0633a.png
  子谓韶尽美矣  二句    王汝骧

  即乐之美者而深观之圣人独有契于韶矣盖善固即
在美之中而其深观之而无憾者则惟子之谓韶有是
夫且夫物莫不有其至分焉非一说之所得而尽也而
况声音之道乎然至求之于至分而使后之人果不得
以一说尽焉则虽古今圣人亦有相望而不敢知者乃
一见于子之谓韶夫韶之为乐则固居乎分之至矣诗
歌声律之元天子能言其故故五声八音独详于四代
卷二 第 40b 页 WYG1451-0633b.png
之书者韶也几康敕命之旨在廷咸得其精故君歌臣
赓首开乎雅颂之音者韶也故尝闻夫子之谓之也笙
镛无夺于伦羽籥皆从于律观止矣夫子曰未已也习
其数矣进而求其志得其志矣进而见其人纯粹以精
其气象又在论伦之先者独此耳盖反复焉而无遗憾
也稽诸抗坠之微察诸疾舒之节尽之矣夫子曰不然
也乐其象矣从而动其本穷其本矣因而知其变合同
而化其和平又在性情之表者独此耳盖由绎焉而有
卷二 第 41a 页 WYG1451-0633c.png
馀思也尽美矣又尽善也子之谓韶如此制作之精有
数存焉虽圣人亦能为美不能为善而天时人事之交
隆有不知其然而然者故虽宫悬残缺之馀而至德辉
光自非金石管弦之可得而遽罄器数之粗义即存焉
虽夫子亦舍其美无以见其善而神明迹象之交融有
知其然而不能言其然者故即异代考稽之下而情文
参互初非正容端冕之所得而遽明盖必至于又尽善
而韶之为美与子之契韶均极其至也矣不然论乐而
卷二 第 41b 页 WYG1451-0633d.png
徒以美而已则夫总干而山立者独何遗议之有焉

  尽善注脚原不外性之揖让二义然于口气中叙出
则于记述体有碍中幅运化吞吐超妙绝伦其含咀
虚神处尤为微至(原评)

  此题最难得其真际惟此文可使读者窥寻其意象
而得之可谓精能之至


卷二 第 42a 页 WYG1451-0634a.png
  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邵 惔

  尊好恶于仁惟无私者能照物也盖人之不能好恶者
私为之蔽也仁者无私而物照焉天下所以群服其能
欤尝思用情之难也用焉不得其当无论施之人者未
必服而先自失其所以为心若夫心之廓然至公者常
立于有理无欲之地而天理人欲之辨当其前而自分
推之而有刑赏受之而为劝惩犹其后也何则好一人
而赏随之恶一人而刑及之此好恶中之能也而非能
卷二 第 42b 页 WYG1451-0634b.png
好恶之源夫能好恶之源则必求之无好无恶之天矣
好一人而天下劝恶一人而天下惩又好恶后之能也
而非能好恶之本夫能好恶之本必先释其作好作恶
之私矣其惟仁者乎古来忠孝之行闻风者尚有遐思
而或当前而不好者有不仁以为之拒也即不尽不仁
为之拒而无全体之仁以相召则投之也必不融而应
之也必不速仁者不先存一好人之念而遇其人之可
好者油油乎好之好其仁也非好其人也本仁以行好
卷二 第 43a 页 WYG1451-0634c.png
而好之中始无馀量矣古来谗殄之徒读史者犹怀馀
愤而或当前而不恶者有不仁以为之迎也即不尽不
仁为之迎而无全体之仁以相胜则嫉之也必不严而
斥之也必不尽仁者不先存一恶人之念而遇其人之
可恶者蹶蹶然恶之恶其不仁也非恶其人也本仁以
行恶而恶之中不留馀憾矣当其辨贞邪于疑似之间
别忠佞于几微之地有共服其精明者矣顾精明诚鉴
物之用而有时好察之主出之不能不受其蒙好生之
卷二 第 43b 页 WYG1451-0634d.png
主行之初无一枉其实者有我与无我之别也则惟仁
者之无我而好恶正焉耳当其擢大贤于群谤之中斥
孔壬于众誉之口有共钦其神武者矣顾神武诚服物
之才而有时英断之主出之容有矫枉之过慈祥之主行
之必无牵制之私者多欲与无欲之别也则惟仁者之
无欲而好恶当焉耳然则君子亦仁而已矣不然虽好
恶遍天下岂得谓之能好恶耶

  从好恶辨析出能字从能字勘入仁者中股相召相
卷二 第 44a 页 WYG1451-0635a.png
胜二义直透题坚后股旁引以发题蕴语亦醒豁







卷二 第 44b 页 WYG1451-0635b.png








卷二 第 45a 页 WYG1451-0635c.png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张 江

  归好恶于仁者慎其本也夫仁好恶之所从生也人自
不仁乃丧厥能耳何竟让仁者独哉尝谓天生人即以
大生之理付之则人与人其臧否得失自有不忍不相
关之处情者理之验也自夫人高言无情或托浑厚以
居之冀以免于刻薄之咎而刻薄抑又甚矣然则好人
恶人顾可易言能乎哉人负一形而立曷以使之莫逃
要生于已之自形而已当体之有无不可知而何问人
卷二 第 45b 页 WYG1451-0635d.png
也人挟一心而前曷以使之各当要如夫我之初心而
已吾中之是非先自乱而又安论人也甚矣好恶之未
易能也必也其仁者乎仁者初不虑人之不受吾好恶
也但内顾吾心无故而好无故而恶而毫不可自解其
何堪此不祥哉诚于其物有反之而必慊者焉而后一
好一恶皆其不自恕之念所周少亏焉仁者必大不畅
于其心也斯交畅之矣亦初不虑人之不服吾好恶也
但还按吾心有故而好有故而恶而迄无以自得其孰
卷二 第 46a 页 WYG1451-0636a.png
赎此重疚哉顺于其则有行之而无事者焉而后一好
一恶皆与不容僣之命相推少溢焉仁者必大不平于
其心也斯众平之矣是以喜怒哀乐亦偶然忽至之情
而不以偶而误何者人世举之为一念者仁者应之皆
全心也至于反复精详积终身之常以求当一仁者之
偶而念不得所起万不能以相蒙是以爱憎取舍亦感
而相遭之故而不以感而驰何者人世之所为事权仁
者之所为性命也至于平旦清明即一时之静已顿入
卷二 第 46b 页 WYG1451-0636b.png
乎仁者之感而理不满于微终不能以实据则信乎其
唯仁者有矣顾谁无好恶而让仁者独哉

  貌相形声雅近章罗其锐入微至处亦似之若更能
取其神而变其貌则品格愈高然即此已去离尘俗




卷二 第 47a 页 WYG1451-0636c.png
  富与贵  一章       田从典

  君子求仁之功有由浅而深者焉夫不处不去可以见
君子之不去乎仁矣然非极之存养之至亦何以见其
功之密也哉且学者苟有志于仁亦惟自治其心而已
矣吾隐微有倚伏之势在制其人心之萌吾旦暮有离
合之形在充其道心之极始于至粗终于至精君子以
为非一日之事而终身之事矣今夫役役于富贵贫贱
中者小人之行也皇皇于仁者君子之行也论君子而
卷二 第 47b 页 WYG1451-0636d.png
必测之于小人之途斯亦浅之乎窥君子者矣然而富
贵贫贱者仁不仁之分境欲恶者仁不仁之大闲也君
子于处与去之间力求战胜以自异于去仁者之所为
然后德成而名以立焉顾谓此即可以尽求仁之功则
犹未也何则求仁而必先于富贵贫贱者所以制其人
心之萌求仁而不止于富贵贫贱者所以充其道心之
极且即以富贵贫贱之仁论则古之至仁大圣亦有天
下而漠然不与匹夫而若将终身者要亦惟是安土敦
卷二 第 48a 页 WYG1451-0637a.png
仁而岂徒不处不去之事乎是故仁体事而无不在者
也而君子之于仁则求其全体而不息者也昊天明而及
尔出王昊天旦而及尔游衍仁之不违乎人者极之一
时一事而皆然敬天怒而无敢戏豫敬天渝而无敢驰
驱君子之不违乎仁者亦即极之一时一事而俱密语
其常则终食之间无违矣夫终食岂足以尽仁而君子
以为不极之于至暂仁之所为斯须而不去者不能无
间于偶然也语其变则造次颠沛之必于是矣夫造次
卷二 第 48b 页 WYG1451-0637b.png
颠沛岂足以尽仁而君子以为不极之于至变仁之所
为无入而不得者不能不震于猝然也盖君子求仁之
功其密如此至此而试之以非道之富贵其不处犹是
也而不处之心异矣试之以非道之贫贱其不去亦犹
是也而不去之心又异矣岂非道心为主而人心每退
听者乎学者未能遽至于是也尚先求所为不处不去
者而可哉

  说理难得如此疏爽其分贴上下语亦自确当

卷二 第 49a 页 WYG1451-0637c.png
  富与贵  一章       杨名时

  君子之所以体乎仁者必由取舍而益密其功也盖不
徇乎欲恶则取舍正而求仁之大端立矣又必由常及
变而无往不用其力焉然后体仁之功始尽欤且夫人
心之德最易间于私者也治私之道必先于其所及持
而并其所不及持者亦无乎不持斯毕生之内所以守
吾德者乃有全力耳故夫境遇之来洵学者操持其心
之大端也人群焉而欲富贵亦知已之所可欲有甚于
卷二 第 49b 页 WYG1451-0637d.png
此者乎苟不以其道得之必制其欲而不处使吾心之
不溺于富贵者自此而伸也人群焉而恶贫贱亦知己
之所可恶有甚于此者乎即不以其道得之必制其恶
而不去使吾心之不移于贫贱者自此而立也是即所
以为仁天下共见之而名为君子者也于此不苟则道
心胜而仁存足以立深造之基于此或苟则人心胜而
仁去且不免有虚声之愧矣夫君子之于仁固非徒于
富贵贫贱不失其本心而已微察吾心于动静之际凡
卷二 第 50a 页 WYG1451-0638a.png
有一念之便安而昵就之者非欲之类乎得无姑徇之
而失吾心之正矣乎凡有一念之不便不安而思去之
者非恶之类乎得无又徇之而失吾心之正矣乎夫违
仁何必在大也一念一事之违而于吾仁之体已有几
微之不相合者矣盖直至不违于终食之间而求仁之
功始密也不宁惟是是犹其暇豫时也有如造次而不
于是焉则吾之所以操其心而不为动扰者安在乎必
凝一以居之不以震撼易吾常焉然后可也不宁惟是
卷二 第 50b 页 WYG1451-0638b.png
是犹其燕安时也有如颠沛而不于是焉则吾之所以
操其心而不为害夺者安在乎必专确以赴之不以险
难渝吾素焉然后可也君子之求仁至于如此夫内外
重轻之分不立而欲谨离合之几于平时平时之操存
不加而欲守其心于事变之际鲜有不失其所据者也
即天下有苟且于大闲转能自矜夫细行与生平放佚
一旦著节者果遂得全吾仁矣乎君子之学必由粗
以及精自易以及难而又无所不尽其力斯心德以全
卷二 第 51a 页 WYG1451-0638c.png
而足称为天下之完人欤

  此章盖力行之事一节密似一节一节难似一节若
作现成语意恐非本旨(自记)

  明白纯粹绝无蒙杂即文可得其所用心





卷二 第 51b 页 WYG1451-0638d.png








卷二 第 52a 页 WYG1451-0639a.png
  我未见好仁者  一章    李沛霖

  圣人验仁于好恶之真而惜人之有力而不用也夫不
仁与仁为敌者也验之好恶而得其真矣未见其人非
以用力者之难乎夫子反覆叹之若曰天之生人也赋
以仁未赋以不仁仁之率于性也久矣而由性而发则
有好恶之情顺情而动则有能好能恶之力此亦何人
不然而无如怠焉自废者为可惜也我尝求之天下未
见有好仁者恶不仁者夫所谓好仁者真知仁之可好
卷二 第 52b 页 WYG1451-0639b.png
宠绥独贵而嗜欲之私不得而并之也游息可安而陷
溺之危不得而易之也盖夐乎其无以尚焉所谓恶不
仁者真知不仁之可恶一事之卑污若探汤焉恐不善
之浼也一念之邪曲如恶臭焉恐不洁之蒙也盖远之
而不使加焉好恶之诚如此此其克治之功已非旦夕
之积而成德之诣遂致相遇之难我故曰未见也然其
人亦始于用力耳亦用力而力足于好力足于恶耳有
能一日之间勃然振兴自绝其委靡之习毅然锐进自
卷二 第 53a 页 WYG1451-0639c.png
鼓其勇往之机用其力于好而少有尚吾仁者务纯其
真悫之怀而不敢已也用其力于恶而少有加吾身者
务致其决去之情而不愿息也吾知志足以帅气勇足
以起懦而曰力不足也吾未见其然矣或者禀赋不齐
气质各异盖亦有昏之甚而不足于明弱之甚而不足
于强者要必实用其力于好而废于半途实用其力于
恶而竭于中道者也而其如我之未见何哉夫用力而
不足之人尚难得如此则是天下终无用力于仁之人
卷二 第 53b 页 WYG1451-0639d.png
而成德之士又何从而觏之耶我所为辗转低徊而不
禁为之三叹也

  如题转折以为波澜与汤若士作并观可以识文章
之变




卷二 第 54a 页 WYG1451-0640a.png
  恶不仁者  加乎其身    张 江

  诚于恶不仁者务以仁全其身而已盖业为仁则必绝
去夫不仁而顾使之加乎其身哉此恶不仁之诚心也
今夫人止一身而性情之德宅其中气质之缘亦丽其
外外日益则中日损而不仁之端反得藉其势以抗吾
仁岂不大可恶哉然往往知所恶而未真即充所恶而
犹未尽者不为仁故也理与欲不容并域而居不自清
其性命之原则妄形日积耳目鼻口之区皆其因仍而
卷二 第 54b 页 WYG1451-0640b.png
增长者也欲与理又常畸出为胜不自纯其义理之正
则客感有权血气心知之会皆其牵引而类从者也是
故不仁者之加乎其身我实使然耳乃若所谓恶不仁
者岂有是哉盖其为仁之志锐矣其为仁之气壮矣始
也以身体仁则操其所为明以健者而大体常不夺于
小体也而于是乎奸声乱色之不留淫乐慝礼之不接
虽极不仁者投閒抵隙之多求诸其身早一一弥缝焉
而不使有馀地以相存既也以仁成身则尽其所为精
卷二 第 55a 页 WYG1451-0640c.png
以一者而人心常听命于道心也而于是乎仪容无情
欲之感动静无燕私之形虽极不仁者潜滋暗长之巧
反诸其身仍息息顾畏焉而不使有须臾之窃发是何
也不仁之于仁相倚伏者也为仁而恶不仁亦无终始
者也惟秉正者嫉邪故即不见可恶而众欲之情形已
若惊心而怵目必俟其既加乃始兢兢于惩忿窒欲之
不遑是慢也其为仁不若是也惟自强者不息故即内
省无恶而独中之指视犹虑百慊而一欺苟倖其不加
卷二 第 55b 页 WYG1451-0640d.png
而遂泄泄然恐惧修省之不事是馁也其为仁亦不若
是也是则性情之中宅者严毅而无所于回气质之外
缘者自刻厉而同归于尽盖察识扩充之至而能用力
于恶不仁而无不足者矣如未见何哉

  时文每觉其为仁矣句如缀旒然明眼人特从此争
关夺隘转使上下句精神愈出(原评)

  为仁正是恶不仁切实下手处不使亦正是为仁中
严毅工夫作者体认烛到

卷二 第 56a 页 WYG1451-0641a.png
  不患无位  一节      张玉书

  君子用世之学有所不患以专其患也夫位与知存乎
人者也立与可知存乎已者也患其在人而忘其在己
可乎哉且士一出而天下之人皆引重焉岂待名实之
既加然后群相推许乎外度之世而克应君相之求内
度之身而不负生平之学彼其忧道之心倍深于忧世
之心也固已久矣夫三代以上之功名不甚关乎荣辱
故独行之士乐安贫贱者有之然备德而以无位为荣
卷二 第 56b 页 WYG1451-0641b.png
学道而以知希为贵儒者高其节而不欲效其人抑三
代以下之知遇难尽视为得失故时命之穷咎归君友
者有之然上有圣主而行不修下有良朋而名不立君
子又抚其躬而不敢宽其学甚矣患不在位而在立患
不在知而在可知也国家之设官如此其众今之受禄
无愧者何等也居平俯仰流连谓庸庸者不尽如吾意
一旦得志而亦瞻顾徬徨重速罪谤我之自立者安在
乎古之人礼乐兵刑各有勤思后世之事我自顾为国
卷二 第 57a 页 WYG1451-0641c.png
为民何事堪质诸夙夜则虽事事可报君王且惧高位
之难称职焉盖衣裳在笥而君子之虑方深矣声气之
感通如此其广为问令闻不坠者何人也居平慷慨太
息谓悠悠者何足以知我平心而论实以处士虚声长
其浮薄我之可知者安在乎古之人忠孝节廉各有声
称远迩之事我自顾立德立功何者足重于天下则虽
事事可告知已仍惧令名之不克终焉盖闻望日隆而
君子之忧方切矣然则士之不急于名位者其素所树
卷二 第 57b 页 WYG1451-0641d.png
立必有谨出处慎取舍之大防然后道积于身不受朝
廷不甚爱惜之官亦不受乡党无足重轻之誉士之不
忝于名位者其素所蓄积必有敦教化严礼义之实行
然后学隆于已受爵于朝廷而天子为之侧席受誉于
乡党而四国奉为羽仪不然将终其身皆忧患之日也

  重在立与可知上却处处从位与知婉转击发沉吟
蕴藉音节安和

  风度端凝辞句韶秀揣摩家所奉为标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