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1451-0578c.png
  知止而后有定  一节    张玉书(墨)

  极止善之全功由知而渐及之者也盖止非知无由入
也历定静安虑以几于得而明新之善其全乎今夫学
者莫不有兼成之责而尝畏成功之难非成功难也学
有由归亦有由入往往功以渐而及者效因以渐而深
则不得徒论其已能而当思明善之学所循途而至矣
合明新而期至善大人盖历乎止之必至与止之不容
遽至而不得不重言止也言止则非审其几者不能立
卷一 第 1b 页 WYG1451-0578d.png
理惟不惑必于一知体众善之全言止则非辨其趋者
不能行量以徐收惟恃一知大兼善之用甚矣知止之
重也夫未知止以前所为积学以求知者当无不至而
既知止矣则后此功效可次第陈矣道术之纷也有以
穷全体之所归而其志乃不可乱治术之杂也有以权
大用之所极而其志乃不可迁此非知之有定而即知
止之后见焉者乎至于定未有不能静者也理之感我
者有将迎我之观理者无将迎盖言知于定之后己断
卷一 第 2a 页 WYG1451-0579a.png
然于止之所在而非其止者不得而扰之矣至于静未
有不能安者也遇之尝我者有顺逆我之处遇者无顺
逆盖言知于静之后己确然于止之所在而非其止者
不得而撼之矣至于安未有不能虑者也事之待我者
有难易我之制事者无难易盖言知于安之后己熟识
夫止之所在而非其止者不得而疑之矣至于历定静
安而能虑言乎下学之士精义极则利用生而学几于
有获言乎入圣之材聪明尽则化裁出而学因以有成
卷一 第 2b 页 WYG1451-0579b.png
今而后其能得乎以善一身则德裕于己以善万物则
德被于人虽能得之功亦各有递及之序而凡吾知之
以求必得之者皆得而止之矣然则学毋易言善也毕
终身之力以自考其能而每艰于实得入大学者所为
有小成大成之分亦毋遽言止也循岁月之效以渐图
其后而每难于真知为大人者所为有与几与存之学
知始之得终之善庶几其全哉

  知止前有格物致知功夫得止内有意诚至均平节
卷一 第 3a 页 WYG1451-0579c.png
次理脉分明局段词气亦从容和雅







卷一 第 3b 页 WYG1451-0579d.png








卷一 第 4a 页 WYG1451-0580a.png
  欲修其身者  六句     朱 升(墨)

  由修身而进推之无昧于所先而已夫有身而有心有
意有知皆所以全吾修也先之不究图焉而可谓学乎
且夫天下国家递先而及于身斯亦功之至约者矣虽
然广运之而得者约求之而弥精试一审于内外之间
存发之际明昧之介而始信层累之功有如此也何则
大人之修身大人之学也学备于身而将于身焉求之
乎夫一身之中五官听命而所谓神明之宰者则心也
卷一 第 4b 页 WYG1451-0580b.png
心不能处于空虚之域身非徒载此形气之躯则身心
之相须有同原矣虽曰一言一行禀物恒之戒者身也
而得失在有密之中或哲或谋谨视听之则者亦身也
而功过在渊微之表身之受命于心固内外之大要也
大人而欲修其身可不先正其心哉大人之正心大人
之学也学原于心而即于心焉谋之乎夫一心之中万
理咸具而所谓应用之几者则意也意不能归于淡漠
心不能制于虚无则心意之相成有一致矣虽曰无思
卷一 第 5a 页 WYG1451-0580c.png
无为畅天钧之休者心也而危微在寂感之交惟精惟
一存不易之体者心也而出入在通复之始心之见端
于意固存发之大枢也大人而欲正其心可不先诚其
意哉大人之诚意大人之学也学亶于意而徒于意焉
任之乎夫一意之中善恶互形而所谓有觉之性者则
知也知任天而见于人意处静而邻于动则意知之相
关非偶然矣虽曰有真有妄导云为之力者意也而尤
导于不蔽之明作圣作狂分几微之辨者意也而尤辨
卷一 第 5b 页 WYG1451-0580d.png
于精义之用意之浚发于知固明昧之大防也大人而
欲诚其意可不先致其知哉三者皆以修身也而先之
事毕矣

  此等文乃近来所目为平易无奇者然场屋文字务
为新奇悦目而按之理义未得所安须以此清通平
近者导其先路俾由此以进于精深也


卷一 第 6a 页 WYG1451-0581a.png
  欲修其身者  二句     黄 越

  有所以主乎身者而身未可遽言修矣盖心为身之主
心不正而身随之欲修其身者安得不以心为先务哉
且夫明德者人之所得于天也天之所与安托乎托于
其心焉耳心之所托安施乎施于其身焉耳其体根于
心其用发于身其致力也身与心交养而互发而其所
以为序也不可以兼营而并进则夫欲修其身者其必
非无事于心也明矣耳目之视听身也而视不能无端
卷一 第 6b 页 WYG1451-0581b.png
而自明听不能无端而自聪此虽各有其官焉而天君
则不推而自尊也手足之持行身也而手容胡为乎而
必恭足容胡为乎而必重此又若有所令焉而众体则
不抑而自从也若是乎心之系于身也修身而不先正
其心可乎哉身循循于人伦日用之间忽焉非礼非义
之干且以身昵就之则当归过于其身而身不任受过
也必其心先昵就焉而身始随之心欲前身不能却也
此所为不先清其源而欲其流之不浊不可得也则所
卷一 第 7a 页 WYG1451-0581c.png
以清其源者至急已身逐逐于嗜欲攻取之途忽焉省
躬克己之图且于身痛惩之则当归功于其身而身不
任受功也必其心先痛惩焉而身乃顺之心欲止身不
能行也此以知不先立乎大而欲其小之不夺不可得
也则所以立乎大者难缓已心无为也而身有为一言
一动出于身而得与失昭然其可指而心则不见所为
也然其有为者即其无为者使之也则散而责之于所
使固不若责之于所主以善其所使焉耳身无觉也而
卷一 第 7b 页 WYG1451-0581d.png
心有觉一动一静出于心而善与恶惺然其难昧若身
则冥然无觉也况乎有觉者即能于无觉者役之也则
纷而谋之于所役正不若谋之于所宰以善其所役焉
耳信心之过而跛倚以为容流荡以为礼即谓心本无
他而愆尤易集从古固无不检身之圣贤信身之过而
致饰于容仪相承以文貌遽谓身已无疵而捍格难操
天下亦无勿求心之学者然则修身虽自有事哉而正
心则固其所先焉者矣

卷一 第 8a 页 WYG1451-0582a.png
  理境了了胸无尘翳







卷一 第 8b 页 WYG1451-0582b.png








卷一 第 9a 页 WYG1451-0582c.png
  欲正其心者  二句     沈近思

  正心有要惟诚其所发而已夫意为心之所发于此不
诚则心之体无以正矣其可不先之哉且天生人而一
心中处焉自其心之静也而无念之不虚固所以立吾
心之体及其心之动也而无念之不实又所以遂吾心
之用然欲养之于虚而不先之以实吾见其用之纷而
为体之累也多矣何则统动静而一之者谓之心心之
由静以至动者谓之意意也者始于一念之发而究及
卷一 第 9b 页 WYG1451-0582d.png
于吾身家国天下之大则诚意为自修之首而欲正其
心者之所当必先也心之浑然在中者有善之理而无
善之形迨形生神发而善之意出焉此即心正之所由
以见端也然而其几甚微可恃而未可恃矣是心之能
进乎善者惟此意而心之渐远乎善者亦惟此意也心
之寂然不动者无恶之形而并无恶之理迨欲动情胜
而恶之意生焉此即心不正之所由以见端也然而其
几尚隐不可遏而可遏矣是心之暗长夫恶者惟此意
卷一 第 10a 页 WYG1451-0583a.png
而心之潜消夫恶者亦惟此意也是不可不有以诚之
而自天之人之几见焉尽人合天之学具焉心之未有
意权在天也心之既有意权在人矣不明乎自天之人
之几而高语虚无之体始见以为无善而终必至于灭
意灭意而所谓正心者又何足凭乎故知以虚无为心
而不诚其意于为善者妄也而况乎吾心之体本万善
皆备者也则诚之恶可已乎意之发于心天而人矣意
之实于心人而天矣不明乎尽人合天之学而一听自
卷一 第 10b 页 WYG1451-0583b.png
然之体始见以为无恶而终必至于任意任意而所谓
正心者又何足恃乎故知以自然为心而不诚其意于
去恶者妄也而况乎吾心之体本一私莫容者也则诚
之乌可已乎其为意之善者欤此即道心之发也中心
好之而无他念以为之间则心之微者可至于著而凡
天下之理无不体之必期于得矣殆实有诸心者也欲
清其源必澄其流也其为意之恶者欤此由人心而生
也中心恶之而无他念以为之拒则心之危者可至于
卷一 第 11a 页 WYG1451-0583c.png
安而凡一已之私无不去之必要于尽矣殆实无诸心
者也欲持之于未发必严之于己发也盖即诚以为正
而修齐治平一意之所通无非一诚之所贯故曰诚意
者自修之首也

  就为善去恶人心道心发挥人人所知却无能如此
抽绎而出之者可谓体认独真


卷一 第 11b 页 WYG1451-0583d.png








卷一 第 12a 页 WYG1451-0584a.png
  欲诚其意者  三句     严虞惇

  原意所由诚而致知有实功矣夫非格物以致知虽欲
诚意无由也知所先可不知所在乎且夫人意之所发
莫不以心之所明者为端顾心之所明者不可不有以
极其量而又不得执虚无之说以为明苟索之于虚而
量有未极将误用其明而行之不疑必有非所诚而诚
者矣欲诚意者可不知所先哉夫意固原于知者也意
方起而知即赴之此一时之知觉意者也知既立而意
卷一 第 12b 页 WYG1451-0584b.png
即从之此先时之知导意者也天下有意而不能诚者
是非之介邪正之交吾窃意其如是矣而未必其果如
是也素无极深研几之学而祗任其意之所如非不欲
诚也而淆然莫辨究且入于惝恍而无凭则不先致知
之故也天下有诚而不得谓之诚者然诺之节忠孝之
行吾诚意其如是矣而未必其宜如是也本无审几达
变之学而一任其意之所如非不果诚也而愚而罔用
究且加之恶名而不辞则不先致知之故也至于致知
卷一 第 13a 页 WYG1451-0584c.png
而知先之学尽矣而致知更有在焉知无体即物以为
体吾凭虚以求知于寂处之时亦若湛然有觉矣及与
立乎纷错之途阅乎蕃变之地而吾向之所知者竟茫
乎一无所知也不可谓致也知无用即物以为用吾守
约以求知于目前之事亦既釐然有辨矣及与旷观乎
天地之大博涉乎名象之烦而吾之所未知者乃不啻
千百乎吾之所已知者也不可谓致也其惟格物乎一
物也意以为然不如见其然者之为切也见以为然不
卷一 第 13b 页 WYG1451-0584d.png
如知其所以然者之为尤切也吾之知得少以为足而
游移之见二三之情皆得而乘之而何有于神明变化
之业乎一物也求之此而不得或证于他所遇之物而
得焉求之此而已得或参于他所遇之物而益有得焉
吾之知执一而鲜通而意气之私坚僻之术且得而中
之而何有于家国天下之大乎夫惟格物以致知而知
之量全而后可以惟吾意之所之而行之不疑而不至
于误用其知也已

卷一 第 14a 页 WYG1451-0585a.png
  虽根柢不出时文而明白疏畅初学易晓篇中反说
多正说少非不能发挥正面以留下而后地步不欲
发露传意太尽也





卷一 第 14b 页 WYG1451-0585b.png








卷一 第 15a 页 WYG1451-0585c.png
  心正而后身脩  二句    方 舟

  由心以至家而明新之事合矣盖身以内之事至心而
止身以外之事自家而起而皆统于身故身修而明新
之事合也且明德之事归于身而古大人不遽求之身
而多方以事其心新民之事起于家而古大人不遽求
之家而多方以事其心与身者何也凡以身之修有定
其事于心正之中者亦有益其事于心正之外者而皆
于心正之后得之定其事于心正之中者则洁而全之
卷一 第 15b 页 WYG1451-0585d.png
者是也益其事于心正之外者则因而饬之者是也接
吾身之物之足累吾身者吾心中实无与之将迎之倪
而官骸气质之缘绝于外而不入附吾身之物之足为
功于吾身者吾心中实见其有当然之则而视听言动
之司安于内而不驰苟未至于心之正则见为身所宜
绝而心仍有不绝者虽力拒于形迹之间而有挥之而
不去者矣见为身所宜安而心仍有不安者虽强纳之
绳墨之中而有迫之而思轶者矣心正而后身修明明
卷一 第 16a 页 WYG1451-0586a.png
德者不可不务白也家之齐有定其事于身修之中者
亦有益其事于身修之外者而皆于身修之后得之定
其事于身修之中者则动之以诚者是也益其事于身
修之外者则服之以公者是也道立而家人之志虑肃
焉求吾身而无可疵则相反者有以形其丑而燕私偷
惰之气不作而自除义和而家人之分谊平焉对吾身
而无所觖则生争者不自安于心而怨思溪勃之风不
言而自靖苟未至于身之修则吾求其肃而彼先未尝
卷一 第 16b 页 WYG1451-0586b.png
见吾之肃作威以震之而有狎用而不行者矣吾欲其
平而彼先不能信吾之平遇事而调之而有参差而百
出者矣身修而后家齐新民者不可不务白也

  微思曲引劲气直达开理题未开之境




卷一 第 17a 页 WYG1451-0586c.png
  汤之盘铭曰  一章     熊伯龙(墨)

  传者以新民望天下而稽古以示其极焉盖居子将偕
民于至善而可苟焉以为新乎商周之间其极可睹矣
且君子诚得操天下而为所欲为讵不欲举斯民于三
代之隆哉而考其功用之所存恒令人有不醇不备之
感焉则未当深求古哲王之意而积吾学以通之也夫
言治莫患乎无徵而立法必崇其所尚商之民汤治之
者也周之民康叔分理之文王始靖之者也以彼道德
卷一 第 17b 页 WYG1451-0586d.png
一风俗同后之君子何尝不流连感慕于其际乎乃其
道固未易易也读盘铭而知小物之克勤不敢忘焉日
新又新其不遽求乎民也如此读康诰而知一方之淫
酗不可弃焉新而言作其不因任乎民也如此读诗而
知怙西土燕皇天其道光明焉旧邦新命其永命于民
也如此此以见天下之大可为而治天下之诚不可以
苟焉而已也后之君子则何如哉自其本而言之建中
以为绥猷之始万几之中无一瑕焉而后即安非自劳
卷一 第 18a 页 WYG1451-0587a.png
也新之先实有是不易之理而君子不敢不及也以全
天德以体王道岂细行欤自其末而言之锡福以昭荡
平之应万人之聚无一愚焉而后即安非动众也新之
中实有是当然之事而君子不敢不勉也商俗之骏厉
周道之尊亲岂小康欤诗书所载历世所传其心则一
人之心也其道则天下之道也用而必至于极也君子
犹夫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与自非然者世仍商周
之世学非商周之学后之君子不徒览古训而流连也
卷一 第 18b 页 WYG1451-0587b.png


  谨严纯密中有疏逸之致犹见正嘉先辈遗则






卷一 第 19a 页 WYG1451-0587c.png
  康诰曰作新民  二节    熊伯龙

  求新之义者于周观其至焉盖民与命俱新新之至也
诗书所载不可考而知乎传者引此谓夫商周之兴皆
天命之以继乱而图治也而作述兼隆莫如昭代一时
主术民风散见于文词尤有足徵者间尝节取而通其
意其所为本执竞为革除先天下而振其靡者犹之乎
式围之化也其所为发馨香于世德通于穆而廑子怀
者犹之乎日跻之理也一徵诸康诰有曰作新民殷民
卷一 第 19b 页 WYG1451-0587d.png
罔显几何年矣救民者处此淫酗则大可诛弃咎则小
可释耳有圣人为之君师而以风俗责之下乎新民曰
作当日之吉康是迪相求于无过者其必有道矣武王
之德如此其盛也武王之新民如此其至也吾求子之
言新而不得也意者有如此作新之说乎再徵诸诗有
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之为周几何代矣守业者处
此图存则藉其本固长乱则狃其久安耳有圣人为之
子孙而使光大不自我乎命曰维新当日之小心卑服
卷一 第 20a 页 WYG1451-0588a.png
相感以至精者其必有道矣文王之德如此其盛也文
王之新命如此其至也吾进求子之言新而不得也意
者有如此维新之说乎于诰观人事焉而实先之以宅
命于诗观天道焉而实终之以作孚两圣人原取幽明
以共谋而文谟武烈合为一姓之昭融身集大统成命
不敢安故读诰如无诗肇造丕基休明何所待故读诗
如无诰两圣人各随微显以自尽而开国承家备极百
年之勤苦呜呼此我周有道之长而明德新民之止于
卷一 第 20b 页 WYG1451-0588b.png
至善百世以俟君子而无憾者与

  全章重在末句此二节是称引诗书不得宽衍新民
泛语却又要似条释圣经将无所不用其极意逗入
引述口中文于此颇加斟酌(自记)




卷一 第 21a 页 WYG1451-0588c.png
  诗云穆穆文王  二节(其一)  李光地

  立止至善之准而详其止之之功焉盖圣如文王善斯
至矣其次则能止于至善者孰非由其功之懋哉故大
学两引诗以明其意也谓夫至善者事理当然之极而
止至善者知行并进之功吾尝诵大雅之诗而知立至
善之准者无如文王焉盖穆穆者敬之容也缉熙者敬
之纯而止者敬之安也常明故常敬而不息其命之流
此文王之心所为性与天合也常敬故常止而各尽其
卷一 第 21b 页 WYG1451-0588d.png
伦之分此文王之行所以动为世师也故君臣父子与
国人交之际人之大端也如文王焉可以无讥矣仁敬
孝慈信之懿众善之目也如文王焉亦可以止矣所谓
止于至善者其则岂远哉夫圣人固天下万世之标准
也然学之者当何如卫诗之咏菉竹也兴其茂也其称
有斐之君子也美其文也为之歌切磋琢磨则喻其学
修之勤而继也为之歌瑟僩赫喧则形其恂慄威仪之
积而盛也为之载歌有斐而云终不可諠兮则道其德
卷一 第 22a 页 WYG1451-0589a.png
之盛善之至有相感以秉彝者民虽欲忘之亦安能忘
之哉由此观之自其闻大道之要以动至德之光则知
圣人之可学而至也修已于宥密之中而风动于四方
之远则知天下之可得而治也盖不特自昭明德者至
此而无以加而所谓新民之无不用其极者亦不外是
而得之矣

  按脉切理若无意为文而巧法具备是之谓言有序

卷一 第 22b 页 WYG1451-0589b.png








卷一 第 23a 页 WYG1451-0589c.png
  为人君  止于信      陶元淳

  圣人立止之极要于善而已盖有善有不善则所谓止
者犹非其至也文岂有未至哉且学以至善为归而今
之求至于善者或一端之足录或大体之无失如是焉
止耳然惟如是则犹未止也古之人有进于是者矣有
可进则犹未可止故吾尝谓古今千百年间大圣人而
外其人则皆行乎得半之途者也今夫文王则古圣人
之能进于是者也诗人咏之曰缉熙敬止其所为止者
卷一 第 23b 页 WYG1451-0589d.png
岂必有成法之可师而若设一必至之程以自全于尊
亲物我之地亦安必无时势之相阻而但求一至当之
则以自适于经权常变之交则尝就诗之义而推言之
彼夫叔季之君臣常人之父子末俗之朋友其人非尽
不善也就其所善古人无以过然而所善则然耳假令
居文王之处即以其所善行之正恐拘牵未合至予以
大过而不辞而后知文王之止也真有进于是也且就
文王之止而更观之彼其诵罪之君臣问竖之父子齿
卷一 第 24a 页 WYG1451-0590a.png
让之交友其事非甚奇异也就其所为人人皆可至然
其所为己绝矣今试由文王而外各以其所为验之虽
有神灵之授不过如其行事而止而后知文之止也无
能更进于是也君止于仁乎臣止于敬乎自有天地以
来尊卑之义未之有改也而不能加也子止于孝乎父
止于慈乎苟非伦常之变一本之爱未之有殊也而不
能过也至于与国人交则又内垂下土之式外著万邦
之孚而止于信焉其止之惟变所适者未尝可为典要
卷一 第 24b 页 WYG1451-0590b.png
正惟不可典要而神明化裁之用乃愈见其无方夫止
则宜其有方矣而无方之止则虽欲悬拟其境以赴之
而已非其所止矣其止之日进无疆者未尝有所要归
正惟无所要归而富有日新之美乃愈见其无尽夫止
则疑其有尽矣而无尽之止则虽欲刻定其处以居之
而又非其所止矣夫乃知文之止之不可及也彼天下
后世之为君臣父子交友者大抵皆行乎半至之途者


卷一 第 25a 页 WYG1451-0590c.png
  避实凿空深微之义以浅淡语出之风格远迈流俗







卷一 第 25b 页 WYG1451-0590d.png








卷一 第 26a 页 WYG1451-0591a.png
  诗云瞻彼淇澳  一节    韩 菼

  卫民不忘君子极形其德之盛焉夫德盛之所至即君
子不自知民何以一一言之则德之入民心者深耳尝
论君与民不相及圣与愚不相知民即有情或取其被
乎民者而歌咏焉未有于其相远者而相思矣然而民
各有善而民德鲜能一旦感于德之深而其意中亦若
有物不啻自言之而自有之而辄思之不置也吾有怀
于淇澳之诗夫吾三引诗皆言止也淇澳之美卫武则
卷一 第 26b 页 WYG1451-0591b.png
不言止止已备言之矣今即其一诗而六义备焉其诗
固风也其世则小雅之世也而其意则主颂也美菉竹
兴也连类于切磋琢磨比也叹之以瑟僩赫喧而因申
其旨于不谖赋也真不忘君子之诗乎夫诗人未必徒
媚其上者也又未必深知学问也而其言即有斐者自
道岂过此哉吾一一覆之大率感其德服习其善而作
也其不忘君子之始事而喻之以切磋又喻之以琢磨
抑有见于君子之学以敏其求而修以致其洁者而然
卷一 第 27a 页 WYG1451-0591c.png
乎美哉德基之矣而其由知以既于得者何善也其不
忘君子之既事而叹之以瑟僩又叹之以赫喧抑有见
于君子之恂慄积于中而威仪发于外者而然乎美哉
德之舆也德之光也而其自心以泽于身者何善也夫
君子所自知者切磋耳琢磨耳其德之积而为存著者
且不自知而民何以弗谖即民之知君子者亦仅威耳
仪耳其德之涵而为刻厉者将无以知而民何以终弗
谖盖未尝不美武公之德之盛而善之至也凡事之旦
卷一 第 27b 页 WYG1451-0591d.png
夕而辍者人亦旦夕而忘之而武公志不衰于既耄终
身皆考治之事终身皆诚形之事也民虽甚无知而感
诵睿圣自少时以迄于今悠悠可溯也则深相爱已耳
事之绝物而处者人亦于所不见而忘之而武公日求
助于国人亵御皆攻取之资箴诵皆心身之物也民虽
甚疏逖而殷勤纳牖由草野以达于朝依依可亲也则
不忍释焉耳然则卫诗之不忘固君子之德为之而民
各以其善者相取也视烈文之不忘不较有微焉者乎
卷一 第 28a 页 WYG1451-0592a.png
然而武公若不终日焉而文王深远矣

  直点诗词则体太方板诂诗义则文无情粘定卫武
既失大学至善之义空讲至善又与淇澳不相干涉
此篇斟酌尽善咏叹淫泆其味深长




卷一 第 28b 页 WYG1451-0592b.png








卷一 第 29a 页 WYG1451-0592c.png
  诗云瞻彼淇澳  一节    金德嘉(墨)

  诗言有合于明德之止者传者引之以教天下焉夫淇
澳之诗美有斐君子耳未尝言止也然而盛德至善已
备于斯矣传者引之意谓明德之必止于至善也圣人
固常立说以教天下而学者网罗载籍流连于四始六
义之中往往引伸触类而得其大旨之所存非必其言
之尽出于止也而绎其言中之意未尝不望古而遐思
焉曰此古之明明德而止于至善者与不然何其感人
卷一 第 29b 页 WYG1451-0592d.png
之切而入人之深若此也吾尝读诗而至卫风见夫淇
澳之什美武公也古者大学之教自君公以至于氓庶
而皆有不容己于学问之事古者歌颂之兴自比兴以
迄于敷陈而皆有不容己于性情之言作此诗者兴怀
菉竹叹美有斐曰切磋矣复曰琢磨曰瑟僩矣复曰赫
喧而申之以终不可諠若言之不足而长言之长言之
不足而嗟叹之者何也以为民之媚君子而然与夫民
即善媚不过颂祷焉已耳而何以爱之慕之拟之议之
卷一 第 30a 页 WYG1451-0593a.png
窥其中之所积而形容之即其外之所著而扬扢之言
之重焉辞之复焉夫民也何所媚于上而为此与而由
今取其言而绎之于是知古人之攻物不极其精不止
也古人之为学不极其精不止也古人之治器不极其
密不止也古人之治身不极其密不止也如切如磋者
精之至也如琢如磨者密之至也此古人之学修也学
修至而寅畏中存鲜暇逸之思焉瑟兮僩兮者畏之至
也此古人之恂慄也学修至恂慄存而辉光外贲昭定
卷一 第 30b 页 WYG1451-0593b.png
命之符焉赫兮喧兮者光之至也此古人之威仪也学
修至恂慄存威仪著而君子之德不动以人而动以天
矣不动以情而动以性矣终不可諠者殆忘之而不能
焉动之至也此古人之盛德至善也当是时耄而犹勤
则讲习讨论之积于生平可知也饮而悔过则省察克
治之严于旦明可知也志不弛于亵御则畏天尊祖严
惮保傅之诚可知也诫不忽于监史则班朝涖官圭璋
闻望之肃可知也非明德之止于至善而能如是乎

卷一 第 31a 页 WYG1451-0593c.png
  先正论引书体若可移作本经文则全然与题无涉
而大学诸传引书以释经者尤难其消息甚微浅学
不能辨也此作分寸不失而神理曲畅脉络灌输元
墨中有数文字




卷一 第 31b 页 WYG1451-0593d.png








卷一 第 32a 页 WYG1451-0594a.png
  如切如磋者  八句     钟 朗

  至善必求而后得诗言可递绎焉夫明德之止非偶然
而得之也由学修而致恂慄威仪之盛诗言不有合哉
今夫明明德者期于至善然毋徒慕安止之名而不深
求古人之用心也古人之求之也必有其方古人之得
之也必有其验求之之方不外乎知行得之之验兼徵
于内外吾今由诗言绎之其所谓切磋琢磨者盖求之
之方也夫择善者存乎知而知岂易竟乎始焉辨其孰
卷一 第 32b 页 WYG1451-0594b.png
为善孰为非善如治器者之规模先定焉既焉辨其孰
为善孰为至善如治器者之砥砺加精焉盖知之有渐
而必底其极也则如切如磋者道学也体善者存乎行
而行岂易殚乎始焉去不善以底于善如治物者之裁
制必良焉既焉由善以底于至善如治物者之瑕玷必
尽焉盖行之有渐而必要其极也则如琢如磨者自修
也若是乎其知行之并进也不可以观求止之方也哉
其所谓瑟僩赫喧者盖得之之验也夫止之得也必精
卷一 第 33a 页 WYG1451-0594c.png
于内而在内者何似乎善在危微之介惟敬足以主之
可以窥其中藏之严密焉善为重远之理惟健足以任
之可以测其秉心之强毅焉盖无意于矜持而有自然
之兢业也则瑟兮僩兮者恂慄也止之得也必徵于外
而在外者何似乎善由微而著则和顺积中英华发外
焉善由著而盛则清明在躬而志气如神焉盖无事于
表饰而有自然之晖吉也则赫兮喧兮者威仪也若是
乎其内外之同符也不可以观得止之验也哉

卷一 第 33b 页 WYG1451-0594d.png
  朴老健达句句靠实发挥不作一影响含糊语







卷一 第 34a 页 WYG1451-0595a.png
  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王汝骧

  徵先泽于小人所以予之者至矣盖善之至者固合后
世之小人而治之矣其乐其利前王不至今存乎尝谓
王者之使人不忘也得之君子犹易而得之小人较难
乃由今思之夫民即无知语以高厚之德而罔或昧焉
者安于其所庇也民即难感告以父祖之勤而无不志
焉者食于其所贻也审是而前王之不忘其所自恃于
小人抑已固矣夫以今而观文武以后之小人何其乐
卷一 第 34b 页 WYG1451-0595b.png
也约定俗成视其妇媚士依之福以为固然初不甚费
时王之经理以今而观文武以后之小人尚有利哉口
分世业视其井灶葱韭之需取之无禁亦不尽烦今主
之规为则未尝不慨然曰此其所乐者谁之乐乎前王
之乐也此其所利者谁之利乎前王之利也盖吾思夫
文武当日其所以谋小人之乐者至矣五家使之相保
五比使之相受自民间宫室坟墓至于劳农息老嫁子
娶妻之事无不设之官而莅之长凡所为经其兵戎使
卷一 第 35a 页 WYG1451-0595c.png
可衣食经其衣食使可孝弟者务尽乎人情物理之极
则而不以驩虞为旦夕之安其所以谋小人之利者亦
至矣十岁以下上所长十一以上上所强自民间田里
树畜至于沟涂粪种瓜瓠果蓏之细无不陈之殷而置
之辅凡所为以土会之法辨其物生以土宜之法知其
利害者一准乎天时地利之大常而不以私智速富强
之效是故其乐也当时享之亦且谓帝力之何有迨数
传而后一动念于恬熙之日月则河山井里一一皆前
卷一 第 35b 页 WYG1451-0595d.png
王宵旰之遗彼夫既醉之民乐其醉酒饱德也则曰是
能法文武之道鸿雁之民乐其还定安集也则曰是能
复文武之功不称其主而相与为推原之论夫亦知其
所自来矣其利也当时食之亦已置美利于不言迨其
流既衰一抚心于民生之不易则桑麻鸡犬物物皆前
王手口之泽彼夫甫田之民利其如坻如京也则曰曾
孙之庾信南山之民利其为酒为食也则曰曾孙之穑
不从其尊而为本乎皇祖之号夫亦知其所归美矣没
卷一 第 36a 页 WYG1451-0596a.png
世不忘职此之故孰谓君子小人有异情哉

  丰腴流畅字字的实是为沉浸于经籍以自发其心
灵者





卷一 第 36b 页 WYG1451-0596b.png








卷一 第 37a 页 WYG1451-0596c.png
  听讼吾犹人也  一章    张玉书

  学贵知本即使无讼之说通之矣夫天下无物不足见
本子言无讼而推及于畏志本岂求之民者哉尝谓善
为治者即一事之理而一代之纲纪备其中善论治者
亦即一事之理而百代之民风主术具见其中盖循先
事以求之则大人之学所为劳于本而逸于末者其义
可类举也夫天下本末之故未易明也反复经文而得
于夫子易言听讼以进于无讼之旨古者司寇之官刑
卷一 第 37b 页 WYG1451-0596d.png
统乎政士师之职刑寓乎兵此不专乎讼之词也不专
乎讼而治术之源流上下于一讼见之内致聪明以辨
其等外极忠爱以达其诚此专乎讼之词也专乎讼而
治狱之源流上下于一无讼见之嗟乎平天下而至于
无讼古圣难之矣今一旦在廷者威厉而不试在野者
设防而不犯维时之民无匿情也无饰辞也是盖国家
刑措之风需之数百年而庶几一见者也而使民无讼
之理则安可一日不讲哉君即仁圣不能恃恩而民之
卷一 第 38a 页 WYG1451-0597a.png
以志相见者有时羞恶之意反重于谴呵之威时虽荡
平不能废法而民之凛然其有畏者有时慈惠之师倍
严于深文之吏此其故铸刑书者不知也去刑书者亦
不知而刑期无刑者知之变至而为之弭事起而为之
防特后世补偏救弊之术而惟治居其要者能制万物
之情于未然遵斯道也明允足以靖顽谗而况其大焉
者乎折狱惟佞者不知也折狱惟良者亦不知而辟以
止辟者知之一岁而进退数人一时而废兴数事特国
卷一 第 38b 页 WYG1451-0597b.png
家磨世砺俗之权而惟导之有原者能平万物之争于
不怒舍斯道也哲后几不能治一人而况其下焉者乎
甚矣天下之大循本则治失本则乱凡事类然而推无
讼之原释知本之义尤大彰明较著者也夫畏志者民
之新也而君德寓焉此即末以见本也无讼者新之一
事也而君德全焉此一本该众本也平天下者知之

  明德既明意含蓄不露从容顿宕蕴藉风流

卷一 第 39a 页 WYG1451-0597c.png
  所谓诚其意者  二句    储 欣

  去欺惟恐不力可识诚意之谓矣夫吾自有知而意实
欺之所以不诚也诚其意者必毋自欺而可哉且学者
自格致以来虽举家国天下之物而皆无以欺之及一
旦由寂之感而欺者旋至焉然欺自外来者可以诿其
过于知而欺由内发者不得不专其咎于意然则经所
谓诚其意者吾得而申言其旨矣意必有所始一动焉
而入于伪斯亦无望其诚矣而惘然而入于伪与灼然
卷一 第 39b 页 WYG1451-0597d.png
而入于伪固自有辨吾不解夫灼然者之何以亦入于
伪也夫有欺之者也意必有所终屡迁焉而流于妄抑
又无复能诚矣而惛惛者之流于妄与昭昭者之流于
妄究竟无殊吾甚惜夫昭昭者之亦且同流于妄也夫
谁欺之者也亦曰自欺焉已耳始吾格致之日取天人
理欲之几而大伸其辨吾之知业已居天下之至快矣
意之既萌此至快者岂须臾昧乎胡然而蔽也无论意
与知相悖反其道以行吾私固不免为欺之尤第令意
卷一 第 40a 页 WYG1451-0598a.png
与知相从强为合以塞吾责斯亦与于欺之甚者也诚
其意者毋然也方吾知至之日汇天人理欲之数而贯
彻于怀吾之知不啻居天下之至足矣意即肆应此至
足者岂毫发爽乎胡然而蒙也无论知至于十而意之
发止及其一固已自欺其知之全即令知至于十而意
之发仅亏其一犹然自欺其知之一也诚其意者毋然
也凡人于人之欺我其疾之也必深而于己之自欺则
恕之也亦甚彼特以自欺为人情之常而不知人之所
卷一 第 40b 页 WYG1451-0598b.png
视为常诚其意者之所惊为变也夫以形气相隔之人
忍为欺而不我爱与以知意相因之我亦忍为欺而不
我爱果孰常而孰变焉见为非常而吾禁之止之之情
乃可以自决抑人欺我而我觉焉则其术不容以复施
我自欺而我觉焉即其后每因而狎至世遂以去自欺
为人情所难而人之所视为难诚其意者之所乐为便
也夫吾绝人欺而使不可胜穷之人有所惮而不敢与
吾绝吾欺而第使得以自主之我有所惮而不敢果孰
卷一 第 41a 页 WYG1451-0598c.png
难而孰便焉见为无难而吾禁之止之之力愈有以自
坚然则诚意之谓信可一言决之也毋自欺也

  思能锐入笔能曲透似此更何患题义之不究宣





卷一 第 41b 页 WYG1451-0598d.png








卷一 第 42a 页 WYG1451-0599a.png
  康诰曰如保赤子  一节   储在文

  立教有其本以诚而通也夫本之不诚何以立教而诚
岂待学乎书言保赤孝弟慈之准也且家国之相通一
诚而已矣使不本于心之诚而强饰其迹则为孝不能
得之父为弟不能得之兄为慈不能得之幼一家之中
已捍格而不相入而欲以成教于国岂不悖哉然而孝
弟慈之心必不患其如是者何也君子曰无重言孝弟
慈也作保赤子观可矣今夫赤子无知也然固有所觉
卷一 第 42b 页 WYG1451-0599b.png
赤子如诉也然固不能言彼保之者伺其嚬笑而察其
喜怒形与之隔而神与之俱时其动静而验其性情探
乎无声而索乎无象其求之如是其诚而卒鲜不中者
古人以为天之所为非人之所设也故援以树保民之
的而著之于书康诰之云盖言诚也且夫事之成于人
者更端而意倦事之本于天者一往而情深吾观世之
养子者口未尝相语也足未尝相过也术未尝相授也
而竭诚以求取诸怀而自足何也天也且即其所求者
卷一 第 43a 页 WYG1451-0599c.png
日计而百变也月计而千变也岁计而万变也而一心
之诚不假物而有馀何也天也是故天下有生平未经
之事而身当其境油然而自生天下有诗书不载之文
而自用其愚圣人无以易皆保赤子之类也使必有所
彷佛而后能尽其意则养子者遍天下而学而后嫁未
之前闻发于其所不自已而动于其所不自知故曰天
也夫著伪之行咫尺而相戾本天之为辽远而大同君
子之孝弟慈设诚而致行之自尽其心而因以合乎人
卷一 第 43b 页 WYG1451-0599d.png
心之所不言而同然家国之间所以各见其天也君子
曰无重言孝弟慈也作保赤子观可矣

  融会注意抒写题神落落大方无纤侧之态





卷一 第 44a 页 WYG1451-0600a.png
  君子有诸己  未之有也(其一) 张 江

  君子审端于己知民之难以空言喻也夫求人非人将
喻人而使从己耳已则悖焉人乎何尤然则君子所兢
兢反身者岂苟然哉今夫令也者上之人不得已而假
以喻此愚民者也而论治者必曰风流而令行风自上
也流自下也感应之间几不容发君子于此得教化之
原焉何则品式不详者不可与明民训词不厚者不足
以动众自尧舜以来已不能不求一人不非一人而使
卷一 第 44b 页 WYG1451-0600b.png
天下咸喻于不言矣况下此乎然而操此以往有应有
不应则所藏乎身者异也夫民之耳目心思不能自有
也而常转移于君身君身之好恶从违不欲众著也而
早判于斯民之听睹是故君子有恕道焉不挟以君民
之势而侪以人已之形为其情可对观而出也不诬以
圣愚之名而课以有无之实为其事可依类而稽也当
是时也一人惇行于上万民承式于下天子方从容于
衽席庭除之会百姓已震动于山溪海甸之间盖真有
卷一 第 45a 页 WYG1451-0600c.png
不言而自喻者而求与非特其后焉者耳无他恕行于
令之先而国自定于身之后也不然人所应有已不必
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而宾宾焉相诡于文诰之烦以
强之使应此虽教其家且不可何论国哉夫严父以责
其子而相夷之下不免退有违言匹夫而修于乡而不
肖之名至耻为其所识何或壅于尊亲之势而不行或
劝于疏逖之风而自动哉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君
子观向背之不爽信愚贱之难欺未尝不恍然于教化
卷一 第 45b 页 WYG1451-0600d.png
之原在此不在彼也

  模古文之气度节奏而于题中窾会无不曲中是谓
于文章之境能自用其才





卷一 第 46a 页 WYG1451-0601a.png
  所谓平天下  一节     张玉书(拟程)

  释治平之序即心之同而道得矣盖国与天下之矩在
君心明于成教之易而君子宁无道以处之哉且夫古
之大人修身以教家而治平之理已备其必推极于天
下者所以究王道之终而必起化于国中者所以明王
道之序此平天下在治国之说也何言之天子不与庶
人异学其理一也天下不与国人异教其情一也理不
一虽以尧舜之圣不能治一人情不一虽以朝廷之尊
卷一 第 46b 页 WYG1451-0601b.png
不能行一事乃上方老老于家而国之民已兴孝矣上
方长长于家而国之民已兴弟矣上方恤孤于家而国
之民已不倍矣由斯以观民即甚贱皆各有父子兄弟
之相亲故孝弟慈无日不感通于天下民即甚愚亦各
出爱敬天性以相见故孝弟慈无日不激发于人心然
而天下时有不孝不弟不慈之民以干天子教孝教弟
教慈之化者何也是非尽民之过而上之平之者无其
道也君子察仁让之易兴悟行恕之有要即近以喻远
卷一 第 47a 页 WYG1451-0601c.png
百物共一矩焉由尊以逮卑物物各一矩焉取而絜之
天下之大非可以家至而户说也经制定则利用溥政
行于天子之国而列国不敢有殊轨矣纲纪明则任人
逸法立于祖宗之朝而易世不敢有败度矣盖先之格
物致知不离宫寝而有以察天下情伪之变本之正心
诚意不谋功利而有以立天下是非之衡由是修身教
家而国与天下举而措之裕如已絜矩之道安可不务
讲哉

卷一 第 47b 页 WYG1451-0601d.png
  起局振拔转局分明收局精湛周密善并美具卓乎
先正典型(原评)






卷一 第 48a 页 WYG1451-0602a.png
  所谓平天下  一节     韩 菼(墨)

  即治国以验民情道有操乎天下之全者焉夫孝弟不
倍家国间已若有一矩焉君子必务絜诸天下也絜之
道无穷而平岂易哉今夫君子自身修而后其于家国
天下固已旷览乎同然之势而得其所以相及之端然
君子之所及者愈大而所操者愈以密矣故尝毕举天
下之情仍本吾身心以内之求要使出之吾者无一不
与民相际而遂可给天下之无穷而皆当也吾得经言
卷一 第 48b 页 WYG1451-0602b.png
平天下之谓矣盖当综治与平之大要而思之君子治
国之道犹略谓自家推之而近也名子治天下之道恒
详谓自国推之而犹远也然经言平天下在治国斯何
谓哉今天家国天下异势也然民情则一而已矣家之
中有老上之老老非以劝国人孝也而民之兴孝者已
若是家之中有长上之长长非以喻国人弟也而民之
兴弟者已若是家之中有孤上之恤孤非以诏国人慈
也而民之不倍者已若是是可以见天下之民之无不
卷一 第 49a 页 WYG1451-0602c.png
然而顺而推之即可以平天下逆而施之即不可以治
一国则其待于君子诚切而君子之所持与天下相尽
者诚不可苟焉而已也是故君子有道焉君子自类情
通欲以来已与天下之物有日相考验之端凡公私之
似邪正之交其知之至矣知之至而知其不可以愚民
也吾之所知必非民之所不知民之所知或更虑为吾
之所不知国家数大事而有一不足以厌小民之智则
其馀俱无以相服君子所为穆处深宫而东西朔南皆
卷一 第 49b 页 WYG1451-0602d.png
其神明之条贯一若有不易之则以深其拟议变化也
已矣君子自审几克治以来又与天下之物有忧乐相
关之故凡嗜欲之必谨燕昵之必防其求之诚矣求之
诚而意自不忍以欺民也我日求尽乎吾之意而民之
意尽我日求尽乎民之意而吾之意亦尽朝廷数大典
而有一不足以惬草野之私即身被而不生其感君子
所为本诸性情而殊甸遐荒皆其恺泽之旁流一若有
至正之轨以消其偏党陂侧也已矣是道也何道也平
卷一 第 50a 页 WYG1451-0603a.png
天下之事大抵本此孝弟慈以为端而天下之待平于
我者亦祗此孝弟不倍之民以惟上之从君子于此得
矩焉而兢兢乎惟恐不得其平而絜之必尽者道在则
然也治一国之道即平天下之道也

  起结及中间要绾处纯用古文之法而于题之义意
注所推阐无不吻合故能独步一时


卷一 第 50b 页 WYG1451-0603b.png








卷一 第 51a 页 WYG1451-0603c.png
  诗云乐只君子  一节    李光地

  释诗所谓父母者能尽絜矩之道者也夫民心即已心
所好好之所恶恶之絜矩之道也诗所云父母者夫岂
外此传者意谓治国以平天下者观家而已矣盖国天
下虽大其心则一家之心其事则由家而推之之事也
是故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天下有父母焉元后
之称也诗不云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夫能举天下而
为之父母而后天下可得而平然果何如而谓之父母
卷一 第 51b 页 WYG1451-0603d.png
哉盖所谓絜矩之道者絜吾心之好恶于天下而平其
施者也得遂其老老长长幼幼之愿焉我所好也而即
民所好也自形分势远于是乎不能推以度民而好其
好者多矣必也以万物并生为念欲使老有所终长有
所奉幼有所养而于民之所好好之不得遂其老老长
长幼幼之愿焉我所恶也而即民所恶也自分阔情疏
于是乎不能推以度民而恶其恶者多矣必也以一夫
不获为忧惟恐黎老有播遗天显罔克念幼稚莫收恤
卷一 第 52a 页 WYG1451-0604a.png
而于民之所恶恶之此惟父母之于子喘息呼吸而其
气必通故能视为已身而知之之明如此也疾痛憯怛
而其中必动故能引为已责而求之之诚如此也君子
知千万人之心即一人之心则清心以问下民而下无
不达之隐又以一人之心为千万人之心则推恩以保
四海而众无不遂之生此岂可不谓民之父母乎然则
王者能以中国为一人天下为一家而非意之也求端
于心而已矣不然而齐一家以好恶之辟犹不可况天
卷一 第 52b 页 WYG1451-0604b.png
下乎

  三王治象周公典礼俱在其中而清空一气如话






卷一 第 53a 页 WYG1451-0604c.png
  诗云乐只君子  一节    韩 菼

  引诗而得絜之说以不易尽者相归也夫民以父母称
君子乃其以好恶归君子也故絜之而知为民父母之
难传者谓吾即恶之一端以明絜矩亦可以知民情之
大凡矣乃平天下者自诚意以来已反复于好恶之两
途有必欲与民交快其意之诚然者而后民情始得然
君子之事益无穷而心滋惧矣是故明于絜矩之谓亦
其道则然抑能是道者甚难也位不出上下前后左右
卷一 第 53b 页 WYG1451-0604d.png
之间顾境之设者一定而情之动也无端君子惟以甚
恕者相迎而始有养欲给求之事情亦祗此孝弟不倍
之故顾机之从者不拒而心之应也常公君子惟以至
正者相取而亦无违道干誉之心南山有台之诗曰乐
只君子民之父母吾绎其所谓大要不出吾好恶之说
而特其持之有道而致此不易也夫事在耳目之前其
力易及今使斯民得一一告语于天子之廷亦上所甚
愿乃伏而为好恶至隐之几也此如赤子有怀岂能自
卷一 第 54a 页 WYG1451-0605a.png
言哉君惟是旁皇意计取其不自达之心而有惟恐伤
之虑迨至其所好所恶者已释然而好之恶之者犹委
曲而不已也此何如厚意者也而宁忘也夫世当大顺
之际其情必澹今使斯民得一一尽去其情智之求亦
风之甚古乃激而为好恶至危之势也此如赤子所触
可缓须臾哉君惟是迫切自痛悔其无早觉之微而致
有不能已之苦迨至好之恶之也已甚瘁而挟所好所
恶者犹昵我而多憾也此又何如期待者也而宁置也
卷一 第 54b 页 WYG1451-0605b.png
是故君子之早夜以图者不自求民始也平居嗜欲之
必谨燕昵之必防吾之志气既清而后众情投之而立
赴故父母犹可以不学而君子必自反而相及乃君子
之几微自审者又皆自求民始也事不出公私而其故
多端途不出邪正而其致不一物之情变既极而后吾
情予之而各当故父母犹可以不中而君子又恐一发
而难收然则所好所恶不可知乎好之恶之不已极乎
而谓民父母不亦难乎不然则南山之诗亦私其君子
卷一 第 55a 页 WYG1451-0605c.png
而媚之也哉

  沉挚缠绵得此之谓三字郑重之旨而神味含蓄源
委深长想命笔时不苟下一意也(原评)

  洗尽好恶一切套语独标清新耐人咀味




卷一 第 55b 页 WYG1451-0605d.png








卷一 第 56a 页 WYG1451-0606a.png
  货悖而入者  二句     方 舟

  审货之出入而悖者亦愚矣盖解悖者常以悖观货之
所以入不可以知其所以出耶且有馀则为患者凡物
皆然而货其甚焉者也天地万物皆将取焉而或丰之
其害多矣况以无道行之而谓可长据乎昔者先王观
万货之情而制其出入之节其入也即以为出之地而
其出也不踰其入之经凡以顺物之情而已无与也苟
欲聚之则其入也必悖矣其取之有常其供之有数不
卷一 第 56b 页 WYG1451-0606b.png
悖则人将分守焉而何以得入也其入也悖则其出也
亦悖矣其取之也劳其惜之也必甚不悖则彼终贪赖
焉而何以得出也五行百产之精止以给生人之用虽
天地之力不能多所赢馀此有所壅则彼有所缺天固
不忍纵一人而隘万物之生劳苦患难之事皆可以惟
上所求而封殖之深祸更悲于死丧生且无赖而朘者
方殷即民亦不能束手足而视父兄之急方其求无不
得或以富淫人而疑造物之不仁而不知非也其所凭
卷一 第 57a 页 WYG1451-0606c.png
之势既厚即天亦不能骤遏其流待其力尽以敝之而
亦无能自脱也且恶知夫造物者之非用其悖以厚其
入而为出者之用乎方其所欲不违且愚天下而自喜
操术之甚智而不知非也所集之毒未盈故人不得不
徘徊以俟至反其道以用之而后悔其过计也亦恶知
夫前日者之群睨其货以哀其出而计数于入之时乎
故其入之数愈多则其出之势愈急其入之时愈久则
其出之祸亦愈深当其先欲其少有所出以为馀力让
卷一 第 57b 页 WYG1451-0606d.png
财而不能也迨其后虽欲尽其所入独以返一日之无
故而不可得也尝见匹夫而执利权则乡曲之间其生
计必薄而悁然视之以待其尽盖有悖事则当之者皆
有悖心焉彼徒患货之不入耳而吾独虑其入之后将
如何而使之出耶

  包罗万有实而能空是谓镕经史而铸伟词


卷一 第 58a 页 WYG1451-0607a.png
  实能容之  二句      熊伯龙

  德莫大于有容相臣以为保世之本焉夫能容亦自尽
其实心耳而子孙黎民胥赖之其功用何如哉尝谓策
勋莫如登进之功置辅莫如笃实之器何也大臣布公
而天下之奉公者起大臣无私而人主之谋私者遂效
在一世万世而机藏于一人秦誓犹见及此焉其言曰
若臣之于有技彦圣如此乃今而知非澹漠之怀矣与
物相忘者未必能加意人伦有才而莫为之挽其亦可
卷一 第 58b 页 WYG1451-0607b.png
以谢天下也已若臣实系乎至性焉生养见天地之心
裁成感祖宗之德亦既始之终之而犹有摧残之虑也
则能容者乎乃今而知非虚憍之气矣与物相逐者亦
未必能驱策群材见美而收以为誉后将苦其莫之继
也已若臣实有其雅度焉考艺著信忘人之罪育英拔
汇忘已之贤亦或疑党疑偏而不渝覆载之度也则能
容者乎当其时所为持纲纪者一日之进退而已堂以
下未尝烦大臣之运量而无一不足见大臣之运量也
卷一 第 59a 页 WYG1451-0607c.png
所与布腹心者执政诸大夫而已国之人无可见大臣
之精神而何地不足徵大臣之精神也若人者我子孙
被之矣制度有易世即弊之处积以贤则无弊选建而
有左右左右而有论教无论已所遇虽逊中材而众贤
聚于本朝则天下不敢轻量近习而国家之权不移盖
人莫不言诒谋而若臣以大度为诒谋谁则知之若人
者我黎民祝之矣法令有嗜欲不通之地树之人则可
通朝廷以及百官百官以及万民无论已化泽即未下
卷一 第 59b 页 WYG1451-0607d.png
究而君子和乐于上则士大夫不以功名相耀而万物
之命可立盖人莫不言乐利而若人以长养为乐利谁
则知之呜呼此有容之不可及也由斯以观群臣进者
治之表胤祚有寄牧养有司百工宣力而告庙推公辅
之庸大臣进者化之原劳在社稷泽在桑麻老臣稽首
而平邦归我后之德然则用人何负于大臣择大臣何
负于人主哉

  文有宽博有馀之气(自记)

卷一 第 60a 页 WYG1451-0608a.png
  入手不粘连上文洗发下句更见精义卓立







卷一 第 60b 页 WYG1451-0608b.png








卷一 第 61a 页 WYG1451-0608c.png
  此谓唯仁人  三句     刘子壮

  发仁人用情之义而益信其为仁之至也盖天下皆知
仁人之能爱恶而孰知其即此之谓也哉于放流之际
观其深矣大学谓平天下者与贤者共之而已而其与
贤者共亦去其不贤者使毋相扰而已夫使朝廷清即
人主不必示如神之哲且使士气洽即人主不必杀人
以为恩至不得已而以法显天下犹能即其事而思之
亦足以见仁人之为无穷矣何则大顺之世刑设而不
卷一 第 61b 页 WYG1451-0608d.png
用虽在巨奸或有不问之时上圣之心知明而不遗偶
逢不肖亦有自远之理而仁人顾放流之若此此何谓
哉盖谓国家得一贤人虽甚有好士之心尚未必召致
天下之人而得一不贤人则士已望其风而不敢进即
国家得一中人虽未必有知人之哲亦或有浮慕贤人
之心而得一不贤人则士即居其位而不能为夫仁人
将以进贤为心者也而彼有深动乎人主之术亦自托
于爱惜人才慎重名器以阴济其不能容人之心是岂
卷一 第 62a 页 WYG1451-0609a.png
必躬为驱斥而高人以廉耻自引天下遂以疑公道之
不昭仁人于此固不可无此清明耳抑仁人将以尽人
之才者也而彼有大过乎人之才亦自托于兴复古典
专揽大权以阴成其不可一世之志是岂必尽人猜嫌
而当官以牵制为忧天下且以惧王心之未一仁人于
此固不可无此刚断耳古有以君子而误用小人者矣
或求治之急或怜才之深而遂为其所乘仁人当此岂
能一一而理之盖后日能为小人用之人即今日能为
卷一 第 62b 页 WYG1451-0609b.png
君子用之人仁人何必求其尽但取一大不正者投之
则不惟安天下之良士而亦全天下之中才古有以小
人而阴用君子者矣或因之以为名或委之以救败而
乃为其所误仁人当此安能原其始而见之盖我用小
人或才全而事可济小人用我则身失而道不光仁人
苟能广其类但当求其用人者正之则不惟相臣不能
有私事权即天子不必有私喜怒古所云惟仁人能爱
人能恶人其此之谓与夫絜矩之道由所恶推之父母
卷一 第 63a 页 WYG1451-0609c.png
斯民也而仁人之放流亦以能恶为能爱平天下殆以
善用其恶为本哉

  茹史而抉其微中幅究极妨贤一流心术情状至为
透快末幅议论深得古今治体不必描画此谓二字
而所见自远



卷一 第 63b 页 WYG1451-0609d.png








卷一 第 64a 页 WYG1451-0610a.png
  生财有大道         严虞惇

  王者平天下之财以道生之而已夫财不可聚而可生
而生之自有大道也可徒曰外本内末乎且平天下者
而权夫多寡有无之数宜非王事之本务也不知生民
有托命之处无以给其欲则争两间有不尽之藏无以
乘其机则敝惟不私一已而以絜矩之意行其间所为
导利而布之上下者诚非智取术驭者之所能几也吾
为平天下者言生财财本无不生也财一日而不生则
卷一 第 64b 页 WYG1451-0610b.png
万物之气立耗而生人即无以自全知其本无不生而
长养收藏可以观阴阳之聚财亦非自生也财一日而
不生则万物之精易散而大君于是乎无权知其不可
不生而盈虚衰旺可以调人事之平生财固有大道焉
求珠于渊取璧于山开天地之未有以誇珍奇者非生
也夫民有衣食之利而金玉夺之贫与富相耀私而不
能公矣大道以正其经而不通难得之货不作无益之
器饮食以为质与天下相适于荡平焉关市有征国服
卷一 第 65a 页 WYG1451-0610c.png
有息竭闾阎之力以称富强者非生也夫国有维正之
式而商贾算之子与母相权暂而不能久矣大道以定
其规而不损下以益上不夺彼以与此制节而不过与
天下相安于中正焉大道而精言之则与性命相孚以
不贪为富以不蓄为宝清心寡欲既已清生财之原而
由是措之则正施之则行百官万民群拱手以观圣天
子之发育道之所为无欲而通也大道而广言之则与
天地相参裁成其有馀辅相其不足仰观俯察既已博
卷一 第 65b 页 WYG1451-0610d.png
生财之途而自是天不爱道地不爱宝人官物曲咸奋
发以赴圣天子之精神道之所为大亨而正也于财之
未生者而生之生于天生于地生于人而实生于君周
礼周官具见圣人之学问于财之既生者而益生之益
而生畜而生节而生即涣而益生官山府海祗为霸国
之权谋生财之大道即絜矩以平天下之大道也

  义意深厚笔力沉雄无一肤阔之语嚣张之气可谓
体貌相称

卷一 第 66a 页 WYG1451-0611a.png
  孟献子曰  一节      熊伯龙

  传于鲁大夫之恶言利者而以为通于国焉夫义利之
辨所以慎好恶而絜矩也为国者其可为有家之所不
屑为而见恶于献子哉传者若曰吾言发身之效而必
以守财为好义之终岂上之于仁亦有所利而为之也
乎而不然也下以守财为分则谓之义上以守财为心
则谓之利惟以好仁为当然之理而无所求于下焉斯
仁之至而义之尽矣若孟献子则可谓知义者与其戒
卷一 第 66b 页 WYG1451-0611b.png
畜马乘者则欲其不察鸡豚盖虽初命为臣而已受大
不得复取小义如是也其戒伐冰之家则欲其不畜牛
羊盖以大夫从卿后而位愈尊所殖不得愈厚义如是
也其戒百乘之家则欲其不畜聚敛之臣而且甚其词
曰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盖盗臣虽不可有而以
伤民之力亡已之财比量以观则宁有之义又如是也
其所以如是者何也盖凡初命以上虽名为有家其实
皆奉公体国而与人君共治平之责者也推察之畜之
卷一 第 67a 页 WYG1451-0611c.png
之心则凡所为以利治其国者无不尽言义者无由而
至矣推不察不畜之心则凡所为以义治其国者无不
尽言利者无由而至矣若此者其义利之辨治乱之机
而家国之无二致者乎是故天子不言有无诸侯不言
多寡非其体则然其理固有所不可也朝廷举事揆之
吾心而安放之万物而准即此为君国子民之道而阴
阳人事之患亦往往而绝矣损上益下则为益损下益
上则为损非独苛于上其理固不可复益也大臣谋国
卷一 第 67b 页 WYG1451-0611d.png
日以诚正告其君日以淡薄率其属识者卜天命人心
之归而衰世苟且之法或往往而绌矣夫以义为利是
犹有利之见存而三代以后之言也然以此为训则庶
乎慎好恶审取舍而不至为小人所中哉

  来路极分明去路极警拔中幅极融贯通体无不完
善可谓毫发无遗憾矣若陶董见此安得不畏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