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1451-0450c.png
  天命之谓性  一节     杨廷麟

  中庸明性道教之原以正天下之为学也盖学必正其
所自后可以不惑以性归天以道归性以教归道中庸
之统可与万世共守之矣子思继孔子之传而作中庸
以垂世立教其大义在于明道而大原本于知性以知
天乃于首章发其旨曰学术之淆乱折于中百家之异
同息于一使人见性则邪说不敢行也使人体道则伪
学不敢混也使人尊教则异端不敢侵也今夫性之说
卷六 第 1b 页 WYG1451-0450d.png
始于降衷自人以气质言性善恶杂糅而性几为天下
晦夫万物之原出于天天在人之先性在气之先生物
者阴阳之气命物者太极之理苟知其一本于天命则
知性者神明之初体天命善不命恶命圣不命愚而性
于是得其正道之传始于允执自人以虚无言道是非
殊方而道几为天下裂夫三才之中人为尊天未生人
道在命始天既生人道在性初性具于心而兼动静之
理道统乎事而备刚柔之义苟知其一本于率性则知
卷六 第 2a 页 WYG1451-0451a.png
道者人性之自然性本健而率之以易性本顺而率之
以简而道于是得其正教之统原于物则自家异尚人
异学各立一教道术分岐而教始为天下病夫万民之
觉开于圣代天则欲继天之功尽性则欲极性之量忧
一时之不悟立政以教一时忧万世之不明著书以教
万世苟知其一归于修道则知教者大中不易之矩一
人明道则教化兴天下尊道则风俗一而教于是得其
正知性之所谓人当思所以合天知道之所谓人当思
卷六 第 2b 页 WYG1451-0451b.png
所以复性知教之所谓人当思所以尽道能体道则能
见性能见性则能达天能达天则能至命尧舜汤武以
之为君文王周公以之为臣孔子以之为师吾亦愿详
著其说以明教使后世求道者有所折衷焉

  多读儒先之书而条贯出之故词无枝叶岂有择焉
不精语焉不详之憾


卷六 第 3a 页 WYG1451-0451c.png
  天地之大也  二句     艾南英

  以道观天地而有所不尽者焉盖天地大矣而不能释
人之憾则谓之尽道可乎且斯道之初浑浑沦沦冯翼
昭明之故靡可得而原也两仪分而天地位功化于是
大矣则圣人之所不能尽者宜莫如天地天地之大也
宜若无可憾者然而天地道所生也一受其形而成亏
起二五于是乎杂糅而不齐也人从其中迎而受焉一
动于机而震荡生运化于是乎愆伏而多疵也人从其
卷六 第 3b 页 WYG1451-0451d.png
中被而食焉是何也神化本无方而形气则有碍也天
地所以不免于憾也然是阴阳之偶错非太极之有亏
也道所以不与天地同归于憾也盖自分清分浊以后
而理具而有气气而后有质质之定也虽以圣人修道
之教不能强颛蒙以必喻而道之立于继善初者固无
智愚一也夫天地予其质者也人犹有几微之觖望矣
自生二生三以来而物生而有象象而后有数数之定
也虽以圣人正已之身不能逃素位之自然而道之冥
卷六 第 4a 页 WYG1451-0452a.png
于命运先者固无通塞一也夫天地予其数者也人犹
有几微之抱歉矣政治之乖也而咎徵之恒亦与之俱
应矣茫茫宇宙既虐之以人事复苦之以天行天地何
无主而听人之转移乎盖道既形而为天地则天地亦
与人同其郛郭而不能禁其志气之交动也祸变之兴
也而妖孽之象或为之先兆矣哀哀下民不与以长治
之休更巧成其涂炭之会天地何有主而顾成其厄运
乎盖道既散而为天地则天地亦与人同其平陂而不
卷六 第 4b 页 WYG1451-0452b.png
禁其治乱之循环也总之天地无心而成化无心则其
功疏故盛德大业之施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圣人
有心而无为有心则其功密故中和位育之极参三才
而能与天地同用然则天地仅与圣人分道之一察而
尸道之一事道真大矣哉

  江西五家每遇一题必思其所以然之理胸中实有
所见然后以文达之故有醇有驳而必有以异于众
人观此等文尤显然可得其思路所入

卷六 第 5a 页 WYG1451-0452c.png
  射有似乎君子  一节    黄淳耀

  申言君子之正已于射得其似焉夫君子之反求终身
焉而已以夫子之论射观之即以为论君子可中庸论
道之费而约之于身以为知命者圣人也俟命者君子
也圣人之于身无所不尽故优游泮涣之意多君子之
于身无所不求故战兢惕厉之心密苟以为推理直前
而其不可为者听之而已犹非君子所以自得之本也
夫万物之动吉一而凶悔吝三则虽君子所处亦无尽
卷六 第 5b 页 WYG1451-0452d.png
如吾意之时而其可以自必者事前之怀不丧于事后
而已且人之遇富贵少而贫贱夷狄患难多则虽天命
所予亦无独丰圣贤之理而其可以自信者寡过之身
常视之如多过而已昔者夫子观射而叹其旨深远也
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斯言也论射
非论君子也而吾即射之似君子者思焉正之设也宾射
有之也俎豆在前长幼在列德行之善否于是乎观故
天下有不善射之人无不欲中之人诚欲中也其求诸
卷六 第 6a 页 WYG1451-0453a.png
志正体直者久矣如是而失焉吾亦可以免矣而必熟
复焉思所以矫乎其前鹄之设也大射有之也天子备
官诸侯时会祭祀之与否于是乎择故天下有不矜得
之人无不虑失之人诚虑失也其求诸心平体直者早
矣如是而失焉吾亦可以止矣而必究图焉思所以虑
乎其后何怨耶何尤耶则甚矣射之似君子也而君子
之似射从可识矣夫忠臣孝子遭时不幸而无几微惭
负于心其视射者之捍格于心手失同而所以失不同
卷六 第 6b 页 WYG1451-0453b.png
也然君子终不敢归过于尊亲如大易之所系文明正
志皆责躬而他无所憾耳志士仁人处世龃龉而无一
事罪累于已其视射者之不胜而扬觯失同而所为失
不同也然君子亦不敢厚诬乎天下如诗人之所咏仪
一心结皆世乱而不改其度耳是则贫贱而无陨穫之
患者富贵而亦无充诎之心患难而不失其常者夷狄
而亦勿之有苟矣鸣呼君子之身其子臣弟友之道之
所凝而日进于高远者欤

卷六 第 7a 页 WYG1451-0453c.png
  射者之反求失在已者也君子之反求不必已之有
失惟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已此正已不求不怨不尤
之实功也文于射者君子用心致力处见得分明故
语皆谛当末幅尤写得圣贤心事出




卷六 第 7b 页 WYG1451-0453d.png








卷六 第 8a 页 WYG1451-0454a.png
  鬼神之为德  一章     黄淳耀

  中庸合显微以明道而本其说于诚焉夫鬼神者先王
所以设教而微显合焉者也鬼神无往而不寓则天下
无往而非诚与今夫道之妙费隐尽之矣费隐之说显
微尽之矣微之根极于喜怒哀乐之原显之条贯于三
重九经之大其为精气通行而义理昭著也岂顾问哉
虽然此析显微而言之也合显微而言之则莫如鬼神
昔者夫子常系易明神道矣常定礼详祭义矣一旦览
卷六 第 8b 页 WYG1451-0454b.png
天地之精微究百王之制作喟然叹焉以鬼神为盛云
尔以鬼神为盛盛于其德云尔夫君子之庸德不胜举
也而求之于所不见所不闻则已躐鬼神之德至不可
知也而欲视所不见听所不闻不已过与然而鬼神非
他即此能视能听之物是已太虚不能无气气至而物
生神体之也气不能不散为太虚气散而物藏鬼体之
也古者圣人飨帝孝子飨亲率天下以骏奔于坛壝郊
庙之间意亦有权道与而不知天下之人久矣阴驱潜
卷六 第 9a 页 WYG1451-0454c.png
率于鬼神而莫之知也尽物尽志爱悫之思也报气报
魄阴幽之义也亭毒寥邈知此者智也恍惚呈露事此
者仁也向使无鬼神则无礼乐无礼乐则无王道无王
道则亦无天下之人也抑之诗可绎已彼自威仪政令
之间以及话言臧否之际其所企者圣人之庸言庸行
而非驰思乎高远之境者也忽而曰神之假思不可度
思矧可射思岂非穷理尽性妙达气机之言耶微矣哉
鬼神显矣哉鬼神之不可掩乎观天察地而鬼神在焉
卷六 第 9b 页 WYG1451-0454d.png
世莫敢以天地为无有则安得以鬼神为无有乎尊
祖敬宗而鬼神在焉世莫敢以祖宗为无有则安得以
鬼神为无有乎其实有者诚也其真见鬼神之诚者是
我之诚也以我之诚感鬼神之诚则天神降地祗出山
川百神莫不歆飨而王道四达于天下此虞周圣人之
所以事天事亲而百世圣人之所以尽人达天也

  中庸首章是总冒末章是总结此章是前后筋脉结
聚处拈出鬼神为虞周制祭祀张本拈出诚字为下
卷六 第 10a 页 WYG1451-0455a.png
半部张本(自记)

  直捷了当步步还他平实而游行自如若未尝极意
营搆者由于理境极熟也





卷六 第 10b 页 WYG1451-0455b.png








卷六 第 11a 页 WYG1451-0455c.png
  体物而不可遗        陈际泰

  即物以求鬼神合一故不测也盖物必有其迹而中有
不见不闻之鬼神以体之则固与物为一矣又孰能测
之乎且人之所以不测夫鬼神者以其之幽之故也然
政惟其之幽之故故潜而入之流形于物而不自知甚
矣鬼神之德盖即物而存也夫物不自为体有体之者
使物无鬼神则无物矣鬼神何所体即物为体使鬼神
离物则无鬼神矣是故鬼神者吾诚不得见且闻之也
卷六 第 11b 页 WYG1451-0455d.png
而亦未尝不既视且听之也夫孰有物之可遗耶百物
之精为鬼神此说是也何者凡此固飞潜动植之精神
也藏于胸中谓之智流于天地之间谓之昭明本一贯
也夫万物无知纵有百骸将安用之则孰能遗百物之
精者乎二气之良能为鬼神此说亦是也何也凡此固
日星河岳之精神也著于有形谓之生行于虚空之中
谓之阴阳同一实也夫万物无生纵有神理将安附之
则孰谓能遗二气之良能者乎盖人物乘二气之聚以
卷六 第 12a 页 WYG1451-0456a.png
有灵遂为百物之知觉人物去百物之身以终尽因复
为二气之往来吾乃知鬼神者著于无形而体空故太
空不可遗达者知之以为上下前后皆鬼神所为君子
致严于顾諟者耳著于有形而体万物故万物不可遗达
者知之以为耳目心思皆鬼神所为君子致力于慎独
者耳即其体物不遗如是是不可以知鬼神之德之盛
也夫

  根柢周秦诸子及宋儒语质奥精坚制义中若有此
卷六 第 12b 页 WYG1451-0456b.png
等文数十篇便可以当著书 破承提比行远集选
本所增改较原文为完善从之






卷六 第 13a 页 WYG1451-0456c.png
  舜其大孝也与  一章    金 声

  以大孝观天人可反覆而明其故矣夫舜非以福事其
亲而大孝格天则远迩高卑之一致亦有昭然者矣盖
闻道莫大于顺父母而诚莫彰于动鬼神斯亦宇宙之
至庸至奇也天人上下之际大圣之陟降而酬对者世
俗人弗能见也故德行之本反以为无足述而有赫之
常遂以为不可知粤稽上古有大圣人焉徼天之福无
所不备如虞舜也者斯亦奇矣子尝称之矣姑以是为
卷六 第 13b 页 WYG1451-0456d.png
舜之大孝云尔以是数者与其自有之德并数焉共成
其大孝云尔以舜之德未足以孝也必天子四海子孙
宗庙而始备焉无以处夫圣人而不为天子者也抑何
其视德太少也以舜之德既足以孝矣何取必于尊富
飨保旦暮不可致者为亦有以解夫天子而不为圣人
者也然何其视天太远也盖尝纵观天下之故有不可
必不可必不必在天也一身之彝伦日用而有莫能自
存者即舜不亦抱终身忧乎有可必可必则岂独在人也
卷六 第 14a 页 WYG1451-0457a.png
皇天之禄位名寿而有取之若寄者即舜岂不若固有
之乎物之得天天实能生天之笃物物实可因天之生
民人也与其生君子无异也而宜之者异矣即其嘉乐
而宪宪也其于人情非远人也而受于天者亦遂不远
矣有虞以来于周为盛周之盛也世德作求以孝兴也
卜世卜年天所命也嘉乐之歌以四海而奉一天子以
子孙而世守其宗庙大德受命盖若是其大彰明较著
者也而论者或犹以是为适然岂不惑哉君子是以知
卷六 第 14b 页 WYG1451-0457b.png
达天之学也玄德升闻于昭在上与夫下学上达知我
其天者其于天也莫不皆父母事而呼吸通也何间焉
栽培倾覆物能以其气候与天接而远近高卑人反不
能以其性情与天应何耶

  离合断续若有若无极行文之变(原评)

  胸有杼轴横骛别驱汪洋恣肆而于题之反覆次第
无不相副肤学绳趋尺步不敢离题而于题之神理
实隔于此等处切究而心知其意乃可与言文

卷六 第 15a 页 WYG1451-0457c.png
  追王太王王季        章世纯

  追王之典仁之至而亦义之尽也夫君子念始之者也
子孙王矣而父与祖无加礼焉于心能安乎且圣人之
治天下必自尊亲始矣上治祖考尊尊之大者也尊尊
有其大而教始可立于天下此周公之所以有追王也
追王者身本非王而自后人加之也深观礼意臣子无
爵君父之文则子而爵其父孙而爵其祖皆嫌乎予已
以权而使其父与祖俱受子夺之法深观礼意君父亦
卷六 第 15b 页 WYG1451-0457d.png
无以卑临尊之义故死者可称天以谥之则远者亦可
称天以爵之皆归于以天道行事而使其父与祖俱全
于至尊之分虽然王季历而并及太王于义不为已侈
乎夫亲亲者以三为五由祢以亲祖此其最隆也以五
为九由祖以知曾高此其渐杀也周之王者自武王始
而其制礼作乐自成王始如以成王为义者则由武以
至文而致隆之道尽矣自是而上则以从上杀之说也
如以武王为义则由文以至季历而致隆之道尽矣自
卷六 第 16a 页 WYG1451-0458a.png
是而上则以从上杀之说也周公以文王虽未身王而
身已备于王事王公伊濯维丰之垣此有声之所为颂
也然则今之始王者实文王也而其追王者则固文之
祖与祢也况太王虽已远而身已肇乎王迹居岐之阳
实始剪商此閟宫之所以为颂也然则追王之者虽子
孙也而其宜王者则固自在太王王季也不以为已之
义而以为文王武王之义则其义必如是而后尽耳不
独以情而议而又兼功与德而议则其义亦必如是而
卷六 第 16b 页 WYG1451-0458b.png
后尽耳故追王太王王季者圣人仁之至而要之于义
则亦未尝无说以处此也

  理体正大有典有则可与韦刘以后郊祀宗庙诸议
相上下




卷六 第 17a 页 WYG1451-0458c.png
  父为大夫  八句      徐方广

  周制士大夫之礼皆有以自伸焉夫葬祭所从异而士
大夫之情有不以礼而伸者乎盖周自先公而下皆不
克以王礼葬而惟号祀为兢兢达乎臣子所徼惠可知
已试以士大夫观之彼其积薄者流卑宁望及远乎得
施其考焉足矣细行受细名宁望称号乎得无匮祀焉
足矣故有父大夫而子士者有父士而子大夫者生也
大夫而死则士之削也礼无以人之亲削者葬以大夫
卷六 第 17b 页 WYG1451-0458d.png
固也而至于祭苟法曰如其葬彼愧已之不为大夫将
踧踖焉而礼不然也人子所以荣其亲原不尽系此区
区者倘一惟大夫之为视是几不知有士之子也且又
无以为父士地也惟祭以士而后知苟不降在舆隶则
犹象贤也可使其亲不获享一命之蘋藻乎而士无憾
矣生也士而死则大夫之僣也礼无以人之亲僣者葬
以士固也而至于祭苟法曰如其葬彼念亲之不为大
夫将悼怆焉而礼亦不然也人子所以荣其亲未尝不
卷六 第 18a 页 WYG1451-0459a.png
藉此区区者倘亦惟士之为视是几不知有大夫之子
也且又无以为父庶人地也惟祭以大夫而后知幸而
起家浚明亦云旧德也可使其亲不获临絺冕之对越
乎而大夫无憾矣是故列祖之在天与士大夫之父同
安而二后之遐思亦止与大夫士之子同报岂曰君臣
不相袭礼也哉吁此公之制所以为达也

  蒙引云斯礼即上祀先公之礼达乎诸侯大夫主祭
礼言父为士数句亦重在祭上言皆得用生者之禄
卷六 第 18b 页 WYG1451-0459b.png
葬礼只与祭礼相形言之篇中跟上祀来侧在祭边
发论翻尽从前葬祭并重旧作书旨一明(原评)

  探脉极真取义极切轻重适宜隆杀曲称实有辅于
经传之文




卷六 第 19a 页 WYG1451-0459c.png
  宗庙之礼  二句      夏允彝

  宗庙之所首序将率祖以行孝也夫昭穆不紊则亲亲
隆而祖宗悦宗庙之礼首此有以哉且人本乎祖虽支
属蕃昌极于千亿而原其初则一人也故王者每乐于
祖宗之前聚族姓之众要使其彬彬有秩则在天之所
悦怿矣吾观于宗庙而知武周之制礼重也太祖居正
东以受生气而南向以求阳者为昭北向以求阴者为
穆一望厥宇而开承之德可考也由是以上序祖宗下
卷六 第 19b 页 WYG1451-0459d.png
治子孙殆不烦而可久矣帝喾称始祖以明无偶而厥
猷翼翼者为穆主会朝清明者为昭考一称厥号而作
述之次可知也由是而明彰既往者式序将来殆永遵
而无惑矣然则礼在宗庙斯序在昭穆推厥所以不已
重与一祧一祔无恒矣而来者总虔列于太祖之旁故
庙不踰七而可以百世祖宗且然而后有干之者乎观
夫昭穆代袭有祖孙而无父子盖祖孙世隔隔则欲其
有亲父子世亲亲则欲其有别序之所以严也或左或
卷六 第 20a 页 WYG1451-0460a.png
右有列矣而久之必不乱于祫食之后故子虽齐圣而
不先厥考祖宗如是而后有越之者乎观夫昭穆班分
论世次而不论长幼盖年者所自受于天下之不敢上
抗世者所同受于祖承之不敢下夷序之所以定也故
王者或当耄老之时则下有幼子童孙而上犹有伯兄
伯父其人且难于辨貌而一入庙中则左昭右穆秩如
也乃知尊祖之昭其名分为最隆宗支当繁衍之馀则
或同姓别为异氏同氏别为异族其人且穷于纪名而
卷六 第 20b 页 WYG1451-0460b.png
一与庙祭则群昭群穆画如也乃知报本之庇其枝叶
为最厚上以观德而私不掩公下以明伦而远不忘孝
斯礼也抑何其弘以远也

  引證疏通自能发明礼意所以详核而不病于填实




卷六 第 21a 页 WYG1451-0460c.png
  文武之政  二句      罗万藻

  圣人对鲁君问政动以法祖之思焉夫政莫有善于文
武者也方策在焉而谓无可守乎且王道兴衰之故大
矣一王之政一代之治令昔之际有不胜言者焉学人
道古以讽意常主乎发先王之德所以明治也君而问
政乎夫文武之政其大端光明俊伟敦朴仁厚以承乎
二代之遗其及于人也至于田夫野老薄海内外无不
歌咏二王之泽而君乃无意乎哉文当如燬之世其为
卷六 第 21b 页 WYG1451-0460d.png
政存乎安民救时以厚周家之德昔周之先也夫岂无
哲王然而播越之馀也自后稷始基靖民文始平之故
周人祖文王而丕显之谟著焉盖大其天命之所以受
也乃其政则居然方策之际矣武当革命之后其为政
及于制礼作乐以开太平之基昔文之盛也夫岂有遗
德然而侯服之旧也惟九年大统未集武实缵之故周
人宗武王而丕承之烈光焉盖知其卜世之所以长也
乃其政亦居然方策之际矣积功累仁之为固其精神
卷六 第 22a 页 WYG1451-0461a.png
意气之所不能遽散故厉宣之祸幽平之难而一王之
纪纲法度未殚焉开天明道之事亦其学士大夫之所
能共留故国乘可稽野说可采而一代之人心风俗共
睹焉乃君得无意乎哉周德虽衰天命未改德泽之所
绾结教化之所维持未可诬也文武虽往道犹未坠下
泉之所以寤叹西方之所以兴思弗可斁也君而问政
乎反衰世之凌夷继周氏之绝业将于是乎在无变不
正无危不扶恻怛斯世而欲已其乱焉文武之心也夫
卷六 第 22b 页 WYG1451-0461b.png
淳洁之气盎溢言外惟其沉酣古籍而心知其意也







卷六 第 23a 页 WYG1451-0461c.png
  文武之政  二句      陈际泰

  动人主由旧之思者与言政之大备者焉夫方策犹在
则文武之政固可考而知也岂必远求乎且天下之事
理有其至物有其统立其至者圣人之述作也宗其统
者贤达之源流也公问政乎是殆无先于文武者乎盖
一代之治必有一代之政视世之所宜尚因而制之顾
上古之事无传人焉非无传人殆亦久而息也夏商之
间无传政焉虽有传政不若周之察也故政莫美于文
卷六 第 23b 页 WYG1451-0461d.png
武而非先世之所能易又政莫著于文武而非后世之
所不可稽是故文武之政非自成周昉也尧舜以来因
时起事各有所制至昭代而独详故说者谓观大道于
唐虞观大备于成周盖所为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馀
于终固其自然之理今其事可覆籍而知而两圣之精
神已周遍矣文武之政又不自文武昉也后稷以来积
功累仁世有其勤至受命而遂大故说者谓十五王而
文始平之十六王而武始居之盖所为经纬礼俗节理
卷六 第 24a 页 WYG1451-0462a.png
人情勤恤民事固其利导之势今其事即太府而藏而
一时之规模已弘远矣一代之治其君臣所为措置者
必非偶然而纪载失明使后人无从而考其经营之迹
文武之政不然周官立政史臣既身宿其官而周礼仪
礼周公复手定其事一时尚文之习有以使之故当开
国更始之初而渊源遂广一代之治其建立可为传述
者或亦灿然而乱离既久使后人无由而得之灰烬之馀文
武之政不然学士大夫固已共守其遗而农夫小民亦
卷六 第 24b 页 WYG1451-0462b.png
或能言其故上人教化之端有以留之故经幽厉板荡
之后而详略可闻公有意为政乎则文武之政不足君
所乎遵古无过大明也法祖无邪大顺也继周氏之绝
业反衰世之陵夷是在公而已矣

  高识伟论发为洪音与渔猎陈言彫文错采者有薰
莸之别


卷六 第 25a 页 WYG1451-0462c.png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陈际泰

  指言达道天下所以有五者之责也夫非是五者则道
几无所托矣而岂非达之天下者哉且天下有可与民
变易者有不可与民变易者先王政之既弊扫除其迹
而更张之若是者可与民变易者也建正之事以三而
穷文质之运以再而复凡以云救而已若是者又可与
民变易者也至若五伦之道其然乎其将不然乎君子
之论也天不变道亦不变夫非有所幸而持者已精帝
卷六 第 25b 页 WYG1451-0462d.png
王之治也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夫非有所循而持
者已大故夫盛世之民朝廷有教化而天下有风俗莫
不秉礼思义毕致力于伦理迨其衰也磨厉于隘狭酷
烈之馀然于是五者犹踌躇徘徊相与携持而不忍去
则其道亦可睹矣何者此性也情也固生人所以立命
也即盛世之君人皆习乎学问而心各返于性命莫不
扶世翼教共昭揭于彝常迨其季也递转于道德功力
之降然于是五者犹表里申明亦相与维持而不敢坏
卷六 第 26a 页 WYG1451-0463a.png
则其道盖可知矣何者此统也纪也固人主所以藏身
也盖尝推而论之自混沌初判狉榛相仍有圣人者起
虑其有混淆之祸而思有以利之于是开天明道婉而
成章以治物性之行既而其说果可以安乎天下之生
夫人各爱其生故其道易行而可久自天地易象鸟兽
起端有圣人者出知其有可以如此之势而思有以导
之于是立中制节因而饰群以通人心之有既而其说
果无戾于天下之性夫人各乐其性故其道至今而无
卷六 第 26b 页 WYG1451-0463b.png
弊夫孰非五者为之哉谓之达道信乎天下之达道也


  董子谓周道衰于幽厉非道亡也幽厉不由也此更
见得虽衰乱之世亦必有不忍去不敢坏者识解独
到文气醇茂彬彬乎有两汉之风矣



卷六 第 27a 页 WYG1451-0463c.png
  修身也  三句       金 声

  圣人列九经而首有三重焉夫修身以正其本而尊贤
亲亲以居乎其要此则九经之所先也昔者明王之治
天下也有天下国家之大而不敢肆也居天下国家之
上而不敢亢也享天下国家之奉而不敢私也夫是以
奕世而后子孙尚绳其祖武君子不忘于前王盖万世
之常经非一代之章程正不必从方策求也经之所以
周布大造于天下者无所不至也而其先务则有三焉
卷六 第 27b 页 WYG1451-0463d.png
则臣向所与君言者已将举天下国家之大而操之若
一体运之若臂指焉而庸知出而加发而见者之犹不
能自为政也一身之中其或梗或率也有不可知矣其
为律令也多矣英辟之威福赏罚不自贷于沕穆所为
置其身于天下国家之中而致其法也将君师而笼盖
万物而天下国家独圣明焉而庸知夫什已百已千已
者之比比而未有以收也国家宾师之仪其勤渠居万
几之半矣其为法度也密矣王者之雄才大略不觉降
卷六 第 28a 页 WYG1451-0464a.png
于匹夫所为为天下国家奉一人而不见其屈也将宗
子而父母天地而天下国家莫不属焉而庸知夫公子
公姓公族者之一体而未有以处也王人展亲之典其
绸缪在万姓之先矣其为制画也周矣国家之丰仁厚
泽无蚤壅于城翰所为以天下国家厚一家而不见其
滥也是故即身不同而或性或反要未有不致其修者
千古此猊言视听必非若百物百度可以时增而时减
也即贤不等而或大或小要未有不致其尊者天下止
卷六 第 28b 页 WYG1451-0464b.png
有此道德仁义必非若尚质尚文之可以世低而世昂
也即亲必杀而惟近惟远要未有不致其亲者治天下
惟仁人孝子亦必非若官方器数之可以倏因而倏革
也夫是之谓经君何必更寻方策

  处处带定天下国家才是九经之修身尊贤亲亲扫
尽一切笼统语实理真气盎然充塞不必遵归唐轨
迹而固与之并

卷六 第 29a 页 WYG1451-0464c.png
  修身则道立         章世纯

  建极之君其身无缺也夫君身不自为身也民之视效
在焉如之何可不修乎且圣人之治天下不必尽以我
治之也盖亦有我无为而民自取治者无以使之而有
以示之也吾于是知修身之为要矣夫帝王之主未尝
不以轨物范民则善世固王治之隆然帝王之主亦未
能遽以轨物纳民则善则乃绥猷之本苟其身之不修
天下亦孰知道之为道者而道不以之仆乎苟其身之
卷六 第 29b 页 WYG1451-0464d.png
既修天下又孰不知道之为道者而道不以之立乎道
之妙形迹之所不居是以天下莫得其处而我以道著
身则即以身著道著于喜怒哀乐而道有情著于父子
君臣而道有事于穆不显之精皆可从我身而按其象
也道之名众术之所共假是以天下远于所之而我以
道定身则即以身定道定于正而隐怪不能易其方定
于真而疑似不能乱其从纷纭错杂之趋皆可从我身
而认其极也彼民也亦惟君之知耳匹夫诏之不可使
卷六 第 30a 页 WYG1451-0465a.png
民明而自君揭之偏可使民明彼盖缘君以信道也权
之所聚而复为道之所总将如植之标焉而期而至者
固众耳夫民也亦惟君身之知耳督之师儒不必使民
喻而修之一身偏能使民喻彼又缘身以信道也身致
其实而众慕其名将如表之树焉而望而赴者固多矣
夫立身于无过而天下皆颂文武之君名实之美固已
如斯范物于不遗而天下有相观之化至治之体又复
如斯而身之当修也不益见乎

卷六 第 30b 页 WYG1451-0465b.png
  看立字特精神等閒语即成奇境不在远取也(原评)
立字注训道成于已而可为民表此文于身字道字
交关处说得亲切立字精神意象俱跃跃纸上矣可
见四书名理非能者不知疏浚




卷六 第 31a 页 WYG1451-0465c.png
  尊贤则不惑         陈际泰

  不惑之效必于尊贤得之也盖惑患于莫为之解也尊
贤而解之者得矣夫何惑之有且离理失术亦人主之
大患也是故虽以天子诸侯之尊必有宾师之士让而
不臣凡以期其解惑焉已矣夫人主者处易惑之地又
当不可少有所惑之权者也中情既惑则必有所丽于
情之事者矣一人既惑则必有所附于人之众者矣此
所谓当不可少有所惑之权者也故人主所急去者无
卷六 第 31b 页 WYG1451-0465d.png
如惑则人主所亟尊者无如贤何也人主所患者沈溺
耳人主乘富厚之实便宴安之娱心志何以无疑惑与
此所谓处易惑之地一也夫惟奉有道之士而师保承
之必能启翼上心有涵养德性之助盖诗书不能效之
于心者而贤固以致之已人主所患者群小耳人主生于
深宫之中长于阿保之手近习何以无蛊惑与此所谓
处易惑之地二也夫惟隆耆德之英而神明严之必能
却远佥壬有裨益聪明之实盖廷臣不能得之于君者而
卷六 第 32a 页 WYG1451-0466a.png
贤固已收之已天下有似虚而实者贤人之事也自公
孤而下百执事而上各以其职自勤贤者独优游于清
宴之间非有所事者然论道而不及政而根本之地与
职业之地其效已悬天下又有似实而虚者尊贤之心
也自诵读所得与规谏所警各以其益自知尊贤者独
祗承于杖履之间非有所进者然伸正而不伸邪而严
惮之心与清明之心其理自合然则贤之所居顾不重
而尊贤之为益顾不大也哉

卷六 第 32b 页 WYG1451-0466b.png
  尊与敬惑与眩之异粗解认题者亦能辨之但非有
学识人不能晓其深处道来不着痛痒耳






卷六 第 33a 页 WYG1451-0466c.png
  齐明盛服  三句      陈子龙

  详修身之事而知人主无不敬也夫非内外交严而动
必以礼则人主之身可动者多矣所以贵敬与且夫小人
之事君也我知之矣曰人君不可使其有间有间则省
庶事故狗马声色之具不绝于前所以伤其身者无所
不至矣君子之事君也我亦知之矣曰人君不可使其
有间有间则生邪僻故鬼神师保之论时戒于侧所以
爱其身者无所不至矣若夫子之告哀公以修身者曰
卷六 第 33b 页 WYG1451-0466d.png
天生蒸民而立之君非将以乐之也为百神之主统万
民之尊其身盖巍巍矣君居五位而享其奉非可以自
便也思祖宗之付托念臣民之瞻依其身盖凛凛矣如
是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而身何以修之也我闻人主
处深宫之中偶有醉饱之志而史臣已记民间已传是
以古之王者懔上帝临汝之怀而清静以守之斋祓以
将之盖斋明而无不一之心矣人主当燕私之会或有
不衷之服而上应元象下成风俗是以古之王者慎下
卷六 第 34a 页 WYG1451-0467a.png
民侮予之戒而旒纩以饰之珩璜以节之盖盛服而无
不肃之度矣虽然翼翼昭事之忱非在吉蠲之日也穆
穆渊默之容非在尊严之表也然而有赖于此者盖以
人主之身不可少违于礼而礼之于人也束缚而易于
厌苦故简易之流必至轻脱轻脱之甚必至纵逸而不
动于非礼也难矣繁重之久可以服习服习之安至于
自然而动于非礼也亦难矣于是谐律中度而身鲜非
辟宦官宫妾无所投隙而当之者见英明不惑之风金
卷六 第 34b 页 WYG1451-0467b.png
声玉振而身履中和荩臣拂士相与成就而过此者皆
纯粹以精之事非所以修身哉昔我文武抚有区夏惟
以祗畏为怀故幽而临保显而灵承一人有祈天永命
之理及我文公保明孺子亦以荒宁可诫故口绝戏言
身无观逸大臣有咏歌告谕之文自一人极欲后世不
知为君难而正心无闻夷吾乃云不害伯于是修身之
事寡矣

  丰姿超骏镕冶经史而挹其菁英与世俗所为金华
卷六 第 35a 页 WYG1451-0467c.png
殿中语自隔霄壤







卷六 第 35b 页 WYG1451-0467d.png








卷六 第 36a 页 WYG1451-0468a.png
  时使薄敛  二句      王绍美

  用民而存不忍之意劝民之经也盖上果有不忍之意
虽用民焉民犹谅之时使薄敛岂非劝百姓之经哉且
有民而立之君民之无不爱君者天定之也然而民虽
爱君不如自爱其力与财必不能以财力既尽之身奉
吾君而不倦故百姓甚可畏也先王之于百姓非曰畏
之盖曰此吾子也而谋所以劝之则亦惟财与力加之
意已矣天下虽有罢民不能使吾君之有公而无私然
卷六 第 36b 页 WYG1451-0468b.png
或以公役民而民怨或以私役民而民不怨者则迟速
之数异也而乌知迟之之乃为速乎天下虽有顽民不
能使朝廷之有缓而无急然或急于求民而民不应或
缓以听民而民莫不应者则多少之额殊也而乌知少
之之反为多乎求所以劝百姓则时使其一薄敛又其
一矣凡使与敛皆系乎分之当然但此见为当然之意
出乎民则甚顺出乎上则又甚残矣是故权其劳逸制
其重轻若以为尔小民之所必不堪而重以相累也者
卷六 第 37a 页 WYG1451-0468c.png
则诚百姓之所鼓舞勿懈者尔凡使与敛亦缘乎势之
不得已但此见为不得已之意存乎民则为勉强存乎
上则又为忠厚矣是故勿亟期而病农宁损上以益下
若以为予一人之所甚不安而无由相助也者则诚百
姓之所竭蹶不皇者尔盖阴驱民力而故辞之实朘民
膏而故宽之其劝百姓以术术则多败夫此鼛鼓勿胜
之气担负恐后之谊自仁人君子视之亦其所恻怛者
也苟可以因循何必龙火之为期苟可以节省何必什
卷六 第 37b 页 WYG1451-0468d.png
一之为准吾有子而拊循之而安得隐用其术哉抑宽
岁月以责终事去浮冒以收实课其劝百姓也以法法
亦易衰夫此主伯亚旅群而瘁于公锱铢累积集而献诸
府使上人易地而处之亦甚有艰难者也虽不伤田功
犹恐民业之易荒虽不议加赋尚虞民财之多竭吾有
子而护惜之而安俟严明其法哉子民之经所谓百世
不可易者也

  此等题易于搬运古籍故能者即陈言而新之遂觉
卷六 第 38a 页 WYG1451-0469a.png
姿韵出群







卷六 第 38b 页 WYG1451-0469b.png








卷六 第 39a 页 WYG1451-0469c.png
  日省月试  三句      陈子龙

  详于考工知古者艺事之精也夫百工之事古者以详密
为务岂可以徒致哉且制器尚象圣人以前民用而度
材考工先王以尽民力似乎末业犹加详焉器用日繁
民以益巧故唐虞有共工之官而周制备六官之一其
事实重也夫技巧之事贱者执之此其业隔于上矣知
者不可治治者不能知何缘而辨之哉王者审能而任
官故准绳藏于府制度领乎吏先以齐天下之物而不
卷六 第 39b 页 WYG1451-0469d.png
乱造作之能巧者趣之此其人异于农矣自食者日劳
食于人者日逸何由而制之哉王者准本而偿末故上
者进于官下者同于民期以平天下之财而不偏于是
乎有日省月试之法焉器不成于一朝而功难废于一
日不之省焉则勤惰不一而工奸其力矣物或精于一
时而人难勤于终月不之试焉则规矩不齐而工滋其
伪矣若夫量功给食事又何可略也有通名于吏人论
道艺諌能制作以资用是养于王国所当资以厚糈也
卷六 第 40a 页 WYG1451-0470a.png
有比能于厮养胥靡版筑仅力作以糊口是食于民间
所当令其代耕者也如此则人献其能工拙相安百工
岂不劝哉乃知王者以疏阔治其大而以周密治其小
吾观后世百工之事有听之民者矣其始似乎简便然
所作者必缓急无纪贵贱无制或积而不用或求而不
给至于工民相怨而轻重之势不均国遂以病惟王者
总群方而计之则百工服而天下无所偏困矣又必为
久远之思而不屑于一时之利吾观后世百工之事有
卷六 第 40b 页 WYG1451-0470b.png
掌之官者矣其意存乎裕已故所作者多宽其时日厚
其资粮匠人作奇器女工滋人蠹至于上下相欺而淫
巧之技日进俗由以坏惟王者量大利而衡之则百工
安而上下无所争胜矣故古之圣王取随取坎极制作
之奇而不为无用使述之者不虚其岁月而已周之哲
相多艺多才尽文章之美而不以技名使守官者不失
其姓氏而已嗟乎一百工耳或以生财或以伤财王者
于劝之中又致慎焉

卷六 第 41a 页 WYG1451-0470c.png
  事列九经之一应须此崇论闳议亦何尝阔略题面
以为博也






卷六 第 41b 页 WYG1451-0470d.png








卷六 第 42a 页 WYG1451-0471a.png
  行前定则不疚        章世纯

  行所以得者豫道存也夫不疚而行成矣顾所以得此
者非以前定之故乎且豫者百事之制也一时之言一
时之事犹不可不先成于心而制其数况行之制于终
身者乎言事者所以与物交也行则成而存乎已者也
跲与困所以无外宁也行败而疚则反而自苦其心者
也此其措之也愈难而其待于豫者愈甚如其失检也
其败也必也若其早操也其成也亦必也夫不先多求
卷六 第 42b 页 WYG1451-0471b.png
于古人之迹则不能知乎得失之所存卒然而用之有
不知所以自置者矣何也斟酌之审非一时事也唯未
至乎事之境而先论之则其为时宽矣而功亦得详焉
得已然之迹而卒之者所以无憾于圣贤也此理也势
也不先习其性情之所之则不能强其一旦之必合卒
然而御之有身心相与梗者矣何也习惯之安亦非一
时之事也唯未至乎动之地而先操之则其力渐矣而
功亦得深焉得平时之力而藉之者所以无恶于已志
卷六 第 43a 页 WYG1451-0471c.png
也此亦理也势也盖夫人为行在旦昼之间不觉清夜
而后悔之前定之为道也物未接而神明清可以当清
夜之观矣而揭之于先焉事后之悔所以寡乎夫人为
行在已亦不即觉旁观而常耻之前定之为道也识未
起而观物暇可以代旁观之明矣而揭之于先焉事后
之耻所以寡乎夫行之起也于心出之其成也于心复
之不疚者复之心而心无怍也前定者出之心而心先
可无怍也故曰豫者百事之制也

卷六 第 43b 页 WYG1451-0471d.png
  理得辞顺自然出拔好作奇语致气象衰薾自是文
章大病当以此为正风也(原评)

  以圣贤语自验于身心而得之乃能如此俊拔明粹





卷六 第 44a 页 WYG1451-0472a.png
  获乎上有道  三句     陈际泰

  借言君友之人明豫道也夫信友以获上此豫道也岂
不信而能致是哉尝谓士之学至矣名誉不闻友之罪
也名誉闻矣君不之用君之罪也由此言之友之权不
亦重乎故欲获上非此无由焉盖上之隔于下犹下之
隔于上也君无悬知于士之理而士无自荐于君之权
君有自信于其人之端而士有通信于其犮之素故上
未易获也能见信于友则上获矣不能见信于友则上
卷六 第 44b 页 WYG1451-0472b.png
终弗获矣何也先王乡举里选之事即授于平日相与
为竞之人则友者乃其民也幼有以相习长有以相知
命端于此而后耳目真故古者比闾族党之势重先王
吁俊论秀之法或关于其乡所尝在朝之士则友者乃
其臣也得举则功随失举则谴及责能于此而后保任
精故古者公卿大夫之权尊由是士能勉于自爱则友
虽仇也有其举之而莫之敢废何者信之耳是故匹夫
有善可得而举以有此具也由是士或甘于自暴则友
卷六 第 45a 页 WYG1451-0472c.png
虽昵也有其废之而莫之敢举何者不信之也是故匹
夫有不善可得而弃以有此具也故上之获士有道也
不凭于不相知之人独寄其权于友故不劳而得真士
士之获上有道也不务于不必急之事独修其实于信
故不诡而结主知夫信之诚当豫也则悦亲宁可缓乎

  中二比周官周礼之意详在其中(原评)

  博洽深通故信手挥洒皆无浮浅语

卷六 第 45b 页 WYG1451-0472d.png








卷六 第 46a 页 WYG1451-0473a.png
  诚之者人之道也       章世纯

  知人道之所在而人可以自尽矣夫有天而无人则于
分不全故诚之之功亦君子所以求自尽也且天与人
相并而为用在天者特以立其极而在人者则以致其
功斯二者之所为所以相辅而相成也是故诚者为天
道固矣使天固诚之我固置之是谓弃天人而弃其所
受于天之分则背本也甚矣天所不足人所不为是谓
恃天人而徒恃天之所以与我则无志也甚矣故有诚
卷六 第 46b 页 WYG1451-0473b.png
者则有诚之者而有为之法起焉有天道则有人道而
自全之能生焉天有大同之德人各得以分其精斯亦
足矣而又期于有以保之此岂务为扰也哉人也者天
之继也彼务于物之所以生而我务于物之所以成道
之所以相终者有固然耳天有参差之数我不得以全
其分则亦已矣而又期乎有以益之此岂以争天权也
哉人也者天之参也彼容有偏至之气我实有复性之
机道之所为相辅者有固然耳盖虽中处覆载之内然
卷六 第 47a 页 WYG1451-0473c.png
质已与之相离则有自用之才故能因质而用之亦复
骋能而化之而未尝俛而听其所以处此人道之所以
次乎天虽均列品庶之中而智与之相绝则有造事之
哲故能从天而奉之亦能制天而用之而未尝帖然自
弃于无所用此人道之所以尊乎物且夫人亦安所不
至哉违道而行则悖天逆情尽反天下之常且亦其力
之所能给也顺道而趋则全性存真分衡造化之功岂
顾非其智之所能为也夫人亦安所不至也

卷六 第 47b 页 WYG1451-0473d.png
  思致镵刻恰探得题之真实处相终相辅二义通篇
暗相承递章法尤为严密若理不足而求之词虽得
子家之精亦无取焉 此文亦载陈大士稿中细玩
清削坚锐之气与章一律故正之




卷六 第 48a 页 WYG1451-0474a.png
  博学之  四句       陈际泰

  君子求知之方不一而足也夫求知之方不精其所失
者当不止于知也故君子求进于知之道不厌详焉且
吾人所为误于行者不于行昉也不求精于所行之理
从行而索之则已粗不求豫其所为行之之具临行而
后求之则已晚君子于此有求知之道焉君子于知有
求详之道焉凡以择其至善也夫恃一心之知知无几
也即恃一代之知知无几也虽恃在一人之知与恃在
卷六 第 48b 页 WYG1451-0474b.png
已之知知亦无几也君子有以处此矣可行之理具于
古人之诗书者不学无由知也时积而事多事积而理
多古人以智相饷遗亦欲我之尽有之而节取其少他
日所行无向学者不必用当其用之而又未尝学也君
子之所深虑也虽然博学矣其可知者我既知矣其徒
学者我不能知人必有知之者但患挟已而自傲与弱
已而护前耳是故学须问也乃问非略也约略而询之
人必约略而酬之非人有所靳而不尽以为我固已悉
卷六 第 49a 页 WYG1451-0474c.png
也率而行之则事有半闇悔而复之则问有重累非所
云也盖所学诚博而君子又贵加之审问也抑可行之
理得于师友之启告者不思亦何由实知之也太劳其
精而神费太索其理而真荡向人以美相诏示亦欲我
之谨持之而过用其心异日所行甚庸思者不必中求
所以中者而又未始思也君子之所甚危也虽然慎思
矣其知所得于人者又复得于已矣其所思者虽可合
于人之所知要未能信其真合于人之所知者其可坚
卷六 第 49b 页 WYG1451-0474d.png
于自是以不言为信重于劳物以再质为嫌乎是故思
须辨也乃辨非苟也理立于十而后止我至于九而遂
迄非独人有所意而未安即在我亦未快也万有不得
已者既无从知其然即万万无不得者亦无因质其信
非所云也盖所思虽慎而君子又贵加之明辨也甚矣
君子之求知若是其曲而尽也甚矣君子求详于知之
心若是其繁以难也盖古人不恃其能行之力而特自
豫其所以可行之理是故其于知必再四而后已焉也

卷六 第 50a 页 WYG1451-0475a.png
  词必已出既出又人人意中所有召理只在眼前浅
学自不善爬梳耳






卷六 第 50b 页 WYG1451-0475b.png








卷六 第 51a 页 WYG1451-0475c.png
  能尽人之性  二句     陈子龙

  物性杂而难尽以人通之而已夫物之性不可测矣而
圣人能尽之然使人性之未尽又何暇及此乎且夫天
下之人虽疏其实一而已而物之为类无算也要而论
之受人之命给人之欲耳是以古之圣人以人为主而
万类纷纭可以纲纪而理之矣夫至诚之尽性以及人
也宁有既乎形在蠢动者道之所哀矜也圣王在上虽
匹夫孺子皆得各言其伤而万物独无以自鸣岂宜以
卷六 第 51b 页 WYG1451-0475d.png
异体而遗之生于微末者礼之所收录也明盛之朝惟
麟游凤舞始能先应其瑞而他物皆无以自见岂宜以
贱质而弃之然而至诚不别图其事更计其安也能尽
人之性则物之性自尽矣盖物莫贵于适用而当草昧
之日则人智未开不能辨物之良否而制之吾观上古
之圣人使民知所以自养之具既已乐得其欲矣于是
树黍稷以为食羁牛马以致远物始无失用之忧也假令
万民之血气未和则与共强弱于宇宙之间矣何由尽
卷六 第 52a 页 WYG1451-0476a.png
其性哉物乂贵于得时而当衰乱之际则人欲无等不
能因物之品令而取之吾观后世之圣人使民知所以
自节之旨既已不过乎理矣于是林木无当长之伐牲
鱼无犯禁之取物始免非时之贼也假令百姓之礼制
未明则将分多寡于贫富之事矣何由尽其性哉间尝
读禹贡而知圣人之奇也夫银镂砮磬产于华阳之山
蠙珠暨鱼生于淮泗之水而凿山沈渊以求之似于违
物之性者然不曰大难之既夷乎万物莫不以见用于
卷六 第 52b 页 WYG1451-0476b.png
人为悦而世方升平人民和乐相与雕饰珍异此王者
有文章之观也而物不敢辞矣又尝读周礼而知圣人
之大也夫虫豸鼠豕不得已而有其形枭鸟破镜不自
知而产其类而设官迎神以除之似于伤物之性者然
不曰驱凶以卫良乎万物莫不以有害于人为罪而群
生茂育嘉祥叠见相与芟夷丑俗此王者有刑罚之用
也而物不敢怨矣是故物有欲则可制圣人设饮食以
尽人之情而推之神明乃可以驯龙蛇之性物有声则
卷六 第 53a 页 WYG1451-0476c.png
可通圣人制律吕以和人之气而极其微妙乃可以通
鸟兽之音事之至奇而寔至庸者也顾不先尽人之性
岂能臻此乎

  杂引而不病于复中有浩气行乎其间故英词奥理
皆为我驭(原评)

  不独浩气足以行之于圣人知明处当意却无一处
不贯串也此种在昔人本非上乘聊使空疏者知不
可无学耳若不求理之足气之充而但竞富有未有
卷六 第 53b 页 WYG1451-0476d.png
不入于昏浮滞塞者







卷六 第 54a 页 WYG1451-0477a.png
  至诚之道  二句      马世奇

  诚之明也以其道决之而已夫至诚非有意为知而道
固可以前知也所谓诚则明者也且天下开物成务之
故皆视所知以起故凡圣人继统其智未有不处天下
之上者而吾以为非其明至乃其诚至耳何也至诚之
道天道也言天则不与情为役夫情之遇物常昧天之
遇物常觉情有妄而天无妄也无妄而其道已精矣言
天则并不与识为偶夫识之所及在事中天之所及在
卷六 第 54b 页 WYG1451-0477b.png
事先识有心而天无心也无心而其道弥大矣羲皇以
来五德代移则事之起于知也渐多而要之理以御数
果其根极于理即所谓成功之退将来之进皆其理之
自然而无俟推测者也至诚所可知之于数以前也唐
虞以降三统递变则知之历于事也愈详而要之几以
造形果其通极于几即所谓前人之智后人之师皆其
几之相乘而不藉探索者也至诚所可知之于形以前
也天下莫前于不睹不闻而睹闻为后试想诚者未发
卷六 第 55a 页 WYG1451-0477c.png
之中心无所系无所系则常虚虚故气机毕贯其知在
千古犹在须臾也总一诚之上通于天命而已天下莫
前于生天生地而天地为后试想诚者尽性之后心有
所主有所主则常实实故微显咸彻其知之在三才犹
在一念也总一诚之默契于化育而已是故人患知少
至诚则无所不备彼其验知于不爽者皆顺应而不劳
者也天下之贤智莫能几及矣道之可前知者不在外
也人患知多至诚则操之至密彼其涵知于坐照者皆
卷六 第 55b 页 WYG1451-0477d.png
藏用而莫窥者也天下之世运赖以匡维焉道之可前
知者大有为也此所谓天道也

  前知讲得深确诚字先讲得精研是作家真实本领
一毫假借不得(原评)

  义理精深气体完浑稿中第一篇文字



卷六 第 56a 页 WYG1451-0478a.png
  必有祯祥          钱 禧

  兴机之先见者惟至诚知其然也夫以祯祥卜兴此必
待兴而后指为祯祥也惟至诚必之于未见之先故能
前知其兴耳且夫有必昌之运则有必昌之几既事而
安之者天下之人也将事而示之者鬼神之用也未事
而信之者至诚之所以为至诚也如国家无祯祥不兴
理则然矣于其未有祯祥之际而信其必有祯祥之理
此岂人之所能与乎天性聪明见一人之不自弃而勉
卷六 第 56b 页 WYG1451-0478b.png
强力行者则示之祯以正告之若曰天下之大未有为
其事而无其应者亦视其力行何如耳天心仁爱见一
人之能力行而初终不怠者则示之祥以详告之若曰
诸福之物未有有其人而惜其报者亦视其有终与否
耳国而既故矣燕皇天而昌厥后则命为之一新也觇
其国上下忧勤朝夕之不暇民人恺乐耕凿之不惊何
所期于符瑞而侈言其事然而景命方来则志气自动
王者无心于符瑞而符瑞之有焉必也家而既世矣贻
卷六 第 57a 页 WYG1451-0478c.png
孙谋而燕翼子则业为之益大也视其家子孙贤才聪
听祖考之彝训世禄由礼深知稼穑之艰难何取徵于
美应而咏歌其盛然而大业渐隆则精神先见君子无
心于美应而美应之有焉必也此非独其理也实有其
事也鸟兽草木各有性情为侧身厉行之君臣而特
发其秀此非独报也实有其致之者也山川社稷岂知
谄媚当吉人精气之郁勃而不敢自爱其诚帝王之兴
皆由人事而不由天命人事即天命也凤至图出皆耳
卷六 第 57b 页 WYG1451-0478d.png
目间事耳诗书所记皆颂其后而未睹其先事后而几
先也化家为国化国为天下皆在不闻不睹中耳若待
既兴而知兴既有祯祥而知祯祥此天下之人也非至
诚如神之学也

  此方是必有祯祥他作皆祯祥考耳(原评)

  于天人相应之理实能洞烛本原词旨丰美气质光


卷六 第 58a 页 WYG1451-0479a.png
  动乎四体          陈际泰

  观于所动即身亦有不能自主矣夫四体之动也岂我
动也乎哉故观所以动而其符已著于此矣且自识微
之士其于高卑疾徐间逆占时事历历不爽此非苟而
已也彼且于天人之际深矣盖天下无故之举止皆有
关乎有故之徵应而天下有形之机缄总协乎无形之
际运则四体之动也固自动耶而四体之动也固有动
之者耶动而之吉动而之凶似乎造于人之使然然而
卷六 第 58b 页 WYG1451-0479b.png
天地间无事无理数彼其蠢然者胡然而惠迪也胡然
而从逆也此其间有无名者鼓之以出而催迫于运之固
然固然者又有使然者矣倏动而此倏动而彼似乎适
于我之偶然然而身世中无刻无鬼神彼其俄顷间胡
然而亨嘉也胡然而错履也此其间有大力者负之以
趋而流转于命之偶然偶然者又有常然者矣盖宇宙
浮光之处皆于穆之气所栖一切善败之兆其精神或
见于山川而身既处其中既渐移渐满则四体之升降
卷六 第 59a 页 WYG1451-0479c.png
俯仰必无以解乎造物之吹嘘吾人骨理之间皆天地
之神所结一切好丑之机其魄兆或萌于意气而身适
当其后既渐推渐著则四体之进退周旋必不能以免
夫神明之策驭当其动问之动者动者不知而云为之
际制于天当其动即问之动之者动之者亦不知而天
地之行制于气则观四体之动不可以占其祸福也哉

  古人立言胸中必先多蓄天下之义理触处即发故
言皆有物作者每遇一题必有的义数端为众人所
卷六 第 59b 页 WYG1451-0479d.png
未发由其博极群书一心两眼痛下功夫而寔有心
得故取之左右逢源学者若专于八股中求之则高
言何由止于众人之心





卷六 第 60a 页 WYG1451-0480a.png
  道并行而不相悖       谭元春

  观于并行者而知有主乎行者也夫并行者相悖之端
也而道之在天地者不然岂无所以主之乎且夫仲尼
以语默进退为道而天地以四时日月为道使节序不
足凭而晦明不可知彼苍苍者其谁得而问之而道则
错行代明如斯矣错者杂出并者同至代者互更并者
齐曜错则不并代则不并矣而何以谓之并行且见其
不悖哉并者以其一往而一来非若往而不来者也而
卷六 第 60b 页 WYG1451-0480b.png
久则易至于相忘忘则悖不悖者即以其一往而一来
无碍于往而又来者也而其妙正在于能并并则行我
见夫春夏秋冬者亦世人定之以为春夏定之以为秋
冬而天地则寔有所为四序者以就夫世之所谓春夏
秋冬而毫不见爽也彼其冥幻甚矣而令人得以履端
于始归馀于终此非冱寒不夺酷暑之职成功不侵将
来之权而何以若是之不爽矣我见夫昼夜者亦世人
以其明为昼以其晦为夜而天地则又有所谓两曜者
卷六 第 61a 页 WYG1451-0480c.png
以畀夫世之所谓昼夜而毫不见欺也彼其高远甚矣
而令人得以土圭测之玉衡窥之此非晦者不入朔者
之限过者不争不及者之度而何以若是之无欺矣故
冬不如春生之美月常减日照之半而犹以为并者不
得移之于彼亦不得赢之于此也有时暑未去而寒即
交有时日未入而月已生而不以为悖者各有未竟之
事各有将宣之令也若是者吾以归之大德小德焉而
可以拟仲尼之大矣

卷六 第 61b 页 WYG1451-0480d.png
  观物察化皆从心源浚瀹而出非徒乞灵于故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