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1451-0201c.png
  身修而后家齐  合下节   黄洪宪

  惟天下无身外之治则知天下无身外之学矣夫一身
修而齐治均平胥有赖焉信乎修身之学无贵贱一也
而君子当先务矣且夫大学之道皆非外身而为之也
有为身而设者有自身而推者而本末先后辨焉先其
本而天下之道备矣何则格致诚正皆所以修身而吾
身此理也推之于民亦此理也诚能慎厥身修而表正
之基己端于在我则仪刑自近而亲睦之化用协于一
卷一 第 1b 页 WYG1451-0201d.png
家由是家齐而后国可治焉治以此身而已矣国治而
后天下可平焉亦平以此身而己矣盖天下国家皆非
身外物也物理相因而莫非一身之联属故齐治均平
皆非身外事也事为有渐而要皆慎修之绪馀此古之
明德于天下者必有所先也即是观之而修身之学非
天下之大本乎是故上自天子之尊下而至于庶人之
贱也其位虽异而成已成物之责实合上下而攸同故
其分虽殊而端本善则之功当尽尊卑而一致天子有
卷一 第 2a 页 WYG1451-0202a.png
天下者也然必家齐国治而后天下平焉则刑于之道
当又有始而所以笃近举远者一本诸身而已矣观天
子而下焉者可知也庶人有家者也然惟家齐而可以
治国平天下焉则身先之化不止于家而所谓迩之可
远者皆本诸身而已矣观庶人而上焉者又可知也道
随分尽而一身实万化之原事以势殊而慎修为作则
之本此大学之道所以先修身也既知修身为先务而
格致诚正之功其可以或后哉

卷一 第 2b 页 WYG1451-0202b.png
  上下照应之法至此乃精嘉靖以前未有也然皆于
实理发挥自然联贯是谓大雅后人徒求之词句间
则陋矣





卷一 第 3a 页 WYG1451-0202c.png
  康诰曰克明德  一章    胡友信

  传者历稽古大人之学无非自明其德者也夫明德之
学其来远矣虽古圣帝明王孰有外于此者哉且曾子
之学吾夫子之学也吾夫子之学二帝三王之学也故
曾子既言明明德而首引书以释之曰学莫先于治己
言莫大于足徵若吾所谓明明德者非吾一人之私言
也进而求诸古矣康诰曰克明德康诰述文王之事而
文王乃以大人之学师天下者也观乎康诰可以考道
卷一 第 3b 页 WYG1451-0202d.png
于周矣然不独于周言之而于商亦言之太甲曰顾諟
天之明命太甲述成汤之事而成汤乃以大人之学王
天下者也观乎太甲可以考道于商矣然不独于商言
之而于陶唐亦言之帝典曰克明峻德帝典述唐尧之
事而唐尧乃以大人之学帝天下者也观乎帝典可以
考道于尧矣康诰非比词于太甲太甲非稽类于虞书而
所言之旨若殊尧实传之于汤汤实传之于文王而自
明之功则一夫克明德者固明己之德也而顾諟明命
卷一 第 4a 页 WYG1451-0203a.png
岂徒求端于天者乎我所得之中具有天所赋之理而
常目在之者固所以明之也顾諟明命固所以明己之
德也而克明峻德又岂增益于外者乎其所得之理具
有无穷之量而明峻德者亦所以明明德也至虚以具
众理三圣人同以为心至灵以应万事三圣人共守一
道我固曰非我一人之私言也

  芟繁去芜独存质干

卷一 第 4b 页 WYG1451-0203b.png








卷一 第 5a 页 WYG1451-0203c.png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忠信以得之

  顾允成

  传者详絜矩之道而推本于心焉夫道不外乎心也以
忠信之心行絜矩之道天下之平也固其所矣且天下
何为而平也其平之以道乎道何为而得也其得之以
心乎心与道合道与天下合治平之业可一举而定矣
君子观天下于家国之间而知其无二心是以有絜矩
之道焉本然之矩在已絜而公之于人同然之矩在物
卷一 第 5b 页 WYG1451-0203d.png
反而絜之于己此何谓也所恶于上下而勿施所恶于
前后左右而勿施之谓也得之将为民父母而得众得
国者由是失之将为天下僇而失众失国者由是汤之
所以兴纣之所以亡皆是物也甚矣诗之善言絜矩也
故明此以理财则慎德之君子絜矩之君子也人土之
所由归财用之所由具也不然而聚之也悖入散之也
悖出不惟戾于周诰之格言抑且惭于晋楚之方志矣
明此以用人则能好恶之仁人絜矩之仁人也容贤之
卷一 第 6a 页 WYG1451-0204a.png
人所由进妨贤之人所由远也不然而以不断掩明以
不明灾身不惟昧于仁人之大义抑且惭于霸国之誓
词矣吾于是知道者治法也君子固必以大道为出治
之端心者治本也君子尤必以一诚为行道之要絜矩
之道公乎已而不私之道也故惟主于忠者得之为其
尽已之心者斯能公乎己也絜矩之道公乎物而不私
之道也故惟主于信者得之为其循物之心者必能公
乎物也理财者有是心则为君子之慎德用人者有是
卷一 第 6b 页 WYG1451-0204b.png
心则为仁人之好恶于平天下何有哉

  题绪虽繁无一节可脱略文能驭繁以简毫发不遗
而出以自然由其理得而气清也





卷一 第 7a 页 WYG1451-0204c.png
  诗云节彼南山  二节    方应祥

  大传引言儆君欲其慎以守国焉夫国系于民慎则众
得而国可保矣君盖可忽乎哉且君天下者谓天以天
下奉君不知以天下责君谓民必依君为命不知能制
君之命于是谓君不必慎而以天下恣睢此轻弃其民
而祗以国戏者也南山诗人有感王心之式讹而寄刺
于师尹之弗届彼且以民之具瞻而不可忘慎也况君
实有国而可自恣乎所治大矣憬然毖慎之不宁庶几
卷一 第 7b 页 WYG1451-0204d.png
分愿可协耳拂百姓之欲以快其心谁复堪之所托危
矣怵然颇僻之是儆犹虑倚伏难凭也集四海之怨以
伺其君谁能禁之民之不附其小者也匹夫作难而大
统遂至于讫绝则不啻僇及乎已而且僇暨其先祚之
不长其往者也一朝失据而千古永勒为监戒则当时
既僇其身而后世并僇其名有国而可不慎哉文王之
诗道之矣恫己事于殷之丧而溯其先烈之显融盖曰
此夫前王能慎也得众而得国胡季世之不能守也惩
卷一 第 8a 页 WYG1451-0205a.png
亡殷于纣之暴而示诸来者之仪监若曰无如后王不
慎也失众而失国是覆辙之不可寻也周公致戒嗣王
之心夫亦有国者不可不慎之意纣之失众失国而为
后人监所谓辟则为天下僇者哉

  前节逗后节后节抱前节局法甚𦂳古气郁盘(原评)
以上节之慎不慎为下节得失之因一正一反意脉
相承师尹一层纳入有国者中一气运化更不费手

卷一 第 8b 页 WYG1451-0205b.png








卷一 第 9a 页 WYG1451-0205c.png
  见贤而不能举  一节    黄洪宪

  即好恶之未尽其道者而各有其弊焉夫好贤不可不
笃而恶恶不可不严也好之恶之而未能尽其道其弊
宁有极乎且夫治天下有道亲贤远奸而已矣然用贤
贵专而不专则罔以成功去恶贵严而不严则无以除
患君人者夫亦是慎乎何则国有贤人社稷之福也亦
人情之所同以为好者也仁人见之未有不举亦未有
举而不先者有人于此德既昭矣名既著矣吾亦且见
卷一 第 9b 页 WYG1451-0205d.png
之矣顾不能以其公好之心而尽其能好之道于是有
见而弗举沦于在野而不获仕者矣有举而不先伏于
下僚而不获显者矣夫君子有康济之略而非大受则
不能展其才知而不举犹不知也举而不先犹不举也
况夫执狐疑之心者启谗言之渐持不断之意者开群
枉之门彼贤人者亦无以行其志矣是之谓简略以待
天下之士而非任贤勿二之心也其为慢也孰甚焉至
若国有憸人社稷之蠹也亦人情之同以为恶者也仁
卷一 第 10a 页 WYG1451-0206a.png
人见之未有不退亦未有退而不远者有人于此奸既
彰矣罪既露矣吾亦闻且见之矣顾不能以其公恶之
心而尽其能恶之道于是有见而弗退溺于比昵而与
之共事者矣有退而弗远牵于姑息而处之中国者矣
夫小人有便佞之才而非放流则不能绝其迹知恶不
退将复进之退恶不远将复近之况乎法网之宽非所
以闲邪凶类之宽非所以保善彼小人者益得以肆其
恶矣是之谓优柔以养天下之奸而非去邪勿疑之道
卷一 第 10b 页 WYG1451-0206b.png
也其为过也孰甚焉夫善善而不能用则子孙黎民不
蒙其泽恶恶而不能去则子孙黎民将受其殃此无他
以其心之未仁也然则能得好恶之正者微仁人吾谁
与归

  宽博浑厚恺切周详有文贞宣公诸名人奏疏气味



卷一 第 11a 页 WYG1451-0206c.png
  生财有大道  一节     邓以赞(墨)

  传者论理财之有要得其要而常裕焉夫财生于勤而
匮于侈也先之以勤而复继之以俭财不有馀裕哉此
所以谓之大道也大传之意曰君子有平天下之责则
财之理也固有所不讳而有公天下之心则财之生也
亦有所不私是故不必于殖货也而所以广其利者自
有公平之大计不必于任术也而所以裕其蓄者自有
节制之宏规财以生而聚患于不众也则以九赋任万
卷一 第 11b 页 WYG1451-0206d.png
民驱游惰而农之而不使之有馀力财以食而耗病于
不寡也则以六计弊群吏简俊乂而官之而不使其有
冗员为之不疾犹弗生也必不违其时导以趋事之敏
而凡司徒之所任者固皆得以力本而自尽者也用之
不舒尤甚于食也必计入而出定其职贡之式而凡司
会之所总者固皆其所因时而制费者也夫有以生之
也而又不冗于食则生之所出者恒足于所食而不穷
有以为之也而又不滥于用则为之所殖者恒足于所
卷一 第 12a 页 WYG1451-0207a.png
用而不匮是始焉经制于上因天下之财与天下理之
而不谓之悖入既也藏富于民举天下之财皆吾之财
而不至于悖出此之谓内本外末而生财之道大矣长
国家者以是而存心虽言多寡有无奚讳哉唯徒知国
之当足而以其私心与民争尺寸之利夫是以所得之
不足以偿所失也

  前辈傅喻二作皆似以恒足为足国以上文有财有
用下文府库财观之或然也程文划分足国足民义
卷一 第 12b 页 WYG1451-0207b.png
理尤备此则浑然两足以包之(原评)

  肖题立格依注作疏气体高闳肌理缜密前代会元
诸墨当以此为正轨





卷一 第 13a 页 WYG1451-0207c.png
  生财有大道  一节     黄洪宪(墨)

  王者足国之道自其所以裕民者得之也夫务本而节
用皆所以为民也以此生财而财不可胜用矣其道不
亦大乎且夫财之为用上关国计而下系民生是故不
可聚也而亦不可不理也惟夫慎德之君子有土有财
固不待生而自裕而足民足国亦必有道而后生天地
之美利为天地开之而己矣国家之大计为国家制之
而已矣其道盖至大也而果安在哉盖天下之财所以
卷一 第 13b 页 WYG1451-0207d.png
生而为之者常在下所以食而用之者常在上下不勤
而上无节财不可使足也是必驱游民以归农而使地
无遗利生之者既众矣且诏禄有常而食其所生者又
若是其寡焉恤农时以简役而使人无遗力为之者既
疾矣且赋式可通而用其所为者又若是其舒焉夫以
众生者而不以众食也则所生者足以待其食而常赋
之输自取足而不竭以疾为者而不以疾用也则所为
者足以供其用而征税之入自常足而有馀道经于下
卷一 第 14a 页 WYG1451-0208a.png
而财之源达焉天地之利无穷而吾之生之者亦无穷
矣虽不必外本以求之而利本以开不有取之而裕如
者乎道经于上而财之用需焉国家之赋有限而吾之
省之者则无限矣虽不必内末以求之而末流以节不
有常取而可继者乎斯则顺民情欲恶之端而上下咸
赖体王道公平之制而乐利无私此天下之计也万世
之计也而其道莫有大焉矣絜矩君子可不知所务哉

  讲首末二句周密老成通篇笔力亦劲
卷一 第 14b 页 WYG1451-0208b.png








卷一 第 15a 页 WYG1451-0208c.png
  孟献子曰  一节      陶望龄(墨)

  利国者不言利徵之训有家者焉盖国家之利在义而
利非利也献子直为有家训哉通于国矣且夫平天下
者不讳言利而顾尝主散不主聚者非以义遗利也亦
察乎义之利耳昔孟献子戒专利而揭官箴故谓畜马
乘之不察鸡豚也伐冰之不畜牛羊也此犹其小者也
乃聚敛之臣操术之巧以成贪其言利者甚悉朘民之
膏以附上在好利者必庸而百乘之家无利于畜此臣
卷一 第 15b 页 WYG1451-0208d.png
也甚且不得与盗臣等何也盖人臣奉公守职即锱铢
不得下侵而欲保世承家则封殖岂为完策又况于人
君家四海以为富者哉故皇皇求利世主以为善计而
国之利不在焉皇皇求义明主所为勤民而国之利实
附焉利端一开则积之者无用而供之者无已此以敛
之怨耳何利乎固不若散财以聚民而自得夫守富之
术也利源既竭则供者难继其求而积者必至于散此
以阶之祸耳何利乎固不若聚民以守财而坐收夫藏
卷一 第 16a 页 WYG1451-0209a.png
富之效也彼所称不察不畜者其此谓哉有国家者绎
献子之说察义利之几无令天下言利之徒有以窥其
隙而中之使谓天子有聚敛臣则平天下易易矣

  献子言与引献子言俱重戒聚敛臣耳文会意合发
打成一片沉浑严𦂳力引千钧若叙过引言另起此
谓局便散矣 要知争关夺隘俱在前半后只收束
完密(原评)

卷一 第 16b 页 WYG1451-0209b.png








卷一 第 17a 页 WYG1451-0209c.png
  小人之使为国家  四句   胡友信

  传者于小人专利之祸而必究其极焉夫专利之小人
无所不至也苟一用之而其祸可胜言哉今夫天下莫
病于小人尤莫病于聚敛之小人有国家者慎勿误用
之耳如使惑于所诱也委之以国焉而出纳之权为其
所统甘于所投也授之以政焉而予夺之柄为其所专
则必剥民之膏以充君之欲而不顾其危之所伏屈物
之力以供上之求而不虑其祸之将生上焉天厌之而
卷一 第 17b 页 WYG1451-0209d.png
薄其阴阳之和山川草木皆足以为吾灾也下焉民厌
之而恣其愁苦之气匹夫匹妇皆足以为吾病也当斯
时也虽有絜矩之君子出焉奋然为国请罪于天一洗
其既秽之政而荐之以馨香有慎德之君子出焉毅然
为君释憾于民尽转其既悴之生而沃之以膏泽天命
则已去矣而顺之者之方殷固不若逆之者之既重也
善人虽有回天之力亦安能施于小人当国之后哉人
心则已离矣而仁之者之方切固不若虐之者之既深
卷一 第 18a 页 WYG1451-0210a.png
也善人虽有多助之报亦安能自效于盗臣专国之馀
哉要之事败于小人则永无复成之理祸起于掊克则
世无回福之机长国家者可不慎所使哉

  精神一气贯注直如铸铁所成笔力之高远出寻常
(原评)

  固是一气铸成仍具浑灏流转之势故局敛而气自
开拓

卷一 第 18b 页 WYG1451-0210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