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1451-0172a.png
  诗云不愆不忘  一节    王锡爵(程)

  即诗人之论治而得保治之道焉夫法者治之具也法
立而能守则于保治之道得矣何过哉且夫治天下以
仁行仁以法法之裕于治也盖自古记之矣假乐之诗
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夫所谓旧章者先王之法也仁
心由此行仁泽由此溥是万世无弊之道也聪明乱之
则有过而愆焉积习隳之则有过而忘焉夫惟善保治
之主为能守法亦惟善守法之主为能无过六官之典
卷六 第 1b 页 WYG1451-0172b.png
即方册而其人存也吾之议法于朝廷者循是而经纶
之则朝廷正矣九牧之政继治世而其道同也吾之布
法于邦国者循是而张弛之则邦国安矣故诗之言不
愆也则守法之一效也何也法立于先王而天理顺焉
人情宜焉其在后世但一润色间而画一之规模自有
四达不悖者何愆之有诗之言不忘也则守法之又一
效也何也法立于先王而大纲举焉万目张焉其在后
世但一饬新间而精详之条理自有咸正无缺者何忘
卷六 第 2a 页 WYG1451-0172c.png
之有信乎心法合而成治作述合而保治自尧舜以来
所以置天下于寡过之域者皆是物也而诗人岂欺我
哉后之有仁心仁闻者可以得师矣

  义综其大典举其要俱从经术得来较张江陵辛未程
文惟古厚之气有所未逮要亦风气使然不可强也



卷六 第 2b 页 WYG1451-0172d.png








卷六 第 3a 页 WYG1451-0173a.png
  孰不为事  一节      归有光

  大贤原事守之要而深探其本焉夫亲亲乃百行之原
而身则万化之所由基也然则亲身非事守之要乎而
其道之大盖可见矣且天下之道求之于散殊则浩博
而难尽会之于本原则要约而可循所谓亲身为事守
之大者果何谓哉盖自天下以分相维而有所谓以卑
承尊之道焉凡崇事于君亲兄长之间而因严以致敬
者夫孰非事之类也而非其本也求其本则惟事亲焉
卷六 第 3b 页 WYG1451-0173b.png
尽之盖爱隆于一本而良心之发自昭恳恻之诚由其
恳恻之不容已者而以时出之则礼扩于因心而随在
著钦承之节情切于天亲而真性之形自极爱慕之至
由其爱慕之不可解者而以义起之则道昭于所值而
无往非敬应之忱以之事君而忠道形也而孝之理形
于君矣以之事长而顺性成也而孝之理移于长矣虽
分因人异不可以强同而运此心以达之则自成联属
之势事亲非事之本乎自天下以道相守而有所谓制
卷六 第 4a 页 WYG1451-0173c.png
节谨度之义焉凡敛约于身心家国之馀而循分以自守
者夫孰非守之类也而亦非其本也求其本则惟守
身焉尽之盖天下之感遇不齐而皆由吾身以立其本
吾惟慎厥身修范围其则而不过则本原自正而仪刑
之道存焉而所以式和民则以务为定保之图者取则
于吾身而不远吾人之伦类不一而皆由我以神其化
吾能克慎明德陈之艺极而无愧则标准既立而轨物
之道在焉而所以锡汝保极以懋建安宁之术者顺成
卷六 第 4b 页 WYG1451-0173d.png
于观感而无难自是而闲有家则敦睦九族而守家之
道因于此矣自是而均邦国则平章百姓而守邦之道
因于此矣虽势因分异不可以强一而由吾身以出之
自有嘿成之感守身非守之本乎夫知事亲为事之本
则事之大者无有过于此者矣知守身为守之本则守
之大者无有过于此者矣君子于事守可不知所先务


  归震川文有二类皆高不可攀一则醇古疏宕运史
卷六 第 5a 页 WYG1451-0174a.png
记欧曾之义法而与题节相会一则朴实发挥明白
纯粹如道家常事人人通晓如此篇及尧舜之道二
句文他家虽穷思毕精不能造也





卷六 第 5b 页 WYG1451-0174b.png








卷六 第 6a 页 WYG1451-0174c.png
  仁之实  一章       瞿景淳

  大贤言道之实而统同于孝弟欲人知所重也甚矣孝
弟尽天下之道也知道之实皆统于此则所以务其实
者恶容已哉孟子虑人之远以为道也故言此以诏之
曰良心每妙于各足而至道不假于旁求人之求道而
不自孝弟始殆未免于徇其华而遗其实也何则立人
之道有仁焉仁固无乎不爱矣然而非实也究其实之
所存则惟在于事亲焉立爱自亲而天下之异文合爱
卷六 第 6b 页 WYG1451-0174d.png
者皆统于斯矣立人之道有义焉义固无乎不敬矣然
而非实也究其实之所存则惟在于从兄矣立敬自兄
而天下之殊事合敬者皆统于斯矣根柢于一心而充
拓于万化此事亲从兄所以为仁义之实也然岂惟是
哉人之所以知此道者有智焉智也者知也而智之实
不必遍物以为知也亦惟知此二者弗去而已矣由良
知以发觉而不失其本物诱有所不能迁也终身有所不
能易也斯则天下之真知而凡所以通天下之故者胥
卷六 第 7a 页 WYG1451-0175a.png
此启之矣所以履此道者有礼焉礼也者履也而礼之
实不必尽饰以为节也亦惟节文斯二者而已矣因良
能以致用而不失夫天然之中联之以情而不渎也秩
之以分而不离也斯则天下之至礼而凡所以嘉天下
之会者胥此推之矣所以乐此道者有乐焉乐也者乐
也而乐之实不必极音以为乐也亦惟乐此二者而已
人诚乐于斯也则天机自动于有感而生意之油然者
殆不可得而已也四体自喻于不言而舞蹈之在我者
卷六 第 7b 页 WYG1451-0175b.png
吾不得而自知也斯则天下之至乐而凡合生气之和
道五常之行者孰非此为之造端也哉此孝弟之所以
为至德要道也人诚求之孝弟则天下之道一以贯之
而无遗矣不然其如本之先拨何哉

  章妥句适无他奇特而题义完足瞿浮山文不使力
不使机充裕优閒亦时文家正派


卷六 第 8a 页 WYG1451-0175c.png
  有故而去  五句      唐顺之

  先王于去国之臣而待之曲尽其礼焉甚矣先王之能
体群臣也虽于去国之臣而亦无所不尽其礼焉则人
臣固宜有以厚报之矣此孟子援古以见今之不然也
想其告宣王之意若谓王知旧君之有服固也而亦知
旧君之所以遇其臣者乎何则人臣义有不合而不容
不去者所以明进退之节而不敢苟也人君听其去而
不必其留者所以成人臣之志而不敢强也则臣之去
卷六 第 8b 页 WYG1451-0175d.png
也固非悻悻然薄其君而君于其臣之去也亦岂能恝
然自处其薄乎于是虑其或不免于致寇也则使人导
之出疆而豫防其患焉庶乎即次之无所虞而怀资之
无所恋也盖礼义以为干橹固君子之所以自卫也而
曲为保护以使之利有攸往者亦君心之不能自己者
耳又虑其无以为之先容也则先之于其所往而称道
其贤焉庶几见用于他国亦犹见用于吾国也盖出疆
必载贽固君子之所以自进也而曲为汲引以使之丧
卷六 第 9a 页 WYG1451-0176a.png
不速贫者亦君心之不能自己者耳至于臣之在国也
有田里以养其廉焉必待其去之三年不反也然后从
而收之苟三年之内而幸其或反也则将以其未收之
田里而与之可也苟三年之外而尚幸其或反也则虽
以其既收之田里而复还之亦可也盖其反与不反虽
人臣之所自为去就而非人君之所能必也但人君之
心则固尝冀其必反耳夫导之出疆则恐其行之弗利
也况有执之而使不得行者乎先于所往则惟恐其国
卷六 第 9b 页 WYG1451-0176b.png
之不用也况有极之而沮其见用者乎三年而后收其
田里则于心犹以为速也况有方其去而遽绝其来者
乎此则虽谓之旧君而其视臣如手足者固自在也安
得而不为之服也哉

  深明古者君臣之义由熟于三经三礼三传而又能
以古文之气格出之故同时作者皆为所屈盖或识
不及远或才不逮意虽苦心营度终不能出时文蹊
径也

卷六 第 10a 页 WYG1451-0176c.png
  武王不泄迩  一节     瞿景淳(墨)

  圣人之心合远近而一于敬也夫圣王以天下为度而
远也近也皆其敬之所及也武王兼之而一无所忽焉
此其有得于心法之精欤孟子叙群圣之统而及于武
王盖曰帝王之统一天下也天下之事皆其事天下之
人皆其人而处之有未当者则以心学之不讲而为势
所移也武王其善治心者乎盖天下之不一者远近之
势也至一者吾心之理也自夫人之有见于远无见于
卷六 第 10b 页 WYG1451-0176d.png
近也则以其势之亲而狎昵之私或生其间矣唯我武
王则虽人之所易泄者莫如迩也而亦不之泄焉敬以
胜怠而不安于燕僻之私义以胜欲而不移于积习之
溺缀衣虎贲皆知恤也而燕朝无惰容刀剑户牖皆箴
铭也而幽独无惰行盖虽耳目之习见而此心之慎以
密者则惟恐细行之不矜以累夫大德者矣又安知其
为迩而泄之耶自夫人之有见于迩无见于远也则以
其势之隔而遗忘之弊或乘其后矣唯我武王则虽人
卷六 第 11a 页 WYG1451-0177a.png
之所易忘者莫如远也而亦不之忘焉道济天下而常
切夫范围之思知周万物而每轸夫曲成之虑建侯树
屏所必饬也而计之为甚详燕翼贻谋所必预也而虑
之为甚远盖虽事机之未形而此心之重以周者则惟
恐先事之不图以贻夫后悔者矣又安知其为远而忘
之耶夫无忽于远易能也近而不忽则非德之盛不能
矣无忘于近可能也远而不忘则非仁之至不能矣此
固武王之圣而亦孰非此心之忧勤者为之哉

卷六 第 11b 页 WYG1451-0177b.png
  于注所云德盛仁至皆傅以经义各有归宿瞿浮山
文高者不过贴切通畅殊不远时文家数当时以并
王唐未可为定论也





卷六 第 12a 页 WYG1451-0177c.png
  天下之言性也  一节    诸 燮

  大贤因言性者止于已然而进之以自然也盖性不可
知而情则其已然者也言性者求之于已然之故已矣
而又孰知故之本于利耶孟子惧用智者之自私而性
之不明于天下也故其言曰人具乎性虽天下之同得
而性原于天实无形而难知因其难知而求之于窈冥
昏默之间则非所以论性矣盖性虽无形而情则易见
天下之言性也因其已然之迹而推其秉彝之初即其
卷六 第 12b 页 WYG1451-0177d.png
发见之端而探其本然之妙则因外可以达内而蕴之
自中者有莫掩之诚由显可以通微而性之难知者无
终晦之理言性而求之于故固可谓得其旨矣然止于
故而不求之于自然之势又论性之常也孰知已然之
本于自然乎盖性原于天下之一而情效天下之动者
也顺其性之所止则善端在我随感而见非有所为而
为之者其势则然也拂其性之本然则爱恶相攻因感
而异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亦其势使然也于此而无以
卷六 第 13a 页 WYG1451-0178a.png
辨之而徒曰吾之所言者是故也是可以尽夫性矣则
凡天下之人无有不善而小人放辟邪侈所以悖之而
凶者不可不谓之故也而谓人之性本如是也可乎以
是言性则人之性愈晦而人之纷争辨论者徒劳而无
益矣是知因故而验性可也而认性于故不可也谓故
本于利可也以故而为利不可也因其本然之势而利
导之则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何性之不明也哉

  孟子指情以證性此故之说也但情也有不好一边
卷六 第 13b 页 WYG1451-0178b.png
须指其一直发出未经矫揉造作者如乍见孺子入
井嘑尔蹴尔不受不屑之类才见得情之正性之真
此利之说也看得四通八达而笔力又足以发之归
唐而外作者亦能自树立非瞿薛二家所能肩随也




卷六 第 14a 页 WYG1451-0178c.png
  匹夫而有天下者  二节   唐顺之

  大贤两推圣人不有天下之故以见天与子也盖圣人
之有天下不独以其德亦以天子之荐与继世之不贤
耳不然其如德何哉此孟子历举群圣之事以證禹之
非德衰也想其告万章之意若谓吾子谓禹为德衰者
盖徒知益之为舜禹而不知启之非朱均也且自古圣
人之不有天下者亦多矣岂独益哉何则匹夫而有天
下者非曰德为圣人而天遂与之也功不得违势而独
卷六 第 14b 页 WYG1451-0178d.png
立名不得背时而独彰必也德如舜矣而又有荐舜如
尧者而后可以帝于虞德如禹矣而又有荐禹如舜者
而后可以王于夏舜不遇尧一耕稼之夫而已矣禹不
遇舜一崇伯之子而已矣是故仲尼虽有舜禹之德而
所遇非尧舜也孰委之以国焉孰授之以政焉盖其德
则是其位则非天亦何从而与之天下哉若夫有德矣
有荐矣而亦不有天下者何也盖匹夫以有天下者与
继世以有天下者其势常相低昂者也继世而有天下
卷六 第 15a 页 WYG1451-0179a.png
者非曰德不如圣人而天遂废之也先王之泽未泯天
心之眷未衰必也大恶如桀而后有南巢之放大恶如
纣而后有牧野之诛禹之天下苟不遇桀未亡也汤之
天下苟不遇纣未亡也故益伊尹周公虽有舜禹之德
有天子之荐而所遇非桀纣也启之贤足以继夏而商
则太甲焉太甲之贤足以继商而周则成王焉盖虽与
子也犹与贤也天亦奚必夺此而与彼哉夫伊尹周公
孔子皆圣人也而不有天下其何疑于益商周皆继世
卷六 第 15b 页 WYG1451-0179b.png
者也其何疑于禹比类观之天意见矣而独谓禹为德
衰哉

  此题仍是一串意不应两对行文开中有阖其妙可
以意求(原评)

  理精法老语皆天出几可与韩氏对禹问相方



卷六 第 16a 页 WYG1451-0179c.png
  天子一位  六节      瞿景淳

  周室班爵禄之制皆以次而降焉者也夫爵禄之班先
王公天下之心而等级之明所以严天下之防也此制
定而周家有道之长其基于此矣孟子告北宫锜盖曰
先王之治天下也有爵以驭其贵有禄以驭其富此固
公天下之大端也所以秩其分而平其施有不可踰焉
者矣试以其略言之天下之所其宗者一天子也天子
之一位其尊尚矣自是则有公有侯有伯有子男而各
卷六 第 16b 页 WYG1451-0179d.png
一其位焉以一人而抚万邦以万邦而戴一人五等之
施于天下者所以大一统而示天下之有王也国中之
所其宗者一君也君之一位其尊至矣自是则有卿有
大夫有上中下士而各一其位焉贵以临贱贱以承贵
六等之施于国中者所以辨上下而示国中之有君也
此其班爵之制也而禄之班则又视其爵矣在天子则
有方千里之国焉在公侯伯子男则有百里七十里五
十里之国焉又有不能五十里之附庸焉是君非独丰
卷六 第 17a 页 WYG1451-0180a.png
也王章也所以固天下之本也臣非独薄也侯度也所
以立天下之准也此其通于天下者也禄之班于王畿
也卿之受地视夫侯矣大夫所受亦不失夫伯之地焉
元士所受亦不失夫子男之地焉是重内臣者所以尊
王室也比外封者所以制禄入也而千里之畿又将以
之其官天子不欲专之以自私矣禄之班于侯服也大
国君卿之禄盖已厚矣次国杀其一而大夫以下不为
之杀焉小国又杀其一而大夫以下不为之杀焉是俭
卷六 第 17b 页 WYG1451-0180b.png
于君卿者义之裁也优于大夫士者仁之施也而百里
七十里五十里之国又将以之待下诸侯亦不敢专之
以自奉矣夫其爵之班也而贵贱之相承有以严天下
之分焉禄之班也而大小之各足有以公天下之利焉
吾是以知周室班爵禄之制法天而不私也

  以义制法文成而法立整练中有苍浑之气稿中所
罕见者

卷六 第 18a 页 WYG1451-0180c.png
  天子一位  六节      王世懋

  大贤举周室之班爵禄合内外而尽其制也夫爵禄通
于内外此圣人之所以尽制也大贤举以为时人告殆
亦王制之遗意欤盖谓爵以驭贵禄以驭富固帝王公
天下之大端而爵有崇卑禄有隆杀又先王所以综理
天下而治之者也周室之班爵禄不有大略之可言乎
以班爵言之君诏爵者也而臣则得君之爵以为爵者
也天子之位其爵尚矣天子而下公侯伯各一位焉子
卷六 第 18b 页 WYG1451-0180d.png
男同一位焉夫固所以大一统而联属乎天下也至其
国中之爵岂独无其等乎一国之共宗者君一位焉自
是而卿而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其名不同而其位亦不同也
一国之经纶又何异于天下之大势耶要之先王非侈
名号而相与为荣也盖王章侯度自有不容混者故错
壤以居而天下无孤立之患分职以治而国中无偏任
之嫌则内外之相维大小之相制而爵于是乎有常矣
以班禄言之君诏禄者也而臣则得君之禄以为禄者
卷六 第 19a 页 WYG1451-0181a.png
也天下之地方千里矣天子而下则有百里七十里五
十里之国焉又有不能五十之附庸焉夫固所以立民极
而共理乎天下者也至于国中之禄岂独无其次乎天子
之卿大夫士比外封焉自是而大国而次国而小国卿
禄渐杀而大夫以下不为之杀也一国之常禄又何异
于天下之定赋耶要之先王非私天下而相与为赐也
盖以爵诏禄自有不容紊者故建邦启土而天下不以
为厚敬事后食而国中不以为薄则隆杀之得宜小大
卷六 第 19b 页 WYG1451-0181b.png
之各足而禄于是乎有定矣夫其爵之班也而天下不敢
日志于尊荣禄之班也而天下不敢日竞于富侈周室
之制此其大略吾子其亦闻乎

  以五节对一节妥贴排奡或合或分或钩连或总断
动中窾要法律之细气息之古与归震川一节文略



卷六 第 20a 页 WYG1451-0181c.png
  天子一位  一节      归有光

  大贤详周室班爵之制内外各有其等也夫爵者先王
所以列贵贱也内外异等而天下之势成矣且夫有天
下者不以自私而选贤与能以与天下共焉兹明王所以
奉若天道者也而制尽于成周矣自其通于天下者言之
盖无所不统谓之天子天子无爵也而爵之所尊也六合之
内无以加矣于是乎天子端冕于内六服承辟于外锡
之命而重藩翰之寄胙之土而同带砺之盟公也侯也
卷六 第 20b 页 WYG1451-0181d.png
伯也各一位也名异而等不同也子也男也同一位也
名异而等不异也合之凡五等矣要之先王非私天下
而相与为赐也顾寰宇之广亿兆之众苟非闻见之所
及则智虑有所不周而天下之情必有壅而不通者矣
故为之众建诸侯而使之错壤以居以大弼成之义而
内外相统远近相维则运臂使指之势以成而五服之
长外薄四海矣然则有天子必有诸侯有诸侯必有公
侯伯子男者势也此先王所以联属天下而尽其大者
卷六 第 21a 页 WYG1451-0182a.png
也自其施于国中者言之盖自天子至于子男皆谓之
君君诏爵者也而爵之所先也域中之大无以加矣于
是乎各君其国则各统其臣论官材而俾之咸熙庶绩
亮天工而俾之弼予一人卿也大夫也各一位也官异
而秩亦异也上士也中士也下士也各一位也士同而品不
同也合之凡六等矣要之先王非侈名号而相与为荣也
顾委寄之重几务之丛苟非耳目之所寄则聪明有所
不及而天下之事必有偏而不举者矣故为之广置官
卷六 第 21b 页 WYG1451-0182b.png
属而使之分职以治以尽协恭之责而上下相承体统
相系则丝联绳牵之势以成而九牧之倡阜成兆民矣
然则有君必有臣有臣必有卿大夫士者亦势也此先
王所以经理一国而尽其细者也是知合六等以治五
等之国合五等以一天下之势周室班爵之制有如此


  其议论则引星辰而上也其气势则决江河而下也
其本根则稽经而诹史也故自有归震川之文制义
卷六 第 22a 页 WYG1451-0182c.png
一术可以百世不湮







卷六 第 22b 页 WYG1451-0182d.png








卷六 第 23a 页 WYG1451-0183a.png
  诗曰天生烝民  一节    陈 栋(墨)

  大贤引诗及圣人说诗之词所以明性善也夫物则同
禀而懿德自好性之发乎情者则然也观此而性善之
义不有足徵乎孟子答公都子之意盖谓以情之善而
徵性之善此非予之私言也诗尝言之而孔子亦尝道
之者也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夫先言降衷之德而发其固有之良继言好德之同以
验其所禀之善非达性命之原者不足以语于斯也孔
卷六 第 23b 页 WYG1451-0183b.png
子读而赞之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夫物之与则虽判
于显微而微乃显之所以立也秉之与好虽分于寂感
而感乃寂之所以形也是以天生蒸民有形而下者以
为之器必有形而上者以为之理凡形器之所运者皆
物也而皆有则焉以为此身之主自有生以来固分定
而不易者也凡纲常之所著者皆物也而皆有则焉以
为日用之常自受衷以来固有恒而可执者也非民之
秉彝而何夫是秉彝也即所谓懿德也惟其善原天下
卷六 第 24a 页 WYG1451-0183c.png
之一是故好同天下之情可爱可求之美不惟知德之
深者而后能好也虽陷溺其心亦必有触之而即动者
焉盖吾之所好即吾之所秉自孚契之若此耳至精至
粹之真不惟全体是德者而后知好也虽牿亡之甚亦
必有油然而莫遏者焉盖则之所具即情之所钟自忻
慕之若此耳向非有是则也则何所秉以为彝而非秉
是彝也又何所为而同好哉此诗人之所以为知道也
是知有物有则即吾所谓性善者也秉彝好德即吾所
卷六 第 24b 页 WYG1451-0183d.png
谓情善者也则夫情之可以徵性不既益明乎而为不
善者果非才之罪矣子尚何惑于三说者哉

  清真流畅堆叠处能运以圆逸而非后此机趣之文
可同日语者学之粹也(原评)




卷六 第 25a 页 WYG1451-0184a.png
  诗曰天生烝民  一节    归有光(墨)

  大贤引诗与圣人之言所以明人性之无不善也夫性
出于天而同具于人者也观诗与孔子之说而性善之
言不益信矣乎孟子告公都子之意至此谓夫性善不
明于天下盖自诸子之论兴而不能折衷于圣人也昔
孔子尝读蒸民之诗而赞之矣诗言天生烝民有物有
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是诗人所以为知道而通于性
命之理者也盖造化流行发育万物者莫非气以为之
卷六 第 25b 页 WYG1451-0184b.png
运而真精妙合所以根柢乎品汇者莫非理以为之主
惟其运乎气也而物之能成焉惟其主乎理也而物之
则具焉肖形宇宙谓之非物之象则不可而有不囿于
象者即此而在其本然之妙若有规矩而不可越是声
色象貌皆道之所丽焉者也禀气阴阳谓之非物之形
则不可而有不滞于形者随寓而存其当然之法若将
范围而不过是动作威仪皆道之所寄焉者也有一物
必有一物之则天下之生久矣天不变而道亦不变盖
卷六 第 26a 页 WYG1451-0184c.png
有不与世而升降者矣有万物必有万物之则生人之
类繁矣同此生则同此理盖有不因时而隆污者矣是
以懿德之好协于同然而好爵之縻通于斯世仁统天
下之善义公天下之利天下均以为仁义而孜孜焉乐
之不厌以为其出于性耳不然一人好之而千万人能
保其皆好之乎礼嘉天下之会知别天下之宜天下皆
以为礼知而忻忻焉爱之无穷以为其性之所同耳不
然则好于一人而能保其达于天下乎可见天下之情
卷六 第 26b 页 WYG1451-0184d.png
一也而同出于性天下之性一也而同出于天性善之
说折衷于孔子而诸子纷纷之论不待辨而明矣

  举孔子以折服诸子不是单引诗词故归重孔子赞
与诗同词故但直出诗词而重发下文此先辈相题
最精处文之浑雄雅健在稿中亦为上乘(原评)



卷六 第 27a 页 WYG1451-0185a.png
  牛山之木尝美矣  二节   唐顺之

  大贤举山木例人心而著其失养之害焉夫有材者山
之性有才者人之情顾所养何如耳然则人之良心与
山木而俱毙也哀哉孟子之意若曰天下之事贵乎防
患于未然尤贵乎补弊于已然始之也无所防终之也
无所补而可以无弊者无有也吾尝揆之物理验之人
情而得之矣今夫山草木之所聚也而其所以观美于
人者恃有此也乃若牛山则有不然者矣斧斤者往焉
卷六 第 27b 页 WYG1451-0185b.png
既不能保其美于始牛羊者往焉又不能养其美于终
此其郊于大国而求牧与刍之所便故也是故昔之美
者此山也今之濯濯者亦此山也无怪乎人之以未尝
有材者视之也殊不知山之性能生之而不能全之雨
露之所润者无几而人力之为害者已至虽曰地道有
敏树之机而所存不能补其所亡不至于濯濯不已也
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心仁义之所管也人之所以异
于禽兽者恃有此也凡今之人则有不然者矣其始也
卷六 第 28a 页 WYG1451-0185c.png
物交之攻取而所谓良心者则寡之又寡以至于无其
继也肆情于旦昼则所谓夜气者将梏之又梏以至于
不能胜此则放其心而不知求有其端而不知充故也
是故初之具此仁义者固若人也今之不远于禽兽者
亦若人也无怪乎人以未尝有才者目之也殊不知人
之情可以放之而亦可以求之人心之惟危者愈危而
道心之惟微者愈微虽曰吾心有不死之妙而夜之不
足以胜昼不至于禽兽不已也吾亦且奈之何哉欲免
卷六 第 28b 页 WYG1451-0185d.png
禽兽之归者可以省矣立志如为山循序如登高而由
小以高大可也不然则茅塞其心荒芜其学其不为槁
木也者几希矣

  依题立格裁对处融鍊自然有行云流水之趣乃知
板活不在制局第于笔下分生死耳



卷六 第 29a 页 WYG1451-0186a.png
  物交物  二句       唐 龙

  惟欲与形交斯形为外诱矣夫易溺者欲易感者形物
我相交而弗为其所诱者几希孟子明小体之不可从
也及此盖谓有小体焉不可从也有小人焉不可为也
彼耳不能思惟以听为职而知觉弗具是亦囿于形而
已矣耳非一物乎凡物之有声者从夫耳焉目不能思
惟以视为职而神明弗通是亦囿于形而已矣目非一
物乎凡物之有形者从夫目焉声无迹以虚入者也而
卷六 第 29b 页 WYG1451-0186b.png
耳之虚有以受天下之声故五声并取剧然而交之有
不强自合者矣色有象以明见者也而目之明有以受
天下之色故五色并著杂然而交之有不期自集者矣
夫物交物如此引而去之抑何难哉盖期于声者天下
之耳皆相似也故声一交而耳即随内若有将外若有
迎矣期于色者天下之目皆相似也故色一交而目即
随前若有挽后若有推矣逐物之迹穷于俱化之境吾
见志气移于物昏然而罔念也从欲之形流于忘返之
卷六 第 30a 页 WYG1451-0186c.png
域吾见聪明昏于欲冥然而莫知也是则交之于前实开
引之之端引之于后实固交之之迹君子于此当慎所
择矣

  前刷交字后写引字皆由轻而重由浅而深入理周
密立言次第



卷六 第 30b 页 WYG1451-0186d.png








卷六 第 31a 页 WYG1451-0187a.png
  尧舜之道  二句      归有光

  圣人之道不越乎庸行之常也夫庸行之常性之所能
也循性以行而圣之所以为圣者在是矣而岂可求之
高远乎孟子所以起曹交之懦也意谓天下之望圣人
也太高而居圣人于绝德而不知其道之易也是故尧
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语其
神圣文武之盛钦明浚哲之懿而其道之广博包涵悠
远纤悉而无所不尽也语其光被充格之极至诚感应
卷六 第 31b 页 WYG1451-0187b.png
之妙而其道之丕冒洋溢渐积流行而无所不际也宜
其望而畏之矣殊不知天下一性而已而帝降之衷出
于付授之公而众人无所不与性一孝弟而已而知能
之良与于夫妇之愚而圣人于我无加洒扫应对积实
于庭除而充之可以达天德宫庭隐约之际而道之简
易明白不可离也雍睦恺悌敷和于闺闼而出之可以
极神化行止疾徐之间而道之切近精实不可远也行
吾孝而孝焉孝之尽而为圣人焉率吾性之仁而已耳
卷六 第 32a 页 WYG1451-0187c.png
仁吾之所同具也孝吾之所同得也仁具而真爱形孝
立而天性遂凡天下之有亲者胥能之矣尧舜盖尽天
下为子之职者也行吾弟而弟焉弟之尽而为圣人焉
率吾性之义而已耳义吾之所同具也弟吾之所同得
也义藏而至敬显弟立而天机达凡天下之有兄者胥
能之矣尧舜盖尽天下为弟之职者也先王有至德要
道而流行于百姓之日用圣人非绝世离群而徐行乃
举足之可能求道于尧而尧不可为求尧于孝弟而尧
卷六 第 32b 页 WYG1451-0187d.png
不远矣求道于舜而舜不可几求舜于孝弟而舜迩矣
然则曹交之徒猥以形气自限者真暴弃之流也耶

  尧舜之道与孝弟交关处探源倾液而出之朴实醇
厚光辉日新




卷六 第 33a 页 WYG1451-0188a.png
  宋牼将之楚  一章     归有光

  大贤闻时人有以利说君者因遏其欲而扩之以理也
夫拔本塞源圣贤教世之心也观其于时人问答之间
可槩见矣昔宋牼将为适楚之行孟子遇于石丘之地
邂逅之际见此大贤可谓遭逢之幸矣孟子未知其所往
故问其所之而欲得其说也牼则曰吾闻秦楚交恶兵
民重遭其困吾将入楚则说楚入秦则说秦庶几失此
在于得彼二王期于一遇也兵民于此获休息乎牼之
卷六 第 33b 页 WYG1451-0188b.png
志如此孟子欲攻其所蔽故不求其详愿知其指也牼
则曰吾谓秦楚搆祸彼此兼失其利秦固为失楚亦未
为得使知不利之为非将谓利之是从也吾言舍是无
馀策矣牼之号如此孟子于是揭诸古圣贤之道人心
天理之不可泯灭者告之曰天下纷纷于争而先生从
而欲息其争志则大也人心滔滔于利而先生从而和
之以利号则不可且义利之辨严矣先生以利说乎二
王上悦而下从之由是国之有臣家之有子弟争以利
卷六 第 34a 页 WYG1451-0188c.png
心事其君亲天理亡而人欲肆不夺不厌其亡也忽焉
天下自此多事矣先生以仁义说乎二王则上倡而下
从之由是臣之于君子弟之于父兄莫不以仁义激于
中人欲泯而天理明不后不遗其兴也勃焉天下自此
太平矣先生何必以大志而用乎小舍仁义而求之于
利哉是则误其说则其害甚大扩以理则其效甚速解
纷息争莫有要于此者先生行矣其以吾言告诸秦楚
吾将拭目而望太平之有日也

卷六 第 34b 页 WYG1451-0188d.png
  此自来选家所推为至极之作其清醇淡宕之致自
不可及但必以此为稿中最上文字则尚未见作者
深处也





卷六 第 35a 页 WYG1451-0189a.png
  无曲防  三句       茅 坤

  恤邻而尊王五霸同盟之辞也夫邻封者兄弟之国而
王朝者爵赏所出也曰恤之曰尊之其斯五霸之善乎
昔孟子述其同盟之辞而终之以此若曰自周室既衰
诸侯放恣不复知有修睦之典与共主之义也久矣凡
我同盟其可不亟反之乎今夫天灾流行旱乾水溢国
之常也而况在邻服则利不相先害不相后所谓唇齿
之国其情尤当体者故为之浚其畎浍时其潴泻斯则
卷六 第 35b 页 WYG1451-0189b.png
犹有古者与国之意存焉无徒以四境为悦旱则为之
闭其泉若以自溉也而不与人同其利也水则为之障
其川若以自固也而不与人同其害也如此者谓之曰
曲防曲防者吾同盟勿与也岁时荐饥有无懋迁国之
制也而况在邻服则以我之赢济彼之缩所谓赈吊之
邦其义尤当急者故为之持其委积达其道路斯则犹
有古者恤灾之意存焉无徒以一国为利或以告饥则
为之厉禁于川梁而不为通也或以请输则为之设讥
卷六 第 36a 页 WYG1451-0189c.png
于关市而不与易也如此者谓之曰遏籴遏籴者吾同
盟勿与也以至建邦锡姓兴废继绝天子所以一四海
而非诸侯之所得耑也自命卿以上犹必请之而况分
茅胙土之大乎故卿大夫之功所当赏公族之世所当
续必请之天子斯则犹有古者一统之义存焉无曰东
迁以后政不在王室也非一日矣土地吾有也吾所剖
符而食之也天子不得而知也人民吾有也吾可分籍
而授之也天子不得而知也如此者谓之封而不告封
卷六 第 36b 页 WYG1451-0189d.png
而不告吾同盟勿与也吁夫如是一则恤邻而诸侯之
在当时犹不至于相夷矣一则尊君而王室之在当时
犹不至于尽废矣岂非彼善于此乎若夫今之诸侯如
之何其可几也

  典硕中具疏宕之致故尔超然越俗



卷六 第 37a 页 WYG1451-0190a.png
  所以动心忍性  二句    钱有威

  大贤原天困圣贤之意无非成其大受之器而已甚矣
困之进人也动心忍性而不能者曾益焉大受有不可
胜哉孟子之意以为富贵福泽所以厚夫人也天欲降
大任于是人固将以厚之也而必先之以困者果何以
哉殆有深意存焉耳彼圣贤之生仁义礼智根于心
者也若无待于动之而后有者然道心惟微苟晏安之
习胜则警觉之意荒虽圣贤亦不能必其无也天之困
卷六 第 37b 页 WYG1451-0190b.png
之正欲其穷则反本而良心发于历试之馀劳则思善
而天理存于忧勤之后惕然萌动殆有若或启之者焉
圣贤之心气禀食色不谓性者也若无待于忍之而后
节者但人心惟危苟顺适之事多则纵恣之意起虽圣
贤亦不能必其无也天之困之正欲其求焉不得而撙
节以成寡欲之功欲焉不遂而澹泊以为养心之助截
然限制殆有若或遏之者焉夫义理之心良能之所由
出也不有以动之则天机日浅将并其所能者而失之
卷六 第 38a 页 WYG1451-0190c.png
矣况有所益乎今则义理昭著而疑惧可消自觉猷为
之易达气质之性良能之所由蔽也不有以忍之则嗜
欲日深将并其已能者而汩之矣况于未能乎今则气
质清明而艰难备悉不觉智勇之日生向固有所能有
所不能也至是而无所不能凡其上之而为圣次之而
为贤皆其砥砺之深而养之裕如者也此非天之摧抑
而何以有是哉向固有能胜有不能胜也至此而无不
能胜凡大之而为君次之而为相皆其阅历之久而处
卷六 第 38b 页 WYG1451-0190d.png
之裕如者也非天之激发而何以有是哉即此而观可
见困穷拂郁天固未尝薄于人也人亦何为不力而自
处其薄耶

  义理精醇词语刻露讲增益不能即从动忍勘出尤
见相题真切惟后半精力少懈



卷六 第 39a 页 WYG1451-0191a.png
  有安社稷臣者  一节    归有光

  大臣之心一于为国而已矣夫大臣以其身为国家安
危者也则其致忠于国者可以见其心矣其视夫溺于
富贵者何如哉且夫富贵为豢养之地荣禄启倖进之
媒人臣之任职者或不能以忠贞自见矣而世乃有所
谓安社稷臣者何如哉盖惟皇建辟而立之天子非以
为君也以为社稷之守也惟辟奉天而置之丞弼非以
为臣也以为社稷之辅也人臣之寄在于社稷而已顾
卷六 第 39b 页 WYG1451-0191b.png
縻恋于好爵则移其心于徇利婴情于名位则移其心
于慕君而社稷之存亡奚计哉惟夫有大臣者敦笃棐
之忠凡所以夙夜匪懈者不惟其已之心而以君之心
为心充靖恭之节凡所以旦夕承弼者不惟其君之心
而以天下之心为心谟谋于密勿者必其为宗社生灵
长久之计入以告于尔后苟无与于社稷者不言也经
营于廊庙者必其为国家根本无穷之虑出以施于天
下苟无与于社稷者不为也其忧深而其虑长前有以
卷六 第 40a 页 WYG1451-0191c.png
监于先王而后有以垂诸万世而相与维持之者不敢
有苟且之意盖有所谓国存与存国亡与亡者矣其志
远而其守固上不夺于权力下不顾于私家而所以自
树立者不敢有委随之心盖有所谓招之不来麾之不
去者矣故天下无事则为之培养元气调理太和而不
遑启处以置国家于磐石之固天下有变则为之消弭
祸乱攘除灾害而不动声色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不
以其身也以社稷也其心之切切也犹夫怀禄者之情
卷六 第 40b 页 WYG1451-0191d.png
也得之而以为喜失之而以为忧矣不以其君也以社
稷也其心之眷眷也犹夫慕君者之衷也不安则以为
忧安之则以为悦矣吁此大臣之心也

  从悦字生意易见巧隽此文止将社稷臣志事规模
切实发挥不呫呫于悦字而精神自然刻露与所谓
大臣篇同一写照而气象又别○观杜诗可知其志
节慷慨观震川文可知其心术端悫故曰即末以操
其本可八九得也

卷六 第 41a 页 WYG1451-0192a.png
  子莫执中  一节      唐顺之

  时人欲矫异端之偏而不知其自陷于偏也盖不偏之
谓中而用中者权也子莫欲矫杨墨之偏而不知权焉
则亦一偏而已矣此孟子斥其弊以立吾道之准也且
夫吾道理一而分殊而为我之与兼爱固皆去道甚远
者也吾道以一而贯万而执其为我与执其兼爱者固
皆执一而不通者也于是有子莫者知夫杨墨之弊而
参之于杨墨之间以求执乎其中焉盖曰其孑孑然以
卷六 第 41b 页 WYG1451-0192b.png
绝物如杨子者吾不忍为也但不至于兼爱而已矣其
煦煦然以徇物如墨子者吾不暇为也但不至于为我
而已矣自其不为为我也疑于逃杨而归仁自其不为
兼爱也疑于逃墨而归义子莫之于道似为近也然不
知随时从道之谓权以权应物之谓中而杨墨之间非
所以求中也徒知夫绝物之不可而不知称物以平施
则为我固不为也而吾道之独善其身者彼亦以为近
于为我而莫之敢为矣徒知夫徇物之不可而不能因
卷六 第 42a 页 WYG1451-0192c.png
物以付物则兼爱固不为也而吾道之兼善天下者彼
亦以为近于兼爱而莫之肯为矣虽曰将以逃杨也然
杨子有见于我无见于人而子莫有见于固无见于通
要之均为一曲之学而已知周万变者果如是乎虽曰
将以逃墨也然墨子有见于人无见于我而子莫有见
于迹无见于化要之均为一隅之蔽而已泛应不穷者
果如是乎夫为我一也兼爱一也故杨墨之为执一易
知也中非一也中而无权则中亦一也故子莫之为执
卷六 第 42b 页 WYG1451-0192d.png
一难知也非孟子辞而辟之则人鲜不以子莫为能通
乎道者矣

  止将题所应有义意一一搜抉而出之未尝务为高
奇而人自不能比并古文老境也




卷六 第 43a 页 WYG1451-0193a.png
  君子之于物也  一节    归有光

  君子所以施仁于天下者惟其序而已矣夫仁所以济
天下而不以其序则有所不达也序行而仁之体为无
病矣且夫君子之于天下凡所与者孰不思一视而同
仁顾其分之所在势有所不能合而天之所秩人有所
不能淆于是乎分殊之说起而善推之道行焉是故其
于物也言有爱而已加于爱而谓之仁者君子勿之行
也非固狭之以示不广也使于物而仁之则于其所当
卷六 第 43b 页 WYG1451-0193b.png
仁者又将何以待之耶贵贱不明而人与物之道混吾
之仁将有所穷也故君子不敢紊也其于民也言有仁
而已加于仁而谓之亲者君子勿之予也非固小之以
示私也使于民而亲之则于其所当亲者又将何以处
之耶厚薄无等而民与亲之道混吾之仁又将有所穷
也故君子不敢易也要之随物付物屈伸俯仰观乎彼
之所当得者以顺其天以事处事而错综斟酌即乎吾
之所当施者以循其势亲不以施于民而有亲焉仁不
卷六 第 44a 页 WYG1451-0193c.png
以施于物而有民焉物无所与亲与仁而有爱焉推理
以存义始于家邦而终于四海以其亲事亲而以其亲
之馀为天下之民恩之不可解者天之合也化之不可
已者人之合也辨亲与仁而疏戚之道著矣别生而分
类始于匹夫匹妇而洎于一草一木以其仁为民而以
其仁之馀为天下之物可以尽如吾之意者类之同也
不能尽如吾之意者类之殊也辨仁与爱而贵贱之义
昭矣吁此君子之道所以仁义相济本末兼举无尚同
卷六 第 44b 页 WYG1451-0193d.png
兼爱之失倒行逆施之弊而卒不废于天下也

  上截于分划处见轻重权衡下截于联递处见施行
次第各还分际确实圆融 文之疏达者不能遒厚
矜重者不能优閒惟作者兼而有之




卷六 第 45a 页 WYG1451-0194a.png
  尽信书  一章       唐顺之

  大贤言书不可以尽信而质以周书之诬也盖书不可
以尽信而周书之可疑者乃其證也君子观于书也容
可以无见哉孟子因世之泥书而害理者故其好古之
下有感而为之言曰书所以录当世之迹而垂后世之
规固不可以不信者但传疑本史氏之体容非综核之
真爱憎出一时之情或有揄扬之过盖学者诵其言而
断之以理无病于书也苟不度其是非而尽信之则不
卷六 第 45b 页 WYG1451-0194b.png
道之心滋于见闻之误而私意之惑起于影响之凭以
古人垂世之迹而反为误世之文则又不若无书之为
愈矣他固未暇辨也武成之书所以纪武王之事者宜
若皆实录矣吾观其始终颠末之详而稽其会文切理
之要其可取者仅二三策而已焉他固未足信也是何
也盖仁者好生之德足以得民神武之威至于不杀无
敌于天下者乃其理之常也今武王至仁也纣至不仁
也以至仁伐至不仁而犹曰血之流杵则圣人之取天
卷六 第 46a 页 WYG1451-0194c.png
下必假于杀戮之功而仁人之于天下不见乎无敌之
验矣吾固以知书之不足尽信也学者能因言而会之
以心考迹而断之以理则天下之书皆吾益矣不然宁
不反为书之所误也哉

  题本前断后案文亦前整后疏笔力圆劲神似欧苏
论辨


卷六 第 46b 页 WYG1451-0194d.png








卷六 第 47a 页 WYG1451-0195a.png
  口之于味也  一章     瞿景淳

  大贤于性命而伸抑之所以严理欲之防也甚矣欲不
可纵而理则当自尽也欲以命胜理以性胜而君子自
修之道毕矣孟子盖惧人之不知也故曰性之在人也
所当尽而有不必徇者性之欲也命之在人也所当安
而有不必拘者命之理也此理欲消长之机而辨之必
早辨者也是故自人之形生神发而欲于是乎出焉口
善味而目则欲色也耳善声而鼻则欲臭也四肢之于
卷六 第 47b 页 WYG1451-0195b.png
安佚亦有惟意所便者矣此则与形俱赋而绝之不能
使之无不可谓非性也然有命焉贫贱者此命也固不
可违也富贵者此命也亦不可越也大欲所存而命实
行乎其间若有为之节制者矣君子于此思养心之要
而自甘于澹泊励克己之勇而无即乎慆淫亦惟听之
于命耳而敢诿之于性哉何也人心易危也而又诿之
性焉则将无所不至矣是故君子贵顺命也自人之有
物有则而理于是乎出焉仁存于父子而义则所以正
卷六 第 48a 页 WYG1451-0195c.png
君臣也礼存乎宾主而智则所以辨贤否也圣人之于
天道亦有独契其全者矣此其分量不齐而强之不能
使之一不可谓非命也然有性焉清且厚者此性也固
未始有加也浊且薄者此性也亦未始有损也生禀万
殊而性实存乎其中固有为之各足者矣君子于此务
致曲之学而因以会其全致反身之诚而因以践其实
亦惟必之于性耳而敢诿之于命哉何也道心易微也
而复诿之命焉则将无所不已矣是故君子贵尽性也
卷六 第 48b 页 WYG1451-0195d.png
吁人之所必求者而故抑之人之所不求者而故伸之
孟子此言其诸正人心之大纲与

  和平朗畅不溢不亏文章有到恰好地位者此类是





卷六 第 49a 页 WYG1451-0196a.png
  逃墨必归于杨  一章    胡 定

  异端之渐归于正也当待之以恕而已甚者失之也盖
恕则人乐为善而求人而至于叛者患生于已甚也君
子之遇异端之归也固不可以不重与杨墨之祸天下
也始于斯人之不慎而成于吾儒之不恕孟子忧之也
盖曰凡人之有所不幸也皆可待之以自新而其忍自
绝其身者常始于有以激之也杨墨之不吾信此岂尽
斯人之罪哉而或者吾儒亦与有责焉故也夫二者非
卷六 第 49b 页 WYG1451-0196b.png
中道固皆不可以久而人情虽甚溺亦必有时而悟故
各有所蔽则必期于无弊是故厌外者思实而恶简者
求中其势然也但以有所溺未可责其遽复是故墨不
继而后杨杨不足而后儒其渐然也此其失之于始而
犹救之于终盖有以识乎斯道之美而于吾人固已无
恶矣是当即其新不究其旧惟惧其不得为善之利而
于斯人亦又何求哉今之君子则不然盖尝恶其异已
也而辨之矣辨之诚是也然皆不能忘其既往之愆而
卷六 第 50a 页 WYG1451-0196c.png
厚以为罪何其示人不广也有可以入于吾儒之机而
又弃不取亦不成人之美矣是追放豚者之智也彼其
入于笠也以无至于放焉而不反亦已幸矣至又从而
招之而待之以无所容不已过乎则其旷逸之素必不
乐就于绳检而情不自胜犹将务适其外志矣绳之太
急虽放豚有所不堪而拒而不释将使杨墨孰从而入
哉夫既已禁其去矣而顾又绝其归其责之亦已详而
待之亦已不恕矣亦何怪乎二氏之忿戾而不可解攻
卷六 第 50b 页 WYG1451-0196d.png
之而愈坚也吁为异说者固有罪矣而致激成之祸者
亦不得谓之无过吾诚杨墨之恶而忍为是哉

  以比偶为单行以古体为今制唯嘉靖时有之实制
义之极盛也此文浑浩中又极细入生动故为绝唱
(原评)

  程子谓当时新法亦是吾辈激成之文本此立论穷
极追放豚之流弊与注意不相背而相足也至章法
之入古则原批尽之

卷六 第 51a 页 WYG1451-0197a.png
  可以言而不言  二句    唐顺之

  大贤于人之默非其时者而推其情欲其充义之尽也
盖心无所为则当言而必无不言者矣若彼及时而故
默焉者岂非匿已以探人乎哉孟子言人必悉此而去
之然后为能充无穿窬之心也意岂不谓隐微虽人所
易忽而脩辞固所以立诚是不可以不察也然岂特不
可以言而言者为以言餂人者哉乃若拟议既足于已
于时不可以不言而理义或疑于心于事不容以不言
卷六 第 51b 页 WYG1451-0197b.png
当此而言谓之含章时发发皆顺理也谓之时然后言
言皆由衷也顾乃深潜以匿其志而中心之藏若弗能
发其端时之可言弗暇计焉隐默以缄其机而心术之
蕴惟恐或泄其秘事之当言弗暇恤焉若此者非拟之
而后言以求免夫口过也非缜密而不出以求至于无
咎也养辨于默固将以售奸于人焉耳盖人之两相与
而意之未相入也必资于言以示之情而达其机顾其
机之所发不先于我则先于彼未有能相持而两无所
卷六 第 52a 页 WYG1451-0197c.png
示者也今也我之不言固若示之以无意矣其或彼有
疑焉而滞于吾之未有所决也彼有见焉而激于吾之
未有所叩也滞于吾之未有所决则彼将不能自释而
急于自发其所疑而吾固可以逆知其情之所在矣激
于吾之未有所叩则彼将不能自忍而急于自售其所
见而吾固可以预知其情之所在矣是吾之所以秘其
情于不可窥者乃其所以深泄乎人之情也吾之所以
伏其机于不可测者乃其所以深发乎人之机也向使
卷六 第 52b 页 WYG1451-0197d.png
可以言而遂言之彼将因吾言而不为之言其情固有
所隐而不尽露者矣即因吾言而亦为之言而吾又方
混于两言淆乱之中则又何以深察乎彼之隐也哉士
可以言而不言其用心盖如此谓其为穿窬之类也亦
宜矣

  此荆川居吏部时笔纵横奇宕大类韩非子(原评)
抉摘餂者隐曲纤毫无遁指事类情尽其变态而止
管荀推究事理之文亦如是但气象较宽平耳

卷六 第 53a 页 WYG1451-0198a.png
  恶佞恐其乱义也  二句   胡 定

  圣人两恶乎言之乱正者所以严天下之辨也甚矣信
义自有真也自佞与利口出而信义失其真矣圣人得
不恶之以严其辨与孟子原夫子恶乡愿之意而述其
言也以为天下有真是则不疑于非天下有真非则不
疑于是惟似是而非者出焉始足以眩乎天下矣吾
宁不重恶于斯乎今夫君子所以制天下之事者以其
有本然之义而已义固不可一日乱焉者也使为佞者
卷六 第 53b 页 WYG1451-0198b.png
而不足以乱义则无恶于佞矣然而君子必恶夫佞者
何哉盖其恃才以有言而所言者似有得于物理之宜
舞智以立论而所论者似有合乎人心之正义之所以
为是者本自若也彼则曲为之说使其出于非焉而天
下遂不知夫真是之所在也义之所以为非者本自若
也彼则旁为之证将以成其是焉而天下遂不知真非
之所在也方其佞之未著则天下犹知有义而自斯人
之售其佞焉人将以非义为义而义始乱矣吾惧夫义
卷六 第 54a 页 WYG1451-0198c.png
之终息于天下也宁不于佞而恶之哉君子所以通天
下之志者以其有本然之信而已信亦不可一日乱焉
者也使为利口而不足以乱信则无恶于利口矣而君
子必恶夫利口者何哉盖其言之伪而辨也有若由衷
以达于外辞之巧而文也有若修辞以达其诚其与人
者本无是实心也而甘悦之辞若可以久要而不忘者
天下将信其心而莫之疑也其应物者本无是实事也
而谆切之语若可敦行而不怠者天下将信其事而不
卷六 第 54b 页 WYG1451-0198d.png
之察也方其利口之未施则天下犹知有信而自斯人
之逞其利口焉人将以非信为信而信始乱矣吾惧夫
信之终亡于天下也宁不于利口而恶之哉是则恶佞
之乱义也然后天下知佞之非义而本然之义明矣恶
利口之乱信也然后天下知利口之非信而本然之信
明矣圣人为斯道之防也其无所不至也

  义是义信是信佞是佞利口是利口一字不可移易
题难在分别四项如此画然可据非先辈不能(原评)
卷六 第 55a 页 WYG1451-0199a.png








卷六 第 55b 页 WYG1451-0199b.png









卷六 第 56a 页 WYG1451-020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隆万四书文总目

  卷一

  大学

  卷二

  论语上

  卷三

  论语下

卷六 第 56b 页 WYG1451-0200b.png
  卷四

  中庸

  卷五

  孟子上

  卷六

  孟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