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451-0084c.png
  子禽问于子贡  一章    归有光

  圣人所以闻政者不可以迹观而可以意会也夫圣人
之闻政者德而已子贡能会之以意而子禽以迹观之
者欤且夫世降而德轻德轻而势重于是乎士无感人
之实而上之人始得以制其予夺之柄故天下见士之
求君而不见君之求士此时也而非所以论圣人也子
禽曰圣人不能无求也国政之是非因革在人者也夫
子何以知之天下岂有不求而自获不与而自至者乎
卷二 第 1b 页 WYG1451-0084d.png
夫子犹夫人者其求之乎与之乎子贡曰圣人无所求
也夫子之温良恭俭让在我者也夫子以此得之天下
固有不言而喻不知其然而然者乎夫子之求异乎人
之求也孰求之乎孰与之乎子禽以常人之见求夫子
之心其致之有由而其得之有待也子贡以观感之深
发自得之见其温良可亲而其恭俭让不可舍也盖在
人者重则吾方奔走之不暇在我者重则物皆囿于其
中故天机之动虽王公之势亦恍然而自失而神化之
卷二 第 2a 页 WYG1451-0085a.png
妙如元气之鼓万物而不知者惟子贡为得之也与

  格局老创细按问答虚神仍分寸不失骨脉澄清精
气入而粗秽除乃古文老境非治科举文者所能窥
寻姑存一二使好古者研悦焉




卷二 第 2b 页 WYG1451-0085b.png








卷二 第 3a 页 WYG1451-0085c.png
  礼之用  一节       归有光

  贤者论礼顺人情而道之所以无敝也夫先王之礼所
以嘉天下之会者也使有所拂于情其何以能达之而
无敝也哉且夫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焉或者
见其品节防范之严而因以重疑畏之心而不知夫礼
之和而通于情也盖天下之人莫不有情惟其无以自
达于是有礼焉以导之则其所以周旋裼袭而为是隆
杀之等者非吾之所不乐也中有所欲而假物以自将
卷二 第 3b 页 WYG1451-0085d.png
则缘饰之用斯著凡以达吾之情而巳矣其所以升降
俯仰而为是繁缛之制者非吾之所本无也仁有所体
而因事以生敬则文明之贲斯章要亦情之所乐而巳
矣然则礼之为物虽恭俭庄敬似有以严天下之分而
欣喜欢爱实不拂乎人心之天先王精微制作之原端
有在于是而世无容议焉者也使礼而不和则先王不
制之矣使先王不和而制礼则天下将尤之矣惟其制
法兴王出于一时之拟议而和以悦心不至乎驱迫天
卷二 第 4a 页 WYG1451-0086a.png
下以合吾之矩矱则虽欲瑕疵圣人之礼而轻訾之而
有所不敢建中立极出于一代之损益而和以洽爱不
至乎强率天下以入吾之范围则虽欲决裂圣人之礼
而背去之而有所不忍故自后王君公以至于舆皂之
贱莫不安之而不可厌非有爱于吾之礼也爱吾之和
也天下不能不和而不能外先王之礼也明矣自朝会
丧纪以至于揖让之微莫不油然而不可巳非以其为
先王之礼也以为吾之情也天下不能无情而不能废
卷二 第 4b 页 WYG1451-0086b.png
先王之礼也审矣吁此礼和之可贵而先王之道至于
今不废也彼欲离和以言礼者多见其失于礼而背于
情矣

  古厚之气直接先秦初汉前人以粗枝大叶槩之最
善名状(原评)



卷二 第 5a 页 WYG1451-0086c.png
  诗三百  一节       归有光

  圣人约诗之为教不外乎使心得其正而巳夫诗所以
感人而入于正也正之言虽约而诗之为教无有出于
此者矣且夫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此观书者之恒病也
以其一定之言而驱率之汗漫无所归极之地而垂教
者之深意于是而晦矣是故采诗以垂训包括旁罗期
无遗也而贯通伦类必有所以为诗之旨涉猎旁博宜
不废也而纲维蕴奥必有所以为说诗之本吾尝反覆
卷二 第 5b 页 WYG1451-0086d.png
于三百篇之中而得其一言之要鲁颂所谓思无邪是
也盖天命之真人心之本全具于中而不失是性情之
所以正也而形生之类气禀之偏必待涵濡长育而全
是诗之所以为教也彼其所以发于咨嗟咏叹之馀者
比物连类其旨不可一而槩之也然而观者得于哦吟
上下之际所以会其意而一之者要以触发其本真而
使之约于中耳其所以自然于音响节族而不能巳者
宣志达情其意不可泥而拘之也然而观者得于咏歌
卷二 第 6a 页 WYG1451-0087a.png
慨叹之间所以迎其意而通之者要以和平其心意而
俾之离于僻耳诗之有善非徒诗之善也是劝之而归
于无邪也诗之有恶非徒诗之恶也是惩之而归于无
邪也以吾之天而触彼之天则事前而机动不独盛世
遗音可以宣化而治乱贤否所感之不同而其归同矣
以彼之天而契我之天则世隔而心通不独朝庙歌声
可以平心而贤人君子悯时病俗之所为而其致一矣
是知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情之理也惟思无
卷二 第 6b 页 WYG1451-0087b.png
邪而后性情得其正故曰诗以道性情夫子所以示天
下学诗之准噫其尽之矣

  咀味圣人立言之意渺众虑而为言淳古淡泊风格
最高 化治先辈对比多辞异而意同乃风气初开
文律未细虽归震川犹或不免如礼之用篇精深古
健而亦蹈此病故俱辨而录之


卷二 第 7a 页 WYG1451-0087c.png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一章  归有光

  圣人所以至于道者亦惟渐以至之也夫道无终穷虽
圣人亦有待于学也学之则不容无渐矣此其理之固
然而岂圣人过为卑论以就天下也哉自夫天下待圣
人过高以为有绝德于天下而不知夫圣人之所为孜
孜而不巳者固吾人之事也何则人之心与理一也人
之为学求至于心与理一也然学之不可以骤而化之
不可以助长也久矣故自十五之时始有志于圣贤之
卷二 第 7b 页 WYG1451-0087d.png
道而从事于钻研之功尝以为志之勿立则无以负荷
乎天之所与者将不免于小人之归是以始之以立志
而是非之介取舍之极盖有所定而不能移也迨于三
十之年始有得于矜持之力而取验于德性之定尝以
为守之勿固则无以凝聚乎性之所钟者将不免于君
子之弃是以继之以定守而纷华之变盛丽之陈盖有
所持而不可挠也自十五而三十积以十五年之功而
意味固巳不同矣然犹不敢自怠而至于四十也则随
卷二 第 8a 页 WYG1451-0088a.png
事见理而研旨趣于万殊参酌于无端无纪之中而有
得于灿然之妙物之所以各足其天者吾固巳见之明
而知万殊之各正视向之立者不免犹胶于固也又至
于五十也则以理视物而探渊源于一本究极于大本
大原之中而有得于浑然之妙天之所以流通于物者
吾固已见之一而知帝则之必察视向之不惑者不免
犹在于物也自三十而四十而五十体验于十年之间
而意味又各不同矣然犹人也非天也君子之学求至
卷二 第 8b 页 WYG1451-0088b.png
于天而可巳乎故六十以达耳顺之机也理妙于中而
有以通乎外之所感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感之者以天
也听之者以天也顺于耳而耳不得而与焉七十以妙
从心之用也理运于外而有以出于中之所豫化而裁
之存乎变从之者以天也不踰之者以天也从于心而
心不得而知焉夫以六十七十之所自得者如此夫岂
以年弥高而德弥劭哉亦以道久而后熟故日有所不
同耳是知志者志此理也立者立此理也不惑而知之
卷二 第 9a 页 WYG1451-0088c.png
者亦此理也至于耳顺从心而理与心一焉君子之学
求至于是而巳也

  以古文为时文自唐荆川始而归震川又恢之以闳
肆如此等文实能以韩欧之气达程朱之理而吻合
于当年之语意纵横排荡任其自然后有作者不可
及也巳


卷二 第 9b 页 WYG1451-0088d.png








卷二 第 10a 页 WYG1451-0089a.png
  吾与回言终日  一节    唐顺之

  大贤之不敏于论道者乃其敏于体道者也盖心悟者
不必问而愚者不能问也此颜子之如愚所以为不愚
也哉夫子称颜子之意如此盖以道必待言而后传亦
心待问而后告是故吾之于回也至教所示固尝竭两
端而无遗微言所及亦每迄终日而不倦精粗所陈能
无一言之有待于疑者乎回也默然听之未尝一有所
疑焉其无所疑意者愚而不能疑也始终悉备能无一
卷二 第 10b 页 WYG1451-0089b.png
言之有待于问者乎回也默然受之未尝一有所问焉
其无所问意者愚而不能问也回其如愚者乎愚则宜
其不足以发矣及其既退而省其私也但见其本之以
无所不悦之心而体之以服膺弗失之力藏修游息于
吾道也殆庶几焉盖吾终日之所言者即其终日之所
从事者乎动静语默于吾道也殆庶几焉盖其不违于
群居者即其不违于燕居者乎不迷于所往者则必能
先明于其心愚者疑且不能又何望其心解而力行之
卷二 第 11a 页 WYG1451-0089c.png
若此也不习而无不利者则必能不疑其所行愚者问
且不能又何望其心会而身体之若此也回其不愚也
哉是则夫子之与回终日言也固所以寓无言之深意
而回之如愚也固所以善用其聪明睿智者也孔颜授
受之机其神矣乎

  如脱于圣人之口若不经意而出之而实理虚神焕
发刻露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也

卷二 第 11b 页 WYG1451-0089d.png








卷二 第 12a 页 WYG1451-0090a.png
  多闻阙疑  二段      归有光

  君子之学能善其言行而自修之道备矣夫言行君子
所以居身者也善学者无尤悔之愆则身修而无所事
于外矣此夫子所以救子张之失也且夫学术不明而
眩骛于外感者得失之故挠之也君子亦惟尽其在我
而已矣是故世之人纵口以为言则浮诞之习胜而言
始病君子之学惟其不能无言也广听以为聪而事物
之故触于吾之真者莫不取以为吾言之资尤必加之
卷二 第 12b 页 WYG1451-0090b.png
以精义之学而阙其所不知焉则凡其所阙之馀莫非
其所知而可以言者也然君子非以可言之为贵而以
可言而不易言之为难理明义精之馀惕焉尚口之为
戒固有心可得而知而口不可得而言者而不敢以易
而出之也如是则吾之言莫非天下之理而天下之理
莫非天下之心仁义之人其言蔼如多闻而天下不以
为陋阙疑而天下不以为诬慎言而天下不以为诞以
为当于心而巳矣君子之修其言者固如此世之人肆
卷二 第 13a 页 WYG1451-0090c.png
意以为行则苟且之患生而行始病君子之学惟其不
能无行也兼照以为明而纷纭之变接于吾之目者莫
不取以为吾行之资尤必加之以研审之虑而阙其所
未安焉则凡其所阙之馀莫非其所安而可以行者也
然君子非可行之为贵而以可行而不遽行之为难熟
思审处之际惟患躬行之未得固有心知其是而身犹
恐蹈其非者而不敢苟焉以应之也如是则吾之行莫
非天下之理而天下之理莫非吾之心内省不疚无恶
卷二 第 13b 页 WYG1451-0090d.png
于志多见而自信其非隘阙殆而自信其非罔慎行而
自信其非妄以为当于吾之心而巳矣君子之修其行
者又如此是知君子不能取必于人而取必于已不能
取必于天而取必于人言行之修无心于得禄而得禄
之道则然耳子张何为而役于外也哉

  显白透亮而灏气顿折使人忘题绪之堆垛


卷二 第 14a 页 WYG1451-0091a.png
  夏礼吾能言之  四句    归有光

  圣人叹二代之礼有可言而其言不可考也盖夏商二
代皆有治天下之礼而为其后者不足以存之宁不有
以发圣人之感慨乎且夫礼自圣人而制不自圣人而
止也作者之意未必不欲传示于无穷而述者之情亦
未尝不欲仰稽乎千古然世远言湮有不得而见其全
者则亦不能无慨于斯矣今夫继虞而有天下者夏也
以有夏之圣人治有夏之天下其天经地义之所在固
卷二 第 14b 页 WYG1451-0091b.png
不能有加于往古而所以相其时宜适其世变以使当
世之民安之必有断然自为一代之礼者而谓之夏礼
也自夏至今王者二易姓矣而犹有杞为之后焉则凡
欲以观夏之礼者宜皆于杞乎求之而今观于杞何足
以徵夏之礼哉虽其所尚在忠所建在寅与夫则壤成
赋之类至今读夏书者犹可以想见乎当时然特其大
略之所在所谓存什一于千百者而欲得其全而见之
则求之于杞而吾无望也巳然则夏之礼自是其将遂
卷二 第 15a 页 WYG1451-0091c.png
湮灭而无传矣乎继夏而有天下者殷也以成汤之圣
人抚九有之殷众其大经大法之所存固不能有改于
前代而所以变而通之神而化之以使天下之治常新
亦必有断然自为一代之礼者而谓之殷礼也自殷以
来又有圣人者承其后矣而宋则为其世守之国焉则
凡欲以观殷之礼者宜皆于宋乎求之而今观于宋何
足以徵殷之礼哉虽其所尚以质所建以丑与夫建中
锡极之类至今读殷之书者犹可以追想其时事然特
卷二 第 15b 页 WYG1451-0091d.png
其流风之所存所谓得其偏而遗其全者而欲其详焉
而深考之则求之于宋而吾无望也巳然则殷之礼自
是其将遂散轶而莫收矣乎嗟夫夏商之圣人其始之
所以为礼者其用心于天下后世亦何以异于文武周
公也而今之所存若此亦可慨矣不知好古之君子其
亦将以吾意为然否耶

  古厚清浑之气盘旋屈曲于行楮间归震川他文皆
然而此篇尤得欧阳氏之宕逸

卷二 第 16a 页 WYG1451-0092a.png
  周监于二代  一节     孙 升(程)

  王制稽古而大备圣人之所不能违也夫稽古而损益
之王制之所为备也圣人之从之也有以哉想其意若
曰圣人之治天下也不可变者道也而不相沿者制也
夏之尚忠商之尚质皆卓然为一代之宪矣至于我周
文武具明圣之德周公当制作之权是故监于有夏监
于有商本经纶之迹以尽折衷之详而立当代之良法损
其太过补其不及因风气之开以继先王之志而集典
卷二 第 16b 页 WYG1451-0092b.png
礼之大成愿而悫者有文以济之品式章程至详至备
达天下于昭明之观也朴而略者有文以饰之道德风
俗大顺大同协天下于亨嘉之会也郁郁乎何其盛哉
丘也生值其时会逄其盛固不能舍周以他从矣念典
刑之不远是则是效循循然纳于轨物之中幸谟烈之
犹存是训是行亹亹然式于范围之内虑自外于大一
统之治法而出入起居将由之以终身也虽曰夏商之
礼能言吾岂弃此以趋彼乎求无悖于大圣人之作为
卷二 第 17a 页 WYG1451-0092c.png
而动容周旋皆资之以寡过也即使杞宋之后足徵吾
岂袭旧以拂经乎夫赞其文盛者所以表制作之隆决
其从周者所以明宪章之志是可以见夫子之得统于
文武周公而文在兹矣

  夫子得位有作从二代之礼固不能多于从周然宪
章文武则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莫非躬行之事从周
固不待于得位也文特尽其表里(原评)

  清规雅度可为后学楷模及观归作则崇闳深远
卷二 第 17b 页 WYG1451-0092d.png
成一家之法度邈乎其不可攀矣







卷二 第 18a 页 WYG1451-0093a.png
  周监于二代  一节     归有光

  圣人叹时制之善而因以致其不倍之意也夫法非圣
人之所能为也因时而巳孰谓有周一代制作之盛而
圣人敢有僣越于其间哉昔者圣人不先天以开人每
因时而立政方其时之未至也前世圣人不能以预拟
其后而待其变于未然及其时之既至也后世圣人不
敢以苟徇乎前而安其法于不变是故禹之造夏以忠
也方其法之始行天下以为宜于忠也及其弊而之野
卷二 第 18b 页 WYG1451-0093b.png
则忠之道有所不可行而徒为有夏之故迹矣汤之造
殷以质也方其法之始行天下以为宜于质也及其弊
而之鬼则质之道有所不可行而徒为有商之故迹矣
迨夫文武造周而承二代之馀虽其忠质之穷交有所
弊而天下之变固巳略备于前世也于是深明往古之
得失政惟由旧而斟酌以化裁之监于夏而不纯用乎
夏洞悉天下之利病制以宜人而变通以神明之监于
商而不纯用乎商则周之政非夏之忠商之质而文武
卷二 第 19a 页 WYG1451-0093c.png
周公之文也吾见圣人心思智虑之所及尽伦尽制有
以利用于生民而上自朝廷宗庙以逮于闺门闾里之
间品式具备昭然礼乐之化天地运而四时行矣帝王
经纶参赞之极功大经大法有以范围于斯世而大自
祭祀会同以至于揖让俯仰之际缘饰委佩灿然文明
之治日星明而江河流矣然则吾生于今日而仰一王
之盛固乐与斯世斯民共归于维皇之极而曷敢自用
自专以妄起不靖之谋哉夫子之从周者如此盖亦伤
卷二 第 19b 页 WYG1451-0093d.png
周之末文胜之弊而思文武周公之旧也与

  以古文间架笔段驭题题之层次即文之波澜文之
精蕴皆题之气象





卷二 第 20a 页 WYG1451-0094a.png
  子入大庙  一节       归有光

  圣人深得乎礼之意因人言而有以发之也夫敬者礼
之意而或者不知则礼亦几乎息矣此圣人之所惧也
不然而岂急于自暴其知礼也哉且夫诸侯得祭其始
封之君而鲁之有太庙则周公其人也时方卜祭而严
祼献之仪夫子筮仕而在骏奔之列斯时也宗彝罍爵
于是乎陈而声名著焉文物昭焉周公之德不衰也降
登俯仰于斯焉在而献享致焉孝慈服焉周礼之在
卷二 第 20b 页 WYG1451-0094b.png
可观也以夫子之无不知也固宜若素讲而熟识之者
以夫子之每事问也则又若创见而骤闻之者于是不
知礼之说或者有以议其后矣殊不知天下有不知而
问者与知而不问者此可概以答问之常而亦有问生
于知不知而无所问者此宜得之答问之外诚以备多
士而与济济之中有司之所存不可不恪也恃其博洽
之素而曰予既巳知之矣虽其考索之精不爽于毫发
而非礼之意也登清庙而观雍雍之美国家之上仪不可
卷二 第 21a 页 WYG1451-0094c.png
不敬也逞其威仪之习而曰如斯而巳矣虽其礼度之
闲不失乎尺寸而亦徒礼之文也盖惟圣人者恭敬之
心肃于中无所不知而有所不敢著悫之道存乎内不
待于问而不能己于问故闻之而曰是礼也天礼者非
自外至者也心怵而奉之以礼而可以交于神明矣惜
乎天下之议礼者如或者之意而不达乎圣人之心聚
讼之纷纷亘千古而不决也

  神气浑脱化尽题中畦界而清淡数言旨趣该透
卷二 第 21b 页 WYG1451-0094d.png
其于题解昭然如发蒙矣







卷二 第 22a 页 WYG1451-0095a.png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归有光

  时人以天意而知圣人之不终穷所以慰门人也盖天
生圣人为万民也圣人而必得位于天下亦其理有固
然者时人而能言此可谓深知夫子者矣想其得见夫
子而退以语门人之意谓夫世以天道之难测而疑圣
人之遇不可必此特天之未定者也孰知天之有终不
能舍夫子乎夫使世不遭大乱而始终往复之数未极
则时不在夫子焉吾固不能必夫子之得位也使天不
卷二 第 22b 页 WYG1451-0095b.png
生圣人之德而拨乱反正之具不全则道不在夫子焉
吾又不能必夫子之得位也兹者以夫子之德而又值
今之时天于下民之孔艰坐视其陷溺而莫为之所固
未必若是其恝然也畀圣人以厚德而终始于穷阨而
无所用又未必若是其无意也推天之所以厚民必将
以君师世道之责委之夫子以副其降鉴下民之心推
天所以厚夫子之意必将使夫子任夫君师世道之责
以当聪明时乂之寄吾见明王作而天下宗予后知者
卷二 第 23a 页 WYG1451-0095c.png
吾知之焉后觉者吾觉之焉振一世之聋聩而皇极锡
极之道不徒慨想乎东周之盛矣圣人出而万物咸睹
道之而斯行焉动之而斯和焉开一时之颛蒙而礼乐
教化之实不徒私淑于洙泗之间矣所不可齐者治乱
之迹而所可知者天理之循环使天下之治果不容挽
则生民之乱将何所穷耶由其乱之极则天之用夫子
者必有在也所不可必者遇合之数而所可知者大德
之受命使夫子之道果不行则天之生圣人者果何所
卷二 第 23b 页 WYG1451-0095d.png
为耶由其德之盛而夫子之简于天者将有在也然则
二三子之患于丧者非独不知天亦不知夫子矣观于
此而封人之贤可知矣非夫子不足以感封人非封人
不足以知夫子惜乎天意不可必而封人之言卒不验
也虽然人也非天也封人之所知者天而巳矣

  每股接头转摺处纯是古文行局空漾浑雅繁委周
匝无一不古亦惟深于古文者知之(原评)

  两意贯注到底而苍莽回薄不见其运掉排荡之迹
卷二 第 24a 页 WYG1451-0096a.png
是大家朴直气象 逐层以天下与夫子夹说疑于
连上文矣惟处处以天为主故纳上句于本题之中而
不连上也





卷二 第 24b 页 WYG1451-0096b.png








卷二 第 25a 页 WYG1451-0096c.png
  夫子之道  二句      王 樵

  大贤于圣道借其可名者以明其不可名之妙焉盖一
以贯之圣人之忠恕也特不待于推耳知其无二理则
知其无馀法矣曾子深有悟而难于言也故其告门人
若曰二三子有疑于夫子之道乎吾以为圣人之道尽
之于圣人之心圣人之心具之于吾人之心自其尽巳
谓之忠而心之在吾人惟圣人为能无不尽也有夫子
之忠焉而恕由是出自其推巳谓之恕而心之在人人
卷二 第 25b 页 WYG1451-0096d.png
惟圣人为能无不通也有夫子之恕焉而忠由是行举
天下同此实理而人以伪妄参之故不能因物而顺应
心苟无妄则随吾身之所接而加以吾所固有之心夫
安施而不得其当乎举天下同此实心而人以物我间
之故不能体物而无我此心若尽则听凡物之自来而
处以物所自有之理夫安往而不得其所乎老者安少
者怀皆此忠之所及皆此心之全体为之也天地变化
草木蕃皆此恕之流行皆一心之妙用所贯也忠譬则
卷二 第 26a 页 WYG1451-0097a.png
流而不息也恕譬则万物散殊也一以贯之子诚未喻
也亦未闻于忠恕乎即其可名者而其难名者尽之于
是矣岂有馀法哉

  集注夫子之一理浑然而泛应曲当譬则天地之至
诚无息而万物各得其所也至诚无息贴忠字万物
各得其所贴恕字此正如中庸章句云大本者所性
之全体惟圣人之德极诚无妄其于所性之全体无
一毫人欲之伪以杂之而天下之道千变万化皆由
卷二 第 26b 页 WYG1451-0097b.png
此出所谓立之也无一毫人欲之伪是忠万化皆由此
出是恕所谓忠恕乃程子之所谓动以天者故曰借
曰借则非正言学者之忠恕矣使圣人分上无忠恕
亦借不得(自记)

  忠恕三层自是训诂语非制义体也运训诂之理于
语气中指示朗然而浑无圭角苦心独造之文


卷二 第 27a 页 WYG1451-0097c.png
  君子喻于义  一节     唐顺之

  圣人论君子小人之所喻以示辨志之学也盖义利不
容并立而其几则微矣是君子小人之异其所喻而学
者所以必辨其志也欤且天下之事无常形而吾人之
心有定向凡其无所为而为之者皆义也凡其有所为
而为之者皆利也君子何以独喻于义也盖君子之志
未尝不公诸天下也志未尝不公诸天下则其所见无
非义者节之不可以夺也身之不可以辱也一介之不
卷二 第 27b 页 WYG1451-0097d.png
可以取而与也知其如是之为义而巳矣虽或有所进
焉而蹈自好者之所深避有所受焉而冒自洁者之所
不屑此其迹若疑于利者然在君子则亦但知如是之
为义而巳矣何者彼一无所利之也是君子舍义则无
所喻矣小人何以独喻于利也盖小人之志未有不私
诸其身者也志未有不私诸其身则其所见无非利者
机械之欲其巧以捷也窥伺之欲其专以密也寻尺之
欲其揣以审也知其如是之为利而己矣虽或有所勉
卷二 第 28a 页 WYG1451-0098a.png
而遁焉以自好有所矫而让焉以自洁此其迹若疑于
义者然在小人则亦但知如是之为利而巳矣何者彼
固有所利之也是小人舍利则无所喻矣夫徇义而至
于喻则利之所不能入也徇利而至于喻则义之所不
能入也是以学者贵辨之于早乎

  落落数语而于义利之分界与君子小人心术之动
精神之运巳辨其所从生而推之至于其所终极矣

  就语孟中取义而经史事迹无不浑括此由笔力

卷二 第 28b 页 WYG1451-0098b.png
  高洁运用生新后人动阑入四书字面作文殊乏精
采所谓上下床之隔也






卷二 第 29a 页 WYG1451-0098c.png
  德不孤必有邻        诸 燮

  圣人于有德者而必其有亲所以进人于德也夫人莫
不有是好德之心则其所以类应于德者势也曾谓有
德者而孤立乎哉夫子以是为立德者劝意谓夫人之
情莫不信同而疑异喜合而恶离夫惟感之以自私之
心而后夫人之心疑感之以拂天下之行而后夫人之
心沮于是畏而莫之合以至于穷焉而无所与者是果
德之罪哉夫德也者原于天而具于人非有我之所得
卷二 第 29b 页 WYG1451-0098d.png
私足于此而通于彼为人情之所甚便吾德之不修吾
无以孚于人吾惧焉而巳矣吾德之既修固未有感之
而不应者而何病于孤耶盖德则公公则有以通天下
之志而无所疑德则爱爱则有以足其甚便之欲而无
所拂是虽无意于人之我同也心同则相求自将信其
道而愿为之徒虽未尝强人以必从也类同则相济自
将乐其便而安为之与莫非吾人也则莫非吾徒也莫
非吾德也则莫非吾与也苟以其私也而恶吾之修是
卷二 第 30a 页 WYG1451-0099a.png
固异于德者也而何病于君子之同哉以其忌也而畏
吾之修是自离于德者也而何病于君子之合哉必也
天下无君子而后吾之德始孤必也天下皆小人而后
相率以自外于吾德今天下之不皆君子固也亦未必
皆小人则吾德之有邻而吾道之不至于终穷也固可
信其必然矣

  两义到底挥洒如志又时作参差使人迷眩(原评)

  运古文气脉于排比中屈盘劲肆辞与意适此等文
卷二 第 30b 页 WYG1451-0099b.png
若得数十篇便可肩随唐归惜乎其不多见耳







卷二 第 31a 页 WYG1451-0099c.png
  三仕为令尹  六句     唐顺之

  大夫之心裕而公忠于谋者也夫裕则齐得失公则平
物我而子文可以为忠矣仁则吾不知也子张之意若
曰今夫天下之人谋其身也过周而谋其国也过略夫
惟其过周也则少不如意者未尝不为之戚焉夫惟其
过略也则苟无预于巳者未尝屑为之谋焉此无怪乎
倖进之多而善治之寡也子文曾有是乎方其三仕为
令尹继而三巳之也吾知满其欲得之志不能不喜于
卷二 第 31b 页 WYG1451-0099d.png
利见之初而拂其患失之心不能不愠于播弃之后况
夫勉于其暂不能勉于其久者人之情也矫于其顺而
不能安于其逆者理之常也子文则谓穷达命而巳矣
贵贱时而巳矣运之所隆则其仕我者其道亨也不色
喜也势之所去则其巳我者其道穷也不色愠也安其
常而不摇于身外之感顺其适而不迁于事变之交其
在已也犹其在夫仕也其在三也犹其在夫初也吾于
是而知其心之裕矣及其将去而新令尹以代也吾知
卷二 第 32a 页 WYG1451-0100a.png
忌心生于新故之变则必幸其败事以形吾之善愠心
起于去位之日则必不谋其政而任其人之为况夫功
成者退则旧政虽善未必其我德也责有所归则新政
虽不善亦未必其我咎也子文则知有国而巳矣知有
君而巳矣惧其未识乎治体也而孰所当因孰所当革
尽其说而道之焉惧其未识乎民宜也而孰为便民孰
为不便于民举其国而听之焉大其心而不计其形迹
之嫌忘其私而求善夫身后之治使其政之行于我者
卷二 第 32b 页 WYG1451-0100b.png
犹其得行于彼也而政之行于彼者犹其得行于我也
吾于是而知其心之公矣吁子文其春秋之良哉

  就人臣立论身国对勘反正相形子文全身巳现却
仍是子张发问口吻于题位分寸不溢 归唐皆以
古文为时文唐则指事类情曲折尽意使人望而心
开归则精理内蕴大气包举使人入其中而茫然盖
由一深透于史事一兼达于经义也

卷二 第 33a 页 WYG1451-0100c.png
  鲁一变至于道        薛应旂

  圣人言鲁至道之易欲其知所变也夫道先王之所以
为国者也鲁如一变斯至之矣而可以不变乎哉夫子
之意曰齐鲁之为国也其俗不同而其变而之道也其
势亦异齐一变固仅至于鲁矣以鲁言之其又何如哉
粤自我鲁开国之初当伯禽受封之日文武之谟烈尚
在周公之训诰方新惟时秉礼立教而凡所以行之于
上者莫非道也迨隐桓以来渐以替矣然于礼教则犹
卷二 第 33b 页 WYG1451-0100d.png
知所重也惇信明义而凡所以达之于下者莫非道也
迨成襄以降寖以微矣然于信义则犹知所崇也苟为
之鲁者因先王之所遗而思其垂创之心将见不必纷
更之扰也偏者补之敝者救之而一振举之下百度为
之自贞因今日之所乘而兴其绍述之念将见不俟改
革之繁也废者修之坠者举之而一转移之间众正为
之毕举言乎礼教不特重之而巳秉之立之而昭布于
上下者洋洋乎一如其旧言乎信义不特崇之而巳
卷二 第 34a 页 WYG1451-0101a.png
惇之明之而显设于民物者骎骎乎尽复其初禄之去
公室者自是可复而爵赏一出于上今日之鲁殆周公
之鲁而非隐桓以来之鲁矣政之逮大夫者自是可还
而政柄不移于下今日之鲁殆伯禽之鲁而非成襄以
降之鲁矣谓之曰至道信乎其为有道之国而望于
天下也不徒然矣奈之何其不变也哉

  溯其肇端及其流弊举变之作用指至之条理兼酌
时势以明措注可谓约而能该矣
卷二 第 34b 页 WYG1451-0101b.png








卷二 第 35a 页 WYG1451-0101c.png
  夫子为卫君乎  一章    许孚远

  圣人之不为卫君于其尚论古人而可知也盖古今是
非可以例见也夫子深与夷齐之让国而肯为卫君乎
昔者卫灵之薨卫人奉辄而拒蒯瞆而托嫡孙当立之
说以辞于诸侯人伦之薄恶莫有甚于此者也是时夫
子适在卫而冉有子贡之徒从焉想正名之论夫子尚
无因而发而处卫之意诸贤亦莫测其微故冉有疑之
而问于子贡曰夫子为卫君乎求非以私心窥圣人也正
卷二 第 35b 页 WYG1451-0101d.png
欲以国之大故而取裁于圣人也子贡应之曰诺吾将问
之赐非智不足以知圣人也不敢以无徵之言而遽释
乎同列也然时事犹难于显言而比类或可以相发古
有夷齐固知其为逊国人也倘非中道能无不槩于圣
心者乎而不知其清风高节师表百世贤人之名夫子
不得而泯之矣兄弟逊国夫子称之为贤人似也倘存
矫激其中岂能无怨悔乎而不知其求仁得仁甘心穷
饿无怨之志夫子尤深谅之矣由是言之夷齐之逊国
卷二 第 36a 页 WYG1451-0102a.png
也以求仁也其无怨也以得乎仁也假令夷也违父命而
齐也悖天伦虽窃国为诸侯不可一日安于臣民之上夫
惟伯遂其为子而叔遂其为弟故弃国如敝蹝可以浩
然存于天地之间然则仁不仁之间乃古人之所以审
处而父子兄弟之际正仁不仁之所存也以今观于卫
辄之事仁耶非耶其于夷齐贤不肖何如也故子贡出
而语冉有曰夫子不为也然后诸贤之疑释而国之是
非定矣

卷二 第 36b 页 WYG1451-0102b.png
  题中曲折纤悉不遗极安閒极静细后来名作俱不
能及






卷二 第 37a 页 WYG1451-0102c.png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  一章 邹守益

  圣人有见圣之思而终不得于有恒也夫由圣人而思
及于有恒夫子之心亦切矣而有恒者犹不得而见焉
圣人亦且奈之何哉夫子之意以为世变之趋而下也
可慨哉至于世变之愈下而吾人之所思亦因之矣何
则由圣人而下则有君子善人而有恒又其次也由有
恒而进则为善人君子而圣人又其至也始吾于天下
也岂不愿见圣人哉顾圣人不可得而见而得见君子
卷二 第 37b 页 WYG1451-0102d.png
则犹圣人之徒也斯亦可矣又岂不愿见善人哉顾善
人不可得而见而得见有恒则犹善人之徒也斯亦可
矣盖以厚望之心求天下则虽善人君子犹不足以满
吾希圣之念而以难得之心求天下则虽有恒亦足以
系吾入圣之思也然而今之人亡矣虚矣约矣其为人
何如也且亡以为有焉虚以为盈约以为泰焉其于恒
何如也有恒者且不可得而见而况于善人乎况于君
子乎又况于圣人乎已矣乎吾终不得而见之矣夫

卷二 第 38a 页 WYG1451-0103a.png
  此等文如有道之士百体顺正发气满容不可以形
似也其措意遣言亦天然合度少有所损则已亏少
有所益则已赘





卷二 第 38b 页 WYG1451-0103b.png








卷二 第 39a 页 WYG1451-0103c.png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归有光

  古之圣人得贤臣以弘化者也夫圣王未尝不待贤臣
以成其功业也有虞君臣之际所以成其无为之化而
后之言治者可以稽矣且夫天之生斯民也必有聪明
睿智之人以时乂万邦而统治于上以为之君其有是
君也亦必有笃棐励翼之人以承辟厥德而分治于下
以为之臣有民无君则智力雄长固无以胥匡以生而
有君无臣则元首丛脞其不能以一人典天下之职明
卷二 第 39b 页 WYG1451-0103d.png
矣是故人知有虞致治之隆超轶于三王之上而不知
当时人才之盛而特有赖于五人之功盖贤俊汇生天
所以开一代文明之治而惟帝时举则圣人所以为天
下得人者也故夫洪水未平方轸下民之咨使四岳之
举皆圮族之徒则舜亦无所为力者而九载弗成之际
适有文明之禹以干其蛊所以排怀襄之患而底地平
天成之功者得禹以为之者也烝民未粒方轸阻饥之
忧使九官之中皆象恭之流则舜亦无所可恃者而
卷二 第 40a 页 WYG1451-0104a.png
五榖不登之馀适有思文之稷以奏之食所以尽有相
之道而启陈常时夏之功者得稷以为之者也民食而
不知教圣人又以为天下之忧时则有契以为之司徒
所以迪兹彝教而在宽之敷天下皆知锡汝保极而乐
于为善民教而不知刑圣人又以为天下之防时则有
皋陶以明刑所以明于五刑而协中之化天下皆能不
犯于有司而惮于为恶至于万物异类而一原尽人之
性而不能尽物之性亦圣人之所病者当夫于变时雍
卷二 第 40b 页 WYG1451-0104b.png
之日又得伯益以掌虞衡山泽之政则不徒为民除害
而所以若予上下草木鸟兽者终有赖焉是知舜之有
五人也天下皆见五人也天下皆见五人之为而不知
舜之为及天下之治也天下皆以为舜之功而不知其
为五人之功天道运而四时成君臣合而治化隆观于
此不独见有虞人才之盛又可以见圣人恭已无为之
治矣

  实排五比雄气包孕具海涵地负之概在归震川文
卷二 第 41a 页 WYG1451-0104c.png
中为近时之作然制艺到此已是极好顺时文字矣







卷二 第 41b 页 WYG1451-0104d.png








卷二 第 42a 页 WYG1451-0105a.png
  颜渊喟然叹曰  一章    唐顺之

  大贤叹圣道之妙教虽可因而化则未及也夫体道以
化为极也颜子虽得于教而终无以化焉圣道之妙一
至此哉颜子盖已得圣人之蕴而有感于斯道之神遂
喟然叹曰甚哉夫子之不可及也盖夫子之道吾以为
求之而可得也然而峻极充周有不穷之蕴纯全完固
极浑厚之体得非仰之弥高而钻之弥坚耶吾以为见
之而可象也然而周流无滞极变动之神两在不测妙
卷二 第 42b 页 WYG1451-0105b.png
无方之化得非瞻之在前而忽然在后耶圣道之妙如此
不有夫子之教则亦终焉尔矣幸而夫子教思无穷而
诲人有序始之以博文所以大其畜也而知必欲其致
焉终之以约礼所以一其归也而行必欲其力焉是何
其循循善诱耶故未闻夫子之教也欲求之而不可得
也既闻夫子之教也欲不求亦不可得也故好之而必
力之力之而必致之而博文约礼之功无所不用其极
而吾才为之竭尽矣由是不可形者形其形不可象者
卷二 第 43a 页 WYG1451-0105c.png
象其象而高坚前后之妙有以灼见其精而天机为之
卓立矣斯时也吾岂不欲与道为一哉然神不可致思
而至之也无所容其功化不可助长而存之也无所施
其力一间未达之机亦将奈之何哉是则方其未得也
夫子之教可以使之求也及其既得也虽夫子之教亦
不得而与其能也圣道之妙有如是哉

  随题体贴处处得喟然之神行文极平淡自然中变
幻无端不可方物 其嘘吸神理处王守溪亦能之
卷二 第 43b 页 WYG1451-0105d.png
而开阖顿宕夷犹自得则犹未辟此境也







卷二 第 44a 页 WYG1451-0106a.png
  宾退  一节        金九皋

  圣人之相君送宾也而因以纾其敬焉夫主之敬宾礼
也而既退则敬可纾矣圣人必以不顾而告君其终事
之不苟也有如此哉且夫诸侯之朝于诸侯也宾之入
则主君迎之成礼而后退焉宾之出则主君送之再拜
而后别焉此固宾主相见之礼而其迎其送摈皆从之
者也吾夫子于宾之既退也而必复命于君曰宾不顾
矣者何哉纾君敬也盖方宾之入门而君之迎之也则
卷二 第 44b 页 WYG1451-0106b.png
相揖之间正君敬方形之始而匪纾匪傲亦摈之所以
相君行礼而必欲其接之以让者也方摈之在庙而君
之享之也则百拜之礼正君敬方殷之时而斋庄整齐
又摈之所以教君成礼而不欲其继之以倦者也若夫
宾既退矣敬亦可以纾矣但其恭肃之心犹不忘于设
拜之馀而宾与主之相向则宾之顾之犹得而见也斯
须之敬犹将致于揖别之顷而视与手而俱下则宾之
不顾君不得而见也是故于斯时也必以不顾复命者
卷二 第 45a 页 WYG1451-0106c.png
庶君之致敬于其始者将少逞于其终而恭不可过于
是乎知所杀焉是非使其君之遂肆也视夫入门之时
则有间耳因宾至而起敬者亦因宾退而少纾而礼不
可多于是乎知所节焉是非欲其君之遂怠也视夫在
庙之时则有间耳

  形容浅近语细刻大雅是乡党记叙题法


卷二 第 45b 页 WYG1451-0106d.png








卷二 第 46a 页 WYG1451-0107a.png
  入公门  一章       唐顺之

  圣人之趋朝也渐近于君而敬有加渐远于君而敬无
已盖朝廷之礼以敬为主也况圣人事君尽礼者其始
终之一于敬也固有不期然而然者哉昔者夫子当其
习容观玉之委蛇趋朝之初于时固直躬而行也一入
公门则鞠其躬而如不容焉不知公门之高且大也立
不中门以避尊也行不履阈以致恪也自其入门而敬
已至矣然此犹致敬于其躬而其色与足犹自如也及
卷二 第 46b 页 WYG1451-0107b.png
其过君之位则如见乎君矣色而勃如非夭如之常也
足而躩如非折旋之常也言似不足非便便言之常也
自其过位而敬益至矣然色与足虽已变其常而气犹
自如也及其自堂下之位而摄齐以升于堂上则最近
乎君矣其鞠躬犹夫入门之时而屏其气则有似乎不
息者焉至于升堂而敬无以加矣升拜之礼既成由是
而出降一等则天颜暂违于咫尺气无事于屏矣逞其
颜色殆有怡如其可掬者乎由是而没阶则拾级无烦
卷二 第 47a 页 WYG1451-0107c.png
于聚足衣可以不摄矣拱手而趋殆有翼如其可象者
乎由是而复其堂下之位则又瞻仰堂上君实临之踧
踖如也而不敢自宁焉色方逞而又变手方翼而又敛
其始鞠躬屏气之馀乎圣人之见君始而敬中而和而
终之以敬如此然而和非有出于敬之外也和盖所以
济敬也欤

  或于前面托一层或于后面收一笔夫子德盛礼恭
从容中节处曲曲传出而行文亦极回环错落之巧
卷二 第 47b 页 WYG1451-0107d.png








卷二 第 48a 页 WYG1451-0108a.png
  乡人饮酒  一节      茅 坤

  圣人饮于乡而必严夫老老之节焉盖乡党莫如齿
也圣人侍饮于杖者之侧而必时其出以为节焉斯其
所以尊高年也乎且夫乡人之饮酒所以合比闾族党
之众而为岁时宴飨之会者也时则乡人之所贵也以
年而礼之所先也以让其有杖而饮者一乡之人所共
父事之而不敢以筋力之礼相施报者也则亦一乡之
人所共齿尊之而不敢以聚散之常相后先者也杖者
卷二 第 48b 页 WYG1451-0108b.png
未出而我或先之君子以为亢矣杖者既出而我或后
之君子以为命矣唯孔子则不然不敢群少长相为宴
言而已也必也周还于俎豆之间时其起居而不离亦
不敢唯酒食相为徵逐而已也必也俯仰于几席之际
时其动静而不违方杖者之献酬为欢而未出也惟见
其与之伛偻也与之左右也为酒无算盖不敢乘之以
跛倚之私而孑然而先矣及长者之宴卒成礼而既出
也惟见其与之盘辟也与之携持也举足不忘亦不敢
卷二 第 49a 页 WYG1451-0108c.png
任之以流湎之情而跇然而后矣始之旅而进也固曰
长者位上少者位下所以习齿让于始也继之旅而退
也亦曰长者在前少者在后所以谨齿让于终也要之
其侍食也曰父党在则礼然而不敢不敬共矣其辞而
去也亦曰父党在则礼然而不敢不肩随矣吁圣人之
尊高年也如此夫

  所补皆题中所应有而配置形容备极融鍊 鹿门
讲八家古文之法其制义惟取清空流利首尾一气
卷二 第 49b 页 WYG1451-0108d.png
而少实义难为诸生家矩度故转录其少矜重者







卷二 第 50a 页 WYG1451-0109a.png
  君赐食  一节       汤日新(程)

  圣人于君赐而承之各有礼焉可以观敬矣甚矣君赐
之不可苟也随物之异而皆有礼以承之圣人敬君之
诚盖如此且春秋之时大烹之典虽废而问馈之礼犹
存苟以礼来者孔子尝受之矣然而君臣之际岂徒以
交际之常处之也哉是故惟辟玉食君之所以自飨者
也时而赐之夫子得而食之矣然亦非敢以苟食也必
正席焉以致其对君之肃必先尝焉以歆其休享之诚
卷二 第 50b 页 WYG1451-0109b.png
盖将饱德于属厌之馀而分锡于品尝之后固不敢视
为饮食之微而亵焉以用之者矣其礼行于赐食有如
此者至若腥也者所以充君之庖者也君赐之腥则先
尝之礼非所拘也夫子必熟而荐之焉物非馂馀固可
以伸追养之志而羞之馈祀庶足以昭君德之馨盖不
敢用之于人而必用之于神使君之所以逮下者得以
上逮于祖考夫固以荣之焉耳其礼行于赐腥有如此
者生也者所以备君之腥者也君赐之生则熟荐之礼
卷二 第 51a 页 WYG1451-0109c.png
非所泥也夫子必从而畜之焉物之当爱故欲生之而
不伤而惠出于君以故爱之而愈切盖不能终置于不
用亦不敢无故而轻用使君之所以推恩者得以推及
于禽兽夫固以仁之焉耳其礼行于赐生有如此者是
则食非不颁也而先尝之先敬而后惠也腥非不尝也
而熟荐之因敬以为孝也生非不荐也而必畜之推敬
以广仁也赐虽不同而应之曲当如此此固夫子处物
之义而上交之诚事君之敬不亦可见矣乎

卷二 第 51b 页 WYG1451-0109d.png
  此文有补题处有互见处有代记者设圣人心事处
总由学识才兼到故能逐段周详如此(原评)

  从守溪文化出意味雅密已尽题之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