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1a 页 WYG0658-086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南巡盛典卷五十四目录
 河防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2a 页 WYG0658-0865b.png WYG0658-0865c.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2b 页 WYG0658-0865d.png
  治淮即以治黄清口实为湖河关键清水有力遂
  足以敌黄而来源不远则其势易缓河口东西坝
  对束湖水仰蒙
圣明指授机宜视湖水之大小定拆展之限制实为永
  远遵守不易之章程乾隆四十一年河臣将清口
  东西坝基趾移下一百六十丈在于平成台处建
  筑使清水源远流长出口有力嗣因西坝迤外旧
  黄河内存有清水内外相连湖水出口至此不免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3a 页 WYG0658-0866a.png
  散漫奉
命于西坝迤下接筑束水堤一道俾清水直注归海四
  十四年河臣因清口坝外至陶庄新河尾清黄交
  汇处一带河身宽长湖水至此其力纡缓又请将
  清口东西坝再行移下二百九十丈于惠济祠前
  地方建筑两头各筑三四十丈不等如铁心坝式
  其口门水小之年酌留十数丈或二十馀丈以资
  收束清水抵禦黄流设遇水大之年将坝工大加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3b 页 WYG0658-0866b.png
  展宽更可资其畅泄两岸束水堤工并可保护无
  虞自是湖水出口益畅抵黄更为得力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4a 页 WYG0658-0866c.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5a 页 WYG0658-0866d.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5b 页 WYG0658-0867a.png WYG0658-0867b.png
  洪泽湖水由五道尾闾太平等处引河出清口自
  东西坝移于惠济祠前建筑源远流长力足敌黄
  永无倒灌之虞顾清水藉以敌黄者又藉以济运
  乾隆四十六年黄流未归故道清水建瓴东注易
  于消耗设遇东南大风则入运无多漕艘每致浅
  滞因于旧东西坝迤上两岸筑做兜水坝工使清
  水多入运口以济漕运遇水小之年仿而行之著
  有成效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6a 页 WYG0658-0867c.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7a 页 WYG0658-0867d.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7b 页 WYG0658-0868a.png WYG0658-0868b.png
  乾隆四十五年恭逄
翠华南幸
亲临高堰武家墩阅视洪泽湖砖石工程令将石工卑
  矮段落加高其原旧用砖成砌各工均令改用石
  料修砌俾临湖大堤通身全改石工永远巩固以
  为淮扬数郡民生捍卫仰见我
皇上慈爱黎元至深且远经督臣萨载奏准洪泽湖砖
  石工自高堰武家墩汛至山旴蒋家坝南工尾止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8a 页 WYG0658-0868c.png
  通共工长一万七千一百八十九丈内旧有石工
  应行加高者九千一百三十六丈一尺砖工改砌
  石工者五千七百七十一丈七尺并山盱厅属涧
  徐二汛堤身窄矮处一并加估帮培土工将已经
  朽坏应先拆改之砖工及正当湖心之卑矮应加
  石工并堤身卑薄应行加高帮戗之土工列为急
  修至砖工内虽有朽而根脚尚未摇动及卑矮
  石工之不甚犯风者列为次修其应行改石尚未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8b 页 WYG0658-0868d.png
  朽坏之砖工及石工稍为卑矮并应一律加高者
  次第修整分年办理工程均得实在矣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9a 页 WYG0658-0869a.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10a 页 WYG0658-0869b.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10b 页 WYG0658-0869c.png WYG0658-0869d.png
  高堰山盱临湖砖石大堤为淮扬保障乾隆四十
  五年
圣驾亲临阅视
命将砖工改砌石工卑矮段落确估加高分年兴修已
  属巩固但石工层数既高而石后顶土子堰尚矮
  四十九年复荷
圣谕普律加培淮扬两郡民生永资保障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11a 页 WYG0658-0870a.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12a 页 WYG0658-0870b.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12b 页 WYG0658-0870c.png WYG0658-0870d.png
  徐属宿虹厅之黄河北岸夏家马路一工雍正十
  二年黄河大溜北趋河臣嵇曾筠修筑坝台下埽
  保护历年岁抢修防该工外黄内运缕堤与坝台
  相隔仅二三十丈中间系属坑洼深塘素称险要
  乾隆二十七年
圣驾南巡
亲临阅视该工堤身单薄
命将工头工尾开挑倒沟引渠二十七八两年伏秋汛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13a 页 WYG0658-0871a.png
  内每于黄水盛长相机开放上段下段俱澄淤八
  九尺惟中段尚未一律淤成二十九年复将中段
  磨盘埽回溜处所另挑倒沟引渠水长开放一律
  淤平测量内淤高于黄河水面三尺是从前坑塘
  俱已填平业有成效该工虽已淤高水面三尺然
  淤益高则工益固接续办理以期一劳永逸又于
  新淤中间复接挑沟渠以宽一丈深三尺为度将
  挖起之土分铺淤面并将上中下三道引渠如式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13b 页 WYG0658-0871b.png
  修整以备水长时开放进淤务期积寸得寸积尺
  得尺则黄河顶冲单薄要工得有后靠化险为平
  而运道堤工亦资巩固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14a 页 WYG0658-0871c.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15a 页 WYG0658-0871d.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15b 页 WYG0658-0872a.png WYG0658-0872b.png
  礼砀厅属之毛城铺碎石滚坝原为宣泄黄河盛
  涨之水攸关𦂳要从前因坝工坍卸启闭失时漫
  无节制以致泄水过多下游濉河淤成平陆洼地
  常被淹浸乾隆二十二年将下游洪濉二河挑浚
  深通并将毛城铺滚坝用碎石填平坝脊加高以
  为重门节制其坝外支河如荣家坝窦家寨蒋家
  营傅家洼等处已成迎溜均坚闭不开惟唐家湾
  地势稍高向有倒钩引河可以减泄漫滩之水二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16a 页 WYG0658-0872c.png
  十七年
圣驾南巡临徐阅视北门外志桩水势仰蒙
睿谟广运因时制宜奉
谕将毛城铺迤东之唐家湾引河俟徐城水志长至一
 丈一尺五寸以上开放宣泄俟漫滩水落即行堵闭
 俾河臣遵守二十七八两年伏秋汛内徐城水志加
  长逾志将唐家湾草坝依时启闭所减漫滩之水
  流入毛城铺坝根水已澄清过坝仅止数寸及尺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16b 页 WYG0658-0872d.png
  许不等三五日内即已断流下游并不为患二十
  九年伏秋汛内唐家湾一带并未漫滩南岸之毛
  城铺北岸之苏家山均未过水此皆
皇上垂示机要束水攻沙溜走中泓河底年深一年之
  明验也其北岸之黄村坝至大谷山一带无堤处
  所自二十三年奉
旨接筑缕堤六十馀里以来黄水不致漫衍堤内洼地
  悉成膏壤南北两岸高下田畴咸得一律礼登滨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17a 页 WYG0658-0873a.png
  河黎庶莫不感颂
皇仁永资利赖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18a 页 WYG0658-0873b.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19a 页 WYG0658-0873c.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19b 页 WYG0658-0873d.png WYG0658-0874a.png WYG0658-0874b.png
  云梯关以外海口为黄河尾闾近因海口纡远而
  道浅二套三套漫口由北潮河入海之处捷近而
  水深似应亟筹更易海口而不知有无庸者乾隆
  四十五年督臣萨载奏明如果黄河现在经由之
  四浤以下海口大有淤垫之势尾闾不能畅达必
  须另筹入海道路则取捷就下舍北潮河别无他
  途但现今溜势顺轨其通洋海口落潮水定时虽
  比口内较浅而云梯关以外水面比两岸尚低丈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20a 页 WYG0658-0874c.png
  许海口外滩比现在水面又低数尺宽至三百六
  十馀丈是河水归槽之时安流东注尚无壅遏之
  虞自无庸亟筹更易海口之举但或遇大汛盛涨
  洪流湍驶一时不及畅泄则从前连次漫口处所
  不能保无复溢若将漫口堤外现有冲出河形处
  所略为通其淤滞俾漫溢之水循途入海则盛涨
  可资疏消于上游各处河工不为无补又查得二
  套堤外从前漫水之东直至海边均系阜宁安东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20b 页 WYG0658-0874d.png
  海州等处减则滩地及苇荡营产芦荡地间有淤
  沙沟槽形迹并无防护堤堰漫水之西淤沙较厚
  旧有之南潮河上段业已淤平则西系已涸之马
  港河有夹河残缺旧堤二道堤之南头均与黄河
  北头相接其东堤长六百里零西堤长二十九里
  零迤下无堤空档长十六里零下接北潮河西岸
  民堰此堤之西俱系安东海州等处民田再四商
  𣙜马港河西旧堤虽在云梯关外十数里但其上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21a 页 WYG0658-0875a.png
  游即系腹里民田每遇盛涨漫溢时即倒漾至云
  梯关以上且该处只有木牌楼一座镌刻古云梯
  关四字并无内外界限若将此堤残缺处所修复
  并将无堤之十六里一律补足下接北潮河两岸
  民堰则自云梯关北堤下建通海潮河堤堰连为
  一缕既可保卫安海等处上游民田偶遇长水时
  溢出之水不致淹浸俾滨临河海民人得享乐利
  之休并可作为云梯关内外界址其堤东之海滩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21b 页 WYG0658-0875b.png
  减则地亩遵二十九年
谕旨不必与水争地听民随宜耕种以收自然之利河
  防民生均有裨益固无庸骤为更张之举也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22a 页 WYG0658-0875c.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23a 页 WYG0658-0875d.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23b 页 WYG0658-0876a.png WYG0658-0876b.png
  海州涟河上接淩沟陆家口承受六塘河来水下
  至新坝由恬风渡归海为海州水利干河宽七八
  十丈长七十馀里缘潮汐往来年久淤淀乾隆四
  十六年豫省青龙岗漫水下注由驻马湖五道尾
  闾及刘老涧九孔石闸两路汇归水势盛大去路
  不畅海沭地方均被淹浸经大学士公阿桂及督
  臣萨载河臣李奉翰奏
允兴挑于以疏浚深通不但六塘河之水分泄归海较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24a 页 WYG0658-0876c.png
  为便捷而海州沭阳一带民田俱经涸出实为裨
  益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25a 页 WYG0658-0876d.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26a 页 WYG0658-0877a.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26b 页 WYG0658-0877b.png WYG0658-0877c.png WYG0658-0877d.png
  乾隆四十二年河臣奏办淮扬运河形势查西岸
  宝应诸湖周围三百馀里湖面宽阔水势一律相
  平而运河自运口以至瓜洲计高十四丈有奇地
  形北高南下势若建瓴是以三沟闸之外未设堤
  防下游之邵伯一带湖河相通向来形势即系如
  此复往运河上下逐段测量目下宝应运河水深
  八九尺至一丈一二尺河面较高湖面一丈二寸
  汜水汛运河水深六七八尺河面较高湖面六尺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27a 页 WYG0658-0878a.png
  七寸永安汛运河水深六七尺河面较高湖面五
  尺五寸迤下六满闸至万家塘一带河面较高湖
  面四尺五寸及二尺九寸一尺八寸不等迨至高
  邮一带运河水深五六七尺河面与湖面相平惟
  露筋闸迤下至三沟闸通湖港一带则湖面高于
  河面自二尺四寸及一尺不等此高邮以上河高
  而湖低高邮以下湖高于运河之实在情形也其
  湖水归宿之路溯查从前水大之年一由高邮迤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27b 页 WYG0658-0878b.png
  下西岸通湖二十四港口入运从东关南关五里
  车逻昭关等坝泄入下河归海一由西岸三沟闸
  之通湖港及邵伯鳅鱼等港入运从金湾东西湾
  凤凰壁虎桥等处归江后因归海之路纡远下河
  民田易于被淹仰蒙
皇上圣谟广运
指授机宜大展清口使洪泽湖清水会黄东注归海山
  盱五滚坝一律封土每年酌量启放因而宝应诸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28a 页 WYG0658-0878c.png
  湖存水较小高邮南关车逻等坝久经封闭即西
  岸通湖各港亦俱堵塞现在湖水止由三沟闸以
  下之邵伯通湖各港入运形势颇为顺利前将三
  沟闸下通湖港一道筑坝堵闭使湖水由二河行
  走至邵伯西岸各港入运仍从金湾等闸坝下注
  归江其去路原未改易祇令湖水从南首二河之
  鳅鱼各港入运距三沟闸较远俾三沟闸以上运
  河水势至此不为湖水横冲兜阻则运河上游之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28b 页 WYG0658-0878d.png
  水得以流行迅疾于湖归江之路仍无阻碍至宝
  应西岸修建闸座之处因淮扬运河绵长三百四
  十馀里遇有水势盛涨之年一线运河下注不能
  迅速未免壅盛不得不预筹分泄查运河东岸闸
  座涵洞运河水小时应须蓄水济运即使下河民
  田需水亦只量为挹注以资播种若运河水大时
  下河民田形如釜底未便将河水泄入致淹民田
  是东岸闸洞不过资农田灌溉不能分泄运河盛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29a 页 WYG0658-0879a.png
  涨惟有西宝应临湖一带河面高于湖面数尺尽
  可宣泄查从前原有竹络坝三里沟滚埧及减水
  闸等处分泄运河有馀之水以减上游暴涨近因
  该闸埧年久损坏是以酌请于三里沟上下修建
  石闸二座以备减泄入湖亦可容纳四十三年又
  将东岸黄浦闸西闸瓦甸减水闸损坏处俱行拆
  修旧时叶云洞改建双孔石闸以备节宣并于三
  沟闸下通湖港筑做草埧拦截湖流使运河水势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29b 页 WYG0658-0879b.png
  一路畅行而归江乃无虞阻滞矣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30a 页 WYG0658-0879c.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31a 页 WYG0658-0879d.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31b 页 WYG0658-0880a.png WYG0658-0880b.png
  高宝诸湖之水归入运河邵伯以上向从高邮车
  逻南关五里各坝分注下河入海邵伯以下向从
  金湾三闸及凤凰壁虎桥湾头闸各路分注由芒
  稻河入江查运河入江较入海之路甚为近捷而
  运河之水高于江面通流顺势消退亦速若从兴
  盐等县入海路既辽远又沿海地面昂于内地所
  有通海河港多被沙淤即使疏浚极深亦恐潮水
  内灌且兴盐一带形如釜底运河之水稍大必先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32a 页 WYG0658-0880c.png
   淹过内地然后归海是入海不如入江之便形势
   显然康熙三十八年
圣祖仁皇帝南巡
谕令将湖水河水俱由芒稻河人字河引出归江如有浅
   处俱令挑深仰见
圣谟广远洞悉机宜乾隆七年将邵伯以下入江之路酌
   量加增于金湾滚坝之下东西湾地方添建滚水
   坝二座并挑引河复将仙女庙金湾对过之越河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32b 页 WYG0658-0880d.png
   及通江之石羊沟董家沟俱行增挑其原有之金
   湾坝下并凤凰桥引河及通江之廖家沟秦唐港
   白塔河百汊港各河道则大加疏浚并于各河头
   分别建立闸坝每年视水势之大小相机启闭以
   资宣泄谨按运河入江之路本为便捷今河道又
   经加增则高宝湖水自足以资分泄其邵伯迤上
   高邮各坝非遇异常泛涨无庸轻启高宝运河东
   堤以下与兴盐泰阜一带民田俱得礼收而湖河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33a 页 WYG0658-0881a.png
  入江分泄利便并无阻滞之虞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34a 页 WYG0658-0881b.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35a 页 WYG0658-0881c.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35b 页 WYG0658-0881d.png WYG0658-0882a.png WYG0658-0882b.png
  高宝两境运河东堤建筑闸坝凡十四处皆泄湖
  河溢涨之水由盐城兴化阜宁泰州以入海其来
  源本于洪泽湖每于伏秋湖水长发由运口历清
  江淮安下注高宝城郭堤工俱当其冲不得不多
  求分减之路而下河高宝兴盐阜甘泰七州县之
  田庐多成巨浸河臣张鹏翮以启坝虑为害于民
  田闭坝又恐伤于堤岸随将过水最多之五里车
  逻南关三减坝改为石滚坝非值有馀不令过泄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36a 页 WYG0658-0882c.png
  以冀两全之道后又历经区画而下河一带仍难
  免于淹浸䆒之计其流而未究其源也乾隆四年
  河臣高斌奏洪泽湖之天然坝无使轻易启放祗
  留三滚坝以资减泄又奏于运口内建设闸坝既
  以节洪湖之水使畅出清口足以禦黄又以保高
  宝下流无泛溢之患又查高宝一带闸坝口门俱
  宽四五六尺不等节宣有制惟五里车逻南关等
  坝俱各宽六十馀丈泄水过多今来源既减则此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36b 页 WYG0658-0882d.png
  三坝无庸轻放其五里等坝俱用柴草堵筑设遇
  洪泽湖异涨三滚坝泄水过多酌量将南关车逻
  二坝启放以减水势其五里中坝地势卑下泄水
  过大一经启放则下河不能容受应常行堵闭而
  下河各支河又蒙
皇上发帑挑浚深通上减来源下通去路从前被灾各
  邑得免沦胥无不仰戴
皇仁讴歌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37a 页 WYG0658-0883a.png
圣德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38a 页 WYG0658-0883b.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39a 页 WYG0658-0883c.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39b 页 WYG0658-0883d.png WYG0658-0884a.png WYG0658-0884b.png
   大江源出岷山南流经四川松潘卫历夔州府出
   三山峡至汉阳大别与汉水合流经江西九江府
   入江南至瓜洲江口又东至通州入于海先是沿
   江本无工程康熙三十二年河臣于成龙将瓜洲
   仪徵河道交江防同知管理五十五年奉
圣祖仁皇帝谕旨江流日渐北徙冲刷瓜洲城垣必致危
 险事关民生若不预为筹画修堤保护断乎不可著江
 南督抚察勘详议一面动帑修筑一面奏闻经河臣赵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40a 页 WYG0658-0884c.png
  世显等于息浪庵前建筑护城堤埽工程又花园
  港等处建筑埽坝各工历年岁抢修防至雍正五
  六年以后江溜北趋直逼瓜洲江岸逐渐塌卸逼
  近城垣河臣嵇曾筠于瓜洲沿江抛填碎石增修
  埽工共长三百三十六丈五尺保固江岸始获平
  稳其扬州迤下十里为三汊河一通瓜洲一通仪
  徵故名三汊自三汊河至仪徵之沙漫洲江口共
  五十五里专资盐运并江西湖广安徽等省漕船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40b 页 WYG0658-0884d.png
  由此入运江潮吞吐靡常易于淤浅建设响水通
  济逻泗拦潮四闸随时启闭以资盐漕运行查瓜
  洲江面宽阔潮势汹涌兼之风浪漰湃一经塌卸
  冲刷最深桩埽一时难以施工惟在未做埽工以
  前先用碎石抛掷填平其底既做埽工以后复以
  碎石护其根基则虽有风潮不致轻易掣动崖岸
  方能保固城垣可以无虞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41a 页 WYG0658-0885a.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42a 页 WYG0658-0885b.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42b 页 WYG0658-0885c.png WYG0658-0885d.png
  瓜洲旧有河道上通运河由闸下达大江祗以河
  身浅窄年久淤垫舟楫罕通凡自扬州渡江者出
  瓜洲西境运河口绕回澜坝过金山麓入京口闸
  江面十有馀里适当中泓大溜南北俱不免涉险
  为虞四十六年开挑瓜洲跨城河路以利舟行发
 帑兴修计河身长一千二十馀丈挑浚宽深可容巨
  舰旋转修筑两岸纤道起高桥座城圈并添建南
  北水关二座木石桥梁七座工竣后千樯万艘络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43a 页 WYG0658-0886a.png
  绎往还俱由此河渡江径至金山收口相距仅止
  三里永享通津之利云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44a 页 WYG0658-0886b.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45a 页 WYG0658-0886c.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45b 页 WYG0658-0886d.png WYG0658-0887a.png WYG0658-0887b.png
  高宝湖河之水以山旴五坝为来源以江海为去
  路其归江之路则在邵伯以下湾头闸壁虎桥凤
  凰桥西湾东湾金湾各闸坝宣泄便捷归海之路
  则在邵伯以上高邮南关车逻五里等坝由兴盐
  等县入海河道迂远一经水长宣泄过多则下河
  每致被淹分泄不畅则运河又难容纳历年筹办
  总无良法乾隆二十五年经河臣高晋将高邮南
  关各坝奏准封土三尺稍为限制然归海虽节其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46a 页 WYG0658-0887c.png
  流而归江未展其路湖河盛涨之水一时仍难畅
  泄二十七年恭逄
圣驾南巡指示机宜将归江之西湾坝底落低四尺平
  时运河水势未长已有尺水入江循序而进预减
  暴涨之势并将金湾南闸改建石滚闸金湾河底
  加挑展宽十丈各坝下引河一律挑深由芒稻闸
  董家廖家石羊等沟畅达归江复蒙
圣明洞悉全河形势溯源挈要广疏清口将东西坝预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46b 页 WYG0658-0887d.png
  为展宽洪泽湖随长随消三载以来五滚坝并未
  过水南关车逻等坝封土如故上河下河高低田
  亩岁岁礼收万民乐利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47a 页 WYG0658-0888a.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48a 页 WYG0658-0888b.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48b 页 WYG0658-0888c.png WYG0658-0888d.png
  镇江府京口为江浙两省粮船由运入江之要道
  东西诸山环绕岗连高阜惟京口临江一面地势
  平衍居民稠密向有谈家洲以为外护雍正十一
  年间江溜刷去谈家洲直逼京口坍塌崖岸街道
  民房俱有伤损经河臣嵇曾筠于雍正十三年奏
  照瓜洲之式抛填碎石下埽护岸得以平稳现在
  埽工长一千一百一十八丈随时修防不致疏忽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49a 页 WYG0658-0889a.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50a 页 WYG0658-0889b.png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50b 页 WYG0658-0889c.png WYG0658-0889d.png
  金陵省会之区士商辐辏镇江抵江宁计百六十
  里水程由长江历黄天荡江面浩瀚风浪每多可
  骇若舍舟就陆则辇运倍为劳费抚臣吴坛
 奏请开挑句容分水脊一带河道嗣经督臣萨载覆
  勘以分水脊一带横亘山冈难于开挖若就丹𢓺
  之师古滩开至龙潭旧有间段河形复多小港即
  有隔断之处地势平衍施功较易邀
恩准发帑金于四十七年分段开浚通计河身长百里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51a 页 WYG0658-0890a.png
  有奇其自师古滩至乐亭铺旧有河身加工展拓
  自乐亭铺至高资港则于芦滩地内挑挖自高资
  港至太平桥半由平地亦间段水沟自太平桥至
  栖霞之碾䡐坝即河身内挑去淤埂河成引东庄
  口江水为源以钱家港为委中间复多汊港潮汐
  流通又于师古滩河尾及高资港三江口等处建
  筑闸坝以时蓄泄凡贾舶民船俱于金山对渡入
  钱家港直至栖霞之四板桥登岸仅陆行三十里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51b 页 WYG0658-0890b.png
  即抵省会先是上元九乡等处每遇山水骤发无
  可宣泄田禾时被漫溢今中通一港多设涵洞俾
  山水悉注于河而河旁田亩取资灌溉旱潦俱无
  所虑盖自新河既成而曩之跋涉行旅与夫佃业
  居民至是而翕然称便矣甲辰春
皇上御安福舻
亲临阅视锡名便民港纪以
宸章益信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52a 页 WYG0658-0890c.png
圣人兴事建工
德施普而流泽长亿万斯年永永无极也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53a 页 WYG0658-0890d.png WYG0658-0891a.png
   谨按导河导淮分纪夏书河自积石至播为九河
   而入于海未尝南会于淮也自东周以后渐徙而
   南隋时开通济渠引榖洛水达于河复自板渚引
   河通于淮而后河淮始会唐宋以来河流迁溢无
   定建治河之策者不下数十家若开宝纂禹元经
   祥符导河形胜等书要止取效一时未足以图久
   远也恭惟
圣祖仁皇帝六巡南土指受河工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53b 页 WYG0658-0891b.png
世宗宪皇帝发帑加堤淮徐保乂我
 皇上圣神继起本绍
庭绳
武之思建平地成天之业频
 颁谕旨兴举大工相地利之所宜不泥于古今之迹而
   审行之
 睿虑周详非群臣思议所至旧河拦黄坝既成复加筑
   顺黄坝以资堵禦甫及竣工而河势南逼直至坝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54a 页 WYG0658-0891c.png
  根赖此坝以为重门保障于是在工趋事诸臣下
  及兵夫士庶万口同声咸颂
圣人首出庶物明烛几先所谓五帝神圣其臣莫及者
  千古同符矣他若北潮河以下不必添建闸坝云
  梯关以外不必与水争地河身之挑浚木龙之改
  移以及添筑土坝加帮缕堤开治引河填平塘土
  靡不上勤
宸念精益求精而徐城高堰增建石工不惜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54b 页 WYG0658-0891d.png
 帑金数百馀万以卫护生民俾咸登于乐利猗欤非
  常之功足以万世永赖也昔人谓严安导洛农民
  享其利而转漕之功弗闻韦坚堰渭漕运得其便
  而灌溉之绩弗著今者河道所经通淮接运我
皇上于数十年中经画至当遂使渎祗效顺坤舆永宁
  河治而淮治淮治而运亦治巨舰通津南北称便
  沃野千里桑稼连云疏瀹得宜获利斯普
神禹锡圭之绩纪自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55a 页 WYG0658-0892a.png
帝尧刻玉之年不又自古罕逄之
景运哉
 
 
 
 
 
 
钦定南巡盛典 卷五十四 第 55b 页 WYG0658-0892b.png
 
 
 
 
 
 
 
钦定南巡盛典卷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