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a 页 WYG0517-044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江西通志卷一百二十七

  艺文(记六)

  元

  建昌路庙学记        吴 澄

  唐以来立庙设像以祀先圣于礼未之有稽而所以致
其严敬则隆矣建昌郡庙学因地之势其位东向有燕
居殿在西北隅此他郡所无者庙庑之左书学之后皆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b 页 WYG0517-0446b.png
学地也民僦而营居焉庑左之居编户鳞次近逼庙堧
喧秽不静阁后之居面北背南构宅一区横截其间庙
与燕居离隔为二别启一门向西不共前庙之门而出
今天子御极之初念民生休戚系于郡县守令精选其
人擢江浙行中书省郎中萨题勒密实为建昌郡侯治政
既优教事尤虔暇日戾学宫目睹心惟将更而新之教
授方君寿条具所宜凡学地民屋悉令撤去改造以地
归之学俾庙俾学前后通达无碍缭以宫墙相其他不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a 页 WYG0517-0447a.png
中礼度者循序完整前守赵侯所积学计岁会有羡可
如侯之志邦伯达实特穆尔属之长宋贞佥议允谐从
祀绘像于壁岁久则漫易以木刻神像百有五左右各
八室以奉庙之前庭迫窄春秋朔望行礼不足以容外
门之东旧有教官之署乃撤其屋迁戟门于外距庙之
前霤一引五寻视其旧加四常有二尺戟门之外凿泮
池如半月跨以石梁池外如旧建棂星门门外砌街道
为通衢南北两端树命教门各一加封勉励诏旨砻石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b 页 WYG0517-0447b.png
重镌二碑亭对峙于泮池之侧燕居湫隘不称官有废
屋如殿之制广三常有二尺深三寻有六尺六寸徙置
阁后所撤民居之地以为燕居殿与前庙相直东向颇
与古之前庙后寝类筑坛三成广仞崇三尺有五寸象
阙里之杏坛先贤祠翼其右太守祠翼其左增祭器备
乐器补书板葺斋舍作庾禀教官旧署既撤学之西南
有尹周民居半属学地以其屋来售适舒嗣隆代宋贞
为郡属之长志合谋同赞助其决遂酬其直得尹之居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a 页 WYG0517-0447c.png
以居教官周之居以居正录气象轩豁足以表师儒之
尊其北隙地为厅事之所二一以待众君之公聚一以
待教官之公座自泰定元年肇始至四年迄于成门庑
殿堂燕居祠宇以及庖禀与教官贰长之廨舍周围内
外南北之广二引五常东西之深六引四常有六尺从
衡端直规模恢廓圬镘炳焕道路平衍伟然壮观士民
惊叹以为昔所未有非郡侯心量之宏志力之坚何以
臻是今邦伯奇喇贰守刘圭府判巴延彻尔郡属张赓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b 页 WYG0517-0447d.png
刘秉忠克协克一前教授倡议之后郭建中嗣教职承
侯之令惟谨正录石良贵岳天祐也蒙古字学教授扬
丹布哈董斯役郡吏李方平王进周植也役既毕乡贡
进士旴江书院山长聂公升述郡士之意请纪其迹惟
侯累任风宪廉能声实著于远迩今为民父母有治有
教其美可书也虽然敞学宫以育人才者官之事进学
业以应时需者士之事旴之士继今群居共游岂曰涉
猎记诵衒饰辞章以钓名媒利而已必真明经而心之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a 页 WYG0517-0448a.png
所得能得圣贤之心必真修行而身之所行能行圣贤
之道庶几上不负圣天子取之用之之仁下不负贤郡
侯勉之励之之义哉

  南安路儒学大成乐记

  天子所与分治其民者侯牧也封建为郡县而郡太守
实当古侯牧之任其治民也有政焉有教焉政以导之
使不为恶教以化之而使为善也教民必自士学始后
世教民之道虽不能纯如古而牧民之守必崇士学则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b 页 WYG0517-0448b.png
由汉以至于今未之有改也崇士学之目不一而尊立
教之人为之纲古之建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而春
秋入学亦皆释奠示不忘本也吾夫子为万世儒教之
宗历代尊事随时而举至唐开元而服衮冕之服正南
面之位祀以王礼遂为定制凡释奠者必大合乐因古
释奠之名损益其礼以祀夫子祀必用乐者仿古也唐
宋金之礼盖相习而无甚异国朝既得天下郡县儒学
悉如旧世祖皇帝于京师首善之地肇创国子监学春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a 页 WYG0517-0448c.png
秋释奠以前代之乐行事列郡遵而行之南安居江西
之上游中大夫东平张侯昉来守怵然以夫子庙乐未
备为惕乃议兴乐命教官制礼器于庐陵命学职取磬
石于真阳簨簴钟磬琴瑟管箫笙埙祝敔之属靡不工
且良延至能其事者为之师而教习焉乐器之至也躬
出郊而迎乐事之肄也时入学而视必恭必虔罔或懈
惰其敦礼乐也所以尊圣师其尊圣师也所以励士学
其励士学也所以成善教而为善政之本斯其无负于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b 页 WYG0517-0448d.png
牧民之寄也已侯之初下车也知往年虚增之赋为民
害即日上闻祈除免以苏民力闵民之心如此其施于
政可知也虽然政者侯之所能自为也教则非侯之所
可自为者侯于教之纲知所先矣教之目也如之何今
之士学无不读书为文也考其持身未必皆能介然而
义也逮其临民未必皆能恻然而仁也士者民之仪也
而于仁义之道或不能无亏则何望其能表率乡里薰
其民而化之为善也哉侯于士类中择其知孔圣之道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a 页 WYG0517-0449a.png
者讲求其意条陈其目以教今之士俾不废乎其所已
学而兼进乎其所未学一一如吾夫子之所以教于经
则明于行则修可以厚伦可以美俗士风丕变民风亦
丕变将见南安之境人人相敬让相慈爱蔼然为仁义
之民而无复有辨争盗窃之讼至官府则侯之治郡又
奚翅如汉文翁之治蜀唐韩子之治潮而已哉吾里陈
幼实掌南安属县之教承侯之命徵予文以记乐之成
也故予得以尽其言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b 页 WYG0517-0449b.png
  临川县学记

  自唐末衰乱迄于五季文治中否宋兴数十年间渐复
承平之制临川抚之负郭邑也咸平庚子邑令陈从易
始建学学在郡城东南隅据青云第一峰之右地势亢
爽人迹稀疏喧嚣之声华靡之观不接耳目于学者游
处讲诵为宜岁久屋敝后百馀年当隆兴甲申邑丞郎
馀庆重修之嘉定庚午朱子之门人黄文肃公干实宰
斯邑建咏仁堂于明伦堂北既而赵令崇尹新明伦堂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a 页 WYG0517-0449c.png
文会堂及两序斋舍四东曰尚志亲仁西曰务本好礼
嘉熙庚子李令义山复新大成殿及两庑戟门作亭青
云峰之巅以畅閒适眺望之趣淳祐己酉赵令必瑛又
市民地拓其境作外门而学宫完美矣国朝因前代尚
文之治汲汲以勉励作养为务由至元元贞大德至大
诏旨叮宁有隆无替皇庆延祐贡举既行则虽中人以
下皆知所劝文治可谓盛矣而临川之学逮今又将百
年未有重修者成都马寿祖来为令周视学宫意有弗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b 页 WYG0517-0449d.png
称亟命学官葺理教谕邓文奉命唯谨躬率邑士不惮
劳费材木之朽腐者易瓦甓之缺坏者增墙壁之破者
补之楹柱之敧者正之盖覆比密圬镘辉炳学计不损
一毫而主祀之宫群居之室焕然一新既落其成众士
咸喜以学宫旧无碑刻惧事迹久遂湮没欲备始终传
永远而属记于澄余窃谓文儒之尚此圣世之厚恩庙
学之修此贤令之善政虽然有治有教今日文治浸盛
而文教犹有当明者焉前令黄文肃公以朱子之学教
卷一百二十七 第 8a 页 WYG0517-0450a.png
临川之士流风未泯朱子之学宗程而祖孔孔子之道
皦如日月人心所同得也究其理践其事以吾心之所
同得契圣人之所先得知必真知行必实行岂徒剽掠
四书五经之绪言以趋时干进而已哉临川之士继自
今勇猛奋发洗濯刮磨以革旧习以涉圣涯一旦丕变
士习之新与学宫而俱新虽俾临川以为洙泗可也夫
如是其可无负于圣世长育之仁矣夫其可无戾于贤
令承宣之义矣夫

卷一百二十七 第 8b 页 WYG0517-0450b.png
  紫霄观记

  至治元年十月甲子紫霄观道士张惟善来言紫霄观
在南丰之西南八十里岩洞之胜世之稀有而远于通
都要途故搜奇探幽之士鲜或至者惟遁身绝俗之人
保神炼气栖息其间而亦昧昧鲜有闻也其入山之径
石岩削立中凿石磴百馀级至梯云洞洞之上右一径
入华阳洞正路逶迤而升乂石磴七十馀级而后至观
门立正殿以礼天神屋三分之二居岩下其前宇飘雨
卷一百二十七 第 9a 页 WYG0517-0450c.png
所及乃覆以瓦正殿之左为屋以礼元武神右为屋以
处道流其前为法堂又前为藏室藏室与观门相直正
殿之后石窦中有蜕骨色如金长八尺许又上小岩中
有仙床又上一岩形如瓮盎名曰经洞观之左有挂冠
石赤松岩及蛟湖金坑之属观之右有丹井四时不竭
由丹井入中岩有张丹霞读书山房中岩而上至山顶
为上岩有浮丘祠祠下有小岩曰妙仙洞据高望远军
峰卓然诸山耸秀旴水如带萦纡横陈军峰之下水流
卷一百二十七 第 9b 页 WYG0517-0450d.png
小涧绕观之前如线通于山石之间五七里内凡九曲
出双莲桥合于大溪观之后方峰如屏观之前一山名
香炉峰前后左右小岩洞不可胜数观肇自唐开元名
妙仙观五代时颓废宋大中祥符道士王士良重兴之
治平初改今额淳熙间道士吴源清知书能诗赐号善
远大师赐紫一新殿堂今百馀年惟善忝主此山大德
丁未善士施财修葺其旧惟善已纪其岁月于石延祐
丁巳又以善士施财创建经藏正月兴役九月毕工惟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0a 页 WYG0517-0451a.png
善昔年游江右江左自两淮荆襄至武当而还今老于
山中矣蕲一言以传久远可乎予闻其言泠然有御风
之想欲飞至其所一观幽奇而不可得惟善通儒家道
家书朴素而不俚逍遥而不诡方外畸人也以此地宜
有此人非此人不足以宅此幽奇也予既以未获至为
欠则笔其所诵授之达予意于山灵尚期他日往游而
赋咏焉

  西阳宫记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0b 页 WYG0517-0451b.png
  文章之传世虽圣贤之馀事然其盛衰绝续之际实关
系乎天地之气运周已来尚矣先汉贾马二子以来八
百馀年而后唐有韩子韩子以来二百馀年而后宋有
欧阳子天之生斯人也固不数也是以百世以下万口
一辞称为文章之宗工尊其文则敬其人尊其人则敬
其亲苟敬其亲也则其敬无乎不在而况其坟墓所在
乎此予所以不能已于西阳宫之记也西阳官者何欧
阳子之亲之坟墓所托也昔韩子二岁而孤先世坟墓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1a 页 WYG0517-0451c.png
在河阳时或往省欧阳子四岁而孤二亲俱葬吉永丰
之泷冈终身不能一至盖其考崇公官于绵而生子官
于泰而遽终妣越国太夫人郑氏以其子依叔父随州
推官越一年崇公归葬于吉葬后还随欧阳子年二十
预颍州贡年二十四登进士科历事多在江北及留中
朝年四十六而太夫人丧次年祔归崇公之兆葬后还
颍崇公之葬距越国之葬踰四十年越国之葬距文忠
之薨又二十六年六十年间欲如韩子之一省坟墓而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1b 页 WYG0517-0451d.png
不可得其坟墓之托幸有西阳宫焉宫在永丰沙溪镇
之南旧名西阳观莫详何代肇创宋至和乙未道士彭
世昌起废掘地得钟识云贞观三年己丑西阳观钟崇
公讳观声异而字同乃请于朝改观为宫宫之后有祠
堂合祠崇公父子阡表世次二碑竖于一亭中间祠堂
敝里人陈氏新之淳熙丙午诚斋杨先生为之记其堂
后复敝陈氏子孙重葺咸淳丙寅巽斋欧阳先生为之
记莆阳方侯崧卿守吉出钱十万命邑尉陈元勋修筑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2a 页 WYG0517-0452a.png
泷冈阡门与墙绍兴辛亥艮斋谢先生记其事尤该备
独西阳无片文可稽祠堂初记丙午至今一百四十四
年矣祠堂续记丙寅至今亦且六十四年矣而宫之道
士鞠文质始遣其徒萧民瞻来请记建宫本末民瞻之
言宫面山枕溪拱抱明秀金华桃源翼其左龙图凤冈
峙其右地之广袤六亩而缩礼神安葬室屋俱完宋南
渡后道士赐紫者四刘师禹陈宗益彭宗彦曾若拙也
田之岁入米以斗计三百而赢则宫之可藉以永久宜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2b 页 WYG0517-0452b.png
也而予窃有慨焉尝闻诸礼士去国止之者曰奈何去
坟墓也子路去鲁颜子俾之哭墓而后行然则古人未
尝不以不得守其坟墓为戚也而唐宋二大文人栖栖
无所归末年就京就颍而家悉不得归近坟墓岂其心
之所乐哉今泷冈之阡岁时展省如其子孙者西阳宫
道士也据礼之常揆义之正虽若可慊倘非欧阳子之
文上配韩子如丽天之星斗光于下土与天无极人之
尊仰推之以爱敬其亲者亦将与天而无极则亦何以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3a 页 WYG0517-0452c.png
能使其亲之得此于人哉夫能使其亲之得此于人也
其不谓之孝子哉夫得谓之孝子也而但谓欧阳子为
文人可乎哉噫此予所以不能已于西阳宫之记也

  按文忠年谱皇祐五年癸巳公年四十七八月自颍
川护母丧归葬吉州之泷冈胥杨二夫人祔焉是冬
复至颍嘉祐七年公遣兄子嗣立告皇妣太夫人墓
文修不孝之罪不获躬亲省视松柏者于兹十年无
岁不请于朝而讫不获命则此文谓公终身不能一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3b 页 WYG0517-0452d.png
至泷冈又谓六十年间欲如韩子之一省坟墓而不
可得者误也此记为先贤祠墓所系因为辨订存之

  仙岩元禧观记

  信之山水固奇秀而龙虎山都其最山之西十馀里厓
石嵌堪下瞰溪津洞穴百数有名者二十四号为仙岩
地势险绝人迹不到阳显阴幽若或宅于其间龙虎胜
境寄身老子法者宫之逮及国朝盛极甲天下一本三
十六支冠褐千馀其崇隆丰厚位望侪于亲臣资用拟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4a 页 WYG0517-0453a.png
于封君前代所未尝有盖其地气之积郁发达而然开
府大宗师以龙虎道士际遇世祖皇帝依日月光历事
五朝眷渥如一嗣其统于神奇者若而人演其派于故
山者若而人分设宫观布列朔南郡县者不可胜计至
若仙岩之卓诡殊特自应乘其旺气而开府之徒孙张
师嗣房始建观于岩之阴面玉屏钵盂天马诸峰名元
禧观师恢廓慷慨刚直自立人有过辄面折人有急周
之无吝情好读书能吟诗每谓富贵浮云死生夜旦尔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4b 页 WYG0517-0453b.png
倘不闻道如未出世择地营构俾其徒安内养忘外想
蕲守清虚谦让之教前传后续永不失坠也尝从开府
入觐仁宗皇帝制授体道通元渊静法师主潭州路岳
麓宫乃以元禧观事属其徒何斯可致和元年制授斯
可明素通元隆道法师主仙岩元禧观何之孙薛元羲
具建观始末薛之诸孙曾吾省谒予求文载诸石命曰
元禧观延祐三年丙辰肇建六年己未落成殿名宗元
钟楼鼓楼翼于左右堂名元范东西二厢曰楚樵曰爱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5a 页 WYG0517-0453c.png
梅东西二馆曰清真曰宝元外设厅事之所其二庑曰
兴仁曰集义中门扁曰渔樵真隐一池前泓曰环翠池
一涧横绕桥以便往来曰通德桥观之后有闲机洞有
芳润圃有玉泉井茂林修竹名花异果罗簇葱茜买田
若干亩以饭众经画四五年而功大集泰定三年丙寅
张师化去何师克绍先志凡营构未备者一一修完观
之阳诸岩耸峭或㟏岈而中空或瑰玮而外见川流中
贯风帆上下探僻搜怪者时时而至昔陆文安公偕文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5b 页 WYG0517-0453d.png
学士七十八人游览留其名氏今元禧之建可无记乎
愿得一言与文安之记并刻以志后观予夙闻仙岩之
名而足不一履末由模写其态状之彷佛因嘅龙虎上
清关系地势然亦有天焉亦有人焉天运将昌其教而
教门之继继承承莫非人才之杰人才之杰有以当地
势之灵地气之灵有以符天运之昌天地与人三者合
一龙虎上清之极盛于今也岂偶然哉仙岩之元禧则
杰才之衍灵气之波昌运之潴也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6a 页 WYG0517-0454a.png
  墨庄后记

  庄之为字草下谐壮声盖草之盛也假借而他用容貌
之致饰曰庄路途之交会曰庄与夫田业之所在曰庄
皆有盛之意焉农之业在田士之业在书士之书犹农
之田田谓之庄则书谓之墨庄可也然农之治庄其用
一以养其生而已士之治庄其用亦一自世降俗陋而
其用力或不同用之以明义礼为圣贤者上也用之以
资博洽为词章者次也用之以媒利禄取富贵者下也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6b 页 WYG0517-0454b.png
庄一也而用有三志之高卑各异尔古先圣王率其民
以义种仁穫者无不由夫四术之教书之用甚大也后
人为经训乃文章之菑畬抑末也况以青紫之拾推本
于明经车马之赐归功于稽古何为小用其书如此哉
宋初三司磨勘刘公夫妇目其家所藏书为墨庄而勖
其子以学殖逮一传再传果以笃志勤学成名登进士
科累累特馀事磨勘之孙集贤学士公是先生敞中书
舍人公非先生攽学贯古今名塞宇宙而芳百世遂称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7a 页 WYG0517-0454c.png
江西儒宗所以用其墨庄者固已占上等之次次等之
上而二先生之族曾孙清之与新安朱子契犹恐人疑
其治庄之志出于下等也乃请朱子发挥其先代之所
望于子孙者盖在上而不在下卓哉斯志乎中书之胄
一派居抚之金溪其八世孙自得自弘持朱子墨庄记
来示蕲予增益其语予迟迟数月而不敢僭其请不置
于是书此于朱记之左夫士之立志在我人莫能夺也
畴昔墨庄之子孙每从知道之大儒游继今读书断断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7b 页 WYG0517-0454d.png
乎不志于下溯公是公非二先生之学以上达于周公
孔子吾于刘氏之庄何幸及观其道畎之春耕仁榖之
秋熟也耶

  梅峰祠记

  抚崇仁之境环南西北百里间山之耸延而高大者五
俱有仙灵神异之迹寄托其上最南一山曰华盖由华
盖而西北一山曰芙蓉芙蓉之北支迤而西曰杯山杯
山之东北曰罗山芙蓉之东支骛而东曰巴山巴山之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8a 页 WYG0517-0455a.png
东北为梅峰梅峰者世传以为因汉梅子真而得名子
真昔为南昌尉而此地在汉𨽻南昌或子真所尝经行
栖息后人祠之于此而以名其山盖不可详已子真讳
福九江寿春人少明尚书春秋成帝时外戚王凤擅权
京兆尹王章以忠直忤凤下狱死人莫敢言王氏愈炽
五侯僭侈新都受封宗室刘向极谏成帝叹息悲伤其
意而不能用永始间子真上书引吕霍上官三危社稷
为鉴乞抑损外戚之势其远识深虑逆知王氏之必不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8b 页 WYG0517-0455b.png
利于汉以遐方小吏越职言事可谓忠君爱国之至者
矣其后贼莽势成遂弃妻子变名而遁有人见之于会
稽竟莫知其所终或传以为仙云盖贤人哲士沈困下
位不忍坐视移国之祸而力不能救则洁身全命逍遥
物外高风凛然犹将使百世之下闻而兴起省想其遗
迹所在敬仰而祠祀之此好德之良心不可泯没者也
人以仙祀子真宋代封灵虚妙应真人既合祠于巴山
又专祠于梅峰故吏部侍郎李公刘家梅峰之阴暨弟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9a 页 WYG0517-0455c.png
博古捐资筑室买田备诸器物度胡守真为道士奉其
祠其子修从子涛又度罗日新为道士以嗣胡期于永
久不替而中更寇燬守者失次有乘间而据有之者侍
郎之曾孙允思言之于官始克复旧乃度邹嗣昌为道
士以嗣罗求予文记其颠末予谓子真忠清而仁其伯
夷之流亚固不以祠不祠为轻重而梅峰峻拔特立气
之钟聚而秀美者山之灵异配子真之名节亘古亘今
同其永久也宜李氏子孙善继先志能得道流之勤谨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9b 页 WYG0517-0455d.png
者世守此山其事皆可书也是为记

  相山四仙祠记

  凡山之巍然高峙者其气盛其气盛则其神灵大而五
岳次而五镇下而一郡一邑苟有挺拔耸起之山为一
方之望往往灵异而祷祈者趋焉古礼惟诸侯得祭境
内名山今庶人以上俱有祷祈然其所祠不主于山之
神而假托于人以为灵若山之所托必曰仙其所谓仙
非必御风乘云飞行太空之中或其功行术法有可济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0a 页 WYG0517-0456a.png
人利物则祠之矣抚州之西南其县曰崇仁崇仁之南
六十里其山曰相山所祠之人曰梅曰栾曰邓曰叶谓
之四仙考之史传梅尉南昌栾守豫章山在所治境内
邓叶皆唐开元天宝间道士方伎之流也山初名巴唐
时号临川山而俗称不改其旧巴乃栾仙名也佥曰宜
避而栾尝为沛相故易名相山云山巅有祠屋其地高
寒雷风之迅烈云雾之湿润冰雪之凝冱木石不能堪
易于朽腐摧裂屋虽频修而不久复敝住山道士黄守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0b 页 WYG0517-0456b.png
正积聚材木未及营造而去泰定丙寅六月黄本初来
贰其职增益所储之材七月己未构新屋十有八楹从
之深四寻衡之广如其深而羡一尺适上清孙庆衍被
旨长是山遂底完美本初来言曰仙祠一新黄师肇其
始孙师成其终本初获效微勤相其役愿刻石记岁月
以为后之葺治者劝予观宋咸淳之季郡守黄侯震为
道士罗端英作仙祠记叹典祠之人攘取微利今山之
提点提举不私其利不私其名公其心为永久计是可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1a 页 WYG0517-0456c.png
书已况此山迥绝人境超出物表有地之灵宜有人之
杰居山者倘虚吾之心不使有一毫埃壒尘滓之留六
合内扶舆清淑唯所收拾以实吾之腹逍遥远近坚固
久视且将与四仙合灵兹山亦道家分内事也因及之
以为今之奉祠者勉

  宁都州判官彭从事平寇记

  县有尉职捕贼旧矣州之判官职如尉国朝制也延祐
二年六月赣宁都州寇作判官彭君以运粮留总管府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1b 页 WYG0517-0456d.png
同知州事赵某摄其职从州长出禦寇七月惟己酉朏
越五日癸丑赵与寇遇死焉州无镇守军官设捕盗之
卒不满百时平豢安武备无一有闻警亟白之府出私
钱市弓箭疾驰而还缮修壁垒越四日丙辰寇逼城下
关外民居悉燬君画计谋悬赏格彀弓机炮躬事矢石
率民兵出城与之角杀寇五六十收众而入会总管府
长官至万户府官亦领军至决寇围入州城慰安人心
州之长贰与君及大家分城四面而守越七日壬戌寇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2a 页 WYG0517-0457a.png
退越七日戊辰官军与寇战于延福里君率先冲阵发
六矢俱殪获马二匹寇设伏官军失利而溃寇复进围
城君竭力守禦寝食为废遍告危急于上司紏集两乡
民兵七千人八月戊寅旁死魄暨巡检官率民兵屯州
城七里外越翼日己卯寇万馀人自城下来战君不避
锋锐而前群众齐力薄寇杀死甚众令卒登高麾旗招
城中之兵出内外夹攻寇不能支奔散渡溪水涨不可
渡溺死过半寇大衄遁去州城再受围凡十有二日乃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2b 页 WYG0517-0457b.png
解越四日壬午行省平章政事李公出董师台宪官咸
集有指挥使有副元帅有江浙省平章皆受朝命来督
视赣州路长官及万户六人总六郡兵捣寇巢穴君为
乡导首攻拔一砦官军继进大蹂歼其丑类无遗育渠
魁就擒始班师州人以宁于是州之士民相率造彭君
之庭劳且贺曰保一城之民得免为鱼肉君侯之德也
救诸乡之人不化为鬼物君侯之德也敢贺矧君侯驻
兵之地曰仙亭背俗传昔有飞仙于此而升举盖吉地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3a 页 WYG0517-0457c.png
也战之日寇既死于兵又死于水若有冥助然士民愿
勒石其处以纪君侯之功以无忘君侯之德君蹙然曰
噫仆佐州无状牧驭乖方弗能先事弭变为民父母而
使赤子弄兵延及于良民遭杀戮遭俘掳遭胁从者不
知其几以至攻犯州城震撼邻境彻闻天京中外丈武
重臣下临遐陬动数路之兵然后荡除居者疲于供亿
征者毙于锋镝寇之所污军之所历罥挂躏藉而不得
以天年终者往往无辜之人也思之痛心言之哽咽可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3b 页 WYG0517-0457d.png
吊也而贺焉其敢自以为功乎士民曰君侯有功而不
居谦矣抑此寇一日未殄则州人受一日之祸死生所
系非小小利害也君侯之德其敢忘乎哉于是予之友
萧士资具书述士民之意来徵予文予谓彭君之不居
功也其言仁士庶之不忘德也其言义上皆能仁则何
至于致寇下皆知义则何至于为寇继自今官吏士民
人人为仁义之人则宁都为善地为乐土矣予亦乐书
其美以劝彭君名淑字仲仪济南历城人年少而识高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4a 页 WYG0517-0458a.png
慈敏而廉平为州人所称云

  廉吏前金溪县尹李侯生祠记

  予闲居思天下之治法以为禹稷伊尹之志苟得一县
亦可小试何也县之于民最近令之福惠所及最速莫
是官若也而举世瞀瞀孰知其任之为不轻专务已肥
遑恤民瘠壅阏吾君之德使不得下达愁怨之气瀰漫
两间以至上干阴阳之和者十而八九也聚群羊而牧
之以一狼恣其啖食何辜斯民而至斯极于斯之时倏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4b 页 WYG0517-0458b.png
有人焉慰惬其苏息之望则民之爱之也乌得不如子
之爱父母哉若金溪县尹李侯是己向论邑政之最必
曰五事备予谓简讼均役二事尔户增土辟盗息三者
其效也贪官喜民讼之繁则其需贿之路广架虚诬告
欣然听纳蔓延岁久而不决受诬之人甚则殒身破家
事冀求直而枉者先有所输则直者无复得伸役户议
差之际鬻卖殆遍惟无力请赂者不脱免即此二端欲
民之聊生可乎侯则不然讼者造庭面诘其故稍涉伪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5a 页 WYG0517-0458c.png
妄往往辞穷或以理感喻之而止所当辨解责之乡都
纵欲逮问不遣一卒比及至官片言判其是非罔有留
滞虽理屈抵罪靡不心服上司命之鞫讯亦若是户役
一以赀产高下为等第来岁之役定于岁杪数户俱差
则考验其力以多寡其日分如衡之平无所低昂由是
民不可为欺而讼自简吏不可为奸而役遂均讼简役
均县之大纲举矣此外皆其目也侯宰邑凡四初宰华
容继宰临湘二邑各处三年如一日后宰高安郡以私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5b 页 WYG0517-0458d.png
而挠县政侯莅官甫七日遄弃去金溪之治视华容临
湘无异侯之所以过人者非他其善有五而廉为本廉
一也明二也仁三也能四也公五也在金溪六年其去
也士民思其德传以纪之者数千言诗以诵之者数千
首又立生祠于学宫去已四年而复来请澄记予观汉
循吏传六人始文翁终召父蜀郡南阳世世祠之今侯
得此于民与汉之循吏异世同符予素知侯名乐道其
善侯名有字仲方平阳人请予记者前县尉曾文枢暨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6a 页 WYG0517-0459a.png
金溪之士彭瑀

  江州城隍庙后殿记

  城隍郡县之土神也土神之祭有社又有城隍何也社
兼祭五土而城隍专祭城隍也夫祭奠莫重于天地然
天尊而地亲尊者惟一人得祀亲者人人得祭也故有
天下者祭地于北郊又祭之于社有国者祭于社而已
大夫及士庶人所居之里置社其祭土神以报地一也
而地有广狭之不同王社太社天下之土神也侯社国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6b 页 WYG0517-0459b.png
社一国之土神也里社者一里之土神国立社而家主
中霤中霤者一家之土神也蜡以祭四方百物虽堤水
之防潴水之庸咸得与祭古人于报地之礼周且悉也
如是地之险山川丘陵而建邦设都必依险以为固或
因山与丘陵以为城平地则累土筑城以拟山之险或
因川以为隍燥地则掘土浚隍以拟川之险曰城曰隍
其名肇于古史之造字其用著于周易之系文所由来
远矣而礼经国典无祭城隍之文儒者谓社祭山林川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7a 页 WYG0517-0459c.png
泽丘陵坟衍原隰则城隍固在其中然予窃有疑焉防
与水庸尚于祭社之外有耑祭城隍以捍寇敌以保人
民其功岂出于防与水庸之下而独不专报其功乎今
郡县各有城隍祠所谓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者
其若此类也夫夫土神当祭于坛墠而城隍祭于庙予
尝求其义矣盖祭必有配社以句龙氏而爵尊德尊齿
尊之人往往殁而得祭于里社俗称土地神是也里人
或为之立庙城隍之庙殆亦以栖配食者之灵试以祀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7b 页 WYG0517-0459d.png
天之礼喻祭地之礼祭社神于坛而配以人犹南郊之
祀天也祭城隍神于其配食之庙则犹明堂之祀帝云
尔江州地扼荆扬之交面崇峦背大渎其城其隍山川
自然之险形势之雄他郡莫与伦也城隍配食之人相
传以为汉丞相颍阴侯灌婴郡志言高帝六年侯筑湓
口城即今江州地则侯之配城隍也宜或谓他郡城隍
亦皆侯配食岂以侯尝定豫章诸郡而然欤旧江州城
隍庙在郡治东北民之祈祷不便宋宣和壬寅郡守迁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8a 页 WYG0517-0460a.png
于今所岁久屋敝淳祐乙酉沿江制置使以其属帅郡
民脩完之外门竖景福楼巍然临乎通衢有钱氏者先
世河北人名安道绍兴初江淮招讨使张浚命之世掌
城隍祠其来孙大通攻阴阳方伎涉三教绪言熟谙人
情世务士大夫喜与游病庙地窄隘弗可以恢廓勤力
经营市庙后民地数亩兴造寝殿材钜工良视前构有
加修广穹隆与外楼称翼以两庑规制伟甚家无铢两
斗斛之储好善乐施者相与捐资以就其志非其诚足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8b 页 WYG0517-0460b.png
以感于神才足以动乎人何以能壮丽其神之居以至
于此哉皇庆壬子创始延祐己未落成值予过江州大
通请纪岁月予嘉其为人遂不辞而述古今祀典之大
槩以俟后之议礼者考焉

  宜黄县学记

  宜黄抚之支邑宋皇祐元年邑令李详始建学南丰先
生曾文定公为之记学近社稷遗址今不可考后徙城
隍庙北绍兴初燬邓令庾改筑于县治之北叶令上达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9a 页 WYG0517-0460c.png
又改筑于北门石下而以旧学为尉治邓令昌朝病其
近水垫隘乃徙今所绍定庚寅邻寇犯邑官舍民居燬
者过半而学独存淳祐初赵令希点黎簿璹更造大成
殿御书阁陈尉寀祠邑之先达于左右庑宝祐间杨令
允恭复新两庑四斋至元丙子再燬越二年教谕成都
胡端宜即其基营构大德乙巳居民失火又燬廉访分
司郝侯鉴巡按适至召诸生议重建以命邑长爱忽都
鲁时学官去职邑士李仲谋董其役取材于官山士之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9b 页 WYG0517-0460d.png
有力者捐资以助未几庙殿成讲堂成两庑从祀之室
各五斋舍四各三间中门五间外门六楹立先圣像至
大辛亥教谕南丰陈敏子增陶瓦密覆门庑立四先师
从祀十子像又绘两庑七十二子诸儒像祀邑先达乐
公以下十二人先是前进士邹次陈书来徵记至是教
谕复以请将刻南丰先生旧记于石以与新记并呜呼
学校庠序之设自三代至今凡有社有民者率莫之敢
后诚以国命系于人才人才系于士学也夫士之为学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0a 页 WYG0517-0461a.png
岂待官之建学哉然而官必建学以居夫士俾为学者
于是乎学焉厚之也上之厚之者如此士之自厚者当
何如居学而不为学自薄也为学而不知所以学自误
也所以学如之何如南丰先生之记之所云是已呜呼
三代而下正学湮废士各以其质之所近意之所便为
学学其所学非三代之士所以学者也南丰先生之记
在孟学不传之后程学未显之前而其言精详切实体
用兼该有汉唐诸儒所不得而闻者宜黄虽小邑自昔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0b 页 WYG0517-0461b.png
多良士继自今士之为学人人能如南丰先生之记之
所云则合乎程接乎孟以上达乎孔氏不待他求也于
心有得也于身有守也于时有用也斯无愧于居是学
矣不然不学者业荒行毁其为学者又不过誇记览衒
文辞以钓名声干利禄而已是岂上之人所期于邑之
士者哉

  武城书院记

  武城书院吉永丰曾氏之所建也其名武城何本曾氏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1a 页 WYG0517-0461c.png
之所自出也按史记仲尼弟子传参南武城人其苗裔
有自鲁国徙江南者故南丰之曾追述世系以为曾子
之后而永丰之曾亦然盖武城之曾盛于鲁越千数百
年而南丰之曾始盛南丰之曾盛于宋又百数十年而
永丰之曾继盛兄弟俱仕翰苑其父前进士宋之监察
御史元之儒学提举也因子贵追封武城郡伯于是设
书院祠先圣先师以及其考以处宗党来学之人翰林
之长移文集贤院转而上闻朝议可之俾推曾氏子孙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1b 页 WYG0517-0461d.png
之儒而贤者掌其教予自京师归而曾氏请为记其书
院兴创之由予观前代书院皆非无故而虚设者至若
近年诸处所增不可胜数袭取其名而已有之靡所益
无之靡所损曾氏自谓先师之胄而为请于朝者且以
上传道统下继祖风其待之至厚责之至重矣岂可复
如他处书院之有名无实也哉然则武城之教宜何如
学曾子之学可也曾子之学大槩切已务内无一毫为
人徇外之私必孝弟必忠信行必无玷言必无伪使近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2a 页 WYG0517-0462a.png
而宗族远而乡邦万口一辞称之曰君子而后可以庶
几焉不然有一疵疚人将讥笑而徒以涉猎故实衒饰
词华为学恐非所以继祖风也况于道统之传而敢轻
议哉澄也氏虽非曾而所愿学者在此用敢为武城后
世子孙勉武城伯名晞颜翰林直学士名德裕者其仲
子也应奉翰林文字名巽申者其季子也

  乐安重修县学记

  宋绍兴乙巳割抚吉崇仁之四乡置乐安县置县之六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2b 页 WYG0517-0462b.png
年令魏彦材始建学建学之七年清江谢尚书谔时为
摄尉令王植委之考进诸儒不满一百盖创县未久教
犹未洽也其后十倍于初迨宋季年升国学贡礼部登
进士科者甲诸邑虽其所尚未离乎文艺然以后创之
邑百年间士学彬彬如此亦可谓盛也矣县学之建百
一十有二年而地归于大元壤土遐僻干戈抢攘人士
逃生救死不赡遑及弦诵俎豆事哉足迹之布于学者
无几宫墙之内鞠为茂草固其所也既而兵难稍纡军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3a 页 WYG0517-0462c.png
官王佑周视庙学恻然兴怀不谋于邑僚不资于士民
躬率卒伍取没官废屋之材构讲堂一新之越数年堂
复敝邑士陈仕贵率其弟进市民屋五间辇任以至撤
其旧再新之又新中门三间葺庙殿并两庑从祀有室
肄业有斋缭以三门庖禀具完令王英簿董进教官前
太学进士董德暨诸儒力也皇庆初元庙之前宇将压
令刘汝弼议更造筑基崇于旧二尺教官阙员以陈仕
贵摄事资取于家材取于其山先为之倡而学之士及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3b 页 WYG0517-0462d.png
邑之好事者皆捐费以助仕贵之弟善司其出纳令于
公事暇督视不倦八月鸠工九月竖楹明年秋告成奉
圣师从祀神像于新庙行上丁释奠礼士咸集佥言曰
当今文教𢡟明于上士气未大振于下而吾乐安自甲
申辛卯甲午至于壬子庙学栋宇四新矣官不敢以不
切而弛未遑而慢士不敢以有费而辞有劳而惮昔夫
子之作春秋凡兴造之事新延厩书新作南门书新作
雉门及两观书僖公修泮宫诗人颂之而春秋不书何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4a 页 WYG0517-0463a.png
也春秋刑书也常事不书失礼失宜乃书书之者贬之
也所以示惩也诗之有颂颂其美也得礼得宜而颂颂
褒之也所以示劝也庙学之新也事之得礼得宜孰大
焉既未能效史克之颂而遂使泯泯无传无以劝后殆
于不可于是请记兴造岁月于石以传方来予稽乐安
建学之始摄尉谢公首为之记其所期于乐安之士者
甚厚期之以临川之王期之以南丰之曾期之以庐陵
之欧阳清江豫章之刘若黄而犹未巳也将藉之以问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4b 页 WYG0517-0463b.png
津以诣圣门以归于仁义道德不欲今人有愧于古士
之自期其可不如公之所期者乎呜呼声利纷争身外
事也道德仁义性所固有求则得之不待资借于人振
拔而追前辈之高步谢记已云予何言哉本其末而末
其本高其卑而卑其高非所以答官府修学之意非所
以副朝廷用儒之实也

  瑞州路正德书院记

  瑞州路正德书院蒙山银场提举侯君孛兰奚所创建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5a 页 WYG0517-0463c.png
也夫荆扬贡金从古以然周官丱人掌其地守之以禁
而取之以时盖犹秘其宝于地藏其富于民而不尽括
其利于官也蒙山跨瑞袁临江三郡之境固为宝藏唐
以前未之闻宋之中世山近之民颇私其利而置场设
官自国朝始职其职者旦旦惟利国是图既无治民之
责谁复有教民之意哉当衮衮兴利之场而切切兴学
之务其人识虑盖远矣然创建之初功未完而侯君去
至于今二十馀年田租薄少不足以赡给室屋日就敝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5b 页 WYG0517-0463d.png
坏延祐二年夏提举陈君以忠至祗谒先圣顾瞻怃然
即日修葺殿堂门庑焕然一新涂径阶除甃砌端好圣
师像位龛帐案座靡不整严置田增租岁入可二百斛
比旧多十之七八其费一皆已出无所资于人延请师
儒招集徒众诵习其间公退之暇躬自劝督佐其经画
者前龙兴路学录邹民则也予尝叹天下之事诱于其
名眩于其实者总总而是若此书院之设岂徒徇其名
而己固将责其实也蒙山僻在万山之隈近于宝货则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6a 页 WYG0517-0464a.png
其民贪远于都邑则其俗陋身不游于庠序则耳目不
濡染乎礼义殆如孟子所谓饱煖逸居而无教者矣故
夫居之以群居之地教之以善教之人俾学者于是而
学其当学之事此陈君所以继侯君之志也而诸人所
以副陈君之心者何如哉是有在于学者而尤有系于
教者焉古者二十五家之里门有塾塾有师不特为士
者学民之朝夕出入必受教而后退是以风俗厚伦纪
明人人亲其亲长其长族姻乡党相友相助相扶持蔼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6b 页 WYG0517-0464b.png
然仁让忠敬自家庭达于道路虽闾巷之民莫不有士
君子之行当时之教必有异于今者今之教于书院者
诚能如古旧习丕变而蒙山之民新矣不然教之数十
年犹夫人也书院之名曰正德而于正民德之实安在
陈君之所期果如是乎陈君瑞之高安人宽易倜傥重
义轻财尝冶银于兴国所获赢馀悉以施与客游天京
为贵近所喜受中旨来莅是官先是官课不办民力重
困又取木炭于瑞州龙兴不胜其扰为言于当路凡场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7a 页 WYG0517-0464c.png
所输杀四之一官自买炭扰不及于二郡律已公廉而
办课优敏公私便之观其所责于已者若是其实则其
所期于人者从可知也

  都昌县学先贤祠记

  秦叹而下孔道之传不续历千数百年乃得宋河南程
子远承孟氏之绪而元公周子实开端于其先文公朱
子又集成于其后二子当熙宁淳熙间俱守南康郡南
康偏垒也传道二大贤尝过化焉都昌南康属县也畴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7b 页 WYG0517-0464d.png
昔仁风之所披拂教雨之所沾濡流芳遗润百世犹未
泯社而稷之尸而祝之也固宜考江丞相修学碑周朱
二子有专祠在县学迩年废而莫举天历己巳教谕万
钧用至惕然大歉白主簿黄将仕孚转达县丞何某县
尹李某佥议谐协遂营明伦堂之西翼室设二子位扁
曰先贤祠允为知教之本者乡贤旧亦无祠若朱门四
支西坡黄氏梅陂彭氏厚斋冯氏昌谷曹氏萃祠于明
伦堂之东翼室强斋彭氏深居冯氏暨古心江丞相配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8a 页 WYG0517-0465a.png
扁曰乡贤祠表章尊奉之馀靡不竦慕兴起其于人心
世教岂小补哉抑自古逮今有教必有政区区邑校于
教幸知所务闻明伦堂北豪民侵疆久弗克正职司往
往诱于其饵而不顾今教谕踵前官之所已行且牍于
县簿赞丞尹督府史究竟根株上其事于郡卒能复六
十年已失之地于黉宫教外之政此其一尔主簿孚少
从余学请为作先贤祠记余因及一县治官教官之可
书者并书之以劝方来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8b 页 WYG0517-0465b.png
  临汝书院重修尊经阁记

  宋淳祐戊申冯侯去疾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事至
官之日以其先师徽国文公朱先生尝除是官而不及
赴乃于抚州城外之西南营高爽地创临汝书院专祠
文公为学者讲道之所明年己酉书院成位置分画率
仿太学故其屋室规制非他书院比左个之左竖危楼
贮诸经及群书于其间扁曰尊经阁大元延祐乙卯楼
燬于火官命重建越六年庚申四月庐陵黄镇来长书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9a 页 WYG0517-0465c.png
院始克构架又三年至治壬戍九月工毕事完轮奂复
旧同知总管府事亚中大夫马合睦提调其役相之者
前经历赵谐继之者今经历张允明也是年春予往金
陵过抚山长以楼成请记予有行未暇作其冬还自金
陵而总管太中大夫杜侯至与巡按官廉访副使董侯
登斯阁周围瞻视且嘉山长之勤又一新外门斋舍廊
庑暨池亭靡不修葺而以书来促记命山长躬诣吾门
以请噫汉贾生有云俗吏所务在于刀笔筐箧侯下车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9b 页 WYG0517-0465d.png
坐未煖席而惓惓焉以儒教所当务为急其贤于俗吏
远矣哉书院之创逮今七十馀年矣未尝刻石记其兴
造始未非阙欤今侯急人之所缓而补昔人之所阙余
何敢以固陋辞夫尊经云者岂徒曰庋群书于高阁以
为尊也哉曾子尝言尊所闻子思尝言尊德性尊者恭
敬奉持不敢亵慢之谓经之所言皆吾德性内事学者
所闻闻此而已所闻于经之言如覃怀许公所谓信之
如神明敬之如父母而后谓之尊读其言而不践其言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0a 页 WYG0517-0466a.png
是侮圣人之言也谓之尊经可乎昔日冯侯名此阁今
日杜侯之重揭斯扁也其所期望于学者为何如予少
时一再就书院肄业不常处也而私淑于经一句一字
不敢轻忽资凡力小用志亦甚苦然老矣而无闻仅仅
能通训詀文义之秕糠于道昧如也其有负于冯侯之
意多矣继自今学于书院者其可不深以予为戒而惕
然警惧动息语默必知所尊以求无负于杜侯之意哉
杜侯名毓贤而有文尝为学校之官故其加意于儒教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0b 页 WYG0517-0466b.png
若此云

  湖口县靖节先生祠堂记

  晋靖节陶先生家浔阳之柴桑尝为彭泽令后析彭泽
创湖口县湖口亦彭泽也故其境内往往有靖节遗迹
孙侯文震宰湖口因行其乡至三学寺民间相传以为
靖节读书之地旁有望月台旧基犹存乃出私钱屋于
台基之上且就县学东偏建祠堂三间以祀先生湖口
小邑凋敝特甚扼江湖之会当驿置之冲侯兴补滞废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1a 页 WYG0517-0466c.png
应接往来精神光昭意气闲暇处难若易任劳若逸固
其才略之优而又追慕先贤尊崇表章以励末俗是岂
俗吏所能为者值予舟过湖口而请记其事窃惟靖节
先生高志远识超越古今而设施不少概见其令彭泽
也不过一时牧伯辟举相授俾得公田之利以自养如
古人不得已而为禄者尔非受天子命而仕也曾几何
时不肯屈于督邮而去充此志节异时讵肯忍耻于二
姓哉观述酒荆轲等作殆欲为汉相孔明之事而无其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1b 页 WYG0517-0466d.png
资责子有诗与子有疏志趣之同苦乐之安一家父子
夫妇又如此夫人道三纲为首先生一身而三纲举无
愧焉忘言于真意委运于大化则几于同道矣谁谓汉
魏以降而有斯人者乎噫先生未易知也后人于言语
文字间窥觇其髣髴而已然先生非有名位显于时非
有功业著于后而千载之下使人眷眷不忘其何以得
此于人哉予于孙侯之为恶乎而不喜谈乐道之也侯
燕人所至有廉能声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2a 页 WYG0517-0467a.png
  奉新县惠政桥记

  新吴豫章郡之属邑也有水横贯于邑之中曰冯水冯
水之源出百丈山行百有馀里及邑之西其流分为二
经流在北绕邑治之南而东支流在南径南市之北至
邑之东而与经流合二流各有桥梁以渡水势漂悍桥
不能支屡修屡坏南桥之袤踰二百尺而北桥之袤殆
七十寻故其坏尤数其修尤难宋初邑大家胡氏架木
为梁太平兴国中胡之家有国子监簿仲饶嗣新之其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2b 页 WYG0517-0467b.png
弟秘书省校书仲容请杨文公亿为之记名其桥曰安
固于后改作浮梁而易其名曰安济淳祐间浮梁敝晋
城乡罗鉴暨奉新乡王绚率诸大家合力结为墩至元
末石墩亦敝邑之令佐用民力竖木为柱置板于上而
易其名曰行教财力夫力一皆取于民王德全者绚之
元孙也轻财重义克蹈祖武视役户岁遭督责之苦役
夫时被鞭箠之虐恻然兴怜遂以修桥为己任大德戊
戍捐资造新桥五十馀丈不藉势于官不假力于众明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3a 页 WYG0517-0467c.png
年春为水所坏则造二舟以济至冬复完其桥自后辄
坏辄修不以其事诿官府买晋城乡杉木数百亩长养
其材为久远计岁乙巳相视水势平缓之处于桥之上
流二十步两岸叠石重构新桥广袤一仍其旧其将终
也遗命嘱其子文炳兄弟勿堕前劳以田租六百石及
晋城杉林专备修桥之用延祐甲寅桥又坏文炳兄弟
又造二舟以济至冬又成新桥其南桥旧名惠政大德
以后修理一出王氏之力至是南流渐微乃用七千馀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3b 页 WYG0517-0467d.png
力运土石实筑垾道壅水北流南桥既废得以萃其工
力于一桥而移彼惠政之扁易此行教之名邑人咸喜
求予文记其事予谓古以除治桥梁为官政而今亦然
但官无可用之财而惟民是资则惠未及民而厉先及
之矣王氏以一家独任其功俾官不劳心而得惠政之
名民不劳力而蒙惠政之实世世继述而无倦呜呼其
孰能有此用心者哉德全赈饥贱粜该受赏典则以老
辞将官其子则仲子文炳叔子文谟俱让而以俾其季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4a 页 WYG0517-0468a.png
子文杰仁让如此王氏之昌其未替乎

  尊德性道问学斋记

  天之所以生人人之所以为人以此德性也然自孟氏
以来圣传不嗣士学靡宗汉唐千馀年间儒者各矜以
长奋迅驰骛而不自知其缺董韩二子依稀数语近之
而原本竟昧昧也宋初如胡如孙首明圣经以立师教
一时号为有体有用之学卓行异材之士多出其门不
为无补于人心世道然稽其所极度越董韩者无几是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4b 页 WYG0517-0468b.png
何也于所谓德性未尝知所以用其力也逮夫周程张
邵兴始能上通孟氏而为一程氏四传而至朱文义之
精密句谈而字议又孟氏以来所未有者而其学徒往
往滞于此而溺其心夫既以世儒记诵词章为俗学矣
而其为学亦未离乎言语文字之末甚至专守一艺而
不复旁通它书掇拾腐说而不能自遣一辞反俾记诵
之徒嗤其陋词章之徒讥其拙此则嘉定以后朱门末
学之弊而未有能救之者也夫所贵乎圣人之学以能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5a 页 WYG0517-0468c.png
全天之所以与我者尔天之与我德性是也是为仁义
礼知之根株是为形质气血之主宰舍此而他求所学
果何学哉假而行如司马文正公才如诸葛忠武侯亦
不免为习不著行不察亦不过为资器之超于人而谓
有得于圣学则未也况止于训诂之精讲说之密如北
溪之陈双峰之饶则与彼记诵词章之俗学相去何能
以寸哉汉唐之儒无责焉圣学大明于宋代而踵其后
者如此可叹巳清江皮公字其子曰昭德其师名其读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5b 页 WYG0517-0468d.png
书之斋曰学从吾游请以尊德性道问学更其扁名合
父师所命而一之意谓而父所命天所命也学者学此
而已抑子之学词章则云至矣记诵则云富矣虽然德
性无预也姑置是澄也钻研于文义毫分缕析每犹以
陈为未精饶为未密也堕此科臼之中垂四十年而始
觉其非因子之请惕然于岁月之已逝今于吾子其敢
以昔之自误者而误子也哉自今以往一日之内子而
亥一月之内朔而晦一岁之内春而冬常见吾德性之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6a 页 WYG0517-0469a.png
昭昭如天之运转如日月之往来不使有须臾之间断
则于尊之之道殆庶几乎于此有未能则问于人学于
已而必欲其至若其用力之方非言之可喻亦味于中
庸首章订玩终篇而自悟可也若夫为是标榜务以新
美其名而不务允蹈其实是乃近代假托欺诳之儒其
弊又浮于末学之外而子不为是也

  临江路修学记

  官之于人也不戾于其才人之于官也不戾于其职此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6b 页 WYG0517-0469b.png
盛治之世人不能皆然也紏察之官必明如水镜也而
罢软昏庸者有之字牧之官必慈如父母也而贪饕残
虐者往往而是至于儒之设官此古之所谓以道得民
者岂苟然哉必曰立师道以善一世固难其人倘为其
所能为以不堕其职斯亦可矣大德十年冬予董江西
广东儒学稽教官之能振职者莫不以临江为首称明
年予移疾还家道经临江见其学宫之饬学徒之聚学
计之饶学务之举心甚异之有顷诸生合辞进曰临江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7a 页 WYG0517-0469c.png
学计尝时三四月已匮用不足则事事弛前教授所不
能拯真定刘君德原以学正行教授事乃能若是盖学
正贰教官者也长所为贰或不欲贰所欲长或不然此
事之所由废今以贰兼长无牵制之患故能专心一力
有所规画殿楹之朽蠹者易以良材殿壁之败坏者甃
以坚甓前霤敞重檐五间俾行礼典乐者遇雨无沾服
之忧两庑从祀绘像一新礼器若尊爵若罍洗若簠簋
悉范以铜乐器若琴瑟若笙镛若柷敔并准太常旧制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7b 页 WYG0517-0469d.png
肇造购得英石作悬磬十六执事之人各制祭服讲堂
书楼府库庖禀靡不修治生徒有肄业之斋教官有燕
适之所其于学计徵其逋负而所入丰节其浮冗而所
出约比及三年沛然足用会所馀以上送至元钞为贯
四千有奇学有田在新淦之鄙与僧舍邻冒占强夺垂
二十年官职往问贪者中其饵怯者骇其横卒莫之谁
何今兹力陈于当路僧计穷纳贿以请郤弗受竟归其
侵得米百四十馀斛予闻而益嘉之意官不问崇卑维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8a 页 WYG0517-0470a.png
廉维能何事不办君之仕此其发端耳可不谓才之无
戾于其职者与循是而充之何官不可为也抑自昔临
江人才于江西为盛集贤刘公之经学视古无前尚书
谢公之古文追配欧阳文忠公王文公曾中书李直讲
而无愧然未闻其继也今在学之士有宫以居有粒以
食岁息其间者亦求所以跻二公而上合古之圣贤否
乎内之学何学外之文何文群居所言者何言日用所
事者何事若止如今所观而已则二公未可及也而况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8b 页 WYG0517-0470b.png
于过之乎处则为名儒仕则为名宦必有其本其思之
哉其勉之哉于是诸生请记其语遂书以遗焉

  儒林义塾记

  庐陵郡之南百八十里其县曰万安万安县之西二十
里其地曰邓林山水明秀人烟丛聚一名儒林唐以来
文物之盛他境鲜俪宋三百年擢科与贡之士不可胜
数旧家盛极而中微有刘氏自郡城徙居于此而代兴
焉赀甲一乡其翁好善乐施五子俱务学仲子桂平喟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9a 页 WYG0517-0470c.png
然嘅叹谓昔也此地儒风彬彬而今也或至惰弃其业
非有他也无所于学无以教之而然耳乃设塾延师凡
党里子弟童蒙以上悉许来学既而病其湫隘一新营
构中创先圣燕居之室二庑翼其左右前为中门门之
前为外门后为讲堂堂之后设炉亭有斋舍以馆诸生
有庖厨以供饮食施田若干亩岁收所入以赡其用扁
曰儒林义塾不远数百里造吾门请记其事将欲垂之
永久俾不堕坏其立心远矣哉余考前代义塾之设㫿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9b 页 WYG0517-0470d.png
阳为首称学舍四五百间好义之家所自为而不属于
官府其后遂最天下四大书院之号五季衰乱之馀上
无教下无学而士之读诵传习犹幸不废者其功为多
今日所在书院鳞比栉密然教之之师官实置之而未
尝甚精于选择任满则去矣养之之费官虽总之而不
能尽塞其罅漏用匮则止矣是以学于其间者往往有
名无实其成功之藐也固宜刘氏义塾既不受官府之
拘牵则与睢阳之初一也其养之之费有继而教之之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0a 页 WYG0517-0471a.png
师亦恶可不慎也欤不然学徒锵锵书声琅琅非不可
视可听也要其效之所成高者仅可应举徼利达卑者
不过识字记姓名而已又奚足云哉教者学者如之何
其必遵朱子之明训拳拳佩服弗至弗措必洞彻于心
必允蹈于身行必可以化民美俗才必可以经邦济时
而非但呻毕摛辞之谓夫如是命世大儒由此而出庶
其不负建塾者之心乎

  安福州上田里塾壁记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0b 页 WYG0517-0471b.png
  世有甚易至之事而人或怠于至亦有甚难期之事而
人每必于期吉之安福上田李氏儒家也宋南渡后有
淳熙布衣献中兴颂见知艮斋尚书者有庆元贡士著
史评二十怀古词八见知益国丞相者淳祐又有乡贡
者焉咸淳又有漕贡而国朝至元间掌教于县者焉先
后四世皆治儒术以干人爵而卒未惬所期也五传至
辛翁至元县教之子淳祐乡贡之孙评史者之曾孙颂
中兴者之玄孙也安福城西五里外创里塾构礼殿奉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1a 页 WYG0517-0471c.png
先圣先师设讲堂立斋舍门庑庖廪悉具方将请公额
割私田以教以养意盖有所为事未及竟而身遽终子
刚犹稚越数年渐长亦克畀田百亩供里塾春秋释菜
之费示不改父道也天历二年春刚之外傅姚贡士霄
凤暨友周南瑞过予言其事予谓父之创塾而有所为
者已矣子之畀田而无所为者可嘉也虽然刚之先世
期得人爵之贵而竟未之得不可必得故也世有可以
必得而其贵过于人爵者刚亦愿为之乎夫人爵之贵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1b 页 WYG0517-0471d.png
小夫贱𨽻之所贵耳而大人君子不以为贵天爵之贵
大人君子之所贵也虽千百世之下犹以为贵况于求
人爵之术必效人作虚辞虽不可谓难而或有不能修
天爵之方唯反已用实功虽不可谓易而人皆可能也
人皆可能者何也已所自有不待假借也仁义礼智人
人有之不为则已为则人人能之有所慈爱而扩之则
仁也有所羞恶而扩之则义也有所敬让有所辨别而
扩之则礼也智也婉顺父母谓之孝雍睦兄弟谓之弟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2a 页 WYG0517-0472a.png
尽心为人谓之忠推心待人谓之恕仁也义也礼也智
也孝也弟也忠也恕也岂人所不能哉非不能也不为
也为之而能能之而熟熟之而极则虽尧舜之道亦不
过孝弟而己虽夫子之道亦不过忠恕而已人而能孝
能弟能忠能恕则人人可尧可舜可夫子也夫如是名
满天下法垂后世虽无人爵之贵而莫之能及其视小
夫贱𨽻一时之所荣生与鸟兽同群死与草木俱腐者
岂不相去万万哉至顺元年冬南瑞重来为刚请教于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2b 页 WYG0517-0472b.png
是书吾言以遗俾以揭诸家居之座右刻诸里塾之壁
间而自励自警焉

  茜冈义塾记

  古昔盛时万二千五百家之乡有乡学乡大夫主之颁
教法于州党族闾俾教其民二千五百家之州则州长
属民读法以时习乡射于学而尚功五百家之党则党
正属民读法以时习乡饮酒于学而尚齿虽二十五家
之闾巷亦有塾闾内致仕之老朝夕坐其中民之出入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3a 页 WYG0517-0472c.png
者必受教教成俗善而人人有士君子之行也后世虽
休明之朝亦唯郡县有学居之远于城郭者子弟无从
至焉旧豫章郡之丰城县有揭氏家于长宁乡之茜冈
下族以儒鸣曰商霖曰飞雄曰三京于宋绍兴淳熙嘉
定登进士科曰先觉曰著亦以累举奏名得仕际国朝
而仕者养直儒学教授徯斯翰林应奉王孙盐司丞时
益县主簿司丞君在官命长子德就茜冈之基建义塾
聚教其族人少子懋相成之中建巍楼一前建小楼二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3b 页 WYG0517-0472d.png
中以奉先圣旁以处学徒主簿君割右畔之地益其广
而构燕居之室及庑与门以底于完美畀田五百亩给
其食建塾之意殆与古之里塾无异德诣予求文记之
将以示后期于永久而虑其堕废也余谓古之里塾有
教无养今揭氏义塾有以养之矣而其所教之者未知
其何如盖古之学教人明人伦今之学其教不过习无
用于世之文辞以钓有利于已之爵禄而已使义塾之
教亦若是虽有塾奚益其必以择师为先乎其师也不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4a 页 WYG0517-0473a.png
必记览之多也不必言语之工也择其有实行孝于亲
弟于长敦于宗族笃于外姻信于朋友仁于乡里行已
有廉耻待人能忠恕者以淑一家一族之子弟取朱子
小学一书熟读实践薰蒸涵泳久自变化将见一家一
族无一人不明于父子兄弟夫妇之伦推而及于宗姻
朋友乡里之间雍雍和顺充满融盎贵者必获称当代
之名贤富者必获保奕世之永业虽不求名求利而其
名其利孰大于此余观丞簿伯仲藉父世资而不分析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4b 页 WYG0517-0473b.png
已与薄俗迥殊若德若懋克嗣前猷人伦之厚出于天
禀之时天之昌揭氏于斯可卜也继今又以古之教教
其家教其族则人之所昌有以合天之所昌揭氏之悠
远隆盛讵可量也哉

  重修李氏山房书院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夫子读是诗而曰诗之好仁如此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夫子读是诗而曰为此诗者其知
道乎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夫孩提之童初生已知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5a 页 WYG0517-0473c.png
爱其亲蔼然天地生物之心与生俱生而非有使之者
也心有此仁则必好之如山之高目所必仰如路之大
足所必行也然仁之为德人人所同吾有是仁彼亦有
是仁也好吾固有于心之仁岂不好彼同有是仁之人
乎秉彝者固有是仁之性也懿德者同有是仁之人也
有是常性者未有不好懿德之人心同是仁故也南康
李文定先生少学科举之学未弱冠时朱子来守南康
心窃慕焉既成进士遂往受业终身截然礼义之闲澹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5b 页 WYG0517-0473d.png
然利达之境盖学而有得于师者视其所师若高山之
崇崇景行之坦坦向仰履行弗忘弗懈悦焉日孜孜也
讵非夫子所谓好仁者哉所居之县曰建昌前有兵部
尚书同邑同氏清名姱节望于一乡藏书庐山五老峰
之僧舍号李氏山房中更乱离书与山房俱燬宝庆丙
戍言于邑令曹豳仍李氏山房旧号创书院于县西以
祠尚书述其学问出处大槩而为之记文定推好仁之
心而好人之懿德盖若是或曰尚书人品固高未尝得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6a 页 WYG0517-0474a.png
闻圣学也文定师朱子而慕尚书何居曰已之好仁必
学圣人以充其全体人之懿德苟其生质之美制行之
卓有合于仁之一德斯可好矣孟子欲学孔子而亟称
夷惠夷惠虽不能如夫子之大全而使顽者廉懦者立
鄙者宽薄者敦亦足以俾世教文定之拳拳于尚书之
懿德也其犹孟子之称夷惠也欤文定既殁与尚书合
祠皇元新政建昌升县为州山房始亦专官后以州之
学正兼掌泰定初学政李仲谋欲新书院会进士高若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6b 页 WYG0517-0474b.png
凤以州判官总儒学事志同谋协乃克重修新祠堂新
讲堂又徙燕居之堂焕然有加于旧仲谋为赋以纪其
略而徵记于予予弗及详其工役之岁月室屋之规制
而独发明文定好仁好德之心以为来者劝继今以往
人人知好德则官于斯者必能嗣葺而俾二李之祠永
不废坠人人知好仁则学于斯者必能升文定之堂窥
朱子之室以无愧于燕居所视之先圣先师而尚书公
之懿德亦水木本原之分支分派也尚书名常字公择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7a 页 WYG0517-0474c.png
文定名燔字敬子人称弘斋先生云

  武宁县儒学记        范 梈

  武宁为龙兴西南壮邑山刻而水驶故其民多秀拔以
学行著于代者不乏人国朝尝设宁州以𨽻之而兼分
宁县后又以分宁为州而武宁仍为龙兴属县学宫据
修水之上直县廨东南始县𨽻州而学随州州废而复
随县栋宇历久风摧雨浥坐漏日星于祀事至不严居
有弗宁过有弗念凡如是者匪制于用则拘于谋假一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7b 页 WYG0517-0474d.png
有志者为之亦何事之不立哉至治二年夏余被檄过
焉谒先圣庙庭退而纵观升堂戏欷坐甫定文学掾夏
侯士璋作而曰余幸叨兹掾不幸学计单薄乃有废敝
不能兴补若兹所睹者敢以为告余喜以语县长令皆
曰是吾职也时有没入官舫廿馀艘白诸宪司畀之凡
儒与有力者走趋相事将兴废会有土功之令踰年禁
弛士璋去焦大有继之而后令之来者益勤无怠至治
三年二月经始泰定元年十月讫工礼殿门庑讲堂书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8a 页 WYG0517-0475a.png
阁巍然一新祀事严矣余又适至学者摭本末请记于
石余嘉夫文学掾之有志令之能思其职也学校所以
明人伦圣人人伦之至而今而后邑之士子有游有居
是养是教思先王之道志所至而学亦至舜何人予何
人有为者狂作圣矣是其成也将不有如今日之兴废
补敝者乎愿因诸君之善以为士子规且以见君子之
于天下苟有志无所不立也前令李洪涛后令吕天倪
始终是役者临县史刺马丹后三年四月朔记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8b 页 WYG0517-0475b.png
  青田书院记         程文海

  道不系于地也然由迹以知其事沿事以见其人使后
之学者有所观慕感发则地亦若与焉者此青田书院
之所为作也谨按陆氏居青田至象山文安公时己十
世不异㸑先代复其赋表其庐文安公兄弟又以道德
师表当世而青田陆氏闻天下中更寇燬星分瓦解陆
氏先祠亦不能屋矣至元二十三年广平程某以侍御
史将旨江南过金溪顾瞻遗址闵然兴怀乡之耆旧咸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9a 页 WYG0517-0475c.png
请复其家且建三陆先生祠遂以语郡郡下之县县无
其人文书苟具大德五年公诸孙如山慨然谋诸贤士
大夫且怀牒郡庭以为请众咸义之为助其费适县令
尹张君怿政最方茂有志斯文欣然自以为功乃即义
居故址创屋数十间春秋有祠讲肄有堂庑门房室略
备扁曰青田书院而请某为记某盖尝冀其成而今始
克成可喜也抑可叹也传曰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使
家皆陆氏人皆文安弟昆治民者岂复劳其心哉亦既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9b 页 WYG0517-0475d.png
不然而于风厉示效之方又藐然曾不訾省是不亦可
叹已乎美哉张君能知所先务也懿哉贤士大夫能助
其子孙继志也大哉公之道德久而弥章也公与徽国
朱文公生同时仕同朝学同志其不同者立言有丰俭
之间是以今之知学之士知文公者甚众而知公者甚
鲜知不知非道之所计然以义居数千指若此不幸遇
患又若此行道之人犹念之况大贤之里居政教之所
急而可藐焉略不訾省若此乎此无他不知之过也某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0a 页 WYG0517-0476a.png
虽未足以知公抑尝知学公尝有云就使吾不识字要
当为天地间堂堂正正大丈夫今家之子孙与其里之
秀民劳于作乐于成庶几藏修游息于永久其亦奚所
见乎是必有所慕矣然慕其人不若师其心居其居不
若履其道不然名存实废室迩人遐适足以来无穷之
慨叹而已然则父兄师友可弗念欤是役也以七年二
月建十月成明年三月记

  疏山白云禅寺修造记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0b 页 WYG0517-0476b.png
  大雄氏之宫布天下得地者什六七得人者什二三西
江之西之山之宫仰为大疏次之疏为近故予知疏为
多昔疏之兴也盖有记之者矣故予独记云住师之能
炽焉自住之住是山也于今八年矣一年而僧堂改观
二年宫殿涂塈丹雘庄严像设供养之工毕举三年作
下院于抚州乂作于金溪县四年凿山为园艺桑艺桐
艺茶凡四千五年窣堵波小大之屋皆完新以其馀力
复取化城洲地六年又凿山种杉株馀二万役水舂碓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1a 页 WYG0517-0476c.png
而屋焘之七年架万岁阁八年阁成设饬咸具刻画肖
像万身创二库以丰财八年之间无日不事无事不有
功然后祝尧之廷布金之地始渊丽廓大崇极辉赫居
者过者无不生欢喜赞叹瞻仰尊敬心曰住真善住者
住曰未哉明年吾新香积矣又明年吾新西堂矣明年
无量吾事亦无量于是山中之人皆惊且服愿记其事
夫佛之道非假宫室以为殊胜也非资田园以为赡博
也然以人而学佛之学则非人莫能为者毋亦宜先为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1b 页 WYG0517-0476d.png
之乎且佛固人也彼为刻躬阏性无暇于此今学焉者
既未能学其为又不为人之为则予于斯也诚有不能
名之者矣今疏之炽也得人之效也记之而使继之者
继之其所谓无量无量者非耶住鄱人也器资尚书之
胄也楚山上人之法子也大德六年山寂疏无人疏众
枚卜十人于佛住独吉再卜住又吉乃以上闻锡之玺
书而为疏主遂自径山来归归而以洁身自誓于佛然
则佛固许之且复信之矣住盖能于无所住而生其心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2a 页 WYG0517-0477a.png
者耶然则疏之炽也奚足为住言哉

  升平桥记

  临筠之交鹄山之阳梁于灏江之上曰升平桥灏迅急
岁辄坏至大元年春里长者黄应瑞相桥下流势少杀
谋迁之易族子田以移其址买晏氏山以砻其石更为
石桥掘地丈馀得故桥株十数石佛像十有三乃故桥
所也独心喜经始于是年四月二十六日落成于明年
三月八日修丈十广去其七高如广之数上为屋七楹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2b 页 WYG0517-0477b.png
工凡六千五百费缗万五千有奇又为庵其涯以祠石
佛廪道者守之配邹出簪珥以相焉桥成之日行者歌
休者诵烟峰流泉献状增胜皇庆二年其诸孙允武来
京师谒记曰此乡民之志也且言君平生好义尝于上
高之境为二桥曰新曰大浒又凿新喻檀岭道数里作
舍邑旁以便蒙山之役者若此甚众余观万金之赀世
常有之不拔一毛利天下嘐嘐然曰我为善我为善不
过谄土偶饱巫觋求福田而已他弗知也黄其庶乎昔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3a 页 WYG0517-0477c.png
有结茅度蚁夺高第者黄所济多矣黄固涪翁之苗裔
也盛德之门又浚以益之其大也必矣君年八十馀耳
目聪明齿发不衰子若孙皆谨愿笃学未必非其报此
亦乡人之言也君何心焉书畀允武归刻于桥之上君
字国祥人即其居号之曰晓山老人云

  太和州重修快阁记

  庐陵有阁最一郡之胜在太和东南城上邑令太常博
士沈遵名曰快阁迨黄太史庭坚继至赋诗其上而阁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3b 页 WYG0517-0477d.png
之名闻天下盖自豫章溯流五百馀里江盘峡束牵挽
郁隘罢心怵目至是而山平川舒旷朗褰开跃然如龙
蛇之伸鹍鹏之息跂而四顾快可知已邑为州官事繁
游览废阁坏为厩为驿为狱讼之庭旋葺旋毁岂复知
有所谓快者哉至大四年邦侯圣阴徒贰车杨学文议
改作而侯以监察御史召留俸五百缗属寓公高安尹
严用文成之已而郎侯祐来议克合抡材徵工撤而新
之为屋三重重十楹前为阁后祠太史中为燕休之堂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4a 页 WYG0517-0478a.png
三年而毕弗亟弗徐屋加于旧而民弗与知登斯阁也
天高水夐阳开阴翕禾黍满野舟行如飞仙地之胜若
始辟焉明年高安之孙庄侍其诸兄威来京师以图请
记且道侯之政予虽未登兹阁窃为之一快告之曰州
曰太和至治之称也阁曰快自得之谓也治欲其至而
民欲其自得盖相须也民不自得求其治之至难已山
川虽胜而暇登览乎哉于虖太和邑也而为州守尊而
亲乎下民下而敬乎上上下各安其素非自得之验而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4b 页 WYG0517-0478b.png
至治之候乎知此则是阁之胜独最于一郡乎哉书以
遗之俾刻之石董是役者刘冲萧佐延祐元年九月朔


  富州重修学记        揭傒斯

  上御经筵之明年夏六月济南姚侯来为富州以舍菜
礼见于先圣先师祝曰惟夫子之道参天地配日月用
中罔敢知而用中实生齐鲁之交密迩夫子之训钦承
明命来守是州今之州古千乘之国也敢不敬恭朝夕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5a 页 WYG0517-0478c.png
惟夫子之训是承顾瞻庙学摧陋弗称曰余之责也会
教授清江陈明之继至议与志合明年秋大修孔子庙
仍其旧者惟殿若明伦中庸二堂江山秀杰楼悉改作
而有加规制必裁就法度出入必限由正途凡为屋几
七十楹又范铜为七十二弟子及诸贤像以严祀事凿
半池其前仿古頖宫侯载经载度是董是劳吏忘其私
工劝其勤涉冬徂春用告厥成而命傒斯为之记在至
元二十有三年升丰城县为富州以河东陈侯元凯为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5b 页 WYG0517-0478d.png
之尹时科举废十有三年矣士失其业民坠其教盗贼
满野竟数十里不闻鸡犬声陈侯大惧遂修孔子庙建
小学日集文儒故老讲求治要悉资以为政不数月境
内大治知所务今科举既复亦十有三年而侯实来当
天下文明人复其业犹皇皇焉汲汲焉以兴学校明教
化为先务者其守同其志亦同也夫兼有天下父师之
责者君也承君之志行君之化者宰相与太守也宰相
布于上太守奉于下故人之生也为之学校以教之设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6a 页 WYG0517-0479a.png
科以举之必使士有恒业民有恒志然后圣人之道可
明贤材可得而治可成也古之有天下者莫盛于唐虞
三代而不能去学校废选举以为治秦去之废之二世
而亡虽然君之学视学校为隆污以科举为去就亦异
乎夫子之教矣若夫善学圣人者在畎亩则行乎畎亩
在鱼盐版筑则行乎鱼盐版筑岂待学校之教而科举
之劝也此上之志而侯所以力行之者况上方亲御讲
筵详求圣人之治愚虽不敏愿与学孔子者共勉之侯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6b 页 WYG0517-0479b.png
廉慎简正不为盛名而人敬畏之盖贤守云

  杨氏忠节祠记

  庐陵杨氏作忠节祠者何昔金人犯宋沿江诸郡皆望
风奔溃其先忠襄公邦乂以建康通判被执骂敌死韩
侂胄专国擅兵文节公万里以宝谟阁学士家居闻之
三日不食死故合而祠之也中祀建康通判赠通奉大
夫存者何尝以直抗蔡京为杨氏忠义开先也别祀广
东经略使长孺吏部郎官孙孖同知昆山州事学文者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7a 页 WYG0517-0479c.png
何经略仁声义实风槩天下在广东三岁禄入七万缗
尽代民输丁租不持一钱去吏部闿通敏惠奉法循理
为时良臣昆山好德尚义能以私钱复文节故居割田
百亩以建祠事皆克绍先烈者也天下杨氏皆祖汉太
尉震庐陵之杨则自蜀徙盖太尉之孙唐国子祭酒膳
从僖宗幸蜀而居眉者之后也自秦汉之后有天下卓
然三代之风者宋而已方其盛时欧阳文忠以古文正
天下之宗明王道之本及其衰也杨忠襄胡忠简以大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7b 页 WYG0517-0479d.png
义折敌国之气奋中兴之运当其亡也文丞相斩首燕
市终三百年火德之祚为万世亡国之光而皆出于庐
陵何其盛哉夫卓然可继三代者宋也然夏之亡以桀
之暴殷之亡以纣之虐又以汤武继之宜其东征西怨
无思不服惟周以弱亡与宋同然周之东迁亦有杨忠
襄胡忠简乎周之亡亦有文丞相乎是能使周之乱亡
犹有愧于宋者杨忠襄胡忠简文丞相也文丞相之死
岂非有忠襄文节为之标准乎不然何又出于庐陵也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8a 页 WYG0517-0480a.png
忠襄不可及已至若文节年六十馀已悬车告老将二
十载矣闻一权臣擅国遂至饿死使在文丞相时当何
如哉故庐陵若欧阳氏杨氏胡氏文氏又有身致乾淳
之治若周文忠氏皆国家之元气也而欧阳氏又庐陵
之元气乎昆山之子元正请记忠节祠故并及之呜呼
观杨氏祠则庐陵多贤之故杨氏人物之盛宋三百年
养士之效亦可见矣世好言士无益于国可乎元正亦
杨氏之贤子孙也繇太常奉祀为江西行省属祠成于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8b 页 WYG0517-0480b.png
大德七年记作于元统二年

  武安塔记          张 翥

  至正十年春予使还闽中驿次玉山有山苍峭如立笔
其巅有塔高见数十里外僧寺塔下栋宇林立悠悠然
动于目询诸邮人曰此武安山塔院也监县寿安所重
建是山岩壑深秀专胜兹邑今侯作新于久废其外壮
以崇门下瞰溪之玉虹桥诚如长虹卧波直山之半为
溪山一览亭岁时士女来游来娱宁侯之理而同侯之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9a 页 WYG0517-0480c.png
乐前所未闻也予于监县有同游之好闻之快然以怿
既抵县侯谒于馆中语间起曰武安塔院成旧无刻文
可考见兹复弗记恐后将泯惟先生书之按图经县本
唐砂砾镇镇之望玉山也县因以名其西南则武安山
山有塔院故老相传宋人郑长者实为之迨嘉熙辛亥
忽摧其顶粤十二年而塔尽圯后十六年邑人毛士安
合众力以复之见于郡士谢禹之赋若院之废当在宋
亡时用兵于闽县据南北冲仍以兵燹唯塔独存而遗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9b 页 WYG0517-0480d.png
趾可辨也榛莽委翳狐兔所伏山川息灵民庶觖望过
者吁嚱虽物之兴废有数苟非其人则亦孰暇以为此
事乎侯以有为之才来掌斯邑乃能追古之遗躅还太
平之盛观一邑之人扶老携幼往来游陟举欣欣然有
若邮人之言者侯之所施先后适宜故人敏其政而举
废之功易乐与民同而近者之悦众俾胜地不终蔽以
发挥溪山于荒寂因为之书不然民勤于力而土木之
役兴乃区区塔院之务复又何记焉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0a 页 WYG0517-0481a.png
  三贤书院记         欧阳元

  洪之奉新三贤书院者舂陵周元公眉山苏文忠公修
川黄文节公之祠也邑庠旧祠三贤以元公尝仕修川
黄文节公实修川人苏文忠公南行弟文定公谪官筠
州因省其弟过洪州之筠奉新为邑盖有三贤之辙迹
焉故邑人慕而祠之孔子之宫更兵祠废世儒邓公谦
亨久欲复之未暇后至元五年已卯有旨禁民为莲社
其祠宇听民佃取为业有堂名种德者适迩邓氏居谦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0b 页 WYG0517-0481b.png
亨与伯子把谋遂入辞于官请为三贤书院有司许之
乃撤故益新加以补葺中为先圣燕居别室为三贤祠
一如他书院制既而讲授肄习悉循其规于是割田若
干岁入得粟数百石以备圣贤飨祀师生禀膳之资他
日其季子梓宰邑安化道浏上将父兄命具书院颠末
谒元为之记窃尝考周元公道德之盛其出处正当汴
宋承平之秋君子众多之日而当世诸贤缙绅士唯吕
正献赵清献二公相知文学苏文忠黄文节独深企仰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1a 页 WYG0517-0481c.png
文节称公光风霁月人品甚高新安朱文公每服其知
言文忠作濂溪诗有曰先生岂我辈造物乃其徒此非
深喻太极通书之旨安能为是言哉然苏公之识之卓
能知尊周子之学而不能知程子之贤黄太史之辞章
足以极周子之形容其行义乃不足以获富郑公之识
鉴孟子所谓智之于贤者命也盖苏黄之知周子即孟
子所谓性欤庆历元祐诸公之罕接于濂溪眉山之不
偶于洛学修川之不见察于彦国岂谓命欤二贤生平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1b 页 WYG0517-0481d.png
起敬周子之心一日著于文墨议论之间讵知百岁同
堂之祠实张本于斯焉是亦孟子之所谓命者欤元固
愿士之来游来歌于是者励其希贤之志勿诿于命务
䆒所知谓性不谓命焉前修远乎哉元之是记庶几可
为诸士友进修之一助云谦亨字仲谦有德望于里中
把梓克绍家学梓登元统进士第历官以清干闻

  贞文书院记

  昔在仁宗皇帝之世集贤大学士陈颢翰林学士承旨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2a 页 WYG0517-0482a.png
和塔拉都哩默色等言翰林揭傒斯之父来成学行师
表一方宜特赐谥以示圣朝尚德之意于是有旨赐其
谥曰贞文先生至正三年夏四月中书平章政事特穆
尔达实右丞太平贺等又请于今上皇帝建立书院遂
以贞文之号赐为额其址在富州之长宁乡旧山之阳
前挹遥岫后倚崇冈平畴曲溪映带林麓盖揭氏先世
故居之地也其制为大成殿四楹于中殿之北为明伦
堂四楹殿之南为门四楹上为重屋门之南为棂星门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2b 页 WYG0517-0482b.png
四楹别为贞文祠置明伦堂之后左为山长之署四楹
其两庑为诸生斋居左右皆四楹斋之南又为屋各五
楹庾库庖湢咸以次置其上始于至正三年之九月讫
于九年之七月其后从子范经始之而元贞寺僧智辨
相之山长汤盘继成之其山长则行省以儒士之尝历
学官为之其门之东屋则从孙德懋萃旧冈书院之材
所建也其棂星门则僧智辨之所立也其祭祀教育经
久之赀则里人之好义者割上腴田以相其事书院垂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3a 页 WYG0517-0482c.png
成文安公与某以同在史馆一日以记书院为请某敬
诺之喜而归以语其子汯曰今日吾书院事毕矣欧阳
君已诺吾记矣越数日文安疾作乂数日卒三年汯申
是请乃记之又告其徒曰古之学校为教事设而政事
出焉辟雍泮宫习射养老出师受成皆在其地何莫非
政事也后世学校虽治教事而特以祀事重焉考其所
始古之入学者舍菜先师未尝专有所诣而舍菜之礼
亦祭之至简者也今州县学校则必专祠先圣先师于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3b 页 WYG0517-0482d.png
是国家秩诸祀典若夫书院则又多为先贤之祠或其
过化之邦或其讲道之地如是者不一也亦尝考其所
始焉周礼大司乐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
祭于瞽宗瞽宗者学之名也古者教人以德为先涵养
德性莫先于乐故有道德而为师者其生也以教人其
死也人推本其教以乐祖祀之非必洙泗而下若汉董
子若隋唐王通韩愈氏若宋周程张朱数君子之为先
儒而后为可也矧夫书院与学校之制其始又自不同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4a 页 WYG0517-0483a.png
东汉以来大夫士往往作精舍于郊外所谓春夏读书
秋冬射猎者即其所也唐宋之世或因朝廷赐名士之
书或以故家积书之多学者就其书之所在而读之因
号为书院及有司设官以治之其制遂视学校故祀事
有不容阙者于是或求名世之君子以祠焉元尝循流
而溯源盖自入学舍菜先师一变而为通祀自学有乐
祖之祭一变而为先贤之祠自春诵夏弦一变而为呻
毕再变而为词章又且党庠术序一变而为精舍再变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4b 页 WYG0517-0483b.png
而为书院学者苟不能知建学之初意又岂能知为学
之大功学校所重在祀事而宫室象设之制日趋为观
美所任在教事而礼乐律历之学或诿诸专门遑议所
谓政事之行于学校者哉皇元超轶百王务以崇实黜
浮为教以去华就实为学复古之机其在于是贞文先
生以道德教一乡之人死而祠于其乡稽诸乐祖瞽宗
之祭真无愧乎古人者也某故著其所始愿以求正于
好古博雅之君子焉贞文先生讳来成字哲夫以子贵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5a 页 WYG0517-0483c.png
累赠通奉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先
谥贞文国朝处士易名之典自公始文安公讳傒斯字
曼硕卒官翰林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
赠护军谥文安父子并爵豫章郡公二公懿行伟节各
列诸别碑云

  安成李氏重修安贤义塾记

  安成李君辛翁初作安贤义塾于州西郊一仿书院精
舍之制礼殿庑门讲堂斋舍各有其所未几即世规模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5b 页 WYG0517-0483d.png
有未备者子刚慨然念先世美绩无加于此乃割上腴
田若干定为教养恒式出纳恒度凡可以经久而不废
者一一讲求而完美之于是塾师刘君权具事实谒予
记之予嘉李氏有子之能继承也又感义塾之作是盖
君子至公之心而古道可复之机也为之记曰昔者先
王为井田以养民为乡校以教民周衰井田法坏斯民
贫富至于相悬乡校法坏斯民贤愚至于相绝而君子
小人之事判然两涂贱日益多贵日益少法日益密礼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6a 页 WYG0517-0484a.png
日益疏后世兴者虽汲汲然设为教官之任而井田经
界势不可复郡邑教养岂能遍及齐民也哉有富而好
礼之士出而建义塾焉义塾既作一乡之士患不志于
学不患无从师之资一塾之师患学者之不勤不患供
亿之不继推此至公之心求复世道之古其机不在兹
乎师道由是而立善人由是而多风俗由是而美义不
可胜用矣礼门左之堂曰塾塾之为言熟也吾故愿义
塾师友之至斯也教者熟于其教毋致捍格而无序学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6b 页 WYG0517-0484b.png
者熟于其业毋致寒暴之罔功如是则无负李氏建塾
之美意矣李氏安成大族宋末累以著述献于朝其贡
名天府者接武辛翁号一峰刚字立中世以文行称于
州里云

  分宜县官题名记

  分宜县袁上邑置达噜噶齐县尹丞主簿尉各一员尹
以上省选丞以下部选起至元十三年丙子迄今至正
二年壬午六十又七载仕于斯者接踵而邑未有题名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7a 页 WYG0517-0484c.png
浚义赵君思顺以世家文献来宰斯邑二年官政修举
乃考索故府得累政名氏到罢岁月悉登载诸石某适
访族邑钤冈南防里属题其端以告来者尝谓题石之
设官署皆有之本非以为劝善也而其道寓焉士历官
服采人品不齐上焉者不恒有下焉者无庸言中人苟
且之政十居八九其志皆为三岁终更身去是即已殊
不知身去而名留臧否何可泯也使能以是而存诸心
则知官之为恫瘝也久矣虽然谓其身去而不之恤者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7b 页 WYG0517-0484d.png
无才而闇于事者也求为有名至于生事以厉民者有
才而过乎中者也某既谓题名有劝善之道则不敢不
著近名之弊以为戒赵君为我刻之后之览者有以自
省则吾钤冈之人继自今受廉勤之赐而被恺悌之福
于无穷也

  永思庵记

  永思庵者安成王君宜远庐其亲之墓而作者也宜远
之先君子是为梅边先生梅边初入太学寻丁外艰自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8a 页 WYG0517-0485a.png
以不得与大人永诀终其身不愿仕奉太夫人至孝三
十年不懈太夫人亡庐墓者三年孝感昭著宜远天性
纯笃才气超迈被先生身教世以孝行闻乡里先生疾
昼夜扶持衣不解带者二年先生殁恸至呕血几绝乃
苏既葬结草如茧寝处墓左哀至悲泣苫草为腐风雪
豺虎不避久之母命再三乃归服阕犹不食醯酱蔬果
今宰木已拱言及其父哀如初丧每食稍甘必遣人驰
奉墓所归乃就食里人表其阡曰白华所居曰永思然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8b 页 WYG0517-0485b.png
皆非宜远意也其友刘君省吾来京师具言永思庵之
所始谒余记之余之在京师也四方之士来谒为其父
兄求记其楼居斋室者甚多若永思庵者则友人惧其
行之无闻于世而记之者也孟子言五十而慕者于舜
见之旷千百世而见一五十慕亲之人至终身之慕犹
推而知之则孝子之永思不既难乎梅边于先君渤海
侯为同舍而又同甲有通家之好感良友之谊记不得
辞宜远名留孙弟初远名寿孙孚远名敏孙来远名州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9a 页 WYG0517-0485c.png
孙学行皆能肖其父兄云

  锦江桥记

  锦江桥者建城敖君玉溪初为新昌通守自历官宣政
院往来必经是桥偶见其敝以已赀修之乡人嘉其成
功相与名其桥曰锦江以志其还乡之荣焉岁久复敝
子百川又新之属予记予惟大夫士得意当时归荣故
乡其志不以宿昔恩雠为先而能思以一已之惠为方
来无穷之恩若玉溪之于斯桥其识岂不高且远哉曰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9b 页 WYG0517-0485d.png
锦江虽出于乡人爱敖君之辞亦必敖君有以得乡人
之爱而后然也百川不坠先人之令名重葺斯绩以永
乡人之美意岂非孝乎在礼祭则设先人之裳衣以其
尝服被也是锦也者玉溪昔者服斯荣于其乡百川葺
之不盛于当祭之设乎江发锦山道良溪至桥三十里
桥为礅一为堤岸二为屋十有六楹中三间为楼初修
以延祐之六年今修以至正之七年百川才器通敏今
为岱山场盐司令克广先志不独斯桥为然上而长安
卷一百二十七 第 80a 页 WYG0517-0486a.png
昌溪蓝田平田高原下而平山龙江晋安云风百馀里
间凡建十馀桥行道皆甃以石焉

  浮梁州重建庙学记      邓文原

  圣天子即位之元年春三月汴梁郭侯由江浙行中书
省都事出守浮梁涖事之始见于先圣顾瞻庭宇𥚹陋
弗葺惧无以昭来格而承岁祀且曰在汉文翁治成都
修学宫由是蜀士比齐鲁而翁亦书最循吏矧番阳故
多儒先岂下汉蜀郡哉政新令孚多士劝相鸠工庀具
卷一百二十七 第 80b 页 WYG0517-0486b.png
廓弘厥规始是年六月暨十一月庙成斋庐堂垣门序
庖湢悉隆旧观乃卜日率僚吏诸弟子员行释菜礼以
告成事既又聘耆德为弟子师公退则躬加饬励而稽
考其勤惰由是编民佐吏咸竞于学而来者未有止也
越二年冬十一月制诏天下郡县兴其贤者能者充赋
有司敦尚德行经术而黜浮华之士此三代学校选举
遗制而后世鲜克师古驯至于风俗靡敝致治亡由今
圣天子孝崇继述丕阐文教轶迈往圣敷告万方士莫
卷一百二十七 第 81a 页 WYG0517-0486c.png
不澡刷以自振厉文原忝教胄子而番士方玉甫等以
书来曰郭侯嘉惠于学愿有纪也文原窃惟古之学者
自二十五家之闾以里居之有道德者为左右师自是
而升之党庠术序国学虽教成有渐然其道必原于经
术传曰时教必有正业言非是则险诐颇僻王政所不
容是以教化一而风俗同周衰经术已不逮古若晋韩
起吴季札因适鲁而始知易象鲁春秋与周乐乃不若
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也吴晋犹尔当
卷一百二十七 第 81b 页 WYG0517-0486d.png
时诸侯之国其昧于经者有矣秦祸有所自来盖至秦
而后极汉兴至建武几八十年始罢斥百家表章六经
当儒道堙厄已久奋然欲辟邪说以达仁义之涂其难
如此而卒未得拟古者得人之盛然经籍之弗坠翳汉
儒是赖俗儒卑陋而莫之省幸稍自振者则又溺于章
句训诂不能悉心澄虑上求圣王所以参主宰而迪民
彝者遂使儒者名为穷经而实用不著识者隐忧焉夫
学以为已而效可及于天下一有希世取宠之私则所
卷一百二十七 第 82a 页 WYG0517-0487a.png
施必悖士之游息蕴修于此者尚庶几夙夜交儆以毋
负菁莪丰芑之泽是亦郡太守承流宣化者之望也侯
名郁字文卿喜读书于易尤研赜其守浮梁尝新建舟
梁均赋役汰烦冗雪滞冤为政号称廉能云

  锦江书院记         王 构

  圣天子即位之元年纂述先猷深恐失坠趣史臣裒录
以进而构与焉洪惟世祖握图御宇因时立制嘉言善
政惟唐虞三代是则暨至元戊子江东倪氏创锦江书
卷一百二十七 第 82b 页 WYG0517-0487b.png
院诏赐额褒异具纪成编至南康教谕镗入觐上其事
特旨申谕俾所司崇护如初猗欤盛哉天光昭回惟几
惟深通志成务之烈著矣元贞丙申镗请于构曰书院
本家塾承先世素志非敢窃有所觎误蒙二圣知奖纶
綍载颁苇荜荣幸兹欲镵诸石示永久愿记之按饶州
上流有奇石曰云锦峭壁千仞绚错成章其下汇数郡
之水奫连舒纡西北至于邑治故图志亦曰云锦江而
是院处其中会岁壬辰又徙而之南不二里许水石清
卷一百二十七 第 83a 页 WYG0517-0487c.png
妍云锦之胜毕至殿曰大成堂曰敬仪阁曰云章序曰
同理东辟祠室专飨朱子配以真文忠公右列乡贤熊
曲肱而下五人左以寿春扬州二府君陪祀院之西仿
苏子族亭为堂曰带经祠曰世美高下方直宏深敞丽
虽大郡校宫力出于公者有所弗及惇延师儒推请长
谕惟舆论是从而弗挠于私若主奉掌祠司财计之数
皆其子弟为之而弗溷于宾坐立有图进退有仪会课
讲试一如常式积之丰廪之厚期之深予之至礼之有
卷一百二十七 第 83b 页 WYG0517-0487d.png
隆而无替凡六德六行先王之所以教而士之得于心
而成其身者悉于是乎肄焉粤自丙子南北一文轨朝
廷间遣使轺崇儒官访遗逸江淮闽广无岁无之至有
起诸生位政府秩六卿入侍禁垣出任侯牧或颛数路
紏治之权不一而止使倪宗之胄暨业学之士笃于行
而进于道渊乎其文涛注云委联辞比事可以华世系
而伟国典倬乎其德如华嵩如衡霍以之镇浮静泰不
圮不倚斯不负立院之旨矣是则白鹿石鼓岳麓应天
卷一百二十七 第 84a 页 WYG0517-0488a.png
起于唐而显于宋考其时制则互有损益方今圣元崇
建人文茂锡宸涣便蕃炤灼万不相侔合而五之其孰
曰不可

  李参政平寇记        刘 埙

  大元运神武以制六合任仁贤以福诸道江南既平阅
十有七载南北一家烟火万里海澄岳静风恬日熙彼
有负险阻萃渊薮啸呼萑苻或一二见不旋踵而嵚巇
以平𣙗以宁由皇威丕畅遐迩率服厥亦惟蕃宣有
卷一百二十七 第 84b 页 WYG0517-0488b.png
人绥靖有方式克至于今日休至元二十有五年畬寇
钟明亮起临汀拥众十万声摇数郡江闽广交病焉猱
揵豕突草萎木枯血肉填溪谷子女充巢穴有旨进讨
辄伪降以款我师明年丘元起广昌与明亮犄角瀰漫
浸淫遂及我丰丰民素弗贰顾力不克拒则有被胁而
从焉者势张甚又明年春贼大至陈河田陈九陂又陈
小莱锋交焰炽势益张遂犯州州南门实瞰江贼乘桥
攻门是时诸军甫集出营黄原城戍单弱藩垣荡平事
卷一百二十七 第 85a 页 WYG0517-0488c.png
且急乃断桥以拒之守兵飞矢露刅市民掷瓦投石适
雨暴江涨贼阻深引退既退势犹张焚戮村落无虚日
州维闭关自保云沈雨凄官民惴危老稚悲戚救我者
谁一日阴霾划开天宇澄霁则参政李公来号令新和
气回军声壮风采肃乃启城关乃发仓粟乃宽刑辟乃
缓商征政有便民者罔弗举民始有生意贼亦望风鸟
兽散于是责官吏以招来分师旅以讨捕悔过宥之负
固诛之州竟毕清则率诸将捣丘元之巢歼其渠离其
卷一百二十七 第 85b 页 WYG0517-0488d.png
党绥辑其流亡振旅还州州人香旗欢迎感极且泣曰
生我者父母全我者参政也自丘元败而明亮孤不数
日贼悉平呜呼公之功伟矣公端人也其仁如春其清
如冰其诛赏公平如权衡其在军中手不释卷虽羽檄
纷驰犹崇学校修祭礼非其本领正识虑明曷克若是
昔公先太师武悯公来救盱盱民尝刻记府门今丰之
危视旴弥甚而公之德视武悯有光焉是宜记顾记亦
未足以彰公之德也陵谷易迁此德不摩日月晦冥此
卷一百二十七 第 86a 页 WYG0517-0489a.png
德不掩肉腐而骨骨朽而土此德不忘屹两碑其相煇
垂千载而有永姑借是以寄邦人之思公名世安号龙
川家世河西徙居燕为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
有年矣勋名著闻新膺特旨因任云颂之以诗曰维元
受命诞扬厥武有伟混一卓越旷古东洋西昆北漠南
溟星拱云从畴敢弗庭蠢彼汀畬乃作疥癣蚍撼不量
虺毒肆吮暴骨成丘流血成川浸淫盱丰衅积兵连寇
环于疆孤城岌岌幕燕釜鱼孰纡其急德人惠来遂活
卷一百二十七 第 86b 页 WYG0517-0489b.png
吾丰其人谓谁参政李公威惠翕孚谋断兼足国手雍
容立整败局昔公未来民与死期公既来止和气春熙
昔公未来啸喧篁竹公既来止妖氛夜肃功成而东舟
载月明父老太息孰如公清公恩弗替人思弗已纪德
于碑名父名子军峰峻极盱水深长我士我民千载靡



  江西通志卷第一百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