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七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江西通志卷七十七
  人物(十二)
  吉安府(三)
  
  羅復仁吉水人少嗜學通天文書陳友諒辟為翰林院
公元1370年
編修已而遁去太祖九江復仁來謁留置左右從破友諒鄱陽蠟書諭降江西未下諸郡從圍武昌太祖欲招陳理降以復仁友諒臣也遣入城諭復仁城下號慟竟日縋使入見哭哭止問故乃以太祖意諭之因語理大兵所向摧拉枯朽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理善其言即率官屬出降已復使擴廓前使拘留復仁議論慷慨獨還擢編修安南占城復仁齎詔至安南使歸所侵地其王旣奉詔贈遺復仁金貝及他土物甚衆悉却不受帝聞而賢之洪武三年弘文館復仁學士在帝前率意陳得失操南音帝顧喜其質直呼為老實羅不名間幸其舍負郭窮巷復仁方堊壁急呼其妻抱杌以坐帝帝曰賢士豈宜居此遂賜第城中尋乞致仕陛辭大布題詩襟上褒美之已又召至京師奏減江西秋糧兵餉帝皆許之留三月賜玉帶鐵拄杖裘馬遣還以夀終(列卿録)
  按解大紳所撰弘文館學士羅公傳稱平生
于易尤善詞賦翰林玉堂倡和
  劉崧子髙泰和舊名元末舉於鄉國改名崧
洪武三年經明行修召見兵部郎中北平副使廉愼為先輕刑省事招集流亡民咸復業創立文天祥學宫之側請減僻地驛馬以益宛平帝可其奏坐事胡惟庸所謫輸作京師放歸十三年惟庸徵拜禮部侍郎未㡬吏部尚書雷震謹身殿詔羣臣陳得失修德行仁對尋致仕歸踰年與前刑部尚書李敬徵拜國子祭酒司業賜鞍馬令朝夕見見輒燕語移時旬日卒無一語家事帝命司治殯殮為文祭之博學有志行微兄弟三人共居一茅屋有田五十畝及貴無增益十年一布被鼠傷始易之居官未嘗家累自隨之任北平一童往至遣還晡時吏退孤燈賦詩往往達旦豫章人宗其詩為西江福王追贈禮部左侍郎諡恭介(白志)
  按吾學編劉祭酒傳稱致仕學問之功老而
彌篤云云子髙卒時年甫六十一初被謫歸
未滿五十家居久之復起司業旬日而殁于
位官非祭酒亦非老而致仕者也今皆訂正又按
子髙所著有職方集槎翁集行于世尚有北平
家藏詩文十八卷傳皆不載(原䟦)
  曾萬中吉水人元季為千戸長江大亂萬中與弟粹
中保鄉里歸明還守吉安萬中江省叅知政事粹中親軍指揮使後城陷兄弟皆戰死(吉州人文
紀畧)
  李繼先廬陵人以才智受知太祖樞密判官南昌
祝宗等復叛陳友諒悉兵圍南昌城日危繼先出戰援絶被獲不屈死之贈隴西郡南昌忠臣廟中(林志)
  解開開元吉水學士縉之父明兵起守臣克中
棄地往見為畫招附羣雄郡頼以安後遁迹山中初徵本縣師訓有方吉水文學之盛自開始學者筠澗先生著有書解文集若干卷(人
物志)
  張昱光弼廬陵少從虞伯生得詩楊完者鎭江
浙用為叅謀行樞密院判官張士誠據吳以禮徵之不屈張氏亡明太祖召至京師閔其老曰可閒矣厚賜遣還因自號可閒老人卒年八十三楊文貞士奇搜得遺稿為之序輦下曲宫中詞最為世所傳誦(元詩小序)
  陳宗舜村民永新至元間鄉試魁明初典江右
文衡與考㑹試解學士縉其所取者也晩家吉水文學逺近所宗(永新人物志)
  按解開以下三人皆應明徵辟或已授官前志
編入元今改正
  戴安字伯寧永豐洪武舉髙才博學有用世之志
公元1380年
三應徵辟陳奏國家至計多採納然皆以親老乞身終養十三年復召授御史臺都事翰林典籍建言十二事改廣東海北提舉卒於官(聶䨇江
集)
  按戴安舊志俱不載今采聶貞襄梅溪氏族
序補
  羅以明字善䝉自號曰矇叟吉水七歲能詩對十二
能為詞賦明初隱居不仕中子汝敬翰林迎養師朝奉天門皇太子文華殿大官賜膳歸鄉日賦詩歌太平年八十二卒
  按羅以明弘文舘學士復仁從子前志不載今
采補
  王沂字子與泰和人父以道元時隱德不仕與弟
佑俱試有司不合即棄去洪武初佑舉明經監察御史明年亦徵為說書旣至上書論事福建鹽運副使以老辭歸所著有二妙永樂中同里蕭翬刋行于世(泊庵集)
  按贑州府志引羅念庵集以雩都人者譌
  王佑子啟泰和人與胡子祺同時廣西僉事按察
使尋适嘗咨兩人政體子祺曰刑新國輕典宜靜以涖之蠻方之人凟倫傷化不及此時禮法勸懲後難适從廣西治蜀知重慶州招徠撫輯甚得民和坐事免官卒(白志)
  按子與兄弟皆未仕人物志以兄沂為明人
佑為元人白志泰和梁用之所撰竹亭行狀
正又按二妙之外子與有竹亭集子啟有長江
萬里
  楊卓自立泰和洪武進士吏部主事踰年遷廣
行省員外郎田家婦行山中遇伐木卒欲亂之婦不從遂殺婦婦家得屍訴叅政同役二十人引服吏抱具獄請署曰殺一婦安用二十卒乎列二十人庭下熟視乆之兩卒殺人者汝也兩卒大驚服罪參政員外何以知之曰卒二十必善惡異也二十人一婦亂且不能况殺之乎參政曰善遂生十八人坐事鳳陽屯種召為禮部主事杭州通判卓未至杭時有兄弟爭田累歲不决垂涕不欲訊兄竟讓弟田吏事不能欺而為治尚寛恕恱服病免卒(同上)
公元1368年
  劉簡卿安福洪武改元上書大學旨要進呈
公元1369年
時大應詔二事稱旨差往汴陜訪採前代政績筆削成書以獻二年復差交阯竣事没于南寧(林
志)
公元1397年
  按林志劉迪簡登科迪簡洪武三十年
吉水人今從安志改作
  歐陽韶子韶永新洪武初監察御史太祖威
莫測日命御史二人侍班刑賞失中諫正者罪之一日子韶侍班上乘怒將戮一人御史不敢子韶趨跪闕庭倉卒不能措辭舉手加額連呼曰陛下不可上察樸實天顔為霽其人得從輕典後乞致仕終于家(人物志)
  尹堅潮春永新人常開平江西知天命歸說
公元1369年
熊天瑞全城歸服擢授直殿將軍後累從征有功洪武二年改授武略將軍符衞鎭撫世襲(林
志)
公元1397年
  錢瑛可大吉水祖本和以篤行八月而孤
元末大亂奉祖及母避難歷五六年最後遇賊縛本和瑛奔救并縛之本和哀告貰其孫亦泣請代不已賊憐而兩釋之方是時其母被執而妻張氏從伏莽窺見趨出謂賊曰姑老請釋而縛我賊見其年少從之旣就縛袖中鞵與姑訣曰婦無用此矣且行且睨姑稍逺即罵賊不肯行賊持之急罵益厲賊怒攅刃刺殺之事定有司知賢凡三薦並以親老辭子遂志中進士山東僉事(白志)
  梁伯興永豐洪武初以明經舉除眞定府同知善政
著聞陞應天府改知梧州府後召至京查理刑科事嘗命撰日本國稱旨河南右布政使(明一統
志)
  李亨字觀泰吉水洪武初人才舉官蘇州知府
政聲父憂去位太祖遣使齎勅諭之有古廉潔褒賜米五十石鈔二百五十錠為守服之用(林志)
  艾彭字伯崇吉水洪武初儒士潮州同知擢東
知府潮人感其惠愛立主侑祀于韓公東昌築堤捍江自黒龍渦至魏家灣六十里民獲安居焉(同上)
  劉穀原實龍泉洪武初教授被徵入見是日
星象文明祥除監察御史上封事皆見納以疾去位後出無為知州水面錢均夫差門無私謁(同上)
  彭京字伯圻安福洪武初薦辟給事中真定
知府有政聲令忌其嚴誣以私疏上察其冤坐令以死調京為河南僉事善草書得懷素筆法(同上)
  陳灌子將廬陵人生數歲而孤旣冠覩元綱日壞
公元1364年
習兵已而寇盜蜂起遂募義勇保障一鄉陳友諒熊天錫强禮致與俱至九江視陳氏不足有為去之甲辰太祖武昌弘文館學士羅復仁軍門上謁遂擢湖廣中省員外郎大將軍徐達北征軍事旣克泰州築城旬日告竣寧國知府百廢俱舉兼併之俗覈欺隱之籍朝廷取其戸帖頒行天下化城等十六圩隄巨石水門以時蓄洩三年代去謁告歸省卒(楊東里
集)
  按陳灌林志作瓘白志考訂改正又采楊東里
碑補撰周文襄集中陳太守略同
  曾鼎字元泰和人祖懷可父思立並有學行元末
公元1370年
奉母避賊母被執跪而泣代賊怒將殺母號泣以身翼蔽傷頂肩及足控母不舍賊魁繼至憫之攜其母子入營療治獲愈釋之行省聞其賢辟濂溪書院山長洪武三年知縣郝思讓辟社學乆之卒(白志)
  羅晉泰和弱冠父死女昆弟五人一廢孤姪
人方晉用刻苦奉母嫁妹㛰姪養廢疾者已則不娶曰母老弟妹多娶則不給也迨姪有子母命之娶乃娶諸娣妹壻逺官羈旅者其妻子用乏皆取辦晉用内顧精於無問貧富一應之雖屢著奇效終不言利(安志)
  陳繼先仲述泰和洪武進士御史决獄者多
弗稱上旨繼先所訊得情憲臺章疏奏覈皆出其手暇輒為文自娛一時稱為古文不名惜其文㪚失存者五卷耳尋没于官所著名橋梓前集(梁泊
菴撰行狀)
公元1371年
  蕭執子所泰和洪武四年鄉舉國子學録五年
公元1397年
夏至有事北郊尚書吳琳主事宋濂文學士以從陶凱十二人見帝齋所賦詩親第甲乙山梔花詩喜遍示諸臣時帝留意文學往往親試廷臣陳觀知遇尤異以親老乞歸親殁廬墓申國公鄧鎭龍泉寇蔓及泰和往責之禁止邑人以安(白志)
  周子諒名愷以字行廬陵洪武進士修禮書授工
主事贑州劉承直同時並用有詩文二卷(吉州
人文紀略)
  吳勤孟勤師尹子元季盜起以䇿干吉安守臣
見用洪武初武昌敎授永樂初召入史館修髙廟實録號良史才書成改開封敎授周定王敬禮未幾卒年七十六勤學該博未嘗釋卷詩文敏而工尤善行草書在史館時七十餘矣運筆如飛初號匡山樵者更號由翁皆以名其文集六藝集凡若干卷(同上)
  羅性子理泰和博學有行洪武初舉於鄉授德
安同知大盜李萬戸者捕久不獲株連繫獄數百人至郡有指糟李死者辯其非是笞逐之悉出所繫與期十日得糟李即盡貸若曹衆叩頭盡力七日果得糟李嘗治蔬圃得窖鐵餘斤㑹方賦鐵造軍器爭求曰此天所以濟民也悉以充賦秩滿赴京坐擅用棗水軍衣謫戍西安四方老師宿儒西安數十人吳人鄒弈曰合吾軰讀書庶幾羅先生半年七十卒(白志)
  按羅子理西楊受業師生平行誼詳見文貞
本傳
  胡子祺壽昌以字行吉水宋資政殿學士十世
公元1370年
洪武三年文學士十八人監察御史子祺與焉尋遷廣西按察司僉事平冤祠廟載祀典者悉撤毁改知彭州都江諸堰秦守李氷所鑿導江灌成都歷代用鐵修之勞費不貲元季興堰廢田不治子祺議以竹木代工甚省遷延平知府踰年卒次子廣自有傳(同上)
  周肅吉水洪武初舉授御史臺都事直諫稱旨受文
楮幣之賚累官戸部尚書經畫當上器重之(林志)
  張衡子平萬安人洪武進士禮科給事中疏奏
切擢禮部左侍郎奏正洪武禮儀定式歲行郊祀百官行最者十三人登壇分獻與焉太祖屢嘉其淸愼以其事載大誥宣召輒呼為瘦張而不名(同上)
  杜環叔循廬陵人侍父一元游宦金陵遂家焉好學
工書重然諾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允恭死於九江家䘮其母張氏無所歸念允恭嘗仕金陵戚交或有存者問至一元家知已死惟子環母服破衣雨行至門泣告之故大驚就坐拜之復呼妻子出拜妻馬解衣更母濕衣奉糜食衾寢兵亂歲飢骨肉不相保母家貧復出故人皆不納布帛製衣自環以下皆以母事之戒勿以困故輕慢十年為太常賛禮郎奉詔㑹稽道遇其㓜子伯章泣語母在家念子日夜成疾宜往見伯章半歲始至見母尋紿以他事母後杜氏殯葬如禮歲時祀之後為晉王府録事有名(宋文憲集)
  按杜環雖家金陵廬陵人前不載今采補
  王希禮吉安人洪武中平陽不事綜刻催科讞決
鞭示扑常曰刑者輔政之法不得已用之自化服(浙江通志)
  彭豫字與志泰和洪武中香山地僻俗囂前令
率尚威嚴豫至寛敎令省刑廢墜具舉流亡來歸海濵屯帥暴横遣還敎民樹柵積石以禦倭寇不敢近俗蠱毒豫廉得之誅徙其家後莫有犯卒于官(廣東名宦志)
  習韶尚鏞永豐洪武中長樂以孝弟化民勤
撫字民安其業秩滿兵部郎為詩古澹清婉解大紳梁石門極推之有舟次洞庭句云辭家一千里惆悵不能昨夜巴陵洞庭春草深唐音也(聶
䨇江集)
  按韶所著名虛菴言志舊志不載今采補
  劉煥字孟章吉水洪武初以明舉知原武縣上書
陳時務禁民掘冢時適祭無祀鬼神有犬搖尾而前叱逐不去乃命左右隨之至蒿野中二人掘冢獲而訊之伏罪後以薦擢吏部郎中(人物志)
  艾實字用濟吉水洪武初應制太學稱旨授周
長史懇辭還鄉别業于符山下著有邯鄲稽古録(安志)
  靜安福人洪武初學行鈔庫提舉伉直謫戌
畢節居夷十八年益厲節操適詔選老成人諭榜刺國起授行人持節淹留七載始遣陪臣伴歸潮陽卒所著有滇南集(同上)
  伍朝賓字介貞安福人洪武初遺逸徵試惟天生民
有欲論敷對稱旨供奉翰林文字國子助敎作亦有詩名(同上)
  尹平伯洪吉水洪武中驛召至京授考功監丞
刑科都給事中又改御史彈劾不避權貴奉命巡視湖廣詢察民隱考覈官吏所至風采卓然後以忤旨下獄卒(林志)
  歐陽銘日新泰和人以賢才薦除江都縣兵燹
餘民死徙十七八招徠拊循漸次復業民有繼母告其子不孝者呼至案前委曲開譬母子泣謝去遷知臨淄縣副將軍常遇春臨淄入民家取酒相歐擊一市盡譁笞而遣之卒訴令罵將軍將軍召詰之曰卒王師民亦王民歐且死卒不當笞邪將軍意解為責軍士以謝已而大將軍徐達至軍士相戒曰是嘗抗常公健吏也毋犯為治廉靜平恕暇輒進諸生講文藝或單騎行田間視耕穫勤惰勸勵之邑大治秩滿入覲卒(白志)
  按歐陽銘林志失載王文端公集亦有傳與此略
  劉亨嘉㑹廬陵洪武中經明行修說書華蓋
殿以言事執政出為夀州訓導上言文武用之道升武進縣丞縣李德懋等作謀於守令擒首惡之而諭降其黨事聞賚金幣旋以事罷歸宣德中復以薦入朝自言年將八十不足任事還鄉自便又數年卒所著有竹軒寫心二集隨寓録凡若干卷(王抑庵集)
  劉于字允恭永豐人幼嗜學年稍長以文謁虞文靖公
公元1347年
深器至正七年舉於鄉以下㤙例署泰和州學正秩滿還鄉明洪武初再徵至京師歷考福建廣東鄉試得士為多嘗召見敷繹經傳為首肯欲授以州邑之職年老固辭賦詩見志放歸(宋學士
)
公元1397年
  伍洪伯宏安福武進士績溪主簿上元
丁外艱服闋以母老須養不復仕推資産諸弟而已隱居養母十九年有異母得罪而逃使者捕弗獲執其母哭訴求代母曰汝徃必死莫若自當安有子在而累母者使者執以行竟死於市(白志)
  阮友彰廬陵洪武初福建按察使廉幹左遷
河南謫戍復起交阯副使交阯久違聲敎内屬友彰至未三月政令大行(林志)
  劉仕貆伯貞安福人父閈閈兄聞弟閱閏皆以春秋
公元1382年
應舉為元官獨閈不仕著書終其身仕貆少受父學紅巾避地南社洪武十五年賢良舉授廣東按察司僉事分司瓊州在海民夷錯居獷悍不可繩以法且善蠱上官至輒致所産珍貨為贄受則喜以為無猜不受則懼禍蠱殺之仕瓊者悉為所汙仕貆廉且惠愛輕徭理枉大得民和雖郤其贄夷人不忍害也朝議僉事改授東莞河泊使發憤得疾遭風殁於水(白志)
  按劉仕貆林志不載白志采補入又據正氣録所
載有悠然十卷
  蕭岐尚仁泰和五歲而孤事祖父母以孝有司
公元1384年
屢舉不赴洪武十七年徵賢強起之上十便書萬餘言時帝刑罰過中訐告風稍熾禁止實封以杜誣罔律科獄以信詔令語皆指切召見潭府長史力辭忤旨謫雲南楚雄訓導即日行遣追還歲餘改授平凉再歲致仕復召與錢宰考定書傳賜幣給驛歸嘗輯五經要義又取刑統八韻賦引律令為之解合為一集嘗曰天下理本一出乎道必入乎刑吾合二書使觀者有所省也學者正固先生子忠幼被掠臨洮百戸何氏収為壻平凉歸遇於道攜還家其後遂為顯族(同上)
  按蕭岐應有集惜今不傳
  陳謨一德泰和人幼能詩文邃經學旁及子史百
家渉流探源辨析純駁犂然歸于至當隱居不求仕而究心經世之務嘗謂學必敦本莫加于性莫重于倫莫先于變化氣質禮樂刑政錢穀兵甲度數之詳亦不可不講習一時經生學子多從之游洪武初徵詣京師坐議學士宋濂待制王褘請留國學師謨引疾辭歸應聘江淛考試官著書敎授以終(同上)
  按陳謨卒時年九十六所著有書經㑹通詩經
說及海桑
  余斯延泰和人自少力學從元進士劉雲章授洪武
公元1404年
初徵京師老病告歸長子學夔永樂二年進士所居名果確齋梁用之潛為記(泊庵集)
  梁蘭庭秀泰和贊善潛之父有樂畦先生集鄒仲
熙稱之云隱居樂道其詩沖淡閒雅有自得之致(同上)
  劉季道吉水洪武中起居注首發御史大夫陳寧
奸狀侍東宫閱書東宫方視楊太眞畫像季道手裂之隨駕幸中都上淸流闗詩命和季援筆立就治定不敎生縱逸功成猶遣歷間闗之句上嘆賞曰此詩有安不忘危之意賜白金文綺陞浙江按察司僉事發擿陰伏機敏如神尋以剛直忤權下獄死(林志)
公元1382年
  王伯貞泰和人經術洪武十五年聘至京師應
五百餘人帝親御奉天門試之伯貞第一授試僉事分巡廣東雷州復吕塘廢渠淸鹽法㑹罷分巡官召還為戸部主事尚書趙俊受學父喪服闋不時起謫居安慶者數年建文初復以薦知瓊州府崖州相仇殺以反聞且用兵伯貞捕其首惡人兵遂罷瓊田歲常三穫以賦軍軍不時受俟民乏而斂急則因之以要利伯貞為立期三輸之而弊絶居數年大流民來歸者萬三千餘口憂歸補肇慶之官卒(白志)
  黄鼎玉鉉吉水修辭立言必以道德仁義為本胡
鄒緝皆其門人所著有四五經精義(同上)
  楊偉季眞永新人性狷介博通五經尤精天文地理
之學嘗取尺紙廣輪山川曲折郡邑逺近如指諸掌(同上)
  楊引吉水好學能詩文為宋濂陶安所稱駙馬都尉
賢從受學入朝舉止端雅太祖喜問誰敎者以對立召見賜食他日賢以䙝服見引太息曰是其心易我不可久居此矣即去時不次用人有司頻以孝廉文學善書薦皆不赴復以纂修徵亦不就敎學者先操履而後文藝嘗揭論語鄉黨示人曰吾敎自有養生術偃仰吐納為迄老視聽不旣殁安福劉球稱其學探道原文範後世去就出處卓然徐穉陶潛之風(同上)
  周榘一作矩字仲方武進士為翰林侍從事必師古
出為中牟異政台州同知謫于戎伍廬陵李昌祺自陳有志經學願得為師起為廬陵司訓夏原吉同治水蘇磚石不給命拆墖為之中有碑云此墖逢周破以經義治水有聲(林志)
  劉伯完字觀靜吉水洪武初茂才通占卜課候術
數之學里何監正奇其技薦于御史臺劉璉朝廷雅重天文諸儒詔授陰陽學正欽天監回回監副迨靖難兵起遂變姓名逺遁不知其所終(人
物志)
  周鳴字岐鳳吉水洪武中經明行修薦為桐城
導改即墨簿㑹軍興賦鐵七十餘萬鳴具言海隅非産鐵之地民力用永樂初國子學正擢漢府紀善王素不臣之心寶賢招致匪人奪嫡計鳴心知之作寶賢堂箴寓規意王忌之送鳴于京師錦衣仁宗時太子監國知其以諫得罪長洲儒學國子博士仕終職方員外郎(分省人物考)
  宋禮大本永寧洪武中國子監生山西按察
僉事左遷戸部主事部事敏練禮部右侍郎工部尚書開㑹通河山東徐州應天鎮江民三十萬蠲租一百十萬二千石有奇二十旬而河成初禮㑹通之源必資汶水乃用汶上老人白英策築堽城及戴村壩横亘五里遏汶流使無南入洸而北歸海滙諸泉之水盡汶上南旺中分之為二道南流接徐沛十之四北流達臨清十之六又相地置閘以時蓄洩自分水北至臨淸地降九十尺置閘十有七而達於衛南至沽頭地降百十有六尺閘二十有一而達於淮又奏沙河入馬常泊以益汶是年興安伯徐亨工部侍郎蔣廷瓚濬祥符魚王口至中欒下復舊黄河道兼董之還京論漕渠第一已而平江伯陳瑄江淮間諸河功相繼於是河運大便漕粟溢多遂罷海運性剛馭下嚴急故易集事然亦不為所親卒之日家無餘財弘治中主事王寵始請立祠祀之南旺湖上(列卿録)
  鄒瑾魏冕永豐洪武末薦辟歷陞大理寺丞
御史之甥同官御史北平兵至城與十八人同謀死守都督徐增壽開門迎納十八人殿前毆之幾死帝輟朝大呼曰願速加誅臣等義不與之俱生不聽次日宫中自焚或曰宜急迎附不從皆死之南渡後贈大理卿貞烈人稱永豐二烈(吉州人文紀畧)
  按府志縣志魏勉作吉州人文紀鄒魏合傳亦作
前志作勉者譌今改正魏冕後亦予諡俟再
  曹居眞廬陵著詩發揮行于世今多採詩經
學者宗之(林志)
  藍子眞吉水洪武中天下第一歷官副都御史
直聲于時(人物志)
  劉埜字子彦泰和人子髙弟洪武中制禮作樂通今
博古之士贑守舉埜以應條十事禮樂多所更定(林志)
  夏霖字道存吉水洪武間文學徵為本郡教授
有行誼没配祀九賢堂有荷亭金灘等集存于家(人物志)
  黄九衢字伯路吉水博學多才識所製渾天儀刻漏
曲盡其巧為本縣訓導守令每造請問以禮樂原委九衢一一折衷皆可施行(同上)
  郭餘字慶宜泰和洪武間論道之士應詔廣東
按察僉事禹貢傳註節行于世(林志)
  鄒朴爾愚永豐人以儒官府直言諫王以止其
非謀不聽禁錮甚密謀逆事覺大臣諫語聞上嘉其忠特陞為監察御史尋陞秦府長史歸省聞瑾死節憤激不食而卒(同上)
  曾鳳韶廬陵洪武進士建文初監察御史燕王
覲馳御道入且不拜鳳韶侍班大不敬以至不問燕兵起朝議遣使持詔往諭鳳韶慷慨請行比至燕抗不納乃還燕王稱帝御史不赴尋加侍郎召又不赴刺血書衣襟曰予生廬陵忠節之邦素負剛鯁之腸讀書進士第仕宦繡衣郎慨一死之得宜可以含笑地下不愧文天祥囑其妻李氏子公望勿易我衣即以此殮遂自殺年二十九李亦自經死福王時贈太僕卿諡忠毅妻諡貞愍(白
志)
  梁潛用之泰和洪武間鄉試四川蒼溪訓導
公元391年
以薦除廣東四㑹知縣縣有龍橋河吏廉平河水淸自至迄去水可鑑永樂元年召修太祖實録書成擢翰林修撰白金襲衣文幣兼右春坊右贊善鄭賜緫裁永樂大典(同上)
  按梁潛榜姓鍾後復本姓為梁人物志旣載梁潛
又載鍾潛白志考正存其一又仁宗太子監國時潛居輔導後以讒死所著有泊庵
公元1381年
  蕭翀鵬舉以字行泰和洪武辛酉賢良應制
指佞草詩稱旨授蘇州同知山東鹽運副使勤儉廉介稱為劉子髙弟子編其師集者也後以子鎡貴贈太子太師(林志)
  按蕭翀林志人物志略同不及兄弟
劉子髙職方集所撰五荆傳則稱其同祖五人
曰翀次翴次□次□次翬一門孝友紫荆五幹
之瑞顧不及翀之宦蹟同時同邑别有同姓
名者乎抑或一人彼此所述各異辭乎白志
林志立傳
  朱如初萬安人辟舉不就親喪不用浮屠一遵家禮
洪武間西境寇發官兵寇境畫地圖頗干無辜如初縣令區别善惡或曰圖成難改如初號哭碎首畫地之功與萬安人之命孰重輕令遂改圖良民幸免(同上)
  王省子職吉水洪武鄉舉至京命吏部官省
親老乞歸養尋以文學太祖親試稱旨殊擢自陳薄親老乞便養授浮梁教諭凡三為教官最後濟陽燕兵至明倫堂伐鼓諸生曰若等知此堂何名今日君臣之義何如大哭諸生亦哭以頭觸柱死女靜適即墨簿周岐鳳聞燕兵至濟謂父必死三遣人往訪竟得遺骸歸葬福王時贈禮部員外郎諡貞烈(白志)
  按王省事詳見金文靖幼孜所撰墓志中末謂濟
陽失閉門不食數日而死與此小異吉州人
紀略子禎夔州通判抗節死攷墓志
省三子曰喆曰善曰兹永初無名禎者(原跋)
  解縉大紳吉水人父開與弟闔有名二解年十
公元1388年
九舉鄉試第一洪武二十一年與兄綸同舉進士中書庶吉士御史時詔近臣父皆得入覲父開至帝召謂曰大器晚成若以而子歸益令進學後十年來用未晚成祖入京擢侍讀命與黄淮楊士竒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七人並直文淵閣機務尋進侍讀學士五品服命七人命婦中宫等妻遂謁后於柔儀殿賜冠服鈔幣而出永樂二年皇太子翰林學士右春坊大學士縉少登朝才髙任事直前臧否鯁直顧忌廷臣多害其寵而定建儲議忤漢王卒以此謫死(列卿録)
  江盈科曰仁為皇長子南京監國最久髙煦百
中傷文皇殊無憐愛一日宫中虎顧
彪圗命縉題其上縉題云虎百獸誰敢觸其
惟有父子情一一囘上覽惻然動念
日命夏原吉迎皇長子南京始見歡洽噫髙煦
以功結于上上意業已有屬此殆難以口舌爭者
而縉以題虎一詩激發成廟眞心于離之後
又以好太孫一言定成長慮猶豫之時
震位以寧大寶遂定其後竟以譴謫死而功在
社稷九原瞑目矣按解所著名春雨堂集
  陳誠子魯吉水洪武進士初授行人司出使安南
公元1425年
却其餽送銀幣復命翰林院檢討建文朝出廣東叅議永樂初謫居撫州踰年起為吏部主事員外郎西域撤馬兒罕哈烈等國皆遣使入貢往報凡所涉歷録為西域志使還上之陞本司郎中累官布政使㕘政三使西番不辱洪熙中以老告歸所著有竹山集(竹山自記)
  按陳誠事蹟林志吉州人文紀皆略白志改撰
公元1397年
  宋琮泰和洪武三十年㑹試第一北士無預
易學悵然語人曰翰苑當有厄吾其竄乎旣而諸生上言劉三吾白信蹈等南人私其鄉帝怒命侍講張信覆閱不稱有言故以陋卷呈由三吾等屬之也帝益怒蹈等論死三吾以老戍邊亦遣戌帝親策問更試擢六十一人北士時謂之南北榜又曰春夏榜云永樂初赦還起刑部檢校鄉人楊士奇貴顯無所攀援宣德中檢討助教事卒之前預尅死期或叩以休咎不應(白志)
  鄧時俊仲淸永豐人建文進士刑科給事中以直
諫出為驛丞者再後入預修大典主事卒(林志)
  尹昌隆彦謙泰和洪武中進士及第修撰改監
公元1399年
御史建文元年京師地昌隆疏言奸人專政陰盛陽微謫見於天執政大怒斥為福寧知縣燕兵南下昌隆上書言今事勢日去北來奏章動引周公輔成王不若罷兵息戰許其入朝彼旣欲伸大義天下不應便相違戾設有蹉跌便須舉位讓之不失藩王沈吟不斷禍至無日進退失據欲求丹徒布衣不可得不報永樂二年禮部主事初帝欲立髙煦為太子金忠力爭帝以問昌隆昌隆忠言為是不能奪而心銜之乃逮昌隆下獄遇赦復官後數年谷王謀反事發辭連昌隆吕震所誣獄具極刑死夷其族(白志)
  曾麟字子貞廬陵洪武中以薦授靖安訓導考滿
朝除周府紀善忠直王世子以下敬憚之號為直素先生王以罪被逮麟深自慝至丹陽自殺世以賈誼死梁事比之後與同宗侍御鳳韶並祀于二忠(林志)
  鄒緝仲熙吉水洪武中明經星子教諭建文
公元1402年
時入國子助教成祖即位翰林侍講東宫左中允屢署國子監事左庶子侍講永樂十九年三殿詔求直言上疏大略國家所恃久長者惟天命人心天命常視人心去留今天如此不宜勞民還都南京奉謁陵廟告以災變之故保養聖躬休息無為毋聽小人言復有所興作以誤於其後書奏不省侍讀李時勉侍講羅汝敬下獄御史何忠羅通鄭維桓徐瑢給事中柯暹左官交阯惟緝主事公望庶吉士楊復免罪博極羣書居官勤愼淸操寒士(白志)
  按永樂時所上一疏千餘言文不具録所
有素庵集
  周是修名德以字行泰和洪武末明經霍邱
太祖家居何為對曰教人子弟孝弟力田太祖喜擢周府奉祀正改衡府紀善京師預翰林纂修燕兵渡淮與蕭用道上書指斥用事京城失守宫中火發留書别友人江仲隆解縉胡靖蕭用道楊士奇以後事具衣冠為贊衣帶間入應天府先師自經尊經閣年四十九萬𠪾中督學御史饒位立祠祀之初與士奇幼孜黄淮胡儼約同死惟是修不負其言後士奇為作傳(同上)
  按人物志是修所著有詩集義論語類編廣衍
極圖邇言家訓觀感芻蕘進思綱常懿範
等書今傳者惟芻蕘
  王處敬廬陵人少貧篤志于學洪武中官至湖廣僉事
交阯復原職平生剛毅與人不苟合至老不渝(林志)
  周召公明吉安人洪武初被薦為教官召預纂修
大明一統稱旨擢第一有溪園集(同上)
  劉子敏名禄泰和洪武間監察御史歷官廣東
使有學識鯁亮無阿百折不挫(人物志)
  曾克偉泰和人由進士刑部主事嘗同御史按治
建政民安特被奬賚山東僉事分巡遼東(林志)
  蕭用道泰和建文中懷才抱德詣闕試文章擢靖
江王府長史召入翰林修類要燕師渡淮與周是修同上書指用事永樂初太祖實録右長史從王之藩桂林作端禮體仁遵義廣智四門箴以獻後以疾乞歸卒于家(白志)
  羅恢字師程永豐人初為崇仁司訓上疏孔廟
祀當以有若十哲位次宰我兩廡公伯寮宜斥從祀疏奏不報永樂中膺薦史館纂修太祖實録國子學録博士年老致仕所著有歸田録寫心藁(周文襄集)
  康彦民號忞窗泰和洪武進士四令壯邑皆著賢聲
公元1412年
初宰靑田儀眞巴陵以憂歸服除補天台政尚教化勸民務本力農著有諭士民書萬餘言未幾告歸家居十年宣德初巡按御史天台邑民言彦民公有為乞復召為縣御史以聞遂再涖台治状為浙第一蜚語江寧丞卒諸縣各祠名宦(豫章書)
  楊士奇以字行泰和建文初史才薦遂入翰
公元1402年
林與編纂尋命吏部考第史館諸儒尚書張紞得士奇策曰此非經生言也奏第一成祖即位編修已簡内閣機務北巡士奇留輔太子從容規勸太子文辭贊善王汝玉以詩法進士竒曰殿下聽治暇當留意六經否則兩漢詔令可觀雕蟲小技不足效也太子善駕南京士奇監國士竒以孝敬對明年北征士奇仍留輔太子漢王太子益急帝頗信之㑹太子所使迎帝者緩且奏書失辭遂下侍讀黄淮士奇後至宥之居數日帝已盡得漢王事兩䕶衞進士翰林學士故官留輔如故明年輔導有闕繫錦衣旬日而釋又明年帝崩於軍梓宫太子發喪即位士奇禮部侍郎華蓋殿大學士尋進少保同官楊榮金幼孜並賜銀章密封言事宣宗即位仁宗實録士奇等為緫裁宣德元年漢王反帝親征破擒之師還次單家侍郎山迎謁因請乘勝彰德執趙王士奇太宗皇帝惟三今上兩叔有罪不可赦其無罪厚待之疑則嚴防之使無虞而已何遽加兵皇祖天意乎時惟楊溥士奇合帝曰吾欲封羣臣章示王令自處何如士奇得一璽書幸甚於是發使奉書趙趙王得書大喜泣曰吾生矣即上表謝且獻䕶衞言者頓息帝嘗微行夜幸士奇士奇倉皇出迎頓首陛下奈何以社宗廟身自輕又數日果獲二盜異謀帝召士奇告之故且曰今而後知卿之愛朕也帝初即位閣臣七人陳山張瑛東宫舊恩不稱出為他官黄淮以老致仕已而金幼孜卒惟士奇三人宣德十年帝崩皇太子九齡内庭頗有異議士奇英公輔入臨退請見太子文華殿頓首萬歲羣臣皆賀浮言乃止正統初政淸中外臣民翕然皆稱三楊居第士奇曰西楊榮東楊嘗自書郡望南郡目為南楊三年士奇少師歸省未幾還以老疾在告卒年八十贈太師諡文貞(白
志)
  按西楊所著有東里文集續編
公元1400年
  胡廣光大吉水子祺建文二年廷試第一更名
公元1402年
翰林修撰成祖即位解縉迎附侍講復名右庶子左春坊大學士尋拜文淵閣大學士北征楊榮金幼孜從廣善書勒石令書禮部郎中周訥封禪言其不可遂止丁母憂召還帝問百姓安否對曰安但郡縣窮治建文諸臣誅及支親為厲詔悉罷之永樂十六年卒年四十九贈禮部尚書文穆仁宗即位官其子穜為翰林檢討加贈少師文臣諡自廣始(同上)
公元1400年
  王艮敬止吉水建文二年進士對策第一貌寢
胡靖艮次之又次李貫三人同里並授翰林院修撰洪武中故事文史館居之預修太祖實録緫集類要時政記類次祕閣書目大著作綜理之燕兵薄京城妻子訣曰食人之禄者死人之事吾不可復生矣時解縉吳溥鄉人胡靖鄰居皆集陳說大義靖亦奮激慷慨流涕不言三子受知最深事在頃刻若固可從容三子與弼尚幼嘆曰胡叔能死節大佳不然獨王叔死耳語未畢隔牆聞靖呼外喧甚可看豬與弼一豬不忍寧自忍乎須臾舍哭伏鴆死矣(同上)
  按建文二年庚辰王艮以是及第林志
公元1402年
洪武進士蓋縁成祖即位廢建文年號故也(原
跋)
  顔伯瑋名瓌以字行廬陵唐魯國公眞卿後建文元
年以賢良徵授沛縣知縣李景隆屯德州沛人終歲輓運伯瑋規畫得不困㑹設豐軍民指揮司乃集民兵五千人築七堡為備禦尋調其兵益山所存疲弱不任戰燕兵攻伯瑋縣丞胡先間行徐州告急不至遂命其弟珏子有還家侍父題詩公署壁上誓必死燕兵夜入東門伯瑋冠帶升堂南向拜畢自經有為不忍復還見父屍自刎父旁(同上)
  按福王伯瑋太僕少卿忠惠有為諡孝節
  劉鎬字武性龍泉人父允中廣西憑祥司巡檢没于官
其地在廣西窮處交阯接境以不得歸父骨為恨鄉先生晏彦文知而憐之為言廣西當事聘為臨桂學導假以公事憑祥至求之客冢中莫可辨識允中在任所養家童劉四者旣轉入交阯一夕四忽從墓來若有物憑之者因得其處啟視衣衾宛然刺血驗之誠是遂負父骨歸葬(分省人物考)
  張彦方龍泉建文初給事中以便養告改樂平
靖難兵起南都王詔彦方倡義糾兵有武弁阻之彦方大哭君父水火可以自緩乎遂率所部江口北平游兵執至樂平梟首暴尸譙樓時暑月經顔面如生無一蠅集父老竊葬縣治淸白堂後(同上)
  彭與明萬安人太學生選授兵科給事中大理寺丞
風裁談兵事㑹燕師起擇督察將帥者衆推與明遂出淮西靈壁而何福已戰敗與明被執文皇縱歸令傳語朝士與明冠冕棄官姓名遁去不知所終(人物志)
  王雅格非吉水人德訓導永樂間㑹試房考
曾棨皆知名之士陞司經局正字尋遷翰林檢討預修兩朝實録樂恬退未嘗一及貴勢之門(林志)
公元1404年
  曾棨子啟永豐永樂二年殿試第一授翰林修
公元1432年
撰尋詔解縉進士二十八人進學文淵閣為首司禮監月給筆墨光禄給朝暮饌禮部月給膏燭工部擇近第宅居之帝嘗親試天馬海靑援筆立就又嘗摘記載諸隱僻事問條對無遺由是褒寵有薦文士者帝必問才學否或命就辨論以觀其能永樂大典副緫裁侍讀學士天下郡邑志復為副緫裁仁宗立除左春坊大學士宣宗立進少詹事三朝實録再扈北巡三典㑹試為文源泉一瀉千里館閣自解胡後諸大制作多出其手宣德七年卒於官年六十一贈禮部左侍郎諡襄敏(列卿録)
  按曾棨著名巢睫集今傳者惟西墅殘藁二卷
有詩而無文
  李湘永懷泰和永樂中以才擢東平知州東有
大村壩源出岱嶽雨潦輒為民患奏發丁夫隄之州及所轄五邑地多荒蕪力督民墾闢公私皆實㑹舊官還任解去民羣乞於朝帝從其請時數北征山東長吏督民轉餉道逺多死亡惟東平人無失奸人苛斂民財縣民千三百人走訴巡按御史曁布按二司力白其冤耆老七十人復奔伏闕下發奸人誣陷狀及布政司入都又有耆老九十人訟冤通政司以聞下刑閱實乃復官抵奸人於法涖州十餘年擢懷慶知府卒(白志)
  田南畆永豐永樂鄉舉知奉化性資寛厚操行廉謹
刑罰妄施惟以禮訓遘疾且殆父老入視言不及他惟問汝有麥食否念民如此卒于官(浙江名宦
志)
  周彦奇名正吉水永樂初刑科給事中雲南
事㑹麓川緬甸蠻苗忿爭相仇殺彦奇匹馬深入其地宣布國威諭以禍福解去大理少卿讞訟能推極幽隱(白志)
公元1404年
  周述崇述吉水永樂二年從弟孟簡並舉進士
公元1424年
及第手題二人奬賞之並授翰林編修讀書文淵閣嘗扈北巡累進左春坊諭德仁宗即位命從皇太子謁陵南京宣宗時左庶子正統初卒官孟簡翰林二十年始遷詹事府丞出為襄王長史有言宜留備顧問者帝曰輔朕弟尤勝於輔朕温厚簡靜未嘗疾言遽色文章雅贍孟簡謙退不伐生平睚眦於人並為世所重云著有東墅孟簡著有竹澗集(白志)
  宋子環文瑩廬陵人由永樂進士庶吉士考功
郎中師逵採木湖廣寛厚得衆仁宗即位授梁府右長史改越府和易澹泊兩府皆有賢聲宣德中官家蕭然事聞給舟歸喪所著有詞林梁園集(同上)
  王詢永豐人永樂進士韶州推官察精不畏
要以經術潤飾吏事中官鄭和金幣勞賜海外諸番䕶行軍官頗横捕韶民三人以去家人呼號贖以金不許至舟徑取以歸(廣東名宦新志)
  張景永新永樂間國子博士四書直講授右
春坊司直郎順慶東宫嘗授學于景良取府所斂民金五百兩遺之景良受焉悉以還前所斂之民或難之曰孰若先拒可以博廉名景良謝曰斯皆吾民膏脂也豈忍借是以沽廉哉(人物志)
  周忱恂如吉水人永樂進士選庶吉士成祖其中
公元1455年
二十八人進學文淵閣二十八宿自陳年少乞預帝嘉其有志許之時人挨宿尋擢刑部主事員外郎經世才浮沈郎署二十載無知者獨夏原吉奇之宣德初有薦為郡守原吉曰此常調安足盡周君帝以天下財賦不理蘇州一郡積逋至八百萬石思得才臣往釐之乃用大學士楊榮超遷工部右侍郎巡撫江南兼督稅糧太祖平吳盡籍其功臣子弟莊田入官後惡富民幷坐没入田産皆謂之官田按其家租籍征之故蘓賦比他府獨重官民田租共二百七十七萬石而官田之租乃至二百六十二萬石民不能堪時宣宗下詔官田乃與知府況鍾曲算累月減至七十二萬餘石他府以次減民始甦息在任江南大府小民不知凶荒兩稅未嘗逋負忱之力也九載秩滿左侍郎六年兼理湖州嘉興二府稅糧樂易乆任江南吏民相習家人父子每行村落屏去騶從農夫餉婦相對從容問所疾苦嘗詣松江相視水利嘉定上海沿江茂草多淤流乃濬其上流使崑山顧浦諸所水迅流駛下流之壅遂盡滌暇時匹馬往來江上見者不知其為巡撫也再以九載滿進戸部尚書尋以江西不得戸部乃改工部巡撫景泰中還朝旣而言官交章景帝素知賢但令致仕而已旣遭劾帝命李敏代之勅無輕易法然自是戸部括所積餘為公儲備蕭然其後大饑道殣相望課逋如故矣民益思不已生祠處處祀之以景泰四年卒諡文襄(列卿録)
公元1457年
  薛方山文襄巡撫南都二十二年虛心訪問
采衆長謀畫深逺苟可利民利國破格為之處事
而且大都便宜從事一時理財無出其右
者矣
  彭璉汝器以字行安福人永樂進士翰林修撰
年二十餘學問文章冠時駕幸北京扈從之列歷官翰林學士年三十三所著有扈五雲二藁(石溪集)
  按彭璉林志不詳白志周功叙改撰
公元1403年
  劉敬子欽吉水永樂癸未江西鄉第一年甲
㑹試第一時所取四百七十三人太宗二十八人庶吉士敬在選中賜名俾入文淵閣中祕書仁宗嗣位經術之士謫居戍伍者舉任教官曾棨翰林學士以敬應詔起為新淦縣學訓導生徒多所造就歲滿致仕卒年八十有八(分省人物考)
  按劉敬林志豫章書均不載今增入考登科録
棨榜進士劉子欽吉水人又有劉子敬廬陵人
而無劉敬人物考所云敬在庶吉士選中賜名云
云者子欽以字行而後賜名也但郡縣
志俱云子欽主事與人物考又不合俟再攷(原
跋)
  陳士啟以字行泰和人永樂進士選庶吉士擢禮
公元1414年
部郎尚書呂震尹昌隆至死屬吏皆憚之承奉唯謹士啟不少永樂十二年吏部言布按二司多缺官諸曹郎給事中出為監司二十餘人士啟山東右㕘政盡心吏事不為察察靑州饑疏請賑之使至而飢民士啟上疏先出予民使者有罪獨任廷議竟從之坐唐賽兒下獄數月釋還職髙煦謀不軌士啟密聞于朝煦旣執從薛禄張本録餘黨撫安人民事竣淸理山東軍籍宣德六年卒于官(白志)
  按陳士啟事跡詳見曾松臞所撰行狀中獨不及
密啟髙煦不軌事(原跋)
公元1404年
  楊相字之宜泰和永樂甲申㑹元庶吉士入讀中
祕書天資闓爽文學疏通朋輩鮮與之匹任刑部主事卒(明一統志)
  周源吉水永樂鄉舉知天台縣鹽禁方嚴無所
出民多流移奏免其賦復業者四百餘戸陞常州知府比至縱囚外舎約期聽理無一亡去者值歲大歉朝廷重臣賑濟建白借運兊粮以濟之(人
物志)
  按周源林志不載
  蕭寛雅容吉水人永樂進士選庶吉士與修永樂
典授兵部主事累官湖廣左布政使為人寛容端重未嘗見其有疾言遽色所至有聲(明一統志)
  余學夔一夔泰和人永樂進士翰林庶吉士官至
侍講兩朝實録當遷上疏致政去所著有北軒集(豫章書)
  陳衡樂進士御史巡按廣東河南西風裁表
秩滿自引去(人物志)
  按登科陳衡永豐人著有螺田存藁
  李昌祺以字行廬陵人永樂進士預修永樂大典
公元1425年
僻書疑事人多就質擢禮部郎中廣西左布政使坐事謫役洪熙元年故官河南豪猾貪殘疏滯舉廢救災䘏貧右布政使蕭省身共為治政大行憂歸宣宗已命侍郎魏源代時河南大旱廷臣復請起昌祺奪喪赴官撫恤甚至正統改元上書三事報可致仕二十餘年屏跡不及公府故廬僅蔽風雨伏臘不充景泰中卒于家(白志)
  按昌祺所著有容膝軒運甓漫藁
公元1404年
  蕭省身泰和人與昌祺同舉永樂甲申進士洪熙元年
公元1414年
布政考滿當給誥命奏父年八十餘願以給父帝嘉而許之後遂為例居河南十二年治行昌祺等(同上)
  按豫章書省身初由庶吉士刑部主事郎中
超擢河南右藩卒時年甫五十君子惜之
  劉叔毖廬陵人初為沅陵知縣縣介谿洞徭役者悉
山谷叔毖至計其丁貲而役之流復業爭訟不治以法為開諭再三心服而後遣之陞北京行部員外時新行部兵飢之後庶務叢脞工曹尤甚叔毖廉勤著尋陞辰州府同知及建北京宫殿率郡民就役卒于北京民之在役者歸時載其喪葬辰州(分省人物考)
  羅汝敬吉水人永樂進士選庶吉士就學文淵閣
修撰滿九載侍講仁宗時上言時政十五事忤旨下獄旣與李時勉同改御史直聲朝廷宣德初上書大學士楊士奇車駕天夀山躬謁二陵將以稱殷禮孝思旣而道路喧傳禮畢較獵講武扈從也先干與其徒數百人風馳電掣倐去忽來馳逐先後某聞此言心膽落夫以謁陵出而與降將較獵山谷垂堂之戒銜橜之虞不可不深慮執事四朝舊臣二聖元輔於此不言則孰得而言之者特加采納以弘靖獻思尋工部右侍郎安南撫諭黎利復再往封陳暠還督兩浙漕運理陜西屯田多建置西邊有警督餉遇敵紅子城中流矢墜馬得免以疾告歸卒(列卿録)
公元1404年
  按林志汝敬名肅與此不同登科録永樂甲申
進士羅汝敬以字行也所著有寅庵
  李時勉以字行安福人永樂進士選庶吉士進學
公元1425年
文淵閣與修太祖實録刑部主事復與重修實録書成改翰林侍讀三殿詔求直言條上時務十五事成祖決計北京時勉言北京營建之非疏入大拂帝意尋被讒下獄復職洪熙元年上疏言事仁宗怒甚縛至便殿不屈武士撲以金瓜脇折者三曵出下錦衣時勉於錦千戸某有恩千戸適涖獄密召醫療海外血竭得不宣宗即位踰年復原官修成祖實録成遷侍讀學士帝幸史館金錢賜諸學士皆俛取時勉正立帝乃出餘錢賜之正統三年進學掌院事兼經筵官六年祭酒貝泰罷以時勉代之九年視學祭酒進講時勉久病嗽及升堂色温氣定講尚書辭旨淸朗帝恱賜予有加連疏致仕不允十二年得請給驛卒年七十七諡文毅其孫顒請改諡更諡忠文禮部侍郎(同上)
  按時勉初入翰林陳敬宗同官袁忠徹嘗相之
二君他日名位相埒後果各為南北祭酒終明
之世稱賢祭酒者曰南陳北李云吉州人紀略
時勉名聦與此傳異所有立廉集(原跋)
  王芳孫字瀘淵安福人官山東河南布政淸愼自持
書褒之子髙亦以進士官福建右布政使居官四十餘年淸愼如其父人咸重之(林志)
公元1408年
  劉髦孟恂永新永樂戊子鄉薦下第歸道淮徐㑹
洚水大至一女浮槎出没波濤間亟呼求救莫有應者厚犒長年往拯得不死詰其所自則富啇女也憐其舉家漂没以女畜之載與俱歸將為擇配其妻再四勸之乃納為貳室生子定之寅之皆登進士所著有易撮要修身覆瓿石潭存藁以定之貴贈司經局洗馬(豫章書)
  按人物志石潭上講以為弟子甚衆
石潭先生
  王直行儉泰和人永樂進士庶吉士修撰歷事
公元1443年
仁宗宣宗累遷少詹事侍讀學士正統初禮部右侍郎久之出涖部事尚書胡濙悉以部政付處之若素習八年郭璡吏部尚書帝將親征也先直率廷臣力諫不從留守京師王師覆於土木率羣臣請太后皇太子郕王國政已勸即眞以安反側議上皆為首直自以不于謙每事推下之加太子太保景泰元年少傅也先使使議和且請還上皇下禮部議未決直率羣臣上言宜從其請遣使往報因察其誠偽撫納之乃遣李實羅綺已而揚善奉上皇還帝欲易太子未發㑹思明土知府黄玹以為請帝喜下禮部議文武諸臣議者九十一人署名難色陳循濡筆强之乃署竟易皇太子景帝疾亟等請復立沂王皇太子大學士商輅草疏未上而石亨徐有貞奪門上皇復位直遂乞休給驛歸家六年卒年八十四贈太保文端子䆅翰林檢討亦以學行曾孫思自有傳(列卿録)
  鄭淡泉正統以降泰和為銓曹尚書秉正懸公
官評淸允以故多夀俊野無廢錮蔚蔚乎有豐
公元1451年
棫樸之化焉按直為冢掌十六年休疏凡十三上始允所著抑庵詩文集各若干
  朱與言一諤萬安人樂進士累官南京都察院
副都御史上疏時弊痛切上皆納之未幾乞休家居肅然如在韓雍巡按江西尚嚴憚焉(林志)
  張宗璉重器吉水人永樂進士庶吉士授刑部主
公元1424年
仁宗即位左中允㑹詔朝臣所知禮部郎中况鍾宗璉名上擢南京大理宣德元年詔遣吏部侍郎黄宗載十五人出釐各省軍籍宗璉福建明年奏事忤旨謫常州同知朝遣御史李立江南軍籍宗璉自隨受黠軍詞多逮平民實伍宗璉數爭之宗璉輒卧地乞杖曰請代百姓未幾發背常州白衣送喪千餘人為建祠(白志)
公元1411年
  蕭時中名可以字行廬陵永樂辛卯進士第一授翰
林修奉天殿災陳言八事極盡時弊善導婉諷上嘉納焉嘗預四書五經性理大全諸書(豫章書)
  蕭不敏時中之兄守身立學有名事母盡孝詩經
上春官㑹時中充考官避嫌不入歸而教授鄉里(明一統志)
  劉咸士皆泰和人永樂進士歷官河南按察副使
廣東營繕北都被命董運木料卒于官文政事有名于時著有河南咏古集虛庵集(豫章書)
  劉麟應字顯人安福人父紹興太守麟應蚤孤廢學
公元1415年
族人于廣解學士外貶道一見奇之就學應感激勵志學大成永樂乙未進士庶吉士修撰以疾懇歸(同上)
  錢習禮以字行吉水人永樂進士選庶吉士習禮
公元1424年
練子寧姻戚旣仕鄉人奸黨持之恒惴惴楊榮乘間言於帝帝笑曰使子寧在朕猶當用之習禮仁宗即位侍讀知制誥宣德中侍讀學士英宗經筵講官學士掌院七年以故鴻臚寺翰林院落成殿大學士皆至習禮不設楊士奇溥坐曰此非三公府也其剛正有執類如正統九年致仕許禮部右侍郎廷議苗衷特旨習禮力辭不允王振用事達官多造其門習禮恥為屈復上章乞骸骨卒年八十有九諡文肅(列卿録)
  按習禮歷事四朝兩扈北巡修實録八典文衡
當時大制作多出其手豫章書稱其歸熙老堂子
公元1450年
侍教十五年所著有應制詞垣續藁歸田
藁(原跋)
  陳賞公延泰和繼先永樂進士廣西事守
官清苦卒無以為同官周之始得返喪著有橋梓後集(白志)
  陳正倫吉水人永樂進士御史斥蠧擿奸務愜民心
累遷陜西四川按察使政益嚴整姦貪猾巨不敢故智自逞楊文貞最重之稱為畏友(同上)
  歐陽和字允和泰和人樂進士御史居官寛厚
太宗亟稱之曰歐陽御史識大體者陞雲南副使卒(林志)
  羅通學古吉水人永樂進士授御史巡按四川三殿
公元1626年
災偕同官何忠等極陳時政闕失忤旨出為交阯淸化知州宣德元年黎利反賊方圍化通堅守乘間出破賊殺傷甚衆賊知城不可引去朝議交阯始率吏士歸改戸部員外出理宣府軍餉郎中坐事下獄于謙起兵部員外守居庸關也先紫荆長驅京師别部居庸甚急大寒汲水灌城氷堅不得近七日遁走追擊破之景泰元年召入參贊京營軍務兼理院事給事中覃浩等言通本以知兵不宜理院事乃解其兼職通本于謙所舉而每事牴牾由是不直天順初乞歸卒(白志)
公元1505年
  按豫章書云弘治十八年追録己巳保障功臣
建祠居庸關以祀通劉晉卿羅少保易名詩序
土木之變破敵保塞恢復京師于忠肅成中
興之業為犁庭以來第一戰功其後觀象前知
與奪門之事以左都御史屢疏請致仕此段
不詳附録於此
  彭朂祖期永豐人永樂進士親老乞近地以養除南
府教授學舎後有祠數現光怪學官弟子禱祀撤而焚之滿考補建寧教授朱子故宅有祠無祭為疏請蠲子孫徭剏尊賢堂胡安國蔡沈眞德秀諸生翕然嚮學楊士奇召拜御史初設提學官命督南畿學校立教士風大振又請設南京衞武學所至葺治先賢墳祠母憂起復吏部考功郎中土木之變言兵事以直不容于時致仕歸(同上)
  李昉字宗吉水人由太學生行在吏部主事宣德
公元1627年
二年交阯兵部尚書李慶軍務文學參謀死國事(安志)
公元1415年
  陳循德遵泰和永樂乙未進士第一翰林修撰
公元1444年
宣德初楊溥受命南宫承顧賜第玉河橋西正統九年文淵閣機務廷議時政三楊主之至是士奇榮已卒曹鼐馬愉皆得預議明年戸部右侍郎學士土木之變人情洶洶居中所言多采納進戸部尚書也先京師請勅各邊精騎衞馳檄囘番以疑敵帝皆從其計尋進少保文淵閣大學士嘗集古帝王行事勤政要典上之英宗復位于謙王文死杖百戍鐵嶺衞石亨等敗詔釋為民一年成化中于謙事雪引例請卹乃復官賜祭(列卿録)
  按陳循所著有芳洲林志載其末路事頗失實
今依列卿
  胡穜吉水永樂間廕補翰林檢討侍講正統間
公元1328年
中貴王振謫戌於邊天順改元上察忠鯁還復官(林志)
公元1424年
  楊黻吉水人永樂進士御史仁宗即位上疏十事
衞王府右長史盡心獻替未嘗苟取一錢宣德初卒(同上)
  按白志楊黼林志人物志皆作民服考登
公元1415年
科録永樂乙未進士楊黻楊黼今從林志
  廖謨文績泰和人永樂進士河間知府惠政
循良風嘗任刑部主事福建僉事以明著稱(
一統志)
  周勉功懋雪坡吉水學士叙之兄少與同學
銳然有用世志以父命緫理家事四十年周氏五世同居食指千二百餘公私出入皆所經畫孝友諸天性其死也學士為志墓所有雪詩集(石溪集)
  周叙功叙吉水人永樂進士選庶吉士作黄鸚鵡賦
公元1443年
稱旨編修侍讀經筵正統八年夏上言天旱陛下責躬䖍禱而臣下不聞效忠補過之言掌銓選者罔論賢否第循資格國計不問耕桑惟勤賦斂軍士役作刑罰失重風憲激揚言官惟緘默僧道數萬日耗戸口流民衆多莫為矜恤帝以章示大臣王直等皆引罪求罷久之南京翰林侍講學士以宋遼金三史體例未當疏請重修詔許自撰力疾詮次不克就而卒(白志)
  按豫章書稱周學士禁近三十餘年雖以文字
職業注意國事前後章疏皆切時政所著
有詩學梯航唐詩類編不傳傳者名石溪集(原
跋)
  彭琉字毓敬安福人樂進士營建北京督軍
夫于畿内督運木于山東如期而集大學士楊士奇薦之授翰林編修預纂宣德實録出為廣東山西督學副使參贊廣西軍務引疾歸自少至老讀書不倦所著有息菴愼庵備㤀録(豫章書)
  尹鳳岐邦祥吉水人永樂進士庶吉士官至侍讀
為文有法度根理據磊落奇偉(明一統志)
  曾泉本淸泰和人永樂進士選庶吉士改御史宣德
公元1439年
初謫汜水典史正統四年河南㕘政孫原貞上言操行廉潔服官勤敏不以降黜故有偷惰心躬督民闢荒土收穀林木營繕通商完逋責官儲積民無科擾羡餘然後造舟楫置棺槨民器百姓婚喪不給者咸資於卒之日老巷哭行部汜水殁已三年民懷惠言流涕雖古循吏何以宜下褒美追復爵褒旣往以風方來帝從之(白志)
  郭循廬陵人永樂進士刑部主事録囚南京枉抑
多所伸雪論列營繕事因工部官至廣東㕘政温厚詳明表裏洞徹苛刻者每曰此輩自絶生理得以徼名干禄不知召天之譴也(林志)
公元1421年
  曾鶴齡延年永樂辛丑及第第一人修撰歷升侍
講學士子啟䝉簡皆舉進士䝉簡擢御史卓風裁其子追進士及第編修鶴齡所著有松坡臞叟集(豫章書)
  按曾鶴齡事詳見王文端所撰墓志中
  劉子輔廬陵永樂間歷官廣東副使左遷交阯諒江
知府值黎利來寇諸縣多陷子輔以義激守將兵民死守數月寇來益衆攻益急城破兵民死戰一人降者子輔曰吾奉命郡郡亡義不可汙賊手遂自死一子一妾亦死之事聞贈布政司㕘政遣官賜祭復其家(人物志)
  艾鳳翔吉水人永樂進士工部主事上章乞歸養
遂奉以終身日肆力于學四方從游者甚衆(林志)
  歐陽哲廣哲泰和人永樂進士官浙江僉事河南
副使上疏漕河利害上嘉納之賜以文綺歷官四十年以淸介著所著有雪坡集(人物志)
  萬節資中安福人永樂進士官至廣西按察副使
不苟涖事詳審非人所易及(明一統志)
  劉球求樂安福人永樂進士禮部主事胡濙薦侍
公元1441年
經筵與修宣宗實録翰林侍講正統六年王振欲立威邊陲用王驥麓川抗疏諫章兵部謂已有成命不用八年四月雷震奉天殿應詔上言所宜先者十事麓川固已銜之欽天監正彭德淸鄉人也素為腹心倚勢為姦公卿趨謁絶不通德淸恨之遂摘疏中攬權語謂曰此指公耳益怒逮下詔獄指揮馬順殺深夜順攜一小校持刀至卧起大呼太祖太宗頸斷體猶植遂支解瘞之獄戸下後其子鉞求得一臂裹裙以殮死數土木之難被殺朝士立擊順斃之德淸土木遁還下獄論斬景帝忠贈翰林學士忠愍球二子長鉞次釪皆篤學痛父冤遂絶意仕進躬耕養母旣得卹兄弟乃出應舉先後進士廣東㕘政雲南按察使(白志)
  按忠愍所著有兩溪忠愍死事狀詳見羅念庵
集中
  劉廣衡克平萬安人永樂末進士正統間刑部郎
中出浙江荒政積粟數百萬督治陂塘旱澇景泰初左副都御史鎭守陜西請遇災傷毋俟勘報即除其賦庶有不得覆核陰行科率從之已兼撫福建浙江議創夀寧縣於官臺山以清盗窟討平處州居官廉節稱終刑部尚書(同上)
公元1425年
  李信圭君信泰和洪熙時賢良淸河知縣
公元1443年
瘠而衝官艘日相役夫動以千計前令請得沐陽五百人為助然去家逺艱於衣信圭請免其助役代輸淸河浮征三之二兩邑便之俗好發冢縱火信圭設教戒十三條令里民書於牌月朔儆戒之且令書民勤善惡以聞俗為之變宣德八年上言江淮京師沿河郡縣悉令軍民挽舟若無衞軍則民夫盡出有司歲發二三千人晝夜以俟致土田荒蕪請自儀眞通州盡免其雜徭俾得盡力農田兼供夫役從之自是他郡亦䝉其澤正統元年擢知蘄州淸河詣闕留命知州理縣十一年冬以尚金濂薦擢處州知府其在淸河二十二年處州苦旱信圭至輒雨未幾卒於官淸河民立祀之(同上)
  江西通志卷七十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