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八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江西通志卷二十八
  兵衞
  師田制兵寓於民井賦既改兵民分明衞所
軍用開屯充以戍徒領以世勲有事執殳罷則耕耘坐無縻食儲有餘囷洎乎後來户耗軍貧秋南春北殆同雁臣
  聖恩優賉靡恵不均宿逋既免運耗仍存作兵衞志
公元1645年
  國朝順治二年江西省南昌府提督三年贑州府
公元1659年
南贑總兵十六年九江府設九江總兵十八年南昌提督建昌府康熈四年還駐省城七年提督及九江總兵設南瑞鎮十三年又改鎮復提以趙國祚提督移駐九江府增設袁臨總兵趙應奎撫建總兵許貞十四年增設撫建提督趙賴分提撫建廣饒南吉六府趙國祚則分提九瑞袁臨南贑六府復設九江總兵馬雲程增設南昌水師總兵蔡璋饒南總兵登科十七年撫建提督趙賴離任以撫建總兵許貞為撫建提督陳平為撫建總兵十八年江總兵馬雲程離任九江鎮十九年水師總兵蔡璋離任水師總兵裁九瑞提督趙國祚回旗以撫建提督許貞為全省提督撫建提督二十一年袁臨總兵趙應奎陞任袁臨鎮裁二十二年全省提督許貞離任全省提督裁撫建鎮亦裁仍設南瑞鎮以撫建總兵陳平為南瑞總兵駐劄南昌今就現設撫標南瑞贑南二鎮及寧州等三十四營官弁兵詳明開載至江西都司所轄衞所土弁順治初已經奉裁屯田籽粒康熈九年歸幷各縣徵解衞所各軍聽督糧道僉撥造運雍正四年都司裁所管轄事宜分歸布政司督糧道管理具附於後
  南昌府
  撫標左右兩營駐防省城原額經制一步九戰三守
公元1685年
七官一十六員兵一千五百名各官自備征馬四十四疋營馬一百五十疋除康熈二十四年三十八年二次奉裁外見遊擊二員守備二員千總四員把總八員馬戰兵九十六名歩戰兵一百九十二名守兵六百七十六名各官自備征馬四十四匹兵戰馬九十六匹
  南瑞鎮標前後兩營駐劄省城原額經制一步九戰
三守七官二十四員兵二千五百一十八名各官自備征馬四十四疋營馬二百匹除康熈二十四年三十八年二次奉裁外見總兵一員遊擊二員守備二員千總四員把總八員馬戰兵一百五十名步戰兵二百五十名守兵一千五十名各官自備征馬六十匹兵戰馬一百五十匹雍正四年文後營遊擊千把總一員馬戰守兵丁三百名移駐銅鼓營七年補設千把總官各一員馬戰兵二十九名步戰兵六十六名守兵二百五名各官自備征馬四匹兵戰馬二十九匹
  南昌城守營駐防南昌府原額經制三員馬步戰守
公元1695年
兵丁二百三十名除康熈三十四年奉裁外見設守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一員馬戰兵二十三名步戰兵三十九名守一百六十一名各官自備征馬八匹兵戰馬二十三匹
  南昌水師營駐防南昌府原額經制三員戰守兵丁
二百六十名除康熈三十四年奉裁外見設守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一員步戰兵七十名守兵一百八十二名各官自備征馬八匹無戰額設沙唬船存營派兵䕶送往來差使
  寧州銅鼓營駐防銅鼓原額經制八員馬步戰守
公元1683年
兵丁一千名除康熈二十二年三十四年二次奉裁外只設守一員把總一員馬戰兵二十名歩戰兵三十三名守兵一百四十名各官自備征馬六匹兵戰馬二十匹雍正四年文移南昌鎮標後營遊擊一員千把總一員馬戰兵二十九名步戰兵六十六名守兵二百五名各官自備征馬十匹兵戰馬二十九匹七年復奉添設把總一員征馬二匹其原設守把總駐防萬載縣
  武寧駐防武寧縣原額經制二員馬步戰守兵丁
二百四十名除康熈二十二年奉裁外見設守一貟把總一員馬戰兵一十八名步戰兵三十名守兵一百二十六名各官自備征馬六匹兵戰馬一十八匹
  瑞州府
  瑞州駐防瑞州府原額經制三員馬步戰守兵丁
三百三十名除康熈二十二年三十四年二次奉裁外見設守一員把總一員馬戰兵二十名步戰兵三十三名守兵一百四十名各官自備征馬六匹兵戰馬二十匹(雍正四年移駐銅鼓營千總帶兵丁六十名征馬二匹分駐新昌縣)
  袁州府
  袁州協營兼轄臨江駐劄袁州府原額經制八員
步戰守兵丁八百名除康熈二十二年三十四年二次奉裁外見副將一員中軍都司僉書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馬戰兵七十名步戰兵一百一十七名守兵四百九十名各官自備征馬二十八匹兵戰馬七十匹(雍正四年原設銅鼓營守備帶領把總一員兵丁一百二十名征馬六匹駐防萬載
縣)
  臨江府
  樟樹駐防清江縣樟樹鎮原額經制二員馬步
守兵丁三百名除康熈二十二年三十四年二次奉裁外見設守一員把總一員馬戰兵二十名步戰兵三十三名守兵一百四十名各官自備征馬六匹兵戰馬二十匹
  吉安府
  吉安駐防吉安府原額經制官五員馬步戰守兵丁
七百名除康熈二十二年三十四年二次奉裁外見叅將一員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馬戰兵四十四名步戰兵七十三名守兵三百八名各官自備征馬十八匹兵戰馬四十四匹
  永豐駐防永豐縣原額經制二員馬步戰守
公元1695年
丁一百八十名除康熈三十四年奉裁外見設守一員把總一員馬戰兵一十八名步戰兵三十名守兵一百二十六名各官自備征馬六匹兵戰馬十八匹
  龍泉營駐龍泉縣原額經制二員馬步戰守兵丁
一百八十名除康熈三十四年奉裁外見設守一員把總一員馬戰兵一十八名步戰兵三十名守兵一百二十六名各官自備征馬六匹兵戰馬十八匹
  萬安駐防萬安縣原額經制二員馬步戰守兵丁
公元1685年
二百名除康熈二十四年奉裁外見設守一員把總一員馬戰兵二十名步戰兵三十三名守兵一百四十名各官自備征馬六匹兵戰馬二十匹
  永新營駐永新縣原額經制二員馬步戰守兵丁
公元1695年
二百名除康熈三十四年奉裁外見設守一員把總一員馬戰兵二十名步戰兵三十三名守兵一百四十名各官自備征馬六匹兵戰馬二十匹
  撫州府
  撫州駐防撫州府原額經制八員馬步戰守兵丁
公元1683年
七百名除康熈二十二年三十四年二次奉裁外見設守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馬戰四十名步戰兵六十七名守兵二百八十名各官自備征馬十匹兵戰馬四十匹
  建昌府
  建昌營駐防建昌府原額經制八員馬步戰守兵丁
公元1695年
九百五十名除康熈三十四年奉裁外見遊擊一員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馬戰兵六十名步戰兵一百名守兵四百二十名各官自備征馬一十六匹兵戰馬六十匹
  廣昌營駐廣昌縣原額經制二員馬步戰守兵丁
二百名除康熈三十四年奉裁外見設守一員把總一員馬戰兵二十名步戰兵三十三名守兵一百四十名各官自備征馬六匹兵戰馬二十匹
  廣信府
  廣信營駐廣信府原額經制官五員馬步戰守兵丁
六百名除康熈三十四年奉裁外見叅將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馬戰兵六十名步戰兵一百名守兵四百二十名各官自備征馬一十八匹兵戰馬六十匹
  鉛山駐防鉛山縣原額經制二員馬步戰守兵丁
二百名除康熈三十四年奉裁外見設守一員把總一員馬戰兵二十名步戰兵三十三名守兵一百四十名各官自備征馬六匹兵戰馬二十匹
  饒州府
  饒州駐防饒州府原額經制官五員馬步戰守兵丁
六百名除康熈三十四年奉裁外見叅將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馬戰兵六十名步戰兵一百名守兵四百二十名各官自備征馬一十八匹兵戰馬六十匹
  鄱陽駐防餘干縣康山原額經制二員馬步戰守
兵丁二百名除康熈三十四年奉裁外見設守一員把總一員步戰兵五十三名守兵一百四十名
  浮梁駐防浮梁縣原額經制二員馬步戰守兵丁
二百名除康熈三十四年奉裁外見設守一員把總一員馬戰兵二十名步戰兵三十三名守兵一百四十名各官自備征馬六匹兵戰馬二十匹
  南康府
  南康駐防南康府原額經制二員馬步戰守兵丁
二百二十名除康熈三十四年奉裁外見設守一員把總一員馬戰兵二十二名步戰兵三十七名守兵一百五十四名各官自備征馬六匹兵戰馬二十二匹
  九江府
  九江協營駐防九江府兼轄南康原額經制官一十五
公元1685年
馬步戰守兵丁一千七百名除康熈二十四年三十四年二次奉裁外見副將一員中軍都司僉書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馬戰兵八十名步戰兵一百三十三名守兵五百六十名各官自備征馬二十八匹兵戰馬八十匹
  南湖水師營駐劄湖口縣原額經制八員步戰守兵
八百二十六名除康熈二十四年三十四年二次奉裁外見設守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步戰兵一百七名守兵二百八十名各官自備征馬十匹兵無戰額設沙唬船存營派兵䕶送往來差使
  南安府
  南安駐防南安府原額經制八員馬步戰守兵丁
公元1683年
一千名除康熈二十二年三十四年二次奉裁外見叅將一員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馬戰兵六十名步戰兵一百名守兵四百二十名各官自備征馬二十四匹兵戰馬六十匹
  文英營駐防崇義縣原額經制二員馬步戰守兵丁
四百名除康熈二十二年三十四年二次奉裁外見設守一員把總一員馬戰兵二十二名步戰兵三十七名守兵一百五十四名各官自備征馬六匹兵戰馬二十二匹
  贛州府
  南贛鎮駐贛州府原額經制一步九戰三守七官
二十四員馬步戰守兵丁三千名除康熈二十二年三十四年二次奉裁外見總兵一員遊擊三員守備三員千總六員把總一十二員馬戰兵一百八十九名步戰兵三百一十五名守兵一千三百二十三名各官自備征馬八十二匹兵戰馬一百八十九匹
  贛州城守營駐防贛州府原額經制官四員馬步戰守
公元1695年
兵丁二百名除康熈三十四年奉裁外見設守一員把總一員馬戰兵二十名步戰兵三十三名守兵一百四十名各官自備征馬六匹兵戰馬二十匹
  寧都駐防寧都縣原額經制八員馬步戰守兵丁
六百名除康熈三十四年奉裁外見叅將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馬戰兵六十名步戰兵一百名守兵四百二十名各官自備征馬二十四匹兵戰馬六十匹
  興國駐防興國縣原額經制官四員馬步戰守兵丁
三百名除康熈三十四年奉裁外見設守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馬戰兵三十名步戰兵五十名守兵二百一十名各官自備征馬十匹兵戰馬三十匹
  永鎮營駐防瑞金縣原額經制二員馬步戰守兵丁
二百名除康熈三十四年奉裁外見設守一員把總一員馬戰兵二十名步戰兵三十三名守兵一百四十名各官自備征馬六匹兵戰馬二十匹
  横岡營駐防定南縣原額經制二員馬步戰守兵丁
二百名除康熈三十四年奉裁外見設守一員把總一員馬戰兵二十名步戰兵三十三名守兵一百四十名各官自備征馬六匹兵戰馬二十匹
  羊角駐防㑹昌縣原額經制二員馬步戰守兵丁
二百名除康熈三十四年奉裁外見設守一員把總一員馬戰兵二十名步戰兵三十三名守兵一百四十名各官自備征馬六匹兵戰馬二十匹
  已上通撫鎮協營更定營制共三十四營額
設官一百六十七員各官自備征馬五百二十
裁定實存兵丁總一萬四千三百一十二名(内馬
戰兵一千三百八十九名步戰兵二千五百九十二名守兵一萬三百三十一名)各兵戰馬一千三百八十九匹
  歲額俸薪餉乾銀二十四萬五千一百七十一
兩七六分四釐年支銀二十六萬四千四百
六十四兩一錢六分四釐
  額該兵米五萬一千五百二十三石二斗
  江西布政司督糧道管轄衛所屯田屯糧屯軍造船
運官旗丁實數
  南昌前衛(即前帮)原額屯田并基塘山堰共六百二十
公元1727年
七頃六十六畆一分六釐四毫四絲二微五纎八沙内除雍正五年奉文東流建德二縣屯田地五十三頃八十六畆一分八釐六毫四絲二忽歸入江南池州府賦役徵觧外實屯田地五百七十三頃七十九畆九分七釐七毫九絲八忽二微五纎八沙又除報荒田地二十頃六十五畆三釐七毫六絲七忽七微又續報墾陞田地三頃五十五畆六毫忽見成熟屯田地五百五十六頃六十九畆九分四釐六毫三絲九忽五微五纎八沙共徵籽粒折餘蓆加增銀四千四百四兩九錢八分三毫三絲三忽九纎外帶丁銀一百四十四兩一錢三分五毫三絲原委管屯官徵康熈九年改幷就近九江府彭澤縣徵解
  原額漕船一百一十一隻每船旗一名散軍九名
自經叛變逃亡散軍軍牙設官舍餘現今領運造船九十七隻缺船一十四隻現在僉補
  原額祖軍幷附官舍餘共一千八百八十七户旗丁
公元1656年
一百一十名散軍九百九十名順治十三年編審清查止存四百八十五户
  額設掌印領運守備一員領運千總一員輪流掌印
領運隨帮百總一員催押空船回南
  南昌左衛(即後帮)原額屯田幷基塘山堰共一千九十
公元1670年
四頃九十五畆三分二釐九絲四忽内除荒崩田地二百五十二頃八十二畆六分一釐二絲三微八纎又續報墾陞老荒田地額外新生共一百三十二頃五十八畆六分三釐六毫三絲二忽二微八纎見在成熟田地九百七十四頃七十一畆三分四釐七毫五忽九微共徵籽粒折餘蓆加增銀七千七百四十九兩三八分六釐四毫七忽三微四纎外帶丁銀二百五十三兩六錢八分三釐二毫六絲原委管屯官徵康熈九年就近歸并九江府德化德安瑞昌南康府星子四縣徵解
  原額漕船一百一十一隻每船旗一名散軍九名
公元1708年
自經戊子甲寅二次叛變逃亡散軍軍牙設官舍餘現今領運造船一百零五隻缺船六隻現在僉補
公元1656年
  原額旗散各軍共一千一百一十名順治十三年
僅存其半
  額設領運千總二員輪流督造領運隨帮百總一員
空船回次
  袁州衞原額屯田二百三十七頃畆内除荒塞田一百
公元1670年
四十七頃五十九畆又續報墾陞田一十二頃四十五畆見在成熟屯田一百一頃八十六畆共徵籽粒折餘加增銀一千七十兩八錢四分七釐七毫五絲外帶丁銀三十四兩八錢七分四釐一毫八絲原委管屯官徵康熈九年就近歸幷袁州府宜春分宜萍鄉萬載四縣徵解
  原額漕船一百一十隻每船旗一名散軍九名
叛變逃亡散軍軍牙軍舍餘現今領運造船二十七隻缺船八十三隻
公元1649年
  原額祖軍六千户順治六年清查僅存一百九十六
  額設守備一員千總一員專司督造領運隨帮百總
一員空船回南
  九江衞(明季屬江南統轄國朝順治初年改歸江西統轄)原額屯田地一千八
公元1670年
百一十七頃八十畆七分六釐六毫内除荒崩田地七百二十七頃六十二畆二分七釐七毫七絲一忽又續報墾陞老荒及額外新生田地四百二十頃三十五畆九分八釐七絲九忽四微見在成熟屯田地一千五百一十頃五十四畆四分六釐九毫八忽四微共徵籽粒加增銀一萬一千一百二十九兩六錢五分二釐三毫七絲三微外帶丁銀三百六十二兩四錢五分二釐四毫一絲原委管屯官徵康熈九年就近歸幷九江府德化德安瑞昌湖口彭澤南康府星子六縣徵解(外雍正三年開墾老荒及額外新生田地四十四畆
公元1728年
五分五釐五毫所增屯糧定例六年起科年限尚未屆滿故未編入)
  原額漕船一百六十五隻每船旗一名散軍九名
公元1670年
内船一百三隻領運江西糧米其六十二隻領運池州糧米康熈九年改設為前後兩帮前帮一百零三隻帮船六十二隻現今運船一百六十三隻缺船二隻
  原額祖軍九百七十二户餘丁三千六百四十四名
逃絶一百六十三户
  額設前帮千總二員後帮千總二員督造領運隨帮
百總二員空船回次
  贑州衛原額屯田八百一十五頃五十畆五釐餘田
五十八分計田一百七十四頃畆内除荒蕪田七百三頃七十五畆五釐又續報墾陞田一百三十六頃九畆九分五釐九毫三絲一忽見在成熟屯田四百二十一頃八十四畆九分五釐九毫三絲一忽共徵正折餘徭加增銀四千一百三十兩九錢八分六釐五毫八絲外帶丁銀一百二十四兩四錢四分八釐五絲原委管屯官徵康熈九年就近歸幷贑州府贑縣瑞金雩都興國南安府崇義五縣徵解
  會昌原額屯田二百二十八頃三十畆内除荒塞
一百二十九頃二十九畆又續報墾陞田一百一十七頃四十四畆見在成熟屯田二百一十六頃四十五畆共徵正折銀一千七百九十七兩七錢八釐七毫六絲五七微二纎外帶徵銀五十八兩八錢六分六釐二絲順治初歸幷贑州衞徵解康熈九年改歸㑹昌縣徵解
  信豐原額屯田二百四頃九十一畆内除荒蕪田一
十九頃六十一畆七分九釐又續報墾陞田一十一頃五十六畆一分三釐一絲見在成熟屯田一百九十六頃八十五畆三分四釐一絲共徵正折餘糧銀一千七百九十六兩四分一釐七毫二絲四忽外帶丁銀五十六兩六錢九分六釐八毫九絲順治初歸幷贑州衞徵解康熈九年改歸信豐縣徵解
  南安原額屯田一百九十頃八十畆内除荒决田一
公元1655年
百六十二頃六十九畆五分又續報墾陛田四十五頃二十七畆三分五釐五毫三絲五忽見成熟屯田七十三頃三十七畆八分五釐五毫三絲五忽共徵正折銀五百二十九兩九錢七分四釐三毫一絲六忽外帶丁銀一十七兩三五分四釐二絲順治十二年歸并贑州衞管理徵解康熈九年改歸大庾縣徵解(本所原無額設旗軍)
  原額漕船本衛三十隻㑹昌所十五隻信豐所十五
隻共六十隻毎船旗一名散軍九名自經叛變逃亡散軍軍牙軍舍餘現今領運造船五十四隻缺船六隻現在僉補
公元1649年
  原額祖軍二千九百七十户順治六年清查僅存
百二十五户
  額設守備一員千總一員督造領運随帮百總一員
空船回次
  吉安所原額屯田一百一十二頃三十九畆五分一釐
公元1670年
内除荒塞田九十頃九十七畆八分七釐又續報墾陞田四十八頃一分三釐三絲四忽三微見在成熟屯田六十九頃四十一畆七分七釐三絲四忽三微共徵正折餘徭加增銀六百七十九兩七九分八釐二毫九絲外帶丁銀二十一兩六錢六分八釐八毫九絲原委管屯官徵康熈九年改幷就近吉安府廬陵龍泉二縣徵解
  原額漕船九十八隻每船旗一名散軍九名自經
叛變逃亡現今漕船止六十六隻缺船三十二隻
原額屯軍三百一十四户操軍八百二十七名見在屯操軍共六百三户
  額設千總二員督造領運隨帮百總一員儧空船回
  安福原額屯田一百一十七頃一十畆一分八釐内
荒塞田四十頃二十五畆九分八釐又續報墾陞田一十五頃七十五畆四釐八毫四絲二微九纎四沙四塵六埃一渺六漠六逡九廵見在成熟屯田九十二頃五十九畆二分四釐八毫四絲二微九纎四沙四塵六埃一渺六漠六逡九廵共徵正折餘徭加增銀一千三百三十二兩九錢五分二釐四毫九絲外帶丁銀四十兩三七分一釐一毫四絲原委管屯官徵康熈九年改倂就近吉安府安福縣徵解
  原額漕船四十二隻每船一隻旗丁一名散軍九名
自經叛變逃亡散軍軍牙軍舍餘現今領運造船二十五隻缺船一十七隻
  原額運軍六百五十五名操軍五百二十六名見在
屯操軍共二百三十四户
  額設千總二員督造領運隨帮百總員押船回
  永新原額屯田一百二十八頃八十九畆二分三釐
内除荒决田二十四頃八十六畆六分一釐二毫六絲七忽又續報墾陞田一十六頃一十畆一分五釐見在成熟屯田一百二十頃一十二畆七分六釐七毫三絲三忽共徵正折餘徭加增銀一千三百二十四兩五錢四分一釐三毫一忽二微外帶丁銀四十三兩三七分二釐一毫四絲原委管屯官徵康熈九年歸就永新縣徵解
  原額漕船三十七隻毎船旗一名散軍名自經
叛變逃亡散軍軍牙軍舍餘充運造船三十一隻缺船六隻
  原額屯軍三百七十户操軍四百二十名現在屯操
軍共二百八十八户
  額設千總二員督造領運隨帮百總員押船回
  龍泉原額屯田一十七頃七十畆内除原荒田八頃
公元1656年
一十畆已續報墾陞抵補共徵折餘銀一百四十七兩六錢六分六釐外帶丁銀四兩八錢三分五釐三毫三絲順治十三年本所屯軍屯糧歸倂安福管理守禦千總裁汰屯銀改就近龍泉縣徵解(本所未設漕船旗軍奉文改編解部)
  撫州原額屯田幷基塘山共三百八十九頃四十
公元1727年
六畆五分七釐一毫九絲九忽内除雍正五年奉文建德縣屯田地基塘山三百一十八頃六十七畆五分二釐八毫八絲五忽歸入江南池州府賦役徵解外實屯田幷基塘山七十頃七十九畆四釐三毫一絲四忽内除荒塞田基塘四十七頃五十七畆二分二釐一毫六絲七忽見成熟屯田二十三頃二十一畆八分二釐一毫四絲七忽共徵正折加增銀一百一十四兩二錢五分八釐五毫外帶丁銀三兩七錢四分一釐四毫饒州府餘干安仁二縣徵解
  原額漕船六十六隻每船旗一名散軍九名自經
叛變逃亡散軍軍牙軍舍餘充運造船三十五隻缺船三十一隻
  原額屯軍六百六十户見在三百二十四户
  額設千總二員督造領運隨帮百總員押空船
回南
  建昌原額屯田九十頃三十畆内除荒蕪田四十頃
公元1670年
六十四畆六分六釐六毫二絲五忽又續報墾陞田三十四頃三畆九分八毫九絲三纎見在成熟屯田八十三頃六十九畆二分四釐二毫六絲五忽三纎共徵正折餘徭加增銀一千一百五兩三二釐一毫七絲四忽四微六纎二沙外帶徵丁銀三十六兩一錢九分三釐一毫四絲八忽三微四纎原委管屯官徵康熈九年改倂就近建昌府廣昌縣徵解
公元1708年
原額漕船四十七隻毎船旗一名散軍九名自經戊子甲寅二次叛變逃亡散軍軍牙軍舍餘充運造船三十二隻缺船一十五隻
  原額屯軍四百七十户見在二百八十八户
  額設千總二員督造領運隨帮百總一員催空船回
  廣信原額屯田二百二十頃六十畆内除荒塞田一
公元1670年
百四十頃六十九畆四分四釐九毫又續報墾陞田五七分五釐見在成熟屯田七十九頃九十六畆三分一毫共徵正折加增銀八百二十一兩八錢三分二釐毫六絲六忽微七纎沙外帶徵丁銀二十六兩九錢一分九毫三絲原委守禦千總徵解康熈九年歸就廣信府上饒玉山廣豐興安四縣徵解
  原額漕船四十三隻每船旗一名散軍九名自二
叛變逃亡散軍軍牙軍舍餘充運造船十三隻缺船三十隻
  原額祖軍四百三十户見在一百一十七户
  額設千總二員督造領運隨帮百總員押船回
  鉛山原額屯田二百三十一頃一十五畆内除荒蕪
田一百八十九頃七十五畆又續報墾陞田一頃六十畆二分見在成熟田四十三頃畆二分共徵正折增銀四百三十六兩四錢七分三毫外帶丁銀一十四兩一錢九分二釐二毫三絲原委守禦所徵康熈九年改併就近廣信府鉛山弋陽貴溪興安四縣徵解
  原額漕船四十六隻每船旗一名散軍名自二
叛變逃亡散軍軍牙軍舍餘充運造船一十五隻缺船三十一隻
  原額軍四百六十户見在一百三十五户
  額設千總二員督造領運隨帮百總員押船回
  饒州原額屯田地三百四頃二十七畆七釐八毫六
公元1727年
絲九忽五微内除雍正五年奉文建德縣屯田地二百九頃一十八畆七分一釐八毫二絲九忽五微歸入江南池州府賦役徵解外實屯田九十五頃八畆三分六釐四絲内除荒塞一頃二十三畆一分八釐六毫忽見成熟屯田九十三頃八十五畆一分七釐四毫絲五忽共徵正折餘糧加增銀九百四十五兩九錢一分七毫八絲外帶丁銀三十兩九錢七分三釐八毫七絲原委管屯官徵康熈九年就近饒州府鄱陽縣徵解
  原額漕船六十七隻係所藩兩軍幷舍承造見造
船二十九隻缺船三十八隻
  原額屯軍三百五十八名藩軍一百七十四名見在
屯藩軍共二百六十一名(前明分藩饒州因有藩軍後藩王即將藩軍承造
領運)
  額設千總二員督造領運隨帮百總員押船回
  已上四衛八所見在成熟屯田地四千六百七十
一頃九十三畆四釐二毫八絲四忽四微八纎二
四塵六埃一渺六漠六逡九廵
  實徵正折餘徭蓆加增銀共三萬九千五百一
十八兩三一分六毫四絲八忽六微八纎七沙(此項銀兩解督糧道以為造船督造俸薪等費)外帶丁銀一千二百
七十四兩八錢六分四釐四毫三絲八忽三微
  實在屯丁六千五十四丁康熈五十五六十及雍
正四年三屆編審滋生增益人丁三百三十二丁
欽奉
  恩詔不加
  原編銀壹千貳伯㭍拾肆兩捌錢陸分肆釐肆毫叄
絲捌忽叄微肆纎雍正五年文攤入通屯糧帶徵
  附江西督糧道徵解漕糧款項
  起解本色漕糧正改米五十萬一千三百二十六石
五升合一一抄七撮
  副米二十六萬五千七百二石八斗一升八勺二撮
一粟
  脚耗米共四萬五千九百二十九石五斗三升九合
三勺一抄八撮七九粒顆(内南昌新建二縣全書原無額編耗米
油单内毎正改米一石編給兊軍贈耗三升共該米一千五百九十七石五斗四升三勺四撮圭二永新縣全書額編亦無脚耗米折銀三百七十三両五分六釐以五錢一石買米共該米七百四十六石一一合二勺)
  耗費銀共三萬九千四百三十八兩二錢四分九釐
八毫八絲七忽三微六纎(内南昌新建進賢寧州武寧奉新髙安德興八州
全書原無額編脚耗銀於由單内毎正改米一石編給兊軍贈耗三分共該銀三千七百一兩六錢一分三釐一毫絲五一微一纎又豐城靖安安福萬安四縣全書額編耗費不敷支給贈銀又于由单内編徵凑足贈耗銀一千二百一十一兩七九分二釐六毫一絲五忽一微九纎此項銀兩解官収為僱募船般交納修倉等項之用)
  三六輕賫銀六萬三千一兩二錢二分三釐五毫七
絲七忽五微八纎(以下七項俱屬隨漕)
  二升折銀一千五百一十三兩一錢九分四釐一毫
絲三忽一微五纎
  蘆蓆板木銀三千三百九十二兩一錢九分四釐
二絲五忽五微一纎
  脚耗銀四百一兩三二分八釐三毫三絲一忽
微一纎
  過江湖銀一萬九千五百四十二兩七四分六釐
八毫八絲九忽五微七纎
  協濟衞所運軍月糧倉米銀二萬七千一百二十
九兩二錢六分九釐三毫三絲四微五纎四沙
  淺船料價銀七千二十七兩八錢五分四釐六毫
絲三忽八微
  已上隨漕共銀一十二萬二千七兩八錢一分
六毫四絲一忽二微七纎四沙
  厯代兵衛附攷
公元636年
  唐太宗貞觀十年江東西荆豫等處為十道置府六
百三十四府凡三等千二百人為上千人為中八百人為下府置折衝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一人史兵曹别將一人校尉六人凡民年二十為兵六十而免睿宗景雲間始置節度使南則江浙荆湖廣西則岐蜀北則河朔燕晉(文獻通考)
公元960年
  宋太祖建隆元年强壯卒定為兵樣分送江浙等諸
公元1068年
其後又以木梃髙下等給散諸州軍委長吏都監召募教習神宗熈寧元年江湖等諸路監司州兵不如法者免為民(同上)
公元1071年
  熈寧四年始詔諸路行保甲法(宋史)
  政和時諸路團成保甲六十一萬餘人(文獻通考)
公元1244年
理宗淳祐四年詔募江淮失業强壯之人置武勝軍五千人(續文獻通考)
  元世祖江淮以南地盡南海名藩列郡又各以漢
公元1274年
軍及新附等軍戍焉各路萬户府各縣立千户所以鎮壓各處其所部之軍第遷口糧府縣闗支而各道以宣慰司元帥總之至元十一年敕哈達選部䝉古五千人與漢軍分沿江堡隘為使傳往來之衞二十二年詔改江淮江西招討司上下三萬户䝉古漢人新附諸軍相叅作三十三翼成宗元貞二年天厯元年江西行省兵(同上)
公元1353年
  順帝至正十三年義兵千户水軍千户所江西(元史)
公元1368年
  明太祖洪武元年定衛官軍將帥將兵之法自京師
達於郡縣皆立衛所五千六百人為一衛一千一百二十人為一千户所一百一十二人為一百户所每百户所設總旗二名小旗十名通以指揮千百
户等官領之有事征伐則詔總兵官佩印領之既旋則上佩印朝官軍各回本衞總兵官不得擅調各衛指揮使司指揮使一人指揮同知二人指揮僉事四人衛鎮撫二人陞授改調增置無定員其屬經厯一人知事一人有衛學者教授一人訓𨗳一人
衛所指揮使司掌軍旅防禦事使同知僉事考選掌管衛事凡世襲替優給優養都指揮使司達所𨽻都督府兵部每歲藩臬撫按察其賢否五歲一考軍政廢置一人統衛事曰軍政掌印一人練兵一人屯田軍政僉書京操廵捕出哨備禦軍器漕運雜務見任管事諸行伍曰帶俸差操凡撥軍補軍替軍選軍募軍竝統於掌印凡城池時葺浚之度其財力軍十三民十七鎮撫刑獄經厯出納文移知事佐之軍民指揮使司亦如之(續
文獻通考)
  南昌衛食糧官四十六員操守旗軍一千四百四十
三名運糧旗軍二千三百三十六名袁州衛食糧官三十八員操守旗軍三百三十六名運糧旗軍八百一十二名贑州衛食糧官五十六員操守旗軍八百七十六名運糧旗軍六百二十五名吉安千户食糧官一十六員操守旗軍八百一十八名運糧旗軍一千一百五十名安福千户食糧官一十員操守旗軍五百五十四名運糧旗軍六百五十五名永新千户食糧官一十六員操守旗軍五百名運糧軍四百二十六名會昌千户食糧官一十員操守旗軍五百一十八名信豐千户食糧官一十二員操守旗軍六百名南安千户食糧官一十二員操守旗軍三百五十三名饒州千户食糧官二十三員操守旗軍四百四十六名運糧旗軍八百七名撫州千户食糧官一十七員操守旗軍三百八十九名運糧旗軍七百八十一名建昌千户食糧官二十員操守旗軍五百八十五名運糧旗軍五百三十名廣信千户食糧官一十七員操守旗軍七百七十三名運糧旗軍五百六十三名鉛山千户食糧官一十四員操守旗軍四百四十五名運糧旗軍五百六名九江衛江南管轄官軍員名不具載(江西
志)
公元1426年
  宣德元年始遣御史分行天下郡縣清理軍伍時天
下軍政既乆而弊軍之奸黠往往匿其籍或誣援良民充伍所司奸人之賄輙從之民受枉比比逺邇一轍上知其弊遂命御史四出清理令無柱民縱奸(續文獻通考)
公元1449年
  正統十四年各省召募民壯就令地官率領
練遇警調用(同上)
  按王材申教録曰農夫終歲勤動出食以給兵兵
終歲嬉遊而食民之食四方有警則調集者民兵
召募民間壯夫也其軍興百費民所供也
衛所之兵無所事敵挑揀之議一出於口則怨望
囂然軍職傲睨祖宗之制以相懾不知祖宗
之制豈以軍儲為養老周羸助嬉遊長子孫之具
法意不明民日疲而兵日弱當其任者奈何
情取苟安旦夕哉
公元1529年
  嘉靖八年桂蕚上天兵籍僅九十七萬至胡松
輿地又止八十四萬五千八百(續文獻通考)
  按唐宋兵制皆取兵於民壯入伍老則歸農
三代寓兵於農遺意季軍伍皆謫發罪人
充之使子孫世世執役謂之長生軍且謫發之地
逺者萬里或數千里近者千餘南北易調非其
土性難以自存是以死傷逃竄者十常八九行伍
實數無幾況有罪謫發者率皆奸民善於作弊
惑乎其兵籍之虧也使當時議兵制者以前代之
為主而以其法叅之則折衷盡善
  厯代屯田附考
  唐開軍府以扞要衝隙地營田天下屯總九百九
公元820年
十二司農寺每屯三頃州鎮諸軍每屯五十頃水陸腴瘠播植地宜與其功庸煩省收率多少皆决於尚書省憲宗江東西等處營田僱民或借庸以耕又以瘠地上地民間苦之穆宗即位詔還所易地而耕以官兵官地者給三之一以終身(文獻
考)
  宋天禧末諸州屯田總四千二百餘頃江淮兩浙承偽
公元1156年
制皆有屯田克復後多賦與民輸租第存其名紹興六年右僕射張浚奏改江淮屯田營田(同上)
公元1298年
  元成宗大德二年贑州路所轄信豐㑹昌龍南安逺
等處賊人出没發寨兵及宋舊役弓手抄數漏籍人户屯耕守以鎮遏之為户二百六十五為田五百二十四頃六十畆(元史)
  明洪武初諸衛軍屯各省荒田歲收籽粒為官
俸糧軍種田五十畆為一分或有多寡不等衛所軍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又有二八一九四六中半等例隨地而異其耕種器具牛隻皆給於官(續文獻通考)
公元1405年
  永樂三年更定屯田則例令各屯置紅牌一靣寫刋
公元1407年
於上每百户所管旗軍一百一十二名或一百名七八十名千户管十百户或七百户五百户三四百户指揮所五千户或三千户二千户提調田都指揮子粒多寡不等下年種子外每歲軍用十二石正糧為法比較剰餘不敷子粒數目通行計算定為賞罰都司并本衛指揮隔别委官㸃閘五年江西處置按察司僉事一員盤量屯糧(同上)
公元1525年
嘉靖四年題准南昌衛饒州撫州屯田坐落池州府地方許江西田僉事帶管詞訟有干屯政者聽其綜理仍給關防以便行事二十二年題准將南贑所屬衞所屯糧屯田派定呈報御史行各兵備道就近督徵(同上)
  按屯田之制兩漢不過數郡兩宋不過數路唐雖
有九百九十二所亦無實效明太祖加意於此
視古最詳考其迹則衛所有閒地即分軍以立
非若歴代軍伍之外分兵置司者也考其制則
三分守城七分屯種以言其數則外而遼東一萬
二千三百八十六頃内極安如江西亦有五千六百二十三頃四十一畆有竒推之於南北二京浙湖
山陜諸省尤極備焉則其於所謂數郡數路九百
九十二所者豈足以比之哉
  厯代漕運附考
  唐髙祖太宗時江淮租米東都含嘉倉以車或
陸運至陜而水行來逺多風濤覆溺之患其失嘗十七八(新唐書)
公元730年
  開元十八年宣州刺史裴耀卿朝集京師元宗訪以
漕事耀卿條上便宜江東西送租庸調物歲以二月揚州斗門四月始渡淮入汴苦水淺六七月乃至河口河水方漲須八九月始得上河入洛而漕路多梗船檣阻隘江東西人不習河事轉僱河師水手重為勞費得行日少阻滯日多今漢隋漕路瀕河倉廪遺跡可尋當於河口武牢鞏縣洛口倉使江東西舟不入黄河河舟不入洛口河陽柏崖太原永豐渭南諸倉節級轉運水通則舟
公元733年
行水淺則寓於倉以待斯舟無停留而物不耗失此甚利也元宗不省二十一年耀卿京兆尹京師雨水踊貴元宗復問耀卿漕事耀卿條奏前元宗從之乃於河陰河陰河東柏崖三門東置集津倉西置鹽倉江淮漕皆輸河陰倉尋拜耀卿黄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江淮轉運使三歲漕輸倉者七百萬石省陸運傭錢三十萬緡(同上)
肅宗史朝義兵出宋州淮運阻絶河南尹劉晏户部侍郎勾當度支轉運使江淮粟帛襄陽越商於以京師(同上)
公元764年
  代宗廣德二年勾當度支使劉晏專領東都
淮西江南東西轉運漕事皆决於歇艎江船二千艘毎船受千斛十船為綱每綱三百人篙工五十自揚州遣將部送河陰上三門號上門塡闕船米斗減錢九十調巴蜀襄漢麻枲竹篠為綯挽舟以朽索腐材代薪物無棄者未十年人習河險江船不入汴船不入河船不入江南之運積揚州汴河之運積河隂河船之運積渭口渭船之運入太倉轉粟百一十萬石無升斗溺者及楊炎為相以舊惡轉運使復歸度支江淮米至渭橋寖減矣後李巽為諸道轉運乃復如晏之多(同上)
貞元漕河堙塞淮南節度使杜亞濬渠蜀岡疏句城湖愛敬坡起隄貫城以通大舟河益庳水下淮夏則舟不得節度使李吉甫平津堰以洩有餘防不足漕流遂通然漕益少江淮米至渭橋者才二十萬斛(同上)
  文宗時户部裴休轉運使河瀕縣令漕事
江達渭運米四十萬石居三歲米至渭橋百二十萬石而國用足(同上)
公元972年
  宋開寳五年汴蔡兩河公私船運江淮米十萬石以
公元975年
兵食八年分水陸發運江淮諸州擇部内髙貲民部送民多質魯不能檢御舟人舟人每有侵盜破産不能償乃詔牙吏部送又復擾民汴河挽舟率多飢凍(文獻通考)
公元981年
  太平興國六年汴河歲運江淮米三百萬石菽一百
萬石水旱蠲放民租未嘗不及其數(宋史)
  至道初江淮諸路租糴於真揚楚泗洲置轉般倉
公元1058年
運使江淮諸路綱輸倉載鹽以歸舟還其郡卒還其家汴州轉般倉運米輸京師皇祐中諸路因循糧綱法壞遂令汴綱至冬出江為諸路轉漕乆之諸路綱不集嘉祐三年下詔切責有司以格詔不行預敕江淮等路轉運期以期年各造船補卒團本路綱五年汴船不得復出江至諸路船猶不足汴船不至江外江船不得京師汴船工卒訖各坐食恒苦不足皆盜毁船材易錢自給船愈壞而漕額愈不及治平三年始詔汴船七十綱皆出江復故是年諸路剏漕船二千五百四十艘熈寧二年薛向江淮等路發運使始募客船官船分運互相檢察舊弊乃去歲常足三司使吳充言宜自明年減江淮漕米二百萬令發運司輕貨二百萬緡計五年所得無慮千萬緡轉儲三路平糴備邊王安石驟變米二百萬米必陡賤致輕貨二百萬貨必陡貴當發運司度米貴州折錢變為輕貨儲之河東路用常平法糶糴為便詔如安石議是歲江淮上供穀至京師三分不及元豐八年江淮等路發運副使蔣之竒奏開龜山運河漕運往來風濤沉溺之患政和七年東南六路州軍知州通判裝發上供糧斛任滿賞格自一萬石至四十萬石升名次減年天聖中轉般法廢真楚川堰干水自是東南上供斛米金帛布直京師直達綱立法甚峻船有損壊所至修整不得踰時州縣欲其速過但令供状以錢給之㳂流鄉保悉致騷擾公私横費百出鹽法已壊迴舟無所得舟人逃散船亦隨壊本法盡廢(文獻通考)
公元1109年
  大觀三年詔停直達綱復轉江淮米仍輸轉般倉
公元1112年
政和二年復行直達綱毁拆轉般諸倉宣和五年江西轉運判官蕭序辰轉般道里不逺人力不勞年豐可以廣糴厚積以待中都之用自行直達道里逺情尤多大江東西有終不能行一運者有押米萬石欠七八千石有抛失舟船兵稍逃散十不存一二者折欠之弊生於稽留沿路官司多端阻節至有一路漕司自置舟船截留他路回綱尤為不便發運司措置(宋史)
公元1128年
  髙宗建炎二年江東西綱運平江府又詔江西
公元1256年
亦許輸送江寧紹興因地之宜以江西淮西理宗三十三年科撥路上供米江西吉信南安科撥建康洪臨江興國南康科撥行在(續文獻
考)
  元世祖丞相伯顔之言由海運京師江東西糧
春秋二運至於京師一歲多至三百餘萬石(同上)
公元1278年
  至元十五年始立京畿江淮都運司二仍各置分司
以督綱運歲入江淮漕運司運糧至中灤京畿漕運司自中灤運至大都(元史)
公元1311年
  至大四年遣官至江浙議海運事令海船揚子
逆流而上装載糧米而江水湍急又多石磯沙漲糧船俱壊歲歲有之(續文獻通考)
  順帝至元初翰林學士江西虞集上疏東南運糧
實竭民力京師之東瀕海千里北極海南青齊海潮日至淤為沃壤宜用南人築堤捍水為田聽富民欲耕者合其衆分以地官定其耕以萬夫耕命為萬夫長千夫耕命為千夫長三年而征其稅如是京師糧足而海運可省矣時異議者多事竟寢(同上)
  明成祖都燕百官衛士仰需東南於是始立法派
公元1405年
二道一由江入海出直沽由白河運通州之海運一由江入黄河陽武縣陸運衛輝府衛河運至薊州謂之河運永樂三年冬十月江西海運舟十三年㑹通河成遣平江伯陳瑄江西湖廣等處造舟二千艘以從河運建言平底淺船甚稱便歲可運三百餘萬石京師末年計議凡民運糧俱於淮安瓜洲補給脚價兊與軍船領運又奏於瓜淮水次令軍民於此對船交兊軍船出給通關付還與民銷繳補水脚與軍在淮安水次者毎正糧一石外加五斗瓜洲水次者每正糧一石外加五斗五升宣德二年江西浙湖南直等處起運淮安徐州倉糧撥民自運赴通其運糧官軍於准南京支運七年始立兊運法用吳亮言令江西浙湖天等處糧各官軍附近水次領兊量地逺近費之多少定為加耗則例給以輕齎銀兩(江西
公元1451年
毎石加耗六斗六升兩尖一斗七斗六升内除四斗隨船作耗餘米三斗六升折銀一錢八分名三六輕齎)以為洪牐盤剥之費許其附載貨物以為沿途食用謂之兊運景泰二年始置總督漕運都御史淮安府成化十年又立改兊先是江西應天等處糧民上納淮徐臨德四倉官軍赴倉支領運送京通二倉至是議抽支運米七十萬石改令官軍各赴彼水次交兊正徳七年户部官分往江西浙湖等處地方監隆慶三年兊官萬厯五年仍差主事六年儧運四十四年海運成(續文獻通考)
萬厯時海運從督漕王宗沐之請也後行之數年遇龍躍覆溺多言者交擊之乃罷(安志)
  按唐漕江淮租輸河陰宋漕東南江淮
汴固皆河運元都燕乃剏海運彼時朱清
瑄皆海盜素習海事故元人用之稱便明永樂
初亦仍元制嗣後乃專藉河運議者謂河費不貲
海運浙西旬日可達都下較之河運費省而
公元1291年
功倍然嘗考元史至元二十八年海運漂米二十
公元1309年
萬五千六百有竒至大二年漂米二十萬九千
六百有竒則語牽輓者海省而河費若計及漂溺
河安而海危也王者天下為家損上益下
奚恤此小費
  江西通志卷二十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