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513-039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江西通志卷十二

  山川(六)

  南康府

  庐山在府城北约二十里脉由桂岭北折袁瑞迤武宁
东孕结兹山禹贡云过九江至于敷浅原蔡沈书传
谓当指庐阜也郦道元水经注引山海经庐江出三
天子都入江彭泽西一曰夫子鄣山水相依互举殊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513-0391b.png
称明不因匡俗始矣后人因匡君姓呼为匡山又谓
之辅山靖庐山宋开宝中避太祖讳更名康山今仍
称庐山茅君内传云洞天三十六其八曰庐山名山
灵咏真之天周景式庐山记云高二千三百六十丈
释慧远记云大岭凡有七重圆基周回垂五百里风
云之所摅江山之所带高岩仄宇峭壁万寻幽岫穷
崖人兽两绝伏滔游庐山序云庐山者江阳之名岳
背岷流面彭蠡蟠根亘数百里重岭桀峄仰插云日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513-0392a.png
周必大庐山后录云有九十九峰栉比磬折如城垛
然李白诗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欧阳
修诗六月飞雪洒石矼盖庐山以瀑胜也晁补之诗
五百僧房缀蜜脾宋时宗风之盛略可想见庐山旧
志如刘焕陈舜俞所补马玗李常所续及朱端章拾
遗二十卷戴师愈文物列传十三卷今皆失传存者
为桑乔庐山纪事但宗皋诗文纪释定皓通志吴炜
新志康熙戊戌星子知县毛德琦合刻庐山志凡十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513-0392b.png
五卷

  前山在府城东南里许宋冯去疾有别墅因以自号对
峙者为后山在府城西一里宋陈圆隐此

  层城山在府城西五里今谓之乌石山晋陶潜游斜川
诗序临长流望曾城即此又西二里为玉京山其地
名上京陶诗所云畴昔家上京也

  凤皇山在府城西南十里湖涨时山势浮若凤翔又名
流星山今改呼福星相近为锦屏山下有锦屏铺东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513-0392c.png
古山其上有法轮院下有法轮井前有石门梅花洞
从寺东行为台石刻观瀑台三大字其西为西古山
上有西古寺下有石门钓鱼台又东古山观音岩之
西北为洪井山传是葛洪炼丹处

  钱家山在府城南十五里又南十五里为一字山两水
夹出盖府治之宾山也一名蓝车山迤西为精舍山

  石照山在府城西十五里浔阳记云有圆石依崖明净
如悬镜然又西十五里为黄龙山旧志云秀耸磅礴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513-0392d.png
周五十里相传唐广明中有龙见故名山有两岩谶
云三爪踏三溪谓沙溪猪溪龙溪也西麓有通书院
或曰渊明故居或曰宋以来星子所立以祀靖节者
北麓有二池曰温泉

  象山在府城西南四十里形如象又府城西五十里有
观羊山

  颜家山在府城北五里相传颜鲁公尝居此山前有龟
眼井明知府田琯凿其侧有向家山宋县令向沈尝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513-0393a.png
游又北五里为朱家山宋朱弼故居其东为白鹤观
唐开元道士刘混成炼丹处苏轼诗所谓长松荫庭
风日清美者也

  幽邃山在府城北栖贤桥西宋冯京爱其幽绝留止读
书未几擢第有古松京所手植李家山在府城北五
老峰下因李公择所居得名山麓有寒泉亭苏轼所
品题也轼又为公择作李氏山房藏书记今含鄱口
之西楞伽院内白石庵乃其故址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513-0393b.png
  定山在府城东北十馀里并湖两端大而中小形如金


  龙塘山在府城西北三十里峰峦峭拔环抱湖湾又西
北十里为屏风山丹霞紫壁如屏障然

  石牛山在府城北三十里亦名斗牛山相传女真李腾
空蔡寻真所憩上有棋枰石又北十里为青山其东
北为香山多产香草

  吴章山在府城北四十五里庐山之末一名吴障山吴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513-0393c.png
所保障也过此即九江界

  西山在都昌县西一里明弘治间知县王珀奏立经归
先生陈皓祠其上有八仙台云住石空远石

  钓矶山在都昌县南五里相传晋陶侃微时垂钓于此
得一梭化龙而去

  石壁山在都昌县西南七里临大江有石如壁谢灵运
尝居此有石壁精舍还湖中诗明正德间提学李梦
阳重镌石壁精舍四大字县西七里有大矶山一名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513-0393d.png
望仙山顶有平石世传晋许旌阳拔宅飞升苏耽于
此望之山麓出矶子铅禁不得采又南为小矶山

  芙蓉山在都昌县北十里山峦大小相对如芙蓉然县
东北十里有赤石山上为饶州界下乃湖口彭泽之
通衢

  元辰山在都昌县西四十里道书第五十一福地又名
苏山晋苏耽居此有丹灶石杵臼履迹源马迹洞橘
井其下为显福观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513-0394a.png
  阳储山在都昌县东四十里居众山之南谓其阳气所
钟故名其巅有石房白书昏黑持炬亦不可入

  团凤山在都昌县北五十里下有宋龙图学士吴中复
祠又北十里为云泉山有泉出云号曰云堆明刘存
芳居此引其流为洗墨池相近有檀树山明儒刘柏
石墓在焉

  蜈蚣山在都昌县西六十里接新建县界又西二十里
为左蠡山临彭蠡湖东上有龙神庙下有左蠡城今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513-0394b.png


  城山在都昌县西北七十里宋檀道济筑城于上又西
北十里为土目山巨浪冲激其孔如目下即土目湖
连湖口县界

  华山在都昌县东北九十里其高压众山拟之太华又
东北十里为黄金山山顶有龙湫祷雨多应下有大
石数十丈飞泉喷落又名飘水岩

  欧山在建昌县西南三十里纡回峻极顶常出云本名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513-0394c.png
云居山世传欧岌得道于此西有卧龙洞宋僧了元
结茅处详见云居山志

  锦山在建昌县治西北隅又县西一里隺鸣山旧建儒
学于上今址犹存

  凤栖山在建昌县西十五里山势旋伏如凤有同安寺

  蟠龙山在建昌县西南十五里形如龙蟠上有狮子象
王佛头钵盂诸峰临湖有太子洞

  将军山在建昌县北十六里旧名军山有汉樊将军庙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513-0394d.png
越山在建昌县西四十里上有平窝四周如城可避兵
亦名越王寨又西十里有回城山高峰峨然险踰城


  长山在建昌县西南五十里与龙安山相对宋岳飞屯
兵于此李成屯兵于龙安之北飞望见成军阵势遂
邀击于楼子庄大破之

  下城洞山在建昌县西七十五里中有铁封墓传为吴
王陵去桃花峰三里许下城门水所出也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513-0395a.png
  西山在安义县东四十里县之巨镇迤东灵迹大半属
新建县界

  台山在安义县西三里俗呼抬头山明嘉靖间知县李
恒敷改今名

  文山在安义县南十里朱子知南康军登览此山爱其
峰峦秀丽故名又南十里为仰天狮山相传宋黄真
君修炼之所上有石屋二重

  睡虎山在安义县东二十里上有宋镇抚张松墓又东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513-0395b.png
十里为五名山林峦叠耸石涧深曲又东十里为笔
架山相传邓真君得道处凿石为祠又有兆州山岩
石磊落其形如兆下多良田民居有若州郭

  五老峰去府城北三十里浔阳记云横隐苍空回压彭
蠡其形势如河中府虞乡县五老山商邱漫语云自
下望之势如𠌯立自上观之相距甚远巉削壁立数
百千仞轩轩然如人箕踞而窥重湖又如五云翩然
欲飞湖山烟水微茫映带东南州郡数百千里轩豁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513-0395c.png
呈露可指顾而尽山志云高七千六百丈五峰之顶
常有光现现则奇云拥遏赵石梁云庐山之景尽于
东南故五峰奇绝竟无有与之相抗者谁谓匡庐无
主峰也下有李白书堂杨衡符载隐居释道之室尤
多东北为屏风叠下为九叠谷奇谲万状北为钵盂
峰又五小峰曰狮子金印石船凌云幡竿详见山志

  鹤鸣峰去府城西十里南唐郑元素隐此鹤尝栖鸣其
上故朱子诗云不见山头夜鹤鸣空遗山下瀑泉声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513-0395d.png
峰下开先寺本南唐中主璟读书台改为寺后废明
初僧清江复建

  国朝康熙癸未年寺僧超渊谒见

  圣祖仁皇帝御书秀峰寺额并书般若心经一卷

  赐寺内供奉由是山南梵刹秀峰巍然称首西南有龟
背峰寨云峰又西南为双剑峰两峰峭丽胜于山北
之双剑又西为犀牛峰梅溪集谓之牛头岩又西南
为香炉峰徐凝诗尽是玲珑石时生旦暮烟西南有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513-0396a.png
  姊妹石形如二女比肩鹤鸣之东北有庆云峰万杉
寺在其下又东北为凌云峰下有唐刘轲宋刘弇薛
溉三书堂

  金轮峰去府城西二十五里峰形如轮其南为归宗寺
相传晋王羲之舍宅为之宋人赠僧还归宗有占断
金轮第一峰之句寺代有修葺

  国朝雍正癸卯

  皇上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513-0396b.png
  御书瞻云寺额云章烂然与秀峰相耀旁有石镜峰浔
阳记云峰东一圆石悬崖照人毫发必察谢灵运诗
攀崖照石镜即此又下为兜率峰

  太乙峰去府城西北二十馀里在含鄱口西南峻削与
众峰殊故名太乙其下有老鹰崖庐岳祠南为万寿
寺西南有德胜龙潭遇旱土人祈雨每触龙于此

  石人峰去府城西北二十里有石拳耸如人状峰之北
圆如毬者绣毬峰也其下为栖贤寺亦唐李渤读书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513-0396c.png
处其寺创自赤眼禅师后废

  国朝顺治甲午释函是复兴之寺东有净成精舍

  紫霄峰去府城北二十五里相传大禹刻石于石室中
好事者缒而下摹得百馀字奇古不可辨惟洪荒漾
予乃檋六字可识云又传秦始皇登此谓其与霄汉
相接因名上霄峰实则两峰并峙也紫霄峰后有艑
底池传是许吴二仙遗迹峰侧有栖隐洞南唐道士
谭紫霄所居其东南为白云峰上有瀑布泉及白云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513-0396d.png
洞洞之东北有峰二曰直梭曰起云高峻者为金鸡
峰其侧有金鸡洞俗呼洞子门南为简寂观宋大明
间道士陆修静居此观前有六朝松数十株今存者
十四松犹作龙鳞摩霄也

  大汉阳峰在小汉阳之南庐顶南大岭也南康人谓之
汉王包九江人谓之汉王坡南康志作汉阳峰盖方
言讹阳为王耳庐顶惟此最高大东放乎桃林万寿
寺西迄乎康王谷其巅平旷无乔木下视濛濛窈不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513-0397a.png
见底虽六月亦寒慄有峭壁曰禹王崖相传大禹治
水时登此峰北有巨石呼为天镜石其下有袈裟泉
峰南与黄岩瀑布源相接

  般若峰去金轮峰五里庐山西面最高处也其下有董
奉馆杏林东为耶舍塔山耶舍尊者造塔以藏佛舍
利塔之西南为三将军洞

  玉峦峰去府城西三十里其西南为佛头峰上有隐居
洞慧日寺慧日之水经破山流入谷山湖智林寺水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513-0397b.png
东南流与慧日之水合

  黎仙峰去府城西五十里在庐山绝顶旧传黎氏女升
仙处祷雨辄应有祠今废

  篁竹峰在都昌县东北二十里原名龙王脑僧复初建


  桃花峰在建昌县西八十里升仙乡其上马尾泉飞喷
如雾喧豗如雷游者见玉屑晶莹眩愰不自持喜惧
并也尝有桃花流出故名旧志不详邑人熊德明为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513-0397c.png
文记之

  藕峰在建昌县西九十里顶有方石石上如两绅拖白
相传何万二女仙于此飞升岁旱乡人祷焉

  罗汉峰在安义县东四十五里依仁乡晋许逊葬父之
所相近有会仙峰旧传逊斩蛟时会十二仙真于此

  锦冈岭在府城东一里宋设锦冈驿于上今建山川坛
迎春岭在府西一里上有社稷坛又西一里为少府岭
师林岭在府城西南三十里与西古山相接有宋陈准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513-0397d.png
石室书堂

  罗汉岭在庐山白鹿洞南数里有罗汉寺刱于宋广济
坚禅师寺后有观音塔观音泉塔久废寺今亦燬犹
存金钟堰诸古迹张公岭在庐山简寂观东南与洪
井山相近

  含鄱岭在庐山之半面鄱湖若有吞吸之象故名桑疏
云即九奇峰东第一峰也以含鄱口故别出此名山
横亘尖燄如火又如猛士乘马而驰势甚壮伟岭之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513-0398a.png
东南中豁为含鄱口又西南为欢喜岭乃登五老峰
之大路

  钤冈岭即三叠谷北崖东人谓之大山其上有观音洞
深半里许有仙人磨二圆石在岭上相积叠如磨形

  金街岭在都昌县治西一百八十步有玳瑁阁

  石牛岭在都昌县东四十里高亘五里上有宋丞相江
万里梓里碑记

  旸岭在建昌县西七十里岭之西北有峡石坳与九江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513-0398b.png
德安分界古松二株两县各一苍翠竞秀

  长岭在安义县东三十里为入省孔道

  卧龙冈去府城西北二十里在五乳峰之东下有卧龙
庵朱子建以祀诸葛丞相有记

  茅冈在都昌县五都又大埠冈小埠冈俱据鄱湖之胜

  马腹冈在建昌县北二里又县西四十五里有千秋冈

  龙头冈在安义县南二十里山下有潭石珠一颗俗名
苍龙戏珠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0513-0398c.png
  卧云崖在庐山五老峰前有文殊台及钵盂泉振锡泉
麻姑崖在庐山九叠谷东北壁立数百仞旧名铁壁
峰其下有普庵洞木瓜崖在庐山石船峰西南即道
士刘混成种木瓜为食处也又南为凌霄峰有凌霄


  黄岩在庐山寨云峰西岩有二大者可容数十人岩下
有寺寺南有文殊塔雨岩在庐山汉阳峰南岩窈而
深昼尝黯黯云出即雨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0513-0398d.png
  狮子岩在建昌县南当阳津形如狮子

  白鹿洞在府城北二十里庐山五老峰下唐李渤读书
处洞中蓄一白鹿故名本无所谓洞也明正德初知
府王溱辟彝伦堂后山为之而筑台于上曰思贤台
知府何浚凿石鹿置洞中书院之设自南唐升元中
名曰庐山国学宋初列四大书院内后废朱文公熹
入奏修复之前明兴废不一

  国朝康熙丁卯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0513-0399a.png
  圣祖赐朱子学达性天匾及十三经二十一史鹿洞规模
焕焉改观详见书院碑记亭桥泉石之胜俱详星子
知县毛德琦新刋洞志

  谷岩洞在府城北元妙观内传是何真人得道处

  观音洞在都昌县西北二十里石流山下方广丈馀一
窍直达山巅内有五色土

  黄荆洞在建昌县下城洞山之左邑人熊元哲有记

  栖贤谷值含鄱口南三峡涧出焉庐山之谷以三数栖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0513-0399b.png
贤为大又多奇胜人乐游之迁莺谷在鹤鸣峰东唐
侍郎何乾耀葬此谷内竹木深茂有水泉青牛谷在
五老峰下世传宋道士洪志乘青牛处又五老峰之
背有青莲谷以李白得名

  康王谷去府城北三十五里一作钊城盖周康王名也
或作康阳旧志作楚王谷按楚君无谥康者从竹书
作康王差有据又刘孝绰酬陆倕诗乍观秦帝石复
憩周王城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0513-0399c.png
  德星石旧名落星在府城南五里湖中高五丈许相传
星陨所化宋王安石黄庭坚及朱子皆有诗府城北
二里有燕窝石在延庆院东其形似燕窝

  神掌石在府城东一里石方而黑文隐隐如人掌俗呼
神运石又府城东十里有虾蟆石枕湖雷击折其首

  华盖石在府城北二十五里寻真观前朱子名以华盖
并书风雩二字一名圣寿无疆石

  定心石有二一在紫霄峰上一在黄岩之南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0513-0399d.png
  介石在都昌县东南六里临湖巨石如削因名又左蠡
山有大石小石

  五堕石仙脚石欢喜石俱在建昌县欧山之上又有形
肖龟蛇及鼓与头巾者

  彭蠡湖在府城南即鄱阳湖一名扬澜详见南昌府山


  落星湖在彭蠡湖西北今改名德星陈王僧辩破侯景
兵于落星湾又宋孟太后舟过落星遇风宫人溺死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0513-0400a.png
者数十惟太后舟无恙皆此处也

  宫亭湖在府城东五里尔雅大山曰宫宫之命名取此
其上有宫亭庙一作䢼亭三国时其神能使行舟分
风上下后不复灵此湖一名神林与彭蠡相连在都
昌县西四十里者名左蠡湖

  钱家湖在府城西南十里宋淳熙间知军钱闻诗占籍
于此故名距府城南十里者曰白漕湖府城西南五
十里有六湖曰西庙汤家桥浦走马硬滩龙溪龙溪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0513-0400b.png
湖在昔设镇溪头有二井泉深不可测

  株林湖在府城北十里又北二十里曰马颊湖又北十
里曰大广湖谷山湖府城东北二十五里曰梅岐湖

  郭山湖在都昌县北二十里亦名郭家湖县西北二十
里有石流湖又西北五里曰旧山湖吴江湖

  大沙湖在都昌县东三十五里地多沙因名又县南三
十里有石湖

  明月湖在建昌县云居山上其水泓涵澄澈莹然如月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0513-0400c.png
新开河在都昌县治西一里宋绍圣间以县境边湖风
涛不时请开此河以便舟楫且避大小矶水之湍急

  后港河在都昌县北六十里自左蠡石流觜引入吴江
由北庙至王家市有九十九湾春夏水涨广通舟楫

  修水在建昌县南百步源出宁州邑人称为西河又县
南二十里永丰乡之西有蛇子径水

  掘土港水在建昌县西北二十五里宋时熊仁瞻葬母
一夕暴水成川母柩以达见朱子祭文县北六十里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0513-0400d.png
有檀陂水源出德安流合修水

  布水在建昌县西南四十里源出欧山垂流三十馀丈
形如曳布又有南舍山水源出欧山之北又县西七
十里有白杨水源出白梅陂

  龙江水在安义县南一里许其源自靖安经县境合奉
新河水下出吴城镇

  冯水在安义县南三十里源出奉新河南入花陵合修
水县东南四十里有兆州水源出兆州山合奉新水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0513-0401a.png
入修水

  东阳新径水在安义县东二十里南昌乡源出靖安与
奉新河兆州二水合人谓义兴三合水水口萦回唐
宝应间从灵陂田中忽成大川竟达东阳津口发源
处有破石潭相属三四里渔人垂丝探之直下三十
馀丈莫测其底

  皎源水在安义县西北三十里源出宝峰山险不通舟
东流合修水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0513-0401b.png
  灵溪在府城西三十里祥符观后相传秦末有武士三
人学道隐此一夕雷雨奄至所居左右忽成二溪磐
石上有玉简天篆曰神化灵溪金简标题真人受旨
玉涧潜栖十六字

  沙溪在府城南二十里又南四十里为猪溪

  鸾溪在紫霄峰下宋周元公敦颐数至归宗寺与真净
文禅师结青松社因名寺左之溪曰鸾溪以拟东林
虎溪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0513-0401c.png
  朱家溪在建昌县西北六十里出虬津流合修水

  欧阳潭在府城东北五里清泉乡

  玉渊潭在栖贤寺侧三峡涧中诸水合流奔注潭中惊
波喷空泻下三峡潭上有白石如羊横亘中流其南
为三峡桥长几百尺横绝大壑桥下有龙潭曰金井
两崖石皆紫赤角立轩轩然如壮士戴桥立者其东
有招隐泉泉出石龙首中泻下三峡涧汇为巨潭曰
石桥潭唐陆羽茶经品其水为天下第六旧有陆羽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0513-0401d.png
亭今废

  烈女潭在府城西七里清潭山下俗名鸡公潭为唐家
堰之源明正德间宸濠之乱甘氏女清秀徇节于此
因名

  白龙潭在含鄱口东南其水自山巅下注俗呼白水漕
上有庵曰云雾窟

  楢树潭在都昌县东七十里广不盈里而风波甚险

  芦潭在建昌县东六十里上有市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0513-0402a.png
  蒲溪湾在府城西五里据层城山斜川之间晋陶潜所
游处也刘中允茇舍在焉后子澄葺为别墅

  洗马湾在都昌县西萃吉门外里许俗传陶侃洗马于


  青树湾在建昌县东十五里又名珠溪世传汉章帝元
和间明月珠出豫章海昏大如鸡子即其处

  玉涧在玉京山东南有桥曰玉涧桥宋崔闲居玉涧上
有庵颜曰睡足今废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0513-0402b.png
  西涧在府城西北十八里宋刘焕尝乘黄犊往来其地
因号西涧居士朱子为建静隐亭及清净退庵

  清泉涧在万杉寺东纳五老峰以西诸水西南流过九
洪桥入鄱阳湖相辞涧在石牛山南唐女真蔡寻真
李腾空学仙术成别此故名

  芙蓉洲在府城西二里与玉京山相连李白诗手把芙
蓉朝玉京盖指此也城南十里有鼍河洲谶云鼍河
洲若圆南康出状元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0513-0402c.png
  莲花洲在建昌县西江心五里旧有莲花到县前建昌
出状元之谶县西十七里蛇骨洲相传晋永嘉中有
蛇长三十馀丈以气吸人许逊吴猛有神术率徒众
往杀之聚骨成洲

  爱莲池在府治内宋周濂溪所凿明成化八年知府曹
凯重浚建亭其上又都昌县治西有莲池唐李称所
凿安义县北三十里有白莲池开则岁丰否则歉

  蓼花池在府城西十五里又城西三十里有宋柳宏故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0513-0402d.png
里池府志云宏本建昌人宰德化游庐山而遂卜居
星子名胜志云考九江名宦传德化令无柳宏当作
柳宠

  洗墨池一在开先寺后南唐李璟读书处一在归宗寺
后晋王羲之洗墨处归宗寺有鹅池亦因羲之得名

  流杯池在白鹿洞其崖有石劖朱子流杯池𨽻字朱子
尝与其徒环石而坐流觞浩歌其上又书流觞二字

  磨剑池在都昌县西即苏仙淬剑之地又建昌县有二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0513-0403a.png
池一在升仙乡一在冷水台旁皆传为许旌阳磨剑


  潮泉在府城西南鸡笼山涧中其泉日夕应潮朔望尤


  瀑布泉在开先寺者有二其在东北者泻出鹤鸣龟背
之间曰马尾水水势奔注而崖口隘束喷散数十百
缕如马尾然其在西南者则自坡顶下注双剑峰背
邃壑中汇为大龙潭绕出双剑之东下注大壑悬挂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0513-0403b.png
数百丈曰瀑布水水循壑东北逝与马尾水合流出
山峡中下注石潭石碧而削水练而飞潭绀而渊为
开先佳境因名其峡曰青玉峡潭曰龙池云又简寂
观侧有二瀑布水东涧瀑广而伤于短西涧瀑高而
病其微

  玉帘泉在石镜峰下相传迷失草间辟之者归宗僧蠡
云也旁建小阁曰观泉由归宗至玉帘石路甚治

  三叠泉在五老峰背泉下注磐石三叠而后至地亦名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0513-0403c.png
三级泉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
玉龙走潭散珠喷雪真天下绝景非谷帘瀑布所可
方朱子谓之新瀑恨不一见与黄商伯书屡及之

  谷帘泉在康王谷其水如帘布岩而下者三十馀派亦
匡庐异观也唐陆羽品其水为天下第一泉之侧别
有云液泉山多云母石泉甘且清盖云母滋液所致
按九江志亦载谷帘云液二泉二泉之水合乌龙潭
水径康阳坂入德安县界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0513-0403d.png
  野老泉在都昌县治南清隐寺山顶水出石罅中清洌
甘洁大旱不涸宋苏轼苏辙黄庭坚尝游此石上刻
野老泉三字吕公泉在县北九十里吕公岭上

  温泉在建昌县西六十里四时温煖患疮者洗之多愈
县北五里有吴猛泉亦名冷水泉可洗疮痍

  马尾泉在安义县东三十里长岭之东源出天马山麓

  明月井在府治内宋知军徐回建亭于上尝曰吾欲守
廉如此泉之清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0513-0404a.png
  奎聚井元万户府凿在县学内明万历间知府田琯掘
龙门池得井石识曰东井与奎聚若相符云

  五井俱在都昌县境内相传五代范越凤过此喜其地
合五行故浚之县西桃源乡有天井相传宋末杜氏
夫妇频年施茶一日道人插剑涌泉遂成井曰吾以
此报君后传汲之可愈疟疾一名仙井

  七靖井在建昌县城内外相传晋永嘉中许逊尝炼丹
于黄龙山有蛟魅为祟辄作洪水欲漂丹室擒之钉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0513-0404b.png
于石壁还郡时海昏有巨蛇据山为穴吐气为云逊
复诛之法北斗七星作七井以镇并为之赞其名曰
丹符靖华表靖紫阳靖御奏靖进化靖刘真靖霍阳
靖然邑不改井或羽流故神其说也

  九江府

  庐山在府城南二十五里三面阻水其西通陆为群山
所奔凑其支南行者尽乎鄱阳之泛南康郡之所负
也西南行者尽乎吴城其东北尽乎南湖觜其折而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0513-0404c.png
西则尽乎湓浦乃九江郡之所居也明王忠文袆六
老堂记云其阴土燥石枯冈阜并出以扼大江东来
之势是为九江其阳千岩万壑土木秀润是为南康
桑疏云凡登庐顶大道有三自云峰寺入者为北道
自含鄱口入者为南道自净慧寺入者为东道(新志以云
峰为西道自化城入者为北道)道皆可舆诸他道及小径山僧樵子
所往来者多不可缕数皆鸟道巉绝而东道南道又
荒僻少人迹好奇之士间一至焉独北道以天池寺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0513-0404d.png
故缙绅大夫登览者率多由之释定皓志云匡庐峰
峰有径径径达岭亦不可不告于游者也东南麓有
相辞涧从官道分径入石牛山上麻姑崖达九叠屏
而观三叠水也南道栖贤谷上王照岭分径入桃林
涧登仰天坪至晒谷石达汉阳峰之巅也青泉涧有
径造卧龙冈而探崔嘉彦朱晦翁之遗迹也詹家岩
有径至五乳寺而登七贤峰也开先寺有径抵布水
台观瀑布登文殊塔入黄岩而窥石室也简寂观有
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0513-0405a.png
径看双瀑上黄莺砦至庐山寺也归宗寺有径观玉
帘泉而达金轮峰礼耶舍塔也栗里有径入康王谷
而观谷帘泉陟紫霄探禹迹也圆通寺有径登石耳
峰踰上下吊桥而进康王城七里冈有径上白云峰
至上霄诸处也莲社桥有径入卧云寺至龙潭庵而
上圣治峰也莲花洞有径二其一进养鹿池而登松
光岭谒小天池之铜金仙也其一上筋竹岭入吴宾
阳之瓜圃也龙门峡中有径上昙花庵至振衣峰看
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0513-0405b.png
江州地脉之来处也濂溪墓旁为官道走南则过吴
章山走西至蛇冈岭其分支小径犹多有一至慧日
寺者有一至天花井者

  按庐山两汉及晋皆𨽻柴桑县隋𨽻湓城县唐𨽻
浔阳县五代吴时𨽻德化县而以山南为星子镇
宋太平兴国中析星子镇为县后置南康军而庐
山始有分界其东界吴章山其西界康王坂山以
南𨽻南康星子山以北𨽻九江德化然地势犬牙
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0513-0405c.png
相错究难以璧羡起度也登山路径桑疏定皓志
详言之世有问津者可免具茨之迷矣

  天花井山去吴章山五里居庐山之末然其支散为诸
冈阜所行甚远其东北行者为乌稍岭了髻山而了
髻之支又有九其大者为凤凰栗树长岭诸山长岭
之支西踰磨刀涧自浔东门入为道府诸公署而尽
于湓浦又小支自栗树岭益西为城南石塘铺诸冈
阜而尽于孙家湖山势踊跃轩舞以趋浔阳九江府
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0513-0405d.png
实处其末丫髻山侧有地名天子堂穿凿断裂自乌
稍了髻至浔阳东门外凡三凿之了髻所凿处名缺
子坳当两山间沟而绝之深八九尺广五六尺俗所
传铜钉狗骨厌胜之说与桯史所记无异

  大孤山在府城东南彭蠡湖中屹然独峙又名鞋山浔
阳记云山形如鞋高数十丈大禹尝刻石纪功有乞
食乌尝逐客舟行舟人抟饭投之即接食高下不失
明嘉靖间建塔其上后倾圮今重修俗以立庙之山
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0513-0406a.png
为大孤者误

  延枝山在府治东距府城南二里为钦天山环绕城郭
螺子山在府城南十五里由双剑峰发脉蟠结宛转如
螺子形

  鸡笼山在府城西南四十里山有石鸡冠距如生
落柁山在府城西四十里图经名甘泉山昔山上有船
柁从顶沿流而下其水亦名柁下溪俗讹骆驼山又
西二十里为义门山与株岭高良二山相接义门陈
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0513-0406b.png
氏居其下

  龙门山在府城西南五十里与落柁山相对如门湓水
经此入于江相近有大小石门山自瑞昌县愁山发
脉二山对耸中间相去百馀步山下有石如屏四面
相对俗云大小城门

  靖居山在府城西南六十里相传昔有傅姓者于此射
鹿堕胎而毙遂折弓矢修道因名山曰靖居

  株岭山在府城西南山多怪石丛木相接者为高良山
卷十二 第 31a 页 WYG0513-0406c.png
距府城八十里高耸秀拔为诸山最或云昔有高良
氏居此

  柴桑山在府城西南九十里面阳马首桃花尖诸山皆
是也寰宇记云陶潜居此按靖节书院及墓皆在今
面阳山之阴

  傅阳山在德安县南十二里汉地志豫章郡历陵县南
有傅阳山古文以为敷浅原宋儒蔡沈书传谓山甚
庳小未见其为在所表见者明夏允彝禹贡合注云
卷十二 第 31b 页 WYG0513-0406d.png
傅阳在庐阜西南谓敷浅原之阳也

  义丰山在德安县西一里昔义门陈氏有良田在此屡
值丰稔因名或云邑人好义聚居如陈王梅郑多至
千口兹山之应也

  乌石山在德安县北十里旁有石高十丈馀名狮子岩
东北自庐山来尽于东崖西北自东佳山来尽于西
崖相对如门又名乌石门其中平畴旷野东西北三
河皆潆汇于前一里许从石门流出又其间有大道
卷十二 第 32a 页 WYG0513-0407a.png
道旁石窍流泉甚清甘此山相传神禹治水所开今
两岸若有疏凿痕相近有孤山山势孤特昔人有环
围多秀丽安得与同栖之句

  望夫山在德安县西北二十里方舆记云昔人行役未
回其妻登山而望今石上双迹显然下有佘家泉岁
旱取水祷雨又西北十里有宝山旧出锡铅

  葛洪山在德安县北四十里世传葛仙翁曾游此有晋
石泉碑载仙翁除蛭事洪阳上乡有鼓鸣山宋祝仙
卷十二 第 32b 页 WYG0513-0407b.png
升天处亦有碑

  使君山在德安县西北四十里唐李渤为江州刺史置
书院于此旧志讹为史君又有石鼓山天阴辄闻鼓
声又大塘山山坞有塘约数十亩足资灌溉又西北
为秦山界德化瑞昌间上有金盆泉溉三县田数百


  东佳山在德安县西北八十里其下有紫岩泉可灌田
五十顷又西北二十里为樱桃山

卷十二 第 33a 页 WYG0513-0407c.png
  昆崙山在德安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山前有东西二湖
上有王乔礼斗台元阳观后有牡丹一本色如丹砂
传为王仙手植明周在游记云昆崙石山也其势无
层峰叠翠遥望如长城逼汉然山戴土厥土惟乌极
膏腴物产甚丰山麓有桃大泉由泉十馀折约三里
许至山巅可与相并者惟东佳樱桃羊肠马脊数山
而已观后有磐石可坐百人东行里许有巨石名流
涕石虽烈日暴烁石不减润

卷十二 第 33b 页 WYG0513-0407d.png
  石沃山在瑞昌县北二十五里赤湖中其水沃润因名
又湖中有青竹山上多产竹

  榜山在瑞昌县南五里形如挂榜县南四十里有甪里
山相传汉甪里先生尝游此

  白龙山在瑞昌县西十里白龙泉水绕流山麓

  苏山在瑞昌县西北三十里相传苏耽冲举于此又西
北为马脊山对峙者为羊肠山皆以形似而名宋何
英诗羊肠有路地多险马脊无人天一隅

卷十二 第 34a 页 WYG0513-0408a.png
  愁山在瑞昌县西六十里嵯峨陡峻行者愁焉

  书堂山在瑞昌县西七十里传为王乔读书处山有石
房石壁上有朱墨迹相近为清湓山绵亘三十里高
出群山乃湓水发源处有渊如盆冬夏不竭产菱芡
甚美

  赤颜山在瑞昌县西北百二十里旧传赤松子游此

  石钟山在湖口县有二上钟山在县南下钟山在县北
郦道元谓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卷十二 第 34b 页 WYG0513-0408b.png
宋苏轼明罗洪先李龄皆有记正统十四年苏记石
刻仆于水上钟山之景凡十一曰上钟岩钟石小五
老峰石石屏石几龙首石昪石狮子石倒石石笋上
钟石洞下钟山之景凡十五曰下钟岩钟石梆石观
澜石满冠矶石友石云窝碎石湾乐德舍下钟石洞
鲁般洞济岩洞白云洞悬岩洞竹洞诗文甚多见钟
山集

  幞头山在湖口县南与上钟山相连峰峦秀拔状若幞
卷十二 第 35a 页 WYG0513-0408c.png


  铁屏山在湖口县学宫前横亘百步临江浒

  大岭山在湖口县东二里为附郭诸山之高者县南二
里有小岭山其峰险峭过于大岭

  旂山在湖口县西南三里许相传明太祖与陈友谅鄱
阳鏖战忽见山巅衣黄者麾旂而友谅浮桥顿解在
旂山后者为松寿山以古松得名今已凋尽

  柘矶山在湖口县北四里即沙山其峰峻沙拥之迤东
卷十二 第 35b 页 WYG0513-0408d.png
相连者为老台山县北二十里有西山相连者为香
炉墩山县东北三十里有龙潭山

  东石山在湖口县南三十里旁有龙井上多云气又南
四十里为浮山在皂湖口形若龟浮水面

  酬山在湖口县东二十五里或云上有醴泉又东十五
里为花尖山分大小二尖峰峰如芙蓉又有黄岭山
以山土黄色故名

  武山在湖口县东五十里与庐山夹鄱湖而峙根盘四
卷十二 第 36a 页 WYG0513-0409a.png
十馀里为西南最高之山上有茨菇池池畔有宝华
寺相传赤脚僧修炼于此界接彭泽县

  晓石山在彭泽县东一里环山皆蜿蜒而此峰独秀拔
日出先有光县北一里有观音山相传元至正元年
四月八日雪集岩前现大士像因建堂山中山有白
龙洞其石肖龙县西有凤凰山山下有读书岩右为
潜玉洞

  龙山在彭泽县东南三十里梁尉文光修炼之地松坛
卷十二 第 36b 页 WYG0513-0409b.png
石室丹灶遗迹具存

  石壁山在彭泽县南四十里山有玉壶洞高七丈深三
十丈泉流不竭一名仙人岩宋时县僚祈雨有客题
一绝句人疑为仙事见豫章诗话其下为青山湖

  游龙山在彭泽县南新兴乡东接浩山延袤百里山北
为大鸣山众石崔嵬群木苍郁四时涧水注石有声
如雷相峙者为小鸣山

  仙迹山在彭泽县东四十里上有巨人迹相近有陶王
卷十二 第 37a 页 WYG0513-0409c.png
山上立陶侃庙

  黄浆山在彭泽县东南四十五里叠石如甃上下有二
洞深邃莫极岁旱祈雨辄应宋黄鹏举诗清泉彻底
莹无泥唤作黄浆恐未宜若见洞仙还寄语佳名当
唤碧琉璃

  马当山在彭泽县东北四十里其山象马横枕大江烈
风撼浪行舟险阻人为立庙其巅有天井相传唐王
勃舟过其下遇神赐以顺风一夕至洪州作滕王阁
卷十二 第 37b 页 WYG0513-0409d.png
序陆龟蒙铭云天下之险者在山曰太行在水曰吕
梁合二险而为一吾又闻乎马当

  浩山在彭泽县东九十里界连鄱阳建德东流三县唐
李大亮择彭泽山之高者莫若此因浩山而立浩州
后废

  小孤山在彭泽县北壁立大江中一名髻山取其形似
髻也江侧有彭浪矶与山对峙俗讹云彭郎为小姑
婿庙像遂妇饰而敕额为圣母明嘉靖间去封号题
卷十二 第 38a 页 WYG0513-0410a.png
曰小孤之神按宋陆游游记云小孤洑即彭浪矶属
彭泽小孤山属江南宿松县界

  双剑峰在府城南龙门西峰下有池一名小天池其峰
形势插天宛如双剑与府治正对宋乾道中蜀人唐
立夫来知江州辟谯楼前隙地筑为二城夹楼而矗
其上谓之匣剑双剑之西北有太乙宫传是晋董奉
道场

  圭璧峰在双剑峰西南峭直而剡首如圭与锦绣峰相
卷十二 第 38b 页 WYG0513-0410b.png
并锦绣峰葱茜如舒绣故名又西南为莲花峰亦有
董奉杏林遗迹宋儒周元公卜居于此莲花三峰之
北有拨云峰又北为蛇冈岭之首其下有云溪寺

  圣治峰在莲花峰西南唐有陈隐君居此即义门陈氏
之祖也其南有仙人岩其东北为三山涧

  香炉峰去府城西南三十里庐山之北峰形圆耸云气
非常其阴为白居易草堂故址又吴章山东有小山
亦名香炉峰盖庐山本有三香炉峰也香炉峰西南
卷十二 第 39a 页 WYG0513-0410c.png
为讲经台台北折而西有上中下化城三寺台西为
虎崖有中下二大林寺寺枕大林峰而下大林侧则
为云峰寺

  天池峰在天池寺北其寺明嘉靖中僧明瑶重修佛殿
覆以铁瓦天池在殿前仰而上出故云寺南有文殊
岩西南有舍利塔西有文殊台其下邃谷夜有光出
是为佛灯

  铁船峰在天池山西南峰顶有石船其色黑故曰铁船
卷十二 第 39b 页 WYG0513-0410d.png
或云吴许二仙之铁船堕而为峰考集仙传中无此
说也又西南为白云峰与黄龙阻一水

  石耳峰在圆通寺东南其峰有二并列高耸形如两耳
宋洪刍诗猴溪桥下潺湲水惟有峰头石耳闻寺有
夜话亭欧阳修与僧居讷谈道处也有一翁二季亭
苏洵与子轼辙往来寺中所谓一翁二季也

  掷笔峰在大林寺北相传晋慧远制涅槃经疏成掷笔
于此东南为长冲有泉数十泓石门涧水之源也

卷十二 第 40a 页 WYG0513-0411a.png
  支提峰在黄龙寺东明末建六和塔于其上相接者为
云屏峰下有二池四时不竭

  九奇峰在天池峰之阳东起含鄱岭西迄上霄峰其奇
者有九故名俗谓之火焰山

  麒麟峰在德安县昆崙山上圆耸峻拔乃山脉尽处也

  武峰在瑞昌县安泰乡与江北文峰对峙故名

  丈人峰在湖口县大孤山上明米万钟镌题

  凤凰岭在府城东五里俗名长岭府城南十二里有曾
卷十二 第 40b 页 WYG0513-0411b.png
家岭明天启间里民黄学礼甃路

  分水岭在府城三山涧之西南其上有太平铺又西南
为松光岭其岭多石树皆生石上有黑松林野烧不
及苍翠盘曲如画西与牯牛岭相接又西南为钤冈


  马回岭在德安县北三十里明初破陈友谅后军至此
回马故名

  石人岭在瑞昌县洪阳上乡路通湖广兴国界

卷十二 第 41a 页 WYG0513-0411c.png
  梧桐岭在湖口县东四十里岭麓界彭泽通江南徽州
石佛岭一在彭泽县南三里一在县东五里又县南八
十里有鲍家岭

  七里冈在府城南五十里横亘平衍者七里故名府城
西南九十里王宏冈晋刺史王宏遣白衣人送陶潜
酒即此地也

  石绣毬冈在瑞昌县狮子山前又县之金城乡北隅有
鸡冠冈上有巨人并马牛迹

卷十二 第 41b 页 WYG0513-0411d.png
  龙荡崖在庐山莲花峰之水口有石如船其涧曰石船
河佛手崖在天池寺东北距升仙台数百武石壁垂
下如手故名崖内有一滴泉千佛崖在小天池寺前
有杨岐洞相传杨岐禅师卓锡于此

  老君崖在庐山太平宫左太平宫者唐开元中所建九
天使者庙也事详李玭碑文

  朗公岩在庐山化城寺僧慧朗宴坐处也龙王钵盂锡
杖三泉及观灯石俱在寺侧

卷十二 第 42a 页 WYG0513-0412a.png
  白石岩在德安县东佳山之巅高二十馀丈石色洁白
紫岩在德安县东佳泉之上岩石峻耸如壁望之紫色
莹润泉出其下天晴则西流雨则东流雨晴未定则
西有小水遇旱人欲塞其窦挽之于东亦不能也泉
西有石洞深不可极旱则瑞昌建昌武宁诸邑之祷
雨者毕至秉炬以入火灭即昏不知所出进四十里
许有大湖昔求雨有善泅者过其湖见小山及田畴
或击桃符用狗首触龙闻土雷之声即得雨洞中胜
卷十二 第 42b 页 WYG0513-0412b.png
槩不可殚述明嘉靖间知县蔡元伟作记表之

  白雾岩在湖口县王仙乡四时有白雾飞障又有丫髻
岩亦在王仙乡双石秀拔如髻

  白龙岩在彭泽县南九十里岩壁有白石如龙

  莲花洞在府城南二十五里莲花三峰之北旧志洞门
高丈馀藤萝交荫昼日常黯水源不竭通新桥大河
桑疏云今三峰之下无此洞也迤东有刘越洞巉壁
倚天洞口约四尺深不可测相传刘仙隐于此郡人
卷十二 第 43a 页 WYG0513-0412c.png
王云师有记

  飞云洞在太平宫后山俗呼咏真洞盖假借咏真洞天
而名之真仙通鉴云桂心渊人谓之桂风子隐居其
间后尸解去心渊系元延祐间人见元学士李洞游
庐山记

  白鹤洞在府城西株岭山下门高二丈许深远无际中
有泉水四时不竭灌田百顷相传白鹤仙人于此修


卷十二 第 43b 页 WYG0513-0412d.png
  清源洞在府城西九十馀里德化县之南昌乡洞门高
丈许内深如屋水源可灌田百顷

  栅岭洞在德安县北四十里栅岭山之巅洞门高八尺
中广丈馀上有一窍四时滴水有小洞可深入

  玉华洞在瑞昌县东二十五里泉涌如雷唐时僧于洞
中获磬与钱皆汉代物也宋赵汝驭诗唐僧逢汉宝
山洞得仙名志胜云德安亦有洞名玉华与之相通

  王乔洞在瑞昌县归义乡内有悬旌滴泉天窝石钟诸
卷十二 第 44a 页 WYG0513-0413a.png
胜传是王乔修炼处又乌冈山莱子洞相传老莱子
隐此皆无可徵信也

  垂鱼洞在彭泽县西南五十里深远莫穷有石鱼垂于
洞内又有石桥棋局石乳之异

  谥告石在府城濂溪书堂宋嘉定间魏了翁请为先生
易名诏谥曰元后了翁召还过九江以谥告宝庆间
军守赵善璙始镌之石

  影石在西林寺高八寸径五寸梁太清中有僧自西域
卷十二 第 44b 页 WYG0513-0413b.png
持来佛象顶上常放异光道俗瞻仰咸指为幽冥镜
云隋时晋王广取去后登储贰乃送藏曲池日严寺
鸡公石在鸡石山上山椒有石如鸡其咮加于莲花
峰之巅

  龟纹石在湖口县北石纹山旁

  宝珠石在彭泽县发洪岭内大石分裂斜枕溪畔中有
圆窍八九左右径围相符俗传神人劈石以取宝

  浔阳江在府城西北洞庭九水合流至此绕府城而下
卷十二 第 45a 页 WYG0513-0413c.png
四十里又合彭蠡湖水东流入海浔阳记云九江之
名一曰乌江二曰蚌江三曰乌白江四曰嘉靡江五
曰畎江六曰源江七曰廪江八曰提江九曰箘江朱
子谓禹贡九江在荆州域与今之府境无涉故但志
浔阳而不列九江

  禁江在湖口县上通大江下接小孤至冬水涸成池乃
鱼虾所聚之处

  龙开河在府城西里许源发瑞昌县清湓乡东流入大
卷十二 第 45b 页 WYG0513-0413d.png
江约一百五十里世传古有龙开之因以为名

  庐山河在德安县治东北自庐山乌龙潭发源西南流
至乌石门与东北二河合

  黄㛚河在德安县北源出高良铁炉冲流经黄㛚坂至
乌石门与东西二河合

  金带河在德安县西豹子岩发源流经县西南与东北
二水合四面绕旋如带后以山溪暴涨于县西义丰
门外百馀步冲决与箬山河合而县西之水遂湮明
卷十二 第 46a 页 WYG0513-0414a.png
嘉靖间知县蔡元伟议开未果箬山河在县西北迎
恩门外

  沙头河在湖口县沙头港口沙洲渔唱为八景之一今
名麒麟河

  甘棠湖在府城南一名景星湖唐刺史李渤径湖心为
堤长七百步以利行旅后人怀其德因名其湖曰甘


  鹤问湖在府城西十五里世传晋陶侃择地葬母至此
卷十二 第 46b 页 WYG0513-0414b.png
遇异人云前有牛眠处可葬已而化鹤飞去

  官湖在府城西三十里临大江春夏之交江水泛涨茭
苇合生不容舟楫其湖产鱼旧设河泊所于旁

  芳兰湖在府城东二十里发源庐山涧水东流入彭蠡
湖水涨湖光潋滟水退则一沟泓静岸草如兰明少
参黄尧彩隐此结庐其上

  柘港湖在府城北十五里水涨为湖其地宜柘又府城
北四十里有江矶湖

卷十二 第 47a 页 WYG0513-0414c.png
  宫亭湖在府城东南九十里已见南康府

  赤湖在瑞昌县东北二十里周遭约百馀里县北四十
里有下巢湖其水无源江涨则溢落则涸又金城乡
有白马湖

  彭蠡湖在湖口县治南水之西南流者皆注之由县南
入大江详见水利志

  陪湖在湖口县东南八里距县东四十里有皂湖自刘
家市桥而来入彭蠡湖有巨石其色类铁隔山合派
卷十二 第 47b 页 WYG0513-0414d.png
者为白洋湖与皂湖支流联络者为土目湖地界都
昌县

  牛脚湖在湖口县北十里又名牛桥湖通大江

  母鲤湖在彭泽县南十馀里元李时冬月于此得鱼愈
母病又南五里为方湖周回五十里许

  大泊湖在彭泽县东北三十五里通江南东流县香口


  博阳川在德安县南春夏秋则水瀰漫通四方往来贾
卷十二 第 48a 页 WYG0513-0415a.png
舶冬涸仅容小艇

  虎溪在东林寺前相传慧远送客过此虎辄鸣吼

  瀼溪一名南河在瑞昌县南五十步唐元结尝居此有
诗曰尤爱一溪水而能成瀼名

  湓浦港在府城西里许西通龙开河北通大江渊深莫
测民居两岸可泊舟楫源发瑞昌县清湓乡相传昔
有人洗铜盆水忽暴涨失盆没水取之见一龙衔盆
夺之而出故名盆水浦口有亭唐白居易听商妇弹
卷十二 第 48b 页 WYG0513-0415b.png
琵琶即是处也

  濂溪港在府城南十五里自庐山西北流合龙开河入
江宋儒周元公寓此因取其故里之号名之

  女儿港在府城东发源庐山北流二十五里入彭蠡湖
水涨可容舟百馀因大孤山峙其前俗讹作姑遂以
名港

  将军套港在南湖觜明初于此作浮梁以渡师或曰树
栅以遏奔冲者今栅木为沙所壅犹见其杪云

卷十二 第 49a 页 WYG0513-0415c.png
  小港在府城西南七里一名官牌夹滨江可泊舟

  金城港在瑞昌县罗城山下其水西流

  杨港在湖口县北二里许山势开豁可泊巨艘明万历
间设榷关改名武曲港今仍之详见水利志

  椒树坂港在湖口县东北十五里

  胭脂港在彭泽县治北遇江水涨北注入港可容舟楫

  安乐港在彭泽县西南三十里又县南四十里有大港

  山林港在彭泽县东三十里源出藜坑岭支流入大泊
卷十二 第 49b 页 WYG0513-0415d.png
湖又筲箕港在潦洪口源出武山泻油岭瀼子港在
太平乡自浩山出北经东流县香口河入江其水泛
瀼而清深

  乌龙潭凡三在牯牛岭北邃谷中中两潭皆高数百丈
有虫如鲇而黑长三四寸曰龙师下潭稍平夷其旁
有大石曰拜石东林寺祭龙之所

  白龙潭在庐山天池寺南尝有白龙变化祷之即应
龙聚潭在湖口县柘矶港口可泊舟

卷十二 第 50a 页 WYG0513-0416a.png
  清水潭在彭泽县西四十里水清多鱼古楼潭在建安
乡潭深莫测

  射蛟浦在湖口县西南十里一名黄牛洑昔汉武帝自
浔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疑即此地

  黄家泊在湖口县东六十里一名黄茅潭村民百家行
舟可以栖泊

  磨刀涧在府城东三里许通白水湖其石可利刃故名
石门涧在府城南四十里庐山长冲之水屈曲流注景
卷十二 第 50b 页 WYG0513-0416b.png
最奇石岸如门前二后一北山精舍宅其中周景式
庐山记云水道双石之中悬流飞澍近三百步许望
之若曳飞练于霄汉中明毕成圭复有游记

  庾楼矶在府治后城外临江晋庾亮始构楼其上历代
数有兴坏明正德间知府李从立修之嘉靖十一年
知府马纪命工甃石袤亘里许江城恃以为固今复
崩圯府城东北里许有回龙矶旧名小狮坡锁江楼
建其处有塔作文峰

卷十二 第 51a 页 WYG0513-0416c.png
  回风矶在府城东北四十里舟行至此俱转篷避风
老鸦矶在湖口县南五里明万历间改名凤凰矶茭石
矶一名龙王矶在茭石镇巡司旧址有山为寓户掘
石烧灰以致崩塌

  峰山矶在彭泽县西南三里上有巡检司县西有钟子
矶其石尖锐与铁炉山排立江滨

  金沙洲在府城女儿港东北白沙水碛初日照之灿如
黄金明太祖与陈友谅战鄱湖舣舟洲下友谅有术
卷十二 第 51b 页 WYG0513-0416d.png
士能啸风扬沙风忽转友谅一军尽眯明师歼之洲


  封郭洲在府城江北有堤绵亘数十里详见水利志

  桑落洲在府城东北过江五十里昔江水泛涨流一桑
于此因名唐胡份诗莫问桑田事今看桑落洲数家
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营盘洲在瑞昌县螺石口平地五墩相传明太祖追伪
陈时所筑

卷十二 第 52a 页 WYG0513-0417a.png
  梅家洲在湖口县治对岸其旁有驮鹅洲

  得胜洲在彭泽县西明太祖战陈友谅始捷于此故名
洲尾有新洲成化间涌出者

  毛葫洲在彭泽县北元末缪将军领毛葫芦军驻舟于
此县北又有雁来洲水涸朔鸿群集

  杨叶洲一名柳洲洲以西属彭泽东属江南池州邑人
丁湛有记

  莲花池在府学前广五亩明知府苏致中开浚种莲
卷十二 第 52b 页 WYG0513-0417b.png
国朝康熙壬子知府江殷道复浚之莳莲益茂

  白家池在府治西唐白居易凿以养鱼种荷有已被山
中客呼作白家池之句治南有鄂王池相传宋岳飞
节镇江州时所凿今湮

  白莲池在东林寺晋慧远凿因结白莲社宋李公麟曾
作莲社十八贤图宝石池在太平宫内唐开元间赐
名异石晶荧夜发光彩后为乱兵所焚石死池亦荒
翳仅存

卷十二 第 53a 页 WYG0513-0417c.png
  道源池在德化县学前明嘉靖年间凿

  圣池在湖口县东岳庙前因祈雨有感而名

  九曲池在湖口县南三十里彭泽乡相传晋陶潜所凿
今成小港

  虎跑泉在东林寺后山舍利院塔左慧远与社贤游上
方塔患水远有虎跑石出泉冰壶泉在东林寺殿后
又有卓锡泉及聪明泉陈舜俞庐山记云远公与殷
仲堪论道殷才辩纵横远指流泉谓曰君侯聪明若
卷十二 第 53b 页 WYG0513-0417d.png
斯泉矣又西林寺香谷内有香谷泉

  神泉在莲花峰后宋绍兴间皇甫坦隐庐山斸地泉涌
没泉在含鄱岭下泉东北流入于月山南之大溪

  豹子岩泉在德安县西南十里又县东北二十里有硖
石泉在硖石岭下遇旱灌禾收倍常年吴山泉在县
西北四十里吴山下灌田五百馀亩其泉当春雷震
乃流出冬月雷伏即涸若严冬闻雷鸣其泉亦涌出
也县西北七十里有静泉平地流出寂然无声灌田
卷十二 第 54a 页 WYG0513-0418a.png
三百馀亩

  布金泉在德安县昆崙山之阴自平地涌出荫注德瑞
二邑田数百顷

  白龙泉在瑞昌县西二十里泉出岩洞有潮信之异昔
李成寇境白龙显应泉雾四起贼不敢近宋庆元六
年赐显济庙敕特封其神为孚泽侯

  大泉在瑞昌县甘露乡平地涌出四时不竭溉田百
馀顷其水流入赤湖芦泉在清湓乡泉与江通时有
卷十二 第 54b 页 WYG0513-0418b.png
败芦漂出温泉在金城乡其水常温又归义乡有鱼
泉当春雷震有小鱼跃出色皆花居民候之取食又
五龙泉出小石洞仅容一人入每水大涌则大雨小
涌则小雨占旱涝甚验南泉在涌泉山下冬温夏寒
溉田数百亩泉左有洞多奇石世传龙潜应祷

  冷水泉在湖口县北二里橛头下莹如冰鉴味甘不竭
治东有飞锡泉唐僧道简遗迹后寺改儒学名三汲


卷十二 第 55a 页 WYG0513-0418c.png
  函玉泉在彭泽县山川坛左自山顶石罅中出四时清
莹人多掬饮以愈疾上有古刻函玉泉三字又名冷
水涧

  赤泉在彭泽县南一百里泉赤色利灌溉

  浪井在府治内世传汉灌婴穿此井湓江有风井水辄
动李白诗浪动灌婴水浔阳江上风乃纪实也

  龙渊井在德化县学明伦堂东其泉清洌不竭又无垢
寺前有井味甘色白即以无垢命名

卷十二 第 55b 页 WYG0513-0418d.png
  饮井在瑞昌县金城乡泉出平地深不可测灌田数顷
蟹口井在湖口县治内相传郭璞以地形似蟹掘井以
为蟹口又有蟹眼井二在治左右又孝感井在孝感
坊旧志云昔有孝子母病渴时值旱枯孝子暮夜抚
井而泣至晓泉迸出奉母饮之疾遂愈因以名坊

  煖水井在彭泽县横山湖东四时流泉温煖可掬

  木横井在彭泽县南六十里深广各丈馀灌田百亩

  江西通志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