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KR2b0041_MJSY_006-001a.png
十八史略卷之六

五代
(世号后梁。后唐/晋漢周皆仿此。)
〔梁太祖皇帝〕初名温。姓朱氏。砀山人。朱五经之子也。少无
赖。从黄巢为盗。降唐赐名全忠。初镇汴。攻并徐州兖州郓州。
攻河北河东諸郡。屡与李克用交兵。寻取河中晋绛。用兵华
岐。东降青州。南取荆襄。横行諸镇閒。劫迁唐都于洛。遂篡唐。
更名晃。封其兄全昱为王。尝骂之曰。朱三汝作天子邪。汝从
黄巢作贼。天子用汝为四镇節度使。何负于汝。奈何灭唐家
三百年社稷。自为帝王。行当族灭矣。(【砀山】邑属宋州。【朱五经】名诚。/以五经教授。故云。【镇汴】即宣武)
(節度。【晋】州属山西。即平阳郡。【华】去声。【降青】之降音项平声。【襄】州属河南。即襄阳/府。【更】音庚。【朱三】太祖行。【四镇節度使】先唐以全忠为宣武宣义太平护国節度使。)
卷六 第 2a 页 KR2b0041_MJSY_006-002a.png
时李克用王晋。李茂贞王岐。杨行密为吴王。王淮南。行密已
卒。子渥代之。王建王蜀。钱镠王两浙。王潮据闽。已卒。弟审知
代之。马殷据湖南。刘隐据广。皆自唐末以来。割据諸州。(【王晋】/之王去)
(声。下王岐王淮之類。皆仿此。【李茂贞】本姓宋。名文通。为传野军戍卒。黄巢犯京西。茂贞以/功补扈跸都头。僖宗赐姓名。拜凤翔陇右節度使。昭宗时。封为岐王。【杨行密】以唐僖宗景)
(福元年。为淮南節度。招抚流散。轻徭薄赋。公私富庶遂据有淮南之地。【王建】许州舞阳人。/唐僖宗初。陈钦瑄節制西川。田令孜为监军。召建欲致麾下。钦瑄疑止之。建怒。以兵攻成都。)
(殺钦瑄令孜。昭宗授以西川節度使。遂据有其地。【两浙】浙东。浙西。【闽】州属福建。今福州。/【王审知】光州固始人。唐末。黄巢寇乱。因有关岭五州之地。昭宗就封闽王。【马殷】许州鄢)
(陵人。唐乾寧中。拜武安军節度使。镇潭州。遂有湖南之地。【刘隐】隐祖安仁。上蔡人也。/后从闽中。商贾南海。因家焉。梁封为南海王。卒。其后袭位。尽有岭表之地。僭号于广州。)
梁主以马殷为楚王。○蜀主王建称帝。○晋王李克用卒。初
克用有养子。曰存孝。最骁勇有功。养子存信疾而谮之。存孝
惧禍而叛。克用讨获囚归。惜其才。意临刑必有为之请者。諸
将疾其能。竟无一人言。遂死。又有薛阿檀。亦勇。密与存孝通。
恐事泄自殺。自是克用兵势寖弱。唐末数为汴人所攻。失数
卷六 第 3a 页 KR2b0041_MJSY_006-003a.png
州。汴兵直抵晋阳城下。克用登城备禦。不遑寝食。后汴兵再
围晋阳。以疫还。克用几欲走。会汴兵去而止。克用不能与汴
人争者累年。悒悒以至于卒。子存勖立。时梁兵侵晋围潞州。
晋李嗣昭闭城。固守踰年。梁筑夹寨守之。存勖与諸将谋曰。
朱温所惮者先王耳。闻吾新立。以为童子。必有骄怠之心。若
简精兵。倍道趋之。出其不意。取威定霸。在此一举。不可失也。
帅兵发晋阳。伏三垂冈下。旦乘大雾。直抵夹寨。填堑鼓噪而
入。梁兵大溃。遂解潞围。(【为之】之为去声。下并同。【阿】读作遏。【数为】之数音/朔。【疫】音役。说文。疾也。【几】音机。【累】上声。【悒】音邑。)
(忧也。【寨】音豺去声。竖栅曰寨。【先王】谓克用。/后仿此【帅】音率。【三垂冈】在潞州黎城县。)○淮南将张颢徐温。弑杨渥。
温复殺颢。将吏推立杨隆演。徐温自领升州。而以养子徐知
诰往治之。(【推】音退平声。【隆演】渥弟。【升州】属江东。即建康。【徐知诰】本姓李。徐州/人。杨行密掠得之。养为子。渥憎之不能容。行密以赐温。名曰知诰。【治】平声。)
○梁以王审知为闽王。○梁以刘守光为燕王。守光者卢龙
卷六 第 4a 页 KR2b0041_MJSY_006-004a.png
節度使仁恭之子也。先是。囚其父而自领军府。○梁夏州乱。
殺節度李彝昌。以其族父仁福代之。夏州李氏。本姓拓跋。上
世自唐赐姓。领镇久矣。(【族父】族/之父党。)○广州刘隐卒。弟岩代之。○
刘守光称燕帝。○镇州王镕。定州王处直。推晋王为盟主。梁
攻镇州。袭取諸郡。晋王伐其兵于柏乡。大破之。晋帅二镇伐
燕。梁主救之。大败走归。(【镇州】属河北。即常山郡。【处】音杵。【柏乡】/县属赵州。【帅】音率。【二镇】镇州。定州。)先是。
梁主已有疾。至是惭愤曰。我经营天下三十年。不意大原遗
孽。更昌炽如此。吾观其志不小。我死。諸儿非彼敌也。吾无葬
地矣。疾愈剧。且加躁怒。爱假子友文之妻。将立友文为嗣。遂
为其子友圭所弑。在位六年。改元者二。曰开平。乾化。初以汴
州为东都开封府。洛阳为西都。迁都洛阳者凡四年。友圭自
立。寻伏诛。均王立。(大原晋王所都。【遗孽】遗留孽子。【无葬地矣】谓己地必皆为/晋有。【妻】王氏。【将】音浆。【为其】之为去声。【开封府】属上十)
卷六 第 5a 页 KR2b0041_MJSY_006-005a.png
(字为一句。)
〔均王〕名友贞。初为东都指挥使。友圭篡弑。起兵诛之。而即
位于汴。更名瑱。(【友贞】太祖第三子。封均王。镇/大梁。【更】音庚。【瑱】音天去声。)○晋王入幽州。执燕
刘仁恭及守光。归斩之。(右燕刘守光。自梁太祖乾化/元年僭号。至是三年而亡。)○梁赐荆南節
度使高季昌爵为王。○契丹阿保机称帝。古东胡种也。其国
先在横山南。本鲜卑旧地。元魏时自号契丹。初太贺氏有八
子。号八部太人。推一人为主。三岁一代。唐开元中。有邵固者。
统众。诏许袭王。至是諸部以耶律斡里少子阿保机为主。并
奚渤海諸国。始建元不复受代。国人谓之天皇王。(【种】上声。【横/山】县属复州。)
(【太贺氏】其君名。【八子】名号未详。【推】音退平声。【一代】三年而更一人为主。【袭王】承/袭而不代。【耶】通鉴作邪。音徐遮切。【耶律斡里】覆姓覆名。【奚】见前唐玄宗纪。【渤海】在)
(遼阳。【建元】/立年号。)○广州刘岩称越王。已而称帝。改国号曰漢。后又
更名龚。(【后】与后通。/【更】音庚。)○吴徐温徙治升州。以徐知诰入辅吴政。
卷六 第 6a 页 KR2b0041_MJSY_006-006a.png
(【治】平/声。)○蜀王王建殂。子宗衍立。○吴王杨隆演卒。弟溥普立。
○梁以钱镠为吴越国王。○晋与梁連岁交兵。梁魏州降于
晋。晋王入魏。拔德州澶州。梁刘鄩袭晋阳。不克而还。攻镇定
营。晋师败之。鄩攻魏州。晋王又败之。梁又遣兵袭晋阳。晋人
击却之。晋克卫磁洛相邢沧贝州。掠濮郓。梁人决河以限晋。
晋王攻拔其四寨。已而大举伐梁。战于胡柳。晋周德威败死。
晋王收兵复战。大破梁军。晋筑德胜南北两城。梁攻之。不克。
梁招讨王瓒为晋所败。梁河中降晋。镇州将弑赵王王镕。晋
王讨平之。先是。吴蜀屡书劝晋王称帝。晋王自谓。先王有遗
言。当务复唐社稷。既而得传国宝于魏州。将佐皆贺。劝进不
已。遂即帝位于魏。国号唐。遣李嗣源袭取梁郓州。梁以王彦
章为招讨。唐主戒德胜守者曰。王铁枪勇决。謹之。彦章果拔
卷六 第 7a 页 KR2b0041_MJSY_006-007a.png
南城。进拔諸寨。至杨刘力攻。不克而退。梁遣彦章攻郸。唐主
救之。梁败。彦章死。唐以嗣源为前锋。五日入大梁。梁主犹虑
諸兄弟乘危谋乱。尽殺之。寻命其下殺己。在位十一年。改元
者二。曰贞明。龙德。梁自太祖称帝。至是二世。一十七年而亡。
(【魏州】属河东。即魏郡。【德州】属山东。即平原郡。【澶】音禅。属河东。即顿丘。【鄩】音寻。【镇定营】/镇州王镕营。定州王处直营。【败】音拜。下并同。【卫】属河东。今卫辉府。【相】去声。【胡柳】未详)
(所在。【两城】所在亦未详。【瓒】音栈上声。【为晋】之为去声。【复唐】之复音伏。【传国宝】初僧/传真得之。以为常玉。将鬻之。或识之曰。传国宝也。至是乃诣行台而献之。【王铁枪】时号彦)
(章为铁枪。【南城】即南德胜城。【杨刘】城名。未详所在。【其下】皇甫麟。【己】音纪。○司马温公/曰。太祖始以黄巢降将。秉旄宣武。逞其诈力。蚕食諸夏。地广兵强。威权日炽。至欲无厌。遂迁)
(唐祚。淫虐不悛。禍自内兴。不得其死宜矣。均王膏梁之子。材不过人。以与庄宗为敌。能无亡/乎。)

〔唐庄宗皇帝〕名存勖。沙陀人也。本姓朱邪。先世立功。赐姓
李。父克用有勇略。一目微眇。号独眼龙。为唐平黄巢立大功。
王于晋。与朱氏为仇。暮年颇为所蹙。忧形于色。存勖幼进言
卷六 第 8a 页 KR2b0041_MJSY_006-008a.png
曰。朱氏穷凶极暴。人怨神怒。极将毙矣。吾家世袭忠贞。大人
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奈何轻为沮丧。使群下失望乎。克用
说。临终立为嗣。谓其下曰。此子志气远大。必能成吾事。年十
七嗣晋王位。即举兵破梁。解潞围。自是連胜。梁祖叹曰。生子
当如李亚子。吾儿豚犬耳。(【朱邪】五代史云。夷狄无姓。朱邪部族之号。后因为/姓。【赐姓】唐懿宗时。帝祖朱邪赤心。为招讨使康)
(承训前锋。击灭庞勋。赐姓李名国昌。【克用】国昌子。【为唐】【为所】之为并去声。下同。【王】平/声。【将】音浆。【说】音悦。【其下】王弟克寧。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吴珙。【李亚子】存勖小名。)
存勖东并幽州。北却契丹。南与梁夹河百战。先是。晋阳监军
故唐宦者张承业。为晋王捃拾财赋。召补兵马。攻战連年。接
应不乏。皆承业力。承业意在复唐宗社。闻王将称帝力谏。知
不可止。恸哭曰。諸侯血战。本为唐家。今王自取之。误老奴矣。
悒悒成疾而卒。王即位。改晋为唐。奉唐祀。入汴灭梁。都大梁。
已而迁雒阳。侍中郭崇韬有谋略。佐唐主成业。至是权兼内
卷六 第 9a 页 KR2b0041_MJSY_006-009a.png
外。谋猷规益。竭忠无隐。荐引人物。他相受成而已。(【为晋】之为去/声。下同。【捃】音)
(君去声。掇也。【复】音伏。【宗社】/宗庙社稷。【将】音浆。【雒】洛同。)○荆南高季兴入朝。季兴者季昌之改
名也。唐以为南平王。○蜀主王衍。盘游淫湎。国乱盗起。唐遣
皇子继岌。与郭崇韬伐之。遂灭蜀。衍降。唐赤其族。继岌信谗。
殺崇韬而还。(【岌】音吟入声。【赤族】尽灭其族。○右前蜀王建。自梁太祖开平二年/僭号。至是二世。凡十六年。【殺崇韬】案。崇韬素恶宦者。宦者衔之。至是)
(成都虽下。而盗未息。崇韬恐去后为患。命分道招讨。淹留/未还。宦官谮其专权。帝遣往观。皇后遂密令继岌殺之。)○唐以孟知祥为西
川節度使。○唐帝自克梁后寖骄。首以伶人为刺史。帝幼习
音律。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优名谓之李天下。尝自呼
曰李天下李天下。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新磨徐
曰。理天下只一人。尚谁呼邪。帝悦。諸伶出入宫掖。侮弄搢绅。
群臣愤疾。莫敢出气。亦有反相附托。纳货展转。以干恩泽。蠹
政害人。恣为谗慝。帝疏忌宿将。不恤军士。数出游猎。蹂践民
卷六 第 10a 页 KR2b0041_MJSY_006-010a.png
田。上下咨怨。魏博将戍瓦桥。代归。复遣留屯贝州。遂作乱。奉
赵在礼入据邺都。唐遣将李嗣源讨之。至城下。军士大噪曰。
将士从主上十年。百战以得天下。今贝州戍卒思归。主上不
赦。从马直数卒喧竞。遽欲尽诛其族。我辈初无叛心。但畏死。
今欲与城中合势。拔白刃。拥嗣源入城。城中不受外兵逆击
之。皆溃。嗣源诡辞得出。将召兵攻乱者。安重诲曰。公为元帅。
不幸为凶人所劫。不若星行。诣阙见天子。庶可自明。嗣源乃
南趋相州。𧮂者奏。嗣源已叛。嗣源上章自理。遏不得通。始疑
惧。石敬瑭曰。安有上将与叛卒入城。而佗日得保无恙者乎。
大梁天下都会。愿先往取之。始可自全。康义诚曰。主上无道。
军民怨望。公从众则生。守節必死。嗣源乃以敬瑭为前锋。李
从珂为殿。引兵入大梁。唐主如关东。闻嗣源已据大梁。諸军
卷六 第 11a 页 KR2b0041_MJSY_006-011a.png
离叛。神色沮丧。叹曰。吾不济矣。即命旋师。从马直郭从谦。帅
兵攻帝于泛水。唐主中流矢而殂。称帝仅三岁而遇弑。改元
者一。曰同光。伶人敛乐器。覆尸而焚之。嗣源闻之痛哭。乃入
洛阳。百官上笺劝进。不许。又三请嗣源监国。乃许之。继岌自
蜀归。途闻内難。至长安自殺。监国立。是为明宗皇帝。(【伶人为刺/史】伶人乐)
(工。初胡柳之役。伶人周匝。为梁所获。帝每思乏。及入汴。匝见泣曰。臣所以得生者。皆梁教坊/使陈俊。内园戴接使储德源力也。愿乞二州以报之。遂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优名】唐帝杂优小名。【呼】去声。下同。【敬新磨】敬姓。新磨名。【批】匹迷切。击也。【尚谁呼】调/其重呼李天下也。【搢绅】公卿大臣。【相附】之相如字。【宿将】故旧大臣。【数出】之数音朔。【魏)
(博将】姓名未详。【瓦桥】关。在雄州。【从马直】从去声。直当直也。如直殿直宿之直。案。嗣源在/邺之夜。从马直军士张破贼作乱。【将召】之将音浆。【为凶】之为去声。【星行】星见星也。谓)
(早行。【𧮂者】李绍荣。【上章】之上上声。【瑭】音唐。【珂】音轲。【殿】音颠去声。军后曰殿。【帅兵】/之帅音率。【泛】音凡。筌蹄云。泛水。出成皋。下流未详。【覆】音否去声。【上笺】之上上声。【劝进】)
(劝即帝位。)
〔明宗皇帝〕本胡人邈佶烈也。为晋王克用养子。名嗣源。庄
宗灭梁。嗣源功最高。为中书令蕃漢马步总管。受命讨邺。为
卷六 第 12a 页 KR2b0041_MJSY_006-012a.png
叛卒所推。自邺趋汴入洛。遂即位。更名亶。(【佶】音仅入声。【蕃漢马步】/蕃兵。漢兵。马兵。步兵。【总管】)
(属上十字为句。【为叛】/之为去声。【更】音庚。)○契丹阿保机卒。子德光立。○闽王王审知
卒。子延翰立。骄淫残暴。其下弑之。而立其弟延钧。后称帝。更
名璘。(【其下】审知养子/延亶。【更】音庚。)○吴王杨溥称帝。○南平王高季卒。子从
诲立。○楚王马殷卒。子希声立。后希声卒。希范立。○吴越王
钱镠卒。子元瓘立。○夏州李仁福卒。子彝超嗣。○西川孟知
祥并东川。以知祥为蜀王。(【东川】郡属四川。今潼/川府。【蜀王】世称后蜀。)○唐秦王从荣骄
狠。自知时论不与。常惧不得为嗣。唐主寝疾。遽率牙兵千人。
至端门下。将入。禁卫讨之。从荣兵溃。走归府。皇城使斩之。唐
主悲骇疾剧。遂殂。唐主性不猜忌。与物无竞。登极之年。已踰
六十。每夕于宫中焚香。祝天曰。某胡人。因乱为众所推。愿天
早生圣人。为生民主。在位八年。改元者二。曰天成。长兴。内无
卷六 第 13a 页 KR2b0041_MJSY_006-013a.png
声色。外无游畋。不任宦官。废内藏库。赏廉吏。治赃蠹。虽不知
书。所行暗合于道。年穀屡丰。兵革罕用。校于五代粗为小康。
子宋王立。是为闵帝。(【从荣】明宗长子。【论】去声。【将】音浆。【禁卫】禁中宿卫之/兵。【皇城使】安从益。【某】称其名。【为众】之为去声。【藏】音)
(状。【治】平声。【粗】音措上声。略也。)
〔闵帝〕名从厚。明宗次子也。即位有志为治。然不知其要。宽
柔少断。(【断】音湍/去声。)○蜀孟知祥称帝。○唐潞王反于凤翔。举兵
长驱至洛阳。闵帝出奔。在位改元应顺。数月而已。潞王立。
〔潞王〕名从珂。本姓王氏。明宗之养子也。少从明宗征伐。有
功名。得众心。用事者忌之。从珂镇凤翔。闵帝命移镇河东。将
佐以为离镇必无全理。乃移檄邻道。起兵入清帝侧。从珂至
陕。諸军皆迎降。至洛。宰相冯道等。百官班迎。遂即位。遣人鸩
殺闵帝于卫州。(【用事者】朱弘昭。冯赟等。【移檄邻道】其檄略曰。朱弘昭等。乘元帝/疾亟。殺长立幼。专制朝权。别疏骨肉。动摇藩垣。今将入清君侧之)
卷六 第 14a 页 KR2b0041_MJSY_006-014a.png
(恶。其力不能独辨。愿乞邻藩以济之。【降】/音项平声。【遣人】卫州刺史王弘赟子峦。)○蜀主孟知祥殂。子昶立。(【昶】丑/两切。)
○夏州李彝超卒。兄彝殷代之。○闽人殺其王璘。而立其子
继鹏。更名昶。(【更】/音庚。)○唐主初与河东節度使石敬瑭。素不相
悦。唐主立。敬瑭不得已入朝。寻归镇。阴为自全之计。唐主移
之。遂反。求援于契丹。契丹败唐兵。立敬瑭为晋帝。引兵向洛
阳。唐主自焚死。在位不三年。改元者一。曰清泰。唐自庄宗至
是四主。凡一十四年。(【移之】通鉴。制以敬瑭为天平節度使。【败】音拜。○司马温/公曰。武皇以沙陀微种。奄有河东。黄巢之乱。有功于唐。上)
(元之变。讼不能直。遂与朱氏相攻。纷纠不解。至于晚節。锋锐亦衰。庄宗以弱龄袭位。麾下諸/将。皆武皇并辔之人。乃能以恩信结其心。英果折其气。莫不竭力致命。颐指如意。遂策马渡)
(河。而朱氏失国。惜其志小气近。骄心易生。才及三年。陨身亡族。明宗无取国之志。而为众所/附。资性宽厚。克终天禄。清泰于危難之中。坐神器之重。负扆未安。家为煨烬。十年之中易姓)
(者四。禍福相寻。何其速哉。)

〔晋高祖皇帝〕姓石氏。名敬瑭。沙陀人。唐明宗之婿也。初与
卷六 第 15a 页 KR2b0041_MJSY_006-015a.png
从珂。皆勇力善斗。事明宗。皆有功。内相忌。从珂称帝。敬瑭自
河东来朝。将佐皆劝留之。时久病骨立。唐王不以为虞。遂得
归镇。公主在洛阳。辞归。唐主醉曰。何不且留。遽归欲与石郎
反邪。敬瑭闻之益惧。寻命移镇郓州。敬瑭拒命。唐主发兵讨
之。桑维翰为敬瑭草表。称臣于契丹。事以父礼。约事捷割地。
刘知远以为太过。厚赂金帛。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
日大为中国之患。敬瑭不听。表至。契丹主大喜。将骑五万而
来。与唐兵战于晋阳。大败之。契丹主立敬瑭为帝。国号晋。割
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十六州与之。契丹
以晋主南下。又破唐兵至潞州。契丹北还。晋主引而南。唐将
校皆飞状以迎。唐主殂。晋主入都洛。已而还汴。(【骨立】病后体瘠。/【虞】防也。【为敬】)
(之为去声。【败】音拜。【涿】即涿郡。【新】今奉圣州。【朔】即马邑。【蔚】音郁。○案全书。/幽蓟涿檀顺新云蔚。属今北平。瀛莫属河东。武应朔属山西。妫儒寰无考。姑阙之。)○吴
卷六 第 16a 页 KR2b0041_MJSY_006-016a.png
徐知诰称帝。奉吴主溥为让皇。初徐温命知诰治升州。致繁
富。城市府舍甚盛。温自徙居之。知诰入广陵辅吴政。温卒。知
诰以中书令镇升。而留其子辅吴政。广金陵城。吴加知诰大
元帅。封齐王。备殊礼。至是遂受吴禅。知诰本徐州李氏子也。
自谓唐后。国号唐。寻复姓李。更名昪。是为南唐。(【让皇】世纪。吴杨/行密。自梁太祖开)
(平元年僭号。至是四主。凡三十七年。南唐篡之。【治】平声。【金陵城】即升州。/楚威王以其地有王气。埋金镇之。故曰金陵。【复】音伏。【更】音庚。【昪】音弁。)○契丹
改国号大遼。○闽王曦。弑其主昶而自立。(曦昶/叔也。)○吴越王钱
元瓘卒。子弘佐嗣。○南漢主刘龚。又更名䶮。寻殂。子玢立。
(【更】音庚。【䶮】音俨。○案篇韵。并无此字。/疑当作䶮。丁箧切。龙鬐也。【玢】音彬。)○晋主在位不七岁殂。改元者
一。曰天福。齐王立。是为出帝。(又曰/少帝。)
〔出帝〕名重贵。高祖兄子也。高祖临终。命幼子重璿。拜宰相
冯道。欲其辅立。景延广议。以国家多難。宜立长君。遂立重贵。
卷六 第 17a 页 KR2b0041_MJSY_006-017a.png
延广用事。(【兄】/敬儒。)○南唐主李昪殂。子璟立。○闽王之弟王延
政。据建州称殷帝。○南漢主刘玢之弟弘熙。弑玢而自立。更
名晟。(【更】/庚音。)○闽朱文进。弑其主王曦而自立。殷主延政遣兵
讨之。闽人殺文进。传首于殷。殷改国号曰闽。唐人攻拔建州。
延政出降。闽亡。唐攻福州。不克。后吴越遣兵取之。(【传】音专去声。/【闽亡】世纪。闽)
(王审知。自梁太祖乾化三年建号。至是六世。/凡三十三年而亡。【福州】属福建即闽州。)○初晋高祖事契丹甚謹。至
少主即位。景延广主议。告哀不复称臣。契丹大怒。延广又囚
其回图使。已而遣归。大言曰。归语而主。先帝为北朝所立。故
称臣奉表。今上乃中国所立。为邻称孙足矣。翁怒则来战。孙
有十万横磨剑。相待。桑维翰屡请逊辞以谢契丹。每为延广
所沮。于是契丹入寇渡河。晋主自将。及遣李守贞等。分道击
之。契丹败走。契丹再至相州引还。晋主又自将追之。契丹旋
卷六 第 18a 页 KR2b0041_MJSY_006-018a.png
兵南下。晋人击之。契丹又败走。晋主既再胜。意契丹不足畏
契丹主大举入寇。晋将杜威降。契丹遣兵入汴。执晋主以归
其国。在位五年。改元者一。曰开运。晋自高祖至是再世。一十
二年而亡。契丹主入大梁。胡骑四出剽掠。谓之打草穀丁壮
毙锋刃。老弱委沟壑。自东西两畿。及郑滑曹濮。数百里閒。财
帛殆尽。契丹主谓判三司刘煦曰。契丹兵应有优赐。遂括都
城士民钱帛。遣使者数千人。括于諸州。皆迫以严诛。人不聊
生。括至。初无颁给。皆欲辇归。中外怨愤。皆思逐之。所在盗起。
契丹主曰。我不知中国難治如此。居汴三月而还。晋刘知远。
先一月即位于晋阳。(【告哀】讣也。【回图使】初梁太祖。从马殷所奏。于汴荆襄广/郢复州。置回图务。运茶于河南北。以易缯矿战马。后契丹以)
(乔荣。为回图使。置邸大梁。及是被囚。【语】去声。【为北】之为去声。下并同。【长】音张上声。【丁/壮老弱】丁中壮健者死于锋刃。老耄衰弱者弃于沟壑。【滑】州属河东。【判三司】官掌判决)
(盐铁度支户部。三司政事。【煦】音吁去声。【应】平声。【先】音霰。○司马温公曰。高祖以地尊势/重追于猜嫌。亲执臣子之礼。以事戎狄。赂之土地。藉其兵力。以取天下。羽翼未成。不可以高)
卷六 第 19a 页 KR2b0041_MJSY_006-019a.png
(飞。国家未治。不可以应敌。齐王舍桑维翰之深谋。信景延广之狂策。内政不脩而外挑强邻。/能无亡乎。)

〔漢高祖皇帝〕姓刘氏。初名知远。沙陀人也。事晋祖敬瑭于
兵閒。功最多。晋祖在河东。唐潞王移之镇郓。知远曰。明公久
将兵。得士卒心。今据形胜之地。士马精强。若称兵传檄。帝业
可成。奈何以一纸制书。自投虎口。遂拒命。唐遣将攻之。不克。
晋祖举兵。灭唐入洛阳。知远时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分漢
兵入营。館契丹兵于寺。城中肃然。后晋祖以知远镇河东。晋
祖殂。遗命以知远入辅政。晋人匿之。知远由是怨朝廷。契丹
連入寇。晋虽以知远为行营都统。知远不行。契丹灭晋入大
梁。知远称帝于晋阳。契丹去。乃发太原入洛。遂入汴。国号漢。
后更名皓。(【传】音专去声。【遣将】张敬达。【入营】还/本营。【寺】天宫寺。在洛阳。【更】音康。)○契丹主耶律德光
卷六 第 20a 页 KR2b0041_MJSY_006-020a.png
归。至殺胡林而死。剖腹实盐载去。人谓之帝羓。子兀欲立。(【殺/胡)
(林】未详所在。【羓】/音巴。乾肉曰羓。)○楚王马希范卒。子希广立。○吴越王钱弘佐
卒。弘倧立。其下废之。而立弘俶。(【倧】音宗。【其下】南/牙统军使胡进思。)○漢主殂。在位
一年。改元乾祐。子周王立。是为隐帝。
〔隐帝〕名承祐。年十八即位。○先是漢祖以弟崇尹太原。为
留守河东節度使。崇与郭威有隙。至是威为枢密使侍中执
政。崇为自全之计。选募勇士。招纳亡命。缮甲兵。实府库。罢上
供财赋。朝廷诏令。多不禀承。(【尹太原】为太原府尹。后尹开封/效此。【節度使】属上。十八字为句。)○荆
南高从诲卒。子宝融知军府。(通鉴作/知留后。)○河中李守贞反。郭威
督諸军。讨克之。守贞自殺。○漢以郭威为邺都留守。○楚王
马希广之兄希萼。殺希广而自立。○漢主自即位以来。同平
章事杨邠总机政。枢密使郭威主征伐。侍卫指挥使史弘肇
卷六 第 21a 页 KR2b0041_MJSY_006-021a.png
典宿卫。三司使王章掌财赋。邠颇公忠。弘肇察京师。道不拾
遗。章捃拾遗利。供馈不乏。国家相安。弘肇尝谓。天下须用长
枪大剑。安用毛锥子。章曰。若无毛锥。财赋何由取辨。章轻文
人。尝曰。此辈握算不知纵横。何益于用。漢主左右嬖倖寖用
事。亲戚干政。邠等每裁抑之。漢主益壮。厌为大臣所制。扬邠
尝议事于前。曰陛下但禁声。有臣等在。漢主积不能平。左右
因谮之。乾祐三年。殺邠弘肇章。遣密诏。欲殺郭威于邺。将佐
劝威入朝自诉。威引大军至。漢主遣兵拒之。或降或不战而
还。漢主为乱兵所弑。威白太后。迎武寧節度赟。未至。闻契丹
入寇。遣威将兵击之。威至澶州。将士大噪。裂黄旗以被威体。
共扶抱之。呼万岁震地。拥威南行。遂代漢。漢二世。四年而亡。
(【毛锥子】笔也。【纵】音踪。纵直也。算法。纵一。横五。【为大】之为去声。下同。【隐帝】在位二年。/仍号乾祐。【武寧】徐州。号为武寧節度。【赟】隐帝弟崇之子也。○司马温公曰。高祖拥精锐)
卷六 第 22a 页 KR2b0041_MJSY_006-022a.png
(之兵。居形便之地。属胡骑北旋。中州之主。故雍容南面。而天下归之。岂其材德之首出哉。会/其时之可为也。隐帝虽有南面之号。而政非己出。轻信群小之言。欲除跋扈之臣。禍不旋踵。)
(自然之势也。)

〔周太祖皇帝〕姓郭氏。名威。太原人也。唐庄宗有宫人柴氏。
归其家择姻。一日窥于门。见有疾走而过者。柴氏大惊问何
人。告者曰。从马军使郭雀儿也。柴氏欲嫁之。父母不肯曰。汝
帝左右人。当嫁節度使。奈何嫁此人。柴氏坚不嫁他人。遂归
威。漢祖镇河东。威为孔目官。契丹在汴。威劝漢祖举兵。遂成
帝业。漢隐帝时。威专主征伐。隐帝欲殺之。不克。威拥兵入汴。
已而出禦契丹。军士拥还汴。时已迎赟于徐州。乃以漢太后
令。废赟为湘阴公。威为监国。寻即位。自谓周虢叔之后。国号
周。赟崇子也。崇初闻隐帝遇害。欲起兵南向。及闻迎立赟则
卷六 第 23a 页 KR2b0041_MJSY_006-023a.png
曰。吾儿为帝。吾复何求。赟废死。崇乃称帝于晋阳。所有并汾
忻代岚宪隆蔚沁遼麟石十二州之地。谓其臣曰。顾我是何
天子。汝等是何節度使邪。是为北漢。遣子承钧伐周。不克。遣
使乞师于契丹。契丹策命北漢主。更名旻。(【择姻】归父母家。别求姻对。/【从】去声。【郭雀儿】威微时。)
(刺其项为雀儿。故有此名。【孔目官】掌六曹案牍。【虢叔之后】世次未详。【并】府盈切。【汾】即西/河郡。【岚】音览平声。即楼烦。已下皆属山西。【宪】今未详。【隆】今隆德州。属山西。【蔚】见前。)
(【沁遼】属山西。沁音侵去声。【麟】今未详。疑当属/鄜。鄜石接境也。【石】属山西。【更】音庚。【旻】音民。)○契丹述轧。弑兀欲而自
立。述律讨殺述轧而代之。(【述轧】兀欲子。/【述律】述轧弟。)○楚自希广希萼以
来。相攻夺无寧岁。其下又废希萼。而立希崇。南唐遣边镐击
楚。希崇降。南唐迁马氏之族于金陵。楚亡。(右楚马殷。自梁太祖开平/六年受命为王。至是六王。)
(凡四十/四年。)○故楚将刘言。自朗州攻潭。边镐走。言取湖南。请命于
周。周以言镇朗。王逵镇潭。逵袭殺言于朗。以周行逢守朗。逵
还潭。后又以行逢镇潭。逵自居朗。(【朗州】属湖/广。即武陵。)○周主在位三
卷六 第 24a 页 KR2b0041_MJSY_006-024a.png
年殂。改元者一。曰广顺。晋王立。是为世宗皇帝。
〔世宗皇帝〕名荣。本姓柴氏。周祖妻兄柴守礼之子也。周祖
无子。故养之。周初领節镇。已而尹开封封晋王。周主临终。命
晋王听政。寻即位。北漢主闻周主殂。大喜。请兵于契丹。契丹
遣将杨衮将万骑。北漢主自将三万人来。周主欲自将禦之。
群臣皆谏。主曰。崇幸大丧。轻朕年少新立。此必自来。朕不可
不往。以吾兵力之强破崇。如山压卵耳。冯道力争。惟王溥劝
行。北漢主军于高平。周前锋击之。北漢兵却。主虑其遁去。趣
諸军亟进。后军未至。众心危惧。而主志气益锐。合战未几。周
右军将樊爱能。何徽。先遁。右军溃。步军千馀解甲降。主见军
势危。自引亲兵。犯矢石督战。宿卫将赵匡胤曰。主危如此。吾
属何得不致死。又谓禁兵将张永德曰。贼气骄。可破也。公引
卷六 第 25a 页 KR2b0041_MJSY_006-025a.png
兵乘高。西出为左翼。我为右翼以击之。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永德从之。各将二千人进战。匡胤身先士卒。驰犯其锋。士卒
死战。无不一当百。北漢兵大败。杨衮不敢救。北漢主昼夜北
走。仅得入晋阳。周主收樊爱能何徽。及所部军使以上七十
馀人。责之曰。汝辈非不能战。正欲以朕为奇货。卖与刘崇耳。
悉斩之。自是骄将惰卒。始知所惧。不行姑息之政矣。张永德
盛称赵匡胤智勇。权殿前都虞候。周主谓侍臣曰。兵务精不
务多。农夫百。未能养战士一。奈何浚民之膏血。养此无用之
物乎。乃命大简諸军。又诏諸道。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匡
胤选其尤者。为殿前諸班。其骑步諸军。各命将帅选之。由是
士卒精强。所向克捷。(【節镇】为镇寧節度使。【丧】平声。【争】诤同。【高平】郡。属山/西。即潭州。【趣】音促。【几】如字。【当】去声。【上】上声。【都虞候】)
(官。掌邦刑。古司寇/也。【尤者】最精者。)○周攻北漢。汾遼宪岚石沁忻州。皆入于周。周
卷六 第 26a 页 KR2b0041_MJSY_006-026a.png
主攻晋阳。不克。引军还。○北漢主刘旻殂。子钧立。○周伐蜀。
取秦阶成凤州。(【秦阶成】三州属巩昌。阶/即武阶郡。【凤】州属陕西。)○周伐南唐。唐遣兵拒于
寿州而败。周主自将。大败唐兵于正阳。唐将皇甫晖姚凤。保
清流关。主命赵匡胤。倍道袭之。擒晖凤。克滁州。周师取扬泰
光舒蕲州。唐兵拒周师。复取泰州。攻扬州。周主命匡胤。屯六
合。唐兵来攻。奋击大破之。将士有不致力者。匡胤阳为督战。
以剑斫其皮笠。明日遍阅其笠。有剑迹者数十人。皆斩之。由
是部兵莫敢不尽死。周主还大梁。留兵围寿州。唐兵复江北
諸州。周守将皆弃去。并兵攻寿州。周主复自将如寿。唐人以
城降。周主还大梁。已而复自将攻濠泗。皆降。进攻楚州。遣兵
取扬泰。周主克楚州。还至扬州。唐主遣使。尽献江北地。周主
乃还。唐主更名景。去帝号。奉周正朔。(【寿州】属淮西。即寿阳郡。【败】音/拜。【正阳】地在霍丘。【清流关】在)
卷六 第 27a 页 KR2b0041_MJSY_006-027a.png
(滁州清流县西南。【滁州】属淮东。【泰】属淮东。即海陵郡。【光】属河南。【蕲】州属淮西。【复取】之/复。音伏。下同。【六合】县。属真州。【濠泗】二州。皆属淮西。【楚州】属淮东。今淮安府。【更】音庚。【去】)
(上/声。)○朗州王逵。为潘叔词所殺。将吏迎潭州周行逢入朗。行
逢并潭朗有之。(【为】/去声。)○南漢主刘晟殂。子鋹立。(【鋹】/音敞。)○周主
自将伐契丹。取瀛莫易州。离京四十二日。而关南悉平。议趋
幽州。会不豫而止。以瓦桥关为雄州。益津关为霸州。置戌而
还。往还六十日。(【关南】三关。在大兴。【雄】/州属北平。【霸】州。属北平。)○赵匡胤。先是为殿前都
指挥使。从攻淮南。又从征契丹。至是为殿前都点检。(【从】去/声。下同。)
○周主。在位六年殂。改元者一。曰显德。周主在藩韬晦。及即
位。首破高平之寇。人始服其英武。号令严明。人莫敢犯。攻城
对敌。矢石落左右。略不动容。应机决策。出人意表。又勤于政
事。发奸摘伏。聪察如神。閒暇则召儒者读史。商㩁大义。性不
好丝竹珍玩之物。常言。朕必不因喜赏人。因怒刑人。文武参
卷六 第 28a 页 KR2b0041_MJSY_006-028a.png
用。各尽其能。人畏其明。而怀其惠。故能破敌广地。所向无前。
登遐之日。远近哀慕。子梁王立。是为恭帝。(【在藩】为镇寧節度时。【发/奸摘伏】摘音剔。发明奸邪。)
(挑摘隐伏。【閒】音闲。【搉】音角。)
〔恭帝〕名宗训。七岁即位。○以赵匡胤为归德節度使。明年
春镇定言。契丹入寇。遣匡胤将兵禦之。至陈桥驿。军士拥还
策立。周主在位半年。遂禅于宋。周自太祖至是三世。实二姓。
十年而亡。(【陈桥驿】在汴城外。【半年】仍称显德。○司马温公曰。太祖负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措身无所。乘危而发。世宗以异姓之亲。入承大统。知近世之弊。)
(起于威令不行。下陵上替。故高平之役。首诛樊何。以振军法。遂能变弱为强。因败为功。于是/南割江淮。西克秦凤。北开关南。攻无坚城。战无强阵。又以枹鼓之隙。治律历兴礼乐。审法令。)
(修政事。收贤才。养百姓。可谓知治安之本矣。大功未成。中道而殒。盖太平之业。天将启圣人/而授之。非人谋之所及也。)

〔宋太祖皇帝〕姓赵氏。名匡胤。其先涿人也。相传为漢京兆
尹广漢之后。父弘殷。为洛阳禁卫将校。生匡胤于甲马营。赤
卷六 第 29a 页 KR2b0041_MJSY_006-029a.png
光满室。营中异香一月。人谓之香孩儿营。少从辛文悦学。文
悦尝梦。遨驾。乃匡胤也。周世宗时。掌军政凡六年。士卒服其
恩威。数从征伐立大功。世宗一日于文书箧中。得一木书。曰。
点检作天子。时张永德为点检。世宗乃迁之。而易以匡胤。世
宗殂。恭帝即位之明年。命领宿卫。禦契丹。时主少国危。中外
始有推戴之议。大军既出。军校苗训。见日下复有一日。黑光
相荡。指曰。此天命也。夕次陈桥驿。军士聚议。先立点检为天
子。然后北征。环列待旦。点检醉卧不知也。黎明军士擐甲执
兵。直叩寝门曰。諸将无主。愿策大尉为天子。点检惊起披衣。
则相与扶出。被以黄袍。罗拜呼万岁。拥上马南行。拒之不可。
乃揽辔誓諸将。整军自仁和门入。秋毫无所犯。恭帝遂禅位。
以所领節镇。为宋州归德军。故国号曰宋。(【广漢之后】世次未详。【数】/音朔。下同。【推】音退平声。)
卷六 第 30a 页 KR2b0041_MJSY_006-030a.png
(【荡】音汤去声。【黎明】天欲明。【擐】音患。贯也。【上马】之上上声。【仁和门】汴州城门。○吕中/曰。颍滨谓。孟子不嗜殺人之言。至是又验矣。唐明宗。有天生圣人之祝。而太祖实生于是年。)
(则天命所归。不待日光相荡而后知也。自其掌军政之时。士卒服其恩威。中外同于推戴。则/人心所属。不待次陈桥而后见也。矧如号令之閒。秋毫无犯。除生灵涂炭之苦。革叔季兵戈)
(之禍。非聪明神武而不/殺者。孰能与于此哉。)即位之初。欲阴察群情。颇为微行。或谏毋轻
出。上曰。帝王之兴。自有天命。周世宗。见諸将方面大耳者。皆
殺之。我终日侍侧。不能害也。微行愈数。曰有天命者。任自为
之。不汝禁也。中外詟服。(【詟】与/慑通。)○昭义節度使李筠。故周宿将。
反于泽州。上命石守信讨之。寻亲征。筠自焚死。泽潞平。(【筠】为/彬切。)
○淮南節度使李重进。周祖之甥也。亦反。上命石守信讨之。
寻亲征。重进自焚死。淮南平。○荆南高宝融卒。弟宝勖代之。
○南唐泉州留从效称藩。(【泉州】属福建。【留从效】留/姓。从效名。【藩】音翻。称藩臣。)○建隆二年。
南唐主李景。迁都于南昌。以其子从嘉守建康。景殂。从嘉立。
更名煜。(【南昌】府。属江西。/即洪州。【更】音庚。)○上既诛筠重进。召枢密直学士赵普
卷六 第 31a 页 KR2b0041_MJSY_006-031a.png
问曰。吾欲息天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言。唐季以
来。帝王数易。由節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莫若稍夺其权。
制其钱穀。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又言。殿前帅石守信等。皆
非统御才。宜授他职。上悟。召守信等。宴酣。屏左右谓曰。我非
尔曹之力不至此。然终夕未尝安枕也。居此位者。谁不欲为
之。守信等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天命已定。谁敢有异心。
上曰。汝曹虽无异心。如麾下之人欲富贵何。一旦以黄袍加
汝之身。虽不欲为。其可得乎。皆顿首泣曰。臣等愚不及此。惟
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上曰。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为好富
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汝曹何
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为子孙计。多置歌童舞
女。日饮酒相安。不亦善乎。皆拜谢曰。陛下念臣等至此。所谓
卷六 第 32a 页 KR2b0041_MJSY_006-032a.png
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罢。(【季】末也。【数】音朔。【易】音亦。【節镇】節/度藩镇。【非统御才】言難制御。【屏】音)
(丙。【何为】之为去声。【好】去声。【去】去声。【生/死肉骨】言如使死者复生。而白骨生肉。)○赵普蓟人。遇上于滁州。用
为節度掌书记。上即位后。专与谋议。倚信之。(【书记】筌蹄云。節/度之掌书记者。)
女真贡马。(【女真】国在东夷。/古肃慎之遗种。)○回鹘于阗来贡。○建隆三年。泉
州留从效卒。衙将陈洪进。推张漢思领军务。(【衙将】官掌禁军。唐制/有南北衙。【推】音退平)
(声。)○定難節度使周西平王李彝兴贡马。(【節度使】西夏号定難節/度。【西平王】后周所封爵。)
(【彝兴】即彝殷。避太/祖父宣祖弘殷讳。)○武平武安镇帅周行逢卒。子保权领军府。衡
州太守张文表作乱。起兵据潭州。保权表请救于宋。(【武平】朗/州为武平)
(節度。【武安】潭/州为武安節度。)○荆南高宝勖卒。兄子继冲代之。○高丽来贡。○
乾德元年。命慕容延钊等。会周保权讨张文表。师出江陵。高
继冲出降。荆南平。(右南平高季兴。自梁太祖开平元年受/命为王。至是五主。凡五十七年而亡。)延钊至湖南。
文表先已败死。保权闻宋师下荆南。惧而拒守。师进讨之。获
卷六 第 33a 页 KR2b0041_MJSY_006-033a.png
保权。湖南平。○二年。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乞罢。质等周朝
旧相也。自唐以来。宰相惟面奏大政事。馀号令刑赏除拜。但
入熟状。质等自以前朝大臣。稍存形迹。每事具劄子进呈。退
批所得圣旨。同列皆书字以志之。奏御之多始此。质等既罢。
以赵普同平章事。(【除拜】除官拜爵。【熟状】直述其事。具状/奏闻。【形迹】执守礼体。【劄子】书疏如式。)○命王全斌
伐蜀。乾德三年。蜀相李昊。劝蜀主孟昶出降。蜀亡。前蜀王氏
之亡也。降表亦昊所草。蜀人夜书其门曰。世修降表李家。(右/后)
(蜀孟知祥自唐明宗长兴二年受命/为王。至是二世。凡三十三年而亡。)○初上命宰相。择前代未有年号。
以改今元。及是得蜀鉴。乃有乾德四年铸字。怪之召问。学士
窦仪曰。昔伪蜀王衍有此号。上叹曰。宰相须用读书人。(【鉴】/镜也。)
○五年。五星聚奎。先是周显德中。窦俨。杨徽之。卢多逊。同为
谏官。俨善推步。尝曰。丁卯岁五星聚奎。自此天下太平。二拾
卷六 第 34a 页 KR2b0041_MJSY_006-034a.png
遗见之。俨不预也。至是果然。(【聚奎】经星直鲁分徐州白羊之域。【推步】占/算星历。【二拾遗】谏官名。二拾遗。指徽之与多)
(逊。【预】通/鉴作与。)○夏州李彝兴卒。子光睿领军务。(【睿】/睿同。)○开宝元
年。北漢主刘钧殂。养子继恩立。郭无为弑之。而立其同母弟
继元。皆异姓子也。(初漢世祖女。适薛氏。生继恩。再适何氏。生继/元。俱幼孤。世祖以钧无子。便养之。皆冒刘姓。)○雷德
骧判大理寺。官属与堂吏。附会宰相。擅增减刑名。德骧愤惋。
直诣讲武殿奏之。并言赵普强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
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引柱斧击折其
二齿。命曳出黜之。(【骧】音湘。【大理寺】天子有九寺。此其一也。掌折狱详刑。【惋】/音腕去声。怒也。【市】买也。【铛】音鎗平声。鼎属。【折】音舌。)
○二年。命曹彬等伐北漢。寻亲征。攻太原。城久不下。顿兵百
草池中。暑雨。军中疾疫。诏班师。(【中】/去声。)○上自即位。或微行幸
功臣之家。不可测。赵普每退朝。不敢脱衣冠。一夕大雪。普意
上不复出矣。久之闻叩门声异甚。亟出。则上立雪中。普惶恐
卷六 第 35a 页 KR2b0041_MJSY_006-035a.png
迎拜。即普堂。设重裀地坐。炽炭烧肉。普妻行酒。上以嫂呼之。
普从容问曰。夜久寒甚。陛下何以出。上曰。吾睡不能著。一榻
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少天下邪。南征北伐。
此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上曰。吾欲取太原。普默然。良久曰。
非臣所知也。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边患我独当之。
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諸国。彼弹丸黑子之地。将何所逃。上笑
曰。吾意正尔。姑试卿耳。于是用师荆湖。继取西川。(【重裀】当作茵/褥也。【著】音长)
(入声。【成算】筹画也。【太原】北漢所都。【弹丸/黑子】喻其地小。【将】音浆。【荆湖】荆南。湖北。)尝因北漢谍者。语北漢主钧
曰。君家与周氏世仇。宜不屈。今我与尔无所閒。何为困此一
方之人。钧遣谍者复命曰。河东土地兵甲。不足当中国之什
一。区区守此。盖惧漢氏之不血食也。上哀其言。终钧之世。不
以大军北伐。及继元立。始用兵。(【谍】音牒。反閒曰谍。【语】去声。/【閒】音涧。【为】去声。【复】音伏。)○是岁
卷六 第 36a 页 KR2b0041_MJSY_006-036a.png
契丹弑其主述律。号穆宗。迎立其伯父兀欲之子明记。更名
贤。○三年。命潘美伐南漢。四年。克广州。刘鋹降。南漢亡。(右南漢/刘隐。自)
(梁太祖开平元年僭号。至/是五世。凡五十三年而亡。)○六年。交趾丁琏。上表求内附。诏以为静
海節度使安南都护。(【琏】音連上声。【上】上声。【安南】国在交趾北。唐懿宗。置/静海節度于安南。至此以琏为静海節度使。而总安南。)
○赵普罢相。领河阳三城節度。普沈毅果断。以天下为己任。
尝欲除某人为某官。上不用。明日又奏之。上怒裂其奏。普徐
拾以归。补缀以进。上悟乃可之。又有立功当迁官者。上素嫌
其人不与。普力请下。曰。朕固不与奈何。普曰。刑赏天下之刑
赏。安得以私喜怒专之。上不听起。普随之。上入宫。普立宫门
不去。上卒可之。普常设大瓮于閤后。表疏意不可者。投其中
焚之。其多得谤以此。雷德骧之子又讦之。上始疑普。先是虽
置参知政事以副普。不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至
卷六 第 37a 页 KR2b0041_MJSY_006-037a.png
是始诏二参政。升政事堂同议政。更知印押班与普齐。未几
普遂罢。薛居正吕馀庆等。其后继为相。(【河阳】孟州为河阳節度。【断】/音湍去声。【己】音纪。【閤】音甘)
(入声。下同。【更】/音庚。【几】如字。)○七年。命曹彬伐江南。初上屡遣使。喻江南国主
李煜入朝。不至。乃以彬及潘美等讨之。戒以切勿暴略生民。
务广威信。使自归顺。不须急击。取匣剑授彬曰。副将而下。不
用命者斩之。美以下皆失色。自王全斌平蜀多殺人。上每恨
之。彬性仁厚。故专任焉。先是江南樊若水。举进士不第。上书
言事。不报。乃钓鱼采石江上。以绳度江广狭。诣阙陈策。上用
其言。令荆南造大舰。为浮梁以济师。至是用之。不差尺寸。(【略】/与掠)
(通。【不第】不及第。【上书】之上上声。【度】/音堂入声。【令】去声。【浮梁】桥也。)○八年。曹彬围金陵急。李煜遣
徐铉入贡。求缓兵。铉言。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其说累数百。
上曰。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铉不能对还。寻复至奏言。江南

卷六 第 38a 页 KR2b0041_MJSY_006-038a.png
无罪。辞气益厉。上怒。按剑曰。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
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佗人鼾睡乎。铉惶恐而退。金陵受围。
自春徂冬。势愈穷蹙。彬终欲降之。累遣人告煜曰。某日城必
破。宜早为之所。一日彬忽称疾。諸将来问。彬曰。彬之疾非药
能愈。諸公若共为信誓。破城不妄殺一人。则彬病愈矣。諸将
皆许诺。焚香约誓。翌日城陷。煜出降。南唐亡。捷书至。上泣曰。
宇县分割。民受其禍。攻城之际。必有横罹锋镝者。可哀也。彬
还。舟中惟图籍衣衾。閤门通其榜子曰。奉敕江南。干事回。其
不伐如此。(【铉】音玄上声。【累】上声。下同。【鼾】音汗。【翌日】明日也。【南唐亡】南唐李/昪。自晋高祖天福元年僭号。至是三世。凡三十一年。【横】去声。【閤门】大)
(鸿胪寺。/曰閤门。)○九年。吴越王钱俶来朝。辞归。上赐以黄袱。封缄甚固。
曰途中宜密观。及启之。皆群臣乞留俶章疏。俶感惧。(【袱】音伏。巾/也。【疏】去声。)
○上如西京。謁宣祖安陵。(【西京】宋以洛阳为西京。汴梁为东京。/【安陵】太祖父弘殷。庙号宣祖。葬安陵。)○夏
卷六 第 39a 页 KR2b0041_MJSY_006-039a.png
四月郊。都民垂白者相谓曰。我辈少经离乱。不图今日复睹
太平天子仪卫。有泣下者。(【垂白】老人。/【少】去声。)○上欲留都洛阳。群臣
咸谏。上曰。吾且都长安。晋王叩头曰。在德不在险。上曰。吾将
西迁者。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
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乃还大梁。(【将】音浆。/【去】上声。)○上崩。在位十
七年。改元者三。曰建隆。乾德。开宝。寿五十。上仁孝。豁达有大
度。陈桥之变。迫于众心。洎入京师。市不易肆。尝一日罢朝。坐
便殿不乐者久之。左右请其故。上曰。尔谓为天子容易邪。适
乘快指挥一事而误。故不乐耳。尝宴近臣紫云楼下。因论及
民事。谓宰相曰。愚下之民。虽不分菽麦。藩侯不为抚
养。务行苛虐。朕断不容之。(【洎】音忌。及也。【市不易肆】肆铺面也。市不易肆。谓不惊扰也。/【菽】音叔。豆也。【藩侯】藩镇諸侯。【不为】之为去声。【断】音端)
(去/声。)开宝初。修京城及大内。营缮毕。上坐寝殿。令洞开諸门。皆
卷六 第 40a 页 KR2b0041_MJSY_006-040a.png
端直轩豁。无有壅蔽。因谓左右曰。此如我心。少有邪曲。人皆
见之矣。(【大内】宫禁。【缮】音/膳补也。【令】去声。)平蜀之后。尝择其兵百馀。为川班殿直。
郊礼行赏。以御马直扈从。特增给。川班击登闻鼓。援例陈乞。
上怒曰。朕之所与。即为恩泽。岂有例邪。斩其妄诉者四十馀
人。馀悉配隶諸军。遂废其直。(【川班殿直】以蜀士卒精者直殿。故曰川班殿/直。廪给与御马直等。【增给】以其扈从车驾之)
(劳。特命增给钱。人五千。【登闻鼓】隋制。凡奏闻讼诉者。听挝鼓。有司录状奏/之。【援】音爰。【陈乞】援御马直之例。陈乞增给。【配隶】以川班。分属諸军。)内臣有
逮事后唐者。上问。壮宗英武定天下。享国不久何也。其人言
其故。上抚髀嘆曰。二十年夹河战争。取得天下。不能用军法
约束。诚为儿戏。朕今抚养士卒。不吝爵赏。苟犯吾法。惟有剑
耳。五代以来。藩镇强盛。上以渐削之。罢諸節镇。专用儒臣。分
理郡国。以革節镇之横。又置諸州通判。以分刺史之权。自是
諸侯势轻。禍難不作。专务爱养民力。罢却贡献。禁进羡馀。常
卷六 第 41a 页 KR2b0041_MJSY_006-041a.png
衣浣濯之衣。寝殿青布缘苇帘。晚節好读书。尝叹曰。尧舜之
世。四凶之罪。止于投窜。何近代法网之密邪。(【内臣】宦官。【抚】拊。通/拍也。【横】去声。【羡】如)
(字。【常衣】之衣去声。【缘】/去声。【苇帘】芦苇为帘。)削平諸国。必招之。不至而后用兵。及其既
降。皆不加戮。礼而存之。终其世。尝幸武成王庙。观从祀。有白
起。指曰。起殺己降。不武。命去之。周恭帝封郑王。后迁于房州。
上以辛文悦长者。俾为房州守。恭帝先上二年始卒。上发哀
辍朝十日。还葬如礼。上初入京时。周韩通死節。追贈优厚。王
彦升弃命专殺。终身不授節钺。受禅之际仓卒。未有恭帝禅
制。学士陶穀出諸怀中。上薄之。穀久在翰林。颇怨望。上曰。吾
闻学士草制。依样画葫芦耳。何劳之有。卒不登之政府。内外
官有时望者。籍记姓名。以待不次选用。称职者。多久任不迁。
定铨选法。严举主連坐法。严赃吏法。有寘极刑者。懲五代藩
卷六 第 42a 页 KR2b0041_MJSY_006-042a.png
镇苛征重敛之弊。宽商征。宽曲盐酒禁。仓吏多入民租者。或
弃市。五代多以武人为牧守。率意用刑。上懲之。故入者必抵
罪。定大辟详覆法。定折杖法。颁新刑统。定差役法。作版籍户
帖户钞。长吏有度民田不实者。或杖流之。諸州旱蝗。赈饥蠲
租。惟恐不及。举德行孝悌。亲策制科举人。放进士榜。严覆试
法。御殿亲试进士。试书判拔萃。数幸国子监。诏天下求遗书。
初用和岘所定雅乐。初行刘温叟所上开宝通礼二百卷。命
宰执日记时政。送史館撰日历。制度典章。彬彬有条理。太弟
晋王立。是为太宗皇帝。(【武成王】唐肃宗。追贈太公望。为武成王。【从祀】配享。/【殺降】秦将白起。尝坑赵降卒四十万。【去】上声。【先】)
(音霰。【入京时】自陈桥拥还时。【死節】周朝在京巡检韩通。帅众卫禦。都指挥使王彦升殺之。/【优厚】追贈通为中书令。【節钺】節旄斧钺。凡为節度使者。必授之。【薄之】薄穀不忠。【葫芦】)
(瓜属。状如瓠。实可食。【政府】宰相政事之府。【铨选法】铨七缘切。铨衡也。又量也。次也。度也。/从陶穀所上。初京官七品以下。犹属铨。自后京官以上无选。中书门下特除。而使府不许辟)
(召。幕职悉由铨授。【連坐法】乾德三年。诏陶穀等。各于幕职京宫中。举堪为郡守副监者一/人。除官之日。仍书举主姓名。谬举者。并坐罪。【寘】置同。【极刑】建隆二年。李瑶坐赃杖殺。自)
卷六 第 43a 页 KR2b0041_MJSY_006-043a.png
(后赃吏。有寘极刑者。【商征】商贾征税。【宽曲盐酒禁】漢法。犯私曲者弃市。周祖始令。至五/斤者死。至是诏犯私曲十五斤。以私酒入城至三斗者。始处极刑。其馀论罪有差。又以前朝)
(盐法太峻。定以官盐阑入禁地。贸易至十五斤。私煮至三斤者。坐死。以钞盐入城三十斤以/上者奏裁。乾德四年诏宽之。罪至死者。奏裁。【抵罪】故入人于罪者。就以其罪罪之。【大辟】)
(死罪。辟音辟。【详覆法】懲五代藩镇专殺之弊。令諸州奏大辟案。委刑部详覆。【折杖法】折/如字。徙流笞杖各有数。杖刑五。曰。杖一百为杖二十。九十为十八。八十为十七。七十为十五。)
(六十为十二。官杖厚薄长短。如周显德中制。【新刑统】窦仪等所定。【差役法】诏令佐检案/差役。有不平。许民自相纠。举京百司。补吏须不疑役。乃听。【版籍】民閒户口。田粮数目。在官)
(版籍。【户帖】民閒供振户口事产在官。家给户帖为照。【户钞】如今朱钞之類。【度】音堂入/声。【赈】音震。赡他。【蠲】音涓。免也。【制科】周设贤良经学吏理三科。至是上亲策贤良科。【覆)
(试法】王祐知举。陶穀子邴登第。上曰。穀不能训子。安得登策。遽命中丞覆试。因诏。自今举人。/凡关食禄之家。皆令覆试。【拔萃】唐取士。必验身言书判拔萃。拔其俊异者。而取之。孟子曰。)
(拔乎其萃。【数】音朔。【岘】音贤上声。【雅乐】登歌文德武功二舞。【所上】之上上声。【开宝通/礼】改乡贡开元礼为开宝通礼。【史館】国史院。【日历】记每日事。)
〔太宗皇帝〕初名匡乂。太祖长弟也。太祖入京城。匡乂首请
号令諸将戢士卒。仍自于马前戒摽掠。太祖受禅。乃改名光
义。尹开封。同平章事。封晋王。建隆二年。昭宪杜太后。临崩谓
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者乎。太祖曰。皆祖考与太后之馀
庆。太后笑曰。不然。正由柴氏使幼儿主天下耳。汝万岁后。当
卷六 第 44a 页 KR2b0041_MJSY_006-044a.png
传位晋王。晋王传秦王。泰王以传德昭。国有长君。社稷之福
也。太祖曰。謹受教。太后呼赵普曰。赵书记共记吾言。不可违。
因命普于榻前为誓书。普署纸尾曰。臣普记。藏之金匮。太祖
友爱笃至。晋王尝寝疾灼艾。太祖亦自灸以分其痛。尝曰。晋
王龙行虎步。且生时有异。佗日必作太平天子。福德非吾所
能及也。太祖幸蜀。有布衣张齐贤。献十策。召问赐食。且啖且
对。太祖善其某策。齐贤固称。馀策皆善。太祖怒斥便出。既还
语晋王曰。吾幸西都。得一张齐贤。吾不欲用之。佗日留与汝
作宰相。盖传位之定久矣。太祖不豫。后遣王继恩召皇子德
芳。继恩径召晋王。王至宫中。散遣左右。所言皆不可得闻。但
遥见烛影下。王有离席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曰。好
为之。遂崩。后见晋王愕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官家。王曰。共
卷六 第 45a 页 KR2b0041_MJSY_006-045a.png
保富贵。无忧也。王即位。更名炅。秦王廷美尹开封。改封齐王。
德昭封武功郡王。(【乂】音刈。【戢】音簪入声。约束也。【柴氏】周世宗。【秦王】太祖次/弟。【德昭】太祖长子。【长】音张上声。【呼】去声。【艾】五盖切。草)
(似蒿叶。可灸。【灸】音救。【幸蜀】一本作征西京者是。盖齐贤洛阳人也。【布衣】未蒙爵禄曰布/衣。【十策】下并汾。富民。封建。崇学。举贤。太学。藉田。选良吏。懲奸。恤刑。【便】如字。【语】去声。【后】)
(宋氏。【王继恩】宦官。【德芳】太祖次子。【戳】敕角切/【无】与毋通。【更】音庚。【炅】音烱。【武功】邑在乾州。)○遣使分行州县。廉察
官吏。第其优劣。罢软不胜任。惰慢不亲事。免官。(【罢】音皮。倦/也。【胜】音升。)
赃吏配者。遇赦不叙。(受赃之吏。徙配远方。/虽遇赦。亦不叙用。)○大理评事陈舜封。奏
事口捷。举止類倡优。问谁氏子。对以父为伶官。上曰。汝真杂
類。岂得任清望官。改授殿直。(【大理评事】官掌折杖详刑。【陈舜封】陈/姓舜封名。【伶官】乐工。【清望】清要声望。)
陈洪进来朝。献漳泉二州。(【陈洪进】初为泉州衙将。/后据其地。【二州】属福建。)○吴越王钱俶
来朝。遂献其地。(右吴越钱镠。自梁太祖开平元年。/据有两浙。至是七世。凡七十四年。)○命潘美伐北漢。寻
亲征围太原。刘继元出降。北漢亡。(右北漢刘崇。自周广顺元年僭/号。至是四世。凡二十九年而亡。)
诏征契丹。易州涿州来降。上攻幽州。踰旬不下。遂班师。郡王
卷六 第 46a 页 KR2b0041_MJSY_006-046a.png
德昭从征幽州。军中尝夜惊。不知上所在。有谋立德昭者。上
闻不悦。及归。以北征不利。不行平北漢之赏。德昭言之。上大
怒曰。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后二年。岐王德
芳卒。自太祖二子相继死。齐王廷美不自安。佗日上尝以传
国意访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于是普复入
相。廷美遂得罪。降涪陵县公。普复使知开封府李符。告其怨
望。南还房州。寻殺之。普恐李符漏言。因弭德超谮曹彬故。以
符荐德超。贬符舂州卒。(【从】去声。【涪陵】县属涪州。涪音浮。【弭】案唐/韵。当作弥。姓也。【舂州】属广东。今南恩州。)○种
放隐于终南山。结草为庐。以讲习为务。后进多从之学。上闻
召之。辞以母老。上高其節。厚赐钱帛旌之。(【种】音虫。姓也。【放】音/仿。【终南】山在武功县。)
吕蒙正为参政。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参政邪。蒙正佯不闻。
同列欲诘其姓名。蒙正止之日。若一知名姓。则终身不忘。不
卷六 第 47a 页 KR2b0041_MJSY_006-047a.png
如无知也。○召华山陈抟。赐号希夷先生。(【华】去声。/【抟】音团。)○开宝寺
塔成。前后八年。所费亿万。田锡奏曰。众以为金碧荧煌。臣以
为涂膏衅血。上不怒。(【开宝寺】在汴京。【衅血】聚/敛民财。如以民之膏血涂衅。)○先是西夏李光
睿卒。子继筠嗣。又卒。弟继捧嗣。继捧来朝。献四州地。其弟继
迁叛去。数入寇边。(【四州】夏。银。绥/宥。【数】音朔。)○契丹主明记殂。号景宗。子
隆绪立。年十二。母萧氏专其国政。○上命曹彬等。分道伐契
丹。彬兵大败于岐沟关。诏班师。契丹自是連年入寇。后女真
以契丹隔其朝贡之路。请击之。不许。女真遂臣于契丹。(【岐沟/关】在)
(涿州西南/四十里。)○上赐李继捧姓名赵保忠。授節度使。命管夏银绥
宥静五州。使图继迁。继迁降。赐姓名赵保吉。保吉复寇边。命
李继隆讨之。保忠言。已与保吉解仇。乞罢兵。上怒。命继隆先
移兵讨之。继隆入夏州。槛送保忠于阙下。保吉寻亦请降。而
卷六 第 48a 页 KR2b0041_MJSY_006-048a.png
复叛。命继隆讨之。(【五州】绥州即雕阴郡。属/陕西。馀四州属甘肃。)○蜀自既平之后。府库
之物悉载归内府。土狭民稠。有司不无赋外之科。王小波起
为盗。小波死。李顺继之。攻陷成都。僭号蜀王。上命王继恩讨
擒之。蜀平。(【赋外之科】租赋之外。别/有科征。【李顺】小波妻弟。)○交趾丁琏卒。大校黎桓。囚
其宗族而专其国。上初命讨之。无功。已而桓奉贡。竟以桓为
交趾郡王。(【黎桓】大将校。/黎姓。桓名。)○时霖潦过度。上曰。朕于刑狱尽心。
安得积阴之谴。寇准越班对言。某州局吏。侵官钱若干。于法
为小过。陛下殺之。王淮参政王沔之弟。盗钱数百万。于法为
大憝。陛下以沔故。务相容蔽。如此而曰刑狱尽心。如之何无
积阴之谴。上即日诛淮罢沔。俄而雨止。(【霖潦】久雨曰霖。无源水曰潦。/潦音老。【大憝】憝音队。恶也。书。)
(元恶/大憝。)○上崩。在位二十二年。改元者五。曰太平兴国。曰雍熙。
端拱。淳化。至道。寿五十九。薛居正。沈伦。赵普。宋琪。李昉。吕蒙
卷六 第 49a 页 KR2b0041_MJSY_006-049a.png
正。张齐贤。吕端等。相继为相。普凡再入再罢。寻薨。普初以吏
道闻。寡学术。太祖尝勤以读书。普遂手不释卷。每朝有大议。
辄阖户自启一箧。取一书阅之。及卒家人視其箧。则论语也。
尝谓上曰。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
陛下致太平。蒙正晚出。尝与普并相。普甚推之。蒙正尝置册
子夹袋中。疏四方人才姓名。以待选用。初太祖尝以张齐贤
属上。至齐贤举进士。上欲置之上第。而有司第其名在下。乃
诏一榜特与通判。卒至大用。吕端为相。人谓。吕相作事糊涂。
上知之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自上即位以来。以小人
为相者。卢多逊一人而已。太子立。是为真宗皇帝。(【太平兴国】四/字年号。【昉】音)
(仿。【再罢】案。普以太祖乾德二年入相。至开宝六年罢。太宗大平兴国六年。复入相。至八年/又罢。端拱元年再入。至淳化元年罢。前后历事二朝。凡三十馀年。【推】音退平声。【疏】去声。)
(【属】音烛。【糊】音鹘。【涂】音突。【太子】太宗。第三子。)
卷六 第 50a 页 KR2b0041_MJSY_006-050a.png
〔真宗皇帝〕初名元侃。封襄王。有举人杨砺。尝梦至一大殿。
有坐殿上者。语之曰。我非汝主。来和天尊汝主也。指示令謁
之。砺后进士第一。入为襄王府记室。既謁。如梦中所见。太宗
尝遣相者诣襄王。及门而返曰。王门厮役皆将相也。王可知
矣。立为太子。至是即位。更名恒。(【语】去声。【记室】官掌校表奏答。/【厮】音斯。折薪曰厮。【更】音庚。)○咸
平二年。契丹入寇。上亲征。至大名府而还。(【大名府】属河/东。即魏州。)○三
年。益州卒王均反。僭号大蜀。以雷有终知州。讨擒之。益州平。
○范廷召击契丹。求援于高阳关都部署康保裔。亟赴之。廷
召潜遁。保裔为所围。力战死之。(【高阳】关在安州。【都部/署】官掌兵事。【为】去声。)○李继
迁。先朝夺所赐姓名。寇边不已。攻陷灵州。西凉六合酋长潘
罗支。乞会王师讨之。继迁攻陷西凉府。潘罗支要而击之。继
迁中流矢。死于灵州之境。其子德明请降。复赐姓赵。后封为
卷六 第 51a 页 KR2b0041_MJSY_006-051a.png
西平王。(【赐姓名】继迁当太宗朝。叛而降。赐姓名赵保吉。既而复叛。故/曰夺所赐姓名。【西凉府】属甘肃。即凉州。【要】音腰。【中】去声。)○杨嗣
杨延朗。智勇善战。加团練使。虜惮之。目曰杨六郎。○景德元
年。契丹主与其母萧氏。大举入寇。中外震骇。参政陈尧叟蜀
人。请幸蜀。王钦若江南人。请幸江南。上以问宰相寇准。准问
谁画此策。上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也。准曰。臣欲得献策之
臣。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遂定亲征之议。上驻跸韦城。寻至
卫南。契丹拥兵抵澶州。围合三面。李继隆等出禦之。契丹挞
览中弩死。大挫退却。不敢动。寇准力劝上渡河。殿前帅高琼
亦力赞。犹豫閒。琼麾卫士进辇曰。陛下若不过河。百姓如丧
考妣。梁适呵之。琼怒曰。君辈。此时尚责人失礼。何不赋一诗
退虜耶。遂拥上以渡。既至澶州。登北城张黄旗帜。諸军皆呼
万岁。声闻数十里。契丹气夺。(【断】音端去声。【驻跸】车驾暂止曰驻跸。【韦/城】县属开州。【挞览】统军顺国王。【挫】音佐。)
卷六 第 52a 页 KR2b0041_MJSY_006-052a.png
(【力赞】赞成渡河之策。【犹豫】不决也。【丧】/平声。【梁适】宋鉴作冯拯。【闻】去声。)先是王继忠者陷虜。尝言和好
之利。故虽大举。亦遣使以继忠书来。上命曹利用报之。至是
利用。与契丹使者韩杞偕来。请世宗所取关南故地。上曰。地
必不可得。寧与金帛以和。准意亦不欲与。且画策以进曰。如
此则可保百年无事。不然数十岁后。戎复生心。准盖欲击之
使只轮不返。上曰。数十岁后。当有能禦之者。吾不忍生灵重
困。姑听其和。遂再遣利用往。利用请岁赂金帛之数。上曰。必
不得已。虽百万亦可。准召语之曰。虽有敕旨。不得过三十万。
如过此数。勿来见准。准斩汝矣。利用卒以绢二十万银十万。
定和议。南朝为兄。北朝为弟。交誓约。各解兵归。准初发京师。
命朝士出知諸州。皆于殿廊。受敕。戒之曰。百姓皆兵。府库皆
财。不责汝浪战。但失一城一壁。当以军法从事。恐钦若沮亲
卷六 第 53a 页 KR2b0041_MJSY_006-053a.png
征之议。以其有智且有福。出钦若知天雄军。契丹至城下。钦
若闭门束手无策。修斋诵经而已。上还自澶渊。待准极厚。钦
若归深恨准。尝退朝。上目送准。钦若进曰。陛下敬准。为其有
社稷功邪。城下之盟。春秋小国所耻也。上愀然。钦若每曰。澶
渊之役。准以陛下为孤注。上待准遂寖薄。寻罢相。(【好】去声。【故/地】初晋主石)
(敬瑭请契丹共灭唐。割幽蓟十六州与之。后周世宗伐契丹取瓦桥。关。益津关之南。瀛莫易/州之地。【重】平声。【百万】绢百万匹。银百万两。【语】去声。【过】音戈。下同。【天雄军】河北魏博)
(節度。唐代宗宠其军曰天雄。【澶渊】澶州古名澶渊。【为/其】之为去声。【孤注】如赌博只有一注钱物。以决胜负。)以王旦同平章事。旦
王祐之子也。太祖尝遣祐按事。谓祐还与王溥官职。祐不徇
太祖意。竟不大用。祐曰。祐不做。儿子二郎必做。植三槐于庭
曰。吾后世必有为三公者。至是旦果为相。深沈有德望。能断
大事。上心深属之。赵德明尝以民饥。上表乞粮。群臣皆请责
之。旦曰。臣欲诏德明。云塞上储粮不可与。已于京师积百万。
卷六 第 54a 页 KR2b0041_MJSY_006-054a.png
可自遣众来取。德明再拜受诏曰。朝廷有人。(【按事】时魏博節度使/苻彦卿。有飞语闻于上。)
(乃遣祐往问按。【不大用】祐至魏博。但决配彦卿家僮二人挟势之罪。还又力保彦卿无罪。/且极言。当以五代殺无辜为戒。帝怒安置华州。【二郎】旦行也。【属】音烛。【上表】之上上声。)
上既入钦若之言。数问钦若。何以刷耻。钦若知上厌用兵。谬
曰。取幽蓟乃可。上令思其次。乃请封禅以镇服四海。誇示夷
狄。又言。封禅当得天瑞。前代有以人力为之。河图洛书果有
此邪。圣人以神道设教耳。于是自大中祥符以来。数有天书
降。东封泰山。西祀后土于汾阴。又有赵氏祖九天司命天尊
降。天下立天庆观。置圣祖殿。讳圣祖名玄朗。京师作玉清昭
应宫。旦不能止其事。(【入钦若之言】纳其谮准之言。【数】音朔。下同。【刷】所劣切。/拭也。【令】去声。【河图】说见大昊。【洛书】禹治水时。神龟负)
(文。有数至九。而出于洛。禹遂别文。以为洪范九畴。【邪】音耶。【太中祥符】四字年号。【天书降】/伪作书云自天降。○案太中祥符元年正月。天书降左承天门南。四月降大内。六月。王钦若)
(奏。天书降泰山。天禧三年。降乾祐山。【汾阴】水南曰阴。【天尊降】宋鉴。太中祥符五年。圣祖/降曰。吾人皇中九人之一。是赵始祖再降。乃轩辕黄帝。后唐时。七月一日。复降生赵氏族。谓)
(上曰。善抚育苍生。毋忘前志。寻尊号圣祖。曰/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圣祖母曰元天大圣后。)○上在位二十六年。自元年
卷六 第 55a 页 KR2b0041_MJSY_006-055a.png
吕端罢后。张齐贤。李沆。吕蒙正。向敏中。毕士安。寇准。王旦。相
继为相。惟旦居位十一年。当李沆为相时。旦甫参政。沆喜读
论语。尝曰。为宰相。如论语中。節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两句。尚
不能行。圣人之言。终身诵之可也。沆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
之。旦谓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人閒疾苦。
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
矣。吾老不及见。此参政他日之忧也。及太中祥符。封禅祠祀
土木并兴。旦乃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每有大礼。旦辄以首
相。奉天书以行。常悒悒不乐。欲去则上遇之厚。及薨于位。遗
令削发披缁以敛。议者谓旦得君。而不能以正自终。或比之
冯道云。(【沆】音坑上声。【向】音饷。【文靖】李沆。谥文靖公。【遗令】/令去声。削发披缁如僧礼。【冯道】后唐相。无所可否。)张咏尝言。
吾榜中得人最多。謹重有德望。无如李文靖。深沈才德。镇服
卷六 第 56a 页 KR2b0041_MJSY_006-056a.png
天下。无如王公。面折廷争。素有风采。无如寇公。当方面之寄。
则咏不敢辞。当旦之世。王钦若已相。钦若罢。寇准再入相。参
政丁谓。事准甚謹。尝会食。羹污准须。谓起拂之。准笑曰。参政
国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谓甚愧恨。准罢。李迪丁谓为相。准
远贬。迪罢。谓独相。时上已有疾昏眩。如准罢贬。皆谓白中宫
行之。上不知矣。寻崩。年五十五。在位改元者五。曰咸平。景德。
曰大中祥符。曰天禧。乾兴。太子立。是为仁宗皇帝。(【王公】旦。【争】/诤同。【寇公】)
(准。【方面之寄】镇一方。自当一面。【为官】之为去声。【迪】音狄。【远贬】初贬雷州/司户。移道州司马。【中宫】刘后。【太子】真宗。第六子。)
〔仁宗皇帝〕名禎。母李氏。章献明肃刘皇后子之。真宗得皇
子已晚。始生昼夜啼不止。有道人言。能止儿啼。召入。则曰。莫
叫莫叫。何似当初莫笑。啼即止。盖谓真宗。尝吁上帝祈嗣。问
群仙谁当往者。皆不应。独赤脚大仙一笑。遂命降为真宗子。
卷六 第 57a 页 KR2b0041_MJSY_006-057a.png
在宫中好赤脚其验也。自升王为太子。年十三即位。刘太后
垂帘同听政。(【李氏】帝所生母。【刘皇后】真宗正后。/【子之】养为子。【吁】音喻。和也。【好】去声。)丁谓用事。窜寇
准为雷州司户。参政王曾密奏。谓包藏禍心。真宗山陵。擅移
皇堂于绝地。遂罢谓。贬至崖州司户。谓初命学士草准责词。
令用春秋无将。漢法不道。为證事。及谓窜。学士乃用其语。人
快之。(【雷州】属海南。【山陵】真宗葬所。【擅移】皇堂喷穴也。时丁谓为山陵使。因山陵都/尉雷允恭。从邢中和言。移山陵向上。既而上穴有水石。故王曾奏之。【令】平声。)
(【无将】将音浆。春秋传云。大臣无将。将而必诛。公子牙今将尔。将者言将弑君。【不道】/如大逆不道。诬上不道之類。【用其语】草词曰。无将之戒旧典甚明。不道之辜。常刑罔赦。)
逐准时。京师语曰。欲得天下寧。当拔眼中丁。欲得天下好。莫
如召寇老。然准竟不及北还而卒。王曾为相。王钦若再相。钦
若卒。张知白相。知白卒。张士逊相。士逊罢。吕夷閒相。惟王曾
自天圣初居相位。至是七年而罢。曾初举进士。青州发解。礼
部。廷试。皆第一。人曰。状元三场。吃著不尽。曾曰。曾平生之志。
卷六 第 58a 页 KR2b0041_MJSY_006-058a.png
不在温饱。真宗末。正色立朝。朝廷赖以为重。作相日。所进退
士。莫有知者。或问其故。曾曰。恩欲归己。怨使谁当。(【解】音介。【发/解】乡举。【礼)
(部】会试。【廷试】/殿试。【己】音纪。)○交趾黎桓。景德中卒。子龙廷。殺其兄龙钺而
自立。来贡。赐名全忠。太中祥符閒。全忠卒。子幼。弟争立。大校
李公蕴。遂殺之而自立。至是公蕴卒。子德政立。来告丧。封交
趾郡王。(【景德】直宗年号。【弟】/名字未详。【告】音谷。)○契丹主隆绪殂。号圣宗。子宗真
立。○西夏赵德明卒。子元昊立。○刘太后以上为己子。而上
母李氏。默默处先朝嫔御中。未尝自异。人亦畏后不敢言。疾
革。乃进位宸妃。而薨。宰相吕夷简奏太后。宜备礼以葬。曰。他
日莫道夷简不曾说来。宸妃卒。踰一年太后崩。称制十一年。
(【己】音纪。【嫔御】周礼有九嫔九御。李氏处真宗嫔御之中。【革】音棘。急也。【备礼】宋鉴。李氏/薨。太后抑未治丧。夷简入奏。不许。曰。佗日不欲全刘氏乎。遂发哀成服。葬之时。诏欲凿宫城)
(垣以出丧。夷简处言。凿垣非礼。宜从西华门出。且曰。宸/妃诞育圣躬。而丧不成礼。后必有受其罪者。乃许之。)上始亲政。先是吕夷简
卷六 第 59a 页 KR2b0041_MJSY_006-059a.png
张士逊并相。夷简罢。李迪相。而士逊为首相。无所发明而罢。
夷简复相。迪罢。王曾复相。而权在夷简。夷简之初罢也。以郭
皇后之言。及复入。而后有尚美人争宠之隙。遂废郭后。夷简
有力焉。台谏孔道辅范仲淹争。不得而出。仲淹还朝为待制。
知开封府。言事愈急。数议时政。夷简诉其越职。罢知饶州。館
阁余靖尹洙争之。皆坐贬。欧阳脩责谏官高若讷不谏。谓不
知人閒有羞耻事。若讷奏其书。亦贬。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
四贤指仲淹洙靖脩不肖指若讷也。王曾因对斥夷简纳赂
示恩。夷简曾并罢。王随陈尧佐代之。以无所建明而罢。张士
逊章得象代之。(【郭皇后之言】宋鉴。上与夷简谋。以张耆等皆太后所任悉罢之。/退告郭后。后曰。夷简独不附大后耶。由是并罢夷简。详见仁宗明)
(道二年。【尚美人】尚姓也。九嫔之下有美人。【争】诤同。【出】道辅出知奏州。仲淹出知睦州。/【知开封府】景祐元年。召仲淹。为刑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执政恐之。命知开封府。【数】音)
(朔。【饶州】罢仲淹前职。而知饶州。【館阁】余靖尹洙。在館阁之职。【坐贬】靖/监筠州酒税。洙监郢州洒税。【羞耻事】如废郭后乏事。【亦贬】贬脩夷陵令。)○赵元
卷六 第 60a 页 KR2b0041_MJSY_006-060a.png
昊。据有夏银绥宥灵盐会胜甘凉瓜沙肃州之地。居兴州。阻
贺蘭山为固。僭号大夏皇帝。入寇。西边骚然。范雍经略西夏。
闻元昊将攻延州惧甚。闭门不救。刘平战。中官黄德和。诬奏
平降贼。以兵围其家。议收其族。富弼言。平自环庆来援。奸臣
不救。故败。骂贼而死。德和诬人冀免。坐腰斩。范雍罢。时军兴
多事。张士逊无所补。谏官韩琦上疏曰。政事府岂养病坊邪。
于是士逊致仕。吕夷简复相。用韩琦范仲淹为边帅。仲淹尝
兼知延州。夏人相戒曰。母以延州为意。小范老子。胸中自有
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边人为之语曰。军中有一
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昊之不
得大逞。盖藉琦仲淹之宣力居多。(【夏银】已下十四州。绥属陕西。会属巩/昌。馀并属甘肃。【将】音浆。【延州】属陕)
(西。即延安郡。【降】音项平声。【环庆】二州。皆属巩昌。【奸臣】范雍。【冀免】案元昊寇延时。德和/引兵先走。至是遂诬奏平希以自免。【腰斩】竟斩德和。【无所补】无所补益朝廷。【琦】音奇)
卷六 第 61a 页 KR2b0041_MJSY_006-061a.png
(【上】上声。【小范老子】仲淹。戎人谓知州/曰老子。【大范老子】范雍。【藉】慈夜切。)契丹乘朝廷有西夏之挠。遣泛
使求石晋所割。周世宗所取关南地。知制诰富弼接伴。时夷
简任事。人莫敢抗。弼数侵之。夷简欲因事罪弼。以弼报使。弼
至。往返论難。力拒其割地。使还。再遣。而国书故为异同。夷简
欲以陷弼。弼疑而启观。乃复回奏。面责夷简。易书而往。增岁
赂银绢各十万。定和议而还。(【泛使】泛海之使。【关南地】说见上。【接伴】陪/奉泛使。【数】音朔。【报使】报书奉使契丹。【论)
(難】皆去声。【复】音伏。【易】音亦。○案。弼使契丹。既归复命。再往聘。草诏及誓书。弼请增三事。/毋广开塘池。增屯兵骑容受叛。暨行。中使持誓书。至武疆授之。弼私念。三事前与虜约。万一)
(书词与口异。则事败矣。发視之。果不同。乃驰还易书行。○论曰通两国之情。结无穷之好者。/莫重奉使之职。古者兵交。则有往来觇敌之使。事已则有玉帛结好之使。非有仪秦之辩。贲)
(育之勇。良平之智。则不遣也。方契丹拥兵压境。使者悖慢。上命报聘。无敢行者。独富公毅然/而往。入虜庭诘其君臣。往返辩论。不啻数十百语。至令契丹君臣。晓然。知通好用兵利害之)
(所在。皆公/之力也。)○吕夷简求罢。上遂欲更天下弊事。增谏官员。命王
素。欧阳脩。余靖。蔡襄。供谏院职。以韩琦范仲淹为枢密副使。
召夏竦为枢密使。谏官论罢竦。以杜衍代之。国子直讲石介
卷六 第 62a 页 KR2b0041_MJSY_006-062a.png
喜曰。此盛德事也。乃作庆历圣德诗。有曰。众贤之进。如茆斯
拔。大奸之去。如距斯脱。大奸指竦。也。(【更】音庚。【茆拔】易曰。拔茆連茹。/言善類相引。【距脱】鸡之勇也)
(以距。距脱则不能/为他鸡之害也。)仲淹琦适自陕西来。道中得诗。仲淹拊股谓琦
曰。为此怪鬼辈壤事。竦因与其党造论。目衍等为党人。欧阳
脩乃作朋党论上之。略曰。小人无朋。惟君子有之。小人同利
之时。暂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情疏。反相
贼害。君子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
一。此君子之朋也。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进君子之真
朋。则天下治矣。(【拊】旧本作抚。非。【为此】之/为去声。【目】称也。【上】上声。)○仲淹迁参政。富弼
为枢副。上既擢仲淹等。每进见。必以太平责之。开天章阁召
对。赐坐给笔札。仲淹等皆惶恐。退列奏十事。一曰明黜陟。二
曰抑侥倖。三曰精贡举。四曰择官长。五曰均公田。六曰厚农
卷六 第 63a 页 KR2b0041_MJSY_006-063a.png
桑。七曰修武备。八曰减摇役。九曰覃恩信。十曰重命令。上方
信向。悉用其说。惟武备欲复府兵一说。宰相以为不可。时章
得象晏殊。并同平章事。未几。仲淹宣抚陕西河东。富弼宣抚
河北。竦等造谤。故仲淹等不安于朝。欧阳脩亦出使河北。晏
殊罢。杜衍同平章事。衍务裁侥倖。每内降。率寝格不行。积诏
旨十数。辄纳上前。上尝语谏官曰。外人知衍封还内降邪。朕
在宫中。每以不可告而止者。多于所封还也。会衍婿苏舜钦。
监进奏院。用鬻故纸公钱。祀神会客。御史中丞王拱辰。素不
便衍等所为。因攻其事。置狱得罪者数人。拱辰喜曰。吾一网
打去尽矣。衍相七十日而罢。贾昌朝平章事兼枢密使。韩琦
罢枢副知扬州事。章得象罢。陈执中平章事。昌朝罢夏竦代
为枢密使。(【见】音现。【札】侧八切。纸札。【覃】延也。【复】音伏。【府兵】见唐太宗纪。【几】/如字。【内降】诏旨。【格】音各。【数】上声。【语】去声。【会客】会进奏院祠神。舜)
卷六 第 64a 页 KR2b0041_MJSY_006-064a.png
(钦用鬻故纸公钱。召妓会客。王洙。吕溱。王益/柔等与焉。【得罪】舜钦除名洙等皆遂去。)○贝州卒王则反。文彦博宣
抚河北。讨平之。彦博入为平章事。○赵元昊。庆历初。尝因范
仲淹请和。反覆数岁。竟纳款复称臣。策命为夏国王。名曩霄。
岁赐银绢茶䌽二十五万五千。遂不复寇边。卒。子谅祚立。(【曩】/音)
(囊上/声。)○陈执中以无所建明罢。○夏竦罢。宋庠代之。寻同平
章事。未几罢。(【几】/如字。)○张贵妃兄尧佐。一日除四使。监察御史
里行唐介论之。不听。遂劾奏。文彦博向守蜀。以灯笼锦献贵
妃得执政。故党尧佐。上怒远贬介。彦博亦求罢。庞籍平章事。
(【兄】当作諸父。案宋鉴。贵妃乃尧佐侄也。【四使】使去声。宣徽。節度。景灵。群牧。【里行】唐朝/有御史里行至景祐中。始置。以处御史之官卑者。【灯笼锦】名閒金奇锦。贵妃以为服。【远贬】)
(贬唐介为春州别驾。/王举正救之。改英州。)○广源州侬智高寇广州。連岁陷諸州。自邕
至广西。皆被其害。命枢副狄青。讨平之。还为枢密使。(【源州】筌/蹄云。源州)
(号为邕管。即邕/州。【侬】音农。)○庞籍罢。○陈执中梁适平章事。适罢。刘洸代之。
卷六 第 65a 页 KR2b0041_MJSY_006-065a.png
执中罢。文彦博富弼并同平章事。士大夫相庆得人。上曰。人
情如此。岂不贤于梦卜哉。上尝问王素。孰可为相。素曰。惟宦
官宫妾。不知姓名者。可充其选。上慨然曰。如此则富弼耳。(【梦/卜】)
(商高宗梦得傅说。/西伯卜得太公。)○契丹主宗真殂。号兴宗。子洪基立。○交趾李
德政卒。子日遵立。○刘沆罢。文彦博罢。韩琦平章事。富弼罢。
○王安石知制诰。安石每迁官。逊避不已。至知制诰。则不复
辞官矣。安石尝侍赏花钓鱼宴。误食钩饵。已悟而食之既。上
以其不情而遂非恶之。安石有重名。士争向之。惟苏洵不见。
著辨奸论。亦以为不近人情。必大奸慝。(【既】已觉误食钩饵。而尽食/之。【遂非】不近人情。而不改)
(过。【洵】/音旬。)○司马光知谏院。进三劄。一论君德。有三。曰仁。曰明。
曰武。二论御臣。曰任官。曰信赏。曰必罚。三论拣军。又进五规。
曰保业。曰惜时。曰远谋。曰謹微。曰务实。(【拣】音简选择。)○策制科人。
卷六 第 66a 页 KR2b0041_MJSY_006-066a.png
得苏轼苏辙。○曾公亮平章事。○上在位四十二年。改元者
九。天圣明道则垂帘之政也。景祐以来。政由己出。宝元康定
閒。西鄙多事。庆历更化。君子满朝。至皇祐至和嘉祐。天下承
平无事。恭俭之德。爱人恤物之心。自即位至升遐。终始如一
日。遗制下。虽深山穷谷。莫不奔走悲号。而。不能止。寿五十四。
皇子立。是为英宗皇帝。(【垂帘】刘太后听政。【己】音纪。/【更】音庚。【遗制】升遐诏制。)
〔英宗皇帝〕初名宗实。濮安懿王允让之子。太宗之曾孙也。
仁宗立为皇子。赐名曙。仁宗崩。固避数四。而后即位。以忧疑
致疾。慈圣光献曹太后。权同听政。上举措或改常度。遇宦官
尤少恩。左右多不悦。乃共为谗閒。两宫遂成隙。赖宰相韩琦。
参政欧阳脩等调护。上既康复亲政。太后撤帘。琦一日出空
头敕。脩已佥。赵槩未佥。脩曰。第书之。韩公必有说。琦坐政事
卷六 第 67a 页 KR2b0041_MJSY_006-067a.png
堂。召内侍任守忠。立庭下曰。汝罪当死。责蕲州安置。盖交斗
两宫之人也。(【数】上声。【曹太后】仁宗后。【閒】音涧。【两宫】太后英宗。【康复】病安/也。复音伏。【撤帘】后还政。【空头敕】敕出未书姓名。空音控。【第书之】)
(脩劝槩。次第佥/署。【任】音壬。)○议崇奉濮王典礼。执政欲称皇考。又以太后
诏。令上称亲。司马光。范镇。吕诲。范纯仁。吕大防。吕公著。交论
以为不可。镇罢翰林。诲纯仁大防解言职。公著罢侍讲。议竟
不决。(【令】平声。【濮议】司马光曰。为人后者为之子。不敢复顾私亲。濮王宜称皇伯而不/名。【罢翰林】后范镇罢翰林之任。【解言职】吕诲范纯仁吕大防。解谏诤之职。【罢)
(侍讲】吕公著亦罢侍讲之官。○按。仪礼丧服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服齐衰期。谓之降服。以/明服可降。父母之名不可改也。夫为人后者。既以所后为父矣。圣人又存其所生父母者。非)
(曲为之意也。盖自有天地以来。未有无父而生之子也。既有父/而生。则不可废其所生矣。司马等之论。其未当于理也明矣。)○契丹改号大遼。
○上崩。在位四年。改元者一。曰治平。年三十八。皇太子立。是
为神宗皇帝。
〔神宗皇帝〕名顼。母曰宣仁圣烈皇后高氏。曹太后之甥也。
幼与英宗同鞠后所。后为英宗配生顼。自颍王为太子。寻即
卷六 第 68a 页 KR2b0041_MJSY_006-068a.png
位。(【后所】曹/太后所。)○自有濮议以来。言者攻欧阳脩不已。遂罢。韩琦
亦罢。○王安石为翰林学士入对。首以择术为言。言必称尧
舜。○富弼同平章事。王安石参政。安石既执政。士大夫素重
其名。以为太平可立致。吕诲时为御史中丞。将对。学士侍读
司马光。亦将诣经筵。相遇并行。光密问。今日所言何事。诲曰。
袖中弹文。乃新参也。光愕然曰。众喜得人。奈何论之。诲曰。君
实亦为此言邪。安石执偏见。喜人佞己。天下必受其弊。光退
而思之。不得其说。搢绅閒。有传其疏者。往往疑其太过。诲言。
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骄蹇慢上。阴
贼害物。疏其十事。上两降手诏喻诲。诲论之不已。遂罢诲。安
石建议。创制置三司条例司。议行新法。言周置泉府之官。变
通天下之财。后世惟桑弘羊刘晏。粗合此意。今当修泉府之
卷六 第 69a 页 KR2b0041_MJSY_006-069a.png
法。以收利权。安石多与吕惠卿谋。人号安石为孔子。惠卿为
颜子。(【将对】诲将入对。将音浆。下同。【司马光】时为学士。而兼经筵侍读。【乃新云云】弹/新参政王安石。【君实】司马光字。【己】音纪。【十事】大略言。在仁宗朝。举驳不当。而)
(不肯谢恩丁忧服满。而累诏不起。终英宗之世而不臣。在神宗之初。而托疾及除知江寧府/乃从命。一也。除小官则逊避。承重任则不辞。二也。侍讲侍读本为进说。乃请坐自尊。三也。居政)
(府多乞御批。以沮异议。四也。自纠察司举驳。与法官争论。每挟情坏法。拘私报怨。五也。入翰/林则惟欲其弟贵显。在政府则无非卖弄威权。六也。贬黜异己专威害政。七也。当黼座奏对。不知)
(畏敬。与唐介争论。遂致喧哗。八也。上方亲睦九族。乃党张辟光。离閒岐王之罪。九也。邦国经/费。在于三司。乃欲额外增员。十也。【泉府之官】周礼地官下。掌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
(之滞于民用者。以其价卖之。【桑弘羊】见漢/武帝纪。【刘晏】见唐德宗纪。【粗】音措上声。)先是治平中。邵雍与客散步天
津桥上。闻杜鹃声。愀然不乐。客问其故。雍曰。洛阳旧无杜鹃。
今始至。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将乱。自南而北。今南方地
气至矣。禽鸟飞類。得气之先者也。不二年。上用南士作相。多
引南人。专务更变。天下自此多事矣。至是雍言果验云。(【治平】/英宗年)
(号。【散】音伞。【天津桥】在洛阳。【杜鹃】成都记。杜宇亦曰杜王。自天而降。称望帝。好稼穑。时/荆人鳖令死。其尸溯江而上。至汶山下复生。见望帝。望帝因以为相。号开明。会巫山江壅。人)
(遭洪水。开明为凿通流。有大功。望帝因以其位禅之。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将】音浆。下同。【更】音庚。)安石欲行青苗法。
卷六 第 70a 页 KR2b0041_MJSY_006-070a.png
以为周官国服为息法也。(【青苗法】以常平籴本。作青苗法。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国服云云】有司贷民之物。定)
(其贾以与之。各以其所服国事贡物为息。/若农。以粟米。工以器械。以其所有也。)苏辙曰以钱贷民。吏缘为奸。钱
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违限。鞭箠
必用。州县不胜烦矣。参政唐介争论新法。不胜。疽发背卒。时
人有生老病死苦之喻。谓安石为生。曾公亮为老。介死。富弼
议论不合。称病。参政赵抃。无如安石何。惟称苦苦而已。安石
折抃曰。君辈坐不读书耳。抃曰。皋夔稷契。何书可读。安石亦
不能对。(【箠】音追上声。策也。【胜烦】之胜音升。【不/胜】之胜如字。【何书】三代以前文籍不备。)○遣使察农田水
利。(古制废/无不修。)○罢义仓。(旧制。置于乡社。以/赈凶荒。至是罢之。)○行均输法。(命发运使/领之。凡上)
(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辨者。便宜畜买以待之。)○台谏刘琦钱顗。以议新法贬。
(琦监处州盐酒税。/顗监衢州盐税。)○谏院范纯仁。检详文字苏辙。以议新法罢。(【检详/文字】)
(官掌佐条例司。【罢】纯仁出/知河中府。辙河南府推官。)○行青苗法。置常平官。(制货物低昂/使常得其平。)○富
卷六 第 71a 页 KR2b0041_MJSY_006-071a.png
弼罢。陈升之同平章事。升之初附安石。既相颇为异同。○行
预买法。令諸路预给钱。和买䌷绢。(【预买法】见均输法注。【令】去声。/【䌷绢】缯大丝曰䌷。小丝曰绢。)
赵抃罢。抃日所为事。夜必焚香告于天。(【告】/音谷。)○亲试举人。
初用策。叶祖洽以附会新法。擢为第一。(【用策】廷试之/策自此始。)○右正
言孙觉。御史里行程颢。以议新法罢。(【右正言】官/掌谏诤。)○中丞吕公
著。里行张戬。以议新法罢。(【戬】/音剪。)○李定为里行。知制诰宋
敏求。苏颂。李大临。以缴定词头罢。(词头诰命也。李定为秀州判官。阿附/安石。遂以定为监察御史里行。宋敏)
(求缴还词头。以定骤自幕賓而升位执/法非故事。复下苏颂李大临皆缴还。)○谢景温为御史知杂。(官掌知御/史杂事。)
○直史館苏轼。以尝上万言书。及拟对廷试策。议新法忤安
石。为景温所劾去。(【上万】之上上声。/下同。【为】去声。)○邓绾上书言。陛下得伊
吕之佐。百姓歌舞青苗免役等法。又与安石书及颂。置中书
检正。以绾为之。乡人皆笑骂。绾曰。笑骂从佗笑骂。好官我须
卷六 第 72a 页 KR2b0041_MJSY_006-072a.png
为之。(【伊吕】伊尹吕望。【免役】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谓之助书检正司役钱。【检正】熙寧三年置。官掌中书庶务。)○曾公亮
罢。○策制科人。吕陶。张绘。孔文仲。力诋新法。皆报罢。○范镇
以数议新法。及尝荐苏轼孔文仲罢。乞致仕。(【数】音朔。/下同。)陈升之
罢。○韩绛王安石。同平章事。(安石当国。斥其不附己者。一时排斥新法諸/贤。不使之外任则贬之海隅。而用韩绛并相。)
(则同恶/相济矣。)○立保甲法。(十家为保。五十家为大保。十大保为都保。选众所服/者二人。为都保正副。凡保丁听自置弓箭习武艺。)○曾
布为中书检正。○更科举法。罢诗赋明经諸科。以经义论策
试进士。(【更】音庚。/【论】去声。)○司马光。先自学士除枢副。力辞不拜。数
言新法之害。上喻安石曰。闻三不足之说否。曰。不闻。上曰。外
人云。朝廷以为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法不足守。昨
学士院进館职策问。专指此三事。策问光所为也。光屡请外。
得永兴。移许州。上言。臣之不才。最出群臣之下。先见不如吕
诲。公直不如范纯仁程颢。敢言不如苏轼孔文仲。勇决不如
卷六 第 73a 页 KR2b0041_MJSY_006-073a.png
范镇。屡请判西京留司御史台。至是得请。后四任提举嵩山
崇福宫。(【请外】光与安石不合。故屡请出补外官。【永兴】宋名陕西安西府。曰永兴军/京兆郡。【移许】光初出如永兴。本路青苗助役得免。后移知许州。不赴。【上言】)
(之上上声。【屡请】不从判西京之请。/【得请】得判西京。故居洛十五年。)○欧阳脩先知青州。以擅止给散
青苗钱。徙知蔡州。至是乞致仕。○富弼先知亳州。坐格青苗
法。徙知汝州。(【先知】之知。宋鉴作/制。下同。【格】音各。)○中丞杨绘。里行刘挚。以议
新法罢。○罢差役。行募役法。(【差役】不验田粮差人充役。【募役法】/令人户等第输免役钱。募人充役。)
立大学三舍法。(初入学。为外舍不限员。外舍升内/舍。二百员。内舍升上舍。一百员。)○行市易法。(于京/师置)
(市易务。先支官钱收货。在閒遇有客商物货。出卖不/行。愿卖入官。许至务投卖。如愿折换官物者。亦听之。)○行保马法。(宋史。凡五路义/保愿养马者。凡)
(一匹。官给马或与直。岁阅肥瘠。死病者补偿。○宋/鉴。熙寧五年。诏开封府界。諸县保甲。愿养马者听。)○颁方田均税法。(东西南北/各千步。当)
(四十一顷六十七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使分地。计量验地。肥瘠。分为五等。均足税数。)○置熙河路。以王韶为经
略安抚等使。先是。韶上平戎策。谓欲平西夏。当复河湟。今古
渭之西。熙河蘭鄯。皆漢陇西等郡。吐蕃唂厮啰一族。国其閒。
卷六 第 74a 页 KR2b0041_MJSY_006-074a.png
宜并有之。以绝夏人右臂。安石以为奇谋。始开熙河之役。韶
克河洮岷叠宕等州。又据青唐咽喉之地。边堠益斥。役兵之
死亡甚多。(【熙河路】属巩昌。即临洮府。【上】上声。【复】音伏。【河湟】水出蘭州大小榆/谷。东入于河。【古渭】皇祐中以渭州地置古渭察。即陇西郡。【蘭】州属巩)
(昌。即金城郡。【鄯】音善。州属巩昌。【唂厮啰】唂音恪。色啰蕃族首领名。【以绝云云】言若得/熙河等处。如绝西夏人右臂。【河洮】即熙河路。【岷】音泯平声。属巩昌。今西和州。【宕】音唐)
(去声。属顺元。今渠州。【青唐】鄯州。又名青唐。【咽喉之地】要害/之地。如咽喉。【堠】音后。封土表界曰堠。十里一置。五里一堠。)○中书检正章惇。
察访湖北。始议经制南北江蛮辰州。南北江乃古锦州之地。
接施黔牂柯。命章惇措置。惇言。招谕梅山蛮徭。令作省户。皆
欢迎。其实殺戮。浮尸蔽江。(【惇】音敦。【察访云云】惇为中书检正。而承命察访/湖北。【经制江蛮】方始建议。经略制御南北江之)
(蛮夷。【辰】州属湖广。【施】州属川南。【牂柯】郡属川南。今珍/州。【徭】音遥。南夷别种曰徭。【省户】归附之民。减省户口。)○置诗书周礼三
经义局。安石提举。吕惠卿及安石子雱等为检讨。(【雱】/音滂。)
熙寧七年。天久不雨。河东北陕西流民。皆流入京城。而京城
外饥民尤多。监安上门郑侠。画为图。上书曰。陛下南征北伐。
卷六 第 75a 页 KR2b0041_MJSY_006-075a.png
皆以胜捷之势。作图来上。无一人以天下忧苦。妻子不相保。
迁移困顿。遑遑不给之状。为图而献者。安上门逐日所见。百
不及一。亦可流涕。况千万里外哉。时以旱故求直言。言者皆
咎新法。上疑欲罢之。安石不悦求去。除知江寧府。安石荐韩
绛。代己为相。吕惠卿为参政。时号绛为传法沙门。惠卿为护
法善神。惠卿建议。免役出钱不均。出于簿书之不善。行手实
法。惠卿既得势。恐安石复入。遂逆闭其途。出安石私书。有勿
令上知之语。凡可以害安石者。无所不用其智。又数与绛忤。
绛乘閒白上。复相安石。安石罢不一年再入。闻命不辞。自金
陵七日至阙下。后数月。绛与惠卿相继罢。(【监安上门】汴州城门。【上/书】之上上声。下同。【百不)
(及一】百中无一。【江寧府】属江东。即金陵。【己】音纪。【手实法】令人户具丁口田宅/之实。如有隐落。许以其三之一。付告获者充赏。【逆】求至而迎乏曰逆。【閒】如字。)
行户马法。(见前保/马法也。)○判相州韩琦薨。琦天资忠厚。能断大
卷六 第 76a 页 KR2b0041_MJSY_006-076a.png
事。治平閒为首相。政事问集贤。典故问东厅。文学问西厅。大
事则自决之矣。出判相州。初言青苗不便。朝廷不从。即命散
给曰。藩臣之体当如是。在乡郡八年而终。御制碑曰。两朝顾
命定策元勋之碑。(【集贤】次相曾公亮。【东厅】参政赵槩。【西厅】参政欧阳脩。【乡/郡】琦本相州人。而判相州。故曰乡郡。【两朝云云】承仁宗英宗)
(遗命。而有策立/天子之元勋。)○命韩缜如河东割地。先是。遼使屡至言。河东沿
边增修戍垒。起铺舍侵入彼国蔚应朔州界。乞行毁撤别立
界至。盖遼人见朝廷招高丽。建熙河。西山植榆柳。创保甲。筑
河北城池。创都作院。降弓刀新样。置界北三十七将。疑有复
燕之意。故以争地界为名。观朝廷所以应。安石断之曰。将欲
取之。必姑与之。东西失地七百里。(【缜】音轸。【割地】割地与遼。【西山】在/巩昌襄武县。【都作院】修兵器所。【三)
(十七将】名号未详。【复】音伏。【断】/音端去声。【将欲】之将音浆。)○安石再相二年。屡谢病。子雱死。求
去尤力。上益厌其所为。出判江寧府。遂不复用。自安石用事。
卷六 第 77a 页 KR2b0041_MJSY_006-077a.png
口谈先王。而专行管商之政。知上有富强之志。思所以济其
欲。谓立法。当用小人。而后以君子守之。不悟其无是理也。天
下骚然。而国未尝富。边鄙生事。徒多丧败。而国未尝强。西鄙
自治平末种谔取绥州。夏人即欲兴兵报复。夏主谅祚卒。子
秉常立。大入寇。安石虽用王韶取熙河之策。徒构怨西蕃。致
鬼章等屡为寇患。初不能以此制西夏。所用沈起刘彝。又生
衅南方。交趾李日遵卒。子乾德立。起彝相继知桂州。集土丁
为保甲。于海滨集舟师。教水战。禁止州县与交人贸易。交人
大举入寇。围邕州。陷钦廉。声言。中国作青苗助役法以困民。
出兵相救。安石怒。遣赵卨等讨之。官军死者十六。兵禍讫安
石之去而未已。吴充王圭继安石为相。充先在政府。数言政
事非便。既代安石。蔡确邓润甫等共攻之。不能去。(【管商】管仲/商鞅。【报复】)
卷六 第 78a 页 KR2b0041_MJSY_006-078a.png
(之复音伏。【鬼章】西蕃大酋。【交人】交趾人。【邕钦廉】三州/属海南。【卨】音薛。【十六】十中死六。【数】音朔。【确】苦角切。)○元丰元年。知湖
州苏轼。安置黄州。先是。中丞李定言。轼自熙寧以来。怨谤君
父。舒亶亦言。轼议时事。陛下发钱。本以业贫民。则曰。赢得儿
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明法以课试群吏。则曰。读书万
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终无术。兴水利则曰。东海若知明主意。
应教斥卤变桑田。謹盐禁则曰。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
食无盐。其他触物即事。无不以讥谤为主。乃追轼系御史狱。
诏定与张璪推治。王圭言。轼有不臣意。举轼桧诗。根到九泉
无曲处。世閒惟有蛰龙知。陛下飞龙御天。而轼彼求之地下
之蛰龙。非不臣而何。上曰。彼自咏桧。何预朕事。上本无意罪
轼。吴充王安礼皆劝上容之。狱成而有是命。弟辙亦坐救轼
而贬。坐轼诗案黜罚者。张方平司马光以下二十二人。上实
卷六 第 79a 页 KR2b0041_MJSY_006-079a.png
怜轼。寻移汝州。且复用矣。为蔡确张璪等所沮。(【湖州】属江浙。即/吴兴。【黄州】属淮)
(西。【业】赈恤之也。【强半】大半也。【明法】唐制有明法。【律】法律之书。【卤】音鲁。咸地也。东/方曰斥。西方曰卤。【璪】音早。【推】音吹。【治】平声。【桧】木名。柏叶松身。【有是命】苏轼狱词)
(已成。始有宽容之命。【二十二人】/姓名未详。【为蔡】之为去声。)○吴充罢。踰月而卒。○元丰元年。大
正官名。元丰五年。官制成。改平章事为左右仆射。以王圭蔡
确为之。参知政事为门下中书侍郎。章惇张璪为之。置尚书
左右丞。蒲宗孟王安礼为之。以三省统领百职。中书取旨。门
下覆奏。尚书施行。圭为相。人谓之三旨宰相。凡事惟曰取圣
旨。得圣旨则曰领圣旨。退书之则曰奏圣旨而已。上厌之。确
谓圭曰。上久欲取灵武。公能任责。则相位可保也。圭喜如其
言命内侍李宪等。分道伐夏国。攻灵州。不克。士卒死。及冻馁
者十五六。宪上再举之议。徐禧又议筑永乐新城。夏人大举
攻城。城陷。禧等蕃漢官。及諸军死者万三千。上闻奏恸哭。(【门/下)
卷六 第 80a 页 KR2b0041_MJSY_006-080a.png
(中书侍郎】门下省参政为门下侍郎。中书省参政为中书侍郎。【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十五六】十损五六。【宪上】之上上声。【乐】音洛。【新城】在银州东南二十五里。)
富弼上遗表。言。忠谏杜绝。谄谀日进。兴利之臣。为国敛怨。又
言。西事大可忧。望留圣念。弼早有公辅之望。名闻夷狄。遼使
每至。必问其出处安否。忠义之性。老而弥笃。家居一纪。斯须
不忘朝廷。至是薨。(【上】上声。【为】去声。下同。【公辅之望】守/辅声望。【处】音杵。【一纪】十二年曰纪。)○宰相同
对。上有无人才之叹。蒲宗孟曰。人才半为司马光邪说所坏。
上不语。視宗孟久之曰。蒲宗孟。乃不取司马光邪。宗孟寻罢。
司马光资治通鉴成。上即位之初。已尝御制序。至元丰七年
书始上。初官制将行。上欲取新旧人两用之。曰御史大夫非
司马光不可。蔡确曰。国是方定。愿少迟之。既而上有疾。又曰。
来春建储。当以司马光吕公著为师保。公著夷简子也。上在
位十八年。改元者二。曰熙寧。元丰。厉精求治。日昃不暇食。平
卷六 第 81a 页 KR2b0041_MJSY_006-081a.png
生不御畋游。不治宫室。惟勤惟俭。将以大有为也。奈何熙寧
以来误于安石。元丰以后用事者。终始皆安石之党。竟为天
下患。愤北狄倔强。慨然有恢复幽燕之志。欲先取灵夏灭西
羌。乃图北伐。及安南失律。喟然叹赤子无罪而死。永乐之败。
益知用兵之難。始息念征伐。卒无一事如意崩。午三十八。皇
太子立。是为哲宗皇帝。(【乃不】之乃汝也。【邪】音耶。【始上】之上上声。【将】音/浆。下同。【国是】国家公论。【不治】之治平声。【复】音伏。)
(【失律】沈起刘彝激变交人。【皇太子】神宗第六子。)

卷六 第 82a 页 KR2b0041_MJSY_006-082a.png


十八史略卷之六(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