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KR2b0041_MJSY_004-001a.png
十八史略卷之四

东晋
〔中宗元皇帝〕名睿。琅琊王胄之孙也。宣帝懿生胄。胄生觐。
或曰。睿母实与琅琊小吏牛金通而生睿。嗣觐为王。于惠怀
为再从兄弟。怀帝时。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諸军。镇建业。
睿以王导为谋主。每事咨焉。睿名论素轻。吴人初不附。导劝
用諸名胜。顾荣贺循纪瞻等为掾属。抚绥新旧。江东归心焉。
后又得亮庾卞壸等百馀人。谓之百六掾。桓彝避乱过江。见
睿微弱忧之。既而见导。退谓周顗曰。江左有管夷吾。吾无忧
矣。諸名士游宴新亭。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
之异。因相視流涕。导曰。当勠力王室。共复神州。何至作楚囚
卷四 第 2a 页 KR2b0041_MJSY_004-002a.png
对泣邪。悯帝以睿为左丞相。洛阳祖逖少有大志。尝与刘琨
同寝。中夜闻鸡声。蹴琨起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是南渡。
请兵于睿。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豫州刺史。与兵千人。不
给铠杖。逖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
者。有如此江。悯帝又以睿为丞相。都督中外諸军事。长安陷。
睿出师露次。移檄北征。实不行。群臣劝即晋王位。明年遂即
皇帝位。(【睿】音锐。【胄】音宙。【睿母】夏侯氏。见氏族。【再从兄弟】同曾祖。从去声。【名/论】名誉议论。【名胜】有名望者。【掾属】属音蜀。通鉴。荣为军司。循为内史。瞻)
(为军祭酒。【绥】音虽。安也。【壸】音坤上声。【百六掾】言辟官属百有六人。故曰百六。【顗】鱼/岂切。【江左】江东也。【管夷吾】喻导。【共复】之复音伏。【神州】中国。【逖】音汀入声。【琨】音)
(昆。【蹴】子六切。蹋也。【豫州】九州之一。案全书。今河南唐州。乃其旧治。未详是否。【铠】音凯。/甲也。【仗】音长去声。器也。【楫】音接。棹也。【露次】野宿曰露次。○林曰。三代得天下以仁。失)
(天下以不仁。天下之亡。必有不仁之过。然后失之。漢元成哀平之际。外戚擅权。主柄下移。遂/为新室所篡。光武奋然起于陇亩。复天下如反掌。何则西漢之君。无不仁之过及于民故也。)
(及东漢桓灵之主。起党锢之狱。以害天下。则已陷不仁之过矣。由是黄巾贼起。董卓继之。而/曹操遂以篡漢。虽有蜀昭烈諸葛孔明。强欲复之。而天下莫从之者。盖漢之亡。已陷不仁之)
(过也。西晋之世。盖亦光武之世。故祖逖以谓晋室之乱。非上无德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遂/使夷狄乘隙。今诚能命将出师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響应者矣。惜乎元帝。素无北)
卷四 第 3a 页 KR2b0041_MJSY_004-003a.png
(伐之心。雄武之略不足。此/所以卒不能经营中原也。)○太尉刘琨死。初琨与祖逖齐名。琨谓人
曰。常恐祖生先吾著鞭。怀悯时为并州刺史。琨出军。长史叛
降石勒。幽州刺史段匹磾。时在蓟城。遣人邀琨。琨率众奔蓟。
与匹磾歃血同盟。翼戴晋室。有欲袭取蓟者。遣书请琨为内
应。书为逻骑所获。而琨实不知也。竟为匹磾所缢。(【著】音张入/声。【并州】属)
(山西。即太原府。并比盈切。【长史】姓名未详。【磾】音低。【书/为】之为去声。下同。【逻骑】游兵曰逻。音罗去声。骑音忌。)○漢主刘聪卒。子
粲立。其臣靳准弑而代之。石勒讨准。刘曜自立。封勒为赵公。
曜疑。勒自称赵王。曜亦改号为赵。勒为后赵。(【靳】音斤/去声。姓也。)○略
阳临渭氐酋蒲洪。骁勇多权略。群氐畏服之。刘聪尝拜为将
军。不受。在怀帝世。自称略阳公。至是降于赵主曜。(【略阳】县属/沔州。【酋】音)
(就平声。长也。【蒲/洪】蒲姓。洪名。)○晋豫州刺史祖逖卒。初逖取谯城。进屯雍丘。
后赵镇戍。归逖者甚众。逖与将士同甘苦。劝课农桑。抚纳新
卷四 第 4a 页 KR2b0041_MJSY_004-004a.png
附。帝以戴渊为将军。来督諸军事。逖以己剪荆棘收河南地。
而渊雍容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朝廷构隙。将
有内難。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卒。豫州士女若丧父母。(【雍丘】/县属)
(汴梁。【己】音纪。【构隙】事见下文。【将/有】之将音浆。【遂】成也。【丧】平声。)○鲜卑慕容廆。先是尝遣使于晋。
受帝命。为平州刺史。至是以为平州牧遼东公。(【使】去声。【平/州】属河东。今)
(平阳/府。)○初拓跋禄官死。猗卢总摄三部。刘琨与猗卢。结为兄
弟。怀帝时。表为大单于。封代公。帅部落。自云中入雁门。琨与
以陉北之地。由是益盛。尝为琨援。大败刘曜之兵于晋阳。猗
卢城成乐为北都。平城为南都。悯帝进猗卢爵为王。置官属。
食代常山二郡。猗卢爱少子。欲立为嗣。而出其长子六脩。使
六脩拜其弟。不从而去。大怒讨之。兵败而遇弑。猗㐌之子普
根。讨灭六脩而自立。寻卒。国人立猗卢弟之子郁律。至是猗
卷四 第 5a 页 KR2b0041_MJSY_004-005a.png
㐌之妻殺郁律。而立其子贺傉。郁律子什翼犍。在襁褓。母匿
之裤下。得不殺。(【帅】音率。【雁门】郡名即代州。【井陉】县属威州。陉下丁反。【败】/音拜。【属】音蜀。【常山】属河北。今真定府。【出】黜同。【傉】音农入声。)
(【什】音十。【襁褓】音姜保。织缕为之。/以约小儿于背者。【裤下】裤读如跨。)○晋荆州刺史王敦反。初帝之始
镇江东也。敦与从弟导。同心翼戴。推心任之。敦总征讨。导专
机政。群从子弟。布列显要。时人语曰。王与马。共天下。敦先领
扬州刺史。都督征讨諸军。进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江扬荆湘
交广六州諸军事。江州刺史。寻领荆州。恃功骄恣。帝畏恶之。
乃引刘隗刁协为腹心。稍抑损王氏权。导亦渐见疏外。敦参
军钱凤等凶狡。知敦有异志。阴为画策。至是敦遂举兵武昌。
以诛刘隗刁协为名。隗协劝帝尽诛王氏。帝不许。导率宗族。
每旦诣台待罪。周顗将入。导呼之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不
顾。入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醉而出。导又呼。
卷四 第 6a 页 KR2b0041_MJSY_004-006a.png
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殺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
既出。又上表明导无罪。导不知恨之。帝召见导。导𥡴首曰。乱
臣贼子。何代无之。不意今者近出臣族。帝跣而执其手曰。茂
弘。方寄卿以百里之命。以为前锋大都督。敦至石头城据之。
曰。吾不复得为盛德事矣。协隗等分道出战。大败而还。帝令
百官诣石头见敦。敦殺周顗。导不救。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
表。执之流涕曰。吾虽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閒。负
此良友。敦不朝而去。还武昌。(【从】去声。下同。【推】音吹。【王与马】司马晋/姓。【江】属江西。今九江府。【湘】属湖南。即长)
(沙郡。【交】在南粤。即交趾。【广】属广东。【恶】音乌去声。【刁】音凋。姓也。【狡】音绞。猾也。【阴/为】之为去声。【台】御史之府曰台。【将入】之将音浆。【呼】去声。下同。【伯仁】顗字。【累卿】)
(一家百口。托在救解。【见】音现。下同。【肘】音昼上声。臂節也。【上】上声。【茂弘】导字。【百里/之命】释见朱子论语集注。【吾不复云云】谓難掩无君之迹也。【令】去声。【冥】音铭。暗也。○)
(胡曰。王敦之視元帝。甚轻何也。正犹项羽谓怀王吾家所立耳。加以西晋諸侯。动辄兴兵。敦/目击习熟以为常事也。使敦回悖逆之心。立忠义之節。以其资力。有事中原。与祖逖之徒。掎)
(角进取。必可克复旧物。迎帝北归。巍巍之功。孰得与并。不此之虑。乃甘心为叛。其亦不/善择术矣。且有君而侮胁之。我独无臣子将佐部曲乎。以我事君训彼事我。不亦殆乎。)
卷四 第 7a 页 KR2b0041_MJSY_004-007a.png
忧愤成疾而崩。在位六年。改元者三。曰建武。大兴。永昌。太子
立。是为肃宗明皇帝。
〔肃宗明皇帝〕名绍。幼而聪慧。尝有使者从长安来。元帝问
绍曰。长安近欤。日近。绍曰。长安近。但闻人从长安来。不闻人
从日边来。元帝奇其对。一日与群臣语及之。复以问绍。绍曰。
日近。元帝愕然曰。何异閒者之言邪。绍曰。举头见日。不见长
安。元帝益奇之。及长仁孝。喜文辞善武艺。好贤礼士。受规谏。
与庾亮温峤等。为布衣之交。敦在石头。以其有勇略。欲诬以
不孝而废之。赖峤等众论沮其谋。至是即位。敦谋篡位。移屯
姑熟。自领扬州牧。(【愕】音鄂。惊貌。【閒】音涧。往日也。【峤】音乔去声。/【沮】慈吕切。止也。【姑熟】郡属江东。今太平府。)○以
王导为司徒。加大都督。督諸军讨敦。敦复反。发兵而病。使郭
璞筮之。璞曰。明公起事。禍必不久。敦大怒曰卿寿几何。璞曰。
卷四 第 8a 页 KR2b0041_MJSY_004-008a.png
命尽今日日中。敦斩之。帝自出觇敦军。敦昼梦日环其营。惊
悟曰。黄须鲜卑儿来邪。帝母鲜卑出也。亟遣人追之。不及。帝
帅諸军。出屯南皇堂。夜募壮士。渡水掩敦兄王含军。大破之。
敦闻含败曰。我兄老婢耳。门户衰世事去矣。因作势起欲自
行。困乏复卧。寻卒。敦党悉平。发敦尸斩之。有司奏罪王氏兄
弟。诏曰。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将十世宥之。悉无所问。(【璞】音朴。/【觇】世廉)
(切。窥也。【鲜卑出也】帝母荀氏燕人。故帝類外氏而黄须。出之为言生也。【帅】音率。【南皇/堂】在江寧县北。【乏】匮也。【十世宥】春秋传曰。社稷之固也。将十世宥之。宥音右。宽也。)
○以陶侃都督荆湘等州諸军事。侃少孤贫。孝廉范逵过之。
侃母湛氏。截发卖为酒食。逵荐侃。遂知名。初为荆州都督刘
弘所用。讨义阳叛蛮张昌。又讨破江东叛将陈敏。又击破湘
州剧贼杜韬。自江夏太守。为荆州刺史。王敦疾之。左迁广州
刺史。侃在州。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
卷四 第 9a 页 KR2b0041_MJSY_004-009a.png
吾方致力中原。故习劳耳。至是复镇荆州。士女相庆。侃性聪
敏恭勤。尝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众人当惜分阴。取諸参佐
酒器蒱博具。悉投于江曰。樗蒱者牧猪奴戏耳。尝造船。籍竹
头木屑而掌之。后正会雪霁地湿。以木屑布地。及后有征蜀
之师。得侃竹头。作钉装船。其综理微密類此。(【侃】音看上声。【逵】/音葵。【孝廉】逵初举)
(孝廉。故以称之。【湛】徒咸切。【截】音前入声。断也。【食】音嗣。【初为】之为去声。【义阳】郡属/河南。今信阳州。【剧】音檠入声。强也。【韬】音叨。【江夏】郡名。即武昌。【左迁】通鉴注。左手足)
(不如右强。左迁者贬下也。【甓】音并入声。瓶也。【分阴】一离一合之閒。【樗蒱】赌具。或曰。即/双陆也。樗音伫平声。蒱音蒲。【籍】簿籍册也。以记其数也。【正】当作至。【霁】晴也。【钉】音丁。)
○帝崩。在位三年。改元者一。曰太寧。太子立。是为显宗成皇
帝。
〔显宗成皇帝〕名衍。母庾氏。五岁即位。司徒导。与帝舅中书
令庾亮辅政。太后临朝。○历阳内史苏峻反。峻前守临淮。于
王敦再犯阙时。入卫有功。威望渐著。及在历阳。卒锐器精。志
卷四 第 10a 页 KR2b0041_MJSY_004-010a.png
轻朝廷。招纳亡命。庾亮修石头城以备之。建请徵峻。为大司
农。峻举兵陷姑孰。尚书令卞壸督军。与峻力战死。二子随之。
亦赴敌死。母抚其尸曰。父为忠臣。子为孝子。何恨。庾亮出奔。
峻兵犯阙。陶侃温峤。入讨峻斩之。(【历阳】郡。属淮西。今和州。【临淮】/府。属淮东。【著】音猪去声。显也。)
○后赵主石勒。大破赵兵。获赵主刘曜。曜与勒連攻战。互胜
负。曜攻后赵金墉城。勒自将救之。大战于洛阳。赵兵大溃。曜
醉堕马。为勒获。归殺之。前赵亡。(【金墉城】在洛阳西北。【为】去声。【前赵/亡】右赵刘渊自惠帝永兴元年僭号。为)
(漢为赵。至是四/世。合三十七年。)○晋骠骑将军温峤卒。峤初为刘琨所遣。使江
东。母不欲。峤绝裾而去。既至不复得归北。终身以为恨。峤尽
心晋室。敦峻之平。皆峤力。(【初为】之为去声。/【敦峻】王敦。苏峻。)○后赵石勒称天
王。寻称帝。尝大飨群臣。问曰。朕可方古何主。或曰。过于漢高。
勒笑曰。人岂不自知。卿言太过。若遇高帝。当北面事之。与韩
卷四 第 11a 页 KR2b0041_MJSY_004-011a.png
彭比肩耳。若遇光武。当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
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效曹孟德司马仲达。欺人
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韩彭】韩信。彭越。【比】并也。【礌】音雷上声。/【曹孟德】魏太祖。【司马仲达】晋宣帝。○胡)
(曰。石季龙谓人岂不自知。信矣。而未知知人之不易也。光武之于漢高。犹武王之于文王也。/勒谓遇漢高即与韩彭比肩。遇光武则当并驱中原。是以光武为韩彭之流。岂知光武者哉。)
(漢高开四百年基业。身后之虑。付之平勃王陵。危而扶。颠而持。迄以大安。石勒肉未及冷。妻/子已不自保。徐光乃谓。神武谋略。过于漢高。主有侈心。臣进䛕说。其不能长世也。宜哉。)
勒虽不学。好使人读书而听之。时以其意论得失。闻者悦服。
尝听读漢书。至郦食其劝立六国后。惊曰。此法当失。何以遂
得天下。及闻张良谏。乃曰。赖有此耳。后遣使修好于晋。晋焚
其币。勒卒。子弘立。(【好】去声。下同。【漢书】/班固所著。【使】去声。)○晋大尉陶侃卒。侃都
督八州。威名赫然。或谓。侃尝梦生八翼上天门。至八重折左
翼而下。力能跋扈。每思折翼之梦。辄自制。在军四十一年。明
毅善断。人不能欺。自南陵至白帝数千里。路不拾遗。(【八州】/筌蹄。明)
卷四 第 12a 页 KR2b0041_MJSY_004-012a.png
(帝时。督荆湘雍梁。成帝时。督交广荆江。【赫然】明盛貌。【上】上声。【重】平声。/【折】音舌。【断】音端去声。【南陵】郡属江东。今寧国府。【白帝】城在夔州。)○后赵
石虎。殺其主弘。而自立为赵天王。殺勒种无遗。(【种】/上声。)○成
改国号曰漢。李雄以兄子班为太子。雄卒。班立。雄子越。殺班
而立其弟期。期忌雄弟漢王寿威名。使出屯于外。寿还袭。弑
期而自立。○代王什翼犍立。先是代王贺傉卒。弟纥那嗣。纥
那出奔。郁律子翳槐立。纥那复还。翳槐奔赵。赵纳翳槐于代。
翳槐临卒。命諸大人。立弟什翼犍。自猗卢死。国多内難。部落
离散。什翼犍雄勇有智略。能修祖业。始制百官。号令明白。政
事清简。百姓安之。于是东自濊貊。西及破落那。南距阴山。北
尽沙漠。率皆归服。有众数十万人。拓跋氏自是愈大。(【大人】/筌蹄云。)
(即长也。【難】去声。【濊貊】高丽种。地在朝鲜东。【破/落那】大宛之后。在疏勒西北。【阴山】县。属开平。)○晋丞相王导卒。初帝
即位冲幼。每见导必拜。既冠犹然。委政于导。导以门地。王述
卷四 第 13a 页 KR2b0041_MJSY_004-013a.png
为掾。述未知名。人谓之痴。既见问江东米价。述张目不答。导
曰。王掾不痴。导每发言。一坐莫不赞叹。述正色曰。人非尧舜。
何得每事尽善。导改容谢之。导性宽厚。所委任諸将。多不奉
法大臣患之。庾亮欲起兵废导。或劝导密备。导曰。吾与元规。
休戚是同。元规若来。吾便角巾归第。复何惧哉。亮虽居外镇。
而遥执朝权。据上流拥强兵。趋势者多归之。导内不能平。尝
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徐曰。元规尘污人。导简素寡欲。善因
事就功。虽无日用之益。而岁计有馀。辅相三世。仓无储穀。衣
不重帛。(【冠】音贯。【门地】门阀。地位。【辟】音璧。下同。【既见】之见音现。【元规】亮字。/【污】音乌去声。秽也。【岁计有馀】以每日治劾论之。似无益。以每岁治劾计)
(之。则有馀。【三世】元。明。/成。【储】积也。【重】平声。)○晋司空庾亮卒。初苏峻之乱。亮激之也。
峻平。亮泥首谢罪。求外镇自效。后都督江荆等州諸军事。辟
殷浩参军。浩与褚裒。皆识度清远。善谈老易。擅名江东。而浩
卷四 第 14a 页 KR2b0041_MJSY_004-014a.png
尤为风流所宗。亮欲开复中原。上疏请律大众移镇石城。遣
諸军罗布江沔。为伐赵之规。蔡谟曰。不能以大江禦苏峻。安
能以沔水禦石虎。乃诏亮不听移镇。至是卒于武昌。(【泥首】/筌蹄云。)
(囚首也。【褚】音猪上声。【裒】音剖平声。【老易】老子。周易。【尤为】之/为。去声。【复】音伏。【上】上声。【石城】在沔阳。【沔】音免。漢上流曰沔。)○晋封慕容
皝为燕王。自皝父为遼东公。立皝为世子。雄毅多权略。喜经
术。廆卒。皝立。其下劝称王。皝使请于晋。遂封之。(【使】/去声。)○帝
在位十八年。颇有勤俭之德。改元者二。曰咸和。咸康。崩。二子
丕奕在襁褓。帝母弟琅琊王立。是为康皇帝。(【母弟】/同母弟。)
〔康皇帝〕名岳。成帝临崩以岳为嗣。遂即位。○都督荆江等
州军事庾翼。为人慷慨。喜功名。不尚浮华。殷浩才名冠世。翼
弗之重。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徐议其任耳。时人
拟浩管葛。伺其出处。以卜兴亡。曰渊源不出。当如苍生何。翼
卷四 第 15a 页 KR2b0041_MJSY_004-015a.png
请浩为司马。不应。翼以王夷甫嘲之。琅琊内史桓温。豪爽有
风槩。翼尝荐之曰。英雄之才。宜委以方召之任。至是翼以灭
胡取蜀为己任。欲悉众北伐。移镇襄阳。诏翼都督征讨諸军。
翼以温为前锋督。(【翼】亮弟。【冠】音贯。【管葛】以浩有管仲諸葛亮之才。【伺】/音四。候也。【处】音杵。【渊源】浩字。【王夷甫】衍字也。【嘲】陟)
(交切。讥浩。但能如王衍清谈耳。【方/召】方叔召伯。召音邵。【己】音纪。)○漢主李寿卒。子势立。○帝在位
三年。崩。改元者一。曰建元。太子立。是为孝宗穆皇帝。(【建元】/即位二)
(年改元。)
〔孝宗穆皇帝〕名聃。三岁即位。会𥡴王昱辅政。○庾翼卒。以
桓温都督荆梁等州军事。翼初表其子领荆州。何充曰。荆楚
国之西门。岂可以白面少年当之。桓温英略过人。西任无出
温者。丹阳尹刘惔。知温有不臣之志。谓昱曰。温不可使居形
胜地。昱不听。竟以温代翼。(【西任】西夏之任。【丹阳】郡名。/即建业。又曰建康。【惔】音谈。)○漢主李
卷四 第 16a 页 KR2b0041_MJSY_004-016a.png
势。骄淫不恤国事。桓温帅师伐漢。拜表即行。进至成都。势降。
送建康。漢亡。(【帅】音率。【降】音项平声。【漢亡】右漢李雄自惠帝/永兴元年僭号。为成为漢。至是五世。合四十四年。)○燕王
慕容皝卒。子隽立。○赵天王石虎称帝。寻。卒。子世立。其兄遵
弑之而自立。赵乱。晋征讨都督褚裒。表请伐赵。朝野以为中
原指期可复。蔡谟独以为莫若度德量力。经营分表。恐忧及
朝廷。裒遣将。果败没。(【复】音伏。【度】音堂入声。【分/表】筌蹄云。分限之外也。)○赵蒲洪遣使降
晋。洪事赵累世。至是石闵言于赵主遵曰。蒲洪人杰也。今镇
关中。恐秦雍非。国家有。遵罢洪都督。洪怒归枋头。遂通于晋。
(【累】上声。【石闵】虎养子。【雍】去声。【枋头】通鉴注。曹操于淇水下大枋木。以/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漕运。因号其处曰枋头。筌蹄云。在汲都郡。今卫辉府也。)○凉
州张重华。自称凉王。初惠帝之世。张轨为凉州刺史。威著西
土。怀帝陷没。轨遣兵助悯帝于长安。帝以轨为凉州牧西平
公。轨卒。子寔立。寔为妖贼所殺。弟茂立。赵主刘曜击茂。茂降
卷四 第 17a 页 KR2b0041_MJSY_004-017a.png
赵。茂卒。寔之子骏立。茂临终语骏。必奉晋。不可失。骏虽复臣
于后赵石勒耻之。成帝时假道于蜀。以通晋。骏卒。子重华立。
晋遣使仍拜西平公。重华自为王。(【重】平声。【著】音猪去声。【为妖】之/为去声。【语】去声。【使】去声。下同。)
○后赵石鉴。弑其主遵而自立。石闵又幽鉴殺之。而自立。改
国号曰魏。殺虎三十八孙。尽灭石氏。(【三十八孙】名字未详。【灭石/氏】右后赵石勒。自成帝咸和)
(三年僭号。至是六/世。合二十二年。)闵姓冉。为石氏所养。至是复其姓。后为燕所破。
执而殺之。(【为】去声。下并/同。【复】音伏。)○蒲洪自称三秦王。改姓苻。洪先擒
赵将麻秋。不殺而用其言。因宴为秋所鸩。子健斩秋。代领洪
众。健入长安。自称秦天王。已而称帝。(【三秦王】以其地乃秦降将三/人所封之域。【改姓苻】以谶文)
(有草付应王之/说。遂改姓符。)○燕王隽称帝。○赵姚襄归晋。而复叛。襄父弋
仲。南安赤亭羌酋也。怀帝末。戎夏襁负随之者数万。自称扶
风公。其后服于前赵刘曜。又事后赵石勒石虎。虎甚重之。以
卷四 第 18a 页 KR2b0041_MJSY_004-018a.png
为冠军大将军。虎死赵乱。至冉闵灭赵。弋仲遣使降晋。弋仲
卒。襄率其众来晋。诏襄屯谯城。后屯历阳。扬豫州都督殷浩。
在寿春。恶襄强盛。遣将袭之。为襄所斩。先是朝廷闻中原大
乱。复谋进取。浩受任。連年北伐无功。至是率諸军再举。襄伏
甲邀之。浩至山桑。襄纵击。浩大败走。(【南安】即属巩昌。今巩昌府。【赤/亭】水出源道县东山赤谷。西流)
(径源道城北。南入于渭。【冠】音贯。【为/襄】之为去声。【山桑】筌蹄云。魏郡邑。)○凉张重华卒。子曜灵立。其下
废之而立张祚。(重华/弟。)○晋桓温。因殷浩之败。请废浩免为
庶人。朝廷初以浩抗温。浩废。自此内外大权。一归温矣。浩虽
愁怨。不形辞色。尝书空作咄咄怪事字。久之郗超劝温。处浩
令仆。以书告之。浩欣然。答书虑有误。开闭十数。竟达空函。温
大怒遂绝。卒于谪所。(【书空】望空书写。【咄】音敦入声。呵也。【郗】音痴。【处】/音杵。【令仆】以浩为尚书令仆射之职。【数】上声。【竟)
(达空函】终以空函答/之。【谪】贬降曰谪。)○桓温帅师伐秦。大败秦。兵于蓝田。转战至
卷四 第 19a 页 KR2b0041_MJSY_004-019a.png
灞上。秦主苻健。闭长安小城自守。三辅皆来降。温抚谕居民
使安堵。民争持牛酒迎劳。男女夹路观之。耆老有垂泣者。曰
不图今日复睹官军。北海王猛字景略。倜傥有大志。隐居华
阴。闻温入关。被褐謁之。扪虱而谈当世之务。旁若无人。温异
之。问猛曰。吾奉命除残贱。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曰。
公不远数千里。深入敌境。今长安咫尺。而不度灞水。百姓未
知公心。所以不至。温默然无以应。温与秦兵战于白鹿原。不
利。秦人清野。温军乏食。欲与猛俱还。猛不就。(【败】音拜。【蓝田】县/属安西。【降】平声。)
(【劳】去声。【倜傥】倜音汀入声。傥音汤上声。卓异不羁也。【华阴】县属华州。华去声。【扪】音/门。【虱】音瑟。【咫】音纸。八寸曰咫。【灞水】出京兆蓝田县北入于渭。【白鹿原】在永兴县。)
○秦主健卒。子生立。○凉张祚淫虐。被弑。子玄靓立。○姚襄
降于燕。北据许昌。又攻洛阳。桓温督諸军讨襄。进至河上。与
寮属登平乘楼。北望中原叹曰。使神州陆沉百年。王夷甫諸
卷四 第 20a 页 KR2b0041_MJSY_004-020a.png
人。不得不任其责。至伊水。襄战連败而走。温屯金墉。謁諸陵。
置镇戍而还。襄将西图关中。秦遣兵。拒击斩襄。襄弟苌。以众
降秦。(【陆沉】犹乾没也。【伊水】出商州上洛县熊耳山。至/洛阳入洛。【諸陵】西晋坟墓。【将】音浆。【苌】音长。)○秦苻坚弑其
君生。自立为秦天王。有荐王猛于坚者。一见如旧。自谓如玄
德之于孔明。一岁中五迁官。举异才修废职。课农桑恤困穷。
秦民大悦。(【苻竖】生/叔雄子。)○燕主慕容隽卒。子炜立。(【炜】/音苇。)○晋
桓温以谢安为征西司马。安少有重名。前后徵辟皆不就。士
大夫相谓曰。安石不出。如苍生何。年四十馀乃出。(【少】去声。/【辟】音璧。)
(【安石】/安字。)○帝在位十七年。崩。改元者二。曰永和。升平。无嗣。成帝
子琅琊王立。是为哀皇帝。
〔哀皇帝〕名丕。即位二年而寝疾。又一年而崩。改元者二。曰
隆和。兴寧。弟琅琊王立。是为帝奕。
卷四 第 21a 页 KR2b0041_MJSY_004-021a.png
〔帝奕〕名奕。成帝之幼子也。既即位。以会𥡴王昱为丞相。○
桓温自哀帝时。为大司马。都督中外諸军事。录尚书事。加扬
州牧。移镇姑孰。以郗超为参军。王珣为主薄。人语曰。髯参军。
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燕人攻陷洛阳。戍将死之。温
帅师伐燕。战于枋头。大败而还。○燕慕容垂既击破晋军。威
名日盛。燕王忌之。垂奔秦。○秦王猛督諸军伐燕。遂围邺。秦
主苻坚入邺。执燕主慕容炜。以归。(右前燕慕容皝。自成帝咸康三年。奉/命为王。及隽僭号。至是三世。合三十)
(四/年。)○晋桓温。阴蓄不臣之志。尝抚枕叹曰。男子不能流芳百
世。亦当遗臭万年。欲先立功。还受九锡。及枋头之败。威名顿
挫。郗超劝温。行伊霍之事。以立大威权。温遂入朝。白太后废
帝。在位六年。改元者一。曰太和。会𥡴王立。是为简文皇帝。
(【遗】音惟。【挫】音佐。摧也。【伊霍之事】伊尹放大甲。霍光废昌邑。)
卷四 第 22a 页 KR2b0041_MJSY_004-022a.png
〔简文皇帝〕名昱。元帝子也。清虚寡欲。尤善玄言。桓温迎即
位。九阅月而不豫。急召桓温。入辅。如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
温望帝临终禅位。否即居摄。不副所望。时谢安王坦之在朝。
温疑坦之安沮其事。心甚衔之。帝在位改元者一。曰咸安。太
子立。是为烈宗孝武皇帝。(【不豫】病不快也。【故事】孔明王导。辅/立嗣君。【坦】音滩上声。【衔】犹恨也。)
〔烈宗孝武皇帝〕名昌明。年十岁即位。(【昌明】通鉴注。/讳曜。字昌明。)○桓温
来朝。诏谢安王坦之。迎于新亭。都下汹汹。云欲诛王谢。因移
晋祚。坦之甚惧。安神色不变。温既至。百官拜于道侧。温大陈
兵卫。延见朝士。坦之流汗沾衣。倒执手板。安从容就席。谓温
曰。安闻。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温笑曰。
正自不能不尔。遂命撤之。与安笑语移日。郗超卧帐中听其
言。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賓矣。温有疾还姑孰。
卷四 第 23a 页 KR2b0041_MJSY_004-023a.png
疾笃。讽求九锡。安坦之故缓其事。寻卒。(【汹淘】通鉴作恟惧也。【陈】/如字。【见】音现。【手板】笏也。)
(【从】从来。【撤】/音彻。去也。)○秦丞相王猛卒。秦主坚哭之曰。天不欲使吾
平一六合邪。何夺吾景略之速也。猛临终谓坚曰。晋虽僻处
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
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安社稷。(【六合】上下四/方。【处】音杵。【正】)
(音征。【鲜卑】慕容/氏。【西羌】姚氏。)○凉降于秦。先是。张玄靓之叔父天锡。殺玄靓
而自立。天锡荒于酒色。政乱。秦伐之。兵至姑臧。天锡面缚出。
送长安。(【姑臧】县属永昌。○右前凉张轨自悯帝/建兴二年僭号。至是九世。合七十六年。)○代王拓跋什翼犍
世子寔早卒。继嗣未定。庶长子遂殺其諸弟。并殺什翼犍。会
秦兵击代。部众逃溃。国中大乱。秦主苻坚分代为二部。自河
以东。属代南部大人刘库仁。自河以西。属匈奴刘卫辰。使统
其众。代世子寔之子圭。尚幼。母贺氏以圭。走依贺讷。已而依
卷四 第 24a 页 KR2b0041_MJSY_004-024a.png
库仁。库仁奉圭恩勤。不以废兴易意。(【遂】名也。【走】音奏。【讷】/奴骨切。【易】音亦。)○晋
以秦人强盛为忧。诏求良将可镇禦北方者。谢安以兄子玄
应诏。郗超叹之曰。安之明。乃能违众举亲。玄才不负所举。吾
尝见其使才。虽屐履閒。未尝不得其任。玄镇广陵。得刘牢之
等为参军。战无不捷。号北府兵。敌人畏之。(【使】去声。【屐】/音檠入声。)○秦
遣兵分道寇晋。陷諸郡。执襄阳刺史朱序以归。已而议大举。
或谓晋有长江之险。坚曰。以吾之众。投鞭于江。可断其流。时
中外皆谏。惟慕容垂姚苌。欲乘其衅。劝之南伐。坚遂发长安
戍卒六十馀万。骑二十七万。晋以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
为前锋都督。督众八万拒之。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趋洛涧。直
渡水。击秦前锋梁成斩之。石等水陆继进。坚登寿阳城望见。
晋兵部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草木。皆以为晋兵。怃然有惧
卷四 第 25a 页 KR2b0041_MJSY_004-025a.png
色。秦兵逼肥水而阵。玄使人谓曰。移阵小却。使我兵得渡。以
决胜负。可乎。坚欲听晋兵。半渡蹙之。麾兵使却。秦兵退。不可
复止。朱序在阵后呼曰。秦兵败矣。遂溃。玄等乘胜追击。秦兵
大败。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至。坚狼狈还长安。(【襄/阳】)
(府属河南。即南阳郡。【帅】音率。【洛涧】水出河南府新安县白石山。东南入洛。【寿阳】郡属/淮西。今安丰府。【八公山】在寿春北。【怃】音武。失意貌。【肥水】出信阳军丙方山。东北入淮。)
(【蹙】子六切。迫/也。【呼】去声。)○慕容垂叛秦。起于河内。自称燕王。○姚苌叛
秦。起于北地。自称秦王。是为后秦。(【北地】郡属/陕西今辉州。)○慕容冲叛
秦。起兵平阳。称帝。是为西燕。攻长安。秦主苻坚出奔。后秦主
苌。执而弑之。(○司马温公曰论者皆以为秦坚之亡。由不殺慕容垂姚苌故也。愚/独以为不然。许劭谓。魏武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使坚治国无)
(失道。则垂苌皆秦之能臣也。焉能为乱哉。坚之所以亡。由骤胜而骄故也。魏文侯问李克吴/之所以亡。曰。数战数胜。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何故亡。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
(御疲民。未有不亡。/者也。秦坚似之矣。)○晋太保谢安卒。安文雅过王导。有德量。方秦
寇至。朝野震动。安夷然围棋赌墅。捷书至。安方与客棋。览毕
卷四 第 26a 页 KR2b0041_MJSY_004-026a.png
寘坐侧。无喜色。棋罢。客问之。徐曰。小儿辈已遂破贼。客去。安
入户。喜甚。不觉屐齿折。其矫情镇物如此。(【量】音亮。【墅】神与切。/田庐曰墅。时以之为注。)
(【寘】置同。【屐齿折】/喜极而跃。故屐齿折。)○秦主苻坚之子丕。称帝于晋阳。○拓跋圭
复立为代王。先是。刘库仁为其下所殺。弟头眷代领其众。库
仁之子显。殺头眷而自立。又欲殺圭。圭奔贺蘭部。依其舅。諸
部大人。推圭为主。遂即王位。徙居盛乐。后改称魏。(【为】去声。/【贺蘭】狄)
(别种名。【推】音退/平声。【乐】音洛。)○燕王垂称帝于中山。(【中】/音仲。)○西燕人弑其
主冲立段随。又殺随立慕容忠。又殺忠立慕容永。永击秦主
苻丕。丕败南走。为晋将军邀击殺之。慕容永称帝于长子。
(【为】去声。【将军】马该。【长/子】县属潞州。长音张上声。)○秦疏族苻登。称帝于南安。(【疏】/音疏。)○后
秦姚苌。先是已入长安称帝。苻登引兵数与后秦战。互有胜
负。(【数】/音朔。)○后秦主姚苌卒。子兴立。击登殺之。(右前秦苻健自/穆帝永和七年)
卷四 第 27a 页 KR2b0041_MJSY_004-027a.png
(僭号。至是六主。/合四十四年。)○燕主垂击西燕拔长子。殺西燕主永。○燕主
垂卒。子宝立。○自苻坚之败。中原大乱。其大者。慕容氏姚氏。
迭举大号。其乘时而起。如秦故臣吕光。据凉州称凉天王。鲜
卑乞伏国仁。据陇右称西秦王。国仁卒。弟乾归继之。后又有
鲜卑秃发乌孤。起河西。号南凉。(【乞伏】氏。【国仁】名。【秃发】/氏。秃音通入声。【乌孤】名。)○晋自
败秦以后。江左无事。会𥡴王道子为政。帝嗜酒流連而已。长
星见。帝举酒向之曰。长星劝汝一杯酒。世岂有万年天子邪。
(【败】音拜。【道子】孝武弟。【长/星】妖星。其芒长也。【见】音现。)○张贵人年三十。宠冠后宫。醉中戏之
曰。汝以年亦当废矣。贵人使婢蒙其面。而弑之。在位十五年。
改元者二。曰寧康。太元。太子立。是为安皇帝。(【冠】音贯。【蒙】奄也。【寧/康】即位二年改元。)
〔安皇帝〕名德宗。幼不慧。口不能言。寒暑饥饱不辨。饮食寝
兴。皆非己出。既即位。会𥡴王以太傅辅政。(【己】/音纪。)○魏王拓跋
卷四 第 28a 页 KR2b0041_MJSY_004-028a.png
圭。連岁攻燕。进围中山。燕主慕容宝出奔。后为其下所弑。
(【为】去/声。下同。)○燕慕容祥称帝。慕容麟袭殺祥而自立。魏王圭破
麟走之。麟奔慕容德。为德所殺。德往据广固。后称帝。是为南
燕。(【德】垂弟。【广/固】城在兖州。)○燕慕容盛。称帝于龙城。是为北燕。(【龙城】未/详所在。)
(【北燕】更/称后燕。)○魏王圭称帝。都平城。○凉段业称凉王。据张掖。是
为北凉。○晋会𥡴王道子。专以政事委世子元显。晋政乱。东
土嚣然。妖贼孙恩。因民心骚动。自海岛出作乱。刘裕因讨恩
有功而起。(【嚣】音敖。/【裕】音喻。)○北凉沮渠蒙逊。弑段业而自立。蒙逊
匈奴之种也。后迁姑臧。(【沮渠】氏。沮子鱼切。/【蒙逊】名。【种】上声。)○凉王吕光卒。子
绍立。庶兄纂弑而代之。吕超又弑纂。而立其兄隆。隆后降秦。
而凉亡。(【纂】音钻上声。【凉亡】右后凉吕光。自孝武/帝太元十三年僭号。至是四世。合十八年。)○陇西李皓据燉煌。
是为西凉。后徙酒泉。(【陇西】郡名。即/南安。【皓】音藁。)○柔然起于漠北。夺高车
卷四 第 29a 页 KR2b0041_MJSY_004-029a.png
之地而居之。吞并諸部。士马繁盛。雄于北方。其地西至焉耆。
东接朝鲜。南临大漠。旁小国皆羁属。与魏为敌。(【柔然】初木骨/闾。逃罪广漢。至)
(子车鹿会。始有部众。号柔然。【高车】亦狄种。【焉耆】音烟其。国在/西域。【朝鲜】音潮仙。【大漠】代北之地。【羁属】羁縻也。属音烛。)○晋盗孙恩。数
为刘裕等所败。赴海死。其党卢循徐道覆复起。(【数音】朔。【为】/去声。【败】音拜。)
○晋桓玄反。初玄嗣父温为南郡公。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
尝守义兴。叹曰。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弃官归国。后为江
州刺史。寻都督荆江等八州军事。据江陵。至是举兵入建康。
殺元显又殺道子。玄为相国封楚王。加九锡。已而迫帝禅位。
刘裕起兵于京口。讨玄。与玄兵战。大破之。玄出走。斩首于江
陵。帝复位。刘裕镇京口。(【南郡】即江陵。【才地】才能。门地。【处】音杵。【义兴】/县属常州。【五湖】在乌程县界。周礼注。湖方五百里)
(故曰五湖。【长】音张上声。【八州军事】筌蹄云。先都督荆湘雍秦梁益寧。/又固求江州。遂督八州。【京口】郡属江浙。今镇江府。【走】音奏。【复】音伏。)○秦赫連
勃勃。叛秦据朔方。自称大夏天王。勃勃故匈奴刘卫辰之子
卷四 第 30a 页 KR2b0041_MJSY_004-030a.png
也。(【赫連】氏。【勃勃】名。/冒顿二十一世孙也。)○晋伐南燕。先是。南燕主慕容德卒。兄
子超立。侵略晋边。刘裕抗表伐之。(【抗】手/举曰抗。)○北燕为其臣冯
跋所灭。先是。北燕主盛。为其下所殺。叔父熙立。跋得罪于熙。
弑之而立熙之养子高云。未几。又弑云而自立。(【为】去声。下并/同。【几】如字。)
(【北燕】右后燕慕容垂。自孝武太元/八年僭号。至是五世。合二十七年。)○魏主殺人之夫而纳其妻。与之
生子绍。凶狠无赖。殺圭。齐王嗣殺绍而立。圭谥道武皇帝。庙
号烈祖。(【其妻】贺太后妹。【狠】音痕上声。戾也。【无/赖】不顾生业。不畏法律。【嗣】道武长子。)○晋刘裕拔广固。执
慕容超。送建康斩之。南燕亡。(右南燕慕容德。自安帝隆安二/年僭号。至是二世。合十三年。)○卢循
乘刘裕北伐。出自番禺。直下袭建康。刘裕被徵急还。諸军力
战。循乃退。裕追破之。循走交州。为刺史所败。斩首送建康。
(【番禺】音幡愚。郡名。即广州。【走】/音奏。【刺史】杜慧度。【败】音拜。)○西秦乞伏韩归。为其下所弑。子炽
盘立。○西秦袭灭南凉。先是。南凉主秃发乌孤卒。弟利鹿弧
卷四 第 31a 页 KR2b0041_MJSY_004-031a.png
立。卒。弟傉檀立。至是为乞伏炽盘所袭。以傉檀归殺之。南凉
亡。(右南凉秃发乌孤。自安帝隆安/元年僭号。至是三世。合十八年。)○后秦主姚兴卒。子泓立。晋大尉
刘裕伐之。发彭城。由洛阳。道武关潼关入长安。泓败出降。送
建康斩之。后秦亡。(【泓】乌弘切。【潼关】在华阴县。【后秦亡】右后秦姚/苌。自孝武太元九年僭号。至是三世。合二十四年。)○夏
主勃勃。闻裕伐秦曰。裕必取关中。然不能久留。若以子弟諸
将守之。吾取之如拾芥耳。至是三秦父老。闻裕将还。诣门流
涕曰。残民不沾王化。于今百年。始睹衣冠人人相贺。公舍此
欲何之乎。裕还彭城。勃勃陷长安称帝。归统万。(【将还】之将音/浆。【统万】城在)
(夏州。勃/勃都也。)○晋以裕为相国宋公。加九锡。裕以谶云昌明之后
尚有二帝。乃使人缢晋帝弑之。帝在位二十三年。改元者二。
曰隆安。义熙。义熙元年至十四年。则刘裕为政之日也。弟琅
琊王立。是为恭皇帝。(【使人】王韶之。【隆/安】即位二年改元。)
卷四 第 32a 页 KR2b0041_MJSY_004-032a.png
〔恭皇帝〕名德文。即位之明年。刘裕进爵为宋王。自彭城移
镇寿阳。又明年裕还建康。帝在位改元者一。曰元熙。禅位于
裕。已而被弑。东晋自元皇帝。至是凡十一世。一百四年。西晋
东晋。通一百五十六年而亡。(○司马温公曰。晋室既衰。中原云扰。戎狄腥/膻之气。薰于华岱。宫阙芜没。陵庙隳焚。元帝
(以宗室疏属。遁居江表。天下士民。有思晋室者。皆裹粮而归之。于荆杨之閒。子孙相承。不绝/如线。独明帝英武。克清大憝。不幸享国不永。自馀孱弱孤危。外陵内叛。寄命于虎狼之口。几)
(遇吞食者数矣。卒能保其位号。宗庙血食。百有馀年。何哉。有王导卞壸温峤陶侃谢安谢玄/为之臣也。群贤既没。而道子元显之徒辅之。败亡不亦宜乎。)
南北朝
南朝。自晋以传之宋。宋传之齐。齐传梁。梁传陈。北朝。自
諸国并于魏。魏后分为西魏东魏。东魏传北齐。西魏传
后周。后周并北齐而传之隋。隋灭陈。然后南北混为一。
今以南为提头。而附北于其閒。(【隋】/音随。)

卷四 第 33a 页 KR2b0041_MJSY_004-033a.png
〔宋高祖武皇帝〕姓刘氏。名裕。彭城人也。相传为漢楚元王
交之后。裕生而母死。父侨居京口。将弃之。从母救而乳之。及
长勇健有大志。仅识字。小字寄奴。尝行遇大蛇。击伤之。后至
其所。见有群儿捣药。裕问何为。答曰。吾王为刘寄奴所伤。裕
曰。何不殺之。儿曰。寄奴王者。不死。裕叱之。即散不见。初参刘
牢之军事。尝遣觇贼。遇贼数千人。裕奋长刀独驱之。众军因
乘势。进击大破之。裕由是知名。其后为将相二十馀年。诛桓
玄。平孙恩卢循。灭南燕后秦。卒受晋禅。(【交之后】世纪。交十六世生/靖。靖生翘。翘生裕。【侨居】寓)
(居曰侨。【将弃】之将音浆。【从母】母姊妹也。从/去声。【仅】才也。【蛇】蛇同。【为刘】之为去声。)○西凉李皓卒。谥曰武昭
王。子歆立。数年至是为北凉沮渠蒙逊诱。与战殺之。西凉亡。
(【歆】世纪。作欲。【为】去声。【西凉亡】右西凉李皓/自晋安帝隆安三年僭号。至是二世。合二十二年。)○宋主在位三年。改元者
一。曰永初。殂。太子立。是为废帝荥阳王。(亦曰/废帝。)
卷四 第 34a 页 KR2b0041_MJSY_004-034a.png
〔废帝荥阳王〕名义符。年十七即位。居丧无礼。游戏无度。○
魏主嗣殂。谥明元皇帝。庙号太宗。子焘立。(【焘】/音导。)○宋主在
位三年。改元者一。曰景平。徐羡之傅亮谢晦。废而弑之。宜都
王立。是为太宗文皇帝。(【宜都】邑属峡州。)
〔文皇帝〕名义隆。素有令望。少帝废。迎入即位。(【义隆】武/帝第三子。)
夏主勃勃殂。子昌立。○晋徵士陶潜卒。潜字渊明。浔阳人。侃
之曾孙也。少有高趣。尝为彭泽令。八十日郡督邮至。吏曰。应
束带见之。潜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
解印绶去。赋归去来辞。著五柳先生传。徵不就。自以先世为
晋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至是终世。号靖節先生。
(【晋徵士】书晋徵士者。以其不屈節于宋也。【浔阳】郡名。即江州。【彭泽】县属九江。【应】音/膺。当也。【为五】之为去声。【五斗米】筌蹄云。月俸。【折】如字。曲也。【箸】音猪去声。【五柳先)
(生】潜自号。/【传】去声。)○魏数与夏战。至是执其主昌以归。(【数】音朔。)○夏赫
卷四 第 35a 页 KR2b0041_MJSY_004-035a.png
連定。称帝于平凉。(府属巩昌。/即右北平。)○西秦主乞伏炽盘卒。子暮木
立。○北燕冯跋殂。弟弘立。○夏主定击西秦。以暮木归。殺之。
西秦亡。(右西秦乞伏国仁。自晋孝武帝太元/十七年僭号。至是四世。合四十七年。)定又击北凉欲夺其地。
吐谷浑袭其军。执定送魏。夏亡。吐谷浑者。慕容氏之别种也。
(【谷】音欲。【浑】音魂。【夏亡】右夏赫連勃勃。自/晋安帝义熙四年僭号。至是三世。合二十四年。)○北凉沮渠蒙逊卒。子牧
犍立。○宋谢灵运以罪诛。灵运好为山泽之游。从者数百人。
伐木开径。百姓惊扰。或表其有异志。为临川内史。有司纠之。
被收。灵运兴兵逃逸。作诗曰。韩亡子房奋。秦帝鲁連耻。追讨
擒之。徙广州。已而弃市。(【从】去声。【临川】郡属江西。今抚州府。【子房奋】事见/二卷。【鲁連耻】初战国欲尊秦为帝号。鲁仲連耻之。)
○魏伐燕。冯弘奔高丽。而被殺。燕亡。(【高丽】国在遼东。丽音离。【燕亡】/右北燕冯跋。自晋安帝义熙六年)
(僭号。至是二世。/合二十八年。)○魏伐凉。姑臧溃。牧犍降。后被殺。北凉亡。(右北凉/沮渠蒙)
(逊。自晋安帝隆安五年僭/号。至是二世。合三十四年。)○魏殺其司徒崔浩。浩自明元时。已为谋
卷四 第 36a 页 KR2b0041_MJSY_004-036a.png
臣。辄有功。信道士寇谦之。劝魏主崇奉。立天师道场。而最恶
佛法。诛沙门。毁佛像佛书。魏主命浩修国史。书先世事。皆详
实。刊石立之衢路。北人忿恚。谮浩暴扬国恶。魏帝大怒。遂案
诛之。夷其族。(【最恶】之恶音乌去声。【沙门】僧也。袁宏曰。沙门。漢言/息也。盖息意去欲。而归于无为。【刊】音看平声。刻也。)○宋魏
連年互相侵伐。王玄谟劝宋大举。沉庆之谏曰。耕当问奴。织
当问婢。今欲伐国。奈何与白面书生谋之。宋竟遣玄谟出师。
取碻磝。进围滑台。先是。魏主闻宋取河南。怒曰。我生发未燥。
已闻河南是我地。今天时尚热。姑敛戍北归。俟河冰合。以铁
骑蹂之。至冬。魏主自将渡河。众号百万。鞞鼓之声震天地。玄
谟惧走。魏人追击。玄谟败走。魏帝引兵南下。直至瓜步。声言
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宋主登石头城。北望叹曰。
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道济立功前朝。老于用兵。先是
卷四 第 37a 页 KR2b0041_MJSY_004-037a.png
以谗被收。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既诛。魏
人闻之喜曰。吴子辈不足复惮。至是长驱。无能禦者。宋人或
欲斩玄谟。沉庆之止之曰。佛狸威震天下。控弦百万。岂玄谟
所能当。殺战将以自弱。非计也。魏师还。殺掠不可胜计。丁壮
者斩截。婴儿贯槊上盘舞。所过赤地。春燕归巢于林木。自宋
主即位。二十八年閒。号为小康。至是兵革之后。邑里萧条元
嘉之政衰矣。(【碻磝】城在济州。碻音考平声。磝音敖。【滑台】筌蹄云。即滑州。属河/东。【姑】且也。【蹂】音柔上声。践也。【鞞】音弊平声。骑上鼓。释名。鞞裨)
(也。裨助鼓節也。【瓜步】山在真州。【荷担而立】待逃窜也。荷上声。【檀道济】前司空江州刺史。/刘湛谮而殺之。【万里长城】道济自喻。【吴子辈】建康吴地。故曰吴子。【佛狸】魏帝别号。【控】)
(引也。【胜】音升。【槊】槊同。通俗文曰。矛丈八尺曰槊。【盘】读作半/平声。【赤地】焚掠尽也。【春燕归巢云云】无屋可巢。【康】安也。)○魏中常侍宗
爱。谮东宫官属。多坐诛死。太子晃以忧卒。魏主追悼不已。爱
惧弑主。后谥曰太武皇帝。庙号世祖。晃之子浚立。讨爱诛之。
(【东宫】太子/府曰东宫。)○宋太子劭。巫蛊咒诅。事觉。宋主拟废之。劭弑主
卷四 第 38a 页 KR2b0041_MJSY_004-038a.png
而自立。主在位三十年。改元者一。曰元嘉。武陵王举兵诛劭。
王立。是为世祖孝武皇帝。(【咒诅】诅音祖去声。通鉴。初劭多过失。数为上/所诘责。遂与吴兴巫严道育。共为巫蛊。琢玉为)
(上形像。埋于含章殿前。陈庆乃具以白上。上惊即收劭。得劭咒诅巫蛊之书。)
〔孝武皇帝〕名骏。即位十二年殂。改元者二。曰孝建。曰大明。
太子立。是为废帝。(【骏】文帝第二子。【孝/建】即位二年改元。)
〔废帝〕名子业。即位居丧。傲惰无戚容。孝武疏忌骨肉。多诛
殺。至是尤甚。○魏帝浚殂。谥曰文成皇帝。庙号高宗。初太武
经营四方。国颇虚耗。文成嗣以镇静。怀集中外。人心复安。子
弘立。○宋主畏忌諸父湘东王等。幽于殿内捶曳。无复人理。
恣为不道。中外骚然。宋人弑之。在位二年。改元者一。曰景和。
湘东王立。是为太宗明皇帝。(【景和】即位/二年改元。)
〔明皇帝〕名彧。即位八年殂。改元者一。曰泰始。自帝之初。萧
卷四 第 39a 页 KR2b0041_MJSY_004-039a.png
道成将兵。征讨有功。寻镇淮阴。收养豪俊。賓客始盛。已而为
南兖州刺史。至是褚渊荐为右卫将军。与顾命大臣。共掌机
事。太子立。是为后废帝。(【彧】文帝第十一子。【南兖州】宋改扬州广陵。为南/兖州。【顾命】承遗命。辅嗣君曰顾命。【废帝】通鉴。称)
(苍梧王。)
〔后废帝〕名昱。明帝无子。昱实嬖人李道儿之子也。明帝子
之。殺諸王十五六人。惟恐昱之不立。十岁即位。桂阳王休范
举兵反。攻建康。萧道成击斩之。道成为中领军。(通鉴。初上寝疾。以/太子幼弱深忌諸)
(弟。休祐休仁休若等皆赐死。諸弟俱尽。惟休范/以人才凡劣。不为所忌得全。【桂阳】国在連州。)○先是魏献文帝弘。传位于
太子宏。自称太上皇帝。以宏幼。仍总万机。太上聪睿夙成。刚
毅有断。而好黄老浮屠之学。故常有遗世之意。其母冯太后
有所幸李奕。为太上所诛。冯太后怒。遂弑之而称制。(【断】音/端去声。)
(【浮屠】袁宏漢记/曰。佛也。【为】去声。)宋主骄恣嗜殺。中外忧惶。萧道成与袁粲褚渊。
卷四 第 40a 页 KR2b0041_MJSY_004-040a.png
谋废立。粲不可。渊赞之。遂弑之。在位六年。改元者一。曰元徽。
安成王立。是为顺皇帝。(【元徽】即位/二年改元。)
〔顺皇帝〕名准。桂阳王休范子也。明帝子之。至是即位。○宋
袁粲谋诛萧道成。褚渊以其谋告道成。粲父子俱被殺于石
头城。百姓哀之曰。可怜石头城。寧为袁粲死。不作褚渊生。沉
攸之亦举兵江陵。讨道成。军溃。走而缢死。道成为相国齐公。
加九锡。已而进爵为王。宋主在位三年。改元者一。曰升明。禅
于齐。泣而弹指曰。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天王家。齐弑之而灭
其族。自宋高祖。至是八世。凡五十九年而亡。(【寧为】之为如字。○/司马温公曰。晋氏渡)
(江以来。君弱臣强。禍乱相继。至于元兴。而桓氏篡位。高祖首唱大义。起于草莱之閒。奋臂一/呼。凶党瓦解。遂奉迎乘舆。再兴王室。厥功已不细矣。既而治兵誓众。经营四方。扬旗东征。广)
(固横溃。卷甲南趋。卢循殄灭。偏师西上。谯纵授首。锐卒北驱。姚泓面缚。汛扫伊洛。修奉园陵。/震惊旃裘之心。发舒华夏之气。南国之盛。未有过于斯时者也。然区宇未一。跻于天位。委)
(弃秦雍。以资寇敌。大功不成。惜哉。文帝勤于为治。子惠庶民。足为承平之良主。而不量力。横挑/强胡。使师徒歼于河南。代马饮于江津。及其末路。狐疑未决。卒成于禍。岂非文有馀。而武不)
卷四 第 41a 页 KR2b0041_MJSY_004-041a.png
(足邪。夫以孝武之骄淫。明帝之猜忌。得保首领以没于牖下幸矣。其何后嗣之有。)

〔齐太祖高皇帝〕姓萧氏。名道成。蘭陵人也。相传为漢相国
何之后。(世纪。何生则。则生彪。彪生章。章生仰。仰生皓。皓生望之。望之生育。育生绍。绍/生闲。闲生阐。阐生冰。冰生苞。苞生周。周生蟜。蟜生逵。逵生休。休生豹。豹生裔。)
(裔生整。整生隽。隽生乐子。/乐子生承之。承之生道成。)深沈有大量。博学能文。肩有赤志。如日月
状。宋时在军中久。民閒或言其有异相。宋疑之。而不能殺也。
竟代宋。性清俭。每曰。使我治天下十年。当使黄金同土价。在
位四年殂。改元者一。曰建元。太子立。是为世祖武皇帝。(【志】/与痣)
(通。【异相】筌蹄。龙颡钟声。鳞文遍体。【治】平声。)
〔武皇帝〕名赜。即位十一年殂。改元者一。曰永明。太子长懋
已卒。太孙立。是为废帝郁林王。(【赜】士革切。【长】音张上声。/【郁林】即属广西。今郁林州。)
〔废帝郁林王〕名昭业。即位一年。改元曰隆昌。西昌侯鸾弑
之。新安王立。是为废帝海陵王。(【新安】郡属江东。今徽州府。/【海陵】郡属淮东。今恭州。)
卷四 第 42a 页 KR2b0041_MJSY_004-042a.png
〔废帝海陵王〕名昭文。为鸾所立。改元延兴。鸾自为宣城王。
帝即位未四月。废而弑之。宣城王自立。是为高宗明皇帝。
(【昭文】郁林王弟。【为鸾】之为去声。【宣城】郡名。即南陵。)
〔明皇帝〕名鸾。高帝之兄子也。高帝爱之过于己子。而武帝
之太子长懋最恶之。及得志。殺高武子孙无遗類。即位五年
殂。改元者二。曰建武。永泰。太子立。是为废帝东昏侯。(【兄】始/安贞王。)
(【己】音纪。【高武】高帝武帝。)
〔废帝东昏侯〕名宝卷。自在东宫。不好学。嬉戏无度。既即位。
不接朝士。惟亲信嬖倖。屡诛大臣。○魏主宏殂。在位二十七
年。仁孝恭俭。制礼作乐。蔚然有太平之风。禁胡服胡语。改姓
元氏。迁都洛阳。为魏盛德之主。谥曰孝文皇帝。庙号高祖。太
子恪立。(【七】当作八。【元氏】诏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齐主昏淫狂
恣。所幸潘妃。以金为蓮花。帖地上。使步之。曰此步步生蓮花
卷四 第 43a 页 KR2b0041_MJSY_004-043a.png
也。左右用事。贼虐日甚。太尉陈显达。先举兵袭建康。败死。将
军崔慧景。受命出讨叛州。还兵逼建康。时南豫州刺史萧懿。
将兵在近。齐主急召入援。慧景败死。以懿为尚书。懿弟南雍
州刺史衍。使人劝懿。行伊霍故事。不尔亟还历阳。懿不能用。
竟赐死。衍起兵襄阳。引而东围建康。齐人弑主而迎衍。主在
位三年。改元者一。曰永元。时南康王先已自立。是为和皇帝。
(【帖】与贴通。【南豫州】齐改历阳。为南豫州。【南雍州】梁于襄阳。置南雍州。雍去声。【南康】/府属江西。)
〔和皇帝〕名宝融。东昏末。宝融起兵于江陵。已而称帝。改元
曰中兴。未及东归。齐太后称制。以萧衍为相国。封梁公。加九
锡。寻进爵为王。齐主至姑孰。诏禅于梁。即位仅一年。被弑。齐
自高帝至是七世。凡二十三年而亡。(【宝融】明帝第八子。【一年】永/元三年三月。即位改元。次年四)
(月禅位。)
卷四 第 44a 页 KR2b0041_MJSY_004-044a.png

〔梁高祖武皇帝〕姓萧氏。名衍。齐之疏族也。母张氏。见菖蒲
生花。旁人皆不见。吞之。已而生衍。英达有文学。东昏初。衍镇
襄阳。知齐将乱。乃密修武备。聚骁勇以万数。伐材沈檀溪。积
茆。如冈阜。兄懿死。衍建牙集众。出檀溪竹木装舰。葺之以茆。
事皆立辨。兵起一年馀。遂入建康。受禅即帝位。(案。世纪。梁与齐同/出萧何二十世孙)
(整。整生辖。辖生嗣子。嗣子生道赐。道赐生顺之。顺之生衍。【将乱】之将。音浆。【数】上声。【沈】/去声。【檀溪】在襄阳城西。【冈阜】山脊曰冈。土山曰阜。【建牙】牙门旗竿。【葺】音侵入声。补也。)
(修/也。)○魏主恪殂。谥曰宣武皇帝。庙号世宗。子诩立。甫六岁。母
胡氏称制。及魏主既长。好游骋。不亲視朝。而胡后方淫乱。魏
政始乱。将军张彝之子仲瑀。上封事排抑武人。喧谤盈路。立
榜大巷。尅期会集屠其家。彝父子不以为意。至是羽林虎贲
近千人。相率至尚书省。诟骂以瓦石击省门。上下慑惧。不敢
卷四 第 45a 页 KR2b0041_MJSY_004-045a.png
禁讨。遂至彝第焚其舍。曳彝父子。驱击投火中。仲瑀重伤走
免。彝死。远近震骸。胡后收其凶强八人斩之。馀不复治。大赦
以安之。怀朔镇函使高欢。至洛阳。见张彝之死。还家倾赀以
结客。或问其故。欢曰。宿卫相率焚大臣之第。朝廷惧而不问。
为政如此。事可知矣。财物岂可常守邪。欢自先世坐法徙北
边。遂习鲜卑之俗。沉深有大志。与侯景等相友善。以任侠雄
乡里。(【甫】方也。【长】音张上声。【上封事】实封言事。上上声。【虎贲】贲音奔。勇也。若/虎贲兽。言其勇也。【诟】音吼去声。怒也。【慑】之涉切。【八人】姓名未详。【治】平)
(声。【怀朔镇】即朔州。魏曰怀朔镇。寻改为朔州。又更为云州。属山西。【使】去声。/【高欢】初欢之祖谧。坐法徙怀朔镇。世居北边。欢娶娄氏。有马给镇。遂为函使。)○魏
胡太后临朝以来。嬖倖用事。政事纵弛。盗贼蜂起。封疆日蹙。
魏主诩寖长。太后自知所为不謹。务为壅蔽。母子嫌隙日深。
时六州大都督秀容酋长尔朱荣兵强。高欢见荣。即劝举兵。
清帝侧。会魏主殂。胡太后鸩之也。后谥曰孝明皇帝。尔朱荣
卷四 第 46a 页 KR2b0041_MJSY_004-046a.png
举兵。立孝文之侄长乐王子攸。沉胡后于河。封荣太原王。还
晋阳。北海王颢奔梁。梁立之。遣将送入洛阳。子攸出奔。尔朱
荣渡河来救。颢走死。子攸归。加荣天柱大将军。荣蓄不臣之
志。魏主阴谋诛荣。荣入。手刺之。尔朱世隆与尔朱兆。立宗室
长广王晔。入洛阳。子攸遇弑。后谥曰孝庄皇帝。世隆又以晔
疏远废之。立孝文之侄广陵王恭。高欢起兵诛尔朱氏。入洛
阳。废恭而立孝文之孙平阳王脩。脩弑恭。后谥曰節闵皇帝。
高欢为太丞相。建府于晋阳居之。魏主畏欢。谋伐晋阳。欢拥
兵来。魏主奔长安。依关西大都督宇文泰。以泰为大丞相。欢
追魏主。不及。遂立清河王世子善见于洛阳。迁于邺。魏自道
武至是十二世。一百四十九年。而分为东魏西魏。(【长】音张上/声。下同。【尔)
(朱荣】尔朱姓。荣名。时都督并肆益广恒云六州。并为秀容部落之长。秀容县属忻州。【乐】/音洛。【子攸】彭城王协子。【沈】去声。【颢】魏宗室子。【天柱】天文。柱三公位。一曰。天三台六)
卷四 第 47a 页 KR2b0041_MJSY_004-047a.png
(星也。【手刺】魏帝手刺殺荣。【尔朱兆】荣弟。【晔】太武玄孙。【恭】广陵王脩子。【脩】广/平王怀子。【奔长安】世号西魏始此。【清河王】孝文帝子。【迁于邺】世号东魏始此。)
先是荧惑入南斗。梁主曰。荧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乃跣下
殿禳之。及闻脩出奔。惭曰。虜亦应天象邪。脩至长安。踰半年
又与泰有隙。泰鸩之。后谥曰孝武皇帝。孝武既遇弑。泰立南
阳王宝炬。欢与泰連年相攻战。互有胜负。欢卒。遗言嘱其子
澄曰。侯景有飞扬跋扈之志。非汝所能御。堪敌景者。惟慕容
绍宗。景果以河南降西魏。未几复附于梁。梁封景为河南王。
景使至梁。梁群臣皆不欲纳。梁主亦自谓。我国家如金瓯。无
一伤缺。恐纳景因以生事。惟朱异力劝纳之。东魏遣慕容绍
宗击景。景败南走。袭梁寿春。据之请命。梁就以为南豫州牧。
既而东魏求成于梁。意欲得景。景恨梁通东魏。遂反于寿阳。
引兵南渡。围建康。梁主自即位以来。江左久无事。惟崇佛法。
卷四 第 48a 页 KR2b0041_MJSY_004-048a.png
屡舍身佛寺。上下化之。及景逼台城。援兵至者。为景所败。梁
主遣人与景盟。以为大丞相。台城受围五月而陷。景入见。引
就三公位。梁主神色不变。谓景曰。卿在军中久。毋及为劳。景
不敢仰視。流汗不能对。景退谓人曰。吾常跨鞍对阵。矢石交
下。了无怖心。今见萧公。使人自慑。岂非天威難犯。吾不可以
复见此人。梁主为景所制。饮膳亦被裁损。忧愤成疾。口苦索
蜜不得。再曰荷荷遂殂。在位四十八年。改元者七。曰天监。普
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寿八十六。先是。太子统。仁
明孝俭。好学有文。在东宫三十年而终。梁主舍嫡孙而立别
子。至是即位。是为太宗简文皇帝。(【宝矩】孝文帝孙。京兆王愉子也。/【几】如字。【景使】之使去声。【瓯】)
(碗小者曰瓯。【异】音异。【南豫州牧】时以寿春为南豫州。【为景】之为去声。下同。【败】音拜。/【见】音现。【毋】无同。【慑】之涉切。惧也。【荷荷】筌蹄。去声。犹云呵呵。责怒声。【中大通】三字)
(年号。中大同同。【舍】音舍。)
卷四 第 49a 页 KR2b0041_MJSY_004-049a.png
〔简文皇帝〕名纲。在东宫十八年。而后遇侯景之乱。既立。受
制于景而已。湘东王绎镇江陵。自称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諸
军。承制。岳阳王察。昭明太子统之第三子也。镇襄阳。与绎相
攻。察遣使降于西魏。以求援。(【纲】武帝第三子。【承制】读属上句。【察】音/察。【统】武帝太子。谥曰昭明。【使】去声。)
○东魏大将军渤海王澄。先是为其下所殺。弟洋为丞相。封
齐王。逼东魏主禅位。寻弑之。谥曰孝静皇帝。东魏建国一十
七年而亡。(【渤海王澄】高欢子。前武帝太清三年。为膳奴蘭京所/弑。【为其】之为去声。【齐主洋受禅】世号北齐始此。)○西魏立
梁萧察为梁王。○西魏主宝炬殂。谥曰文皇帝。太子钦立。○
侯景自立为漢王。废梁主弑之。尸位不及三年。改元者一。曰
大宝。景立豫章王栋。已而篡位。先是。始兴太守陈霸先。起兵
讨景。湘东王遣王僧辩讨景。景篡数月。而为僧辩霸先所败。
亡走吴。欲入海。为其下所斩。送尸建康。传首江陵。截其手足
卷四 第 50a 页 KR2b0041_MJSY_004-050a.png
送于北齐。湘东王立。是为元皇帝。(【尸位】尸如祭祀之尸。谓梁帝虽居/其位。而不为其事。犹尸主也。【栋】昭)
(明太子长孙。【始兴】郡属广东。今韶州府。【为僧】之为去声。下同。【败】音拜。【走】音奏。【其/下】羊鹍。【传首红陵】时湘东王镇此。传音专去声。【送于北齐】以景初叛东魏。而北齐受)
(东魏禅也。)
〔元皇帝〕名绎。一目眇。性残忍。即位于江陵。自侯景之乱。州
郡太半入西魏。蜀亦为魏有。梁自巴陵以下至建康。以长江
为限。(【眇】音渺。说文云。一目小也。【为魏】之/为去声。【巴陵】郡属湖广。今岳州府。)○突厥攻柔然。北齐击突
厥迁柔然。是时柔然衰。突厥始强大。(【突厥】古/匈奴北部。)○西魏宇文
泰。废其主钦。而立其弟廓。钦遇弑。(【郭】文帝/第四子。)○西魏遣柱国
于謹。伐梁入江陵。梁主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叹曰。文武之
道今夜尽矣。乃出降。或问。何意焚书。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
寻被殺。在位三年。改元者一。曰承圣。(【柱国】官名。辅弼之臣。/国之栋梁。故曰柱国。)
西魏取襄阳。徙梁王察于江陵。使称帝。屯兵守之。是为后梁。
卷四 第 51a 页 KR2b0041_MJSY_004-051a.png
臣于西魏。王僧辩陈霸先。奉晋安王。称制于建康。贞阳侯渊
明。先是为北齐所获。至是以兵纳之。王僧辩奉归建康称帝。
陈霸先殺僧辩。废渊明立晋安王。是为敬皇帝。(【渊明】梁宗室/子。南史作萧渊)
(明。【为北】之为去声。)
〔敬皇帝〕名方智。元帝子也。年十三即位。陈霸先为丞相。○
西魏太师大冢宰安定公宇文泰卒。世子觉嗣。年十五。宇文
护辅之。未几。以觉为周公。(【护】觉从兄。/【几】如字。)○西魏主廓禅于周。
廓遇弑。后谥曰恭皇帝。西魏建国四世。二十四年而亡。觉称
周天王。性刚果。恶护之专。护弑之。后谥曰孝闵皇帝。立泰之
长子毓。(【周】世号后周。【恶】/音乌去声。【毓】音育。)○梁丞相陈霸先。为相国。封陈公。
加九锡。寻进爵为王。梁主改元者二。曰绍泰。曰太平。尸位未
三年而禅于陈。寻遇弑。梁自高祖武帝。至是四世。凡五十六
卷四 第 52a 页 KR2b0041_MJSY_004-052a.png
年而亡。
(漢陈寔/之后。)
陈高祖武皇帝〕姓陈。名霸先。吴兴人也。梁武帝大同中。为
广州参军。广有乱。讨平之。以功为将军。寻为交州司马。西江
都护。高要太守。督七郡諸军。屡平寇乱。侯景陷台城。霸先时
守始兴。结郡中豪杰。起兵讨景。先取江州为州刺史。引兵会
諸军。卒以平景。遂为将相于梁。以至受禅。即位三年殂。改元
者一。曰永定。子二人。昌。顼。皆以江陵陷时。没入长安。临川王
立。是为世祖文皇帝。(【吴兴】郡属江浙。今湖州府。【高要】郡属广东。今肇/庆府。【七郡】名目未详。【卒】音遵入声。【没】籍没。)
〔文皇帝〕名茜。武帝之兄子也。在武帝平梁乱时。已有功。至
是即位。(【茜】音千去声。/【兄】昭烈王。)○周王毓称帝。○北齐主洋。尽灭元氏
之族。洋殂。谥曰文宣皇帝。(【元】魏姓。○北齐/主殂。太子殷立。)○周宇文护惮周
卷四 第 53a 页 KR2b0041_MJSY_004-053a.png
帝明敏有识量。进毒弑之。谥曰明皇帝。毓弟邕立。○北齐文
宣帝之母弟。常山王演。废其主殷而自立。寻弑殷。演立一年
而殂。谥曰孝昭皇帝。母弟长广王湛。又废演子百年而自立。
后殺百年。(【百年】/名也。)○后梁主察殂。太子岿立。(【岿】/音窥。)○北齐主
湛。传位于太子纬。自称太上皇帝。○陈主起自艰難。知民疾
苦。性明察俭勤。在位八年殂。改元者二。曰天嘉。曰天康。太子
立。是为废帝临海王。(【天嘉】即位二年改元。【临/海】郡属浙东。今台州府。)
〔废帝临海王〕名伯宗。在位三年。改元者一。曰光大。为安成
王顼所废。(【光大】即位二年改元。【炎】古光字。【为】去/声。【顼】武帝兄。昭烈王第二子。文帝弟也。)○北齐上皇湛殂。
谥曰武成皇帝。○陈安成王自立。是为高宗宣皇帝。
〔宣皇帝〕名顼。初陷入长安。文帝时。周人送顼还陈。至是即
位。○周主邕诛宇文护。始亲政。○北齐后主纬。多嬖宠。政乱。
卷四 第 54a 页 KR2b0041_MJSY_004-054a.png
周伐齐入邺。执纬归殺之。夷其族。北齐建国五世。三十年而
亡。(【五】当作六。通鉴注北。齐祚修六主。谓文宣帝洋。废帝殷。孝昭帝演。武成帝湛。后主/纬。幼主恒中。【北齐亡】案。纪年。北齐起自庚午。终于丁酉。建国凡二十八年。)
○周王邕。深沉有远识。政事严明。称为贤主。灭齐一年而殂。
寿三十六。谥曰武皇帝。太子赟立。立皇后杨氏。后父隋公杨
坚用事。为上柱国大司马。赟自为太子时。好昵近小人。立未
一年。传位于子阐。自称天元皇帝。骄侈弥甚。未一年而殂。谥
曰宣皇帝。杨坚自为大丞相。进相国隋王。加九锡。未几。周主
阐禅位于隋。寻被弑。隋主尽灭宇文氏之族。周自称帝。至是
五世。二十五年而亡。(【赟】于伦切。【阐】音/彻上声。【几】如字。)○陈主在位十四年。
改元者一。曰大建。殂。太子立。是为后主长城公炀公。(【炀】/音漾。)
〔后主长城炀公〕名叔宝。自为太子。与詹事江总。为长夜之
饮。即位未几。起临春结绮望仙阁。各高数十丈。連延数十閒。
卷四 第 55a 页 KR2b0041_MJSY_004-055a.png
皆以沉檀为之。金玉珠翠为之饰。珠帘宝帐。服玩瑰丽。近古
未有。其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杂植花卉。陈主居临春阁。贵
妃张丽华居结绮。龚孔二贵嫔居望仙。复道往来。江总为宰
辅。不亲政事。日与孔范等文士。侍宴后庭。谓之狎客。使諸贵
嫔与客唱和。其曲有玉树后庭花等。君臣酣歌。自夕达旦。宦
官近习。内外連结。宗戚纵横。货赂公行。孔范与贵嫔结为兄
弟。范自谓文武才能。举朝莫及。将帅微有过失。即夺兵权。由
是文武解体。以至覆灭。(【詹事】官掌肃事东宫。【几】如字。【沉檀】沉香檀香。/【瑰】音傀平声。美也。【卉】音辉上声。草总名。【贵妃)
(贵嫔】皆妇官名。嫔音頻。【和】去声。【纵横】/通鉴注云。放纵而恣横也。【解体】言乖离也。)○后梁主岿殂。太子琮立。隋
主废而灭之。自察称帝于江陵。臣于西魏周隋。所统数郡而
已。凡三十三年而亡。(【称帝】/凡二世。)○隋以晋王广为元帅。帅师伐
陈。杨素。韩擒虎。贺若弼。分道而出。高颎为元帅长史。问薛道
卷四 第 56a 页 KR2b0041_MJSY_004-056a.png
衡。江东可克乎。对曰。克之。郭璞言。江东分王三百年。与中国
合。此数将周。陈主闻有隋兵。谓近臣曰。王气在此。彼何为者。
孔范曰。长江天堑。岂能飞渡。臣每患官卑。虜若渡江。定作大
尉公矣。陈主以为然。奏伎纵酒。赋诗不辍。贺若弼自广漢济
江。韩擒虎自横江。宵济采石。守者皆醉。擒虎遂自新林进。直
入朱雀门。陈主自投景阳井中。军人窥井。将下石。乃叫。以绳
引之。与张丽华孔贵嫔。同束而上。俘以归。后主在位七年。改
元者二。曰至德。曰禎明。陈自高祖武帝。至是五世。凡二十二
年而亡。(【广】隋文帝第二子。【帅师】之帅。音率。【贺若】覆姓。若音惹。【王】去声。下同。/【将】音浆。下同。【伎】与妓通。女乐也。【横江】采石对岸。【采石】山在太平。【新)
(林】浦在建康。【上】上声。【俘】音孚。军所获曰俘。○司马温公曰。武帝与王僧辩。同事梁室。/诛夷侯景。乘时伺隙。以诈力取国。然率羸毙之众。当强齐乘胜之势。卒成大功。奄有江南。斯)
(亦難矣。文帝恭勤政事。足为良主。孝宣乘齐之衰而启土。逢周之兴而丧师。岂非不恃内而/恃外邪。以陈国区区。不能居天下五分之一。栗栗危惧。不能保其社稷。况后主荒淫无度。以)
(趣之。纳身眢井。不亦宜乎。)
卷四 第 57a 页 KR2b0041_MJSY_004-057a.png

〔隋高祖文皇帝〕姓杨氏。名坚。弘农人也。相传为东漢太尉
震之后。父忠仕魏及周。以功封隋公。坚袭爵。坚生而有异。宅
旁有尼寺。一尼抱归自鞠之。一日尼出。付其母自抱。角出鳞
起。母大惊坠之地。尼心动。亟还见之曰。惊我儿。致令晚得天
下。及长相表奇异。周人尝告武帝。普六茹坚有反相。坚闻之
深自晦匿。女为周宣帝后。周静帝立。坚以太后父秉政。遂移
周祚。即位九年。平陈天下为一。开皇二十年。废太子勇为庶
人。初帝使勇参决政事。时有损益。勇性宽厚。率意无矫饰。帝
性節俭。勇服用侈。恩宠始衰。勇多内宠。妃无宠死。而多庶子。
独孤皇后深恶之。晋王广弥自矫饰。为夺嫡计。后赞帝废勇。
而立广为太子。(【震之后】世纪。震四世孙曰孕。孕生渠。渠生铉。铉生元寿。元寿/生惠假。惠假生烈。烈生禎。禎生忠。乃帝父也。【有异】紫气充庭。)
卷四 第 58a 页 KR2b0041_MJSY_004-058a.png
(有文在手。曰王。【尼】女僧曰尼。【鞠】养也。【相】去声。下同。【周人】王轨。【普/六茹】三字姓。本姓杨。魏恭帝时。赐此姓也。【庶子】庶母子。【独孤】覆姓。)○龙门
王通。诣阙献太平十二策。帝不能用。罢归。教授于河汾之閒。
弟子自远至者甚众。(【龙门】县属河中。即夏阳也。【王通】王姓。通名。后门人私/谥曰文中子。【十二策】条目未详。【汾】音坟。水出太原府)
(晋阳山西/南入河。)○仁寿四年。帝不豫。召太子。入居殿中。太子预拟帝
不讳后事。为书问仆射杨素。得报。宫人误送帝所。帝览之大
恚。帝所宠陈夫人出更衣。为太子所逼。拒之得免。帝怪其神
色有异问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帝恚扺床曰。畜生。何足
付大事。独孤误我。将召故太子勇。广闻之。令右庶子张衡入
侍疾。因弑帝。遣人缢殺勇。帝性严重。勤于政事。令行禁止。虽
啬于财。赏功不吝。爱养百姓。劝课农桑。轻徭薄赋。自奉俭薄。
天下化之。受禅之初。民户不满四百万。末年踰八百万。然自
以诈力得天下。猜忌苛察。信受谗言。功臣故旧。无终始保全
卷四 第 59a 页 KR2b0041_MJSY_004-059a.png
者。在位二十四年。改元者二。曰开皇。仁寿。太子立。是为炀皇
帝。(【不讳后事】崩后之事。【更】音庚。【为太】之为去声。【泫然】流涕貌。泫音玄上声。【扺】/音纸。【将】音浆。【右庶子】东宫官名。有左右中三等。【啬】音色。𢗞也。【不吝】赏有功则)
(不吝惜。【猜】音采平声。疑也。)
〔炀皇帝〕名广。开皇末立为太子。是日天下地震。即位首营
洛阳显仁宫。发江岭奇材异石。又求海内嘉木异草。珍禽奇
兽。以实苑囿。又开通济渠。自长安西苑。引穀洛水。达于河。引
河入汴。引汴入泗。以达于淮。又发民。开邗沟入江。旁筑御道。
树以柳。自长安至江都。置离宫四十馀所。遣人往江南。造龙
舟及杂船数万艘。以备游幸之用。西苑周二百里。其内为海。
周十馀里。为蓬莱方丈瀛洲諸山。高百馀尺。台观宫殿。罗络
山上。海北有渠。萦纡注海。缘渠作十六院。门皆临渠。穷极华
丽。宫树凋落。剪䌽为花叶缀之。沼内亦剪䌽为荷芰菱芡。色
卷四 第 60a 页 KR2b0041_MJSY_004-060a.png
渝则易新者。好以月夜。从宫女数千。骑游西苑。作清夜游曲。
马上奏之。(【江岭】通鉴。大江以南五岭以北。师古曰。岭者西自衡山之南穷于海。一/山之限耳。标名则有五焉。大庆。始安。临贺。桂阳。揭阳也。【汴】音卞。水出延)
(州阳城县蒗荡渠。至下邳会泗水入淮。【邗】音寒。水在广陵。【江都】县属扬州。【离宫】往来/游幸曰离宫。【观】音贯。楼观。释名曰。观者于上观望也。【纡】音迂。【芰】音奇去声。菱别名。)
(【芡】音欠。鸡头也。【渝】音俞。/变也。【易】音亦。【从】去声。)○后又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
通涿郡。又营汾阳宫。又穿江南河。自京口至馀杭八百里。
(【沁】音浸去声。水出沁州。历晋绛泽三州。南入/于河。【汾阳宫】在汾州北。【馀杭】县属杭州。)○置洛口仓于巩东南原
上。城周二十馀里。穿三千窖。置兴洛仓于洛阳北。城周十里。
穿三百窖。窖皆容八千石。帝或如洛阳。或如江都。或北巡至
榆林金河。或如五原。巡长城。或巡河右。营造巡游无虚岁。
(【巩】音拱。县属河南。【石】斗十为石。/【榆林】县属云中。【金河】县属云州。)徵天下鹰师。至者万馀人。徵天下
散乐。諸蕃来朝。陈百戏于端门。执丝竹者万八千人。终月而
罢。费巨万。岁以为常。(【散】音𠎃。【蕃】音翻。夷狄曰蕃。【端门】君之正/门曰端门。【丝竹】弦曰丝。管曰竹。【巨】钜同。)○徵
卷四 第 61a 页 KR2b0041_MJSY_004-061a.png
高丽王入朝。不至。大业七年。帝自将击高丽。徵天下兵会涿
郡。敕河南淮南江南。造戎车五万乘。供载衣甲等。发河南河
北民夫供军须。江淮以南民夫。船运黎阳及洛口諸仓米。舳
舻千里。往还常数十万人。昼夜不绝。死者相枕。天下骚动。百
姓穷困。始相聚为盗。(【乘】去声。【军须】供给军中所须。【黎阳】县属𤀹/州。【舳舻】音逐卢。船后曰舳。舟前曰舻。【枕】去声。)
漳南窦建德兵起。(【漳】水名。案。书传其源有二。一出上党治县大黾谷。名为清/漳。一出上党长子县鹿谷山。名为浊漳。郦道元谓之衡水。东)
(至邺合清漳。东/北至阜城入河。)○帝所徵四方兵。皆集涿郡。一百一十三万。馈
运者倍之。首尾亘千馀里。帝至遼东。攻城不克。諸军大败而
还。明年再徵兵。自将击之。(【亘】古邓/切。竟也。)○楚公杨玄感。见朝政
日紊。潜谋作乱。至是督运黎阳遂反。帝引军还。遣将击之。玄
感自洛阳。引兵趋潼关。兵败走死。帝又如涿郡。伐高丽。高丽
遣使请降。帝还长安。已而如洛阳。如汾阳。如江都。巡游仍无
卷四 第 62a 页 KR2b0041_MJSY_004-062a.png
虚岁。(【紊】音/问。乱也。)○蒲山公李密兵起。密少有才略。志气雄远。
轻财好士。尝乘黄牛。以漢书挂牛角读之。楚公杨素遇而奇
之。由是与素子玄感游。初从玄感起兵。玄感败。密变姓名亡
匿。时人皆云。杨氏将灭。李氏将兴。又有民谣。歌曰。桃李子。皇
后走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谓桃李子者。逃亡李
氏子也。莫浪语谁道许者。密也。密遂与群盗翟让等起。攻荥
阳下之。建牙统所部西行。说下諸城大获。(【蒲山】未详所在。【乘】/如字。【将】音浆。下同。)
○鄱阳贼帅林士弘。称楚帝。据江南。(【鄱】音婆。/县属饶州。)○杜伏威据
历阳。○窦建德称长乐王。○马邑校尉刘武周。朔方郎将梁
师都。各据郡起兵。○李密据兴洛仓。略取河南諸郡。称魏公。
○突厥立刘武周。为定阳可汗。取楼烦定襄雁门諸郡。(【可汗】/音克)
(寒。北方君长之号。【楼/烦】属山西。今岚州。)○梁师都取雕阴弘化延安等郡。自称梁帝。
卷四 第 63a 页 KR2b0041_MJSY_004-063a.png
(【雕阴】属陕西。即上郡。【弘化】属巩昌。/今庆阳府。【延安】属陕西。今延州府。)○金城校尉薛举。起兵陇西。自
称西秦霸王。○武威司马李轨。起兵河西。自称凉王。○薛举
自称秦帝。徙据天水。○萧铣起兵巴陵。自称梁王。(【铣】音先上/声。后梁宣帝)
(曾/孙。)○唐公李渊。起兵太原。克諸郡入长安。时隋大业十二年。
帝在江都。渊遥尊为太上皇。而立代王。是为恭皇帝。
〔恭皇帝〕名侑。炀帝之孙也。年十三为李渊所立。改大业十
三年为义寧。渊为大丞相。封唐王。炀帝在江都。淫虐日甚。酒
卮不离口。见中原已乱。无心北归。从驾多关中人。思归遂谋
叛。以许公宇文化及为主。夜引兵入宫。缢殺炀帝。宗室无少
长皆死。惟存秦王浩立之。而自为大丞相。拥众而西。(【炀帝之/孙】元德)
(太子幼子。【为李】之为去声。【离】音利。【许公宇文化及】许/国。公爵。宇文姓。化及名。后周族也。【浩】炀帝弟。重后子也。)○梁萧铣称帝于
江陵。○隋帝侑。即位半年禅于唐。隋自高祖至是三世。凡三
卷四 第 64a 页 KR2b0041_MJSY_004-064a.png
十七年而亡。(【七】当作八。○司马温公曰。文帝之于周室。非有功德素洽于人。直/以天元暴崩。嗣君幼弱。奸臣矫命。徼幸得之。然明敏俭约。勤于政治。)
(随才任官。信赏必罚。故能取江南三百年之国。易于反掌。使天下复为一统。百姓繁庶。衣食/丰衍。突厥。室韦。靺羯。林邑。高昌。女真之属。莫不入贡。虽两漢全盛之时。不能过也。向使后嗣)
(仅得中材之主。以守之。十世之内未易亡也。炀帝以悖逆诈谋。坐承富强之业。志骄气溢。慨/然慕秦皇漢武之为人。穷奢极欲。兵連四夷。政烦赋重。盗贼蜂起。而巡游不息。以乐陷忧。恶)
(闻直言。自喜雍蔽。噫是道也。虽禹汤文武之子孙。未或不亡。况隋无积善之基乎。)

十八史略卷之四(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