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第 1a 页 WYG0743-002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太医局诸科程文格卷二
墨义第一道
问太阳之政奈何
对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和其运调其化使上下合得
无相夺伦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运宣行勿乖其政调
之正味从逆奈何歧伯曰昭乎哉问也此天地之纲纪
变化之渊源非圣帝孰能穷其至理欤臣虽不敏请陈
太医局诸科程文格卷二
墨义第一道
问太阳之政奈何
对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和其运调其化使上下合得
无相夺伦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运宣行勿乖其政调
之正味从逆奈何歧伯曰昭乎哉问也此天地之纲纪
变化之渊源非圣帝孰能穷其至理欤臣虽不敏请陈
卷二 第 1b 页 WYG0743-0022b.png
其道令终不灭久而不易帝曰愿夫子推而次之从其
类序分其部主别其宗司昭其气数明其正化可得闻
乎歧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
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
卷舒近而无惑数之可数者请遂言之帝曰太阳之政
奈何谨对
第二道
问一本云冲
类序分其部主别其宗司昭其气数明其正化可得闻
乎歧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
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
卷舒近而无惑数之可数者请遂言之帝曰太阳之政
奈何谨对
第二道
问一本云冲
卷二 第 2a 页 WYG0743-0023a.png
对三十一难曰三焦者何禀何生何始何终其治常在
何许可晓以不然三焦者水榖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
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
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
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榖其治在脐傍下焦者在脐下
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导也其治
在脐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气街一本云冲谨对
第三道
何许可晓以不然三焦者水榖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
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
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
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榖其治在脐傍下焦者在脐下
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导也其治
在脐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气街一本云冲谨对
第三道
卷二 第 2b 页 WYG0743-0023b.png
问叶名蒚麻
对白芷味辛温无毒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
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可作膏药面脂润颜色一
名芳香一名白芷一名虈一名元一名符离一名泽芬
叶名蒚麻可作浴汤生河东川谷下泽二月八月采根
曝乾当归为之使恶旋覆花谨对
脉义第一道
问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肾沉心洪
对白芷味辛温无毒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
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可作膏药面脂润颜色一
名芳香一名白芷一名虈一名元一名符离一名泽芬
叶名蒚麻可作浴汤生河东川谷下泽二月八月采根
曝乾当归为之使恶旋覆花谨对
脉义第一道
问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肾沉心洪
卷二 第 3a 页 WYG0743-0023c.png
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
对荣卫通行于三部合时令而衡铨不差脏脉各显于
一形应平和而铢分不失盖脉本无异自关界而定尺
寸之名诊不自彰依血气而为流行之用气脉应期也
譬衡铨而合度时诊相参也无过减而有伦以至肾沉
心洪之脉王冬夏而自经常肺浮肝弦之诊王秋春而
夲平治脉随脏异无缁铢之差时与脉期无毫釐之失
然则三部者脉之位荣卫者脉之源五脏者脉之主故
对荣卫通行于三部合时令而衡铨不差脏脉各显于
一形应平和而铢分不失盖脉本无异自关界而定尺
寸之名诊不自彰依血气而为流行之用气脉应期也
譬衡铨而合度时诊相参也无过减而有伦以至肾沉
心洪之脉王冬夏而自经常肺浮肝弦之诊王秋春而
夲平治脉随脏异无缁铢之差时与脉期无毫釐之失
然则三部者脉之位荣卫者脉之源五脏者脉之主故
卷二 第 3b 页 WYG0743-0023d.png
动应参合是为经常不失之脉矣经曰脉有三部尺寸
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
常不失铢分大意如此且夫脉各有位则不可以一概
而求诊各有形则不可以一途而取明于脉者必有以
定其部分之位善于诊者斯有以较其脉象之形定于
脉之部也既当以究其脉之源较于脉之形也尤当以
合其时之应由是持诊之士既能详陈于经脉之要以
之察病则断无遗功矣今也人法三才形分三部在于
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
常不失铢分大意如此且夫脉各有位则不可以一概
而求诊各有形则不可以一途而取明于脉者必有以
定其部分之位善于诊者斯有以较其脉象之形定于
脉之部也既当以究其脉之源较于脉之形也尤当以
合其时之应由是持诊之士既能详陈于经脉之要以
之察病则断无遗功矣今也人法三才形分三部在于
卷二 第 4a 页 WYG0743-0024a.png
脉则亦有部分之殊揣其关则可分尺寸之异部既定
而脉不能以自动位既分而诊不能以自行其动者孰
为之动本荣血之周流其行者孰为之行由卫气之运
动脉随时动而脉之可准也若衡而若铨诊逐时迁而脉
之可期也有经而有常大率肾王冬而万物归根故在
脉者有沉潜之象心王夏而品汇蕃秀故在诊者有洪
大之形天气通肺故秋则天高而脉见于轻浮之象木
性合肝故春则木达而诊应于微弦之体察脏脉之应
而脉不能以自动位既分而诊不能以自行其动者孰
为之动本荣血之周流其行者孰为之行由卫气之运
动脉随时动而脉之可准也若衡而若铨诊逐时迁而脉
之可期也有经而有常大率肾王冬而万物归根故在
脉者有沉潜之象心王夏而品汇蕃秀故在诊者有洪
大之形天气通肺故秋则天高而脉见于轻浮之象木
性合肝故春则木达而诊应于微弦之体察脏脉之应
卷二 第 4b 页 WYG0743-0024b.png
见自经常而无铢分之差较时脉之形容惟平治而无
毫釐之失是知脉无定体因其血气而不忒脏有常形
即其时序而可验矣何以言之经曰三部者寸关尺也
又曰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又曰脉者血之府又曰冬脉
如营又曰立夏得洪大脉是其本位又曰秋脉如毛又
曰肝者东方木万物始生气来软而弱宽而虚故脉为
弦以此推之经者有常之脉故必先知经脉而然后知
病脉矣谨对
毫釐之失是知脉无定体因其血气而不忒脏有常形
即其时序而可验矣何以言之经曰三部者寸关尺也
又曰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又曰脉者血之府又曰冬脉
如营又曰立夏得洪大脉是其本位又曰秋脉如毛又
曰肝者东方木万物始生气来软而弱宽而虚故脉为
弦以此推之经者有常之脉故必先知经脉而然后知
病脉矣谨对
卷二 第 5a 页 WYG0743-0024c.png
第二道
问脉滑曰病风又云滑者伤热一脉二病者何
对论滑脉之一体即至数相参而有殊究病證之两端
分风热为患而必异盖滑则应于流利脉乃本于阳邪
一呼三动而一吸三动也应滑脉则病于风一呼四至
而一吸四至也彰滑诊则伤于热以滑为风也故脉至
则过于平人以滑为热也故诊应则倍于常数即风比
热故风为阳而轻于热即热较风故热亦阳而甚于风
问脉滑曰病风又云滑者伤热一脉二病者何
对论滑脉之一体即至数相参而有殊究病證之两端
分风热为患而必异盖滑则应于流利脉乃本于阳邪
一呼三动而一吸三动也应滑脉则病于风一呼四至
而一吸四至也彰滑诊则伤于热以滑为风也故脉至
则过于平人以滑为热也故诊应则倍于常数即风比
热故风为阳而轻于热即热较风故热亦阳而甚于风
卷二 第 5b 页 WYG0743-0024d.png
虽二證俱见于滑脉故当参其至数而别焉经曰脉滑
曰病风又云滑者伤热一脉二病者何其义如此抑尝
求其审脉之要矣盖切脉有法虽以举按而察其形容
持诊之机必以呼吸而纪其至数两者参合故无疑似
之差二者兼明安有毫釐之失且滑本流利之一脉病
分风热之两端概而言之虽脉象之一体细而推之实
动应之两涂何哉风性善行感于风而滑脉必见热性
淖溢伤于热而滑脉遂彰以滑脉而皆阳也推至数而
曰病风又云滑者伤热一脉二病者何其义如此抑尝
求其审脉之要矣盖切脉有法虽以举按而察其形容
持诊之机必以呼吸而纪其至数两者参合故无疑似
之差二者兼明安有毫釐之失且滑本流利之一脉病
分风热之两端概而言之虽脉象之一体细而推之实
动应之两涂何哉风性善行感于风而滑脉必见热性
淖溢伤于热而滑脉遂彰以滑脉而皆阳也推至数而
卷二 第 6a 页 WYG0743-0025a.png
别于多寡以风热而皆阳也参性用而分于轻重风轻
于热故风脉之滑也呼吸各三动而尺不热热重于风
故热脉之滑也呼吸各四至而病欲甚傥但求于滑脉
之形不别于动应之数则未免以风为热而方治永乖
以热为风而危殆立至矣何以明之内经曰人一呼脉
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
风又难经曰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脉洪大者苦
烦满沉细者腹中痛滑者伤热又云滑者阳也又脉经
于热故风脉之滑也呼吸各三动而尺不热热重于风
故热脉之滑也呼吸各四至而病欲甚傥但求于滑脉
之形不别于动应之数则未免以风为热而方治永乖
以热为风而危殆立至矣何以明之内经曰人一呼脉
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
风又难经曰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脉洪大者苦
烦满沉细者腹中痛滑者伤热又云滑者阳也又脉经
卷二 第 6b 页 WYG0743-0025b.png
曰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即是观
之滑脉则一为病则二苟非至数而别则何自而别哉
谨对
又大义第一道
问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
对论六气之在人既欲以明其参符之理究六气之在物
尤当以审其生化之源盖均是气也则神妙贯于三才
无所不存均是形也则气用寓于万物无所不在察其
之滑脉则一为病则二苟非至数而别则何自而别哉
谨对
又大义第一道
问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
对论六气之在人既欲以明其参符之理究六气之在物
尤当以审其生化之源盖均是气也则神妙贯于三才
无所不存均是形也则气用寓于万物无所不在察其
卷二 第 7a 页 WYG0743-0025c.png
气之所布故始则自乎天即其人之所合故用则参乎
气以人验天既有符合之自然以气在物亦有生化之
常道如风气通肝之类莫非在人之所合如风木生酸
之属岂非在物之所化肝与木合即同气之相感酸本
木化亦同气之相求是知六气周流而靡所不至故人
气从之而万物由之也经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
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其意若此原夫天阳积气以
昭乎上地阴积形以位乎下气形相感则群品各得禀
气以人验天既有符合之自然以气在物亦有生化之
常道如风气通肝之类莫非在人之所合如风木生酸
之属岂非在物之所化肝与木合即同气之相感酸本
木化亦同气之相求是知六气周流而靡所不至故人
气从之而万物由之也经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
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其意若此原夫天阳积气以
昭乎上地阴积形以位乎下气形相感则群品各得禀
卷二 第 7b 页 WYG0743-0025d.png
其和上下交通则人物各得抱其气所以善言天者必
以人而验善言气者必以物而彰且天为阳而化气故
六气之用则自乎天而布于宇宙之间地为阴而成形
故五行之用则本乎气而散于橐籥之内风寒者木水
之气故风寒在下而必应于人燥热者金火之化故燥
热在上而亦合于体至于湿气居中与人气之相应相
火游布与人气之相参人之所生者固有以合乎此物
之所化者亦岂有以外乎此哉今夫风寒在下则合于
以人而验善言气者必以物而彰且天为阳而化气故
六气之用则自乎天而布于宇宙之间地为阴而成形
故五行之用则本乎气而散于橐籥之内风寒者木水
之气故风寒在下而必应于人燥热者金火之化故燥
热在上而亦合于体至于湿气居中与人气之相应相
火游布与人气之相参人之所生者固有以合乎此物
之所化者亦岂有以外乎此哉今夫风寒在下则合于
卷二 第 8a 页 WYG0743-0026a.png
人之肾肝故风合肝而寒合肾矣燥热在上则应于人
之心肺故燥应肺而热应心矣中州者脾之脏与混气
相符而在中三焦者气之源与相火相参而游布气之
在人既有吻合之异气之在物亦有生化之殊风则生
木而化酸是曰曲直作酸矣热则生火而化苦是曰炎
上作苦矣金本燥而生辛莫非从革之所作水本寒而
化咸岂非润下之所生湿化乎土故土有稼穑之名土
生于甘故甘为稼穑之用在于人身也无一不与气之
之心肺故燥应肺而热应心矣中州者脾之脏与混气
相符而在中三焦者气之源与相火相参而游布气之
在人既有吻合之异气之在物亦有生化之殊风则生
木而化酸是曰曲直作酸矣热则生火而化苦是曰炎
上作苦矣金本燥而生辛莫非从革之所作水本寒而
化咸岂非润下之所生湿化乎土故土有稼穑之名土
生于甘故甘为稼穑之用在于人身也无一不与气之
卷二 第 8b 页 WYG0743-0026b.png
所符形于万物也无一不禀气之所化总而论之凡拘
于形者未尝不合于气之用泛而言之凡囿于物者未
尝不赖于气之和夫如是人钟五行之秀物禀五行而
生故不能有外于六气之用矣考之于经有曰在天为
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万物化生矣又曰寒暑燥湿
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又曰气交之分人
气从之万物由之又曰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
火游行其间又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又曰善言气
于形者未尝不合于气之用泛而言之凡囿于物者未
尝不赖于气之和夫如是人钟五行之秀物禀五行而
生故不能有外于六气之用矣考之于经有曰在天为
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万物化生矣又曰寒暑燥湿
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又曰气交之分人
气从之万物由之又曰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
火游行其间又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又曰善言气
卷二 第 9a 页 WYG0743-0026c.png
者必有彰于物即此言之至神变化贯三才而无所不
有矣谨对
第二道
问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
对风本百病之先其用则善行而无定邪流诸经之内
为病则变化而不常盖神本妙用而难明风即神化而
莫测其邪易中故作病也有为先为长之称其用无方
故生疾也有或变或化之用苟客于脉而不去则变为
有矣谨对
第二道
问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
对风本百病之先其用则善行而无定邪流诸经之内
为病则变化而不常盖神本妙用而难明风即神化而
莫测其邪易中故作病也有为先为长之称其用无方
故生疾也有或变或化之用苟客于脉而不去则变为
卷二 第 9b 页 WYG0743-0026d.png
疠风之属傥伤于表而入传则变为肠风之类以数变
而不可胜穷为他病而不可胜极夫何故风无常方而
靡所不在性本务动而无所不有斯为百病之先变他
證而不同矣经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
病大义如此原夫论病而不论邪与不论等察邪而不
察变与不察同惟能观邪变之因故能明病势之理今
也风本无体因阳气之使然用本无迹赖神化之所致
逢虚入凑也先百病而乃有投间易容也长众疾而为
而不可胜穷为他病而不可胜极夫何故风无常方而
靡所不在性本务动而无所不有斯为百病之先变他
證而不同矣经曰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
病大义如此原夫论病而不论邪与不论等察邪而不
察变与不察同惟能观邪变之因故能明病势之理今
也风本无体因阳气之使然用本无迹赖神化之所致
逢虚入凑也先百病而乃有投间易容也长众疾而为
卷二 第 10a 页 WYG0743-0027a.png
最至其邪数变而数化故其病异种而异端脉风不已
因变而疠风以成外邪不除因传而肠风以作或在于
外而为寒热或舍于里而传于脏腑以至风杂寒湿为
诸痹之不一风兼寒邪为诸疟之不同以风与湿之俱
伤故为风湿之病以风与热之并客故为风温之名自
风邪之变化为他病之形状者何故哉风无常定之方
则其用之莫测风本八方之气则其性之不常用之难
测故作病而为先性之不常故传化而乃异然则风气
因变而疠风以成外邪不除因传而肠风以作或在于
外而为寒热或舍于里而传于脏腑以至风杂寒湿为
诸痹之不一风兼寒邪为诸疟之不同以风与湿之俱
伤故为风湿之病以风与热之并客故为风温之名自
风邪之变化为他病之形状者何故哉风无常定之方
则其用之莫测风本八方之气则其性之不常用之难
测故作病而为先性之不常故传化而乃异然则风气
卷二 第 10b 页 WYG0743-0027b.png
飘扬而无所不有故变病而弗能拘矣以经證之脉风
成为疠又云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又云风成
为寒热又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曰疟者风
寒之气不常也又曰风者百病之始也又曰风是四时
之气分布八方由是推之风非一定之邪故有如斯之
变矣谨对
第三道
问与道合同
成为疠又云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又云风成
为寒热又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又曰疟者风
寒之气不常也又曰风者百病之始也又曰风是四时
之气分布八方由是推之风非一定之邪故有如斯之
变矣谨对
第三道
问与道合同
卷二 第 11a 页 WYG0743-0027c.png
对与道为一谓之合与道无间谓之同盖道本难名也
惟能合之则极浑融于难名之中道本无形也惟能同
之则妙运用于无形之表故道其可道而有非常之道
故人非常人而乃至真之人然则与道合同者实无心
于合同而自然合同也经曰与道合同其意若此夫
用智以求道则道愈昧而不明有心于求道则道愈
远而莫见惟真人也非求以合之而不期合而自合
非求以同之而不期同而自同敛此道于毫芒之细
惟能合之则极浑融于难名之中道本无形也惟能同
之则妙运用于无形之表故道其可道而有非常之道
故人非常人而乃至真之人然则与道合同者实无心
于合同而自然合同也经曰与道合同其意若此夫
用智以求道则道愈昧而不明有心于求道则道愈
远而莫见惟真人也非求以合之而不期合而自合
非求以同之而不期同而自同敛此道于毫芒之细
卷二 第 11b 页 WYG0743-0027d.png
而未尝有馀散此道于宇宙之间而未尝不足恍兮
惚兮又孰知道之非我而我之非道杳兮冥兮亦不
知身之在道而道之在身隐见莫测契于至理而不
可名出入无间齐于妙用而不可喻提挈天地则妙
天地不言之化把握阴阳则极阴阳不测之神以吾
道为有则本虚而本无以吾道为无则随寓而随有
达地通天而了无馀物自顶至踵而无非此真由是
观之则道之外岂复有所谓真人者乎亦强名之曰
惚兮又孰知道之非我而我之非道杳兮冥兮亦不
知身之在道而道之在身隐见莫测契于至理而不
可名出入无间齐于妙用而不可喻提挈天地则妙
天地不言之化把握阴阳则极阴阳不测之神以吾
道为有则本虚而本无以吾道为无则随寓而随有
达地通天而了无馀物自顶至踵而无非此真由是
观之则道之外岂复有所谓真人者乎亦强名之曰
卷二 第 12a 页 WYG0743-0028a.png
道可也下文曰惟真人也又王氏曰真人之身隐见莫
测出入天地内外顺道至真以生又上古天真论曰提
挈天地把握阴阳以是数者言之则真人岂非与道合
同者乎谨对
假令论方义一道
问假令仲景伤寒论云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
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𦂳者必咽痛脉弦者必
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𦂳者必欲呕脉沉
测出入天地内外顺道至真以生又上古天真论曰提
挈天地把握阴阳以是数者言之则真人岂非与道合
同者乎谨对
假令论方义一道
问假令仲景伤寒论云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
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𦂳者必咽痛脉弦者必
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𦂳者必欲呕脉沉
卷二 第 12b 页 WYG0743-0028b.png
滑者挟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窃详治伤寒之法汗下
之后其脉静者为病已解今云太阳病下之后其脉促
者此为欲解复有太阳桂枝一證医反下之脉促者表
未解也两證俱属太阳皆言下后脉促一云欲解一云
未解理何如哉又本经云阳盛则促此皆病脉也大抵
促非平脉今云欲解者必有说焉馀者七脉皆为下后
之病脉独以促脉为欲解者未审立法之意何如请陈
其论
之后其脉静者为病已解今云太阳病下之后其脉促
者此为欲解复有太阳桂枝一證医反下之脉促者表
未解也两證俱属太阳皆言下后脉促一云欲解一云
未解理何如哉又本经云阳盛则促此皆病脉也大抵
促非平脉今云欲解者必有说焉馀者七脉皆为下后
之病脉独以促脉为欲解者未审立法之意何如请陈
其论
卷二 第 13a 页 WYG0743-0028c.png
对促脉内见明因下反下之源表證外存别欲解未解
之候盖太阳为病形表受邪因攻下而表證未除致里
虚而外邪遂入脉促而无结胸者知阳盛胜阴而欲解
脉促而兼下利者知阳盛表邪之尚存一则无里證而
言一则兼里證而论不可一概而推之也今观前问假
令仲景伤寒论云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
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𦂳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
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者必欲呕脉沉滑者挟
之候盖太阳为病形表受邪因攻下而表證未除致里
虚而外邪遂入脉促而无结胸者知阳盛胜阴而欲解
脉促而兼下利者知阳盛表邪之尚存一则无里證而
言一则兼里證而论不可一概而推之也今观前问假
令仲景伤寒论云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
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𦂳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
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者必欲呕脉沉滑者挟
卷二 第 13b 页 WYG0743-0028d.png
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窃详治伤寒之法汗下之后其
脉静者为病已解今云太阳病下之后其脉促者此为
欲解复有太阳桂枝一證医反下之脉促者表未解也
两證俱属太阳皆言下后脉促一云欲解一云未解理
何如哉又本经曰阳盛则促此皆病脉也大抵促非平
脉今云欲解者必有说焉馀者七脉皆为下后之病脉
独以促脉为欲解者未审立法之意何如请陈其论尝
谓百病之急伤寒是先施治合宜者犹有他證之增汗
脉静者为病已解今云太阳病下之后其脉促者此为
欲解复有太阳桂枝一證医反下之脉促者表未解也
两證俱属太阳皆言下后脉促一云欲解一云未解理
何如哉又本经曰阳盛则促此皆病脉也大抵促非平
脉今云欲解者必有说焉馀者七脉皆为下后之病脉
独以促脉为欲解者未审立法之意何如请陈其论尝
谓百病之急伤寒是先施治合宜者犹有他證之增汗
卷二 第 14a 页 WYG0743-0029a.png
下乖理者诚有诸證之变虽脉候相同乎一诊然本源
则究乎两端何哉邪伤形体之表病先太阳之经用药
不散其外邪攻下反虚其里气虽阳气偏盛见促脉而
相似然表里有證分解利而不同且如太阳病下后脉
促不结胸为欲解者盖阳气太盛促脉遂彰无结胸鞕
痛之乖因阳气胜阴之致所以为欲解者以阳盛胜阴
不作结胸而解也又如太阳桂枝證反下之而脉促为
未解者盖风邪外中于形表解肌当行于桂枝反施攻
则究乎两端何哉邪伤形体之表病先太阳之经用药
不散其外邪攻下反虚其里气虽阳气偏盛见促脉而
相似然表里有證分解利而不同且如太阳病下后脉
促不结胸为欲解者盖阳气太盛促脉遂彰无结胸鞕
痛之乖因阳气胜阴之致所以为欲解者以阳盛胜阴
不作结胸而解也又如太阳桂枝證反下之而脉促为
未解者盖风邪外中于形表解肌当行于桂枝反施攻
卷二 第 14b 页 WYG0743-0029b.png
下之方复见促脉之诊里气既虚致下利之不止促脉
既见知表邪之尚隆所以为病未解者以阳盛里虚复
兼下利之證也由是推之前證脉促为欲解以其里虚
邪入当作结胸今不结胸者以其无證候而知也后證
脉促为未解以其表邪尚盛下利不止今反脉促者以
其有證而明也又况下后七脉病匪一端脉浮者邪结
上焦必为结胸脉𦂳者邪传少阴必为咽痛弦脉内彰
太阳传少阳之分少阳受病两胁有拘急之形细数者
既见知表邪之尚隆所以为病未解者以阳盛里虚复
兼下利之證也由是推之前證脉促为欲解以其里虚
邪入当作结胸今不结胸者以其无證候而知也后證
脉促为未解以其表邪尚盛下利不止今反脉促者以
其有證而明也又况下后七脉病匪一端脉浮者邪结
上焦必为结胸脉𦂳者邪传少阴必为咽痛弦脉内彰
太阳传少阳之分少阳受病两胁有拘急之形细数者
卷二 第 15a 页 WYG0743-0029c.png
邪未传里故有头痛沉𦂳者胃实上攻故为欲呕沉滑
者血胜气虚必挟热而下利浮滑者气虚血胜必下血
而无时是皆下后之未解各随脉候而病生以是而知
不结胸而欲解者无里證也利不止而未解者有里證
也一则阳盛而胜于里阴一则阳盛而带于里證故前
證独以促脉为欲解以无结胸而论也所以本注云太
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审乎此
则不结胸者为欲解明矣又注曰促为阳胜虽下利而
者血胜气虚必挟热而下利浮滑者气虚血胜必下血
而无时是皆下后之未解各随脉候而病生以是而知
不结胸而欲解者无里證也利不止而未解者有里證
也一则阳盛而胜于里阴一则阳盛而带于里證故前
證独以促脉为欲解以无结胸而论也所以本注云太
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审乎此
则不结胸者为欲解明矣又注曰促为阳胜虽下利而
卷二 第 15b 页 WYG0743-0029d.png
脉促者知表未解也是知阳胜反下其證则一阳盛脉
促其诊复同有里證则未痊无里證则向解学者当深
察而明辨之谨对
假令法第一道
问假令风经五脏恍惚候目即节气当得何脉本因是
何脏腑受病发何形候即今宜用是何方药调理设有
变动又当随脉如何救疗各须引本经为證及本草逐
药主疗所出州土性味畏恶正辅佐使重轻奇偶及脩
促其诊复同有里證则未痊无里證则向解学者当深
察而明辨之谨对
假令法第一道
问假令风经五脏恍惚候目即节气当得何脉本因是
何脏腑受病发何形候即今宜用是何方药调理设有
变动又当随脉如何救疗各须引本经为證及本草逐
药主疗所出州土性味畏恶正辅佐使重轻奇偶及脩
卷二 第 16a 页 WYG0743-0030a.png
制之法处方对答
对脏气不足致风邪之所经神气不安斯恍惚而为候
盖脏守于中气行于外脏实则外气亦实故邪莫能伤
脏虚则外气亦虚故风乃从入使肝心脾肺肾之受邪
致魂神意魄志之为病风经于脏而脏无所安故恍恍
惚惚之无定邪干于神而神乖所守故昏昏愦愦之不
宁此皆风经于五脏故为恍惚之候也目即春阳应至
气序发陈天地由是而氤氲肝木于兹而适王脉应微
对脏气不足致风邪之所经神气不安斯恍惚而为候
盖脏守于中气行于外脏实则外气亦实故邪莫能伤
脏虚则外气亦虚故风乃从入使肝心脾肺肾之受邪
致魂神意魄志之为病风经于脏而脏无所安故恍恍
惚惚之无定邪干于神而神乖所守故昏昏愦愦之不
宁此皆风经于五脏故为恍惚之候也目即春阳应至
气序发陈天地由是而氤氲肝木于兹而适王脉应微
卷二 第 16b 页 WYG0743-0030b.png
弦乃肝经应时之平脉也经曰春脉如弦是也今则不
然切之于脉阳部彰𦂳急之形持之于诊阴部应徐缓
之象即脉求病故知风邪入经于五脏之间矣经曰阴
缓阳急者表有风来入脏也本因脏气虚衰外经不足
风邪既得以侵凌神藏乃为于变病其状怔怔忪忪而
不能以自安恍恍惚惚而不能以自已者是其候也何
则巢氏曰五脏处于内而气行于外脏气实者邪不能
伤虚则外气不足风邪乘之然五脏心为神肝为魂肺
然切之于脉阳部彰𦂳急之形持之于诊阴部应徐缓
之象即脉求病故知风邪入经于五脏之间矣经曰阴
缓阳急者表有风来入脏也本因脏气虚衰外经不足
风邪既得以侵凌神藏乃为于变病其状怔怔忪忪而
不能以自安恍恍惚惚而不能以自已者是其候也何
则巢氏曰五脏处于内而气行于外脏气实者邪不能
伤虚则外气不足风邪乘之然五脏心为神肝为魂肺
卷二 第 17a 页 WYG0743-0030c.png
为魄脾为意肾为志若风气经之是邪干于正故令恍
惚详此之證邪气虽干于五脏病势未显于至危用奇
方则犹可为效也宜用正一辅二奇方茯神汤以茯神
一味为主病之正以防风远志二味为佐正之辅三味
合而服之使风邪却散神气安宁脏得镇守之和神无
泪乱之候者是其药之效也设若纵意违师忽于微而
不疗信巫拘鬼自于浅而及深邪气日益五脏有虚衰
之理病势愈甚神气有荡散之愆始则恍惚而无所定
惚详此之證邪气虽干于五脏病势未显于至危用奇
方则犹可为效也宜用正一辅二奇方茯神汤以茯神
一味为主病之正以防风远志二味为佐正之辅三味
合而服之使风邪却散神气安宁脏得镇守之和神无
泪乱之候者是其药之效也设若纵意违师忽于微而
不疗信巫拘鬼自于浅而及深邪气日益五脏有虚衰
之理病势愈甚神气有荡散之愆始则恍惚而无所定
卷二 第 17b 页 WYG0743-0030d.png
今则奄忽而不知人喉中噫然而有声舌本强硬而不
语者则知病变为风癔之候也复诊其脉既浮而且迟
者是脉病之相应也经曰浮则为风又曰迟者脏也又
巢氏曰风邪之气若先中于阴病发于五脏者其状奄
忽不知人喉里噫噫然有声舌强不能言再详此證邪
气甚于前时病势重于往日用奇方而弗及施偶制而
可效经曰奇之不去则偶之宜用正二辅四偶方附子
独活汤以附子独活二味为正以防风桂枝乾姜甘草
语者则知病变为风癔之候也复诊其脉既浮而且迟
者是脉病之相应也经曰浮则为风又曰迟者脏也又
巢氏曰风邪之气若先中于阴病发于五脏者其状奄
忽不知人喉里噫噫然有声舌强不能言再详此證邪
气甚于前时病势重于往日用奇方而弗及施偶制而
可效经曰奇之不去则偶之宜用正二辅四偶方附子
独活汤以附子独活二味为正以防风桂枝乾姜甘草
卷二 第 18a 页 WYG0743-0031a.png
四味为辅六味合而服之使风邪散释五脏安平精神
俱治而无昏塞之證舌本运用无强急之形故风癔之
侯必获愈矣大抵病有轻重方有奇偶轻则治宜于奇
重则疗宜以偶此绳然之不可紊也谨按本草逐药主
疗及脩制之法处奇偶二方列之于后
治假令风经五脏恍惚候正一辅二奇方茯神汤 茯
神为正味甘平疗风止惊悸安魂魄养精神生泰山山
谷丈松下马蔺为之使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
俱治而无昏塞之證舌本运用无强急之形故风癔之
侯必获愈矣大抵病有轻重方有奇偶轻则治宜于奇
重则疗宜以偶此绳然之不可紊也谨按本草逐药主
疗及脩制之法处奇偶二方列之于后
治假令风经五脏恍惚候正一辅二奇方茯神汤 茯
神为正味甘平疗风止惊悸安魂魄养精神生泰山山
谷丈松下马蔺为之使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
卷二 第 18b 页 WYG0743-0031b.png
龟甲去膜用一两剉 防风为辅味甘辛温无毒主风
邪生沙苑川泽及邯郸琅琊上蔡恶乾姜藜芦白蔹芫
花去叉枝用半两 远志为辅味苦温无毒主定心气
止惊悸生泰山及冤朐川谷畏真珠藜芦蜚蠊文蛤去
心用半两甘草水煮焙乾右三味㕮咀每服三钱水一
盏半煎至八分去柤温服不拘时候
治假令变證风癔候正二辅四偶方附子独活汤 附
子为正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主风寒生犍为山谷及
邪生沙苑川泽及邯郸琅琊上蔡恶乾姜藜芦白蔹芫
花去叉枝用半两 远志为辅味苦温无毒主定心气
止惊悸生泰山及冤朐川谷畏真珠藜芦蜚蠊文蛤去
心用半两甘草水煮焙乾右三味㕮咀每服三钱水一
盏半煎至八分去柤温服不拘时候
治假令变證风癔候正二辅四偶方附子独活汤 附
子为正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主风寒生犍为山谷及
卷二 第 19a 页 WYG0743-0031c.png
广汉地胆为之使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黄耆人参
乌韭炮制去皮脐用二两 独活为正味辛甘平微温
无毒主风寒所击生雍州川谷或陇西南安䐁实为之
使用二两 防风为辅味甘辛温无毒主风邪生沙苑
川泽及邯郸琅琊上蔡恶乾姜藜芦白敛芫花去叉枝
用一两桂枝为辅味辛甘大热有小毒利肝肺气宣导
百药无所畏生桂阳去粗皮用一两 乾姜为辅味辛
温大热无毒逐风邪生犍为川谷及荆州扬州秦椒为
乌韭炮制去皮脐用二两 独活为正味辛甘平微温
无毒主风寒所击生雍州川谷或陇西南安䐁实为之
使用二两 防风为辅味甘辛温无毒主风邪生沙苑
川泽及邯郸琅琊上蔡恶乾姜藜芦白敛芫花去叉枝
用一两桂枝为辅味辛甘大热有小毒利肝肺气宣导
百药无所畏生桂阳去粗皮用一两 乾姜为辅味辛
温大热无毒逐风邪生犍为川谷及荆州扬州秦椒为
卷二 第 19b 页 WYG0743-0031d.png
之使恶黄连黄芩天鼠粪炮微裂用一两 甘草为辅
味甘平无毒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生河西川谷积砂
山及上郡术乾漆苦参为之使恶远志反大戟芫花甘
遂海藻微炙用一两右六味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
至一盏去柤温服不拘时候谨对
第二道
问假令贼风候目即节气当得何脉本因是何脏腑受
病发何形候即今宜用是何方药调理设有变动又当
味甘平无毒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生河西川谷积砂
山及上郡术乾漆苦参为之使恶远志反大戟芫花甘
遂海藻微炙用一两右六味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
至一盏去柤温服不拘时候谨对
第二道
问假令贼风候目即节气当得何脉本因是何脏腑受
病发何形候即今宜用是何方药调理设有变动又当
卷二 第 20a 页 WYG0743-0032a.png
随脉如何救疗各须引本经为證及本草逐药主疗所
出州土性味畏恶正辅佐使重轻奇偶及脩制之法处
方对答
对风不从乡是为窃害之邪人感作疾斯为贼风之候
盖时当冬至风忽南来邪有为虚之名风有急疾之势
非时而至故能残害于冲和非乡而来必至贼伤于正
气其伤人也但痛而不可按抑其害体也因痛而不能
运用内则骨解而作痛外则身冷而欲熨此则贼风故
出州土性味畏恶正辅佐使重轻奇偶及脩制之法处
方对答
对风不从乡是为窃害之邪人感作疾斯为贼风之候
盖时当冬至风忽南来邪有为虚之名风有急疾之势
非时而至故能残害于冲和非乡而来必至贼伤于正
气其伤人也但痛而不可按抑其害体也因痛而不能
运用内则骨解而作痛外则身冷而欲熨此则贼风故
卷二 第 20b 页 WYG0743-0032b.png
使然矣目即春首发陈之时弦者平和之脉经曰春胃
微弦曰平今也不然切之于脉反彰浮大之形持之于
诊复兼𦂳急之象经曰浮则为风又曰大则邪至又曰
𦂳则为痛又曰𦂳则为寒本因冬至之日受南方虚风
疾證之形在骨节而冷痛故其状骨痛而身冷者是其
候也何则巢氏曰贼风者谓冬至之日有疾风从南方
来名曰虚风此风至能伤害于人故言贼风也其伤人
也但痛不可得按抑不可得转动痛处体卒无热伤风
微弦曰平今也不然切之于脉反彰浮大之形持之于
诊复兼𦂳急之象经曰浮则为风又曰大则邪至又曰
𦂳则为痛又曰𦂳则为寒本因冬至之日受南方虚风
疾證之形在骨节而冷痛故其状骨痛而身冷者是其
候也何则巢氏曰贼风者谓冬至之日有疾风从南方
来名曰虚风此风至能伤害于人故言贼风也其伤人
也但痛不可得按抑不可得转动痛处体卒无热伤风
卷二 第 21a 页 WYG0743-0032c.png
冷则骨解深痛按之乃应骨痛也但觉身内索索冷欲
得热物熨痛处即小宽时有汗详此之證邪虽在骨而
疼痛体卒无热而喜温病势未重奇方可行经曰君一
臣二奇之制也宜用正一辅二奇方独活汤以独活一
味为主病之正以附子乾姜二味为佐正之辅三味合
而服之使风冷外除骨痛内已身体向温而转动自和
者是其愈也设若医士执方而无权病者纵意而勿药
致邪气内盛而传变不常热气复伤而相搏不已加之
得热物熨痛处即小宽时有汗详此之證邪虽在骨而
疼痛体卒无热而喜温病势未重奇方可行经曰君一
臣二奇之制也宜用正一辅二奇方独活汤以独活一
味为主病之正以附子乾姜二味为佐正之辅三味合
而服之使风冷外除骨痛内已身体向温而转动自和
者是其愈也设若医士执方而无权病者纵意而勿药
致邪气内盛而传变不常热气复伤而相搏不已加之
卷二 第 21b 页 WYG0743-0032d.png
湿冷并袭风热交击始则疼痛而在骨今则附骨而成
疽皮肉微急而洪肿如肥痹痛不随而支节难动则知
病变为附骨疽矣复诊其脉弦洪相薄者此其应病之
诊也经曰诊其脉弦洪相薄外急内热欲发痈疽巢氏
曰遇风热气相搏乃变附骨疽也又曰附骨疽者由当
风入骨解风与热相搏复遇冷湿或秋夏露卧为冷所
折风热复结壅遏附骨成疽再详此證荣血壅溃而为
脓疽疮附骨而为痛邪气留连病势深重非奇方之可
疽皮肉微急而洪肿如肥痹痛不随而支节难动则知
病变为附骨疽矣复诊其脉弦洪相薄者此其应病之
诊也经曰诊其脉弦洪相薄外急内热欲发痈疽巢氏
曰遇风热气相搏乃变附骨疽也又曰附骨疽者由当
风入骨解风与热相搏复遇冷湿或秋夏露卧为冷所
折风热复结壅遏附骨成疽再详此證荣血壅溃而为
脓疽疮附骨而为痛邪气留连病势深重非奇方之可
卷二 第 22a 页 WYG0743-0033a.png
用必偶制而治之也经曰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宜用正
二辅四偶方木香连翘汤以木香连翘二味为正以黄
耆芍药防风甘草四味为辅六味合而服之俾血气流
行痈脓溃散者是其药之效矣吁病有轻而有重方有
奇而有偶故轻则治之以奇方则不至失之于太过重
则治以偶方则不至失之于不及要在审其病而施其
药则世无不愈之患谨按本草逐药主疗及脩制之法
处奇偶二方列之于后
二辅四偶方木香连翘汤以木香连翘二味为正以黄
耆芍药防风甘草四味为辅六味合而服之俾血气流
行痈脓溃散者是其药之效矣吁病有轻而有重方有
奇而有偶故轻则治之以奇方则不至失之于太过重
则治以偶方则不至失之于不及要在审其病而施其
药则世无不愈之患谨按本草逐药主疗及脩制之法
处奇偶二方列之于后
卷二 第 22b 页 WYG0743-0033b.png
治假令贼风候正一辅二奇方独活汤 独活为正味
辛甘平微温无毒疗诸贼风百节痛生雍州川谷或陇
西南安䐁实为之使用一两 附子为辅味辛甘温大
热有大毒主风寒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地胆为之使恶
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黄耆人参乌韭炮裂去皮脐用
半两 乾姜为辅味辛温大热无毒主风邪生犍为川
谷及荆州扬州秦椒为之使恶黄连黄芩天鼠粪炮用
半两 右三味㕮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
辛甘平微温无毒疗诸贼风百节痛生雍州川谷或陇
西南安䐁实为之使用一两 附子为辅味辛甘温大
热有大毒主风寒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地胆为之使恶
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黄耆人参乌韭炮裂去皮脐用
半两 乾姜为辅味辛温大热无毒主风邪生犍为川
谷及荆州扬州秦椒为之使恶黄连黄芩天鼠粪炮用
半两 右三味㕮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
卷二 第 23a 页 WYG0743-0033c.png
柤温服不拘时候
治假令变證附骨疽候正二辅四偶方木香连翘汤
木香为正味辛温无毒主邪气行药之精生永昌山谷
用二两 连翘为正味甘平无毒主痈恶疮生泰山山
谷用二两 黄耆为辅味甘微温无毒主痈疽生川郡
山谷白水汉中恶龟甲去芦头用一两 芍药为辅味
苦酸平微寒有小毒主邪气顺血脉生中岳川谷及邱
陵须元为之使用一两 防风为辅味甘平温无毒主
治假令变證附骨疽候正二辅四偶方木香连翘汤
木香为正味辛温无毒主邪气行药之精生永昌山谷
用二两 连翘为正味甘平无毒主痈恶疮生泰山山
谷用二两 黄耆为辅味甘微温无毒主痈疽生川郡
山谷白水汉中恶龟甲去芦头用一两 芍药为辅味
苦酸平微寒有小毒主邪气顺血脉生中岳川谷及邱
陵须元为之使用一两 防风为辅味甘平温无毒主
卷二 第 23b 页 WYG0743-0033d.png
风行周身骨节疼痛生沙苑川泽及邯郸琅琊上蔡恶
乾姜藜芦白敛芫花去叉枝用一两 甘草为辅味甘平
无毒主寒热邪气生河西川谷积砂山及上郡术乾漆
苦参为之使恶远志及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微炙用一
两右六味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温服
不拘时候谨对
运气一道
问乙丑年五运六气所在所宜处方为对
乾姜藜芦白敛芫花去叉枝用一两 甘草为辅味甘平
无毒主寒热邪气生河西川谷积砂山及上郡术乾漆
苦参为之使恶远志及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微炙用一
两右六味㕮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温服
不拘时候谨对
运气一道
问乙丑年五运六气所在所宜处方为对
卷二 第 24a 页 WYG0743-0034a.png
对太极初判开五运以更迁升降才分列六气而为纪
清浊既分于天地岁运皆禀于阴阳过减相因迎随相
继是以阳年太过法阳道之常饶阴年不及配阴道之
常乏即上下加临之相参别天符岁会之有异考之者
必究于年辰验之者必推于支干其平也民物有康阜
之祥其变也民物有衰病之眚自非先圣更相问难则
运气之奥何自而明哉经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者正
谓是欤今观乙丑之年上见太阴湿土司天中行少商
清浊既分于天地岁运皆禀于阴阳过减相因迎随相
继是以阳年太过法阳道之常饶阴年不及配阴道之
常乏即上下加临之相参别天符岁会之有异考之者
必究于年辰验之者必推于支干其平也民物有康阜
之祥其变也民物有衰病之眚自非先圣更相问难则
运气之奥何自而明哉经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者正
谓是欤今观乙丑之年上见太阴湿土司天中行少商
卷二 第 24b 页 WYG0743-0034b.png
金运下临太阳寒水在泉是岁也金运统岁运行阴干
谓之不及之年命曰从革之纪是谓折收收气乃后生
气乃扬长化合德火政乃宣庶类以蕃其气扬其用躁
切其动铿禁瞀厥其脏肺其病嚏欬鼽衄详此之岁乃
同寒者以热化宜用温热之药治其一岁之过愆夫天
气运动而不息则为之客地气应静而守位故为之主
左右间气以显于中上下加临以布于内且初之气自
甲子岁大寒后至乙丑岁春分六十日有奇上见厥阴
谓之不及之年命曰从革之纪是谓折收收气乃后生
气乃扬长化合德火政乃宣庶类以蕃其气扬其用躁
切其动铿禁瞀厥其脏肺其病嚏欬鼽衄详此之岁乃
同寒者以热化宜用温热之药治其一岁之过愆夫天
气运动而不息则为之客地气应静而守位故为之主
左右间气以显于中上下加临以布于内且初之气自
甲子岁大寒后至乙丑岁春分六十日有奇上见厥阴
卷二 第 25a 页 WYG0743-0034c.png
风木为之客下临木位为之主地气迁寒乃去春气正
风乃来生布万物以荣民气条舒风湿相薄雨乃后民
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宜用辛凉之药
治其气之过耳二之气自春分至小满六十日有奇上
见少阴君火为之客下临火位为之主大火正物承化
民乃和其病温厉盛行远近咸若湿薰相薄雨乃时降
宜用咸寒之药治其气之过耳三之气自小满至大暑
六十日有奇上见太阴湿土为之客下临火位为之主
风乃来生布万物以荣民气条舒风湿相薄雨乃后民
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宜用辛凉之药
治其气之过耳二之气自春分至小满六十日有奇上
见少阴君火为之客下临火位为之主大火正物承化
民乃和其病温厉盛行远近咸若湿薰相薄雨乃时降
宜用咸寒之药治其气之过耳三之气自小满至大暑
六十日有奇上见太阴湿土为之客下临火位为之主
卷二 第 25b 页 WYG0743-0034d.png
天政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
则民病身重胕肿胸腹满宜用苦热之药治其气之过
耳四之气自大暑至秋分六十日有奇上见少阳相火
为之客下临土位为之主畏火临郁薰化地气腾天气
否隔寒风晓暮薰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
阴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
甚则胕肿宜用咸冷之药治其气之过耳五之气自秋
分至小雪六十日有奇上见阳明燥金为之客下临金
则民病身重胕肿胸腹满宜用苦热之药治其气之过
耳四之气自大暑至秋分六十日有奇上见少阳相火
为之客下临土位为之主畏火临郁薰化地气腾天气
否隔寒风晓暮薰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
阴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
甚则胕肿宜用咸冷之药治其气之过耳五之气自秋
分至小雪六十日有奇上见阳明燥金为之客下临金
卷二 第 26a 页 WYG0743-0035a.png
位为之主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
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宜用苦温之药治其气之过
耳终之气自小雪至大寒六十日有奇上见太阳寒水
为之客下临水位为之主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
凝水坚冰阳光不冶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
寒湿持于气交而为疾也宜用甘热之药治其气之过
耳由是必折其郁气而取化源使暴过不生苛疾不起
治六气之药已布于前调一岁之方今附于后
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宜用苦温之药治其气之过
耳终之气自小雪至大寒六十日有奇上见太阳寒水
为之客下临水位为之主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
凝水坚冰阳光不冶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
寒湿持于气交而为疾也宜用甘热之药治其气之过
耳由是必折其郁气而取化源使暴过不生苛疾不起
治六气之药已布于前调一岁之方今附于后
卷二 第 26b 页 WYG0743-0035b.png
治乙丑年五运六气正一辅二奇方附子汤 附子为
正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地胆为
之使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黄耆人参乌韭炮裂去
皮脐用一两 术为辅味平甘温无毒生郑山山谷汉
中南郑防风地榆为之使用半两 乾姜为辅味辛温
大热无毒生犍为川谷及荆州扬州秦椒为之使恶黄
连黄芩天鼠粪炮用半两右三味㕮咀每服三钱水一
盏半煎至八分去柤温服不拘时候谨对
正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地胆为
之使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黄耆人参乌韭炮裂去
皮脐用一两 术为辅味平甘温无毒生郑山山谷汉
中南郑防风地榆为之使用半两 乾姜为辅味辛温
大热无毒生犍为川谷及荆州扬州秦椒为之使恶黄
连黄芩天鼠粪炮用半两右三味㕮咀每服三钱水一
盏半煎至八分去柤温服不拘时候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