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明会典 提要 第 1a 页 WYG0617-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
明会典 政书类一(通制之属/)
提要
(臣/)等谨案明会典一百八十卷明宏治十年
奉敕撰十五年书成正德四年重校刋行故
卷端有孝宗武宗两序其总裁官为大学士
李东阳焦芳杨廷和副总裁官为吏部尚书
梁储纂修官为翰林院学士毛纪侍讲学士
明会典 政书类一(通制之属/)
提要
(臣/)等谨案明会典一百八十卷明宏治十年
奉敕撰十五年书成正德四年重校刋行故
卷端有孝宗武宗两序其总裁官为大学士
李东阳焦芳杨廷和副总裁官为吏部尚书
梁储纂修官为翰林院学士毛纪侍讲学士
明会典 提要 第 1b 页 WYG0617-0001b.png
傅圭侍读毛澄朱希周编修潘辰并列衔卷
首然皆武宗时重校诸臣其原修之大学士
徐溥等竟不列名未详当日何意也其体例
以六部为纲吏礼兵工四部诸司各有事例
者则以司分户刑二部诸司但分省而治共
一事例者则以科分故一百八十卷中宗人
府自为一卷弁首外馀第二卷至一百六十
三卷皆六部之掌故一百六十四卷至一百
首然皆武宗时重校诸臣其原修之大学士
徐溥等竟不列名未详当日何意也其体例
以六部为纲吏礼兵工四部诸司各有事例
者则以司分户刑二部诸司但分省而治共
一事例者则以科分故一百八十卷中宗人
府自为一卷弁首外馀第二卷至一百六十
三卷皆六部之掌故一百六十四卷至一百
明会典 提要 第 2a 页 WYG0617-0002a.png
七十八卷为诸文职末二卷为诸武职特附
见其职守沿革而已南京诸曹则分附北京
诸曹末不别立条目惟体例与北京异者乃
别出焉其官制前后不同者如太常司改为
太常寺之类则书其旧名而注曰后改为某
官其别开公署者如鸿胪寺本为仪礼司之
类则书其新名而注曰本为某官其户口贡
赋之盈缩制度科条之改异亦相连并载以
见其职守沿革而已南京诸曹则分附北京
诸曹末不别立条目惟体例与北京异者乃
别出焉其官制前后不同者如太常司改为
太常寺之类则书其旧名而注曰后改为某
官其别开公署者如鸿胪寺本为仪礼司之
类则书其新名而注曰本为某官其户口贡
赋之盈缩制度科条之改异亦相连并载以
明会典 提要 第 2b 页 WYG0617-0002b.png
见变通创建之由大抵以洪武二十六年诸
司职掌为主而参以祖训大诰大明令大明
集礼洪武礼制礼仪定式稽古定制孝慈录
教民榜文大明律军法定律宪纲十二书于
一代典章最为赅备凡史志之所未详此皆
具有始末足以备后来之考證其后嘉靖八
年复命阁臣续修会典五十三卷万历四年
又续修会典二百二十八卷今皆未见其本
司职掌为主而参以祖训大诰大明令大明
集礼洪武礼制礼仪定式稽古定制孝慈录
教民榜文大明律军法定律宪纲十二书于
一代典章最为赅备凡史志之所未详此皆
具有始末足以备后来之考證其后嘉靖八
年复命阁臣续修会典五十三卷万历四年
又续修会典二百二十八卷今皆未见其本
明会典 提要 第 3a 页 WYG0617-0002c.png
莫知存佚殆以嘉靖时祀典太滥万历时秕
政孔多不足为训故世不甚传与乾隆四十
六年四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政孔多不足为训故世不甚传与乾隆四十
六年四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明会典 提要 第 4a 页 WYG0617-0003a.png
明会典序
朕惟自古帝王君临天下必有一代之典以成四海之
治虽其间损益沿革未免或异要之不越乎一天理之
所寓也纯乎天理则垂之万世而无弊杂以人为虽施
之一时而有违盖有不可易焉者唐虞之时尧舜至圣
始因事制法凡仪文数度之间天理之当然无乎不在
故积之而博厚发之而高明巍然焕然不可尚已三王
之圣禹汤文武视尧舜固不能无间而典制寖备纯乎
朕惟自古帝王君临天下必有一代之典以成四海之
治虽其间损益沿革未免或异要之不越乎一天理之
所寓也纯乎天理则垂之万世而无弊杂以人为虽施
之一时而有违盖有不可易焉者唐虞之时尧舜至圣
始因事制法凡仪文数度之间天理之当然无乎不在
故积之而博厚发之而高明巍然焕然不可尚已三王
之圣禹汤文武视尧舜固不能无间而典制寖备纯乎
明会典 提要 第 4b 页 WYG0617-0003b.png
是理则同是以雍熙泰和之盛同归于治非后世之所
能及也自秦而下世之称治者曰汉曰唐曰宋其间贤
君屡作亦号小康但典制之行因陋就简杂以人为而
未尽天理故宋儒欧阳氏谓其治出于二其不能古若
也夫岂无所自哉洪惟我太祖高皇帝以至圣之德代
前元而有天下凡一政之举一令之行必集群儒而议
之遵古法酌时宜或损或益灿然天理之敷布神谟圣
断高出千古近代积习之陋一洗而尽焉我太宗文皇
能及也自秦而下世之称治者曰汉曰唐曰宋其间贤
君屡作亦号小康但典制之行因陋就简杂以人为而
未尽天理故宋儒欧阳氏谓其治出于二其不能古若
也夫岂无所自哉洪惟我太祖高皇帝以至圣之德代
前元而有天下凡一政之举一令之行必集群儒而议
之遵古法酌时宜或损或益灿然天理之敷布神谟圣
断高出千古近代积习之陋一洗而尽焉我太宗文皇
明会典 提要 第 5a 页 WYG0617-0003c.png
帝仁宗昭皇帝英宗睿皇帝宪宗纯皇帝圣圣相承先
后一心虽因时损益而率由是道百有馀年之太平端
有在矣朕祗承天序即位以来蚤夜孜孜欲仰绍先烈
而累朝典制散见叠出未会于一乃敕儒臣发中秘所
藏诸司职掌等诸书参以有司之籍册凡事关礼度者
悉分馆编辑之百司庶府以序而列官各领其属而事
皆归于职名曰大明会典辑成来进总一百八十卷朕
间阅之提纲挈领分条析目如日月之丽天而群星随
后一心虽因时损益而率由是道百有馀年之太平端
有在矣朕祗承天序即位以来蚤夜孜孜欲仰绍先烈
而累朝典制散见叠出未会于一乃敕儒臣发中秘所
藏诸司职掌等诸书参以有司之籍册凡事关礼度者
悉分馆编辑之百司庶府以序而列官各领其属而事
皆归于职名曰大明会典辑成来进总一百八十卷朕
间阅之提纲挈领分条析目如日月之丽天而群星随
明会典 提要 第 5b 页 WYG0617-0003d.png
布我圣祖神宗百有馀年之典制斟酌古今足法万世
者会稡无遗矣特命工锓梓以颁示中外俾自是而世
守之不迁于异说不急于近利由朝廷以及天下诸凡
举措无巨细精粗咸当乎理而得其宜积之既深持之
既久则我国家博厚高明之业雍熙泰和之治可以并
唐虞轶三代而垂之无穷必将有赖于是焉遂书以为
序弘治十五年十二月十一日
者会稡无遗矣特命工锓梓以颁示中外俾自是而世
守之不迁于异说不急于近利由朝廷以及天下诸凡
举措无巨细精粗咸当乎理而得其宜积之既深持之
既久则我国家博厚高明之业雍熙泰和之治可以并
唐虞轶三代而垂之无穷必将有赖于是焉遂书以为
序弘治十五年十二月十一日
明会典 提要 第 6a 页 WYG0617-0004a.png
明会典序
朕惟古之君天下者或创业立法或因时制宜皆有册
籍以垂久远其见于书若唐虞之世则有典谟夏有典
则商有谟言周之礼制号称大备下及汉唐宋皆有会
要而唐之六典尤详且悉我太祖高皇帝稽古创制分
任六卿著为诸司职掌提挈纲领布列条贯诚可为亿
万年之大法也顾其为书作于洪武之中岁晚年续定
者虽官署名职间有更易列圣相承随时与事因革损
朕惟古之君天下者或创业立法或因时制宜皆有册
籍以垂久远其见于书若唐虞之世则有典谟夏有典
则商有谟言周之礼制号称大备下及汉唐宋皆有会
要而唐之六典尤详且悉我太祖高皇帝稽古创制分
任六卿著为诸司职掌提挈纲领布列条贯诚可为亿
万年之大法也顾其为书作于洪武之中岁晚年续定
者虽官署名职间有更易列圣相承随时与事因革损
明会典 提要 第 6b 页 WYG0617-0004b.png
益代各不同而皆不失乎皇祖之意是以政化旁行重
熙累洽有前代所不及然岁月既积簿籍愈繁分曹列
署或不能遍观尽识下至遐方僻壤闾阎草野之民盖
有由之而不知者迨我英宗睿皇帝复辟之时尝命内
阁儒臣纂辑条格以续职掌之后未底于成皇考孝宗
敬皇帝继志述事命官开局纂辑成编釐为百八十卷
其义一以职掌为主类以颁降群书附以历年事例使
官领其事事归于职以备一代之制仍会府部院寺大
熙累洽有前代所不及然岁月既积簿籍愈繁分曹列
署或不能遍观尽识下至遐方僻壤闾阎草野之民盖
有由之而不知者迨我英宗睿皇帝复辟之时尝命内
阁儒臣纂辑条格以续职掌之后未底于成皇考孝宗
敬皇帝继志述事命官开局纂辑成编釐为百八十卷
其义一以职掌为主类以颁降群书附以历年事例使
官领其事事归于职以备一代之制仍会府部院寺大
明会典 提要 第 7a 页 WYG0617-0004c.png
小诸司面相质订登进于廷将欲布之天下朕嗣位之
四年为正德己巳检阅前帙不能无鲁鱼亥豕之误复
命内阁重加参校补正遗阙又数月而成仰惟圣祖神
宗鸿猷盛烈不能尽述其大而可见者略在此书国是
所存治化所著皆于此乎系比方励精新政乙览之馀
特敕司礼监命工刻梓俾内而诸司外而群服考古者
有所依据建事者有所师法由是而纲举目张政成化
洽保斯世于无疆夫岂曰小补之哉正德四年十二月
四年为正德己巳检阅前帙不能无鲁鱼亥豕之误复
命内阁重加参校补正遗阙又数月而成仰惟圣祖神
宗鸿猷盛烈不能尽述其大而可见者略在此书国是
所存治化所著皆于此乎系比方励精新政乙览之馀
特敕司礼监命工刻梓俾内而诸司外而群服考古者
有所依据建事者有所师法由是而纲举目张政成化
洽保斯世于无疆夫岂曰小补之哉正德四年十二月
明会典 提要 第 7b 页 WYG0617-0004d.png
十九日
明会典 提要 第 8a 页 WYG0617-0005a.png
校正明会典官员职名
总裁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臣/)李东阳
(臣/)焦 芳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臣/)杨廷和
副总裁
掌詹事府事资政大夫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臣/)梁 储
纂修
总裁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臣/)李东阳
(臣/)焦 芳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臣/)杨廷和
副总裁
掌詹事府事资政大夫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臣/)梁 储
纂修
明会典 提要 第 8b 页 WYG0617-0005b.png
翰 林 院 学 士(臣/)毛 纪
翰 林 院 侍 讲 学 士(臣/)傅 圭
翰 林 院 侍 读(臣/)毛 澄
(臣/)朱希周
翰 林 院 编 修(臣/)潘 辰
誊录
太 常 寺 少 卿(臣/)周文通
礼 部 员 外 郎(臣/)乔 宗
翰 林 院 侍 讲 学 士(臣/)傅 圭
翰 林 院 侍 读(臣/)毛 澄
(臣/)朱希周
翰 林 院 编 修(臣/)潘 辰
誊录
太 常 寺 少 卿(臣/)周文通
礼 部 员 外 郎(臣/)乔 宗
明会典 提要 第 9a 页 WYG0617-0005c.png
大 理 寺 右 评 事(臣/)方 英
(臣/)邓 相
(臣/)汪 麟
(臣/)邓 相
(臣/)汪 麟
明会典 提要 第 10a 页 WYG0617-0006a.png
凡例
一会典之作一遵敕旨以本朝官职制度为纲事物名
数仪文等级为目凡有籍册可据者先后具载其因
革损益间与见行不同者亦存其旧(如五军都督府/断事官之类)
一本朝旧籍惟诸司职掌见今各衙门遵照行事故会
典本职掌而作凡旧文皆全录而诸书所载事有相
关者亦并录之若大明律已通行天下尤当遵奉故
于刑部照职掌律令条下分类备载而服制图则附
一会典之作一遵敕旨以本朝官职制度为纲事物名
数仪文等级为目凡有籍册可据者先后具载其因
革损益间与见行不同者亦存其旧(如五军都督府/断事官之类)
一本朝旧籍惟诸司职掌见今各衙门遵照行事故会
典本职掌而作凡旧文皆全录而诸书所载事有相
关者亦并录之若大明律已通行天下尤当遵奉故
于刑部照职掌律令条下分类备载而服制图则附
明会典 提要 第 10b 页 WYG0617-0006b.png
于礼部
一凡事有纲有目于目之中又有分类多不能悉举则
各以类书而总注其后曰已上某(如已上支/给之类)或注于
本目之下曰某事附(如铁券/附之类)其类注有不尽者依诸
司职掌例各注于本条之下
一事类纲目一依诸司职掌其后所增益职掌所未载
者则增立之随事比类各附于本条之次(如改调/之类)
一凡纂辑诸书各以书名冠于本文之上采辑各衙门
一凡事有纲有目于目之中又有分类多不能悉举则
各以类书而总注其后曰已上某(如已上支/给之类)或注于
本目之下曰某事附(如铁券/附之类)其类注有不尽者依诸
司职掌例各注于本条之下
一事类纲目一依诸司职掌其后所增益职掌所未载
者则增立之随事比类各附于本条之次(如改调/之类)
一凡纂辑诸书各以书名冠于本文之上采辑各衙门
明会典 提要 第 11a 页 WYG0617-0006c.png
造报文册及杂考故实则总名之曰事例而以年月
先后次第书之或岁久卷籍不存不能详考者则止
书年号(如洪武/初之类)又不能详则止书曰初曰后洪武初
草创未定及吴元年以前者则总书曰国初其无所
考见者不敢臆说宁阙而不备
一事例出朝廷所降则书曰诏曰敕臣下所奏则书曰
奏准曰议准曰奏定曰议定或总书曰令或有增革
减罢者则直书之若常行而无所考据者则指事分
先后次第书之或岁久卷籍不存不能详考者则止
书年号(如洪武/初之类)又不能详则止书曰初曰后洪武初
草创未定及吴元年以前者则总书曰国初其无所
考见者不敢臆说宁阙而不备
一事例出朝廷所降则书曰诏曰敕臣下所奏则书曰
奏准曰议准曰奏定曰议定或总书曰令或有增革
减罢者则直书之若常行而无所考据者则指事分
明会典 提要 第 11b 页 WYG0617-0006d.png
款以凡字别之其事系于年或年系于事者则连书
之繁琐不能悉载者则略之
一本朝设官大抵用周制虽文武并置而政事皆归文
职故诸司职掌所载衙门惟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
大理寺及五军都督府断事官其文武官制则分见
于吏兵二部今会典义当从备故文武衙门各有职
掌者逐另开具(文职如宗人府之类武/职如五军都督府之类)叙其建置沿
革及所掌职事而事必归之六部
之繁琐不能悉载者则略之
一本朝设官大抵用周制虽文武并置而政事皆归文
职故诸司职掌所载衙门惟六部都察院通政使司
大理寺及五军都督府断事官其文武官制则分见
于吏兵二部今会典义当从备故文武衙门各有职
掌者逐另开具(文职如宗人府之类武/职如五军都督府之类)叙其建置沿
革及所掌职事而事必归之六部
明会典 提要 第 12a 页 WYG0617-0007a.png
一衙门官职品级有定于诸司职掌之后者今仍书职
掌旧文而各注其下曰后改为某衙门(如太常司后/改为太常寺)
(之/类)某官(如仪礼司正后改/为鸿胪寺卿之类)其另开衙门则直书后所
定名而注其下曰旧为某衙门(如鸿胪寺旧为/仪礼司之类)官职
有增添改革者皆备见品级资格并存其旧而增书
后所定于本品之下(如都给事中增/于正七品之类)
一六部分职而体统本同故于吏部总书建置沿革各
衙门有沿革同者则书曰诸衙门悉同其各部诸司
掌旧文而各注其下曰后改为某衙门(如太常司后/改为太常寺)
(之/类)某官(如仪礼司正后改/为鸿胪寺卿之类)其另开衙门则直书后所
定名而注其下曰旧为某衙门(如鸿胪寺旧为/仪礼司之类)官职
有增添改革者皆备见品级资格并存其旧而增书
后所定于本品之下(如都给事中增/于正七品之类)
一六部分职而体统本同故于吏部总书建置沿革各
衙门有沿革同者则书曰诸衙门悉同其各部诸司
明会典 提要 第 12b 页 WYG0617-0007b.png
建置同者止书于吏部文选司之下更不复出
一五军都督府及六科体统皆同而分掌有异故于中
府吏科总书建置沿革其职掌之异者分书于各府
各科之下同者则总书于后
一官制衙门诸司职掌所载具有次第今另开衙门以
此为准惟詹事府职掌未载后因左右春坊司经局
无所统属而设故增于三品之列而以坊局系之仪
礼司已改鸿胪寺升四品衙门添设官属故于礼部
一五军都督府及六科体统皆同而分掌有异故于中
府吏科总书建置沿革其职掌之异者分书于各府
各科之下同者则总书于后
一官制衙门诸司职掌所载具有次第今另开衙门以
此为准惟詹事府职掌未载后因左右春坊司经局
无所统属而设故增于三品之列而以坊局系之仪
礼司已改鸿胪寺升四品衙门添设官属故于礼部
明会典 提要 第 13a 页 WYG0617-0007c.png
存其旧而另开于四品之列上林苑监职掌亦未载
今增于五品之列
一诸司职掌所开衙门皆今之南京后两京并置以北
京为政令所出故事例悉载于是而南京衙门各开
于后其见行事例有不同者则另书之
一衙门官职各有统属者皆互见(如都司卫所互见/兵部五府之类)其
文移有互相管摄者各分书其带管衙门(如户部十/三司带管)
(衙门/之类)后又更易不同者各列于后(如见今带管/衙门之类)
今增于五品之列
一诸司职掌所开衙门皆今之南京后两京并置以北
京为政令所出故事例悉载于是而南京衙门各开
于后其见行事例有不同者则另书之
一衙门官职各有统属者皆互见(如都司卫所互见/兵部五府之类)其
文移有互相管摄者各分书其带管衙门(如户部十/三司带管)
(衙门/之类)后又更易不同者各列于后(如见今带管/衙门之类)
明会典 提要 第 13b 页 WYG0617-0007d.png
一各衙门事有相关者皆互见惟举其重者详书其馀
则略不必互见者止书曰见某衙门(如致仕条下事/例见考功司之)
(类/)其目同而事异者则各书之(如户部兵部皆/有赏赐之类)
一事有各司掌行与旧不同者今仍据诸司职掌书而
注曰今归某司(如文选司吏条下旧𨽻本/司掌行今归验封司之类)于本司则
增立条目而注曰今归本司(如验封司吏条下旧𨽻/文选司掌行今归本司)
(之/类)
一户口赋税等项数目则例诸司职掌所载后有增减
则略不必互见者止书曰见某衙门(如致仕条下事/例见考功司之)
(类/)其目同而事异者则各书之(如户部兵部皆/有赏赐之类)
一事有各司掌行与旧不同者今仍据诸司职掌书而
注曰今归某司(如文选司吏条下旧𨽻本/司掌行今归验封司之类)于本司则
增立条目而注曰今归本司(如验封司吏条下旧𨽻/文选司掌行今归本司)
(之/类)
一户口赋税等项数目则例诸司职掌所载后有增减
明会典 提要 第 14a 页 WYG0617-0008a.png
不同者各书于原数之后
一仪注依诸司职掌例各具于本事之下惟先定者备
书间有损益止书所损益者于后(如朝贺条下洪武/三年奏更之类)
其同少而异多者则别书之
一郊社等项图式诸司职掌所载皆存其旧有未备者
则补绘之(如在京大/祀殿之类)若冠服花样等项散见于律例
榜册者皆具列以示一代之制(如文武品官/冠服之类)
一在外衙门布政使司及府州县列于户部图志条下
一仪注依诸司职掌例各具于本事之下惟先定者备
书间有损益止书所损益者于后(如朝贺条下洪武/三年奏更之类)
其同少而异多者则别书之
一郊社等项图式诸司职掌所载皆存其旧有未备者
则补绘之(如在京大/祀殿之类)若冠服花样等项散见于律例
榜册者皆具列以示一代之制(如文武品官/冠服之类)
一在外衙门布政使司及府州县列于户部图志条下
明会典 提要 第 14b 页 WYG0617-0008b.png
按察司统于都察院故列于本院刷卷条下寺监及
仓场驿递巡检河泊等衙门名目各以类附列(如行/太仆)
(寺苑马寺附兵部马政条下/仓场见户部仓科条下之类)其名目皆同者不复备
列(如儒学阴阳/医学之类)
一土官衙门属吏部者列于府州县之次属兵部者列
于卫所之次
一诏敕诰旨等文不能悉载止书其事惟制辞冠辞致
词乐章等项常行而旧所未载者依诸司职掌例书
仓场驿递巡检河泊等衙门名目各以类附列(如行/太仆)
(寺苑马寺附兵部马政条下/仓场见户部仓科条下之类)其名目皆同者不复备
列(如儒学阴阳/医学之类)
一土官衙门属吏部者列于府州县之次属兵部者列
于卫所之次
一诏敕诰旨等文不能悉载止书其事惟制辞冠辞致
词乐章等项常行而旧所未载者依诸司职掌例书
明会典 提要 第 15a 页 WYG0617-0008c.png
之
一凡各衙门职掌事重及新增者于纲目之下略叙大
意以见始末
一会典文字主于行事务从质实凡有司行移字样悉
因其旧其籍册纪述曾经润饰者亦用本色字样易
之以便遵行
一会典成于弘治十五年凡事例年月制度数目等项
皆以本年为止今奉旨重校并不增入
一凡各衙门职掌事重及新增者于纲目之下略叙大
意以见始末
一会典文字主于行事务从质实凡有司行移字样悉
因其旧其籍册纪述曾经润饰者亦用本色字样易
之以便遵行
一会典成于弘治十五年凡事例年月制度数目等项
皆以本年为止今奉旨重校并不增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