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二
卷三十二 第 1a 页 WYG0194-103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古微书卷三十二
             明 孙㲄 编
河图纬
贲居子曰纬候之兴其生于河出图一语乎自前


汉世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云自黄帝至周文王


所受本文又别三十篇云自初起至于孔子九圣


增演以广其意盖七纬之祖本也顾汉志马郑皆

卷三十二 第 1b 页 WYG0194-1030b.png
不道及惟梁崇文隋经籍有二十卷今读其文渊


且艳也其录则曰括地象曰绛象曰始开图皆以


钩山河之赜曰帝览嬉曰稽耀钩皆以抉星象之


玄曰挻佐辅曰握矩记皆以阐运历之要而又有


帝通纪真纪钩著命秘徵要元考耀残篇半牍错


海希珍所遇之辄疏矣殆视诸纬为富云

 河图括地象

昔禹治水得括地象此其传之最古也

卷三十二 第 2a 页 WYG0194-1030c.png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未分其气混沌清浊既分伏
者为天偃者为地(又日)元气无形汹汹蒙蒙偃者为地
伏者为天
天地精通神明列序
元气闿阳为天积精为日
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天
门无上地户无下(注天不足西北是天门地不足东南是地户)
天左动起于牵牛地右动起于毕
天有四表以布精魄地有四渎以出图书
卷三十二 第 2b 页 WYG0194-1030d.png
天有五行地有五岳天有七星地有七表天有八气地
有八风天有九道地有九州天有四维地有四渎天有
九部八纪地有九州八桂
 按淮南子东北为报德之维也西南为背阳之维东
 南为常羊之维西北为号通之维
天下九州内效中域以尽地化 地中央曰昆崙昆崙
东南地方万五千里名曰神州中有五岳地图帝王居
卷三十二 第 3a 页 WYG0194-1031a.png
之 八极之广东西二亿三万三千里南北二亿三万
一千五百里夏禹所治四海内地东西二万八千里南
北二万六千里有君之州有九阻中土之文德及而不

昆崙之墟下通含右赤县之州是为中则东南神州曰
晨土正南印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
并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南柱州曰肥土北方玄州曰
成土东北成州曰隐土正东扬州曰信土(晨亦作农深一作沃白一)
(作中玄一作济信一作申)
卷三十二 第 3b 页 WYG0194-1031b.png
 按淮南子九州之外乃有八殥亦方千里自东北方
 曰大泽曰无通东方曰大渚曰少海东南方曰昃区
 曰元泽南方曰大梦曰浩泽西南方曰渚资曰丹泽
 西方曰九区曰泉泽西北方曰大夏曰海泽北方曰
 大冥曰寒泽凡八殥八泽之云是雨九州八殥之外
 而有八纮亦方千里自东北方曰和丘曰荒土东方
 曰棘林曰桑野东南方曰大穷曰众女南方曰都广
卷三十二 第 4a 页 WYG0194-1031c.png
 曰反户西南方曰焦侥曰炎土西方曰金丘曰沃野
 西北方曰一目曰沙所北方曰积冰曰委羽凡八纮
 之气是出寒暑以合八正必以风雨八纮之外乃有
 八极自东北方曰方土之山曰苍门东方曰东极之
 山曰开明之门东南方曰波母之山曰阳门南方曰
 南极之山曰暑门西南方曰编驹之山曰白门西方
 曰西极之山曰阊阖之门西北方曰不周之山曰幽
 都之门北方曰北极之山曰寒门凡八极之云是雨
 天下八门之风是节寒暑八纮八殥八泽之云以雨
卷三十二 第 4b 页 WYG0194-1031d.png
 九州而和中土

贲居曰昔闻神农之治地过日月之表此或神农


之九州与盖其说祖于邹衍衍谓中国于天下乃


八十一分之一耳中国外九州各有裨海环之如


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颇似佛


说四天下及须弥山王三千大千之说而要其言


以海为环则依然中夏之习见也近世有利玛窦

卷三十二 第 5a 页 WYG0194-1032a.png

自欧巴罗国越八万里汎海而来其言海外大国


猥多而西视神州目为大明海居地才百之一则


瀛海之外岂遂无方舆哉邹子之言倘犹存乎蛮


触也顾汉儒括地志全述其文而隋代郊祀至以


九土列祀位亦可谓好大不经矣

凡天下有九区别有九州中国九州名赤县神州即禹
之九州也上云九州八柱即大九州也非禹贡赤县小
九州也
昆崙山为柱气上通天昆崙者地之中也地下有八柱
卷三十二 第 5b 页 WYG0194-1032b.png
柱广十万里有三千六百轴互相牵制名山大川孔穴
相通
 按关令内传地厚万里其下得大空大空四角下有
 自然金柱辄方员五千里
地南北三亿三万五千五百里地部之位起形高大者
有昆崙山从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
人之所集也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泉南流入中国
卷三十二 第 6a 页 WYG0194-1032c.png
名曰河也其山中应于天最居中八十城布绕之中国
东南隅居其一分是奸城也昆崙之山为地首上为握
契满为四渎横为地轴止为天镇立为八柱
昆崙之墟有五城十二楼河水出焉四维多玉
昆崙山有水水气上蒸为霞
昆崙有柱焉其高入天即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圆如
削下有仙人九府治与天地同休息其柱铭曰昆崙铜
柱其高入天圆周如削肤体美焉
 按山海淮南怪谈昆崙无异佛氏之侈须弥山也道
卷三十二 第 6b 页 WYG0194-1032d.png
 家又以蓬莱为昆崙兹不具述惟赤霆一经相传为
 张子房要其说地脉山原殊为奥突其文曰昆崙柱
 天万胍繇起西北绵亘幽寒莫诸为背为项为脊为
 毳下为臀上为发际面居泰雍耳目口鼻幽冀川
 蜀分左右背悬心关脑腹垂洛汭胃脘出纳为汧为
 渭大河大江经络荣卫大肠膀胱震泽垒济青徐以
 降是为髋髀泄为尾闾茫洋无际海洲万国粪滓尘
卷三十二 第 7a 页 WYG0194-1033a.png
 秽
嶓冢山上为狼星武开山为地门上为天高星主囹圄
荆山为地雌上为轩辕星大别为地理天以合地以通
三危山在鸟鼠之西南上为天苑星岐山在昆崙东南
为地乳上为天麋星汶山之地为井络(一曰)汶阜之山
江出其腹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上为天井星桐柏山为
地穴上为维星鸟鼠同穴山地之干也上为掩毕星熊
耳山地门也精上为毕附耳星
太行山天下之脊
卷三十二 第 7b 页 WYG0194-1033b.png
三危山黑水出其南
岐山上多白金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时人亦谓岐
山为凤凰堆
流州多积石其名曰昆吾鍊之成铁以作剑光明如水
晶石盖铁丱也
嶓冢山上有异花草名骨容食之无子
川德布精上为星河精上为天汉
卷三十二 第 8a 页 WYG0194-1033c.png
井络缠曜江汉炳灵泉流深远盛为四渎之首
 按张华叙神异经曰昆崙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
 天柱也围三千里员周如削下有回屋仙人九府治
 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
 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
 上之东王公也故其柱铭曰昆崙铜柱其高入天员
 周如削肤体美焉其鸟铭曰有鸟希有缘赤煌煌不
 鸣不食东覆东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东登之自
 通阴阳相须唯会益工
卷三十二 第 8b 页 WYG0194-1033d.png
 河图始开图

汉武按古图书始名河所出曰昆崙张骞未之见


也唐薛元鼎使吐蕃得源于穆穆哩山中亦非其


真胜元命都实往求之朵甘斯西鄙有泉百泓行


二十日至朵甘斯东北有大雪山始名昆崙则河


源非昆崙明矣岂上古圣人亦有目力足践所未


及者乎失之古得之今失之千载得之一时学然

卷三十二 第 9a 页 WYG0194-1034a.png
 后知不足也
黄帝问风后曰余欲知河之始开风后曰河凡有五皆
始乎昆崙之墟
黄河出昆崙东北角刚山东自北行千里折西行至蒲
山南流千里至文山东流千里至秦泽西流千里至潘
泽陵门东北流千里至华山之阴东流千里至于植雍
南流千里至于下津然河水九曲其长九千里入于渤
(水经注黄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
昆崙山北地转下三千六百里有入玄幽都方二十万
卷三十二 第 9b 页 WYG0194-1034b.png
里地下有四柱广十万里地有三千六百轴犬牙相举
 按十三洲说昆崙山正在西海之戍地北海之亥地
 去岸十三万里有弱水周回绕匝山南接积石圃西
 北接北户之室东北临大活之井西南至承渊之谷
 此四角大山实昆崙之支辅也积石圃南头昔西王
 母告周穆王去咸阳三十六万里山高平去地三万
 六千里上有三角面方广万里形如偃盖上有金台
卷三十二 第 10a 页 WYG0194-1034c.png
 玉阙亦元气之所合天帝君所治处也 阅此说则
 穆天子传之昆崙即水经所谓高万一千里者而山
 海之昆崙止云广八百里当别一小昆崙矣
黄泉之埃上为黄云青泉之埃上为青云赤泉之埃上
为赤云白泉之埃上为白云玄泉之埃上为玄云
 此即淮南子正土御埃天之说
九州殊题水泉刚柔各异青徐角羽集宽舒迟人声缓
其泉咸以酸荆扬角徵会气漂轻人声急其泉酸以苦
梁州商徵接刚勇漂人声骞其泉苦以辛兖豫宫徵含
卷三十二 第 10b 页 WYG0194-1034d.png
平静有虑人声端其泉甘以苦雍冀合商明端駃烈人
声捷其泉辛以咸
 按管子夫齐之水道躁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楚
 之水淖弱而精故其民轻果而贼越之水浊重而洎
 故其民愚疾而垢秦之水泔最而稽𡌧滞而杂故其
 民贪戾罔而好事晋之水枯旱而运𡌧滞而杂故其
 民谄䛕葆诈巧佞而好利燕之水萃下而弱沈滞而
卷三十二 第 11a 页 WYG0194-1035a.png
 壅故其民愚戆而好贞轻疾而易死宋之水轻劲而
 清故其民间易而好正
 淮南子汾水濛浊而宜麻济水通和而宜麦河水中
 浊而宜菽雒水轻利而宜禾渭水多力而宜黍汉水
 重安而宜竹江水肥仁而宜稻平土之人慧而宜五
 谷夫水味之别则然矣论其极则庭州灞水金铁皆
 漏鄜延之川白脂日流弱水溺毛黑溪玄膑悉唐制
 角畔怯腐手水性不同有如此者其说曰庭州灞水
 在大荒之外金铁承之皆漏惟角与瓠叶则否拘夷
卷三十二 第 11b 页 WYG0194-1035b.png
 山中有流水亦如之鄜延即延安石油也以为烟墨
 松脂不及详注石烛黑溪在南荒以其水涂石象至
 辄不去昆仑以此涂身即能乘象如家畜古所谓黑
 昆仑今之象奴也悉唐畔怯见佛书中

贲居曰水一耳泉何以品乎声何以析乎则本草


之辨水其滥尔乎蒲元之谂涪水杂以二斗亦知


其非蜀江张茂先之察江心问洛中篙师一皆首

卷三十二 第 12a 页 WYG0194-1035c.png

服但不识桑苧翁从此会否张又新品水抑又亚




 河图绛象

僧一行曰天下山川存乎两戒北纪河源南纪江


源然而河独与云汉相始终历历其所流所直莫


非星也故河有图江不闻图焉有天下者保河则


强堑江则弱

河导昆崙山名地首上为权势星一曲也东流千里至
规其山名地契上为距楼星二曲也祁南(一作北流)千里至
卷三十二 第 12b 页 WYG0194-1035d.png
积石山名地肩上为别符星三曲也邠南千里入陇首
山间抵龙门首名地根上为营室星四曲也龙门上为
王良星为天桥神马出河跃南流千里抵龙首至卷重
山名地咽上为卷舌星五曲也东流贯砥柱触阏流山
名地喉上为枢星以运七政六曲也西距卷重山千里
东至雒会名地神上为纪星七曲也东流至大伾山名
地肱上为辅星八曲也东流至绛水千里至大陆名地
卷三十二 第 13a 页 WYG0194-1036a.png
腹上为虚星九曲也
 按河水发源有土蛮星宿海之说故纬书按天星以
 名其流要之上为星辰下为河汉凡江淮之渎无不
 与星辰应也
黄河出昆崙东北流千里折西而行至于蒲山南流千
里至于华山之阴东流千里至于桓雍北流千里至于
下津河水九曲长九千里入于渤海
 此文已见始开图而语少略因杨用修引为绛象故
 录于此
卷三十二 第 13b 页 WYG0194-1036b.png
邠之隘上为扶桑日所升宣陆之阻上为吴泉月所登
 按山海经纪日月之出者七日月所入五日月所出
 入一其纪日月之出也曰大言山曰合虚山曰明星
 山曰鞠陵山曰汤谷扶水曰猗天苏门山曰壑明俊
 疾山皆在大荒东经其纪日月之入曰丰沮玉门山
 曰日月山天枢也曰鏊鏖钜山曰常阳山曰大荒山
 皆在大荒西经曰浴日一在大荒南经之甘渊曰浴
卷三十二 第 14a 页 WYG0194-1036c.png
 月一在大荒西经之玄丹山其纪日月所出入一在
 大荒西经之方山柜格之松焉考之淮南子日所出
 入又多不同存而不论亦可也
太湖中洞庭山林屋洞天即禹藏真文之所一名包山
吴王阖闾登包山之上命龙威丈人入包山得书一卷
凡一百七十四字而还吴王不识使问仲尼诡云赤乌
衔书以授王仲尼曰昔吾游西海之上闻童谣曰吴王
出游观震湖龙威文人名隐居北上包山入灵墟乃造
洞庭窃禹书天帝大文不可舒此文长传六百初今强
卷三十二 第 14b 页 WYG0194-1036d.png
取出丧国庐丘按谣言乃龙威文人洞中得之赤乌所
衔非丘所知也吴王惧乃复归其书
 按灵宝要略昔太上以灵宝五篇真文以授帝喾帝
 喾将仙封之于钟山至夏禹巡狩度弱水登钟山遂
 得是文后复封之包山洞庭之室吴王阖闾出游包
 山见一人自言姓山名隐居阖闾扣之乃入洞庭取
 素书一卷呈阖闾其文不可识令人赍之问孔子孔
卷三十二 第 15a 页 WYG0194-1037a.png
 子曰丘闻之童谣云吴王出游观震湖龙威丈人山
 隐居北上包山入灵墟乃入洞庭窃禹书天地大文
 不可舒此文长传百六初若强取出丧国庐阖闾乃
 尊事之
 越绝书禹治洪水至牧德之山见神人焉谓禹曰劳
 子之形役子之虑以治洪水无乃怠乎禹知其神人
 再拜请诲神人曰我有灵宝五符以役蛟龙水豹子
 能得之不日而就因授禹而诫之曰事毕可秘之于
 灵山禹成功后乃藏之于洞庭包山之穴至吴王阖
卷三十二 第 15b 页 WYG0194-1037b.png
 闾之时有龙威丈人得符献之吴王以示群臣皆莫
 能识乃令赍符以问孔子孔子曰昔禹治水于牧德
 之山遇神人授以灵宝五符后藏于洞庭之包山君
 王所得无乃是乎赤乌之事某所未详使者反白阖
 闾乃尊事之先是江左童谣云禹治洪水得五符藏
 之洞庭之包山湖龙威丈人窃禹书得吾者丧国庐
 寻而吴果灭
卷三十二 第 16a 页 WYG0194-1037c.png

孔子入吴信有之包山之谣亦必有自而第云灵


宝五符则或出附会者之口也

 古微书卷三十二
卷三十二 第 16b 页 WYG0194-1037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