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1286-017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备忘集卷六
             明 海瑞 撰
 附录
  知县参评
知县知一县之事一夫不获谁辜一民失所予咎所以
入单父之野而见弃鱼之俗则知子贱之政矣履中牟
之境而见雉驯之休则知鲁恭之政矣为政不同而要
卷六 第 1b 页 WYG1286-0178d.png
不外乎敬天勤民之念且灾异上则减膳撤乐谴告上
则蠲租求言凡膺斯民之责者体上天之意而喔咻之
煢独必哀饥寒必恤不骪一法不私一钱肺石下无梧
丘鬼覆盆中鲜鹄亭冤为民开必得之门明必死之路
而雁声不哀鼠牙无讼则政简而刑清矣此岂家有治
县之谱哉良由万物一体之怀而诚求之也乃今则异
是矣一旦绾半通得一邑遂沾沾然色喜埋没真心不
惜廉耻多方掊剋以充囊橐朘生民之膏填溪壑之欲
卷六 第 2a 页 WYG1286-0179a.png
甚至有钟乳三千胡椒八百之诮而不顾者呜呼县则
古矣官能清乎槐根瘠矣马骨高乎贪酷若此殊不知
上而朝廷吾父母中而抚按藩臬僚属过客乡士夫吾
长兄弟下而吏书里老百姓人等吾子姓遇之各有正
道若谓止可洁已不可洁人洁人生谤谓所行不可认
真认真生怨取祸不顾朝廷之背否以乡愿之道待其
身以乡愿之道待吾子吾长兄弟浮沈取名窃取官爵
非知县也本县初意直欲以圣贤之所已言者据守行
卷六 第 2b 页 WYG1286-0179b.png
之自谓效可还至迄今四载中夜返思日日催徵小民
卖妻鬻子未有完事之日时时听讼小民争斗趋利未
有息讼之期感孚之道薄而民不化烛奸之智浅而弊
犹存徒有其心未行其事徒有其事未见其功诵法孔
孟幼学之壮行之期月而可三年有成有深愧焉俗吏
非所以语我若曰称知县职则全未也
  县丞参评
官以县丞名盖谓一县事宜与知县和衷协济承流而
卷六 第 3a 页 WYG1286-0179c.png
宣化之也诚靖共尔位无忝厥职好官自我为之安知
不与鸣琴而治者大展雷封之略哉是县丞之事亦知
县之事知县之责亦县丞之责也如未入官门先营家
计爵禄贿赂夺魄动心国病民冤如聋如哑县丞之谓
耶瑞自下车日窃心鄙之讵我寮列备官而未之讲耶
每见时可共言为之卷舌事可独任为之却步有如韩
退之所谓涉笔占位署惟谨惟长官之听漫不可否事
治县之绩无一足纪是上人子惠元元之意不能承而
卷六 第 3b 页 WYG1286-0179d.png
宣之也非县丞也
  主簿参评
主簿者掌一县簿书之事也虽位有崇卑职有详要夫
人莫不有真性率真而行之即古所谓仅得一官亦可
小试苟不尽分称职金玉其外而败絮其内也即陟巍
科登膴仕徒玷官常耳馀无容覼缕如钱谷一书宜出
入明允无悖孔子会计当之说苟勾稽错乱追呼朦胧
有钱则宽徵无钱则急比且计粮数之多寡而茧丝之
卷六 第 4a 页 WYG1286-0180a.png
有大封小封以为常规之入焉是凭家兄为驱使了不
能以自主徒老死于簿书间也又何异于王珣辈唯唯
诺诺仅供公之喜怒也哉非主簿也
  典史参评
典史掌巡捕民间盗贼争斗微事尽属之所当小心翼
翼昼夜惟勤栖仅一枝饮惟满腹而己若位卑而言高
禄微而谋大黑白出于唇吻曲直任其心胸指良为盗
为巳驱利欺肺石之无言棘林之哭置不恤焉何以为
卷六 第 4b 页 WYG1286-0180b.png
民长上哉况屈一夫冤一妇天之霜旱随之为民上者
可不缘此为兢兢欤且又偏听衙蠹相助朘削盗贼分
其赃争斗罚之纸不几乎祥符之五鬼乎非典史也
  教官参评
教官掌一邑之教一邑之臃肿薄质俱赖其陶成况门
下皆俊杰之秀乎所事事比俗吏簿书词讼不同虽不
能如尼父设教洙泗人三千王通演教河汾士八百即
淳邑簪缨济济不为少矣掌学教者谓可安閒以自旷
卷六 第 5a 页 WYG1286-0180c.png
乎应将经书性鉴子史诸集与群弟子朝夕讲习月日
会课切磋琢磨使之义理明而心性醇异日登之仕路
文章由道德发出事功从学问做来有裨于国家有济
于生民亦以见学优则仕之明验也瑞仕淳邑一载有
奇矣见诸生唱饮呼卢逐膻蝇营则有之所谓经义治
事斋忠臣孝子录懵然罔闻也是谁之过与若寄空名
于诸士子之上典籍无传模范不端虚縻岁月为身谋
为家计初入学则索其贽见之仪既入学则需其送节
卷六 第 5b 页 WYG1286-0180d.png
之礼于诸士子无毫末补焉亦何以克称广文之职也
哉非教官也
  阴阳官参评
阴阳官测日晷星候别昏晓雨旸早晚气节以占一邑
之禨祥而决趋避焉故有平子之推算而后浑天之说
行有苏子容激水转轮之智而后知星辰之躔次故阳
德主遂阴德主闭调而燮之无愆阴无伏阳人无灾厉
物无夭札此阴阳所为福国也若今则不然矣古有男
卷六 第 6a 页 WYG1286-0181a.png
巫掌望祀望衍授号巫女掌岁时祓除衅浴春官司厥
政焉近因周礼久废今阴阳官纳银充之希图罔利每
于朔望月蚀大旱舞雩时而需索夫巫氏焉问以阴阳
之理懵如也不几与古阴阳之设大径庭哉以是而称
阴阳是假阴阳不测之术而行笼络巫氏之计也非阴
阳也
  医官参评
医者业轩歧之业心天地之心察病症脉理识药性以
卷六 第 6b 页 WYG1286-0181b.png
利一邑之病故起太子于暴蹶之顷识竖子于膏肓之
际以之医国可医人可医龙鳞医虎口有何不可乃今
之所谓医者不识标本不谙经络取人之病而妄治之
幸遇病魔稍退舍则扬然自誇曰真不龟手也迨久之
病窃发请复之或弦洪或沈涩懵然无下手而鼯鼠之
技穷矣更为之诡其计曰备诸笼中得之无不效但皆
值龙宫物因而索价之高也而病如故也夫非求医者
有心为医者无恒哉以是医人是以既死之心医未死
卷六 第 7a 页 WYG1286-0181c.png
之人也然则夫人之夭札反不如南阳甘谷中之老欤
非医官也
  老人参评
古有虎溪三老香山九老此老而无与于民也圣制老
人之设一乡之事皆老人之事也于民最亲于耳目最
近谁善谁恶洞悉之矣尤择一醇谨端亮者为之以年
则老识则老而谙练时务则又老有渠人因搆一亭书
之曰申明亭朔望登之以从事焉是不计仇非不避亲
卷六 第 7b 页 WYG1286-0181d.png
毋任口雌黄不凭臆曲直善则旌之恶则简之此亦转
移风俗之大机括而乡落无夜舞之鳅鳝矣乃今老人
以钱神为使鬼希图差勘瞒官作弊以肥私囊间有投
诉此行酒食曰吾饱吾腹矣彼私贿赂曰吾丰吾袖矣
至两词俱备狐疑莫决徬徨四顾不能出一语以相正
焉嗣是公道不昭贞邪莫辨嗟夫人也以位则居老之
名而智则反落孱口龆龀下也非老人也
  里长参评
卷六 第 8a 页 WYG1286-0182a.png
古有五家为轨十轨为里里中有长此里长与比长酂
长五等之长并建登之版籍以供赋税之入也我朝规
制立一都图即有十老里户而甲户帮之里之甲有甘
苦与共之情焉有臂指相使之势焉谁贫谁富谁困苦谁
逃流谁人钱粮多寡谁人丁口消长彼尽知之诸凡差
役一总其数于里长而为之徵输焉若果不好钱不刻
剥无私向有天理心里既无索瘢洗垢之苛甲自无医
疮剜肉之惨甲内之老稚皆得本里之老而长养之矣
卷六 第 8b 页 WYG1286-0182b.png
好县官孰能如之者乎则里长之设当如周之里宰党
正体国奉公者为之可也倘凭势作威当大役而有壮
丁之重派应卯酉而有连累之诛求或混扶甲首以显
售其奸诡之谋或妄开甲干以阴行其贿赂之术有钱
者偏为回护善柔者不行扶持事兼利己则同甲首作
弊以欺府县事止利己则假府县名色而剥甲首百计
取钱无心抚恤致使村野萧条甲首流离剥其子以厚
其身竭泽而渔明年尚有鱼乎非里长也
卷六 第 9a 页 WYG1286-0182c.png
  生员参评
我国家群士黉宫导之师儒优之廪禄复其身及其宗
族待之不为不厚矣至求士之可以润泽生民还报天
子者则鲜其人焉何上之人意在得贤而士之所希在
荣利也夫天地所以生一物即所以生万物之理故一
人之身而万物之理备焉万物之理备于一人故万物
之责亦萃于一人君子之仕也彼万物之责身有之故
身求以尽之如饥之必食渴之必饮有负而必求其酬
卷六 第 9b 页 WYG1286-0182d.png
有约而必求其践不得已而然也今人不以行义视君
子之仕以荣身及亲当之意向一差是以百端施用无
一而可昔人谓士非不脩之家也至应举入官耽利禄
慕荣途患得患失靡所不至不能不坏焉夫如柳子河
间传则士脩之始坏之终间亦有之然大槩不美之士
不必献身天子之庭然后人可得而知之讲之不明守
之不固穷居之所以自脩自养有彰彰然著者试举一
二今上人之鼓舞诸士子者尽声势也细推论之多不
卷六 第 10a 页 WYG1286-0183a.png
协义士子遂群然而曰是能作兴我辈人也是待士之
厚人也然则入官之后其声势更有大焉将无慕之乎
上而朝廷待士之恩下而有司义起之典如补增廪如
优免如途费非士子所宜与也今越分而求且纷纷焉
比之墦间之乞相去何如然则入官之后其为利更有
大焉将无乞之乎谓义则与众与之助之成事可也而
今凡事有与于秀才者不论是非可否辄群起而曰护
我类焉习战国背公死党之风更不知孔门不比不同
卷六 第 10b 页 WYG1286-0183b.png
之义小人学道则易使秀才学道今人顾以极难管目
之然则入官之后其徇私其植党更有利焉将无胥朋
比以坏国事乎施于有政是亦为政今士子之施于家
者叙伦理洽恩义若之何也议者比秀才为闺女孟子
人有不为后可有为意也今之秀才不为处女而为淫
妇亦多矣以若所为求若所欲负天地生人之义孤朝
廷作养之恩非生员也
  吏书参评
卷六 第 11a 页 WYG1286-0183c.png
昔人谓一介之士苟存心于利物于人必有所济吏书
主书写文移掌簿籍预县事古称庶人之在官者果有
美意则及人之惠比之一介之士远矣何今之为吏者
每以得利为誇惟以得利为誇故百端作弊无所不至
时以狗吏呼之贱之也一为吏而天之所以生人仁义
礼智之道同于圣贤者丧之尽矣非吏书也
吏书常例上而二司抚按文上而六部寺院衙门愈大其
常例愈多猾吏巧于骗财执偶中之事以愚小民小民暗
卷六 第 11b 页 WYG1286-0183d.png
于事体不知上人之心何心不知官府中内面文移是官
府为主吏书为主见一人偶以吏书而祸遂谓无赂则不
可见一罪偶得吏书而免遂谓有赂则可吏猾民愚弊
非一日苟非上人逐一簿记所赂之事遇若事则谆谆
然问是有赂与否小有犯者与者受者重刑加焉而又
以身先之不可免也谓之以身先之者何吏书何等人
也彼见夫内外缙绅之流开骗局以赂于人多矣而何
独不为之小民何等人也彼见夫纷纷做官人裹金帛
卷六 第 12a 页 WYG1286-0184a.png
以赂人欺朝廷而窃荣禄罔朝廷以免刑罪多矣而何
独不为之小民之愚可怪我辈读书知礼义识事几人
也纷纷之说皆谓要做官则不得不如是然则举天下
而尽不为上官之赂也吏部能尽不迁转之耶举天下
而又尽惟上官之赂也三五年考察吏部能尽不黜之
耶京官有分赀之费是以外官书帕不得已受焉孟子
谓乡为身死而不受今谓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分赀
是亦不可以已乎潜消默化之机诚在于上不在于下
卷六 第 12b 页 WYG1286-0184b.png
缙绅之常例不去而去吏书之常例不可得也
 
 
 
 
 
 
 备忘集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