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1294-059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刘蕺山集卷十六

  明 刘宗周 撰

  杂著

  三统考

  天之道莫大乎时王者继天立极裁成辅相以左右民
亦莫大乎时上古三皇氏靡得而纪云传称天开于子
地辟于丑人生于寅故称三皇氏则三统之义所自祖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1294-0598b.png
也黄帝受河图仰观日月星辰之象始有星官之书颛
顼受之命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其后三苗乱德二
官咸废帝尧氏作乃命重黎之后复典天官书曰乃命
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岁三百六旬
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所正春夏秋冬四仲之序
犁然而历法大明舜摄位察璿玑玉衡以齐七政后世
因之由此以观则唐虞之世岁必首春月必建寅巳开
百王统矣夏受襌其道主因其四时之书则有夏小正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1294-0599a.png
视唐虞之法加密焉若日星昏旦之次分至启闭之期
雷风冰雪雨旸水旱之节百榖草木稊秀之候羽毛鳞
裸蠕动蛰兴陟降鸣雊之应以及王者因时行政庆赏
刑威之准三农以时种植耕敛作息之宜靡不毕具此
夏时之善所为考诸前王而不谬百世以俟圣人而不
惑者也至仲康之世羲和废厥职俶扰天纪季秋月朔
辰弗集于房王命胤侯往而征之盖夏正始乱也其在
后世可知矣是以殷克夏则改夏正周克殷则改殷正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1294-0599b.png
殷周以征诛得天下其敬天授时之法未始不肇脩夏
正之遗而必递改正朔以新一王之大法则继大乱之
后者利用革也易之革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而大象曰君子以治历明时义取改正朔也夏正建寅
殷正建丑周正建子天地人三统也天以斗杓运乎中
央为四方之纲递建十二辰而以初昏为候如日躔星
纪之次而月行会之则建子也日躔元枵之次而月行
会之则建丑也日躔娵訾之次而月行会之则建寅也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1294-0599c.png
必取三辰之月以为岁首者阳气始于子子者孳也言
万物滋于下也进于丑丑者纽也言万物厄纽未出也
长于寅寅者引也言万物至此毕达也天以生物为心
以三辰为功于三辰见天地之心故王者义取诸此以
改正朔然必三阳履泰盛德在木协风乃至于时为孟
春而岁功著于地上此夏时所以称善也其曰天地人
三统者子一阳始生于重泉天数之始律应黄钟大哉
乾元万物资始故得天统丑二阳地数之始律应大吕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1294-0599d.png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故得地统寅三阳三才始备律应
太簇地天交而为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
宜以左右民故得人统也又曰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
生于寅者按邵子皇极经世以元会运世之数推之天
地人从出之序得三辰之会今以十二月准十二会而
知夏统得人殷统得地周统得天也汉刘歆三统历志
曰三统者天施地化人事之纪也十一月乾之初九阳
气伏于地下始著为一万物萌动钟于太阴故黄钟为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1294-0600a.png
天统律长九寸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六月坤之初
六阴气受妊于太阳继养化柔万物生长楙之于未令
种刚疆大故林钟为地统律长六寸立地之道曰柔与
刚正月乾之九三万物棣通族出于寅人奉而成之仁
以养之义以行之令事物各得其理寅木也为仁其声
商也为义故太簇为人统律长八寸立人之道曰仁与
义是为三统其于三正也黄钟子为天正林钟未之冲
丑为地正太簇寅为人正云盖汉以律起历以十二律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1294-0600b.png
恊十二辰应十二月而推本于三正之义如此亦自然
之应也又曰夏得天统谓嗣世而王者冬至得十一月
甲子朔为历元也殷得地统谓殷历统首得甲辰也周得人
统谓周历统首得甲申也天施复于子地化自丑毕于
辰人功自寅成于申也故云然三王正始所改者正朔
而已若夫春夏秋冬之时十二月之次则周不能改乎
殷殷不能改乎夏夏不能改乎唐虞一也何以明之舜
摄位以正月受终于文祖先得夏时也殷以十二月为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1294-0600c.png
岁首故伊训曰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朔伊尹祀于先
王奉嗣王祇见厥祖告即位也太甲篇曰惟三祀十有
二月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始免丧朝见群臣也而汉书
律历志谓伊尹之嗣以冬至越绋祀先王于方明以配
上帝谓殷以建丑之月为正月而以建子之月为十二
月故乙丑日长至而配祀上帝也则非摄祀见祖之义
矣是诬经也周以十一月为岁首秦誓曰惟十有三年
春大会于孟津武成曰惟一月壬辰旁死魄盖十三年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1294-0600d.png
春正月二日也蔡沈传曰即建寅之月则夏正是也如
以为建子之月则不合书春矣洪范四五纪一曰岁二
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范出神禹所叙则五
纪即夏小正之法也曾谓以武王之圣箕子之明而攸
斁之乎故豳风之诗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又曰五月
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
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又曰七月流火八月萑苇七月
鸣鵙八月载绩又曰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八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1294-0601a.png
月剥枣十月穫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
断壶九月菽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则皆夏时也宛然
有夏小正之遗意焉其曰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三
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者则从周朔也故称日焉益以
见月之必用夏正也而律历志曰初发师以殷十一月
戊子后三日得周正月辛卯朔明日壬辰癸巳武王始
发丙午还师戊午会于孟津明日己未冬至二月四日
癸亥至牧野夜陈甲子昧爽而合则以周正建子曲为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1294-0601b.png
之附会云耳执是而可以通春秋之说矣孟子曰春秋
天子之事也董仲舒曰春秋受命改正朔易服色谓春
王正月行夏时也按左氏传曰周正月建子之月也而
胡安国传曰仲尼以夏时冠周月谓建子非春仲尼首
易之以春王正月也建子非春则鲁史故书冬正月乎
而仲尼易之是矫诬上天也抑故书冬十有一月乎而
仲尼易之是紊乱二百四十二年时事也且以夏时蒙
时王义则舛而以臣子改正朔罪则僭也春秋何居乎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1294-0601c.png
然则春秋之春正月即夏时之春正月明矣仲尼作春
秋即因鲁史实录明矣但鲁史编年纪事每岁必托始
于冬十有一月而仲尼手经笔削则托始于春正月所
以为改正朔行夏时志天子之事之实也至于春秋所
记时令一一以夏正通之如桓公十四年春王正月无
冰志春和重民命也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陨霜不杀
草李梅实言冬有愆阳终冬陨霜不杀至于李梅且华
而实也成公元年春二月无冰言阳气初协至仲春始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1294-0601d.png
解冻也昭公四年春王正月大雨雹言阳为阴陷也定
公元年冬十月陨霜杀菽言五榖不登见人主弃民命
也则亦奚必以周正建子之序定灾祥乎哉况周入春
秋以来王迹熄矣天王不颁朔诸侯不视朔天官失职
莫考异同于是鲁文公元年失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
告朔之废自公始至襄公二十七年十二月乙亥朔日
有食之传曰辰在申司历过也再失闰矣故二十八年
春无冰则二十七年之冬也无冰灾也梓慎曰岁在星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1294-0602a.png
纪而淫于元枵以有时灾至哀公十有二年冬十有二
月螽传曰火伏而后蛰者毕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火
八月犹西流而愆在十二月则三失闰之故也然则鲁
历之不正久矣定哀之春秋非隐桓之春秋矣四时灾
祥莫考而定矣欲区区以周正纪其终始不已诬乎夫
闰失则四时不正四时不正则岁功不成岁功不成则
百工无所釐而庶绩乃隳先王继天立极之统泯绝乃
尽故仲尼有感而作春秋春秋云者互举以见四时履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1294-0602b.png
四时之变以纪二百四十二年之衰乱属辞比事而拨
乱反正之道炳如也首书元年钦昊天也继书春王正
月正天时明王道也绝笔于获麟以天道终也董仲舒
曰元者大也言万物之所自始也正次王王次春春者
天之所为正者王之所为其意曰上承天之所为而下
以正其所为云尔使仲尼得邦家之任必将举春秋之
法见诸行事首得夏时而行之拨乱反正臻斯世于唐
虞之盛故他日告颜子为邦首曰行夏之时行夏时将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1294-0602c.png
以夏时见行事之实非区区改周朔之谓也仲尼既殁
又百馀年而入战国迨于暴秦事不师古克周之后以
孟冬之月为岁首按史记始皇推五德终始之运以为
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
朝贺皆自十月朔汉兴因之高祖始入秦纪年书元年
冬十月乃知秦汉之际盖以冬十月为岁首而非以冬
十月为春正月也暴秦且然而况于周乎况于殷乎况
于孔子之作春秋乎善乎孔子言之曰殷因于夏礼所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1294-0602d.png
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
虽百世可知也而董子推明之曰道之大源出于天天
不变道亦不变又曰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
异尽之矣汉兴百有二年孝武用诸儒议始改正朔行
夏时太初元年冬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为历元复得
天统定太初历为万世典常呜呼盛哉

  题张幼青吊忠录

  过武陵年家子张幼青以旧所著吊万工部诗及申理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1294-0603a.png
旧令周季侯冤状示予予读之欷歔泣数行若重起二
先生白骨者因念幼青诸生耳何与天下事乃能慷慨
淋漓言人所不敢言如是夫亦曰斯民也三代之所以
直道而行也悲夫方逆珰杖杀工部时凶焰大张向之
同声借剑者且抱头鼠窜一时士气已尽即海内学士
大夫有凭而吊之者亦已寥寥空谷矣及季侯诸君子
难作则势益燎毛方大索党人侦卒布天下所至道路
不敢偶语而幼青独率诸友生具呈上官请以百口保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1294-0603b.png
季侯上官为之咋舌非复向时文人弄柔翰生活其后
幼青竟坐是为雠家所持得免于祸幸耳吾是以知幼
青果不可及也吾乡张文恭公为诸生时闻杨椒山先
生之变操文以祭识者知其不凡视幼青今日其识力
何啻径庭将来竖立殆未可量先正云宇宙内事吾分
内事愿幼青更廓眼孔进而窥其大者区区残墨数行
出之笥中固不足为幼青重好事者为付之梓人聊以
存二先生也幼青亦云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1294-0603c.png
  题勤王纪略

  辛酉之役天玉何公破家殉国仗勤王之义力虽不任
天下壮之会时事已坏公志益无可展嫉公者因中以
危法权珰为政卒就吏讯遣戍去而其时与公周旋兵
事者有徐无梦云无梦慷慨任侠以布衣游江湖间故
尝受知于公者也一日募兵吾浙即拜为上客委以调
度多中肯綮既领健卒六千人行次䢴关以片言定庚
癸之呼自此北进无哗者竟为榆关一借声援惜其谋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1294-0603d.png
不尽用于公仅结募兵之局而公亦旋以谗去无何逮
诏狱祸且不测无梦复徒步走榆关谒关大吏袁公解
之袁公固尝按公所募士甲乙纚然无隙可乘第恐以
公事坐累稍缩朒不任而无梦力以大义持之卒为公
地得不死人以是益多无梦无梦居恒慕要离聂政之
为人期得一当报知己是役也济于行间者犹策士之
常而济公于九死一生之日则视孟尝宾客远矣嗟嗟
国士之遇国士之报往往不相偿自古叹之即君臣且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1294-0604a.png
然况朋友乎友人有谈无梦风义者复授予勤王纪略
因慨然想见其为人而书之

  题杨椒山先生佚稿

  嘉禾陈子则梁缄予椒山先生佚稿一通则先生在诏
狱时赠提牢比部应养虚公序也先生文集若干卷及
狱中手著年谱既尽行于世而其佚不传者尚得若干
篇近始为天台陈木叔搜录付梓以补全集之缺而赠
养虚公者其一云予因庄诵数四而有以窥先生之微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1294-0604b.png
夫养虚与先生倾盖交耳提牢之役亦不过举其职分
之所当为稍异于前此诸公之下石者而先生秉彝相
感一时知己之谊满纸淋漓至不难刎项以见志且书
之谱曰吾地下必有以报应生呜呼朋友如此况君臣
之际乎吾乃知先生之心如万斛源泉随地涌出无处
不遍满在子为孝在臣为忠在弟为悌在朋友为信盖
天之所以与我者如此而先生偏有以完之宜其忠义
光天壤事业亘古今称本朝有数人物不虚耳乃先生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1294-0604c.png
之言心也必试之死生利害之际以观其素卜其所养
又推之见道之分明可为知本矣孟夫子曰生亦我所
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此
亦人人皆有之本心也而独归之贤者之弗丧则亦何
以得此于贤者乎诵先生之言亦可以憬然矣则梁好
古士也辱与予交因问序于予而予为推其说如此将
以示天下学士大夫之求心者木叔者则梁友也予虽
未识面观其所好可以知其人并借以请事焉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1294-0604d.png
  义仓先声

  予尝感朱子社仓法以为荒政之前茅无有善于此者
而后世率鲜能行之俗之弊也人乐苟且之谋事规旦
夕之便孰有以王道为心生民之饥渴为己饥渴者夫
社仓其小者也质之三代限年耕馀之法犹然移民移
粟之陋习而后世且视以为创典如井田封建之不可
复何怪民生日蹙致有今世乎说者曰今天下三空四
尽之日也当事者鳃鳃补救苟幸目前之小康不得而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1294-0605a.png
迂议社仓是垂绝而为畜艾谋空拳格斗而讲坐作止
齐之法也其然乎其然乎则请以责之吾侪譬之父母
衰老鞅掌婚嫁不能给诸子其诸子之成立者尚有馀
力也不手足是念而拥肥自殖必无幸矣岁甲戌吾越
大水西南一带濒江之民多为鱼鳖者三县人情汹汹
请赦不得请弛征不得请常平粒米又不得于是当事
者慨然议赈赈无几也又无法或反以为厉一二有心
者乃起而私赈转相劝导得金钱若干计三县罹灾之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1294-0605b.png
民不下万口各得持数日粮以去尚剩有馀粮会当事
者再往赈而吾党遂弛其担诸君子乃进而请予以此
嗛嗛而狼戾者为郡中义仓权舆可乎予欣然赞厥谋
随有某友者即首捐百金远近舆情辐凑而进甚于前
日之捐赈予因谬计其事以某处置仓廒以某甲司典
守以同志若干人为逐年交盘之次以某时为敛发以
若干年权子母而善息一听之首事者至于今日贮本
之资或捐或贷随礼随约皆不敢强需之岁月以渐而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1294-0605c.png
进持之十年之久而其事渐有可观一旦旱乾水溢地
方或得少恃以无恐较之乃者家赐人给之劳不相什
百乎是诸君子之明德且垂之世世而无穷即一钱一
勺之助与江海等无量也今天下胥岌岌矣乱自吾侪
人人知有利而不知有义将一膜之外皆秦越谁与救
其菑而恤其患者乎今者仓以义名是合千万人以为
义也合千万人以为义凡以解吾兄弟之颠连而上慰
父母之怀也知乎此其于西铭之指不远与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1294-0605d.png
  赈嵊缘起

  季春有白马山房之会偶及邻嵊灾其民菜色有不忍
言者盖自去秋不登迄于今死亡流散之状日异而月
不同势岌岌尽矣一时诸君子相顾叹息若身罹痛而
莫为之所予因商之祁世培侍御请上官暂捐帑金召
商转籴庶几米集而价平官不费而民沾微息亦小康
之道乎或曰官帑如洗奈何无已请以吾侪士大夫之
有力者任之而终难其事卒付之虚硕而已既辍会语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1294-0606a.png
稍稍闻之王生尔吉慨然为诸友倡计以千金行一贩
而身任四之一于是远近传之揶揄相劝方举事有日
而社中王金如亟顾予曰嵊民死者垂尽矣幸有存者
手无一钱而欲以平籴博半菽之饱此索之枯鱼之肆
也请如昔年天乐乡故事设厂为粥以食饿者予思以
一邑之众而计口求活于二三措大之手犹西江之涓
滳耳虽然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必博且众
将尧舜其犹病矣因听诸君子随其愿力为之呜呼口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1294-0606b.png
分世业之制坏而议常平常平不得而议借贩至借贩
不可得而又议授餐斯其为救荒之策愈苦亦愈下矣
顾予思往者天乐之役郡邑诸大夫实为士绅倡吾侪
相与仰承之不过推扬德意以报成事至今一方之民
歌乐只者归之诸大夫又安知前徽之不可继乎则吾
党今日斯举将为之嚆矢也闻者曰然因相与踊跃行
事其条例署之金如颇悉不再具

  蒙求句解引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1294-0606c.png
  有亡子者日与里中败类游相习为流荡渐去其家既
而益习其所客之风土人情而安之且为终焉之计矣
一旦有示以乡井之乐而招之使返者掉臂勿顾也设
也伺其亡之未远而招之主人无辛苦之劳而亡子有
旋反之喜岂不大幸此性习之说也易之系蒙也山下
出泉涓涓而清驶犹未远其初也君子则之以果行育
德有亟呼亡子之义焉然间以语今之人鲜有知者族
兄遵晦氏古朴有行谊蚤谢举子以蒙师教授里中念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1294-0606d.png
流俗之败自后生小子始也因仿古人小学之意演为
诗歌十馀则陈之家塾以佐句读所不逮其言或雅或
俚一一出之肺腑一二父兄视之以为巴人之声学究
之语耳安取于蒙求者而称之而不知偶入于蒙者之
耳如一一谈其意中事不啻箫韶之可听也彼其心固
未远其初也虽然彼父兄者业已身为亡子久矣语之
以道而不信告之以圣贤之格言而不知将遂无所用吾
招乎有建鼓而趋者大声疾呼不得或谈言微中而得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1294-0607a.png
之蒙求数语非雅非俗之间偶与之会心犹足以通其
夜气而立发其乡井之思未可知也庶有偕子弟而追
亡者此又遵晦氏嘉惠吾里无穷之意也并为弁其首


  大宗世业引

  予先世自支子而降一嫡相传以至予不肖本小宗也
进而援吾近祖赠司马公亦得称大宗而予复荷祖宗
之祐忝窃禄于朝以有今日则先世未竟之箕裘皆予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1294-0607b.png
一人事也予少而有志颇窥远大中年不竞乃始退而
营累世烝尝之计以及赡族赀积十馀年告竣其一二
赡八口者皆遗自先世及先太淑人纺绩之馀终亦不
能敌其赡族之半因并书之册以示后人后之人思以
世吾家则必世吾业有败之者曰不孝败吾家犹可言
也败吾族并败吾先世烝尝不可言也呜呼宗周向时
所志何若而幸有成事者仅如此而已乎

  会稽县荒政引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1294-0607c.png
  宗周居恒私慨生今之世安得视古太平之民礼衣足
食家用平康如所谓使民富且寿者而称之思之而不
可得谓将必井而田必肉而刑则虽圣人不可行于今
日夫为政者亦师其意而已矣语曰人情莫不欲寿三
王生之而不伤人情莫不欲富三王厚之而不困夫惟
三王知天下之有同情也而通天下之情以一之则人
人各遂其情矣此井田之意也易之象井也君子以劳
民劝相故曰井养而不穷诚如是即有水旱凶荒何所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1294-0607d.png
病诸今之天下非古之天下而独其含情而载魄者数
千载如一日善治天下者因之而已吾乡庚辛间连遭
大祲里人之饿殍而转徙者日相告也今年春饥民嗷
嗷赖当事者预为徙薪议储粟议通商议平粜竭蹶从
事未已也则又踵庚辰议相养法委其乡之士大夫而
纲纪之朝一期会焉曰赈应以赈暮一期会焉曰粥应
以粥又以其贰属分巡四郊远至穷山僻户一一期会
其里胥三老曰赈曰粥无不应以是死伤虽日众而所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1294-0608a.png
全活亦不下万万计当是时吾侪士大夫感上官德意
无不矜奋用命争出其私囷画地而区计口而给朝夕
如家人父子相慰藉者久之而一切佣夫贾竖皆好行
其德日手数钱施丐者又或壶浆载道姑半取其值以
为嗟来而食者讳盖人人有独为君子之耻焉其饿且
死者又施槥收之疫而病者扶持之上官闻之益喜更
为之设法补助以有终盖自岁首元夕以迄于兹七月
晦闵闵如一日也语不云乎君子之德风也人性之善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1294-0608b.png
也与其情之必然而不容已也第患无以劳来之乃者
当事诸大夫自监司郑公而下无不极一时人伦之选
相与同心共济如主伯亚旅谋其家事而会稽周侯尤
以敏才练识受成于下消萌杜蘖大者斧断细者川涵
动中机宜迄于有成呜呼岂偶然哉侯固曰吾以民养
民已矣非能以官养也即上而诸大夫亦遂曰吾以邑
养其邑乡养其乡已矣非能以吾养也君子以为一时
有王政焉无何有秋告登一二孑遗欣欣有喜色相与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1294-0608c.png
扶携而望太平则又感而泣曰哀哉吾侪何自有今日
乎一时痛定思痛之情仍有郑侠不能图而举其父母
兄弟妻子不能聚而相告也于是侯遂摭其往事书之
成册以示我郡人侯固曰此尔乡后事之师也宗周遂
受而书之简首

  易经古文抄义引

  予年十四五时从先外祖南洲先生受易先生每脱略
章句独摅所见时于前辈讲义中弹射不遗力则以已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1294-0608d.png
意朱书附之以勖予小子予小子唯唯而已不识为何
语也然亦稍能记忆一二焉及长予取科第去不复理
前语而先生亦长逝并其朱书旧本亦归先生孙行予
因念易道精微非后生小子所能知竟不敢从人问易
予先人旧存遗书止得古文易一部与今文回异予少
时读之又不识为何语也谨封识藏之笥中日久既而
闻前辈知易道者谈及古文如是予因心识之窃自念
曰使小子有知能读先人遗书请必自易始岁时每阅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1294-0609a.png
封识辄低回不能仰视盖五六十年如一日也今春罢
官京师居外邸颇与友人论太极之说觉语不可了辄
举易以对因忆先人所遗古文取而称述之随为之援
笔立书叙其位次为羲易为文易为周易为孔易虽四
家之旨犁然犹未能竟舍今文而从之也而姑从其理
之可通者以存古文之万一敢谓遂能读先人遗书哉
至于手抄之下间存疑义亦窃忘其固陋而记之则大
抵本先生昔年所口授者衰废潦倒旧学罔闻念及父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1294-0609b.png
师之遗不胜怆绝遂不敢弃去越月而成帙题之曰古
易抄义脱稿校正者婿王生毓蓍而门人祝生开美渊
更加订定焉若乃易道之大则夫子赞之已详予何敢
复赘所遗种种谬见不无挟胜心以出尚俟暇日改正
云先生授易时年已七十八矣后寿至九十二而卒学
行高古为士林祭酒其易解有著向存之河南新乡郭
氏不复携归遂不传

  王堇父庙制书跋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1294-0609c.png
  友人王堇父庙制一书盖不佞官仪曹时问答也今上
登极会廷臣集祧庙议太常洪桂渚先生议所以处献
皇者甚正举朝韪之卒为礼官所持比不佞承乏即署
则役已告竣久矣不佞犹追维扼腕欲踵太常言之会
有以成事阻者亦竟寝此书盖予所商之堇父将以入
告于我后而未果者也其扬扢古今甚核而胪陈四疑
尤足以补太常所不逮可为一代鸿猷令明廷一旦举
而行之岂不卓然有光前人垂宪来祀而独愧予之无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1294-0609d.png
能为役也予因是重有感焉语云礼乐积百年乃兴亦
谓明良作合待其人而兴之难故有君无臣自古叹之
献皇之称宗入庙始于一二邪佞之口当时已有诋其
谬者特肃皇帝尊崇孝思愈引愈伸一时廷臣将顺之
不暇以至于此逮世庙升祔给事中王治遂首昌言之
而时不能用至今以为缺典今上圣明不世出临御之
初虚怀访落正臣子毕智劻勷之日稽古定制善继善
述千载一时而不幸又以龌龊礼官辈失之岂所谓必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1294-0610a.png
待百年者耶考王给諌之建白得之其友朱德懋史册
书之以为美谈乃堇父竟不能得之于不佞君臣朋友
间胥失之冀堇父之言终不可废他日有举而行之者
推其自寸莛之叩不佞且托堇父以不朽视昔人有馀
幸矣故纸在笥漫书数语于后遗堇父亦以志予之素
志云

  芳斋公三世家乘跋

  宗周述我祖三世事状不觉肃然敛容焉呜呼芳斋弗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1294-0610b.png
可详矣若遂安昆季之克孝克友素庵之善继善述可
谓世济其美至居安思危四字尤足以见祖宗相传心
法凛凛乎盘盂几杖之严后之人苟能守之弗失亦可
以永保家声于无恙而惜也蒙业而安者之久而忘之
也至于今宗风亦浸以偷矣语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祖宗遭家不造父子兄弟间间关万里行则裹粮居
则荷戈出万死一生以延我刘氏我子孙一丝一粟何
莫非祖宗之赐其忍忘之耶夫惟有前日之忧危而后
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1294-0610c.png
有今日之豫大亦惟有今日之豫大而即酿有异日之
衰微安危倚伏之机亦诚可畏哉祖训具在后之君子
有绳武之思者尚三复于斯按司马公固有三世墓表
然未之竖也兹崇祯之戊辰公孙玉宇翁重脩墓道更
于三世墓前各立石几而表题其上方颇足补昔人之
遗时翁年已八十矣孝思如此允光世德云

  芳斋三世祀典跋

  刘氏处郡城者以芳斋为鼻祖一传而遂安再传而素
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1294-0610d.png
庵则二府君以后私之矣惟其私之也故并芳斋而私
之遂不复知芳斋有宗子而宗子亦遂失其宗子之职
享祀之不衷于礼所由来矣族属之降也其不能不自
亲而疏者势也而使无有乎亲疏之间百世如一日者
宗子主祭之法也予不肖居恒有感于斯因劝芳斋宗
子之后特立祭田示芳斋有专享而因以二府君祔之
岁时上冢三大支或分或合姑听其便而不之强将刘
氏二百年薄恶之习稍稍挽回以此乎若曰丧祭从先
卷十六 第 26a 页 WYG1294-0611a.png
祖则宗周滋戚矣

  素庵忌祭跋

  忌有祭志哀也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子以事
其父母自父母而及于祖及于曾祖及于高祖法无可
推矣穷于情斯穷于礼穷于礼转穷于情然宗周近阅
故相沈龙江先生家祭法自其始祖而下皆不废忌祭
盖亦大宗子之礼然与芳斋于刘氏亦大宗也而传世
既远废忌久矣惟素庵之子孙自今日主祭者而言于
卷十六 第 26b 页 WYG1294-0611b.png
素庵犹称高祖忌祭弗替昔也各房分之而今也合之
甚盛举也然则世世忌素庵乎曰易世议祧小宗子之
礼然也夫大宗也而已在所祧不祧素庵何居且也遂
安芳斋之不忌固不特在今日矣君子于此又伤之也
无已请俟诸素庵议祧之日即前日之忌祭改而为时
祭由素庵及芳斋三世合享以补从前之缺憾亦礼意
也宗谊之涣也莫甚于素庵所分今也祫芳斋使大小
宗子孙皆得与于祭以伸合涣之情则一举两得者乎

卷十六 第 27a 页 WYG1294-0611c.png
  明德渊源录跋

  刘氏祀典军政皆有籍始自先宗长敬亭翁翁秉家政
颇立纪纲为经久计见前佥宪公序中是时三世祭产
不敷公尝用此惓惓虽经宗周辈日为经营犹未及慰
翁志以殁既殁十馀年今宗长翀宇翁益引孝思加毖
旧章用是宗周不敢忘前日之绪而竭蹶从之久之始
以不腆之产告成事岁足以供烝尝而若军产之日有
凌替者亦复不恤怨德以绳之稍可垂之世守矣追念
卷十六 第 27b 页 WYG1294-0611d.png
昔人良用怃然暇日取旧本更为润色付之剞劂以示
族人首载家乘具见世家之渊源如此书曰黍稷非馨
明德惟馨故题之曰明德渊源录是录也其事则祭祀
燕享而已其义则尊祖敬宗而避礼祢之嫌收族合涣
而通一体之爱宗周将窃取之庶以贻后人使无忘先
绪云

  恩纶册跋

  恩荣世录者录恩数之最异者也何异乎尔先是宗周
卷十六 第 28a 页 WYG1294-0612a.png
释褐于万历之辛丑殿甲之资当拜京朝官而宗周先
期以内艰去是年秋册立贞皇帝为东宫覃恩下逮凡
应选京朝官而需次者皆给诰比宗周报阕谒选行人
询之当事者曰应补封从京朝官需次例于是验封司
特为题请得以正八品官诰貤赠我先君则异数一也
既而宗周请告坐废八年不赴官会贞皇帝哲皇帝相
继御极录用先朝遗逸之士起宗周仪曹郎而是时登
极覃恩凡新被命者皆与宗周因得以赴官之日即补
卷十六 第 28b 页 WYG1294-0612b.png
官诰至此先慈并被一命矣又一异数也及宗周自仪
曹改光禄丞晋尚宝少卿连擢仆少未任请告方候命
间会册立东宫覃恩宗周以去国之身未任之职而并
邀新命又一异数也及宗周自仆少在告旋起银台被
命禠夺不二年今皇帝登极又覃恩给还旧诰且起宗
周为京兆又给京兆官诰于是晋赠我先考妣三品勋
阶且追赠我先大父母品亦如之旋夺旋予又加予之
锡及三世尤称异数云国制臣子服官非满考不貤封
卷十六 第 29a 页 WYG1294-0612c.png
此外以国庆覃恩者普天旷荡于臣子为特恩或毕世
而不一遘如宗周不肖官行人得两载馀不及考官仪
曹者十阅月官勋丞者几一载官尚玺者三阅月官京兆
者一载倘必待满考有尺寸之绩而后推恩于所生则
俟河之清终无日矣浮沉三十年之中而四遇覃恩邀
此种种异数实惟我祖考积德累庆非朝伊夕天道有
知虽阨于生前而终必获伸于身后如操劵然捧诵温
纶可为信而有徵矣夫以弱植如宗周居恒碌碌靡所
卷十六 第 29b 页 WYG1294-0612d.png
表见即冗员下僚已蚤为清时所弃顾乃数仆数起徼
倖躐级至有今日信非徼惠我祖考之灵不及此诗曰
贻厥孙谋以燕翼子我祖考有焉孝经曰立身行道扬
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宗周其能乎哉显扬之无当而燕
翼是恃心滋愧矣庶其全而生之全而归之日有孜孜
以几于无忝所生之义则宗周虽不肖其敢不自勉焉

  书管石峰卷

  石峰先生不急急于荣进不规规于利禄超然远引急
卷十六 第 30a 页 WYG1294-0613a.png
流勇退意其胸中雅有丘壑趣非苟而已也观其与秋
江公书概可想见先生出入通津家无长物所至惟图
书数卷而相传阨于一炬仅此书数通并杂诗藏于秋
江家其后人遘而得之表章成轴宝为大训宜哉予从
其元孙德隅受而读之慨然想见其为人其曰年踰耳
顺不及时行乐何为遐哉先生不可作矣试问先生所
乐何事非荣华非利禄亦非泉石膏盲听其子孙抽绎
而光显之予将于德隅父子间问弓冶焉行矣勉之

卷十六 第 30b 页 WYG1294-0613b.png
  赠朱绵之进学解

  予不敏与绵之共学有日每朋聚间绵之嗒焉不轻启
一语意自得也一日绵之以进取见商近例许输粟为
明经高可谒郡倅下亦不失作仕进阶亲昵多怂恿者
事且遂矣予正言解之曰子方有意于圣贤之学而以
荣利闻是背驰也曷亦从所好乎绵之曰敬受教明日
朔友人私谓予曰今日之会绵之当不至矣或曰必无
宿诺已而绵之忻然在座诸友既各商所疑予因谆谆
卷十六 第 31a 页 WYG1294-0613c.png
于义利之辨反覆数千言意未尝不在绵之也绵之默
默而已越数日始叩以前事曰已矣奉吾子之教勿再
计矣予得之忻然居今之世学古之道有卓然不惑乎
内外轻重之辨者必绵之也绵之其可与进于学矣予
闻之君子之于学如饥渴之于饮食然彼饮食者亦既
知稊稗之不如菽粟与膻酪之不如醴浆矣而犹未有
济于饥渴也必菽粟充腹醴浆入口而旨且饱焉至于
厌足而后已始知向者稊稗膻酪之果弗如也藉令菽
卷十六 第 31b 页 WYG1294-0613d.png
粟当前而弗御醴浆在列而弗举则反不如稊稗膻酪
可以济一时之急而又弃弗取终听其枵腹以死犹自
诧于人曰我知味其谁信之夫学亦若是已耳绵之既
知斯道之大性分之尊之有加于荣利矣请从而进焉
如饮食者必期于入口不饫且饱不已庶几其有成矣
乎曾点漆雕开已见大意及夷考其所学终不克跻诸
颜冉盖进道之难如此况又有前后异轨者绵之勉之
矣虽然世有知菽粟醴浆之为美而终弃而弗顾者几
卷十六 第 32a 页 WYG1294-0614a.png
人绵之既智足以及此而第患其不能进观其近日用
心所为嗒焉不致一语应必有独领其趣而不可以名
言者将毋此道已津津入口在齿颊间耶予是以知绵
之之必有进也暇日偶书之以示同志使后之学者法


  书王生伯含扇头

  伯含雅有志于学一日偕其雁行素中请益予则何以
益伯含虽然语有之志立而学半盖言其难也必也首
卷十六 第 32b 页 WYG1294-0614b.png
试之流俗之冲以防其溺也进试之气质之蔽以矫其
偏也又试之意见之似以清其脉也又试之梦寐之交
以卜其安也斯可与言立志矣问所志何事曰阅此数
关更有何事请以商之素中




  刘蕺山集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