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1294-039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刘蕺山集卷六

  明 刘宗周 撰

  书一

  与陆以建年友(名典)

  道形而上者虽上而不离乎形形下即形上也故曰下
学而上达下学非只在洒扫应对小节凡未离乎形者
皆是乃形之最易溺处在方寸隐微中故曰人心惟危
卷六 第 1b 页 WYG1294-0399b.png
道心惟微即形上形下之说也是故君子即形色以求
天性而致吾戒惧之功焉在虞书所谓精一在孔门所
谓克己在易所谓洗心在大中所谓慎独一也后儒所
谓一所谓主敬立大本致良知一也又安见形色之为
下而性天之为上哉是故无显微无精粗无内外无动
静无大小无之非下学则无之非上达又安见视听言
动非所以求仁喜怒哀乐非所以致中和人情事变非
所以立大本哉道固不涉空虚学亦不落象罔此古圣
卷六 第 2a 页 WYG1294-0400a.png
贤相传心法所以迥别二氏今世俗之弊正在言复而
不言克言藏密而不言洗心言中和而不言慎独言立
大本而不言心官之思言致知而不言格物遂不免离
相求心以空指道以扫除一切为学以不立文字当下
即是性宗何怪异学之纷纷也故曰道不远人人之为
道而远人古人十五年学恭而安不成有多少病痛在
孔子所谓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颜子三月之不免
于违此学问思辨之功所以终身不容已而不厌之学
卷六 第 2b 页 WYG1294-0400b.png
孔子所以成大圣也执事提主脑之说盖虑频失频复
日月之至无当于学问而不知孔颜已难之矣是将不
免为躐等之见也

  复周生

  仆少而读书即耻为凡夫既通籍每抱耿耿思一报君
父毕致身之义偶会时艰不恤以其身试之风波荆棘
之场卒以取困愚则愚矣其志可哀也然且苦心熟虑
不讳调停外不知有群小内不见有诸君子抑又愚矣
卷六 第 3a 页 WYG1294-0400c.png
其志尤可哀也嗟乎时事日非斯道阻丧亟争之而败
缓调之而亦败虽有子房无从借今日之箸有载胥及
溺而已易曰小人剥庐终不可及也此曹何利之有吾
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万物一体亦全为此曹救
败若夫一身之升沉宠辱则已度外置之久矣惟是学
不进德不修取容足之有地而忘其所为天地立心生
民立命之意于世道人心何当焉此仆之所惓惓而不
容自己也昔韩退之中废作进学解以自励遂成名
卷六 第 3b 页 WYG1294-0400d.png
儒其吾侪今日之谓乎伊川先生读易多得之涪州朱
先生落职奉祠其道益光垂之万世由是观之一岁九
迁非惟不足为贤人君子重而诬谤之交困顿之地反
足以玉成贤人君子矣丁长孺不忘他山以仆言为攻
错仆其敢忘先民之远猷乎敬佩明教之辱

  与周绵贞年友(名起元)

  春间会贵乡杨致吾公祖云年兄已出山适粤西矣弟闻
之喜而不寐也兄乃能超然于出处之际如此乎今
卷六 第 4a 页 WYG1294-0401a.png
天下事日大坏莫论在中在外皆急需匡救以缓须臾
之决裂况遐荒远徼尤非帖然无事之日又重以茸阘
子之酿成其弊今得一二正人在事地方之患犹不至
一旦瓦解耳时事孔亟当事者斗蟋蟀而处军国无一
举动可人意恐旦夕有变吾辈士大夫诚不知死所以
二三兄弟相次去国一网而尽遂贻君父以空虚之患
举祖宗二百五十年金瓯之天下一旦付之铜驼荆棘
中吾党与有罪焉今天下原无新旧法可争南北司相
卷六 第 4b 页 WYG1294-0401b.png
轧不过人主委辔于上是非予夺听之众政如失舵之
舟随风飘荡同舟者旁观睥睨汹汹焉将覆溺是患未
敢有攘臂而操之者苟有人焉熟识人情事势徐起而
操之为同舟请命则人亦未有不拱手听之者而惜乎
其悻悻以逞也且左右手而忿争已甚焉则覆溺之患
反若出于操舟者之所为安得不群起而攘之且挤之
溺乎迨群起操一柁而舟遂覆谁生厉阶至今为梗至
于吾辈出处语默之间亦多可议往往从身名起见不
卷六 第 5a 页 WYG1294-0401c.png
能真心为国家其所以异于小人者只此阿堵中操守
一事然且不免有间隙可乘安得不授以柄哉所云吾
党之罪在宋人之上不为虚也然则天下真虚无人矣
今日之祸宜矣念及之良可悼痛年兄此出非偶然正
当熟识人情事势而图之承覆舟之后载胥及溺之日
举世无操柁之人而今不难徐起而观变为吾党留一
维楫地将天下事尚可为未必非天心悔祸之日也然
至此亦愈难矣弟归田七载无一善状可报知己去冬
卷六 第 5b 页 WYG1294-0401d.png
得为先大父卜葬稍免平生罪戾馀无可言者贱体亦
时多病七载暌违不知魂梦之扰扰于左右也小诗录
一扇头情见乎辞不尽

  与张太符太守(名鲁唯)

  时事多艰南北交讧越濒海之地素称瘠土既加赋无
虚日而又近警于海寇患切剥肤越其岌岌殆哉仰见
门下悉意拊循日与吾越以清静和平之理而纲纪肃
然民自以不犯吾侪小人所恃以偷旦夕之安者此乎
卷六 第 6a 页 WYG1294-0402a.png
然而桑土之筹则有之矣不佞居恒念乱窃有一得之
见敢效诸左右地方之事不出备寇安民两者然而行
之有次第操之有标本则安民又备寇之本似是所宜
亟讲者安民之要其一曰储常平近者民苦饥馑米价
日贵所望秋收接济不至汹汹如万历戊子年事倘更
罹水旱岁一告歉仓廪无粟更谁恃乎先儒朱子社仓
法常行之诸路而效救荒之策莫善于此今欲仿其意
而地方已无积贮矣更操何者以时敛散谓宜秋冬之
卷六 第 6b 页 WYG1294-0402b.png
际米价渐平发官帑给富商大户远近籴榖数千石入
仓凡一切罪锾以谷又不足或将应给散之项皆改折
色而以其米贮之常平积渐而盈遇来岁青黄不接之
时出散贫民秋成之后量息还官歉则蠲息岁岁如是
使富者不得居奇贫者有所待命虽有水旱灾荒不能
为患矣高收在即岁为徽商所贩以给土民者不十五
更可禁也禁之则米价可平低收益裕以储常平且有
馀米一曰禁梨园梨园之为天下病不能更仆数虽三
卷六 第 7a 页 WYG1294-0402c.png
尺童子知之而于吾越为特甚斗大一城屯拥数千人
夜聚晓散日耗千金养奸诲盗甚且挟宦家之势以陵
齐民官司不敢问越之乱必自此始近奉两县禁示语
多剀切而终之曰凡宴会不在此例所谓曲终雅奏不
已戏乎岂亦逆知此风之决不可革而姑宽此一条以
为通融地乎是明导之也既明导之又阴纵之禁之何
益诚欲禁梨园当先禁之于宴会欲禁宴会当先禁上
官之宴会夫宴会亦何取于梨园乎崇雅黜浮挽一切
卷六 第 7b 页 WYG1294-0402d.png
江河之习在此举矣审如是而小民犹有犯者请一切
以法惩之服色入官不以势夺朝令而夕行矣先公祖
萧拙斋公尝行之四十年前化流俗美士民至今颂之
不衰不图于门下仅见之既以为之兆矣特在允蹈
之耳一曰行保甲顷见盗贼窃发或禦人国门至烦捕
厅以下昏夜单车徼巡道路漏下数刻亦已劳矣捍掫
东指而贼已西逸岂能十百化身穷追遍缉使奸宄之
无所容者莫若行保甲之法牌编十家比十为保保十
卷六 第 8a 页 WYG1294-0403a.png
为乡董以乡约凡一切游手游食不安生理及来历不
明面生可疑之人皆不得居停故纵事发一体连坐此
于初下令时似近烦苛久而习之令行禁止自可安然
而无事此所谓身不下堂而治者也生记十年前有司
奉上司文移行保甲法令下数日偶会邑侯见犯法者
生起而请曰此不当坐主者乎邑侯笑不应竟置之十
家轮牌曾不能一周而牌已投之㸑下不复问矣凡季
世法令之不行皆此类也苟行之有数善焉一革盗二
卷六 第 8b 页 WYG1294-0403b.png
禁奸三戢赌博四料民实五里井亲睦六寓伍两卒徒
上下相保皆保甲之法有以驯致之而无难也其一曰
清讼牍凡民之所以不得于安田里而兴叹息愁苦之
声者以讼狱烦也讼之烦大扺诬告者十九其迫于不
得已而以情质者十一去其十之九而一者所存几何
是则地方本无事而奸民故为此扰扰也亦利上之人
漏网吞舟幸一得志可甘心弱肉云耳律曰诬告加三
等诚遇听讼之际有词而诬者必坐以其罪雷霆之下
卷六 第 9a 页 WYG1294-0403c.png
孰敢有徼幸者将旬日之间而案牍一清囹圄有空虚
之象矣夫一词兴而坐累者数家小事且然况命盗之
大者乎末世之政多姑息而姑息之害偏中于强有力
者使奸宄得志讼狱繁兴豪强者既利于兼并贪暴者
益乘以多取甚可痛也语曰养稂莠者害嘉禾崔实政
论所以作也其一曰端士习士习之坏也自科举之学
明经取青紫读易规利禄自古而然矣父兄之教子
弟之学非是不出焉士童而习之几与性成未能操觚
卷六 第 9b 页 WYG1294-0403d.png
先熟奔竞一登学校出入公庭等而上之势分虽殊行径
一辙以嘱托为通津以官府为奴𨽻伤风败俗寡廉鲜耻
即乡里且为厉焉何论筮仕之后尚望其居官尽职
临难忘身一效之君父乎盖士习之坏已非一朝一夕
之故矣顷者吾越解额鲜少士人辄议人文不振咎在
地灵稍用形家言以厌胜之此计之左也夫使士而必
出于青紫利禄不为国家用则得一士增一蠹江南人
物几为天下互乡投足者至以为阱用是故也门下以
卷六 第 10a 页 WYG1294-0404a.png
学问文章缘饰吏治作我师保千载一时诸士且蒸蒸
向化乃积习犹存心志未回径窦日捷岂所以风励之
者犹未尽善与计莫若于朔望谒庙之日群博士弟子
员大会讲书叩击疑义而以门下折衷于上随举士人
立身行已之要忠孝廉耻之防兵农钱榖之用与夫国
家所以明经取士之意一一阐扬俾闻者汗流泣下如
寐得醒随甄别其才器之高下而激劝出焉士始有感
动而兴起者至于考校之日则必防代笔杜私情务录
卷六 第 10b 页 WYG1294-0404b.png
真才以充上驷改观易听尤在此举矣夫士者四民之
首也士不安则农工商贾递困而不安此岂迂不切事
情者哉举是数者小民庶得安乎民安而后可以议备
寇之策也往者海寇至六七巨艘出没三江上下间乡
民奔窜未闻一示以官兵数日后掉尾而去浸有轻视
地方之心一旦向岸越之残破可立而待也然尝考旧
制有将领有戍卒岁久废坏仅存空伍不佞向尝建议
海道请特设重将督领诸卫所增兵防守不特防寇且
卷六 第 11a 页 WYG1294-0404c.png
防倭临观沥海之间居然要害也而议者以为反滋多
事不若申饬旧章便诚能申饬旧章请两道公祖严督
临观把总时训练汰老弱用赏罚之法申之以亲上死
长之义无事则金鼓旗帜往来相闻以褫敌胆有警则
彼此救援矢石齐发务毙贼于水不使舣岸而门下提
卫兵居中调度隐然有折冲之威则乱自可弭矣万一
寇贼临城沿海之卫已不足恃独门下为张许耳明乎
本卫武备不可不亟讲于今日者已凡此以上数端虽
卷六 第 11b 页 WYG1294-0404d.png
戋戋无所指画诚未知有当于高深与否然以当门下
虚受之衷未必无刍荛可采况不佞辱知有日苟有所
见曷敢自隐以负明德故敢效其狂瞽如此夫天下事
必得其人而后行门下固世道之寄重轻者也况区区
一小郡当门下之时而不一为起敝维风为吾越保百
年无事则后更无望矣仰惟门下驰域外之观破拘挛
之见深维一郡利病之由先事豫防群策毕举则吾
越之民庶有起色乎惟高明进而教之地方幸甚

卷六 第 12a 页 WYG1294-0405a.png
  与朱平涵相公

  顷读阁下所著书虽游戏笔墨间事然于当世之故亦
既娓娓及之矣使能一一见之行事则此书未必非先资
之言而相天下之道思过半矣曰小品志逊也虽然道
固有大于此者乎愚生请臆而进之今天下大患第一
在学术不明而于大臣特甚大臣之学术不明则必以
正心诚意为迂阔而趋希世之邪说以之致主必以尧
舜为不可为而踵乱亡之覆辙则亦适足以贼其君而
卷六 第 12b 页 WYG1294-0405b.png
已矣方今圣天子固尝有意于尧舜之治矣一二大臣
亦尝以尧舜望其君而至所操术以自进不免贼害其
君而不自觉高者调停卑者观望调停观望之术穷又
思反其道而用之顷者江陵一案不难尽诎皇祖之睿
断与之昭雪且日以号于众曰事君者学江陵而已矣
问其故曰江陵能以申韩之道事其君拥少主当疑国
而天下谧如今天下独不得江陵而用之何恤时艰噫
拥少主当疑国古大臣独无伊周其人与江陵学申韩
卷六 第 13a 页 WYG1294-0405c.png
而失之奈何复从而燃之人心不正学术不明未有甚
于此者且夫以江陵之才使正其心术以济虽古之伊
周何以加焉先正有言曰正心诚意平生所学惟此四
字此万世相天下之善物也阁下居恒学孔孟之学亦
既有闻于诚正之说矣今试取伊周当日之事揆之果
能耻其君不为尧舜一夫不获时予之辜与果能不以
宠利居成功与果能仰思不合坐以待旦与果能吐哺
握发来天下士与果能闻流言而不愓与此非真有得
卷六 第 13b 页 WYG1294-0405d.png
于诚正之学者不足以语此阁下试取而证于今日果
能一一致之吾君将见君诚莫不诚君正莫不正用人
行政各得其理而吾君已一日而为尧舜矣吾亦何忝
为伊周哉倘道不出此进之必为调停观望退之必为
江陵无一可者先正有言才让第一义不为便无第二
第三义可为方今庙堂之上纲鲜目弛君子日退小人
日进其病实由君志之未定然则转移启沃之权所责成
于阁下者岂其微哉夫正心诚意大学也伊周大业也
卷六 第 14a 页 WYG1294-0406a.png
尧舜其君大任也阁下先资之言既嗛嗛乎小者而不
居得无意在斯乎意在斯乎不佞敬为天下贺矣辱爱
琐琐自忘其陋幸阁下进而教之

  答李生明初

  性既善则率性仍是率此善之性而率亦无不善可知
故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为善也人生而静
以上不容说所谓性善全在率性之道上见中庸说道
只是五达道五达道岂有不善父坐子立君尊臣卑其
卷六 第 14b 页 WYG1294-0406b.png
常也不幸而至于臣弑君子弑父则岂其道之故哉君
子道其常而已

  杨氏之为我墨氏之兼爱小人之弑父与君未尝不同
此至善之性也而仁者见之谓之仁卒流而为无父义
者见之谓之义卒流而为无君百姓日用而不知卒流
而为弑父与君盖习与智长而不自觉失之于不学故
也小人无论矣即杨墨自以为学亦学其所学而非吾
之所为学本天命之性以求率性之道不使之须臾离
卷六 第 15a 页 WYG1294-0406c.png
而已矣此之谓修道之教

  杨墨亦性中之人则道亦性中之道教亦性中之教而
不能不流为过不及之差只为蚤失一段戒惧工夫始
以毫釐卒以千里虽谓之外性以为学也可

  天下无性外之人则亦无性外之物物即道之散于事
者今曰性善而率性之道有不善则质之物理有碍

  子思子既言率性之道不可离岂非以性善道亦善故
不可离乎今曰有道善有道不善而概曰不可离则将
卷六 第 15b 页 WYG1294-0406d.png
训人以善不可离耶抑恶不可离耶且曰率性则非作
为此性可知今曰才说率性便属作为则质之子思子
文理均碍

  习既不能失性即以杞柳为杯棬而杞柳之性自在正
是虽习为杨墨小人而圣贤之性自在终不可曰虽习
为大圣贤而奇杌之性自在

  率性之非性犹饮水之非水读书之非书然饮只是饮
此水读只是读此书即读此书未必尽此书之理则亦
卷六 第 16a 页 WYG1294-0407a.png
读书之功有所未至而终不可以读为罪曰读不是书
另有书在何异握灯而觅火乎且书与人终二物非人
性比也率正是性性即是道习于善是修道之教不可
以言率习于不善是悖道之教不可以言率习可相远
率本一致

  下愚之不失性非谓弑父与君是性只弑父与君而心
有不安处是性他做此等事有多少阴谋造作来可谓
率性乎

卷六 第 16b 页 WYG1294-0407b.png
  古人言善都从源头上无思无为处看来故曰性善道
亦善后人言善都从末流上有造有作处看来故曰有
性善有性不善有道善有道不善有造有作之善原无
定名恶亦无定名是故孟子以杨墨为异端韩子则以
墨子为孔子后世李卓吾以秦皇武瞾为大圣人而学
者又以李卓吾为孔子即陆象山以朱子为伪朱子又
以陆象山为禅此等善恶名目皆从私意私识辗转卜
度总不是定理若论源头武瞾未始非圣人所以亦是
卷六 第 17a 页 WYG1294-0407c.png
尧舜而非桀纣学者须从源头上窥寻性道教是善是
恶自知确实学者差处只是不识性不是不识率性

  答秦履思一(名宏祐)

  相念之久忽承枉顾一吐新得慰可知也商及进学之
功未免为进取所夺至于日用之间虽良知不昧而去
彼取此终亦堕于恍惚之见此等病痛非真用力人不
能勘破亦非真用力人不能道破不佞谓学人种种病
痛只坐志不立若能真立志时毅然以身任道决不肯
卷六 第 17b 页 WYG1294-0407d.png
将天地间第一等事让与人做自当为天地立心为生
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视区区蜗角蝇
头曾不屑介意而又何进取之为累乎今世之言学者
只随世就功名即学问一事不过傍门依户以为随世
功名之资安禁当境时不手忙脚乱若行径既熟将来
又恐无所不至者故学先自辨其志也至于吃𦂳工夫
止有打破义利关此后方有商量若此处愦愦一切
见解都无下落安得不堕于恍惚故恍惚之见不可不
卷六 第 18a 页 WYG1294-0408a.png
求其病根也果求之即是入良知路头良知在我有何
恍惚有物焉蔽之故恍惚耳顾后世学术不明学者专
取良知以为捷径于古人用功处一切废置师心自用
认贼作子以遂其自私自利之图而仍欲别开径窦以
认取良知之面目祇觉愈求而愈远终自堕于恍惚之
阱者也圣远言湮在有志者或不免有亡羊之惑而况
其他乎幸高明有以裁之

  答秦履思二

卷六 第 18b 页 WYG1294-0408b.png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以天地万物原与人为一体
也若人与天地万物本是二体必借仁者以合之蚤已
成隔膜见矣人合天地万物以为人犹之心合耳目口
鼻四肢以为心夫以七尺言人而遗其天地万物皆备
之人者不知人者也以一膜言心而遗其耳目口鼻四
肢皆备之心者不知心者也学者于此信得久见得破
我与天地万物本无间隔即欲容其自私自利之见以
自绝于天而不可得自然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义
卷六 第 19a 页 WYG1294-0408c.png
礼智信一齐俱到此所以为性学也然识破此理亦不
容易看下文诚敬存一语直是彻首彻尾工夫若不用
诚敬存之之功如何能识破既识破后仍须用诚敬工
夫作两截见者非也学者大要只是慎独慎独即是致
中和致中和则天地位万物育此是仁者以天地万物
为一体实落处不是悬空识想也近世一辈学者亦肯
用心于内多犯悬空识想将道理镜花水月看以为妙
悟其弊与支离向外者等今但时养未发之中是吃𦂳
卷六 第 19b 页 WYG1294-0408d.png
工夫舍此更无理会处幸高明致力焉

  答秦履思三

  君子有持世之责者莫先于持身昔人云士君子立身行
已自有法度谓之法度自一毫走作不得且如龟山从
蔡京之辟朱子讥其做人苟且不免胡乱如此诚由斯
言推之则昨所及和靖先生事母亦恐有未尽处不免
朱子之议也今人多说本心如二先生所行断断无违
心以害理可知而是非得失之归犹不免更有商量则
卷六 第 20a 页 WYG1294-0409a.png
不及二先生者更可知矣吾辈学者且从持守入可也
来书及此深足发明正学鞭策吾党今且将此意再加
体勘到自己身上随事而精察焉当必有行年五十始
知四十九年之非者愿相与勉之

  答陈生一(讳梁)

  千秋绝学朱夫子其至矣后人鲜有能发明之者何论
不佞即一时出处之概似信似疑亦往往不得于心仰
止昔贤死有馀愧况由此而要其至如来谕所期许者
卷六 第 20b 页 WYG1294-0409b.png
乎至于大学中庸之道虽绝韦有年实茫乎未窥涯涘
姑以其所疑者质之大学言格致而未有正传独于诚
意章言慎独明乎慎独为格致第一义故中庸止言慎
独而微之显直达天载后之入道者必于此求之矣然
则学不务闇然而翘然以口耳自侈皆小人之道也仕
不盟幽独而皎然以身名自树皆不忠之尤者也不佞
知过矣敢自此而守遁翁之业以无负明主之玉成是
所以酬知己而终承明训于万一也惟足下更有以进
卷六 第 21a 页 WYG1294-0409c.png


  答赵生君法(名重庆附来书)

  来书云困心衡虑之馀觉得力在一心而非古人所
能与者执古人之言以制事犹执古方以求症也不
若按脉审症而用古人之方蔑不济矣第当其得力
于心虽事之是非得失瞭然于心目乃俄焉而昏者
又曷故今后将求于古乎抑信诸心乎求之于古时
有不恰当信之于心觉其善矣又恐私意之发亦认
卷六 第 21b 页 WYG1294-0409d.png
为吾心也

  手示惓惓问心又得之体认之馀于昏明之辨似是之
几三致意焉则于事心之学已思过半矣仆亦何说之
辞第谓求之古人与求之吾心分为二事则认心犹有
所未真而并其认古人处亦往往未真可知也古人不
过先得我心同然耳是以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
之心约之反复入身来便能寻向上去所谓学问之道
如斯而已矣故学而不求诸心则已学而求诸心则于
卷六 第 22a 页 WYG1294-0410a.png
古人横说竖说皆有用处正如因病立方随病检方两
两比对有何彼此说敬便是肆之药说静便是动之药
说中便是偏之药说诚便是伪之药说穷理便是诞妄
之药诸病总是一病诸方总是一方惟舍此而寻章摘
句问奇钩深乃与吾心了不相似而欲强吾心以附古
人之糟粕是以高者涉于元虚卑者狃于功利终其身
入于迷离恍惚之境而莫之觉亦可叹也已足下从前
之功力倘有坐此者乎宜其一旦恍然于是心非心之
卷六 第 22b 页 WYG1294-0410b.png
际以求至当而不容己也要之求心之法亦无难如足
下所言求本明之体明只是明个是与非明得尽滓便
浑化无是非可言其间离不得聪明亦专靠不得聪明
离不得言解亦专靠不得言解须于百忙时一切不涉
时痛著一下讨个分晓方是入路若只是头出头没便
终身作门外汉矣才明此便晓彼何患临事不得力才
识真便无妄何患认贼来作子愿足下立定脚跟宽限
程途谨持辔策以从事于此久之必能自得来谕及时
卷六 第 23a 页 WYG1294-0410c.png
事每为抚心先辈云去山中寇易去心中寇难姑作第
二义啇可乎惟足下自爱

  答叶润山民部一(名廷秀附来书)

  来书云董子曰道之大原出于天中庸言天命之谓
性愚意性本从心学者不先治心是起念已差才欲
治心又恐堕于虚寂是质疑者一大学言明德亲民
愚谓明体达用如车二轮如鸟二翼必不可离者也
然于道理重一分定于功名轻一分今欲身世咸宜
卷六 第 23b 页 WYG1294-0410d.png
其何道之从是质疑者二先儒谓学各有本领如周
子之无欲二程之主静张子之主仁朱子之读书穷
理张南轩之辨义利是也窃以读书穷理乃俗学对
症之药而辨义利尤为药中针石不从此处理会恐脚
跟不定未有不东西易向者今欲直求入手其何道
之从是质疑者三大学言修身至正心微矣至诚意微
之微矣而又言致知终之格物分明大学第一要义
而格物之解宋儒纷若自朱子即物穷理之说出而
卷六 第 24a 页 WYG1294-0411a.png
折衷归一但有疑于致知己入细而格物又涉迹是
质疑者四

  仆生也黯驯至老大平生出处半属愦愦无足为知己
道者独是向学一念老而未灰犹几几乎求友而正之
此中积疑有未敢向人吐者何幸来教便便先得我心
之所同然乎请姑就教所及者商之其一曰学莫先于
知性只为天命之谓性一句蚤已看错了天人杳不相
属性命仍是二理今曰天命谓性而不曰天命为性断
卷六 第 24b 页 WYG1294-0411b.png
然是一不是二然则天岂外人乎而命岂外于吾心乎
故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言性而不
要诸天性无是处言天而不要诸心天无是处说天者
莫辨于中庸之卒章正不讳言空寂也学者以为佛氏
也者而去之曰吾欲舍是而求心焉何异舍京师而求
长安断无适从之路可知矣其二曰大学言明德亲民
而其要归于止至善善即天命之性是也阳明先生曰
明德以亲民而亲民以明德原来体用只是一个一者
卷六 第 25a 页 WYG1294-0411c.png
何也即至善之所在也学不见性而徒求之一体一用
之间曰车两轮鸟双翼不问所以转是轮鼓是翼者将
身世内外判然两途既宜此又欲宜彼不亦顾此而失
彼乎所以然者止因见得学问一事是义理路头用世
一事是功名路头故曰于义理重一分自于功名轻一
分畸轻畸重世无此等性命今仆请更其辞而曰于明
德明一分自于亲民亲一分则所谓至善之止亦不外
此而得之矣是以孔孟汲汲遑遑正是孜孜学问处而
卷六 第 25b 页 WYG1294-0411d.png
颜子之曲肱陋巷亦不失为禹稷之同道学以见性者
作如是观然则吾侪终做不得独了汉也其三曰本领
之说大略不离天命之性学者须从闇然处做工夫起
便是入手一着从此浸寻而上并语言思议俱无托足
方与天体相当此之谓无欲故静静中浩浩其天自有
这些生意不容已处即仁体也穷此之谓穷理而书非
理也集此之谓集义而义非外也今但以辨晰义利为
燕越分途而又必专恃读书以致其知安知不堕于义
卷六 第 26a 页 WYG1294-0412a.png
外之意至于中道徬徨东西易向而不自主亦势所必
至也告子求仁而不识义与今之求义而不识仁其病
一也其四曰大学八条目向来与诚意一关都看错了
今来教曰学至诚意微之微矣卓哉见也意有好恶而
无善恶然好恶只是一几易曰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
者是也故莫粗于心莫微于意而先儒之言也无善无
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无乃以心为意以意为心
乎知之为言良也以其为此意之真窟宅也故曰诚意
卷六 第 26b 页 WYG1294-0412b.png
先致知物之为言理也以其为此知之真条理也故曰致
知在格物物有善恶而其初则本善而无恶理有万殊
而其本则至一而不二真格物者非粗非精非内非外
正是天命之性一直捷津梁故大学以之为第一义信
非诬也择焉不精明儒之见诚有之不独胡薛也然而
道在反求学求自得今即将诸儒剖辨分明孰是孰非
因而得其所归仍是依门傍户之见不愿门下有此也
又其后及著述一端大扺著述有二有知道之言有求
卷六 第 27a 页 WYG1294-0412c.png
道之言知道之言句句说本体不妨存所信求道之言
句句说工夫不妨存所疑学必有大疑而后有大悟偶
语三卷大抵疑案也故其言曰学到有疑处方好商量
倘由此而更求信地必有不容思议一著工夫此时方
凭门下信口说来是横是竖即本体即工夫无非大道
勉之勉之不佞非知道者握寸莛而发洪钟庶几在斯
将何以塞明问之万一惟有遥遥神往而已

  答王右仲州刺一(名嗣爽附来书)

卷六 第 27b 页 WYG1294-0412d.png
  来书云先贤论性详矣而天命之谓性一语最为直
截子思自诠之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无之安得有
善善且无之安得有恶此论性之会归也然告子以
无善无恶论性何以见非于孟子性既不容说孟子
何以说个善字既有善便有恶既有善恶便有可善
可恶一定善一定不善纷起而与之争如何得其会归
耶先儒论性固有义理气质之分其实义理即寓于
气质不得分而为二义理气质既不可岐则性之发
卷六 第 28a 页 WYG1294-0413a.png
用亦不得纯谓之善矣故夫子止言相近而孟子亦
曰乃若其情可以为善可以为善则可以为不善可
知性本无善无不善而乃兼有善有不善者以落于
气质不得不尔也窃谓分言义理气质微觉支离不如
横渠合虚与气为浑然而先儒又非之何也

  窃谓战国时诸子纷纷言性人置一喙而孟子一言断
之曰性善岂徒曰可以为善而已乎他日又曰天下之
言性者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可见此性生成恁
卷六 第 28b 页 WYG1294-0413b.png
地不假安排造作此即天命流行物与无妄之本体亦
即此是无声无臭所云无声臭即浑然至善之别名非
无善无恶也告子专在无处立脚与天命之性尚隔几
重孟子姑不与之深言汲汲以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指
出善字犹然落在第二义耳性既落于四端则义理之
外便有气质纷纭杂揉时与物搆而善不善之差数睹
故宋儒气质之说亦义理之说有以启之也要而论之
气质之性即义理之性义理之性即天命之性善则俱
卷六 第 29a 页 WYG1294-0413c.png
善子思子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非气质之粹然
者乎其有不善者不过乐而淫哀而伤其间差之毫釐
与差之寻丈同一过不及则皆其自善而流者也惟是
既有过不及之分则积此以往容有倍蓰而无算者此
则习之为害而非性之罪也故曰性相近习相远云尔
先正有言高声一语是罪过类而推之颜氏之不迁怒
犹有乖于中体者在才一迁怒与世人睚眦而杀人者
亦无以异耳盖事虽有径庭之殊而心之过不及总之
卷六 第 29b 页 WYG1294-0413d.png
只争些子此一些子可以言偏不可以言与善对敌之
恶而况其失之于偏者善反之而即中乎故性无不善
而心则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即心亦本无不善而习
则有善有不善种种对待之名总从后天而起诸子不
察而概坐之以性不已冤乎为善为不善只为处便非
性有善有不善只有处便非性合虚与气有性之名气
本是虚其初谁为合他总之太极阴阳只是一个但不
指点头脑则来路不清故中庸亦每言前定前知前处
卷六 第 30a 页 WYG1294-0414a.png
正是无声无臭一路消息学者从此做工夫方是真为
善去恶希圣达天庶几在此文成公曰只于根本求死
生莫向支流辨清浊不知门下以为何如也

  答王右仲二

  承论及万物皆备之说盈天地间只是此理无我无物
此理只是一个我立而物备物立而我备任天地间一
物为主我与天地万物皆备其中故言万物则天地在
其中天亦一物也西铭之意就本身推到父母又因父
卷六 第 30b 页 WYG1294-0414b.png
母推到兄弟方见得同体气象蚤已肝胆楚越矣禅家
以了生死为第一义故自私自利是禅家主意而留住
灵明不还造化是其果验然看来只是弄精魂伎俩上
乘所不道吾儒之道既云万物皆备于我如何自私自
利得生既私不得死如何私得夕死可矣分明放下了


  答徐蓼莪兵垣(讳耀时)

  居长安数月满目风尘而独存一二知己于倾盖之间
卷六 第 31a 页 WYG1294-0414c.png
时时心相许也还家以来凿坏自遁不敢一交通人虽
以使节俨临尺五台光久稽讯候乃为高谊所先翰贶
交贲道义之爱不啻盈之毫楮间感何以当督逋一役
于今日似属骈枝而在贤者既膺此任便应就骈枝中
理出痛痒血脉以为下手之方乃者小民之膏血已竭
而计部之诛求不已斩木揭竿行且及之江以南诚亟
亟为消弭计则竣此役以入告我后必有说矣又如敝
县山会来岁之催征已及五七分而藩司起解尚不知
卷六 第 31b 页 WYG1294-0414d.png
坐在何年即累岁之逋欠间有分釐而当事之参罚亦
往往难以数计由一邑而全浙可知也言吾浙而天下
又可知也台台在事有日必已尽得要领似须会同藩
司彻底清查一征一解永昭画一使中饱者无以措其
上下之手而墨绶亦从此望风则所以默扶宇内之元
气以培国命于万一者计必于此矣愿门下力图之

  答胡生一

  比读手教洒洒千馀言示我以乐天之学真不啻引清
卷六 第 32a 页 WYG1294-0415a.png
风而濯甘雨不觉其夙滓之去体也因以仰窥足下之
用心亦有然者岂所谓曾点雕开已见大意者耶然不
佞窃有问焉忧乐之阅心也盖亦有故矣忧一也小人
忧得其情君子忧得其道故乐一也小人亦乐得其情
君子亦乐得其道夫忧得其道虽忧乐也乐得其道乐
中亦自有忧也故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此孔门真血
脉也后之学圣人者亦从可知矣苟不学其所谓愤者
机而惟学其乐以忘忧之进地虽偶有所见终非实际
卷六 第 32b 页 WYG1294-0415b.png
况其流失而为猖狂为无忌惮乎仆故不敢以乐字拈
学则而惟凛凛乎忧勤惕厉之法以鞭辟为已且以为
俗学坊非得已也若来书所及自是韦弦敢不猛加省
发以有负于三益白沙先生诗曰雪消垆焰冰消日月
到天心冰到渠吾侪须是消得尽自有到家时不然说
忧说乐总无是处也

  答胡生二

  前足下第一书言乐天之诚亦已见得圣贤心地活泼
卷六 第 33a 页 WYG1294-0415c.png
泼景象但多失之悬想未有实际仆所以借忧勤惕厉
之说以救正之第二书才说到自已分上有俗肠俗骨
浮态浮情因事累心离心成性等语乃知前日见地真
是数他家珍不涉自己也今只一味自鞭自痛觉是俗
肠便与洗刷觉是俗骨便与磨鍊觉是浮情浮态便与
之振拔则于古人立志之说亦已思过半矣因事累心
心本不受累离心成性心本不可离亦去其所以累之
离之者而已第三书言学术似是之辨而独服膺薛文
卷六 第 33b 页 WYG1294-0415d.png
清且欲以敬字为入门与前日乐天之说不啻燕越矣
只恐仍是借古人成案评论一番稍过时日见地仍是
不同耳夫文清学程朱者也朱子言孟子道性善一段
直是为学者指出真血脉与人看学者若不合下信得
自己原是个圣人如何有亲切下手工夫即主敬之说
亦至此方有依傍耳若药不瞑昡亦是要药去一个信
道不笃之病也至于习染最难扫除气质最难变化身
心最难相贴言动最难无过种种苦心具见足下发心
卷六 第 34a 页 WYG1294-0416a.png
之真鞭已之力但此等病痛依旧只是从信得及处下
手急将性善尧舜之说切已理会得个通身汗下真知
古人之言不我欺便是瞑眩好消息终靠不得宁静一
机作光景玩弄闻见一地作口耳工夫也今且坚植志
气以圣贤为必可学而至而又不预拟一得力程途失
之于助长欲速之私则日就月将其进自不能已惟足
下勉之

  答秦履思四

卷六 第 34b 页 WYG1294-0416b.png
  学者只有工夫可说其本体处直是著不得一语才著
一语便是工夫边事然言工夫而本体在其中矣大扺
学者肯用工夫处即是本体流露处其善用工夫处即
是本体正当处若工夫之外别有本体可以两相凑泊
则亦外物而非道矣董黄庭言为善去恶未尝不是工
夫但恐非本体之流露正当处故陶先生切切以本体
救之谓黄庭身上本是圣人何善可为何恶可去正为
用工夫下一顶门针非专谈本体也而学者犹不能无
卷六 第 35a 页 WYG1294-0416c.png
疑于此何也既无善可为则亦无事于为善矣既无恶
可去则亦无事于去恶矣将率天下为猖狂自恣或至
流而为佛老者有之故仆于此只揭知善知恶是良知
一语解纷就良知言本体则本体绝非虚无就良知言
工夫则工夫绝非枝叶庶几去短取长之意云尔昔者
季路有事鬼神之问不得于鬼神又有知死之问总向
无处立脚夫子一则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一则曰未
知生焉知死一一从有处转之乃知孔门授受只在彝
卷六 第 35b 页 WYG1294-0416d.png
伦日用讨归宿绝不于此外空谈本体以滋高明之惑
只此便是性学所为知生便是知性处所云事人便是
尽性处孟子言良知只从知爱知敬处指示知爱知敬
正是本体流露正当处从此为善方是真为善从此去
恶方是真去恶则无善无恶之体不必言矣今人喜言
性学只说得无善无恶心之体不免犯却季路两问之
意此正夫子之所病而亟亟以事提醒者也我辈口口
说事人依旧说到事鬼上口口说知生依旧说到知死
卷六 第 36a 页 WYG1294-0417a.png
上连训诂亦失所以不佞当日有是言盖欲学者拳拳
服膺圣训以为入道之地耳

  答祁世培侍御(名彪佳)

  令岳秉铨国家治乱安危端在今日处斯地者关系良
非浅鲜贤者在事自当有一番光明磊落作用第时局
难调物情未悉不免动成棘手尚须门下密为指南将
世道实嘉赖之万一偶有跌足则至戚如门下岂宜置
之膜外不关痛痒乎昔王墨池负一时清标及佐铨衡
卷六 第 36b 页 WYG1294-0417b.png
举动颇失物望高忠宪公尝向仆指名而斥之当时仆
颇以忠宪为过然由今而追思前日之事则墨池委有
未当处矣居进退人才之地者其未易称任往往如此
辱谕及敢附闻幸门下留意

  与侯陆珍司农(名恂)

  承发钞议因坐病不及遽覆且寡昧之见自揣无可效
长短也窃谓国家立一法必要于可行而行之要于可
久非徒苟且目前而已捧诵部议骤而行之岁得一百
卷六 第 37a 页 WYG1294-0417c.png
五十万金钱充度支甚利也然止此一百五十万金钱
之钞一上一下间自一岁而后安所再得一百五十万
金钱充度支乎譬之短贩然其博子母也以日月计而
不可以经久久之未有不立败者也语曰长袖善舞多
钱善贾似不若仍仿国初之制而行之犹为无弊盖国
初之制兼利民而还以利国今日之制专利国而害或
遗于单户贫民还以病国则明旨驳正之意固可深思
也偶与王云来中翰商及之越数日中翰手书条议来阅
卷六 第 37b 页 WYG1294-0417d.png
至云藏富于民不当先言利以骇民之观听深得仆心
然其他款项亦洒洒可观敢以闻之左右






  刘蕺山集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