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1294-030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刘蕺山集卷一

  明 刘宗周 撰

  奏疏一

  恳赐侍养疏(万历甲辰十一月二十七日上)

  行人司行人臣刘宗周谨奏为遵例陈情恳赐侍养以
全子道事臣原籍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中万历二十
九年进士丁母忧回籍守制万历三十二年六月除授
卷一 第 1b 页 WYG1294-0302d.png
今职复蒙圣恩于万历三十一年旌表臣母章氏节行
臣以一介草茅叨列清班宠光先德虽捐糜曷图报称
何敢遽恤私家顾君亲并重求臣子两全之地敢筹缓
急而陈至情惟陛下怜鉴之臣有祖父刘焞壮岁丧臣
祖母陈义不再娶举臣父辈三子臣父早夭止遗腹生
臣臣二叔父继夭皆无后形影相吊者祖孙母子三人
凶丧频仍田庐尽废终岁间半入山半寄食于臣舅氏
臣母躬纺绩以奉祖而臣祖严义方以训臣伶仃孤苦
卷一 第 2a 页 WYG1294-0303a.png
以有成立臣叨一第臣母终于家匍匐号归形影相吊
者祖孙二人终岁间半入山半寄食于舅氏者如故也
兹臣辞膝下致身朝廷孑遗臣祖一人耳见今行年八
十身既无依养且无家流移衰迈朝不暮保而臣风尘
羁旅倏焉弥岁不胜乌哺之思积思成病转病转思祖
孙二人不能更相为命臣祖勉臣就道也岂不曰敬尔
在官无以老耄故持二心而臣滋伤也普天之下莫非
王臣谁无父母未有如臣情之苦者子能仕父教之忠
卷一 第 2b 页 WYG1294-0303b.png
不能舍孝以作忠况于鳏祖孤孙势不能一日相离而
臣使臣也欲迎养在官启处不遑将枉道归宁简书可
畏辗转踟蹰进退狼狈终不容已于乞身之计念来日
无多聊以报祖恩而臣亦得以苟延残喘尚可报陛下
之恩也使臣生不见父长不殓母壮不养祖蹉跎一朝
而并三恨臣死且不瞑目尚能腼颜为朝廷犬马乎恭
遇陛下仁覆光天孝思锡类凡情切父子屡荷矜怜岂
叙在祖孙而有异视伏读大明令凡官员祖父母父母
卷一 第 3a 页 WYG1294-0303c.png
年及七十家无次丁自愿离职侍养者听臣之事委与
例合为此激切上陈恳恩敕下吏部查覆臣疏放臣回
籍侍养则祖孙已后之年均荷再造臣虽不肖亦死且
不朽臣无任战慄吁恳之至

  再恳侍养疏(万历乙已三月上)

  行人司行人臣刘宗周谨奏为遵例再恳天恩终赐侍
养以伸子情事臣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中万历二十
九年进士丁母忧回籍守制万历三十二年六月除授
卷一 第 3b 页 WYG1294-0303d.png
今职痛有祖父刘焞侍养无人于去年十一月二十七
日披沥乌私未奉明旨复及今春恭逢吏计罔测天威
既望阙而踟蹰益瞻云而憔悴伏念臣遭家不造遗腹
称孤臣祖与臣母忍万死以图存臣与祖若母并一身
而为命迨臣长而臣母殁今臣仕而臣祖老既无叔伯
又鲜弟兄臣以孤子当室抱疚经年祖以老耄居鳏孑
遗万里窜迹荒山生涯无以卒岁倚门终日郁思至于
伤脾昔犹善饭而今寖衰臣欲为贫而天不吊幸而归
卷一 第 4a 页 WYG1294-0304a.png
宁在即或为骨肉如初臣祖春秋八十有一矣报罔极
之恩馀年何及臣齿未三十也急无逃之义他日犹长
倘致身之节既贰于萦家而将母之怀仍牵于持禄俾
祖为圣朝之煢独则臣实名教之罪人所以臣心日痛
欲待罪而无期亦知臣罪当诛敢为亲而请命也伏读
大明令凡官员祖父母父母年及七十果家无次丁自
愿离职侍养者听恳乞圣慈怜悯臣情敕下吏部查覆
臣疏放回故里永侍高堂惟皇天后土昭鉴微忱合鳏
卷一 第 4b 页 WYG1294-0304b.png
祖孤孙铭镂大造臣无任激切待命之至

  条陈宗藩疏(万历癸丑四月上)

  行人司行人臣刘宗周谨奏为敬循使职咨陈王政之
要恳祈圣明端本教家推恩起化以裨宗藩以保万世
治安事臣闻周官之制宗伯之属有大小行人掌邦国
之礼达天下之六节以有事于诸侯比及返命则以五
书述邦国之故每国辨异而献诸王王乃为之修其政
刑秩其典常恊其度数恤其灾疹而后巡狩省頫之制
卷一 第 5a 页 WYG1294-0304c.png
因之盖行人之职如此其重也其在皇华之什曰载驰
载驱周爰咨诹则入告我后有自来矣三代以降官无
专设治化蔑焉明兴制监前古特授行人司𨽻于礼部
入掌典籍出寄丝纶有周官遗意焉遭世承平鲜梯航
之役使节所临率居宗国岁为圣天子展亲亲之典者
若而人臣不佞谬膺简任万历四十年四月内奉命副
户科右给事中彭惟成往益府行册封礼役既竣爰报
成事臣居恒念天下事大坏极敝者未易枚举而宗藩
卷一 第 5b 页 WYG1294-0304d.png
之政尤为孔亟敢因驰驱所及俯竭愚悃以修古行人
之职惟陛下试采择焉臣闻宋儒张载有言曰为治不
法三代者终苟道也夫三代之法莫大于封建唐太宗
读周礼叹曰不封建不井田不肉刑而欲法三代之治
其道无繇于是命群臣议封建终阻异说识者恨之顾
封建之法已不行于后世而代兴之君分封同姓犹稍
稍缘饰其义所谓存什一于千百也洪惟我太祖高皇
帝肇造中夏大启土宇以封诸王外靖边陲中制襟腹
卷一 第 6a 页 WYG1294-0305a.png
一时草创制度载在祖训中亦略损益前代之遗虽未
暇尽善而规模已宏远矣常以封建诸王礼成谕群臣
曰先王封建上卫国家下安生民周行之而久远秦废
之而速亡晋汉以下莫不皆然其间治乱不同顾施为
何如耳大哉王言真有意乎三代之治而惜乎当时为
之臣者不能将顺其意讲求一代经久之规以贻子孙
至于一传而敝也分封过侈叶居升预策之矣嗣后文
皇帝起于藩服遂增束湿之政累朝以降一惩于汉再
卷一 第 6b 页 WYG1294-0305b.png
惩于宁而国家所以计防宗室者已无馀力矣乃猜忌
刻削之制穷而因仍苟且之政敝泽竭于上威顿于下
至今日而宗藩之困亟矣国家受宗藩之困亦亟矣当事
者思欲善变之而不得其说顾其标而失其本睹其偏而
遗其全亦何救乎成败之数乎臣以为欲策时宜莫若行王政
行先王之政者莫若法先王之意而通之臣请以六议胪献
一曰议爵臣闻古者天子众建诸侯列爵五等曰公侯伯子
男其施于国中亦五等曰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
卷一 第 7a 页 WYG1294-0305c.png
诸侯嫡子世国其别子递降视卿大夫士亲尽则列庶
人犹亲王而降有郡王将军中尉也乃制自郡王至奉
国中尉凡七等不已滥乎今准郡王之爵视上大夫卿
镇国将军视下大夫镇国中尉视上士辅国中尉视中
士奉国中尉视下士则二将军之爵可裁也盖君子之
泽五世而斩五服之制以三为五以五为九无可推矣
故宗法惟继别者称大宗得世其家小宗亲尽则迁皆
不得世家则将军中尉之世爵宜降也又有有小宗而
卷一 第 7b 页 WYG1294-0305d.png
无大宗者无嫡则不立大宗则庶别之封爵宜降也继
别者虽庶不降虽绝必继重统也女子于本宗又递降
矣乃制自郡主至乡君凡五等不又滥乎今准封亲王
之女郡王之女将军之女服属已殚则曾元之女爵可
裁也与曾元仪宾之爵可并裁也隆庆中礼部议滥爵
事例请亲王之子世嫡而外封其四子郡王封其二镇
辅奉国将军并嫡子封其二无嫡子止许世子一人请
封中尉不论嫡庶止许一人额外之子止给冠带银两
卷一 第 8a 页 WYG1294-0306a.png
实本丰林王台瀚所奏夫限子封爵于礼无所考据恐
非所以昭一体普大公之义也且封爵远及七世七世之
孙尚袭中尉而亲王第六子即列为庶人不既戾乎孰
若明宗法复先王五等之颁庶几于名正于事顺矣一
曰议禄臣闻古者地方百里百里次七十里小国五十
里百里之国君田三万二千亩七十里之国二万四千
亩五十里之国一万六千亩今国初定制亲王禄万石
亦略可仿古百里君田所入之数后或限八千石六千
卷一 第 8b 页 WYG1294-0306b.png
石而成化中减例支万石者实折二千石石折银一两
则视小国之数且俭矣今请以次国定制可乎君十卿
禄则郡王禄二千石不可议减乎卿禄三大夫则镇国
将军一千石不可议减乎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
士倍下士则辅国将军之八百石奉国将军之六百石
制在不经无论矣而三中尉之四百石三百石二百石
不可议减乎推而郡主仪宾之禄不可议减乎资奁之
给不可已乎盖先王之世士必世禄世禄之等自不得
卷一 第 9a 页 WYG1294-0306c.png
埒于职官之俸即递降而至百亩之粪亦已不薄矣而
又开之以仕进之路常禄之外复有圭田如近制流官
俸薪之例斯不亦亲亲贤贤恩谊曲尽乎臣计今天下
宗藩之以将军中尉名不知其几千万也岁岁而供之
则空天下之山海不足以填无穷之壑又虚额之以廪
禄而实坐之以饥寒往牒所载亲王以下有给禄仅半
者有给十之二三者有经年不得关领者有三年五年
不得关领者而诸宗乃大困有司莫以上闻朝廷知而
卷一 第 9b 页 WYG1294-0306d.png
不问即诸宗亦且习以为固然而无可奈何于是嘉靖
中衡王奏辞禄米之半补宗禄不敷者而枣阳王佑楒
上书愿准汉唐故事得应举效用力田自活不敢烦岁
禄彼岂不乐贵且富如畴昔哉凡以被空名而受实祸
也先臣王世贞亦言宗禄不给请自奉国将军诸子以
下听免禄秩先后议覈议减殆无虚日而卒无画一之
规也曷不取王制而通之乎诚使亲王而下定以六等
之颁则岁岁所供取诸其撙节而不匮而宗藩之实被
卷一 第 10a 页 WYG1294-0307a.png
其泽者不啻涸鲋之起矣一曰议官臣闻古者任官之
法公族之伦与比闾族党之民并齿而论秀列为卿大
夫士今宗藩中长史等官并不任宗室一人而流官之
任又率用迁人处之既薄待宗人以不足用而又轻视
宗藩以不必治臣读皇明祖训一条凡郡王子孙有文
武才能堪任用者宗人府具名以闻朝廷考验换授官
职其升转如常选法煌煌圣谟固未尝禁宗人以仕进
也今姑未暇备极其用之之途惟王府官属文若长史
卷一 第 10b 页 WYG1294-0307b.png
等武若指挥使司等宗人犹可自效请自将军中尉听
抚按官岁覈其贤者荐之于朝度能受任仍从各王府
更相调用如流官之制此而絜短较长岂遽出迁人下
且用一宗室即省一流官亦以清冗官之弊至若王官
之必用左迁与王官之不他转本朝实无此制国初杨
士奇以史官高等擢为审理副后入翰林卒为名臣宣
德中周忱自长史累尚书成化中雷霖以长史升提学
副使万历中赵世卿自长史累尚书臣乡周应中亦以
卷一 第 11a 页 WYG1294-0307c.png
王官谪籍起历光禄少卿此外尚不能更仆数何嫌何
异而过生分别以丛任官之弊长史职专辅导王有失
例罪辅导官厥系非细而卒充以有司之墨败者审理
以下莫不皆然则王府固天下逋逃薮而王府视其官
属非特赘疣无用抑亦如蛇蝎盗贼之不可近惟恐驱
除之不速而又何利焉何怪乎王之德业罔闻而国日
瘁也即如郡王府教授郡王讲读资焉今岁贡自训导
历府授已不下一二十年计其齿亦当八十九十虞旦
卷一 第 11b 页 WYG1294-0307d.png
晚就木耳有何文学有何精采责之以效用如以充故
事而已则国家廪禄可惜也臣按先朝奏准事例凡长
史等官于国子监及在外有学行教官中升授类而推
之宜并及有司之声绩优著者仍与宗室中相参擢用
任满之后一体改迁庶几官联肃而辅导宏其为藩国
之裨非小补矣一曰议教臣闻古者王世子王子群后
之世子卿大夫元士之嫡子皆生而有教八岁入小学
十有五年比冠入大学与凡民之论秀而升者齿焉大
卷一 第 12a 页 WYG1294-0308a.png
学正造之教以诗书礼乐七年视小成九年视大成诸
侯之制天子命之教则立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
在郊所谓乡学也亦曰泮宫而其教之行于邦国者家
有塾党有庠州有序而统之以乡学凡民之秀者亦以
时入学焉三年而大比之乡大夫宾其贤能而升之司
徒已升之太学已升之司马而材之又简其不率教者
而移之屏之远方焉其庶子之为政于公族者教之以
孝弟睦友子爱明父子之亲君臣之义长幼之节焉盖
卷一 第 12b 页 WYG1294-0308b.png
所以重胄子正公族备造士之方有如此者今国家近
制且为宗藩立宗学矣而制度未详官职未备教戒未
专辨论未时非所以为训也方今国家文教休明举海
内穷乡僻壤莫不修六艺之科服孔孟之道以备薪槱
充王国之桢干而独于神明之胄忍为黔首之愚不亦
悖乎夫古之学者将以适于仕也今登进之途塞而先
资之业荒为父兄者以何恃而教为子弟者以何恃而
学虽日抗之以师保之尊行之以督责之术吾未见其有
卷一 第 13a 页 WYG1294-0308c.png
帅也由是聪明才智之性轶于无所用而动捍文网若
楚之讦汴之哗往往而是当事者乃始操三尺以议其
后不少贷焉亦不教而杀谓之虐而已矣臣请郡王府
各立小学教授掌之郡王之胄子及诸子诸孙以降生
而幼学于斯焉王府立大学宗正府宗正掌之宗副副
之又设左右教授分理之亲王之冑子诸子及郡王之
冑子弱而冠学于斯焉郡王之诸子诸孙以降简其秀
者进学于斯焉于是提调之以有司衡之以督学宪臣
卷一 第 13b 页 WYG1294-0308d.png
主之以按臣三年而大比简其秀升之辟雍又简而进
之升之冢宰与科甲一体叙选其胄子必入太学九年
视成而后得世爵其众子必简入太学九年视成必与
大比之选而后得拜爵其不入太学者为不率则不授
以爵礼曰亲未尽而列为庶人贱无能也其教必先德
行重经术本先王诗书礼乐之道而文艺次之其大比
宾兴略仿选贡例以论行为主若汉贤良方正孝弟力
田诸科最为近古而科举帖括不与焉夫乡举里选之
卷一 第 14a 页 WYG1294-0309a.png
典坏而言扬行举之意微士鲜有用之材朝多倖位之
弊甚矣科举之谬也先臣李承芳丘浚等著论皆以科
举坏天下士习欲复古制而先臣吕楠言岁贡入监有
合于古乡举里选之遗诚为确论今必欲处宗藩以科
举而持帖括之技与郡邑诸生较利钝此必不胜之数
方今立宗学开科举亦有年矣而贤书列荐者几人明
与其进阴阨其途虽有豪杰之士能不灰心解体乎臣
请及今讲明先王取士之法收宗室之贤才而通行于
卷一 第 14b 页 WYG1294-0309b.png
天下郡邑则亦本朝一盛事也一曰议养臣闻古者封
建井田相为表里井田之制诸侯卿大夫士各有公田
与都鄙之民共井而九一之每夫授田百亩合八家之
力而助耕公田给君以下之廪禄上下相保忠爱乐利
盖甚盛也若夫夏后氏之贡法乡遂之制通焉后世取
民者往往述之王制既废上多取而无艺下兼并而不
均生民之困久矣国家之待宗室也夺四民之业而岁给
口粮计不下数百万石世世云礽与天无极长此安穷
卷一 第 15a 页 WYG1294-0309c.png
封爵之禄且不给而况于口粮乎亦终坐毙而已臣请
亲王而下各授田如古之制其列为庶宗者编插都鄙
给以庐舍即佃公族之田每五世亲尽而始分者一夫
授以百亩岁视丰歉而赋之公族供亲王以下之岁禄
其国家租庸调一切除之如大国君田三万二千亩准
输岁禄一万石不过江南赋役之额耳或从减例差得
准贡助之数而佃者可以无困仍视公田肥瘠以为差
等君禄而下且以类推逮数世之后生齿倍繁量视贫
卷一 第 15b 页 WYG1294-0309d.png
乏给以馀夫之田田尽而止仍听工商自便各从生理
则举藩国之内自亲王以下世世不必烦县官一粒而
庶宗亦得以世守常业少免饥寒之困矣其新封之国
无庶宗者听有司征收或徙外藩贫宗实之开国以来
封国棋置势难尽给公田惟自今伊始子弟续封者听
有司从长设处迩者福王开国常禄之外不赐庄田四
万顷资赡养乎臣以为赐履所入即常禄矣而复禄之
乎禄不过万石而侈至四万顷乎庄田额赐祖制未详
卷一 第 16a 页 WYG1294-0310a.png
国初固有赐王诸子田六十顷例酌而推之臣请及今
定制不用庄田名色准古封国君田所得给以世守免
支岁禄额外量加优赡出自特典而先王封建井田之
遗一举而复见于今日矣或者曰公田之说行则数世
而后势必尽括民田以益之而不足不成偏重之势乎
夫以宗室当天下固无几也且泽以世降田以夫授有
定制而无兼并适与百姓通为肥瘠何偏重之与有今
天下困矣井田之制既不可复计莫若仿中古限田之
卷一 第 16b 页 WYG1294-0310b.png
法宁禁宗室以分田乎此一役也以野人养君子而无
专城之嫌以宗人养宗人而无竭泽之患臣未见其迂
远而阔事情也一曰议制臣闻古者天子使其大夫为
三监监于诸侯之国天子五载而巡狩入疆问治庆让
行焉于是乎削不敬流不从讨不朝其加地进律则以
功诸侯比年小聘三年大聘五年而朝曰述职考礼正
刑一德以尊于天子巡狩之制不行于后世今制岁遣
御史按各省直王国𨽻焉大夫之监天子之狩即其义
卷一 第 17a 页 WYG1294-0310c.png
也而法令疏阔例不过考察官属题行文移而已今请
定制凡王国中动违祖训者御史劾奏之轻则削地重
则削秩其贤如河间东平之流御史奏闻加地进律将
军而下得从录用亲王报生靖名请婚请封请祭及郡
王以下请封请祭皆从御史报闻郡王以下生名婚嫁
皆从亲王主之御史与闻之比五年亲王遣郡王朝于
天子而述其一国之事类其生死名婚而登之玉牒国
初亲王有觐礼天顺而后废矣摄卿之聘可通也诸典
卷一 第 17b 页 WYG1294-0310d.png
礼之不必数请于朝也抑有说焉宗藩困矣又重之以奔
命数数行赂京师乃得请数世而后空国不支至有逾
时而不举者臣闻亲王袭封由内监奏闻索贿万金郡
王袭封及王妃郡王妃封亦不下二三千金他典礼称
是习以为常否则概从沉压不以上闻宗藩苦之刑馀
之辈安得逞釜鬲之奸壅圣天子敦睦之泽如此如辱
朝廷何陛下奈何不一问也夫礼虽庶人冠娶生死必
告告于宗也今槩经奏请何扰扰也古者八议之法一
卷一 第 18a 页 WYG1294-0311a.png
曰议亲公族之制辟也公三宥不得则追赦之又不得
则素服不举如其伦之丧公族无宫刑不剪类也今国
家疏忌宗室有司以披剪为务苟挂吏议动坐深文往者
楚狱之冤啧有繁言死者不可复生而高墙閒宅之锢
尚戴覆盆殊可悯也臣闻先后之发高墙者或犯在祖
父而淹及子孙或坐在夫男而辱及妻女生入狱门永
违天日直忍其类而剪之夫宗室之罪倘从民间科断
除大辟外不过发戍巳耳徒流已耳非永戍者则没身而释徒者
卷一 第 18b 页 WYG1294-0311b.png
限年而释曾世世锢之乎臣请亟下所司及时推勘洗
其矜疑者释之昭朝廷好生之德仍请著为定例凡应
发高墙闭閒宅者准照戍流徒配之例酌其轻重或限
以年或限以世皆得不坐妻子以时湔释庶几用法平
而宗室无冤民矣中州天下之腹心也周公营洛邑焉
往者陈胜发难先趋入陈胜国时红巾之乱亦起汝颍
间盖四战之区也今周府宗室之繁甲于天下若唐府
伊府赵府郑府崇府徽府潞府又新开福府所在充斥
卷一 第 19a 页 WYG1294-0311c.png
至竭中土之民力而不能给倘以岁之不时盗贼蜂起
变出意外宗室必先受其蹂躏而且挟以贫宗之蠢动一
夫作难长驱四溃天下骚然矣曩者宗禄不给至椎行
台陵抚臣不一而足此其渐讵可长也汉时吴楚之祸
以尾大而不掉今日中州之虞以挺急而走险其势一
也臣请自后开国不得更择河南地方仍以周府郡王
分王于三楚百粤𨽻之就近王国并及天下宗藩若陕
西韩府等槩议调剂庶可以苏地方之困周先事之图
卷一 第 19b 页 WYG1294-0311d.png
乎凡若此者又皆酌古斟今以权末尽之制者也臣闻
三代封建诸侯亲贤并置成周之制懿亲尤重同姓五
十国至裂地数百里者诗曰宗子维城无俾城坏言其
为王室卫也迨其后也鲁卫曹郑之祚微而王室因之
矣秦亡于孤立晋乱于骨肉相残尤为殷鉴汉兴过封
子弟未必遂七国之谋而文景以后之削弱卒成王莽
之篡东京好礼终鲜祸败禁闼之祸莫惨于唐族辕之
衅莫替于宋若其应举效用代显贤俊则犹制之得者
卷一 第 20a 页 WYG1294-0312a.png
由此观之有天下者鲜不与宗室相为存亡而其善败
得失之故亦略可睹矣臣观今日之势盖已岌岌乎尽
蹈汉唐季世之辙矣爵滥而轻禄侈而匮官不惟贤制
不尽利庶而不富且教其能久而不乱乎汉儒董仲舒
告其君曰临政愿治不若退而更化更化则善治今天
下殆更化之日乎高皇帝创制立法万世率繇而其推
行之势固未尝胶于成迹草昧之初利用建侯经营之
后主于强干义胜则推之以恩恩窒则经之以制势固
卷一 第 20b 页 WYG1294-0312b.png
然也是故执洪武之事例于永宣之世则穷执永宣之
事例于正嘉之世则穷逮于今日则益穷易穷则变变
则通通则久此之谓也若夫高皇帝封建大旨未尝不
媲美先王而沿习之陋至降为汉唐之季世则亦后人
之过也今天下吏治之污民生之困士习之窳纲纪风
俗之败坏何者不出于后人之沿习而顾重诬祖宗乎
然且指祖宗一二必穷必变之策断断持之以藉口法
祖是亦所谓如水益深如火益热者也呜呼更化宜时
卷一 第 21a 页 WYG1294-0312c.png
守成致治本高皇帝法外之意以行先王之政是在今
日矣虽然臣所议者致治之具也尤有要焉昔孟子告
齐宣王曰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不足以保妻子夫
推恩必自近始矣传曰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
之有也今夫继体而主宗庙社稷之重者非皇太子乎
太子之职问安视膳一日再朝礼也今陛下深居宫禁
务与臣下隔绝虽太子至亲不一示以面不宣召寝门
者有年何论朝夕则皇太子子职之谓何且陛下日溺
卷一 第 21b 页 WYG1294-0312d.png
于宦官宫妾之近而皇太子群臣处暌隔之势亦岂社
稷之福哉岁在癸卯妖言繁兴宫府震愕衅成于暌也
赖陛下明圣愈笃至情而国体亦已亏矣世不乏左右
窥伺之奸多方播弄使孝子见疏忠臣被搆陛下独不
念之乎本朝家法最严储训最切更无年久不宣见东
宫者惟肃皇帝晚年元修惑于方士二龙不相见之说
为先臣海瑞切谏而是时先皇帝实潜裕邸无关储训
陛下奈何效之且皇太子春秋鼎盛犹托于阿保之手
卷一 第 22a 页 WYG1294-0313a.png
亦知他日艰大之业乎昔高皇帝谕廷臣曰前者令皇
太子躬听朝臣启事练习国政恐听览之际处置或有
未当自今后政事启于东宫者卿等二三大臣更为参
决可否然则储君之道固不徒在问安视膳间者陛下
盍亦法高皇帝一令练习启事益皇太子神智乎郊庙
废矣独不可命皇太子一握匕鬯乎至于东宫讲席一
旷九年诸臣之补牍亦几敝矣岂陛下之所厌者贤士
大夫而复推厌于皇太子陛下之所狎者宦官宫妾而
卷一 第 22b 页 WYG1294-0313b.png
靳推狎于皇太子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良冶之子必学
为裘固如是乎臣不暇远稽祖宗教谕之规即肃皇帝
处裕邸固不若是即先皇帝昔者处陛下于东宫亦不
若是窃为陛下不善爱皇太子矣由是而推之诸王福
王不愆之国之期乎顷者来春之旨陛下能自信如皎
日乎臣恐姑息之见终未竟之局也一日未之国则福
王守藩之心一日未安陛下义方之爱亦一日未至乃
瑞王逾壮而不婚天理人情舛戾已极尤其不可解者
卷一 第 23a 页 WYG1294-0313c.png
然则陛下于所厚者无所不薄尚能推恩九族而保四
海之大乎陛下临御以来孝竭两宫锡类之泽首被宗
潢庶几合万国之欢心以事其亲而顾不能善推所为
使父子兄弟之间反匮厥施则本原之地必有受其蔽
者惟陛下幡然悔悟自识本心杜有我之私屏怙终之
见因明启蔽推大孝以成大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由
身而家而国而天下于以稽古定制起敝维新奠大宗
于磐石仰追三代之隆直举而措之耳先正有言有关
卷一 第 23b 页 WYG1294-0313d.png
睢麟趾之意然后可以行周官之法度殆谓此与臣束
发受学窃从遗经慨慕古先哲王之化辄欲见之行事
长而通籍遭际圣明幸得自效属羸病久撄惧填沟壑
之不测高厚难酬用抱耿耿爰以奉职之馀谬陈一得
极知戆越干冒天威安所逃罪倘蒙少宽鈇钺之诛不
弃刍荛之见敕下该部详看覆请施行一二宗藩幸甚
天下幸甚

  修正学疏(万历癸丑十月上)

卷一 第 24a 页 WYG1294-0314a.png
  行人司行人臣刘宗周谨奏为修正学以淑人心以培
国家元气事臣使署冗员分不得论列天下事至于世
教人心之责不择人而付者固未尝限臣职守如杞人
忧天不以为过臣因得以熟睹今天下治乱之机辄敢
效其狂瞽出位之诛又遑恤焉臣尝读国史至正统之
世上下恬熙号称治平然识者以为经筵徒侈文具国
家未必无意外之事未几果有土木之变当是时距文
庙不数十年揆厥所由靖难之役一籍奸党而贤人君
卷一 第 24b 页 WYG1294-0314b.png
子诛锄略尽三杨徒以容悦养成王振之乱英庙北狩
竟未有较然死节如所谓南朝李侍郎者一人空国之
祸至是始验乃知国家之有贤人君子犹人之有元气
也元气削则其人未有不立槁者我皇上临御四十馀
年高拱无为而天下晏如不忝正统初服然国运日已
中叶矣迩者皇上于人才进退章疏是非一槩置之不
理遂使廷臣日趋争竞党同伐异之风行而人心日下
士习日险公车之章至有以东林为语柄者臣窃痛之
卷一 第 25a 页 WYG1294-0314c.png
夫东林云者先臣顾宪成倡道于其乡以淑四方之学
者也从之游者多不乏气节耿介之士而真切学问如
高攀龙刘永澄其最贤者宪成之学不苟自恕抉危显
微屏元黜顿得朱子之正传亦喜别白君子小人身任
名教之重挽天下于波靡一时士大夫从之不啻东汉
龙门惟是清议太明流俗之士苦于束湿属有救淮抚
李三才一书谤议纷起卒罹谗困以死识者恨之宪成
死而有申宪成之说者其人未必皆宪成于是东林之
卷一 第 25b 页 WYG1294-0314d.png
风槩益微而言者益得以乘之天下无论识不识无不
攻东林且合朝野而攻之以为门户门户云嗟嗟东林
果何罪哉自东林以清议格天下而最所树敌者昆宣
之说指顾天浚汤宾尹也二人各以察典报罢坐其党
者因切齿东林不忘报复御史熊廷弼固尝诟东林者
偶以私事议勘而积怨一发救廷弼者张皇四起逐总
宪处台省总结局于于玉立诸臣而得志焉昆宣报复之
祸于是而惨矣乃至以廷弼一勘辄坐东林笼罩朝士
卷一 第 26a 页 WYG1294-0315a.png
使总宪之法不得伸彰瘅台省之权不得争可否何可
训也说者曰东林末尝无小人固矣乃今之攻者往往
不于其流品而于其意见以意见分门户即以门户分
流品如意见而已即高攀龙姜士昌刘元珍等固已望
而知其不同量倘朝廷一日赐环有不人人争按剑否
独以于玉立丁元荐为乱天下乎略迹而原心二臣者
亦皆较然不欺其志有国士之风何相迫之甚也然则
东林无罪与标榜唇齿已蹈汉人之失而复坐累于淮
卷一 第 26b 页 WYG1294-0315b.png
抚欲尽钳天下黜贪之口以定天下之国是其谁听之
由是四面树敌一体之中顿分尔我至于今日报复不
已使庙堂之上尽成一片惨杀气象则东林有不得辞
其咎者矣然则攻之者是与论朝事则论朝事耳不必
以门户阱也且吾以为门户而破之乃今之发难于廷
弼者果何人之报复乎是故摘流品可也争意见不可
也攻东林可也党昆宣不可也臣闻之世之治也君子
尚和及其乱也小人尚同今天下非不和之患而党同
卷一 第 27a 页 WYG1294-0315c.png
之患小人之心牢不可破势不能强君子以苟同则不
得不党小人以自异同异立而好恶分触境生情无非
争斗势必至尽网君子而后已此今日之所为纷纷也
然则和衷之道其可不讲乎臣请言宪成之学宪成学
朱子者也其言朱子也世日尚奇朱子以平平则一毫
播弄不得世日尚圆朱子以方方则一毫假借不得今
之世变其为假借乎其为播弄乎如簧如鼓如鬼如蜮
者非乎或以官爵或以朋游或以名誉或以意气者非
卷一 第 27b 页 WYG1294-0315d.png
乎无有假借方之至也无有播弄平之至也合方与平
和之至也虽然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
人其宪成自反之学乎宪成之上书救淮抚也言者不
已而宪成终不辨至论私书发抄则曰既有书即有发
抄之理可谓能自反矣今之学东林者盍反昆宣之戈
而卒业于此以无遗宪成羞可乎善夫宪成之言曰行
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方为利心消尽依乎
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方为名心消尽此亦方之说
卷一 第 28a 页 WYG1294-0316a.png
也曰新法之行吾党激成如是而后可谓之尽已之性
君子当于有过中求无过不当于无过中求有过如是
而后可谓之尽人之性此亦平之说也臣窃为在朝在
野诸臣三致意焉审如是几与天下相忘于太和之域
矣又何以攻东林为哉又何以攻东林为哉抑臣于是
尤感于学术之难言也昔者孔子殁门弟子转相授受
源远而流益分子夏之后有子方子方之后有庄周流
而为轻世傲物彼以圣人为之依归而且一再传弊矣
卷一 第 28b 页 WYG1294-0316b.png
王守仁之学良知也无善无恶其弊也必为佛老顽钝
而无耻顾宪成之学朱子也善善恶恶其弊也必为申
韩惨刻而不情佛老之害自宪成而救臣惧一变复为
申韩自今日始夫救世者如调琴瑟焉缓则进之急则
反之而已虞廷之授受曰中而孔门得之以为传心之
要法万世学者准之斯则有进于东林者矣于戏本虞
廷之中以建皇极于上消偏党之人心追和衷之盛事
端有待于圣天子伏惟皇上表章正学明示在廷诸臣
卷一 第 29a 页 WYG1294-0316c.png
弗得肆为攻击以伤东林之贤者仍下一切廷臣章奏
立判忠邪使贤者安于有位而不肖者亦得洗心易虑
共沐荡平之化宗社幸甚不然殷鉴不远空国之祸将
有臣所不忍言者矣臣愚无所知识痛念时事至此不
容隐忍辄忘忌讳冒干宸严伏惟圣明少垂鉴察

  敬修官守疏(天启辛酉十一月二十五日上)

  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臣刘宗周谨奏为感激天恩敬
修官守恳祈圣天子躬礼教以端法宫之则以化天下
卷一 第 29b 页 WYG1294-0316d.png
事臣荷皇祖神宗皇帝拔擢备员使署猥以羸疾坐废
有年矣一旦遭际我皇上圣作物睹覃恩海宇以臣微
贱滥竽起废之典天高地厚再荷生成其敢惜此顶踵
不以致君父乃者受事礼曹夙夜于寅清之地而喟然
于礼之可以为国也臣请因事设规为当宁献臣闻古
人之言礼曰母不敬而即继之曰傲不可长欲不可纵
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是以先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不
盘游畋居则被法服亲图史行以鸾和中以节奏盘盂
卷一 第 30a 页 WYG1294-0317a.png
几杖刀剑户牖有铭工诵箴瞽诵诗公卿进谏庶人传
语商旅议于市惟恐不闻其过也而治化烂焉皆此物
此志也臣入阙未几仰见陛下朝讲时勤留心治道庶
几具大有为之资间者道路之言还宫以后颇事宴游
或优人杂剧不离左右或射击走马驰骋后苑母乃败
度败礼之渐与优人杂剧之类不过以声色进御为导
欲之媒此其为害何啻毒药猛兽即陛下偶一近之已
令此心不克自持况自今以往乎古者投壶射御虽六
卷一 第 30b 页 WYG1294-0317b.png
艺所不废但恐陛下以驰骋之心为之则亦未始非导
欲之媒天理人欲有同行而异情者此类是也乃礼之
大者又莫先于谨内外之闲矣故曰外言不入阃内言
不出阃顷者奉圣夫人客氏于陛下有阿保之恩不忍
遽出至出而复入夫以大内森严恣一宫人出入不禁
如此非所以闲内外也而陛下方以人言及之一举而
逐谏臣者三人罚者一人至阁部以下举朝争之而不
得陛下又以一宫人成拒谏之名矣且陛下即位以来
卷一 第 31a 页 WYG1294-0317c.png
逐谏官者屡矣若贾继春以宫侍逐郭巩刘重庆以辅
臣逐魏应嘉冯三元张修德刘廷宣韦藩以边事逐而
今者倪思辉朱钦相王心一又以保姆逐矣不几一日
而空人之国乎臣于是而有感于宦官用事之祸也古
者公卿士大夫有罪则下廷议而理之不闻其以禁中
决也乃今朝逐一谏官中旨也暮逐一谏官中旨也此
中旨者陛下方用之以快一时之喜怒而孰知前后左
右又不难乘陛下之喜怒以快其私乎方且日调狗马
卷一 第 31b 页 WYG1294-0317d.png
鹰犬以荡陛下之心日进声色货利以蛊陛下之志凡
可以结人主之欢者无所不至使人主日视此法家弼
士如仇雠而后得以指鹿为马盗陛下之威福或降斜
封之敕或兴钩党之狱生杀予夺惟所自出而国家之
大命随之则亦宦官必致之祸也乃今日试问得时用
事亲幸于陛下如左右手者非魏进忠也耶然则导陛
下逐谏官者魏进忠也并导陛下以优人杂剧射击走
马者亦魏进忠也不然则魏进忠之党也陛下清明在躬
卷一 第 32a 页 WYG1294-0318a.png
如蒙泉之初出方将追迈古先哲王以跻盛治而竟为
忠等所误如此岂不深可恨哉昔裕陵以冲年即位王
振用事卒蹈土木之难当是时上有张太后下有三杨
犹不能早除萌孽以贻他日之祸正德初刘瑾等八阉
亦导泰陵以狗马鹰犬之乐流毒缙绅几于亡国至今
言宦官之祸者必曰二正之季为千古永鉴方今皇穹
降割匝月之间国统再绝陛下以煢煢之冲龄承天地
神人之付托顷者复有川中土司之变以斯时也即令
卷一 第 32b 页 WYG1294-0318b.png
宵衣旰食与群臣交儆于一堂之上犹惧万无一济乃
欲与进忠等共了天下事复蹈二正之辙此臣之所以
耿耿而不容已也虽然亦在陛下以礼自持而已语曰少
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是故目不接靡丽之色而视日
明矣耳不听柔曼之声而听日聪矣心不长满假之志
而善言日进矣四体不设暴慢之容而动罔不臧矣法
宫之中有不狐鼠窜伏而奸宄肃清者未之前闻于是
而可以正百官于是而可以齐万民于是而可以安四
卷一 第 33a 页 WYG1294-0318c.png
海皆六礼之化也伏惟陛下毅然以古先哲王为法将
平日俳优驰骋之习一切屏绝而益稽古亲贤以自辅
开天下之言路还票拟之职于阁臣仍敕内侍魏进忠
等各凛高皇帝铁榜之戒毋蛊惑君心专权乱政以酿
王振刘瑾之祸则天下幸甚至于奉圣夫人客氏者陛
下不过一时之依眷本无忝于大信谨礼制而出之当
无俟臣言之毕矣臣闻宋儒程颢常劝帝防未萌之欲
及无轻天下之臣子宋神宗拱手谢之夫明主既不废
卷一 第 33b 页 WYG1294-0318d.png
未萌之防则忠臣亦何必讳明盛之戒臣犹记皇祖时
评事雒于仁以酒色财气四箴进规皇祖一时不怿卒
感其言培四十八年无疆之运臣虽不才致主之谊不
敢自后先哲顷者倪思辉等以言得罪旬日以来遂无
谏者举朝将坐视陛下之过而不救臣窃痛之臣礼臣
也在礼言礼分无虞于越俎草野孤踪不识忌讳冒干
天威傥得藉手报称万一其敢逃斧钺之诛惟圣明少
垂察焉

卷一 第 34a 页 WYG1294-0319a.png
  请恤神庙罪废诸臣疏(代总宪邹南皋先生天启壬戌三月)

  具官臣某谨奏为恳乞圣明大阐一代幽忠以励臣纪
以劝世风事臣以衰朽无能谬司风纪之任目击今日
世道人心江河日下每为之抚膺太息计欲障狂澜而
不可得则惟有激劝一法操之皇上而已臣闻之举直
而化枉者励世之微权彰往以镜来者劝忠之大法顷
者皇上继体乘乾两奉皇祖皇考遗诏将建言得罪及
一切诖误诸臣存者召用没者恤录已经吏部下檄次
卷一 第 34b 页 WYG1294-0319b.png
第举行薄海陬隅幽深闇汶尽耀光明可为二百年旷
典顾存者未蒙召用而没者尚虚恤录间有子孙陈乞
当路揄扬而得之者盖亦寥寥矣其他草枯木腐空埋
侠骨之香事远人微永乏青云之附者不可胜纪岂所
以昭大公而示激劝之意乎臣不肖逮事皇祖初服于
今五十年追惟当日共事之臣不乏同心之雅或闻风
慕义或觌面交欢知之最悉九原可作吾谁与归除已
往恤录者不叙外则有若原起光禄寺少卿顾宪成以
卷一 第 35a 页 WYG1294-0319c.png
明善为体以兼善为用躬任世道之重力决诐淫之藩
者有若原任给事中逯中立四壁屡空一编三绝身退
而道弥尊节甘而养益粹者有若原任南给事中陈嘉
训端凝介肃迥绝尘表直节著朝端清风拔士类者有
若御史钱一本左图右书日就月将阐天人之奥旨抉
动静之微机者有若原起兵部主事刘永澄豪杰之才
圣贤之志精诚彻鬼神行法一寿妖者此五臣者名不
必以斥逐显品不必以事业见卓哉继往开来之任允
卷一 第 35b 页 WYG1294-0319d.png
矣廉顽立懦之风敢亟请谥典以昭来祀而逯中立陈
嘉训钱一本犹在谪籍所当并与议赠者也自此而降
有以犯颜得罪者大理评事雒于仁四勿昌言其最著
者也谏庙飨不亲廷杖为民者礼部主事卢洪春也争
国本而谪者给事中张栋罗大纮王如坚杨天民李献
可舒宏绪戴士衡御史余杰光禄寺丞王学曾而戴士
衡则死于戍所者也论阁臣而谪者给事中朱稷杨恂
御史冀体宋焘吴宏济兵部郎中刘元珍吏部主事安
卷一 第 36a 页 WYG1294-0320a.png
希范兵部庞时雍刑部孙继有参政姜士昌也论京察
而谪者礼部员外徐泰成主事贾岩于孔兼顾允成张
纳陛国子助教薛敷教也争山陵者参政李琯也争楚
狱者御史林秉汉也此皆坐忤阁臣者也而诸以别白
是非邪正忤阁臣者给事中卢明诹曹大咸任彦檗李
沂御史马经纶范俊刑部主事刘志达也以进贤退不
肖忤阁臣者吏部郎中王教冯生虞黄缙也因而坐汰
者吏部员外钱养廉主事穆深也诸忤权要而谪者行
卷一 第 36b 页 WYG1294-0320b.png
太仆少卿苗勃然佥事汪先岸也力摧言路朋邪谪且
被察者户部郎中李朴也以张差一案坐谪且死者刑
部主事李迎俸也争东倭封贡而谪者给事中叶继美
御史曹学程礼部郎中蔡宗明兵部主事朱长春也以
矿税论中使谪者给事中郭如星陈维春也论税官者
太常寺少卿传好礼也有司以税事被逮者知府吴宝
秀推官华钰知县王正志而正志则死于狱视诸臣最
惨特当议荫者也其他因事诖误或中祸于权要者府
卷一 第 37a 页 WYG1294-0320c.png
尹万自约以买办金珠忤旨御史彭应参以毙范祭酒
坐吏部郎中蔡应麟以方简诬而刑部郎中于玉立吏
部主事王士骐以妖书搆是也若矿税之役所在地方
或逮或降或削籍未审存没者又得参政沈孟化副使
孟振孙知府李商耕赵文炜王禹声蔡如川同知卞孔
时孙大祚通判邸宅罗大器知州郑梦祯州同邵光庭
知县李来命甘学书邹光弼焦元卿袁应春王之翰田
廓经历车圣任一名车任重凡二十人焉呜呼盛矣凡
卷一 第 37b 页 WYG1294-0320d.png
此诸臣或忠效碎首或义存剖腹或持国是于盈廷或
决庙谟于前箸或为民请命而犯当道之豺狼或为国
除奸而触九关之虎豹至于身不列于科名职仅等于
抱关乃能存心爱物义笃匪躬抑又难矣而夷考其时大
者身膏泉石小者名隐尘埃圜土幽魂犹肃飞霜之气
炎荒执殳空挥捧日之诚怀忠不二所遇难齐深可悯
痛除已经赴用迁职外当亟与分别赠恤均沐皇仁不
当使湮没无闻偏抱幽贞于冥冥也嗟夫以诸臣之才
卷一 第 38a 页 WYG1294-0321a.png
使得君相一心计从言听尽究其英挺卓荦之用岂非
瑚琏圭璋称熙朝师济乎而事多逆而成拒风以激而
争流一往不返河清难待仅留此身后之名垂诸青史
而国家曾不得资其半臂之用至于人亡国瘁时事日
非俯仰前修徒令人于邑而已然则爱惜人才以自为
社稷计明主当何如哉方今圣天子宏开麟凤之网旁
招俊乂弓旌之使相望于道几于野无遗贤惟是丁已
京察久为公道所不平者而犹以局面相持藩篱未破
卷一 第 38b 页 WYG1294-0321b.png
间从拔用十不二三竟使五年黜幽之大典终为贤人
君子之锢籍臣窃惜之夫前此诸君子之去国或以国
本或以矿税或忤权奸未尝无去国之名而今则以门
户受锢夫门户者朋党之别名一朝投足终身莫湔令
天下噤舌而不敢言呜呼此汉唐季世所以坏也由今
观之若丁元荐李朴沈应奎贺烺史记事李炳恭之不
谨刘定国沈正宗韩万象涂一榛麻熺王时熙陈一元
冯上知史学迁之浮躁荆养乔陈敏中张文辉潘之祥
卷一 第 39a 页 WYG1294-0321c.png
之不及孙玮孙慎行魏养蒙曹于汴朱国祯乔允升范
凤翼王之采鲍应鳌王国魏允中马孟桢之并以拾遗
与南察之吴良辅金士衡张笃敬章嘉桢吴尔成皆所
谓门户中人也而诸臣本色竟何如哉说者谓诸臣过
于任意不剂时宜门户之祸皆所自取然人有得罪于
是非者有得罪于同异者有得罪于君父者有得罪于
侪友者虚中而观诸臣之罪何居乎负俗之累贤者不
免取其大节略其小疵则元荐诸臣均不失为慷慨气
卷一 第 39b 页 WYG1294-0321d.png
谊之士高者振功名卑者超富贵讵可令其终沦落以
无闻乎或曰今日之昭雪所以录其贤也万一此例一
开不贤者亦得夤缘而起以淆清浊则计典不从此而
废乎臣谓宇宙不毁人心不死真是真非不可得而乱
也即不能保无一时剌谬之国是而能必有万古不泯
之民彝又岂敢逆料他日为不贤者所藉口预为今日
贤者抑耶嗟嗟千金买骏死马且然况生者乎录死者
于前所以励生者于后用生者于今日又所以伸死者
卷一 第 40a 页 WYG1294-0322a.png
于昔时总以奉皇上生者召用没者恤录之旨非敢有
所滥觞于其间也缅仰皇图金瓯全盛故得一洗万历
五十年光岳之气为皇上振中兴之运使人心世道不
至澌灭于以少振一日风纪之任则臣区区报皇上之
职分耳先臣徐阶当国录用废籍诸臣诸少年不悦争
以为言阶曰今人用器惟求新者然千古图书彝鼎玩
好之类必加爱重而不敢毁伤者何也为其古也宁独
于人而有异乎诸少年语塞而退近御史游士任有起
卷一 第 40b 页 WYG1294-0322b.png
废太滥一疏盖亦当时少年之见臣抱人惟求旧之思
自附于先臣徐阶以人事君之义如此伏乞皇上留神
敕下该部施行臣无任激切待命之至





  刘蕺山集卷一